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浙江省中小学教辅材料评议委员会2024学年推荐
义务教育教材
小学语文同步阅读
升级版
六年级上
王自文主编
小学语文同步阅读
升级版
主编王自文(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
编写 王自文(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王存(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汪月英(杭州市莫于山路小学)!陈婷婷(杭州市大关苑第一小学)钟宁琪(杭州市育才京杭小学)汪丽(杭州市育才京杭小学
六年级上
轻轻地翻开这本书
轻轻地翻开这本书,闻一闻这书的芬芳,听一听蛙声、雨声,看一看祖国迷人的风景,读一读有趣的故事·····
轻轻地翻开这本书,请张开你想象的翅膀,带上你的智慧,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轻轻地翻开这本书,大声地读一读这美妙的文字,用心地想一想文章中的奥妙,你能体会祖国河山的壮丽,回忆童年的趣事,了解战争的残酷··.
轻轻地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很多很多·····

目录
第一单元
1 草原/1
大戈壁·火焰山·葡萄沟/1
桂林的山/4
1 丁香结/7
天山向日葵7
中国的月亮/10
古诗词三首/13
飞夺泸定桥/22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24
开国大典/27
6 狼牙山五壮士/22
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开幕式运动员入场式速写/27小侦察员/30
村夜/13
白石滩/14
采桑子/14
4x 花之歌/16
处处花开夹竹桃/16
第二单元
C 七律·长征/19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蝶恋花·答李淑一/20
8\*灯光/34
一个苹果/34
D 我的战友邱少云/37
红岩/37
第三单元
10 竹节人/41木偶戏/41一起长大的玩具/43
11 宇宙生命之谜/47
神奇的纳米/47
可爱的地球/49
12\*故宫博物院/52
敦煌石窟/52
第四单元
13 桥/56一个降落伞包/56丰碑/58
14穷人/60小音乐家扬科/60父母的心/63
15*金色的鱼钩/66 倔强的小红军/66 战地女杰/68
第五单元
16 夏天里的成长/70
我喜欢/70温暖我一生的冰灯/73
17 盼/75
童年趣事/75
捅马蜂窝/77
第六单元
18 古诗三首/81
秋词/81
金缕衣/82
乌衣巷/83
菩萨蛮/84
19 只有一个地球/85
大自然的启示/85
20^{\ast} 青山不老/88
青海高原一株柳/88
克拉克河谷怀旧/90
21\* 三黑和土地/94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94
尼罗河/96
第七单元
文言文二则/99
书摩诘《蓝田烟雨图》/99
踏花归去马蹄香/100
23 月光曲/102 蒙娜丽莎之约/102 知音/104
24^{\ast} 京剧趣谈/108
我的舞台/108
看戏/110
第八单元
25 少年闰土/113
故乡/113
风筝/116
26 好的故事/11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19秋夜/122
2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25回忆鲁迅先生/125忆鲁迅先生/128
28\*有的人- 纪念鲁迅
有感/131鲁迅/131野草·题辞/132
第一单元
1 草原
一说到西域,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情景呢?是漫天的黄沙,行走的驼队,还是那些在荒漠中坚忍不拔的植物?在汪曾祺的笔下,西域不仅是一望无际的大戈壁,也是酷热无雨的火焰山,更是盛产甜葡萄的葡萄沟。跟随着他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描绘,我们仿佛也来到了那片神奇的土地,领略到了那迷人的西域风光·····
大戈壁·火焰山·葡萄沟
汪曾祺
从乌鲁木齐到吐鲁番,要经过一片很大的戈壁滩。这是典型的大戈壁,寸草不生,没有任何生物。我经过别处的戈壁,总还有点(ji)草、梭梭、红柳,偶尔有一两棵曼陀罗开着白花,有几只像黑漆涂出来的乌鸦。这里什么都没有。没有飞鸟的影子,没有虫声,连苔藓的痕迹都没有。就是一片大平地,平极了。地面都是砾石,都差不多大,好像是筛选过的。有黑的,有白的。铺得很均匀。远看像铺了一地炉灰渣子。一望无际,真是荒凉。太古洪荒。真像是到了一个什么别的星球上。
我们的汽车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在平坦的柏油路上奔驰,我觉得汽车像一艘快艇飞驶在海上。
戈壁上时常见到幻影,远看一片湖泊,清清楚楚。走近了,什么也没有。幻影曾经欺骗了很多干渴的旅人。幻影不难碰到,我们一路见到多次。
人怎么能通过这样的地方呢?他们为什么要通过这样的地方?他们要去干什么?
不能不想起张骞(qian),想起班超,想起玄奘(zang)法师。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人·····
快到吐鲁番了,已经看到坎儿井。坎儿井像一溜一溜巨大的蚁(dié)。下面,是暗渠,流着从天山引下来的雪水。这些大蚁是挖渠掏出的砾石堆。现在有了水泥管道,有些坎儿井已经废弃了,有些还在用着。总有一天,它们都会成为古迹的。但是不管到什么时候,看到这些巨大的蚁,想到人能够从这样的大戈壁下面,把水引了出来,还是会起历史的庄严感和悲壮感的。
到了吐鲁番,看到房屋、市街、树木,加上天气特殊的干热,人昏昏的,有点像做梦。有点不相信我们是从那样荒凉的戈壁滩上走过来的。
吐鲁番是一个著名的绿洲。绿洲是什么意思呢?我从小就在诗歌里知道绿洲,以为只是有水草树木的地方。而且既名为洲,想必很小。不对。绿洲很大。绿洲是人所居住的地方。绿洲意味着人的生活,人的勤劳,人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人的文明。
一出吐鲁番,南面便是火焰山。
又是戈壁。下面是苍茫的戈壁,前面是通红的火焰山。靠近火焰山时,发现戈壁上长了一丛丛翠绿翠绿的梭梭。这样一个无雨的、酷热的戈壁上怎么会长出梭梭来呢?而且是那样的绿!不知它本来就是这样绿,还是通红的山把它衬得更绿了。大概在干旱的戈壁上,凡能发绿的植物,都罄(qing)其生命,拼命地绿。这一丛一丛的翠绿,是一声一声胜利的呼喊。
火焰山,前人记载,都说它颜色赤红如火。不止此也。整个山像一场正在燃烧的大火。凡火之颜色、形态无不具。有些地方如火方炽,火苗高蹄,颜色正红。有些地方已经烧成白热,火头旋拧如波涛。有一处火头得了风,火借风势,呼啸而起,横扯成了一条很长的火带,颜色微黄。有几处,下面的小火为上面的大火所逼,带着烟沫气流,倒溢而出。有几个小山岔,褶缝间黑黑的,分明是残火将熄的烟(tai).....
火焰山真是一个奇观。
火焰山大概是风造成的,山的石质本是红的,表面风化,成为细细的红沙。风于是在这些疏松的沙土上雕镂搜剔,刻出了一场热热烘烘、刮刮杂杂的大火。风是个大手笔。
火焰山下极热,盛夏地表温度至七十多摄氏度。
火焰山下,大戈壁上,有一条山沟,长十余里,沟中有一条从天山流下来的河,河两岸,除了石榴、无花果、棉花、一般的庄稼,种的都是葡萄,是为葡萄沟。
葡萄沟里到处是晾葡萄干的荫房。葡萄干是晾出来的,不是晒出来的。四方的土房子,四面都用土坏砌出透空的花墙。无核白葡萄就一长串一长串地挂在里面,吐鲁番特有的干燥的热风,把它吹上四十天,就成了葡萄干,运到国内外。
吐鲁番的葡萄全国第一,各样品种无不极甜,而且皮很薄,入口即化。吐鲁番人吃葡萄都不吐皮,因为无皮可吐。不但不吐皮,连核也一同吃下,他们认为葡萄核是好东西。北京绕口令曰“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未免少见多怪。
(有删改)
1.作者一共描写了几处景观?它们分别给作者带来了哪些感受?
2.作者为什么会在大戈壁上想到张骞、班超和玄奘法师,并称他们是了不起的人?

导语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山川湖海,花草虫鱼,无一不是自然的奇迹。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但丰子恺却说,桂林的山,奇而不美,正同三头六臂的人一样令人生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跟着丰子恺去看看桂林那独特的山吧!

桂林的山
丰子恺
“桂林山水甲天下”,我没有到桂林时,早已听见这句话。我预先问问到过的人:“究竟有怎样的好?”到过的人回答我,大都说是“奇妙之极,天下少有”。
闻名已久的桂林山水,初见时,印象很新鲜。那些山都拔地而起,好像西湖的庄子内的石笋,不过形状庞大,这令人想起古画中的远峰,又令人想起“天外三峰削不成”的诗句。至于水,漓江的绿波,比西湖的水更绿,果然可爱。
我初到桂林,心满意足,以为流离中能得这样山明水秀的一个地方来托庇,也是不幸中之大幸。汉口沦陷,广州失守之后,桂林也成了敌人空袭的目标,我们常常逃警报。防空洞是天然的,到处皆有,就在那拔地而起的山的脚下。由于逃警报,我对桂林的山愈加。亲近了。桂林的山的性格,我愈加认识清楚了。我渐渐觉得这些不是山,而是大石笋。因为不但拔地而起,与地面成九十度角,而且都是青灰色的童山,毫无一点树木或花草。久而久之,我觉得桂林竞是一片平原,并无有山,只是四围种着许多大石笋,比西湖的庄子里的更大更多而已。
我对于这些大石笋,渐渐地看厌了。庭院中布置石笋,数目不多,可以点缀风景;但我们的“桂林”这个大庭院,布置的石笋太多,触目皆是,岂不令人生厌。
我有时遥望群峰,想象它们是一只大动物的牙齿,有时望见一带尖峰,又想起小时候在寺庙里的十殿阎王的壁画中所见的尖刀山。假若天空中掉下一个巨人来,掉在这些尖峰上,一定会穿胸破肚,鲜血淋漓,同十殿阎王中所绘的一样。这种想象,使我渐渐厌恶桂林的山。
这些时候听到“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盛誉,我的感想与前大异:我觉得桂林的特色是“奇”,却不能称“甲”,因为“甲”有尽善尽美的意思,是总平均分数。桂林的山在天下的风景中,绝不是尽善尽美。其总平均分数绝不是“甲”。世人往往把“美”与“奇”两字混在一起,搅不清楚,其实奇是罕有少见,不一定美。美是具足圆满,不一定奇。三头六臂的人,可谓奇矣,但是谈不到美。天真烂漫的小孩,可为美矣,但是并不稀奇。桂林的山,奇而不美,正同三头六臂的人一样。
我是爱画的人,我到桂林,人都说“得其所哉”,意思是桂林山水甲天下,可以入我的画。这使我想起了许多可笑的事:有一次有人报告我:“你的好画材来了,那边有一个人,身长不满三尺,而须长有三四寸。”我跑去一看,原来是做戏法的人带来的一个侏儒。这男子身体不过同桌子面高,而头部是个老人。对这残废者,我只觉得惊骇怜悯与同情,哪有心情欣赏他的“奇”,更谈不到美与画了。又有一次到野外写生,遇见一个相识的人,他自言熟悉当地风物,好意引导我去探寻美景,他说:“最美的风景在那边,你跟我来!”我跟了他跋山涉水,走得十分疲劳,好容易走到了他的目的地。原来有一株老树,不知遭了什么劫,本身横卧在地,而枝叶依旧欣欣向上。我率直地说:“这难看死了!我不要画。”其人大为扫兴,我倒觉得可惜。可惜的是他引导我来此时,一路上有不少平凡而美丽的风景,我不曾写得。而他所谓美,其实是奇。
美其所美,非吾所谓美也。这样的事,我所经历的不少。桂林的山,便是其中之一。
(节选)
1.为什么丰子恺认为桂林的山奇而不美、令人生厌呢?2.文中“美其所美,非吾所谓美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2 丁香结
导语
向日葵,又叫向阳花,它们总是喜欢向着太阳。但如果有一天,向日葵不再向阳了,你相信吗?张抗抗在天山脚下就遇到了这样的一片向日葵不跟随阳光旋转。她反复追问着天山向日葵不向阳的原因,到底是“标新立异”还是“别有匠心”?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脚步去看看吧!
天山向日葵
张抗抗
从天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阳光依然炽烈,亮得显眼。从很远的地方就望见了那一大片向日葵海洋,像是天边扑腾着一群金色羽毛的大鸟。
车渐渐驶近,你喜欢你兴奋,大家都想起了梵高,朋友说停车照相吧,这么美丽这么灿烂的向日葵,我们也该作一回向阳花儿了。
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
太阳西下,阳光已在公路的西侧停留了整整一个下午,它给了那一大片向日葵足够的时间改换方向,如果向日葵确实有围着太阳旋转的天性,应该是完全来得及付诸行动的。
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颌首朝东,只将那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它们的姿势同上午相比,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它们甚至没有一丁点儿想要跟着阳光旋转的那种意思,一株株粗壮的葵干笔挺地仁立着,用那个沉甸甸的花盘后脑勺,拒绝了阳光的亲吻。
夕阳逼近,金黄色的花瓣背面被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像是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将那整片向日葵地的上空都辉映出一片升腾的金光。
它宁可迎着风,也不愿迎着阳光么?
呵,这是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
你在那片向日葵林子里久久徘徊,你抚摸它丝绢般柔润的花瓣,你摇晃它毛绒绒青绿色的枝干,你仰望枝头上那饱满的褐黄色果盘,你围着它不停地转圈,揉着眼一遍又一遍地望着太阳,生怕是自己的眼睛出了毛病—那众所周知的向阳花儿,莫非竟是一个弥天大谎么?
究竟是天下的向日葵,根本从来就没有围着太阳旋转的习性,还是这天山脚下的向日葵,忽然改变了它的遗传基因,成为一个叛逆的例外?
或许是阳光的亮度和吸引力不够么?可在阳光下你明明睁不 开眼。
难道是土地贫瘠使得它心有余而力不足么?可它们一棵棵都健壮如树。
也许是那些成熟的向日葵种子太沉重了,它们的花盘,也即脑子里装了太多的东西,它们就不愿再盲从了么?可它们似乎还年轻,新鲜活泼的花瓣一朵朵一片片抖擞着,正轻轻松松地翘首顾盼,那么欣欣向荣,快快活活的样子。它们背对着太阳的时候,仍是高傲地扬着脑袋,没有丝毫谄媚的谦卑。
那么,它们一定是一些从异域引进的特殊品种,被天山的雪水滋养,变成了向日葵种群中的异类。可当你咀嚼那些并无异味的香喷喷的葵花子儿,你还能区分它们么?
于是你胡乱猜测:也许以往所见那些一株单立的向日葵,它需要竭力迎合阳光,来驱赶孤独,权作它的伙伴或是信仰;那么若是一群向日葵呢?当它们形成了向日葵群体之时,便互相手拉着手,一齐勇敢地抬起头来了。
它们是一个不再低头的集体。当你再次凝视它们的时候,你发现那偌大一片向日葵林子的边边角角,竟然没有一株,哪怕是一株瘦弱或是低矮的向日葵,悄悄地迎着阳光凑上脸去。它们始终保持这样挺拔的站姿,一直到明天太阳再度升起,一直到它们的帽檐纷纷干枯飘落,一直到最后被镰刀砍倒。
当它们的后脑勺终于沉重坠地,那是花盘里的种子真正熟透的日子。
然而你却不得不也背对着它们,在夕阳里重新上路。
天山脚下那一大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就这样逆着光亮,在你的影册里留下了一株株直立而模糊的背影。
1.作者对天山向日葵不向日的原因做了哪几种猜测?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2.你觉得“向阳花”和“背对太阳的天山向日葵”分别象征着哪两种性格的人?
如果说丁香结像是人生解不完的烦恼,那亘古不变的月亮则是另一种象征。一直以来,中国的文人都对月亮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月是故乡明”“江清月近人”“月涌大江流”.··每一次的吟诵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景象和情感。你有过望月的经历吗?那一刻你的脑海中想的是什么呢?
中国的月亮
林良
人类最初对月亮有情寄寓,大概是由于它“会偷看”。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仰望星空,你会发现在那广表深邃星空中悬挂着的月亮在注视着你。于是人世间,许多夜间的秘密,只有月亮知道。人们学会了对月亮的倾诉,无声的月亮就慢慢地成了我们人类最真挚、最值得信赖的“密友”。
太空中那块“离地球很近”的寂寞的大石头,一跟多情的人类接触,它的生命就开始丰富起来。本来无情的月,却成了“有情的人”。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着古老的关于月亮的神话。这些神话,从现代观点看来,不但没有使月亮不朽,反而证明月亮已朽。那些月亮故事使现代的教育家紧张,在讲述的时候忘不了补充一句“那是假的,从现代科学的观点看,月亮···”。这一声“都是假的”,就足以使月亮全朽。现代那种“科学月亮”实在太要命。
不过月亮所交的朋友当中,也不是全都冷面无情。它运气很好,交上了一个真正爱月的民族,那就是我们这些中华儿女。我们中华民族在文学作品中赋予月亮不朽的生命,而且主要不是靠神。话。月亮照着汉朝的宫殿,照着唐朝的长安;也照着统一饭店,照着违章建筑。从古代到现代,一直安慰着那些屋子里的人。
我们这个民族认为,只有靠月亮,才能完成一幅文学上不朽的名画。李白描绘着“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画面,似乎唐朝夜里的长安城必须靠月光装饰才够美,最好整座都映着月光。杜甫画的则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那滔滔滚滚的大江,那波浪上跳动的月光!田园诗人王维画得不错,他在《桃源行》里画松树,画房子,不够,再添一个月亮就使全盘美化起来:“月明松下房静”。松树本身不够美。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三幅文学上的“月亮图画”杰作。第一幅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二幅是“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第三幅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张九龄画的那大幅的壮丽的文学图画,也很使人动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对中国人来说,月亮就是美的化身,月亮就是美。
中国人喜欢跟月亮交往。李白有一次下山,月亮送他回家,“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老人家做人豪迈痛快,心情激动的时候怕人说他是疯子,所以只有找月亮喝酒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亮、影子,多热闹,但又多寂寞。老人家主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也是“月友”,他说过“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他爱月,跟月对酌。王维弹琴的时候,月亮伴着他,“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月亮是中国人永恒的朋友,真挚的朋友。
中国人相信月亮是有情的,通人性的。张泌说月亮会关怀人,是一位痴心朋友,“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正因为这样,中国人面对明月的时候,往往情绪波动,好像躺在心理治疗诊所的大皮椅上,童年,故乡,远地的亲人,自己的身世,都涌上了心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连着接下去的那两句,谁不会吟,谁不能解?这是李白的。杜甫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老杜之心,千万人之心。王昌龄想得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还有卢纶,也有“万里归心对月明”的感触。
跟月有关的诗句,中国人爱念爱记,“月落乌啼霜满天”呀,“烟笼寒水月笼纱”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呀,听起来津津有味,它跟月亮有关,美。
我们的中秋节,又叫月亮节。这一天,我们爱月的民族觉得自负,因为我们靠历代作家诗人的努力,已经赋予那块在太空流浪的大石头不朽的生命。中国人把月亮迎接到现代,中国的月亮没有一丝的矿石味儿。

1.作者重点写了中国月亮的哪些特点?
2.作者说月亮是我们的“密友”,你认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3 古诗词三首
导语
中国的诗与画自古以来就密不可分。古希腊抒情诗人西蒙尼德斯曾称赞中国的诗画:“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中国诗与中国画不仅关系密切,而且相互融合,相互辉映。每当我们吟诵起古诗,眼前总会浮现出个又一个的画面····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芥麦花如雪。
【注释 ① 霜草:被秋霜打过的草。 ② 苍苍:灰白色。 ③ 切切:虫叫声。
④ 绝:绝迹。
【译文】
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秋草中,小虫窃窃私语,山村周围行人绝迹。
我独自来到门前眺望远处田野,明月映照下的荞麦花白如雪。
白石滩
[唐]王 维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注释 ① 白石滩:辋水边上由一片白石形成的浅滩,辋川二十景之一。 ② 向堪把:差不多可以用手握住,可以采摘了。向,临近,将近。堪,能够,可以。把,握。 ③ 浣(huan):洗。
【译文】
白石滩的水清澈见底,嫩绿的蒲草可以满把采摘了。
住在东西两岸的女子,趁着皎洁的月色洗衣浣纱。
采桑子
[宋]欧阳修
轻舟?短?西湖好,绿水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 ①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 ② 轻舟:轻便的小船。
③ 短(zhao):划船用的小桨。 ④ 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 ⑤ 透(wei)迤(yi):曲折绵延的样子。 ⑥ 笙歌:指有笙管伴奏的曲调歌唱。 ⑦ 琉璃:指玻璃,这里形容水面光滑。 ⑧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曲曲折折,绵延 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发出芳香。隐隐传来的悠扬歌声,像是随着船儿在 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玻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飞翔。
1.自由朗读三首诗词,找出你认为最有画面感的诗句。
2.说说王维的诗有什么特点。

花之歌
导语
每一种花都有不同的花语,夹竹桃的花语是友情。承载着季羡林童年回忆的夹竹桃,也承载着他对友人的怀念。在他的心里,夹竹桃就是友谊的象征。所以不管走到哪里,只要见到夹竹桃,季羡林的心中始终充满了温暖。
处处花开夹竹桃
季羡林
我是喜欢夹竹桃的:它带给我关于童年的回忆和对于缅甸友人的怀念。
不久以前,我又到了缅甸首都仰光,看到了那里的夹竹桃。翠叶红花,含笑怒放,我仿佛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心里得到了很大的安慰。
我虽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来,然而却隐隐约约地觉得:夹竹桃大约就到此为止,再远的地方不会有了。
然而,仅仅几天以后,我就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看到了夹竹桃。
巴格达是一个别具风格的城市。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说不出有多么古老的底格里斯河,同时也可以看到最现代化的摩天大楼;你可以看到最新式的美国的豪华汽车,同时也可以看到《一千零一夜》里描绘的那种驴子。驴子没有鞍子,没有缰绳,身上光溜溜的什么。都没有。一个八九岁的小孩骑在上面,手里只拿着一根小棍,他就用了这仅有的武器,在汽车的洪流中,指挥以执闻名全世界的驴子,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像指挥自己的两条腿一样。
巴格达也是一个友好的城市。我们在街头、巷尾、旅馆里、会场上,感到的都是温暖和热情。跟我们接触最多的餐厅里的服务员和汽车司机,在短短几天之内,就相处得像老朋友一般。
就在这个城市里的一个军事学院里,我又看到了夹竹桃。主人们殷勤招待,把各兵种的各种操作都表演给我们看。正当我从内心里感激主人们的热情的时候,蓦抬头看到一团绿蜡似的竹子、红霞似的花朵。我的眼前一亮,仿佛闪起了一片光:这不是老朋友夹竹桃吗?
夹竹桃同友谊是没有什么联系的,我还没有听说有哪一个国家把夹竹桃看作友谊的象征。然而,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地方,再加上自己过去的那一段经历,我又把两者联系了起来,不是很自然的吗?
我虽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来,然而我又隐隐约约地觉得:夹竹桃就到此为止,更远的地方不会再有,这里离开我们祖国远远超过一万里了。
然而,几天以后,我又在非洲的土地上,在离开开罗不远的苏伊士运河边上看到了夹竹桃。
开罗也是一个别具风格的城市。尼罗河横贯全城,波光帆影与摩天高楼,相映成趣。夜里,霓虹灯把尼罗河照成一条火龙。博物馆里充满了巨大的石棺和古代帝王的木乃伊,一下子就把我们的回忆带回到四五千年以前去。
我们在这里,正如在其他阿拉伯国家的首都一样,也找到了不少的朋友。许多阿联酋的朋友喜欢引用穆罕默德的一句话:“学问,即使远在中国,也要去寻求。”我们的友谊确实是很古老了,这友谊深入人心,今天我们到处都可以找到,在博物馆讲解员的身上,在大街上男女小学生的微笑中。
就在这里,我又看到了夹竹桃。它长在苏伊士运河边上,叶子特别大,枝干特别粗,绿油油地长成堆,长成团。花朵虽然不多,但却红艳逾常,朝霞似的在最高枝头闪闪发光。
我现在再没有那一些隐隐约约的到此为止的感觉了。我的想法是:夹竹桃遍天下,我们的朋友也遍天下。
1.为什么作者觉得见到夹竹桃就是见到了老朋友?
2.作者在异乡几次见到夹竹桃?每次都有怎样的感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