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观点 2023年1月24日 星期二
兰州日报社
全媒体矩阵 责编 孟雨 组版 龚爱霞 校对 王俐洁
■议论纷生
■画里有话
■一针见血
一位上海交通大学的毕业生,日前获得了链家2022年
全国销量总冠军。6 年前,她开始做房产中介,进入公司
后,每个人都会问她同样的问题:你是交大毕业的,为什么
要来卖房子?而名校生成房产销售冠军一事,也引发网友
热议,有不少网友也并不赞成她的职业选择,认为做房产
中介,不适合名校毕业高材生。
名校生不能从事房产销售工作,是“唯学历”的就业心
态,忘记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职业价值观,以及
“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成才观。破除这种心态,引导高
校毕业生正确对待学历与就业的关系,需要用人单位、高
校毕业生以及社会舆论共同努力。
从现实看,破除“唯学历就业”,存在三大阻力。一是
用人单位的“唯学历”“唯名校”用人导向;二是部分名校毕
业生维护自身的高学历既得利益,要求用学历选人;三是
社会舆论虽然呼吁破除“唯学历论”,却把不符合高学历就
业期待的就业称为“另类就业”,并划归为“高学历低就
业”,给高学历毕业生施加压力,形成一种所谓“人才浪费”
的舆论生态。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
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要求党政
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
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
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形成不拘一
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这一改革正在艰难推进,因为仍有
不少用人单位认为,用学历选人,简单且高效。
近年来,针对社会存在的学历歧视问题,不同的学历群
体,意见并不一致。如针对用人单位只招“双一流”高校、985
院校、211院校的毕业生,就有不少人赞成,认为这体现了学
历的价值,否则为何那么多人争相进名校?再如针对治理
“非全”歧视,也有全日制硕士认为,就应该把“全日制”与“非
全”区别对待,否则为何要读全日制硕士?可以说,这些论
调,反映出我国学生群体中存在的“高学历崇拜”。
回到上海交大毕业生做房产中介引发的争议上,主要
不在于她的收入,而是不少人接受不了名校毕业生去做
“低端”的房产中介职业。这存在双重错位定位,一是错误
定位名校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这局限名校毕业生的就业选
择;二是错误定位我国的行业发展,把行业、职业分为三六
九等,认为某些行业就不应该有高学历人才,这阻碍高素
质人才进入这些行业,提升行业的服务水平。破除就业市
场中的“唯学历”心态,就要打破学历与“职业等级”的所谓
对应关系。
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破除教育与就业
中的“唯学历”论,尤为迫切,就业只看学历不看兴趣、能力
的人才错配,才是真正的教育浪费和人才浪费。要引导所
有受教育者从自我能力提升而非只追求学历提升来规划
学业发展,创造鼓励所有高校毕业生根据自身兴趣、能力,
选择自己适合的职业的人才发展环境。而这,需要全社会
共同努力。 据光明网
“果然还得是沈腾马丽”“这节目立意
我爱了”……2023年的兔年春晚,沈腾、马
丽、艾伦等带来的小品《坑》,讲述了一个
糊弄、躺平式的干部,在工作中不思进取,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面对领导和百姓时
截然不同的态度。整个作品辛辣讽刺,全
程满是笑点,受到诸多观众的好评。
为此,大年初一凌晨,中纪委网站发
表快评《不能让“躺平式干部”再坑人
了》。文章指出:和挂在墙上充当“软装”
的假锦旗相比,群众的口碑才是真正的
丰碑。为官避事平生耻。身为党员干
部,应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设身处
地了解群众疾苦,以担当做事为荣、以为
民服务为乐,摆正工作态度、改善工作作
风。同时,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锻炼,着
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本领,避免被
“协调七八个部门”这样的问题难住,不
断靠自身的担当作为为群众创造更大的
幸福。
躺平,本是网络流行词。按照网上的
说法,指的是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你
内心都毫无波澜,对此不会有任何反应或
者反抗。躺平看似是妥协、放弃,但其实
是“向下突破天花板”。这个词原指部分
年轻人在激烈竞争中放弃努力和奋斗,以
瘫倒在地的“躺平”姿态消极面对各种困
难挑战。但是在现实生活,有少数干部不
主动担当作为,缺乏信心与斗志,面对任
务左躲右闪,直接“躺平”,被群众称为“躺
平式干部”。“躺平式干部”危害不小。从
小处讲,在其位而不谋其政,会“误事”;从
大处讲,不仅破坏党员干部的形象,还严
重影响干事创业的热情,阻碍各项事业的
发展。两年前,半月谈曾发表一篇名为
《不干事还“找茬”,领导、同事都头痛:如
何让基层“躺平式”干部“躺不住”》的文
章,引发广大基层干部热议。文章提到,
一些消极懈怠型干部不仅对自己不负责,
对工作不认真,而且影响其他人员干事创
业的积极性,还易成为单位矛盾激化的导
火索。网上给“躺平式干部”画像还有很
多。比如,口号喊罢“唱空城”,拈轻怕重
“做样子”,撸起袖子“一边看”,遇到难题
“绕道走”,作风散漫“拖着干”,自甘平庸
“差不多”……总而言之“,躺平式干部”使
出了“腾挪闪避绕”各种招数,把责任推一
边,和民意玩“捉迷藏”。
“躺平式干部”以虚字当头、空字挂
帅,损了形象、伤了民心。如何破解这个
难题?半月谈微信公众号曾发文支招。
一方面,要用好干部选拔指挥棒,把在一
线踏实奋斗的干部识别出来、提拔上来、
重用起来,让担当有为者、能为者、善为者
在干部考核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要健
全绩效考核机制,探索建立退出机制,破
除“大锅饭”思维和“铁饭碗”现象,打破
“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弊
病,真正把“帽子”戴到有能力的人头上,
“票子”发到干实事的人手里“,板子”打到
不作为的人身上,才能让那些习惯于“只
进不出”的“懒汉式”干部危机重重,让自
以为端上“铁饭碗”的“躺平式”干部无处
容身。
对于不愿意“站起来”的,该调整的要
坚决予以调整,该问责的要坚决予以问
责,只有这样,才能切实绷紧“混不成”“懒
不得”“不敢松”“不能拖”的观念之弦。
小马飞刀
名校生成房产销售冠军引质疑:
怎样破除“唯学历”就业心态
细心的公众可能发现,相比前两年,
今年春节来得较早。为什么春节日期时
早时晚?天文科普专家介绍,这与我国农
历历算规则有关。简单来讲,如果上一个
农历年中没有闰月,春节就会较早到来。
新华社发 徐骏 作
专家
释疑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
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
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儿
时的童谣,被空气中弥漫的年味激
活了,大红灯笼高高挂,喜气的对
联儿门上贴,人们用实际行动呵护
着“年味”。“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
人。”从他乡到故乡,春节团圆,承
载着中国人绵延上千年的文化情
结。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文化如何
进步,家乡的年味总会唤起你儿时
快乐的记忆。
再远也要回家过年,年是希
望,是团聚,是家的味道,是中国人
表达亲情的最高仪式感。“爆竹声
中一岁除,喜气洋洋过大年”,很多
游子酿了三年的“思乡酒”,这一刻
更加的醉人,积攒了三年的家长里
短,有太多的“嗑”要唠。停下奔波
的脚步,年味儿是家里炸丸子的味
道,母亲的拿手菜可以唤醒儿时的
味蕾,让游子卸下所有的疲惫;年
味儿是脱口而出的乡音,热闹的庙
会、大集上的砍价、叫卖、笑声都是
那么的熟悉。在“年”味里人们迎
春接福,大胆去拥抱新的气象、新
的自我鞭策,与过往作别,汇聚起
航的动力!
星光不问赶路人,沿途皆是返
乡客。因为团圆春节才有年味。万
家灯火下,铁路候车室的灯光照亮
游子回家路。漫天的烟花因为有消
防员的值守,才得以“放肆”的绽放,
还有医生、警务人员等各行各业的
劳动者犹如星火密布在全国各地,
他们坚守岗位,他们团结协作,守护
春节万家灯火。向他们致敬!
据光明网
最是家乡
“年”味浓 让“躺平式干部”
无处可躺
■主流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