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2024-01-20

发布时间:2024-1-19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农村信息报2024-01-20

□本报记者 李军本报讯 1 月 18 日下午,省农业农村厅召开专班工作会议,总结2023年专班工作成效,部署 2024 年专班工作任务。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通林在会上强调,全体专班工作人员要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全面放大专班优势,在巩固提升中奋力推动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为“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会议明确了2024年厅专班“4+4+1”工作体系,即调优组建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万工程”、农业“双强”、共同富裕和农村改革、数字“三农”等 4 个实体化运行专班,依托职能处室管理组建宅基地“两项试点”、秸秆综合利用、农田综合利用、“三农”统计监测等 4 个工作专班,以及1个综合协调组。王通林充分肯定 2023 年厅工作专班取得的成绩。他指出,新的一年里,各专班要进一步迭代优化、实战实干。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万工程”专班要着力抓好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和重大活动,全力以赴把“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做得更深更透。农业“双强”专班要紧紧聚焦农业科技和农业机械化,加快农业核心技术攻关,... [收起]
[展开]
农村信息报2024-01-20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本报记者 李军

本报讯 1 月 18 日下午,省农业农

村厅召开专班工作会议,总结2023年专

班工作成效,部署 2024 年专班工作任

务。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

书记、厅长王通林在会上强调,全体专班

工作人员要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

满的热情、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

作风,全面放大专班优势,在巩固提升中

奋力推动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为“勇当先

行者、谱写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明确了2024年厅专班“4+4+1”

工作体系,即调优组建县城承载能力提

升和深化“千万工程”、农业“双强”、共同

富裕和农村改革、数字“三农”等 4 个实

体化运行专班,依托职能处室管理组建

宅基地“两项试点”、秸秆综合利用、农田

综合利用、“三农”统计监测等 4 个工作

专班,以及1个综合协调组。

王通林充分肯定 2023 年厅工作专

班取得的成绩。他指出,新的一年里,各

专班要进一步迭代优化、实战实干。县

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万工程”专班

要着力抓好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

革、重大政策和重大活动,全力以赴把

“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做得更深

更透。农业“双强”专班要紧紧聚焦农业

科技和农业机械化,加快农业核心技术

攻关,持续推进农业“双强”工作走深走

实。共同富裕和农村改革专班要进一步

落地落实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四拳

八招”,加快形成一批具有浙江辨识度的

改革硬核成果。数字“三农”专班要全域

推进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不断提升乡

村大脑能力,确保重点应用实战实效。

宅基地“两项试点”专班要强化沟通协

调、迅速破局,加快深化改革试点工作,

确保交出高分答卷。秸秆综合利用专班

要迅速出台2024年专项行动方案,加快

搭建相关政策体系,加速成熟技术和设

备示范推广,加强工作调度和激励,尽快

实现突破。农田综合利用专班要抢抓节

点,建立清单,因地制宜推进冬闲田利

用、“插花田”“抛荒地”集中连片整治,建

立清单化、销号制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土

地利用率。“三农”统计监测专班要强化

专题分析、数据服务等功能,做强“三农”

统计监测应用。综合协调组要强化保障

服务,进一步推动各专班之间形成比学

赶超的工作氛围。

王通林强调,要强化“主动想、重点

干、善沟通、出经验”的工作理念,砥砺奋

进,善作善成,迅速形成“开局就要奔跑、

起步就要跃进”的局面。要正确处理好

“内”与“外”的关系,对外要善于借势借

力,建立健全“大三农”统筹机制,对内要

坚持统分结合,在“统”上谋思路、下任

务、促落实,在“分”上发挥好各单位作

用;要正确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既

要胸怀大局,主动站在浙江全域乃至全

国的角度谋划“三农”工作,又要从“小处

着手”,把任务责任到人、把指标具体到

岗、把事项落实到位;要正确处理好“长”

与“短”的关系,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

当下,锚定破解“卡脖子”“瓶颈式”问题,

确保以更多的阶段性胜利夺取更大的长

期性胜利。

王通林要求,要注重保驾护航、行稳

致远,确保专班工作取得实战实效。要

进一步加强专班的运行管理和工作保

障,强化督考联动,坚持奖罚分明,加大

宣传力度,持续提升专班战斗力、凝聚

力、执行力。要进一步强化开拓创新奋

力攻坚的意识,对照“一等的人才、一等

的能力、一等的工作、一等的事业、一等

的形象”要求,全力推动专班工作再上新

台阶。

星期六

癸卯年十二月初十

今日大寒

第3942期/今日8版

读者服务热线:0571-86757198

秸秆利用废变宝 经济生态获双赢

>>4

2024年1月 20

http://www.ncxxb.com.cn

国内统一刊号:CN33-0031

农村信息报社出版

产 业 兴 旺 生 态 宜 居 乡 风 文 明 治 理 有 效 生 活 富 裕

1 月 17 日 14 时 30

分,岱山县海洋与渔业

局接群众报警,一只体

长1米左右的灰色海豚,

因被废弃钓鱼绳捆住,

搁浅于衢山岛狗头颈附

近,情况危急。该局迅

速组织执法船只赶赴现

场,经过近两小时救助,

成功将海豚转移到渔政

船上。渔政人员一边给

海豚浇水,帮助呼吸,一

边处理钓鱼绳,经检查

身体无大碍,最终将其

放归大海。

林上军 蒲成涛 摄

救助搁浅海豚

王通林在省农业农村厅专班工作会议上强调

全面放大专班优势 奋力推动改革创新攻坚克难

□本报记者 沈璐兰

隆冬时节,嘉兴市南湖区

余新镇田野上仍是一片绿意

盎然,田间麦苗长势喜人。嘉

兴市绿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总经理陈强根正蹲在田埂上,

仔细查看麦苗长势情况。“去

年水稻收割后,我抓紧种下了

1.5万亩小麦,等今年小麦收割

后,秸秆可以还田,增加土壤肥

力,一举多得。”在陈强根看来,

选择稻麦轮作,增产增收是一

方面,更重要的是把冬闲田利

用了起来。

“除推广稻麦轮作模式

外,我市还在省级补贴的基础

上叠加每亩220元的规模油菜

种植补贴,提高种植户实行稻

油轮作的积极性,并大力推广

‘浙油 50’等优良耐迟播品种

和稻茬直播油菜全程机械栽培

配套技术等,提高种植效益,让

冬闲田变高效田。”嘉兴市农渔

技术推广站副站长张敏介绍。

荒地不荒,闲田不闲。日

前,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抛荒

耕地和冬闲田综合整治利用

攻坚行动方案》,明确到今年4

月底,全省要完成抛荒耕地整

治 10 万亩以上,改造农田基

础设施 30 万亩以上,深耕深

翻并落实早稻播种面积 170

万亩以上。眼下,各地正因地

制宜、分类施策、靶向治理,让

美丽田园成为浙江乡村一道靓丽风景。

“针对基础设施相对条件较差的耕地,由市里统一

安排资金、采购种子,委托种粮大户及村集体组织种植

油菜、豆类等旱地作物。像城南镇担屿涂围垦区,我们

就委托种粮大户种植了4500亩油菜。”温岭市农业农村

和水利局副局长林文志告诉记者,目前,该市单季稻农

田的农作物复种指数已达180%以上,现种植西兰花、叶

芥菜等冬季蔬菜11.38万亩,蚕豌豆、马铃薯等春粮4.27

万亩。

在庆元县屏都街道,“水稻—黑木耳”轮作种植模式

一改过去冬季农闲时“农民不耕田,农机过冬眠”的情况,

带来了良好效益。“每年水稻收割结束后,我就给农田铺

上水稻秸秆,上面放置黑木耳菌棒,一亩地可放9000袋左

右。木耳采收完,再还田种水稻。这样轮作下来,粮食亩

均产量超500公斤。今年我种了3万袋黑木耳,估计产值

能达到13万元以上。”屏都街道余村村农户许远财说道。

“我省耕地资源有限,推进抛荒耕地专项整治和冬

闲田综合开发利用,对挖掘粮食增收潜力有重要作用。

我们鼓励有能力的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以及镇、村集

体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将外出打工、家中无劳动力或

异地搬迁不便耕种的田地利用起来,并采用稻稻、稻麦、

稻油、稻菜等‘两熟制’,因地制宜发展稻稻麦、稻豆油等

‘三熟制’,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省农业农村厅农田

建设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我省正组织开展所辖区域耕地

抛荒、冬闲田利用情况调查,将分类施策推进抛荒耕地

和冬闲田综合整治利用。

“在政策端,将进一步优化完善粮油生产扶持政策,

探索建立生产补贴与产量形成、耕种模式、抛荒地整治等

相挂钩机制,建立种粮补贴正向激励和负面清单制度,鼓

励各地加大对同一地块种植两季以上粮油作物的补贴力

度。”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闲田披新绿增收添后劲各地大力开展抛荒耕地和冬闲田综合整治利用攻坚行动

产业更旺 农民更富

浙江持续做好乡村“土特产”文章

□本报记者 唐豪

近段时间,“莓有烦恼”“莓好人

生”等互联网谐音梗,让建德草莓售价

水涨船高。“今年草莓个头大、甜度高、

口感好,整体销量不错。”杭州沃农科

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芳祥向记者介绍,

每公斤可卖到 50—70 元,贵的要论颗

卖。

建德草莓经过40余年发展,目前种

植面积达到7.8万亩,居全国第三、浙江

第一,产量 14 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超 46

亿元,成为响当当的富民产业。

这是我省高质量发展名优“土特产”

的一个典型案例。2023年以来,我省发

布了两批名优“土特产”百品榜,共收录

“土特产”1040个。

2023 年初,一款以常山胡柚为主要

原料的饮料“宋柚汁”(原名“双柚汁”)火

爆市场,300 毫升装的每瓶售价 6.8 元。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常山胡柚每斤售价

仅几毛钱。“宋柚汁”的成功出圈,打破了

常山胡柚“价低伤农”的窘境。“胡柚深加

工的兴起,产业链的延伸,让常山胡柚产

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常山县农业农村

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土特产”要从田间走向餐桌,离不

开冷链物流助力。为完善农产品冷链物

流网络,2023年,我省印发《浙江省农产

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规划

(2023—2027年)》《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

“百千”工程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争取

中央财政资金6000万元,新建国家农产

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试点县 5 个,

建成产地冷藏保鲜设施 266 个、认定首

批省级冷链集配中心27个,逐步构建起

功能衔接、上下贯通、集约高效的产地冷

链物流服务体系,补齐补强我省农产品

产地冷链物流短板。 (下转第2版)

第2页

要 闻 2024 年 1 月 20 日 星期六 2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主管

农村信息报社主办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

举报电话:0571-86757155

广告经营许可证:浙工商广字01007

通联服务部:0571-86757198

社址:杭州市凤起东路29号 邮编:310020

投稿邮箱:ncxxb@126.com

印刷单位:杭州广育多莉印刷有限公司

印刷地址:杭州市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鸿兴路329号

编辑:曹丽娟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89 E-mail:dawn306@163.com

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2023年

度浙江农业农村十大新闻。

这些新闻中,既有浙江“三农”的高

光时刻,也有推进农业农村工作的创新

举措,还有奋勇争先的累累硕果。一起

来感受这一年的精彩时刻。

1.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义乌李祖村

9 月 20 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

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考察调研。他指

出,李祖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浙江

“千万工程”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要再

接再厉,在推动乡村振兴上取得更大成

绩。强调浙江要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

示范,把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

差距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健全城乡融

合发展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

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深化“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工程。

2.全国学习运用

浙江“千万工程”经验

在“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之际,习

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10月13日,

全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现场推进

会在浙江召开。2023年,浙江坚持和深

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全面打造乡村振

兴浙江样板,创新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

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

进重大项目 1223 个,创建和美乡村(含

未来乡村)5045个,加快绘就“千村引领、

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画卷。

3.粮食面积产量亩产创八年新高

12月中旬,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

队公布,2023年我省粮食播种面积1537

万亩、产量127.8亿斤、亩产415.6公斤,均

创近八年新高,夏粮亩产增量和早稻面积

增量居全国第一。2023年,我省坚决落

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超额完

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大力推进粮油等

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深化落实

种粮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等政策,连作晚稻

百亩方亩产纪录刷新至839.73公斤,粮食

高产稳产基础持续夯实。

4.我省农民收入持续领跑全国

2023年,我省聚焦缩小“三大差距”,

深入推进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大力

实施村庄经营点亮乡村、先富带后富“三

同步”等行动,完善推广强村公司、“飞

地”抱团、“片区组团”三大经营机制,精

准施策推进农民农村“扩中”“提低”,充

分发挥农创客等主体联农带富作用,千

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全

省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 50 万元以

上的行政村占比超 56%,城乡居民收入

倍差继续缩小,低收入农户增收速度加

快,农民收入持续领跑全国。

5.乡村一产投资增速居全国前列

2023年,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坚持“项

目为王”,积极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一号改革工程”落地落实,围绕城乡提

升、千项万亿等重点工程,建立“1+2+

N”项目工作机制,强化项目服务、监测

调度、问题交办、投资激励、用地保障,谋

划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 633 个,完成

年度投资超118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

126%,其中,全省乡村第一产业固定资

产投资同比增长 44.8%,增速居全国前

列。

6.全国首个数字乡村建设规范

省级地方标准发布

2023 年 2 月,浙江发布全国首个县

域数字乡村建设工作省级地方标准

——《数字乡村建设规范》。《规范》从数

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数字生活、数字

治理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成为我

省建设全国唯一数字乡村引领区的重

要成果。2023年,我省深入实施数字经

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大力推进

数字乡村建设,累计认定数字农业工厂

417 家、未来农场 33 家、乡村数智生活

馆 137 家,“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成果

展”成功亮相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

镇峰会。

7“. 土特产”引领农业全产业链

总产值超2800亿元

浙江积极推进以“土特产”为重点的

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深入实施“百链千

亿”行动,推进实施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

“百千”工程,累计建成产地冷藏保鲜设

施266个、冷链集配中心45个,成功创建

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 4 个,编制乡村

“土特产”全产业链图谱,发布两批全省

名优“土特产”百品榜,累计打造单条产

值超10亿元农业全产业链92条,总产值

超2800亿元。

8.我省再添一项全球重要

农业文化遗产,总数全国第一

11月10日“, 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

种养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

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我省总数达5项、

居全国第一。2023年,我省在全国率先

出台《关于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启动省域农业文

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形成“全球重要农

业文化遗产+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全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库”的梯度培育

体系,湖州吴兴溇港圩田农业系统等入

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我省

拥有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增至

17项,继续位列全国第一。

9.浙江破获

海上特大非法捕捞案件

8月至9月,我省渔业执法部门先后

两次调集海上渔政执法力量开展执法行

动,破获两起海上特大非法捕捞案件,共

抓获涉嫌非法捕捞船舶42艘(含渔运船

7 艘)、涉案人员 438 人,查获渔获物 3.1

万余箱共 600 余吨,是 2023 年全国查获

渔船数量和非法渔获物数量最大的案

件。2023年,我省创新实行涉海涉渔领

域“1510”督导检查工作机制,破解海上

渔业安全生产症结性问题,获农业农村

部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10.浙江乡村乘亚运东风

掀起体育热潮

乘着杭州第 19 届亚运会东风,以

“村BA”为代表的体育赛事风靡乡村,连

续九年组织开展的“乡村振兴杯”农民篮

球赛,成为最受我省农民群众欢迎的品

牌体育赛事之一,被中央农业广播电视

学校和中国农民体协评选为“2023年农

民体育品牌赛事活动”。2023年,全省各

地举办县域乡村篮球赛共 846 场,参赛

队伍337支,参赛人数近5000人,观众超

800万人次,诸暨市店口镇农民篮球队获

得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 BA)东南

赛区第四名。

2023年度浙江农业农村十大新闻重磅发布

□本报记者 沈璐兰

走进德清县洛舍镇东衡

村,只见一幢幢闲置农房经过

修缮,摇身一变成为特色民

宿、手工艺品工坊和乡村旅游

接待点,既鼓了农民腰包,又

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以前这

些房子都是空荡荡的,现在每

年都能带来一笔可观收入。”

东衡村村民老张高兴地说。

通过将闲置农房出租给外来

投资者,村民们不仅能收到租

金,还能在家门口做点小生

意,增加收入。

闲置农房获“新生”,得益

于德清县宅基地制度改革的

推进和“百村万幢(套)农房盘

活利用工程”的实施。通过引

进社会资本激活、整治提升改

造盘活、城乡融合发展优化,

德清县打通多元化盘活路径,

将农村闲置农房转化为发展

乡村旅游、民宿、文化创意等

新业态的有效资源,为全国农

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出了

一条新路。

“在‘阿里拍卖’平台上,

可以方便地浏览和竞拍德清

县的闲置农房,既扩大了德

清闲置农房的投资群体,又

提高了交易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德清县农业农村局

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科负责人介绍,在保障集体土地

权属不变的前提下,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流量、数据等

优势,将农村租赁住房与投资人需求对接,使信息渠

道更宽阔畅通,资源得到合理有效配置,形成政府、

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及投资者“四赢”的局面。截至

目前,德清县已累计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 8509 宗

3412 亩,盘活房产价值 41 亿元,实现财产性增收 4.69

亿元。

自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以来,德清县坚

持创新驱动,激发改革动能,不断唤醒农村“沉睡”资

产,让闲置农房变成了“共富屋”。如探索建立全国首

个宅基地调查规范和建库规范,对全县所有宅基地进

行统一编码、统一入库,摸清全县农村宅基地规模、布

局、权属、利用状况等信息,为健全宅基地管理制度,

推动改革深化提供了基础分析数据;在全国首创农村

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公积金贷款”,出台《“农居金服”

项目试点实施方案》,至今已办理公积金贷款18笔461

万元,贷款利率同比商业贷款下降三分之一,5年期以

下利率仅为2.6%,大幅减轻农民建房负担。

地活,村兴。眼下,德清县正布局新一轮闲置宅基

地激活计划“。我县坚持政策引领、农民自愿原则,把全

域土地整治自愿退出宅基地补偿标准从每平方米550

元提高到不低于补偿标准的2倍,并实施城镇开发边界

内宅基地退出置换房票制度,共退出宅基地299户,总

价14.2亿元,平均每户房票价值475万元,受到农民的

广泛欢迎。”德清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县还

积极招引数字产业类、文化旅游类、咨询服务类等新经

济新业态落地,

进一步盘活闲置

农房,推动城乡

资源要素流通。

激活资源老宅

﹃生金

德清打出组合拳

,闲置农房获

﹃新生

春节临近,温岭市太平街道新年饰品市场迎来销售热潮,市民们纷纷选购灯笼、春联、年画、挂件等,准备红红火火过大年。图

为1月17日,在一家饰品店里,一位市民正在选购卡通龙挂件、中国结等。 周学军 张鲜红 摄

龙年饰品俏销

(上接第1版)

“产业要健康发展,产销对接是重要一环。”省农

业农村厅产业信息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采用“政

府搭台、企业唱戏”方式,筹办了一批展会活动,助力

产销高效衔接。例如,2023年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茶叶

博览会,吸引14.2万人次前来参观采购,实现茶叶现场

交易量 145.2 吨、交易额 1.73 亿元,意向交易额 38 亿

元;2023浙江农博会参观人次超25万,现场交易额近

1.9 亿元,签署订货合同 711 项、签订合同金额 10.8 亿

元,网上交易额突破1977.5万元……“我省将持续做好

产业兴旺这篇文章,推动乡村振兴稳步向前。”省农业

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说。

农民增收看“浙”里

——闲置农房盘活④

第3页

年产超210吨 占全球鱼子酱供应总量的三分之一

鱼子酱营养丰富、口感细腻,有“黑黄

金”之称,与鹅肝、黑松露并称世界三大珍

馐。近年来,中国产的鱼子酱越来越受海

内外消费者的喜爱。相关数据显示,早在

2019年,中国鱼子酱产量就已占到世界的

50%。

据了解,近几年来,产自衢州的鱼子

酱凭借优质的品质,逐渐获得国际市场认

可,不仅登上了德国汉莎航空、国泰航空、

新加坡航空的头等舱,还亮相奥斯卡晚

宴。据介绍,目前衢州的鱼子酱已出口到

法国、德国、美国等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出口量占全国总出口量的近七成、全球市

场供应总量的三分之一,是鱼子酱行业货

真价实的龙头。

“2023 年,鱼子酱产量达到 210 吨以

上,其中90%出口到世界各地。”杭州千岛

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鲟

龙科技”)副总经理夏永涛介绍,在浙江范

围内,公司有淳安千岛湖和衢州两个规模

养殖基地,其中衢州基地占地近 600 亩,

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鲟鱼养殖基地,

其鱼子酱产量也已连续 9 年在世界范围

内遥遥领先。

此外,鲟龙科技还在江西、辽宁、湖

北、湖南、四川等都省先后建立了养殖基

地,养殖规模总量近 1.3 万吨,居世界第

一。

夏永涛透露,从2021年开始,鲟龙科

技就筹划在“全国鱼子酱产量第二”的四

川省雅安市荥经县投资 3 亿多元建设养

殖基地。“那边的天然河道水量特别大,另

外水温条件也十分合适,全年在6℃—22℃

之间,冬暖夏凉,特别好。目前,我们在荥

经县的养殖园区正在建设,接下来还要在

那里建一个鱼子酱加工厂,5—10年后,预

计这个基地鱼子酱产量也将达到 200 吨

左右。”

位于衢州柯城的鲟鱼养殖基地。

产 业 编辑:程益新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88 E-mail:99297510@163.com 2024 年 1 月 20 日 星期六 3

仅仅二十年时间,浙江的鱼子酱产业

是如何做到遥遥领先的?

对此,夏永涛直言,三大技术支撑了

企业的稳定发展。“第一是全人工繁育技

术。第二是研发了鱼子酱加工技术。鱼

子酱的生产过程对时间要求很高,取卵、

洗卵、沥水、分级、腌制、装罐等16道工序

需要在 15 分钟内完成。与此同时,整个

车间在生产过程中需保持在低温环境,才

能保障鱼子酱的质量。第三是突破了雌

雄鉴别技术。公司现在可以在鲟鱼半岁

左右时就进行雌雄鉴别,大大节约了养殖

空间和成本,目前这项技术处于试验阶

段。”

也正是受益于养殖技术的不断突破,

如今鱼子酱不再是过去单纯地象征高端,

其身价也从过去的遥不可及慢慢变得更

加亲民。

夏永涛表示,在价格方面,虽然有昂

贵的黄金鱼子酱,每公斤售价接近 50 万

元,但也有普通的鱼子酱,几千元钱一公

斤,一盒也就一百多元。“品质好且价格不

贵,性价比高,完全是大众消费得起的水

准。”

鲟鱼养殖年份不同,所产鱼子酱的口

味也各异。比如,7年鲟鱼子酱,是由人工

养殖7年的西伯利亚鲟鱼卵制作而成,入

口即化,散发着淡淡的海洋气息,滋味纯

正清雅,回味清新爽口,瞬间带给味蕾美

妙体验;10 年鲟鱼子酱是由人工养殖 10

年的俄罗斯鲟鱼卵制作而成,散发出淡淡

的鲜甜和花草的清香味,以及突出的坚果

滋味,它亦是法国多家米其林餐厅的标

配;20 年鳇鱼子酱是由人工养殖 20 年的

欧洲鳇鱼卵制作而成,颜色多为经典的珍

珠灰或灰黑色,是鱼子酱中卵粒最大的品

种。入口丰盈而柔润,口感柔滑而细腻,

浓烈的黄油香味,如绸如缎,回味悠长。

“我们坚信好的食材应当走上国人的

餐桌,‘民以食为天’,餐饮是人民追求美

好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生活水平

的提高,鱼子酱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我

们也在积极开拓国内市场,让自家生产的

顶级食材端上中国人的餐桌,为国人提供

鱼子酱的美食享受。这次鱼子酱‘出圈’,

对产业来说肯定是个好事情,也是一个非

常好的契机,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

鱼子酱,大家有可能去下单、消费。”夏永

涛称,2023年,该公司鱼子酱在国内的销

量已超过20吨,增长迅猛,未来有望持续

保持40%以上的增长速度。 季建荣

三大技术支撑 让鱼子酱更加“亲民”

临近春节,大黄鱼也迎

来了销售旺季,温州海派渔

业有限公司的南麂养殖基

地的工人更加忙碌。和绝

大多数工人不同,他们的工

作一般都在晚上,将一条条

大黄鱼捕捞上岸,连夜打

包、冷链发货,第二天它们

就会以最新鲜的状态,出现

在大家的餐桌上。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起,温州平阳南麂就演绎着

大黄鱼产业的故事。如今,

这里养殖的大黄鱼,产量已

占到整个温州的60%—70%。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适合大黄鱼养殖

南麂养大黄鱼,和这里

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

平阳县农业农村局渔

业发展专班张传胜介绍,相

比于浙江其他海域,南麂海

域水温较高,是大黄鱼过冬

的地方,也是它们的栖息地

和产卵地,非常合适大黄鱼

养殖。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当地渔民就开始尝试养殖

大黄鱼,当时大黄鱼养殖用的是传统网箱,养殖

设施跟不上,产量不乐观。

经过30多年的养殖实践、技术革新,南麂渔

民在渔业专家指导下,改良传统的小网箱养殖

方式,采取大规模、高科技的深水防风浪网箱养

殖。

“我们现在的网箱,周长有 52 米、63 米、96

米、150米4种规格,周长越长,养得越多,要求水

越深。”张传胜说,现在小口径的网箱,产量也能

达到1.5万—2万条左右,较以前有了很大提升。

随着网箱增大,抗风能力也逐渐增强,渔民

们开始离开港湾和拗口,将养殖地点向外拓展,

大黄鱼的质量也明显提升。

据统计,南麂目前建成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

302只,总养殖水体58.9万立方米,年产量2800余

吨,产值达3.2亿元。南麂大黄鱼品牌效应和影

响力不断提升,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不断创新求变,开辟广阔空间

近些年,随着产量增加,大黄鱼价格变得亲

民,走上了更多人的餐桌。如何进一步拓展销

路,成为渔民们遇到的另一个难题。

回顾刚过去的一年,温州海派渔业有限公

司董事长林端萍发现自己脚步不停:5 月,带着

南麂海派大黄鱼亮相2023年深圳国际渔业博览

会,拓展国内顶级酒店供应渠道;9月,前往北京

参加温州预制菜贸易洽谈会,向来宾讲述南麂

大黄鱼的发展故事;12月,参加2023年温州大黄

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与专家学者探讨如何

让大黄鱼“游”向全球。

“我们通过对接酒店、经销商,还有一些app

的线上投放,把市场从温州拓展到全国,现在南

麂大黄鱼在北京、上海、江苏、重庆等地都很受

欢迎。”林端萍说,新的一年,她还会有更多尝

试,让南麂大黄鱼被更多人熟知。

在渔民们不断求变的同时,平阳县农业农

村局对南麂大黄鱼产业的发展,也有更长远的

打算。“下一步,我们要对南麂大黄鱼进行全数

字化管理,给每一条鱼挂标,消费者扫码就可以

追溯到这条鱼的生长全流程。”张传胜说。

此外,南麂也在积极尝试大黄鱼深远海养

殖,“我们现在很多养殖,还是在拗口水深10米

内进行的,下一步要推到外面去,水深达到20米

以上,通过养殖平台来养殖。”

目前,南麂海域已开工建设10个可以躲避

台风袭扰的升降式大黄鱼养殖平台“,台风来时,

我们就把它们降到海底去避风,台风过了,再重

新升上来。如果这条路走通了,就可以突破近海

资源的限制,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黄玉环

眼下,正值大球盖菇收获季。连日

来,位于青田县章旦乡的大球盖菇种植基

地迎来了忙碌的采摘期。

走进基地,揭开稻草秸秆和保温薄

膜,一个个“小脑袋”陆陆续续破土而出,

红褐色的大球盖菇色泽艳丽、饱满圆润。

农户们提着篮子来回穿梭,一派热闹的丰

收景象。

青田县南宏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

责人张海弟介绍,他们种的都是大球盖

菇,也叫赤松茸,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

有“素中之荤”的美称。

“大球盖菇的种养方式讲究的是温度

和湿度,一般气温在15℃—20℃生长出来

的菇质量最好。”今年是张海弟种植大球

盖菇的第四年,一开始他是个菌类种植

“小白”,如今逐渐积累了种养经验。

目前,张海弟共种有大球盖菇12亩,

亩产达 1500 余公斤,与青田县内各大酒

店、机关单位食堂达成合作。“按照正常情

况,我们一公斤的利润差不多有 8 元,每

年收入能达到十几万元。”张海弟说。

张海弟在自己致富增收的同时,还为新

旦村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岗位。 “每年

11月开始,我就过来帮忙,一天能采40公

斤。”村民朱少贤如今已成为采菇能手。

近年来,章旦乡引进食用菌种植,通过

冬天种菇,来年春天出菇,以轮作方式,提

高土地产值,实现利益最大化,有效带动种

植户增收致富。 陈柔妤 张永益 杨晨曦

产量全国第一!浙产鱼子酱是如何做到的

南麂大黄鱼 连夜打包发货, ﹃

﹄到越来越多人的餐桌上

大球盖菇抢“鲜”丰收

小菌菇撑起农户“致富伞”

近日,黑龙江送10万盒蔓越莓答谢广西的新闻,让不少黑龙江网友“破防”,由此引发全国农特产品大摸底。转眼

间,浙江衢州也成了话题中心。因为衢州的鱼子酱出口量占全国总出口量的近七成,在全国排名第一,占全球鱼子酱市

场供应总量的三分之一。

那么,衢州何以雄踞鱼子酱产量榜首?这些鱼子酱又都卖到哪里去了?

第4页

农作物秸秆纸浆原料化利用技术

该技术依托单位为德清县曲溪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技术概述

德清县钟管镇依托覆盖周边镇街的秸秆利用专业合

作社和秸秆收储中心,在曲溪村引进年产6万吨造纸纤

维项目,实践水稻秸秆纸浆原料化利用技术,将水稻秸秆

分切后,通过蒸汽加热粉碎和分选制浆工艺,形成造纸原

料,最后混合其它造纸原料生产造纸产品。年利用水稻

秸秆可达1万吨,村集体经济增收100万元。

技术要点

1.分切。采用刀片切割和高速气流冲击双重粉碎功

能,在切割粉碎过程中,转子产生高速气流,随切割方向

旋转,物料在气流中加速并反复冲击,受到双重粉碎。

2.热磨。采用加热机械法进行纤维分离。热磨机在

通入饱和蒸汽对木料、秸秆及其他相关植物性原料进行

汽蒸使其纤维胞间层部分水解软化的同时,用机械外力

研磨挤压,将其粉碎成植物性纤维粉。

适宜区域

适宜大部分秸秆收储量较大的区域。

注意事项

1. 纤维的质量问题。由于秸秆的纤维结构较为松

散,其纤维质量和长度都较短,不利于纸浆原料化过程中

纤维的偏向和纤维间的错综交织。因此,秸秆纸浆原料

化需在原材料预处理过程中进行分选。

2.秸秆中含有的杂质。稻秆经常掺杂有大量的泥土

灰尘,这些杂质会增加造纸过程中的能耗和成本,同时也

会对纸浆化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在预处理过程

中做好清理工作,再进行分切,剔除杂质。

本报综合

农作物秸秆制造环保低成本木质复合门(家具)芯板技术

该技术依托单位为江山市门业全屋定制产业创新研

究院。

技术概述

该技术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通过秆叶分离、切断、

分选和含水率控制,借助以氯化镁和氧化镁为核心物质

开发的无机胶黏剂,通过科学拌喷、分层组坯、密度控制

和工艺制固化,制成无甲醛释放、成本低于空心刨花板、

具有阻燃和隔音特性、尺寸形态稳定的板材,用于制作

木质复合门、家具复合板和木结构建筑墙体板材的芯

板,不仅解决了木质复合门及家具板材常用刨花板芯板

成本高、甲醛释放量控制难度高和部分材料稳定性不高

等木材加工问题,而且解决了农作物秸秆工业化利用的

难题。

技术要点

1.针对农作物秸秆(稻草秸秆)特点,开发了专用氯

氧镁无机胶黏剂,明确氯化镁、氧化镁、水和添加剂等有

效成分的比例,并确定其施加、铺装和固化技术能适合的

环境湿度和温度。

2.研制稻草秸秆高效分叶和切断一体化设备,实现

便捷地进行加工单元规格的调整和控制,加工能力达到

每小时600公斤以上。

3.氯氧镁无机胶在稻草秸秆单元上高效、均匀拌喷

技术与设备开发,以实现稻草秸秆重量占比达到30%左

右(木门芯板、家具复合板芯板)、10%左右(复合结构板、

复合支撑板)和5%(阻燃板、防火板),并使两种密度差异

化显著的组成单元达到均匀铺装。

4.高效、分层铺装的连续生产线设计和成套装备开

发与改良,以保证产品(芯板)前期生产效率达到年产 2

万立方米、产品密度0.5—0.6克每立方厘米(稻草秸秆用

量 3000 吨)、后期达到 5 万立方米(稻草秸秆用量 7500

吨),生产工艺连续性好,产品尺寸和形态稳定性。

5.优质、高效的稻草秸秆板坯固化定型技术,包括固

化成型环境的参数控制技术、板坯间空间随时间变化自

动调节技术和气流参数控制技术,以提高板坯固化均匀

性,减少内应力,提高稳定性。

适宜区域

适用水稻秸秆产生量大、秸秆收储运体系健全、秸秆

离田收集利用便利的区域。

注意事项

由于水稻秸秆是季节性产出,而工厂是连续化生产,

因此水稻秸秆的堆放保存尤为重要,特别要注意在水稻

秸秆保存过程中采取防霉和防火措施。

秸秆与氯氧镁胶混合后铺装

农作物秸秆生产可降解材料技术

该技术依托单位为浙江爱境禾吉能源科技有限公

司。

技术概述

该技术主要是围绕农作物秸秆产生的植物纤维垃圾

等废弃物资源的高效高值化利用,以微纳化植物质纤维

添加到可降解PBAT、PLA材料中,用于制备可降解购物

袋、垃圾袋、包装袋、一次性餐具等。采用全组分木纤维

生物质制备生物降解复合材料,可解决目前降解材料膜

袋类制品价格高昂难题,提高塑料污染治理水平;制备方

法绿色环保,通过合理改性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制,实现秸

秆生物质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植物纤维可与生物降解材

料进行共混制备生物降解材料膜袋类制品,这些膜袋类

制品是消耗量巨大的日常消费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2023年,该技术模式在海宁市马桥镇、袁花镇、长安

镇、周王庙镇进行降解地膜推广试验试点。试验证明,以

秸秆为填料制作的降解地膜,能完全满足农作物抑草、保

墒的要求,并且不用人工除膜,可通过微生物作用在一定

时间内降解,最终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技术要点

本技术是将农作物秸秆超细粉碎,采用先进植物纤

维表面改性技术,制备降解母料。该技术可解决现有降

解材料成本高、力学性能较差等问题,且制备方法绿色环

保。

适宜区域

本技术适宜在有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种植的区域进

行推广应用。

注意事项

不同区域、不同种类的农作物秸秆,制作降解母粒过

程中的填充比列有些微差异,需要先进行配比调试再生

产。海宁市有家农场地膜推广试验

科 技 编辑:程益新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88 E-mail:99297510@163.com 2024 年 1 月 20 日 星期六 4

秸秆利用废变宝 经济生态获双赢 ——我省高质量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模式选登

高质量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产业化发展是促进资源循环、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乡村治理水平,深化“千万

工程”的题中之义。近年来,我省通过技术革新、模式集成,探索出了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能源化等多种综合利用模式。2023

年,全省农作物秸秆可收集资源量620多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在96%以上。2023年11月4日,科技版曾介绍过秸秆综合利用的五大模式,今

天本版再选登三个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模式,供借鉴。

水稻秸秆分切车间

第5页

问: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当前,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

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

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

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

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

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

压力尚未根本缓解,资

源压力较大、环境容量

有限、生态系统脆弱的

国情没有改变,经济社

会发展绿色转型内生动

力不足,生态环境质量

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

固,污染物和碳排放总

量仍居高位,部分区域

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尚未

根本扭转,美丽中国建

设任务依然艰巨。迈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新征程,需要保持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

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生产

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

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

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

家园。

意见提出到2027年

和到2035年美丽中国建

设的主要目标、重大任务

和重大改革举措,这对于

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

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

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

减污、扩绿、增长,以高品

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

发展,加快形成以实现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

新格局,筑牢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生态根基具有

重大意义。

答:意见从不同角度提出

一揽子激励性政策举措,调动

各方面共建共享美丽中国的

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改革创新方面。推行重

点行业企业污水治理与排放

水平绩效分级。加快构建环

保信用监管体系。完善以农

业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经济激

励政策,支持化肥农药减量增

效和整县推进畜禽粪污收集

处理利用。

市场机制方面。把碳排

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

等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总盘子。综合考虑企业能耗、

环保绩效水平,完善高耗能行

业阶梯电价制度。健全生态

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公众参与方面。探索建

立“碳普惠”等公众参与机

制。鼓励园区、企业、社区、学

校等基层单位开展绿色、清

洁、零碳引领行动。

科技支撑方面。创新生态

环境科技体制机制,构建市场

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

设生态环境领域大科学装置和

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

学观测研究站等创新平台。

问:意见提出了哪些激励性政策举措?

答:在主要目标方

面,锚定三个时间节点目

标要求:到2027年,绿色

低碳发展深入推进,主要

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

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

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

局得到优化,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

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国 家 生 态 安 全 有 效 保

障,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更加健全,形成一批实

践样板,美丽中国建设

成效显著。到 2035 年,

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

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

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

好转,国土空间开发保

护新格局全面形成,生

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

续性显著提升,国家生

态安全更加稳固,生态

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美

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展望本世纪中叶,生态文

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

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

重点领域实现深度脱碳,

生态环境健康优美,生态

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全面实现,美丽

中国全面建成。

同时,意见围绕优化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统筹推进重点领域绿色

低碳发展、持续深入打好

蓝天保卫战、持续深入打

好碧水保卫战、持续深入

打好净土保卫战等领域

内容,本着可行可达的原

则,分别提出了到2027年

和2035年的目标要求。

问:意见提出的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是什么?

答:意见提出了以下方面

的重点任务。

一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

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

局,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

分区管控体系。有计划分步骤

实施碳达峰行动,开展减污降

碳协同创新试点,积极稳妥推

进碳达峰碳中和。统筹推进重

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

二是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

治攻坚。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

卫战,以细颗粒物控制为主线,

大力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

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统

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

理,持续推进重点海域综合治

理,建设美丽河湖、美丽海湾。

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深

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

战。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

治理。

三是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

稳定性持续性。全面推进以国

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

系建设,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

管制度建设。实施山水林田湖

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

养生息。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

重大工程。

四是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

全底线。健全国家生态安全法

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应

对管理体系。确保核与辐射安

全,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大力提

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有效应对

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

五是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

范样板。建设美丽中国先行

区。推进以绿色低碳、环境优

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

高效为导向的美丽城市建设。

统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和农村

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六是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

民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

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

消费模式。持续开展“美丽中

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

七是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

障体系。强化激励政策,加强

财税、金融、价格等支持。加强

科技支撑,实施生态环境科技

创新重大行动。加快实施减污

降碳协同、生态保护修复等重

大工程。

答: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对美丽中国建设

的全面领导,完善中央统筹、省

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

制。制定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

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定,建立

覆盖全面、权责一致、奖惩分

明、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

二是压实工作责任。制定

分领域行动方案,建立工作协

调机制,加快形成美丽中国建

设实施体系和推进落实机制,

推动任务项目化、清单化、责任

化,加强统筹协调、调度评估和

监督管理。

三是强化宣传推广。推进

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干部教育、

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通

过多种形式加强生态文明宣

传,发布美丽中国建设白皮书。

四是开展成效考核。适时

将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过

渡到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

据新华社

问:如何抓好意见的组织实施?

问:意见提出了哪些重点任务?

政 策 编辑:程益新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88 E-mail:99297510@163.com 2024 年 1 月 20 日 星期六 5

推动美丽中国目标一步步变为现实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就《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

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进行解读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于1月11日正式发布。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提出了哪些重点任务?新华社记

者就此采访了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

美丽千岛湖。 王建才 摄

第6页

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背景下,农

业劳动力老龄化、兼业化日趋严重,家家包

地、户户务农的格局已发生变化。目前,绍

兴市的土地流转率已超70%,196家县级以

上农业龙头企业、3654 家农民专业合作

社、3757 个家庭农场、3866 名农创客以及

一大批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已成为

绍兴市建设现代农业、活跃农村经济、引

领小农户发展的骨干力量。

绍兴市现有农业经营主体有以下几

个特征:

一、从分布看,多元、面广。绍兴市现

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分布于粮油、茶

叶、蔬菜、畜禽、水产、花卉、干鲜果七大优

势产业,其中种植业(不含10亩以下)占比

72.7%;畜牧业(不含家畜出栏100头以下、

家禽存栏2000羽以下)占比15.3%;渔业占

比 12.0%,另有省级以上林业龙头企业 23

家。

二、从规模看,呈金字塔状、集聚度不

强。种植业中,粮油、茶叶主体数量居前两

位,占总量七成;面积上,粮油种植规模最

大群体区间在 100—500 亩,占比 49.23%。

畜牧业中,以生猪、家禽养殖为主,生猪养

殖规模主体最大群体集中在出栏100—500

头,占比61.2%;家禽养殖规模主体最大群体

集中在存栏2000—1万羽,占比80.6%;羊养

殖主体出栏规模均在 5000 头以下。渔业

中,规模主体最集中的为30—100亩区间,

占7成,500亩以上仅10家。

三、从收益看,变量多、平衡难。在市

场环境、农资价格、劳动力成本、消费模式

以及极端天气、病虫害等多重因素影响

下,不同产业、不同规模生产经营主体的

收益受多种因素影响明显。

从调研走访发现,当前,绍兴市新型

农业经营主体在面上普遍呈现规模偏小、

产业结构单一、管理不尽规范、竞争能力

不强、带动作用不突出等现状,分析制约

发展的难点堵点,主要集中在生产存在风

险、用地指标少、生产成本提高、融资压力

大、人才缺乏等五方面。

思路与举措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何不断蓬勃发

展,持续迸发强大生命力、示范带动力?

结合市域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深刻变化、

农业自身规律、农民感知需求等多个坐

标、维度,绍兴可从“体系、政策、人才、安

全”四端发力,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

体。

一、体系端发力,以现代化为目标,构

建梯次合理、充满内生动力的新型农业经

营主体集群。一是突出质量导向。由数

量增长向量质并举转变,分类分层加强指

导、精准培育,引导支持创建各级农业龙

头企业,加强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

培训提升、技术服务和规范管理,继续推

动“空壳社”清理,引导完善内部运行机

制、利益分配机制,严格生产标准,提升科

技含量,不断夯实发展基础。二是加速融

合发展。鼓励经营主体拓宽产业领域,延

伸产业链条,探索融合发展,开展商标注

册和品牌创建,提升产业附加值;引导各

类主体强强联合,以产业为纽带,探索数

据资源共享,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和组织机

制,构建主体多元、功能互补、运行高效的

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体系;积极利用“互联

网+”等手段,创新农产品销售组织形式,

提升品牌效应,突破单一主体产业发展瓶

颈。三是创新服务体系。探索新型农业

经营主体服务平台建设,依托现代化农事

服务中心,采取购买服务、挂牌委托等方

式,遴选一批主体或联合体,提供政策指

导、运营服务、金融代理等综合服务,并相

应建立备案管理、监督考核、动态调整等

机制;深化社企对接,立足县域镇域,鼓励

引入信贷、保险、科技、物流、网络零售、

农产品加工等优质企业,把试验示范园

区、技术推广中心、直采供应基地等建在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里,实现优势互补、合

作共赢;探索建立辅导员机制,重点面向

科研人员、乡土专家、企业和社会组织经

营管理人员、示范社带头人、示范家庭农

场主等选聘辅导员,开展点对点导师式服

务。

二、政策端发力,以竞争力提升为目

标,重构精准务实、育强助弱的引导扶持

体系。一是打好政策组合拳。以“大群体

覆盖、全周期扶持、重点领域倾斜”为导

向,对初创期主体,重点在土地承包、农机

补贴、创业园入驻、培训等方面加大扶持

力度,探索开展政策性保险“农创保”,强

化风险防范;对成长期主体,重点加大银

行贷款贴息支持,支持新品种、新技术、新

机具引入升级,突出政策“再添一把火,再

加一码力”作用;对规模型主体,重点加强

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农业“双强”等项目扶

持力度,优先解决用地需求,适时采取“一

事一议”,把发展规模、品牌影响、示范带

动等指标与扶持政策挂钩,激发高质高效

发展活力。二是打好“地”的组合拳。强

化适度规模经营政策引导,依法采取转

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推动承

包地流转,探索组建县域农业平台国企,

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宜机化改造等,破

解土地细碎化问题,提升集中连片率、尤

其是连片 100 亩以上适度规模经营比重;

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 年试点,积极探索多种延包路径;加快

农业标准地改革政策集成,与推动高标准

农田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工程等项目一体谋划、同步实施,统筹现

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强镇等优先落在标

准地上,引导产业基金优先用于标准地项

目。三是打好金融组合拳。积极发挥绍

兴金融服务农业农村共同富裕联合体作

用,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信贷优先

支持机制,深化“金融精准帮扶”,解决经

营主体尤其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主

体融资需求;稳步推进经营主体电子信用

体系建设,探索“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

额控制、周转使用、动态调整”信贷模式,

提高信用贷款比重,减轻抵(质)押担保过

度依赖;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稳妥

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

鼓励银行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开展温室大

棚、养殖圈舍、生猪活体、大型农机等抵押

贷款,积极扩大可接受抵(质)押物范围。

三、人才端发力,以量质并举为目标,

构建引育留多管齐下的乡村人才振兴“强

磁场”。一是深化育才。深入开展新型农

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实施农村能人培养

计划,积极培育具有现代思维的农业企业

家队伍,完善市县乡三级农民培训网络,

建立健全全流程跟踪培养体系;加大农业

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力度,鼓励经营主体联

合设立产业创新团队,开展科技攻关研发

和成果转化,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多

元引才。积极拓展与知名涉农院校合作,

实施研发攻关揭榜挂帅,支持农业企业研

究院建设,引导更多农业人才来绍就业创

业;突出项目引才,迭代农业农村投资“一

件事+明白纸”集成改革,加快建设乡村人

才创业园(孵化基地),优化农业农村营商

环境,积极引入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强

的优势项目,打造汇聚各方人才的产业集

群;继续举办乡村人才创业创新全球大

赛,向海内外发布“招贤令”,打响绍兴乡

村人才振兴的品牌。三是环境留才。用

好乡村特支计划、“领雁”人才平台,全面

实行人才落户“零门槛”、房票、安家补贴

等政策;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建设和

美乡村,推进闲置农房激活改革,打造“市

场化运营乡村”“新业态招引”等多种创新

场景,为乡村人才提供更多更优的干事创

业舞台。

四、安全端发力,以多维度保障为目

标,不断筑实筑牢农业风险防范屏障。一

是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持续推

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田水利管护和

运行机制,加快补齐土壤改良、农田灌排

等短板,推进集约化育苗中心、集中连片

老旧大棚设施改造提升等工程,积极探索

农机农艺融合新模式,推动农村网络普及

覆盖与升级换代,完善防汛防台防旱应急

预案和监测网络建设,提升农业生产领域

数字化、智能化应急智控水平,提升农业

生产风险防范能力。二是深入推进农业

标准化建设。坚持绿色发展导向,推动国

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融合发展,完善

农兽药残留、投入品管控、农产品营养品

质、分等分级等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体系;试点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构

建与应用,选择一批影响广、带动强、基础

好的经营主体,推进育种、生产、加工、包

装、流通等环节适应性改革,构建绿色优

质农产品生产体系。三是发挥农业保险

“防护堤”作用。加快建立由直保、再保

险、大灾风险基金和紧急预案构成的多层

次衔接、有机配合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

散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

险准备金制度和农业再保险制度;因地制

宜多元化拓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积极发挥

“越农保”数字化平台作用,推广散户联保

等成功做法,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

标,着力扩大产业、主体覆盖面。

作者系绍兴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唤醒乡村

IP注入振兴活力

雷希颖在《经济日报》上撰文

说,眼下,一些乡村根据自身资源

禀赋,提炼打造出不同类型的 IP

形象。这些活化、动态、能变现的

主题IP,不仅带来了巨大的“出圈”

效应,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撑,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

村振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比如,有的乡村基于典型民俗

文化打造民俗类主题IP,带动了体

验类、观赏类乡村文旅产业发展;

有的乡村基于传统产业积淀、制作

技艺等挖掘产业类主题IP,实现了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有的乡村

则通过推动农村环境与艺术创作

融合构建艺术类主题IP,促进艺术

与乡村共生……这些特色鲜明的

主题IP,基于良好的运营策略以及

与农村业态的完美融合,迅速唤醒

乡村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

IP 可以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一个角色、

一件艺术品、一种流行文化。要想在竞争激烈

的IP市场中脱颖而出,最关键的是依托自身发

展实际、产业特色、历史文化、风物人情等,找

准 IP 核心特色,包括独特的角色设计、令人印

象深刻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的背景世界等,

进而传达信息、观念和情感,实现价值变现。

比如“村超”“村BA”的火爆,不是因为赛事竞技

水平如何,而是由于这些大众体育活动展现出

原汁原味的乡土生活,以及透过烟火气传递出

对生活的热爱和真诚,实现了基层体育产业与

传统民族文化的完美融合。这些蕴含在 IP 背

后的差异化价值、体验和卖点,充分满足了市

场需求。

IP 需要设计,更需要运营,重点在于要使

IP主题融入乡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消

费者与IP的有效连接。其中,特别要注意摒弃

短视行为,不能只瞄准门票等前端经济,而是

要围绕 IP 衍生经济做好文章。通过持续专业

运营,做好IP品牌体系、活动体系、人才培训管

理体系以及渠道体系建设,发挥主题IP在传承

创新乡村文化血脉、优化重塑乡村产业体系、

推动品牌价值提升、吸引消费者多层次消费等

方面的多重作用。同时,主动推陈出新,锻造

IP的强变现穿透能力和长变现周期。

IP不是孤立和封闭的特殊存在,必须树立

平台思维,通过平台搭建把协作主体、文化资

源和创意表现形式广泛关联起来。一方面,聚

众聚能,众筹共建,分类理清哪些由政府出面

协调,哪些可进行招商引资合作,哪些由村集

体自己把握建设运营,不断丰富 IP 业态;另一

方面,整合资源,做大“蛋糕”,以有限资源、更

低成本创造更大价值,让更多的经营主体在IP

生态链上实现利益共享。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相比房屋修缮、环

境改造,挖掘、保护好当地乡土文化并通过内

容创作营建IP,进而通过跨界融合让农村发展

插上文旅、设计、互联网的翅膀,更具时代意义

和现实意义。当然,不管是打造 IP 还是植入

IP,最根本的是要用活IP,唤醒更多农村“沉睡”

资产,让IP从文化到物质层面都有持续变现和

盈利的能力。

现状与短板

□陈建勇

城乡融合加速、乡村变迁转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给乡村产业振兴

提出了新课题。广大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扶持引

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提升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是实现小

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增强乡村产业振兴内

生动力的现实需要。本文通过对绍兴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的调研,提

出相关对策措施。

2024 年 1 月 20 日 星期六 6 编辑:徐碧芳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65 E-mail:bfxu01@126.com 论 坛

绍兴市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思考

绍兴市柯桥区兰亭国民家庭农场负责人茹国民正在用新引进的精量条播机播种小麦。

第7页

蛋白质摄入不足影响肌肉合成,增加骨折风险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几个知识点:第

一,身体的肌肉主要由蛋白质构成;第二,

身体的肌肉含量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减少,

从30岁左右开始,身体的肌肉含量平均每

10 年减少 3%—8%;从 50 岁左右开始,身

体的肌肉含量平均每10年减少5%—10%、

约等于每年减少400克;第三,伴随年龄增

长,肌肉含量降低和体脂率上升同步发

生,换句话说就是更容易长胖;第四,伴随

着肌肉含量的减少,骨骼肌的力量也在降

低。

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不佳导致有

效“留下”的蛋白质不足,会影响肌肉的合

成。而肌肉,是帮助我们的身体维持稳定

性和协调性的重要“器官”。当肌肉量少、

肌肉力量弱,一旦遇到磕碰,容易因为肌

肉支持力量不够或协调平衡能力差而增

加摔倒的风险。如果刚好骨矿物质密度

不足(也就是大家说的骨质疏松),骨折的

风险就会很高。

因此,不论补多少钙,如果老年人蛋

白质营养状况差,肌肉量及力量薄弱,“骨

骼安全”就会如履薄冰。一部分肌肉衰减

严重的老年人甚至可被诊断为“肌少症”,

这种疾病会增加老年人摔倒、失能,甚至

死亡的风险。

2024 年 1 月 20 日 星期六 7 编辑:徐碧芳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65 E-mail:bfxu01@126.com 健 康

老年人受到前面提到的生理及疾病

因素的影响,动物性食物的摄入往往不

足,这是导致中老年人饮食蛋白质摄入不

足的主要原因。很多老人有“重医疗、轻

营养”的倾向,不知道预防才是健康的基

础。

我们饮食中蛋白质的来源主要分两

大类:一类是动物性食物,包括鸡蛋、牛

奶、禽畜肉、鱼虾贝蟹等。总体吸收利用

率高于植物蛋白质,尤其是鸡蛋、牛奶,因

而被归类为“优质蛋白质”。一类是植物

性食物,主要来自粮食(如大米、白面、杂

谷类等)、豆类、坚果等;蔬菜水果也会提

供一点点蛋白质,含量没那么高且吸收利

用率一般。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22 版》中

一般老年人(65—79 岁)的四点核心推

荐,其中第一条就提倡老年人要“食物品

种丰富,动物性食物充足,常吃大豆制

品”。动物性食物的摄入总量应争取达到

平均每日120—150克,并选择不同种类的

动物性食物。各餐都应有一定量的动物

性食物,食用畜禽肉时,尽量选择瘦肉,

少选肥肉。鱼 40—50 克每天、畜禽肉

40—50 克每天、蛋类 40—50 克每天。另

外,奶类及制品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

300—400毫升。

不敢吃肉的观念是错误的,老年人需每天摄入一定量瘦肉

保护骨骼

中老年人补钙也要补它

甲流刚刚有所退潮,乙流又

有抬头之势。国家流感中心发布

的《流感监测周报》显示,感染甲

流的比例明显下降,而乙流比例

有所上升。人们常常有一个疑

问:得过了甲流是否就有了对抗

乙流的免疫力?其实不然,不注

意防护,照样会中招!请听听专

家给大家介绍这两种病毒的区别

和预防。

甲流、乙流啥区别?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

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主要

通过感染者打喷嚏和咳嗽等产生

的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

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

触感染。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

丁四种类型,引起季节性流行的

主要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它

们都含有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两

种主要的表面蛋白,但结构有差

异,导致它们之间的抗原性差异

也较大,但致病性差异不大。

不同流感流行季或同一流感

流行季不同时期,甲型和乙型流

感病毒的构成也会交替发生变

化。

得了甲流还会得乙流?

有人认为,同样是流感,得过

甲流后就会对乙流免疫,其实不然。感染甲型流

感病毒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无法提供对乙型流感

感染的有效防护,反之亦然。也就是说,在感染过

甲型流感后,仍然可能感染乙型流感。

据专家介绍,乙流通常以小规模或散发为主,

因此,乙流占比上升不必过分担忧。乙流和甲流

在临床症状上没有太大区别,都是以发热、畏寒、

头痛、关节痛、肌肉痛为常见症状。此外,有些患

者还会出现咽痛、咳嗽、胸闷憋气等症状。

无论甲流还是乙流,病情严重者都可以发展

成肺炎、心肌炎,或者出现神经系统的一些并发

症。不过,由于目前患者就诊都比较及时,出现流

感合并肺炎的情况并不多见,大约也就占病例总

数的10%左右。

如何防流感?

寒假和春运临近,人员流动性增加,无论甲流

和乙流,通过科学防护,我们都可以更好地保护自

己。疾控专家提醒大家,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下几

点:

注意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外出回家后、饭

前便后、触摸眼睛和鼻或口腔前后要洗手;咳嗽打

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

科学佩戴口罩 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流感

样症状期间,前往医疗机构就诊、陪护时,乘坐公

共交通、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时要科学佩戴口罩。

保持家中空气流通 每天开窗通风2—3次,

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开窗通风时,注意防寒保

暖。

避免接触出现发热的患者 家中一旦有发热

的病人时,注意减少与病人的接触。接触时要戴

口罩,接触后不要触摸眼睛、鼻子、口腔黏膜部

位。尤其要勤洗手。注意家庭环境消毒、增加室

内通风次数。

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空气污浊的场所 外出

时,根据天气情况,随时增减衣物,以免受凉。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增强机体免疫力,一

日三餐规律进食,主食、蔬果和禽鱼肉蛋比例要合

理搭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平衡膳食;适量运动,

保证睡眠;戒烟限酒;保持心态平和。

接种流感疫苗 及时接种疫苗可以显著降低

接种者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本流行

季的流感疫苗含有乙型流感抗原成分,防护乙型

流感感染的效果较好。

李洁

在补钙大军中,中老年朋友是永远不会掉队的群体。然而,绝大多数中老年朋友都不知道,真正有助于预防摔跤、骨

折、失能的营养素,并不是钙,而是蛋白质。

跟年轻人不同,老年人的蛋白质合成效

率下降,需要比年轻人更多的蛋白质进行肌

纤维的合成。因此,65岁以上没有肌少症的

老年人,每公斤体重需要蛋白质的量平均

比年轻人多0.2克,即1.0—1.2克/公斤体重。

例如,同样60公斤的老年人,每天的蛋

白质需要量比年轻人要多出12克,相当于

一两多的瘦肉或者300多毫升牛奶。而存

在肌少症的65岁以上老年人,每公斤体重

需要蛋白质的量,要比没有肌少症的老人

再多0.2—0.3克。

日常生活里,大家不可能每天拿个计

算器加加减减食物里蛋白质的含量,但要

大致了解家里长辈们一天需要吃多少“符

合要求”的高蛋白食物。

老年人的蛋白质需要量比年轻人多

1.衰老导致机能退化

伴随年龄增长,很多老人存在不同程

度的牙齿缺损、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

动减弱、消化吸收能力降低。

2.慢性疾病导致饮食禁忌

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

性胃炎、心力衰竭、慢阻肺、慢性肾病等,

会让很多老人不敢吃或吃不下富含蛋白

质的肉蛋鱼虾类食物,而这类食物往往是

补充蛋白质的最优选择。

其实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甲状腺功

能紊乱等疾病,本身就会导致肌肉损耗。

3.营养知识缺乏

保健品,向来是主攻老年群体的。很

多老人花了大把银子购买各种补品,虽然

部分产品会宣称自己富含蛋白质,但是,

从外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不难发现有些

是真的“名不副实”。

4.生活方式不佳

很多老年人存在体力活动不足的问

题,尤其是涉及肌肉锻炼的抗阻运动不

足。长期饮酒或吸烟,长期的酒精摄入会

导致肌肉Ⅱ型纤维的萎缩,而香烟会减少

蛋白质的合成并加速蛋白质降解。

这些因素导致老年人蛋白质营养状况差

得过甲流就不会再得乙流

?不少人照样中招

除了蛋白质,还要鼓励长辈们多吃一

些深色蔬菜、水果和豆类。原因在于这些

食物富含维生素 C、E、类胡萝卜素、硒等

抗氧化营养素,可以减少因为氧化应激导

致的肌肉损伤。

而对于牙齿缺失较多,或因慢性萎缩

性胃炎等疾病影响食物选择、进食量、营

养素消化吸收的长辈们,除了食物加工得

尽可能细碎软烂,以减少咀嚼和消化负

担,还可通过膳食营养补充剂来弥补饮食

摄入的不足。可以去大医院的营养科,遵

从营养医师或临床营养师的建议,合理选

择诸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蛋白粉等

作为三餐之外的补充。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饮食只是维系肌

肉的一半,包括运动在内的生活方式是另

一半。

65岁以上的老年朋友,绝大多数都需

要调整生活方式,应当减少久坐,增加包

括有氧、抗阻、柔韧、综合功能练习等多种

形式的体力活动。比如:游泳、太极、瑜

伽、健身操、原地蹬地跑、太极柔力球、乒

乓球、羽毛球、弹力带练习、能让呼吸频率

加快+微微出汗的快走等运动。

总之,要想对抗伴随年龄增加的肌肉

量减少,需要保证两点:足量的膳食蛋白

质摄入+合理的增肌运动。 刘遂谦

鼓励老年人多吃深色蔬菜,适当补充营养剂

第8页

2024 年 1 月 20 日 星期六 8 编辑:徐碧芳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65 E-mail:bfxu01@126.com 美丽乡村

“只有体育氛围浓厚了,村民们追求

健康的生活方式,淳朴的村风民风才能自

然而然树立起来。”

——摘自祁志良 2013 年 9 月 17 日

笔记

“昨天还在这吃喜酒,今天又来打球

了。”王家葑村农民体育馆内,刚打完球的

村羽毛球队队长金金花满头大汗,旁边老

人跳操、小孩玩篮球,热闹欢腾。馆外,城

里来健身的车一排排。“夏天更多,还有杭

州、宁波来的呢。”金金花说。

谁能想到,这个备受欢迎的绍兴市首

个农村体育馆,当初兴建时反对声很大。

“主要是资金。”祁志良说,当时王家葑村

集体经济不富裕,造体育馆要 300 多万

元,村干部和村民觉得没必要,但他下了

决心。“不但要建,还要建好、建功能最全

的,建在黄金地段!”

其实,并村之初,祁志良就在笔记里

写下创建一个“体育特色村”的愿景。因

为村里没地方休闲,赌博的人就多,家里

矛盾和邻里纠纷时有发生。“体育能改变

人的精神面貌,要赶走歪风邪气,这样的

文化阵地不能少。”

祁志良先说服村干部,又带着大伙儿

跟村民磨嘴皮子,发动乡贤、村民捐款……

2013年2月5日,改造一新的农民体育馆

正式开放,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

体育馆给王家葑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

人气。村民们都跑过来健身,街道和区里

的球赛都在这里打,市里的“村晚”、省里的

“最美浙江人”发布也在这里举办。平时,

体育馆还担起了避灾中心、集会中心、家宴

中心的功能。

裴金红 汤桂平 陈烁 周可阳

兴建体育馆

2023年最后一天,武义县

柳城畲族镇江下村民族广场

点燃篝火,给当地村民和游客

带来了一场仪式感满满的畲

族跨年盛宴。

民族风跨年正当时

“这样的活动增添了节日

的气息,玩得开心放松……”

一位来自上海的游客说,“在

江下村跨年太有意思了,大家

聚在一起欢歌起舞,迎接新年

的到来。”

当天在江下村民族广场,

来自很多外地的游客与江下

村民围着篝火,随着音乐载歌

载舞,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升腾的火焰、欢快的舞蹈,让

当地群众和游客将生活的烦

恼抛之脑后,沉浸在欢快的篝

火舞蹈和美妙的歌声中。畲

族自称“山哈”,意为居住在山

里的客人。

“文化惠民,最重要的就

是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

者受益者,让群众真正参与文

化活动、体验文化生活,这样

既能提升基层群众的获得感,

还能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更

多精神动力。”柳城畲族镇相

关负责人说,去年以来,该镇

以“村艺复兴计划”为主旨,不

断发掘村里的“民星”,培育并

成立了一批“民星团”,打造“一村一剧”,让文化惠民

活动成为凝聚村民情感、促进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文

化振兴的良好载体。

“文艺村长”“卷”起来

柳城是我省规模最大的民族中心镇,有着鲜明的

畲族标签,如今具有畲族元素的活动在柳城越来越多,

是因为有一群人愿意加入到文化创新的队伍中来。

文化发展需要载体,文化礼堂便是核心载体,而

文化礼堂的管理者“文艺村长”则是“掌舵人”。如今,

该镇文化礼堂成为村民最熟悉的文化场所。村民们

有了搭台唱戏的地方,那么唱戏的“曲儿”谁来谱?什

么样的“曲儿”能吸引村民放下筷子往这奔?这些都

是“文艺村长”的任务。

柳城风景秀丽,畲族人民能歌善舞。去年以来,

柳城畲族镇党委、政府创新开启了“村艺复兴计划”,

以文化礼堂运行经费实行镇级统筹为抓手,以“专款

专用、按季核拨、不用不给、逾期清零”的方式,激发

“文艺村长”的动能。

“每个月‘文艺村长’都会筹划开展相应的文化活

动,或者为文化礼堂进行硬件升级。”柳城畲族镇相关

负责人说,原来文化礼堂运行经费就像“大锅饭”,现

在打破传统,“文艺村长”“干与不干”差别很大,套用

时髦的话说,就是大家“卷起来”了。

“卷起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当一件件具有地方标

识的文艺作品亮相柳城,一湾湾滋润人心的文艺甘泉

汩汩而出,一幅文化欣欣向荣的新时代图景正映入眼

帘。

走出去的“山哈”更有味

请进来更要走出去。一直以来柳城畲族镇都在

探索文化走亲新模式。传统文化走亲主要是输出文

艺节目,该镇便将高品质的文艺队伍、文化节目输送

到其他乡镇,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文化交流,如通

过与“百镇共建”结对单位,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多样

化的互动模式,将特色畲族文化输出到远方。

“我们将培育更多具有柳城特色的节目,发挥人

才在文化铸魂塑形赋能上的强大力量和功能,打开村

与村之间的交流互助新局面。”柳城畲族镇相关负责

人说。下一步,柳城将以项目为抓手,将车门、白马

下、下湖源、江下等畲族村串线,实施以“畲”为主题,

集田园畲乡、畲乡彩道、畲乡风情园、畲族活态博物

馆、畲族茶文创园等于一体的“山哈部落”畬族风情旅

游功能区。 巩长青 鲍伟剑

笔记里的村庄蝶变

——绍兴市越城区王家葑村的治理故事

“这是软土,要压实。”“这里要种树,石头要整理干净。”近日,绍兴市越城区鉴湖街道王家葑村,桃花岛项目正抓

紧改造。村党委书记祁志良打开笔记本,跟施工人员反复核对细节。

当了20多年村党组织书记,祁志良案头的笔记已摞了20多本。笔记里密密麻麻的文字,讲述着王家葑村20年

脱胎换骨,从负债村蝶变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秘密。

告别喝水难

“吃水问题是王家葑急需解决的大问

题,也是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

——摘自祁志良 2003 年 7 月 29 日

笔记

“再往右一点,一二三,放——”村口

红卫桥附近,几位村民正奋力把一棵巨大

的绿植放进土坑。几声吆喝,将祁志良的

思绪拉回从前。“这个土坑,就是 20 年前

打的水井。”

2003年,原王家葑村、后岸村、郑家塔

村3个村合并成新的王家葑村,“饮水”是

第一考验,也成为祁志良笔记中的高频词。

“那时候的字怎么写得这么小……”

翻看当时的笔记,祁志良眯起了眼睛,当

时他才 30 出头,现在眼睛也花了。他感

慨:“当年村里真苦啊!路上、河里都是垃

圾,没有干净的水源。”

76岁的村民张根全对当时的“水荒”

印象深刻。“3个自然村2000多人,到几口

井挑水,根本不够喝。”有些村民从河里抽

水喝,水质很差。后来村里想了个办法,

租用消防车每天送水供村民使用。

祁志良 2004 年 9 月 24 日的笔记里,

记着这套临时供水方案:“……地点长宝

小学后门,农户暂时免费使用,企业、外来

人员用水要收费。”这一方案,解决了燃眉

之急,但不是长久之计。

机遇很快来了。2006 年,越城区要

从小舜江引水到王家葑等南部村镇。但

每户要交纳 2500 元安装费。钱从哪里

来?祁志良和大家一起想了个办法:每户

农户交1000元,另外1500元再想办法。

经多次协商,村委会与村里企业达成

协议:免除企业厂房租金一年,将钱借给

村委会。乡贤们也被发动起来,在香港定

居的祁广楠老先生把七十大寿祝寿钱也

拿了出来。这样,王家葑一下子“化缘”近

百万元,刚好够付安装费。

2006年5月底,村民们喝上小舜江自

来水。从此祁志良的笔记里,再也没有出

现“自来水”的字眼。

乐善十三年

“‘美’是对新农村的建设提出更高要

求,我们要追求乡村外在美,也要村民内

在美。”

——摘自祁志良2011年8月5日笔

王家葑村委会门口一棵上了年纪的

香樟树上,挂满了红丝带。这是一棵爱心

树,每根丝带代表一个捐款人。从2011年

起,村里每年定期募捐,一做就是13年。

“面对困难,面对群众,面对矛盾。”祁

志良 2004 年 4 月 11 日的笔记,让他想起

了当初的困境。

“刚并村时,村里两极分化严重,困难

户太多。”祁志良清楚地记得2003年6月

29 日王家葑新村成立大会的情形,当时

有个自然村的村干部7年没发工资,不肯

来开会,他找到隔壁村借了1万元才把会

开成。

“一个村要有温度,不能让大家被困难

压倒,不能有人掉队。”从那以后,祁志良每

年年底都会走访摸底,梳理困难户信息,一

一记在笔记本上,过年前发放500—2000元

的补助。但这还不够,祁志良认为,互助

友爱要形成生态。

困难户是祁志良的心结,在他的提议

下,2011 年 6 月 10 日,王家葑成立了“红

十字博爱互助金”,每年6月10日被定为

全村“爱心日”。他带头捐了1.2万元,还

发动村里企业家、党员村民开展“博爱一

日捐”。如今,这笔爱心基金总额已达

231.5万元,救助困难村民618人次,救助

金额73.44万元。

“博爱一日捐”还带动了“人人捐款”

的乐善之风。

60岁的应文妹,儿子患了尿毒症,老

公得了肺结核,自己也有肾炎,全家人治

病吃药开支大,2011年获得爱心基金5万

元资助后,也养成每年捐款的习惯。如

今,村里893户2400多位村民,捐款率高达

98.9%。每户家庭一本捐款证,成为新时

尚“。乐善”也成为王家葑村的另一张名片。

武义柳城镇

:打响畲文化特色牌

﹃山哈

﹄文化发展

移民新村

美丽家园

仙居县福应街

道盂溪村是省级重

点工程盂溪水库移

民村,新村通过统

一规划建设,村容

整洁清新,道路畅

通,环境优美,生态

宜居,移民群众过

上了幸福和美的新

生活。图为盂溪移

民村新貌。

陈月明 摄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书刊杂志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