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双版纳州“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8-19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双版纳州“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的通知

— 4 —目 录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5一、发展基础…………………………………………………………5二、面临形势…………………………………………………………9第二章 总体要求……………………………………………………12一、指导思想…………………………………………………………12二、基本原则…………………………………………………………12三、发展目标…………………………………………………………13四、总体布局…………………………………………………………16第三章 主要任务……………………………………………………19一、科技助力“一城两区”建设……………………………………19二、科技支撑“绿色产业”发展……………………………………31三、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49四、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60第四章 实施保障……………………………………………………63一、加强组织领导……………………………………………………63二、强化投入保障……………………………………………………63三、强化监督考核……………………... [收起]
[展开]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双版纳州“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的通知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 1 —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双版纳州

“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人民政府,试验区、合作区管委会,各区管委会,州直

各有关单位,中央、省属驻州有关单位:

现将《西双版纳州“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印发给你

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 年 8 月 12 日

西政发〔2022〕25 号

(此件公开发布)

第2页

— 2 —

西双版纳州“十四五”科技创新

发展规划

2022 年 8 月

第3页

— 3 —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基本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

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开局起步期、世

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持续深化期、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加

速拓展期,也是推进云南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时期,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实施

创新驱动战略,着力培育创新动能,实现科技强州目标,根据《西

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部署,制订了《西双版纳州“十四五”

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以建立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为主线,科技与

产业深度融合为核心,总结“十三五”科技创新成效,分析全州

科技创新面临的形势,提出“十四五”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基

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指导西双版纳州科技

创新工作,打造高水平创新集群,把握新阶段、融入新格局,以

项目引领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规划期至 2025 年,远景目标展望至 2035 年。

第4页

— 4 —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5

一、发展基础…………………………………………………………5

二、面临形势…………………………………………………………9

第二章 总体要求……………………………………………………12

一、指导思想…………………………………………………………12

二、基本原则…………………………………………………………12

三、发展目标…………………………………………………………13

四、总体布局…………………………………………………………16

第三章 主要任务……………………………………………………19

一、科技助力“一城两区”建设……………………………………19

二、科技支撑“绿色产业”发展……………………………………31

三、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49

四、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60

第四章 实施保障……………………………………………………63

一、加强组织领导……………………………………………………63

二、强化投入保障……………………………………………………63

三、强化监督考核……………………………………………………63

四、加强作风建设……………………………………………………64

附件:“十四五”科技创新重点项目

第5页

— 5 —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科技创新工

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

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自主

创新、重点产业、绿色发展”的工作方针,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驱

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培育创新主体、打造

高端创新平台、推进政企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不断聚集产业转型发展新动能,打造产业转型发展新引擎,创新

体系日趋完善,创新载体不断丰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

新对经济社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显著提升。

(一)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新跨越。十三五期间,西双版纳州

科技贡献率达到 58.3%;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由 28802.6

万元增加到 65069.82 万元,较十二五翻一番;R&D 投入强度从

0.86%提高到 1.08%,同比增加 0.22%;共争取国家和省级科技

资金 5702.77 万元,组织实施各级科技项目 969 项;专利申请量

五年累计达 23400 件,授权达 17600 件;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

例从 5.6%提高到 6.5%。获西双版纳州科技进步“一等奖”4 项,

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 项,“国家大叶茶资源圃创建及

优异种质创新利用”项目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6页

— 6 —

(二)产业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十三五期间,西双版纳州

聚焦重点产业科技需求,实施了一批技术水平高、转化效果好、

产业带动强的重大科技项目,产业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攻克

环境友好型生态橡胶园和生态茶园建设关键、药用石斛仿自然栽

培、砂仁新品种研发与栽培、印奇美藤果栽培等一批制约产业迈

向中高端的关键核心技术;特色茶树嫁接试验及加工适制性、药

用石斛自然栽培技术、牛肝菌人工栽培等多个项目科技成果产业

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牛肝菌人工栽培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取

得重大进步,实现工厂化栽培及产业化发展,有力促进了全州产

业技术进步,产业核心竞争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创新主体培育取得新进展。十三五期间,西双版纳州

实施“科技兴企”行动,通过企业家培训、帮助企业引进高端人

才、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等措施,按照“分级培育、分类指导、

一企一策”原则,州、县(市)科技部门上下联动,培育高新技

术企业达 20 家,同比增加 100%;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 271 家,

同比增加 75.9%。支持企业整合科技资源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

为行业提供集成化研发服务,培育省级创新性试点企业 9 家、省

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培育第八批云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

州级企业技术中心 31 家。

(四)创新人才引培实现新发展。十三五期间,西双版纳州

围绕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和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科技人才队伍

第7页

— 7 —

不断发展壮大。高端人才数量快速增加,累计引进高端创新团队

2 个,新培育研发团队 3 个,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 5 人。成功引

进谭天伟、张福锁等高端人才,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 3 个。支持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

所云南分所、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

学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重点科研

机构做大做强,筑巢引凤,让人才有用武之地。

(五)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新成效。十三五期间,西双版纳州

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政策激励、精准对接、搭

建平台等措施,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等堵点和难点,加速实现科技

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十三五期间,全州纳入科技成果总数为 515

项,转化的成果为 420 项,转化率为 81.5%;在 515 项成果中实

现产业化为 44 项,产业化率为 7.4%。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成果

转化率 89.2%,产业化率 10.2%,企业逐渐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

主体,创新效率显著提升。县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成绩突出,

景洪市列入省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市)和知识产权成果转化

示范县(市)。

(六)科技合作发展迈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西双版纳州

聚焦全州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创新需求,实施四项“党政一把

手”重大项目,深入推进科技入州、厅州科技会商向纵深发展,

深化与中科院、中国医科院驻州科研单位和省驻州科研单位的科

第8页

— 8 —

技交流合作,与省内外高校、院所、企业建立稳定的科技合作关

系,在部省对接会上签约项目 11 项,推介科技入州项目 85 项。

选育省级林木良种 10 个,建成 3000 亩国家储备林基地,培育珍

贵用材树种苗木 500 万株,建立推广示范基地 1.8 万余亩。完成

世界上首个染色体级的橡胶树基因组图谱;建立首个澳洲坚果

“科技小院”。实施 3 个国家重大专项;新建 3 个省部级科研平

台;与缅甸、老挝合作推广杂交水稻、甘蔗、橡胶、印奇美藤果、

香蕉、蔬菜等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已建成的“中老农业科技示范园”科技示范和带动作用显

著,受到老挝政府的高度赞扬。

(七)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十三五期间,西双版纳州加

强创新驱动发展的顶层设计,围绕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创业、科

技成果转化、研发投入、科研诚信等方面持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

体系,相继出台《西双版纳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西

双版纳州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方案》、《西双版

纳州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西双版纳州促进科技成果

转移转化实施方案》、《实现 2020 年全州 R&D 经费投入占

GDP2.27 的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

设任务分工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为科技支撑全州高质

量发展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第9页

— 9 —

二、面临形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

情冲击全球,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

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从国际形势看,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点的新一轮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量子科学、脑科学等基础前沿领

域持续突破,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全

面渗透,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人机物多元融合世界加速到来。抗

疫药物、基因编辑等生命健康技术不断突破,可再生能源、先进

储能等绿色低碳技术蓬勃发展。科技的战略独立性和自主创新能

力对国家发展和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各国纷纷强化前沿技术领域

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努力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先机和科技制高

点,科技创新成为重塑国际格局的关键变量。

从国内形势看,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

正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

的核心地位,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步伐,进一步凸

显科技创新的重要位置。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

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创新第

一动力的作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成

第10页

— 10 —

长空间、关键着力点和主要支撑体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

发展实践,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内涵型增长。

从全省形势看,全省经济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

期,向科技要动力、向科技要解决方案的关键期。省委省政府高

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云南省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专

章部署“建设创新型云南”,把科技创新摆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云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十四五”科

技创新规划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八大工程”,

以激活创新引擎、增强发展动力。全省各州(市)纷纷行动起来,

昆明市坚持创新驱动塑造发展新优势,玉溪市致力打造全省区域

科技创新高地,红河州努力建设滇南科技创新中心。

从全州发展看,省委省政府西双版纳现场办公会指出,西双

版纳州努力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名城、沿边开放示范区、民族团结

进步示范区,为全州今后和未来一段时期发展指明方向。按照州

委“十四五”期间的总体工作要求,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具有

区域影响力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将为实现以生态为优先、绿色

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面对新形势、新使命,对标全球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建设

具有区域影响力的西双版纳州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符合《西双版纳

第11页

— 11 —

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

标纲要》要求,是西双版纳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由之路。绿

色技术创新体系能够助推西双版纳州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和

壮大新兴产业,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对内增强产业链、供应

链韧性,对外促进数字化、绿色化和产业化的深度融合。

与此同时,全州科技“基础弱”、“底子薄”的现实仍未根

本改变,科技创新与先进州(市)和地区相比存在不小差距,科

技创新支撑引领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

分发挥,创新水平和能力与新时代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

现在:一是财政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远低于全省 0.93%的平均水

平;二是科技企业数量“少、弱”,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少,仅占

全省总量的 1.2%,多数企业没有研发机构;三是创新人才匮乏,

大量高层次、高学历研发人员集中在驻州科研院所,企业高水平

科技人员匮乏,“引不来”、“留不住”现象突出;四是科技成

果转化不畅,政企产学研合作机制有待健全,成果市场化水平有

待提升;五是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弱,迫切需要依靠新机制、

新平台来汇聚各方优势科技力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六是高新

技术产业少,特别是电子信息、计算机、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产

业几乎空白;七是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对沿边开放、人流物

流畅通、消费市场升级、企业复工复产、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压力。

第12页

— 12 —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

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

讲话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对西双版纳州“世界旅游名城、沿

边开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定位,紧紧抓住“一带

一路”战略、中老铁路通车的发展机遇,聚焦西双版纳州经济社

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面向世

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产业关键技术、面向人民生

命健康,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

核心的全面创新,以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提升绿色技

术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快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加快突破产业关键

核心技术,加快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加快建设创新平台载体,加

快引育科技创新人才,加快提升创新创业环境,加快推动科技合

作交流,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区域影响力强

的绿色产业创新体系,以“一条主线、一个目标、七个加快、一

个体系”为指导思想,为西双版纳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

劲科技创新动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科技创新摆在全州发展全局的核

第13页

— 13 —

心位置,以创新求突破,实现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

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引导西双版纳州经济发展走

出创新驱动、内生式增长新路径。

——坚持绿色创新发展。深入推进绿色、低碳的科技创新发

展方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构建低碳、循环的绿色产业创新体

系,探索自然、经济、社会协调统一的产业生态圈发展模式,倡

导绿色消费,推进西双版纳州绿色产业发展。

——坚持开放创新发展。主动对接国家开放发展战略,坚持

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并重,加强西双版纳州与发达地区科技创新

合作与共享,从更大空间推进科技合作与交流,主动承接产业与

技术转移,汇聚全球优势科技创新资源和要素。

——坚持特色创新发展。针对西双版纳州基础和特点,找准

创新需求和创新定位,把特色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加快构建具

有西双版纳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重塑西双版纳州区域创新发展

动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全州综合科技创新实力大幅提升,科技体制机

制、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创新能力、科技人才等方面取得重大突

破,建成支持西双版纳州绿色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在

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显现。面向 2035 年,基

本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第14页

— 14 —

绿色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科技支撑“一城两区”建设精准发力。聚焦西双版纳州

世界旅游名城、沿边开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科

技供给能力显著增强,辐射联动国内国际科技创新资源的能力与

水平显著提升。

——科技创新投入大幅提升。全州 R&D 年均增长 16.7%,

政府投入结构更加优化,产出绩效显著提高,财政科技支出占公

共财政支出比重达到 1.0%。

——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 27 家,

科技型中小企业达 300 家,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10 家、

力争培育生物医药(傣医药)上市企业 1 家,大健康产业示范园

区 1 个。每万人口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数 2.3 件。省级以上新型

研发机构数量达到 3 个。

——产业创新水平大幅提升。新建一批产业研发创新平台和

公共服务平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

3.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

1.0%。技术合同累计成交额达 3 亿元。

——创新要素聚集大幅提升。载体平台功能大幅提升,集聚

创新要素能力显著增强。建成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省级以上产业创

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 3 家以上。新增科技公

共服务平台 5 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1 家、省级科技企业孵

第15页

— 15 —

化器 2 家以上。

——创新治理效能大幅提升。科技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激

励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创新人才活力显著增强。科技

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明显提升,

市民科学素质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州创新氛围更加浓厚。

表 1: 西双版纳州“十四五”科技创新主要指标

序号 主要指标 2020 年

预计数

2025 年

目标

年均增速

〔累计〕

1 研发经费投入增长(亿元、%) 6 13 16.7

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

营业收入之比(%)

0.85 1.0 〔0.15〕

3 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人年) 18.9 23 4

4 高新技术企业数(家) 13 27 〔14〕

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

企业所占比重(%)

7.6 8.5 〔0.9〕

6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1.76 2.3 5.5

7

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工业营业收

入的比重(%)

2.27 3.25 〔0.98〕

8

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

占 GDP 比重(%)

2.35 3.5 〔1.15〕

9 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亿元) 1.2 3 20

10 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 6.5 7.4 〔0.9〕

备注:〔〕为 5 年累计数

第16页

— 16 —

四、总体布局

按照“一城两区”新的战略定位,围绕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

发展的要求,结合现有发展基础,有序推动科技创新资源聚集和

整合,加快形成“一核、两翼、两带、多极”科技创新发展布局。

一核:打造景洪创新资源核心区。以景洪市为重点,集聚创

新政策,搭建创新平台,开展招商引资,吸引人、财、物、企业、

成果等各类创新资源要素的汇聚,聚焦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采

用柔性引才方式,谋划院士(专家)小镇,建立候鸟人才工作站,

厚植人才沃土、汇聚精英力量,蓄力版纳发展。

两翼:以勐海科技成果转移孵化和勐腊科技对外开放合作为

重点布局打造勐海创新翼和勐腊创新翼。依托勐海省级可持续发

展实验区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基地,围绕生态茶园、现代种

业、滇南优质稻、睡莲、循环农业等领域开展研究及产业化开发,

支持技术攻关和绿色技术的孵化转化。勐腊依托中国科学院西双

版纳热带植物园深化院地创新协同,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围绕生

态修复、橡胶产业链、林下种养植、贡茶产业、固体废弃物循环

利用、智能装备等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努力成为全州重

点产业核心技术的需求提出者、创新组织者、技术供给者、市场

应用者,掌握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发展主动权,在勐腊(磨憨)

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内,开展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科技合作与

科技交流。

第17页

— 17 —

两带:以中老铁路经济带和沿边高速公路经济带为重点,依

托中老铁路、昆曼高速、澜沧江·湄公河及沿边高速公路对外通

道优势,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技术研发中心、农业科技示范园、大

健康产业示范园、院士专家工作站、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孵化器

等现代科技服务业,以科技咨询、科技开发、科技示范、科技交

流、科技服务支撑全州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现有产业基础上,

植入数字技术,全方位拓展优化西双版纳州生态、生产、生活空

间,将西双版纳州打造成辐射南亚东南亚区域创新网络的重要枢

纽。

多极:以勐龙、东风、打洛、勐遮、勐仑、勐满、勐捧等中

心集镇、口岸小镇、农场场部等多个经济增长极,推动打造普

文·勐旺现代农业科技园、勐遮·勐混现代农业科技园、景洪市

国家区域性冬繁良种繁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西双版纳保健

品园区大健康产业示范园、勐满国际橡胶产业园、大渡岗绿色生

态茶科技示范园、勐海工业园区普洱茶加工科技示范园、勐龙农

产品深加工园区、勐巴拉雨林小镇、勐远仙境雨林康养小镇、勐

仑文旅特色小镇、望天树研学基地、勐海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

景洪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勐景来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磨憨智慧

物流园、勐海打洛边境小康村、景洪勐宋边境小康村、勐腊勐润

边境小康村等区域发展极,培育若干特色优势明显的“一村一业

一品一优一特”的产业发展模式。

第18页

— 18 —

图 1: 西双版纳州

第19页

州科技创新总体布局图

第20页

— 19 —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科技助力“一城两区”建设

(一)科技支撑世界旅游名城建设

以科技创新赋能文化和旅游发展,助力西双版纳州“世界重

要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名城”的发展目标。坚持文旅融合发展和全

域旅游发展理念,立足建设世界旅游名城发展定位,坚持“国际

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发展方向,主动融入建设面向南

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国家战略,坚持科技支撑,创新驱动,推动

打造景洪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勐景来国家森林康养基地、西双

版纳保健园区大健康产业示范园和勐远仙境雨林康养小镇,诊疗

度假基地等一批康养文旅示范项目,加快推进生物医药(傣医药)

产业和世界旅游名城建设深度融合,打造医旅康养新模式。大力

推进 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

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文化旅游领域的应用,不断推动内容、

技术、模式、业态和场景创新。以科技创新支撑大滇西旅游环线

西双版纳环线、沿边跨境旅游建设,实现国际康养旅居目的地、

全季型国际旅游目的地、边境跨境旅游示范区“两地一区”的发

展格局。

1. 加强文旅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支持 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

第21页

— 20 —

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文化旅游领域的应用,支持智慧

文旅创新示范项目、标准体系研发和推广应用,建立一批文旅技

术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引进一批文旅先进设备,促

进全州文旅装备技术提升。继续推动西双版纳州打造刷脸应用场

景,形成一批刷脸应用示范景区、示范酒店。推动智能文旅公共

服务、文旅市场治理“智慧大脑”、交互式沉浸式演艺等技术研

发与应用示范。

2. 助力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

以科技为支撑,着力推进全州“数字文旅”建设,打造文化

旅游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充分激发文化旅游内在活力,释

放文旅产业发展潜力。鼓励企业开展数字创意、数字娱乐、网络

视听、线上演播、数字艺术展示、沉浸式体验等新产品新场景;

充分利用 AR/VR/5G 等技术手段,对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

数字化展现,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增强文旅产业的参与性与体

验性。鼓励以产品和内容为载体开展业态融合创新,支持建设一

批文旅营销创新基地,孵化一批具有较高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文旅

品牌,引导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云直播、云展览、云泼水

节、云茶节等新业态发展,培育“网络体验+消费”新模式。依

托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西双版纳

南药园等建立研学科普基地,打造在国内外有竞争力和影响力,

体验性强的研学示范基地。

第22页

— 21 —

3. 推动文旅与康养深度融合

大力发展康养旅居服务产品,推动傣医药、健康养老产业与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康养旅游创新示范项目,提升高端文旅

康养消费水平,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升级;鼓励企业结合傣医药、

普洱茶文化、慢轮陶艺、傣锦、傣纸等,打造文旅康养新模式;

鼓励利用 5G 技术,开展瞬时检测、健康预警、远程医疗等服务;

在文旅康养项目中,鼓励引入智能服务系统,建立个人健康数字

档案,结合傣医药诊疗体系,精准匹配医疗需求,打造集“康、

养、乐、健、医”一体化的文旅康养数字化体系;在西双版纳州

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中,重点对文旅与康养融合项目或团队给予

支持。

专栏 1:世界旅游名城科技支撑重点

文旅创意与数字化场景。推进州级文物资源数据库建设,建立文物

资源普查与信息公布数字化系统;鼓励利用 AR/VR/5G 等技术手段,对

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展现,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增强文

旅产业的参与性与体验性。打造西双版纳非遗文化 IP,加强非遗文创

产品开发,丰富非遗应用场景。

智慧医疗技术应用。引入基于 5G 网络的智慧医疗关键技术,发展

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医疗人工智能等新型业态。引入新型穿戴式、

移动式、便携式、植入式、远程健康监测设备及终端,开展“互联网+

健康”服务模式及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第23页

— 22 —

打造医旅康养新模式。积极引进、运用国内国际前沿医疗手段和设

施设备,把优质的医疗技术、完善的服务设施和优美的生态环境融合,

打造以治疗、康复、保健为目的,休闲度假为辅助的医旅康养新模式。

选址风景秀丽、私密性高、宜养宜居的区位,打造散点排布的度假诊疗

型产业空间,融合体验、展销、职业教育、认证等复合功能于一体的东

方美谷。

升级普洱茶康养旅游产品。充分挖掘普洱茶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茶

山和民俗旅游线路,促进茶旅融合。创建普洱茶国家文化公园,推进易

武古镇、大益小镇建设,打造普洱茶旅游名村和古树茶山半山酒店。实

施景洪市大渡岗普洱茶一二三产融合示范项目,建设茶综合文旅生态公

园。

开发户外研学旅游产品。充分挖掘雨林文化、边地文化、知青文化

以及州境世居少数民族等文化内涵,形成独具特色体验的热带雨林风

光、探寻动植物奇观、享受在地文化盛宴、挑战雨林穿越极限户外运动、

研学旅游最佳目的地。重点推进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西双版纳热带花

卉园、西双版纳南药园、野象谷、望天树、勐远仙境自然教育基地等研

学旅行示范基地建设。

康养旅居智慧化服务体系。以告庄西双景、勐巴拉国际雨林度假区、

西双版纳傣药园为主,以两江一城工程和景洪市城市更新为抓手,构建

康养旅居智慧化服务体系,打造“旅居养一体”的综合式服务平台,培

育国际化、高端化康养旅居产品,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

第24页

— 23 —

(二)科技助力沿边开放示范区建设

中老铁路是我国与周边国家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标

志性工程,中老铁路不仅标志西双版纳建成水陆空铁立体交叉,

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口岸开放格局,而且有助于西双版纳

实现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地联通,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种

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和可持续地发展。十四五期间,

西双版纳州将以科技助力沿边开放示范区建设,支撑勐腊(磨憨)

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以

技术创新促重点产业开放合作,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转型,

积极培育新动能,打造产业集群,努力成为中老铁路经济通道上

支撑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科技创新节点。

1. 聚集国内科技创新资源

围绕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吸引国内外

科技人才、企业家和创业者为核心的创新群体集聚,引进一批跨

国企业研发中心、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和创投基金(机构)

等各类创新要素在西双版纳州集聚设立分部或区域性中心,形成

区域性科技创新企业和企业家、科技创新投融资平台、科技创新

孵化机构等集聚发展的态势。将科技入滇工作与招商引资引智工

作同谋划、同安排、同部署,充分征集重大科技合作需求,依托

驻州科研平台,吸引集聚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快的

科技企业到西双版纳落户。继续加强与长三角、泛珠三角等区域

第25页

— 24 —

合作,深化与上海松江区的合作,推动与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

区的合作,加强与上海高校科硏机构合作,引导长三角地区科技

成果落地西双版纳实施转化。同时,积极引导并鼓励西双版纳州

内企业走出去,参与全国范围内的产业体系建设,深度融入我国

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中,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

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 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和我省发展战略,充分利用 RCEP 契

机,构建区域协同创新格局。重点推进与东盟、“一带一路”国

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支持重点龙头企业积极与国外院校、企业

共建联合实验室、科创园、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等国际科技合作平

台,促进跨境、跨界、跨文化的协同创新,构筑内外联动、互为

支撑的科技对外开放高地,打造面向东南亚的绿色技术创新辐射

源。举办东盟绿色产业创新高峰论坛、生态文明论坛、一带一路”

传统医药联盟会议等,推动全球绿色技术创新成果在西双版纳集

聚、展示和转化。落实国家关于国外绿色技术创新企业在国内设

立绿色技术创新园区或建设“园中园”的优惠政策。支持产业基

金通过“产业+技术+资本”的创新合作模式深度参与西双版纳

绿色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支持和引导高校院所及企业“走出去”,

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海外创新基地、离岸孵化器、离岸创新中心

等研发平台,获取世界前沿技术,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参与国际

第26页

— 25 —

规则和标准制定。支持创新主体与国外合作成立并运行联合实验

室和联合研发中心,探索、发起或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

工程,对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创新需求,

推动国内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在周边国家的示范应用。

3. 提高科技创新辐射能力

加快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升合作层次,加

强资源共享,促进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科技相通”,有效提升对

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创新辐射和创新联通能力。加强与老挝开展联

合攻关,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经作物种植、生物育种、疫病

防控、生态环保、生物安全、橡胶技术等领域共建联合实验室。

探索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科技创新合作园,开展国际科技成果

转移转化,孵化国际化科技型企业,培养市场化国际技术转移中

介机构和经理人,集聚国内外科技人才。通过创新资源集聚及创

新价值链和创新能力再造,全面提升西双版纳州科技要素及产品

的对外输出能力,充分发挥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作用,实现面向南亚东南亚市场

二次研发的先进适用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先进工艺、生产技术、

管理经验等辐射、转移和扩散,催生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使整

个跨区域创新体系在科技协作、生产配套、信息及科技投融资服

务等领域不断提升。

第27页

— 26 —

专栏 2:沿边开放示范区科技支撑重点

面向南亚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平台。建设生物多样性监测实验室、

传统医药与民族植物学实验室、农业生物多样性实验室、生态与环境研究

实验室、生物质能开发与利用实验室等联合实验室和资源与环境基础信息

服务平台,开展生物遗传图谱研究、遗传多样性分析、亲缘关系分析等科

研合作。

面向南亚东南亚北斗信息应用平台。引进国内研发机构或企业,在中

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落地,在跨境智慧交通、平安城市、应急救

灾等领域开展北斗新型位置定位系统及延伸服务,建设北斗卫星百万级智

能位置服务应用数据交换中心和空间位置数据中心,面向用户提供数据查

询、分析和存储服务。

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合作园。省州联动在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

济合作区建立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合作园,通过区域性科技合作平台,

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在西双版纳创新创业,探索建立科技企业国际孵化器,

组织实施技术成果国际转移转化,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园建设提供

专业化服务。

面向南亚东南亚跨境产业合作。实施跨境产能合作园区、跨境服务合

作园区、纺织服装产业园、电子产业园、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园、国

际加工区及中小企业孵化园等项目。实施数字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综

合交易中心、边民互市贸易区块链供求信息撮合交易平台、智慧口岸信息

化建设等项目;打造跨境医疗研发平台,促进仿制药、基因库等前沿技术

研发。

沿边跨境科技金融平台。依托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

设跨境高新技术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企业外部信用评级数据库、国际担

保机构外部信用评级数据库;建设跨境科技投融资主体平台和担保平台,

实现企业“申请—审核—保证金—贷后管理”流程化、数字化运营。

第28页

— 27 —

(三)科技服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

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

作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全力以赴服务好新一

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突出基础先行、产业主导、

沿边开放、绿色发展,补齐民生短板,促进西双版纳州各民族共

同富裕;以科技赋能,让基层治理更智慧,以现代化边境小康村

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边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长廊;以科普促文

明,助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以科技为手段,

守住边境安宁底线,加强边境管控和疫情防控,增强民族宗教事

务治理能力,严密防范和有效应对境外敌对势力的各种渗透破坏

活动,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以科技助力高质量推进

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

1. 巩固生态文明示范成果

加强低碳绿色技术应用,综合利用低碳、节能、环保、宜居

技术,加快推进西双版纳低碳生态城市更新。构建安全稳定、清

洁高效、多元互补、城乡协调的绿色能源体系,着力培育能源生

产消费新模式新形态,着力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积极推广“绿

色种养循环”模式,持续推进“堆肥还田”、“光伏建筑一体化”、

“光伏茶园”等应用创新,推动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国家绿

色能源示范区。应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数字化赋能,构建低碳

道路交通网络。加快“粮胶糖茶”绿色低碳生产技术研发与应用,

第29页

— 28 —

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示范行动,开发应用

循环经济先进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地

区(企业)创建国家和省级低碳试点,探索建设低碳城市、低碳

园区、低碳工厂。推动西双版纳勐海工业园区积极参与全国碳排

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和管理运营,建立健全监测报告核查制度、配

额管理制度、市场风险预警与防控体系,进一步巩固西双版纳州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的成果。

2. 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持续加强科技特派团建设,支持

县域建设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按照“一县一团”、“一业一团”

的方式,实现科技特派员服务对产业全覆盖。实施农业产业化龙

头企业排头兵行动,引导农业领域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

创新能力。鼓励企业牵头或参与承担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联合科

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协同创新,探索农业领域创新型企业备案,

培育一批涉农科技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

提升农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围绕西双版纳州乡村振兴重点帮扶

地区需求,巩固拓展科技扶贫专项成果,开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

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产业示范;组织龙头企业联农带农、联科带科,

培育一批“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产创联合体。

3. 助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

重点支持勐腊县勐捧镇勐润村、勐海县打洛镇打洛村、景洪

市勐龙镇勐宋村及各类高效农业模式、科技小院,以产村融合发

第30页

— 29 —

展为主线,以建设“一村一品”为重点,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

支撑,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对边境村庄独特少数民族优秀传

统文化、农耕文化、热河谷作物、热带植被及水系水体进行全面

保护和提升,以科技创新产品与应用场景,助推边境口岸型特色

小镇和民族文化特色的全域旅游建设,打造“基础牢、产业兴、

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高质量现代边境小康村;

在边境一线用好科技手段,推进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

防控体系建设,精密、精准、精细抓疫情防控、边境管控,提升

边境村庄管边控边护边能力。

4. 组织民族团结科技宣传

组织开展民族团结科技宣传活动,普及重大科技成果和生活

科学常识,弘扬我国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精忠报国、上下求索的

高尚品质,激发全州各族群众运用科技知识、崇敬科学精神的热

情;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努力促

进各民族科学素质提升,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美丽和谐西双版

纳作出积极贡献。鼓励科技服务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以产业视

角,找思路、想办法,深挖农产品附加值与民族品牌相互融合,

延长产业链、价值链,科技与民俗民族文创项目相互融合,促进

西双版纳州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相得益彰。通过生产关

键节点、科技活动宣传周、技术培训班等载体,开展特色林果种

植技术、病虫害防治与检疫技术、林木种苗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通过上下联动,汇聚科技力量,形成推动西双版纳州民族团结进

第31页

— 30 —

步的强大合力。

专栏 3: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科技支撑重点

低碳、脱碳、负碳方法学与技术研发。引入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探

索开展橡胶林碳汇评估和碳汇提升关键技术研究,力争建立西双版纳橡胶

林碳汇提升示范研究基地,开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开展森林、土壤等生态系统碳固增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研究气候

变化对橡胶林碳汇储量和碳汇潜力的影响。

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推

广“科技小院”等培养模式,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

壮大西双版纳州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新增 100 名科技特派员、3 个科技特

派团,服务西双版纳州“一县一业”和“一村一品”,引导具有创新理念的科

技型中小企业家和高校教师加入科技特派员队伍,把科技特派员作为乡村振兴

的主力军,开展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将创新的动能延伸到田间地头。

助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运用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遥感等技术,

构建西双版纳数字乡村地图中台,通过叠加乡村产业、人口信息、视频监

控、文化教育、交通出行、医疗康养等数据,聚焦乡村民生改善、乡风文

明进步、乡村治理现代化、产业消费提升等方面,重点打造一批数字乡村

标杆示范点。重点推进打洛勐景来科技服务示范基地,以睡莲、肾茶等为

核心,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通过直播电商等方式,提高产品销售渠道和市

场份额,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增强农民获得感,促进农村创业就业。

维护边境社会安全。全面实施科技控边战略,加快推进人防、物防、

技防“三位一体”的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全州边境巡防巡逻能

力,完善公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

加快农村科学技术普及。依托驻州科研院所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培

养一批村级科普宣传辅导员和农村科普带头人。加快农村科普基地建设,

实现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巡展等全覆盖,逐步开展县级实体科技馆立

项建设工作。创作、编印制作少数民族文字或双语科普作品,以点带面开

展精准科普培训。

第32页

— 31 —

二、科技支撑“绿色产业”发展

围绕天然橡胶、普洱茶、现代农业、现代物流和生物医药(傣

医药)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组织实施一批国家、省、州重大科技

项目。力争到 2025 年实施不少于 30 项重大科技项目,集中资源

支持或引进一批创新性较强、产业化成熟度高、市场前景明确的

绿色技术攻关项目,突破一批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

促进西双版纳州重点产业创新发展。

(一)助力橡胶产业迈向高端制造

十三五期间,西双版纳州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橡胶工业,

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部分企业生产设备老化、工艺落后、能

耗高、环保难达标、产品质量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对西双版纳州

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全州天然橡胶产品仍以标准橡胶为主,

生产轮胎专用胶的企业仅有 8 家,生产的产品能满足现行轮胎专

用胶的要求,但与高端轮胎产品的用胶要求相比还有提升空间。

十四五期间,西双版纳州将加强橡胶科技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

设,提升全州橡胶加工企业绿色技术水平;立足天然橡胶优越的

物理性能,加强橡胶新材料研发,最大限度保留天然橡胶的原始

分子结构和蛋白质及磷脂,有效提升原生态天然橡胶的高回弹、

高强度和耐屈挠、耐疲劳等性能,加快研发制造出白炭黑混炼胶、

减震胶等精深加工产品,推动西双版纳州天然橡胶产业迈向高端

制造;助力勐满国际橡胶产业园建设,培养天然橡胶领域高新技

术企业 5 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 20 家,聚集一批有产业带动

效应的企业,形成西双版纳州天然橡胶加工产业集群。

第33页

— 32 —

专栏 4:天然橡胶产业链科技支撑项目

● 强链项目

生态友好型胶园示范。在林下间种经济作物或绿肥,适时养殖畜禽或

蜜蜂,使用生物菌肥促进粪肥分解,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利用绿色技术

综合防治橡胶树病虫害、养分诊断配方、施肥,提高西双版纳州胶园土地

利用率以及经济与生态效益,逐步形成林—林、林—蜂、林—草、林—药

等种养一体化的生态友好型胶园示范。

天然橡胶高端产品研发。支持驻州科研院所对特种胶品种进行研发,

研发航空及军民用高品质特种橡胶、白炭黑湿法混炼胶、环保载能复合胶、

橡胶管带制品、橡胶减隔震制品、矿山专用橡胶制品等高端产品;开展面

向南亚东南亚市场的橡胶管带制品、橡胶减隔震制品、矿山专用橡胶制品

等产品研发。

● 补链项目

绿色种胶割胶技术推广。提高植胶者绿色化植胶技能,制定并推广天

然橡胶种植技术操作规程;积极提升西双版纳州胶园种、管、割、防的机

械化、智能化水平,解决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优良品种区域化、精细化布

局和病虫害防治问题。

橡胶加工智能装备研发。依托昆船勐腊创新分中心在卸胶、称重、补

料、打包、传运等领域开展智能装备研发,开展橡胶混合均衡挤出成型定

型关键技术及智能装备研发、高性能橡胶减震材料及典型制品制备技术研

究与应用、工业连续化废橡胶废塑料低温裂解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及智能

装备研发。

天然橡胶创新平台建设。建立云南省天然橡胶创新研究院、云南天然

橡胶及碳中和研究院,中国中化集团天然橡胶区域性研发中心;建设云南

天然橡胶产业大数据中心,推进天然橡胶技术网络服务,建成辐射南亚东

第34页

— 33 —

南亚的国际天然橡胶产业创新平台。

● 延链项目

天然橡胶资源综合利用。开展橡胶木材、橡胶籽、橡胶初加工废水等

综合利用,开展废旧橡胶资源再生利用,支持初加工废水制沼气、白坚木

皮醇提取等副产物综合利用,支持橡胶树种子油软胶囊抗动脉粥样硬化斑

块创新药临床前预研究,提升橡胶产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开展橡胶木边

皮、支条等的综合应用研究,推广橡胶木在家具建材、油脂等领域应用。

橡胶林地数字化和智能监测。整合橡胶生理生态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

及遥感、信息、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全州橡胶林的基本信息进行数字化展

示,建成智慧橡胶林示范园。

(二)提升茶叶产业精深加工水平

十三五期间,西双版纳州普洱茶新产品优势突出,但茶叶功

能性新产品研发尚未系统挖掘,产业效能未充分释放。十四五期

间,西双版纳州将建设世界一流大叶茶树良种技术创新中心、面

向南亚东南亚的普洱茶技术辐射中心,选育推广一批世界一流的

茶树良种,为西双版纳州普洱茶产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鼓励开展普洱茶精准化、智能化、节能化加工技术和装备研究,

特色化、功能化、方便化的普洱茶新产品,开展茶叶加工在品质

理化特性变化规律研究,普洱茶加工工艺设备智能化应用研究

等;形成高质量的普洱茶深加工技术,开展茶饮料加工技术的创

新,普洱茶功能成分提制技术的创新,普洱茶功能产品的研制,

普洱茶绿色食品制造关键技术研究。

第35页

— 34 —

专栏 5:普洱茶产业链科技支撑项目

● 强链项目

生态茶园种植示范。开展高产茶树新品种筛选与有机茶园生产关键技术

集成应用。对传统茶园进行提质改造,减肥减药,统筹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

实现茶园绿色化、有机化种植,依照茶园的地形地貌特点,在茶园周围营造

绿色保护屏障,茶园内配植遮阴树、套种优良树种,推动茶园+澳洲坚果、

茶园+樱花、茶园+珍贵林木等生态化建设模式,构建茶园生态多样性,有效

改善茶园生态单一化;按有机茶园土壤、环境等方面的标准,打造 1-2 个

有机茶园种植示范基地。

普洱茶新产品研发与创新。开展普洱茶功能成分分离提取、纯化研究;

利用细胞模型、动物模型开展功效比较评价以及普洱茶防治代谢性疾病的作

用效果和机制研究;开展普洱茶与药食同源性植物资源相结合的综合利用研

究;支持茶黄素、茶饮品、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等食品用普洱茶萃取物

的加工生产,推进普洱茶新产品研发与创新。

● 补链项目

茶园管理技术提升。依托州内现有普洱茶产业技术体系及试验站,加大

高效节水、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全程机械化、发酵储存等

茶园管理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力度;实施茶园物联网建设,实现茶园管理、茶

园生态环境、产品品质等信息的数字化处理和应用。

普洱茶精深加工升级。支持企业新建、扩建标准化精深加工生产线,推

动企业产品工艺及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规范生产过程,提升茶叶精制能力,

鼓励企业开展新工艺、新产品、新包装等标准化技术研究。

普洱茶加工智能装备研发。研制杀青、揉捻、整形、提香、杂质剔除等

关键装备集成的普洱茶初制精制智能化设备,重点开展高效杀青技术、气缸

第36页

— 35 —

加压的自动揉捻机组、振动精细筛分、光电识别色选、流化床干燥、电热炒

干、微波提香灭菌、箱式匀堆等技术装备的推广运用。

普洱茶质量提升与安全平台。开展普洱茶加工过程中关键风味物质的形

成变化规律、品质调控技术与标准研究,普洱茶关键风味化学物质与微生物

之间的关系研究,普洱茶发酵剂和定向发酵工艺研究,开展茶产品风险评估、

质量安全与溯源技术研究。

● 延链项目

大渡岗普洱茶三产融合科技示范。按照生态化、园林化、公园化原则,

突出茶旅、农旅融合,打造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特色鲜明、集聚效应突出、

配套服务完善的茶园康养及旅游观光体系,形成绿色、有机、康养、体验为

一体的大渡岗普洱茶三产融合科技示范基地。

(三)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与竞争力

十三五期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非洲猪瘟、黄脊竹蝗以及

干旱等严峻形势,西双版纳州攻坚克难,全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高标准农田建

设、中低产田地改造、农业品牌建设等项目。但全州农业仍存在

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农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等问题。十四

五期间,西双版纳州将牢记国家种业基地建设的使命担当,认真

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良种基地建设的部署要

求,加大科研育种力度,不断提高种业创新能力,持续推进国家

区域性冬繁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开展澜沧江流域鱼类生物多样性

第37页

— 36 —

保护与产业化开发;加强绿色增产、生态环保、质量安全等领域

重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提升企业防范应对重大疫情、突发灾害

等能力;鼓励企业应用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

术,提升企业生产、流通、监管、营销各环节效能,建设 1-2

个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引入智能化设施设备,研发生产管理系统

和自动化控制系统,联通供应链和销售平台数据,探索数字技术

在农业生产领域应用的新模式;利用农林废弃物制备生物质成型

燃料,在普洱茶杀青、餐饮用燃料、工业供热方面探索应用;探

索推广粮草轮作、豆禾混播或套种等特色模式,培育一批苜蓿、

全株青贮玉米、饲用燕麦等重要饲草产业集群,增加优质饲草供

应,有效促进全州草食畜牧业提质增效;支持林木花卉、智能农

机装备、农业生态环境、农作物灾害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农

业气象服务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以绿色技术创新支撑

西双版纳州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专栏 6:现代农业产业链科技支撑项目

● 强链项目

挖掘农田碳汇潜力。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配套引入实用易行的

计量设施,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广有机肥施用、秸秆还田、绿肥种

植、带状复合种植、优良品种和绿色高效栽培等技术,提升农田有机质,

增加农田土壤对温室气体吸收和固碳潜力。推进农艺节水,推广水肥一体

化及喷灌、滴灌等农业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热区果蔬栽培技术创新与新品种引进。大力发展咖啡、印奇果、香蕉、

第38页

— 37 —

冬早蔬菜和鲜食糯玉米等热区特色作物;按照自然生态环境循环规律,建

设以咖啡为主,多物种互生共生的生态咖啡园;加大香蕉栽培技术和蕉杆

纤维利用技术研究,推广薄膜回收利用技术;引进、筛选、繁育和推广优

质高产冬早蔬菜和鲜食糯玉米新品种,推进良种化、标准化、数字化种植

基地建设。

● 补链项目

高效种植技术与病虫害监测。推动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推广绿色生产、

综合治理的技术模式,推广优质高效、生态绿色有机种植等关键技术;建

立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体系,构建“物联网+检疫”模式,提升植物检疫

信息化水平,实现检疫对象可追溯可追踪;建设州级区域性迁飞性重大病

虫防控中心,改造和新建一批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分中心田间监测点,完

善灾害监测网络,提升病虫疫情预警能力。

肉牛养殖与生态种养模式创新。大力推进肉牛产业,鼓励企业开展肉

牛规模化养殖,促进全州肉牛扩养复产,抢抓秸秆收储饲料化利用,有效

提高能繁母牛情期配种率,扎实做好肉牛疫病防控、强化科技支撑帮扶指

导。在普文罗非鱼水产种质资源场引入巨型稻,通过采取“罗非鱼+巨型稻”

的生态种养新模式,水上种水稻、水下养鱼种养结合,实现一亩多收,粮

渔共赢。改善茶园生态结构,倡导茶园内养鸡、养蜂、套种果树等生态种

养模式创新。

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跨境防控。开展人畜共患传染病快速诊断及动物

疫病预警、检验检测方法及综合防控等技术研究;加强生物兽药、新型植

物源替抗型饲料、饲料添加剂、微生态制剂等农业高科技产品研发;加速

畜禽产品和环境有害物质的检测与监控技术及配套装备开发;加强绿色防

控、跨境动物疫病防治、病虫草害跨境入侵防控技术硏究。

林下资源综合开发与轻木种植示范。开展热带地区林下可间作资源评

第39页

— 38 —

价研究,重点开展林下药材、魔芋、食用菌、牧草、秸秆青储饲料等绿色

技术研究。开展热区特色珍贵用材林良种选育及种子种苗高效快繁、森林

生态系统保育利用、重大森林灾害预警与绿色防控、木质和非木质林资源

综合利用、林下资源综合开发与经营、林业重大病虫害防控等关键技术研

究。依托中科院西双版纳州热带植物园建立国家级轻木研究院,开展轻木

种植模式、分子育种及转基因培育、优良株系繁育研究,开展轻木品种选

育标准化种植示范,从育苗、栽培、林地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出

一套轻质高产木材栽培技术;开展轻木抗风集成技术研发和应用,对不同

品种的轻木抗风能力进行评估,解决风能发电装备制造业“卡脖子”问题。

高效设施农业技术及装备。围绕农业绿色发展,提升高效设施农业技

术及装备,加大对深翻整地、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离田、化肥农药精施、

环保烘干、饲草收获等绿色机械化技术和复式作业机具的示范推广。

● 延链项目

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支持县域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粪肥还

田、秸秆饲料化农牧循环;培育、建设、提升一批有机肥科技型中小企业,

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持续推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

等资源化利用;积极推进“粮改饲”,发展种植青贮玉米品种,推广秸秆

青贮、黄贮、压块等秸秆饲料加工技术,鼓励利用秸秆生产优质饲料;推

进秸秆清洁能源利用,发展秸秆生物质能供暖,增加农村地区清洁能源供

应;支持、培育一批秸秆收储运社会化服务组织和秸秆利用市场主体,抵

扣化石能源使用量,提升西双版纳州农村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和存储能力。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与推广。研发热带作物环境及生理生长监测硬件设

备和热带水肥一体化设备。研发智能农机装备与高效设施、农业智能生产

和农业智慧经营等技术和产品。研究构建农业主要产业动态数据库和大数

据平台,构建西双版纳州农产品数字平台。

第40页

— 39 —

(四)助推口岸经济降本增效

十三五期间,西双版纳州内贸流通产业发展迅速,流通现代

化水平明显提升,外贸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外贸进出口市场和

份额稳步扩大,口岸功能实现新提升。但全州口岸经济整体规模

较小,与其他沿边对外开放州市相比,我州商贸物流企业市场竞

争力不足;面对开通运营的中老铁路,我州尚缺乏能够有效联通

各种运输方式、有效汇集各方信息资源、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等多

式联运市场服务主体;以公路运输为主的物流成本偏高,周边国

家交通基础设施普遍较为落后,通而不畅问题依然存在。十四五

期间,西双版纳州将以科技创新推动全州物流产业智能化转型升

级,搭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提升全州物流信息采集、处理、管

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助推磨憨、关累、打洛口岸建设陆港

型国际物流枢纽。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北斗导航、生

物识别等技术,加快推进物流园区、企业传统设施设备升级改造,

推广现代物流智能装备;支持发展农产品冷链运输、智能仓储;

促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技术、智能化

设施设备、数字化解决方案与州内物流活动的深度融合,充分发

挥智慧物流在提高应急物流保障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健全保

障有力的应急物流体系,为深入推进西双版纳州现代物流产业降

本增效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第41页

— 40 —

专栏 7:口岸经济产业链科技支撑项目

● 强链项目

物流基础设施升级。加快推进全州物流园、企业传统设施设备数字

化升级,推广使用自动识别、电子数据交换、货物跟踪、智能交通、物

联网等先进技术装备,实现线上车辆调度、产品自动分拣、智能快递和

智能配货。利用新技术优化逆向物流网点布局,推动物流仓储配送与包

装的绿色化发展。

卫星技术的物流应用。通过智能硬件设备(北斗定位终端)对运输

途中货物的位置、速度、温度、湿度、光感、震动情况等做多维度、持

续性跟踪与监测,实现供应链全程可视化,完善西双版纳州物流指挥系

统、产品质量认证及追溯系统。

● 补链项目

冷链物流新技术推广。科学融通物联网、5G 通信、定位导航、大数

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研究开发西双版纳州冷链物流生产

和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关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建设流通型冷库、立体

库,使用冷藏保鲜车辆,运用冷链物流新技术,加强冷链物流标准化和

监管机制建设,促进冷链全链数据无缝对接,避免冷链断链问题,提高

冷链设施供给质量。

跨境电商与直播电商。推行“电子交易+区块链存证溯源+跨境结算

业务”模式,拓宽全州特色产品进销渠道、扩大贸易规模;推行“跨境

电商+5G 直播”模式,积极引导和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直播代购营销模式,

选择条件成熟的产业和区域,按照高标准、高质量要求建立具有西双版

纳特色的跨境电子商务直播产业园区,引入优质电商平台与企业联手打

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跨境电子商务直播产业园区。

第42页

— 41 —

● 延链项目

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

邮政大数据、移动大数据等信息平台深度融合,建立开放、透明、共享

的西双版纳智慧物流大数据平台,强化货物在途状态查询、运输价格查

询、车货动态匹配、集装箱定位跟踪等综合信息服务,强化全州物流基

础数据统计工作,提高物流服务智能化、透明化水平。

(五)加强生物医药(傣医药)研发创新

十三五期间,西双版纳州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在取得发

展进步的同时,大资源、小产业的瓶颈制约仍未突破,生物医药

(傣医药)产业在量的增长、质的提高、结构的优化和规模效益

上仍有一定差距,加快发展的任务迫在眉睫。十四五期间,西双

版纳州将着力促进生物医药(傣医药)制剂突破和健康产品研发,

加快生物医药(傣医药)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充分发挥西双版纳

药材资源普查成果,鼓励驻州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和企业技术中

心开展生物医药(傣医药)理论研究,力争傣药品种进入中国药

典。加强傣药国药准字品种的深入研究和二次开发,提升傣药重

点品种产品的附加值,鼓励联合推进傣医药南药研究,助力生物

医药(傣医药)产业和大健康产业的协同发展。

第43页

— 42 —

专栏 8: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链科技支撑项目

● 强链项目

傣药材科学规范种植与林下仿生种植示范。加大傣药材产区环境保

护,推行傣药材生态种植、自然抚育和仿生栽培,利用有机、良好农业

规范等认证手段,科学引导傣药材种植养殖;支持生物医药(傣医药)

生产企业打造优质道地中药材原料基地,重点打造砂仁、石斛、薏仁、

滇黄精、滇重楼等一批优质道地药材公共品牌。鼓励肾茶、傣百解、竹

叶兰、倒心盾翅藤等傣药特色品种种植,建设覆盖全州优势品种中药材

良种选育示范基地和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鼓励开展人工商品林下

傣药材基地种植建设。

健康新产品研发。重点对云砂仁、辣木、诺丽、美藤果等开展食品

原料高附加值产品研究;开展以石斛、绞股蓝、藤茶为主配方的保健食

品和以金线莲、肾茶为原料的袋泡茶和食品研发;鼓励利用肾茶、冰片、

石斛、龙血竭等主要活性成分,开发日化产品与化妆品。

● 补链项目

傣医药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开展濒危傣药龙血竭形成机制、人工诱

导技术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开展云南特色民族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开

发关键技术研究。

傣药配方颗粒产品开发与推广。选取重点品种进行傣药配方颗粒的

开发,完成傣药配方颗粒的资源调查、药材与饮片质量标准研究、标准

汤剂研究、配方颗粒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量值传递研究等工作。

傣成药及院内制剂二次开发。开展临床基础好、疗效确切的百解胶

囊、双姜胃痛丸、保肝胶囊等傣成药及院内制剂的研究。激活傣医院前

期开发中的休眠、半休眠品种,开展雅叫哈顿、七味榼藤子丸傣药产品

的临床定位研究和二次开发。

第44页

— 43 —

夯实生物医药(傣医药)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编制好傣医药南药的

基础标准、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临床疗效评价、饮片质量标

准、配方颗粒标准和药材种植技术标准;加强傣药材标准、傣药加工炮

制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研究,指定完成 20 个以上傣药材标准,50-100 个

傣药饮片标准。在已制定云南省傣药材标准的品种中筛选出 3 种重要傣

药,完成省标升国标的工作。

● 延链项目

新型杜仲资源综合利用。扩大新型杜仲生态林良种、杜仲胶资源良

种、杜仲雄花资源良种、叶用杜仲资源良种苗木供应量,建设杜仲胶资

源果园化栽培基地;推广杜仲纯林或混交林,以减少水土流失和改善生

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微生物发酵和酶解法等

绿色环保、高提取率、高纯度的杜仲胶提取工艺;利用杜仲叶、果、皮、

种仁等原材料,开展高附加值桃叶珊瑚苷、绿原酸、松脂素二葡萄糖苷、

杜仲黄铜等主要活性成分分离提纯技术研究,加强对杜仲降血脂、降血

压、降血糖、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增强机体免疫、抗衰老、抗肿瘤

等应用研究。

推进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州科技情报所牵头组建生物医药

(傣医药)产业联盟,汇集资源,搭建康养产品与消费者的桥梁,形成

集康复康养、智慧医疗、产农结合、国际教培、共享经济、创新旅游、

分时度假为一体的服务型小镇。以傣药食药两用,傣医药睡药、包药、

拖擦疗法推广应用为重点,链接旅游康养业,建设一批生物医药(傣医

药)田园综合体、康养庄园,开展药食养生、乡村养生、养老、康体、

中药材农耕体验等服务。

第45页

— 44 —

(六)推进全州现代种业创新发展

十三五期间,西双版纳州紧紧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

品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的要求,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优

势和国家、省、州农业科研及南繁单位聚集优势,统筹特色资源保

护和优异种质资源创新与应用,建设成一批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农

作物种子(种苗)和畜禽良种生产基地,培育出一批“育繁推一体

化”的现代种业企业。全州种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仍存在

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不完善,基因发掘、转育与利用不充分等

问题。十四五期间,西双版纳州将突出种业创新,坚持育繁推一体

化,加强珍稀、濒危、特有资源有效保护,加快种业新品种试验示

范基地和工厂化育苗设施建设,抓实品种评价、良种繁育、新种研

发、成果转化等各环节,实现研发与产业化有序衔接,增强特色优

势种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种业发展与重点产业链建设深度融合,

促进种业基地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

专栏 9:现代种业产业链科技支撑项目

● 强链项目

粮食新品种选育与种植示范。以稳定耕地面积为基础,加大中低产田

改造和高标准良田建设,着力发展优质水稻、优质玉米,开展陆稻新品种

选育与示范,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大力推广粮食作物、

粮经作物间套种和稻鱼工程立体种养模式,不断提高土地单位面积利用率

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橡胶树种苗繁育新技术研究。开展基于基因组重测序、全基因组关联

第46页

— 45 —

分析的橡胶树速生、高产、耐刺激等关键农艺性状相关基因定位和挖掘;

持续开展天然橡胶抗逆品种改良和良种培育技术创新,筛选抗寒品种,解

决自育优良品种组培环节中畸形胚多、组培微繁试管芽条质量不高等技术

瓶颈;解决籽苗芽接苗繁育中砧木黑根病防控、苗木一致性差和育苗基质

松散等关键技术;结合田间规模化鉴定和分子辅助技术,实现快速化、批

量化育种。

● 补链项目

提升优良品种选育能力。主要农作物冬繁选育种和澜沧江流域鱼类种

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提升滇南小耳猪、茶花鸡、优质稻、罗非鱼等优良品

种选育能力,加快推进景洪市国家区域性冬繁良种繁育基地、滇南小耳猪

保种场、茶花鸡保种基地和国家大叶种茶种质资源圃、云南国家高原野生

稻种质资源圃、国家罗非鱼水产种质资源场建设,建成一批全国全省重要

的种质资源保护基地、遗传资源基因库和保种场。开展澜沧江流域鱼类生

物学研究,对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鱼类进行驯化饲养,对一些色彩斑斓、形

态奇异的鱼类驯养繁殖,开发为观赏种类,慎重引种,避免引入鱼种与土

著鱼种间的生态竞争,切实保护澜沧江流域野生鱼类的种质资源。

种业安全性评价技术。开展新品种测试、转基因安全、种子种苗质量

安全评价和质量检测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强化基于基因组测序与计算生

物学的分子特征分析、鉴别技术研究,完善主要农作物的高通量品种纯度

快速检测技术和指纹图谱检测技术;建立健全全州生物安全性评价体系。

傣药濒危种质保护及良种培育研究。对龙血竭、金毛狗脊等濒危傣药

开展生物的 DNA 检测,鉴定种子的储藏特性,按照国际标准对重要的傣

药种质资源进行标准化、永久化的保存;根据生物学性状和有效成分测定

进行傣药种质资源评价筛选优良的栽培种,建立良种繁育示范基地。

第47页

— 46 —

● 延链项目

种业加工存储物流技术。制定针对不同农作物的种子规模化、标准化

生产、加工、安全储藏与高通量、精准化质量控制技术标准。研究种子规

模化加工中的烘干、储运、包衣等关键技术、工艺流程及装备。

种业创新体系建设。采取“创新+产业化”模式,开展农作物和畜禽良

种联合攻关,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强育种领域

知识产权保护,落实制种保险制度,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

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基础公益研究为支撑、产学研用融合的种业创新

体系;培育一批一站式选育服务外包机构。

(七)支撑全州数字经济纵深发展

1. 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

聚焦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领域数字化转型需求,大力推

广 5G、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应用,打造州级标杆

应用示范,牵引带动经济社会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结合西双版纳

州产业特色、民族文化特色、农产品特色,鼓励发展区域性行业

电商平台。加强与大型电商平台企业合作,持续推动橡胶、茶叶

等线上线下融合销售,积极配合省级,推动“云品出滇”。鼓励

企业打造网红直播带货生态,带动产品生产、流通和销售。推进

数字经济在智能制造、健康医疗、旅游体验、文化传播等领域应

用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发展专业化、精细化的数字经济众创空间、

创新型孵化器、加速器等各类应用示范基地。

第48页

— 47 —

2. 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

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

降低技术和资金壁垒,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引导州内中小企业加

快推进线上营销、远程协作、数字化办公、智能生产线等应用,由

点及面向全业务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延伸拓展。鼓励州内有条件的大

型企业打造一体化数字平台,加快全价值链业务协同,形成数据驱

动的智能决策能力,提升企业整体运行效率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

率。鼓励互联网平台、行业龙头企业等立足自身优势,开放数字化

资源和能力,帮助传统企业和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3. 开展数字技术国际合作

充分利用好中国—南亚东南亚国际技术转移交易网、金砖国

家技术转移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深化与周边国家数字技术合

作。加强与周边国家在节目制作、媒资管理、广电 5G 技术、

DTMB-A(地面数字电视演进技术)标准、高清超高清电视技术

等广播电视内容、技术、服务、标准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支持国

家文化大数据南亚区域中心、云南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大数据系

统建设,强化数据整合、挖掘、分析、应用。支持企业面向周边

国家打造“全天候、无时差”的数字内容出口载体平台,形成数

字内容出口枢纽。积极引入数字媒体龙头企业落地区域运营功能

中心,支持其面向南亚东南亚市场的游戏电竞、音乐动漫、创意

IP 等运营。

第49页

— 48 —

(八)推动全州绿色产业聚集发展

1. 提升现有园区创新能级

鼓励州内现有园区提升创新能级,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

移,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争创“中国制造 2035”

国家级示范区。启动西双版纳保健品园区生物医药(傣医药)园

中园建设,利用先进适用生物医药技术,促进生物医药(傣医药)

精深加工,加快产业化进程,推进生物医药(傣医药)制造业和

生物保健品加工业实现新突破。促进西双版纳保健品园区转型升

级,重点发展特色生物加工、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现代商贸物

流、杜仲胶加工、跨国电子商务、跨境保税物流仓储等产业。做

特做活磨憨进出口贸易加工园区,重点发展以优质木材为主的家

具业和以物流仓储、国际商贸业为主的进出口加工贸易。做大做

强勐海工业园区,抓好以茶叶、石斛等为重点的保健品深加工。

2. 超前布局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面向主导农业产业需求,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把农业科技

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的孵化基地和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基地,争取组织条件成熟的县域申报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依托

新老六大茶山推进茶、文、旅融合发展,重点实施好景洪市大渡

岗普洱茶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建立集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农业高

科技、新品种展示、科技交流培训、科普教育、观光旅游等功能

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园。鼓励勐遮、普文、勐罕等区域依托云

第50页

— 49 —

天化曼香云天等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参照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

标准进行打造。力争到 2025 年,初步形成 1 个具备申报国家级

农业科技园的产业园区,并开展申报工作,同时谋划布局建设国

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三、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绿色技术创新正成为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和科技竞争的重

要新兴领域。伴随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建立健全,

绿色技术创新日益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成为打好污染防治

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接照《西双版纳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十四五末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取

得新进展,绿色经济占比明显提高,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持续筑牢”的总体要

求,稳步推进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撑和引领西双版纳州“十

四五”乃至更长时期产业绿色发展。推动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城

乡人居环境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依托西双版纳州中老铁路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形成我省

“中老铁路”经济带上重要的科技创新高地,通过推动“中老铁

路”沿线国家绿色技术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培养,进一步扩展与东

南亚国家的国际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通过科技合作,服务国家战

略,实现互惠互利、民心相通。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翻页书的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