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发布时间:2024-9-03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封面

{{`发布时间:2024-9-03`}} | 云展网企业画册制作 宣传册 其他 封面
目录一、教海探骊 .............................................2统编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 冯蕾2机械能守恒定律 .................................... 樊炜华9城市.印象:欢歌悲吟两相和 ........................ 扈可佳15“三个事件相互独立 ”与“三个事件两两独立”等价吗?刘宁22《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张润霞24二、三尺匠心 ............................................31我们常说的“加权 ”,是什么? .......................刘宁31高一英语教学反思...................................................................... 刘永梅332024 年高考阅卷总结........................................... [收起]
[展开]
封面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3页

目录一、教海探骊 .............................................2统编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 冯蕾2机械能守恒定律 .................................... 樊炜华9城市.印象:欢歌悲吟两相和 ........................ 扈可佳15“三个事件相互独立 ”与“三个事件两两独立”等价吗?刘宁22《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张润霞24二、三尺匠心 ............................................31我们常说的“加权 ”,是什么? .......................刘宁31高一英语教学反思...................................................................... 刘永梅332024 年高考阅卷总结................................................................王景怡38高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面临的问题及教学实践策略............. 王小娜41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与教学改革研究.................................... 王阳451

第4页

姓名: 冯蕾 学校: 五原县第一中学 学科:历史教学设计

课题 统编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课题是“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把两次工业革命作为一个整体来阐述,重点是“影响世界”,突出工业革命促使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进入工业时代的历史作用,强调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及对世界历史的影响。通过分析工业革命的发生、经过,以及它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分析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人类社会生活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本课包括三个子目:第一子目“工业革命的背景”,第二子目“工业革命的进程”,第三子目“工业革命的影响”。三个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遵循历史发展的线索和时空观念,围绕工业革命发生发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展开讲述,介绍必要的历史知识。

2.学习者分析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已经讲过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工业革命的进程,对于文科重点班的学生来说这两块的知识就不难了,可以提供图片和材料,让学生自己总结,课上展示。本课的重点内容需要提供情景便于学生去理解和记忆,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3.学习目标确定

通过对工业革命主要内容的简要介绍,阐述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使学生对工业革命的重要意义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4.学习重点难点

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5.学习评价设计

通过问答法,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工业革命成就总结中,利用表格归纳法,方便学生比较和分类。在工业革命背景这部分,计划学生自主学习,准备了学案,学生根据学案的要求,分小组学习、练习,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设计拓展思教海探骊

2

第5页

考是本节课的亮点,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通过材料和地图设计问题探究,在讨论探究中,来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环节一:导课

教师活动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资产

阶级革命,提问:

1.各国建立资本主义制

度的时间?

学生活动1

1.英国:1688 光荣革命,1689 年《权力法案》美国:1787 年法国:1875 年2.为什么资本主义制度

相继在世界各地建立?根本

原因是?

接下来我们就学习这个

时期生产力是如何进步的?

德国:1871 年日本:1861 年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是生产力。3.本课的重点是工业革命的影响。3.PPT 展示课题,同学们

通过课题,可以看出本课的重

点吗?

活动意图说明: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及与上节课内容的关系。环节二:根据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教师活动 2 学生活动2

同学们根据 PPT 展示出两次

工业革命的成就,比较两次工

业革命的不同点。

3

第6页

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利用一组核心材料反复研读,从地域扩展、发展深度扩展、科学应用扩展、影响扩展等角度,引导学生理解两次工业革命是一个层层递进、不断深化的发展进程,从而形成对工业革命完整、全面的认识。提升学生在史料中筛选提取有效信息、运用历史术语进行表达的能力。环节三:根据课本预习总结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教师活动 3

根据课本内容总结工业革命

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学生活动3

政治

市场

资本

劳动

技术

其他

近代英国历史发展大事记(部分)

①1485 年-1500 年,伯克等郡共圈

占了 16000 英亩土地,其中有 13000

亩用作牧场。

②1588 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③16 世纪后,手工工场继续发展,

提高生产效率。

④1624 年,英国政府颁布《垄断法》,

是世界上第一部保护专利的法律。

⑤1687 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

数学原理》,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⑥1689 年,《权利法案》颁布。

⑦1760-1800 年,议会共颁布 1300

项圈地法令。

⑧1763 年,在与法国的战争中取得

胜利,法国将其在北美、西印度群

岛、非洲和印度的大片属地割归英

国。活动意图说明: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下分析英国开展工业革命所具备的条件。培养学生依据史料提取信息并进行归类的能力。

4

第7页

环节四:小组合作,探究与拓展

教师活动 4

结合地图和课本 63 页问题探

究的材料,探讨工业革命对资

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人

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生活动4

各小组展示1.生产力:使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2.生产关系:使生产组织与管理形式出现了重大变革,建立了工厂制度(第一次)和垄断组织(第二次)3.社会结构:(工业资产阶级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工人阶级迅速崛起;中间阶层力量开始发展)4.社会生活:工业城市兴起;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休闲娱乐和群众体育运动兴起;人们的文化素养提高,女性获得更多受教育机会;人口增加明显。5.社会问题: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突出;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6.世界格局: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肆扩张,到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活动意图说明:根据材料和地图,展开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提高学生认知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加深对工业革命历史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5

第8页

环节五:巩固练习

教师活动 5

1.福特在自传中提到:生产 T 型车需

要 7882 个独立工序,其中只有 949

个需要“ 强壮而训练有素的体格健

全的人”;其余工序,“670 个可由失

去双腿的人来做,2637 个可由一条

腿的人来做,715 个可由独手的人来

做,10 个可由盲人来做”。由此可知

A 技术创新降低了对操作工人的要

求 B 电气革命促进了生产高效化

C 福特工厂推动“福利国家”的建立

D 机器生产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2. (全国卷 I)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

为工业革命发源地 ,是因为英国最

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

来有研究者认为 ,其主要原因是英

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

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

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

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学生活动5

1.A

考察工业革命的影响

2. B

考察工业革命的背景活动意图说明:联系、巩固所学知识。环节六: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6

请同学上黑板做本课小结

学生活动6

6

第9页

活动意图说明:从整体上明确所学内容和本节课主题。7.板书设计

主板书

副板书

人力-自然力- 蒸汽-电力

动力革命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课下作业:写一篇关于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的小论文。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充分利用智慧黑板及课件实现师生互动10.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的设计根据教材中“背景-进程-影响”的结构层层递进的模式推进,把在把握时空及历史特征的同时锤炼思维。处理上比较妥当的。比如工业革命的成果部分通过表格进行整合、工业革命的影响通过课本材料和其他史料的作用,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历史对生活的7

第10页

影响、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图片、文字、图表等各种史料,抛出问题,将课程层层推进。丰富的图片也可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具体性。

但依然遵循了教材的基本架构,课程内容比较散,主题教学的思想并未贯彻,需要结合具体的实例,再逐步探索和尝试。8

第11页

课时教学设计 姓名:樊炜华

课题 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一节 功与功率

授课时间:2024 年 6 月 3 日 课型:新课(观察探究课) 课时:二课时教

物理观念:

知道功的定义,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掌握功的公式: W = Fscosα , 明确公式中各个字母所代表的物理量理解功率的定义及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定义 ,P = Fv 的运用。科学思维:

在推导W = Fscosα过程中,通过猜想、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理论论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论证能力和推理能力,并渗透等效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通过演示和事例,并同时通过启发式探究,使学生探究功的来历并掌握做功的两个因素。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分析日常现象,培养学生探究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育学生发表见解的意识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重点:1.功率概念、物理意义的理解; 2. P = Fvcos θ和P = Wt 的理解及功率的计算3. 机车启动的两种类型功率的相关问题

难点:1. 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理解与计算 2. 机车启动两种类型的相关问题3. 瞬时功率和瞬时加速度的求解

1. 圆周运动演示器

2. 教学 PPT 课件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功和功率 ”的内容,在推导时刻功率时就会更容易犯错,不会理解推导过程。而且,学生经过前几章的学习,对物理学习中,通过已知条件推导未知条件的探索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的这些基础就能帮助不了学生理解本节课重点的推导部分。所以换个方法来解释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 学 过 程

1. 课前引导提问

2. 观察各种运动

3. 研究力的作用效果

4. 课堂练习

环节一:课前引导提问

教师活动:提问

1. 什么平衡状态?

2. 力有哪一些作用效果?

3.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前提条件是什么?

学生活动:让学生回答

1. 静止和匀速运动

2.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 物体收到力的作用

9

第12页

环节二:让学生观察行星运动

环节三:讨论行星运动的规律

一、情境引入

思考与讨论:

(1)起重机竖直提升重物时,重物运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则力对物体做的功为力的大小与重物移动距离的乘积。更普遍的情形是物体运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不一致,例如马拉雪橇时拉力方向和雪橇运动方向间有一个角度。这时应当怎样计算功呢?

(2)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出去后的过程,足球运动了一段距离,踢出后运动员对足球是否做功?

(3)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做功吗?

二、新课教学

一、功

(一)功的概念及做功条件

1.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位移,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力对物体做功的条件:(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二)功的表达式推导

如图所示: 以下三种情况下力F对物体做功是多少?试着计算和推导一下。(三)功的计算

1.公式:W=FL cosα

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2.对公式的理解:①力F:为恒力;②位移 L:为对地位移;③夹角α:为力与位移的夹角,0-1800 范围变化。

10

第13页

3.功的单位:焦耳;符号:J (1J=1N×1M=1N ·M;1N 的力使

物体产生 1M 的位移,做功为 1J。)

4.功是过程量:对应一段时间或位移是力对空间的积累效果;

计算功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个力在哪个过程对物体做的功。

5.力与位移的夹角:

二、正功与负功

1.根据 W=Flcosα判断功的正负 2.功正负的物理意义

(1)功的正负既不表示方向,也不表示大小,只表示动力做功还

是阻力做功,功是一个有正负的标量。

(2)某力对物体做负功,往往说成“物体克服某力做功 ”(取绝对值)

例 1:一个质量 m=150kg 的雪撬,受到与水平方向成 θ = 37 °角斜向上方的拉力F=500N,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 L=5m。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 F 阻=100N。求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3.求总功的方法 (1)求 F合,再求 W合:W总=F 合Lcosα

(2)先求每个力的功,再求和:W = F1Lcos α1+ F2Lcos α2+……三、功率

思考与讨论:

(1)收割麦子时,如果人和收割机做功一样多,谁更快?

(2)不同的起重机将重物吊起,它们的工作情况如下记录,

如何比较哪台起重机做功多?哪台起重机做功快?

(一)功率的定义及意义

1.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功率。

2.公式:

3.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是 W,1W=1J/s, 1kW=1000W。

4.物理意义:反映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

5.功率是标量

(二)几种常见的功率

1.额定功率:是指机器正常工作时的最大输出功率,也就是机器铭牌上的标称值。2.实际功率:是指机器在工作中实际输出的功率。 3.平均功率:描述在一段时间内做功的平均快慢4.瞬时功率:表示在某一时刻做功的快慢

(三)功率另一表达形式

2.对于公式的几点说明:

1.公式: P = F vcosα

(1)式中F为对物体做功的力,若为发动机,则 F指牵引力。 (2)若当F与v同方向时( α= 0),P=Fv①当P一定时,F 和 v 有反比关系; ②当F一定时,P 和 v 有正比关系;③当v一定时,F 和 P 有正比关系。

11

第14页

思考与讨论:为什么汽车上坡时速度要比在平地上行驶

的速度小得多呢?

例 2:发动机的额定功率是汽车长时间行驶时所能输

出的最大功率。某型号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是60kW,

在水平路面上的行驶时所受的阻力为 1800N,求发动机

在额定功率下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假定汽车行驶速度为 54Km/h,时受到的阻力不变,此时发动机输出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四、机车启动两类问题

(一) 以恒定功率启动

思考与讨论:

(1)当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后,机车所受的牵引力如何变化?

(2)当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后机车的加速度如何变化? (3)当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后机车做何种运动?(4)根据以上分析,你是否可以求得机车最终的最大速度?此时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5)根据以上分析,你是否可以绘制出与机车运动过程相对应的P-t 图像和v-t 图像呢?(二) 以恒定加速度启动

(1)当机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后,机车的功率开始如何变化?

(2)当机车的功率达到额定功率后,机车的加速度如何变化?

(3)当机车的功率达到额定功率后,机车做何种运动?

(4)根据以上分析,你是否可以求得机车最终的最大速度?此时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5)根据以上分析,你是否可以绘制出与机车运动过程相对应的P-t 图像和v-t 图像呢?(三)机车启动几个物理量的求法总结

( 1)要抓住两个核心方程:

①牛顿第二定律方程:F-Ff=ma,联系着力和加速度; ②P=Fv,联系着力和速度。(2)机车的最大速度 vm 的求法,机车最终匀速前进时速度最大,此时牵引力F等于阻力,故P=' (3)匀加速启动持续时间的求法。牵引力 F=ma+Ff,匀加速的最后速度和时间t =(4)瞬时加速度的求法。据F = 求出牵引力,则加速度

环节四:课堂做练习

1.如图所示,篮球运动员平框扣篮,起跳后头顶与篮筐齐平。若图中篮筐距地高度2.9m,球员竖直起跳,则其平框扣篮过程中克服重力所做的功及离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约为 ( )

A. 900J, 4000W B. 900J,-4000W

C. 500J, -1000W D. 2000J, -4000W

2.某同学以5m / s 的速度匀速跑步,在0 ~ 2s 内空气阻力对他做功为W = -100J ,则该过程中空气阻力12

第15页

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 )

A. P = -20W B. P = -50W

C. P = -100W D. P = -200W

3.如图所示,从某高度以初速度 v0水平抛出一个质量为 m的小球,在小球未落地的过程中,其速度v、速度变化量 Δv、重力的功率 P和重力的功 W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A. B C. D.

4.如图所示,质量为 m的小物体,从高为h、倾角为α的固定粗糙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 重力加速度为 g,在物体从斜面顶端滑至斜面底端的过程中,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 )

A. μmghtan α B. μmghsinα D.

5.如图所示,质量 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

摩擦因数为 μ, 现在使斜面体向右水平匀速移动距离 s,物体与斜面相对静

止,重力加速度为 g,则摩擦力对物体做功为 ( )

A.0 B. μmgcos α ·s

C.mgssin αcos

2 α D.mgssin αcosα

作业设计 在作业本上记知识点和练习第 题

8.1 功与功率

一、功

1.做功的条件:(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2.公式:W=FL cosα

二、正功与负功 1.当 α= 时 W=0; 2.当 0≤α< 时,W正; 3.当< α≤π时,W负三、功率 1.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功率。

2.公式:

3.功率另一表达形式:P = F vcosα

四、机车启动两类问题

1.要抓住两个核心方程 ①牛顿第二定律方程:F-Ff=ma,联系着力和加速度;②P=Fv,联系着力和速度。

2.机车的最大速度vm 的求法,机车最终匀速前进时速度最大,此时牵引力F等于阻力Ff,故13

第16页

优点:将问题拆分为多个小问题,引导学生自己逐步分析逐个解决,可以有效的培养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够熟练的掌握本节课所学,乃至今后有类似的新授课也可以分析一二。

不足:

内容知识性强,推理严谨,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数学推理水平和思维。改进措施:

加以引导,学生内容展示,小组讨论,活动多样化。

14

第17页

城市.印象:欢歌悲吟两相和——《望海潮》《扬州慢》联读教学设计扈可佳学习目标:

1.划分节奏,分析韵脚,反复诵读,品味两首词作的音韵美。2.分析两位词人在意象选取上的特点,并体会两首词不同的意境及情感。(重点)

3.能根据两首词运用的典型艺术手法,学会仿写一二。(难点)4 明确城市荣辱兴衰,折射历史的兴亡,培养家国情怀。学习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不知道,最近,一所中国5 线小城,继淄博烧烤、尔滨燃冬之后,凭借一碗麻辣烫在这个春天火爆出圈,这所小城就是甘肃天水。其实这里曾是《诗经》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汉代名将李广的故乡,是杜甫写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秦州。二、情境任务

我们古郡五原也有 2400 年的文字记载,天水的爆火让我们爱五原的五原人民羡慕不已,所以这节课我们的情境任务来了:五原县文体局准备以“五原.印象”为主题,宣传古郡五原。《望海潮》和《扬州慢》作为描绘“城市”的精品词作,能给我们很多创作灵感。通过15

第18页

品意象、察意境、体情感,学习两首词,最后为我们古郡五原,写一首宣传词。入选作品五原县文体局将要推送到央视财经频道《魅力中国城》栏目组。

任务一:走进城市,我心有感

活动一:一词点评,感城魅力

初次踏入两座城市,你的第一印象是...选用两首词中的一个词语进行印象总评。

对杭州的第一印象是“钱塘自古繁华”(盈)——喜对扬州的第一印象是“入其城,则四顾萧条”(空)——悲活动二:诵读慢词,聆听城音(课件出示两首词重点字的注音、节奏、韵脚)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注意韵脚一学生读《望海潮》

一学生读《扬州慢》

学生读完后,其他学生做出简单评价,从字音、节奏、韵脚的角度。

教师点评小结(重点注意“骑、好”;分别找出韵脚,韵脚不同,朗读的声音高低不同,感情基调不同。(1)《望海潮》压ua 韵,韵脚是:华、花、娃、霞、夸-这些音是直喉音,开口呼,读起来气脉无阻,轻快自如,表达自由、轻快,带给人喜气洋洋的感觉。(2)《扬州慢》压 eng、ing 韵,韵脚是:程、青、兵、城、惊、情、声、生-读起来气脉阻滞,哽咽哀婉,带给人低沉、冷寂的感觉。插入沈德潜16

第19页

语)

小结:诗歌有和谐律动的声韵之美,不同的韵脚可以帮助表达不同的情绪。因声求气,我们可以通过大声朗读整体感知诗意。过渡:除了通过“聆听音韵”“一词点评”,体会词作情感还能通过“找意象——体意境——悟情感”来品味诗词情感。任务二:漫步城市,描摹城貌

通过比较意象,感知意境,体会情感活动一:仿照示例,请你选择两首词中的意象进行续写(比较意象)

示例:

都是写城,在柳永笔下是繁华都城,在姜夔笔下是萧条空城都是写树,在柳永笔下是(云树);在姜夔笔下是(乔木)都是写水,在柳永笔下是(怒涛);在姜夔笔下是(寒水)都是写桥,在柳永笔下是(画桥);在姜夔笔下是(二十四桥)都是写花,在柳永笔下是(桂子、荷花);在姜夔笔下是(红药)都是写音乐,在柳永笔下是(羌管、菱歌);在姜夔笔下是(清角)

活动二:请你根据两首词作内容的理解,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形容词,并简要说明这样填写的理由。(感知意境)一个是郁郁葱葱的云树;一个是高大萧条的乔木。17

第20页

一个是气势磅礴的怒涛;一个是凄凉刺骨的寒水。一个是热闹繁忙的画桥;一个是无人寻访的二十四桥。一个是飘香沁人的桂子、 娇艳欲滴的荷花;一个是无人欣赏的红药。

一个是悦耳动听的菱歌羌管;一个是凄清低沉的清角。一个是繁华富庶的钱塘(杭州),一个是满目疮痍的扬州。任务三:深度云游,探究主旨

活动一:情感比较——「盛世之歌」与「黍离之悲」(可插入背景资料)

《望海潮》意象上专取美丽富庶之景物,描绘了杭州的富足昌盛,国泰民安的盛世气象,所表达的是对太平盛世的赞美与歌颂。《扬州慢》通过“荠麦”“清角”“冷月”等意象营造凄清悲凉的意境,表达了对劫后扬州萧条、空寂、荒芜的震惊和悲哀之情。活动二:有人说《望海潮》是盛世华章,《扬州慢》是灾难美学。一欢歌一悲吟,你更喜欢哪种情感表达?(学生导学案思考)学生如果一时说不上来,可先进行合作分角色朗读思考感悟教师:我们再一次把繁华的杭州和萧条的扬州放在整个大宋王朝这段历史中,你有怎样的发现或感慨?合作感受,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柳永(女生读)

大宋朝有树,150 年前,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大宋朝有花,150 年前,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18

第21页

大宋朝有桥,150 前年,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大宋朝有声,150 年前,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姜夔(男生读)

150 年过去了,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150 年过去了,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150 年过去了,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150 年过去了,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学生朗读思考后作答:

参考示例:

①柳永的表达。柳永以如椽之笔,描绘的杭州城自然人文之景俱佳,展示了一幅宏伟壮丽的历史画卷,对杭州城的讴歌、赞美,体现了承平盛世的气象,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读来令人愉悦。②姜夔的表达。灾难文学是一种古老的文学形态,灾难主题是中国文学的恒久母题。在灾难的视野里,人类不自觉地以文学的方式抒发郁积的情感,慰藉受伤的心灵。

教师小结:

从历史的真实来看,繁华和灾难是人类进程中的花开花落,城市就是在这起起落落中向前发展的。

从文学的表达来说,讴歌太平与反映灾难都是文学的责任。《望海潮》和《扬州慢》一写承平盛世,一写劫后孤城,内容不同,意趣亦相异,共同构成了历史的真实,体现了文学的价值。过渡: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一座座城,都是记忆的叠加与书写,用19

第22页

文字来表现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城市精神才得以延续。任务四:交流表达,解锁技法

回到情境任务,为我们古郡五原,写一首宣传词。活动一:学习手法,聚焦细节

《望海潮》表现杭州之繁华,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扬州慢》一词,姜夔是如何表现扬州城的萧条的?自主赏析两首词的艺术手法,见资料链接部分活动 2:为古郡五原,写一首宣传词

同伴互评,分享交流

宣传词评分表分享人

语句押韵

(10 分)

能用到 2-3 种艺术手法

(20 分)

凸显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10 分)突出把握时代脉搏的现代感和自信力(10 分)教师可联系“如果你要写杭州,那便不能只写杭州”体,为学生提供借鉴。或根据望海潮的格律进行填词

20

第23页

《望海潮.五原赞歌》

五原风光,塞上明珠,自古魅力独特。黄河如带,草原无垠,天地广阔壮丽。古城遗迹,烽火台上,岁月静好安宁。稻花飘香,麦浪滚滚,田野金黄一片。果园繁茂,瓜果甘甜,四季丰饶不绝。渔歌唱晚,雁阵南飞,湖畔生机勃勃。人文荟萃,文化深厚,历史底蕴悠长。五原儿女,热情好客,民风淳朴善良。创新奋进,开放包容,城市活力四溢。交通便捷,商贸繁荣,发展日新月异。五原未来,充满希望,美好蓝图绘就。携手共进,共创辉煌,五原明天更美。21

第24页

“三个事件相互独立 ”与“三个事件两两独立”等价吗?刘宁近期,我们新高三正在进行一轮复习,在复习资料上看到了一个错误结论。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思考。1、 问题:如何判断两个时间相互独立?A、B 独立 <=> P(AB)=P(A)P(B)。这是充要条件,切记!2、 问题:

“三个事件相互独立 ”与“三个事件两两独立”等价吗,哪个概念更强?

答:不等价,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事件 A,B,C 相互独立,这个概念更强:不仅两两独立,而且AB与 C,AC 与 B,BC 与 A 也独立。

而三个事件两两独立,只是说明 A 和 B 独立,C 和B 独立,A和C独立。(好了,看到这里,你什么都懂了!)3、问题:三个事件 A、B、C 两两独立能推出P(ABC)=P(A)P(B)P(C)吗?

答:不能。

4、问题:

“三个事件相互独立 ”与“三个事件两两独立”,在概率公式上有什么不同体现?

答:事件A,B,C两两独立,只能推得以下三个公式:P(AB)=P(A)P(B),P(AC)=P(A)P(C),P(BC)=P(B)P(C)。

所以,事件 A,B,C 两两独立是 P(ABC)=P(A)P(B)P(C)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2

第25页

而当事件 A,B,C 相互独立,则有 P(ABC)=P(AB)P(C),(这个式子,在“两两独立 ”时,是无法成立的),且 P(AB)=P(A)P(B),所以即有 P(ABC)=P(A)P(B)P(C)成立.反过来,P(ABC)=P(A)P(B)P(C)成立,可能说明“A、B 独立,且积事件 AB 与 C 独立 ”,也可能说明“A、C 独立,且积事件AC与B 独立 ”,还有可能是“B、C 独立,且积事件BC 与A 独立”。这三可能只要有一个发生,即满足 P(ABC)=P(A)P(B)P(C),因此,P(ABC)=P(A)P(B)P(C)无法推出事件A,B,C 两两独立。5、 问题:请帮忙举例说明三个事件 A、B、C 两两独立不能推出P(ABC)=P(A)P(B)P(C)吗?

例:从 1,2,3,4 中随机选出一个数字,记事件A=“取出的数字为 1 或 2”,

B=“取出的数字为 1 或 3”,

C=“取出的数字为 1 或 4”,

则 AB=BC=AC=ABC=“取出的数字为 1 ”,显然P(A)=P(B)=P(C)=2/4=1/2,

P(AB)=P(AC)=P(BC)=P(ABC)=1/4,

满足 P(AB)=P(A)P(B),

P(AC)=P(A)P(C),

P(BC)=P(B)P(C),

所以 A、B、C 两两独立,

但是 P(ABC)=1/4≠P(A)P(B)P(C)=1/8。23

第26页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盐类水解的实质与规律) 张润霞课题: 3.3.1 盐类水解的实质与规律 课时 1 授课年级高二教材

分析

本课时内容是人教版(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三节第一课时内容。从课本编排来看,“盐类的水解 ”位于弱电解电离、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之后,学生已经能从微观粒子角度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盐类的水解 ”,既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也能对平衡原理和弱电解质电离进行具体应用和再认识,以达到强化的目的。从知识结构上看,盐类的水解平衡是又一个电解质溶液平衡,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平衡体系的认知。本节课通过探究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从微观粒子认识化学平衡,进而发展学生的微粒观、平衡观、守恒观,在建构盐类水解这一概念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渗透并发展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建立、运用单一溶质溶液体系的认知模型预测盐溶液酸碱性并且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发展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结合理论分析与实验设计探究影响盐类水解的内因和外因,发展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运用本节所学化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化学问题,体会科学探究在化学学习中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本节内容共计三个课时完成,本课时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建立盐类的水解概念,初步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和规律。主要内容是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及呈现酸碱性的原因、盐类水解的实质、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从具体内容上分析,第一是突出实验的引探功能,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不同盐溶液的酸碱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第二重视规律的引导和总结,围绕本节教学的重点,通过设计问题思考、练习等形式帮助学生自主总结归纳盐类水解的规律和实质;第三注重联系生活,利用我国的盐碱地问题引出课题,后续逐步解决问题,不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也为学生留下思考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

目标

1.通过分析水的电离平衡,知道盐类电离出的弱酸根阴离子、弱碱阳离子有分别与水电离出的 H+或 OH-结合成弱酸或弱碱的趋势,明确盐溶液显不同酸碱性是水的电离平衡移动的结果。

24

第27页

2.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问题探究等,学会分析盐溶液的酸碱性与其类型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究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并总结其规律。3.通过对盐类水解的实质的认识,知道盐类水解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能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盐类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利用宏微结合的思想,理解化学平衡理论在盐溶液中的延伸,并掌握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

重、

难点

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与规律

难点: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及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学情

分析

知识方面: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中和反应,对盐溶液的性质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高中化学必修一中学习了离子反应,已经掌握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对常见盐溶液的酸碱性有感性的认识。同时,在此之前还学习了强弱电解质、水的电离及溶液的酸碱性等知识。

能力方面: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实验现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存在的问题:本课时内容理论性强,而学生知识基础还较为薄弱,想象力不强,不容易理解盐溶液为什么显酸性或碱性。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 小组讨论 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教 学

环节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情景

导入

小视频:盐碱地的形成。

思考问题:含盐的土壤为什么会显碱性?所有的盐都是让土壤盐碱化的罪魁祸首吗?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实验探究】:阅读教材 P54 页内容,结合“科学探究 ”思考按形成盐的酸和碱的强弱,如何将盐进行分类?并用pH 试纸测定盐溶液的酸碱性。完成下表内容:

【投影交流】 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问题探究等,学盐溶液 NaCl Na2CO3 NaHCO3 NH4Cl

酸碱性

25

第28页

盐类型

盐溶液 Na2SO4 CH3COONa (NH4)2SO4酸碱性

盐类型

【交流 1】(1)按形成盐的酸和碱的强弱,盐可以分为强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和弱酸弱碱盐四种类型。

【交流 2】(2)盐溶液不一定都是中性,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交流 3】(3)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强碱弱酸盐呈碱性。

【评价任务 1】1、预测下列盐溶液是显酸性、碱性还是中性的?(1)NaClO(2)NH4NO3 (3)K2SO4 (4)MgCl2 (5)Na2SO3 2、盐碱土的主要成分包括钠、钾、钙、镁等的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和碳酸氢盐。那么谁是让土壤盐碱化的罪魁祸首呢?

会分析盐溶液的酸碱性与其类型之间的关系【学习任务 2】探究为什么纯碱溶液显碱性?

【思考】阅读教材 P55 页内容,结合“思考与交流 ”回答不同类型盐溶液中离子的存在情况有何不同?完成下表内容:

【投影交流】

NaCl 溶液 NH4Cl 溶液 CH3COONa 溶液c(H+

)和 c(OH c(H+

)= c(H+

)>c(OH-

) c(H+

)<c(OH-

)

- )相对大小 c(OH-

)

溶 液 中 的 粒

Na

+、Cl

-、

H

+、OH

- NH4

+、Cl

-、H

+、OH

-、

NH3 ·H2O

Na

+、CH3COO- 、H

+、OH

-、CH3COOH

有 无 弱 电 解

质生成

无 有 有

【讨论 1】请分析 NH4Cl 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什么?

【交流 1】①两种电离:H2O H++OH-和 NH4Cl===NH+

4 +Cl-。【交流 2】 ②一个反应: NH +

4 与水电离的 OH- 结合生成难电离的NH3 ·H2O,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化学方程式是 NH4 Cl+

H2O NH3 ·H2O+HCl,离子方程式是 NH+

4 +H2O NH3 ·H2O+H+ 。【交流 3】③结果:改变了溶液的酸碱性。溶液中c(OH-

)减小,c(H

+ )增大,c(H+

)>c(OH-

),NH4Cl 溶液呈酸性。

【讨论 2】 同理,分析 CH3COONa 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什么?【交流 1】①两种电离:H2O OH-+H+和 CH3COONa===Na++CH3COO

-。

回归教材,联系旧知,突出学科特色。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实现知识的内化过程。活 动

一、

探 究

盐 溶

液 的

酸 碱

活 动

二 、

盐 溶

液 呈

现 不

同 酸

碱 性

的 原

26

第29页

【交流 2】②一个反应:溶液中的 CH3COO- 能与水中的 H+结合生成难电离的醋酸分子,从而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化学方程式 CH3 COONa+H 2 O CH3 COOH+NaOH ,离子方程式: CH3 COO

- +

H2O CH3COOH+OH-。

【交流 3】③结果:改变了溶液的酸碱性。溶液中c(H+

)减小,c(OH

- )增大,c(H+

)<c(OH-

),CH3COONa 溶液呈碱性。

【讨论 3】分析 NaCl 溶液呈中性的原因是什么?

NaCl 溶于水后电离产生 Na+和 Cl-,不能与水电离出的 OH-、H+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水的电离平衡不发生移动,c(H+

)=c(OH-

),因此溶液呈中性。

【讨论 4】阅读教材 P55-56 页内容,结合以上分析,思考盐类水解的定义和实质是什么?

【交流 1】1、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H

+或 O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2、、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都强显中性。

3、实质:破坏并促进了水的电离平衡。

弱酸的阴离子―→结合 H+ 、

弱碱的阳离子―→结合 OH

-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H+

)≠c(OH-

)→溶液呈碱性、酸性或中性【评价任务 2】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盐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

B 、NH4Cl 水解反应是 HCl 和 NH3.H2O 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C 、盐类水解过程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D 、在 Na2CO3 溶液中,c(Na

+

)是 c(CO3

2-)的两倍

2 、下列离子组在常温下 PH 大于 7,且促进水的电离的是 ( )

A、Na

+ K+ SO4

2- OH- B 、Na

+ NH4+ SO4

2- Cl

- C 、Na

+ K+ ClO- Cl

- D、Na

+ K+ SO4

2- Cl

- 3 、室温下,在 pH 都等于 9 的 NaOH 和 CH3COONa 两种溶液中,设由水电离产生的 OH

-浓度分别为 a mol·L

- 1 与 b mol·L

- 1,则a 和b 关系为( )

A .a>b B .A<b

C .b=10-4a D.a=b

知识问题化,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及时巩固,发现问题,优化教学方法。即盐电离 → → 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27

第30页

【学习任务3】书写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方法思路是什么?【交流 1】①一般来说,盐类水解的程度不大,应该用可逆号“”联系旧知、表示。盐类水解一般不会产生沉淀和气体,所以不用符号“ ↓”和归纳总结、“ ↑”表示水解产物。 激发潜能。【交流 2】②多元弱酸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水解离子方程式要活 动 分步表示。

三 、 【交流 3】③多元弱碱阳离子的水解简化成一步完成。

盐 类

【评价任务 3】

1、下列各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且书写正确的是( )

水 解

的 特

点 与

H3O++CH3COO

- H2 CO3+2OH

-规律 C.HCO3-+H2O

D.F-+H2O

2.写出下列物质发生水解反应的离子程式,并指明水溶液的酸碱性:合作、交(1)Na2S: 。流、分享,突出重点,(2)CuSO4 : 。突破难点。(3)NH4NO3: 。(4)NaHCO3: 。【课后巩固】教材作业:P59 习题 1、2、4、5

【课后提升】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某些盐的水溶液呈中性,这些盐一定是强酸强碱盐

B .盐的水解可视为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C .醋酸铵溶液呈中性,是由于醋酸铵不会发生水解

D .Na2CO3 水解的最终产物是 CO2 2.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符合按 pH 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Na2CO3、NaHCO3、NaCl、NH4Cl

B .Na2CO3、NaHCO3、NH4Cl、NaCl

C .(NH4)2SO4、NH4Cl、NaNO3、Na2S

D .NH4Cl、(NH4)2SO4、Na2S、NaNO3

3.下列离子方程式属于盐的水解,且书写正确的是( )

提升训练,培养能力,为后续学习作铺垫。A.CH3COOH+H2O

B.CO3

2-+2H2O

HF+ OH

- H3O++CO3

2-

28

第31页

活动

四、

巩固

练习

A .MgCl2 溶液:Mg

2++2H2O Mg(OH)2 ↓+2H

+ B .NaHCO3 溶液:HCO

3+H2O H2CO3+OH

- C .Na2SO3 溶液:SO

-+2H2O H2SO3+2OH

- D .KSN 溶液:CN

-+H2O===HCN+OH

4 .能证明 Na2SO3 溶液中存在 SO32-+H2O HSO3-+OH

-水解平衡事实的是( )

A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 H2SO4 溶液后红色褪去

B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氯水后红色褪去

C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 BaCl2 溶液后产生沉淀且红色褪去D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 NaHSO4 溶液后红色褪去

5.在下列各微粒中,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且使溶液的 pH>7 的是( )

A. B.HCO

3 C.HSO

4 D.26X3+

6 .某实验小组拟用 pH 试纸验证醋酸是弱酸。甲、乙两同学的方案分别是

甲:①准确配制 0. 1 mol·L

- 1 的醋酸钠溶液 100 mL;

②用 pH 试纸测出该溶液的 pH,即可证明醋酸是弱酸。

乙:①量取一定量的冰醋酸准确配制 pH=1 的醋酸溶液 100 mL;②取醋酸溶液 1 mL,加水稀释为 10 mL;

③用 pH 试纸测出②中溶液的 pH,即可证明醋酸是弱酸。

(1) 两 个 方 案 的 第 ① 步 中 , 都 要 用 到 的 定 量 仪器是, 简 要 说 明 pH 试 纸 的 使 用 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2) 甲 方 案 中 , 说 明 醋 酸 是 弱 酸 的 理 由 是 测 得 醋 酸 钠 溶液的pH (选填“<”“>”或“=”,下同)7,乙方案中,说明醋酸是弱酸的理由是测得醋酸溶液的 pH 2。

(3) 请 你 评 价 乙 方 案 的 不 妥 之 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一.盐类的水解

1、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 H

+或OH

-结29

第32页

板书

设计

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都强显中性。

3、本质:破坏并促进了水的电离平衡。

4、表示方法:水解方程式

教学

反思

30

第33页

我们常说的“加权”,是什么?刘宁我们常说的“加权”,是什么?让数学教师给大家科普一下吧。大学生就业应聘时会根据他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仪表形象按一定权重来计算他的成绩,这就用到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中的各个数据重要程度对整体集中趋势的影响。1、注释:

“权”的古代含义为秤砣,就是秤上可以滑动以观察质量的那个铁疙瘩。《孟子 ·梁惠王上》曰:“权(此处,名词动化),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学校算期末成绩,期中考试占 30%,期末考试占50%,作业占20%,假如某人期中 84 分 ,期末 92 分 ,作业91 分,则算数平均分是(84+92+91)/3=89 分 , 加 权 平 均 分 是84 ×0.3+92 ×0.5+91×0.2=89.4.那么未知权重的情况下呢?

想知道两个班的化学加权平均值,一班50 人,平均80 分,二班60 人,平均 82 分,算数平均分是 (80+82)/2=81,加权平均分是80×5/11+82 ×6/11=81.09.还有一种情况:人为加权。针对某观点,满分10 分的情况下,专家打 8 分,老师打 6 分,学生打 7 分,如果认为专家权重和老师及学生权重应为 5:3:2,那么加权后就是 8 ×0.5+6 ×0.3+7 ×0.2=7.2,而算数平均的话就是(8+6+7)/3=7。

三尺匠心31

第34页

2、权数

统计学认为,在统计中计算平均数等指标时,对各个变量值具有权衡轻重作用的数值就称为权数. 权重,就是份量,就是“权力”,就是“人微言轻”和“成王败寇”的数学体现!32

第35页

高一英语教学反思刘永梅英语是高中的必修课,学得好能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都觉得自己在初中是英语成绩挺好的或还算能够跟得上,但到了高中却发现“退步”了,考试时总是达不到初中时的分数,变产生灰心甚至放弃的心理。其实,并不是退步了,而是没有适应高中的英语学习。

导致学生这种学习状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对高中英语产生畏惧心理。很多学生对新环境、新老师、新方法一下子很难适应,再加上英语课程的难度加大,词汇量增大,课文中句子结构长而复杂,学生更是束手无策。很难应付。前一两次的考试成绩更是把相当一部分学生尚存的自信大得烟消云散。这时,很多学生就会对英语产生畏惧心理及厌烦情绪。2、学习方法不得当。很多学生还是沿用初中的学英语习惯及方法,殊不知,高中英语与初中英语有很大差异,学习方法也就应随之而改变;还有很多学生爱用学理科的思维及方法学英语,很多东西爱问为什么、特较真,殊不知,英语有时更多的是习惯问题,没有为什么。

那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帮忙学生克服学习障碍,尽快适应高中英语学习呢?

一、帮忙学生克服对高中英语产生的畏惧心理,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33

第36页

首先,教师不要急于教授高中新课,先花大约两周左右的时间,帮忙学生梳理以下初中的语法、重要的单词、短语及句型,让学生自然地向高中英语过度。同时,能够让学生在这个过渡过程中尽快地熟悉新环境、新老师。教师也就应透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学生作业状况尽快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而且更重要的是,就应课下与学生多交流,除了多关注他们的学习状况还应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及思想状况,这样能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从而喜欢老师及英语学科,为学好高中英语奠定基础。并且。在这一过渡期,组织一次尽量简单些的小测验,让所有的学生都对自己在高中能学好英语充满信心,而且,教师在平时英语课堂上尽量多表鼓励学生,让他们经常感觉到成就感。对于高中英语与初中英语的差异,教师不要过度地渲染夸大,或者过分强调。让同学们相信,任何同学只要努力就能学好高中英语。

二、向学生简介初、高中英语特点,帮忙学生转变学习观念,调整学习方法

初中是打基础的阶段,各种学习主要是侧重知识的记忆和积累,一般侧重简单的听、说、读、写的训练,知识点教浅,靠背背记记就能够学好。而高中英语则是再提高的阶段。进入高中后,如果仅仅是记单词、学语法是学不好英语的。因此,教师要及时促使学生的学习观点改变。高中英语的重点转向读后理解,转向实际运用,强调运用潜力,高考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学生要想办法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在此基础上,还要训练自己对语言材料的理解潜力、写作潜力和听说潜34

第37页

力。

三、帮忙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朗读和背诵课文的习惯

根据多年的外语教学经验,我们认为到了高中,学生能不能继续学好英语,全面提高自己的潜力,良好的朗读和背诵的潜力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能流畅的按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同学们才能有了进一步学好英语的最基本的条件。我们认为,在高中,在某种程度上,语调比语音更重要。事实证明,只有按正确的语调朗读才能真正提高听说潜力,只有按正确的语调朗读才能真正提高学习英语的趣味。很难想象,一个不会用正确语调(升降调、重读、轻读、连读等潜力)读一句英语的人能真正学好英语。2、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堂教学是学好英语的主渠道。学生要想上好英语课,首先要做好预习。就阅读课而言,一般来说,要把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学习以下,然后结合注解把课文通读一遍,对其资料做初步的了解。这时,需要把自己遇到问题和难点标出,待到课堂上注意教师的说明和讲解或是请教老师,使问题得以解决。这样,从听课的角度而言,在课堂上就能抓住自己学习上的重点,做到有的放矢。课前不做准备,对课文没有大概的了解,听起课来就没有头绪,似乎什么都是新的东西,似乎什么都成了难点和重点。这样的学习不会有好效果的。所以说预习不仅仅仅是时间上的问题;而且是效率的问题。除了阅读课,写作及练习课也应如此。

35

第38页

课前预习的第二个好处还在于知识和技能的再次认识和操练上。也就是说,语言材料经过预习和课堂上讲解与练习有两次接触机会,要比不预习的学习操练效果高出一倍以上,所学资料和技能务必扎实、牢固。知识和潜力积累的实效性与时间和次数成正比,这正是英语学习的特点。

课后复习是上好英语课又一辅助要素,也就是说是另一个先决条件。因为只有牢牢把握住先前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进一步深入地学下去,获取新的知识。否则,前后脱节,新的资料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旧的东西又离你而去,最终不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课后复习的作用还在于能够使学到的知识得以深化和完善。由于课堂教学所包含的知识量及其活动时间有限,因此,想透过课堂听课解决自己学习上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从传授知识的角度而言,不管是从教师的主观努力来讲还是从课堂教学的客观来讲,都不足以包含每个学生实际需求量。这一不足应依靠于我们学生自身的努力,透过适时的复习,查漏补缺,从而全面、深入地掌握所学资料。3.养成课下阅读的习惯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透过提高学生阅读潜力,单纯透过教科书中的课文教学是不够的,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必须数量的读物。”这是因为:第一,先行的课文教学担负着语言知识教学的任务,故课文生词和新结构的密度大,不是用于流畅阅读的训练;第二,精读实质上是综合训练,超多时间用于为语言点的复用掌握而安排的听、说、写操练上,读的专门36

第39页

训练不够。那里所指的课外阅读即泛读。首先是让学生独立阅读,但又不是“放羊式”的阅读,而是在教师有计划的指导下进行的课外阅读。所以,泛读既是阅读材料的问题,又是阅读方法的问题。课程标准对于语言技能目标(七级)的要求是:“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到达 23 万词以上。”那么,对于一个高中学生来说,每一天,务必坚持 200 多单词的课外阅读量(包括节假日),才能到达此目标。教师就应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报刊、杂志及原汁原味的文章。学生在超多阅读的状况下,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语感,提高阅读速度及理解力。对于高考高强度的阅读是十分必要的。

4.要养成及时总结并建立错题档案(本)的习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探索、善于研究、善于总结。个性是对于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做过后要有总结,如命题的思路、解题的方法及一些规则等。此外,还要准备一个笔记本,将每次作错的题和不会做的题目记录在本子上,并将作错的原因和正确答案一并记录在案。以后还要不断地翻阅,加强记忆。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总之,提高高一学生英语成绩的关键在于教师帮忙学生消除学习障碍并适时地予以学法指导,使学生从初中的学习状态中走出来,尽快适应高中的英语学习。只要我们应对现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加强基础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成绩必须会提高。

37

第40页

2024 年高考阅卷总结王景怡一、引言

随着 2024 年高考的落幕,作为阅卷工作的一员,我有幸参与了此次语文科目的阅卷工作。本次总结旨在梳理阅卷过程中的得失,以期对未来的高考阅卷及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二、阅卷总体情况

本次高考语文科目阅卷工作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确保了评分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在阅卷过程中,我们注重对学生答题思路、语言表达、内容深度等多方面的考察,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能力。三、具体题目分析

1. 第 6 小题分析

第 6 小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太和殿建筑特点的理解及保护意识。根据评分标准,答出“牢固、稳定、牢靠、坚固”等关键词,并阐述其重要性及保护文物的意识,即可获得满分。然而,在阅卷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和表述上存在偏差,如将太和殿的稳固性理解为皇帝权威的象征,或是对保护文物的意识理解不够深入。此外,部分学生在答题时未能分点、多角度论述,仅从梁和柱的角度分析了稳定性,导致得分不高。另外,关键词出现错别字的情况也较为普遍,如将“牢固”写成“劳固”,这也影响了学生的得分。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强实用类文本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其稳固性的实际意义及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分点、多角度论述问题,提高答题技巧。此外,还需加强对学生汉字书写的训练,减少错别字的出现。

38

第41页

2. 作文部分分析

作文部分是语文科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作文要求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并强调真情实感。根据评分标准,作文的基准分为48 分,最后一组均分约为 47 分。在阅卷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高水平学生在文章思想的深刻性和文字表达上表现出色,但数量较少;而大部分学生则需要在文章结构和书写工整性上加以提升。对于相对差一些或对议论文有抵触的同学,我们鼓励其练习记叙文的写作,以展现个性和真情实感。

针对作文部分的教学启发,我们应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对于高水平学生,应强调文章思想的深刻性和文字表达的精准性;对于一般学生,则应注重文章结构的合理性和书写工整性;对于相对差一些或对议论文有抵触的同学,则可引导其练习记叙文的写作,以提高其写作兴趣和水平。同时,我们还应加强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3、默写题分析

在默写题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写出句子内容,但错别字现象较为普遍。如将“残夜”写成“残月”、“豚”、“豗”、“砯”等字书写错位。这反映了部分学生在汉字书写上的不严谨态度。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应强调默写是考察书写而非背诵的能力,加强对学生汉字书写的训练和指导,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四、整体试卷讨论与启示

从整体试卷来看,语文学科正逐步实现重能力考察、轻答题套路的理念。古诗文考题较为常规,但散文阅读部分可能会成为拉开学生分数的关键。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他39

第42页

们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时,我们还应加强对学生答题技巧和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性。五、结论

本次高考语文科目阅卷工作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在未来的教学和阅卷工作中,我们应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和提高,加强对古诗文和散文阅读的指导与训练,同时关注学生的书写习惯和答题技巧的培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高考之路保驾护航。40

第43页

高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面临的问题及教学实践策略王小娜一、引言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习惯了先根据阅读材料给定写作框架,再进行填充,然后以“一题多解” 的方式方法来指导学生写作,这种做法虽然降低了学习者写作难度,加深对文本阅读理解以及运用能力,也可以一定程度提升学生写作自信心、积极性,但也会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无趣且缺乏自主思考与探索精神。新课改要求以“读写”为主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思维方式方法,使其能适应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目标中对人才培养所提出“素质化教学”这一理念。二、 目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目前绝大多数学校都在致力于推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素质教育,虽然说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在对学生自主写作能力培养这一点上我们面对的问题仍需极大关注。首先,教师自身就阅读对于提高高中生学习成绩、思维水平以及综合素养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的认知亟待提高;其次很多老师英语学科与其他科目的联系关注度不够,导致在实际课堂中无法将学科间的交融信息应运于阅读写作教学中;最后尽管有些学生已经开始接触了高中英语写作考试模式,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真正掌握理解高考任务型写作及续写写作这一重大学习板块。另外, 日常写作练习与高考读写考查内容相去甚远,也不奇怪很多学生眼中英语写作课相对比较枯燥且乏味。事实上,教师的教学方式会极大影响学生学习英语写作兴趣和热情,而且如果方式采用不恰当甚至会对提高学生作文质量产生消极作用。在实际中本人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及观摩很多同事的写作教学课程发现英语课堂上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过度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插入速度过快、内容过于简单,对于学生的写作思路的启发性作用有限;二是在课堂上,教师过度地注重语言技41

第44页

巧,而忽略了对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有些老师为了完成既定任务指标会给学生进行机械式训练;三是教师在日常写作教学练习中缺乏对学生真实地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鼓励和重视。三、“ 以读促写”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以读促写”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水平,采取不同相应措施,通过阅读等一系列活动方法促进学生词汇量的积累以及语言知识理解与运用技巧提升,使同学们获得更好地英语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是一种特别有效提高写作技能的途径。英语写作是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表达和思维发展等方面有较高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以读促写作为一种基本理念贯穿到高中三年整个教学活动当中。首先从教师角度来看:第一点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学会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自主式阅读学习。日常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训练学生积累语言素材,如高级词汇,短语,句型等的积累。学生的语言库存量越丰富,思维领域就越广阔,语言交流和写作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在写作中可以随时作出恰当的选择,准确地调用语料,从而组合出生动、形象而又具有美感的作文来。而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我们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多层次地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素材,帮助学生掌握积累语言素材的方法。

其次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英语写作训练方式。结合阅读教学,我们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练习仿写 (仿写句子、段落、篇章)、续写、改写、扩写、缩写,以及适当练习材料作文(如提供文字、图画、声音等),所有这些写作方式都是基于的阅读去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样做既是读写结合,也是从读中学写。再者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做出适时的引导。

42

第45页

四、“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策略

(一)依托于教材文本的语言,不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在进行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引导学生关注教材文本内容的丰富性,比如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对世界有自己独特理解和认识,所以教师要推荐恰当的阅读读物,并且指导学生读书方法。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年龄段特征来帮助指导学生选择适合其自身发展的阅读材料。同时也要引导孩子们学会运用不同材料中常用到、常见词汇短语等相关语言资源进行表达练习与交流等,从而达到提升高中生写作水平的目的,进而提高高中英语作文成绩及写作能力。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把教材的内容融入到学生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语言积累来表达出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和想象,把文本理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把阅读的成果与自己的生活学习相联系,并应用于写作中,使之融会贯通。(二)依托教材文本的主题,不断创新和拓展写作的话题在新课改中,“写作教学”这一理念被提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当前教材文本所涉及的主题较为广泛,从人与自然,人也社会到人与自我,内容丰富,极具启发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压要积极利用好教材,不断挖掘教材,不断探索文本中蕴含作者真实想法和情感、社会价值观念以及思想内涵等方面内容,从而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更为丰富的思维广度及情感价值观的深度引导。

(三)以文章主题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文本读后仿写和续写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根据自己对文章主题、意境等方面理解不同,对作者通过文本所表达出来的意思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文本内容是读者与原文相互交流和沟通、共同探讨下共同达成的一个阅读结果,而仿写43

第46页

和续写就是把别人想象过或者可以用语言描述出来的话语进行翻译并加以修该拓展后再呈现给大家的过程形式之一,这就要求阅读者在阅读时对自己以及文本本身要有一定程度上深刻理解并且能够把这种理解灵活运用到自己创作的文本中去。在进行高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文章主题为“故事” ,以故事为主线,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阅读能力以及写作兴趣等方面的调查发现,把仿写和续写作为课堂写作练习的主要途径,逐步提升学生读写结合的综合能力。五、总结

在阅读及写作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面对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态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层次学生对文本解读水平有差别,而差别的根源在不同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态度,其生活环境以及学生已有词汇储备量的不同。通过调查研究和访谈得知有相当一部分高中生不能够正确把握文章主题思想、准确解读文本含义以及将自己与教材之间彻底割裂区分开;还有部分英语教师对读写教学目标没有明确性认识,只是为了完成读写任务而讲解,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写作习惯及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等Reference:

[1]程瑜.“以读促写”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天下(综合),2020:0026-0026.

[2]郑婷.“以读促写”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践行[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0:0023-0023.

44

第47页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与教学改革研究王阳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实践与当前教学改革的趋势。通过分析传统地理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措施,并结合具体案例,阐述教学改革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实际应用与效果。文章旨在为高中地理教育者提供有益的教学改革参考,以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教学改革引 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下学生的需求,因此,本文将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改革,以期为提升教学效果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传统地理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往往以老师为中心,侧重于知识点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体验。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填鸭式教学,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思考和互动的机会,导致学习效果不佳;二是重理论轻实践,传统地理教学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束手无策;三是缺乏趣味性,传统地理教学内容枯燥、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抵触情绪。45

第48页

为了克服这些弊端,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地理实验、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对地理课程的态度与需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学生对地理课程的态度和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学生更加重视地理学科的实用性,他们希望通过地理学习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学生也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他们希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化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还应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综上所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需要得到关注和改善。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实践教学和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变化,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提高教学效果。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46

第49页

(一)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兴趣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情感体验。因此,教师需要打破常规,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尝试引入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例如,在学习地壳运动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壳运动的现象,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和规律。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够让他们在互相学习中发现新的知识点和思考角度。例如,在学习气候类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探讨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形成原因,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加深对气候类型的理解和记忆。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教学。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生动的课件,展示地理现象和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地理知识。(二)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实践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47

第50页

力。

教师可以设计地理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亲身感受地理现象和过程。例如,在学习地貌类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实际地貌区域进行考察,观察不同地貌类型的特征和形成原因。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地理实验与模拟演练活动。例如,在学习地震波传播时,教师可以设计地震波传播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特点。通过实验和模拟演练,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现象和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地理研究项目。例如,在学习环境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环境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和撰写研究报告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科学素养。通过参与研究项目,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三、教学改革案例分析

(一)探究式教学法在“气候变化”章节的应用在“气候变化”章节的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寻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学生们在探究过程中,不仅深入理解了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还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提48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图文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