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嘉德香港2023春季拍賣會 翠壟閑雲-閑雲山莊藏明式家具

发布时间:2023-3-18 | 杂志分类:文化艺术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中國嘉德香港2023春季拍賣會 翠壟閑雲-閑雲山莊藏明式家具

1209清早期黄花梨南官帽椅成对坐具在汉代始有,但将有倚之杌称为椅则从唐宋起,且仅为尊者使用,南宋诗人陆游《老学庵笔记》可以为证:“往时士大夫家,妇女坐椅子几子,则人皆讥笑其无法度。”此为古时风气,今日迥異。上海潘允澂墓出土有一件明万历南官帽椅,颇有威严。此对椅风格雍容大度,不失威严感,且保存完好。採用黄花梨製作,色泽红润,纹理清晰美观。後腿上截以挖煙袋锅的造法连接搭脑两端,向下穿过椅盘成为腿足,一木连做。靠背板呈C形,与後腿的反C形造成对比。其搭脑弧度有力,中部後仰,亦呈C形。扶手则为S形,線条婉转,尽显曲線之流畅美观。鹅脖退後安装,不与前腿一木连作,扶手与鹅脖同样以煙袋锅榫连接,相交处安小角牙。联帮棍为一条直線,新颖别致,与其餘构件的粗重用材和弯曲用線形成对比,十分有趣,可见定制者在设计时的求新之心。此椅构件的曲線,验证了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中所说的:“明式家具构件的弯转多从实用出发,这也是它的可贵之处……也可以说是明式扶手椅造法的一般规律。不过为了取得弧度,不惜剖割大料,而又把它造的如此之细,卻不多见。也正因为如此,才能把构件造得如此柔婉,竟为坚硬的黄花梨赋予了弹性感。”... [收起]
[展开]
中國嘉德香港2023春季拍賣會 翠壟閑雲-閑雲山莊藏明式家具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2页

1207

清早期

紫檀双门大书柜

此柜“一封书”式,方方正正,如同一部装入函套的線装书。其

高81厘米,为目前所见最大书柜,也可作为炕柜。

书柜采用珍贵紫檀制,纹理美观,正面起伏若山峦,侧面若绸

缎。四面平式,周身光素,平顶,柜角以粽角包榫制作,严谨而

牢固。硬挤门,攒框镶板,内有一根穿带加固。正面镶嵌圆形面

叶,镂空卐字纹吊牌,周身镶嵌条形面叶加固。铜活的质地与紫

檀的沉穆,相得益彰。门内设一层屉板,将空间一分为二,底层

屉板下安两根穿带支承,牢固结实。底设光素台阶式底座,此外

别无装饰,造型简约,注重实用性,为标準的明式家具。

来源:翰明家具旧藏

LARGE ZITAN BOOK CABINET

Early Qing Period

69×44×81 cm. (27 1

/8×17 3

/8×31 7

/8 in.)

HKD: 400,000-600,000

USD: 51,000-76,400

第56页

高濂《遵生八笺》

第58页

1208

清早期

黄花梨高束腰马蹄足香桌

香桌制作非常考究,用料厚实,底部披麻灰,比例高挑,十分

耐看。选用珍贵黄花梨制作,包浆沉着自然,品相完好。桌面

长方形,以标準格角榫攒边打槽平镶独板面心。边抹光素,可见

明榫,底部披麻灰保留基本完好,並设两根穿带支承,且穿带倒

棱打磨,可见考究的细节。高束腰结构,牙、腳圆格角相交,沿

边起碗口線,十分曼妙,体现了高超的雕工和娴熟的技巧。四足

採用方材,挺拔修长,收以形状美好的高马蹄。整器造型高古简

洁,素雅自然。

桌腿间无枨,传世品稀少。16世纪高濂所著《遵生八笺》中提

及,这类香桌可用於陈设香炉、赏石、盆栽、花瓶等。

来源:香港资深藏家旧藏

HUANGHUALI HIGH-WAISTED INCENSE TABLE

Early Qing Period

57×34×76.5 cm. (22 1

/2×13 3

/8×30 1

/8 in.)

HKD: 800,000-1,200,000

USD: 101,900-152,900

第62页

《留余斋藏明清家具》,P56-59

《留余斋藏明清家具》南官帽椅的侧视图,P56-59

上海潘允澂墓出土明万历南官帽椅 《罗博报告》,P190-194

本次拍品侧视图

第63页

1209

清早期

黄花梨南官帽椅成对

坐具在汉代始有,但将有倚之杌称为椅则从唐宋起,且仅为尊者使用,南宋诗人陆游《老学庵笔记》可以为证:“往时士大夫家,妇女坐

椅子几子,则人皆讥笑其无法度。”此为古时风气,今日迥異。上海潘允澂墓出土有一件明万历南官帽椅,颇有威严。

此对椅风格雍容大度,不失威严感,且保存完好。採用黄花梨製作,色泽红润,纹理清晰美观。後腿上截以挖煙袋锅的造法连接搭脑两

端,向下穿过椅盘成为腿足,一木连做。靠背板呈C形,与後腿的反C形造成对比。其搭脑弧度有力,中部後仰,亦呈C形。扶手则为S

形,線条婉转,尽显曲線之流畅美观。鹅脖退後安装,不与前腿一木连作,扶手与鹅脖同样以煙袋锅榫连接,相交处安小角牙。联帮棍为

一条直線,新颖别致,与其餘构件的粗重用材和弯曲用線形成对比,十分有趣,可见定制者在设计时的求新之心。

此椅构件的曲線,验证了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中所说的:“明式家具构件的弯转多从实用出发,这也是它的可贵之处……也可

以说是明式扶手椅造法的一般规律。不过为了取得弧度,不惜剖割大料,而又把它造的如此之细,卻不多见。也正因为如此,才能把构件

造得如此柔婉,竟为坚硬的黄花梨赋予了弹性感。”我们在这件椅子的区直粗细中,体会到王老所讲的明式椅造型规律。

座面软屉,兼顾乘坐的舒适性,底部有一根穿带,棕绳完好。边抹光素无饰,用材厚实。座下三面安券口牙子,仅在正面沿边起線,分外

简洁。四足外圆里方,腿间安修圆的步步高赶枨,正面腳踏枨下又安刀牙条加固。

鹅脖後缩、靠背与後腿呈反C形的南官帽椅,留餘斋亦藏有类似者,可供窥探此类坐具。

来源:恒艺舘旧藏

出版:《罗博报告》(Robb Report Lifestyle),《黄花梨,20年的变与不变》一文,2013年2月,P190-194。

参阅:黄定中《留餘斋藏明清家具》版图8号,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9年,第56-59页。

PAIR OF HUANGHUALI SOUTHERN OFFICIAL’S HAT ARMCHAIRS

Early Qing Period

57×46×99 cm. (22 1

/2×18 1

/8×38 1

/2 in.)×2

HKD: 1,000,000-2,000,000

USD: 127,400-254,800

第66页

此件黄花梨方桌结构为标准的一腿三牙式,圆腿、高拱顶牙罗锅枨,侧腳显

著,是典型的明代苏式家具。桌面攒边装板,心板大料三拼,面宽大於 1 米,

大於一般方桌尺寸,冰盘沿下起阳線。黄花梨用料精美带蜜糖色,腿子间安

牙条,牙条下有罗锅枨,在腿子上端安牙头支承着桌面边抹格角相交的地方,

将 90 度的桌角恰好平分为二,牙头、牙条光素质朴,沿边起阳線和桌面边抹

線腳相呼应,恰到好处的浑圆線条,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整体更显精神而清雅。

《考工记》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一腿三牙式就是这么一种用好了为良,用不好为损的造法。王世襄先生对其

总结为:“看来,一腿三牙罗锅枨这一形式,用在方桌上比较适宜。

此件黄花梨大方桌集明代家具用材及工巧的优点,体现了中国均匀的建筑式

样比例和木结构建筑中的樑柱营造,既悦目又可增加稳定性,体现了明式家

具构造卯榫结构的科学性、高超工艺的技术性与完美的装饰性。一腿三牙,

使得方桌无论从哪个面看都为看面。让方桌更为立体耐看。这也是大方桌作

为厅堂核心家具的特色。实是一件完美的明代黄花梨家具经典珍品。

参考 :

此件和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旧藏的同款黄花梨一腿三牙方桌高度相同,面

宽仅差 0.5 厘米,几乎可成一对陈设。见《Masterpieces from the Museum of

Classical Chinese Furniture》, 1995, Catalogue p. 98-99, no. 46. Square Table

with Corner Spandrels.

另同件方桌 2001 年刊於中文发行版:王世襄《明式家具萃珍》,图录编号第

35 号:黄花梨一腿三牙方桌。

第67页

古斯塔夫·艾克 (Gustav Ecke),《中国花梨图考》,地震出版社,第 71 页。

另二件可参考北京故宫清宫旧藏及出版的 《明清家具》 ( 上 ),第 84 页,图

录编号:68 明 黄花梨方桌。上海博物馆所藏及出版的《明清家具集萃》, 第

64-65 页,图录编号 23:黄花梨木一腿三牙罗锅枨小方桌。

陈仁毅

雅典襍 Art of Chen

第70页

1210

明晚期

黄花梨一腿三牙顶牙罗锅枨方桌

此八仙桌是一腿三牙的设计,即一条腿与三块牙子相接,其来源是受古代建筑大木梁架造型与

结构的影响,可能是最早期的方桌形式,颇具宋式家具风韻。传世一腿三牙桌亦可在古斯塔

夫·艾克《中国花梨家具图考》、王世襄《明式家具萃珍》和《明式家具研究》、朱家溍主编

《明清家具》中见得,或圆材,或方材,或雕花,或光素,或石面,或木面,均向我们展示了

“一腿三牙”形式的明式家具。

八仙桌以黄花梨为材,纹理清晰美观,色泽红润。桌面以格角榫攒边打槽,平镶三拼面心,两

宽一窄,木纹顺直清晰,麦穗纹清晰。面下承以井字形穿带出梢,抹头可见明榫。桌面不仅厚

实,而且面下设一周边框,故视觉效果更为厚实,冰盘沿線腳也做得十分丰富,如同台阶般,

富有层次。腿足圆材,四腿八挓,有侧腳。牙板中部落低,与高拱罗锅枨相抵,沿边灯草線流

畅利落。

整器构件坚实,用材粗硕不吝啬,风格浑朴稳健,装饰不多,素牙板,可视为一腿三牙方桌的

基本形式。此外,一腿三牙方桌因腿足缩进、又必须与桌面边抹相交,所以边抹需要有相当的

宽度和厚度,又不能笨重,十分难以拿捏。此桌比例美好,是一件明式家具精品。

来源:雅典襍旧藏

参阅:古斯塔夫·艾克(Gustav Ecke)《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图版54,北京法文图书馆,1944

年,第74页。

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图版卷乙49、50、51,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89年,

第82-83页。

王世襄《明式家具萃珍》图版35,美国中华艺文基金会,芝加哥·旧金山,1997年,第

72-73页。

朱家溍主编,《明清家具》(上)图版68、75,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上海科学

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2年,第84、91页。

HUANGHUALI SQUARE TABLE WITH THREE SPANDRELS TO ONE LEG

Late Ming Period

105.5×105.5×88 cm. (41 1

/2×41 1

/2×34 5

/8 in.)

HKD: 1,200,000-2,200,000

USD: 152,900-280,300

《明式家具研究》乙49,P82

第76页

魏晋之前,“床”与“榻”是两种不同的家具,

床是坐具,也是卧具。而榻只是坐具。

刘熙《释名》曰“人所坐卧曰床”,服虔《通俗文》

曰“床三尺五曰榻,板独坐曰枰,八尺曰床。”杨泓

《考古所见魏晋南北朝家具》中计算:“折合今日尺

度,榻约长 84 厘米,床约长 192 厘米。”1958 年,

河南郸城竹凯店村南西汉砖墓出土青石坐榻,石榻面

刻隶书“汉故博士常山大傅王君坐榻”(图 1),榻

长 87.5 厘米,宽 72 厘米,高 19 厘米,与《通俗文》

所载及杨泓的计算尺寸接近。足见榻在当时是一种窄

小低矮的坐具。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民族融合,佛

教昌盛,人的起居方式由席地坐逐

渐转为垂足坐,床与榻的区别也渐

渐模糊。时至今日,榻专指可以坐

卧、没有围子且比床略窄的小床。

两晋南北朝的榻多为六足、八足的

箱式榻,山东嘉祥隋徐敏行夫妇墓

壁画中的榻为七足,颇为另类。南

京博物馆《六朝风採》图版 249,

收录南京郭家山(M13)东晋墓出

土的陶榻(图 2)。榻六足,足间

有壼门曲線,足下无托泥,与常见

的壼门箱式榻有明显的区别,显现

出箱式榻向直足榻过渡的趋势。

据南朝《宋书》载:“宋台既建,有司奏东西堂

施局腳床、银涂钉,上不许,使用直腳床、钉用铁。”

说明彼时箱式床榻与直足床榻都在使用。至两宋,

随着构造技术的进步,四足榻才开始普遍流行,

这在宋代绘画中多有体现。相对而言,六足榻可

能出现的更早,且延续至今。明代的上海市卢湾

区潘氏墓,出土六足榻床明器(图 3),上置盖桶。

1917 年的老照片,成都某佛寺的僧侣坐禅於六足榻

上(图 4)。

图2 东晋墓出土的陶榻

图3 上海市卢湾区潘氏墓出土六足榻床明器

图4 老照片 1917年的成都某佛寺

为了满足生活所需,人类的智慧被无限挖掘,古今

中外皆然。便於祭祀出行的折疊式家具,其历史远

比我们想象的更为久远。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

公元前约 1550-1295 年的埃及折疊床模型(图 5)。

距今 3000 多年前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法老图坦卡

蒙,其陵墓储藏间里发现三疊式折疊床(图 6)。

图1 河南郸城竹凯店村南西汉

砖墓出土青石坐榻铭文拓本

榻上古木吟风雨—记黄花梨六足折疊榻

第77页

折疊家具,虽然更为方便,但舒适度远不及可折

疊床榻。

2000 年,考古人员在成都商业街的王族船棺墓葬

中,挖掘出两张漆床(图 8)。船椁墓的年代,可

能不晚於包山楚墓二号大墓。这两张床出土时,

还只是拆开的漆木构件。修复人员在构件上发现

在这些构件的凹槽处,刻有符号。很明显,这两

张床可以拆卸折疊。根据这些对应的符号的提示,

经过 18 年的努力,这两张漆床得以成功复原。

这些战国时期的折疊床,基本是靠木质榫卯结构,

辅以轴钉衔接完成,相对併不牢固。最晚在秦代

发明的铜合页,使得家具木器的折疊更为简便而

图5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埃及折疊床模型

图6 图坦卡蒙的三疊式折疊床,埃及

中国发现最早的折疊床(图 7),出土於战国中期

的包山 2 号楚墓,距今 2300 多年。利用巧妙的木

轴折疊装置,将两米左右的大床折疊为不足六十

厘米的体积,便於运输携带。说明最晚在战国中期,

已经发明了可拆卸可折疊的大型家具。较之汉魏

时期渐渐传入中国的胡床,要早出四五百年。

这种方便灵活的折疊拆卸家具,非常适宜於征伐、

商旅、游猎、雅集等户外活动,坐卧遂意,收纳

起来又十分便捷。相比之下,胡床交杌一类小型

图7 包山2号楚墓出土折疊床

图8 成都商业街的王族船棺墓出土漆床

第78页

耐用。秦始皇陵铜车马坑 3 号耳室,出土车门铜

合页(图 9),用於门扇与门框、窗板与窗框的连

接。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各种青铜车马器和幄帐

的青铜构件,距今 2100 多年,大部分採用了鎏金、

错金银工艺,其中也有铜合页。

图9 秦 铜合页,秦始皇陵铜车马坑3号耳室木车遗迹中出土

金属合页的出现,促进了“便携式”家具的推广,

也实现了较大型家具的整体折疊。汉末老庄之学

盛行,魏晋名士流连於山野竹林,亲近自然,户

外使用家具的情况自然多见。

汉末建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刘

兰芝“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一个“移”

字,说明榻不像床那么笨重,还装饰琉璃,足见

刘家的殷实。

《博異志 . 苏遏》记载晚唐郑还古讲的故事:扶风人

苏遏“至夕,乃自携一榻,当堂铺设而寝。”一

个人就能搬动的榻,是多么轻巧灵便,且可以“寝”。

明代湛若水的七言绝句,《同元默弟併马入西云

马上口占》诗曰:“百尺空中开卧榻,片帆掛

住铁桥西。”“开卧榻”,形象而准确的表明,

湛若水携带的是一具折疊榻。

传世明清家具中,可折疊家具比较常见的有交杌、

交椅、炕桌、琴架、盆架等,有些桌案也可以折

疊或拆卸,即所谓的“行军桌”。最为稀见的则

是床榻类,见诸於著录的可折疊榻屈指可数。

1960 年前后,鲁班馆张获福家具店,出售一张黄

花梨浮雕花鸟纹折疊榻(图 10),后为故宫博物院

收购。该榻六足,中间两足可拆卸,位於四角的

腿足,可以向内呈 45 角折疊后,卧入牙条之内。

图10 黄花梨浮雕花鸟纹折疊榻,故宫博物院

留餘斋藏六足折疊榻,腿足内收,呈案式。香港

晏如居藏黄花梨六足折疊榻(图 11),腿足及牙条

均可拆卸。凿枘工巧中国家具艺术展上,一张榆

木六足折疊箱式榻(图 12),足间带有托泥及横枨,

拆卸折疊后如同一个箱子。田家青著《清代家具》

228 页,刊载有束腰六足折疊榻,造型纹饰已是清

式味道。

图11 晏如居藏黄花梨六足折疊榻

第79页

图12 榆木六足折疊箱式榻

从上述传世实物来看,折疊榻的折疊方式分为腿

足折疊、榻面折疊,或者两者兼具。如若腿足不

可折疊的话,一般可以拆卸,即行内俗称的“活

拆活拿”。本次拍品黄花梨六足折疊榻,即属於

后者。

该榻造型上与故宫藏榻极为接近,但纹饰较之更

加简练明快,浮雕龙纹及卷草線条饱满丰润,打

磨莹润光洁,披肩的花牙模仿金属包角的意趣。

腿足修长劲挺,马蹄刚健有力。榻面中间的铜合

页,平卧於大边,美观坚固。折疊榻採用科学严

谨的榫卯结构,榫卯之间的配合松紧适度,既要

确保使用的稳定性,又可以做到方便快捷的拆装。

黄花梨六足折疊榻,自 97 年上拍纽约佳士得,即

为藏家所瞩。25 年后再次出现,令收藏家们有机

会再一次领略它的风采,望世人宝之。

又录:

《和柳子玉官舍十首之土榻》

                宋代 黄庭坚

榻前鼓吹蛙一部,榻上古木吟风雨。

客来相倚竹根眠,免令不解陈登去。

谭向东

二零二三年三月一日於北京

第80页

1211

明末清初

黄花梨有束腰六足折疊榻

来源:毕格史夫妇(The Mr. and Mrs. Robert P. Piccus)旧藏;

1997年9月纽约佳士得,编号88;

1998 年9月 Christie’s New York,编号0916。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明清家具全集3 床·榻》图版三十三,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出版

社,2015年,第328-337页。

田家青《清代家具》(修订本)图版103,文物出版社,2012年,第228-229页。

黄定中《留餘斋藏明清家具》版图65号,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9年,第

266页。

RARE HUANGHUALI WAISTED FOLDING DAYBED WITH SIX LEGS

Late Ming/Early Qing Period

228×123×54 cm. (89 3

/4×48 3

/8×21 1

/4 in.)

HKD: 6,000,000-9,000,000

USD: 764,300-1,146,500

第82页

古代木榻样式不一,但无疑宽度较小的独坐、独眠榻身份

更高。传世古画中可见文人名士於独眠榻上休憩,或高谈

阔论点校经史,可知独榻之级别,和榻伴随人们的悠久历史。

此榻选用黄花梨木制作,有束腰,三弯腿,六足。软席面,

坐卧舒适,边抹中部凹进,上舒下敛,底部修一道凝练的線,

层次过渡自然若台阶。束腰与牙板一木连作,用料奢侈考

究。正面牙条浮雕两对相向的螭龙纹,中间为翻转的卷草

纹,图案对称,中间倒垂花朵一枚,两端顺势翻转为卷草,

是典型的家具纹样。中间退足肩部垂下花叶,於足下上扬

的卷草呼应,足底刻卷云,这样的雕刻方式使得六足在正

面观之,仿若箭腿,十分美观。牙条四角披肩的花牙,模

仿铜包角的意趣。牙、腳圆格角相交,沿边起圆润流畅的阳線,延伸至腿足。

其不仅木材珍贵,制式工艺也考究,为罕见的可折疊式:榻面大边在中间断开,以铜合页连接,可以对折,

能缩小一半的体积,便於移动或存放。

此榻还有一个颇值得注意的点,即背面

雕花简约,省略螭龙,而只雕刻卷草。

其三面重点雕刻、背面简约的设计,令

人想及它当初的陈设既可置於中间,又

可贴墙而放,但显然正面更为华丽,且

使用龙纹,应为了面向要人或要事,可

以想象其强烈的仪式感。所以,此榻是

否有特殊用途?或为某种法事专用?

北宋李公麟《维摩演教图》中,表现维

摩向文殊宣扬佛教大乘教义的情景。图

中绘制了一件须弥座及一架壼门榻。维

摩坐於榻上,面目清癯,文殊对坐於须

弥座上,雍容自在。四周天女、护法等

也在倾听。画中一石座,一木榻,分外

醒目。

实际上,须弥座与家具中的束腰有渊源

关係。须弥座在我国的古典建筑中时有

出现,中间有一个收缩部分,由此向外

宽出各层,在此基础上变化发展,实例

南宋佚名《槐荫消夏图》局部,绢本设色,故宫博物院藏

《维摩演教图》卷局部,传为宋李公麟绘,纸本墨笔,纵34.6厘米,横207.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维摩演教图》中的须弥座

《维摩演教图》中的壼门榻

第83页

如正定开元寺大殿须弥座、五代王建墓的棺床等。明清家具中常用的“束腰”这一名辞,与宋代须弥座

上的名辞完全相同,形态也相似,可知明清有束腰的家具是受到了须弥座的启发。

此种法事场合,一般而言需设风格雄浑的大榻,此件六足榻相对清丽,但它可以折疊的特色令人猜测是达

官显贵或王公贵族参加外庙法事时特别带出的。田家青先生评价其收录在《清代家具》(修订本)中的黄

花梨有束腰六足折疊榻,“或曾为王府之物”,究其社会原因,折疊榻本身就适宜外出、雅集等户外活动,

而有条件讲究出行的自然是贵胄将军、富商巨贾等,因此这类设计巧妙、制作精良的可折疊家具,只会偶

尔出现在大户之家。

1694 年,即清康熙三十三年,康熙帝在雍和宫建造府邸,赐予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

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因乾隆帝诞生於此,雍和宫成为“龙潜福地”,故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

禁城皇宫同样规格。乾隆九年(1744 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成为清政府掌管全国藏传佛教事务的中心。

结合古画史料、此床的制作雕法以及清早期的社会政治,或许此榻由明传清,成为清早期皇亲国戚置於特

定位置的专用坐榻。

可以折疊的家具,可见行军桌、文具箱 / 炕桌两用、面盆架等,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晚期楚墓(湖北荆门市

十里铺镇附近)出土的折疊床。折疊榻的折疊方式可以分为腿足折疊和榻面折疊,本例为榻面折疊,腿足“活

拆活拿”。

此种折疊方式的黄花梨榻,业内广为所知的有四例:故宫博物院藏黄花梨花鸟兽纹六足折疊榻,留余斋藏

黄花梨六足折疊榻(为案形),香港晏如居藏六足折疊榻,田家青《清代家具》图版 103 黄花梨有束腰六

足折疊榻。

《清代家具》(修订本),P228-229 《留餘斋藏明清家具》,P266

故宫博物院藏黄花梨花鸟兽纹六足折疊榻 晏如居藏黄花梨六足折疊榻

第88页

1212

清早期

黄花梨无束腰直枨加矮老券口牙子劈料方凳成对

此对方凳的设计,受到常见的竹制或藤编家具影响,是明末清初时期流行

的款式。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中写道:“几千年来,竹工利用

竹子的性能,把它弯成圈,或在竹器上缠裹使用。木制家具上的券口、

圈口、裹腿及劈料等造法,看得出是从竹器得到启发而运用到木器上来

的。”此对方凳,黄花梨制作,全用圆材,圆润若竹管,为仿竹之意。

凳面软屉,底部有棕绳,设四根穿带斜角安装。边抹、四足及管腳枨均

採用劈料做法,无束腰,下安直枨加矮老,枨下与管腳枨之间安圆材券

口。四根管腳枨下均安顶牙罗锅枨式细牙子,严谨而稳固。券口的转角

处是圆的,上角露出小的缝隙,恰好和足端罗锅枨的空档上下呼应。成

对传世,保存完好,十分难得。

来源:嘉木堂旧藏

出版:伍嘉恩《明式家具经眼录》,故宫出版社,2015年,第162页。

参阅:古斯塔夫·艾克(Gustav Ecke)《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图版

77,北京法文图书馆,1944年,第97页。

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图版卷甲13,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

司,1989年,第23页。

PAIR OF HUANGHUALI WAISTLESS STOOLS

Early Qing Period

54.8×54.5×47.5 cm. (21 5

/8×21 1

/2×18 3

/4 in.)×2

HKD: 800,000-1,200,000

USD: 101,900-152,900

凳面椅盘,腿足和管腿枨均有劈料造成。四腿外斜成侧

腿。座面下两根圆材直枨中安两双矮老,其下券口牙子

亦用圆材造,又是另一例受竹制家具影响的造法。

——《明式家具经眼录》

《明式家具经眼录》,P162

第89页

《中国花梨家具图考》,P97 《明式家具研究》,P23

第94页

此椅全黄花梨木做,硬屉,通体用方材,造型极简,

素雅无住何線腳。靠背板、扶手、鹅脖、连帮棍

均成方直曲型,搭脑中间凸起,两瑞弯曲上翘,

后腿与靠背立柱一木连作,中央朝板一木做,木

纹优美,铭刻行书诗文“仰不愧 俯不怍 天人理 全

於此”。椅盘上部立柱向上微收而向下微张,並

微向后仰。前腿及鹅脖亦一木连做,连接处无任

何角牙装饰。椅盘下安素刀子牙条,四腿顺势向

外微张的侧腳收分,足间步步高管腳枨。

椅子的朝板如同人的脸面,是精神所在,此朝板

上的行书字体挥洒自如,颇有道家气韻,艺术性高。

所刻诗文为悌励此椅主人“为人之道”,和此椅

線条表现及方正取材,有着正直做人,“仰不愧

俯不怍”的意趣相应。中国人的椅子设计,设计

考量从来都和礼仪,态度都有关係。这张椅子则

是一件最好的文人修身及修心的家具例子。

诗文中的“仰不愧 俯不怍”原出於孟子〈尽心章

句上〉: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具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於天,

俯不怍於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而此椅上的“仰不愧 俯不怍 天人理 全於此”应有

可能是出自清乾隆、嘉庆年间刘止唐先生的《保

身立命要言》:

八 . 畏天命也

……有志之士爱重此身,则必爱敬天地父母,

不负天地父母之恩,始成为人。孟子所以云仰

不愧俯不怍为二乐。孔子言全而受者全而归,

可谓大孝。欲全人道,安得不畏天命乎。……

注:刘沅(1768 年- 1855 年),清朝四川双流人,字止唐,一字讷如,

号清阳居士。清代四川学者刘沅,是历史上少有的被人奉为教主的

学问大家,其著作《槐轩全书》,以儒学元典精神为根本,融道入儒,

会通禅佛,体大精深,鸿篇巨制;又创立槐轩学派,名震一时。

家具中带有铭文者,目前史料中带有刻铭诗文的

家具是极为少见,最有名的明式刻铭文椅,即是

原为清代画家吴云 ( 退楼主人 ) 所藏,现为大都会

博物馆明轩厅典藏的 4 张,紫檀靠背铭文南官帽

椅(文椅)。

另一对刻铭的明式椅可参考:

出版於《中国古典家具学会季刊 1991 年春季》张

德祥所藏黄花梨镶理石背板刻字四出头官帽椅。

第95页

宫廷坐具题记铭文及刻诗文者,就属乾隆皇帝的

特别题诗作记的几件鹿角椅,已知沈阳故宫博物

院典藏清太宗皇太极制鹿角椅(铭刻乾隆御题诗)

1 件,康熙帝御制鹿角椅(铭刻乾隆御题诗)2 件,

另有乾隆御制御题诗刻铭鹿角椅(宝座)1 件存於

故宫博物院。

方材官帽椅在传世椅式中的其他例子:

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珍藏专拍,佳士得纽约,1996

年9月19日,Lot53,出版: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旧

藏,见《Masterpieces from the Museum of Classical

Chinese Furniture》, 1995, Catalogue p. 50-51, no.

23. Large Yokeback Armchair。

北京故宫清宫旧藏及出版,朱家溍主编,《明清家

具》(上),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年,

页 42,图录编号:28 明 黄花梨凸型亮腳扶手椅。

陈仁毅

雅典襍 Art of Chen

第98页

1213

清早期

黄花梨刻诗文方材四出头官帽椅

此黄花梨椅有鲜明的两大特色:一是全採用方材;二是靠背板镌

刻诗文。

椅子比例美观,构件统一为方材。搭脑造型弯弧美观,中部凸起

成枕形,靠背板微成弧形,面板纹理流畅美观。扶手稍稍外弯,

腿上格肩榫插入搭脑,向下穿过椅盘成为腿足,一木连做;前腿

亦为相同造法。设微成C形的联帮棍,上细下粗。座面硬屉,底

有两根穿带支承,边抹平直光素。椅盘下安光素刀牙板。腿间施

步步高赶枨,腳踏下安一光素刀牙条。

靠背板阴刻两行行书,一长一短曰:“仰不愧,俯不怍,天人

理,全於此。”诗句出处为《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

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具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於

天,俯不怍於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可

见椅子的主人十分认同孟子所述的第二大快乐,将其镌刻於靠背

之上,以明心志。同时从侧面看出他对此椅的喜爱,必是书房陪

伴左右之佳器。

香港诗书联学会创会会长李智广先生为闲云山庄主人写下靠背铭文的

书法,並钤印,为此椅的收藏增加一份乐趣,亦是友人之间的佳话。

来源:雅典襍旧藏

HUANGHUALI ARMCHAIR CARVED WITH POEM AND

FOUR PROTRUDING ENDS

Early Qing Period

60×46×105 cm. (23 5

/8×18 1

/8×41 3

/8 in.)

HKD: 1,200,000-2,200,000

USD: 152,900-280,300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在线期刊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