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社工》简报7-8月

发布时间:2023-9-07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2023《成都社工》简报7-8月

理论前沿“会通”——乡镇社工站微观服务和宏观服务的结合发展服务为本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精神,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更是作为社会工作三大方法广为人知。不过,需要警惕的是,缺乏对社工站运作的宏观视野,会使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相关部门将社会工作服务简化成各种考核指标和表格,从而影响社会工作建设性功能的发挥。因此,在乡镇社工站建设持续推进过程中,社工除运用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专注服务外,还应重视宏观服务的撬动功能,从动员社区资源、改善社区生活质量入手,激活各类社会组织效能的发挥,进而影响各级政府各部门的政策导向,推动更多社会、市场力量的参与,建设乡镇社工站多层次、多维度的结构性框架。在微观服务和宏观服务的“会通”下,乡镇社工站将具有更强劲的发展动能。一是明确乡镇社工站整体服务设计。乡镇社工站现有的 3-5 名社工人员配备,实际上很难满足乡镇区域庞大的服务需求。许多一线社工在乡镇层级开展服务时,存在直接服务资源与精力不够、服务覆盖面和深度难以提升的困扰,在面对乡镇相关部门高度分隔的公共政策、服务资源时也难以整合推进服务。因此,未来乡镇社工站的服务设计应立足乡镇特点与需求,结合乡镇党委、政府工作重点,... [收起]
[展开]
2023《成都社工》简报7-8月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2023年07月-08月

第 4 期

总第52期

内部资料 免费交流 简报

【关爱未成年人,守护伴成长】

◎ 探索“456”模式,织密困境儿童关爱网

◎“点线面”工作法,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建设

◎ 社工站建设首先要聚焦哪?崇州的经验看一下

◎ 金牛区 “五社联动”,构建“1+4+2+2+5”服务体系

◎ 武侯区 社工站“探究式”服务模式探索

第2页

社工掠影

武侯区簇桥社工站链接武

侯社区教育学院心理老师,开

展社区儿童情绪管理能力讲座,

维护儿童身心健康,协助建立

良好的亲子关系。

龙泉驿区山泉镇社工站社工在

辖区开展独居老人巡访关爱行动,

通过实地走访,了解掌握空巢老人

的生活、健康、精神、心理以及实

际居住地等基本情况,为后期精准

服务奠定基础。

成华区双桥子街道社工站社工

对新华社区的服务对象进行入户走

访,了解服务对象近期生活情况,

主动摸查服务对象的新需求与尚未

解决困难,回应服务对象的需求,

为后续服务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3页

2 / 3

郫都区雍渡村社工室针对

困境儿童开展微心愿征集活动,

通过整合社会资源给予困境儿

童以支持,协助构建朋辈支持

网络,助力其健康成长。

新津区兴义镇社工站入户

走访困难群众,持续开展个案

服务,详细了解困难群众的身

体情况,积极介绍社工站服务

情况,让困难群众了解社会工

作者专业服务流程。

大邑县沙渠街道社工站开

展了儿童科学探索教育小组活

动,吸引辖区儿童参与,搭建

同龄人的互动平台,激发孩子

们的学习兴趣。

第4页

2023.07-2023.08

目录

02 社工掠影

06 理论前沿

06 焦若水:“会通”——乡镇社工站微观服务和宏观服务的结合发展

08 政策支持

08 9 大方面 22 个类别 81 项服务! 10 部门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3 年版)》

09 13 部门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要求服务“一老一小”

10 支持专业社工开展服务! 17 部门部署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三年专项行动

15 专题策划

15 【关爱未成年人,守护伴成长】

15 “点线面”工作法,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建设

17 探索“456”模式,织密困境儿童关爱网

20 重塑希望,陪伴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成长

21 体系建设

21 金牛区 “五社联动”,构建“1+4+2+2+5”服务体系

22 武侯区 社工站“探究式”服务模式探索

27 温江区 精准救助解民忧 兜底保障暖人心

28 邛崃市 乡镇社工站如何发展志愿者队伍

29 崇州市 社工站建设首先要聚焦哪?崇州的经验看一下

第5页

2023.07-2023.08

目录

4 / 5

32 行业信息

32 老年社会工作

32 “五社联动”,贴心共护老人生活

32 残疾人社会工作

32 回应需求,用行动温暖特殊困难残疾人

33 禁毒社会工作

33 专业宣传,促禁毒和融合同发展

34 社工交流

34 高新区“123”工作法 , 探索社区互助养老模式

34 双流区“童参与 共成长”构建“3+4”儿童参与机制

第6页

理论前沿

“会通”——乡镇社工站微观服务

和宏观服务的结合发展

服务为本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精神,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更是作为社会工作三

大方法广为人知。不过,需要警惕的是,缺乏对社工站运作的宏观视野,会使购买社会工

作服务的相关部门将社会工作服务简化成各种考核指标和表格,从而影响社会工作建设性

功能的发挥。因此,在乡镇社工站建设持续推进过程中,社工除运用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专

注服务外,还应重视宏观服务的撬动功能,从动员社区资源、改善社区生活质量入手,激

活各类社会组织效能的发挥,进而影响各级政府各部门的政策导向,推动更多社会、市场

力量的参与,建设乡镇社工站多层次、多维度的结构性框架。在微观服务和宏观服务的“会

通”下,乡镇社工站将具有更强劲的发展动能。

一是明确乡镇社工站整体服务设计。乡镇社工站现有的 3-5 名社工人员配备,实际上

很难满足乡镇区域庞大的服务需求。许多一线社工在乡镇层级开展服务时,存在直接服务

资源与精力不够、服务覆盖面和深度难以提升的困扰,在面对乡镇相关部门高度分隔的公

共政策、服务资源时也难以整合推进服务。因此,未来乡镇社工站的服务设计应立足乡镇

特点与需求,结合乡镇党委、政府工作重点,从宏观服务的角度来规划,使社会工作成为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小而美”模式的“催化剂”,充分发挥社工在资源整合、关系协调、

政策影响、治理统筹、政策倡导等方面的作用。

二是社工在村居层面充分发挥平台搭建者的作用。从宏观服务的角度来看,社工举办各

类活动的目的,是要吸引村民参与公共空间和公共事务。社区居民需要“第三方”为他们

提供一个平台来解决熟人社会中用“情理法”不好解决的问题,社区活动则扮演着为这一

平台建“地基”的角色。借助社区活动,社工可以让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多米诺骨牌”

的第一块动起来。专业方法、技术、理论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因此,不应本末

倒置地把专业放在首位,甚至倡导所谓的社会工作各种“引领”发展。

焦若水:

第7页

6 / 7

三是支持居民成为社区公共服务的贡献者。社工要明确,村民是社会工作服务的享用者,

更是村庄公共服务的参与者。社区虽面临着社会结构和转型带来的各种挑战,但社区日常

生活是相对稳定的,要警惕社工成为乡镇原有社会网络的“入侵者”和破坏者。社工应通

过扮演修路搭桥的角色,基于需求评估给予精准回应,唤醒村民在各类议题上“人人有责”

的参与感,在那些真正影响村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事务上提供“人人尽责”的服

务载体,这样才会让更多村民在切身感受“人人享有”的同时关注和参与村庄公共事务。

四是搭建社区居民互助网络。社工在组织活动时,常会遭遇村民因忙于生计或照顾老人

孩子而推托的尴尬,也会听到村民们抱怨村庄公共事务无人参与。从直接服务角度看,这

些纷繁复杂的服务需求的确远非几名社工所能回应,但从宏观服务角度看,村民们为之忙

碌的子女教育,不正是社工介入开展村民互助的机会吗?社区公共空间的凋落,不正是社

工发挥需求评估专业特长的时机吗?社工需要主动邀请村民们大胆表达他们到底期待什么

样的公共生活、希望怎样进行公共参与,并了解哪些村民可以以何种形式组织哪方面的公

共服务。回应这些真实存在于村庄中的需求,能帮助村民找回主体性,体现出乡镇社工站

社工的专业效能。

总之,要警惕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成为限制社工站发展的框框。从中国文化中的“融会

贯通”来看,社工应做更为宏观的“会通”。只有社工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将生

活本身的逻辑作为专业服务的基本要求,从影响人们的环境与历史脉络入手进行改变,在

村庄公共空间与公共活动中“会通”,打通政策和政府各部门服务的隔断,架起人们参与

公共事务的各种心桥,乡镇(街道)社工站才能真正行稳致远。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

第8页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退役军人事务部、体育总局等十部门共同印发了《国家基本公

共服务标准(2023 年版)》,并要求各地对照该标准,结合本地实际,抓紧调整本地区基本公共

服务实施标准,确保不低于国家标准。同时,要求各地加强调整论证评估,做好事后报备工作,

确保服务有效落实,加强标准监测评估。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3 年版)》中,含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文体服务保障等九大方面 22 个类别的 81 项服务。

每一项服务都列出了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支出责任和牵头负责单位。

在“幼有所育”的儿童关爱服务中,列出了特殊儿童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困境儿童保障、农

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等方面的相关标准要求。

在“病有所医”的公共卫生服务中,列出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等方面的相关标准要求。

在“老有所养”的养老助老服务中,列出了老年人健康管理和老年人福利补贴方面的相关标

准要求;在养老保险服务中,列出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方面的相关标准

要求。

在“弱有所扶”的社会救助服务中,列出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医疗救助、

临时救助、受灾人员救助等方面的相关标准要求;在扶残助残服务中,列出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

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无业重度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托养服务、残疾人康复服务、

残疾儿童及青少年教育、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残疾人和老年人家

庭无障碍环境建设等方面的相关标准要求。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

9 大方面 22 个类别 81 项服务!

10 部门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

(2023 年版)》

政策支持

第9页

近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 13 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

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以下简称《计划》)。《计划》聚焦补齐基本保障类业态、

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优化社区商业网点布局,改善社区消费条件,创新社区消费场景,提升居

民生活品质,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成保障和改善民生、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要载体。

《计划》明确了 5 方面实施重点,包括:系统谋划设计,优化社区商业布局;改善消费条件,

丰富居民消费业态;创新消费场景,增强多元消费体验;推动技术赋能,提升智慧便捷水平;促

进就业创业,提高社区居民收入。

其中在“改善消费条件,丰富居民消费业态”方面提出,服务“一老一小”。鼓励按照适老

化标准建设改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支持养老机构利用配套设施提供社区养老服务。探索发展社

区食堂,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鼓励建立社区护理站,为行动不便的失能、残疾、高龄、长

期患病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护理服务。鼓励家政、护理人员进社区,拓展生活照料、健康管理、

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居家养老服务。各类消费场所应保留现金、银行卡等传统支付方式和面对

面人工服务,引导设立老年人、母婴专柜和体验店。鼓励社区商业中心等场所建设母婴设施并悬

挂引导标识,发展嵌入式、标准化的托育机构和托育点,提供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计时托

等平价服务。

在“促进就业创业,提高社区居民收入”方面提出,优先为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推荐低门槛、

有保障的爱心岗位,服务社区居民。尊重退休人员意愿,发挥其在文化艺术、专业技术等领域专长,

鼓励量力而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有再就业需求的退休人员提供服务。

来源:商务部网站

13 部门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要求服务“一老一小”

8 / 9

第10页

近日,教育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民政部等 17 部门联合印发了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

2025 年)》,要求更加健全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

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更加完善学校、家庭、

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到 2025 年,配

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比例达到 95%,开展心理健

康教育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比例达到 60%。

该计划提出了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八大主要任务,重点要

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心理健康监测、完善心理预警干预、建

强心理人才队伍、支持心理健康科研、优化社会心理服务、营造健

康成长环境以及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等。

在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要求发挥共青团、少先队、

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学校聘请的社会工作者等作用,

增强同伴支持,融洽师生同学关系。

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尤其要求加强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社会工作等相关学科专业和心理学类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支持

高校辅导员攻读心理学、社会工作等相关学科专业硕士学位,适当

增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心理学相关

专业名额。

在优化社会心理服务方面,要求民政、卫生健康、共青团和妇

联等部门协同搭建社区心理服务平台,支持专业社工、志愿者等开

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妇联、教育、

关工委等部门组织办好家长学校或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推动社

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每年面向家长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

康教育。

17支持专业社工开展服务!部门部署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三年专项行动

第11页

附文件原文: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

(2023-2025 年)》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学生成长环境不断变化,叠加新冠疫情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更加凸显。为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国务院关于

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健

康素养,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切实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统筹政策

与制度、学科与人才、技术与环境,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培育学生热

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和不懈奋斗、荣辱不惊、百折不挠的意

志品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

代新人。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全面发展。完善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坚持学习知识与提高全面素质

相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健康第一。把健康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把解决学生

心理问题与解决学生成才发展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把心理健康工作质量作为衡量教育发展水平、办学治

校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坚持提升能力。统筹教师、教材、课程、学科、专业等建设,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建设,

全方位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心理问题预防和监测机制,主动干预,增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科学性、

针对性和有效性。

——坚持系统治理。健全多部门联动和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聚焦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

核心要素、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补短板、强弱项,系统强化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三)工作目标

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学校、

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更加完善。2025 年,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

教育教师的学校比例达到 9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比例达到 60%。

10 / 11

第12页

二、主要任务

(一)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

1. 以德育心。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思政工作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生成长各

环节,纳入“三全育人”大格局,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以智慧心。优化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教师

要注重学习掌握心理学知识,在学科教学中注重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既教书,又育人。

3. 以体强心。发挥体育调节情绪、疏解压力作用,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

支持学校全覆盖、高质量开展体育课后服务,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 1 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熟

练掌握 1—2 项运动技能,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4. 以美润心。发挥美育丰富精神、温润心灵作用,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广泛开展普及性强、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积极向上的美育实践活动,教会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

5. 以劳健心。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磨炼意志品质,养成劳动习惯,

珍惜劳动成果和幸福生活。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6. 开设心理健康相关课程。中小学校要结合相关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按规定开足思

想政治课“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模块学时。高等职业学校按规定将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列为公共基础必

修或限定选修课。普通高校要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原则上应设置 2 个学分(32—36 学时),有条件的高

校可开设更多样、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选修课。举办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高校要按规定开设适合成人特

点的心理健康课程。托幼机构应遵循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创设活动场景,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7. 发挥课堂教学作用。结合大中小学生发展需要,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求助意识,学会理性面对困难和挫折,增强心理健康素质。

8. 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编写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读本,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向家长、

校长、班主任和辅导员等群体提供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操作指南等心理健康“服务包”。依托“师生健康 中

国健康”主题教育、“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职业院校“文明风采”活动、中考和高考等重要活动

和时间节点,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

学校聘请的社会工作者等作用,增强同伴支持,融洽师生同学关系。

(三)规范心理健康监测

9. 加强心理健康监测。组织研制符合中国儿童青少年特点的心理健康测评工具,规范量表选用、监测

实施和结果运用。依托有关单位组建面向大中小学的国家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监测专业机构,构建

完整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监测体系,加强数据分析、案例研究,强化风险预判和条件保障。国家义务教育

质量监测每年监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工作。

10. 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县级教育部门要组织

区域内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测评,用好开学重要时段,每学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

校等学生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指导学校科学规范运用测评结果,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

高校每年应在新生入校后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测评,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合理增加测评频次和范围,科学分析、

第13页

合理应用测评结果,分类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建立健全测评数据安全保护机制,防止信息泄露。

(四)完善心理预警干预

11. 健全预警体系。县级教育部门要依托有关单位建设区域性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规范心理咨询辅

导服务,定期面向区域内中小学提供业务指导、技能培训。中小学校要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开展预警和

干预工作。鼓励高中、高校班级探索设置心理委员。高校要强化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学校—院

系—班级—宿舍 / 个人”四级预警网络,辅导员、班主任定期走访学生宿舍,院系定期研判学生心理状况。

重点关注面临学业就业压力、经济困难、情感危机、家庭变故、校园欺凌等风险因素以及校外实习、社会

实践等学习生活环境变化的学生。发挥心理援助热线作用,面向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等重大突发事件受影响学生人群,强化应急心理援助,有效安抚、疏导和干预。

12. 优化协作机制。教育、卫生健康、网信、公安等部门指导学校与家庭、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妇幼保

健机构等建立健全协同机制,共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加强物防、技防建设,及早发现学生严重

心理健康问题,网上网下监测预警学生自伤或伤人等危险行为,畅通预防转介干预就医通道,及时转介、

诊断、治疗。教育部门会同卫生健康等部门健全精神或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复学机制。

(五)建强心理人才队伍

13.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完善《心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加强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工作等

相关学科专业和心理学类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支持高校辅导员攻读心理学、社会工作等相关学科专业

硕士学位,适当增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心理学相关专业名额。

14. 配齐心理健康教师。高校按师生比例不低于 1:4000 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且每校至少配备

2 名。中小学每校至少配备 1 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鼓励配备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专职心理

健康教育教师。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研制度,县级教研机构配备心理教研员。

15. 畅通教师发展渠道。组织研制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形成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制度、教

师职称制度相互衔接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体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评审可纳入思政、德育教师系列或

单独评审。面向中小学校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高校辅导员、研究生导师等开展个体心理发展、健康教

育基本知识和技能全覆盖培训,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多措并举加强教师心理健康

工作,支持社会力量、专业医疗机构参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行动,用好家校社协同心理关爱平台,

推进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资源开发和培训,提升教师发现并有效处置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

(六)支持心理健康科研

16. 开展科学研究。针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汇聚心理科学、脑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资

源,支持全国和地方相关重点实验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基础性、前沿性和国际性研究。鼓励有条件的高校、

科研院所等设置学生心理健康实验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17. 推动成果应用。鼓励支持将心理健康科研成果应用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

预处置等领域,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水平。

(七)优化社会心理服务

18. 提升社会心理服务能力。卫生健康部门加强儿童医院、精神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心理咨询

及专科门诊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标准规范,加强综合监管。民政、卫生健康、

共青团和少先队、妇联等部门协同搭建社区心理服务平台,支持专业社工、志愿者等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

12 / 13

第14页

健康服务。对已建有热线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及 12345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含 12320 公共卫生热线)、共

青团 12355 青少年服务热线等工作人员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提供专业化服务,向儿童青少

年广泛宣传热线电话,鼓励有需要时拨打求助。

19.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妇联、教育、关工委等部门组织办好家长学校或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

推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树立科学养育观念,尊重孩子心理发

展规律,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积极开展亲子活动,保障孩子充足睡眠,防止沉迷网络或游戏。家长学

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每年面向家长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

20.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文明办指导推动地方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辅导中心建设,拓展服务内容,

增强服务能力。检察机关推动建立集取证、心理疏导、身体检查等功能于一体的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

办案区,在涉未成年人案件办理中全面推行“督促监护令”,会同有关部门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关工委组织发挥广大“五老”优势作用,推动“五老”工作室建设,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

(八)营造健康成长环境

21. 规范开展科普宣传。科协、教育、卫生健康等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和渠道,

广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预防心理问题科普。教育、卫生健康、宣传部门推广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经验

做法,稳妥把握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信息发布、新闻报道和舆情处置。

22. 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网信、广播电视、公安等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及时发现、清理、查处与学生有

关的非法有害信息及出版物,重点清查问题较多的网络游戏、直播、短视频等,广泛汇聚向真、向善、向美、

向上的力量,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全面治理校园及周边、网络平台

等面向未成年人无底线营销危害身心健康的食品、玩具等。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纳入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整体规划,纳入人

才培养体系和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重要内容。成立全

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各地要探索建立省级统筹、市为中心、县为基地、学校布点的学生心理

健康分级管理体系,健全部门协作、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机制。

(二)落实经费投入。

各地要加大统筹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经费保障。学校应将所需经费纳入

预算,满足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需要。要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

(三)培育推广经验。

建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交流,遴选优秀案例。支持有条

件的地区和学校创新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模式,探索积累经验,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来源:教育部官网

第15页

14 / 15

专题策划

【关爱未成年人,守护伴成长】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成都社工站(室)充分整合资源,积极探索,持续优化未

成年人、困境儿童的成长环境,筑牢未成年人保护屏障,为有需要的未成年人送去关爱保护,守护他

们健康成长。

“点线面”工作法,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建设

为扎实推进沙渠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开展,

成都市大邑县沙渠街道社工站自启动以来,始终坚

持问题导向,结合沙渠街道产业重镇下儿童的需求

和特点,推行“点线面”的工作方法,织密未成年

人保护网,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建设,探索

未成年人保护的新路径。

找准“关键点”,守护特殊儿童

以关爱巡防为重点。通过前期的走访收集,了

解需求,沙渠街道社工站巡访了各个村社区需要关

注和帮扶的未成年人并建立关爱台账,关心关爱特

殊儿童身心健康情况,了解家庭情况,通过联动社

区、志愿者,每月开展陪伴式跟踪服务,同时链接

资源为他们送去学习用具、生活物资等,实现分类

精准保护。

以个案跟踪为支点。针对有抑郁症状、休学、

性格孤僻、学习压力大等情况的特殊儿童提供专业

服务,通过邀请参与活动、参与志愿服务、开展心

理疏导、学习辅导等形式,进行个案跟踪服务,以

家庭系统理论为基础,从家庭层面入手,同时搭建

社会支持网络,成功引导抑郁休学的服务对象重返

校园、改善留守儿童的家庭关系、协助家长正确与

青春期孩子进行良好沟通、同时链接志愿者在暑期

开展课业辅导等,提升儿童学习信心,让儿童得到

家庭悉心的照顾和养育,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以及安

全得到保障。

以小组工作为着力点。招募特殊儿童 15 人,

开展抗逆力支持小组服务,以“优势视角”的理论

支持,通过与组员之间建立专业关系,在小组过程

中改变和端正组员对困难的认知,让组员正确的认

识自己然后找到自信,树立乐观自信的态度,提升

组员直接面挫折的能力,使他们更加有动力去面对

困难和逆境,提升服务对象的自信心以及不畏困难

勇敢面对的勇气。

搭好“连接线”,赋能未成年人家庭

以家庭教育指导为主线。面向沙渠街道各社区

有亲子教育需求的家庭,免费提供家庭教育相关书

籍,建立线上、线下家庭教育支持。在线上进行群

分享和互动,引导家长关注亲子教育问题,线下开

展一对一指导,同时收集了相关需求,链接心理咨

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联动大邑县妇联,开展以

隔代教育指导、专注力培养、亲子沟通技巧以及走

出家庭教育误区为主题的家庭教育指导讲座,指导

家长如何正确对待和开展隔代教育,提升儿童学习

第16页

专注力,提高亲子沟通技巧,避免家庭教育误区等,

赋能未成年人家庭,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

以友好型家庭建设为网线。通过全覆盖的形式

在沙渠街道 12 个村(社区)开展亲子阅读系列活动,

促进未成年人友好型家庭建设,旨在培养未成年人

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亲子关系融洽,增进家长和

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正确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

为习惯,同时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 , 促进儿童的身

心健康发展,促进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

促进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促进未成年人友好型家庭

建设。

拓宽“服务面”,打造安全成长环境

提高热线覆盖面。针对街道儿童存在父母照护

不足,多隔代教育的情况,社工站还开通了关爱热

线,通过热线联系、倾听的形式,常态的了解儿童

情况,进行心理疏导。

丰富阵地服务面。以街道社工站为依托,整合

未保工作站、社区儿童之家资源,综合利用占地

1000 平方米的阵地,打造儿童游戏区、亲子阅读区、

活动开展区、个案心理咨询室、儿童作品展示区等,

通过整合资源,联合社区、街道社会组织,以重点

服务与常态活动相结合等方式,为辖区内儿童提供

多元化综合性服务,助力社区儿童友好示范社区建

设,形成了街道特色的主题儿童活动空间和未成年

人保护工作站。

落实政策宣传面。结合未保宣传月在社区开展

大型政策宣传活动,同时联合街道沙渠中小学、龙

凤小学、董场中小学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家

庭教育促进法》等普法宣传活动,了解家长及儿童

关于普法意识和家庭教育的现状,为家庭教育工作

的开展提供支持,同时联合社区每月开展政策宣传

和普法宣传,进一步提高家庭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为未成年人打造安全的成长环境。

拓展社会支持面。通过联动街道、社区、社区

志愿者,链接资源共同参与关爱巡防、普法政策宣

传、关爱慰问等严格落实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

规;同时推动部门联动,携手大邑县妇联开展未成

年人家庭教育指导,持续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全力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 有力保障未成年人的

健康成长。

沙渠街道社工站在大邑县民政局指导下,

协同沙渠街道办,以“点线面”的工作思路和

方法,致力于提供全方位、多样化、层次丰富

的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全力营造关心关爱未成

年人的良好社会氛围,在辖区着力形成“政府

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未

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机制,营造人人知晓、人

人重视、人人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氛围,

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建设。

大邑县沙渠街道社工站

第17页

16 / 17

探索“456”模式,织密困境儿童关爱网

崇州市怀远镇下辖 11 个行政村 6 个社区,169 个村(居)民小组,其中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困难留守儿童、困难残疾儿童等特殊困难儿童几十余人。怀远镇社工站通过前期走访调研了解到,困

境儿童家庭贫困,因物资缺乏,教育、监护缺失,使得这些孩子面临独立生活能力有限、家庭中照顾

技能缺失、社会性适应能力不足等问题,政府兜底救助虽可保障其基本生活,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和

回应他们成长中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和需求,需要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为其提供支持性、保

护性、发展性等社工专业服务。

困境儿童作为社会工作儿童服务领域的核心内容,一直以来都是政府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是社

工站服务的重要方面。崇州市怀远镇社工站自建成运营以来,始终将困境儿童作为重要的服务群体之

一,并创新探索出“456”服务模式,切实助力困境儿童及其所在家庭解决实际困难。

问题及需求评估

经过前期走访调研,社工发现怀远镇困境儿童

群体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及需求:

个人层面:自我效能感低,社会融入困难。

社工在前期的走访中了解到,对困境儿童的传

统帮扶主要以物质和基本的生活保障为主,由于亲

情缺失、社会歧视等原因,其发展、情感等方面的

需求没有及时有效地得到满足,普遍存在家庭经济

困难、亲子关爱缺乏、心里健康不足、自我评价较

低等问题。日常生活中,他们因为自身或家庭的不

良关系,产生相对消极的心态,需要更深层次的心

理扶助及稳定、良好的人格建构。

家庭层面:现实困境与关系困境交互,家庭支

持系统薄弱。

特殊困难儿童家庭主要依靠政府救济,家庭因

现实困境无法为其提供良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此

外,困境儿童监护人多为祖辈 , 因家庭监护意识薄

弱,经济状况较为困难,照顾能力有限等因素,导

致困境儿童家庭存在的亲子关系障碍、人际关系疏

离甚至冲突。

社会层面:社会公益资源利用率低,参与渠道

不畅。

怀远镇有诸多商会、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及人

士等公益慈善资源,但由于专门针对困境儿童的服

务项目及组织有限,各社会公益慈善资源主体间也

缺乏协调合作机制,导致相关资源、信息、服务无

法共享,无法有效惠及到特困儿童个体或群体,需

要进一步促进资源联动,形成合力。

政府层面:工作人员数量有限,服务力量单薄。

怀远镇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在全镇设

立未成年保护工作站、点,各村(社区)设立儿童

之家、配备儿童主任。全域儿童基数大,但服务力

量单薄,外加儿童督导员大多兼有其他业务工作,

以致于在困境儿童信息收集、问题评估、分类整理、

督办落实等方面形成的合力不够,存在服务力量不

足、专业性不足等现实困境。

服务目标

对辖区困境儿童进行精准识别、评估,以“五

个支持”为抓手,实施“六个一计划”,切实回应

困境儿童在困难帮扶、家庭照护、亲情陪伴、心理

慰藉、安全教育、社会融合等诸多需求,变政府一

家用力为家校政社“四方合力”,助力困境儿童健

康正向成长。

具体目标

困境儿童个人层面:开展入户调研,精准掌握

困境儿童情况及需求,建立“一户一册”档案,并

按需提供心理疏导、日常陪伴、社会交往能力提升

第18页

等服务,满足情感需求,促进社会融合。

困境儿童家庭层面:链接资源为困境儿童家庭

提供助学帮扶、临时困难救助和学业辅导等支持,

缓解困境儿童家庭压力。

社会层面:搭建困境儿童联动关爱服务平台,

加大内外社区公益慈善资源的整合和各方之间的沟

通合作,形成服务合力。

政府层面:培育未成年人志愿者服务队,常态

化开展关爱困境儿童志愿服务活动,并协力提升

17 个村(社区)社工室的服务能力。

实施过程

“四方合力”织密困境儿童关爱保护网。怀远

社工站在推动困境儿童服务时,充分发挥家庭、学

校、政府、社会组织和爱心社会企业等力量在特困

儿童关爱保护中的作用,变政府一方用力为家、校、

政、社四方合力,织密困境儿童关爱保护网。

一是成立困境儿童服务工作专班,联动镇未成

年人保护工作站、村(社区)未成年人保护点、儿

童之家,发动儿童主任、网格员、社会组织、社工

和志愿者等,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确定各村社区未

保点职责分工,细化责任,各负其责,全方位为困

境儿童提供关爱保护。

二是健全困境儿童帮扶工作机制,建全村(社

区)“巡访关爱督导员 + 巡访关爱责任人”责任体系,

实行村(社区)儿童保护室和困境儿童“包户”制

度,实施长期跟踪服务,问题动态上报;通过上门

入户、电话视频等方式,组织 17 个村(社区)社

工室开展摸排走访行动,聚焦困境儿童,及时了解、

全面掌握其生活状况和需求情况。此外,主动对接

拜访中小学,进一步了解困境学生在校情况,发现

问题和需求,从多个角度掌握困境儿童相关信息。

“五个支持”整合资源汇聚关爱合力。针对困

境儿童及其家庭的现实性困境,怀远社工站通过志

愿服务赋能支持、入户关爱服务支持、特困儿童社

会融合支持、慈善资源联动支持、个案服务支持等

“五个支持”为抓手,进一步整合困境儿童关爱服

务力量。

一是志愿服务赋能支持。孵化一支 30 人志愿

者服务队的基础上,并逐步培育强化其服务能力。

围绕日常探访、陪伴关爱等开展专题培训,为怀远

镇志愿者服务队、社工室、未保点等参与困境儿童

关爱救助工作提供更加专业、规范的指引和知识基

础。

第19页

18 / 19

二是入户关爱支持。通过入户调查,建立困境

儿童“一户一册”服务档案,发动社工站(室)、

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网格员等力量为困境儿童

提供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上门陪伴服

务,并不断完善家、校、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联

动关爱机制。

三是社会融合支持。通过开展开放性社会融合

支持小组,对内促进困境儿童及家庭支持系统的健

全和改善,对外帮助建立同辈群体支持、社区支持

和社会支持网络,助力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抗逆力提

升。

四是慈善资源联动支持。探索建立“社工 + 志

愿者 + 慈善”的联动服务模式,将关爱服务做深

做实。先后链接到政府部门、社会企事业单位和社

会组织,助力困境儿童正向成长。

五是个案服务支持。针对个别儿童的特殊需求,

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提供针对性个案服务。在社工、

心理老师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儿童自我管理能力

与自主性得到有效提升,家庭沟通增加,学习态度

转变,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

服务成效

困境儿童个人层面:以需求为基础,通过入户

关爱、同辈支持小组、微心愿帮扶以及个案服务等

针对性的措施,使得困境儿童从心理慰藉、情绪疏

导、安全教育、能力拓展、社会融合等方面得到多

维度关爱帮扶。

家庭层面:在服务过程中,强化家庭对儿童照

顾功能、情感功能、教育功能,进一步促进家庭支

持系统的健全和改善,通过链接获取政策和慈善资

源帮扶,让家庭压力得到有效有效缓解。

社会层面:参与执行项目的社会组织搭建起社

会慈善爱心资源参与困境儿童帮扶的桥梁,扩大了

资源整合渠道,吸引带动社会组织、企业和爱心个

人参与到困境儿童关爱帮扶中来,扩大了未成年人

保护和特困儿童关爱的社会氛围。

政府层面:通过丰富的项目切口,促使行政效

能和政策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家、校、政、社四方

合力得到进一步激活,基本形成“个人-家庭一学

校一社区 - 社会”全链条的困境儿童生态服务体系。

困境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物质上的资助虽然有解救危难的功用,但是人不是光靠大

米活着的,他们同样有“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化的需要”,而这些“需要”需要整个社会

来参与满足,而不是仅仅依赖于政府兜底。

社工站作为综合性服务平台,在困境儿童服务中,不仅要做服务的提供者,更要做社会

资源的链接者,社会福利政策的倡导者,同时还需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法

学等方面知识,熟练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社会行政等社会工作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综

合性服务,推动困境儿童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参与,重构社会支持网络,以帮助更多的困境儿

童走出心灵“孤岛”,回归社会。

崇州市怀远镇社工站

第20页

重塑希望,陪伴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成长

儿童是一个家庭的基础,是一个社会的基础,

更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础。儿童时期和青少年

时期的心理健康,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影响对于个人

以后的人生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亲去世、

母亲患有精神障碍,家中还有一个年幼的弟弟,这

些困境出现在石板凳街道的一个小女孩身上,社工

希望通过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帮助这个小女孩走出自

我封闭的状态,建立社会支持,逐步恢复正常的生

活。

当石板凳街道社工站针对金山村社工室转介个

案服务对象开展个案走访,发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小何(化名)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在收集相关数

据、实地走访后,社工进行入户探访,社工通过自

我介绍,运用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个案会谈

技巧,和小何建立信任关系,了解她的信任和接纳,

自愿填写个案知情同意书,让社工为其提供服务。

社工了解到小何的家庭有享受到相应的救助政

策,但是家庭的状况,让小何对学习没有信心,对

家人也不信任,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较差,很少主

动地向家人倾诉自己的情感,更不会主动寻求家人

及朋友的帮助。社工运用直接治疗技巧,肯定服务

对象坚持读书的信念,给予情感上的支持。针对小

何在学习上遇到的一些困难,社工不仅运用自我披

露的技巧,给小何提供自己上学时遇到类似问题的

处理经验;也积极同小何的老师进行电话沟通,将

小何的相关困惑与老师进行沟通,并表达希望老师

多关注小何的想法。

针对小何对于家人的不信任,沟通较少,同时

缺乏朋友,社工运用同理心、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中

的间接治疗技巧,同目前照顾他们的叔叔阿姨交流,

引导小何的叔叔阿姨了解到这一时期儿童的心理特

点;引导其注重对小何精神上的关心,促进更亲密

的沟通。社工也鼓励小何参加同龄的小组活动,在

活动中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帮助小何宣泄情绪、

释放压力,构建她的同辈支持系统。

接下来,石板凳街道社工站社工将根据个案服

务计划开展跟进服务,从小何的需求出发,以社会

工作专业方法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提供一对一的个

性化关爱陪伴服务,以实际行动关注服务对象的需

求、生活情况、身心健康,链接资源提供有需要的

帮助,从而实现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精准关爱和

长效陪伴。

东部新区石板凳街道社工站

第21页

20 / 21

体系建设

金 牛 区 西 安 路 街 道 社 工 站 依 托“ 五 社 联 动” 机 制, 结 合 实 际 情 况 构 建

“1+4+2+2+5”服务体系,即 1 个总服务平台;4 类需求清单;2 支核心志愿服务队伍;

2 类主要服务群体;5 种主要服务。

搭建1个总服务平台 助推社工站3大阵地建设工作

结合社工站实际情况,依托西安路街道社工站总服务平台,建立集办公、助老

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3 大阵地,进行统筹协调各类资源和日常运营管理事务。

搭建了花牌坊社区助老工作阵地,白果林社区、金琴南路社区未成年人保护工

作阵地,逐步将个案、小组专业服务辐射到辖区其他社区,并指导完成辖区社区社

工室的工作。

建立4个服务群体动态需求台账 紧密关注需求变动

通过街道社工站前期走访调研和需求收集工作,逐步建立了辖区 4 个困难群体

清单,包括:困境老人、困境儿童和残疾人和低保人员群体,进一步完善需求台账,

并进行精准化服务。

整合辖区内外资源 壮大社工站2支志愿服务队伍

通过“社工 + 志愿者”形式,招募

和遴选了 30 名普通志愿者和 15 名专业

志愿者,普通志愿者们进行前期入户走

访、电话巡防和疫情防控等服务;专业

志愿者们进行心理咨询、健康管理、科

普知识宣传、应急救援和应急救护培训

等服务。普通志愿者收集服务对象变动

需求,与专业志愿服务队开展对接工作,

进行精准化服务,最后再反馈给街道社

工站统筹协调。

金牛区 “五社联动

构建“1+4+2+2+5”服务体系

第22页

以2类主要服务群体为抓手 将服务延展到其他困

境群体

社工站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资源,确定以“一老一小”2 类群

体为主要服务对象,引入专业服务方法实现专业价值,并将残疾

人群和低保人群纳入次要服务对象,并进行分类管理和分类服务。

整合服务资源 推进5大主要服务落地

社工站以需求调研、基础台账建立及完善、资源整合、日常

巡访、专业工作服务为 5 大主要工作内容,联动社区社工室形成

服务对象到社区,社区到街道,街道到街道社工站,街道社工站

到核心志愿服务队再到服务对象的服务反馈机制,帮扶解决服务

对象需求的同时,完善后续成果跟进工作流程。

金牛区西安路街道社工站

武侯区 社工站“探究式”服务模式探索

探究式社工站建设模式,是用发展型(Development)社会工作理论指导社工站建设的实践,运用整合

型(Integration)社会工作理念将本土政策与资源整合,采用分级化(Grading)的工作方法开展精准化的

服务模式。武侯区红牌楼社工站以五社联动为依托,在社区、社工、社会组织联动的基础上结合成都本土

的“微网实格”中心工作,将微网格员发展成为志愿者,强化了志愿者的联动,以社区微基金为纽带强化

了慈善资源的联动。

武侯区在 2021 年底,基本建成“三级联动”社工体系,实现社工站(室)落地全覆盖。武侯区民政局

为了推动社工体系持续提质增效、建设有品质、有温度的社工站,构建了“5S”社工服务体系,红牌楼街

道社工站在武侯区“5S”社工服务体系的指导下,运用社会工作行动研究的方法,实施了“探究式社工站”

建设的路径。

探究式社工站建设模式及理论支撑

社会工作行动研究强调:被研究者不再是研究对象,而是与问题有关的所有其他人员一起参与,将研

究与行动进行整合,在行动过程中研究,参与者建立伙伴式的工作关系,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经验,目的在

与解决现实问题。

(一) 探究式社工站建设模式解析

探究式社工站建设模式就是发展型(Development)、整合型(Integra,tion)、分级化(Grading),

英文首字母缩写 Dig, 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循序渐进的将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融入到社区的综合治理当

中,专业化表达就是从嵌入式、协同式、再到融合式的社区治理模式。

第23页

22 / 23

(二) 发展性社会工作的理论框架

发展性社会工作是以发展为导向,强调对问题的预防和对服务对象能力的发展;强调社会融合,

将服务对象置身于原生环境中进行能力提升;强调以社区为场景,注重长期性,推动人与社区环境的

共同改善。发展性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是以经济为核心,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核心议题是在经济发

展和社会发展之间取得协调和平衡。

(三)发展型社会政策与社工站建设

发展型社会政策有别于以往政策理念的核心内容就是认为社会发展的经济投入并不会造成经济发

展的纯损耗,反而会促进经济增长。红牌楼街道社工站所处的地理位置在成都市核心商圈,产业和区

位优势明显,经济发达,但是仍然有较多的弱势人群生活在该区域,怎么让弱势人群共建共享改革开

放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怎样提升社会治理的效能?这给地方政府和社工站运行机构带来了一个思

考。2023 年度成都市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社区“微网实格”精细化治理工作,社工站作为社区治理

的参与者,怎么用发展型社会工作的理念来助力政府的中心工作,是探究式社工站建设的促进因素。

(四)整合型社工站建设的理论架构

社会工作的融合主要是指:“专业社会工作与行政性社会工作(本土实践)密切结合、结成一体,

进而一起达致共同目标的过程”。成都的社工站的运营既是政府购买专业社工机构的服务,以项目公

开招投标的形式引进社工机构和社工专业人才参与社工站的建设工作。这种方式的优势是能够去“行

政化”,社会工作者具有一定的独立自主性。但过于独立自主的社工机构在公共服务提供和公共资源

供给上,容易造成社工机构间的不当竞争和社会资源配置的失衡。

那么红牌楼社工站怎样避免这样的局面?近年来成都一大批本土的、优秀的社工机构已经培育成

型并发展壮大。乡镇社工站的运营项目倾向于让本土的社工机构来承接,例如,武侯区幸福人生社工

服务中心,就是在武侯区红牌楼街道本土成立并成长起来的社工机构,机构里的社工都是在本辖区内

的社区工作多年,能快速的梳理、分析、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社会组织优势,连接政府与个人关系,

有效的开展社工站的服务工作。同时以社工站为平台,承接更多的基金会、政府、以及其它企业、群

团组织发布的民生服务项目,能让各方主体在公共服务供给中有效发挥专业化、精准化效用。

(五)分级化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1. 社工站分级化服务是社会工作的“新本土化”

在成都,作为街道层面的社工站,要围绕本地政府的中心工作,分级化的参与社区治理,建立街

道社工站与社区社工室的联动体系,协助社区两委开展社区规划,对社区专职网格员开展赋能与专业

培训,对社区“微网格员”提升志愿服务意识和能力,逐步发展成为志愿者。

2. 四级社工服务体系的建立

在成都市建立了社工支持中心,在武侯区建立了社工总站,在乡镇(街道)级建立了社工服务站,

在社区建立了社工室,在民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四级社工体系是做到了场地、人员、经费三落实,

为社工站的分级化服务奠定了基础。

3. 从微观、中观、宏观分级化的专业融合

分级化到具体的服务对象时,采用了从三个维度切入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从微观层面,开展服务

对象个人的问题分析与预估;从中观层面,从服务对象的家庭及社区生态系统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和方法;从宏观层面,帮扶政策的争取和呼吁,社会资源获得渠道的拓宽。

第24页

探究式社工站建设路径及模式形成——基于红牌楼街道的分析

(一)成都市武侯区红牌楼街道社工站建设背景

红牌楼街道辖区面积 6.36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18 万余人,下辖 7 个社区,是成都市红牌楼商圈的核心

区域,产业特点和区位优势显著,商务商贸业集聚,宜居宜业氛围浓厚,辖区的市政建设齐全,城市管网

配套完善,凸显了辖区良好的区位优势。

红牌楼辖区共有 60 岁以上的老人 16500 余人,不同的服务对象有不同的需求:高龄老人:居家照护、

日常生活服务、医疗康复服务、社会交往与融入,权益保障等。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申请、资源链接

给予经济及物质上的援助。残障人士及家庭:社会融入、心理疏导、康复服务、就业推荐等。困境儿童:

陪伴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权益保护、家庭教育与家庭关系的重构与正常化。失独家庭及独生子女重度残

疾家庭:心理疏导、社会融入、家庭照料、养老规划。

(二)社工站“五个强化”实现民政服务领域全覆盖

1. 三个到位,强化站点建设

一是阵地建设到位,红牌楼街道社工站设立在龙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三楼,共享空间达 460 平方米,

设置了个案咨询室、小组工作室、多用活动室、社工办公室等功能空间,配齐设施设备。二是资金到位,

每年的社工站运营资金,以公开招标方式与专业社工组织合作,及时划拨资金,确保社工站快速、高效运

转。三是专业人员到位,由分管领导担任站长、运行机构负责人担任副站长,社工站配有 1 名助理督导和 3

名助理社工师担任专职社工。

2. 从“三个维度”切入,强化专业服务

一是从微观角度分析评估服务对象的需求,分析需求分类服务,两年多来共计开展救助对象入户访视

1000 人次;开展重疾家庭经济状况评估;开展救助对象个人事项申报;为留守、困难老年人建档,定期巡访;

为困境儿童建档。二是从中观角度完善服务对象的家庭生态系统,开设小组活动;失独和重残家庭小组活动。

通过小组活动,帮助建立增能的社会支持网络,重构家庭及亲友生态系统。三是从宏观角度争取社会救助

政策,开展救助对象社会融入活动;开展救助对象资源链接。

3. 进行“三个整合”,强化五社联动

一是整合社区网格员与专业社工的人才资源,建立社工站(室)联动机制,定期召开站(室)联席会议,

优化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的联动,7 个社区的网格员 + 专业社工,实际投入民政服务的专兼职社工达 21 人;

开展社会工作服务能力提升培训会。二是整合社区党建与志愿者队伍的物力资源,辖区已经建立志愿服务

团队 37 支,开展志愿者培训活动。辖区有学校 16 所,医院 13 家,两新党组织 40 个,长期参与公益事业

的单位有 60 余家。三是整合政府财政与企业捐赠的财力资源,落地项目在红牌楼辖区,参与社区治理以及

弱势人群帮扶,让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慈善资源有效联动并发挥作用。

4. 实现“三个转变”,强化服务成效

一是实现救助目标由生存型到发展型转变,除了满足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还从精神及社会参与层面

给予更多的关注,开展心理疏导,引导弱势人群参与公益手工制作多次,并将手工艺品进行义卖,所得资

金全部进入社区微基金,提升他们自我存在和价值感。二是救助手段从单一型到多元型转变,原有的救助

服务仅限于普惠性的政策帮扶,社工站更关注他们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例如为因病致困家庭的重疾

家庭,组建了由医护人员、律师、心理咨询师、理疗师等跨专业的志愿服务团队,对重疾特困家庭进行结

对帮扶,实现精准帮扶。三是救助方式从普适型到精品型转变,对于困境儿童除了发放政策补贴金外,更

第25页

24 / 25

加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5. 扩大宣传,强化示范引领

注重宣传,在省级、市级、区各级媒体共计报道 36 次,制作社工站期刊。争创示范,获得“省级示范社工站”

评估“优”等级;获得“武侯区优秀社会工作服务站”荣誉。接待参访,接待眉山市、郫都区、仁寿县、

吉林省吉林市等社工站人员的参访交流。

(三)“五社联动”与“微网实格”共同作用下的街道社工站建设

红牌楼街道社工站自成立以来,以“五社联动”为指导,通过“政社协同”让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在辖

区内落地生根。2023 年社工站围绕政府的“微网实格”中心工作,对全辖区的 800 余名微网格员开始实施“细

治入微”的赋能计划,建立“微网格 + 志愿者”的社区精细化治理模式。

1. 社工站参与“微网实格”之形式

成都市积极探索网格化基础治理新模式,2014 年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后,

成都市网格治理建设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在疫情防控经验的基础上,2023 年初在全市铺开“微网实格”工作,

落实到社区如图所示:

第26页

社工站发现,这些微网格员有了持续的经费补贴,就有了丰富的志愿者资源,把这个人力资源有效的

挖掘和培育,那么每个社区就有了稳定的志愿者骨干成员。

2. 社工站参与“微网实格”之要求

社会工作必须面对新的、更加紧迫和复杂的、要求更高的民生问题,并作出更加有效的回应。在这些

重大战略行动中,社会工作者不能只是开展一般的需求调查、组织活动、纾解心理压力等方面的活动,而

是要实施更加实质性的干预活动。成都市“微网实格”工作是党的力量向基层延伸的“触角”, 是民生网络

的“微单元”, 更是广大群众生活的“微细胞”。但是自工作开展以来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微网

格的人员不稳定、缺乏团队合作意识,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能力需要提升。为此,社工站发挥在社会工作

领域的专业优势,为“微网格员”增权和赋能,建立了“微网格员 + 志愿者”的社区精细化服务模式。

3. 社工站参与“微网实格”之路径

采用探究式社工站建设模式的分级化工作思路,对辖区 7 个社区 800 余名微网格成员开展需求调研、

问题梳理、赋能培训等一系列介入策略,协助 7 个社区完善微网实格的管理体制和工作制度,提升社区治

理效能,逐步实现社区精细化治理目标。从网格长、网格员、微网格三个层面开展助力工作,协助社区两

委开展社区治理规划工作,为网格员开展专业社工知识、社工证书考证方面的培训,为微网格员(楼栋长)

开展志愿服务意识、能力提升的小组活动。

探究式社工站建设模式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五社联动”,红牌楼街道社工站 2 年多时间为社区微基金

募集资金,还有 1000 余次的志愿服务的投入,红牌楼街道社工站在拥有专业性和独立性的基础上又与街道

办事处和社区紧密结合,多元主体之间发挥优势进行互补,这样社工站就将政府、企业、志愿者、居民等

多元主体融合,并实现了良性互动。

武侯区红牌楼街道社工站

第27页

26 / 27

温江区民政局依托温江三级社工站(室)建设,积极探索“大数据 + 铁脚

板”工作模式,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上线“一键求助”和“信

息采集”两大功能,开展动态监测和主动救助,大大提高了信息采集、需求识别、

服务递送等方面的服务效率,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实现“被动救助”

向“主动服务”转型升级。

专业服务 用情兜稳底

依托三级社工站(室)建设,温江区创新探索“公益慈善 + 社会救助 + 关

爱援助”三位一体的救助社会工作模式,持续深化“微光社工·温暖生活”民

生服务品牌,实施为老服务和社会救助项目 11 个。积极发挥五社联动力量,常

态化推进“爱心敲门·邻里互助”行动。

温江区以救助社会工作实务实训项目为支点,开展精准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人才培育,支持和鼓励慈善组织、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社会工作者等多元社

会力量全域介入,有针对性的开展个性化、专业化的社会救助行动。

优化流程 用善兜好底

温江区畅通临时救助快速“绿色”通道,完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

简化救助流程,有效提高临时救助的时效性,同时联合多元力量,对流浪乞讨

人员开展动态“地毯式”巡查摸排,并按照分类处置的原则进行妥善安置。

温江区民政局

温江区

精准救助解民忧 兜底保障暖人心

第28页

邛崃市 乡镇社工站如何发展志愿者队伍

邛崃市临邛街道社工站筑爱空巢示范项目由“福彩公益金-

中国福利彩票 -2023 年成都市社工站(室)及社工实务发展资

助项目”资助,围绕“三级联动 + 分层服务 + 示范深化”目标,

以空巢老人为服务重心,通过“赋能 - 服务 - 善治”的三线贯

通示范路径,依托五社联动资源,发挥服务提供者能力优势,

开展赋能增效、分层服务、示范深化服务,筑起空巢老人守护网。

为做好社工站志愿者队伍建设,传递志愿服务精神,让空

巢老人更好地得到关心照顾,提升生活质量。临邛街道社会工

作服务站启动了“爱暖临邛 守护空巢”志愿服务队建设工作。

深入社区,摸实基础情况。社工站社工深入到社区,了解

志愿队伍情况和志愿服务类型。调研得知,各社区皆已建立志

愿者队伍且部分曾与社工站进行了志愿服务合作,志愿服务类

型多样,有安全巡访类、环境治理类、关爱走访类等。其面向

的群体中包含了空巢老人,得知各社区的志愿者具备一定的空

巢老人服务基础。

设点宣传,扩大影响范围。在拜访社区的同时,社工站也借社工站开展主题活动的契机,设置志愿者

宣传点位,进行志愿者宣传招募。

联动招募,找寻邻里志愿者。结合调研结果、空

巢老人分布情况,社工站决定采取“就近”、“属地”

原则招募志愿者,即在老人所在的社区里招募志愿者。

目前,社工站与空巢老人相对集中的 4 个社区达成了

联动招募志愿者共识,决定建立“爱暖临邛 守护空巢”

志愿者分队。

总结服务经验,为“老带新”奠基。临邛街道社

会工作服务站举行了“老带新,志愿者见面会暨经验

分享沙龙”邀请到曾参与特殊困难老人巡访的志愿者

骨干、社工参与,希望通过此次交流总结出经验为站点其他志愿者赋能奠定基础。重点围绕服务记录、注

意事项、保密原则等展开讨论分享,并就参与志愿者赋能达成共识。

通过此番行动,临邛社工站志愿队伍建设见成效,总结出了服务经验,达成成长共识,接下来站点将

采取“社工 + 志愿者骨干”的方式到辖区内与新加入的志愿者见面、分享经验,力争织牢“守护空巢”志

愿服务网。

邛崃市临邛街道社工站

第29页

28 / 29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近年来,四川省崇州市以加强基层社会工作服务

体系建设为着力点,以满足城乡居民服务需求为落脚点,撬动“五社”资源打造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探索出一条以社会工作服务基础民生、创新基

层治理的崇州路径。

聚焦机制建设,加强组织推动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领导力

健全党建引领机制。崇州市加强全域社工机构党组织建设,将社会工作服务体

系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和“微网实格”基层治理机制。以加强社会工作服务能力建设为主线,对服务标准、

服务内容、品牌建设等关键环节进行统筹谋划、系统部署。

健全协同推进机制。崇州市民政部门牵头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片区联席会,

横向整合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妇联、残联等部门购买服务项目资金和社会公益

慈善资金,纵向联动镇(街道)、村(社区)加强工作调度和督察指导,及时协

调解决堵点痛点问题。

健全资金保障机制。崇州市建立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资金安排、项目实施、

绩效评估制度,将社工站(室)基本建设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支持镇(街道)

和村(社区)筹集资金购买社工站(室)服务。近年来,全市开展各类社工服务

项目 80 个,有效推动社会工作服务基层社会治理。

▲白头镇社工站开展儿童小组活动

崇州市社工站建设首先要聚焦哪?崇州的经验看一下

第30页

聚焦队伍建设,加强赋能培训

提升基层社会服务驱动力

崇州市始终把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进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着力提升社工人才

专业化水平。2021 年以来,分层分类开展社会工作业务培训 246 场次,培育持证社工 811 人、社工机构 37 家,

社工行业获评优秀人才 5 名、拔尖人才 2 名,入选“两代表一委员”3 名。

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崇州市坚持市级社工总站统筹推进、日常督导、专项培训相结合,持续对全

市 15 个镇(街道)社工站、172 个村(社区)社工室开展建设运营、专业指导、业务提升等培训赋能行动,

通过业务交流会、社工人才沙龙、外引内培等方式,助力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提能增效。

注重社会工作通识培训。以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民政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为重点,开

展社会工作理念、社区发展治理逻辑及趋势等通识培训,从精准服务、链接资源、社会动员等方面不断提

升城乡社区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夯实社区社会工作发展基础。

创新社会工作片区培训。基于地域面积广阔、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基本情况,崇州市突出求实务实导向,

将全域社工站(室)划分为三个片区,并建立社工站(室)片区联席会制度,采取民政局主导、社工总站

主办、镇(街道)社工站轮流承办的方式,常态化开展片区分享交流,推进各片区内社工站(室)共同提升,

共同发展。

▲举办崇州市社工站片区交流会

聚焦民政服务,深化“五社联动”

提升共建共治共享协作力

崇州市以推动民生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出发点,将社工站(室)建设作为提升基层民政服务能力的重要

抓手,深化“五社”要素有效联动,推动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向基层纵深延展。

坚持群众需求导向。崇州市锚定基层民生服务关切点,在“一老一小”“一困一残”等领域重点发力。

通过公益创投、民生微实事等方式,提供多元化社工服务 6500 余场次,回应服务需求 1900 余个,受益群众 1.5

万余人次。如道明镇社工站因地制宜开展社工服务,通过建立爱心接力站、培育“心连心为老志愿服务队”,

帮助解决偏远山区老人代购代买的需求。

第31页

30 / 31

激发“五社”联动活力。崇州市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助困助残、助老助小、助学助医、助力基层治理

中的积极作用,立足区域发展实际激发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力量参与社区服务、社区

治理的意识。通过开展交流研讨、联建共建、评优评先,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搭建平台,凝聚

和激发各方资源共享、服务融合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五社”力量参与服务的主动性。

突出品牌创建导向。崇州市始终坚持“需求契合、服务融合”公益理念,鼓励社工站(室)根据辖区

居民需求实施“1 个基础服务项目 +1 个特色品牌服务项目 +X 个自选优势项目”多元化发展模式,推动“社

会工作 + 民政业务 + 社区 + 社会组织 + 慈善 + 志愿服务”融合发展。2021 年以来,各社工站链接各类社

会资源,打造了特殊儿童关爱行动“牵手 26 计划”、重度残疾人“结亲连心”助残志愿者行动等社会工作

服务品牌。

▲大划街道社工站联合划石社区开展书香“筑梦”共享读书会活动

聚焦协同监管,加强督促指导

提升基层服务成效控制力

崇州市民政局在指导协调各镇(街道)、村(社区)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提供阵地、资金和办公设施

设备保障的基础上,通过工作会、专题培训等方式增强镇(街道)、村(社区)对社会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一方面,组建由市民政局牵头、镇(街道)参与、行业专家支持的专项工作小组,以孵化培育、专题培训、

定期督导、实地督查等方式,对全市社会组织、社工站(室)、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服务能力、服务素质、

服务质量进行过程督导。另一方面,总结汇编《崇州市院落治理操作指南》《崇州市基层社会治理案例集》《社

会工作介入民主协商操作手册》等制度成果,初步形成一批服务多元化、运营有特长的特色社工站(室)。

同时,积极创建“崇爱社工”公共品牌,持续提升社会工作的影响力和认同度。此外,健全第三方督导、监测、

评估机制,发布示范社工站(室)创建标准,推动全市社会工作专业化、高质量发展。

崇州市民政局

第32页

残疾人社会工作

回应需求,用行动温暖特殊困难残疾人

近日,成都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龙泉驿区西河街道组织关爱巡访残疾人群体,积极发挥专业优势,

暖心守护、用爱救助,切实回应特殊困难群众需求,提高幸福感。

辖区的刘某(化名)是一名肢体二级重度残疾人,患有重度地中海贫血,因此病导致身体矮小,行动不便,

靠输血维持身体正常机能。社工了解到他的处境后,协助其申请残疾人单独实施低保,残疾人重度护理补

贴及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在社工入户走访时了解到,他每次住院的花费较大,家庭情况还是非常困难,

社工再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医院花费金额,帮助其申请了临时救助。在社工和社区的帮助下,刘某的生活

终于走向了正轨。如今社工定期入户探访,了解其近期身体情况,及时回应需求。社工还对其开展集中托

养意愿调查,征求其意见。下一步,社工将继续做好残疾人工作,将残疾群众民生福祉挂在心头,积极帮

助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努力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成都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行业信息

老年社会工作

“五社联动”,贴心共护老人生活

为了增强社区老年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老人生活得到更好的保障,广泛发动多元力量参与,

近日,崇州市恒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崇州市白头镇开展了关爱老人志愿服务。

此次活动中,社工联合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以及慈善资源,合力为老人们提供义诊、义剪、义修、

政策宣传、社工服务宣传等服务。在服务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为老年人宣传居家安全知识,发放《防跌倒

十知》和《安全用火用电用气小常识》宣传册。对于辖区的独居、困难、高龄老人,社工联合志愿者以走

访入户的形式,对居家环境进行上门排查,在易发生磕碰的区域安装了防撞条,为提升辖区老人的幸福感、

营造社区和谐氛围注入了新动能。

此次服务得到辖区老人们的一致肯定,搭建了邻里关爱服务平台;整合资源,实现多种资源联动,把

便民利民与社工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给更多的老人们提供暖心服务,积极营造和谐共融社区的浓厚氛围。

崇州市恒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第33页

32 / 33

禁毒社会工作

专业宣传,促禁毒和融合同发展

禁毒社会工作是禁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预防和减轻毒品危

害的重要手段。为提高辖区群众对毒品的认知能力和抵御能力,营造良好的禁毒宣传氛围,树立防毒意识,

同时促进康复人员重新融入社会。都江堰市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从营造无毒氛围的角度出发,采用新型

宣传形式,在辖区中小学和社区公共空间开展进学校、进社区、进场所、进单位、进家庭“五进”宣传,

提升社会大众对毒品的正确认知,使广大居民群众认清毒品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帮助居民群众筑

牢自觉远离毒品,抵制吸毒贩毒行为的思想防线。

同时社工通过禁毒宣传手册以及禁毒社工专业理念的输出和持续影响,促进社区戒毒模式的理念更新,

消除社会对社戒社康人员的不良标签,推动社会用更开放、包容的态度重新接纳他们,从康复和发展的角

度发展社区禁毒工作。

都江堰市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第34页

社工交流

高新区“123”工作法 , 探索社区互助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是目前高新区三元社区老年人养老的

主要模式,老年人由于自身的身体机能下降,长期

缺乏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造成与社会发展的严重

脱节,且大多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生活上得不到

好的照料、精神上缺少陪伴支持,存在着不同程度

的心理问题。

因此,成都市朗力社工中心以“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化理论”为基础,创新“123 工作法”,通

过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营造全民参与为老服务的良

好氛围,探索社区互助养老新模式。

◆ 特色亮点

(一)1 套机制·以制促治。机制完善是服务

专业规范开展的方向指引。梳理“一套机制”,即

“老年活动中心运营管理机制”和“志愿者管理激

励机制”。

用活用好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搭建沟通交流、

学习娱乐平台;做好志愿者数据管理,增强三元社

区志愿服务制度保障,提高全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

极性和自主性。

(二)2 个计划·培育增能。社区互助是营造

社区韧性的宝贵人力资源。通过“DLMP 培力计划”

和“公益为老微创投计划”,一方面建立本土可调

用的志愿者数据库,提供志愿服务的“增能”与“赋

权”,指导社区培育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夕阳

在线低龄老人志愿服务队”;另外一方面整合社会

志愿服务资源,将志愿一对一和志愿主题活动有机

结合,倡导特殊老人社区照顾,践行社区互助养老

理念。

(三)3 大行动·共享融合。精准服务是社工

倡导以人为本理念的落脚点。社工带领,联动社区

志愿者和社会资源,通过阵地建设、互助小组、主

题活动等方式精准开展老年活动中心升级、老年社

会交往小组、老年主题赛事联谊等服务,推动解决

社区问题,加速促进邻里共融,探索社区互助养老

新模式。

(四)4 类支持·五社共创。互利合作是提升

社区互助养老韧性的坚实后盾。社工通过整合外部

资源和社区自身资源存量,提供“咨询指导、培育

赋能、资源链接,宣传报道”四大支持,活跃邻里

关系、增强五社联结。

◆ 服务成效

在有限的项目服务周期内,三元社区联合朗力

社工共同建立了志愿队伍培育孵化平台,成为了社

区互助养老的支持和倡导中心;建立了助老社会资

源聚合平台,成为了社区互助养老的资源汇聚和调

配中心;建立了全龄段老人精准服务平台,成为了

社区互助养老的整合和践行中心。

投稿单位:成都市朗力社工中心

双流区

“童参与 共成长”构建“3+4”儿童参与机制

“童参与 共成长”儿童参与式社区新生活项

目通过社工机构与白塔社区联动模式,从儿童的实

际需求和愿望出发,基于儿童趣味和社会化参与,

构建“3+4”儿童参与系统(“3”是指社区、学校、

家庭三套支持系统,“4”是指四个具体的团体,

包括伙伴团、兴趣社团、志愿团、儿童成长群),

第35页

34 / 35

利用社区空间,让儿童全程参与社区空间微更新,

在微更新过程中,挖掘儿童的兴趣爱好,参与空间

的合理利用与运营,让儿童感受美、发现美、创造

美。

项目立足儿童友好优先的发展原则,将儿童友

好理念融入社区整体发展规划,与共建共治共享现

代化社区治理理念相结合,与社区优势资源相结合,

从建设、保障、服务、宣传等方面积极开展儿童友

好型社区服务,探索建立儿童友好型社区的有效机

制,推动实现“理念友好、环境友好、人文友好、

空间友好、服务友好”的儿童友好目标。

◆ 服务计划

1、儿童描绘理想社区空间,搭建 1 个儿童参

与平台与机制,提升儿童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

2、儿童参与社区儿童之家微更新,打造一个

儿童参与共建、共享的场所,营造温暖有序的儿童

友好社区环境。

3、通过“3+4”儿童参与支持系统作为保障,

增强儿童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和能力。

◆ 实施过程

专业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商讨设计,共同制定项

目服务方向:围绕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不断积极传

播并深化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利用社区闲置空间,

通过儿童参与打造儿童之家公共空间,提升儿童人

际交往能力和发展高质量的朋辈及亲子关系,拉近

邻里关系,推动儿童发声和居民共治,形成有利于

儿童成长的生态。

综融取向社会工作全方位视角看待参与的儿童

及其所在社会系统,灵活运用多种社会理论和工作

方法,以促进儿童发展人际关系为重点,综合考虑

儿童的朋辈、家庭和社区等行动系统,设计了项目

的启动仪式暨亲子运动会,在组织儿童及家长参与

项目活动的同时,拉近邻里关系,挖掘有兴趣爱好

的儿童,鼓励其参与后期项目开展,培养其参与社

区公共事务的。

项目的小组活动设计主要依据前期与社区两

委、儿童及家长的多方访谈和问卷调查。为充分调

动儿童参加活动的积极性,社工在设计活动时,加

入“小小当家人”议事会体验趣味课堂系列活动,

通过发放奖章的方式促进儿童参与兴致。

小组活动过程中,社工扮演引导者、协助者和

教育者等角色,尊重儿童意愿,赋予儿童自主权,

提供相对安全、温馨的环境,使儿童能表达自己的

真实意愿与关心的问题,同时鼓励儿童勇敢尝试新

的行为,促进自我认识,增进人际关系,激发潜能

与动机。

本次主要针对白塔社区儿童服务,主要围绕“提

高儿童参与社区活动意识”、“搭建体验式参与平

台”、“社区儿童参与社区环境更新”、“可持续

参与机制”四个不同层次为服务对象开展活动。让

儿童参与社区生活积极性得到提高,根据儿童的提

出的需求,在对儿童之家进行微更新的过程中,建

立了一支“小白鸽”志愿队,发挥儿童的主观仪式,

促进儿童社会性品格提升,培养儿童主动参与社区

事务、儿童之间合作交往、培养儿童观责任担当意

识、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和共建共治共享意识,在

社区内不断丰富儿童生活、创造和引领社区生活新

形态。

投稿单位:成都市双流区芯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第36页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成都社工”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成都三社中心”公众号

成都市社会组织和社工网:www.cdnpo.com

邮 箱:cdswswyx@163.com

联系电话:028-87030211

地 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一段百花西路5号

成都市社会组织社区和社工人才服务中心

成都市社会工作协会 编印

简报

由成都市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期刊在线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