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套新练案
练基础 培能力 提素养
你未来的样子,藏在你现在的努力里
班级:姓名:学号:
不仅要多练,还要“慧”练
毋庸置疑,练习,不仅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练习,有助于理解、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内化迁移知识与技能,发展自主学习、比对分析、整理概括等关键能力;有助于激发求知欲,培养好习惯,持续性地进阶、提升,最终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同时,还有助于及时“查缺”,诊断学习效果,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漏”,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高效率的练习需要精心设计,即明确练习目标,对练习内容、难度、类型、时间以及路径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首先,练习之前须“温故”。
就是在解答习题之前,将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一方面,要对课堂内容及时“消化吸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情境问题;另一方面,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因为零散的知识容易遗忘,及时“温故”一反刍、梳理、探究,不仅利于深度理解,更利于加深记忆。
其次,练习过程多“联想”。
在明确练习目标之后,解题时应先审题。不仅要明确习题的类型,如哪些是基础题、变式题、中档题、瓶颈题、创新题等,还要审清题目的设问意图、训练目标、解题路径等。尤其是“教考衔接”的仿真题,还要善于挖掘题干中的隐性信息,清晰解题路径,明晓答题规范等。
在这个过程中,关键的思维是“联想”,即“瞻前顾后”。调动相关知识,梳理解题思路,复盘答题过程,既要激活思维,又要谨小慎微,关注细节上的严谨性、答题上的规范性。
尤其是自主比对答案的环节,不能只关注“对错”,还要善于比对“参考答案”与自己的“答案”之间的差异。“对”不骄,“错”不铵,从“错误”中汲取经验、吸取教训。
最后,做好“错题本”。
研究表明,做好、用好“错题本”,将“错题”进行分类、分析、复盘、变式,对提升练习质量、提高学习效率有明显影响。尤其是分类整理,或按模块进行整理,或按考查能力整理,如此整理,好似打通“任督二脉”,提升了融通、融化、融合的学习能力。
学必有练,练必有得。既不能“只学不练”,也不能“练而不思”。高效的训练关键在于精准、专业地去练。综上所述,既要有分类、分层、分阶的训练路径,也要有练前、练中、练后的训练反馈。如此,才不至于陷人盲目、低效、循环的“题海战术”中。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 1
第2课时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3
第二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第1课时 昼夜交替和时差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偏转 5
第2课时 昼夜长短 7
第3课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9
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1课时 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11
第2课时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3
第二节构造地貌的形成第1课时 地质构造与地貌 15第2课时 板块运动与地貌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17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1课时 河谷的演变 19
第2课时 冲积平原的形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1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
第一节常见天气系统第1课时 锋与天气 23第2课时 低气压(气旋)与高气压(反气旋) 25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第1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7
第2课时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29
第三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第1课时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31第2课时 气候类型及其影响因素气候与自然景观 33
第四章 四章水的运动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35
第二节 洋流 37
第三节 海一气相互作用 39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41
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1课时 地域差异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43第2课时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 45
附答案与解析三(随测试卷一起装订)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目标一地球的自转
(2024·深圳模拟)在一个晴朗无月的夜晚,一旅行者停留在加利福尼亚中部太平洋海岸公路上的比克斯比大桥 (38°N,122°W) 上,将相机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进行了长达6小时的曝光,得到了一张绚丽的星轨照片(下图)。读图,完成 1~2 题。

1.图中星轨形成的天文因素有 ()① 地球绕地轴自转 ② 地球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③ 地球绕太阳公转 ④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2.若旅行者继续观察星空,会发现星空的天体围绕北极星 ()
A.自西向东旋转 B.自南向北旋转 C.顺时针旋转 D.逆时针旋转
(2024·茂名电白区期中)下图为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 5~6 题。
(2024·东源模拟)读下图,完成 3~4 题。
5.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低纬度 B.北半球中纬度C.南半球低纬度 D.南半球中纬度
6.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
A.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目标二 航天发射基地选址

2025年4月24日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主题为“海上生明月,九天揽星河”。下图为我国甘肃酒泉、四川西昌、山西太原、海南文昌4个大型航天器发射基地的纬度与海陆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 \phantom{0}7~8 题。
3.如果图示为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则甲点和乙点都位于 )
A.江汉平原 B.青藏高原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A.东半球 B.西半球C.北半球 D.南半球
4.下列地形区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
7.从发射初始速度方面考虑,有利于节省燃料的是(
A.文昌 B.太原 C.西昌 D.酒泉
8.与其他三个发射基地相比,酒泉发射基地的突出优势是 ()
A.纬度低,所需能耗低B.地形复杂,较为隐蔽C.便于运输大型航天器D.晴天多,大气较稳定
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北京时间2024年12月16日18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读图,完成 9~10 题。

9.我国目前有酒泉、西昌、太原、文昌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七号首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酒泉作为宇宙飞船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主要有 ()① 距北京比较近 ② 空气透明度好 ③ 晴天多④ 地形开阔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0.与神舟飞船不同的是,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选择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主要原因有 ()① 开发晚,周边地区环境优美 ② 临海洋,海上交通运输便利 ③ 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快 ④ 人口少,便于保密,安全性强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目标三 地球的公转
(2025·茂名化州期中)2024年是太阳活动的“大年”,1月1日,中国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发布耀斑黄色预警,太阳在北京时间5时55分时爆发了一个X5.0级强耀斑,这是6年多来的最强耀斑。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完成 11~12 题。

11.北京时间1月1日5时55分太阳爆发耀斑,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最接近 ()
A.a B.b C. c D.d
12.地球从c地运动到d地
A.公转速度越来越快B.公转速度越来越慢C.公转速度先变快再变慢D.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读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完成 13~14 题。

13.当地球公转速度为P时
A.此时为夏至日
B.此时为冬至日
C.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D.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14.由图可知,地球公转
A.线速度稳定不变
B.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
C.与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相同
D.角速度逐渐增大
15.(2024·深圳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23年9月5日17时34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海阳及附近海域向东发射谷神星一号海射型运载火箭,将4颗低轨数据采集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本次发射采用无依托陆海通用机动平台发射,为全球首创。下图为谷神星一号海射型运载火箭发射照片。

(1)从地球运动的角度,解释谷神星一号海射型火箭向东发射的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上午发射相比,接近傍晚发射火箭的优势。(8分)
第2课时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目标一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下图为地球赤道与公转轨道的示意图。读图,完成1~3 题。

1.图中能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 ~P~{} 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
A.春分 B.夏至C.秋分 D.冬至
3.确定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是依据
A.日地距离B.黄赤交角C.地球自转周期D.地球公转速度
(2024·东莞期中)下图为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示意图。读图,完成 4~5 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β是 66°34^{\prime}
B. α 是黄赤交角
C. \upbeta 是 23°26^{\prime}
D. α 是地轴与赤道平面的交角
5.假设 \upbeta 变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带范围变大
B.寒带范围变大 C.温带范围变小 D.热带范围变小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 6~7 题。

6.在地球的表面,太阳直射的最北界和最南界是由以下哪项条件决定的 )
A.地球的自转B.地球的形状C.黄赤交角的大小D.国际规定
7.太阳直射点从A移动到E的运动周期是
A.365日5时48分46秒B.23时56分4秒
C.365日6时9分10秒D.29.53天
目标二 地球公转图的判读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 8~9 题。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 ② 处到 ④ 处之间的地区,全年只有一次直射B.直射点位于 ⑤ 处时,节气是秋分C.直射点位于 ① 处时,日期是9月23日前后D.直射点从 ① 处到 ③ 处北半球昼长先变长后变短
9.国庆期间,太阳直射点
A.在南半球,向北移动B.在北半球,向南移动C.在南半球,向南移动D.在北半球,向北移动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 10~12 题。

10.当地球公转到图中四个地点时,所对应的节气正确的有 ()① 甲一春分 ② 乙一夏至 ③ 丙一春分 ④ 丁一夏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 (① 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② 公转速度越来越慢③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④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2.图中太阳直射在北半球的时段有 ( ) ① 从甲到乙 ② 从乙到丙 ③ 从丙到丁 ④ 从丁 到甲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下图中甲、乙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一分点和一至点。读图,完成 13~14 题。

13.当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北移动B.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 90° D.黄赤交角变为 {0}°
14.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数为 ( )
A.等于 23°26^{\prime} B.小于 23°26^{\prime} C.大于 23°26^{\prime} D.等于 46°34^{\prime}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各点分别是二分二至日)。读图,完成 15~16 题。

15.2024年的秋分在9月22日,地球运动到图中的位置大约是 ( )
A. ① 点 B. ② 点C. ③ 点 D. ④ 点
16.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在 ②③ 之间时,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在 ( )
A.赤道上
B.北回归线上
C.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D.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
17.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列要求。(18分)


(1)将甲图中的A、B、C、D标在乙图适当的位置,并注明二至日。(6分)
(2)在乙图中画出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2分)
(3)地球公转轨道为近似 的椭圆轨道,地球运行到图中 点时,接近远日点位置,其公转速度 (填“快"或“慢”)。(6分)
(4) A^{\rightarrowB} 期间太阳直射点在 半球,并且正在向 移动。(4分)
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第1课时 昼夜交替和时差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偏转
目标一昼夜交替
读太阳光照图,完成 1~2 题。

1.昼夜现象、昼夜交替、昼夜长短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
A.地球的自转、地球运动、太阳辐射B.太阳自转、地球本身原因、地球公转C.地球本身原因、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D.地球本身原因、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
2.图中
A.弧AB是晨线 B.弧AB是昏线 C.弧AN是晨线 D.弧BN是晨线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完成 3~4 题。

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02星发射升空。
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 5~6 题。
3.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有 (① 昼夜的交替 ② 四季的更替 ③ 运动物体偏向④ 地方时差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4.图中P地 (
A.位于晨线上
B.位于昏线上
C.当地时间6时日出D.当地时间8时日出
(2025·惠州期中)北京时间2024年8月1日21时1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

5.互联网高轨卫星02星发射升空时,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 ()
A.a、d之间 B.d、c之间 C.c、b之间 D.b、a之间
6.下列四幅图中,表示西昌的位置与互联网高轨卫星
02星发射升空时刻最接近的是 ()

目标二 时差
(2024·揭阳揭东期中)2023年5月21日北京时间16:00,由武汉大学牵头研制的珞珈二号01星随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的方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功入轨。据此完成 \phantom{0}7~8 题。
7.在纽约(西五区)留学的小明想准时收看祖国卫星发射的全过程,他打开直播的时间宜在当地的()
A.5月20日5:00前 B.5月21日3:00前C.5月21日5:00前 D.5月20日3:00前
8.为了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速度,人造卫星发射方向一般是 ()
A.自东向西 B.自南向北C.自西向东 D.自北向南读光照图,完成 9~10 题。

9.图中地方时相同的点有
A. ①③ B. ②③
C. ④⑤ D. ③④
10.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
A.12时 B.0时或24时C.18时 D.6时
目标三 日界线
(2025·东莞七校联考)北京时间2024年8月18日3:00左右,堪察加半岛东岸远海发生7.0级地震,在地震发生前不久,堪察加半岛北部的希韦卢奇火山开始喷发。据此完成 11~12 题。
11.此次地震发生时,巴西利亚 (15°47^{\prime}S,47°56^{\prime}W) 的区时是 ( )
A.8:00 B.14:00 C.16:00 D.22:00
12.此次地震发生时,全球旧一日与新一日范围的比值约是 ( )
A. 7:24 B. 17:24
C. 7:17 D. 17:7
下图中乙点所在的经度为 {180}° 。据此完成 13~ 14题。

13.图中四地地方时正确的是
A.甲地6月22日6时B.乙地6月23日10时C.丙地6月22日4时D.丁地6月23日0时
14.此时6月22日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 (
A.1/2 B.1/3 C. 2/3 D.3/4
目标四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偏转
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水平运动物体偏移方向的图示验证。据此完成 15~16 题。

15.受该同学图示验证,从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自东向西开的列车,车轮对铁轨磨损较严重的一侧为()
A.北侧 B.南侧 C.东侧 D.西侧
16.若在图中 ① 地有自北向南流的平直河道,防洪大堤应建在该河道的 ( )
A.北岸 B.南岸 C.东岸 D.西岸
下图为两幅大河河口示意图。读图,完成 17~ 18题。


17.为了促进对外交流,若在两河口处建设港口,应分别建在 )
A.甲岸、丙岸 B.乙岸、丙岸 C.甲岸、丁岸 D.乙岸、丁岸
18.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相连。下列连接河岸表述正确的有 ()① 与甲岸相连 ② 与乙岸相连 ③ 与丙岸相连④ 与丁岸相连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9.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要求。(16分)

(1)此图所示为北半球 (节气),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_。(4分)
(2)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G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G所在经线的 (填“东"或“西”)侧。(4分)
(3)图中ABC是晨昏线,其中晨线为 段,E点的地方时为 时,C点的地方时为时。(6分)
(4)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面积(2分) ( )
A.等于1/2 B.等于1/3
C.小于1/2 D.大于1/2
第2课时 昼夜长短
(2025·东莞五校联考)下表为连续三天天安门广场国旗升降时间表(注:国旗升降时间同日出、日落时间)。据此完成 1~2 题。
日出 | 日落 | |
第一天 | 6:43:21 | 17:12:32 |
第二天 | 6:44:29 | 17:11:22 |
第三天 | 6:45:37 | 17:10:13 |
1.表中时段,深圳 (22°32^{\prime}N,114°03^{\prime}E) 的昼夜状况是( )
A.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 B.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 C.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 D.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
2.连续三天天安门广场国旗升起时,在深圳看到的日出方向为 ()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下图为一年中某段时间晨线与昏线交点的运动轨迹图。读图,完成 3~4 题。

3.当交点位于 ① 点时,北京时间为
A.12时 B.3时或者15时C.15时 D.0时或者12时
4.当交点从 ② 移向 ④ 期间,下列现象可确定的是(
A.北半球各地白昼变短
B.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C.南半球各地白昼变长
D.南京的昼夜长短差异不断增大
下图为四川南溪 (28°53^{\prime}N,105°E) 某校学生查看当地某天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的手机截图。据此完成 5~7 题。

5.该日的夜长是 ( )
A.10小时22分钟 B.12小时C.13小时38分钟 D.24小时
6.该日最接近
A.春分日 B.夏至日C.秋分日 D.冬至日
7.夏至这天北京 (40°N,116°E) 的昼长达到了一年中最大值,为14小时51分钟。推测冬至某地 (40°S,64°W) 的昼长为 ( )
A.9小时9分钟B.12小时C.14小时51分钟D.13小时13分钟
(2025·茂名化州期中)下图为贵州坝陵河大桥航拍日落景观图(甲图)和坝陵河大桥的走向示意图(乙图)。读图,完成 8~9 题。

8.该景观可能拍摄于
A.2月1日 B.4月1日C.6月1日 D.8月1日
9.不考虑天气,一年中相同视角下的相同景观能出现()
A.1次 B.2次C.3次 D.4次
(2024·湛江期末)下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城镇住宅某日不同时刻太阳光线。读图,完成 10~11 题。

10.图示住宅阳台的朝向是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11.该日该地的昼长可能 ( )① 等于14小时40分钟 ② 少于14小时40分钟③ 等于15小时 ④ 长于15小时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025·佛山期中)家住广东大埔县湖寮镇( ^{24N} +116°E) 的小张随父母去看房,选中面积为 120~m^{2} 的一个方正户型。小张对楼间距和楼层都比较满意。下图为平面户型示意图。据此完成 12~13 题。

12.小张想在次卧室沐浴落日余晖,应该选择在(
A.春分日 B.秋分日C.夏至日 D.冬至日
13.某日北京时间6:36,小张打开客厅窗户时刚好看到日出,则当天日落时刻约为 (
A. 17:24 B.17:40
C.18:16 D.18:30
(2025·清远期末)下图示意清远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观测到的二分二至日日落位置。据此完成 14~15 题。
16.(2025·河源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巴黎 (48°52^{\prime}N,2°25^{\prime}E) 位于法国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法国2024年3月31日凌晨2时将由冬令时(采用东一区的区时)变更为夏令时(调快1小时),其夏令时将会持续至2024年10月27日。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巴黎2024年7月26日19时30分(当地时间)开幕,8月11日闭幕。下图为巴黎奥运会开幕时某一半球俯视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虚线圈分别为回归线和极圈,最大的圆为赤道,P、Q之间经度相差 45° 。

(1)判断A点所处的纬度,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2)依次写出P、Q两地的地理坐标。(4分)

14.日落位于 ③ 位置时的节气是
A.春分 B.夏至C.秋分 D.冬至
15.日落位置由 ① 移动至 ② 期间,地球公转速度(
A.逐渐加快 B.逐渐变慢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3)巴黎奥运会开幕当天巴黎的日落方向为。巴黎奥运会举办期间巴黎的日落方位与正西方向的夹角逐渐 (填“变大"或“变小")。(4分)
(4)巴黎奥运会举办期间,巴黎的昼长逐渐,图中晨昏线的最高纬度逐渐向(填“A"或“C")方向移动。(4分)
第3课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目标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图,其中甲地位于 30°N 。读图,完成 1~2 题。

1.乙地地理坐标为
A. (0°,30°E)
B. (10°N,150°W)
C. (10°S,30°E)
D. (10°N,150°E)
2.甲、乙两地
A.昼长不可能相等
B.一天中太阳高度同时达到最大
C.此时甲地昼更长
D.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我国某中学生在郊区的空旷地( 106^{\circE} 观测了某月两日的太阳视运动状况,并绘制了太阳视运动图(下图)。据此完成 3~5 题。

3.该月可能是
A.2月 B.5月C.8月 D.11月
4.图示观测月,该地日出方向为
A.东北方向 B.正东方向C.东南方向 D.正南方向
5.图示观测月,该地
A.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B.日出、日落太阳高度变大C.正值天文四季中的夏季D.自转的线速度逐渐增大
(2025·深圳宝安区期末)圭表是古代用于度量正午日影长度的仪器,能帮助人们判断二分二至日。下图为某学校的圭表示意图,圭上的刻度代表二分二至日及其正午太阳高度。据此完成 6~7 题。

6.丙刻度对应的节气最可能是
A.春分 B.夏至C.秋分 D.冬至
7.该学校最可能位于
A.海口( ^{20^{\circN,110°E)}} B.成都 (30°N,104°E) C.北京 (40°N,116°E) D.哈尔滨 (44°N,125°E)
(2025·河源检测)某海洋考察船的航行日志记录(节选):北京时间8时,日出正东,升国旗,唱国歌;梳杆(高度为 17~m) 的影子在正南方时,太阳高度为 {60}° (可能用到的数据: {tan30}°{\approx}0.{~}58{,tan60}°{=}1.{~}73{)} 。据此完成 8~9 题。
8.该日,南昌
A.日出东南B.昼夜等长C.昼长夜短D.昼短夜长
9.该日正午时,该船栀杆影子的水平长度最接近于()
A. 10~m~ B. 15~m~ C. 20~m~ D. 25 m
(2025·广州番禺区期末)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 10~ 11题。
10.发射当天,广州塔的日影变动过程是


11.飞船发射升空之后一个月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B.广州的日出时刻不断推迟C.悉尼的正午太阳高度减小D.南极长城站出现极夜现象
目标二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青岛地处约 36°N ,四季分明。读四季更替成因示意图,完成 12~13 题。

12.关于图中甲、乙含义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表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B.甲表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C.乙表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D.乙表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3.青岛四季分明的原因有 ()① 地处中纬度 ② 正午太阳高度终年不变 ③ 昼夜长短季节变化较大 ④ 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同时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下图为一位天文摄影爱好者在某地用连续曝光拍摄的北极星空照片。据此完成 14~15 题。
15.摄影师在9月21日21:00观测到某恒星位于北极星正右侧,9月23日再观测到该恒星在同一位置的时间是 )
A.21时 B.20时52分8秒C.20时56分4秒 D.21时3分56秒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湛江 (21,5°N,110°E)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学生,为考察当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从某日开始观察并测量学校旗杆(高 10\ m, 正午影子的长度。下图示意该地理兴趣小组学生绘制的旗杆正午影子长度变化情况。

(1)推测该地理兴趣小组开始进行该活动的日期,并说明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6分)
(2)请在图中绘出9月23日~次年3月21日该学校旗杆正午影子长度变化曲线,并说明9月23日一天中该校旗杆影子朝向的变化过程。(7分)

14.如果照片中北极星的观察仰角为 55° ,那么拍摄的地点一定在 )
A.南温带B.热带C.北寒带D.北温带
(3)为准确测出正午旗杆影长,该学校地理兴趣小组每日测量的北京时间为 ,图中a的值约为 。(参考数据: cos21.5^{\circ\approx} 0.93,tan21. 5°\approx0.39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