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专业认证应知应会(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
通用版专业认证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2023 年 10 月内部资料,请勿外传
师范类专业认证应知应会(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
通用版专业认证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2023 年 10 月内部资料,请勿外传
我校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专业定于2023 年10 月25日-28日接受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进校考查,这是继小学教育、地理科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之后第三批接受师范专业认证的本科专业。为切实做好专业认证工作,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帮助广大师生了解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知识和要求,学校特编印《师范类专业认证应知应会(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
本手册采取问答方式,介绍学校及专业概况、师范类专业认证基本知识及访谈重点等内容。希望每一位师生员工认真学习、提高认识,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校认证工作中来,团结合作、上下齐心,确保两个专业高质量顺利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为我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贡献力量,为我校成功申硕増辉助力!
本手册仅限学校内部使用,切勿外传。因时间仓促,如有错漏,敬请谅解。
评建办2023 年10月
目录第一部分 师范类专业认证基本知识简编......................11.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 ..................................12.什么是师范类专业认证 ................................13.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主要文件依据 ........................14.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 ............................15.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根本宗旨和目的......................16.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原则 ............................27.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三个任务 ............................28.师范类专业认证体系架构 ..............................29.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特征 ............................310.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组织体系和职责分工.................311.师范类专业第二、三级认证的基本程序.................312.师范类专业认证现场考查专家组的人员构成.............313.认证专家考查流程 ...................................414.认证专家现场考查的方式 .............................415.专家怎样听课看课,调阅试卷、毕业论文...............516.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结论和周期 .........................517.师范类专业认证结论的应用 ...........................618.第二级认证考查的具体指标 ...........................619.什么是“一践行三学会” .............................7
20.师范类专业认证考查的“五个度”.....................721.什么是 OBE 教育模式 .................................722.产出导向中的“三个三”指什么 .......................723.师范类专业怎样树立“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824.师范类专业认证关注的“三个机制”...................825.专业认证怎样坚持“持续改进” .......................826.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827.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产出导向的.............928.为什么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强调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 ....................................929.师范类专业认证对专业培养目标设定的要求............1030.师范类专业认证对学科专业教师的新要求..............1031.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1032.为什么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参评专业“说”“做”“证”必须达成一致 .............................................1133.学校申请师范类专业认证前的准备工作................1134.师范类专业认证中,学生发展应关注哪些内容..........1235.专家针对不同对象的访谈重点 ........................12第二部分 学校概况 .......................................151.我校历史沿革 .......................................152.我校办学定位 .......................................153.我校校训 ...........................................15
4.我校校区面积 .......................................155.我校在校生人数 .....................................156.我校专任教师人数 ...................................157.我校图书馆建设情况 .................................168.我校专业结构情况 ...................................169.我校专业建设成果 ...................................1610.我校教师教育基本情况 ..............................1711.我校培养师范生培养理念 ............................1712.我校专业认证工作开展情况 ..........................17第三部分 英语专业概况 ...................................191.专业历史沿革 .......................................192.专业基本情况 .......................................193.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04.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与人才培养模式.....................205.职后培训成效 .......................................206.近三年生源质量 .....................................207.近三年英语专业毕业及就业情况 .......................218.该专业的优秀校友 ...................................21第四部分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概况 .........................231.专业历史沿革 .......................................232.专业基本情况 .......................................233.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3
4.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与人才培养模式.....................245.专业建设成果 .......................................246.职后培训成效 .......................................247.近三年生源质量 .....................................249.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及就业情况...................2510.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优秀校友 ........................25附件 1 ..................................................27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一级) .......................27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 .......................27附件 2 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现场考查日程安排表(供参考)...35附表 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考查方式与考查要点对照表.....37附 1:考查要点-2023 年版新要求 ........................39附 2:专业分指标项评审情况—摘自2023 年版《专家组考查报告》 .................................................41
1
第一部分 师范类专业认证基本知识简编1.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什么是师范类专业认证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专门性教育评估认证机构依照认证标准,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实施的一种外部评价过程,旨在证明当前和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专业能否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3.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主要文件依据教育部 2017 年 10 月 26 日发布“教师[2017]13 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同时颁布师范类专业认证系列标准:《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并下发《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指南(试行)》《师范类专业认证自评报告撰写指导书(试行)》等配套文件,并建设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管理信息系统”(网址:http://tea.heec.edu.cn)。其他参考文件有《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及《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等。同时还需参考有关师范生教育实践、师德教育等方面的专项通知与要求。
4.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
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行动指针,贯穿师范类专业认证全过程。5.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根本宗旨和目的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大国良师,深化新时代教师教育改
2
革、全面保障和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师范类专业内涵式发展。师范类专业认证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目的是推动师范人才培养体系的重塑,推动师范类专业注重内涵建设,聚焦师范生能力培养,改革培养体制机制,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6.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原则
师范类专业认证强调在工作中遵循统一体系、省部协同、高校主责、多维评价原则。
7.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三个任务
答: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以评促建”,旨在通过“兜底”监测,督促高校加大师范类专业建设投入力度,保证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条件达到国家基本要求;“以评促改”,旨在通过“合格”认证,推动高校深化师范类专业教学改革,尤其是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改革,保证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达到国家合格标准要求;
“以评促强”,旨在通过“卓越”认证,引导师范类专业做精做强,保证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达到国家卓越标准要求,形成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不断提高师范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8.师范类专业认证体系架构
师范类专业认证针对各地各校师范类专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及类型层次复杂多样现状和特点,构建横向五类覆盖、纵向三级递进体系架构,推动高校合理定位、特色发展、持续提升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五种类型的专业认证:中学教育、小学教育专业认证、学前教育
3
专业认证、职业教育、特殊教育。
三个认证层级:第一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监测。第二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合格标准认证。第三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卓越标准认证。
9.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特征
(1)中国特色与世界水平相结合。(2)统一体系与特色发展相结合。(3)内部保障与外部评价相结合。(4)学校举证与专家查证相结合。(5)常态监测与周期性认证相结合。10.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组织体系和职责分工负责师范类专业认证组织管理与具体实施的机构包括: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评估机构和认证专家组织,三者分工负责,协同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
11.师范类专业第二、三级认证的基本程序师范类专业第二、三级认证实行自愿申请,有三届以上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申请参加第二级认证;有六届以上毕业生并通过第二级认证的,申请参加第三级认证;个别办学历史长、社会认可度高的师范类专业可直接申请参加第三级认证。第二、三级认证采取专家进校考查方式,认证程序包括申请与受理、专业自评、材料审核、现场考查、结论审议、结论审定、整改提高 7 个阶段。
12.师范类专业认证现场考查专家组的人员构成现场考查专家组是由教育评估机构从国家认证专家库中选派的临时性工作小组,每个专业点配备专家组人数一般为3-5 人(其中,第二级认证要求外省专家不少于 1/3,中小学专家或教育部门专家不少于 1/3;并视情况配备项目管理员和观察员。
4
13.认证专家考查流程
(1)进校前,现场考查专家组每位专家认真审阅专业自评报告和专业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及相关佐证材料,填写“专家个人审读意见表”,拟定考查重点和考查日程。
(2)进校中,现场考查专家组依据“全面考查、独立判断”工作原则和进校考查日程安排开展现场考查活动,每位专家采取深度访谈、听课看课、考查走访、文卷审阅、问题诊断、沟通交流等方式,查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际状况,依据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作出判断和评价,讨论形成专家组现场考查结论建议。(3)离校后,5 个工作日内专家个人提交《听课看课总体情况记录表》《试卷情况总体评价表》《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总体情况评价表》及《专家个人现场考查报告》等,25 个工作日内专家组长提交《专家组现场考查报告》。
14.认证专家现场考查的方式
答:专家组在审阅专业《自评报告》和《数据分析报告》等认证材料基础上,通过深度访谈、听课看课、考查走访、文卷审阅、问题诊断、沟通交流等方式,对专业达成认证标准情况做出评判,给出考查结论建议,并向高校现场反馈意见。
(1)深度访谈是专家与参评专业有关人员通过深入交流,辨析专业办学情况的一种认证技术,是现场考查的基本方法,对专家查证认证材料的真实性、明晰参评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具有重要作用。(2)听课看课是考查课程教学与实施情况的基本方式,目的是通过实地听课看课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师生互动,教学条件及使用效果等情况,对课程教学质量做出评价,判断课堂教学对毕业要求和学习效果达成的支撑情况。(3)考查走访是指对参评专业及所在学校、学院支撑教学的主要硬件条件(包括校内外实习基地)及管理运行服务方面的实地考查,
5
主要作用是印证和判断参评专业教学条件对人才培养目标,特别是对毕业要求达成的支撑情况。
(4)文卷审阅是对反映培养效果达成度重要文卷(如教学档案、支撑材料、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考核资料、师范生教育实习档案袋等)进行审查阅读。通过文卷审阅可以核实自评报告的客观真实性和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情况,了解教师的精力投入和对教师教育的思考和研究,也能检验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状况,挖掘自评报告中未能反映的有关问题,再结合其他认证技术,精准把握最真实的专业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效果,对“五个度”的达成情况做出科学、全面的评判。
(5)问题诊断是专家基于认证考查获得的各种信息,在了解和查证问题、分析和诊断问题成因基础上,提出破解问题的“良方”,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参评专业及所在学校和学院明晰差距所在、问题之源,进而形成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改进措施,促进参评专业的持续发展,并为相关专业提供借鉴。
(6)沟通交流指专家个人与参评学校有关人员、用人单位、毕业生以及专家组成员间的交流和协商。
15.专家怎样听课看课,调阅试卷、毕业论文答:专家们采取“双二双十”的方式,即每位专家听课看课不少于 2 门;调阅不少于 2 门课程的试卷和试卷分析报告,调阅最近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诊文(设计)不少于 10 篇;调阅最近一届毕业生的实习实践报告不少于 10 份,且组长会根据毕业生数量适度提高调阅篇数,保证样本覆盖面。
16.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结论和周期
结论分为“通过,有效期为 6 年”“有条件通过,有效期为6年”和“不通过”三种。
6
17.师范类专业认证结论的应用
通过二级认证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可由高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工作。高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要求,建立以实习计划、实习教案、听课评课记录、实习总结与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师范毕业生教育实习档案袋,通过严格程序组织认定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视同面试合格。通过三级认证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可由高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和面试工作。
师范类专业认证结果将为政府、高校、社会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经费投入、用人单位招聘、高考志愿填报等方面提供服务和决策参考。
18.第二级认证考查的具体指标
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标准是国家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合格要求,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等8 个一级指标。共38 个二级指标,其中关键指标 14 个(标*)、一般指标24 个。具体如下:
(1)培养目标模块:*目标定位;目标内涵;目标评价(2)毕业要求模块:*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沟通合作(3)课程与教学模块:*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4)合作与实践模块:*协同育人;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导师队伍;管理评价
(5)师资队伍模块:*数量结构;素质能力;实践经历;持续发展
(6)支持条件模块:*经费保障;设施保障;资源保障
7
(7)质量保障模块:*保障体系;内部监控;外部评价;持续改进
(8)学生发展模块:生源质量;学生需求;成长指导;学业监测;*就业质量;社会声誉。
认证标准各项指标的逻辑关系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组织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配备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并通过建立基于产出的内外部质量保障机制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最终使学生培养质量满足要求。19.什么是“一践行三学会”
“一践行三学会”是师范类专业对所培养的合格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对毕业要求的进一步概括,指“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
20.师范类专业认证考查的“五个度”培养效果对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专业定位对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师资及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的支撑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满意度。21.什么是 OBE 教育模式
答:即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
22.产出导向中的“三个三”指什么答:指三个产出、三个支撑、三个评价,具体如下:
8
23.师范类专业怎样树立“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师范专业应做好六个对接,“反向设计”,由外到内按需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1)对接基础教育师资需求设计培养目标;(2)对接教育教学岗位需求设计毕业要求;(3)对接毕业要求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正向施工”,由内到外适应需求培养,落实和评估培养效果:(4)对接课程目标“产出”应知应会;(5)对接毕业要求“产出”学习成果;(6)对接培养目标“产出”师范人才。24.师范类专业认证关注的“三个机制”质量监控机制:课程教学、教育实践、学习成果;达成度评价机制: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培养目标;持续改进机制:基于评价结果的改进。25.专业认证怎样坚持“持续改进”答:做好三个跟踪:跟踪基础教育改革新发展,更新培养目标;跟踪教育教学岗位新需求,更新毕业要求;跟踪知识能力素质新规格,更新课程与教学。
推进三个转变:专业自足(学校/教师/学生)向需求导向(政府/中小学幼/学生/学校/教师)转变;教为中心(教了/重知识传授)向学为中心(学到/重能力养成);内部监控(自我循环)向内外评价(反向设计/正向施工)转变。
26.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要求师范类专业把培养目标和全体学生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作为评价的核心;培养目标应该围绕师范生毕业时的要求以及毕业后一段时间所具备的从教能力设定;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等方
9
面的建设均要以有利于师范生达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各种质量保障制度和措施的目的是推进师范类专业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最终目的是保证师范生培养质量满足从教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27.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产出导向的答:以产出为导向,就是强调以师范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关注师范毕业生“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而非仅仅是“教师教了什么”。要求专业按照“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基本思路,面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出发点,设计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采用匹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配置足够的软硬件资源,要求每个教师明确自己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责任,最终通过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定期评价和持续改进,保证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的达成。28.为什么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强调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其所培养的师范毕业生能够持续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用人单位满意度和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成为师范类专业办学质量的重要评判指标之一。因此,认证标准在“质量保障”指标项中,专门设有“外部评价”二级指标,要求专业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基础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它是师范类专业收集信息,对“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定期评价的必要渠道,也是在“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发展 ”方面开展持续改进工作的重要基础。
10
29.师范类专业认证对专业培养目标设定的要求培养目标的内容包括服务面向、服务定位和人才规格等内容。要对师范生毕业 5 年左右的具体能力和表现有清晰的表述,反映师范生毕业后 5 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的发展预期,体现专业特色和优势,并能够为师范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所理解和认同。要求定期对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能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必要修订;评价和修订过程应有利益相关方参与。30.师范类专业认证对学科专业教师的新要求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一项系统性、根本性的师范人才培养改革工程。对于担任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师来说,新的要求主要有:(1)参与和熟悉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熟知专业毕业要求。(2)基于毕业要求,了解本专业课程设置和结构,掌握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3)根据毕业要求设定自己所承担课程的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4)根据设定的课程目标,确立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5)根据学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立针对课程目标的课程考核方式。
(6)在教学实施中,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指向课程目标的达成。
(7)有具体可行的、基于课程评价的课程持续改进方案并实施。31.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课程体系要支撑毕业要求,课程教学要实现课程目标,课程评价要聚焦目标达成,制度建设要保障课程教学。每项毕业要求及其分解指标点都要有明确的课程支撑,并且支撑关系合理、科学、可行。每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有其确定的任务与贡献,都有需其支撑的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构建两个矩阵:课程体系
11
支持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的任务矩阵、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的关联度矩阵。
32.为什么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参评专业“说”“做”“证”必须达成一致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一种举证式认证,现场考查专家组主要是通过参评专业的“说”“做”“证”三个环节,来查证和判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否达到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并给出认证结论。所谓“说”,即“自己是怎么说的”,参评专业要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等。“做”即“自己是怎么做的”,参评专业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所实施的教学活动以及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与形成性评价的措施与做法。“证”即“证明自己所说和所做的”,参评专业要为证明自身达到标准要求逐项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因此,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参评专业的“说”“做”“证”必须达成一致。
33.学校申请师范类专业认证前的准备工作评建准备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础工作,原则上参评高校至少在提交认证申请前 1 年开始评建准备,主要任务是比照认证标准,找出自身存在问题与差距,逐步改进提升,具体包括:学校层面:以专业认证为抓手,以认证理念推动师范类专业教学改革,引导师范类专业聚焦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培养,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开展广泛宣传;建立评建保障机制。
专业层面:对照认证标准开展自查,总结取得的成效,梳理问题与不足,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有针对性改进。其中,重点工作是重新审视修订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大纲,建立基于产出的质量评价机制,整理教学档案与佐证材料。教师层面:认真学习、充分理解认证理念与认证标准,将认证理
12
念和认证标准落实到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持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4.师范类专业认证中,学生发展应关注哪些内容答:生源质量、学生需求、成长指导、学业监测、就业质量和社会声誉。
35.专家针对不同对象的访谈重点
(1)专家会晤教师的重点内容
①教师是否理解师范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②专业培养目标是否为教师所了解,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如何;③学校为教师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教学、科研、出国研修等);④教学环节的安排,学时分配是否合理;⑤本人所任课程在专业教育中的作用,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以及学风情况;
⑥对教学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看法。(2)专家会晤学生的重点内容
①学生是否理解师范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②专业培养目标是否为学生所了解;③学校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④所学课程的内容范围、深度、教材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为学生所喜爱,考核结果是否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⑤教师的教学态度;
⑥对一年级学生增加报考志愿的了解:是否为第一志愿,报考时对专业的了解程度、了解途径、报考理由;⑦对毕业班学生增加对就业的了解:学校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哪些条件,就业情况是否满意,就业岗位与自己的能力结构是否一致。(3)与领导交流的主要内容
专家组进校后要与学校领导和有关方面负责人会晤,了解办学思
13
路、做法以及上下贯通情况。师范教育的顶层设计、指导思想、师范生培养理念,师范人才培养定位、师范底色如何擦亮,师范生培养模式,师范教育发展规划。
(4)与职能部门交流的主要内容
围绕各自职能谈贯彻师范生人才培养理念等对顶层设计的理解以及在本部门如何贯彻落实;如何服务师范生培养?创新与特点有哪些?如何倾斜师范教育?如何保障?重点: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处、团委、教师发展中心、招生就业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实验室管理处、财务处。
(5)与学院领导交流的主要内容
师范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为实现这样的目标,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有特色的做法?学院为专业教育教学活动所创造的环境;师资结构及师资建设情况。存在的困难、矛盾和困惑。(6)与专业负责人交流的主要内容了解培养定位、教学计划、课程大纲的制定与实施,课程安排、专业特色,及适应性;着重会晤负责课程体系设计的负责人,以了解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和对本专业制定的教学计划核心思想的理解。(7)教师座谈会的主要内容
了解专业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情况,进一步核实考察期间发现的问题。考查其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认知度,并且是否落实于工作,了解课程设置、课程组织、教材使用,课程质量评价实施等情况,了解他们是否理解所教授课程在专业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了解教师职业发展情况。
典型提问(参考):谁来关注你的教学和考核是否忠于毕业要求?如何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教学中如何体现?课程考核设计是如何审查的?如何根据(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方)反馈改进课程教学?是否有实例?毕业论文如何管理(题目审查、中期检查、答辩、
14
成绩评定)?
(8)在校生座谈会的主要内容
大一:招生宣传及录取成绩、学生指导、专业指导、如何报考等;大二大三: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方法、教师水平、办学条件等;大四:培养方案、毕业要求、职业发展、支撑条件、师资等。主要听取学生对学校教学、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素质、团队合作意识等。除此之外,还要了解学生是否有意识地按照相应的目标努力学习,并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9)毕业生座谈会主要内容
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情况,听取实习生对本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意见及建议,了解社会对学校所培养学生的评价;了解学校为适应需要是否在不断地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改进。(10)校友、用人单位座谈会主要内容了解校友的职业发展及其工作体会,核实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参与情况,对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15
第二部分学校概况1.我校历史沿革
答:平顶山学院是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是创建于 1959 年的平顶山师范学校,1984年更名平顶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更名为平顶山学院。学校是河南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和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2.我校办学定位
办学理念:崇德尚能、学以致用
学校类型定位:地方性、应用型大学办学层次定位:以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开展专科教育,积极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创造条件开展研究生教育和留学生教育。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地方、服务行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发展战略: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特色名校,开放活校。
3.我校校训
答:校训:“厚德、博学、求是、创新”。4.我校校区面积
答:学校现有湖滨、崇文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54.65 万平方米(2319.68 亩)。
5.我校在校生人数
答:2022 年,我校全日制在校生 20668 人,本科生19296人,占比 93.36%。
6.我校专任教师人数
答:2022 年,我校教职工 1777 人,专任教师1231 人,生师比
16
15.61:1,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1055 人,占比85.70%;副高以上职称 470 人,占比 38.18%;培养引进“双师双能型”教师502 人,占比 40.78%;具有工程背景教师370 人,占比30.06%,行业背景教师 611 人,占比 49.63%。
7.我校图书馆建设情况
答:图书馆由湖滨校区馆、崇文校区馆组成,馆舍建筑面积5.65万平米,现有阅览座位 2900 席,馆藏纸质图书178.86 万册,电子图书 125.70 万册,电子期刊 16.43 万册、电子学位论文348.67 万册、音视频资源时长 2.65 万小时。2021 年,新增纸质图书3.33 万册,纸质图书流通量 2.27 万册次;数字资源访问量440.20 万人次、下载量205.56 万篇次。
8.我校专业结构情况
答:学校坚持立足地方服务行业,逐步形成了以工科等应用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设有19 个教学单位,现有56 个本科专业(停招 4 个专业),涵盖工、管、理、文、医、教、经、法、艺等九个学科门类。围绕河南省“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和平顶山市“四城四区”建设任务,着力打造学科专业群建设高地,梯次推进学科群建设。对接新能源与网联汽车、尼龙新材料、文化创意产业,做优智能电气与信息、化工与新材料、文创与传播三个学科群。对接基础教育、医疗健康产业,做特教师教育和医疗康养两个学科群。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积极培育现代服务学科群(对接现代服务业)、生物与医药学科群(对接生物医药产业)等新兴交叉学科群。以学科群为基础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完善产学研人才培养一体化机制。
9.我校专业建设成果
答:学校有产品设计、播音与主持 2 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地理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等14 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17
点。建设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 1 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0 个,校级示范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25 个。国家级新工科项目1项。10.我校教师教育基本情况
答:学校在多元综合发展的同时,继承教师教育传统,做优作特教师教育类学科专业群。学校现有 11 个教师教育类本科专业,占专业总数的 20.37%,在校师范生 4730 人,占在校生总人数的23.34%,形成了覆盖中学、小学和学前教育的师范生培养体系。学校是河南省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省卓越教师培养试点单位、“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培训单位、平顶山重要的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学校有国家级一流课程 1 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1 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4 个、一流课程44 门;河南省教学名师 3 名,河南省教育教学专家 5 名,学校连续17 年在河南省高校师范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获得团体奖励。为地方培养了4 万余名师范生,涌现出了以时代楷模、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优秀教师张玉滚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教师。
11.我校培养师范生培养理念
教师教育类学科专业群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 年)》,以培养区域基础教育高素质优秀师资为使命,以师德养成为首要任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协同育人为路径,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构建了“校政校三位一体”的师范生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形成了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合作共建、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打造了“厚师德 强师能”的师范生培养特色。12.我校专业认证工作开展情况
答:自 2016 中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成员国以来,我校持续跟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按照“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推进教学改革工作。培育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化
18
学工程与工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多个工科类专业参加工程教育认证,2022 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顺利通过认证。我校 2018 年启动师范类专业认证,培育了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地理科学、英语等多个师范类专业,截至2023 年10 月,小学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地理科学专业已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即将接受教育部专家进校考查。注:以上数据来自 2022 年 10 月数据采集
19
第三部分 英语专业概况1.专业历史沿革
英语专业的前身是开办于 1978 年的平顶山师范学校英语大专班,1984 年平顶山师专成立,设置英语专业;2005 年正式设置英语本科专业并招生,2020 年入选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 年英语专业获得教育部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目前全日制在校生391 人(截至2022 年 12 月),每年招生 90 人。连续多年承办河南省“国培计划”初中英语教师培训项目。2022 年学校获批“河南省首批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基地”,获批学科领域包括初中英语。
2.专业基本情况
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 32 人,其中教授5 人,副教授11 人,博士7人,双师型教师 12 人,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1 人,省教学标兵4人,省文明教师 1 人,平顶山市拔尖技术人才1 人,市优秀教师1 人,市五一劳动奖章 1 人,聘任行业教师 8 人。
实践教学条件:建有语言实训室、同传商务实训室、教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和 33 个校外教育实践基地。
专业建设情况:英语专业教研室为省级优秀教研室,“英语语言文学”学科为校级重点培育学科,“批评英语教育研究中心”为校级科研机构。现有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 2 门、河南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样板课1门。近年来教师荣获省级教学竞赛奖 20 余项,主持并完成省部级教研项目10项。“翻译河南”工程优秀成果奖 5 项,其中一等奖一项。人才培养成效:近三年,本专业学生在河南省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外研社·国才杯”英语系列比赛等各类省级以上赛事中共获奖励78 项。涌现出一批省市级教学名师、优秀班主任、中学名校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为
20
96.27%。
3.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平顶山、面向河南,旨在培养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政治立场坚定,富有社会责任感、师德高尚、热爱英语教育事业,具有扎实的英语学科基础知识和教师教育专业知识,熟练的中学英语教育教学技能,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育人能力,良好的自我发展素质的中学英语教学和育人的骨干教师。
4.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与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认证理念,围绕“中学英语骨干教师”培养目标,形成了“师德引领、基础支撑、教研共生”的人才培养特色和打造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联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联动、学科技能与师范技能联动、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联动”的“四联动”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了校-政-校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课程体系:构建了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四位一体”模块化课程体系毕业最低学分要求:学制 4 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2022 版人才培养方案毕业总学分为 168 学分。
5.职后培训成效
近年来,外国语学院承担河南省教育厅“国培”“省培”项目,开展中学教师职后培训工作,培训基层骨干教师300 人次;受平顶山市教育局和中学委托,开展联合教研,为平顶山本地教师培训400 多人次,为地方基础教育教师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6.近三年生源质量
英语专业高度重视招生宣传和录取工作,生源质量较高。近三年,本专业 87%的生源来自河南,2020-2022 年本科招生数均为每年90人。招
21
生规模相对稳定,专业第一志愿录取比例持续提升,2021 年第一志愿录取比例达到 100%,新生报到率 100%,省内文科录取分数线均超出省定线 54 分以上,省内理科录取分数线均超出省定线71 分以上。生源稳定,生源质量总体良好。
7.近三年英语专业毕业及就业情况
就业区域主要在河南省内,就业领域主要为基础教育中学英语教师。近三年应届毕业生的平均一次就业率为 95%以上、平均就业率97.39%、获得学位率 99.68%,平均教师资格证获取率79.93%。已就业毕业生中从事教育行业的比率达到 85.93%。
8.该专业的优秀校友
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情况良好,部分学生入职之后在教学工作上取得较好的成果,部分毕业生已经成长为学校校长、中层管理干部、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通过校友返校活动、校友分享会、媒体宣传、家访活动等方式加强对学院的特色宣传,不断提升学院的美誉度。张娜,女,外国语学院 2016 届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曾多次荣获三好学生和奖学金。毕业后就读于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笔译专业研究生,研究生期间成绩优异,获得三好学生、一等奖学金、优秀毕业生、CATTI 二级翻译资格证书、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奖状等,在《重庆与世界》杂志发表多篇译文。先就职于江西财经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主要负责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外宾接待和日常翻译等。现就职于江西青年职业学院,2021 年 12 月获得江西青年职业学院第二届课程思政大赛二等奖,2022 年 7 月获得学院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和省级英语比赛并获奖。
赵雯琼,女,中共党员,外国语学院2014 届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就职于平顶山市第一高级中学。曾担任高二年级部副年级长;现任
22
学校教科处负责人,高一年级英才班班主任。工作期间曾获“一师一优课”河南省省二等奖、电教课平顶山市二等奖、“一师一优课”平顶山市一等奖、平顶山市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 2.0 示范课一等奖;曾主持省级课题《核心素养下高中生文化意识培养策略研究》、《高中英语高效课堂实践研究》获市级成果二等奖、《教科研促进高中英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获市级成果一等奖;主持市级课题《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班级学习合作小组建设的实践研究》;曾获市教育工作征文一等奖、2020年平顶山市师德主题教育征文一等奖、在 CN 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被评为市直级优秀班主任;获 2021 年平顶山市原创命题大赛一等奖;获2021年平顶山市教学标兵、平顶山市骨干教师、平顶山市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兰红丽,女,外国语学院 2017 届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后就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伽师县巴仁镇中学,兼任英语备课组组长。在2020 年新疆小、初、高英语教师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及说课稿评选活动中,说课稿荣获初中组自治区二等奖。2021 年荣获“伽师县第二届最美教师”荣誉称号。从教六年以来,多次获得县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深受学生、家长以及校领导的好评。牛冬可,女,外国语学院 2020 届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曾荣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荣获“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3次;荣获“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4 次;毕业时荣获河南省优秀毕业生。毕业后,投身教育事业,顺利通过社会招教,目前在平顶山市湛河区第二十九中学担任初中英语教师。教学中成绩卓然,凭借扎实的教学技能和独到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家长以及校领导的一致好评。
23
第四部分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概况1.专业历史沿革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前身是开办于 1977 年平顶山师范学校数学大专班,1984 年平顶山师专成立,设置数学专业;2004 年正式设置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并招生。2020 年数学与应用数学教研室获批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023 年申报的初中数学学科成功入选河南省第二批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基地,“国培”培训基地。专业负责人为李建民教授。2.专业基本情况
在校生规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目前全日制在校生399 人,年招生规模 150 人。自 1977 年成立平顶山师范大专班以来为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 6000 余人,2004 年至今已向社会输送1500 余名本科毕业生。师资队伍:专任教师 31 人,其中教授3 人,副教授11 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 45.16%,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共28 人,占比90.32%,均高于学校平均水平(分别是 38.18%和 85.70%)。截止到2022 年10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校生人数是 399 人,专业生师比为12.32:1。实践基地情况:与平顶山市教体局签订了合作协议,与市七中、九中等 19 所中学建立了合作关系。
实验室情况:建有普通话语音、书法、微格教室、远程互动录播、课程录制、教育信息技术、数字录音、数学综合等19 个实验(实训) 室。3.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立足豫西,服务河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理想,系统掌握数学及数学教育的知识,具备数学学科教学基本技能,初步具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中学数学教学、数学研究和教育管理工
24
作的骨干教师。
4.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与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该专业彰显师范底色,注重学科素养的提升、教育教学技能的锻造,构建了“四融互动”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了“注重涵养师德,夯实学科基础,强化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同时,专业重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程体系:围绕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于“一践行三学会”的毕业要求进行课程设置,构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毕业最低学分要求:学制 4 年,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毕业总学分为 177 学分,2022 版人才培养方案毕业总学分为170 学分。
5.专业建设成果
省级本科高校思政样板课程 1 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线上教学优秀课程 2 门,获校级教学成果奖 1 项。建有优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9 个,2020 年数学与应用数学教研室获批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023年申报的初中数学学科成功入选河南省第二批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基地,“国培”培训基地。
6.职后培训成效
近年来,数学与统计学院承接中学骨干教师等项目,开展中学数学教师职后培训工作,承担河南省教育厅“国培”项目,培养中基层骨干教师100 人次,为地方的教育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7.近三年生源质量
2020-2022 年本专业 93.14%的生源来自河南,招生规模稳定,专业第一志愿录取比例 100%,新生报到率超过99%,录取分数线超出省定线
25
70 分以上,生源质量总体良好。
8.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区域与领域2020-2022 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在全国十几个省份,主要就业区域为河南省,就业领域为教育部门、国有企业、其他企业等。9.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及就业情况2020-2022 年本专业毕业生共 253 人,应届毕业生平均毕业率98.81%,平均就业率为 95.26%,平均从教率达92.09%。10.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优秀校友
席明焕,2000 年 7 月毕业于平顶山学院(原平顶山师专)数学系数学教育专业。现任平顶山市第一高级中学初中部校长、平顶山市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出版个人著作 1 部,发表文章7 篇,主持市级重点课题 3 项,参与市级课题 2 项。曾获得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一等奖、平顶山市基础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级优质课一等奖、省教育系统劳动技能竞赛一等奖。被评为“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平顶山市第二届名师”、“平顶山市青年科技专家”、“平顶山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平顶山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平顶山市拔尖人才”、“中原名师”等荣誉称号。陈明君,2009 年毕业,现于平顶山市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任教,中教二级职称,参与的区级、市级,省级课题均已结项,校级优质课一等奖,区级电教课二等奖,县级优质课一等奖,首届平顶山市作业设计一等奖,现在担任八年级数学备课组长。
马迎宾,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2008 届毕业生,现工作于河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发表 SCI 论文 20 余篇,其中SCI 一区、二区5篇。先后被评为新乡市文明教师,河南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等称号。
26
刘芳娜,2021 年毕业,现工作于郑州市第九十六中学。在大学期间,曾担任学生会干部,思想上,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学习上,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曾多次获得校级“三好学生”荣誉。
27
附件 1
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一级)《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一级)》是国家对中学教育专业办学的基本要求,主要依据国家教育法规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制定。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培养中学教师的本科师范类专业。维度 监测指标 参考标准课程与
教学
1 教师教育课程学分[1]
必修课≥10 学分总学分≥14 学分2
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10%
3
学科专业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50%
合作与
实践
4 教育实践时间 [2] ≥18 周5
实习生数与教育实践基地数比例[3][4]
≤20:1师资
队伍
6 生师比[5] ≤18:17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有8
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8]
≥学校平均水平9
具有硕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9]
≥60%
28
维度 监测指标 参考标准10
中学兼职教师占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比例[10]
≥20%
支持
条件
11
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生均拨款总额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11][12][13]
≥13%
12 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学校平均水平13 生均教育实践经费[14] ≥学校平均水平14 生均教育类纸质图书[15]
≥30 册每6 个实习生配备中学学科教材≥1套15
微格教学、语言技能、书写技能、学科实验教学实训室等教学设施
有
29
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是国家对中学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合格要求,主要依据国家教育法规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制定。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培养中学教师的本科师范类专业。一、培养目标
1.1 [目标定位] 培养目标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国家、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需求,落实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要求,符合学校办学定位。
1.2 [目标内涵] 培养目标内容明确清晰,反映师范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的发展预期,体现专业特色,并能够为师范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所理解和认同。1.3 [目标评价] 定期对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能够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必要修订。评价和修订过程应有利益相关方参与。二、毕业要求
专业应根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制定明确、公开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能够支撑培养目标,并在师范生培养全过程中分解落实。专业应通过评价证明毕业要求的达成。专业制定的毕业要求应涵盖以下内容: 践行师德
2.1 [师德规范]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2.2 [教育情怀] 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
30
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学会教学
2.3 [学科素养] 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2.4 [教学能力] 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依据所教学科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学会育人
2.5 [班级指导]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2.6 [综合育人]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学会发展
2.7 [学会反思]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2.8 [沟通合作]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
31
三、课程与教学
3.1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应符合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能够支撑毕业要求达成。
3.2 [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体现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有机结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设置合理。各类课程学分比例恰当,通识教育课程中的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 10%,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50%,教师教育课程达到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规定的学分要求。
3.3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注重基础性、科学性、实践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选用优秀教材,吸收学科前沿知识,引入课程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优秀中学教育教学案例,并能够结合师范生学习状况及时更新、完善课程内容。3.4 [课程实施] 重视课堂教学在培养过程中的基础作用。依据毕业要求制定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内容与方式应支持课程目标的实现。能够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探究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师范生学习效果。课堂教学、课外指导和课外学习的时间分配合理,技能训练课程实行小班教学,养成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三字一话”等从教基本功。
3.5 [课程评价] 定期评价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和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并能够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修订。评价与修订过程应有利益相关方参与。四、合作与实践
4.1 [协同育人] 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学建立权责明晰、稳定协调、合作共赢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基本形成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的合作共同体。
4.2 [基地建设] 教育实践基地相对稳定,能够提供合适的教育实践
32
环境和实习指导,满足师范生教育实践需求。每20 个实习生不少于1个教育实践基地[4]。
4.3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体系完整,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有机结合。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贯通,涵盖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和教研实践等,并与其他教育环节有机衔接。教育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一学期[2]。学校集中组织教育实习,保证师范生实习期间的上课时数。4.4 [导师队伍] 实行高校教师与优秀中学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度。有遴选、培训、评价和支持教育实践指导教师的制度与措施。“双导师”数量充足,相对稳定,责权明确,有效履职。4.5 [管理评价] 教育实践管理较为规范,能够对重点环节实施质量监控。实行教育实践评价与改进制度。依据相关标准,对教育实践表现进行有效评价。
五、师资队伍
5.1 [数量结构] 专任教师数量结构能够适应本专业教学和发展的需要,生师比不高于 18:1
[5],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一般不低于60%[8],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8],且为师范生上课。配足建强教师教育课程教师,其中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原则上不少于2 人[7]。基础教育一线兼职教师素质良好、队伍稳定,占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比例不低于20%
[10]。
5.2 [素质能力] 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具有较强的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学习指导等教育教学能力;勤于思考,严谨治学,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具有职前养成和职后发展一体化指导能力,能够有效指导师范生发展与职业规划。师范生对本专业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师德和教学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33
5.3 [实践经历] 教师教育课程教师熟悉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中学教育教学工作,至少有一年中学教育服务经历[18],其中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具有指导、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基础教育研究成果。
5.4 [持续发展] 制定并实施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建立教师培训和实践研修制度。建立专业教研组织,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建立教师分类评价制度,合理制定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等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教师评价标准,评价结果与绩效分配、职称评聘挂钩。探索高校和中学“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共同发展机制。六、支持条件
6.1 [经费保障] 专业建设经费满足师范生培养需求,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生均拨款总额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不低于13%
[11][12][13],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生均教育实践经费支出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14]。教学设施设备和图书资料等更新经费有标准和预决算。6.2 [设施保障] 教育教学设施满足师范生培养要求。建有中学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实训平台,满足“三字一话”、微格教学、实验教学等实践教学需要。信息化教育设施能够适应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要求。建有教育教学设施管理、维护、更新和共享机制,方便师范生使用。6.3 [资源保障] 专业教学资源满足师范生培养需要,数字化教学资源较为丰富,使用率较高。生均教育类纸质图书不少于30 册[15]。建有中学教材资源库和优秀中学教育教学案例库,其中现行中学课程标准和教材每 6 名实习生不少于 1 套。
七、质量保障
7.1 [保障体系] 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质量保障目标清晰,任务明确,机构健全,责任到人,能够有
34
效支持毕业要求达成。
7.2 [内部监控] 建立教学过程质量常态化监控机制,定期对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实施监控与评价,保障毕业要求达成。7.3 [外部评价] 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基础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进行定期评价。
7.4 [持续改进] 定期对校内外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有效使用分析结果,推动师范生培养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八、学生发展
8.1 [生源质量] 建立有效的制度措施,能够吸引志愿从教、素质良好的生源。
8.2 [学生需求] 了解师范生发展诉求,加强学情分析,设计兼顾共性要求与个性需求的培养方案与教学管理制度,为师范生发展提供空间。8.3 [成长指导] 建立师范生指导与服务体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适时为师范生提供生活指导、学习指导、职业生涯指导、就业创业指导、心理健康指导等,满足师范生成长需求。8.4 [学业监测] 建立形成性评价机制,监测师范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保证师范生在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
8.5 [就业质量] 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不低于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平均水平,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比例不低于75%
[16],且主要从事教育工作[17]。
8.6 [社会声誉] 毕业生社会声誉较好,用人单位满意度较高。
35
附件 2 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现场考查日程安排表(供参考)日期 时间 工作任务 主要内容报到日
18:00
前
专家报到 专家抵达驻地
晚上
评估机构与专
家组见面会
评估机构主持
1.评估机构介绍认证准备情况2.专家组组长发言
3.评估机构强调工作要求专家组预备会
(分组召开)
专家组长主持
1.交流专家个人审读意见2.按一级指标确定考查重点3.协调专家任务分工和工作计划安排4.确定现场考查日程安排提交工作计划
专家向秘书提交《专家现场考查通知单》,秘书梳理汇总形成专家现场考查工作计划,经组长审核后分布。第一天
上午
专家见面会
专家组长代表主持
1.评估机构介绍专家组情况2.专家组代表对现场考查做必要说明(根据需要安排)3.学校领导作教师教育情况补充说明4.院系专业负责人作专业认证情况补充说明(根据需要集中或分组进行)
5.专家组围绕考查重点进行质询集体考查
专家组集体考查与专业相关的教学设施、图书资源、现代信息技术中、实践教学条件等专家组按计划
开展考查活动
查阅资料、听课看课、深度访谈、走访、座谈等下午
专家组按计划
开展考查活动
查阅资料、听课看课、深度访谈、走访、座谈等晚上
专家组碰头会
(分组召开)
1.简要交流当天考查发现的亮点和成绩2.对照标准交流查证中发现的问题并拾遗补缺3.商议第二天考查计划4.专家根据适时进程填写《专家用表》,拟定个人反馈意见提纲
提交工作计划 专家向秘书提交工作计划等
36
第二天
上午
专家组按计划
开展考查活动
查阅资料、听课看课、深度访谈、走访、座谈等下午
专家组按计划
开展考查活动
查阅资料、听课看课、深度访谈、走访、座谈等下午
认证结论评议
会(分组召开)
专家组长主持
1.专家对照二级指标汇总交流考查意见,对指标达标情况做评价
2.每位专家独立判断,投票表决二级指标认证结论3.汇总专家个人判断结果,形成现场考查结论建议下午
认证结论碰头
会
组长对评议结论进行讨论,评估机构负责人参与晚上
专家组碰头会
(分组召开)
专家组长主持
1.讨论交流本专业建设的主要成绩、亮点和问题,初步形
成专家组现场考查报告框架2.讨论确定专家个人反馈意见框架,确定发言顺序第三天
上午
专家完成现场
考察材料
1.专家撰写《专家个人现场报告》,报组长审核同意,并
在离校前向秘书提交“五表一报告”2.专家组长撰写《专家组现场考查报告》,并征求每位专家意见后修改定稿3.专家组长与学校领导和院系负责人交流反馈意见下午
专业认证意见
反馈会
专家组长代表主持
1.专家组长反馈专家组现场考查意见2.专家组依次反馈考查意见(每人控制8 分钟内)3.专业负责人表态发言4.学校领导表态发言5.评估机构领导讲话6.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讲话评估机构征求
意见会(分别
召开)
评估机构主持
1.征求专家组意见与建议(根据需要安排)2.征求学校及专业负责人意见与建议(根据需要安排)下午 专家返程
37
附表 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考查方式与考查要点对照表考查方式 考查内容 考查要点考查课程教学
与实施
听课看课前先查读考查课程的
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进度表等
课程目标是否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是否面向产出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是否支撑课程目标
课程教学中是否落实“学生中心”理念;是否运用案例教学、探究教学、现场教学等深度学习方式;是否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师范生学习效果考查课程考核
情况
不少于2门课程的试卷或考核及
相关材料,包括该门课程的教学
大纲、评分标准、试卷成绩单和
试卷分析报告等
课程目标是否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是否聚集高阶能力指向课程目标的考核评价标准是否科学、完整
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与课程目标的一致性,试卷命题的合理性考核评分的合规、合理性,评分与课程考核评价标准的一致性课程考核分析是否指向课程目标达成,问题分析是否系统深入,改进措施是否合理可行
试卷命题与评阅是否有规范严谨的审核
连续两轮的试卷分析结果是否有区别,是否体现持续改进查阅毕业论文
(设计)
专业毕业论文的教学大纲、评分
标准、学生总体成绩单和评分结
果分析报告等
不少于 10 份毕业论文(设计)
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建设和管理是否对应毕业要求指标点制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大纲,包括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目标、选题要求、考核评分标准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果是否对相关的毕业要求达成发挥强支撑作用
毕业论文的过程指导是否规范、有建设性意见;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是否规范
毕业论文评分是否合理
考查实习实践
教育(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大
纲、考核评分标准、学生总体考
核成绩单和考核结果分析报告,
对照毕业要求制定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大纲的情况,教育(专业)实践体系教学大纲是否完备
专业教育见习、教育(专业)实习与教育研习等环节的课程目标支
38
考查方式 考查内容 考查要点实习实践基地情况或相关材料
不少于 10 份实习报告
撑毕业要求指标点,涵盖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和教研实践等领域
依据毕业要求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实践要求,制定可衡量的教育(专业)实践表现性考核标准,考核评分符合考核标准,有达成情况评价和改进报告
39
附 1:考查要点-2023 年版新要求培
养
目
标
■目标定位是否面向需求,目标制定过程是否开展了规范有效的调研,并形成调研分析报告。■预期的职业能力是否合理并具有可实现的相关证据。
■专业对培养目标合理性的含义是否理解。
■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与修订机制是否建立并定期运行,有无制度保证。
毕
业
要
求
■专业毕业要求在广度和深度上是否覆盖认证标准。
■专业毕业要求对学生能力的分类描述,能否对专业培养目标预期的相关职业能力形成基础支撑。■毕业分解指标点是否明确、合理、可衡量。指标点对应的教学环节(课程)能否支撑“可衡量”。■最近一次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及毕业要求分项评价是否规范,评价依据是否合理,考核资料等证据能否印证。
课
程
与
教
学
■课程体系是否覆盖毕业要求且支撑合理。
■课程体系是否符合《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
■课程体系对应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课程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任务矩阵是否合理,每项毕业要求是否有关联度高的支撑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否发挥了强支撑作用。
■课程大纲制定是否面向产出,有合理的课程目标,有制度规范与审核机制。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课程教学及考核与课程目标对应关系是否清晰。■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机制是否有制度规范及有效运行证据。
■学校是否制定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实施办法与评价依据合理性审查制度,专业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与审核机制是否健全与规范并形成制度。
■评价与审核机制运行情况证据能否体现课程能力目标的达成(证据包括课程评价案例;开展评价的课程清单、考核资料、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报告、合理性审核文档等)。
合
作
与
实
践
■学校是否制定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课程建设的制度性文件。
■是否对应毕业要求制订技能训练、实验实训、专业实习、教育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课程教学大纲。■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与教育研习教学大纲是否对应毕业要求,涵盖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和教研实践等领域。
■是否制定教育实践管理规范,建立关联毕业要求的实践环节的质量标准。
40
■是否依据毕业要求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实践要求,制订可衡量的教育实践表现性考核标准,形成教育实践能力达成情况评价与改进报告。
质
量
保
障
■是否以毕业要求达成为质量保障目标,规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并体现在相关教学质量管理文件中。■是否制定与毕业要求相关联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并有运行记录文档。
■是否依据毕业要求,建立教学过程质量常态化监控机制,包括责任机构、监控环节、时间、过程、方法与反馈等。
■是否聚焦评价学生学习成效,定期开展专业教学质量评价。
■学校是否制定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实施办法,院系是否有相应的实施细则;专业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评价机制是否健全与规范,并有运行实施证据,包括评价制度、评价责任机构、评价对象、评价周期、评价依据、评价过程、评价方法、评价责任人,以及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结果、毕业要求达成情况与评价结果的使用等。■是否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与制度规范(责任机构、工作周期、跟踪对象与方法、收集的信息、结果的利用)以及最近一次跟踪反馈情况(对象、方法和结果),是否规范有效。
■是否建立基础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与制度规范(责任机构、评价周期、评价方法、信息收集渠道、结果的利用),以及最近一次社会评价的开展情况(对象、方法、结果),是否规范有效。
■学校是否制定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实施办法,院系是否有相应的实施细则,是否有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报告等实施证据。
■是否制定保证评价结果用于专业持续改进的制度(责任机构、评价结果的收集、分析、反馈渠道、持续改进的责任人以及改进效果的跟踪措施)。
■最近一次基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和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结果而开展的持续改进工作情况(改进依据、改进措施和改进效果),改进工作是否规范有效。
41
附 2:专业分指标项评审情况—摘自 2023 年版《专家组考查报告》(一)培养目标
二级指标 考查要点
专业举证情况
(对照专业提供的证据,在相应证
据后勾选有无)
问题描述(问题以数据和事实为依据,问题描述应具体)改进建议(改进建议应具有针对性,切实可行)1.1 [目标定位] 培养目标应贯
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国家、
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
队伍建设重大战略需求,落实
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要求,
符合学校办学定位。
1.1.1 目标定位是
否面向需求,目标
制定过程是否开展
了 规 范 有 效 的 调
研,并形成调研分
析报告。
【有□ 无□】与本专业相关的基础
教育改革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需求
的调研分析报告。
【有□ 无□】对应需求专业培养目
标制订和论证资料。
【有□ 无□】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的
相关文件。
1.2 [目标内涵] 培养目标内容
明确清晰,反映师范生毕业后 5
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的发
展预期,体现专业特色,并能
够为师范生、教师、教学管理
人员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所理解
和认同。
1.2.1 预期的职业
能力是否合理并具
有可实现的相关证
据。
【有□ 无□】从专业成就、发展潜
力、职业竞争力等要素对专业培养
目标预期职业能力进行合理分解的
依据说明。
【有□ 无□】培养目标预期职业能
力达成、各利益相关方接受认同情
况的佐证材料。
1.3 [目标评价] 定期对培养目
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能够
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
1.3.1 专业对培养
目标合理性的含义
是否理解。
【有□ 无□】学校与院系层面关于
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和修订的制度
文件。
42
必要修订。评价和修订过程应
有利益相关方参与。
【有□ 无□】近 3 年专业开展培养
目标合理性评价和修订的过程原始
材料、有关培养目标修订内容的说
明。
1.3.2 培养目标合
理性评价与修订机
制是否建立并定期
运行,有无制度保
证。 (二)毕业要求
二级指标 考查要点
专业举证情况
(对照专业提供的证据,在相应证
据后勾选有无)
问题描述(问题以数据和事实为依据,问题描述应具体)改进建议(改进建议应具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专业应根据中学教师专业标
准,制定明确、公开的毕业要
求。毕业要求能够支撑培养目
标,并在师范生培养全过程中
分解落实。专业应通过评价证
明毕业要求的达成。
2.0.1 专业毕业要
求在广度和深度上
是 否 覆 盖 认 证 标
准。
【有□ 无□】毕业要求制订的有关
文件规定,以及分析和制订过程的
记录。
【有□ 无□】专业毕业要求全文。
【有□ 无□】专业毕业要求分解指
标点的名称、能力描述和对应支撑
的教学环节。
【有□ 无□】毕业要求合理性评
价、达成情况评价的相关制度文件。
【有□ 无□】最近一次毕业要求达
成情况评价的原始记录。【有□ 无
□】毕业要求公开渠道和方式的证
据。
2.0.2 专业毕业要
求对学生能力的分
类描述,能否对专
业培养目标预期的
相关职业能力形成
基础支撑。
2.0.3 毕业分解指
标点是否明确、合
理、可衡量。指标
点对应的教学环节
(课程)能否支撑
“可衡量”。
43
2.0.4 最近一次毕
业要求达成情况评
价及毕业要求分项
评价是否规范,评
价依据是否合理,
考核资料等证据能
否印证。
2.1 [师德规范]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
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小学教师职
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
爱之心的好老师。
2.2 [教育情怀] 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
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
事业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3 [学科素养] 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学科知识体系基
本思想和方法。了解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对学
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2.4 [教学能力] 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依据所教学科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
科认知特点,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
具备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2.5 [班级指导]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
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
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
2.6 [综合育人]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
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
育、少先队活动和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2.7 [学会反思]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
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
44
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2.8 [沟通合作]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具有
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 (三)课程与教学
二级指标 考查要点
专业举证情况
(对照专业提供的证据,在相应证据
后勾选有无)
问题描述(问题以数据和事实为依据,问题描述应具体)改进建议(改进建议应具有针对性,切实可行)3.1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应符
合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
育课程标准要求,能够支撑毕
业要求达成。
3.1.1 课程体系是
否覆盖毕业要求
且支撑合理。
【有□ 无□】学校包含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设置及产出质量
要求的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性文件。
【有□ 无□】近三年在校生和最近
一届毕业生使用的专业培养方案。
【有□ 无□】用于评价毕业要求达
成情况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
3.1.2 课程体系是
否符合《教师专业
标准》和《教师教
育课程标准》要
求。
3.1.3 课程体系对
应毕业要求的支
撑矩阵、课程支撑
毕业要求指标点
的任务矩阵是否
合理,每项毕业要
求是否有关联度
高的支撑课程,专
业核心课程是否
发挥了强支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