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测评
班级 | |
姓名 |
(用时: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25江苏镇江检测)考古资料显示,广东英德市牛栏洞、江西万年仙人洞、湖南道县玉蟾岩等遗址出土了距今1万年左右的稻谷遗存。由此推知,这一时期()
A.已开始饲养牛羊和狗B.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C.阶级分化日益明显D.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开始出现
2.(2025江苏常熟检测)战国时代,“五谷”之说已相当普遍地使用,但所涵盖的内容却不尽相同,或无稻,或无麻,或无黍,但必有粟(稷)、(大豆)和麦。据此可知,当时()
A.北方农业生产领先南方B.民众饮食结构发生根本变化C.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D.经济作物生产存在地区差异
3.(2025江苏宿迁中学检测)阅读下表,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安人通过栽培获得的食物不过占其粮食消费总量的10% 左右。这说明( )
A.世界农业源于美洲地区B.农业发展历程艰难漫长C.农业难以提升生活质量D.采集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遗址地点 | 粟 | 黍 | 水稻 | 小麦 | 大豆 |
河南省灵 宝西坡 | 1 345 | 131 | 9 | ||
山西省襄 汾陶寺 | 9160 | 606 | 30 | 3 | |
河南省登 封王城岗 | 1 416 | 113 | 16 | 140 | |
陕西省扶 风周原 | 5826 | 160 | 5 | 1 | 22 |
河南省 新密 | 62 | 12 | 11 | 4 | 3 |
5.(2025江苏天一中学检测)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6.(2024江苏苏州中学月考)陶寺遗址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类型为主的遗址,确切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900年。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和气势恢宏的宫殿,根据发掘的成果来看,陶寺社会贫富分化悬殊,形成了特权阶层。据此可知,当时()
A.已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B.开始产生贫富差别C.进人奴隶社会鼎盛时期D.已进人传统农耕社会
7.(2024江苏盐城检测)公元前6000年左右,西亚的小麦、大麦等传入欧洲。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葡萄、首等传到中国,樱桃、杏等从亚洲传到罗马。这表明新航路开辟前()
A.已出现一些跨洲的食物物种交流B.食物物种的交流仅限于邻近地区C.欧亚的交流通道是海上丝绸之路D.跨洲食物物种交流是单向进行的
A.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 B.北方以种植粟为主C.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 D.南方以种植粟为主
4.(2025江苏徐州一中检测)墨西哥的特瓦坎山谷是最早的植物栽培中心之一,那里的原始农业从公元前7000年前后开始,但在公元前1500年前,当地印第黄河中游农作物出土绝对数量统计表(单位:粒)
8.(2025江苏南师附中检测)在美洲,小麦是欧洲移民的主食,传教士需用面粉制作圣餐中的面包。1776年,《美国农业》记载:“我们在原先种烟草的土地上继续种小麦等谷物,再适当施肥,便可获得丰收。”当地农民谈道:“小麦收割后,被大量卖到里沃德岛、新西兰等地。"这说明小麦在美洲的传播()
A.改变了美洲居民的饮食习惯B.打通了欧亚间的新商路C.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兴起
9.(2025江苏宿迁检测)《马可·波罗行纪》中介绍了我国13世纪用冰保存鲜肉及制造冰酪冷食的技术;明朝政府在运河两岸修建水库,给为宫廷运送鲜菜鲜果的船只加冰,保持其鲜嫩;清光绪年间,北京已专设冰窖,用于贮藏蒜墓,保证对皇宫的供应。这反映出我国()
A.食物保鲜技术历史悠久B.古代政府重视物种交流C.官府需求刺激科学发展D.长途贩运贸易繁荣发展
10.(2025江苏海安中学检测)新航路开辟后,新引|进的美洲农作物在改善欧洲人膳食结构的同时,也使一些曾长期在欧洲肆虐的疾病失去了往日威风。尽管欧洲近代早期的人口出生率没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死亡率的降低使得欧洲人口迅速增长。由此可见,欧洲引进美洲农作物()
A.拓宽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B.彻底改变了传统饮食结构C.提升了欧洲人的身体素质D.外来农作物开始影响欧洲
11.(2025江苏宿迁中学检测)明代甘薯引进后,首先在闽粤部分地区得到推广。到18世纪前期,甘薯在长江流域许多地区都已有栽培,出现了“高山海泊无不种之,闽、浙贫民以此为粮之半”的局面。甘薯的引进()
A.改变了区域饮食结构B.表明中国与美洲往来频繁C.解决了人地矛盾冲突D.反映出江南经济地位重要
12.(2025江苏泰州中学检测)在原产于美洲的农作物中,玉米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烟草是重要的创税创收经济作物;花生是常见的干果零食作物;辣椒是高度普及的蔬菜和调味作物。据此可知()
A.美洲是人类农业文明发源地B.美洲农业生产技术的发达C.全球农业多样性趋势的加强D.物种交流丰富了人类生活
13.(2024江苏徐州调研)1860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食品掺假法》,法令确立了一个“重要的先例”,即“保护消费者免遭钱财损失和身体伤害是政府应尽的职责”。190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纯净食品和药品法》,禁止销售任何添加了可能对健康有毒或有害物质的食品。这些法律的颁布()
A.杜绝了危害人体健康的食品B.反映了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国家重视C.解决了食物供需之间的矛盾D.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水平和能力
14.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中国米麦自给计划》,强调以技术改进为着重点和突破口,还兼顾发展生产与运销改良。1935年,组建全国稻麦改进所负责具体实施。这些举措()
A.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B.是构建粮食安全体系的有益尝试C.旨在应对全民族抗战
D.保障了抗日战争的最终完全胜利
15.(2025江苏常州检测)曾经被农民欢呼为“神药”的DDT等合成农药,不但有高效的杀灭农业害虫的作用,也把对人类有利的、害虫的天敌一扫而光。不少有机合成农药进人土壤、水体后很难分解,既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还进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最终危及人类健康。这说明()
A.农药使用对农业生产不利B.科技进步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C.经济发展中生态问题凸显D.农业现代化影响食品安全问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5分)
16.(2025江苏南通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时期 | 饮食特色 |
先秦 时期 | 贵族饮食有“八珍”之说,对用料、烹饪、数量、餐 具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士大夫之下“不以鼎食” |
秦汉 时期 | 外来食物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扁 豆、大葱、大蒜登上中国人餐桌,炸油饼、芝麻 糊、烧饼等受到热捧 |
隋唐 时期 | 士人任官或升迁举办“烧尾宴”招待亲朋同 僚,意指“鲤鱼跃龙门,烧鱼尾高升”。唐诗中 还大量提到西域胡家酒店和胡姬 |
两宋 时期 | “北麦南稻”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烧饼、饺 子、包子、刀削面等散布于江南市镇,通宵达 旦沿街叫卖 |
史料内容 | 史料来源 |
“五谷皆种,以玉泰(即玉米)、 荞麦为最,稻莉次之。” | 道光年间 陕西《留坝厅志》 |
“洋芋(即马铃薯),此种不知所 自来。山多种之,山民籍以济 饥者甚众。” | 道光九年(1829) 《宁陕厅志》 |
“包谷、洋芋、红薯三种古书不 载。乾嘉以来,渐产此物,然犹 有高低土宜之异。今则栽种遍 野,农民之食,全恃此矣。” | 光绪十九年(1893) 四川《奉节县志》 |
“外来之人租得荒山,即尽草 根,兴种番薯、包芦(玉米)、花同治十三年(1874) 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 皆有。” | 《湖州府志》 |
番薯“扑地传生,一茎蔓延至数 十百茎,节节生根,一亩种数十 石,胜种谷二十倍。” | (明)王象晋《广群 芳谱》 |
番薯所需“未半于农功,丰登自 倍于百谷” | (清)陈世元《金薯 传习录》卷上 |
化学家约翰·米歇尔出版《论假冒伪劣食 1848年品及其检测手段》一书,在他所分析的面包 样品中没有一份不掺假的 | |
1850年 | 在托马斯·威克利的主持下,英国医学杂 志《柳叶刀》组建“卫生分析委员会”,专门 调查和报告当时英国食品的质量,推动了 英国社会反掺假运动的开展 |
1854— | 医生波斯特盖特亲自规划食品监管法令的 最初蓝本,伯明翰议员先后10次在议会下 1872年院将其作为议案提交,他还要求英国政府 制定食品安全法令,强化食品安全 |
后期 | 19世纪英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法令,逐 步将食品安全监管纳入政府的管理职能中 |
所。与此同时,茶馆也是社会下层人士休闲放松之地。
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及其对欧洲的影响》等材料二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英国在印度阿萨姆种植园以机械化工序培育茶叶,成本和价格降低,茶叶质量也大大提高,“在湖北山边有着两三亩地的小农,是不能希望和它们竞争的”。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一据魏秀春《英国学术界关于英国食品安全监管研究的历史概览》-摘编自车乒、蓝江湖《丝绸之路上
摘编自董妍《中国古代食品安全监管的启示》材料二19世纪末的美国已经初步完成工业化,然而,美国政府却依然以“守夜人”自居,出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严重脱节。这一时期,美国大部分州都已制定有关规制食品掺假的法律。但由于各州食品法皆从各自州情出发,许多规定并不一致,且无法应用于跨州性食品贸易。而同期的大多数国家,中央政府监管食品是普遍做法,这也要求联邦政府有所作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食品市场掺假现象泛滥的主要原因。(6分)
摘编自[英]艾伦·麦克法兰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饮食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10分)
(1)据材料一,概述中国茶的传播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8分)
安全案件却时有发生,这时候主要是民间法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根据材料,说明英国有识之士积极推动政府强化食品监管的途径,并谈谈你对政府监管食品安全的认识。 (8分)
伴随铁路的延伸和统一大市场联系的日渐紧密,州际贸易日渐频繁,食品商业秩序越来越难以维持,这严重威胁到许多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出于安全考虑,他们纷纷要求国家应负起相应的责任,制定一部全国性的食品法。在美国社会的转型期间,洛厄尔的《论政府》威尔逊的《国家论》等著作相继问世,西奥多·罗斯福成为美国总统后,开始践行国家干预思想。
《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茶叶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食品安全监管的特征及其影响。(7分)
(2)指出材料一、二的史料为我们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及社会生活提供了哪些视角。(4分)
18.(2025·江苏苏州高三期初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摘编自吴强等《转型期美国食品法律规制研究以1906年《联邦食品与药品法>的颁布为中心》(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联邦层面的食品立法呼声产生的历史背景。(4分)
17.(2025·江苏高三金太阳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英国食品市场上掺假、制伪、掺毒的现象不 19世|断发生。化学家阿库姆出版《论食品掺假和 | |
纪初 | 厨房毒物》一书,以科学的手段、毫无偏见地 |
讨论食品掺假问题,在英国引起强烈反响 |
材料一茶叶贸易多数是由政府控制的商队或公司进行的,因此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增加。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英国的伦敦、俄罗斯的恰克图等港口都因为茶叶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俄国皇室和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荷兰鼓励妇女在家中举办茶会,联络亲朋、加强社会交往。社会上建立的茶馆也面向女性开放,为女性提供了家庭之外的饮茶和交流的空间。英国在接受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形成了“下午茶”,茶馆成为“十八世纪早期伟大文学、音乐和艺术·…···碰面和交换意见”的重要场
19.(2024江苏淮安调研)研究中国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规则,向祖先寻求智慧,不失为解决当下食品安全问题的一种有效措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礼记》中有“禽兽鱼鳖不中杀,不于市”的说法,是指狩猎也应当遵从时节,对于没有按照时节捕杀的猎物,禁止在市场上交易。唐律中还依据封建社会礼制而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之间的犯罪行为进行了特殊规定,对于将有毒食品给尊长食用意欲谋害尊长的,按谋杀罪论处;给卑幼食用致其死亡的,按故意杀人罪论处。
宋代规定从事商业活动者必须加入行会并入册登记,以便监督检查,行会对其成员所出售商品的质量、物价等都有监督义务。到封建社会末期,明清两代的行会一直承担着监管食品安全的重要职责。在食品安全领域,法律的规定寥寥无几,而实践中食品(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食品安全管理的认识。(2分)
第二单元测评
班级 | |
姓名 |
(用时: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24江苏南通检测)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下列选项与上述作用相似的是( )
A.编户齐民 B.登记造册 C.科举选官 D.男耕女织
2.(2025江苏南师附中检测)据下述考古发现,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汉代( )
1965年、1975年两次发掘郑州古荥镇,发现两座汉代大型炼铁高炉遗址,大块积铁多块,其中最重者达二十多吨,还有大量泥范、铁器、铁渣、鼓风管、矿石等。
A.冶铁业较秦代有了更大发展B.冶铁生产技术研究具有依据C.冶铁业占据手工业主导地位D.官营手工业占据于主导地位
3.(2025江苏徐州检测)大豆原产于中国北方。北朝的《齐民要术》指出大豆可以改良土壤,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大豆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地区。这说明()
A.土地利用的效率显著提高B.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转移C.自给自足的经济日益完善D.饮食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4.(2025江苏宿迁检测)中国古代的农具改进大都朝着轻便、小型的方向发展,这不同于近代西欧农具那样向着机械化、大型化,适用于大农场的方向发展。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古代()
A.实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B.农具制造技艺比较落后C.政府不注重对农具的改进D.自然地理环境的局限性
5.(2025江苏泰州中学检测)下图是英国羊毛和棉花消费趋势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促进了棉花消费量快速增长B.工业革命开始以后毛纺织业快速衰落C.1820年后英国棉纺织业增长依旧缓慢D.英国毛纺织业逐步被棉纺织业所取代
6.(2025江苏常州检测)1771年,英国人阿克莱特在德文特河上的克罗姆福特建立了近代的第一家水力纺纱厂,但是工厂的选址却受到了水源的限制,只能够建在靠河的地方,并且离城镇很远。此类工厂的建立()
A.对生产动力的变革提出新要求B.是科学理论突破的直接产物C.标志着人类开始进人“蒸汽时代”D.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快速发展
7.(2025江苏镇江检测)19世纪中期,英国女工对家庭经济的贡献占到 47.1% ,妇女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打破了两性分工的绝对界限,缓解了男女两性在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差异。妇女们多了工友、同事、上司等社会角色,构建起新的社会关系网络。据此可知,工业革命()
A.极大改变了女性的生活B.使得传统家庭日益稳固C.动摇了传统的价值观念D.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8.(2025江苏苏州高二下期末)1886年李鸿章上疏:轮船招商局之设以与外洋轮船相争衡,借以保中国之利权,故此呈请免北洋三口出口税二成。招商局属总理衙门管辖,关口免税是户部掌管。户部驳回呈请,进而提出招商局须将查明的前后八年借的官款77万余两缴还户部。这反映出()
A.官商关系制约着商业运营B.洋务官员图谋中饱私囊
C.民族企业收回了国家利权D.清朝旧制与洋务的矛盾
9.(2025江苏淮安高二上期末)19世纪的欧洲,松散随意、忙闲交替的工作方式越来越被认为是一个社会问题。富裕者认为:穷人之所以贫困是因为他们不够自律,没有时间观念。这也加强了一个社会共识,即当工人“进入上班时间”,他们的时间就属于“买下”其上班时间的老板。这一观念的出现是因为()
A.资产阶级延长工人工时B.工业革命促进社会观念变迁C.技术革命扩大贫富分化D.中产阶层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10.(2025江苏江阴六校检测)19世纪30年代,英国立法规定满足一定年龄条件的童工须在周一至周五强制入学,为此,政府还创设了工厂视察制度,要求视察员监督工厂主;同时政府鼓励大工厂主举办工厂学校,并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支持。这些举措()
A.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B.适应了工业革命的需求C.强化了纪律和时间观念D.保证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11.(2025江苏姜堰中学检测)中世纪的欧洲人没有洗澡的习惯,理由是人们难以摆脱宗教禁令观念的束缚。直到18世纪中叶开始,这种不良习惯才有所改观。在英格兰,男子“贴身穿条衬裤,每天更换以保持清洁”,用肥皂沐浴开始成为日常生活习惯;妇女将沐浴、穿着打扮看作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这反映了()
A.工业革命改变了生活观念B.文化交流开拓了英国视野C.社会经济结构的显著变化D.英国致力于引领时尚潮流
12.(2025江苏淮安中学检测)人工智能(AI)的应用,让机器代替人类进行单纯重复、危险和劳动条件恶劣的工作,既能减轻人类的劳动强度,又能避免工伤事故。这表明信息技术()
A.增加部分人失业风险B.避免工伤事故的发生C.提升工作效率和环境安全D.提升人类的智力水平
13.(2025江苏海门中学检测)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政府则在80年代提出“科技立国”口号。这些计划或战略的提出()
A.表明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分歧严重B.源于西方阵营对苏联挑战的回应C.助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持续发展D.促成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14.(2025江苏海安中学检测)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利用通用药物研究软件CPMD作青蒿素的抗疤研究,在“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上实现了青蒿素的抗疤反应过程的数值模拟,对进一步改造青蒿素创制新药,提供了宝贵的依据。这说明()
A.科学研究必须依靠计算机平台B.计算机模拟可以代替科学实验C.利用计算机可以生产新的药物D.计算机技术助推新技术的研发
15.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先后批准建立了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又制定了“星火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等一系列重要计划,并建立了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制度。这主要表明我国()
A.科技发展新格局逐步推进B.优先发展航天和国防科技C.体制改革向科技领域扩展D.“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中国很早就有手工提花法,西汉提花机能用提花束综控制上万根经纱。明代提花织机的结构更为完善。明初农工生产在政府的奖励政策下,得以迅速恢复,产量提升,手工业发达与商业的繁荣,造就了明代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丝绸纺织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促使明代蚕桑丝绸业的生产与贸易,走向商品经济与专业分工,同时提高丝绸生产的技术与质量,创造出璀璨的明代提花丝绸艺术。
摘编自阙碧芬《明代提花丝织物研究(1368—1644)》(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提花纺织技术的发展历程。(4分)
后,通过市场化的土地交易,富民庄园方兴未艾。作为劳动力的“无田小民”,与庄园主之间经过协商与谈判,形成“明立要契”的租佃关系。这些佃农虽然仍是庄园的劳动人口,但已经不再以“奴婢”称之。中唐以后,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庄园产品剩余增加和交易盛行,庄园的经营功能逐步完善,农副产品的交易范围扩大。
摘编自崔永盛《唐宋庄园和庄园经济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东晋南朝庄园发展的原因。(8分)
18.(2025江苏徐州高二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材料一英国棉纺织业能在较短时期发展起来并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得益于其体系化的创新发展路径。传统毛纺业在技术、组织和市场等方面形成丰富积累,相对稳定的政治制度提供肥沃土壤,传统地主一农民式结构转变为地主一资本家一工资劳动者,有助于新的商业及模式发展。棉纺织业迅速发展使其成为早期工业化的核心产业,引领并推动其他领域持续变革。强大的工业力量让英国快速成为世界霸主,棉纺织品贸易第一次整合了世界经济,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纺织业较英国纺织业的不同,并指出产生差异的根源。(6分)
-摘编自马瑞映、杨松《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棉纺织产业的体系化创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提花纺织技术对明清时期纺织业生产关系发展的促进作用。(6分)
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外国人在华开办的近代纺织企业获利颇丰,中国传统的手工纺织业遭到重创,在打击和利润的双重刺激下,部分乡绅、地主、商人和作坊主相继购置西方机器,引进、改进西方技术,投资开办近代纺织工厂,如:继昌隆丝厂、大生纱厂等,大大促进了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也诞生了众多的民族品牌,这些品牌在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同时,彼此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摘编自张东刚、李东生《近代中国民族棉纺织工业技术进步研究》
19.(2025江苏扬州开学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2025年两会热:新质生产力—以技新和产业新发展产生的先进生产力。
(1)据材料一,概况英国棉纺织业创新发展的驱动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时期庄园经济发展的表现。(6分)

17.(2025江苏淮安中学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东晋南朝时期,门阀政治发展到鼎盛,政权更迭频繁,土地私有制的浪潮又汹涌奔腾,东晋南朝时期的庄园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轨迹中大放异彩。战乱不息的中原大地促使士族冠带之家携家带眷避乱江左建立庄园,而战乱所导致的流民又为庄园的生产提供了劳动力和生产技术。据考证,当时为北来士族庄园建立重镇的会稽,直到刘宋时期也还处于地广人稀的状态。庄园使仓皇离乱的士族获得了安身立命之所。颠沛流离的移民重获安家立业之地。大量的农田水利工程被修建,原本为北方所种植的旱地作物被推广至南方。
—摘编自胡宗飞《东晋南朝庄园生产经营研究》材料二士族庄园在唐代以前为数众多,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最尊贵的世家大族”“不得不落到新兴军阀的统治之下”,众多士族庄园走向破败。中唐以
新质生产力和新质人才的培养要求依据上图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内容,围绕“新质生产力”,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