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能评价
历史与社会 九年级上世界历史
应永新 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课程,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我们以《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为依据,编写了本书。
本书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精神:设置多样化的栏目,题目设计聚焦情境性、探究性,致力于提高学生运用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关键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渗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本书突出大单元教学理念:依据课标和基本学情,系统分析教材,确定单元主题,明确单元内部逻辑体系,进行单元整体规划。
本书突出等级评价理念:分为“逻辑梳理”“基础评价”和“能力评价”三个栏目。“逻辑梳理"注重知识体系的建构,“基础评价”注重基本知识的巩固与运用,“能力评价”注重高阶能力的训练和提升。
希望广大读者对本书提出改进意见,以便我们不断提高质量,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目 录
;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 古代埃及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13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18
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22
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26
第8课 西欧庄园 30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34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37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 40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44
官五单元走向近代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8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52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56
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 60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64
第18课 美国的独立 69
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3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77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81
第一单元学能评价
第二单元学能评价 9
第三单元学能评价 17
第四单元学能评价 25
第五单元学能评价 33
第六单元学能评价 41
第七单元学能评价 49
期末学能评价 57
参考答案 69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 古代埃及
逻辑梳理

基础评价
1.人类最早的文明大多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孕育了古埃及文明的河流是 ()
A.尼罗河 B.刚果河 C.印度河 D.黄河
2.古埃及人发现,每年7月,当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会开始涨水。据此古埃及人制定了 ()
A.太阴历 B.太阳历 C.太初历 D.儒略历
3.下列事物中,既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智慧结晶的是 (
A.太阳历 B.金字塔 C.象形文字 D.凯旋门
4.哈夫拉金字塔前有一座用一整块巨石雕刻成的狮身人面像,如果当时的人民要为其撰写一段铭文,最可能采用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楔形文字 C.象形文字 D.图画文字
5.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的是
A.皇帝 B.刹帝利 C.哈里发 D.法老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世人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金字塔是哪个文明古国的建筑?它在该国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2)材料二中哪条河流是该国的母亲河?请描述它的流向。它对该国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
能力评价
1.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下列关于古埃及文明的史实排序正确的是 ( )
① 出现若干小国 ② 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③ 建造了胡夫金字塔 ④ 初步实现了统一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②④③ D. ①④③②
2.古代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的原因有
① 古代埃及几度分裂 ② 王权的逐渐衰弱③ 不断遭到外族人侵 ④ 金字塔的修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胡夫金字塔之后,埃及的金字塔越修越小。这反映了
A.国王的无限权力 B.社会矛盾的激化C.王权的逐渐衰弱 D.国王审美的变化
4.如果去埃及旅游,游客能够看到的世界著名历史遗迹是

5.实物资料可以简单、直观、具体地复原历史社会生活原貌。下列实物资料中,可以直接用于研究古埃及文明的是 ()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尼罗河就像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在埃及从公元前3100年得到统一到它于公元前525年..··尼罗
学能评价
历史与社会世界历史九年级上
河每年的泛滥可以预知、趋势平缓,从而助长了埃及人的自信和乐观,埃及人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神。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公元前525年的古埃及遭受了怎样的重创,使得后来的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2)自信乐观的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的泛滥规律,创造出了哪项天文学成就?
(3)如何理解埃及人把洪水之神看作“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神?
★★★★★ | ★ ★★★ | ★★★ | ★★ |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逻辑梳理

基础评价
1.古代西亚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这里的“两河"指(
A.长江和黄河 B.印度河和恒河C.尼罗河和莱茵河 D.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2.公元前3500年左右,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的是(
A.雅利安人 B.苏美尔人 C.巴比伦人 D.古埃及人
3.右图所示的泥板书,所采用的书写文字是 I
A.楔形文字 B.象形文字C.甲骨文 D.小篆
4.汉谟拉比在位时,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他采取的措施是 ()
A.诸侯林立,封邦建国 B.中央集权,地方郡县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民主共和,人民主权
5.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
A.《乌尔纳姆法典》 B.《汉谟拉比法典》C.《十二铜表法》 D.《拿破仑法典》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01年,一支法国考古队在古埃兰王国的首都苏撒城(今伊朗境内)发现了一块黑色玄武岩石柱(石碑)。石柱上端是浮雕,描绘的是太阳神沙玛什向国王授予法典的场景,下端刻满法典条文。石柱现存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右图为石柱上部的浮雕。


摘编自《汉谟拉比法典:立法史上最完整的成文法典》(1)这部法典的历史地位如何?试判断该石柱上的法典是用哪种文字雕刻而成的。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石柱上部浮雕中的站立者是谁?浮雕中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能力评价
1.通过“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可以联想到的文明古国是(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巴比伦 D.古代中国
2.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下列属于两河流域文明成果的有()
① 楔形文字 ② 太阳历 ③ 阴历 ④60 进位制 ⑤10 进位制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①③④
3.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下列关于古巴比伦王国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 约公元前3500年建立 ② 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灭亡③ 建立者是国王汉谟拉比 ④ 制定了较为系统完整的法典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这说明 ()
A.社会等级严格 B.奴隶制度发达C.商品经济活跃 D.公民权利广泛
5.《汉谟拉比法典》第14一20条的内容大都强调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严禁奴隶逃亡和盗卖奴隶,藏匿奴隶者将被处以极刑;第65条还规定,佃户不得以收成不好为借口而少缴地租。这表明法典
A.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 B.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维护严格的种姓制度 D.维护全体自由民的利益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该法典被刻在一个2.25米高的玄武岩石柱上,其很多条文是用来处理自由民的内部关系的,处理的原则就是“以牙抵牙,以眼还眼”....·法典还规定了一些更严厉的条款:逃避兵役的人一律处死;破坏桥梁水利的人将受到严厉处罚甚至处死;帮助奴隶逃跑或藏匿逃亡奴隶的人,都要处死;违法的人在酒店密谋,店主如果不把这些人捉起来,店主也要被处死。
摘编自曹顺仙《世界文明史》
学能评价
历史与社会世界历史九年级上
(1)材料中的“法典"指的是什么?除了颁布“法典"外,颁布者还有哪些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说说该法典代表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试评价该法典的历史作用。
★★★★★ | ★ ★★★ | ★★★ | ★★ |
第3课 古代印度
逻辑梳理

基础评价
1.大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与“种姓制度、创立佛教"有关的古代文明发祥地是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2.在印度河流域发现的早期文明遗址有① 哈拉帕遗址 ② 二里头遗址 ③ 摩亨佐·达罗遗址 ④ 克里特岛宫殿遗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种姓制度。其中,国王属于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4.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创立时间是
A.公元前7世纪 B.公元前6世纪C.公元前3世纪 D.公元前1世纪
5.下列关于佛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佛教一直反对婆罗门特权 B.佛教经南亚传到中国新疆C.佛教的创立者是释迦牟尼 D.佛教是印度最重要的宗教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婆罗门是他的口;两臂出生王族,两腿是吠舍;由他的双足首陀罗出生了。
《原人歌》,选自《梨俱吠陀》
材料二贱民们居住在与世隔绝的村庄或城镇外面的住房里,只可以使用他们自己的寺院和水井,他们必须非常小心地避免玷污各种姓中的成员,也就是说,不可与后者发生任何肉体上的接触,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不可进入后者的视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哪项制度?“两臂出生王族"指的是该制度中的什么等级?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状?
(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婆罗门宣扬等级说的目的。
能力评价
1.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
A.苏美尔人 B.阿拉伯人 C.雅利安人 D.古罗马人
2.孔雀王朝因其创建者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下列对孔雀王朝的表述,有误的是 ()
A.由雅利安人建立
B.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C.统一了整个印度半岛
D.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3.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影响深远,下列关于这种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 婆罗门掌管祭祀 ② 首陀罗由被征服者构成③ 各等级世代相袭 ④ 低等级的人可以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
A. ①②③ E \therefore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4.小微同学在学习相关宗教知识时,摘录了下列信息:“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金刚经》”。由此判断此宗教是 ()
A.伊斯兰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佛教
5.人类最早的文明大多是在大河流域产生的。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A.尼罗河流域一古代印度一太阴历B.两河流域一古巴比伦王国一楔形文字C.印度河流域一古代埃及一金字塔D.黄河流域一古中国一《汉谟拉比法典》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佛陀带给人类最珍贵的启示,最简短地说: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觉悟,一切众生皆可成佛。这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揭开了众生平等的生命要义。
材料二 见右图。

学能评价历史与社会世界历史九年级上(1)佛教的创立者和创立时间分别是什么?
(2)佛教宣扬“众生平等”,主要是针对哪项制度?
(3)请写出佛教开始向外传播的时间,并在图中画出佛教向北传播的路线
★★★★★ | ★ ★★ ★ | ★★★ | ★★ |
第一单元学能评价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原始社会后期,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剩余产品和家庭私有财产出现,私有制和奴隶制出现,人类社会逐步进入阶级社会。 ()
2.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是古埃及法老智慧的结晶。 ()
3.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象形文字。
4.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5.今天有很多游客去埃及旅游和访古,被古埃及文化深深震撼和触动。由此可知,古埃及文明延续至今并进一步发展。 ()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 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6.从早期人类的出现到15世纪末期,人类社会大体经历的发展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A.奴隶社会一原始社会一封建社会 B.原始社会一奴隶社会一封建社会C.封建社会一原始社会一奴隶社会 D.原始社会一封建社会一奴隶社会
7.梁启超在其写于1900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认为:“地球上古文明国家有四国:中国、印度、埃及、小亚细亚是也。"其中被誉为“尼罗河的赠礼”的是 ()
A.古代中国文明 B.古代印度文明C.古代埃及文明 D.古代巴比伦文明
8.在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与小亚细亚的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其统治范围地跨 ()
A.亚洲、欧洲 B.非洲、欧洲 C.亚洲、非洲 D.亚欧非三大洲
9.古代埃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下列文明成果不属于古埃及的是(
A.金字塔 B.太阳历C.象形文字 D.楔形文字
10.古巴比伦王国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指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乌尔纳姆法典》C.《十二铜表法》 D.《拿破仑法典》
11.历史地图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的有效工具。根据下图我们可以确定的学习主题是 ()

A.古代亚非文明B.古代欧洲文明C.封建时代的欧洲D.封建时代的亚洲
12.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 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 ② 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③ 古代印度文明达到鼎盛 ④ 雅利安人在印度河流域定居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13.下列关于右下图法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法典维护的是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权利B.该法典说明封建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C.该法典有许多关于租赁、借贷等方面的规定D.该法典是古代埃及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14.古埃及国王图特摩斯三世与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都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国王。下列关于两人共同点的描述,准确的是 ()
A.都大兴水利,发展农业 C.都制定法典,维护高级种姓的利益B.都重用人才,创制文字 D.都进行对外扩张,建立起强大国家
15.两河流域实现初步统一的时间大约在
A.公元前24世纪 B.公元前25世纪C.公元前19 世纪 D.公元前18世纪
16.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巴比伦王国的共同点有
① 都处在大河流域,灌溉农业发达
② 都建立了专制王权,维护国王、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③ 都制定了完备的成文法典
④ 都在亚洲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17.下列关于古代印度文明的叙述,正确的有① 最早出现在印度河流域 ② 有华氏城和哈拉帕等早期文明遗址③ 苏美尔人建立了种姓制度 ④ 是佛教的发源地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8.“首陀罗虽被主人解放,但不能摆脱奴隶地位,因为这种地位对他来说是天生的,谁能使他摆脱呢?”这表明古印度种姓制度 ()
A.提倡天赋人权 B.强调众生平等C.规定等级世袭 D.宣扬以人为本
19.下列关于右图所示这项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首陀罗是最卑贱的B.不同等级不得通婚C.国王属于第一等级D.吠舍掌管行政权力

20.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之所以受古印度民众欢迎,主要原因是 (
A.反对众生平等的虚伪说教 B.结束了国家的长期分裂C.出身于掌管祭祀的婆罗门 D.不拒绝低种姓的人人教
21.佛教教义中,得到当时的国王和一些富人支持的是
A.忍耐顺从 B.因果报应 C.消除欲望 D.众生平等
22.亚洲的历史和文化都非常悠久。下列文明古国属于亚洲的有① 古中国 ② 古印度 ③ 古埃及 ④ 古巴比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3.“古印度有一户人家,在城里有着自己的住房,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该户人家在种姓制度中属于 ()
A.婆罗门 B.吠舍 C.刹帝利 D.首陀罗
24.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古代埃及用法典维护法老的权威 B.古代印度用六十进位制进行计数C.古代巴比伦用楔形文字书写法典 D.古代中国用阿拉伯数字进行计数
25.古代印度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如果是吠舍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罚款150一200帕那;要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此规定说明了印度四个种姓()
A.职业世袭不改变 B.宗教生活界限分明C.宗教权利不平等 D.法律地位不平等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共55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材料二古王国时代稳固的神王观念深刻地影响着这一时期埃及人的来世信仰。神王在来世生活所独享的种种特权,从某种角度上代表了古王国时代埃及人对于死后世界认识的最高理想。而无论是国王在来世生活所享受的特权,还是对臣民来世负有的保障责任,体现的都是他作为神王的威仪,这是他在现实生活中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有力折射。
张赫名《古王国时代埃及的神王观念与来世信仰》(1)图1中的文字和图2的建筑分别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埃及政治文明特征。(4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1901年,一支法国考古队在古埃兰王国的首都苏撒城(今伊朗境内)发现了一块黑色玄武岩石柱(石碑),高225厘米,石柱的上半段是一幅精致的浮雕。有一位神端坐在宝座上,将一根象征帝王权力的标志—权标授予恭敬地站在他前面的一个帝王模样的人的手上。石柱的下半段,刻满了楔形文字。
经过全世界楔形文字专家的研究、解读,石柱上的文字最终得以破解,由此人们知道这块石碑就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材料二 《汉谟拉比法典》(片段):
第十九条倘藏匿此奴隶于其家而后来奴隶被破获,则此自由民应处死。
第一一七条倘自由民因负有债务,将其妻、其子或其女出卖,或交出以为债权,则他们在其买者或债权者之家服役应为三年,至第四年应恢复其自由。
第二〇五条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第二〇六条倘自由民在争执中殴打自由民而使之受伤,则此自由民应发誓云:“吾非故意殴之”,并赔偿医药费。
(1)假如你是见证这块石柱的楔形文字专家,结合其发现地和图文内容,简要谈谈你的认识。(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汉谟拉比法典》反映出的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 (6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雅利安人来到印度以后,自以为他们的文化比被征服的达罗毗茶人的文化要优越得多···这种种族间的相互冲突使种姓制度的产生具备了土壤。雅利安人最初只有一种阶级,其中几乎没有什么专业化,雅利安这个名字的意义就是耕种,所有雅利安人都是农民,都可以同时充当僧侣、军人和商人。材料二到古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阿育王统治时期,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已经有150多年了,此时佛教已广泛传播到印度次大陆的广大地区。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全国推广佛教,并把佛教立为古印度的国教。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利安人建立种姓制度的原因,并指出雅利安人后来“专业化"成哪些不同的职业。(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佛教“广泛传播到印度次大陆的广大地区"和阿育王把佛教立为“古印度的国教"的原因。(4分)
29.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亚非地区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读图,回答问题。(14分)

(1)请写出 ~A,B,C,D 所代表的文明古国名称,并画出文明古国B附近的两条河流。(6分)
(2)列举D国商周时期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取得的两例代表性成就。(4分)
(3)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人类早期文明出现在大河流域的原因。(4分)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国王自称是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
[美威尔·杜兰特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二在引言部分,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法典明确规定,凡拐骗、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发式标记,应处砍手之刑·..·奴隶打自由人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将遭受割耳之刑。
齐涛《世界通史教程》
材料三由于雅利安人有着强烈的种族优越感,所以他们极力避免与受鄙视的臣民混合,并专门发展起划分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享有的职业等级,第四种姓则留给达塞人(当地土著)。达塞人不准参加宗教仪式,也不能拥有征服者所享有的种种社会权利。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国王"在古埃及被称作什么?金字塔与“国王"有什么关系?(3分)
(2)材料二中的“法典"出自古代哪一王国?材料中汉谟拉比宣称自己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什么?“法典”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5分)
(3)材料三的现象出现在古代哪一国家?材料中“前三个种姓"依次指哪三个?“第四种姓"指的又是什么?(5分)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古代埃及
【基础评价】
1.A2.B3.B4.C5.D6.(1)古埃及。它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2)尼罗河。自南向北。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
【能力评价】
1.D2.A3.C4.A5.C6.(1)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2)太阳历。
(3)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基础评价】
1. D 2.B3.A 4.C5.B 6.(1)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楔形文字。 (2)汉谟拉比。 君权神授。
【能力评价】
1.C2.D3.D4.C5.B6.(1)《汉谟拉比法典》。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2)奴隶主阶级。《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古代印度
【基础评价】
1. D 2.A 3.B 4.B 5.C 6.(1)种姓制度。刹帝利。 (2)不同种姓之间壁垒分明、等级森严。 (3)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
【能力评价】
1.C2.C3.A 4.D5.B 6.(1)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2)反对种姓制度,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3)公元前3世纪;图略。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基础评价】
1.D2.A3.D4.B5.B6.(1)雅典。伯里克利时代。(2)奴隶制。奴隶制民主政治。(3)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建立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科学地行使民主权利;要建立完善的法律监督机制,促进法治社会的发展。
【能力评价】
1. D 2.A 3.D 4.B 5.D 6.(1)工商业发达;奴隶主拥有实权;国王的权力有限。
(2)主权在民,轮番而治。(3)古希腊民主是属于少数人的民主,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禾
采用抽签选举和轮流参政议政的形式,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使民主成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基础评价】
1.B2.A3.C 4.B5.D 6.(1)《十二铜表法》。 (2)斯巴达克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3)财政危机,政局混乱,外族人侵。
【能力评价】
1.D2.B3.C4.A5.C6.(1)战俘。(2)处境:被广泛用于各种社会劳动中,被当作奴隶主取乐的工具,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影响:奴隶制经济促进了罗马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为罗马国家发展壮大及扩张奠定了经济基础;对奴隶的压迫使后期爆发奴隶起义,动摇帝国稳定。
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基础评价】
1.D2.C3.D4.A5.C6.(1)人物:德谟克利特。意义: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2)评价: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影响: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是西方哲学的基础。(3)法律文献:《十二铜表法》。理念:人人平等、公正至上。影响:罗马法是近代西方法律体系的基础,直接影响了欧洲大陆的法律制度。
【能力评价】
1.D2.D3.C4.B5.B6.(1)亚历山大大帝。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2)希腊文明吸纳、借鉴了其他地区的文明,也保留了自己的特点。(3)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基础评价】
1.C2.A3.D4.A5.B6.(1)封建贵族等。(2)土地。(3)封君与封臣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能力评价】
1.A2.I3.A4.I5.B6.(1)克洛维。稳固目己的统治。(2)承认罗马教会在欧
洲的重要地位;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于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
(3)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十分之一贡献给教会,即缴纳“什一税”。
第8课西欧庄园
【基础评价】
1.C2.D3.A4.D5.B6.(1)自给自足。领主。(2)领主或他的管家。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3)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能力评价】
1.D2.A3.A4.C5.B6.(1)封建主城堡、教堂、磨坊、农奴住宅。(2)为领主提供劳役。(3)领主把庄园的一部分土地划给佃户作为“份地";佃户为领主提供劳役,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同时还要向领主缴纳捐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