卷首语
Preface
机器人融资:相亲排成队 牵手未有知
天干物燥,小心肝火。
话说机器人行业几乎没有哪家不缺钱,来一场资本的甘霖雨露成为这个夏天机器人企业最期待
的事情。
夏天嘛,不是雨水不丰,而是水浇不到根儿上去。
如同机器人企业,但凡有点技术积累,在某个特定行业有点案例运作,有那么几个行业骨干,
吸引投资人那是不费吹灰之力,不夸张的说,投资人追着见面和洽谈的不在少数。然而,真正能够
你情我愿、顺利牵手的寥寥无几。
其中原因,莫不是因为各自利益平衡点难以协调。
对于机器人企业而言,虽然我迫切需要融资,但我看的是未来的发展,我的估值和发展需要得
到贵人的相助和理解;我不想让别人完全控股;我的估值你不认同;我只能出让一定比例的股份;
如果能在订单上对我有所帮助,那自然是最好的。
对于投资者而言,我们要得到肯定及实际的收效;初创企业风险太大,自我估值过高;决策者
本身的性格不适合运营、古板不够大气;营业额较低,难以吸引后续跟投;企业定位不清,没有独
特性等。
总之,各怀心思。企业和投资人的出发点不同,考虑方式自然有别,我们无可厚非,只是,我
们希望所有在业内的人士都能够着眼于未来,行动于现在。也就是说,企业不可盲目融资,产品和
研发的煎熬存在于每一个企业,没有日夜追赶的付出和居安思危的危机感,就难以在机器人行业迅
速变化的市场中始终保持领先和突出的地位,也难以经历大浪淘沙的竞争。融资总归是要的,但何
时融、融多少、融完之后的打算诸此种种还是需要经过慎重的思考。
资本呢,自然也要冷静的看待当前机器人的过热现象,“过了这村就没这店”、“别人都在投资,
我不能有钱不赚”等想法极容易让资本疯狂。投资者真正清楚意识到机器人未来的格局、看明白企
业未来的命运,不仅仅考验着自身的判断,而且还会影响一个企业乃至行业的未来发展。毕竟机器
人不属于大众消费行业,不能成就“滴滴”一样的神话般扩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