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推荐学生用书《中国教育报》“好书教师评”最有价值助学读物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教育品牌


践行新理念 契合新教材 全面落实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
/生物学
第一章人体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
第一节神经调节第1课时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自主神经第2课时 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第3课时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16
培优微课(一) 动作电位的传导与传递相关实验分析··
第4课时低级神经中枢和高级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及人脑的高级功能··23
第二节体液调节··· 28
第1课时 激素和激素调节作用的发现及内分泌系统分泌多种类型的激素· 28
第2课时 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激素的作用特点、其他体液成分参与的体液调节及关注
过量使用激素和滥用兴奋剂的问题·· 34
章末整合与提升··· 43
第二章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内环境的稳态· 44
培优微课(二) 内环境的结构识别、跨膜分析及组织水肿原因 52
第二节 血糖平衡的调节· 54
第三节 水盐平衡的调节, 60
第四节 体温稳定的调节· 64
培优微课(三) 下丘脑的作用及生命活动调节类型的判断· 68
章末整合与提升 70
生物学
第三章 人的免疫调节与稳态
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应答· 72
第1课时人体的免疫系统、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 72
第2课时细胞免疫、免疫制剂及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互关系·· 78
第二节人体免疫功能异常· 86
章末整合与提升· 92
第四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植物生长素· 93
第1课时 生长素的发现和生长素的合成、分布与运输 93
第2课时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98
培优微课(四)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相关曲线分析和实验设计 102
第二节其他植物激素 104
第1课时其他植物激素及其生理功能和植物激素共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104
第2课时 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其他因素 109
章末整合与提升 115
附: 分层作业册 章末测评卷 答案与解析 (单独成册117~172) (单独成册173~196) (单独成册198~228)
第一章
人体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
第一节 神经调节
第1课时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自主神经
课时学习目标:1.阐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2.说明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的结构特点。3.阐明自主神经的组成、作用特点及意义。
学习任务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任务新知·落实
任务情境
教材深一度
1.足球赛场上,球员靠眼、耳等感觉器官及时感知来自同伴、对手、裁判、足球的信息,经过传人神经传到大脑之后,经大脑的分析、加工,又通过传出神经传到四肢,控制四肢进行快速而协调的运动。
(1)在上述结构中,哪些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哪些属于周围神经系统?
(2)在此活动中,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低级中枢及基本生命活动中枢,分别位于
2.神经细胞(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如图1为人体神经细胞结构模式图;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教材P6图1-1-3神经细胞结构示意图
(1)树突和轴突的形态有什么不同?
(2)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很多,分布很广泛,轴突很长,从结构与功能观分析其意义。

图1
(1)写出图1中各部分结构: ① , ④
(2)神经胶质细胞有哪些功能?
2.观察教材P8图1-1-5(1)感觉神经纤维和躯体运动神经纤维一般通过个神经细胞的胞体或胞体发出的突起与中枢相联系;而内脏运动神经纤维一般由
任务基础
1.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1)组成:包括神经细胞和 等。(2)神经细胞
结构 示意图 | 细胞质膜 树突 ey 胞体 细胞质 突起 细胞核等 轴突 | |
结构 | 多数神经细胞有一个长的轴突和多个短的树突,部分神经细胞 有一个长的树突和一个短的轴突 | |
特点 功能 | 神经细胞能接受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再将结果传递 给相关效应器,从而实现神经系统对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
地位 | 神经细胞是人体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 单位 |
3.周围神经系统
(1)组成:脊神经和脑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2)脊神经全部是 。脑神经中有全部由组成的神经,也有全部由 组成的神经。
个神经细胞发出的神经纤维组成。
(2)神经细胞的胞体聚集的部位:在 中,神经细胞的胞体聚集形成脊髓和脑的灰质;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细胞的胞体主要分布在 中。
微思考
1.轴突先形成神经纤维进而形成神经,有何意义?
2.为什么脑部受到损伤会影响到四肢的活动?为什么脊髓受到损伤却会使下肢丧失运动的功能?
明辨对错
1.神经细胞的突起是其胞体的延伸部分,包括树突和轴突两种。 (
2.感觉神经细胞含有一个长的树突和一个短的轴突。( )
3.多条神经纤维常由神经束膜包被,形成神经。()4.脑神经和脊神经全部是混合神经。 )5.内脏运动神经纤维一般是由两个神经细胞发出的神经纤维组成的。 )
1.神经细胞的类型
类型 | 功能 | 图示 |
传人神经 元(感觉 神经细胞) | 接受刺激、产生兴 奋、传导兴奋 | Y |
中间神经元 | 将兴奋由传人神经 传至传出神经(有些 反射弧中没有中间 神经元) | |
传出神经 元(运动神 经细胞) | 传导兴奋至效应器, 支配肌肉或腺体等 的活动 |
2.神经纤维、神经束与神经的关系
项目 | 神经纤维 | 神经束 | 神经 |
一般是指神经细胞胞 体发出的长突起(轴突 或长树突)。可分为有 含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 经纤维; 外面包裹着被膜(又 称髓鞘) | 多条神经 纤维由神 经束膜包 被,形成 神经束 | 多条神经 束由神经 外膜包被, 形成神经 |
续表
项目 | 神经纤维 | 神经束 | 神经 |
关 系 | 神经细胞 有髓神经纤维 有无 神经束膜 胞体发出 : 髓鞘 的长突起 无髓神经纤维 神经束 神经外膜 神经 神经束 | ||
图 示 | 神经外膜 神经束膜 神经细胞长的突起 有髓神经纤维 被膜(髓鞘) 血管 |
任务评价·突破
任务1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1.(多选)(2024常州期末改编)如图是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冏)

A. ② 是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B. ③ 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C. ① 中的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D. ⑤ 具有接受信息、传出信息的功能
[微提醒】 中枢神经系统 \neq 神经中枢
(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它接受全身各处传入的信息,经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运动的指令信息,或者贮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成为学习、记忆的基础。
(2)神经中枢是指在脑和脊髓中,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如水盐平衡神经中枢、血糖平衡神经中枢等。
任务2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2.(2025盐城五校联考)如图为神经细胞结构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轴突,丙是胞体,戊是树突
B.该结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C.神经细胞生有许多突起,数量多而短的叫树突
D.戊分布在全身各处
[易错辨析]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neq 神经细胞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包括两种类型,一是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二是神经胶质细胞。一般把神经细胞胞体发出的长突起(轴突或长树突)称为神经纤维,神经纤维大多数外面包裹着髓鞘。
在脑和脊髓中,髓鞘是由神经胶质细胞缠绕在神经纤维上形成的。神经胶质细胞虽不直接参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信息的传递,但它们对神经细胞功能的实现有重要的协作功能,对神经细胞具有支持、保护、修复和营养等作用。。
学习任务二 自主神经
同任务新知·落实
任务情境
教材深一度
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会瞳孔扩张,心怦怦直跳,并狂呼乱叫。在此过程中,机体发生了一系列的神经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乘坐过山车时,我们感到惊恐,由惊恐引起的心跳和呼吸变化是由 (填“躯体运动”或“内脏运动”)神经控制的,是不随意的。像这样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大多数情况下不受人的意志控制,称为
(2)人由于惊恐表现出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瞳孔扩张,这些都是由 活动占优势导致的。
(3)人处于紧张状态时,容易消化不良,导致腹胀、胃肠道不适,你能说出原因吗?
识记教材P9表1-1-1自主神经的主要功能
1.(1)白天活动或人体紧张时, 活跃,于是脉搏加快、血压上升,人的集中力也随之提高;睡眠或人体放松情况下, 则处于活跃状态。
(2)当我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学习压力大、因忙碌而睡眠不足时, 就会长期处于活跃状态,心理压力得不到宣泄,整个人自然会感到紧张不安。
(3)和朋友一起散步时,一只狗忽然出现在身旁,这时我们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的原因是什么?这有什么意义?
2.《史记》记载“籍(项羽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请思考:
(1)项羽扛鼎过程中,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这与(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活动有关。
(2)扛鼎过程中,项羽体内自主神经调节的结果(填“包括”或“不包括”)胃肠运动加快,理由是
任务基础
1.概念:自主神经主要包括 和,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内脏活动。
2.调节过程:自主神经先从中枢发出神经纤维并进人外围神经节,交换 后再发出神经纤维抵达相关的效应器,支配效应器的活动。
3.作用方式:自主神经主要通过调节(如消化腺、汗腺、部分内
微思考
1.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这有怎样的意义?
2.控制心跳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发自相同的中枢吗?
分泌腺)的活动,使机体的体温、心率、血压、呼吸、肠胃蠕动、消化液分泌、膀胱运动以及激素的分泌等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4.功能特点
支配 | 大多数内脏器官或组织同时接受交感神经 双重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在很多情况 下,二者的作用常常是相互 的;有 时,二者也具有相互协同的作用 |
相互 制约 | 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人体 器官或组织的调节相互 ,处于相对 平衡中,共同协调和控制机体的生理活动 |
大脑、下丘脑、脑干、脊髓都存在调节内脏 相对 活动的部位,有些复杂的自主神经调节的 “自主”活动也受到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控制,因 此自主神经的“自主”是相对的 |
深入拓展·提升
3.举例说明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也能促进某些内脏器官的活动。
明辨对错
1.体温、心率、血压、呼吸、肠胃蠕动、消化液分泌、膀胱运动以及激素分泌等都不受意识支配。()
4.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可以通过协同作用调节瞳孔的大小。 ()
3.对于支气管平滑肌,副交感神经具有兴奋作用,而交感神经具有抑制作用。 ()
2.所有内脏器官同时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
1.剧烈运动和安静状态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节

5.情绪既受自主神经活动的影响,也受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
2.自主神经的功能特点
(1)通常情况下,同一器官的活动受交感神经与
副交感神经的共同控制,但也存在一些例外,如立毛肌等仅受交感神经支配,瞳孔括约肌等仅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相互拮抗的,这种相反的关系最终表现为一种“协调”,保证人体机能的正常进行。
(3)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不一定完全相反。
(4)由于人的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对脊髓等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自主神经系统并不是完全自主的,如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膀胱的排尿活动。
任务评价·突破
(2025泰州期中)自主神经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支配同一个内脏器官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相反
B.看恐怖片时人的瞳孔放大,主要原因是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
C.洗澡时受到冷水刺激后引起呼吸加快,主要原因是交感神经兴奋
D.跑步会引起血压发生变化,说明自主神经的活动与随意运动有关
[规律方法】口诀法巧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内脏功能的调节
交感兴奋心跳快,血压升高汗淋漓;瞳孔扩大尿滞留,肠胃蠕动受抑制;副交兴奋心跳慢,支气管窄腺分泌,瞳孔缩小胃肠动,还可松弛括约肌。
随堂 内化练
知识建构评价

1.(2025无锡期中)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脑和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分工明确,独立地调控机体的生命活动
B.周围神经系统中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其活动不受意识支配
C.自主神经中既有传人神经又有传出神经
D.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细胞有辅助作用,其数量比神经细胞少
2.(2025盐城五校联考)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B.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C.神经细胞与神经胶质细胞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D.神经细胞可以修复损伤病变的神经胶质细胞
3.(2024连云港期末)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自主神经来调节内脏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传出神经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二者作用通常相反
B.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属于自主神经,完全不受脑的调控
C.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肠胃蠕动减弱
D.自主神经主要通过调节心肌、骨骼肌和腺体的活动使相关生理状态处于相对稳定
4.(2025盐城五校期末联考)盐城姑娘郝婷和队友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奋力拼搏,一举夺得艺术体操团体全能金牌。下列关于郝婷在比赛时体内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是一类传人神经,属于自主神经
B.运动中的骨骼肌运动受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共同支配
C.比赛时体内的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胃肠平滑肌蠕动加快
D.很多情况下,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常常是相互拮抗的
第2课时
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
课时学习目标:1.阐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2.阐述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机制。3.说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传递的过程及特点。
学习任务一
动作电位的产生及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任务新知·落实
任务情境
下图为枪乌贼的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与传导模式图,a、c为神经纤维的未刺激部位,b为刺激部位。根据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 K^{+} 外流和 {Na^{+}} 内流各属于什么跨膜运输方式?有何特点?
(2)图中膜内、膜外均形成局部电流,依据电流由高电势流向低电势的特点,说出膜内、膜外的电流方向(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有什么特点?
(3)动作电位达到峰值后,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此时,会打开膜上的另一些 K^{+} 通道,造成 K^{+} 顺浓度梯度外流,以恢复静息电位状态。但由于外流的 K^{+} 量过高,造成膜内的电位比静息状态还要低。此时,在 {Na^{+}{-K^{+}}} 泵的协助下, Na^{+} 向细胞外运输的同时 K^{+} 向细胞内运输, Na^{+} 和 K^{+} 的这种跨膜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还是逆浓度梯度的?这种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4)若将枪乌贼的神经纤维放入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中,并给予适当强度的刺激,神经纤维能否产生兴奋?为什么?
教材深一度
观察教材P12图1-1-7动作电位的产生,分析下面动作电位的产生示意图,回答问题:

(1) ① 时为静息电位,膜电位表现为 ,产生原因为 ,此时离子的运输方式为
此时细胞质膜的状态称为
(2)当细胞受到刺激时, Na^{+} 通道打开, Na^{+} 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膜电位,此过程称为;下图中能分别表示 ②③ 过程中离子跨膜运输的是
任务基础
1.生物电现象

概念 | 人体内的活细胞或组织都存在复杂的电活动,这种电活动称为 生物电现象 |
产生原因 | 生物电是由细胞质膜两侧的电位差或电位差的变化引起的 |
(3) ④ 为动作电位的峰值,此时 通道关闭。 ⑤ 为“复极化”过程,其产生的原因
续表
特点 | ①当生物细胞或组织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常会引起细胞代 谢等生命活动的改变;②人体和各器官表现的电现象,是以细 胞水平的生物电现象为基础的,而细胞生物电的产生又是质膜 内外两侧带电离子的 的结果 |
应用 | 人体的生物电现象与各项生命活动紧密相关。例如,利用生物 电绘制的心电图可用于监测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
2.动作电位的产生
(1)刺激
概念 | 生理学中,将能引起机体细胞、组织、器官或整体的活动状态发生 变化的任何 都称为刺激 |
种类 | 机械刺激、化学刺激、温度刺激、 等 |
特点 | 一种感受器或细胞常对某种 的刺激最为敏感 |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① 传导过程

② 特点: ③ 有髓神经纤维与无髓神经纤维结构与功能的区别

是(4)细胞质膜上的 {Na^{+}-K^{+}} 泵通过泵入 K^{+} ,泵出 Na^{+} 来维持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状态。若抑制 {Na^{+}-K^{+}} 泵的活动,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怎样变化?
(5)若只是降低神经细胞外液中 {Na^{+}} 浓度,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怎样变化?
微思考
1.在细胞质膜去极化过程中,仍有一些 K^{+} 通道是开放的。这对膜电位的平衡有什么意义?
2.研究表明,无髓神经纤维外也有一层很薄的膜包裹。这层膜可能有什么作用?
明辨对错
1.Na^{+} 的内流产生了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 Na^{+} 进出神经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2.去极化时只发生 {Na^{+}} 的内流,产生动作电位,没有 K^{+} 的外流。 ()
3.Na^{+} 和 K^{+} 进出细胞的变化是动作电位产生的基础。()
4.规定细胞质膜外为0电位,所以静息电位为负值。()
5.静息电位发生变化后重新变为静息电位的细胞质膜内外的电位变化过程称为动作电位。 )
1.神经纤维上膜电位差变化曲线解读
C点动作电位峰值:足量Na内流至平衡,Na\*通道关 闭; ① Na'内流至平衡时,膜外Na"浓度仍高于膜内; ② 峰值大小与膜内外Na'浓度差(Na"内流数量与速 率)相关

2.归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
生理 完整性 | 包括结构完整性和功能完整性两个方面。 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冲动就不能通过断 口继续向前传导;即使不破坏神经纤维结 构上的连续性,机械压力、冷冻、电流和化 学药品等因素也能使神经纤维的局部功能 改变,从而中断兴奋的传导 |
绝缘性 | 度不一的神经纤维,诸多神经纤维各自传 导其兴奋,基本上互不干扰,这称为神经纤 维传导兴奋的绝缘性 |
传导 | 神经纤维上某一点被刺激而兴奋时,其兴 奋可沿神经纤维同时向两端传导 |
相对不 疲劳性 | 电刺激,并始终保持其传导兴奋的能力,这 称为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相对不疲劳性 |
任务评价·突破
任务1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
1.(2024宿迁期中)某一离体神经纤维的B区受到有效刺激后,膜内外电位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神经纤维A区的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与 {Na^{+}} 外流有关
B.该神经纤维B区膜外的 Na^{+} 浓度高于膜内
C.图中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一致
D.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
[学霸点拨]细胞外液中 Na^{+} K^{+} 浓度改变对膜电 位的影响

(1)静息电位主要是 K^{+} 外流形成的平衡电位,细胞外 {Na^{+}} 浓度的改变通常不会影响到静息电位。细胞外 K^{+} 浓度上升,导致细胞内 K^{+} 向外扩散的数量减少,从而引起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小;反之,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大。
(2)动作电位主要是 {Na^{+}} 内流形成的平衡电位,细胞外 K^{+} 浓度的改变通常不会影响到动作电位的峰值。细胞外 {Na^{+}} 浓度上升,导致其向细胞内扩散的数量增加,从而引起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大;反之,动作电位峰值变小。
任务2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变化曲线
2.(2024仪征中学第一次考试)某神经纤维在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钠离子、钾离子通过离子通道的流动造成的跨膜电流如图所示(内向电流是指阳离子由细胞质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之前神经纤维膜内外之间没有阳离子的流动
B.ac段钠离子通道开放, c e 段钾离子通道开放
C. \boldsymbol{c} 点时恢复静息电位
D.cd段钾离子排出细胞需要消耗ATP
[学霸点拨]
(1)形成静息电位时的 K^{+} 外流和形成动作电位时的 {Na^{+}} 内流,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均不消耗能量。
(2)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生物体内反射过程中,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3)静息电位形成之后,细胞内 K^{+} 浓度仍然大于细胞外;动作电位形成之后,细胞外 {Na^{+}} 的浓度仍然大于细胞内。
(4)在处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时,神经纤维膜两侧有电位差,膜两侧的零电位差出现在动作电位形成过程和静息电位恢复过程中。
(5)静息电位 \neq 零电位
静息电位时,膜外的阳离子浓度大于膜内的阳离子浓度,内外存在电位差,不是零电位。用电表测量时一般表现为负电位。
学习任务二 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
同任务新知·落实
任务情境
教材深一度
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教材P15图1-1-10。
(1)图中属于突触亚显微结构的是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三部分。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实质上属于细胞结构的 0
(1)请依次写出图中各序号表示结构的名称。① ,② ,③ ,④⑤ , ⑥ , ,⑧⑨ ” {10} 。
(2)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是通过什么结构传递的?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一般是神经细胞的哪部分结构?
(2)突触小泡内的物质是其成分有乙酰胆碱、多巴胺、肾上腺素、氨基酸类和一氧化氮等,与其形成有关的细胞器为 Q
(3)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为 ,经过
层膜,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
(3)兴奋传至轴突末梢,突触小泡是如何释放神经递质的?神经递质如何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的去向是什么?
(4)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完成了什么样的信号转换?
(4)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具有专一性,和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形成递质一受体复合物,神经递质并没有进入突触后神经元中。
(5)不同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上
任务基础
2.突触的结构和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间传递的过程

(5)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还是双向的呢?为什么?
1.突触小体:神经细胞的 末梢有许多分支,每个分支的末端膨大成球状,称为突触小体。
的离子通道变化不同,若打开离子通道,则使下一个神经细胞兴奋;若打开离子通道,则使下一个神经细胞抑制。
2.已知副交感神经可以使心率降低。A组保留副交感神经,B组剔除副交感神经,刺激A组中的副交感神经,A的跳动降低。从A组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组的营养液中,B组的跳动也减慢。

从这一实验可知:突触不仅存在于神经细胞之间,也可以存在于神经细胞和 之间。请据此总结出突触可以在哪些细胞之间形成:
微思考
1.相邻神经细胞的突触前膜和后膜有时靠得很近,它们之间通过由蛋白质构成的孔道相连。这样的结构与电信号传导功能有什么关系?
3.传递特点及原因
(1)特点:
(2)原因: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细胞的 或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 中,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 ,使下一个神经细胞(或效应器)
4.突触的类型

A轴突一胞体,B轴突一树突,C轴突一轴突,D树突一树突
2.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需要转运蛋白和能量吗?
3.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定会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吗?
5.不同的神经递质产生不同的作用
神经递质
1.神经递质不仅能在神经细胞间进行化学传递,还能引起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 ()2.兴奋性神经递质导致突触后膜Na^{+} 通道打开,使突触后膜兴奋。()

明辨对错
3.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都通过酶催化分解而被清除。 ()4.甘氨酸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超极化。()5.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都需要神经递质的作用。 )
释放:多依赖细胞质膜的流动性,以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
放到突触间隙
作用后去路:一般会被迅速
深入拓展·提升
1.有关神经递质
(1)神经递质概述
化学 本质 | 很复杂,可以是气体分子,如NO;可 以是激素,如肾上腺素;可以是氨基 酸,如谷氨酸;在高中生物学中常见 的主要有乙酰胆碱和多巴胺等 |
种类 | 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 |
释放 | 神经递质一般存在于突触小泡内,以 胞吐的方式释放(若神经递质是气 体,如NO,则通过自由扩散释放) |
效应 | 神经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 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
发挥作用 后的去向 | 绝大多数神经递质被相应的酶水解, 有的则重新进人突触前膜,如谷氨酸 |
(2)神经递质可能会引起下一个神经细胞兴奋,也可能会使下一个神经细胞抑制。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使膜上某些离子通道(如 Cl^{-} 通道)开放,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增大。
(3)兴奋传递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分析

2.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的比较
项目 | 在神经纤维上的 传导 | 在神经细胞之间的 传递 |
涉及细胞数 | 单个神经细胞 | 多个神经细胞 |
结构基础 | 神经纤维 | 突触 |
信号形式 | 电信号 | 电信号→化学信号 →电信号 |
方向 | 可双向传导 | 单向传递 |
速度 | 迅速 | 较慢 |
效果 | 使未受刺激部位 产生动作电位 | 使下一个神经细胞 兴奋或抑制 |
任务1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
1.(2024安徽联考)下图为神经一骨骼肌接头亚显微结构图(相当于突触)。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小体属于轴突末梢部分
B.突触小泡只能存在于突触小体内
C.在骨骼肌细胞质膜上可发生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过程
D.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需要消耗线粒体产生的ATP
[易错警示】突触小体 \neq 突触
① 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细胞轴突末梢每个分支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细胞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② 信号转换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 \rightarrow 化学信号 \rightarrow 电信号。
任务2神经递质
2.(2025南通阶段考)神经递质是神经调节过程中重要的信息分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的释放可受电信号的调节B.神经递质都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C.神经递质作用后均表现为 Na^{+} 通道打开D.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都在突触间隙中被降解
任务3兴奋传递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3.(2025镇江丹阳月考)如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细胞(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细胞兴奋时, Ca^{2+} 通道开放,使 Ca^{2+} 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和酶一样,发挥作用后被降解
B.若乙神经细胞兴奋,会引起丙神经细胞抑制
C.若增加细胞外液 Na^{+} 浓度,甲神经细胞兴奋时,乙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幅度增大
D.若甲神经细胞上的 Ca^{2+} 通道被抑制,会引起乙神经细胞膜电位不发生变化
方法技巧】运用“三看法”判断物质是否阻断突触处神经冲动的传递

教考衔接 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
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主要考查兴奋在某突触结构中的传递,涉及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吐与受体的结合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辨析考查。近两年尤其突出了对神经细胞之间的突触以及神经一肌肉接头的考查,试题的情境更加多样化、生活化,信息呈现逐渐复杂化,对考生获取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图文转换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经典例题·剖析
(多选)(2024连云港赣榆期中)“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螺继之中。"就生物学角度而言,“惊魂未定”是人或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突触处发生复杂的变化,产生一种持续增强的突触效应,导致紧张的情绪久久不能平静,其机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谷氨酸与N受体结合后促进组织液中的 Ca^{2+} 流人突触后神经细胞
B.NO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突触前神经细胞,并促进谷氨酸的释放
C.细胞内 Ca^{2+} 浓度升高会促进NO的合成,使细胞内 Ca^{2+} 浓度进一步升高
D.谷氨酸与A受体结合后会使突触后膜电位变为内负外正的状态
方法归纳·拓展
建构模型分析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的过程

对点应用·突破
1.(多选)(2025扬州六校联考)轻微触碰时,兴奋经触觉神经元传向脊髓抑制性神经元,使其释放神经递质GABA。正常情况下,GABA作用于痛觉神经元引起 Cl^{-} 通道开放, Cl^{-} 内流,不产生痛觉;患带状疱疹后,痛觉神经元上 |Cl^{-} 转运蛋白(单向转运 Cl^{-} )表达量改变,引起 cl^{-} 的转运量改变,细胞内 |Cl^{-} 浓度升高,此时轻触引起GABA作用于痛觉神经元后, Cl^{-} 经 cl^{-} 通道外流,产生强烈痛觉。针对该过程(如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触觉神经元兴奋时,在抑制性神经元上可记录到动作电位
B.正常和患带状疱疹时, Cl^{-} 经 Cl^{-} 通道的运输方式均为协助扩散
C.GABA作用的效果可以是抑制性的,也可以是兴奋性的
D.患带状疱疹后 Cl^{-} 转运蛋白增多,导致轻触产生痛觉
2.(多选)(2025连云港阶段考)神经一肌肉接头与典型的突触结构类似。下图表明影响神经和肌肉间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即ACh)的因素有很多(箭头所示位置即为作用部位)(注: Ca^{2+} 所引发的突触小泡的胞吐需要突触小泡膜上的蛋白质SNAPs和VAMPs的作用, Mg^{2+} 可阻断 Ca^{2+} 内流进人轴突末梢),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会被乙酰 胆碱酯酶水解
B.用适宜浓度的 Mg^{2+} 处理神经一肌肉接头会 促进兴奋在此处的传递
C.毒扁豆碱、新斯的明中毒患者表现为肌肉 痉挛
D.氧气减少会抑制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
随堂 内化练
知识建构评价

1.(2024盐城阜宁期中)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适宜的刺激后,这个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为()
A.外正内负 \rightarrow 外负内正B.外负内正 \rightarrow 外正内负C.正电位 \rightarrow 负电位 \rightarrow 正电位D.负电位 \rightarrow 正电位 \rightarrow 负电位
2.(多选)(2025连云港期中)神经细胞的离子跨膜运输除受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影响外,还受膜内外电位差的影响。已知神经细胞质膜外的cl^{-} 浓度比膜内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静息状态下,膜内外 K^{+} 浓度差促进 K^{+} 的外流
B.神经细胞接受适宜强度刺激后,会先后发生Na^{+} 通道和 K^{+} 通道的打开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 Cl^{-} 通道开放,则此递质为兴奋性神经递质
D.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内外电位差始终促进 {Na^{+}} 内流
3.(2025无锡江阴六校期中联考)如图为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① 和 ③ 都是神经细胞细胞质膜的一部分B. ② 进人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C.突触间隙中的 ② 发挥作用后浓度快速降低D. ② 与 ④ 结合,就会使 ③ 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
第3课时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课时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反射的概念与反射弧的组成。2.比较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异同。3.举例说明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与意义。
学习任务一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任务新知·落实
任务情境
教材深一度
某同学在打扫卫生时,不小心被针扎到手,迅速缩手,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节通常由功能相同的感觉神经细胞胞体在周围神经系统集合而成,由此可判断神经节所在的 ② 应为 O
(2)该反射弧中效应器是 (填编号),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构成。
(3)缩手反射过程中有几个神经细胞参与?
(4)若该同学因意外导致效应器受损,刺激感受器时, (填“有”或“没有”)感觉、(填“有”或“没有")反应。
(5)缩手反射过程中,该同学能感觉到针刺的疼痛感,请尝试写出痛觉产生的过程。该过程属于反射吗?为什么?
1.观察教材P18图1-1-12膝跳反射模式图,回答:
(1)图中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2)膝跳反射测试时,测试者能感觉到腿被叩击了, 请尝试写出该过程的图解。
(3)感觉到腿被叩击的过程属于反射吗?(填“属于”或“不属于”)。为什么?
(4)如果是传入神经受损,敲击感受器,能产生感觉吗? 。能完成膝跳反射吗? O(填“能”或“不能”)
(1)基本结构:一般由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 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5)如果是传出神经受损,敲击感受器,能产生感觉
吗? 。能完成膝跳反射吗?
(填“能”或“不能”)
任务基础
1.反射的概念:机体在 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 应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观察下图)
2.兴奋除了在反射弧中传导,还会在 与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例如小明感觉手被扎,是因为兴奋从 的低级中枢传导到形成了感觉。

微思考
1.一个反射弧的感受器和效应器一定在同一个组织或器官吗?请举例说明。
2.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细胞能完成吗?请说明理由。
(2)反射的过程

明辨对错
1.给离体的传出神经以适宜刺激,肌肉产生收缩反应即完成反射。 ()2.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3.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产生痛觉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4.用手触碰含羞草的叶片,叶片会合拢,这是反射。)
深入拓展·提升
1.感觉的产生

兴奋除了在反射弧中传导,还会在脑与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一切感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等)都在大脑皮层形成,都不属于反射。
2.反射弧中相关结构破坏对反射弧功能的影响

任务评价·突破
任务1反射和反射弧
1.(2025盐城七校联考)如图为反射弧的结构示
意图。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结构为反射的结构基础,至少含有两个神经细胞
B.神经节是区别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依据之一
C.喷嚏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其感受器位于鼻黏膜
D.味觉的形成过程需要功能正常、结构完整的反射弧
[易错警示】
(1)不是所有生物都有反射,单细胞、低等的多细胞生物及植物没有反射行为。只有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细胞动物才有反射弧,才有反射。
(2)产生反应 \neq 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并有适宜的刺激。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也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不属于反射。
任务2反射弧损伤部位的判断
2.(2024四川内江质量检测)如图是与缩手反射有关的神经结构,若用麻醉剂阻断图示中的某一个位点并给予感受器适宜强度的刺激,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阻断位点 ① ,手有反应,也有感觉B.若阻断位点 ② ,手有反应,但无感觉C.若阻断位点 ③ ,手没有反应,但有感觉D.若阻断位点 ④ ,手没有反应,也无感觉
教考衔接 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有关反射弧的考查,近几年高考命题较多,而且命题形式灵活,有时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有时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此类题目的命题角度灵活,有时联系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进行综合考查,有时以实验题、图形题形式考查,侧重考查考生对反射弧组成和功能的理解。
经典例题·剖析
下图是缩手反射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 为感受器,其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B. ② 若受损,针刺指尖可能不能形成痛觉C. ⑤ 为效应器,其由传出神经 ④ 的神经末梢构成D. ③ 为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中
方法归纳·拓展
反射弧中传人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对点应用·突破
1.(2025苏州期中)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Y

A.图中神经冲动传递的方向是 ④③②①
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在 ③ 处施加刺激,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射活动
D.当图中 ④ 受到刺激而 ② 损伤时,人体能产生感觉
2.(2025广东茂名开学考试)完成膝跳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下图是该反射弧的部分结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有神经节的是传出神经,图中蝴蝶形区域是脊髓的灰质部分
B.蝴蝶形区域中,与“一"相连的是传出神经,与“,”相连的是传人神经
C.与膨大部分相连的是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是传人神经
D.切断某神经,刺激向中段、外周段,肌肉分别表现为不收缩、收缩,该神经是传人神经
学习任务二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同任务新知·落实
任务情境
教材深一度
下图为条件反射建立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中狗看到食物分泌唾液属于 反射,食物是刺激,该反射是 的。
观察教材P20图1-1-14(1)狗和铃声之间建立起了条件反射,如果多次给予铃声,却不喂给食物,狗一听到铃声,(填“还会”或“不会”分泌唾液。
(2)图2中给狗听铃声而不给它喂食物,狗不会分泌唾液,此时铃声与分泌唾液无关,属于 刺激。
(2)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与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填“相同”或“不相同”),前者属于 反射。
微思考
1.为什么说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

(3)反复经过图3(每次给狗喂食前先让狗听到铃声,然后再立即喂食),一段时间后,图4当铃声单独出现,狗也会分泌唾液。此时,铃声已转化为食物(非条件刺激)的信号,成为 刺激,条件反射就建立了。
(4)条件反射一旦建立就不会消退。该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任务基础
1.非条件反射:是指 的反射,其数量有限,是比较固定和形式低级的反射,它的建立无须大脑皮层的参与。
2.条件反射
(1)概念:是指通过 而形成的反射,其数量庞大,可以新建,也可以消退,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比较复杂的反射。
2.“吃梅止渴”“望梅止渴”和“谈梅止渴”的反射类型一样吗?请简要分析。
(2)神经中枢:主要位于大脑皮层(高等动物和人)。
(3)建立过程
(4)意义:提高了动物对环境的 能力。
明辨对错
1.狗分泌唾液的反射都属于非条件反射。 )2.通过学习和训练形成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3.人吃冰棍产生凉爽的感觉属于条件反射。 ()4.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非条件反射的数量则几乎是无限的。()
5.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一定位于脊髓。 )
深入拓展·提升
1.无关刺激、非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
(1)能够引起非条件反射发生的刺激,叫作非条件刺激;能够引起条件反射发生的刺激,称为条件刺激;既不能引起非条件反射发生,也不能引起条件反射发生的刺激,称为无关刺激。
(2)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实际上就是非条件刺激和无关刺激在时间上的反复重合,最终将无关刺激转变为条件刺激,形成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 项目 | 非条件反射 | 条件反射 | |
区 别 | 概 念 | 生来就有的反射 | 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 而形成的反射 |
特 点 |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 中枢参与;先天性;终 生性;数量有限 | 大脑皮层参与;后天 性;可以新建,也可以 消退;数量庞大 |
比较 项目 | 非条件反射 | 条件反射 | |
区 别 | 意 义 | 完成机体基本的生 命活动 | 提高了动物对环境的 适应能力 |
举 例 液等 | 眨眼反射、啼哭、膝 | 跳反射、缩手反射、“谈梅止渴”、听见铃声 吃东西时分泌唾走进教室等 | |
联系 |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 的,没有非条件反射就没有条件反射。非 条件刺激强化、 条件反射 |
任务评价·突破
(2025镇江月考)研究者先给小鼠品尝樱桃味糖精溶液后,随即在肠道内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小鼠出现呕吐现象。多次重复后,小鼠出现味觉回避反应,即饮用樱桃味糖精溶液的次数和用量显著减少,表现出“恶心”样行为。关于上述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小鼠进行实验前,糖精的樱桃味属于非条件刺激B.小鼠摄人肠毒素溶液后,产生呕吐,属于非条件反射C.小鼠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小鼠长期不进行该实验,此条件反射会消退[方法技巧】运用“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随堂 内化练
知识建构评价

(2025盐城七校联考)医学上常通过检查膝跳反射的灵敏性来判断脊髓是否受损伤。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伸肌和屈肌构成该反射的效应器
B.膝跳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脊髓属于周围神经系统
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了反射,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D.受试者膝跳反射正常,说明受试者的神经系统是完好的
培优微课(一) 动作电位的传导与传递相关实验分析
题型一、膜电位的测量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
1.用电流计测量膜电位的两种方法

2.电流计指针偏转的分析(1)电流计指针偏转的原理图中a点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依次通过“ a\tob\toc\toc 右侧”时电流计的指针变化细化图如下:

(2)在神经纤维上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

① 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 刺激c点 (bc=cd),b 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
① 和 ② 的实验现象可证明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3)在神经细胞之间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① 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

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故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 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兴奋,电流计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
① 和 ② 相互对照可证明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单向传递。
例1(2025无锡江阴六校期中联考)下图1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下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B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
B.若细胞外 {Na^{+}} 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c点下移
C.细胞质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时为静息电位
D.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转变为a的过程中,膜对 Na^{+} 的通透性增大
例2(2025 镇江联考)下图表示连续的两个神经细胞a、b,在其神经纤维上分别连接着电流表甲、乙,在神经细胞a上有一个刺激位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作用后在突触间隙及时被分解或回收,可保证神经冲动的正常传导
B.若神经细胞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则会使突触后膜膜内外电位差增大
C.进行图示刺激后,电流表甲指针会发生一次偏转,电流表乙指针不会发生偏转
D.若刺激该位点使神经纤维膜外的 {Na^{+}} 大量内流,则会导致膜内的 {Na^{+}} 多于膜外的
方法技巧】运用“两看法”判断电流计指针偏转

题型二、实验探究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 传导和传递

(1)探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观察A的反应方法设计一电刺激图中 ① 处一测 ② 处电位变化厂A有反应, ② 处电位改变→双向传导结果分析-A有反应, ② 处电位不变→单向传导(2)探究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先电刺激 ① 处或 ② 处,测 ③ 处电位变化方法设计再电刺激 ③ 处,测 ① 处或 ② 处电位变化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一双向传递位均有电位变化结果分析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单向传递
例3(2024 重庆期中)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人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a和b。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 0.5% 硫酸溶液后,电位计a和b均有电位波动,左后肢出现屈反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b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b出现电位波动同时左后肢出现屈反射,说明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是双向传导的
B.神经冲动在传出神经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C.刺激b与神经中枢之间的传出神经,b出现电位波动,但a未出现电位波动,原因是在突触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D.该实验的反射弧为皮肤上的感受器 \rightarrow 电位计a所在的传人神经 \rightarrow 中枢神经 \rightarrow 电位计b所在的传出神经 \rightarrow 骨骼肌
例4(2024广东肇庆期末)已知药物X能阻断蟾蜍的屈肌反射活动,使肌肉不能收缩,但不知药物X是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还是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或是两者都能阻断。现有一个如图所示的屈肌反射实验装置,图中的 A~E 代表实验位点(进行药物处理或电刺激的位点)。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将X放于D点后刺激C点,若肌肉收缩,则 X不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B.将X放于B点后刺激E点,若肌肉不收缩, 则X可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之间的 传递
C.将X放于B和D点后刺激E点,若肌肉不收 缩,则X可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之间的 传递
D.将X放于B点后刺激A点,若肌肉收缩,则 X不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之间的 传递
第4课时
低级神经中枢和高级神经中枢相互联系、
相互协调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排尿反射,理解低级神经中枢和高级神经中枢的联系。2.简述人类的语言功能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关系。3.简要说明人类记忆的过程及记忆与学习的关系。
学习任务一 低级神经中枢和高级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相互协调
任务新知·落实
任务情境
尿在肾中不断生成,经输尿管流人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储尿达到一定程度时,引起尿意。控制排尿的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即可以“憋尿”,在适宜的环境下才排尿;但婴儿经常尿床。结合人体排尿反射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教材深一度

(1)排尿时需要肌肉 ①②③ 协调配合才能完成,图中肌肉①②③ 的具体名称分别是
(2)从图中可以看出,排尿的神经中枢位于哪里?排尿时,相关的神经和肌肉处于什么状态?
(3)在医院做尿检时,在没有尿意的情况下也能排出尿液。有些人由于外伤等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那样尿床的情况。这说明什么?
(4)反射性排尿是低级神经中枢和高级神经中枢的结果。
任务基础
1.低级神经中枢和高级神经中枢的关系
一般来说,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受脑中相应的的调控。
2.实例分析- 一排尿反射(1)调节特点
1.观察教材P21图1-1-15
(1)从图中可以看出,排尿的低级神经中
枢位于 ,高级神经中枢位于;排尿时,副交感神经可使膀胱逼尿
肌 、尿道内括约肌
相关的躯体运动神经可使尿道外括约肌,实现排尿。
(2)儿童夜间遗尿说明 发育不完 善,尿意产生于 中。成年人有意 识憋尿是通过图中 将大脑发出 的兴奋传至肌肉,使该肌肉处于 状态。
(3)反射性排尿是低级神经中枢和高级神 经中枢 的结果。
2.“尿意”在大脑皮层产生,但产生“尿意”的过程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原因是该过程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3.“吓尿了”是一网络热词,意指吓坏了。当人受到意外惊吓时,意识会暂时丧失,导致无意识排尿。结合所学知识,试解释人出现“吓尿了”现象的原因。
微思考
若自主神经绝对自主,不受大脑等高级中枢的调控,会出现什么后果?举例说明。
① 反射性排尿是低级神经中枢和高级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结果。② 该过程受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也受 控制。③ 在排尿活动中的作用占优势。
(2)排尿反射的过程

(3)遗尿的原因:婴幼儿因脑发育尚未完善, 对排尿的控制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且易发生夜间遗尿的情况。

明辨对错
1.在排尿活动中,交感神经的作用是促进排尿,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抑制排尿。( 一
2.膀胱逼尿肌和尿道外括约肌受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的支配。 ()
3.大脑皮层和脊髓都存在调节排尿反射的中枢。 )
4.尿意的产生发生在脑干和大脑皮层。()
5.婴幼儿经常尿床的主要原因是大脑皮层对排尿的控制力较弱。 ()
深入拓展·提升
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2.与排尿反射有关的实例分析
实例 | 分析 |
成年人可以憋 尿或者没有尿 意也可以排尿 | 成年人大脑发育完善,可以有意识 地通过大脑皮层控制排尿 |
实例 | 分析 |
遗尿现象 | 婴幼儿的脑发育不完善,大脑皮层 婴幼儿易发生的高级中枢对脊髓中控制排尿的低 级中枢的控制力较弱,所以排尿次 数多,且易发生遗尿现象 |
高位截瘫的病 人“尿失禁” | 高位截瘫的病人的脊髓横断性损 伤,脊髓的传导功能丧失,大脑中的 高级中枢不能控制脊髓中的低级中 枢,所以高位截瘫的病人不能自主 控制排尿 |
任务评价·突破
任务1排尿反射
1.(2025镇江阶段考)当膀胱内压升高到15厘米水柱以上时,膀胱被动扩张,使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发生的排尿反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至少有2个神经细胞参与排尿反射过程
B.图中的结构 ② 受损后人体无法自主排尿C.由脊髓发出的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D.兴奋传到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后会产生尿意
【方法技巧]控制反射活动的中枢的判断方法
(1)依据反射的类型判断:条件反射需要大脑中高级中枢的参与;非条件反射一般是低级中枢参与。(2)依据关键词“有意识”“控制”等判断:含有其中任一关键词的反射活动都需要大脑中高级中枢的参与;没有相关的关键词的反射活动一般是低级中枢参与。
任务2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相互协调
2.(2024北京八中期中)采指血时,人会感觉疼痛但不缩手。在此过程中不会发生( )
A.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产生兴奋B.神经细胞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C.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控制D.在指尖采血处产生疼痛的感觉
学习任务二 人脑的高级功能
同任务新知·落实
任务情境
教材深一度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身心健康,运动健身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从跑步、骑行到打球、游泳,从健步走到跳健身操、广场舞·无论是男女老幼,人们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形式越来越丰富,投人的时间越来越多。对许多年轻人来说,篮球运动成为一种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
(1)球员通过哨声就能明白裁判的指令,这一过程中,需要大脑皮层中哪些神经中枢参与?
(2)球员通过看裁判手势能懂得裁判的指令,这一过程中,需要大脑皮层中哪些神经中枢参与?
(3)言语区的H区受损伤,能否听见声音?又能否听懂呢?
(4)在学习篮球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老师经常强调要动用多种器官。这有什么道理?
1.观察教材P23图1-1-17(1)数学考试中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主要言语区有哪些?
(2)聋哑人表演“千手观音”舞蹈时,参与的主要神经中枢有哪些?
2.分析以下有关学习与记忆的过程,回答问题。
(1)毛主席在青年时期,为了练就在嘈杂环境中静心读书的本事,专门跑到熙熙攘攘的闹市读书,久而不觉其吵。这属于哪种学习类型?为什么久而不觉其吵?
(2)某同学说:“我记单词很快就记住了,但是忘记的也很快。”该同学记单词形成的记忆属于什么记忆?如何能将单词记住并较长时间不忘?
任务基础
1.人脑的语言功能(连线)

A I.W区损伤 a.看不懂文字的含义B Ⅱ.V区损伤 b.不能书写C Ⅲ.S区损伤 c.听不懂别人的谈话D IⅣV.H区损伤 d.不能口头表达
3.拓展
(1)短时程记忆可能与神经细胞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短时程记忆中的感觉性记忆又称瞬时记忆。
2.学习和记忆
(1)学习

(2)记忆

(2)长时程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有些信息储存在第三级记忆中,成为永久记忆。
微思考
人类大脑有哪些区别于脊髓的高级功能?
明辨对错
1.人脑言语区的H区受损后,患者看不懂文字。 )2.短时程记忆可以向长时程记忆转化,促进这一转化的主要因素是反复运用和强化。 )3.颞叶联络皮层参与精细躯体感觉和空间深度感觉的学习。 ()4.人的学习形式多数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联合型学习。()5.通过反复运用和强化可促进短时程记忆转化为长时程记忆。 )
同深入拓展·提升
1.大脑皮层的言语区受损后的症状
言语区 S区(运 | 联想记忆 | 功能障 碍症 | 患病特征 |
动性语言 | Sport→S | 运动性 失语症 | 听懂别人的谈话,但 |
觉性语言 | Hear→H | 听觉性 失语症 | 看书,但听不懂别人 |
V区(视 觉性语言 | Visual→V失读症 | 听懂别人的谈话,但 | |
W区(书 写性语言 中枢) | Write→W | 失写症 | 听懂别人的谈话,但 |
2.常见的生理或病理现象及参与或损伤的神经 中枢
生理或病理现象 | 神经中枢参与(或损伤) |
考生专心答题时 |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和言语区的V 区、W区 |
聋哑人学习舞蹈 |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和言语区的V 区,躯体运动中枢 |
某同学跑步时 | 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 脊髓 |
植物人 | 大脑皮层损伤,小脑功能退化,但 下丘脑、脑干、脊髓功能正常 |
高位截瘫 | 脊髓受损伤,其他部位正常 |
任务1人脑的功能
1.(多选)(2025连云港赣榆学情调研改编)下列关于人体大脑功能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听觉性失语症是位于大脑皮层颞叶的听觉中枢受损所致
B.言语区的V区受损,病人能听到并听懂别人谈话,但不能看见和看懂文字
C.位于左侧颞叶皮层的W区受损,可引起流畅失语症
D.右侧颞中叶损伤常引起患者视觉认知障碍,即面容失认症
[易错警示]
(1)视觉性语言中枢 \neq 视觉中枢,此区受损,患者仍有视觉,只是“看不懂”语言文字的含义。(2)听觉性语言中枢 \neq 听觉中枢,此区受损,患者仍有听觉,只是“听不懂”话的含义。
任务2学习和记忆
2.以下关于学习和记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非联合型学习是刺激和反应之间能形成明确联系的学习方式,需要两种刺激的长期重复作用后,个体对该刺激的反射性反应增大或减弱的神经过程,可分为两类:习惯化和敏感化
B.联合型学习,个体能够在事件与事件之间建立起某种形式的联系或预示关系
C.记忆时程的长短是可变的
D.长时程记忆保留时间长,甚至可以保持终身
随堂 内化练
知识建构评价

1.(2025盐城龙岗中学学情调研)人类的排尿现象是膀胱储存足够的尿液后逼尿肌收缩造成的。正常成年人大脑皮层的排尿中枢能控制憋尿和排尿,婴儿或某些大脑受伤的成年人可能出现尿床的现象。据此分析不合理的是()
A.婴儿的排尿行为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无关B.人类的憋尿行为与神经系统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C.婴儿尿床的原因和大脑受伤后成人尿床的
原因类似D.位于大脑皮层的排尿中枢属于高级神经中枢
2.(2024淮安期中)语言、学习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语言功能涉及人类的听、说、读、写,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将眼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
C.听课时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D.讨论问题需要大脑皮层言语区中S区和H区的参与
3.下列关于学习和记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非联合型学习只要重复进行单一刺激即可产生
B.联合型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C.短时程记忆易受干扰,且不稳定
D.长时程记忆就是可以保持终身的记忆
第二节 体液调节
第1课时
激素和激素调节作用的发现及内分泌
系统分泌多种类型的激素
课时学习目标:1.分析激素的发现过程。2.说出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和功能。3.阐述内分泌腺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
学习任务一 激素和激素调节作用的发现
任务新知·落实
任务情境
教材深一度
20世纪之前,生物学界普遍认为,人和动物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调节的。法国科学家沃泰默对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做了系列经典实验:
阅读教材P27、28中的“积极思维”1.沃泰默的实验
(1)实验一和实验二形成对照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对照组分别是什么?
① 稀盐酸 \rightarrow 上段小肠(十二指肠)肠腔 \rightarrow 胰腺分泌胰液;
② 稀盐酸 \rightarrow 注射狗的静脉中 \rightarrow 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 稀盐酸 \rightarrow 上段小肠肠腔(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留下血管) \rightarrow 胰腺分泌胰液。
请依据上述系列实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2)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对照实验的实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在沃泰默的实验设计中, ① 的作用是 ,比较 ① 和 ② 实验,说明稀盐酸 才能引起胰腺分泌胰液。比较 ① 和 ③ 实验,自变量为 。三组实验中因变量是 。根据实验结果,沃泰默固执地认为,胰腺分泌胰液仍属神经调节。
(3)实验一和实验三对照能够说明什么?
(2)另有两位科学家重复了沃泰默的实验,他们的假说是: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当其进入血液并随血液循环被运送到胰腺时,引起胰液分泌。他们设计了严谨的实验检验假说,实验过程是:小肠黏膜 + ^+ 细砂研磨 \rightarrow 制成提取液 \rightarrow \rightarrow 胰腺分泌胰液。他们将这种化学物质命名为促胰液素。这种调节属于,而不是神经调节。
任务基础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1)如何排除稀盐酸和小肠黏膜本身成分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写出实验思路。
(2)总结:促胰液素是在受到稀盐酸的刺激后,在 (场所)产生的,通过 运输到胰腺,使其分泌胰液。
1.促胰液素的发现
(1)科学家贝尔纳首先发现: 食糜进人小肠会引起胰液分泌。
(3)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与沃泰默的实验相比,巧妙之处在哪里?
(2)沃泰默实验 ① 实验步骤
3.上述两个实验的假设有何不同?

② 实验现象
甲、丙组中的胰腺 ,乙组中的胰腺
③ 实验结论
沃泰默认为小肠上的微小神经难以剔除干净,胰液的分泌是一种 过程。
【提示】结论是错误的,因为实验中反射弧的完整性受到破坏。(3)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创新实验
实验假设 | 在 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了一种 ,当其进人 并随血液循环被运送到胰腺 时,引起胰液分泌 |
实验验 证过程 | 稀盐酸 混合 注人同一条狗 狗的小研磨 的静脉 肠黏膜 |
实验现象 | |
实验结论 | 胰液的分泌受 的调节 |
1.沃泰默在上述多个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为什么仍得出胰液分泌是一种神经调节过程的结论?
2.激素调节的概念:除神经调节外,机体内还存在着一种通过调节生命活动的方式,这类化学物质被称为 ,通过激素的调节称为激素调节。
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
3.内分泌系统
(1)组成及作用
内分泌系 统的组成 | 由 以及具有 功能的器 官、组织和细胞共同构成 |
内分泌系 统的作用 | 是人体重要的 系统,它与 系统相辅 相成,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维持体内 环境的稳定,并影响人的行为、控制生殖等生理过程 |
(2)实例

微思考
2.斯他林和贝利斯实验的对照组是什么?
3.针对同一假设,可能会有不同的验证方案。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创新实验是如何验证假设的?
明辨对错
1.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都起促进作用。 )2.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作用于胰腺,促进胰液分泌。 ()3.沃泰默实验说明胰液分泌只存在神经调节。 )4.内分泌系统是由各种内分泌腺组成的。 ()
任务评价·突破
任务1促胰激素的发现
任务2胰液的分泌
1.(2025镇江期中)科学家在发现促胰液素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其中部分实验如表所示。
组别 | 实验过程 | 实验结果 |
将稀盐酸注人狗的小肠肠 腔内 | 胰腺分泌 胰液 | |
② | 将稀盐酸注人狗的静脉中 | ? |
③ | 切除通向小肠的神经后,将稀 盐酸注人狗的小肠肠腔内 | 胰腺分泌 胰液 |
④ | 将小肠黏膜和稀盐酸混合后 磨碎,制成提取液,注人狗的 静脉中 | ? |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斯他林和贝利斯完成了第 ④ 组实验,并首次提出了促胰液素
B.第 ①③ 组实验对比,说明胰腺分泌胰液属于非条件反射
C.第 ②④ 组的实验结果分别是胰腺不分泌胰液、胰腺分泌胰液
D.促胰液素和胰蛋白酶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大致相同,但两者不都通过体液运输
2.(2025连云港月考)下图表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过程中的迷走神经属于自主神经中的交感神经
B.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胰腺细胞的物质X可能为促胰液素
C.胰液的分泌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D.注射了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机体,胰液的分泌量将会减少
学霸点拨】胰液分泌的多种调节途径图解

学习任务二 内分泌系统分泌多种类型的激素
任务新知·落实
任务情境
教材深一度
初中已经学过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当激素分泌异常时,人体就会出现相应的病症。
(1)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都会造成身材矮小,它们在症状上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
1.观察教材P30图1-2-3(1)哪些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属于蛋白质或多肽?这些激素能否口服?为什么?
(2)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人,食量大,但人消瘦的原因是什么?
(3)维持血糖稳定的激素有哪些?胰岛素分泌不足,人会得什么病?
(2)家鸡受激素等影响偶尔会发生雌鸡雄性化的性反转现象。雌鸡发生性反转会表现出鸡冠增大、羽毛鲜艳、好斗打鸣、追逐母鸡等雄性特征。与此有关的激素是其主要作用是
(4)绝育手术是结扎输卵管或输精管,对人的第二性征是否有影响?为什么?
任务基础
1.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和功能
内分泌腺 | 激素 | 功能 | |
下丘脑 | 和促甲状腺 激素释放激素等 | 调节水平衡、血压,调节垂体 活动 | |
垂体 | 生长激素和多种 等 | 促进生长发育,调节其他内分 泌腺的活动 | |
甲状腺 | 甲状腺激素等 | 促进细胞 活动和中枢 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 的兴奋性,促进组织分化、生长 和发育成熟 | |
胸腺 | 胸腺激素等 | 促进 细胞的发育,增 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 | |
肾上腺 | 肾上腺素等 | 参与机体的 反应、体 温调节等多项生命活动 | |
胰岛 | A细胞 | 胰高血糖素等 | 升高血糖 |
B细胞 | 胰岛素等 | ||
性腺 | 睾丸 | 等 | 促进男性性器官发育、精子生 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 |
卵巢 | 等 | 促进女性性器官发育、卵子发 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女性第 二性征 |
2.下丘脑通过对垂体活动的调节影响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是 联系的重要环节:垂体不仅分泌生长激素,而且分泌多种促激素分别支配性腺、肾上腺皮质和甲状腺的活动;垂体的活动受到的调节,下丘脑通过对垂体活动的调节来影响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2.拓展:人体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
项目 | 内分泌腺 | 外分泌腺 |
结构 | 无导管 | 有导管 |
分泌物 种类 | 汗液、皮脂、 激素 | 消化液等 |
分泌 物量 | 微量 | 较多 |
的排出 | 液,通过血液循 环和淋巴循环 | 排到体外或 消化道等处 |
举例 | 肾上腺、性腺、 | 腺、皮脂腺、 乳腺、泪 |
微思考
为什么说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环节?
明辨对错
1.垂体合成的抗利尿激素能够调节人体的水平衡和血压。 ()2.垂体既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也能分泌生长激素。()3.下丘脑能传导神经冲动,也具有分泌激素的内分泌细胞。()4.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都能促进生长发育。 ()
同深入拓展·提升
1.关于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激素的4个注意点
(1)激素不一定由内分泌腺产生,有些激素由内分泌细胞产生。例如,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处的内分泌细胞产生。
(2)胰腺是一种特殊的腺体,其外分泌部可以分泌消化液(胰液),内分泌部(胰岛)可以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3)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但作用原理不同,甲状腺激素主要促进发育,生长激素主要促进生长。
(4)下丘脑可以通过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的是促激素。
2.常见激素的化学本质
(1)类固醇类激素:性激素。
(2)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3)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3.人类与激素分泌异常有关的疾病
激素 | 病症 | 病因 | 症状 |
甲状腺 激素 | 呆小症 | 幼年时 分泌不足 | 身材矮小、智 力低下 |
甲状腺功 能亢进 | 成年时 分泌过多 | 精神亢奋、代 谢旺盛、身体 日渐消瘦 | |
地方性甲 状腺肿 | 因缺碘导致合 成不足 | 甲状腺代偿性 增生 | |
生长 激素 | 侏儒症 | 幼年时 分泌过少 | 身材矮小、智 力正常 |
巨人症 | 幼年时 分泌过多 | 身材异常高大 | |
肢端 肥大症 | 成年时 分泌过多 | 身体指、趾等 端部增大 | |
胰岛素 | 糖尿病 | 分泌不足等 | 出现糖尿等症状 |
4.人体常见激素的来源、功能及相互关系

5.动物激素相关的生理实验探究
(1)一般思路

(2)常用实验方法
① 切除法:切除相应腺体。适用于个体较大的动物。② 饲喂法:在食物或饮水中添加激素。只适用于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小分子激素,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不能用饲喂法。
③ 注射法:向动物体内注射某激素。适用于各种激素。
(3)检测指标
激素 | 检测指标 |
甲状腺激素 程度等 | 实验动物的活动状态、耗氧量、发育 |
胰岛素 | 实验动物血糖含量测定、尿糖测定 |
胰高血糖素实验动物血糖含量测定、尿糖测定 | |
性激素 | 实验动物第二性征的改变等 |
(4)实验案例① 验证甲状腺激素的功能a.饲喂法

b.切除法和注射法② 验证胰岛素的功能 一注射法(5)激素研究的注意事项


① 动物分组的基本要求:选择性别、年龄相同,体重、生理状况相似的动物平均分组,且每组不能只有一只。
② 在研究动物激素生理功能的实验设计中,要注意设计对照实验,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论更加科学。对照实验中,生理盐水不能用蒸馏水代替。
③ 在设计实验时,要充分考虑相关激素的化学本质,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
④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如摘除某种内分泌腺(如公鸡的睾丸),一段时间后再注射该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如睾酮),或重新植入该内分泌腺等。
⑤ 对于幼小的动物一般不用摘除法或注射法,如研究甲状腺激素等对蝌蚪发育的影响应该采用饲喂法。
任务评价·突破
任务1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及功能
1.(2024广东普宁调研)下列关于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及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垂体——生长激素——调节生长发育
B.肾上腺——肾上腺素——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
C.下丘脑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调控垂体释放相应的肾上腺皮质激素
D.睾丸——雄性激素——促进男性生殖器官发育、精子生成,维持男性第二性征等
任务2与激素分泌异常有关的疾病
2.(2024浙江宁波期中)下列有关人体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状腺功能亢进是由于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B.地方性甲状腺肿是食物中缺少铁造成的C.某些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病情可以得到控制D.侏儒症是由于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任务3有关动物激素的实验探究
3.研究人员摘除了实验鼠的垂体,发现实验鼠的甲状腺萎缩,甲状腺激素显著减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操作可以形成自身对照
B.该实验表明了垂体可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C.该实验利用了减法原理来研究甲状腺的功能
D.进一步实验可以给该实验鼠注射垂体提取物
随堂 内化练
知识建构评价

1.(2024常州期中)促胰液素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机体除了神经调节还有激素调节。以下关于促胰液素发现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促胰液素是由沃泰默和贝利斯两位生物学家发现的
B.将食物或稀盐酸直接注人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都会引起胰液的分泌
C.把稀盐酸直接注入狗的血液能引起胰液的分泌D.将稀盐酸和离体狗小肠黏膜混合研磨过滤,滤液注人狗的血液能引起胰液分泌
2.(2024南通如皋学情调研)下列激素的产生场所与其他三项激素不同的是( )
A.促甲状腺激素 B.促胰液素C.生长激素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3.(2024河南开封期末)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小鼠注射了甲、乙、丙三种激素,下表表示注射相应激素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生理反应。据此判断,甲、乙、丙三种激素的名称分别是()
注射的激素 | 生理反应 |
甲 | 出现低血糖症状,甚至昏迷 |
乙 | 蛋白质合成加快,软骨生长明显 |
丙 | 呼吸、心率加快,体内产热量增加 |
A.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D.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第2课时 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激素的作用特点、其他体液成分参与的体液调节及关注过量使用激素和滥用兴奋剂的问题
课时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激素通过分级调节、反馈调节等机制维持机体的稳态,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等。2.举例说明其他体液成分参与稳态的调节,如二氧化碳对呼吸运动的调节等。3.举例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4.分析滥用兴奋剂的危害。
学习任务一 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同任务新知·落实
任务情境
教材深一度
甲状腺激素是一种含碘的有机物,缺碘可能造成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导致甲状腺肿大。下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阅读教材P31“积极思维”及观察图1-2-5(1)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通过控制 的分泌活动,再通过后者影响甲状腺的生长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实现的,这体现了激素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浓度时,又会反过来的分泌,从而使自身浓度维持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这体现了激素的 调节。
(2)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不能作用于其他组织(1)A、B代表的内分泌腺分别是什么?
(2)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浓度高于正常水平时, ① 和 ② 的效应是什么?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浓度低于正常水平呢?
(3)饮食长期缺碘,会造成甲状腺代偿性增生,俗称大脖子病。请简要叙述大脖子病的发病机理。
任务基础
1.反馈调节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注:图中 (+) 表示促进作用,(一)表示抑制作用。
(1)图中 a、b、c分别为和甲状腺激素。
(2)c对垂体和下丘脑分泌的调节称为反馈调节。
负反馈
3.在调节过程中,除了 能抑制下丘脑活动外,垂体分泌的也能对下丘脑发挥抑制作用。
4.意义:既能够保证机体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又能防止因甲状腺激素分泌量过多对机体带来影响。
细胞,其直接原因是
2.请模拟教材P31“图1-2-5”,画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示意图。
3.阅读教材P32知识链接
缺碘导致成年人患“大脖子病”的原因:缺碘 \rightarrow 甲状腺激素含量 →促甲状腺激素含量 →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 \rightarrow “大脖子病”。
4.区分反馈调节的两种类型
(1)正反馈:加强并偏离静息水平,如血液凝固、排尿排便、 胎儿分娩等。

(2)负反馈:偏离后纠正回归到静息水平,在生物体中更常见,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等。
B

微思考
1.阅读教材P31思考:以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为例,因故切除整个垂体后,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2.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受到哪些化学信号的影响?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呢?
明辨对错
1.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 )2.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的活动和垂体的活动都有抑制作用。 ()3.正反馈调节有利于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4.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既可以作用于垂体,也可以作用于甲状腺。()5.碘能调节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 )
深入拓展·提升
1.动物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的两个认识误区
(1)误区一:并不是所有激素的分泌都是通过下丘脑到垂体再到相应腺体来分级调节的,如胰岛素的分泌就没有垂体参与。
(2)误区二:并不是只有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分级调节,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也存在分级调节。
2.动物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中激素含量变化的分析

(1)在“下丘脑 \rightarrow 垂体 \rightarrow 相应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中,若顺序靠前的腺体被切除,则其后的腺体分泌的激素含量降低,其前的腺体分泌的激素含量升高。
(2)在“促激素释放激素 \rightarrow 促激素 \rightarrow 激素”中,若顺序靠前的激素分泌量增加(减少),则其后的激素分泌量增加(减少),其前的激素分泌量减少(增加)。
同任务评价·突破
(2024徐州期中)如图为甲状腺活动调节的示意图。对这一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
B.a与b物质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释放激素的调节
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的高低对甲状腺激素的产生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规律方法】根据箭头特点突破激素分级调节示意图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中,如果把腺体及激素等文字去除并做一些变形,识图的关键是先找出垂体的位置,即根据箭头的特点,“两进一出”判断出垂体,然后根据垂体与下丘脑和甲状腺的关系等判断相关结构。

学习任务二 激素的作用特点
任务新知·落实
任务情境
教材深一度
材料一在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有 3x{10}^{-5}~ 1.4x10^{-4}~mg/mL ,而 1~mg 甲状腺激素可使人体产热增加 4~200~kJ 。
材料二临床上通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阅读教材P33知识链接
不同种类的激素作用机制不同,下图为两类激素的作用机制示意图。

材料三不同的激素能作用于不同的细胞,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
(1)材料一说明了激素具有 的特点。
(2)材料二说明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必须通过的运输才能到相应的部位发挥其调节作用,所以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 分子。
(3)根据激素的功能,在下表中填上六种不同的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或靶细胞。
激素 | 靶细胞或靶器官 |
甲状腺激素 | |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 |
促甲状腺激素 | |
胰岛素 | |
胰高血糖素 | |
促性腺激素 |
任务基础
激素的信激素通过 使作用 | 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 ,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发挥信使作用 |
异作用 | 每种激素只能作用于各自特定的某些器官(靶器 激素的特官)和细胞(靶细胞),即激素作用具有相对 ,这是因为靶细胞具有能与相应激素发生特异 性结合的 |
激素的高 效作用 | 人体内各种激素含量 ,但作用 |
激素间的 相互作用 | ①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 作用;②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 发挥 的作用 |
(1)需细胞质膜上受体参与的激素是哪类激素?请举例。
(2)需细胞内受体参与的激素是哪类激素?请举例。
微思考
1.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作用特点,但人体为什么仍持续产生激素?
2.激素运输到全身各处,是不是对所有细胞都能起作用?其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明辨对错
1.激素在体内的运输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和靶细胞。()2.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对身体有利,拮抗作用对身体不利。 ()3.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只存在于下丘脑和垂体细胞上。 ()4.激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就会失去活性。 )5.激素可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同时还具有催化作用。 )
深入拓展·提升
1.激素作用的三个注意点

2.动物激素、酶与神经递质的比较
项目 | 动物激素 | 酶 | 神经递质 |
化学 本质 | 蛋白质类或多 肽类、氨基酸衍 生物类、固醇类 | 蛋白质 或RNA | 主要是小分 子化合物 |
产生 部位 | 内分泌腺或内 分泌细胞 | 活细胞(不考虑 哺乳动物成熟的 红细胞等) | 神经细胞 |
续表
项目 | 动物激素 | 酶 | 神经递质 |
作用 | 调节 | 催化 | 使突触后膜产生 兴奋或抑制 |
作用 部位 | 靶细胞、靶 器官 | 细胞内、外 | 突触后膜 |
续表
项目 | 动物激素 | 酶 | 神经递质 |
作用后 去向 | 失活 | 数量和性质 不变 | 被降解或回收 |
共同点 | 与相应的分子结合后发挥作用 |
任务评价·突破
任务1激素的作用特点
1.(2025苏州期中)机体内各种激素彼此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参与调节同一生理功能。下列关于激素间相互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都对血糖的稳定起作用,二者作用相拮抗
B.胰岛素可降低血糖,肾上腺素可使血糖升高,二者作用相拮抗
C.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都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二者为协同关系
D.生长激素可促进生长,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发
育,二者作用为协同关系
任务2动物激素、酶与神经递质的比较
2.(2025湖南名校联考)下列关于酶、激素以及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合成激素的细胞一定能够合成酶
B.激素种类多、量极微,不组成细胞结构
C.激素随体液到达靶细胞,改变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
D.酶、激素和神经递质在发挥作用后都会被灭活
学习任务三 其他体液成分参与的体液调节
任务新知·落实
任务情境
教材深一度
如图中甲、乙所示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请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1)若图甲表示激素调节方式,作用时间、作用范围各有什么特点?
(2)图甲除了可表示激素调节外,体液中还有哪些物质也可起调节作用?
阅读教材P35“旁栏思考”
(1)在恐惧、严重焦虑等紧急情况下,人体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会在短时间内增加,这一过程属于 调节。当恐惧、焦虑因素消除后,心率一般不会马上恢复安静水平,原因是
(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 ① 神经调节;② 体液调节; ③ 神经一体液调节三种方式,判断下列内容属于哪种方式。 (填序号)a.变色龙能在较短时间内完全改变体色属于 。b.单细胞和一些低等多细胞动物具有的
新课程 配套新教材 衔接新高考

套完整体系
科目、版本、模块、年级配套齐全覆盖学、思、练、测、评全部环节丰富教考资源,助力学习效率提升

条编写线索
记知识、提能力、培素养、形成核心价值夯基础、促综合、练应用、助力创新发展

层学习路径
自主预习,落实基础,把握教材基本内容情境探究,突破重难,呈现名师课堂实录即学即练,课后训练,整合单元综合测评

大精准举措
一线名师深研教材紧跟高考改革动向分层分类围绕素养精雕细琢力求创新
眼码上加入提分充能计划!
配套课件同步串联知识点,夯实基础专题巩固 精讲重难点,快速扫除盲区知识清单 系统整理,明晰脉络抓住考点助学工具 线上学习利器,提高学习效率


定价:59.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