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书写_西安书法景观现状...中书法元素运用得失调研为例_彭砺志 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 2013-04-01 中国会议

发布时间:2023-10-21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城市书写_西安书法景观现状...中书法元素运用得失调研为例_彭砺志 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 2013-04-01 中国会议

城市书写:西安书法景观现状与城市形象关系研究 —— 以西安大遗址曲江文化景区中书法元素运用得失调研为例 彭砺志 黄建国(西安市南二环长安大学文传学院) 摘 要: 书写,不仅具有题写、铭刻、展示等动作含义,其背后还意味着一个文本和文化的世界。当书写运动与城市空间相结合,便催生出一种新的景观样式:书法景观。在城市景观印象中,书法景观作为新兴的应用元素和设计体裁,是最直接和最具象征意义的文化景观,其地域性、本土化和特色化,不仅能全面展示一个城市的文脉、品位和形象,而且是发展城市旅游、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方式手段。西安是闻名遐迩的古都,既有以西安碑林为代表的书法景观遗产,又有以曲江遗址公园为代表、众多利用书法元素的景观形式。这些融合传统艺术元素的城市书写,业已或正在成为古老西安和现代西安形象的文化符号。本文以西安曲江文化景区内的书法景观为例,通过对西安大遗址曲江文化景区中书法文化元素符号表现与运用之得失这一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对包括书迹、匾额、石刻、诗歌、雕塑、标识等在内的具有代表性书写文化符号的调查、分类和分析,对这些元素与周边人文环境关系和整体社会效益进行理论评估,并就其中得失不足加以个案剖... [收起]
[展开]
城市书写_西安书法景观现状...中书法元素运用得失调研为例_彭砺志 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 2013-04-01 中国会议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城市书写:西安书法景观现状与城市形象关系研究

—— 以西安大遗址曲江文化景区中书法元素运用得失调研为例

彭砺志 黄建国

(西安市南二环长安大学文传学院)

摘 要:

书写,不仅具有题写、铭刻、展示等动作含义,其背后还意味着一个文本和文化的世界。当书写运动

与城市空间相结合,便催生出一种新的景观样式:书法景观。在城市景观印象中,书法景观作为新兴的应

用元素和设计体裁,是最直接和最具象征意义的文化景观,其地域性、本土化和特色化,不仅能全面展示

一个城市的文脉、品位和形象,而且是发展城市旅游、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方式手段。西安是闻名遐迩的

古都,既有以西安碑林为代表的书法景观遗产,又有以曲江遗址公园为代表、众多利用书法元素的景观形

式。这些融合传统艺术元素的城市书写,业已或正在成为古老西安和现代西安形象的文化符号。

本文以西安曲江文化景区内的书法景观为例,通过对西安大遗址曲江文化景区中书法文化元素符号表

现与运用之得失这一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对包括书迹、匾额、石刻、诗歌、雕塑、标识等在内的具有代

表性书写文化符号的调查、分类和分析,对这些元素与周边人文环境关系和整体社会效益进行理论评估,

并就其中得失不足加以个案剖析,以探讨传统文化元素体系开发利用与遗址景区公园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西安正在进行的大遗址景区规划与建设提供方法论支持,为西安“文化高地、引领西部、示范全国”的

文化产业战略制定某种可操作的规范手册。

本文正是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对书法景观和文化景区关系进行调研的研究性报告。从书法生态与书法地

理的视角对曲江文化景区进行学术研究,本文尚属首次,其创新价值不言而喻。本文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分

理论、调查和应用三大部分。

一、理论探讨

理论研究是确立调查方法和调查内容的基础,它涉及两大方面:

1.从唐代历史探讨书法与唐代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曲江文化景区书法元素的应用从根本上

来说,是对书法历史环境的还原与创造。所以,只有从历史出发,才能对书法元素表现内容、形式和方法

得失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我们认为,书法之所以是大唐文化的美学镜像,是因为唐代社会中,书法是全

社会应用最广泛的文化符号,它是唐诗的传播手段,它又是唐代建筑组成部分。而当代书法景观下是把书

法和唐诗、仿唐建筑结合在一起。

2.从书法环境角度探讨书法对于文化景观的要求。书法景观除了对艺术的功能之外,还要与特定的文

化环境相适应。曲江人文景观中,仿古建筑、园林和自然景观是主体,书法作为现代城市景观园艺中的审

美要素,其艺术角色完成最终要通过和景区周围的关系中体现出来,否则便失去了意义。分析曲江书法景

观中书法元素运用,其得失也多与此相关。

二、调研分析

笔者对曲江文化景区内主要书法元素应用进行了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就其表现形式、表现内容、

表现风格、表现功能等进行分类胪列。从中我们既能看到书法元素与唐代书法史的关系,也能发现景观设

计对于书法运用的创造。

基于调研资料,文章摭取有代表性书法文化表现元素,分别从历史、工艺、环境、审美、景观生态等

方面进行批评,发现问题,分析得失。作者认为,主要不足表现在:书法史知识错误,环境不当,粗制烂

造和俗书污染等四大方面。

三、应用价值

应用篇是对调研问题扩大和理论提升,报告就文化景区地露出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大体包

第2页

括:纳入规划,严格准入,环境当先,发掘史料,盘活摆设等内容。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对这一课题的调研,笔者虽然抱着认真负责态度,徒步对主要景区进行实地调

查,但由于没有经费支持,这项工作目前开展得还不十分全面,后续理论研究也刚刚开始。

总之,研究书法景观与西安文化景区的建设,既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学术课题,又是文化产业发展

面临的新问题。从文化地理学、书法环境学、城市景观学对书法景观和地理元素作纵深研究,对西安这座

文化千年古都来说,不仅是必要的,同时也是必须的。

1 开篇:曲江文化景区书法元素摭遗

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这里,有中国人最为自豪和珍贵的记忆,这里,浓缩着

华夏民族的遗传基因,这就是西安。(《西安城市形象宣传片》解说词)

1.1 问题的提出

凡是来过西安的中外游客,无不为这座城市的古老历史而流连忘返。然而,历史早已变

成残存的遗迹和文物,文明的碎片再也不能缀合昔日的辉煌。可喜的是,以曲江文化景区为

代表的一系列西安大遗址景区公园的悄然兴起,对历史遗迹进行保护的同时,也唤醒当代人

的大唐之梦,让人们从隐没的历史中去涵泳这座城市现代性的含义。曲江,不仅成为古老长

安的现代符号,更保留着现代西安的荣耀自豪。

曲江,原为古长安历代皇家园林,其繁华盛景,尤以唐代为盛。“曲江流饮”、“雁塔题

名”,唐代文人笔下种种对曲江的描绘,至今为人津津乐道,神往不已。物换星移,今日的

曲江,因其历史人文景观和园林生态环境成为区域性、多景点的国家 5A 级景区。曲江景区

以大雁塔为时代座标,汇聚了“一城”(大唐不夜城)、“六园”(六大遗址公园包括:曲江池

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曲江寒窑遗址公园、秦二世陵遗址公园、

大唐芙蓉园)的景区建设格局。曲江文化景区代表了长安文化与经济共赢的一种发展模式:

在历史遗址得到完整保护的同时,充分利用遗址的文化元素建设城市公共绿地和文化主题公

园,大大改善了城市社区环境,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同时还带动了周边旅游产业的发展。

那些独具历史性、创造性和凝练力的公共文化元素符号,成为这座城市新的人文景观和精神

象征。

历数现代人文景观中那些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元素,有遗迹、建筑、园林、文物、雕塑、

唐诗、绘画等等,每一种元素都在重塑历史的记忆中体验现代文明。书法无疑是其中应用最

多、分布最广且最具有历史感的现代创意元素。这是因为:一方面,它是仿唐建筑园林和公

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城墙遗址题壁书法、慈恩寺诗柱等;另一方面,它又以新的载体

和形式再现了唐代艺术,如唐代的颜、柳、欧、褚等著名书家及其作品都能找到其身影。另

外,书法还是其它艺术门类的组成部分,如匾额碑刻之于园林建筑,书法对于唐诗,二者相

生共存,须臾不离。总之,书法是历史人文和风景园林中最活跃的文化元素和最显著的识别

符号。徜徉其中,游人在领略唐代文化的同时,也体验到传统艺术的魅力,为文化之都添上

浓抺重彩的一笔。

然而,作为游人,在饱览诗情画意书美意境的同时,又常常为书法这一表现元素中出现

的一些失误与不足深感惋惜。举例来说,大唐不夜城的贞观广场,有一组唐代书画家的雕塑,

其中书法家如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物身后书法与各自雕像明显错位。再如,唐城墙遗址公园

唐诗吟诵回音壁上,外围刻满的竟是学界几成定谳的伪张旭的古诗四帖书迹,此诗既非唐诗,

书家又非唐人,当作唐代文化的再现便是安错了地方。

还有,曲江遗址石刻和台榭门额上的书迹众多,然仿古建筑上出现的现代印刷体,则显

得有些不类,一些胸无点墨书家的江湖体字也充斥目前,污染环境。凡此种种,都暴露出其

设计创意者对于书法景观意识的淡漠,以及书法对于城市文化景观关系认识问题上的不足。

总之,这些不足都削弱了书法文化应有的表现力,与文化之都的称谓极不相称。

第3页

当然,曲江景区出现的“文化景区没文化”问题,上举现象还只是冰山之一角,更多问

题有待于进一步调查发现。目前,地方学界鲜见有人对此作过全面的调查和专门研究。身为

一名西安市民,更为一名学者,便觉得有义务、也有责任将这些问题集中起来,相与别析,

整理成文,以期为相关部门的文化创意和大遗址保护建设提供某种学术和方法的支持。

1.2 本课题调研的基本内容

第一、从历史维度,探讨书法与唐代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关系,从而为文化景区中

书法元素表现内容、形式和方法提供一种理论的支撑和参照,进而为未来文化景区的修复和

建设提供一种新的历史资源和观察视角。

第二、全面调查曲江文化景区内各种书法元素表现的种类、形式、题材、内容、数量、

分布、分类、构成等,对之进行胪列分类,为书法元素得失的探讨提供第一手资料。

第三、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摭取有代表性文化表现元素,分别从历史、工艺、环境、

审美、景观生态等方面作专业批评,分析成因,提练出书法景观对于西安文化遗址建设的主

题。

第四、从学术成果应用的角度,在对书法元素的应用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总结出城

市文化景观建设和书法运用的关系,提出建设性建议,以唐代艺术文化中可资利用学术资源,

丰富曲江书法景观的内涵,并为曲江文化创意和园林景区开发建设提供参考。

1.3 本课题的理论价值与应用意义

开展对西安大遗址曲江文化景区中书法文化元素符号表现与运用之得失这一课题的研

究,旨在通过对包括书法、匾额、石刻、诗歌、雕塑、标识等在内的具有代表性文化符号的

调查、分类和分析,对这些元素与周边人文环境关系和整体社会效益进行理论评估,并就其

中得失不足加以个案剖析,以探讨传统文化元素体系开发利用与遗址景区公园建设之间的相

互关系,为西安正在进行的大遗址景区规划与建设提供方法论支持,为西安“文化高地、引

领西部、示范全国”的文化产业战略制定某种可操作的规范手册。

曲江文化景区中文化元素的应用得失调研这一课题,是曲江遗址景区公园自建成以来以

学术力量所做第一次较大规模研究,其价值和意义大体在于以下三方面:

首先,对曲江景区内包括书法在内的文化元素创意、应用、效益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实地

考察摸底和分析,有助于弄清影响人们对历史文化认知的文化元素排序,为未来编制新的人

文地图手册。

自 2002 年以来,曲江以盛唐文化为品牌,以历史遗迹的整合为手段,开发建设了一系

列以盛唐文化为内涵和风格的文化项目,曲江文化产业成为新兴的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排头

兵和新模式。曲江模式的核心是文化,书法则是构建长安文化重要手段和显性符号,通过对

其运用效益进行全面的评估后,发现书法景观是曲江文化的核心设计元素。

其次,极大的提升曲江景区的文化内涵,让“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生活”真正成为

可能。

曲江文化景区,树立了西安大遗址保护与开发成功的范例,曲江的园林建筑,连同一系

列文化元素,让曲江已从单一的“旅游景点”变为“文化景区”,所以,文化元素既是曲江

建筑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这次对景区内的文化元素符号全面排查

的目的,就是剔除文化景区中那些非文化因素,让文化兴曲江,让曲江更文化。

最后,为西安正在进行的大遗址景区规划与建设提供方法论支持,为文化创意与政府决

策提供借鉴。

这次调研旨在以曲江为个案,探讨传统文化元素体系开发利用与遗址景区公园建设之间

的关系,为西安正在进行的大遗址景区规划与建设提供方法论支持。

当然,学术意义上的任何调研,始于对其理论价值的认可,曲江文化应属于长安文化的

第4页

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一课题的开展还有助于学术与应用的融通。

2 历史篇:书法,大唐文化的美学镜像与文脉传绪

唐文化是曲江景区的品牌,在这里,人们在休憩游览的同时,崇唐、观唐、看唐、说唐、

思唐、梦唐这一系列对历史人文的不同感受,构成曲江景区文化的核心内容。盛唐在当今人

们的记忆中,不仅是政治人物的风云演义,更是割舍不断的血脉文化。李杜的诗歌,颜柳的

书法,和眼前那高挑鸱吻硕大斗拱的仿唐建筑群一起,仿佛又梦回大唐。在曲江,书法作为

连结唐代历史与文化现代符号,其文化的认同感得到空前的释放。

本课题之所以书法作为曲江景区文化的视窗,一方面是基于文化景区建设的实际,另一

方面则是从书法史角度来追寻唐代文化的背影。

2.1 书法,唐代社会文化的显性符号

人们常说“唐诗、晋字、汉文章”,其实,要论全民性和社会性,书法也只有书法,才

是唐代文化的永久不断的根脉。

我们今天使用的楷书文字,真正形成时期在唐代。唐代的楷书,和唐代国势一样空前。

唐代楷书家辈出,初唐四家欧、虞、褚、薛,盛中唐时徐浩、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书

法都以鲜明的时代风格被后世书法奉为经典。正因为唐代楷书发达,方奠定了“唐法”的规

范,《干禄字书》、《五经文字》、《九经字样》等字样书,不仅是当时读书人书写标准,也是

唐宋雕版印刷即为后世称之为“宋体”真正源头。

如果说唐代楷书代表了书法应用性一面,那么,唐代草书则反映了海纳百川的盛唐气象

和开张厉扬的时代精神。我们从唐诗中仍然能够体验到草书的浪漫情怀:“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这是杜甫笔下的张旭;“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

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是韩愈笔下的释高闲;“高楼

贺监昔曾登,壁上笔纵龙虎腾”,这是刘禹锡笔下的贺知章;“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

字”,这又是窦冀笔下怀素。“饮中八仙”、“唐朝三绝”,哪一样艺术能离开书法的左右呢?

书法是唐代全社会文化的通行证。帝王名臣,以书相尚,初李太宗崇王之风,虞世南以

五绝之范,柳公权有“笔谏”之德,科举上以书取士,铨选要求“楷法遒美”,雁塔题名,

诗人题壁,诗人书法家因挥毫留下了无尽的佳话。

上行下效,书法在民间同样大行其道。欧阳修慨叹唐代民间书法高不可及,敦煌遗书中

不少楷法精美的经卷也是从长安传出。《二娘子家书》(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公元 751 年)竟

出自一位妇女之手。

唐代社会对书法的热情,以及唐代社会和书法关系之密切,可谓空前绝后。如果要从大

唐历史文化中抽绎出一个古今通用的文化符号,这一定是书法。虽然说唐代也是诗的国度,

诗歌代表了唐代文化最高成就,但相较而言,唐诗毕竟是古代的文学,唐诗要通过书法渠道

加以传播,唐诗和唐书,先书而后诗,这点与古代似乎又有所不同。

2.2 唐诗,书法艺术的渊薮

唐诗与唐书早被看成是代表大唐气势国运的代表性符号。唐诗是一部唐代历史的壮歌,

唐书是音乐的和弦。《沧浪诗话》曰:“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

厚。”

诗歌与书法的关系,唐人原有揭橥。孙过庭《书谱》总结它为:“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有研究表明,唐代的草书近乎诗歌,

如李白的诗歌,是从情感的喷泉中喷射出来,如黄河之水,势不可当。李白的诗歌近于音乐、

歌舞,着重其情感的自由抒发,气势的奔腾流泄,意象的飘舞逸动,韵律的铿锵有力,和张

旭、怀素的狂草一样,既富有节奏旋律变化的音乐美,又具龙飞凤舞的动态美。(葛景春《李

第5页

白歌诗与盛唐草书》,见《李白学刊》上海三联书店,1989)正因为诗歌与书法的须臾不离

的关系,唐代诗中有很多数都是书法家,而且有一些诗歌如杜枚的《张好好诗》、李白的《上

阳台文》即以书法墨迹的形式留传至今。

在唐代,由于雕版印刷刚刚萌芽,书法还是诗歌重要传播形式。诗人即兴赋诗,常通过

题壁的方法加以发表。如白居易诗歌家喻户晓, “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

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元稹《白氏长庆集序》)《全唐诗》里的大量诗

作都注明是随手题写。

2.3 建筑,唐代的书法景观

书法与古代建筑的关系由来已久。唐代的长安,宫殿盘郁,园林、寺观和风景名胜众多,

这些都为文人书法家驰骋才艺提供了场所。

匾额,也称牌匾,是悬挂在建筑物门楣或檐下的横、竖牌子,上面书写的内容,标明建

筑的用途、意境,体现着建筑物风貌和周围景色的关系。宋代《营造法式》专门设置了匾额

(牌)的形式与做法的内容。牌匾书法是民族传统一道独特的风景,融汉文情、书法、建筑、

雕刻于一体,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身。古色古香的精美牌匾,出版书法名家或文学家笔下,

给人们带来无限的遐想。

碑刻,是刻在石头上的纪念性书法文字,常见之于佛寺道观和大型的建筑之中。唐代书

家都有书碑的习尚,所以唐碑是唐代书法重要的传承形式。如今的大雁塔下层外壁仍保存着

褚遂良所书的太宗皇帝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高宗皇帝在东宫时所撰《述三藏圣教序记》,

至于碑林则是唐代书刻书法的宝库。

题壁是与诗歌相结合的书法表现形式。壁,又称粉壁,可细分为屋壁、厅壁、楼壁、殿

壁、亭壁、寺观壁和山石壁等。公共空间的粉壁书法,还有艺术表演性质。唐任华有诗描写

了怀素初来长安后题壁表演的情景:

狂僧前日动京华,朝骑王公大人马,暮宿王公大人家。谁不造素屏?谁不涂粉壁?粉壁

摇晴光,素屏凝晓霜,待君挥洒兮不可弥忘。

题壁书法都随着建筑坍塌而不复存在。雁塔题名,因大雁塔的屹立不动还有零星的记载,

宋代有心人还把此结集翻刻在刻帖中而保存下来。

2.4 曲江文化景区对书法历史环境的还原与创造

唐代长安书法遗迹绝大多数都随着历史而灰飞烟灭,能保留到今天的是一些碑刻和少数

诗文书迹,其原迹人们只能在博物馆中观赏。曲江文化景区利用唐建筑遗址的优势,将书法

元素创造性运用在都市景观之中,旨在重现大唐艺术美学影像,且为这座城市的现代文化生

态定下基调。

漫步在曲江园林中,随处可见古今书法的影子。但除了大雁塔下刻石仍为先代原石外,

其它各种形式的书法,无一不是今人对唐代书风的再现。

曲江景区中书法元素,无论是书法家的雕塑,还是欧虞褚薛的楷书,和颠张醉素的草书,

或端庄饱满,或清秀俊雅,或古朴拙正,或洒脱飘逸,这些美妙绝伦书法艺术,都代表了有

唐文化的最高典范。

在印刷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一切对前代作品复制和再现,已经变得没有多少意义,当代

人习书也不必以此作为楷模。书法景观的真实意义在于作为一种象征历史文化的镜像符号,

和其它城市景观一起,勾引起人们对唐代历史的向往和回忆。如“大唐不夜城”五字,谁都

知道不可能出自颜真卿的笔下,“终南在望”匾题更不可能是王羲之的手迹,但他们却反映

了唐代帝王对于王书的崇尚风气和颜书与唐代气象之间的联系。

建立在曲江历史遗址上的现代园林建筑和大唐主题公园,让人们行走在历史的遗迹上,

领略书法艺术的魅力。曲江芙蓉园的台榭楼阁,曲廓囿苑,匾题联语,琳琅满目,匾题是唐

第6页

人传统,楹联也是明清书法形式,二者都用书法延伸了诗歌艺境,提升了建筑美,让观者在

逰览的同时,得到文化的熏陶和艺术享受。

当然,书法毕竟不是历史的化石。当书法作为一种景观资源进入今天的视野之中时,也

体现了当代人审美观念的变迁。古代的景观书法是一种创作,当代的书法景观更多是一种设

计,从工艺方法到形式,都渗透当代人一种审美意识。我们从实地调查之中就能看出古今书

法的差异来。

3 调查篇:曲江文化景区中书法元素应用的分类整理

书法元素是曲江文化景区一大亮点。在这里,文字已经不是简单的艺术化视觉传达,而

是代表大唐历史文化有机组成部分。对景区内书法元素运用要进行全面评估,只有在全面的

调查基础上,才能得出科学而合理的结论。

3.1 本次调查范围对象

这次调查,以曲江文化景区中与唐代历史文化相关的书法元素作为对象,一般不包括现

代商业店铺中出现的书法内容,除非它与唐代文化背景相关。比如,“大唐通易坊”虽为新

修的商业街区的名字,但与唐代历史有关,又是再现唐体风格,所以也被列入调研之列。

对于文字书写的书法判断标准,不只固定在手写范围之内,因为当今电脑字体中同样也

有唐代楷体。所以,为探讨古今书法环境的差异,不单是书艺不分时空古今,也将一些准书

法电脑体收集进来,以分析比照二者在传播效力上的差异。

曲江文化景区内中书法表现的主题,绝大多数与大唐历史文化和艺术相关。由于秦二世

公园中的书法主题为秦汉瓦当,与唐文化关系不大,而曲江寒窑遗址公园中又极少采用书法

的表现元素,所以,这次调查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大雁塔北广场、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曲江

池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等几处文化主题公园。

调查中我们发现,同是唐代遗址公园中,书法其分布也不均衡,大体来说,芙蓉园景区

内书法元素类型最多,唐城墙遗址中书法墙规模最大,曲江池遗址相对较少。景区公园中,

相同是主题的书法元素有不少重复。如张旭、怀素的塑像,《古诗四帖》书迹在园区内多处

都出现。

3.2 书法表现形式类型

如前所论,景区书法旨在唤醒观者的历史记忆,所以,在其形式表现上,多数是借鉴先

唐之制,如碑碣之类;而有的则是将传统内容包装为一种全新的视觉传达形式,虽是当代人

的一种创造,然新瓶旧酒,稽古斯在。这次根据调查,发现书法元素的表现约有以下几种:

图 1 雁塔北广场匾题书法

3.2.1 匾联

匾额、对联既是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曲江书法表现的重要场所。曲江景区内

兴建的大量的仿唐建筑和园林景观中,门楼阙阁上部及两边,匾联书法层出不穷。如大雁塔

牌楼上有:“曲江阊阖”“终南在望”“凤城新里”、“八水帝都”、“慈恩祖庭”等,或集用颜

第7页

真卿楷书大字,或用二王(王羲之、王献之)行书,典雅生动之余,传递出“大唐盛世”时

代气息和长安人文之都的文化特征。(图 1)

对联在唐代虽没有出现,但唐诗中已经蕴含了对联形式构成。景区对联既有唐诗联句,

也有今人自拟内容,它与匾题结合在一起,更能体现出园林建筑意境之美。如图 2 为芙蓉园

西门的匾联书法组合。

图 2 大唐芙蓉园西门匾联书法

3.2.2 题壁

图 3 城墙遗址公园中题壁书法

在唐代,题壁书法不仅是一种书法创作的表现载体,也是唐诗传播的途径,总之诗书是

古代题壁不可缺少内容。如今,园区内的题壁出现甚多。芙蓉园景区内的茱萸台、唐诗峡,

城墙遗址公园中的诗墙回音壁,都是题壁书法最集中的场所。以城墙遗址一处为例,虽以唐

诗为主线,但书法是其中的高潮。景观将传张旭的古诗四帖放大刻在吟诗坛周围,既是书法

的形式,又是园林景观的主题,集书艺与诗意为一体,让观者驻足而不愿离去。

与古代粉墙墨迹题壁书写所不同者,当代题壁采用是石刻形式。

3.2.3 刻石(碑、碣、经幢等)

碑是自秦汉以来石刻书法流传形式,碣是碑的早期形态,经幢又是碑刻在宗教中的特殊

表现形式。古人有铸金刻石,希望传之久远,今人之法,则完全成了书法表现形式。

园区内的刻石文字比较普遍。其荦荦大者有:城墙公园中,有一处仿秦石鼓猎碣,用小

篆连续刻满了韩愈的《石鼓歌》;雁塔广场大唐相府外的莲花经经幢,大唐芙蓉园杏园碑记、

心经经幢等。至于分散在园区内遗址公园内的各种刻石文字,则蔚为大观,不胜繁举。

第8页

图 4 城墙遗址公园石碣(鼓) 图 5 慈恩寺公园石柱

景区中还有一些新的刻石文字形式,或者说,它们是古代刻变异形态。例如,大唐相府

外围的四棱石柱,上面刻满了唐诗,石柱华表上雕刻的书法文字,在芙蓉园和城墙遗址中都

有所见。

3.2.4 屏风

屏风是唐代全社会广泛使用的陈设家俱,除用作空间的分割屏障之外,书画装饰功能为

全社会所采用。上自宫庭官府,下自平民居室,都有屏风的存在,唐诗中有很多屏风诗,描

绘了其书画的高妙。

相较与唐代绘画屏风,书法屏风除了文献记录之外,还极少有实物出现。景区中书法屏

风的运用从某种程度上可看作对历史的还原。

以屏风作为表现书法的形式,在景区中主要有二处:一是芙蓉园中大唐艺术博物馆中八

连屏风巨障,上面刻有唐代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张旭、怀素、李邕、颜真卿、

柳公权等人代表作品,后面有每个人的生平及书法风格介绍。另一处是不夜城中书法家雕刻

身后书法背景,在欧、虞、褚、柳等人的造像后,有每个人代表的碑刻作品,被连为屏风,

左右展开。

图 6 大唐艺术博物馆中的屏风

3.2.5 篆刻

印章是书法尤其是篆书表现的特殊形式。唐代以后,印章进入到文化领域,前世书画作

品中常有收藏者个人的印记。较历史上篆刻多为个人的官衔名号,只起印信的作用有所不同,

景区园内篆刻则被当成书法装饰和表现的设计形式和景观小品。如大唐芙蓉园入门处的园名

文字,南门的“唐市”,城墙遗址公园中的“七言绝句”,雁塔北广场上的“开元通宝”地景,

等等。

第9页

图 7 芙蓉园中的篆刻体小品景观 图 8 城墙遗址公园唐诗迷宫篆题

篆刻形式不只是起到了景观小品的作用,它还与书法作品组成部分。如唐诗峡中以篆刻

区别诗歌书法主题,唐诗迷宫中的题标等。

3.2.6 雕塑绘画(设计含)

唐代书法家和唐代诗人一样,为数众多,光耀千秋。唐代人物雕塑中,有不少书法家形

象,与诗人交相沈辉映。如北广场的怀素挥毫形象,大唐不夜城的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

等书家石刻人物,芙蓉园里诗人元稹的“悬臂立腕”铜像,等等。

书家的题材同样见之于绘画中。大唐艺术博物馆中有一幅唐代名优的壁画,汇聚了著名

唐代书画家,画的中央是张旭以发濡墨而书;另有一书法形式的壁画,是以唐代表书家书迹

拓片设计构图而成的平面作品。在仕女馆内绘画作品中,也有一幅描绘公孙大娘剑器舞的国

画,其款识文字看,也在叙述她与唐草书家张旭故事为主题。

3.2.7 地景石刻

地景是现代环境艺术重要表现形式。在雁塔北广场上,石刻花纹地景浮雕,来表现盛唐

文化的典雅雍容,同时,也有书法地景浮雕四组十六块。将石砖拼凑为正方体,将唐代书法

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虞世南、褚遂良、怀素、张旭、徐浩等人的法书名帖,雕刻

于紫砂岩之上,和广场的唐代花纹地景浮雕协调搭配,使广场花岗岩地面更加丰富和富于文

化内涵。

图 9 芙蓉园内壁画设计 图 10 雁塔北广场地景

3.2.8 灯柱

为了体现唐诗的国度,曲江景区设计了很多唐诗灯柱。四面刻满了书法体唐诗,由于运

用了现代透明材料,即使在夜晚,也能欣赏其诗书之美。

第10页

图 11 唐诗灯柱 图 12 芙蓉园景区内回廊莲镜装饰

为了识读方便,灯柱上的文字一律用楷体书法,风格上近于颜体。身置其中,仿佛让人

回到了诗歌的王国,书法的国度。

3.2.9 其它

除上举八种形式而外,在景区中还有一些新的书法装饰形式为古代所无。如芙蓉园内水

面曲廓中,顶部中央横梁上装饰有莲形镜面,它们正反两面写满了书、画,让观者在园林游

览中同时又体会到艺术的魅力。

3.3 书法表现的内容

书法表现的内容,从艺术层面来讲,是风格本身,从文词内容来看,则是文字和文学。

由于景区内的书法兼有艺术和实用的双重功用,内容与形式是书法艺术的双翼。园区中的书

法,其内容与特定场景彼此生发,有着共生的关系。

3.3.1 书法文学

文学是书法的载体。唐代经典的书法作品也是同期或前代的文学作品。如怀素的《自序

帖》记叙了书者自己来长安后以书遍访名公,诗人们看到以诗相赠,从中可以看到时人对他

草书的喜爱。这些诗句,有的则成为佚诗散句。又如杜牧诗作的《张好好诗》,是唐代诗人

中唯一以诗歌形式留下的书法作品,与《琵琶行》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书法景观中有一些以唐人的书法作品为表现元素,来表现唐代的历史文化,如自叙帖地

景,传张旭的古诗四帖诗墙,就是对对前世经典作品的再现。

3.3.2 书法人物

唐代书法大盛,崇尚书法的风气风靡全社会,不少诗人又兼书家,所以书法家队伍中著

名人物丝毫不亚于诗人的比例。如唐代文学有“初唐四杰”,书法也有“初唐四家”(欧、虞、

褚、薛)、“隶书四家”(韩择木、史惟则、蔡有邻、李潮)。文学有“郊寒岛瘦”,书法有“颜

筯柳骨”、“颠张醉素”等等,这些都是书法元素得以表现的题材。

著名书法人物不仅留下了大量的艺术作品,也传下有关他们学书的大量典故,如柳公权

的“笔谏”,欧阳询“卧碑”、虞世南的“五绝”,等等。

3.3.3 唐代诗歌

唐代是诗的国度,又是书法的天堂。诗与书是一对孪生姐妹,凡是有诗歌出现的地方自

然也少不了书法的存在。书法的表现提升了诗歌艺术性,而诗歌又为书法表现的内容。曲江

很多人文景观与其说是诗歌的主题,不如说是书法场所。曲江景区内唐诗出现最多的场合是

景区街道两边的诗柱,其次是唐诗峡和城墙遗址公园中的吟诗坛,它们同是书法应用最多的

地方。

3.3.4 佛经

第11页

曲江文化景区依唐慈恩而建,大雁塔这一佛教名塔是其时代地标。因此,景区内的书法,

有一些内容自然佛教相关。如原大雁塔下的《雁塔圣教序》记述玄奘历经艰险取经的故事,

东侧相府门外经幢上刻的是《莲花经》,还有芙蓉景区的经幢上的《心经》(非书法体),等

等。

3.3.5 匾题联对

匾联题识文字,见于之牌匾,对联,是古今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曲江仿唐建筑林立,匾联书法不胜枚举。

3.4 书法表现的风格

唐代书法的艺术风格,有以颜书为代表的楷书,也有以张、素为代表狂草,它们是大唐

时代风格典型。景园内书法,有的旨在还原唐代书风,而有的则是反映当下人书艺。

3.4.1 唐代书家风格

书法是体现大唐文化的一个元素。园区内众多的书法中,有一类是复制唐人作品,还原

唐人作品风格。如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自叙帖》、柳公权《多宝塔》等,唐代书法史

上这些经典作品,都能在不同景区内找到它们的影子。

崇尚的字体书写,中间大匾额用颜真卿楷书大字,大气磅礴;两边上下联匾额题词用王

羲之、王献之行书字体,典雅生动。“大

唐盛世”带来了各行各业的空前繁荣和进

步。

3.4.2 唐世时代风格

笔墨当随时代。人们常用李白的

诗、颜真卿的书法比作大唐的盛唐气

象,所以曲江景区的很多书法文字即采

用了颜体的风格。最有代表性的“大唐

不夜城”出自《多宝塔碑》,至于大唐

芙蓉园、大唐通易坊等功能性的文字

匾,和大量的唐诗柱文字,虽多是印刷中的准书法体,也是颜体的风范。

图 13 颜体曲江池题名 图 14 颜体大唐通易坊

3.4.3 现当代书家风格

对唐代书法的无论如何逼真复原,历史毕竟难以重演。所以,书法的人文含义也包括当

代人的演绎。园区内当代书家的书迹较多,有署名的,也有不署名的,有知名的,有不知名

的,至于其风格高下,则更是良莠不齐,拙劣者也为数不少。下图唐诗峡中于右任所书《观

公孙大娘》诗,是这个环境书法代表作品。

第12页

图 15 唐诗峡中于右任书

3.4.4 准书法体风格

电脑书法是当今书法的一种辅助形式,它能量化生产古今不同风格的书法字体,如上所

举颜体就是电脑体式。当代书法家中也有成为电脑书体者,如舒同体、启功体等,在唐诗峡

中都能看到。由于电脑体万字同一,其风格表现较手写书法体弱,但适合作阅读性文字,所

以我们称之为准书法体。

3.4.5 其它

书法不能代替文字的所有传达功能,果真将曲江景区内所有文字变为书法体,其效果恐

怕会适得其反。美术字虽然千篇一律,但对特定场合和内容来说,同样也有存在着字体的要

求。如宋体字适合阅读,行书正文中显得零乱且不够美观,可是,唐诗迷宫不加选择地采用

了这样的阅读文字,其效果就可想而知。

3.5 书法应用的功能

曲江景区遗址把文化遗存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结合在一起,在大唐这一特定历史文化背

景下,书法、文学与建筑一起共同构中国历史和地域文化新地标。书法不仅是营造文化氛围

的重要手段,也是展现地域文化新媒介。

3.5.1 承载历史

在曲江景区中,书法不仅仅是艺术表现,它还被赋予了一种传绪文化的使命。大唐社会

与书法关系如影随形,书法反映着唐代的历史变迁。唐代举国善书,颜筯柳骨代表了唐代书

法的风格。所以,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上,紫云楼、阅江楼、大唐通易坊等这些仿古建

筑上匾名,多数用颜体,宽博大气,书法中就透露着大唐气势。

3.5.2 传播艺术

在书法表现的内容中,无论古今,唐诗恐怕是书写最多的内容。从诗柱到诗峡,再到诗

廊,无一不是诗歌的天下。将唐诗文字还原为书法,一方面是为了还原历史感,另一方面,

则是诗歌的艺术化传播方式,唐诗与唐书其实是二位一体。

3.5.3 标记标识

如果唐诗书法是为了艺术传播,那么众多的匾题则是为了起标识作用。这些内容,文字

数量较少,字体要求榜书大字,颜体风格适合书写这方面的内容,如“大唐芙蓉园”五字,

就显得具有历史的厚重感。

3.5.4 纪念功用

古代石刻文字,多数具有纪念碑的功用。如树立在大雁塔下的唐三藏圣教序碑,是为了

纪念唐三藏。今天的石刻不少仍保留这一特点。如苵萸台书法是为了纪念王维,杏园碑是为

了记述复兴杏园,等等。

3.5.5 美化装饰

书法作为艺术,其装饰功用体现在很多方面。如书法屏风是室内装饰,书法地景是景观

装饰。还有大量的景观石,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色彩的石头点缀在庭院或草坪内是一

道亮丽的风景,而它上面的书法文字也能为之增添生机活力。

第13页

3.5.6 景观主题

传统的建筑中,书法多是其附庸,而当代城市景观,书法除作为点缀外,还作为一种独

立的主题成为建筑的主体。如以书法诗歌为主体的唐诗峡、吟诗坛,人穿行其中,书法的美

境,诗句的意境,园林的幽境,人生的遇境,共同组成“人文长安、盛唐意象”的文化体验。

4 应用篇:书法生态与城市人文景观的共存与发展

曲江景区以“人文曲江,大唐意象”为规划和建设目标,让观览者“走进历史,感受人

文,体验生活”。书法作为其中重要的文化艺术原素,其品类之盛,功用之巨,非它类所能

比拟。然而,当我们对景区园林内所有的书法实迹进行一番实地调查之后便发现,书法元素

的运用在表现上有很多未周之处,甚至还存在着不少失误。这值得认真的总结和研究。

4.1 西安城市文化景观对书法应用的要求

曲江历史人文景观之中,仿古建筑和园林自然景观是主体。书法和唐诗、雕塑、书法、

绘画、工艺等元素一样,既是文化符号,又是这些现代景观的设计小品点缀,景观书法有其

自身的特点。

4.1.1 书法表现的优势和劣势

书法与大唐历史文化之间的联系前已有所述。必须指出是,书法表现中本身也有自身的

长处和不足,如果不能扬长辟短,势必会画蛇添足。

与其它文化元素之相比,书法最大的优势是:形式多样,组合自由,且富有历史感和时

代感。唐诗是文学的历史,书法却可以传递时的韵律,书法是唐文化的活体。

不仅如此,书法还可以成为雕塑、绘画、设计的表现语言,如紫云楼中的唐优壁画,不

夜城和诗峡中唐代诗人的成组雕塑,都有着书法的元素。

书法还可以成为独立的表现元素。如书法墙,书法家雕塑等,已经具备了书法建筑的含

义。

当然,书法不是万能的。和雕塑相比,其空间感和场面感要弱得多。雕塑可以表现出特

定的历史场景,如贞元、开元广场群组人物造像,它们所表现特定时代的文治武功,而书法

却不能。

书法以其审美作为第一要义,对于以识别为主的文字,有的就不宜采用书法体式,尤其

是行草书体不能不分对象环境随便乱用,否则观者就易发生识别和阅读困难。

书法运动感强而想象力较弱,这点又不如绘画和诗歌。虽然绘画中的人物是出于画家虚

构,文学是历史影像,但它却能给观读者带来无限有遐想,思通千古,梦回大唐;而书法的

想象,更多地借助于文学的载体。

4.1.2 城市文化景观对书法运用的要求

书法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书法不仅是文字表现的艺术,同时还是设计和装饰的艺术。

从历史背景看,书法的表现内容、形式、风格等,其中任何一项因素都可能与大唐的文

化历史有关。如唐诗灯柱,用颜体书法体既不影响阅读,又能体现时代书法风貌。

书法文化不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其当下涵义同样是要求:诗化的语言和艺术化的形式,

能给人以美的感受,这就是为什么古代文人书家作品常成为永恒经典的缘故。这一原则,同

样也适用于景区内的装饰性书法。

书法景观的建设除了文化艺术的体认之外,还要与特定的书法环境相适应。书法是现代

城市景观园艺中的审美要素,其艺术角色完成最终要通过和景区周围的关系中体现出来,否

则便失去了意义。如城墙遗址中的韩愈石鼓诗,石鼓的造型和篆书的字体,与周围环境相得

益彰。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书风豪迈不拘,为世所重。但把它放在唐诗峡这样的环境中

就不是十分和谐得体。

第14页

4.2 曲江园区内书法元素表现在在的问题

应该指出的是,书法元素虽然在文化景区的作用无可替代,但其应用也明显地露出不少

问题,甚至是错误。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

4.2.1 知识错误

对唐代书法的再现,从根本上说,是对这一特定时代下历史人物关系和文学艺术作品风

格的新的组合。设计者如果相关史实不得详知,就有可能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例如,怀素这个人物雕塑,在景区凡有三见,但其生卒年代文字交待各不相同。北广场

的雕塑说明文字,雕塑前石头上注明其生卒年代是“737-799”,但旁边铜牌上却注明是“725

-785”。不夜城张旭雕像旁说明文字,其生卒不详。所有这些问题,只要翻开唐代书法史就

可以避免。

再如,城墙遗址的诗墙,采用张旭古诗四首,而

古诗四首既非张书,也非唐人的作品,启功的研究文

章言之凿凿,几成定谳。设计者不加用心,将它定为

景观主题。

又如,不夜城书法家雕塑,正前面者是“广大教

化主”褚遂良直正执毛笔,如果联系新旧《唐书》柳

公权“笔谏”中的“心正则笔正”的故事,你就会觉

得,将这一雕像改成柳氏或更有说服力。同是这群雕

塑,书家人物与后面的屏风书法几乎全部错位。

4.2.2 环境不当

书法与环境的关系可以归之于书法生态的问题。

书法环境有内外两个层次:就内部说,书法书体、大

小、书家等选择取决于不同的表现对象和功能,就外

部言,书法表现要与特定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和周围自然文化有关。只有区别而论,才能

起到应有效果。

例如,杏园是一处展现唐代科举文化景观。但这里却香烟缭绕俨然宗教庙宇。所立杏园

碑记文字,却采用美术楷体,显然与碑制不合;另外,在碑刻两边,一是百“福”图篆俗字,

一是毛书“福”(集字生造),这种民俗心理显然与杏园的文化主题不合,这与唐诗峡这一雕

塑、书法、唐诗的石林景观里面现了“寿字”,如出一辙。设关系密切。至于将毛体手迹刻

入其中,更觉得突兀。

图 17.18 杏园和唐诗峡中祈福文字字,与周围环境不合

书法作为主体设计要素时,要考虑到主体对象对于书法的要求。如表现长安丽人出游的

雕塑,以碑体草书来醒目,感觉就有问题。

书法传达与文字表达不同。对于识读性为数众多的文字,不能用草书,否则,就不能起

到应有的作用。匾题书法,也不能草,否则也影响阅读。芙蓉园中的一组昭陵六骏的现代雕

塑,背后的玻璃钢上用行草书长短错落写着有关马名介绍,但已失去了说明的意义。

图 16 不夜城褚遂良塑像

第15页

图 19 芙蓉园丽人行汉白玉雕像上的书法 图 20 六骏上的草书解说文字

书法还与字体的大小、风格与周围环境也有关系。匾题大字古人讲要“肥密”,否则显

得单薄,而高处楹联文字也要言少字大,这样站在下面的人仰视才能看见。我们看见紫云楼

上面的长言联字数众多,谁也看不清写的是什么内容。

4.2.3 粗制烂造

景区内的书法作多数通过石刻材质来表现的。由于石头上的文字,并非一次书写完成,

特别是翻刻古人的书迹,还有双钩和刀刻的过程。现代技术不仅改变了材质,同时也改变了

工艺。仿石材质可以是硬性塑料或其它材料,刀刻也可以用电脑完成。这些改进虽然提高了

工效,却丧失了艺术的水准,加之施工者眼光所限,有时古今同一作品被刻成豕亥鱼鲁,如

不夜城褚体圣教序片段文字被刻的仅余字形,判若二家。

图 21 褚体圣教序石刻与原搨比较

唐诗峡是芙蓉园里最著名的一处景观。设计者将书法石刻与诗人书家雕像和山势结合在

一起,旨在表现唐诗唐书。本是一处充满文化底蕴的独特景观,由于粗制烂造而变得混乱不

堪。质言之,峡内美术体、书法体、准书法体编排无绪,章法混乱,峡外高处的人像上被刻

满了今人的书法,且充斥着俗书,如佛头着粪。峡内众多的唐诗,于体、毛体及各种印刷体,

风格搭混,不伦不类。

另外,对古代书迹的复制,制作者不按照原来的文字顺序,随意剪裁,有文无意,这在

二处屏风书法上尤其突出。

4.2.4 俗书污染

俗书,或称江湖体,是指那些胸无点墨者而鼓努为力所写的字。这类书法最大特点是一

意孤行而了无古法。或图解字形,依夸张变形方法炫目外行,或左右横扫来冒充笔力,错字

满篇,又无章法。总之毫无美感可言。除了雁塔北广场外,我们在大唐芙蓉园、城墙公园和

慈恩寺公园中都能看到大量这样的书迹。有的有衔名,有的不具名姓。这种书法污染与艺术

第16页

无关,更与遗址文化的主题背道而驰。

图 22.23 景区中的俗书

4.3 几点建议

景区园内书法的应用除了以上具体问题外,从书法文化和书法生态角度对园区未来发展

建设提出以下建议,仅供有关部门参考。

第一、把书法纳入园区规划和建设之中,做到提前规划,严格实施。书法是园区建筑风

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做到提前规划,才能保证与园林景区整体风貌相适应。否则会造成

前后不统一。如雁塔灯柱将书法与诗歌结全在一起,但前后风格却不统一。雁塔二路的新立

灯柱,书法体悄然消失,代之而起的是空心美术字,唐诗失却了唐风书法环境,这不能不说

是一个遗憾。

统一规划也能避免一些人利用工作之便,循私将低劣的书法贩卖在景区。雁塔广场在这

方面做得非常规范,门牌颜王二体,代表了时代风格;地景书法与地景雕塑一样,是典型的

唐风。但在东边的慈恩寺公园中,书法应用就有些过滥。石刻中充斥的大量的当代人的俗书,

江湖体极大地削弱了其人文艺术内涵。

第二、对于业已建成的景区,对以后书法运用要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做到宁缺勿滥。

书法生态不仅关乎艺术,而且要与建筑的风格和园区人文环境密切相关。所以,园区内书法,

要从形式、材质、内容、书体、书者、差异、风格等方面进行甄别,将地域性与全国性结合

起来,不能搞成家门口个人书展。我们在芙蓉园中看到,有的园区如杏园,所有的门联几乎

全为一二个人所书,环境书法几乎成了个人书法的展览。

第三、处理好书法与一般文字、书体与大小、书者与内容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为书法

而书法现象。如前所述,书法与印刷文字的功用不同,说明阅读适合于印刷文字,诗歌适合

书法,匾联要兼顾二者。当代书家因个人身分、文化和应用环境和功用的差异,对书法选择

要考虑到其内容、形式、艺术性与周围的关系,根据实际,不一定幅幅垂名。

第四、发掘潜在的书法史资料,为旧有景区完美和新区的建设提供文献参考。书法反映

着唐代的历史、人物关系和作品风格,一旦出现失误,其效果便大打折扣。

例如,芙蓉园有诗人书家元稹幼年“悬臂立腕”的铜像。其实,此造像于史无征,将这

个塑像随便安在唐代任何一个诗人或书法家身上都不会有大错。如果将对象变为刘禹锡之子

刘孟二兄弟,便具有不同寻常的历史意义。史载,刘孟好习其父执柳宗元子书,柳诗有云:

“闻道近来诸子弟,临池寻已厌家鸡。1

”而刘禹锡本人《酬柳州家》亦云:“日日临池弄小

雏,还思论写付官奴,柳家新样元和脚,且尽姜芽敛手徒。”

再如,雁塔题名是唐代文人的书法传统,如果建立题名墙,恢复题诗题名的传统,无疑

又是新的人文景观。

1 《柳河东集》卷 42,第 705 页,中华书局 1964 年版。

第17页

第五、发挥唐书国风的余绪,防止旧有书法元素成为无用摆设。提倡书法文化,要将它

与整个城市的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如可仿照雁塔诗歌节的做法,仿唐人曲水流觞、雁塔题名

的的旧俗,成立书法节,举办现场诗歌书法比赛会。总之,让书法成为曲江景区形象的代表

符号,为城市现代化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谐共生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新旧《唐书》,中华书局标点本.

[2] 聂石樵,唐代文学史.中华书局,2007.

[3] 朱关田.中国书法史·唐代卷.江苏教育出版社.

[4] 郭捷,吴广怀.曲江大略 2002-2007 西安曲江营销解读.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

[5] 曲江、大雁塔、芙蓉园,各景区网站.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册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