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10 月 13 日 星期五
教育 04 责编:张琦 美编:范聪 校对:伊韦
七
秩
春
秋
守
初
心
砥
砺
奋
进
育
英
才
︱
︱︱
江
苏
省
郑
集
高
级
中
学
建
校
7
0
年
回
眸
本
报
记
者
樊
海
涛
古运河畔秋风送爽,铜北大地叠翠流金!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以下简称郑集中学)至
今已走过 70年的光辉历程。春秋代序,峥嵘七秩。在步履铿锵的跋涉探索中,在砥砺前行的时代画卷上,一代又一代郑中人初心如磐,以艰苦创业、严谨治学之精神,秉承代代之精华,用心血、汗水和智慧,扎根苏北大地,不断将学校建设发展推向新的高度;在砥砺与沧桑的蜕变中,在荣光与梦想
的汇聚里,学校使命在肩,坚持务实求真、创新奋进,竭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兰育蕙,硕果累累,谱写了一篇篇绚丽耀眼的教育华章。
1952年 10 月,郑集中学建成之初,定名为“江苏
省铜北初级中学”。
1953 年 4 月,江苏省决定恢复铜山县建制,学校
更名为“铜山县郑集初级中学”。1956 年 8 月,学校始
设高中班,更名为“铜山县郑集中学”。
1980 年 , 该 校 成 为 省 首 批 办 好 的 重 点 中 学 。
2000 年 4 月 ,通 过 国 家 级 示 范 高 中 验 收 。 2004 年
3 月 ,转 评 为 省 四 星 级 高 中 ,更 名 为“ 江 苏 省 郑 集
高 级 中 学 ”。
在过去的岁月,郑中人秉承遗韵,革故鼎新,同心
戮力,书写教育华章。如今,当年的荒土泥凼已然披上
青枝绿叶;泥浇石砌的干打垒,已被拔地而起的高楼
替代。新时代的郑集中学,在历史脉搏的感召下,回应
时代的强音。靓丽的郑中,和谐的郑中,人文的郑中,
发展的郑中,已卓然挺立。
多年来,郑集中学多次投入资金,用于改善办学
条件。新建的两座教学楼、两座学生公寓楼巍然屹立,
信息楼、实验楼、图书馆、餐厅、体育馆、礼堂等设施一
应俱全。校园内,花园、亭台、雕塑、长廊错落有致,处
处彰显着浓郁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学校通过争取项目支持和自筹资金的形
式,升级改造教学楼、宿舍楼、食堂、报告厅和郑中礼
堂,改造原有供电线路,为教室和宿舍安装直饮水设
备,更新学生桌凳,极大改善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
件。2021 年,学校食堂被评为“江苏好食堂”。
2019 年 9 月,新建女生宿舍楼投入使用。
2020 年 3 月,新教学楼毓秀楼顺利通过主体竣工
验收,9 月投入使用。
2021 年 9 月,新建教学楼春晖楼投入使用。
2022 年,该区投入 2366 万元,为学校再建一栋综
合教学楼诚信楼。
为进一步推动郑集中学高位优质发展,充分发挥
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影响力,铜山区委区政府累计投入
约 8000 万元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提升现代化办学
水平。
2022 年 2 月,铜山区决定学校北扩 33.4 亩。首期
建设 1.2 万平方米宿舍楼工程列入区城建重点工程,
拟于 2024 年 8 月底投入使用。新体育馆、教学楼、实
验楼也将陆续投入建设。
同时,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营造网络
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可持续发展的智慧校园。
省一级标准图书馆藏书 177213 册,供学生借阅的报纸
期刊大约 560 种,存有大量的电子档图书和材料。学
校定期开展师生读书峰会活动,交流推荐新书及读书
心得。
如今的郑集中学,努力实现让每一块石头会说
话,让每一条路、每一面墙都成为育人的资源,让每一
个场所都成为熏陶人、激励人、陶冶人的平台。3 个年
级 50 个教学班的 2700 余名学子,在这里度过人生早
期知识沉淀和人格形成的金色年华。
岁月如歌,她铿锵前行、负重致远;育人为本,她
耕耘求索、滋兰树蕙。
70年来,郑集中学的耕耘者们抱着共同的教育理
想,从四面八方会集一道,投身到这块教育热土。他们
从探索中品味甘甜,在改革中体验升华,在创新中创
造价值与幸福,用真切、执着、智慧的眼光和才思书写
着人生的诗歌。
郑集中学现有专任教师 258 人,其中具有硕士学
位或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有 56 人,生师比为 10.2:1,师
资配置能够满足各类课程开设的需要。这些教师中,
中小学高级教师 104 人,占比为 43.7%;中、高级职称
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79.8%。经过多年整合,
学校已打造了一支以中年教师为骨干、老中青比例合
理,思想稳定、师德高尚、素质优秀、业务精湛、精诚团
结、创新向上的教师队伍。
该 校 坚 持 以 师 德 建 设 引 领 教 师 的 发 展 方 向 ,以
规 范 管 理 指 导 教 师 的 业 务 发 展 ,以 评 价 机 制 激 发 教
师 的 工 作 热 情 ,同 时 搭 建 发 展 平 台 引 导 教 师 的 潜 能
发展。
学校尤其注重把教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
构建多种教科研平台,制定和完善相关保障政策措
施,加大教科研经费投入力度,满足教师培训、课程实
施、教学研究等方面的需要。不断完善教科研管理制
度,优化教科研激励机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助推教
师专业成长。
目前,全校现有市级以上名优 骨 干 教 师 32 人 ,
(县)区级名优骨干教师 75 人。11 门学科有省市级
骨干教师,占比 87%,223 人具有高中循环教学的经
历,占比 93 . 7%。92%以上的学科拥有区级以上骨干
教师称号,骨干教师群体实力强劲。近三年,有 20%
以上的教师在省及以上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成果比
赛中获奖。
多年来,郑集中学以“树师魂、正师德、强师风、
促教风”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让“务实求真、甘
于奉献、追求卓越”的郑中精神得以传承,多次被 评
为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市、区“教育系统创先争
优先进集体”“彭城恩师先进单位”。
阵容强大的教师团队,矢志坚守三尺讲台,以“严
精实活、诲人不倦”的教风,迎来一张张稚嫩懵懂的面
孔,送走一批批
自信、优秀
的学子。
回望过往,承前贤志、传正气歌、担社会责,
一代代郑中人秉承“务实 求真”的校训精神,坚
持立德树人,厚植家国情怀,引导和鼓励学子勇
于筑梦、逐梦。
进入新世纪,郑集中学坚持“一切以学生发
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
创造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
条件和机会;培养具有全面深厚的人文素养,德
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学校教学质量实
现了攀升,内涵建设实现了提升,办学声誉实现
跃升。
该校始终坚持素质教育,紧抓学生学习主
业不放松,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现代文化科学基
础知识和技能,形成“勤学好问 、敏 思 活 用 ”的
学风,大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并培养其
科学态度,为学生奠定比较完整而扎实的科学
文化知识基础。
前辈教师的言传身教,后起新生力量的大
胆创新,让郑集中学的高考成绩在全市处于一
流水平。尤其是近几年来,学校抢抓机遇、深化
改革,教育教学质量飞速提高,高考升学实现了
跨越式发展。近三年,学校学业水平测试一次性
合格率均在 98%以上;高考成绩稳中有进,一本
上线率持续增高,近三年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其中,2022 年高考一本上线人数达 78 . 6%,本科
上线 99 . 4%。
如果说教授文化课程是“授业解惑”,那么
对学子们品德的培养,可谓“传道”。
郑集中学坚持德育为先,努力实现全员育
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稳步
推进德育工作“一纵一横”的管理模式,学校、社
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 网 络 进 一 步 健 全 ;
全 面 实 施“ 导 师 制 ”,人 人 参 与 的 大 德 育 氛 围
初步形成。
该校构建了校本化的德育课程体系,将德育
建设和年级质量目标紧密衔接,开展常态化、多
样化的德育教育活动,并努力使之系列化。各年
级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文学社、心理咨询
室成为学生释放心情、倾诉烦恼的港湾;校广播
站广播丰富多彩的节目;主题班会形式多样,促
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师心传承,匠心筑梦。郑集中学如 化 雨 春
风,氤氲着学子的希望,美丽着学子的人生。这
里 已 经 成 为 学 子 们 孕 育 美 好 理 想 的 港 湾 ,一 艘
艘 希 望 之 舟 迎 着 朝 阳 从 这 里 扬 帆 远 航 ,乘 风 破
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铜山为全国体育先进区,在古称“大彭国”
时,即有了彭祖气功。春秋时期游泳活动颇盛,
举重、摔跤、狩猎、六博、武术等在汉画像石中均
有生动刻绘。
作为该区历史悠久的中学之一,郑集中学坚
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推行“阳光体育”,以“健
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让体育文化充分渗入到学
校的每一个角落,形成学生了解体育、关注体
育、重视体育、热爱体育的良好态 势 ,是 全 国 体
育项目传统学校、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江
苏省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
郑集中学坚持运动健康理念,开齐开足体
育课程,严格执行“阳光一小时 ”体 育 锻 炼 ,保
证“两操”质量,创办各种体育 社 团 ,开 展 各 种
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调节情绪、释放
自我、激发潜能。学校积极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注重学生的多方位发展,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近三年,郑集中学毕业生综合素质合格率
均达 100%,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 98%以上,视
力不良率低于 70%,学生普遍掌握 1—3 项体育
技能。
学校以新课改为契机,大胆调整教学内容,
增加有益于学生养成健身习惯,受用终生的教学
内容,认真做好各年级的选项教学工作,并使备
选项目面宽、量足,努力让传统体育项目和新兴
体育游戏等项目融入其中,真正做到百花齐放,
力求教会学生多种锻炼方法。同时,坚持课内课
外相结合、课内引领课外、课外 延 伸 课 内 、学 以
致用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其终身体
育奠定基础。
郑集中学的“早操、课间操”除上好国家统
一的操课内容外,还自编搏击操、扇子操等 7 种
特色操,全校学生每人至少掌握 3—4 套特色操,
形成了季节不同、年级不同、操 课 不 同 、操 型 不
同的四季操,真正做到了一校多操、一曲多操。
该 校 女 篮 、男 排 是“ 教 体 结 合 ”的 市 队 校
办 队 ,校 女 子 篮 球 队 先 后 获 得 中 国 高 中 女 子 篮
球 联 赛 江 苏 赛 区 第 一 名 、江 苏 省 十 七 届 运 动 会
首 枚 金 牌 、 全 国 重 点 单 位 女 子 篮 球 比 赛 第 三
名,并代表徐州市政府、中国篮 协 出 访 日 本 、韩
国 ;校 男 子 排 球 队 也 先 后 9 次 获 得 省 级 以 上 比
赛冠军。
坚持特色的体育教育,极大促进学生的多
元发展。几十年来,该校部分学生入选相关项目
的省队、国家队,在不同层次比赛中获得优异成
绩,为国争光;部分升入高校深 造 ,成 为 体 育 教
育人才或军体研究员等,为祖国的体育事业贡
献力量。
70年间,郑集中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但是,不变的是她用永恒的文化气息和传播力
量,把这片古老的土地带进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文
化时代,见证了这片土地上数代人的梦想、追求、
奋进的足迹。这是铜山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
笔,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
诲 人 不 倦 ,润 物 无 声 ! 全 国 传 统 体 育 项 目
学校、省文明单位、省教育科研先 进 单 位 、省 德
育 先 进 学 校 省 体 育 传 统 项 目 学 校 、省 健 康 卫 生
金 牌 学 校 、省 教 育 工 作 先 进 单 位 、省 四 星 级 普
通高中、省智慧校园、省招飞工作 先 进 单 位 、省
先 进 基 层 党 组 织 、省 勤 工 俭 学 先 进 单 位 、省 教
育 现 代 化 示 范 学 校 、省 节 水 型 学 校 、省 中 小 学
心 理 特 色 学 校 、省 安 全 教 育 示 范 学 校 、省 模 范
职工之家…… 70 年 来 ,郑 集 中 学 获 得 了 一 个 又
一个殊荣。
历经七秩沧桑,喜获桃李芬芳。郑集中学培
养的万千学子走向各地,走出国门,成为科技精
英、文化名流、党政领导、商海奇才。如中国科学
院院士吉林大学原党委书记、副校长任露泉,南
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程志文,南昌飞机制造厂高
级工程师赵后恩,江苏省国画院院长赵绪成,中
北大学党委书记沈兴全,原江苏省劳动厅厅长刘
瑞田,浙江大学原副校长卜凡孝,中国科学院上
海分院原院长戴元超……
多年来,郑集中学凭借鲜明的办学风格、先
进管理模式、显著的办学成绩,得到了各方的高
度评价。经统计,在校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后勤等方面满意度不断增高,近三年满意率分别
为 97.2%、98.3%、98.5%。
家长们非常认可学校的办学特色、教育理
念,近三年对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成果满意率
分别为 98.4%、97.5%、98.2%。他们认为郑集中
学是一所“社会认可、家长满 意 、学 生 向 往 ”的
优质学校。
历届毕业生都对母校心怀感念,每年寒暑假
都会有大量毕业生重返母校,表达对母校的殷殷
情意以及对老师们和同学们的深深牵挂。经反
馈,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也颇高,近三年满意
率分别为 98.6%、99%、98.8%。
“郑集中学的学生素质之高、发展之好,令
人感动!郑集中学的教师勇于担当、富于良知,
值得感谢!郑集中学的管理之精细、成绩之优
异,令人感叹!”省政府教育督导团这样高度评
价郑集中学。
2017 年 12 月,中国工程院院土、著名农业科
学 家 、“杂 交 水 稻 之 父 ” 袁 隆 平 题 赠 郑 集 中 学
“扎根苏北大地,培育国家人才”。
风华赓续,再振新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上,郑集中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
党育人、为国育才,继续发扬勤 勉 敬 业 、敢 于 担
当、追求卓越、甘于奉献的郑中精神,以建校 70
周年为新的起点,汇聚全体师生和校友的力量,
深度践行开放发展、特色发展、融 合 发 展 ,与 时
俱进,共谋发展,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把学校
建成质量上乘、特色鲜明的高品质农村高中,努
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郑中力量。
七秩征途 逝水流年,志心筑基
七秩耕耘 淬炼德能,同心育才
七秩坚持 打造特色,多元育才
七秩探索 千帆竞发,苦心孤诣
七秩辉煌 笃定前行,丹心绽放
新落成的校史馆充分展示
了学校的优良传统与校园文化。
2022届毕业生为母校赠送“师恩难忘”奇石。
▲2022年新建的综合教学楼诚信楼投入使用。 本报记者 李峰 摄
校史馆成为学生德育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