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医疗健康动态汇编99期

发布时间:2022-3-09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全球医疗健康动态汇编99期

全球医疗健康动态汇编第 99 期 09/03/2022 目录 特别专题:药物滥用危机 01 ·药物滥用危机:个人责任还是结构性差异? ·国际毒品与药物管控合作的视角转变:从刑事犯罪到 公共卫生 ·新冠疫情与美国阿片类药物危机 经贸投资动态 34 公共政策动态 46 智库学界评论 57 主编 陈定定 执行主编 余卓朋 编辑 李 帆 余洁璐 张启平 孙安迪 排版 张千惠 张镕怡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由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 华人研究院/21 世纪丝绸之路 研究院/海国图智研究院联合 出版,对全球公共卫生事务和 医疗健康政策经济进行整合, 并在每期设置专题,通过撰写 有价值的原创文章和论文编译 对热点事件进行追踪。以通过 多方面的公共卫生研究,为全 球的健康协作治理提供多样化 的思路,并为读者提供更加客 观、更具时效性的资讯与分析。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由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 华人研究院/21 世纪丝绸之路 研究院/海国图智研究院联合 出版,对全球公共卫生事务和 医疗健康政策经济进行整合, 并在每期设置专题,通过撰写 有价值的原创文章和论文编译 对热点事件进行追踪。以通... [收起]
[展开]
全球医疗健康动态汇编99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暨 南 丝 路 快 报
第2页
全球医疗健康动态汇编第 99 期 09/03/2022 目录 特别专题:药物滥用危机 01 ·药物滥用危机:个人责任还是结构性差异? ·国际毒品与药物管控合作的视角转变:从刑事犯罪到 公共卫生 ·新冠疫情与美国阿片类药物危机 经贸投资动态 34 公共政策动态 46 智库学界评论 57 主编 陈定定 执行主编 余卓朋 编辑 李 帆 余洁璐 张启平 孙安迪 排版 张千惠 张镕怡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由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 华人研究院/21 世纪丝绸之路 研究院/海国图智研究院联合 出版,对全球公共卫生事务和 医疗健康政策经济进行整合, 并在每期设置专题,通过撰写 有价值的原创文章和论文编译 对热点事件进行追踪。以通过 多方面的公共卫生研究,为全 球的健康协作治理提供多样化 的思路,并为读者提供更加客 观、更具时效性的资讯与分析。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由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 华人研究院/21 世纪丝绸之路 研究院/海国图智研究院联合 出版,对全球公共卫生事务和 医疗健康政策经济进行整合, 并在每期设置专题,通过撰写 有价值的原创文章和论文编译 对热点事件进行追踪。以通过 多方面的公共卫生研究,为全 球的健康协作治理提供多样化 的思路,并为读者提供更加客 观、更具时效性的资讯与分析。
第3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3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药物滥用危机:个人责任还是结构性差异? 作者:余洁璐 | 审校:余卓朋 引言 药物滥用是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合理使用药物可以 治病救人,而滥用就会使药物成为致命的毒品。药物滥用的后 果不仅限于使用者,往往还会对社区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虽 然药物预防工作历来侧重于通过优化个人风险因素(如知识、 态度和技能)改变药物滥用的行为,但其实也应该把目光投向 社区因素。本文认为,药物滥用的主要风险源于结构性不平等 的问题,增强社会性干预是完善药物滥用危机的长远方法。
第4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4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一、药物滥用问题 1.1 物质使用障碍并非性格缺陷 药物滥用曾被视为是使用者个人意志力和毅力的性格问题,但是现代医学显示这种 对药物的依赖其实是一种生理的慢性疾病。药物滥用或药物成瘾的医学名称是物质使 用障碍(substance use disorder,SUD),指患者无法控制合法药物或非法毒品的使 用,以致造成身体伤害的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疾病 [1]。 图源:https://archives.drugabuse.gov/blog/post/word-day-brain-reward-system 物质使用障碍会影响人的大脑和行为,让服用药物而带来的快感在大脑中形成条 件反射。药物作为外界刺激,会激活大脑里的奖励系统来分泌多巴胺等让人感觉快乐 的物质,使服用者产生快感并强化再次服用的意愿 [2]。长时间的药物滥用会导致人体 产生耐受性,迫使患者增加计量才可以获得同样的快感。由于药物带来的兴奋感比生 活中普通的快乐更有兴奋感,一旦患者暂停过度服用药物,胃口被撑大的大脑就会因 得不到足够的快感而感到难受。常见的依赖性药物包括大麻、酒精和尼古丁等娱乐性 药物和毒品,但还有一部分患者的药物上瘾对象是处方药、止痛药甚至止咳糖浆等 [3]。 上瘾的风险和上瘾的速度因药物而异。其中,阿片类药物使人上瘾的风险更高,速度 也最快。药物滥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社区康复治疗等, 医生往往根据患者的滥用药物种类和症状来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治疗 [4]。
第5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5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二、全球药物滥用:趋势与健康危机 2.1 全球药物滥用趋势:地理分布与年龄结构 全球受物质使用障碍影响的人数逐年增加,因此加强对滥用药物(包括滥用麻醉药 品和过度使用酒精的预防和治疗)被纳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3 的具体内容 [5]。联 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最新的 2021 年度报表指出,全球去年使用毒 品和药物的人数与 2010 年相比增加了 22%,其中在 2019 年使用大麻的人数已达到两 亿 [6]。 从地理位置上看,全球药物滥用问题分布不均衡。美国和许多欧洲国家的药物滥 用率较高,但已有稳定和下降的迹象。自 1989 年以来,中欧和东欧的药物滥用和毒品 使用率迅速上升,部分年轻人群体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达到类似西方发达国家的滥用率。 拉丁美洲国家的滥用率虽然仍远远低于美国和西欧数据里显示的水平,但总体上青年 人的药物滥用率有所上升。从非洲得到的有限数据也表明药物滥用率逐渐上升。由于 亚洲国家关于药物和毒品滥用情况的资料有限,所以无法对滥用率和趋势下结论 [7]。 从年龄上看,青少年群体的毒品滥用规模普遍比老年人高,但终身吸毒的流行率 因药物而异。目前,许多药物品种广泛盛行且容易得到,同时还有更多的新型精神活 性物质正在合成制作之中,所以年轻人更容易接触到新型毒品,这导致青少年每月服 用毒品的流行率比老年人高。特别是在欧洲,数据显示,在一个月内使用主要毒品的 青少年比例要高出老年人七倍之多。在美国,阿片类药物、镇静剂和大麻等过去几十 年流行的药物使用率在年轻人和老年人群体中相似,但 18-25 岁的青年群组在非医疗 使用兴奋剂和“摇头丸”等近期出现在市场上的毒品使用者人数上比老年组高好几倍。 相比之下,由于许多吸毒的老年人通常是年轻时沾染上了毒品,因此他们使用的是在 市场上容易找到、已被贩卖多年、在社会中已有悠久使用传统的药物。例如,南非老 年人服用大麻和阿拉伯茶等固定药品的终身吸毒流行率普遍高于年轻人。类似地,美 国自 19 世纪末以来就已形成了可卡因滥用,60 和 70 年代的社会影响更导致使用率急 速上升,这就不难解释为何该国 50-54 群组比 18-25 岁群组的可卡因终身服用率高一 倍 [8][9]。
第6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6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按年龄结构划分的美国药物滥用情况(2017) 图源:https://www.unodc.org/doc/wdr2018/wdr2018_B4_C.pdf 2.2. 药物滥用危害 随着毒品市场的不断扩大,近年来可卡因和鸦片的产量创历史新高。物质使用障碍 会使服用者逐渐对毒品产生生理和心理的依赖及病态的嗜好,造成严重的不适症状和 身心损害,还会引起心理健康疾病、休克、中风、心血管疾病等间接性过早死亡风险 因素。由于吸毒人群经常互相使用已污染的注射器,他们患上艾滋病、肝炎和其他传 染病的风险也高很多。进一步地,毒品滥用也对容易女性生育和胎儿发育造成不好的 影响 [10]。不幸的是,每年就有平均超过 750000 人直接或间接性死于非法药物滥用, 其中 166000 人(22.1%)是直接死于非法药物滥用引起的健康问题 [11]。 非法药物服用导致的全球死亡人数(2019) 图源:https://ourworldindata.org/illicit-drug-use#direct-deaths-drug-overdoses
第7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7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同时,药物滥用的后果通常会延伸到使用者的家庭和社区,为社会造成负担。例如, 毒品使用会导致家庭不和,增加伴侣之间的家暴及虐待和忽视儿童的风险。另外,吸 毒率与犯罪率常常呈正相关。药物滥用对公共资源带来的经济负担尤其明显。个人滥 用药物而导致的过早死亡或疾病会使人力和财政资源流失,降低国家生产力。原本可 用于建立其他政策或者解决其他社会问题的资源被重新分配至处理药物滥用,导致医 疗保健支出、收入损失以及与犯罪和事故相关的高昂成本 [12]。 三、风险因素:从个体到群体 3.1 个人因素 造成药物滥用的个人风险因素包括精神病理学和家庭史等生理学因素,以及年龄 结构、经济状况等可产生长期压力的社会经济因素 [13]。例如,有 3-5% 的遗传导致 的易感人群更容易对药物上瘾 [14]。抑制控制力差和喜欢寻求新奇经历等人格特征会 对初次接触毒品有助推作用,患有情感管理缺陷和压力应对能力差的人也更容易陷入 对药物的依赖 [9]。包括抑郁症、儿童多动症在内的心理疾病和药物滥用存在着显著的 双向因果关系。另外,许多物质使用障碍患者同时患有精神疾病或有轻生的想法 [15]。 因此,罹患精神和心理健康疾病的患者发生物质使用障碍的风险更大。 从年龄阶段上看,青少年是主要的预防对象。青春期是进行试验和寻求认同时期, 尚未成熟的价值观导致青少年很容易受到家庭、同伴、社交圈子及学校学习环境的影响。 此外,青年滥用药物的格局和趋势因区域而不同。在许多的发达国家,“药物消费常 常与特定的青年亚文化和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导致药物滥用成为少量但也为数不小 的青年人生活方式的必备内容”[7]。另外,由于社会地位偏低的人(例如生活在贫困 线以下和遭受种族歧视者)往往长期对抗社会压力,其心理承受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就 会不堪重负,更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和提高心理疾病或药物滥用的几率 [13]。 由上而知,个人承受压力的能力对物质使用障碍的风险有着密切的关联。以美国 为例,在疫情的前 15 个月,在美国死于滥用药物和酒精的人数比 2018 年和 2019 年 相应的月份增加了近五万人。死于药物滥用的人比死于新冠病毒的人更加年轻,总计 生命年损失达到超过 700 万年。截至 2020 年 6 月,13% 的美国人为了应对与疫情相 关的压力或负面情绪而开始使用药物或增加剂量。由于社交活动和运动这些常用的减
第8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8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海国图智研究院 压方式都因隔离措施受阻,药物或酒精成为部分群体调整情绪的选择 [16]。以下的数 据显示了疫情期间由于药物滥用直接导致的死亡人数的飙升。 12 个月以来药物滥用导致的实时死亡人数(美国 2021) 图源:https://www.cdc.gov/nchs/nvss/vsrr/drug-overdose-data.htm 3.2 社会因素 社会观念、社会排斥和资源差异是加剧药物滥用问题的三大因素。 首先,个人主义的社会观念促进了很多为了证明自己能力的危险行为,包括非法 药物的服用。过分强调个人主义导致社会一味指责学业不及格、失业的、无家可归的人, 特别是物质使用障碍患者。自 19 世纪以来,药物滥用患者被普遍认为是其个人原因导 致患病,需要为此负全部责任。社会因此得以“摆脱”管理药物滥用的责任,不主动 提供帮助,压力自然就转移到了患者自身。但是,如上所述,许多患者本来就因为社 会歧视而处于比较弱势的状态,这个压力只会让他更加坚信自己被赋予的不良刻板影 响,降低去接受治疗的意愿 [17]。 药物滥用者想获得有效的医疗服务困难重重,部分原因为人们对毒品滥用者和艾 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歧视和排斥。对吸毒者的刑事定罪不仅直接导致吸毒者被监禁,而 且还导致他们被边缘化和孤立,由此陷入暴力、贫困和创伤的恶性循环 [18]。进一步地,
第9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9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低社会经济地位和药物滥用之间可能存在一个恶性的自我延续循环。贫困的背景可能 会产生优先事项相互竞争的情况,导致患者为了满足基本需求而忽略了坚持治疗的重 要性。贫困、有限的教育和社会边缘化是增加吸毒障碍风险的主要因素,弱势和边缘 化群体也可能因歧视和污名而面临获得治疗服务的障碍 [19]。 其次,虽然很多药物滥用者有接受治疗的意愿,但他们所处的环境往往缺乏良好 的治疗资源。一些国家只提供选择性服务,但不为不接受治疗的药物依赖者提供降低 危害的机会。许多国家仍然没有专业的治疗措施和康复干预服务,或者药物滥用者无 法获取这些专业服务 [20]。其中,针对女性的治疗服务特别欠缺,能包含儿童保育、 创伤知情护理、交通和住房援助以及就业和家庭暴力咨询等服务的治疗计划并不多。 而且,孕妇和母亲也可能因为害怕失去儿童监护权而放弃寻求治疗。在很多文化中, 对于女性的期望就是让她将家庭的一切置 于自身健康之上,所以女性病人在不同的 优先事项相互竞争的情况下有可能放弃继 续治疗 [21]。 第三,公共医疗资源的分配也是解决 药物滥用问题的一大障碍。在疫情环境下, 药物滥用不是最优先的健康问题,社区的 诊所和医疗机构更有可能为应付增加的新 冠病毒感染者而忽略了一些慢性疾病患者 的医疗服务。因此,疫情造成的药物供应 变化也可能是增加非法阿片类药物死亡人 数的一大祸首 [22]。 12 个月以来药物滥用导致的实时死亡人数(美国 2021) 图源:https://www.cdc.gov/nchs/nvss/vsrr/drug-overdose-data. htm
第10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10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上图反映了,药物使用和滥用直接受到社会结构因素、文化因素、药物供应和药物 功能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关联,也会对其他因素造成直接影响或间接性影响。具体 而言,物质使用障碍患者遭遇的歧视来自于文化因素中的价值观,可导致更频繁的药 物使用;社会结构因素和文化因素直接受到文化认同的影响,但社会结构方面的因素 可以通过直接影响社会学习来间接影响文化因素。总体来说,社会规范、强化理论、 同伴榜样、价值观和社会认同之间的动态相互关系,对人们的药物使用态度有着极大 的影响力。 四、预防、干预和治疗措施 4.1 优化个人风险因素 大部分针对药物滥用的常用干预措施都是专注与改变个人风险因素,比如心理治 疗或提高人们对药物滥用方面的意识。预防措施包括在学校课程计划里设计一些提高 健康意识的课程、在社区内传授毒品危害的信息、为高危人群建立特殊的社区服务等 [23]。在干预和治疗方面,认知行为疗法、短暂干预疗法和动机性访谈咨询等心理社会 干预措施已被认同是对治疗物质使用障碍有效的方法。其中,认知行为疗法被视为对 于增加长期恢复和防止复发最受欢迎的干预措施。患者可以通过治疗师的帮助纠正破 坏性的思维模式和破坏行为,从根部解决问题;短暂干预疗法的作用就是帮助患者了 解他们的滥用药物的行为使他们处于危险之中,并鼓励他们减少或放弃使用。由于这 种干预措施只需要 5 到 30 分钟内即可完成,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士可以短时间内在多种 的环境下为患者进行干预管理;动机性访谈可以引导患者发现他们滥用药物的动机来 帮助他们更积极、有效地做出行为和心理改变 [24]。此外,药物治疗也被视为可行的 辅助手段。 4.2 增强社会性干预措施 社会性的技术参与、公共政策管理及宏观经济调控可以有效地改善现阶段的干预措
第11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11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施。对此,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提及了三种必要措施:预防药物滥用, 促进物质使用障碍治疗的获取,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毒品滥用对健康和社会的不良影 响 [20]。随着远程医疗等技术的进步,医疗人员能够接触和治疗到更多的患者 [6]。例如, 在去年年底,泛美卫生组织(PAHO)宣布在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圭亚那、 牙买加和巴拿马启动一项技术支持项目,以改善管理药物滥用的公共政策 [25]。 此外,综合干预中的“减少危害”方法也渐渐被许多地区广泛采用。与早期以戒除 作为首要条件的方法不同,该方案帮助药物滥用者学习关于更安全、卫生的药物使用 知识,减少因药物注射带来的感染风险 [26]。另外,有些国家兴起了大麻合法化的热潮, 本意是切断大麻贸易与当地犯罪分子的关系,让政府可以用法律的方式来管理大麻消 费 [27]。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大麻合法化地区的大麻使用频繁都有所增加。在个 别地方,药性更高的大麻产品在市场上也变得更常见 [19]。因此,人们对于大麻合法 化仍应保持谨慎态度。 五、结论 总体而言,药物滥用对社区的健康、经济、生产力和社会方面产生了很大的负面 影响,成为了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的主要因素之一。贫困、遭 受歧视和处于社会边缘的弱势人群长期应对的压力促使他们罹患物质使用障碍的风险 增加。因此,相对于个人因素,或许实施更多的结构性干预措施才可以解决这个根源 于社会不平等的公共卫生问题。遗憾的是,现阶段的社会结构性干预措施较少。再加 上疫情的影响,世界多地的边境管制措施导致街头交易的药物出现短缺、纯度降低和 价格上涨的状况。为了满足药瘾,使用者会把目标转向更容易获得的替代品(如酒精、 镇静剂)或使用更有害的使用方法(如静脉注射)。线上销售技术也使得获得药物的 渠道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简单。难上加难的是,疫情期间超过 1 亿人陷入极端贫困, 导致失业和不平等现象持续恶化,人们遭遇的生活和社会压力都有不同程度地增加 [28]。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处理这些纷繁复杂的新事件或将成为又一大全球公共卫生 治理难题。
第12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12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参考资料 [1] Mayo Clinic. Drug addiction (substance use disorder).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drug-addiction/symptoms-causes/syc-20365112. [2] 南京脑科医院 . 上瘾也许源于大脑的“错误奖励 .” http://www.c-nbh.com/news/detail.asp?nid=1303&classid=9. [3]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药物成瘾危害不容忽视 . http://wsjkw.sh.gov.cn/jtyx/20190628/0012-64517.html. [4] 中国青年日报 . 药物滥用:青少年的“亚毒品”空间 . http://zqb.cyol.com/html/2012-08/29/nw.D110000zgqnb_20120829_1-11.htm. [5] 联合国 . 可持续发展目标 . https://www.un.org/sustainabledevelopment/zh/health/. [6] United Nations News. COVID pandemic fueling major increase in drug use worldwide: UN report. https://news.un.org/en/story/2021/06/1094672#:~:text=Around%20275%20million%20people%20 used,22%20per%20cent%20from%202010. [7] 联合国新闻部联合国网站事务科 . 全球滥用药物趋势 . https://www.un.org/chinese/esa/social/drug/handbook2_2.htm. [8] PubMed. Cocaine abuse in North America: a milestone in history.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8473543/. [9]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 . 2018 年世界毒品问题报告 . https://www.unodc.org/doc/wdr2018/wdr2018_B4_C.pdf. [10] 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 Addiction and Health. https://nida.nih.gov/publications/drugs-brains-behavior-science-addiction/addiction-health. [11] Our World in Data. Opioids, cocaine, cannabis and illicit drugs. https://ourworldindata.org/illicit-drug-use#direct-deaths-drug-overdoses. [12]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Impact of Drugs on Society. https://www.justice.gov/archive/ndic/pubs38/38661/drugImpact.htm. [13] ScienceDirect. Social vulnerabilities for substance use: Stressors, socially toxic environments, and discrimination and racism.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28390821000721. [14] 联合国新闻 . 聚焦青少年吸毒问题 解码预防与治疗 . https://news.un.org/zh/story/2020/02/1051621. [15] NCBI. Familial, Social, and Individual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Risk for Adolescent Substance Use.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008086/#:~:text=3.5.-,Social%20Risk%20 Factors,influences%20are%20often%20present%20simultaneously. [16] National Review. The Pandemic Economics of Substance Abuse. https://www.nationalreview.com/2022/02/the-pandemic-economics-of-substance-abuse/.
第13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13 [17] National Drug and Research Center. Social Determinants of Drug Use. https://ndarc.med.unsw.edu.au/sites/default/files/ndarc/resources/TR.228.pdf. [18] AMA Journal of Ethics. How Structural Violence, Prohibition, and Stigma Have Paralyzed North American Responses to Opioid Overdose. https://journalofethics.ama-assn.org/article/how-structural-violence-prohibition-and-stigmahave-paralyzed-north-american-responses-opioid/2020-08. [19] UNODC. UNODC World Drug Report 2020: Global drug use rising; while COVID-19 has far reaching impact on global drug markets. https://www.unodc.org/unodc/press/releases/2020/June/media-advisory---global-launch-of-the-2020- world-drug-report.html. [20] UNODC. 减少毒品滥用对健康和社会的不良影响 : 综合方案 . https://www.unodc.org/documents/southeastasiaandpacific/china/Reducing-adverse-consequencesdrug-abuse_Cn.pdf. [21] ScienceDirect. A qualitative examination of substance use disorder treatment-seeking among women with opioid use disorders: The role of syndemics and structural violence.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667321521000147#sec4. [22]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Substance use during the pandemic. https://www.apa.org/monitor/2021/03/substance-use-pandemic. [23] NCBI. Prevention of substance use disorders in the community and workplace.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844172/. [24] NCBI. Evidence Based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in Substance Use.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031575/. [25] PAHO. PAHO launches project to improve substance use disorder policies in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https://www.paho.org/en/news/27-12-2021-paho-launches-project-improve-substance-use-disorderpolicies-latin-america-and/. [26] 联合国新闻 . 联合国抗击毒品:治疗方法 . https://www.un.org/chinese/esa/social/drug/way.htm. [27] BBC. Why are so many countries now saying cannabis is OK? https://www.bbc.com/news/world-46374191. [28] UN News. COVID-19’s far reaching impact on global drug abuse. https://news.un.org/en/story/2020/06/1066992.
第14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14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国际毒品与药物管控的视角转变:从刑事犯罪到 公共卫生 作者:孙安迪 | 审校:余卓朋 引言 1909 年,在上海召开的万国禁烟会第一次讨论了全球毒品问题,这标志着国际社会 在毒品问题上的第一次达成共识:毒品是威胁全人类的急迫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紧密 合作。万国禁烟会开启了此后一个多世纪内国际社会与精神类药物滥用斗智斗勇的历 史 [1]。在过去的一个世纪,新的制造中心、走私路线、新型精神药物和交易市场不断 迭代,国际社会看待和管控毒品问题的新视角也逐渐涌现。 本文作者探讨国际毒品与药物管控合作的两种视角:一是将精神类药物滥用视为犯 罪和执法问题,二是将物质使用障碍(Substance Use Disorder, SUDs)作为公共卫 生问题看待。长久以来将毒品问题视为刑事执法问题、对犯罪进行打击的管控方法并 没有起到理想的效果,而将其视为一种公共卫生问题的视角正逐渐被国际社会广泛接 受。
第15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15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海国图智研究院 一、犯罪和执法视角与屡禁不止的毒品问题 在联合国机构主持下的国际毒品管控合作下,各国最初将毒品视为犯罪和执法问 题,采用惩罚性、禁绝性的措施实行管控。1961 年,联合国会员国在纽约召开会议, 达成了现代国际上第一份关于药物管控的公约《麻醉品单一公约》,旨在禁止生产和 供应特定的麻醉药品。《公约》第三十六款强调了签署国对毒品犯罪的定罪和打击的 责任,规定“缔约国应采取措施,务使下列各项犯罪行为出于故意者悉受惩罚,其情 节重大者,科以适当的刑罚,尤应科以徒刑或其他褫夺自由的刑罚:违反本公约规定 的麻醉品的种植、生产、制造、提制、调制、持有、供给、兜售、分配、购买、贩卖、 以任何名义交割、经纪、发送、过境寄发、运输、输入及输出,以及任何其他行为经 该缔约国认为违反本公约的规定者”[2]。 《公约》通过后的 70 到 80 年代,欧美市场对非药用的大麻、可卡因和海洛因的 需求经历了爆炸性的增长 [3]。为应对新的局面,1988 年达成的《联合国禁止非法贩 卖麻醉药物和精神药物公约》提供了打击毒品贩运的全面措施,包括打击洗钱和毒品 化学前体的规定,也提出了引渡贩毒者和移交诉讼等国际合作执法的管控方式。《公约》 第三条更是要求各国在不违反本国法律的情况下,将“故意占有、购买或终止麻醉药 品或精神药物以供个人消费的行为,确定为刑事犯罪”[4]。换言之,不仅生产、贩卖 毒品的行为被视为罪行,仅仅是使用毒品的人,包括物质使用障碍(Substance Use Disorder, SUDs)患者,也被视为犯罪分子。 《公约》对签署国提出了将毒品制造和使用定罪的义务,也为国际打击毒品犯罪 的合作提供了国际法律基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主导的“毒品战争”[5]。“毒 品战争”一词最早在 1971 为美国总统尼克松所使用,既指代在美国国内的一揽子药物 管控政策,也包括美国的主要毒品来源地——安第斯山脉国家——的联合禁毒行动。 这些打击毒品犯罪方面的合作,例如美国和哥伦比亚之间的 Plan Colombia(2000- 2015)和美墨之间的 Mérida Initiative(2008-),代表了这种用犯罪和执法视角看待 毒品问题、使用禁绝性措施打击与毒品相关的有组织犯罪的努力。美国用除草剂大面 积喷洒清除毒品作物,为安第斯山脉国家的执法部门提供物资、武器和训练,和并对 走私毒品的管道进行军事打击 [6][7]。 《麻醉品单一公约》达成的五十年后,这些从供应方入手根除毒品的措施并没能 如预想中清除毒品。在 2020 年的一份报告中,布鲁金斯学会列举了过去几十年全球打 击毒品供应链的主要行动,并对比它们的短期效果和长期后果 [7]。
第16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16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毒品执法行动及其短期、长期成效 来源:布鲁金斯学会《缉毒政策概述:全球趋势和战略》(2008)
第17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17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如表所见,总体而言,打击毒品供应方的介入行为在短期内的效果大多是正面的; 但长期看来,在一个地区被打击的毒品制造逐渐转移到新的中心(如墨西哥、巴基斯 坦和东南亚在 70 年代取代土耳其成为新的海洛因产地),而新型、更具效力的毒品不 断涌现,造成因过量摄入毒品的死亡率不升反降(如对安眠酮和甲基苯丙胺的打击) [7]。在安第斯山脉国家,全球最大的可卡因来源地,美国的“毒品战争”策略造成了“泡 泡效应”:政府努力“挤压”一个地区的非法毒品生产和贸易的行动导致该毒品在其 他地区的扩张,其总贸易量并没有减少 [8]。 在万国禁烟会一百周年之际,联合国毒品与犯罪办公室总结过去一百年的禁毒行 动带来了非预期的后果,包括:对执法工作的重视使公共卫生解决方案资源减少;在 一个地理区域的执法工作往往导致问题被转移到其他地方;对一种特定物质的市场压 力有时会无意中促进了另一种药物的使用;最后,利用刑事司法系统来对付毒品使用 者加剧了他们的边缘化,削弱了向最需要治疗的人提供治疗的能力 [1]。 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执行主任安东尼奥・马里亚・科 斯塔对非法毒品贸易犯罪“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现状做了形象的总结:“目前, 毒品管制工作像一盘大杂烩:各种行动相互脱节,只涉及供应的某些方面(根除毒品 作物而不是贫困),或将毒品交易问题进行转移(从一个国家转到另一个国家,或从 一种药物转到另一种药物)或者使用‘锤子’而不是‘凿子’(将对毒品的需求定为犯罪, 而不是加以处理)。这种零散的处理办法不起作用 [9]。” 不仅如此,这种将物质使用障碍患者视为罪犯而非需要治疗的病人的做法没能 改善毒瘾患者的病症和社会处境,更不能彻底解决毒品问题。将仅仅是小剂量使用毒 品、对社会的实际危害性不高的成瘾者投入监狱的做法造成了监狱的人满为患 [10]。 皮尤慈善信托基金的分析发现,美国各州与毒品相关犯罪的监禁率与毒品问题的三 个指标——毒品使用率、吸毒过量死亡率和逮捕率 (self-reported drug use, drug overdose deaths, and drug arrests)——之间没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关系 [11]。一项 基于美国被监禁的吸毒者的研究称,吸毒者被在被释放后,非法药物和药品的使用通 常会不降反增 [12]。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也印证了这个观点,并表 明因毒品或其他罪行而被监禁的吸毒者被释放后吸毒过量致死的风险大增 [13]。这极 有可能是因为物质使用障碍的患者在被监禁期间往往没有得到适宜的治疗,反而因为 监禁中其他的健康和心理状况使毒瘾更加严重 [14][15]。在监狱内外,对物质使用障碍 病人的污名化更使情况雪上加霜。成瘾性疾病患者可能内化社会对吸毒者的污名,导 致自身心理压力增加,生活质量下降,更可能减少使用医疗服务,从而导致更差的健 康结果。研究表明,在疫情期间,新冠肺炎并发症患者和物质使用障碍的患者因为污 名化,往往无法得到充分的照顾 [16]。
第18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18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近二十年来,为更全面而有效地打击毒品贸易,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在 2003 年促成通过了《巴黎公约》,建立了中亚区域情报协调中心和海湾刑事犯罪情报 中心。但是,这种关注供应方而忽视由物质使用障碍造成的毒品需求的做法显然是不 足以解决毒品问题。随着物质依赖医学理论的发展,一种以科学证据为支撑、更具人 道主义关怀的呼声在不断增强,即把物质使用障碍患者视为需要治疗的病人,将药物 滥用和与之相伴的健康问题视为公共卫生议题。 二、将毒品视为公共卫生问题的呼声 在国际毒品管控从打击刑事犯罪到改善公共健康的视角转变中,科学界的研究和 倡议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最初,物质使用障碍被视为一种道德败坏的表现。受到对精 神疾病污名化的影响,主流的社会观念常常认为物质使用障碍的患者与抑郁症、精神 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疾病患者相比,对自己的处境负有更大的责任 [17]。随着现代物质 依赖理论发展,医学界越发强调物质使用是一种大脑疾病,关注成瘾性物质如何在与 奖赏、动机、情感调节、抑制性控制和耐受 / 戒断有关的大脑系统中产生神经适应 [18]。 1997 年,时任美国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Drug Abuse,NIDA) 所长的艾伦·莱什纳(Alan Leshner)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支持了大脑疾病成瘾 模型(brain disease model of addiction,BDMA),论证了物质滥用应该被视作一 种慢性、复发性脑部疾病。他在报告中呼吁,这种理解成瘾行为的角度能减少社会对 成瘾的患者污名化,使社会为他们提供更有效治疗和减少惩罚性措施 [19]。 这份报告激起了广泛反响,促使一大批公共资金被用于支持成瘾研究 [20]。不断 增加的科学证据为科学界的发声和学术界与政策制定者的合作提供了基础。2010 年, 在第十八届国际艾滋病大会召开之际,国际科学和公共卫生界的代表,包括国际艾 滋病协会(International AIDS Society)、国际药物政策科学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Science in Drug Policy)等,发表了《维也纳宣言》,呼吁将科学证据纳 入非法药物政策制定的考量,结束对吸毒者的刑事定罪,以消除有效预防、治疗和护 理艾滋病的障碍 [21]。此后,越来越多的全球领导者发声反对将吸毒者定罪,支持关 注吸毒者健康的替代方案。2011 年,由来自全球的政要作为理事的全球毒品政策委员 会(Global Commission on Drug Policy)发布了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告,呼吁 国际社会对国家和全球毒品政策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承认“毒品战争”战略的失败, 向有需要的人提供健康和治疗服务来取代对吸毒者的定罪和惩罚 [22]。在之后的几年 里,全球毒品政策委员会又陆续发布了多份报告,包括揭示艾滋病毒的流行与毒品使
第19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19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用的刑事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多次呼吁将吸毒非刑罪化 [23]。 近年来,医学界和公共管理部门的合作得到有效加强。2014 年,联合国麻醉药品 委员会(Commission on Narcotic Drugs,CND)批准了第 58/7 号决议,倡导“加 强与科学界,包括学术界的合作,促进减少毒品需求和供应方面的科学研究,以便为 世界毒品问题的各个方面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次年,一个联合国毒品和犯罪办公 室(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和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联合支持的非正式科学网络(UNODC-WHO Informal Scientific Network)成立,并在同年的联合国大会毒品问题特别会议(UNGASS)上发表声明。 声明承认“吸毒成瘾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健康障碍,具有慢性和复发性的特点”而非 道德失败或犯罪行为的结果,指出刑事制裁不利于遏制物质使用障碍,药物使用障碍 可以被治疗,应该被视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这一共识承认解决毒品滥用问题需要从 刑事司法方法转向公共卫生策略,代表了联合国会员国在毒品管控政策上的重大转变 [24]。 三、公共健康问题视角下的物质滥用管控政策 将物质使用视为可预防和治愈的大脑疾病以及将毒品视为公共健康问题的视角推 动了物质使用的非罪化。如下图所示,自 2001 年以来,许多国家开始了非罪化的尝试。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对吸毒行为采取“以戒为本、重治慎罚”的思路,强调社区戒毒 与社区康复在治理社会毒品问题的地位,在吸毒非罪化上走在世界前列。例如,1997 年修订的刑法并未将吸毒行为定罪,而是实施行政处罚和强制戒毒等处理办法 [25]。
第20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20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世界个人使用毒品去罪化时间线 来源:毒品政策全球委员会报告《去罪化的新途径》(2016)
第21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21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代替刑事监禁的管控政策是对吸毒人员的治疗(treatment)、对毒品滥用和犯罪 的预防(prevention)和减少伤害(harm reduction)。比如,UNODC-WHO 非正式 科学网络(Informal Scientific Network)在 2016 年的声明包括了八项建议:消除对 有药物使用障碍的人的羞辱和歧视;将药物使用障碍作为公共卫生问题而不是刑事司 法问题来处理;实施基于证据的预防方案;对物质使用障碍实施基于证据的治疗;收 集和利用科学数据,让科学专家参与政策制定;让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参与政策制定; 支持与毒品有关的研究;以及确保有需要的患者获得药用精神物质 [26]。同时,立法 者和研究者正在积极探索代替监禁的治理办法。 四、反思:国际毒品与药物管控的范式转移 传统上,药物管控政策可分为减少供应(supply reduction)和减少需求(demand reduction)两大方面。减少供应的策略旨在通过打击制毒贩毒渠道,减少可获得的 药物的实际数量和提高价格以减少需求两种方式减少供应。其主要手段包括清除作物 (elimination)、截断贩毒渠道(interdiction)和在主要生产毒品的地区发展代替性 生计(alternative livelihood)。减少需求的策略主要包括对物质使用障碍的患者使用 国内执法(domestic law enforcement)、治疗(treatment)、预防(prevention) 和减少伤害(harm reduction,定义为旨在减少吸毒对个人和社区的健康、社会和经 济危害的干预措施、方案和政策)等手段 [26]。 以“毒品战争”为代表的惩罚性、禁止性措施旨在减少供应,而非减少需求。通 过对南美洲毒品作物、合成实验室和毒品卡特尔的贩毒路线的打击,美国在短时间内 减少某一种特定毒品的供应。但这样的做法催生了“泡泡效应”:毒品制造转移阵地, 贩毒无孔不入,而更具效力且不依赖作物的新型合成类药物,如芬太尼,正在取代传 统毒品。 试问“泡泡效应”是怎么发生的?答案是,传统的毒品管控政策忽略了经济学的 市场需求与供给关系的基本法则:如果对毒品的需求无法降低,毒品供应自然会不断 回弹到原先的水平。为降低对毒品的需求,政策制定者们需要着手为物质使用障碍的 患者提供治疗、脱瘾的机会,而把他们当成罪犯拘禁起来并不能促成治疗。精神类药 物的滥用问题也许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伴随人类,各国政策制定者们需要深化合 作,共同打击毒品制造和非法贩运。但要从根本上防治毒品,政策制定者们需要采取 医学证据和人道主义精神相结合的态度,为制毒贩毒犯罪分子的受害者、深陷物质使 用障碍的患者提供重返社会的机会。
第22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22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参考资料 [1] A Century of International Drug Control . (n.d.). 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 . https://www.unodc.org/documents/data-and-analysis/Studies/100_Years_of_Drug_Control.pdf [2] Single Convention on Narcotic Drugs (adopted 16 December 1966, entered into force 23 March 1976) 999 UNTS 171 (ICCPR). [3] Jelsma, M. (2011).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Drug Control: Lessons Learned and Strategies for the Future. Global Commission on Drug Policies . http://www.globalcommissionondrugs.org/wp-content/themes/gcdp_v1/pdf/Global_Com_Martin_Jelsma. pdf [4]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against Illicit Traffic in Narcotic Drugs and Psychotropic Substances (adopted 20 December 1988) [5] Jelsma, M., & Bewley-Taylor, D. (2012). Regime change: Re-visiting the 1961 Single Convention on Narcotic Drug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rug Policy, 23, 72–81. [6] Okpaku, S. O. (Ed.). (2014). Chapter 40—The war on drugs in the USA, Mexico, and Central America: Plan Colombia and the Mérida Initiative. In Essentials of global mental healt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7] Pardo, B., & Reuter, P. (2020). Enforcement strategies for fentanyl and other synthetic opioids (The Opioid Crisis in America: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imensions). https://www. brookings.edu/wp-content/uploads/2020/06/5_Pardo-Reuter_final.pdf [8] Rouse, S. M., & Arce, M. (2006). The Drug-Laden Balloon: U.S. Military Assistance and Coca Production in the Central Andes. 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87(3), 540–557. http://www.jstor. org/stable/42956140 https://www.unodc.org/documents/commissions/CND/CND_Sessions/CND_52/Political-Declaration2009_ V0984962_C.pdf [9] 关于开展国际合作以综合、平衡战略应对世界毒品问题的政治宣言和行动计划 . (2009). 麻醉药品委员 会高级别会议 . [10] https://www.unodc.org/documents/commissions/CND/CND_Sessions/CND_52/PoliticalDeclaration2009_V0984962_C.pdf [11] Handbook on strategies to reduce overcrowding in prisons (Criminal Justice Handbook Series). (2013). 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Food and Drugs. https://www.unodc.org/documents/justice-and-prison-reform/Overcrowding_in_prisons_Ebook.pdf [12] More Imprisonment Does Not Reduce State Drug Problems. (2018). Pew Charitable Trust. https://www.pewtrusts.org/-/media/assets/2018/03/pspp_more_imprisonment_does_not_reduce_state_ drug_problems.pdf [11] Bruce Western, Jessica T. Simes, Drug use in the year after prison,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Volume 235, 2019, 112357, ISSN 0277-9536. https://doi.org/10.1016/j.socscimed.2019.112357.
第23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23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12] Binswanger, I. A., Stern, M. F., Deyo, R. A., Heagerty, P. J., Cheadle, A., Elmore, J. G., & Koepsell, T. D. (2007). Release from prison—A high risk of death for former inmate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6(2), 157–165. https://doi.org/10.1056/NEJMsa064115 [13] Bronson, J., Stroops, J., Zimmer, S., & Berzofsky , M. (2017). Drug Use, Dependence, and Abuse Among State Prisoners and Jail Inmates, 2007-2009 (NCJ 250546; Bureau of Justice Statistics).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Office of Justice Programs . https://bjs.ojp.gov/ content/pub/pdf/dudaspji0709.pdf [14] J. Travis, B. Western, S. Redburn (Eds.), The Growth of Incarcer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Exploring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National Academy Press, Washington, DC (2014)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042332/ [15] Dannatt, L., Ransing, R., Calvey, T., Scheibein, F., Saad, N. A., Shirasaka, T., Ramalho, R., Pant, S., Vadivel, R., Siste, K., Stowe, M. J., Kalita, K. N., Boujraf, S., Testa, R., Arya, S., Morgan, N., & Grandinetti, P. (2021). The impact of stigma on treatment services for people with substance use disorder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Perspectives of necpam members.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12, 634515. https://doi.org/10.3389/fpsyt.2021.634515 [16] Crisp AH, Gelder MG, Rix S, Meltzer HI, Rowlands OJ. Stigmatization of people with mental illnesses.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00;177(1):4–7. [17] Martin, C. S., Chung, T., & Langenbucher, J. W. (2014).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s on substance use and substance use disorders (K. J. Sher, Ed.; Vol. 1).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ttps://doi.org/10.1093/oxfordhb/9780199381678.013.001 [18] Leshner, A. I. (1997). Addiction is a brain disease, and it matters. Science, 278(5335), 45–47. https://doi. org/10.1126/science.278.5335.45 [19] Joan Trujols, The brain disease model of addiction: challenging or reinforcing stigma?, The Lancet Psychiatry, Volume 2, Issue 4, 2015, Page 292, ISSN 2215-0366, https://doi.org/10.1016/ S2215-0366(15)00050-4. [20] The Vienna Declaration. http://www.viennadeclaration.com/. [21] War on Drugs . (2011). Global Commission on Drug Policy. http://www.globalcommissionondrugs.org/wp-content/uploads/2017/10/GCDP_WaronDrugs_EN.pdf [22] The War on Drugs and HIV/AIDS . (2012). Global Commission on Drug Policy. https://www. globalcommissionondrugs.org/reports/the-war-on-drugs-and-hivaids [23] Volkow, N. D., Poznyak, V., Saxena, S., Gerra, G., & UNODC-WHO Informal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Network (2017). Drug use disorders: impact of a public health rather than a criminal justice approach. World psychiatry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 16 (2), 213–214. [24] 吸毒:不能合法,但要非罪 . 新民周刊 . https://m.xinminweekly.com.cn/content/4358.html
第24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24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25] Advancing Drug Policy Reform: a new approach to decriminalization. (2016). Global Commission on Drug Policy. https://www.globalcommissionondrugs.org/reports [26] Felbab-Brown, V. (2008). Counternarcotics Policy Overview: Global Trends & Strategies (BD-02; PARTNERSHIP FOR THE AMERICAS COMMISSION).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第25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25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新冠疫情与美国阿片类药物危机 作者:李帆 | 审校:余卓朋
第26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26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一、什么是阿片类药物危机? 1. 阿片类药物及其危机 阿片类药物(opioids)包括从罂粟籽中提取的化合物以及具有类似性质的半合成 和合成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以与大脑中的阿片受体相互作用。阿片类药物主要包括 海洛因(heroin)、吗啡(morphine)、可待因(codeine)、芬太尼(fentanyl)、 美沙酮(methadone)、曲马多(tramadol)等药物,通常被作为医疗镇痛类药物而 使用。 由于摄入后可引起快感,因此阿片类药物也被用于非医疗使用。然而,经常性非 医疗使用阿片类药物会产生药物依赖;由于其药理作用,阿片类药物过量使用(opioid overdose)很可能会导致死亡。全世界约有 50 万人死于吸毒,其中超过 70% 的死亡 与阿片类药物有关,超过 30% 的死亡由药物过量引起 [1]。但是,只有半数国家提供 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有效治疗选择,全世界需要这种治疗的人中也只有 8% 正在接受治 疗 [2]。因此,阿片类药物泛滥引起的危机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而 美国正是遭受阿片类药物危机(opioid crisis)的主要国家之一。2017 年,美国卫生 与公共服务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DHHS)正式宣布了美 国的阿片类药物危机。 2. 美国阿片类药物危机现状 疫情以来,美国的阿片类药物危机愈加严重,合成芬太尼甚至已经美国街头瘾君 子的“心头好”[3]。一方面,美国大部分地区因阿片类药物使用过量致死的人数明显 增多;另一方面,美国使用阿片类药物的人数明显上升,过量使用的比例可能也会相 应提高。一再加重的阿片类药物危机,也会对美国的民众身体健康、国家经济、社会 安全以及疫情应对带来严重且持续的危害。 自 1999 年以来,美国因阿片类药物使用过量而死亡的人数出现过三次增长高潮, 截至 2019 年,已有将近 50 万人死于阿片类药物危机,光 2019 年就有超过 70%的死 者死因涉及到阿片类药物 [4]。
第27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27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1999 至 2019 年美国阿片类药物使用过量致死人数增加的三次高潮 图源: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www.cdc.gov/opioids/basics/epidemic.html 在新冠疫情期间,美国因吸毒过量而死亡的人数进一步大幅上升,主要原因就是 阿片类药物使用过量导致的死亡人数迅速增加。与 2018 年 7 月至 2019 年 6 月间合 成阿片类药物过量致死的人数相比,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5 月间的死亡人数增加了 38.4%。具体来看,在 38 个拥有合成阿片类药物数据的司法管辖区中,37 个司法管 辖区报告了疫情期间合成阿片类药物使用过量致死的增加人数。其中,18 个司法管辖 区报告增长超过 50%,11 个报告增长 25% 至 49%,7 个报告增长 10% 至 24%,1 个 报告增长低于 10%[5]。 美国 50 个州、哥伦比亚特区和纽约市因所 有药物、合成阿片类药物、 可卡因和兴奋剂使用过量而死亡的人数 (2018 年 7 月至 2020 年 5 月) 图源: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emergency.cdc.gov/han/2020/ han00438.asp
第28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28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美国 36 个州、哥伦比亚特区和纽约市合成阿片类药物使用 过量致死的人数变化百分比(2018 年 7 月至 2020 年 5 月) 图源: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emergency.cdc.gov/han/2020/han00438.asp 根据 Overdose Detection Mapping Application Program 的报告,2020 年美国 致命性用药过量增加了 11.39%,非致命性的用药过量增加了 18.64% [6],而非处方 的芬太尼、海洛因等阿片类药物就是促进用药过量显著增长的主要角色。例如,在一 项针对疫情期间药物使用率的临床检测实验中,非处方芬太尼的使用率从 4.3%增加到 了 5.8%,海洛因从 0.9%增加到了 1.3% [7]。 疫情前和疫情期间非处方药物的阳性率比较 图源:The Opioid Epidemic Within the COVID-19 Pandemic: Drug Testing in 2020 https://doi.org/10.1089/pop.2020.0230
第29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29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另外,阿片类药物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的显著增加,尤其是芬太尼与其他药物的 混合,是疫情期间比较明显的现象 [8]。虽然海洛因的阳性患者中芬太尼阳性的变化并 不明显,增长率仅为 4%;但在苯丙胺(Amphetamines)阳性患者中,芬太尼的阳性 率增加了 89%;苯二氮(Benzodiazepines)的阳性患者中,其增加率为 48% [9]。 其他药物阳性样本中非处方芬太尼的阳性率 图源:The Opioid Epidemic Within the COVID-19 Pandemic: Drug Testing in 2020 https://doi.org/10.1089/pop.2020.0230 二、疫情如何影响美国阿片类药物危机? 近年来愈加严重的阿片类药物危机足以说明疫情对其存有潜在性影响。疫情不仅 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促进药物危机的扩展和加深;还会转移政府注意力, 截取医疗资源,阻碍药物危机的预防和治理。 首先,民众也许会主动使用阿片类药物来缓解新冠疫情带来的生活压力,而且有 过上瘾史的人在疫情期间脱离群体治疗或社会监管以后,也很可能会再次复吸 [10]。
第30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30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的一 份研究显示,大约有 13%的受访者在疫情期间开始或增加对非法药物的使用 [11]。这 很有可能是经济下行和社会隔离的综合结果。疫情带来的经济压力导致美国失业率的 大幅度上升,2020 年 4 月份美国的失业率达到了历史最高的 14.8%,之后的失业率也 一直高于疫情前水平 [12],这使得许多民众背负沉重的经济压力,陷入困窘的生活状态; 而疫情又使人们被迫居家隔离,因此许多人试图通过药物缓解消极的心理状态。根据 2020 年 6 月的一项调查,13%的成年人疫情带来的压力而滥用药物的经历,11%的成 年人甚至因此有过自杀的想法 [13]。对于正在接受戒断治疗或有上瘾史的人来说,这 种状态带来的折磨更大。疫情迫使他们只能接受线上治疗,失去温暖、热情的现实治 疗环境,很多人难以适应视频或通话式的治疗模式,治疗效果大打折扣,而且过去的 吸毒史会使得他们对毒品有更多的耐受性,也就更容易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因用药过 量而意外死亡 [14]。 其次,在阿片类药物危机治理方面,新冠疫情迫使政府将医疗、经济资源转向更 加紧急的防疫事业,降低对阿片类药物危机的重视。新冠疫情的发生使得更多的医疗 资源被用于治疗新冠疫情,要求部分治疗在就医过程中首先进行核酸检测 [15],却又 增加了阿片类药物使用过量的人数,因而将阿片类药物治疗置于窘迫的两难境地。虽 然美国已经尽力增加了远程医疗在阿片类药物危机相关的医疗治理中的利用率,但对于 阿片类药物用量过度的紧急患者,远程医疗的作用微乎其微。同时,新冠疫情给美国 及各州经济带来极大打击,州政府很难在阿片类药物危机问题上分配足够的财政金额, 甚至会优先选择在心理健康服务等领域降低财政预算。例如,俄勒冈州(Oregon)和 科罗拉多州(Colorado)分别从国家 2021 年的行为卫生服务预算中削减了 6900 万美 元和 2600 万美元,佐治亚州(Georgia)也削减了治疗用药过量的相关项目中约 570 万美元的预算 [16]。预算和优先政策中心(Center on Budget and Policy Priorities, CBPP)的分析显示,2022 财年各州可能会面临 5550 亿美元的财政缺口 [17],这很可 能会导致阿片类药物危机治疗面临更少的财政支持。 另外,由于疫情导致药物等商品的供应链不稳定,更多的患者会出于经济、病情 等原因转而购买来源未知的非法药物,这些药物很可能只是含有芬太尼的假药;而疫 情期间大面积关闭的公共场所和宽松的检查政策也可能导致人们在不使用芬太尼试纸 的情况下就匆忙服用药物 [18]。 三、美国如何应对阿片类药物危机的恶化?
第31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31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疫情以前,美国联邦及各州的应对政策已经相对控制住了阿片类药物危机;但随 着疫情的蔓延,阿片类药物危机的治理逐渐陷入困境 [19]。因此,在疫情逐渐稳定的 背景下,美国应针对性地提出控制危机的相关措施。目前,拜登政府已经采取了积极 的措施。2021 年 2 月,拜登政府将曾在奥巴马政府供职的资深药品政策专家雷吉娜·拉 贝尔(Regina LaBelle)任命为药物管制政策办公室(the Office of National Drug Control Policy,ONDCP)的副主任,并任命长期专注于在阿片类药物问题领域的专 家泽维尔·贝塞拉(Xavier Becerra)领导卫生与公共服务部 [20]。2021 年 4 月,拜登 政府就发布了一份关于药品政策优先事项的声明。声明指出,为应对愈加严重的药物 滥用危机,拜登政府将要采取减少非法药物供应、扩大治疗机会(如降低使用治疗阿 片类药物使用障碍药物的阻碍)、恢复线下治疗场所、推动药品政策中的种族平等(如 取消医疗保险对阿片类药物患者的相关限制)、减少治疗伤害(如提供充足的无菌针 头和注射器)等措施 [21]。然而,在这些常规举措之外,拜登政府也许应该试图构建 一套与用药过量的关键指标相关的标准化系统,完善现有的药品数据库,为美国建构 更具弹性的公共卫生框架,从结构层面缓解美国的药物滥用危机 [22]。 美国各州政府和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政策实践来缓解危机。鉴于芬太尼试纸被 认为是一种经济简单高效芬太尼含量检测方法,亚利桑那州(Arizona)和罗德岛州 (Rhode)等州已经开始将芬太尼试纸合法化,降低人们误食芬太尼的概率 [23]。 2021 年 4 月, 美 国 食 品 和 药 物 管 理 局(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批准了更高剂量的能够在紧急情况下逆转阿片类药物摄入过量的药物纳洛酮 (naloxone)来对抗频繁的阿片类药物危机。但是,考虑到精神类疾病和阿片药物的 双向因果问题,这些政策可能也只能缓解一时的危机。研究显示,精神健康类疾病患 者更容易对阿片类药物上瘾 [24],而使用阿片类药物或其他镇痛药物的人也更容易出 现精神健康问题 [25]。因此,或许只有改变思想意识,增强美国民众的精神健康,将 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精神健康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愈加严重的药物滥 用危机 [26]。 参考资料 [1] WTO. Opioid overdose.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opioid-overdose [2] Degenhardt L, Glantz M, Evans-Lacko S, et al. (2017). Estimating treatment coverage for people with substance use disorders: an analysis of data from the World Mental Health Surveys. World Psychiatry. 2017;16(3):299-307. doi:10.1002/wps.2045.
第32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32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3] NPR. Street Fentanyl Surges In Western U.S., Leading To Thousands Of Deaths. https://www.nprillinois.org/2020-11-17/street-fentanyl-surges-in-western-u-s-leading-tothousands-of-deaths#stream/0 [4]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Understanding the Opioid Overdose Epidemic. https://www.cdc.gov/opioids/basics/epidemic.html [5]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crease in Fatal Drug Overdoses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Driven by Synthetic Opioids Before and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https://emergency.cdc.gov/han/2020/han00438.asp [6] Overdose Detection Mapping Application Program. The consequences of COVID-19 on the overdose epidemic: overdoses are increasing. www.odmap.org/Content/docs/news/2020/ODMAP-Report-May-2020.pdf [7] Justin K. Niles, Jeffrey Gudin, etc. The Opioid Epidemic Within the COVID-19 Pandemic: Drug Testing in 2020. https://doi.org/10.1089/pop.2020.0230 [8] DPM. Overdose deaths surged in pandemic, as more drugs were laced with Fentanyl. https://www.delawarepublic.org/national-headlines/2021-04-22/overdose-deaths-surged-in-pandemicas-more-drugs-were-laced-with-fentanyl [9] Justin K. Niles, Jeffrey Gudin and etc. The Opioid Epidemic Within the COVID-19 Pandemic: Drug Testing in 2020. https://doi.org/10.1089/pop.2020.0230 [10] Roll Call. Drug overdoses climb during COVID-19 pandemic. https://rollcall.com/2020/05/27/drug-overdoses-climb-during-covid-19-pandemic/ [11] CDC. Mental Health, Substance Use, and Suicidal Ideation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https://www.cdc.gov/mmwr/volumes/69/wr/mm6932a1.htm#contribAff [12] CRS. Unemployment Rate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https://sgp.fas.org/crs/misc/R46554.pdf [13] Nirmita Panchal, Rabah Kamal and etc. The Implications of COVID-19 for Mental Health and Substance Use. https://www.kff.org/coronavirus-covid-19/issue-brief/the-implications-of-covid-19-for-mentalhealth-and-substance-use/ [14] NBC News. Overdose deaths appear to rise amid coronavirus pandemic in U.S. https://www.nbcnews.com/health/health-news/overdose-deaths-appear-rise-amid-coronaviruspandemic-u-s-n1244024 [15] Alexandra B. Collins, Francesca L. MD Beaudoin and etc. 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Service Provision for Emergency Department Patients Post-Opioid Overdose: A Field Report. https://journals.lww.com/journaladdictionmedicine/Abstract/2021/10000/The_Impact_of_COVID_19_on_ Service_Provision_for.15.aspx [16] STAT. Opioid overdoses have skyrocketed amid the coronavirus, but states are nevertheless slashing addiction treatment program budgets.
第33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33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https://www.statnews.com/2020/07/16/opioid-overdoses-have-skyrocketed-amid-the-coronavirus-butstates-are-nevertheless-slashing-addiction-treatment-program-budgets/ [17] CBPP. States Continue to Face Large Shortfalls Due to COVID-19 Effects. https://www.cbpp.org/research/state-budget-and-tax/states-continue-to-face-large-shortfalls-dueto -covid-19-effects [18] STAT. As the pandemic ushered in isolation and financial hardship, overdose deaths reached new heights. https://www.statnews.com/2021/02/16/as-pandemic-ushered-in-isolation-financial-hardshipoverdose-deaths-reached-new-heights/ [19] The Lancet. A time of crisis for the opioid epidemic in the USA.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482059/ [20] NPR. As Overdose Deaths Surge, White House Takes Steps To Build Drug Policy Team. https://www.npr.org/sections/president-biden-takes-office/2021/02/03/963732520/as-overdosedeaths-surge-white-house-takes-steps-to-build-drug-policy-team [21] 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Office of National Drug Control Policy. The Biden-Harris Administration’s Statement of Drug Policy Priorities for Year One. 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1/03/BidenHarris-Statement-of-Drug-PolicyPriorities-April-1.pdf [22] AMA. 2022 National Drug Control Strategy. https://searchlf.ama-assn.org/letter/documentDownload?uri=%2Funstructured%2Fbinary%2Fletter%2FLE TTERS%2F2021-7-9-Letter-to-LaBelle-re-ONDCP-2022-Strategy-v2.pdf [23] CFR. The U.S. Fentanyl Crisis: What to Know. https://www.cfr.org/in-brief/us-fentanyl-crisis-what-know [24] Martins, S. S., Fenton, M. C., Keyes, K. M., Blanco, C., Zhu, H., & Storr, C. L. (2012). Mood and anxiety disorder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non-medical prescription opioid use and prescription opioid-use disorder: longitudinal evidence from the National Epidemiologic Study on Alcohol and Related Conditions. Psychological Medicine, 42(6), 1261–1272. https://doi. org/10.1017/S0033291711002145. [25] Mental Health First Aid. Depression and Opioid Use Go Hand in Hand. https://www.mentalhealthfirstaid.org/external/2018/06/depression-and-opioid-use-go-hand-in-hand/ [26] HSPH. A crisis on top of a crisis: COVID-19 and the opioid epidemic. https://www.hsph.harvard.edu/news/features/a-crisis-on-top-of-a-crisis-covid-19-and-the-opioidepidemic/
第34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34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03 经贸投资动态 1. 天境生物用于治疗胃癌的在研创新双抗 TJCD4B 获 FDA 孤儿药资格认定 天境生物(“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IMAB)是一家从临床阶段正迈向 商业化的生物药公司,致力于创新生物药的靶点生物学研究、抗体工艺及中美临床开 发和产品商业化,为全球范围内需求迫切的癌症治疗领域,提供新型有效的治疗手段。 公司今天宣布其创新双特异性抗体 TJ-CD4B 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 予针对治疗胃癌(包括胃食管交界处癌)的孤儿药资格认定。 天境生物总裁朱秀轩博士表示:“我们对于 FDA 授予的孤儿药认定非常兴奋,这 充分证明了 TJ-CD4B 有望作为一种治疗胃癌的创新疗法以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TJCD4B 具有创新的作用机制,并已在中美两地进入临床阶段。我们期待通过加快其全球 临床开发,为预后不佳的这一系列难治的癌种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TJ-CD4B 是临床阶段首款靶向肿瘤抗原密蛋白 18 剪切体 2(Claudin 18.2)和 T 细胞共刺激分子 4-1BB 的创新双抗,其同时与这两个靶点特异结合后,可增加淋巴细 胞肿瘤浸润并发挥肿瘤杀伤作用。与其他 Claudin 18.2 疗法不同,TJ-CD4B 即便在 Claudin 18.2 低表达的情况下,仍能与肿瘤病灶结合,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和治疗 Claudin 18.2 低表达癌种的潜力。临床前研究表明,TJ-CD4B 有着优于 Claudin 18.2 抗体和 4-1BB 抗体的抗肿瘤活性和更低的系统性毒性风险。 TJ-CD4B 是天境生物创新双抗管线的重点产品,目前正在美国和中国同时开展治 疗多种晚期实体瘤(包括胃癌、胃食管交界处癌、食管腺癌和胰管腺癌)的 1 期临床 试验(NCT04900818)。目前,其全球临床开发已经取得多项重大进展。正在进行的 美国剂量爬坡研究中,TJ-CD4B 在每周给药 3 mg/kg 的剂量下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 耐受性。公司计划随后在生物标志物筛选的患者群中推进临床研究。 胃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也是全球第三大致死癌症。由于患者早期症状较轻, 胃癌通常在晚期才被诊断出来,临床预后不容乐观。对于晚期难治性胃癌,现有疗法
第35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35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治疗效果不佳。在美国,每年新增约 26,000 例胃癌病例,约占所有新确诊癌症的 1.5%。 而在中国,胃癌是第二大常见癌症,也是第二大癌症死亡原因。 孤儿药是美国 FDA 对为治疗罕见病(美国患者数少于 200,000 人)而开发的试验 性新药和生物制剂授予的一种资格认定,可为其研发者提供了一系列开发激励,包括 FDA 审批上市后 7 年的市场专营权、临床试验的税收抵免以及免除 FDA 申请费等。 https://www.prnasia.com/story/353422-1.shtml 2. 科济药业实体瘤 CAR-T 候选产品 CT041 在 中国进入确证性Ⅱ期临床试验 2022 年 3 月 3 日,科济药业(股票代码:2171.HK),一家主要专注于治疗血 液恶性肿瘤和实体瘤的创新 CAR-T 细胞疗法公司,今日公告,公司自主研发的 CAR-T 细胞候选产品 CT041 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同 意进入确证性Ⅱ期临床试验,主要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二线治疗失败的 Claudin18.2 (CLDN18.2)表达阳性的晚期胃癌 /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GC/GEJ),该试验旨在评 估 CT041 治疗晚期胃癌 /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截至发稿日,CT041 为全球首个且唯一进入到确证性Ⅱ期临床试验的用于治疗实 体瘤的 CAR-T 细胞候选产品。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消化肿瘤内科主任、Ⅰ期临 床病区主任、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沈琳教授表示: “胃癌是中国大癌,每年新患病例数在 50 万左右,但针对至少二线治疗失败后的 胃癌患者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现有药物包括抗 PD1 单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mPFS) 均在两个月左右,迫切需要创新药物。已披露的我们中心牵头开展的 CT041 的早期数 据观察到了超过 5 个月的 mPFS,显示了良好的治疗前景,所以我们非常期待通过接 下来的研究来进一步确定其临床获益,推动该产品的发展,争取早日为广大患者提供 一个最佳的治疗机会。” https://www.prnasia.com/story/353338-1.shtml
第36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36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3. 加科思 JAB-21822 与西妥昔单抗联用完成 首例结直肠癌患者给药 加科思药业(1167.HK)KRAS G12C 抑制剂 JAB-21822 于近日在北京肿瘤医院 完成与妥昔单抗联合用药试验的首例患者给药。 JAB-21822 与西妥昔单抗连用,用于治疗 KRAS G12C 突变的晚期结直肠癌。结直 肠癌是中国发病率第二的常见肿瘤,年新发病例数约 55 万,其中约 3% 的结直肠癌患 者存在 KRAS G12C 突变。携带 KRAS G12C 突变基因的患者对现有标准化疗及靶向治 疗均不敏感,疾病进展快,生存期短,存在高度未满足的临床治疗需求。 JAB-21822 是国内首个与西妥昔单抗进行联合治疗的 KRAS G12C 抑制剂,这项联 合用药试验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消化肿瘤内科主任沈琳教授担任主要研究者。 沈琳教授表示,“从 KRAS G12C 抑制剂的全球研发情况来看,无论是单药还是联合用 药研究,都已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展现出初步的治疗效果。加科思的 JAB-21822 自 2021 年 8 月向 CDE 递交联合西妥昔单抗用药申请以来推进迅速,是目前国内同类联合用药 中研究进展最快的项目。我们希望与加科思团队紧密配合,以患者为中心,希望这一 药物早日成为中国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全新的治疗选择。” 加科思董事长兼 CEO 王印祥博士称:“JAB-21822 有潜力凭借高活性与剂量优势 成为同类最佳,有望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目前,JAB-21822 正在中美两国同步开展单药及联合用药临床研究。其中包括作 为一线疗法,单药治疗 STK11 共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与自主研发的 SHP2 抑制剂 JAB3312 联合用药,解决 KRAS 耐药性问题;以及与 PD-1 单抗联合用药,提高 PD-1 响应率。 KRAS G12C 是加科思在 RAS 信号通路上第一个进入临床的项目,此外,KRAS G12D、KRAS G12V 等 RAS 通路上的项目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 https://www.prnasia.com/story/352439-1.shtml
第37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37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4. 百济神州宣布百悦泽(R)(泽布替尼)获欧 洲药品管理局受理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边缘 区淋巴瘤的上市许可申请 百济神州(纳斯达克代码:BGNE;香港联交所代码:06160;上交所代码: 688235)是一家立足于科学的全球性生物科技公司,专注于开发创新、可负担的药物, 旨在为全球患者改善治疗效果,提高药物可及性。公司于今日宣布,欧洲药品管理局 (EMA)已受理 BTK 抑制剂百悦泽 ®(泽布替尼)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患者和边缘区淋巴瘤(MZL)患者的两项新适应症的上市许可申请。 利兹大学实验血液学教授、ALPINE 试验主要研究者 Peter Hillmen 博士(内外全 科医学士)表示:“百悦泽 ® 作为一款 BTK 抑制剂,其药物设计旨在最大化 BTK 靶点 占有率、最小化脱靶效应。在治疗复发或难治性 CLL 患者的 ALPINE 研究中,百悦泽 ® 与伊布替尼相比,显示出了总缓解率(ORR)的改善以及在总体心脏安全性方面的优势。 结合 SEQUOIA 研究中展现的针对一线 CLL 治疗的结果,百悦泽 ® 有潜力成为对于欧 盟的 CLL 和 MZL 患者的优先治疗选择。” 2021 年 11 月,百悦泽 ® 在欧盟(EU)首次获批,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 治疗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成人患者,或作为不适合化疗免疫治疗 WM 患者的一 线治疗方案。 百济神州血液学首席医学官黄蔚娟医学博士表示:“继最近在欧盟 WM 适应症获 批后,我们很高兴宣布百悦泽 ® 正在接受针对另外两种适应症 -- CLL 和 MZL 的上市许 可申请进行审评。我们对百悦泽 ® 通过全球临床开发项目取得的强有力临床证据满怀 信心,希望将这款新一代 BTK 抑制剂带给欧盟的 CLL 和 MZL 患者。” 针对 CLL 的申请是基于 2 项百悦泽 ® 治疗 CLL 的全球 3 期试验数据:在复发或难 治性(R/R)患者中对百悦泽 ® 与伊布替尼进行对比的 ALPINE 试验(NCT03734016), 以及在初治(TN)患者中对百悦泽 ® 与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进行对比的 SEQUOIA试验(NCT03336333)。这两项研究共入组了来自 17个国家的患者,包括美国、 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欧洲的多个国家。 ALPINE 试验和 SEQUOIA 试验的结果分别在 2021 年 6 月的第 26 届欧洲血液学协 会(EHA2021)线上年会和 2021 年 12 月的第 63 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报告。 针 对 MZL 的 申 请 是 基 于 两 项 单 臂 临 床 试 验 的 有 效 性 结 果:MAGNOLIA
第38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38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NCT03846427),一项在既往接受至少一种含抗 CD20 抗体治疗方案的 R/R MZL 患者中进行的全球关键性 2 期试验,以及一项全球 1/2 期试验 BGB-3111-AU-003 (NCT02343120)。这两项研究共入组了包括美国、中国、欧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等 9 个国家的临床研究中心的患者。MAGNOLIA 试验的结果在 2020 年 12 月的第 62 届 ASH 年会上报告。 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欧洲商业化负责人 Gerwin Winter 补充道:“我们为百济 神州过去一年在欧洲取得的进展感到自豪,我们在欧洲的团队正日渐壮大。此次针对 MZL和 CLL适应症的申请得到受理,将使我们有望进一步为更多患者提高药物可及性。” https://www.prnasia.com/story/352192-1.shtml
第39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39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1. I-Mab Receives FDA Orphan Drug Designation for its Novel Claudin 18.2 x 4-1BB Bispecific Antibody TJ-CD4B for the Treatment of Gastric Cancer I-Mab (the "Company") (Nasdaq: IMAB), a clinical-stage biopharmaceutical company committed to the discovery, development,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novel biologics, today announced that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has granted Orphan Drug Designation for TJ-CD4B, a novel Claudin 18.2 x 4-1BB bispecific antibody, for the treatment of gastric cancer including cancer of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The Orphan Drug Designation underscores the FDA's recognition of TJ-CD4B's potential promise as a novel therapy for gastric cancer and other related cancers," said Dr. Andrew Zhu, President of I-Mab. "TJ-CD4B is designed to work through a novel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is being tested in cancer patients. With the Orphan Drug Designation, we expect to expedite its global clinical development and potentially offer a novel treatment option for such an aggressive group of cancers that have very poor prognosis." TJ-CD4B is the first clinical-stage bispecific antibody that binds to Claudin 18.2 (CLDN18.2)- expressing cancer cells and co-stimulatory molecule 4-1BB on T cells to exert a tumor-killing effect. Unlike other therapies involving CLDN18.2, TJ-CD4B has a broader anti-tumor effect covering cancers expressing low levels of CLDN18.2. Preclinical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TJ-CD4B is superior to current CLDN18.2 antibodies and 4-1BB agonistic antibodies due to 03 Economic Dynamics Compiled by Qiping Zhang
第40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40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its stronger anti-tumor activity and a minimal 4-1BB related systemic toxicity. TJ-CD4B is part of I-Mab's highly innovative bispecific antibody pipeline. It is currently undergoing phase 1 clinical trials (NCT04900818) both in the U.S. and China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s, including gastric cancer,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carcinoma,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and pancreatic ductal carcinoma. I-Mab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the global clinical development of TJ-CD4B. In the ongoing dose-escalation study, TJ-CD4B was safe and well-tolerated at dose up to 3 mg/kg weekly. The Company plans to advance the study in biomarker-selected population subsequently. Gastric cancer is the fifth most common cancer and third most common cause of death due to cancers globally. As the condition is asymptomatic in the early stages, it is generally diagnosed in advanced stages and carries a poor prognosis. Existing therapies for advanced refractory gastric cancer offer only modest clinical outcomes. In the U.S., gastric cancer is found in about 26,000 persons every year and accounts for about 1.5% of all new cancers diagnosed. In China, gastric cancer is the second most frequently diagnosed cancer and the second leading cause of cancer–related deaths. The FDA grants Orphan Drug Designation to investigational drugs and biologics that are intended for the treatment of rare diseases that affect fewer than 200,000 people in the U.S. Orphan Drug Designation provides drug developers with various benefits designed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drugs and biologics, including market exclusivity for seven years upon FDA approval, tax credits for qualified clinical trials, and exemption from FDA application fees. https://www.prnewswire.com/news-releases/i-mab-receives-fda-orphan-drug-designationfor-its-novel-claudin-18-2-x-4-1bb-bispecific-antibody-tj-cd4b-for-the-treatment-of-gastriccancer-301495006.html 2. Claudin18.2 CAR T Cells (CT041) Receives Approval to Initiate A Confirmatory Phase II Clinical Trial for advanced GC/GEJ
第41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41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in China CARsgen Therapeutics Holdings Limited (Stock Code: 2171.HK), a company focused on innovative CAR T cell therap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and solid tumors, today announced that the 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CDE) of the 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 (NMPA) of China has approved the initiation of the CT041 confirmatory Phase II clinical trial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laudin18.2 (CLDN18.2) positive advanced gastric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cancer (GC/GEJ) who have failed at least 2 prior lines of systemic therapies. The trial aim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T041 for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GC/GEJ. As of this announcement, CT041 is the world's first and only CAR T-cell product candidate entering a confirmatory Phase II clinical trial for the treatment of solid tumors. Professor Lin Shen M.D., Vice President of Peking University Cancer Hospital, Director of Depar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Director of Phase I Clinical Study Ward and Deputy Director of Beijing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the principal investigator, commented that, "Gastric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and deadly cancers in China, with an annual incidence about 500,000. However, the treatment options for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ho have failed at least two prior lines are very limited. The 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mPFS) of available therapies, including anti-PD-1 monoclonal antibody, is merely about two months[1], indicating an urgent unmet medical need for more innovative and effective drugs. In the early study of CT041 led by our center, as presented in the ESMO 2021, the mPFS of CT041 was over 5 months, which is very promising data. We are eager to start the study and will try our best to develop effective cellular therapies for cancer patients." Dr. Zonghai Li, Founder, Chairman of the Board,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and Chief Scientific Officer of CARsgen Therapeutics Holdings Limited, commented that, "I would like to thank all the investigators and patients for their efforts in the clinical trials of CT041. With the approval of CT041 to initiate the confirmatory Phase II clinical trial of gastric cancer, we are one step further to successfully obtain the CT041 marketing authorization. With our continuou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we believe that CT041 has a great potential to change
第42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42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the treatment paradigm for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worldwide." https://www.prnewswire.com/news-releases/claudin18-2-car-t-cells-ct041-receives-approvalto-initiate-a-confirmatory-phase-ii-clinical-trial-for-advanced-gcgej-in-china-301494828.html 3. Jacobio JAB-21822 in Combination with Cetuximab Completes First Dose of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 in China Jacobio Pharmaceuticals (1167.HK) announced that its KRAS G12C inhibitor JAB-21822 completed the first patient dosing in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Cetuximab at Peking University Cancer Hospital recently. JAB-21822 in combination with cetuximab for the treatment of KRAS G12C-mutated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Colorectal cancer is the second most common tumor in China, with about 550,000 new cases per year, of which about 3% of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have KRAS G12C mutation. Patients with KRAS G12C mutation are insensitive to existing standard chemotherapies and targeted therapies, have rapid disease progression, short survival, and have high unmet clinical treatment needs. JAB-21822 is the first KRAS G12C inhibitor in China to be combined with cetuximab. This combination trial's principle investigator is Professor Lin SHEN, vice president of Peking University Cancer Hospital and director of the Depar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Professor Lin SHEN said,"According to global clinical trials of KRAS G12C inhibitors, it has shown preliminary 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Jacobio's JAB-21822 has progressed rapidly since it submitted IND (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application for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Cetuximab to CDE (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NMPA) in August 2021, and JAB-21822 is the fastest-developing clinical project among same class drug. We
第43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43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will work closely with the Jacobio team, we hope this drug will soon become a new treatment option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JAB-21822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best-in-class KRAS G12C inhibitor for its high activity and dose advantages, and it's expected to improve patients' medication compli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said Dr. Yinxiang WANG, Chairman and CEO of Jacobio. Currently, JAB-21822's clinical trials of monotherapy and combination therapies are ongoing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se include monotherapy for STK11 co-muta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first-line treatment;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self-developed SHP2 inhibitor JAB-3312 to improve KRAS resistanc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PD-1 monoclonal antibody to improve PD-1 response rate. KRAS G12C is the first clinical program of Jacobio on the RAS signaling pathway. In addition to JAB-21822, pre-clinical stage drug candidates on RAS pathway including KRAS G12D, KRAS G12V and etc. https://www.prnewswire.com/news-releases/jacobio-jab-21822-in-combination-withcetuximab-completes-first-dose-of-colorectal-cancer-patient-in-china-301489230.html 4. BeiGene Announces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Acceptance of Applications for BRUKINSA (zanubrutinib) in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and Marginal Zone Lymphoma BeiGene (NASDAQ: BGNE; HKEX: 06160; SSE: 688235), a global, science-driven biotechnology company focused on developing innovative and affordable medicines to improve treatment outcomes and access for patients worldwide, today announced that the
第44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44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EMA) has accepted for review two new indication applications for its BTK inhibitor BRUKINSA® (zanubrutinib)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 and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arginal zone lymphoma (MZL). “As a BTK inhibitor designed to maximize BTK occupancy and minimize off-target binding, BRUKINSA demonstrated improvements in ORR and advantages in overall cardiac safety compared to ibrutinib in the ALPINE study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CLL. Together with results from the SEQUOIA study in front-line CLL, BRUKINSA has the potential to become a preferred treatment option for patients with CLL and MZL in the European Union,” commented Peter Hillmen, MBChB, Ph.D., Professor of Experimental Haematology at University of Leeds, and principal investigator of the ALPINE trial. In November 2021, BRUKINSA received its first approval in the European Union (EU) for the treatment of adult patients with Waldenström’s macroglobulinemia (WM) who have received at least one prior therapy or for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of patients unsuitable for chemoimmunotherapy. “Following BRUKINSA’s recent EU approval in WM, we are pleased that BRUKINSA is now under review for two more indications—CLL and MZL. We are confident in the broad clinical evidence from its global clinical development program and hope to bring this next-generation BTK inhibitor to CLL and MZL patients in the EU,” said Jane Huang, M.D., Chief Medical Officer of Hematology at BeiGene. The application for CLL is based on data included from two global Phase 3 trials of BRUKINSA in CLL—ALPINE (NCT03734016) comparing BRUKINSA to ibrutinib in relapsed or refractory (R/R) patients and SEQUOIA (NCT03336333) comparing BRUKINSA to bendamustine and rituximab in treatment-naïve (TN) patients. These two studies enrolled patients from a total of 17 countries, including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Australia, New Zealand and multiple countries in Europe. Results from the ALPINE trial and the SEQUOIA trial were reported at the 26th European Hematology Association (EHA2021) Virtual Congress in June 2021 and at the 63rd American Society for Hematology (ASH) Annual Meeting in December 2021, respectively.
第45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45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The application for MZL is based on efficacy results from two single-arm clinical trials— MAGNOLIA (NCT03846427), a global pivotal Phase 2 trial in patients with R/R MZL who received at least one anti-CD20-based regimen, and BGB-3111-AU-003 (NCT02343120), a global Phase 1/2 trial. These two studies enrolled patients from a total of nine countries, including sites in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Europe,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Results from the MAGNOLIA trial were reported at the 62nd ASH Annual Meeting in December 2020. Added Gerwin Winter, Senior Vice President, Head of Commercial, Europe at BeiGene, “We are proud of the progress BeiGene has made in Europe over the past year, with a growing team across the continent. The acceptance of our applications for MZL and CLL bring us a step closer to broadening access to patients.”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20222005575/en/BeiGene-AnnouncesEuropean-Medicines-Agency-Acceptance-of-Applications-for-BRUKINSA-zanubrutinib-inChronic-Lymphocytic-Leukemia-and-Marginal-Zone-Lymphoma
第46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46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04 公共政策动态 整理:孙安迪 余洁璐 国际|全球生物制造培训中心在韩国成立 继在南非成功成立全球 mRNA 疫苗技术转让中心之后,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于 2 月 23 日在韩国建立全球生物制造培训中心。在世界卫生组织学院的协助下,该中心将 提供全面的课程,包括围绕操作和制造要求的技术和实践培训。中心的目的是在低收 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促进技能建设,技术转让,加强其生物制造能力。有了更强大的公 共卫生系统和生物产业领域,中低收入国家在应对未来的大流行时会有更充分的准备。 此外,中心的另一个重点是加强监管系统,将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个“区域利益中心 网络”,为监管系统较弱的国家提供决策建议。 技术转让中心将优先考虑已经拥有一些生物制造基础设施,但尚未拥有 mRNA 技 术的国家作为受援国。目前,已确定将从南非和韩国中心获得支持的五个受援国包括 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塞尔维亚和越南。根据专家意见,这些国家有能 力将生物技术推进到生产阶段。世卫组织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宣布其他受援国名单。 https://www.who.int/news/item/23-02-2022-moving-forward-ongoal-to-boost-local-pharmaceutical-production-who-establishes-globalbiomanufacturing-training-hub-in-republic-of-korea 国际|乌克兰危机期间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助
第47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47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Vol.90 世卫组织对乌克兰人民的健康深表关切,并强调冲突期间需要维持正常的卫生系 统,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卫生设施、工作人员、物资和相关人道主义援助不应成为 军事打击的目标。除了预先部署在卫生设施中的物资外,世卫组织总干事于 2 月 24 日 从世卫组织紧急情况应急基金中发放了 350 万美元,用于购买并向受战争影响的人运 送创伤和医疗用品。 联合国大会于 2 月 28 日举行了关于乌克兰冲突的紧急特别会议。联合国大会谴责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警告军事攻击可能给地区和全球带来的可怕后果,并呼吁各 方恢复外交措施。大会还向乌克兰总统保证联合国的支持。联合国已经向大约 300 万 人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并从中央应急基金中拨款 2000 万美元。据估计,在未来几个 月内,有 1200 万乌克兰境内平民和 400 多万难民需要保护和援助。由于军事冲突,公 共服务、民用基础设施、居民住房和其他基本服务遭到破坏,平民受到了严重的负面 影响。他们获得医疗保健的机会也受到限制。 3 月 1 日,联合国发布正式紧急呼吁,寻求 17 亿美元用于向乌克兰人民和周边国 家的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其中,初步的 5.506 亿美元将用于帮助乌克兰难民的收 容国提供紧急救济。11 亿美元将集中用于支持乌克兰居民未来 3 个月内的现金援助、 食品安全、住房援助、水和卫生设施、医疗保健和教育服务。 https://www.who.int/news/item/24-02-2022-who-director-general-deeplyconcerned-over-escalating-health-crisis-in-ukraine https://reliefweb.int/report/ukraine/united-nations-stands-people-ukrainesecretary-general-tells-general-assembly https://www.unhcr.org /news/press/2022/3/621e0aa74/un-seeks-us17- billion-humanitarian-needs-soar-ukraine-neighbouring-countries.html 国际| COVID-19 全球行动计划 世卫组织计划在 2022 年 9 月前实现所有收入水平的国家有至少 70% 的人接种疫 苗,但目前的接种率远远低于这一目标。较低的疫苗接种率使全球社会容易受到新变 种和感染浪潮的影响。分析表明,疫苗接种率与各国的经济状况存在关联。高收入、
第48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48 海国图智研究院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有近 80% 的人接种疫苗,而低收入国家只有不到 11%。 为 解 决 这 一 问 题, 美 国 于 2 月 14 日 启 动 了 全 球 行 动 计 划(Global Action Plan),在此前 COVAX(COVID-19 Vaccines Global Access)的基础上继续努力。该 计划有六个主要行动方向。其中一个目标是通过增加疫苗供应和运用安全、高效的交 付方式确保疫苗质量,进行更多疫苗接种。另一个目标是强化疫苗和关键物资的供应链。 第三个目标是针对当地受众定制公共卫生信息,以抵制关于疫苗的虚假信息。其他努 力包括为医护人员提供支持,增加获得医疗的机会,以及通过资助发展大流行病的预 备和应对能力,促进未来可能的紧急情况中的全球卫生安全。 https://www.state.gov/secretary-antony-j-blinken-at-a-virtual-covid-19- global-action-meeting/ 辉瑞公司新冠病毒治疗药物 Paxlovid 被批准进 口 2 月 12 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于 2 月 11 日附条件 批准辉瑞公司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奈玛特韦片 / 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即 Paxlovid)进 口注册。Paxlovid 为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治疗药物,是由 3CL 蛋白酶抑制剂奈玛特韦 片与利托那韦片组成的复方制剂。它用于治疗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例如伴有高龄、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心血 管疾病、慢性肺病等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患者。 此前,去年 12 月底,Paxlovid 率先在美国被紧急授权使用。截至目前,Paxlovid 已在英国、以色列、加拿大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被批准上市或授权紧急使用。2021 年 11 月 5 日,辉瑞公布的 Paxlovid 的Ⅱ / Ⅲ期研究的中期分析结果显示,Paxlovid 将因新冠住院或死亡风险降低了 89%。今年 1 月辉瑞表示,Paxlovid 在实验室体外试 验中证实对奥密克戎新冠变异株有效。 辉瑞与国际组织药品专利池(Medicines Patent Pool)签订了许可协议,允许授 权许可的仿制药企向 95 个中低收入国家 / 地区生产并供应 Paxlovid。辉瑞将不会对低 收入国家的药物销售收取特许权使用费,并且将免除协议涵盖的所有国家药物销售的
第49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49 Collection of Global Health & Medical Trends Vol.90 特许权使用费。这一项举措将能覆盖全球 53% 的人口。 https://www.nmpa.gov.cn/yaowen/ypjgyw/20220212085753142.html 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64464986514159.html 《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3 月 1 号起实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 印发《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推动实现不同医疗机构间的检查检验 结果互认。《管理办法》对有关部门的职责进行划分,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以 保障质量安全为底线,以质量控制合格为前提,以降低患者负担为导向,以满足诊疗 需求为根本,以接诊医师判断为标准”的原则,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 据有关专家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工作从 2006 年就开始酝酿,此前已在北京、 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云南、河南等地率先实施省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此前, 检查检验结果不互认的情况有几种。比如在省、市级医院之间,针对疑难症、危重症 的诊断受不同医院间诊疗能力及急诊、急救服务中的病情限制,检查检验结果难以互认。 另一种情况是,患者跨地域就医时,检查检验报告单无法实现“单随人走”,等。实 现不同医疗机构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有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医疗费用, 提高诊疗效率,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http://health.china.com.cn/2022-02/24/content_41885397.htm 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content/2022-03/02/content_8680791. htm 上海市“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 2.0 工作方 案出台
第50页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 99 期 50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联合制定了《上海市“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 2.0 工作方案》并于近日印发。《方案》列出数字化医疗技术的七大应用场景,包括:智 能分诊导诊,实现患者精准就医;智能院内导航,引导患者找到就诊区域;智能识别 通行,精确管控院内人员聚集,缓解院内聚集拥堵;四是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结算; 五是智能诊后管理,帮助慢性病患者实现诊后随访信息自动采集,便于医生调阅;六 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中药代煎配送,保障市民用药安全;七是便民“一键呼救”,通 过人工智能、5G 等技术赋能急救呼救,实施急救优先分级调派智能化,组织调动院前 自救效率和效果。《方案》选取 19 家试点单位,定于 2022 年 6 月底前在试点单位全 面完成试点任务,9 月底前将覆盖实现全市医疗机构。 此次制定的《2.0 工作方案》是 2021“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 1.0 基础上的 创新和深化。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介绍,“数字化转型 1.0”聚焦“就医难、 排队时间长、缺少人性化”等痛点堵点,推出“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 7 大应用 场景建设。《方案》的 2.0 版本是上海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近年来中 国卫生信息化转型的一个缩影。 https://www.shanghai.gov.cn/gwk/search/content/7aa19db8864a41a39d111 039617a49a7 http://www.gov.cn/xinwen/2021-07/16/content_5625406.htm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互动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