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及解析
解题有法,厘清思路详解详析,点拨技巧
《必修技术与设计1》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课时01技术的发展、价值与性质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技术的发展
1.人类需求实践
2.生产力水平
二、技术的价值
1.(2)活动空间劳动效率(3)客观主观实践能力
2.(1)社会生产(2)生活文化
3.(1)自然的保护(2)可持续发展
三、技术的性质
1.问题而求
2.(1)使用价值(3)现实价值
3.(1)跨学科学科知识(2)发现发明实验试验
4.(2)技术革新技术发明原创的技术
5.(1)内容体系环境
6.(1)发明人(3)自动取得先申请
经典案例题型突破
典例1 ⊚ 典例2 \boxed{\mathbb{D}}
典例3B技术发展人强调技术改变人的主观世界,提高诊断准确率主要体现了技术的目的性。
典例4 \mathbb{R} 典例5 \boxed{a}
典例6B技术的复杂性一方面表现在技术本身复杂(内容和体系复杂),另一方面表现在技术使用和应用的环境复杂,设计考虑多种因素没有体现技术的复杂,与技术复杂性无关。
典例7 \boxed{\bar{\mathbf{\bar{s}}}}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课时02设计的一般原则及过程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1)①纽带 ⊚ 革新(2)③思维手段
2.技术设计结构
二、设计的一般原则
1.(1) ⊚ 目的(2)创新(3)效益成本(4) ③ 知识产权(5)外 观(6)准则标准(7)长远
三、设计的一般过程
2.(2) ① 收集信息 ⊚ 设计要求 \circledast 草图 ⑤ 原则(4)②测试
经典案例题型突破
典例1 ⊚ 描述主要体现了技术发展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典例2 ⊚
典例3 \boxed{\Xi} 设计的美观原则强调外观美,利用不对称性实现功能,主要体现了实用性。
典例4 \boxed{\bar{\mathbf{\bar{s}}}} 典例5 \boxed{a} 回(顺序不可换)
典例6D根据设计的一般过程,完成方案设计之后还要制作模型或原型,并进行测试,以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典例7 \ntrianglelefteq 典例8 \boxed{\bar{\mathbf{\bar{s}}}}
课时03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技术试验
2.(1)发现问题(2)改进4.试验效率数理统计再现计算机差异经典案例题型突破
典例1B
典例2 \boxed{\bar{\mathbf{\bar{s}}}} 实验室模型测试是模拟试验法,计算机仿真测试是虚拟试验法,通过数理统计确定最佳力学关系是优选试验法,因此移植试验法没有用到。
典例3 \boxed{a} 典例4 \boxed{\boxed{\lfloor\array}{\ell}} 典例5 ⊚ 典例6 \boxed{a} BD
第三章发现与明确问题
课时04发现问题明确问题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发现问题
2.特点标准技术能力
3.设计要求
典例1B典例2 \boxed{\bar{\mathbf{\bar{s}}}} 典例3B典例4D典例5 ⊚
第四章方案的构思及方法
课时05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1.(1)相互关系
2.工作效率生理长期健康自然心理
二、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方式
1.特殊人群(1)构造(2)功能信息传递
经典案例题型突破
典例1 \boxed{a} 典例2 \boxed{\bar{\mathbf{\bar{s}}}}
典例3 ⊚ 一键搅拌,单手操作,适用于全部使用杯子的人,主要考虑的是普通人群,侧重实现人机关系的高效目标。
典例4D典例5ABDE
典例6 ⊚ 人机关系是指物品与人产生的一种相互关系,B项中没有人参与其中,不构成人机关系。
课时06方案的构思过程常用的构思方法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方案的构思过程
1.(2)人的需求(3)制约
2.设计需求设计草图
4.通用通换
二、常用的构思方法
整体想象多角度自然生物形态
经典案例题型突破
典例1 \mathbb{R} 可以夹持各种工件考虑的是使用环境,不是产品本身,主要是从环境的角度考虑的。
典例3 \ntrianglelefteq ① 正反调节一键设置,提高操作效率; ⊚ 棘轮正转设置,摆动手柄即可操作,提高使用的效率; ③ 硅胶是为了手握舒服设计;\circledast 多类刀头扩大了使用范围,提高了实用性。
典例4 \boxed{a} 典例5 \boxed{\mathbb{D}} 典例6 \aplus 典例7 \boxed{\mathbb{D}} 典例8 ⊚
典例9 ⊚ C项设计运用的是联想法,A、B、D项设计均运用的是仿生法。
典例10 \boxed{\mathbb{D}} 支柱固定夹应用于框架的搭建,对连接强度的要求高,紧定螺钉一般用于固定轮或轴,排除;手拧螺钉不合适;相较于外六角螺钉,内六角螺钉安装方便,适合狭窄的场合的紧固安装。
第五章设计图样的绘制
课时07设计表现图计算机辅助设计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技术语言
3.三视图电子线路图表格模型
二、设计草图
1.(1)设计构思(2)②设计构思
三、常见的技术图样
2.(1)剖切平面
3.(2)装配关系 (3) ① 标题栏 ⊚ 主视图
4.(1)机械加工(2)技术要求
经典案例题型突破
典例 \triangledown 加工需要的技术图样应为零件图或机械加工图。
二、电烙铁的使用
2.(1)反握 (2)正握 (3)握笔
4.(1)焊锡电烙铁锡(4)左上45°(5)右上45°
经典案例题型突破
典例1 ⊚ 典例2B典例3 \boxed{\boxed{\1}}
典例4根据锡焊五步法,应先移开焊锡丝,再移开电烙铁。 典例5典例6 \boxed{\boxed{\ b}}
第三章电子控制系统的信号处理
课时35二极管及其应用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二极管及其应用
1.PN正极负极普通发光光敏稳压
2.负正负
3.(1)单向导电(2)保持不变正向导通压降反向截止状态
4.(1)半波全波
二、多用电表检测二极管
1.(1)黑(2)短路断路
2.(1)二极管
经典案例题型突破
典例1B典例2 ⊚ 典例3 ⊚ 典例4 \a=-\ b 典例5 \boxed{a} 典例6 \ntrianglelefteq
典例7
课时36三极管的认识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三极管的电路符号及管脚识别
1.NPNPNP b ce发射结集电结
二、多用电表检测三极管
1. (1)① 基极 b ② NPNPNP ③ 集电极 C (2) ① 基极基极好 ⊚ 基极基极好
经典案例题型突破
典例1 \boxed{\Xi} 典例2 ⊚ 典例3 \boxed{a} 典例4 \boxed{a}
课时37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放大饱和截止
经典案例题型突破 典例1典例2 \triangledown 典例3 ⊚ 典例4 \boxed{\boxed{\1}} 典例5B典例6 \boxed{\boxed{1}} 课时38三极管的综合应用 经典案例题型突破 典例1 \boxed{\mathbb{D}} 典例2 \boxed{\mathbb{D}} 典例3 ⊚ 典例4 \boxed{\Xi}
微专题2三极管恒流源电路
经典案例题型突破
典例1B典例2 \boxed{\boxed{\lfloor\array}{\ell}} 典例3 \boxed{\boxed{1}} 典例4 \boxed{\boxed{\lfloor5\rfloor}} 典例5 \boxed{\boxed{\lfloor}}
课时39逻辑门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1.(1)数字信号模拟信号(2)连续非连续(3)模拟(4)10二、逻辑门
1.1 0
2.(1)与门或门非门(5)全高出低,有低出高(6)有高出低,
全低出高
3.与或非与非或非
经典案例题型突破
典例1B车速信号是连续的,属于模拟信号。
典例2B典例3 \boxed{\mathbb{D}} 典例4 \a=-\ b 典例5 \boxed{\mathbb{D}} 典例6 \ntrianglelefteq 典例7 \triangledown 典例8D
课时40数字集成电路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数字集成电路
1.三极管MOS管(1)闭合断开闭合断开
2.门电路(1)TTL(2)CMOS
二、数字电路的应用
2.触发器或非门(与非门)置1置0或非门与非门
第四章电子控制系统的执行部分
课时41继电器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执行部件
1.(2)控制(处理)
二、继电器的作用和类型
1.(2)执行低小高大自动控制
三、直流电磁电器的构造、规格和工作原理
1.(1)电磁铁簧片(2)常闭触点动触点常开触点(5)

常开触点 | 常闭触点 | 转换触点 |
3.(1)线圈干簧管
经典案例题型突破
典例1C典例2 \ntrianglelefteq 典例3 ⊚ 典例4 ⊚ 典例5 \boxed{\boxed{1}} 典例6 \triangledown 典例7D典例8D
第五章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课时42运算放大器(比较器)
经典案例题型突破
典例1D典例2 ⊚ 典例3C典例4D
典例5(1)AC(2)





3. ⊚ 可以先通过拐点数量排除A、D项;再根据形体分析法,根据俯视图可以推断左视图内部的两条线会被形体左侧遮挡因此是不可见轮廓线,排除B项。轴测图参考:

4.A本题易错选C,可以通过还原轴测图解题,若主视图为C项则左视图与俯视图均需要多一条图线。轴测图参考:

5.C正确三视图及轴测图参考:

6.B正确三视图及轴测图参考:

7. \boxed{a} 可以根据拐点法进行检查补线,也可以通过还原轴测图进行解析。轴测图参考:

还原轴测图过程参考:
①可根据主 视图外轮 廊先画出 主体结构 的部分 | ②画出该图形的左 ③再将该阴影应用在立体图上, 视图平面,根据题 一次性画对在初期可能较为 目画出需要切割 困难,可以先从简单的左侧开 始切割,再进行右侧切割 |

8. \boxed{a} 利用拐点法,通过“高平齐”可以判断A项缺少对应的线。从已知主视图进行分析,主视图的中间的虚线有可能是挖切圆孔(对应C),有可能是挖切长方体(对应B),也有可能圆孔和竖直的两条虚线形成相交的区域应该是类似牟合方盖一样的图形。
B考点串联提升练
9. ⊚ 通过比较四个选项可知,唯一的区别在于俯视图左下角的方块处,可以通过还原轴测图中的这部分的特征进行解析,还原后可知,满足主、左视图的特征后,俯视图处可能出现3种情况(如图所示),故选C。
10.D利用拐点法,可以先排除A、B项;通过形体分析,根据主视图可知俯视图中的线应为虚线。轴测图参考:

11.B利用拐点法可以解题,同时本题也可以考虑尝试利用线面分析法,找到合适的斜线与斜面也可快速解题。轴测图参考:

12.C利用线面分析法,通过主视图中的斜线找到关键斜面,排除A、B项;再根据形体分析右侧,排除D项。轴测图参考:

13.A轴测图参考:

14.A采用线面分析法,根据主视图中的斜线找到俯视图中对应的斜面,根据斜面形状可以排除B、D项,再根据拐点对应原则选出正确答案。轴测图参考:

15.B轴测图参考:

16.D轴测图参考:

17.B轴测图参考:




8.(1)A(2)(3)

(4)

(1)当室外温度低于 3~°C 时,继电器吸合, VT_{2} 导通, VT_{2} 基极接低电平, VT_{1} 截止, VT_{1} 基极接高电平,所以A为高电平。(2)如图所示标记,当室外温度低于3℃且室内温度低于 10~°C 时,空调工作, VT_{1} 截止, VT_{2} 导通,A为高电平,B为低电平。 R_{01},R_{12} 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此时E为低电平,C为低电平,因此C和F相连,D和G相连,E和I相连,D和H相连。

(3)当温度从 10~°C 上升至 16~°C 时,与 R_{0} 分压的电阻相对于温度下降时的分压电阻要小,需要三极管将 R_{Pl} 通过 R_{3} 和地接通,因此选择PNP型三极管,其中基极接 R_{4}, 发射极接 R_{3} 集电极接地。(4)如图所示标记,根据题意可得以下真值表:

E | E2 | E3 | F | |
室外高温室内高温且有多人 | 1 | 1 | 1 | |
室外高温室内低温且有多人 | O | O | 1 | 1 |
室外低温室内高温且有多人 | 一 | 1 | 1 | 1 |
室外低温室内低温且有多人 | 1 | O | 1 | |
室内人少 | × | × | 0 | 1 |
由真值表可知, \overline{{F_{1}}}{=E_{1}\overline{{E_{2}}}{E_{3}}} ,即 F_{1{=}E_{1}\overline{{E_{2}}} E_{3 0}}
9.(1)A(2)


(3)AC(4)

(1)为实现水温区间控制,需用555芯片的3脚能输出高电平、低电平和保持状态,则应存在6脚电位 <V_{c1} 且2脚电位) >(1)/(2)V_{c}, 又U_{2}{=}(R_{2})/(R_{2){+}R_{1}}U_{6} (R_{2})/(R_{2)+R_{1}}{>}(1)/(2) 故 R_{1} 小于 R_{2} 。(2)由图a电路可知,温度低加热时,3脚出1,2、6脚输入 0,R_{0} 阻值大, R_{v} 是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R_{\imath2} 也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温度低时, R_{\tau2} 阻值大,比较器 IC_{2} 的 U_{+} 输入高电平, IC_{2} 输出高电平,继电器 J_{2} 吸合, J_{2-1} 闭合。由题干可知,当室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555芯片启动,即555的4脚必须输入 1,3 脚才能出1,555电路才能正常工作,故室外温度低时 IC_{2} 输出为1来控制4脚,即 IC_{2} 输出端连接555芯片4脚,当室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热水器的水温上下限都调高且由 R_{pl} 来调节上下限温度,即改变 R_{p1} ,可以改变555芯片2、6脚的比较电位,故可通过 J_{2-1} 把 R_{pl} 接到5脚。(3)A项, .R_{t2} 断路,比较器 IC_{2}^{\bullet\bullet}+ ”输入端一直输入高电平, IC_{2} 输出高电平,电热水器可以加热;B项, VD_{1} 连焊,即 {VD}_{1} 短路,J始终被短路,无法吸合,电热水器始终不加热;C项, IC_{1} 的2、6脚短接,只是无法分开调节水温的上下限,电热水器可以加热;D项,C_{1} 短路,5脚接地,2、6脚输入电位一直大于 V_{ct},3 脚一直出0,电热水器始终不加热。(4)3脚出0,三极管截止,7脚接地,此时7脚只能出0;3脚出1,三极管导通,7脚悬空,此时7脚需出1。故应选NPN型三极管,采用共发射极接法来驱动继电器。
10.(1)B(2)(3)A(4)

(1)A项,白天当太阳能板正对阳光时, R_{gl} 和 R_{g2} 的阻值相等,则R_{g1} 和 R_{g2} 的特性参数应尽量一致;B项,继电器的额定工作电压指继电器正常工作时加在线圈两端的电压,应为 12~V 。(2)电机M正转时,三极管 VT_{1} 导通,基极为高电位,比较器 IC_{1} 输出高电位,要使 \triangle R 减小,即减小 IC_{1} 的 V_{±} ,可减小 IC_{1} 的 V_{-} ,故可适当减小 R_{2} 的阻值。(3)电机正转过程中,继电器J工作,此时误触 S_{1}, 导致继电器 J_{2} 也工作,使电机所在电路的电源短路,则可在EF之间接一个继电器 J_{1} 的常闭开关 \operatorname{J}_{1-3}, 当 J_{1} 工作时 \mathbf{\nabla},\mathbf{J}_{1-3} 断开,A项符合题意,且A项中 GH 之间还接了继电器 J_{2} 的常闭开关 J_{2-3}, 也能在按下复位开关 S_{1} 时,有效断开继电器J_{1\circ} (4)当天黑时, R_{g3} 阻值大, R_{9} 右端为高电位,此时电机需反转,则 R_{9} 右端需接一个非门变成低电位,可用三极管、电阻组成非门,位置传感器在太阳能板未回到初始位置时,输出低电位,与 R_{9} 接非门后的输出端是或逻辑关系,可用两个二极管和电阻组成或门,接法如答图所示。
课时52自锁电路分析
A题型分点梳理练
1. ⊚ 若 VT_{1} 处于饱和状态,则 VT_{1} 集电结正偏, U_{b1}{>}U_{c1} 而 VT_{2} 的集电极与 VT_{1} 基极相连,而 VT_{2} 的基极与 {VT}_{1} 集电极相连,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