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碳视角2023年第3期(总第117期)

发布时间:2023-3-18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和碳视角2023年第3期(总第117期)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47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天任:大力促进碳交易 加快“双碳”战略落地张天任指出,我国碳排放交易实践目前尚在起步阶段,碳市场运行一年多来,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提升空间。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分别是市场活跃度较低、监管体系有待完善。具体来看,从当前的交易主体看,全国交易系统仅允许电力行业的 2225 家企业参与碳市场交易,交易主体和产品类型单一,未能将碳排放权交易的影响有效传递给其他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碳金融服务等新兴碳业务有待挖掘,全民碳生态圈尚未形成。张天任表示,尽管全国碳市场覆盖的碳排放总量超过欧盟两倍,但是其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只是欧盟碳市场的 5%和 1.3%,说明市场参与度不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急需从顶层设计上建立并完善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碳市场交易的长效管理机制。为此,张天任建议,要加快《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立法,提升碳交易市场立法层级与效力。通过立法,明确碳中和相关工作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位置,并指导碳市场、碳交易等工作的开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大唐集团董事长邹磊:加快减排量市... [收起]
[展开]
和碳视角2023年第3期(总第117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47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天任:大力促进碳交易 加快“双碳”战略落地

张天任指出,我国碳排放交易实践目前尚在起步阶段,碳市场运行一年多来,发现了一些问题

和提升空间。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分别是市场活跃度较低、监管体系有待完善。

具体来看,从当前的交易主体看,全国交易系统仅允许电力行业的 2225 家企业参与碳市场交

易,交易主体和产品类型单一,未能将碳排放权交易的影响有效传递给其他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

碳金融服务等新兴碳业务有待挖掘,全民碳生态圈尚未形成。

张天任表示,尽管全国碳市场覆盖的碳排放总量超过欧盟两倍,但是其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只

是欧盟碳市场的 5%和 1.3%,说明市场参与度不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急需从顶层设计上建

立并完善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碳市场交易的长效管理机制。

为此,张天任建议,要加快《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立法,提升碳交易市场立法层级与

效力。通过立法,明确碳中和相关工作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位置,并指导碳市场、碳交易等工作

的开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大唐集团董事长邹磊:加快减排量市场与碳市场的对接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 2 月 15 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至今累计成交总量约

第52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48

2.3 亿吨,累计成交总额约 105 亿元,交易活跃度有待提高。事实上,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影

响企业排放意愿、调节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市场化工具,受到越来越多国家政府的重视。

中国碳市场不仅要建成,更要建好。基于相关情况邹磊建议:

一是强化碳市场法制建设。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并进一步

研究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法律法规。加快财税、金融、司法等领域涉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各

层级制度,确保企业获得、转移、注销碳资产全过程有法可依。同时,做好碳资产交易过程中产

生的法律纠纷适用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相关准备工作。

二是尽快丰富全国碳市场参与主体。加快除电力外重点排放行业进入碳市场进程;加快研究、

推动机构、个人入市交易,做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有效提升碳市场活跃度。

三是制定碳市场建设时间表与碳配额分配方案。碳市场要考虑短期技术及能源结构迅速变革

的困难,避免出现因碳成本增加而导致的能源安全问题。

四是加快减排量市场与碳市场的对接。加快在当前碳达峰阶段的国家核证减排量体系建设,

推动减排量尽快进入碳市场交易,形成碳汇、碳捕集及利用等领域减排价值实现机制。

五是加快碳市场国际化。国家层面推动建设国际碳交易场所,做好碳市场、碳资产数据保护,

辐射“一带一路”国家、东盟国家等。鼓励研究开发自主碳信用产品,提升国际碳定价话语权。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

李书福:完善碳排放管理机制,促进企业自觉践行“双碳”责任

为加快我国碳减排进程,提升企业的碳管理意识及能力,让减碳成为企业自觉遵守的行为准

则,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早日达成,李书福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完善碳市场管理运行机制,激活碳市场交易,充分发挥市场对碳减排的促进作用。优化

碳市场配额发放及履约机制,创新以配额为基础的碳金融产品,突出配额的资产属性,提高企业

减排积极性;多元化碳交易产品种类,尽快重启自愿减排(CCER)项目申报,扩大 CCER 项目

类型,适时引入碳期货、碳远期等交易产品;扩大碳市场的参与者,激活碳市场流动性,提高碳

市场交易量和交易价格。

二是扩大全国碳市场参与企业的覆盖范围。完善相关政策,有序地分批将重点碳排放行业全

部纳入全国碳市场,建议争取在“十四五”期间纳入数据基础较好的钢铁、水泥、有色金属行业,

“十五五”期间纳入所有重点排放行业,同时稳步推进非重点碳排放行业纳入碳市场的工作。

第53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49

三是全面普及碳标签及碳普惠制度,推动全社会自觉践行“双碳”责任。建立全国统一的产

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及碳标签认证制度,鼓励商家及个人采购带有碳标签的产品;全面普及碳普惠

制度,鼓励基于碳减排生活方式的创新创业,同时引导低碳消费,形成全民降碳的良好社会氛围。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农林科学院林业与草地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蒋齐:加快北方欠发达省区碳排放权改革

蒋齐建议,加快推动我国北方欠发达省区碳排放权改革。他说,碳排放权交易实施以来,欠

发达的省区还存在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基础保障与发达省区存在差距等问

题。

蒋齐建议加快欠发达省(区)配套基础能力建设。包括建立健全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提升

省(区)、市、县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建设。同时要加快提升碳排放监测能力,提高统计核算智

能化、信息化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亚太及中国主席赵柏基:完善碳信息相关制度

赵柏基指出,伴随着双碳目标的推出,中国不断根据我国国情和城市特征,探索对政策制度、

产业结构及配套支撑体系的优化,因地制宜推进低碳发展。

但这个过程中,还存在不少挑战,比如,碳排放信息强制披露、碳排放核算鉴证等制度尚未

第54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50

完善,缺乏稳定、长效、系统的全国性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支持;“双碳”工作目前主要由政府主

导,各类市场主体高度依赖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参与碳减排的内生动力不足;“双碳”目标正

带动我国传统经济模式和产业格局的重构,亟须构建符合绿色转型发展新要求的“双碳”配套服

务支撑体系。

赵柏基呼吁,进一步完善碳信息强制披露、核算和鉴证制度,尽快形成统一的碳信息披露框

架,构建公正透明的碳排放信息管理体系。此外,他还建议,尽早健全符合绿色转型发展要求的

“双碳”配套支撑体系,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服务,加强“双碳”人才培养。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民盟河北省委主委、华北理工大学校长

张福成:大力发展氢冶金技术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作为碳排放占比较大的钢铁产业,如何通过大力推进氢冶技术,实现能源变革,从而助力“双

碳”目标实现,成为当务之急。

张福成分析,当前我国绿氢资源不足。2021 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12 月底,

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 23.8 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 54.6%,仍为主要发电

方式,绿电规模还有较大上升空间。

而当前绿氢成本偏高。现在绿氢制备基本上采用光伏发电、潮汐能或风能发电,然后再采用

电解水制氢,该工艺能够实现风能、潮汐能和光能的绿色储存,但制备成本高。与生铁成本相比,

经济性较差。

同时,绿氢需求巨大。采用富氢气体或纯氢气体代替焦炭进行还原炼铁,能够从根本上减少

碳排放。又因天然气价格太高、绿氢资源稀缺价格昂贵,无法用大量氢气替代,所以绿氢代碳需

要更大规模的绿氢制备总量。

因此,张福成建议大力发展绿氢产业。

要把绿氢制备作为不连贯清洁能源储能的主要方式,增加建设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发电制

氢规模,形成以绿氢方式储备不连续风、光、电的储能形式,降低绿氢制造成本。

第55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51

要对进口矿粉开展碳税征收。发展氢基直接还原铁、废钢配套电炉的短流程炼钢企业,激励

应用绿氢、绿电的短流程零排放工厂建设。

还要从政府层面统筹规划钢铁—化工企业联合生产示范企业建设,解决 CO2 产品的资源化

问题。从国家层面统筹考虑 CO2 产品的市场调节机制,减少钢铁企业大量 CO2 合成产品同时

进入市场对下游企业的冲击和价格竞争。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以法治力量推进“碳治理”落地见效

巩富文指出,碳达峰的时间紧迫,急需通过政策引领向法治保障转变,从“碳法规”“碳法

律”“碳法治”三个层面协同发力,以法治力量推进“碳治理”落地见效。

完善“碳法规”,形成健全有效的政策之法。巩富文认为,应尽快完善低碳排放的行政法规

和地方性法规。完善前置性、过渡性和结果性管理法规,分别建立碳排放强度控制、总量控制、

碳排放规划、碳排放标准化、碳排放准入制度法规体系,碳排放信息管理、市场管理、专项资金

管理、财税调节管理、气候投融资管理等法规体系,碳排放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低碳产品政府采

购、超标排放责任追究等法规体系。

健全“碳法律”,提供可资裁判的规则之法。巩富文建议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实现减污降

碳一体化。统一“空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完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将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减排联合管控;制定“气候变化应对法”,实现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化。

该法是统领“双碳”目标实现的基础性法律,可对“双碳”目标的基本原则、减缓与适应制度措

施、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内容予以明确,将碳排放标准、碳排放评价、碳排放监测、碳排放权

交易等关键制度纳入其中;建议修改完善其他相关法律,促进实现“双碳”目标协同化。

推进“碳法治”,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治理之法。巩富文建议,推进减污降碳的系统治理、

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的法治化。如制定清洁生产生活的“促进法”,实现社会生产生活消费领域

低碳化;制定规制市场的“引导法”,实现市场交易绿色化;编订纂修“生态环境法典”,实现

绿色低碳发展法治化。

第56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52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建议研究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

钱锋表示,当前,我国碳交易市场面临企业碳排放监测体系较弱,未形成有效的碳市场价格

机制,市场参与主体单一、交易不活跃,交易品种有限,碳交易法规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钱锋建议:完善碳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机制;提升碳市场价格杠杆功能,扩大市场参与主

体、提升市场活跃度;丰富碳金融产品体系,完善碳交易市场法律法规,研究出台碳排放权交易

管理条例发挥碳交易机构服务和管理功能。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建议改革我国碳排放配额的初始发放方式

第57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53

白重恩指出,现有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中,配额初始发放方法存在不足。

白重恩建议,改革排放配额的初始发放方式,从将配额免费发放给电力企业,改为免费发放

给终端用户,特别是居民,电力企业在碳排放权市场上收购配额来满足其需求。

白重恩分析,按这种方式改革排放配额的初始发放方式,电力企业仍然有激励减排。同时,

电力企业更加全面地承担排放成本。“如果允许电价进行相应调整,电力企业可以不增加多少负

担,电力价格可以更好地反映排放成本,从而在使用端形成节能减排的动力。”

他认为,电力消费者为电力付出的更高成本,可以通过出售排放权的收益来对冲,降低对电

价调整的抵触。如果所有居民分配到同样的排放配额,低收入者通常用电较少,其出售配额的收

益应该大于电价调整给他们带来的负担,从而获得净收益,有利于收入分配的改善。

“新的安排需要有交易成本低的排放权交易市场来支撑。可以通过推出排放配额发放和交易

的 APP 来高效实现。”白重恩说,“为了防止发电企业购买不到足够的排放配额,可以考虑要

求拥有配额者每月必须出售一定的配额,否则系统自行根据市场价格执行交易。”

白重恩指出,新的安排也需要相应的电价改革。“碳排放权交易如果扩围,也可以增加下游

行业的减排,但如果电力价格不反映排放成本,需要对下游行业使用的电力中所隐含的排放进行

核算,和电力价格反映排放成本相比,这样的核算所需要的投入比较大。

全国人大代表,威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孔凡萍:搭建海洋碳汇交易平台探索蓝碳经济发展路径

孔凡萍指出,海洋碳汇作为新生事物,在探索发展路径过程中,面临海洋碳汇项目审核缺乏

顶层设计,交易市场缺乏拓展能力,基础研发缺乏强力支持等现象。

“目前,海洋碳汇无法进入 CCER 全国交易市场,各地只能通过自主搭建区域平台进行交易

试点,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碳交易。”孔凡萍建议,尽快搭建海洋碳汇交易平台。在制度设计

上,将海洋碳汇纳入碳市场框架,与已有碳配额市场有机结合,以市场化手段激励海洋碳汇相关

主体在技术、生产等环节,积极寻求新方式增加海洋碳汇,实现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在如何规范海洋碳汇产权上,孔凡萍建议:一是明晰产权归属,建议通过立法确认海洋碳汇

产权,将相关权利涵盖在海域使用权之中;二是完善交易模式,建议加快建立一整套的海洋碳汇

抵押、质押登记及公示制度,通过质押、担保、融资租赁等市场流通方式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58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54

促进海洋碳汇市场健康发展。

近年来,国际社会已经将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系统所具备的碳汇能力纳入现有的政策框架。孔

凡萍建议,积极发展用于蓝色碳汇的基金项目,为国内蓝碳项目发展提供支持保障。建议国家支

持先行先试地区发展蓝碳信贷、债券、保险、基金,探索蓝碳期货、期权和蓝碳资产跨境转让,

积极开发更多的蓝碳金融产品。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闫宏光:全面推进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固碳增汇

闫宏光认为,当前林草碳汇能力的巩固提升主要依靠国家相关生态保护修复等资金投入,缺

乏市场化机制的引导,资金投入渠道单一,社会参与不够,创新活力不足,限制了固碳增汇能力

的进一步提升。

闫宏光建议,在重启国家 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审定备案程序,释放强制市场碳汇需

求的同时,建立面向碳中和的自愿碳汇交易平台,强化市场体系作用,以碳汇交易提升碳汇资产

价值。

闫宏光认为,当前,林草湿地等碳汇核算标准主要依托 CCER 方法学体系,有着非常复杂的

登记备案和签发程序,而且 CCER 体系过于强调包括投资来源、技术改进和人工投入等“额外性”,

国家许多重点推进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不能纳入。

为此,闫宏光建议快速完善碳汇产品价值核算的技术标准。一方面,完善 CCER 林业、草原、

湿地等碳汇项目方法学体系,在技术上符合基层实际便于操作;另一方面,建立以“碳中和”为

目标的碳汇产品核算标准体系。

同时,闫宏光建议增加对生态碳汇能力巩固提升的金融支持:延长生态项目金融支持年限、

探索发行碳汇金融产品、推动碳汇资源证券化。“通过碳汇资产流转和货币化,盘活森林碳汇资

源,调动经营主体巩固提升碳汇能力的积极性。”

第59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55

闫宏光说,目前,内蒙古大兴安岭确立了“力争到 2030 年森林蓄积量比 2005 年增加 6 亿

立方米,完成同期国家森林蓄积增长任务 10%”的工作目标,但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来说,林区

在适应性经营、应对极端灾害天气、林草碳汇监测与预估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短板。

闫宏光建议科技部门重点支持林区主要树种适应气候变化和增汇经营技术研究推广,北方森

林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科研监测基地建设,极端气温、雷电、降水、降雪等环境下森林修复作业技

术,以及林业碳汇参与“碳中和”新机制新途径等,进一步推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建设成为中

国最大的国有林碳汇储备基地。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永飞:建议跨省共建大别山碳汇经济实验区

郑永飞认为,目前国家尚未设立跨区域、大范围、山脉级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郑永飞建议,推动皖鄂豫三省共建大别山碳汇经济实验区,并在低碳产业、碳汇资源和碳汇

交易三个方面先行先试。

“发展低碳产业是加快大别山区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郑永

飞介绍,一方面对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发展优质高效种植业,并推广节能环保型新

兴产业,通过构建低碳产业体系,与合肥、武汉、郑州等中心城市加强承接配套。

大别山区森林覆盖率已达 70%左右,生态碳汇能力大、林业碳汇效果佳。郑永飞表示,可

以通过实行大别山区森林改造、新增阔叶林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森林资源固碳功能。

在他看来,推动皖鄂豫三省共建大别山碳汇经济实验区是落实“双碳”目标的具体行动,也

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路径创新的需要,更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举措。

郑永飞呼吁,大别山碳汇经济实验区可以抓住这一时期,探索林业碳汇交易方式、交易规则,

攻克碳汇核算的计量方法及其指标体系难点。同时,发挥大别山区整体联动效应,突破一市一县

小范围边界,继而实现大别山区林业碳汇交易“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双赢。

第60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56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代表、党委书记

莫鼎革:加快推进国内石化行业碳足迹核算

据莫鼎革介绍,石化行业为复杂的流程工业,原油种类繁多、生产加工路线复杂、加工流程

变化较多,产品碳足迹的核算存在较多技术问题。在“双碳”目标下,碳足迹的核算和评价对碳

减排有着重要指导意义,但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系统的行业碳足迹数据库。

就此,莫鼎革建议,发挥云计算和大数据优势,加强数字化协同管理,同时基于现有的石油

化工产品碳足迹核算和评价技术标准、方法学研究,结合石油化工行业主数据、业务流程等标准

化成果,快速形成石化行业的碳足迹行业数据库,并形成标准,推广认证,逐步形成主要产品碳

标签,实现产品碳足迹对标管理、动态管理。

此外,莫鼎革还提出,建议采用碳足迹动态数据库支撑石化行业基准线法碳配额,并探索工

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和碳标签的应用结合。

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加快推进电池储能高质量发展,开展动力电池护照

及配套政策研究

第61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57

2022 年,我国新能源产业继续突飞猛进,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 8 年保持全球第一,风电、

光伏发电装机位列世界第一,电池储能高速增长。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我国正加快关键技术创

新,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供应链,推动新能源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曾毓群建议以“双碳”目标为导向,发挥中国产业链完善、应用数据丰富的优势,针对碳足

迹、ESG、回收溯源、梯次利用等实际管理需求,研究设计中国电池护照,并将其作为中国电池

行业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字化管理工具。

曾毓群还表示,需加快推动电力核算规则与全球接轨。有关部门需进一步完善电力数据结构

和绿电确权工作并定期对外发布,尽快制定各种清洁电力的电力证明和交易机制。

曾毓群认为,以电池储能为主的新型储能是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技术和基

础装备,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中国电池储能产业快速增长,但产品良莠

不齐,对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并网运行带来新的安全可靠性挑战。公众号:3060 碳达峰碳中和。

曾毓群对此建议:一要参照核电级安全,建立以失效概率为依据的电池储能系统安全分级评

估体系,并将该体系纳入到重大项目招标条件,引导电池储能迈向以“核电级安全”为标杆的高

质量发展。二要围绕大容量高安全高可靠电池储能集成系统这一关键领域,加强电化学储能系统

测试评估与实证,建设国家级电化学储能实验验证平台。三要加强电池储能数据的统计发布和共

享。建议国家储能平台数据分级分类面向电池企业有序开放,以便电池企业支持平台建立更为准

确的储能电站安全预警模型,为储能电池产品的不断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亿华通董事长张国强:建议强化政策支持加快氢能规模化发展

张国强表示,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氢能及氢燃料电池产业高质量

发展,张国强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是扩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数量,以示范运行提质降本。二是探索多元化氢源供给模

式,推动可再生能源绿氢发展。三是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氢能制、储、运、加产业链发

第62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58

展。四是探索金融支持、碳交易政策措施。建议推进绿色金融创新试点先行先试,设立氢能产业

基金,支持壮大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发展。同时,支持产业链相关企业开展碳汇交易试点,

搭建碳交易结算平台或运行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推动构建高质量“双碳”人才培养体系

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面临存量高、时间紧等压力,实施“双碳”战略,

人才是关键,推进相关领域人才培养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保障。

施卫东建议,施卫东建议完善“双碳”引领的绿色低碳学科体系,编写出版“双碳”系列教

材,加速新能源学科发展,推进能源学科与经济、管理、人文等学科交叉融合,积极培育与“双

碳”相关的新兴学科方向,不断完善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体系。

“优化产教融合的‘双碳’人才培育模式也是因地制宜的一种可行办法。”施卫东建议,推

动建立学校、企业双导师授课模式,将企业重大科研项目引入学校课程,打破产业和教学之间的

壁垒,实现教学、科研、企业需求与“双碳”人才培养动态融合。

此外,共建开放共享的创新实践新平台也至关重要。施卫东提出,要将行业最先进的实验设

备和技术融入实验教学,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支撑高质量多层次人才培养,确保“双碳”

科技人才培养与绿色低碳产业发展需求同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提供司法服务的意见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日期:2023 年 2 月 17 日

法发〔2023〕5 号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

决策,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

第63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59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一步发挥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作用,

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司法服务,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1.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国家发展

大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坚持系统保护,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决策部署

落地见效提供司法服务,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2.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统筹产业结构调整、减污降

碳、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依法助力协调和平衡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促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

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走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司法服务道路。

3.贯彻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准确把握刑事、民事、行政法律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精

神,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正确适用民法典绿色原则和绿色条款,强化以环

境保护法为基础,以生态保护、污染防治、资源利用以及能源开发等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规

章为补充的碳达峰碳中和法律制度供给和执行,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的裁判规则体系,确保法律适

用统一。

4.统筹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落实《世界环境司法大会昆明宣言》,秉持公平、共同但有区

别的责任及各自能力原则,依法审理节能减排、低碳技术、碳交易、绿色金融等相关案件,促进

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定维护经济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持续深化

环境司法领域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5.依法审理新业态新模式生产服务消费纠纷案件。把握好能源和生态环境市场被纳入全国统

一要素和资源市场体系的重要契机,加大新类型生态资源权益司法保护力度,推进数字化赋能绿

色低碳发展,强化对新类型环境权益交易模式、资源要素市场创新的规则指引,降低绿色项目开

发和交易成本,形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普惠共享的生产服务新格局。妥善审理涉标的物包装

方式争议的消费纠纷案件,对包装方式是否符合通用方式,是否足以保护标的物并且有利于碳减

排、保护生态环境等因素作出合理判断,积极倡导电子商务平台绿色消费和可持续经营发展。

6.依法审理温室气体排放侵权纠纷案件。审理温室气体排放生态环境侵权纠纷案件,依法认

定企业排放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是否成立,明确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

危险、生态环境修复、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侵权人自愿购买核证自愿减排量并在碳排放权交易

市场核销或购买其他碳汇产品折抵赔偿碳汇损失、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修复完成期间服务功能丧

失导致损失的,坚持生态修复优先,处理好固碳和增汇的关系。

7.依法审理大气污染防治案件。依法监督、支持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无证排放、

通过逃避监管方式排放、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生产企业对发动机、污

染控制装置弄虚作假,以及违法焚烧废弃物等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对造成污染的排放设施设备实

施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推动行政机关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制度体系促进低碳发展,采取多

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措施,全面提升减污降碳综合效能。对违法使用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

走私木炭、硅砂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依法审理适应气候变化行政补偿案件。加大司法对行政机关采取措施积极适应气候变化的

支持力度,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审理企业退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

第64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60

自然保护地等行政补偿纠纷案件,企业主张因行政机关变更或撤销行政许可而遭受实际损失的,

依法对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保障企业有序退出。审理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划变更、移

民安置等行政补偿纠纷案件,依法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推动完善陆地生态系统保护和海

洋生态系统保护,促进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9.依法审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纠纷案件。引导企业主动适应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强化环境责

任意识,依法及时、真实、准确、完整披露环境信息。投资者以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等未按照企

业环境信息披露管理要求,公布企业碳排放量、排放设施等碳排放信息,年度融资形式、金额、

投向等信息,以及融资所投项目的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信息,致其遭受损失为由

提起侵权损害赔偿诉讼、符合法律规定情形的,依法确定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等承担相应侵权责

任,确保资金投向气候友好型绿色低碳项目,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平、公正的气候

投融资市场秩序。

三、保障产业结构深度调整

10.依法审理产能置换纠纷案件。审理钢铁、水泥等产能置换纠纷案件,依法确认合同效力,

结合产业政策,能源消耗、碳排放强度和总量控制要求,认定合同履行和违约责任,推动产能指

标从高耗能、高碳排放企业向低耗能、低碳排放企业转移。审理债务人在建项目被纳入国家相关

领域产业规划或产能置换范围的破产重整、破产和解或者破产清算等纠纷案件,积极引导债务人

与债权人协商,协调解决企业兼并问题,完善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推动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目标。

11.依法审理高耗能、高碳排放企业生态环境侵权纠纷案件。侵权人提出延长生态环境修复

赔偿金交纳期限、分批赔偿申请,同时提供有效担保的,依法予以准许,引导企业有序开展节能

降碳技术改造。侵权人按照生效裁判要求,在合理期限内履行生态环境修复义务,申请支付清洁

生产改造费用折抵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修复完成期间服务功能丧失导致损失的,依法予以准许,

加强绿色低碳技改抵扣赔偿损失方式的推广适用。

12.依法审理绿色金融纠纷案件。审理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绿色交通、绿色建筑和碳减排

技术等领域具有发展前景,但经营、资金周转暂遇困难的企业所涉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要充

分考虑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碳减排支持工具、绿色专项再贷款、碳减排项目质押贷款等政策性开

发性金融工具,促进金融机构为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长期稳定融资支持,降低融资成本。审理

绿色股权投资、绿色保险、绿色股票指数、绿色基金等纠纷案件,投资者以相关责任主体违反绿

色金融管理规定或擅自改变资金绿色用途、致其遭受损失为由主张损害赔偿责任的,依法予以支

持,有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鼓励更多资本和机构参与气候投融资。

四、助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13.依法审理煤炭资源利用和电源结构调整纠纷案件。审理涉煤炭资源整合案件,被兼并中

小煤矿主张兼并煤炭企业与其新设目标公司共同承担矿业权转让债务清偿责任等的,要结合煤炭

资源整合政策,合同签订主体、具体内容以及履行情况,依法保护中小煤矿合法权益,推动高碳

排放企业低碳公正转型。审理煤炭中长期合同纠纷案件,坚守契约精神,依法推动完善煤炭生产

企业与发电供热企业长协机制,并严格落实。审理电源结构调整纠纷案件,要促进有计划分步骤

实施碳达峰行动,依法服务国家能源结构清洁高效转型,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防范社会

风险。

14.依法审理油气资源开发纠纷案件。审理油气资源矿业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依法确认合

同中履行报批义务等条款的效力。负有报批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未按照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

规规定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合同相对方请求其履行报批义务的,依法予以支持,推动油气企业

第65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61

尽快释放产能。预约合同生效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预约合同约定的订立委托、合作勘探开发油

气资源本约合同义务,对方请求其承担违约损害赔偿责任的,依法予以支持。依法惩处涉能源资

源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等犯罪行为,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

15.依法审理可再生能源发展纠纷案件。审理清洁能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案件,要按照

能源项目建设用地分类指导政策和国土空间规划要求,依法妥善处理好沙漠、戈壁、荒漠生态环

境保护和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等建设用地需求之间的关系,助力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

供应体系。依法推动行政机关主动公开涉及公众生态环境利益调整、需要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公众

参与决策的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情况、环境保护监督检查情况等政府信息。依法引导和推动

电力企业重视促进碳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加大设备资金投入,提升电力系统对可再

生能源电力的消纳能力。审理电网企业涉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运行服务和涉分布式光伏发电并

网运行纠纷案件,依法推动能源高效、清洁利用。

16.依法审理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合同纠纷案件。节能服务企业与用能单位以合同形式约

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企业向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

服务企业投入及其合理利润,用能单位未依约支付节能效益分享款的,依法认定构成违约。节能

服务企业作为出质人,以节能服务项目收益权作为质押财产出质并在法定登记机构办理登记,质

权人主张就质押节能服务项目收益优先受偿的,依法予以支持。

五、推进完善碳市场交易机制

17.依法审理碳排放配额、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纠纷案件。重点排放单位、其他符合国家有

关交易规则规定的机构或个人等碳排放权交易主体主张通过协议转让、单向竞价等方式订立的交

易合同有效的,依法予以支持。审理碳排放配额、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合同案件,依照法律法规,

参照行政规章,结合碳市场业务规则、交易合同约定,全面、客观审核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

碳排放权交易系统以及核证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核证自愿减排交易系统记载的分配、持有、

交易、变更、注销等信息、数据,依法确定碳交易产品的归属。交易主体主张碳排放权、核证自

愿减排注册登记机构、交易机构承担相关民事责任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参照行政规章关于注

册登记机构与交易机构之间的职能划分和风险防范制度、结算风险准备金制度等规定,结合碳市

场业务规则、交易合同约定等,依法予以认定,保障碳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18.依法审理碳排放配额、核证自愿减排量担保纠纷案件。担保合同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

以碳排放配额、核证自愿减排量不是可以设立担保的财产为由,主张担保合同无效的,从严认定

合同无效情形,依法最大限度维护合同效力。当事人在碳排放权或者核证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

等办理质押登记,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实现质权的情形,质权人主张就登

记账户内的碳排放配额或者核证自愿减排量优先受偿的,依法予以支持,助力碳交易产品发挥融

资功能,稳定市场预期。

19.依法审理碳排放配额清缴行政处罚案件。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实际排放量超过所持有

的上一年度碳排放配额,未按时履行足额清缴义务,行政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重点排放单位逾期

未改正、未补缴碳排放配额或未提交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行政机关依法作出等量核减重点排放

单位下一年度碳排放配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的,依法支持行政机关履行温室气体减排行政监

管职责。

20.依法办理涉碳排放配额、核证自愿减排量金钱债权执行案件。对被执行人的存款、现金、

有价证券、机动车等可以执行的动产和其他方便执行的财产执行完毕后,债务仍未能得到清偿的,

可依法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碳排放配额、核证自愿减排量。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不

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范围。应当向碳排放权、核证自愿减排注册登记机构、交易

机构送达执行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

第66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62

21.依法审理涉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纠纷案件。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因拒绝履行温室气体排

放报告义务,或者虚构、捏造、瞒报、漏报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支持行政机关依法作出行政处

罚决定。技术服务机构与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恶意串通,虚构、捏造、瞒报、漏报温室气体排

放数据,对他人造成损害,受害人主张侵权损害赔偿的,依法予以支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刑事责任。

六、持续深化环境司法改革创新

22.建立完善涉碳案件审判机制。构建有利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案件归口审理制

度。完善由环境资源审判机构牵头,与立案、刑事、民事、行政、执行等相关部门分工配合的审

判协调机制。对新类型、具有普遍法律适用指导意义、存在重大法律适用分歧的案件提级管辖。

统筹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与应对气候变化,确保法律适用统一。

23.着力提升专业化审判能力。加强对民法典绿色原则,新类型生态资源权益保护、担保融

资等重大、前沿性基础理论研究,准确把握产业结构调整、能源体系建设、减污降碳协同、应对

气候变化等相关纠纷案件特点和审理思路。加快具有跨部门法学理论,能够综合运用财政、金融

和环境工程等基础知识,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碳达峰碳中和复合型审判人才储备。探

索建立与域外涉碳案例交换分享机制、法律适用交流机制,加快涉碳案件审判经验积累。

24.推动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加强与行政主管部门沟通协作。依法支持仲裁机构发

挥更大作用,实现调解、仲裁和诉讼有机衔接。深度应用司法大数据技术,探索建立与全国碳排

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交易系统,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交易系统之间安全、高效

的信息共享。持续开展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

提升公众对自身节能降碳行为的感知,鼓励企业、机构、个人建立碳账户、优先使用碳普惠减排

量进行碳中和,加快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共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好家园。

最高人民法院

2023 年 2 月 16 日

鼓励碳中和行动领先企业积极稳妥开展碳披露 北京绿色金融论坛重磅发布《联

想集团 2022 碳中和行动报告》

来源:新浪财经客户端 日期:2023 年 2 月 19 日

2 月 17 日,北京绿色金融论坛(第 3 期)暨《联想集团 2022 碳中和行动报告》发布会在

北京举行。来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一

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

国上市公司协会、北京绿色金融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公益时报、北京绿色交易所、

北京产权交易所、香港交易所、金蜜蜂智库、联想集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企业碳中和行动和

碳披露开展研讨,建言献策。

在各界专家学者的见证下,联想集团正式发布《联想集团 2022 碳中和行动报告》,响应党

的二十大报告关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总要求。《联想集团 2022 碳中和行动报告》

四大突出亮点:一是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彰显企业责任;二是对标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

露工作组(TCFD)建议框架,提升气候信息披露规范化水平;三是绘制“联想+供应商+客户+

员工+生态”的全面净零行动路线;四是以创新科技和数智化赋能碳中和的联想低碳实践。

第67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63

本次会议由北京绿色金融协会、联想集团联合主办,中碳科技(湖北)有限公司提供碳中和

专业支持。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总裁兼理事会主席、中国碳中和 50 人论坛联席主席、

教育部原副部长章新胜,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马爱民,“一带一路”

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建宇,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

宗良,北京绿色交易所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王乃祥与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乔松分别进行了主旨发

言。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理事长、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主持了主旨发言环节。

联想集团 ESG 与可持续发展总监、联想中国平台社会价值委员会秘书长王旋与北京绿色金

融协会副会长、中碳科技董事长马险峰为现场嘉宾与媒体详细解读了该《报告》。

王旋介绍说,该《报告》中,联想集团主动对标国际先进标准,依据 TCFD 框架,系统披露

联想对气候变化的认知与切实行动。《报告》正文共分八章,从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到推进运

营过程碳减排、带动客户与员工减碳,再到为客户输出解决方案,携手各方打造净零生态圈,全

面系统地阐释了联想集团的服务大局、聚焦重点,着眼长远的历程,详述了联想推进碳中和的具

体实践。联想集团以 ESG 为引领,以科技创新和数智化赋能,持续做好为国家、为环境、为民

生、为行业的服务,贡献联想的社会价值,助力中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马险峰表示,通过这份《报告》看到了联想作为企业应对气候变化领跑者的主动担当和实干

笃行,对于提高国内企业气候信息披露的科学性、全面性、针对性,起到了很好的标杆示范作用。

联想作为一家在全球领先的 ICT 科技企业,也是国内最早投身低碳实践的科技制造企业之一,有

能力,有责任响应国家的“双碳”战略,通过技术创新来探索和实践制造业的零碳转型路径。

在专家点评及发言环节,联想集团副总裁兼全球电脑与智能设备首席质量官王会文与联想集

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法律顾问高唤栋也从联想的绿色供应链与数智化赋能低碳转型等方面进行

了发言。北京产权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产权协会会长吴汝川,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

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张健,公益时报副总编辑王勇,中国社科院教授、中国社会责任百人

论坛秘书长钟宏武,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公司治理部总监刘彦沣,金蜜蜂智库执行秘书长侯楚卿,

香港交易所北京代表处代表郜晓惠与世界自然基金会高级经理唐伟珉从联想碳中和管理的领先

性与独特性、发挥领军企业优势助力“双碳”目标、对标气候信息国际披露准则、提升碳披露信

息透明度、全面推进 ESG 工作开展等不同维度对《报告》进行了点评。

各位与会专家认为该《报告》数据翔实,结构清晰,可读性强,是一本高质量的报告。联想

集团把气候变化纳入到战略层面,《报告》对标国际披露框架 TCFD,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联想的

碳中和行动,不管是从顶层设计到保障机制都有了充分并且科学、完备的表述,体现了联想集团

对于“双碳”战略的担当,更体现了其主动作为,发挥表率作用,成为了碳中和行动中的参与者、

贡献者与引领者,希望《报告》能为更多企业的碳披露和碳中和行动提供借鉴和启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举办

2023 年全国发展改革系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培训班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日期:2023 年 2 月 24 日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重要部署,2 月 21 日至 23 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在浙江省宁波市举办全国发展改革系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培训班。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碳达峰碳中和牵头处室

负责同志、各地碳达峰碳中和有关工作人员参加培训。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

第68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64

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国家林草局、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和专家为培训班授

课。

学员表示,通过此次培训进一步深化了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理解和把握,后续将充分发挥各级

发展改革系统“双碳”工作牵头单位作用,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

范风险的原则,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加快推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印发《山西省城乡建设

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建设科技与标准定额处 日期:2023 年 2 月 27 日

晋建科字〔2023〕36 号

省直有关部门,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山西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

落实。

《山西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pdf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第69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65

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 年 2 月 27 日

(主动公开)

中共广州市委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进碳达峰

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

来源: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日期:2023 年 2 月 21 日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及

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做好我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

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

政府工作要求,立足广州实际,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处理好发展和减

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将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

展的基础上,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确保

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二)工作原则

坚持系统观念。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坚持重点突破。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推动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坚持改革创新。加大政策、制度、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力度,加强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

攻关,加快建立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技术体系。

坚持协同共治。更好发挥有为政府作用,强化规划引领、政策引导、法律保障。充分发挥有

效市场功能,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公众引导,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二、主要目标

到 2025 年,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全国领先。单位

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完成省下达的目标,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力争达到 250 万千

瓦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 41.65%,森林蓄积量达到 2000 万立方米,为全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奠定坚实基础。

到 2030 年,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全国领先,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全市

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水平继续走在国内城市前

列,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力争达到 300 万千瓦左右,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保持 2025 年水

第70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66

平不下降。

到 2060 年,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均位居世界先进城市前列,

顺利实现碳中和目标,建成全球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三、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引领。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全面融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加强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支撑保障以及规划间的

衔接协调。强化绿色低碳发展导向,构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空间分区管控体系,优化绿色低

碳发展区域布局。

(四)提高资源高效利用管理水平。严格控制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

总量,统筹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逐步

开展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严格实施节能审查制度,完善土地利用监测监管和节约集

约利用评价考核制度。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推动数据中心、新型通信等信息化基础设施

能效提升。

(五)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大力推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建筑废弃物、生活垃

圾等资源化利用,实现再生资源产业低碳化、绿色化、循环化发展。将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国民教

育体系,提升全民节能降碳意识。加强绿色产品采购引导,促进绿色消费。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

署,积极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建设。鼓励公众、新闻媒体对节能降碳工作进行监督。

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六)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以节能降碳为导向,制定出台产业结构调整导向目录和

支持政策,推动工业领域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支持能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和重点

企业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加快商贸流通、信息服务等绿色转型,提升服务业低碳发展水平。

(七)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实施招商项目清单化管理,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

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装备与机器人、轨道交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与

精细化工、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

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经

济总量中的比重。

(八)加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监管力度。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

新建项目能效指标需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大已建项目节能减排改造力度,有序淘汰产能过剩、

落后的高耗能高排放企业。严格项目节能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实行闭

环管理。

五、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九)加强多元化能源供应保障。加强煤炭煤电兜底保障能力建设,提升天然气供给能力,

加快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推动传统能源逐步退出。推动

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一批氢能产业枢纽和基地。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电网对可再生能源

的消纳和调控能力。

(十)推进清洁低碳高效能源消费。大力推进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电能替代。

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拓展天然气消费市场。拓展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

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场景。建设智慧能源系统,灵活布局分布式能源站,积极支持综合能源项

目建设。

第71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67

(十一)健全科学有序的能源治理体系。协同推进电力、天然气体制改革,推动完善电力、

天然气价格政策,加大绿色电价实施力度,健全电力市场体系。探索建立可再生能源应用、综合

能源发展、需求侧响应机制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提升能源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化水平。

六、加快交通绿色低碳转型

(十二)深化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推进交通运输枢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

动公路大宗货物运输向铁路、水路转移。鼓励网络货运平台向铁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延伸。

(十三)持续优化交通能源结构。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推进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桩)、

加氢站等建设。积极引导老旧车辆更新淘汰和船舶“油改气”“油改电”升级改造。探索生物燃

油在航空运输业的示范应用。

(十四)引导绿色低碳出行。加强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衔接。优化城市停车资源管理。完

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提升城市路网运行效率,加大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力度。

七、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十五)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构建多中心、网络化、紧凑布

局、高效有序的城市空间格局。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全面落实绿色低碳要求,系统化全域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率先建成“无废城市”。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建设岭南特色生态宜

居的美丽乡村。完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健全建筑拆除管理制度,杜绝大拆大建。

(十六)发展节能低碳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和施工验收强制性标准。大力发展超低

能耗、近零能耗、零碳建筑,推广装配式建筑、绿色施工和绿色建材。有序推进既有建筑和市政

基础设施节能改造。推动建筑领域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应用。

(十七)全面推行绿色运营管理。建立城市建筑用能数据共享机制,推行重点用能建筑清单

统计和公示制度。逐步推动公共建筑用能限额管理。鼓励建筑选用高能效等级的用能设备,强化

公共建筑和社区物业的绿色运营管理水平。

八、加强绿色低碳核心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

(十八)强化重大科技攻关和前沿技术布局。积极支持申报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争取一

批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落户广州,培育建设一批市级绿色技术创新平台。在市重点研发计划中加

强低碳零碳负碳相关新技术、新装备攻关。加大碳达峰碳中和相关领域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力度。

(十九)加强绿色低碳技术转化应用。加快建立先进成熟绿色低碳技术推广机制,完善科技

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带动

技术、人才、资金等各类创新资源集聚。

九、稳步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二十)完善城市碳汇网络。保护建设以自然资源分布区域为主体、水系与廊道为纽带、重

点生态公园为节点、通山达海的生态空间网络。建设生态廊道网络,推进生态廊道内的土地综合

整治与生态修复。促进均衡布局城市绿地,建设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强化立体绿化,降低城市

热岛效应。

(二十一)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海一

体化保护和修复。高质量推进碧道建设。强化森林抚育经营和低效林改造,加强对古树名木及榕

树等乡土树种的保护。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力度。保护修复滨海红树林,改善海岸带生

态系统功能。

第72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68

十、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

(二十二)完善法规规章和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全面清理现行地方性法规规章中与碳达峰

碳中和工作不相适应的内容,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等领域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定修订。建立上下

衔接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构建生态系统碳汇监测体系。探索建立碳中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健全碳排放信用监管制度。

(二十三)完善财税和价格政策。研究设立绿色低碳专项资金和发展基金。研究制定碳达峰

碳中和投资支持政策,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加大对低碳产业投资。健全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动态调整

机制,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实行分类计价、计量收费等差别化管理。

十一、健全市场化体制机制

(二十四)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完善绿色金融政策和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鼓励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创新,拓宽绿色低碳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

碳中和债券等绿色公司信用类债券,支持港澳地区相关机构参与绿色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绿色创

业投资基金投资。

(二十五)深入推进市场化机制建设。依托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

权交易市场建设。加强碳排放权交易、用能权交易、电力交易衔接协调。继续深化碳普惠制试点

工作。大力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推进碳排放权期货市场建设。

(二十六)健全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研究建立科学、可操作性强的生态产品统计和价值

核算体系,积极探索多元生态产品价值提升和实现路径,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十二、提升对外开放和交流水平

(二十七)打造绿色贸易体系。持续优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

贸易。从严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积极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深化绿色“一带一路”合

作,推动先进绿色技术、产品、服务走出去。

(二十八)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研究组建碳达峰碳中和智库。加强与国内外城市在基础

科学研究、绿色低碳技术、绿色装备、绿色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深化与香港、澳门等

大湾区城市的交流协作。积极参与、承办和策划举办碳达峰碳中和相关重大国际性会议。

十三、加强组织实施

(二十九)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党组)要加强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领导。市碳达峰

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统筹协调、指导督促作用。各区和市相关部门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

认真组织开展相关方案制定、技术研发、政策研究等工作,工作进展和重大问题及时向市碳达峰

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三十)强化考核评估。将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逐步增

加考核权重,加强指标约束。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强化正向激励和监督问

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此件发至县团级)

第73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69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的通知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日期:2023 年 3 月 2 日

宁发改能源(发展)〔2023〕128 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自治区党委 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宁党发〔2022〕30

号)要求,我委牵头研究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现予以印发,请

认真贯彻落实。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

2023 年 3 月 2 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下载:宁夏回族自治区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wps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关于印发浙江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日期:2023 年 2 月 21 日

浙经信绿色〔2023〕57 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有关单位:

《浙江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已经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落实。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2023 年 2 月 21 日

附件:浙江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doc

关于印发《自治区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2022-2030 年)》的通知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日期:2023 年 2 月 16 日

各地、州、市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委员会:

《自治区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2022-2030 年)》已经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

第74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70

导小组办公室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 年 2 月 8 日

附件:自治区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2022-2030 年)

山东省税务局碳达峰碳中和税费支持政策指引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 日期:2023 年 2 月 16 日

2 月 16 日,山东省税务局网站发布《山东省税务局碳达峰碳中和税费支持政策指引》,从

支持环境保护、促进节能环保、鼓励资源综合利用、推动低碳产业发展五个方面,实施了 96 项

支持绿色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

第75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71

第76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72

第77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73

第78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74

全国首例“碳执行”案件:强制执行碳排放配额 拓展执行新思路 助力推进碳达

峰碳中和

来源:中国执行公众号 日期:2023 年 2 月 21 日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

念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司法服务的意见》暨司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典型案

例。

中国农业银行某县支行与福建某化工公司等碳排放配额执行案

【基本案情】

2021 年,福建某化工公司与中国农业银行某县支行发生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双方在福建省

顺昌县人民法院主持下达成和解协议,明确福建某化工公司应履行还款义务。调解书生效后,福

建某化工公司未履行,中国农业银行某县支行申请强制执行。福建某化工公司有关联企业联保债

务纠纷,已有多个法院的多起诉讼进入执行程序。人民法院经调查发现,福建某化工公司因技改

及节能减排,尚持有未使用的碳排放配额。

【执行结果】

2021 年 9 月,福建省顺昌县人民法院作出执行裁定,依法冻结福建某化工公司未使用的碳

排放配额 1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并通知其将碳排放配额挂网至福建海峡股权交易中心进行交易。

同年 10 月,执行法院向福建海峡股权交易中心送达执行裁定书及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扣留交

易成交款。该公司的 5054 吨二氧化碳当量碳排放配额交易成功,并用于本案执行。

【典型意义】

碳排放配额具有财产属性,持有人可以通过碳排放配额交易获取相应的资金收益。案涉企业

因节能改造持有结余碳排放配额,可用于清偿持有人债务,减轻债务负担。本案中,执行法院准

确把握碳排放配额作为新型财产的法律属性,将其作为与被执行人存款、现金、有价证券、机动

车、房产等财产属性相同的可执行财产,依法冻结被执行人持有的相应碳排放配额,并将该碳排

放配额变卖后抵偿债权人的债权,既是执行方式的创新,也是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的有益探

索,对于最大限度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推动碳市场交易量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点评意见】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高圣平:

作为推动“双碳”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于 2021 年 7 月 16 日实现碳排放配额现货市

场统一交易,权利主体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实现碳排放配额内在的交换价值。此类碳交易的实践基

础正是在于涉碳权利本身的财产权利属性。碳排放配额同时也是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依法可以

作为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本案执行的是企业富余的碳排放配额。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与节能

减排积累下来的碳排放配额,不但为企业今后扩大生产提供发展空间,还可以激励企业不断进行

环保技术的改进与创新。在碳排放配额执行的过程中,人民法院主动了解碳排放配额交易机制,

重视企业发展对碳排放配额的需求,避免因执行阻滞甚至破坏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本案作为全

国首例“碳执行”案件,成功探索了碳排放配额市场价值的实现方式,拓展了民事强制执行的新

思路。更为重要的是,本案的成功执行还为“排污权”等“绿色权利”的执行提供了生动的模板

第79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75

与宝贵的经验,对我国推动经济与产业结构转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

献了法治实践智慧。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出品

关于印发《河北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3-2030 年)》的通知

来源: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日期:2023 年 3 月 3 日

冀科社〔2023〕3 号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省有关部门: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

要求,依据科技部等九部门印发的《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 年)》,省

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

省科学院共同研究制定了《河北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3-2030 年)》。文件

已通过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现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河北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3-2030 年).pdf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河北省科学院

2023 年 2 月 28 日

关于印发江西省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日期:2023 年 3 月 9 日

省直有关部门,各设区市工信局、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赣江新区经发

局、生态环境局、城乡建设和交通局,各有关单位:

《江西省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已经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

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江西省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pdf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

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2 年 12 月 26 日

(此件主动公开)

第80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76

关于印发江西省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日期:2023 年 3 月 3 日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发展改革委 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江西省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

实施方案的通知

赣工信有色字〔2023〕5 号

省直有关部门,各设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生态环境部门,赣江新区经发局、生态环境

局,各有关单位:

《江西省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已经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3 年 1 月 9 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江西省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

第81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77

碳市场

生态环境部李高:稳妥有序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

来源:人民法院报 新浪财经 日期:2023 年 2 月 23 日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司法服务的意见》为

各级人民法院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相关案件提供了很好的工作指引,为积极应

对气候变化、稳妥有序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贡献了法治力量。

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严峻挑战,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且深远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

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将其

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司法审判实践是落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政

策、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水平的重要基础。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

彻新发展理念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司法服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各级

人民法院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相关案件提供了很好的工作指引,为积极应对气

候变化、稳妥有序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贡献了法治力量。

一、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21 年以来,我国通过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建立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

体系,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建立市场机制、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

列政策措施,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绿色日益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

色。2021 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50.8%,煤炭占能源消费总

量比重由 2005 年的 72.4%下降至 56.0%,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 16.6%,可再生能源发电装

机容量目前已突破 11 亿千瓦,风、光、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推动应对气候

变化工作取得新进展。

全国碳市场是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也是推动绿

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配额分配—数据管理—交易监管—执法检查—支撑平台”一体化的全国碳市场管理框架。全国碳市场每

年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 45 亿吨,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截至

2022 年 12 月 14 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 2.05 亿吨,累计成交额 91.07 亿元,实现了稳起

步和稳运行,全国碳市场基本框架初步建立,有效发挥了促进企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价

格发现机制作用初步显现,实现了预期目标。

二、《意见》指导公正高效审理各类涉碳案件,为推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专门立法工作奠定

坚实基础

随着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持续推进,涉碳问题和案件数量、领域均呈扩大趋势。在工作实践

中,我们发现一些重点排放单位虚构、捏造、瞒报、漏报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未按时履行足额清

缴义务,行政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后逾期未改正、未补缴碳排放配额;一些检验检测机构出具虚

假检测报告;企业碳排放配额和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中相关企业遇到司法冻结、担保纠纷等问题。

此外,还有部分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等未按照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管理要求公布融资所投项目的应

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信息。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实践中,虽然已依

第82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78

据现有规章制度授权进行了严肃处理,但受限于应对气候变化法治建设尚未完善,缺乏上位法支

撑,对一些问题特别是碳排放数据弄虚作假等问题的查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地方相关部门在

处理上述涉碳案件时也需要得到更好的司法指导,以便更好发挥各自监管职能。

《意见》对温室气体排放侵权纠纷、适应气候变化行政补偿、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纠纷、绿色

金融纠纷,碳市场交易机制下的碳排放配额和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及担保纠纷、碳排放配额清缴

行政处罚、涉碳排放配额和核证自愿减排量金钱债权执行和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纠纷等案件均提出

了公正、科学、严密的审理意见,进一步指导各级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科学回应了

应对气候变化和碳市场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稳妥有序推进全国碳市

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推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专门立法,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工作需要,是落实依法治国的

需要,对于展示我国积极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也有重要意义。2022 年初,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工作

被列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 2022 年工作要点,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高度

重视。

《意见》提出贯彻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的总体要求,通过建立完善涉碳案件审判机制、着

力提升专业化审判能力和推动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等措施,持续深化环境司法改革创新,

为后续推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专门立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加快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立法进程,进一步完善全国碳市场政策法规体系

根据立法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结合《意见》提出的总体要求和具体案例处理意见,生态

环境部及有关部门正在修改完善法律草案,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专门立法相关工作。推动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尽快出台。支持将碳排放中介机构造假列

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并写入有关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进入破产程序的重点排放单位未足额清

缴配额处理办法、法院冻结配额的处置方式、涉碳交易及质押案件的证据认定等全国碳市场实践

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全国碳市场相关工作提供更有力法律支撑。

下一步,我们还将会同有关部门,把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立法作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

态环境保护法治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共同推进立法进程。同时,支持在环境法典编纂以及生

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能源管理、国土空间开发、城乡规划建设等领域法律法规制定修订

过程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内容,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

我们将继续坚持全国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进一步完善全国碳

市场政策法规体系。配合《条例》出台,完善配套制度和相关技术规范,适时启动相关法律法规

修订工作。强化数据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数据质量日常监管机制,

加强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同时完善全国碳市场监管平台服务功能,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和征

信惩戒管理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完善国家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尽早启动符合

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加强市场主体能力建设。围绕全国碳市

场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等重要文件,对市场主体开展系统培训,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的综合能力。

2023 年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管理培训班(第一期)成功举办

来源:绿色低碳发展研究与促进中心 作者:马旭东 日期:2023 年 3 月 12 日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的决策部署,

进一步做好全国碳市场管理工作,加强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监督管理能力建设,2 月 27 日至

第83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79

3 月 2 日,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主办、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承办的全国碳市场数据

质量管理培训班(第一期)在湖南省长沙市成功举办。各省级生态环境厅(局)从事全国碳市场

管理和技术工作的有关同志参加了此次培训。开班仪式由环境发展中心绿色低碳发展研究与促进

中心主持,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副主任田洪海出

席并讲话。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 致辞

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指出,党的二十大对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做出重要战略

部署,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面临新的形势要求。全国碳市场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

工具,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引擎。近期召开的 2023 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对全国

碳市场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生态环境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扎实推进全

国碳市场制度体系、基础设施、数据管理和能力建设等工作任务,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目前,

全国碳市场运行框架基本建立,打通了各关键流程环节,通过专项监督帮扶等措施有效提升碳排

放数据质量。下一步,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 2023 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

深刻认识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国碳市场法规制度体系,完善相关

的配套制度和技术规范,建立完善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持续压实各方责任。

第84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80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副主任田洪海 致辞

环境发展中心副主任田洪海表示,本期培训坚持系统观念,着眼全局,系统介绍了全国碳市

场建设进展及重点工作考虑,为进一步明晰工作思路、聚焦目标任务和落实工作责任提供了重要

指引。同时,培训坚持目标导向,追求实效,既有实用课程讲解,也有经验交流分享,为地方工

作开展提供了统一的方法指导。此次培训将有力提升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监管能力,希望大家继

续优化和完善工作思路,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总结经验,宣传优秀案例,为保障全国碳市

场平稳有序运行提供坚强有力的高质量支撑。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环境发展中心、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生态

环境执法局、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和专家为培训班授课。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碳市场处副处长刘峰 授课

本期培训根据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业务需求,设计了丰富的课程内容和实用的授课形式,

包括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和下一步重点工作、《关于做好 2023-2025 年发电行业企业温室气体

排放报告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解读、《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解

第85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81

读、《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发电设施》解读、数据质量控制计划与月度信息化存证

审核、数据质量执法检查要点及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操作与应用等专题讲座,同时组织各省介绍

碳数据质量管理经验,并围绕数据质量管理规定开展集中研讨。

学员表示,通过此次培训进一步深化了对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管理工作的理解和认识,后续

将充分发挥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全国碳市场运行的监督管理职能,从源头加强对重点排放单

位碳数据质量的常态化管理,为维护碳排放权交易公平、公正,促进全国碳市场健康平稳有序运

行提供有力的支撑。

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管理培训班(第一期)全体人员合影

支撑团队 绿色低碳发展研究与促进中心合影

第86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82

2021、2022 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

来源:生态环境部 日期:2023 年 3 月 15 日

为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的重要作用,切实做好全

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2021 与 2022 年度配额分配工作,推动全国碳市场

健康发展,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方

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原则

坚持服务大局。以助力火电行业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充分考虑新冠疫情影响、国

内外经济形势、能源供应形势等因素,合理设计配额方案。

坚持稳中求进。基本延续配额分配制度的总体框架、行业范围、纳入门槛、主要规则。基于

排放强度设计配额分配机制,持续完善配额分配制度,夯实相关数据基础,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坚持政策导向。鼓励大容量、高能效、低排放机组和承担热电联产任务等机组,支持电源结

构优化,压实企业降碳 责任,推动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二)实施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纳入 2021、2022 年度全国碳市场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以下简称重点排

放单位)。重点排放单位应当是拥有发电机组产权的单位,作为责任主体参与全国碳市场配额的

发放、交易、清缴等环节。各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关于做好 2022 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

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环办气候函〔2022〕111 号)分别确定 2021 年度和 2022 年度

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并明确各重点排放单位纳入配额管理的发电机组。不具备发电能力的纯供热

设施(热源在 2021 和 2022 年与发电设施保持物理隔断)、2021 或 2022 年新投产机组不纳入当

年度配额管理。

二、机组分类

本方案适用的发电机组按照燃料种类及机组容量划分 为四个类别 (各类机组判定标准详见

附 1):

(一)300MW 等级以上常规燃煤机组;

(二)300MW 等级及以下常规燃煤机组;

(三)燃煤矸石、煤泥、水煤浆等非常规燃煤机组(含燃煤循环流化床机组);

(四)燃气机组。

三、配额核算与分配方法

碳排放配额是重点排放单位拥有的发电机组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限额,包括化石燃料消费产

生的直接排放和购入电力产生的间接排放。2021、2022 年度配额实行免费分配,采用基准法核

算机组配额量,计算公式如下:

机组配额量=供电基准值×机组供电量×修正系数+供热基准值×机组供热量。

第87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83

(一)碳排放基准值

总体平衡值(以下简称平衡值)是各类机组供电、供热碳排放配额量与其经核查排放量(应清缴

配额量)平衡时对应的碳排放强度值,是制定供电、供热基准值的重要依据。2021 年度供电、供

热平衡值以重点排放单位 2021 年碳排放核查结果为基础,综合考虑履约政策、负荷系数修正等

因素影响后测算得到,反映了各类机组的实际加权平均碳排放强度以及履约政策对其配额分配的

影响。

2021 年度供电基准值和供热基准值是以当年供电、供热平衡值为依据,按照配额富余和短

缺量总体平衡、不额外增加行业负担、鼓励先进、惩罚落后的原则,综合考虑鼓励民生供热、参

与电力调峰和提高能效等因素确定。2022 年度供电基准值和供热基准值是在 2021 年基准值的

基础上,对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基于近年来火电行业供电、供热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年均下

降率设定。各类别机组碳排放基准值详见附 2。

(二)修正系数

综合考虑冷却方式、供热量、机组参与电力调峰造成的

低负荷等因素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配额分配过程中采用冷却方式修正系数、供热量修正系

数、负荷(出力)系数修正系数,以鼓励机组更大范围供热、参与电力调峰。各类修正系数详见配

额分配技术指南(附 3、4)。

四、配额总量

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本方案确定的配额核算方 法及碳排放基准值,结合本行政区域

内各发电机组 2021、2022 年度的实际产出量(活动水平数据)及相关修正系数,核定各机组各

年度的配额量;根据重点排放单位拥有的机组相应的年度配额量以及本方案确定的相关规则得到

各重点排放单位年度配额量;将各重点排放单位年度配额量进行加总,形成本行政区域年度配额

总量。生态环境部将各省级行政区域年度配额总量加总,最终确定各年度全国配额总量。

五、配额发放

(一)预分配配额及其发放。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按照本方案规定的核算方法,审核确定各

机组 2021、2022 年度预分配配额量,通过全国碳市场信息管理平台(以下简称管理平台)将配额

预分配相关数据表传输至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告知重点排放单位,并以正式文件报送全

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同时抄送生态环境部。

2021、2022 年度各机组预分配配额量均为 2021 年该机组经核查排放量的 70%,将重点排放

单位拥有的所有机组相应的预分配配额量进行加总,得到其 2021、2022 年度的预分配配额量。

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依据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送的正式文件,配合省级生态环境主管

部门核对预分配配额量,并将预分配配额发放至重点排放单位帐户。

(二)核定配额及其发放。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基于

2021 年度和 2022 年度实际碳排放相关数据,按照本方案规定的核算方法,确定本行政区

域内各重点排放单位 2021、2022 年度应发放配额量(发放流程详见附 5)。

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基于应发放配额量和已发放预分配配额量,按照多退少补的原则,做

好全国碳市场 2021、2022 年度配额发放工作。

六、配额调整

对执法检查中发现问题并需调整 2019—2020 年度碳排放核算结果的,以及存在其它需要

第88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84

调整配额情形的重点排放单位,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核算其 2019—2020 年度配额调整量,

并在 2021、2022 年度配额预分配时予以调整(调整流程详见附 5)。

七、配额清缴

(一)履约管理

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各重点排放单位 2021、2022 年度碳排放核查结果以及履约豁

免机制和灵活机制,确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机组及重点排放单位 2021、2022 年度应发放配额量

与应清缴配额量。重点排放单位应于 2023 年 12 月 31 日前通过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向

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完成配额清缴。

(二)履约豁免机制及灵活机制

1.燃气机组豁免。当燃气机组年度经核查排放量大于根据本方案规定的核算方法核定的配额

量时,应发放配额量等于其经核查排放量。当燃气机组年度经核查排放量小于核定的配额量时,

应发放配额量等于核定的配额量。

2.重点排放单位超过履约缺口率上限豁免。设定 20%的配额缺口率(应清缴配额量与应发放

配额量之间的差值与应清缴配额量的比值)上限,当重点排放单位核定的年度配额量小于经核查

排放量的 80%时,其应发放配额量等于年度经核查排放量的 80%;当大于等于 80%时,其应发

放配额量等于核定配额量。

3.2023 年度配额预支。对配额缺口率在 10%及以上的重点排放单位,确因经营困难无法完

成履约的,可从 2023 年度预分配配额中预支部分配额完成履约,预支量不超过配额缺口量的

50%。此外,对承担重大民生保障任务的重点排放单位,在执行履约豁免机制和灵活机制后仍无

法完成履约的,统筹研究个性化纾困方案。

八、配额结转

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 2019—2020 年度配额结转相关规定另行发布。

九、重点排放单位出现合并、分立、关停或搬迁情况时的配额处理

纳入全国碳市场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发生合并、分立、关停或搬迁等事项的,应报经省

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核后,向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申请变更登记。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

记机构应当通过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进行变更登记,调整后 10 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开。

配额调整方法如下。

(一)重点排放单位合并。重点排放单位之间合并的,由合并后存续或新设的重点排放单位承

继配额,并履行清缴义务。合并后的碳排放边界为重点排放单位在合并前各自碳排放边界之和。

重点排放单位和未纳入配额管理的排放单位合并的,由合并后存续或新设的重点排放单位承继配

额,并履行配额清缴义务。

(二)重点排放单位分立。重点排放单位分立的,分立前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由各分立单

位根据机组实际分立情况,分别继承配额,并由分立单位所在地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组织开展

核查、配额分配、交易及履约管理工作。分立后的重点排放单位再按照本方案获得相应配额,并

履行各自配额清缴义务。

(三)重点排放单位关停或搬迁。重点排放单位关停或迁出原所在省级行政区域的,关停或迁

出前所在履约年度及之前履约年度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由关停单位所在地或迁出地省级生态环

境主管部门组织开展核查、配额分配、交易及履约管理工作。

第89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85

重点排放单位相关温室气体排放设施关停、淘汰,或重点排放单位不再存续的(以 2023 年

12 月 31 日前营业执照注销为准),若涉及的重点排放单位核定的应发放配额量少于应清缴配额

量,未足额清缴的配额按相关规定执行,之后不再对其发放配额;若涉及的重点排放单位核定的

应发放配额量大于应清缴配额量且发放配额时该重点排放单位仍存续,由其生产经营场所所在地

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按照应发放配额量与应清缴配额量的差额发放配额给该重点排放单位,之

后不再对其发放配额;若涉及的重点排放单位在发放预分配配额或最终核定配额前不再存续,不

再向其发放配额。

附:1.各类机组判定标准

2.各类别机组碳排放基准值

3.燃煤机组配额分配技术指南

4.燃气机组配额分配技术指南

5.配额预分配、调整、核定及清缴履约流程

第90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86

第91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87

第92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88

第93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89

附 3

燃煤机组配额分配技术指南

一、配额核算方法

燃煤机组的 CO2排放配额计算公式如下:

A=Ae+Ah

式中:

A—机组 CO2配额量,单位:tCO2

Ae—机组供电 CO2配额量,单位:tCO2

Ah—机组供热 CO2配额量,单位:tCO2

其中,机组供电 CO2配额计算方法为:

Ae=Qe×Be×Fl×Fr×Ff

式中:

Qe—机组供电量,单位:MWh

Be—机组所属类别的供电基准值,单位:tCO2/MWh

Fl—机组冷却方式修正系数,如果凝汽器的冷却方式是水冷,则机组冷却方式修正系数为 1;

如果凝汽器的冷却方式是空冷,则机组冷却方式修正系数为 1.05;对于背压机组等特殊发电机

组,冷却方式修正系数为 1

Fr—机组供热量修正系数,燃煤机组供热量修正系数为 1-0.22×供热比

Ff—机组负荷(出力)系数修正系数

参考《常规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58-2017)及《热电联产单位产品

能源消耗限额》(GB 35574-2017),常规燃煤纯凝发电及常规燃煤热电联产机组负荷(出力)系数

修正系数按照表 1 选取,其他类别机组负荷(出力)系数修正系数为 1。

第94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90

机组供热 CO2配额计算方法为:

Ah=Qh×Bh

式中:

Qh—机组供热量,单位:GJ

Bh—机组所属类别的供热基准值,单位:tCO2/GJ

二、配额核定

(一)纯凝发电机组

第一步: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核实机组凝汽器的冷却方式,2021、2022 年度机组的负荷

(出力)系数和供电量(MWh)数据。

第二步:按机组 2021、2022 年度的供电量,乘以机组所属类别的相应年度供电基准值、

冷却方式修正系数、供热量修正系数(实际取值为 1)和负荷(出力)系数修正系数,分别核定机组

2021 年度和 2022 年度配额量。

第三步:最终核定的各年度配额量与相应年度预分配配额量不一致的,以最终核定的配额量

为准,多退少补。

(二)热电联产机组

第一步: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核实机组凝汽器的冷却方式,2021、2022 年度机组的负荷

(出力)系数、供热比、供电量(MWh)、供热量(GJ)数据。

第二步:按机组 2021、2022 年度的供电量,乘以机组所属类别的相应年度供电基准值、

冷却方式修正系数、供热量修正系数和负荷(出力)系数修正系数,核定机组 2021 年度和 2022

年度供电配额量。

第三步:按机组 2021、2022 年度的供热量,乘以机组所属类别相应年度的供热基准值,

核定机组 2021 年度和 2022 年度供热配额量。

第四步:将第二步和第三步的计算结果加总,得到机组各年度最终核定的配额量。

第五步:最终核定的各年度配额量与相应年度预分配配额量不一致的,以最终核定的配额量

为准,多退少补。

第95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91

附 4

燃气机组配额分配技术指南

一、配额核算方法

燃气机组的 CO2排放配额计算公式如下:

A=Ae+Ah

式中:

A—机组 CO2配额量,单位:tCO2

Ae—机组供电 CO2配额量,单位:tCO2

Ah—机组供热 CO2配额量,单位:tCO2

机组供电 CO2配额计算方法为:

Ae=Qe×Be×Fr

式中:

Qe—机组供电量,单位:MWh

Be—机组所属类别的供电基准值,单位:tCO2/MWh

Fr—机组供热量修正系数,燃气机组供热量修正系数为 1-0.6×供热比

机组供热 tCO2配额计算方法为:

Ah=Qh×Bh

式中:

Qh—机组供热量,单位:GJ

Bh—机组所属类别的供热基准值,单位:tCO2/GJ 二、配额核定

(一)纯发电机组

第一步: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核实 2021、2022 年度机组供电量(MWh)数据。

第二步:按机组 2021、2022 年度的供电量,乘以燃气机组各年度供电基准值、供热量修

正系数(实际取值为 1),核定机组 2021 年度和 2022 年度配额量。

第三步:最终核定的各年度配额量与相应年度预分配配额量不一致的,以最终核定的配额量

为准,多退少补。

(二)热电联产机组

第一步: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核实 2021、2022 年度机组的供热比、供电量(MWh)、供

热量(GJ)数据。

第二步:按机组 2021、2022 年度的供电量,乘以燃气机组各年度供电基准值、供热量修

正系数,核定机组 2021 年度和 2022 年度供电配额量。

第96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92

第三步:按机组 2021、2022 年度的供热量,乘以燃气机组各年度供热基准值,核定机组

2021 年度和 2022 年度供热配额量。

第四步:将第二步和第三步的计算结果加总,得到核定的各年度机组配额量

第五步:最终核定的各年度配额量与相应年度预分配配额量不一致的,以最终核定的配额量

为准,多退少补。

第97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93

第98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94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尽快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来源:21 世纪经济报道 日期:2023 年 3 月 1 日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郭静北京报道 近日,在第二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

论坛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发表主旨演讲时透露,要积极构建统一规范的碳排

放统计核算体系,尽快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李高指出,“双碳”工作正在全社会持续深入的推进。我国明确了“双碳”工作的顶层设计,

进一步的发布了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实施方案和支持保障的政策,构建完成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政

策体系。各地方也都制定了碳达峰行动方案。

李高表示,要持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产

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技术的产业,推动形成绿色低

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新型能源体系

的建设;积极构建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

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稳步推进全国碳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更好发挥市场作用和碳定价功能;

尽快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持续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功能,不断提高主动适应气候

变化的能力;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有效维护国家发展权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也有重大深远的影响。在上述

论坛,李高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

一是能源结构调整稳步推进。2021 年煤炭消费比重由 2005 年的 72.4%下降到 56%,化石

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16.6%,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量、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十八大之后的

十年,我国以 3%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 6.5%的经济增长。

二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 年,我国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降低 48.4%,超额完成了向国际社会作出的下降 40~45%的承诺。2021 年,碳强度进一步下

降了 3.8%,比 2005 年下降了 50.8%,扭转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

三是全国碳市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21 年,我国成功启动了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

大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实现了市场的平稳有效运行。截至 2023 年 2 月 24 日,全国碳市

场的配额成交量达到了 2.32 亿吨,成交金额达到了 105.9 亿元,发挥了市场机制对控制温室气

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

四是适应气候变化的工作不断深化。我们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2022 年发布了《国家适应

气候变化战略 2035》,积极谋划与建设美丽中国相衔接的气候变化目标任务,与有关国家共同

发起成立全球适应委员会,积极推动全球适应领域的国际合作。

近年来我国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先进技术应用提速,已逐渐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

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新兴动力源泉。在李高看来,数字化转型为更好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

有力的技术和产业支撑。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又为数字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机遇。

李高在论坛上表示,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

深度融合,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和政策创新,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鼓励数字技术在绿

色低碳领域的广泛应用。在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的过程当中,充分发挥数字化转型对

第99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95

绿色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做出

更大贡献。答记者问丨山东:搭建碳普惠平台、探索个人碳账户,动员全民参与减排

来源:山东发布 日期:2023 年 3 月 1 日

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邀请省

生态环境厅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碳排放减量替代和碳普惠相关政策措施”

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新社记者:

大型活动的哪些环节会产生碳排放?如何中和这些碳排放?

吴泓洋:践行绿色低碳理念离不开社会关注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大型活动参与人数较多,社

会影响面广,温室气体排放量大,能够形成广泛的社会动员,是倡导践行碳中和的重要对象。《关

于推动开展山东省大型活动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所称的大型活动,主要是指演出、赛事、会

议、论坛、展览等在特定时间和场所内开展的较大规模聚集行动。大型活动在筹办、举办和收尾

阶段涉及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排放、餐饮住宿排放、外购电力热力排放、会议

用品隐含排放以及废弃物处理排放等。

要想中和这些碳排放,一是针对活动本身特点,制定碳中和实施计划,确定核算边界,预估

排放量,提出切实有效的减排措施,明确碳中和抵消方式。二是在大型活动的举办过程中,严格

落实减排措施。三是对活动的实际排放量和减排量进行量化。最后是采取抵消措施实现碳中和,

通过购买碳配额、碳信用或者新建碳汇林等方式,对大型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抵消。当

用于抵消的碳配额、碳信用或碳汇量大于等于大型活动实际产生的排放量时,即可认定该大型活

动实现了碳中和。大型活动碳中和的实施,不能只靠花钱买碳配额或者碳信用进行抵消,这并不

是实施碳中和的初衷,而是要在做好控排和减排的基础上再追求碳中和。以 2022 年 6 月 15 日

在山东济南举办的“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为例,在举办期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 35.67 吨二

氧化碳当量,通过华电集团山东公司捐赠并注销 20 吨全国碳排放配额以及山东中和碳排放服务

中心有限公司捐赠并注销 20 吨 CCER 进行足额抵消,实现碳中和。同时,活动现场还上线了“齐

鲁低碳林”云植树平台,公众可以通过平台“线上认养,线下种植”,参与环境保护、践行“双

碳”责任。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率先开展了认养行动,已经认养树木 6000 余棵。3 月 12 日植树

节即将到来,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树木认养。

通过大型活动碳中和的示范,将绿色低碳、节能减排、文明健康的理念融入到全社会各生产

消费领域,引导公众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弘扬以低碳为荣的社会新风尚,有效控制温室

气体排放。

大众日报记者:

碳普惠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如何区分碳普惠和碳交易?

吴泓洋:碳普惠是为广大群众和小微企业的节能减碳行为赋予价值而建立的激励机制。而碳

交易则是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买卖交易。碳普惠与碳交易相比,有三点显著区别:

首先是参与主体不同。碳普惠体系主要面向个人、家庭和小微企业,而全国碳市场的参与主

体是高耗能、高排放的工业企业。现阶段,由于个人无法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碳普惠机制在一

第100页

www.peawww.peacecarbon.com 2023 年 3 月 18 日

96

定程度上可以视为全国碳市场的延伸和补充。

其次是实施范围不同。碳普惠体系主要集中在生活消费领域,而碳交易则以工业生产领域为

主。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碳排放水平快速增长,小微企业和社

区居民的生活、消费领域已逐步成为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增长的重要领域之一。要实现“双碳”

目标,居民生活等消费端的碳排放不容忽视。与工业企业集中的点源排放不同,消费端排放具有

“小散杂”的特点,而碳普惠可以对“小散杂”的低碳行为进行量化和价值化。我省是能耗大省

和人口大省,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开展碳普惠工作,能够激励社会公众参与减排,充分挖掘消费

端减碳潜力,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第三就是市场机理不同。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以强制性市场为主,通过碳排放配额约束,倒

逼重点排放单位通过节能技改等措施实施减排。而碳普惠是激励性市场,通过建立低碳行为正向

引导机制,激活公众节能减排的积极性,推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碳普惠的潜在用户群体遍布各

行各业,体量巨大,能够突破以往单靠公众环保意识增强而激励不足的瓶颈,真正起到以消费端

的绿色改革倒逼生产端低碳转型的作用。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碳普惠机制是如何运行的?山东的碳普惠建设将如何开展?

管言明:碳普惠机制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政府主导的,二是企业主导的,三是政府与企业

共同合作的碳普惠机制。碳普惠机制的核心就是依托碳普惠平台,与公共机构数据对接,量化公

众在出行、生活、消费等领域的低碳行为减排量,换算成相应的碳币或碳积分,在碳普惠平台上

兑换商业优惠、公共服务等。

目前,我省的碳普惠体系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将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在《山

东省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框架基础上,制定我省碳普惠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形成碳普惠

体系顶层设计,为碳普惠体系的建设运营和监督管理提供政策保障和技术依据。二是搭建碳普惠

平台,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为碳普惠机制市场化运行提供载体,便于低碳行为实现量化转换,

让公众能够真正从减排行动中获益。三是拓宽碳普惠减排量消纳渠道,积极引入商业资源,保障

碳普惠机制市场化运行的可持续性。四是加强碳普惠宣传推广工作,多渠道广泛宣传“双碳”政

策与碳普惠工作。公众作为碳普惠机制的主要参与者,能否建立绿色低碳的生活消费理念决定了

碳普惠的参与度,影响着碳普惠机制的碳减排成效。希望通过这些工作,激励更多的社会公众参

与减排。当然,公众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有信心通过碳普

惠体系的建设,动员全民参与节能减排降碳,助力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为了更好地服务我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落实《山东省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助力我

省碳普惠体系建设,2 月 15 日省生态环境厅在官网发布通告,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应对气候变化、

能源、低碳技术、农林海洋业等领域的碳普惠专家委员会委员和碳普惠方法学。欢迎各位专家、

学者踊跃报名,也欢迎各权威机构积极参与,一起为应对气候变化事业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多媒体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