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铎·峥嵘岁月
1
铎·峥嵘岁月
2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
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一部北师大校史,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寻求
教育兴邦的生动记录,也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历经世纪风雨的发展缩影。
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
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
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
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纵观一百二十二年的校史长河,北师大青年始终与民族解放、国家富强、
社会进步紧密结合,始终与中国现代青年运动同向同行,涌现出了五四运动“北
京高师八勇士”“一二·九”运动先驱等革命志士,可谓是当之无愧的“红色师
范”。在五四运动中,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子匡互生率先冲入曹汝霖住宅,火烧
赵家楼,积极投身于“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斗争之中,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
国主义壮歌;北京师范大学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始终与党血肉相连,中国共产党
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在这里建立了全国最早的基层组织之一;“一二·
九”运动中,北师大学子自觉地把青年学生自发的抗日救亡行动与全国抗战的需
要结合起来,与党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结合起来,他们组织的南下宣传团走出
北平、深入农村,呼吁大家“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
北师大作为近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在继承中国教育的优秀传统、
服务时代需求的探索和引领中,形成了自己的治学风范和精神品格。以李大钊、
鲁迅、梁启超、钱玄同、吴承仕、黎锦熙、陈垣、范文澜、侯外庐、白寿彝、钟
敬文、启功、胡先骕、汪堃仁、周廷儒等为代表,一大批名师先贤在这里弘文励
教,谱写出一曲曲投身科教兴国强国之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盛世浩歌。
百廿荣光,砥砺沧桑。从建校至今,北京师范大学始终秉持“学为人师、行
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在历史的洪流中勇立潮头,为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栋
梁之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愿你我携手并进,共书新的辉煌!
(资料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官网、北京师范大学校史研究室)
3
铎·教育兴邦
4
作为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重要策源地,北京师范大学对于国家教育发展自始
便有“开先河”“垂典范”的责任,同时也书写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诸多“第
一”。从百年前率先派出海外留学生、强调以我为主办出特色,率先开办教育研
究科、倡导教学科研并重,率先创办平民学校、普及教育传播思想……到上世纪
80年代首倡设立新中国教师节、弘扬尊师重教风尚,再到新时代探索实施“强师
工程”、筑牢国家教育基石,北京师范大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民教师,为各行
各业输送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在教育强国的伟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特别提到,北京师
范大学是百年名校,是我国最早的现代师范教育高等学府,学校“学为人师、行
为世范”的校训十分精炼地诠释了“师范”的意义。校训的提出者及题写者启功
先生将其阐释为“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它包含了学与行、
理论与实践、做学问与做人、做一般人和做老师的辩证关系,充分地延续了学
校“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也是对中华优秀
教育传统、师道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七五”“八五”期间,北京师范大学被确定为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十所大
学之一;“九五”期间,被首批列入“211工程”建设计划。2002年百年校庆之
际,教育部和北京市决定重点共建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将北京师
范大学列入支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十五”期间,学校进入国家“985工
程”建设计划。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名单,11个学科
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22年,学校12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
流”建设学科,入选学科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北京师范大学学科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2年成为首批拥有自主设
置本科专业审批权的6所高校之一,2018年成为首批可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的20
所高校之一。现有本科专业7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6个、一级学科博士
学位授权点3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博士后科
研流动站28个。
5
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人文社科科研和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学校拥有国
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野外
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5个、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1个、国家语
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教育部哲学社
会科学实验室1个,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
地4个、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教育部教育立法研究基地1个、教
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和科技部高等学校
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0个,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2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广东省粤港澳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新闻出
版署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首都新型高端智库1
个、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基地1个、北京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北京
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基地1个、北京教育法治研究基地
1个、北京市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基地1个,其他省部级重要平台16个。定期出版
专业刊物33种。
6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资源丰富,是国家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现
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
人才培养基地5个、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0个、国家教育体制
改革试点学院1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6个、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
建设点6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个;入选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
点9个、北京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3个;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
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
育培养基地、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国话剧);拥有国家级实验
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现有专任教师2606人,其中具
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938人。全职两院院士5人,入选各类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
370人次。
北京师范大学积极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国际交流合作广泛。2020年,学
校发布了《全球发展战略规划》(2020-2025),确立了助力建设全球卓越学术共
同体、教育创新共同体、青年发展共同体、高校社会责任共同体的战略愿景。北
京师范大学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50余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校级合作关
系,持续推进与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赫尔辛基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
科的合作,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打造出了“看中国·外国
青年影像计划”“汉字之美”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项目,为海内外专家
学者、学生开展学术交流、学习深造、文化交流互鉴提供广阔平台。
北京师范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弘扬红色师范百廿传统,坚守教师教
育核心使命,不断提升“综合性、研究型、教师教育领先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
学”办学水平,以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全面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以教育的高质量发
展全面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十四五”期间,学校正着力构建“高原支撑、高峰
引领”的学科发展体系和以北京校区和珠海校区为两翼的一体化办学格局,不断
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正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
7
(数据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校概况》、北京师范大学官网等。相关数据截至2023年
10月。)
标稳步迈进。
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未来的岁月里,北师大学子能够在这片沃土上,收获知识
的果实,体验成长的喜悦,成为真正的时代弄潮儿。祝愿北师大学子们在求学之
旅中,学业有成、心灵丰盈、未来光明!
8
铎·京师十景
9
<< 校训碑
木铎金声千古振,育才宏基
万世传。巍巍京师,人才辈出;
百廿风雨,砥砺前行。木铎,它
不仅象征着北师大人的情怀,更
见证着北师大的一百二十二年历
史。象征教化的木铎,自1902年
建校起,便成为了北师大的校徽
标志物。正所谓“木铎金声,弦
歌不辍”,它默默矗立于此,以
为人师者的精神感染着一代又一
代的北师大学子。
木铎金声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百
廿京师泽溉文明的庄严承诺,更是一代
代北师大人的不懈追求。校训碑下,我
们未曾忘记,启功先生的殷切希望;我
们从未放下,育人兴邦的肩头重任。纵
观一百二十二年的校史长河,一大批敢
为人先、矢志报国的优秀校友始终与民
族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紧密结
合,始终与中国现代青年运动同向同
行。今天,我们也必将继承北师大的红
色基因和光荣传统,勇担社会责任,在
更加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展现北师大青
年学子的青春风采。
10
<< 主楼风华
透明穹顶辉映明亮大厅,
圆融宇下汇聚四方学子。思想
文化于此交流碰撞;前沿科学
于此引领方向。主楼正前方,
是同样落成于百年校庆的京师
广场。广场上,夏日荷花亭
亭,秋日菊花芬芳。它们与主
楼一起,见证着北师大一代代
学子的求知历程,构成了学子
们对学校的时代记忆。
“京师学堂”的建立,是为了纪
念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
堂师范馆。推开厚重的大门,在这座
灰色建筑内部,是庄严宏伟的会场,
与现代化气息十足的功能区。矗立于
前,我们仿佛能感受到古典与现代的
融合,聆听到历史与未来的交流。
峦映京师 >>
11
名师风采 >>
<< 曦园谐趣
穿过爬山虎掩映的月洞门,有一
处北师大最具古典气质的地方——曦
园。“春有和煦微风,夏有绿树成
荫,秋有飒爽落叶,冬有雪满青松”
是它最真实的写照。这里一年四季风
景宜人,可谓“朝可晨读,晚可纳
凉”的好去处。加之“螭首龟趺”
碑、“奇峰高节”石点缀其中,更添
情趣。
“不懂体育,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
教育家;同样,不懂教育也很难成为一
个优秀的体育家。”时任校长袁敦礼为
北师大百年体育奠定坚实基础,以体育
强国、国富民强为终身目标,培养了众
多具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体育教师。端庄
设计彰显北师大的底蕴,完备设施展现
名校风采。由我校校友邱季端先生捐资
修建而成的邱季端体育馆矗立于立身路
旁,见证了北师大学子的热血青春。
12
先贤书韵 >>
<< 青春正阳
热血青年挥洒青春,保家卫国奋不顾身。1935年12月9日,北平数千名青年
学生涌上街头,声势浩大的“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就此爆发。1985年,为纪
念“一二·九”运动50周年,北京师范大学在校内建立此碑。“一二·九”纪念
碑,以其厚重的历史精神和跨越时间长河的激昂歌声,激励着北师大学子以蓬勃
朝气与飞扬青春书写辉煌。
万册古籍,丝缕墨香,无数名
师先贤的智慧与心血凝结于此,涵
养着北师大学子的学识,浸润着他
们的灵魂。从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图
书室发展到如今智能化、数字化的
高水平现代图书馆,历经一百二十
二年的沧桑岁月,北师大图书馆始
终秉持着“存古开今,修己惠人”
的办馆理念,守护着每一位北师大
学子的求学与成长之路。
13
从小南门一走进来,就是横贯北
师大的京师路。“京师者何?天子之居
也。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天
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京师大
学堂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
育的开端,学校名称中使用的“京师”
二字,一直保留到现在。京师路贯穿北
师大南北,似一根脊梁撑起了校园,也
撑起了北师大学子们对学校悠久历史文
化的自信与自觉。
行道立身 >>
<< 杏坛师风
在北京师范大学一百二十二年的
校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大
师与教师,他们坚守民族气节,传承
师者精神,为北师大学子提供了永久
的精神指引。漫步在校园内,超迈潇
洒的“启体”随处可见。启功先生出
生于1902年,为雍正帝九世孙,是近
现代中国当之无愧的大师,在书法、
文物鉴定和古典文献领域均有很高造
诣。
(资料来源:北京师范大学白鸽青年志愿者协会)
15
14
钟·职能引航
15
<< 党委学生工作部
(1)管理处(党委武装部)
负责学生日常管理、违纪处分工作;负责各类学生奖学金的评选组织工作;
负责开学迎新、毕业离校等大型活动组织工作;负责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与宿舍长
队伍建设;负责生活指导室建设和运行工作;负责军事理论课教学、军训、征
兵、拥军优属以及日常国防教育工作;负责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负
责寒假留校学生走访慰问等专项工作;负责安全稳定工作体系建设和学生突发事
件处置。
办公地址:学16楼南侧二层210室
联系方式:xsglc@bnu.edu.cn;wzb@bnu.edu.cn
(2)思想政治教育处
负责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培训;负责学生党支部日常管
理,学生党建活动的开展;负责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学生班级建设,推
进实践育人等;负责统筹推进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负责开
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学生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建设;负责开展师范生第二课
堂教育管理工作;负责开展学风建设与学业辅导。
办公地址:学16楼南侧二层204室
联系方式:xssz@bnu.edu.cn;xsdj@bnu.edu.cn
(3)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
负责学生就业价值观引导和职业发展规划教育;负责就业政策宣传和毕业生
就业方案制定;负责开拓就业市场,发布用人单位需求信息;负责组织毕业生就
业供需见面与双向选择活动;负责学生创业教育和指导;负责办理就业协议书签
约和派遣手续;负责开展与毕业生就业有关的调查研究工作。
办公地址:京师大厦一层9105室、9102室
联系方式:jiuyezhongxin@bnu.edu.cn
“京师学工”公众号
“京师就业”公众号
16
(4)资助管理中心
负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负责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工作;负责各类国
家奖助学金和省部级政府资助项目的管理工作;负责社会资助及学校各类奖助学
金项目的管理;负责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及相关社团管理工作;负责推进资助育人
工作。
办公地址:学16楼南侧二层213室
联系方式:xszz@bnu.edu.cn
(5)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负责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负责组织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
查;负责学生心理咨询以及心理危机预防、识别和干预;负责开设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负责对专兼职心理咨询师进行专业培训和督导;负责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队伍建设;负责对学生骨干以及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开展心理辅导能力培训。
(1)心理咨询
个体咨询:提供适应、发展、学习、压力、人际关系、情绪、人格、恋爱、
生涯规划、择业等方面咨询服务。
团体辅导:提供大学生活适应、压力处理、人际沟通、自我认识、人际交往
能力训练等方面团体咨询服务。
校内雪绒花学生心理帮助热线: 010-58800525
(2)心理测评
服务中心提供学生心理测查、抑郁、焦虑、人格测试、职业适应性测试,部
分测试提供测试报告。
详细内容请登录网站查看(http://xueronghua.bnu.edu.cn)。
校内学生咨询预约电话:010-58805852
办公地址:学4楼辅楼2层(学3楼、学4楼之间)
“BNU学生资助”公众号
“雪绒花心理”公众号
17
(6)综合办公室
负责公文流转、信息报送和公文编辑;负责对外宣传、学工部网站建设;负
责学生工作考评、部内人事考核管理;负责内控机制建设、经费预算申报执行、
日常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大额大宗商品采购、招标等工作;负责昌平校园
学生管理服务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负责部务会、学校学生工作相关会务工作。
办公地址:学16楼南侧二层211室;昌平校园1号教学服务楼617室
联系方式:xgbgs@bnu.edu.cn;cpxg@bnu.edu.cn
(7)辅导员发展中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办公室)
负责辅导员队伍的选聘配备、培养发展、管理考核、岗位晋升、待遇保障和
奖励惩处等工作;负责学生事务助理队伍的选拔和管理工作;负责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课题的组织、申报、评审,以及上级部门课题的推荐工作;负责本科生公
共必修课“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管理工作;负责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培训研修中心建设工作;负责教育部、北京市辅导员培训研修任务。
办公地址:学16楼南侧二层203室
联系方式:fdy@bnu.edu.cn
(8)珠海园区学生工作小组
负责珠海园区学生管理与服务。
办公地址:珠海园区燕华苑A区A102室,C区C211室
联系方式:075-63683556;075-63683172
18
<< 教务部(研究生院)
(1)招生处
负责境内全日制本科生招生工作,负责境内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工
作,负责境外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招生工作,负责境外短期国际学生的招生工
作。
办公地址:主楼A区103室
(2)培养处
负责本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课程建设与教材管理工作;负责
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工作;负责本科、研究生国际教育工作;负责协同管理学校
的“三育”中心。
办公地址:主楼A区207室、208室、212室、112室
(3)质量处(学位办)
负责学位授予管理、学科专业管理、导师队伍建设等学位工作,以及督导、
评估、监测等质量管理工作。
办公地址:主楼A区211室、212室、213室
(4)综合处
负责学校普通本科生、研究生学籍管理,本科、研究生教学运行,教学资源
建设与管理,及教务部(研究生院)办公室行政事务、综合协调等。
办公地址:主楼A区101室、102室、104室、105室、111室、112室、207
室、209室、210室,主楼会议A区316室,教四楼413室,教九楼504室,英东学术
会堂二层办公室,京师学堂一层接待室,体育馆101室、139室
(注:以上各单位联系电话可登录教务部官网查询:https://jwb.bnu.edu.cn/,
扫描页面上方二维码即可进入。)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办”公众号
教务部网址
19
<< 财经处
财经处和会计核算中心作为学校的一级财务管理机构,在学校党委、行政
的领导下,围绕学校的事业发展规划,为学校各单位提供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服
务,对学校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登录财经综合服务平台可以进入:网上查询系统、收入申报系统、网上报销
系统、统一收费系统和授权管理系统。其中进入统一收费系统后可以进行学宿费
缴纳。
办公地址:科技楼北侧
联系方式:010-58806168
财经处网址(校园网内访问)
<< 信息化建设办公室/信息网络中心
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信息化标准和相关规范的制定;统筹学校IT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负责学校信息化公共平台的建设与支撑工作;负责学
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备案、网站管理、互联网域名备案管理
等;协助学校各部门建设大学管理信息系统;支撑教学、科研信息化;负责学校
信息化研究、培训和应用推广工作。
对学生群体提供:校园网、校园卡、Eduroam全球教育无线网络漫游、学生电
子邮箱以及师大云盘服务。
服务电话:010-58808113
服务大厅:学16楼一层139室(海淀校园)
信息化建设办公室/信息网络中心网址
20
<< 总务部
(1)总务部综合办公室
主要负责总务部整体工作规划,重要工作和重大活动协调,跨校园重点难
点工作协调,重要会议保障与服务接待,重要活动新闻宣传,公文流转和信息报
送,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支持与保障,师生信访服务,以及总务长交办的其他
工作。
联系方式:010-58802758
(2)修缮管理处
主要负责北京校区各校园水电气暖等日常运维,校园节能工作,学校及二级
单位房屋及设施修缮工程管理,校园违章建筑清理规范等工作。
联系方式:010-58808263
(3)昌平校园综合管理办公室
主要负责北京校区昌平校园和育荣校园的综合管理、后勤保障、安全保卫等
工作,履行协调、管理、服务职能;负责与属地部门的工作对接,保证园区正常
运转;协助有关部门开展昌平校园和育荣校园党建、资产管理、财经、教学、学
生管理服务等工作。
服务大厅:学16楼一层139室(海淀校园)
联系方式:010-58804599
(5)保卫处(部)
主要负责学校安全稳定和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工作;负责大型活动和重
要人员来校的安全警卫工作;负责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管理;负责防范和处理邪
教问题、国家安全和政治保卫工作;负责集体户口管理和相关服务工作;负责法
制宣传和安全教育工作;负责监督、检查和指导基层单位的安全稳定工作。
办公地址:西操场北侧
“京师总务后勤”公众号
昌平校园网址
21
“平安京师”微信公众号
联系方式:010-58806978
24小时报警求助电话:010-58806110、010-58808051
(6)校医院
主要负责在校学生日常门诊、入学体检、传染病管理、计划免疫、严重精神
障碍患者管理等医疗服务;职工的日常门诊、健康体检、慢性病管理、传染病管
理、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等医疗服务:社区居民的日常门诊和14项国家基本公共
卫生服务;学校大型活动保健;实验小学、幼儿园的计划免疫和传染病管理工作
等。
办公地址:北京师范大学院内,教工食堂北侧
联系方式:010-58808227
(7)餐饮服务中心
主要负责北京校区各校园师生食堂、餐饮店、水果店、咖啡馆等餐饮统筹管
理服务工作。
联系方式:010-58802109
(8)物业管理中心
主要负责北京校区各校园教室(不含室内教学设备设施)、办公楼、学生宿
舍和家属区楼宇物业管理与服务、校园园林绿化与保洁、校园防汛等工作。
联系方式:010-58806981
(9)接待服务中心
主要负责北京校区兰蕙公寓、励耘学苑、新松公寓、专家楼等楼内客房运
维,学校车队、商超(不含餐饮部分)等便民服务工作。
联系方式:010-58802174
校医院线上预约挂号系统指南
22
<<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负责组织、起草及制定全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的发展规划和方案及实施;协
调全校外事活动,为各部、院、系、中心的教学、科研和国际交流提供外事信息
和联系服务;统筹管理校际国际交流和合作项目,包括交流计划的制定、合作协
议的拟定、项目实施情况的后续跟踪与服务,推动其有序发展;统筹规划本校学
生的海外交流项目;协调管理各类外国留学生、交换生和交流学者的各项事宜,
包括招生录取、教学管理、经费管理、国际校友联络等;管理对来华外籍专家
的聘请、报批、外事和生活服务等事务;国际会议的审核报批;负责教职工和学
生因公出国(境)任务审批,及出国(境)留学、参加学术会议、讲学、合作研
究、参赛等工作;学校交办的其他国际交流与合作事务。
公共邮箱:oiec@bnu.edu.cn
办公地址:京师大厦9908室等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网址
<< 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主馆面积37000㎡,学科分馆、资料室等面积达2200平
方米,昌平校园G区分馆面积4900平方米,总计44100平方米(不含珠海校区)。
截至2023年底,图书馆藏有包括中外文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等在内的印本文献
总量达565万余册,电子图书1000万余册,电子期刊16万余种,学位论文2270万余
篇,引进Proquest、Science Direct等各类型中外文数据库409个、自建各类型
特色馆藏资源数据库26个。教育学科资源是我们颇具特色的重点建设馆藏。2008
年,我馆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的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目前,我馆古籍线
装书达3万余种40.6万余册,善本古籍3500余种,130种馆藏古籍入选《国家珍贵
古籍名录》。
联系方式:010-58806113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公众号
23
钟·院系璀璨
24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承载着教育学科的辉煌成就。全国最早设立教育学硕
士、博士学位授权点,最早设立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最早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
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学科综合实力居全国领先水平。现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1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学部是中国教
育科学研究的桥头堡和策源地,设有13个实体性学术机构,承担着学科建设、科
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重要职责,拥有《比较教育研究》等诸多高水平
专业期刊。教育学部是国家重大教育政策的咨询中心,为国家的重大教育决策提
供极具价值的“智库”支持。教育学部是培养教育学术人才的顶尖学府,师资力
量雄厚,既有享有盛誉的教育学家,也有构成当代中国教育科研中坚力量的专家
学者。教育学部以“大家、名师”为引领,以“优质课程”为依托,加强对学生
学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教育学部是国际学术交流的高端平
台,与30多所国际著名大学和机构签订了多边或双边合作协议,每年召开数次高
水平国际学术会议。
百年峥嵘、风雷激荡,历代名师先贤矢志不渝,使教育事业成为国家独立与
自强的基石;世纪之交、继往开来,教育学人更将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再立千秋功业。
(资料来源:教育学部学生会、研究生会)
教育学部
25
地理科学学部成立于2016年11月,起源于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史地
类,1928年独立设系,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先后有谢家荣、刘玉峰、黄国璋、王
益崖、邹豹君、周廷儒、刘培桐、李小文、傅伯杰、史培军、宋长青、刘宝元等
知名学者在此主持工作和执教,为我国地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北京师范
大学地理学在2012年的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居于全国地理学首位,在2016年
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地理学2个A+单位之一,同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
设学科名单,在2022年的第五轮学科评估中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学部现已形成完
善的多学科、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是中国地理学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要
基地。地理学部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遥感科学与技术一级交叉学
科、自然资源北京市交叉学科重点学科,全国首个通过地理科学师范专业三级认
证的单位,地理学入选首批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国家理科
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学部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英国卡迪夫大
学、美国马里兰大学等全球高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提供多
样化的国际教育机会。经天纬地,格物穷理;栉风沐雨,薪火永继。学部坚持改
革、创新、开放、交流,为培育一流人才、推进一流学科作出更大的贡献。
(资料来源:地理科学学部学生会、研究生会)
地理科学学部
26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多年来在教育部学科排名中连续排
名全国第一。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在创办之初即设心理学为学生的通习科
目;1920年创建心理学实验室;1981年成立心理学系;2001年成立心理学院,是
中国高校的第一个心理学院;2005年,成立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
室;2016年,心理学院和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合并成立心理学部。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是国家世界一流心理学科建设单位,是唯一一个心
理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单位。心理学部建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
才培养基地、发展心理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认知神经科学与学
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心理学基础实验教
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心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
新实践基地等。学术硕博的专业方向设有基础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发展心理
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教育与学校心理学、管理心理学、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开设用户体验、临床与咨询心理(北京/珠
海)、品牌、广告与消费心理(BAC)、心理测量与人力资源管理、心理与行为大
数据(珠海)、教育与学校心理(珠海)共7个方向。
(资料来源:心理学部学生会、研究生会)
心理学部
27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科历史悠久,1902年建校伊始即开设哲学课程,梁
启超等一批国学名家在此弘文励教,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1919年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创办哲学教育系,1979年北京师范大学组建新
中国高等师范院校第一个哲学系,2003年,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成立,2015年,社
会学专业从学院分离,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名为哲学学院,2018年在珠海校区成
立哲学国际研究中心。
秉持着“为道日新,为学日精”的理念,学院现已拥有哲学、PPE(政治学、
经济学与哲学)两个本科专业(系),其中哲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
设点。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
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政治哲学、课程与教学论10个二级学科。拥有博士
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
士学位授权点9个。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1个北京市重点学
科(外国哲学)。拥有1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
重点研究基地,3本专业学术期刊。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价值哲学、认知哲学、
古典哲学、政治哲学四个重点研究方向。
学院打造“厚基础-跨学科-国际化”三位一体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汇
聚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等多位国
家级人才;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与牛津大学等海外高校的哲学系密切合作,承
办孔子学院,举办暑期学堂,创办国际价值哲学论坛,招收中国哲学英文教学硕
士班,出版英文杂志,在国际哲学界产生重要影响。
(资料来源:哲学学院学生会、研究生会)
哲学学院
28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BNU Business School)是在中国师范
类大学中成立最早的经管学院之一,其前身为始建于1979年9月的北京师范大学政
治经济学系,由著名经济学家陶大镛先生担任第一届系主任。学院现开设6个本科
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专业是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
培养计划2.0基地;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与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
点,1个全英文国际博士项目,1个全英文国际硕士项目,2个博士后流动站;有
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
科,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0个研究院、所、中心,1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与法
国合建BNU-GATE实验经济学等实验室6个。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理论经济学获评A类学科,软科2023年排名中位
居全国第6位;经济与商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共承担国
家级、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46项,20余项科研成果获奖,2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
会科学成果文库。首都教育经济研究基地和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入选中国智库索
引来源智库。
学院拥有国际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目前有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7人,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北京市教学名师5人,其他省部级人才称号获得
者10余人。学院聘任了包括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James
Heckman、Christopher A.Pissarides、Amartya Sen在内的30多位国内外著名学
者为兼职教授或荣誉教授。
(资料来源: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学生会、研究生会)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29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学科始于1995年哲学系设立的法学专业,2002年成立法律
系,2005年成立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2006年正式成立法学院。法学院成立时间
虽短,但已经取得跨越式发展,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首次跻身A类行列,
在2023年QS世界大学法学学科排名中位列中国大陆第14位。
法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在专任教师中,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3人。目前有教授45人、副教授33人、讲师13
人,近21%的教师拥有海外高水平大学博士学位。
法学院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已形成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
的三级人才培养格局,拥有一级博士后流动站。研究生教育设有除军事法学之外
的所有法学二级学科,并设有法律硕士项目和面向外国留学生的“中国法硕士
项目”。法学院是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拥有6个省部级研究基
地、1个校级研究中心、7个教研中心和8个研究所。
依托北京师范大学这一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府,法学院将始终秉承“德育英
才,法行天下”的院训精神,坚持高起点、研究型、国际化的发展特色,着力培
养一流的法律实务人才和高端法学研究人才,致力于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
国际知名的法学教学科研机构。
(资料来源:法学院学生会、研究生会)
法学院
30
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专门培养
中学政治课教师的系科,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学教育科研重
镇。1981年首批获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等硕
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中共党史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马克思主义理
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设立政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6
年首批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设立马克思主义理
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一体的人才培
养体系,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招收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博士
生和硕士生,含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教学(思政)”。
学院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滚动发展”的方针,不断提
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重点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
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党的建设”“党的历史与理论”等七个二级学科方
向,逐步形成了有重点、有特色、有层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格局,现拥
有中宣部、教育部“马工程”首席专家3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2024年软
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一。
(资料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会、研究生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
31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学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李大钊、李景汉、李达、钟
敬文等名师大家曾执教于此。2015年,学校在整合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系、
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文学院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了社会学
院;2020年,获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2023年,社会学进入QS全球排名
前101-150名。学院设有社会学本科专业,拥有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
予权和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学位授予权,建有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是民政
部首批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基地;2023年获批“社会学+心理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
人才培养项目。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2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2/3以上的教师具有
国外学习和研究的经历,多名教师在重要学术组织中任职,在业界具有一定学术
声望和影响力。学院以基础研究为本,并以此推动应用研究来服务社会,在社会
学理论与方法、应用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治理
与社会政策、社会工作、老年学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为人
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满足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
(资料来源:社会学院学生会、研究生会)
社会学院
32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于2002年7月在原体育系和公共体育部的基础上
组建成立,其前身体育学科创立于1917年,至今已有107年的历史,开创了我国近
代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先河。百余年来,一代代北师大体育人不辱历史赋予
的神圣使命,开拓和见证了中国体育运动的振兴发展之路,为中国体育和教育事
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北师大体育与运动学院拥有厚重的历史底蕴,创立伊始便大家云集名师荟
萃,先后有钱玄同、舒美柯、袁敦礼等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体育教育家在此执教,
培养出了方万邦、徐英超、苏竞存等一大批著名体育家、优秀体育教师、教练
员,向社会输出了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袁敦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陈希愈、机械工
业部部长张连奎等优秀人才。为支持国家教育建设事业的发展,1952年以北师大
体育系为基础组建了中央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北师大体育系为我国体
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学历学缘结构比较合理、学科比
例平衡、学科交叉性较强的师资队伍。具备了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已成为教育
部“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现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
站、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体育专业硕士点以及体育
教育与运动训练2个本科专业。体育学一级学科下设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
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四个二级学科,其中体育人文社会学为北
京市重点学科。
(资料来源:体育与运动学院学生会、研究生会)
体育与运动学院
33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02年的中国语言文学系,是中国历史
最悠久的中文院系。一百二十二年来,先后有鲁迅、钱玄同、黎锦熙、沈从文、
钟敬文、启功等一大批先贤志士在此摹画耕耘,共同铸就了北师大中文学科深沉
朴实的气质与灿烂辉煌的历史,发扬了“弘文励教,镕古铸今”的院训,形成了
坚守学术家园、致力现实关怀的优良学风。2003年,以中文系为基础成立了文学
院。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文学院开创、建设、规范了多个中文学科领域,为推
动中文学科现代化,以及中国语言、文化、文学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
献。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拥有全国首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全国首批建立的
两个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之一,全国首批建立的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和
科学研究基地,全国首批中文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全国首批建
立的两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文艺学中心/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进行的学科评估中,北师大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一
直名列前茅。2016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以最好成绩获评A+等级;2017年,中国
语言文学、语言学被列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学院现有13个研究所,建有2
个交叉学科研究平台,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等多个学术机构,还设有3
个实验室。
(资料来源:文学院学生会、研究生会)
文学院
34
国际中文教育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是专门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研究以
及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的综合基地,学院的人才培养包括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博士和硕士、汉语言文字学硕士、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和硕士、汉语国际教育
本科、汉语言专业留学生本科,以及长短期汉语进修生的培养等。
学院设有汉语教育、文化传播、汉语语言、数字人文四系。“汉语教育系”
下设教学法教研室、汉语学习与认知教研室,主要从事师资培养、二语习得等研
究;“文化传播系”下设中华文化教研室、文化传播教研室,主要从事文化及文
化传播研究;“汉语语言系”下设语音语法教研室、文字词汇教研室,主要从事
语言研究;“数字人文系”立足于跨学科视角,深度融合智能技术与人文学科研
究,为国际中文教育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作为新师资培
养基地,学院承担着国内外汉语师资和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培训任务。
国际中文教育学院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日本金泽大
学、韩国首尔大学、柬埔寨皇家科学院等二十余所院校有长期稳定的合作。高效
的教学与管理模式、一流的师资水平与科学的课程设置,使得国际中文教育学院
在人才培养方面成为北京师范大学享誉国际的知名品牌。
(资料来源:国际中文教育学院研究生会)
35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的前身为1912年创立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著名学
者林语堂、梁实秋、于庚虞、焦菊隐、洪深、李庭芗、郑儒箴、郑敏、刘宁、钱
瑗、金慕箴等曾在这里弘文励教,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铸就了优秀的治学传统。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秉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和“博学中西、厚德
世范”的院训精神,致力于把学院建设成为在国内领先、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外语
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为办出有北京师范大学特色的、世界水平的当
代外语教育而努力。经过百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外文学院已发展成为国内高校外
语学科重要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形成了多层次、高规格的外语人才培养体系,英
语、日语及俄语三个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
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设有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
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英语学科教学论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
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资料来源: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学生会、研究生会)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36
新闻传播学院可追溯到1993年创立的编辑出版学专业。2014年11月,为落实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与高等院校共建新闻学院的意见,北京师
范大学与光明日报社合作共建新闻传播学院。学院目前建立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多
层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网络素养、数字传媒
经济与认知神经传播、智能传播与计算传播、数字出版与数字影像传播、风险传
播与数字治理5个学术科研团队,同时是我国媒体创新研究的重镇,开创了新闻
传播跨学科建设之先河。学院立足学界业界发展最前沿,致力于培养具有前瞻视
野、宽厚学养和复合能力的全媒体高端创新人才。
(资料来源:新闻传播学院学生会、研究生会)
新闻传播学院
37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科由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第二类”分科
演变而来,是我国最早形成的历史学系科之一。学院历史悠久,传统深厚。在百
余年的历史发展中,先后有梁启超、陈垣、范文澜、候外庐、白寿彝等著名史家
在此弘文励教,培养了一批如苏秉琦、史树青、赵光贤、龚书铎、王桧林、顾诚
等学术名家,是我国历史教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镇,综合实力居全国高
校同类学科前列,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声誉。在人才培养方面,历史学院将价值塑
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采取“厚基础、重创新、强能力”的培养模
式,着力培养综合素质卓越的历史学人才。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厚学术积累的北京
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定将以崭新的姿态迎接美好的明天。
(资料来源:历史学院学生会、研究生会)
历史学院
38
数学科学学院的前身为1915年创建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部,1922年成立
数学系,2004年成立数学科学学院,2005年进入“985工程”科技创新基础建设
平台,2007年数学学科被评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017年在高校第四轮数学
一级学科评估中入选A类名单,并入选首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2022年入
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学科包含数学教育、随机数学、分析学、代
数学、几何拓扑、偏微分方程、常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计算数学、应用数学共
九个学科方向,在基础数学、随机数学及交叉领域、数学教育等方面形成了自己
的优势和特色,在国内外同行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历经百余年的发展,沉淀了优
秀的学科传统和学科文化,搭建了完善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平台,
是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引领我国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
展。
(资料来源:数学学院学生会、研究生会)
数学科学学院
39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4年京师大学堂师范
馆首次开设的物理学课程。1922年成立了物理学系,是国内较早正式建立的物理
系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辅仁大学物理系合并进来;1958年又设立了核物理专
业,并于1979年成立低能核物理研究所,2008年改名为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推动
和引领了我国核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和应用;1960年天文学独立成系,成为我国第
二个天文系,开启了我国北方天文学教育和研究的新篇章;2017年成立的新材料
研究院,专注于新材料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应用。2024年,为整合各学科方向优
势,物理学系、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文系及新材料研究院合并成立了北京师范
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学院汇聚和传承了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科深厚的学术底蕴
和长期的科研积淀,立足国家创新科技人才培养,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致力
于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人才。
(资料来源:物理与天文学院学生会、研究生会)
物理与天文学院
40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前身化学系是我国高等院校最早建立的化学系
之一,可追溯到1912年成立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至今已有112年的历
史。1952年辅仁大学化学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化
学系撤系建院,并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是北京
化学会、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亚洲辐射固化协会等的挂靠单位和中国化
学会杂志《化学教育》的主办单位之一。学院秉持“崇德·敬业·探微·创新”
的院训精神,现已成为门类齐全、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产学研成效显著、具有
重要影响的化学教育和研究机构。
化学学院现设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理论和物理化学、高分子
化学与物理、放射性药物化学、化学教育等7个学科方向;是化学一级学科博士
学位授权单位;物理化学是国家重点学科,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是北京市重点学
科。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动态化学前沿研究”科学中
心、111引智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与合肥国家实验室签订战略合
作协议,理论及计算光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放射性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
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化学实验
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中小学化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
究基地,量子化学生物学和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
(资料来源:化学学院学生会、研究生会)
化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