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二组第一期简报

发布时间:2017-2-27 | 杂志分类:文化艺术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名师二组第一期简报

学校内部公平指数,首 先是把“尺子”,能够“测 得出 ”;然 后它 也 是一 种“ 能 量 ”,能 推 动 教 师 校 长 行 为 的改 变。“ 让每 一个 孩 子 在 学校的每一天都感受到公 平”,这并不奢侈,只要锲而不舍,“有差异的平等”在学校里终究会变得“不言而喻”、变得“理所当然”! ——杨小微 一切 皆服 务、事 事可在线、更快更便... [收起]
[展开]
名师二组第一期简报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文本内容
第1页

山东省第三期齐鲁名师人选

研修简报

名师二组第 1 期 2017 年 2 月 26 日

编辑:朱玉红 徐希红 张淑英

研修寄语 华师剪影

团队风采 培训花絮

专家视点 培训心得

1

第2页

春寒料峭的季节,我们相聚在上海,

在美丽的华师大校园里共同享受这精神

的盛宴!

使 命 与 责 任 ,使 我 们 静 心 学 习 ,用 心

教学;

专 业 与 素 养 ,使 我 们 一 路 前 行 ,不 断

成长;

创 新 与 奉 献 ,使 我 们 不 断 研 究 ,潜 心

教育;

让 我 们 背 起 智 慧 的 行 囊 ,向 着 幸 福 教

师 的 方 向 ,点 击 生 命 的 精 彩 ,交 流 智 慧 的

碰撞,分享春天的交响!

2

第3页

3

第4页

名师二组团队风采

本期编辑成员

4

第5页

5

第6页

学校内部公平指数,首

先是把“尺子”,能够“测

得出 ”;然 后它 也 是一 种“ 能

量 ”,能 推 动 教 师 校 长 行 为

的改 变。“ 让每 一个 孩 子 在

学校的每一天都感受到公

平”,这并不奢侈,只要锲

而不舍,“有差异的平等”在学校里终究会变得“不言而

喻”、变得“理所当然”!

——杨小微

一切 皆服 务、事 事

可在线、更快更便捷、

更加个性化。

移动 学习、选择 性

学习 、自 控 式学 习、线

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

学习、个性化学习、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公平。

——范国睿

6

第7页

完整的课题研究的

一般要件:

1.背景与意义

2.文献述评 3.研究

设计

A.研究目标 B.

研究问题与研究内容 C.支撑研究的基本概念框架 D.研究

方法 E.研究程序

4.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 5.研究总结与反思:价值、局

限与展望

——王建军

一问:

问题开放

了吗?

二问:

重心下移

了吗?

三问:会捕捉资源了吗?

四问:小组讨论时机对吗?有核心问题吗?

五问:资源如何处理呢?提升点找到了吗?

——吴亚萍

7

第8页

师者的坚守与突围

济南市历城区华山中心小学 朱 玉 红

两天的培训,四位专家的报告以其先进

的理念、全新的视角、深刻地思考、科学地探

索、严谨的态度冲击着我们的大脑,唤醒了内

在的那份教育热情,激发了“我要发展”的成

长冲动,也更理智地明白了师者应有的坚守与

突围。

坚守不忘初心的使命感。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一棵树,一朵云

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要坚守一种使命感,

找到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层级。我们可以赋予我们的生命以使命,

成为名师,成为名师是为了摇无数棵树,推无数朵云。不忘初心,方

得始终。

坚守努力的学,明白的教。

两天的培训,大家专注聆听、静心思考、热烈讨论、虚心请教,

这近乎痴狂的学习欲望,令人感受到了不进则退的氛围。教师是人类

永恒的职业,但社会对教师条件的选择并不永恒,时代是对教师的要

求越来越高。教师良好的素质并非学校教育、继续教育才能获得。新

8

第9页

的教育观念认为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不

断更新观念、充实头脑才能教的明白,教的有底气。在当今‘人人心

中都有本教学,人人心中都有个教育梦,人人心中都有个度量衡’的

背景下,我们必须要增强自己的学识,追求教师的专业尊严,使自己

有底气的站立在教材和学生面前。

坚守抬头瞻前、低头实践的研究精神。

培训教授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教育教学观念的深刻触动,他们那严

谨踏实的学术研究精神更是引领我们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启明灯。对

于课题研究,王建军教授深入浅出、耐心细致地从课题定名、研究思

路与工作思路、完整课题研究的一般要件等各方面进行了讲授,并现

场运用工作坊的方式,让老师们实操理论,为下一步的教学研究工作

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与操作性极强的实践方法。对于王教授的崇敬

之情,不仅源于其高深的研究成果,还有接地气的学术精神。他可以

捕捉到普通教师听讲座的有效方法、他能一周至少一次深入到学校调

研、他能观察到外国大学生撰写论文的秘诀、他能用学术魅力吸引粉

丝无数…… 一位知名教授尚且如此,作为一线教师更需要抬头搏击

风雨,在困难面前不怯步,自信向前;同时,低头沉思、实践,把自

己推向新的未知的领域,在不断地战胜未知中成熟自己。抬起头认真

自信地看路,低下头谦虚踏实地做事,当我们弄清了抬头与低头间的

学问时,我觉得不仅仅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催生自

己对教育事业的激情,活化自己对教育意义的理解,丰富对教育生活

的体验,从而使自己在教育的路上走得更坚实。

9

第10页

突围固有的课程观。

多少年来,我们认为的课程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知识中心的理性主

义倾向。在课程理论上,固守“课程即学科”或“课程即教学科目的

总和”的观念,在课程价值上,把知识的重要性推向极至。在课程实

践上,知识的标准化、统一化支配着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这导致一

个十分突出的矛盾:今天所需课程的分科性与学生建立所面临问题的

综合性。杨小微教授关于课程整合的引领,使我对于课程改革的再出

发、再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矛盾突出、分科课程体质难以

撼动”这样的背景下,课程要突围,必须通过整合。课程整合既要为

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基,满足所有学生的基础性发展。又要体现“人-

自然-社会”的整体关联性,弥补分科课程体系之不足,同时满足学

生的差异化需求。于是“1+X”、“小梅花”、“寻阳课程”“七彩课程”

向我们展现出了课程整合的魅力。

突围单一的教学方式。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文明”时代,“大数据”“互联网+”突破时

空藩篱,早就把“信息不对称”这个概念击得粉碎,各类知识浮在云

端,浩如烟海,随时可查,随处可查,“知识的搬运工”越来越不好

做了。范国睿教授所做的讲座中提到:“这是一种革命,我们确实正

在进入这场革命,庞大的新数据来源所带来的量化转变将在学术界、

企业界和政界中迅速蔓延开来,没有那个领域不会受到影响。”当然

教育也不例外,在家上学、线上教育、云资源教育平台、MOOC 时代

的来临,最终会形成一个“人人教人人”的教育前景。信息化时代的

10

第11页

发展,突围固有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是时代所趋。作为教师是否把

自己放在了时代的风头浪尖,引领着学生运用时代工具进行学习、生

活、工作,是我们需要反思的。

今天的教师应该坚守什么而不至于顽固不化?我们的教育应怎

样突围而不失其底蕴?师者应该以“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作为教育的追求。无作秀般的“急功近利”之欲,有海纳

百川之博大胸怀,才能有容乃大。

实现教育过程公平,作为教师应怎么做?

济南高新区奥体中路学校 徐 希 红

开班第一天,杨小微教授为我们做了《我国基

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透视与观念重建》的报告,当我

看到这个题目时,我感到很兴奋,我觉得这里面一

定有“干货”,而这些“干货”一定能印证着一些

教育现象和平时工作中的一些想法,同时也会了解

国家关于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政策,更重要的是能为

自己以后的工作指引方向。

杨教授的报告娓娓道来,从十三五教育热点与预判、课程改革到

教育公平,使自己了解到我国的教育改革形式和现状。其中关于教育

公平,杨教授高屋建瓴,从教育的外部公平到学校的内部公平,从国

家层面到学校层面,全面的诠释了教育公平。最后,杨教授讲到,教

育过程公平其实可以浓缩为三句话:对所有的儿童平等对待,即有教

11

第12页

发展,突围固有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是时代所趋。作为教师是否把

自己放在了时代的风头浪尖,引领着学生运用时代工具进行学习、生

活、工作,是我们需要反思的。

今天的教师应该坚守什么而不至于顽固不化?我们的教育应怎

样突围而不失其底蕴?师者应该以“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作为教育的追求。无作秀般的“急功近利”之欲,有海纳

百川之博大胸怀,才能有容乃大。

实现教育过程公平,作为教师应怎么做?

济南高新区奥体中路学校 徐 希 红

开班第一天,杨小微教授为我们做了《我国基

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透视与观念重建》的报告,当我

看到这个题目时,我感到很兴奋,我觉得这里面一

定有“干货”,而这些“干货”一定能印证着一些

教育现象和平时工作中的一些想法,同时也会了解

国家关于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政策,更重要的是能为

自己以后的工作指引方向。

杨教授的报告娓娓道来,从十三五教育热点与预判、课程改革到

教育公平,使自己了解到我国的教育改革形式和现状。其中关于教育

公平,杨教授高屋建瓴,从教育的外部公平到学校的内部公平,从国

家层面到学校层面,全面的诠释了教育公平。最后,杨教授讲到,教

育过程公平其实可以浓缩为三句话:对所有的儿童平等对待,即有教

11

第13页

均等,建立一个“参与机会均等“的公平课堂。

二、 尊重孩子之间的差异

因为我们是集体式教学方式,所以我们较为普遍的做法就是将同

一种教学内容以同一种方法同时教给很多不同的学生 这看似公平和

民主,却违背了“差异原则”。 对于知识掌握层次不同、学习能力不

同的学生来说,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对待不同个性的、禀赋

资质不同的学生是 一种实质上的不公平。

罗尔斯提出两条著名的正义原则中第二个就是差别原则——它

意味着:补偿、互惠、博爱。孩子是有差异的,每个孩子天生不同,

就像一只蝴蝶的美丽绝不是对另一只蝴蝶的模仿。作为教师,要杜绝

机械意义上的一视同仁,要直面和接纳孩子之间的差异,是树就让他

参天,是花就让他开放,是草就让他清新。于资质不同的孩子差异对

待,实现因材施教。首先在课堂组织上,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采用灵

活多样的形式,突破课堂要求的一致性与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之间的矛

盾,实施分层教学和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

方式,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减少课堂中的“看客”,压缩

课堂中的“死角”。其次,在教学中丰富课程内容,促进课程资源的

合理分配,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材料与方法,鼓励个体学生自主学习,

为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同时,在作业的布置上,

可以实施分层作业和个性化作业,为不同学生提供能够满足其需要的

学习材料,又要给予学生学习具有同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的机会。

三、特别关注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

13

第14页

在学校中,存在一些生理、心理、能力等特殊的孩子,他们对教

育也有着特殊的需要。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的今天,

要实现教育内部公平,教师必须关注特殊需要学生,为其提供合适的

教育辅导。不能只关心教学进度的统一,要尊重个体差异,对多样化

的特殊需要做出积极回应,要采用灵活的课程和教学方式、方法,对

特殊需要和特殊困难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实施有针对性的分层教

学,保证每个学生都在已有基础上有进步,使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

特殊需要学生都能接受高质量、适当的教育,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四、 教学评价的多元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生观,为实

施课堂教学公平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学生的智力是由多种智能组

成的,并不只是语言和数理逻辑,学校中的考试仅仅代表着两种智力

的发展进度,这种教学评价标准的单一化导致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成

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学习成绩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对于学

生其他方面的突出表现视而不见,这就是教育教学的不公平。要想实

现真正的公平,要实现评价的多元化,改变评价“一刀切”现象,多

一把评判的尺子,根据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要因人而异,

统筹整体、兼顾个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发挥评价的功能。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克服自我意识心理和行为表

现上所体现的偏见和不公平,时刻提醒自己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的,

并随时对自己不公平的教学行为做出适当的调整,才能在教学过程和

结果上无限接近公平。

14

第15页

让每一个孩子在学校的每一天都感受到公平,这并不奢侈,只

要锲而不舍,“有差异的平等”在学校里终究会变得“不言而喻”、

变得“理所当然”!

回到思考本原

胶州市实验小学 张淑英

2 月 24 日,作为“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我们来到华东师范

大学参与研修。来之前,自己已经做好了重新做学生的准备,无论心

态,无论行动。但当一早与同仁们一同踏入华东师大的校园时,一份

新生初入校园的兴奋、新鲜之感还是瞬间弥漫了我全身!真好!

尚未返青的树木透着苍劲与力量,

发丝般攀爬在“MPA 教育中心”墙壁上

的爬山虎,宛若一幅美美的画卷引人

向上;擦肩而过的,有骨骼清奇、面

容和善的老人,有匆匆来往的学生,

也有不少外国留学生;校园的草地上,

活跃着踢足球的年幼的孩子们,小小

的身躯里全是蓬勃的朝气,呐喊声激

荡着我的心。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巍巍师大,铸文华育英才,学高光华;煌煌上庠,启晦蒙昌民

智,身高大夏。” ——外语学院 10 级校友王海宇

“梦想与信心比成功重要,初心与坚持比成功重要,自省

与静思比成长重要。” ——地球科学学部 04 级校友黄歌颂

15

第16页

“曾经挑灯夜读的孤独,却是现在望尘莫及的幸福。”

——生命科学院 12 级校友张新艳

一路默念着这历届校友励志的校园格言,内心颇感振奋。站在写

有“滋心养智,厚文重义”的理念石前,仰视“逸夫楼”上的三个雄

浑有力的大字,心里想着,学子们日日耳濡目染于这精心经营的校园

文化之中,心神定然会与苦教、苦干、苦学的华东师大精神融为一体,

怎能不开拓奋进、自强不息呢?如此一来,便默默警醒自己,做一日

华东师大人,也要承一日华东师大魂了。

一、有关课程

杨小微教授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透视与观念重建》中,

讲到今天的课程改革中课程整合的必要性:一个十分突出的矛盾即所

学课程的分科性与学生将来所面临问题的综合性;一个难以改变的事

实即体现学科关联只能靠整合。其中,所列举的北京清华附小的“1+X”

课程、重庆谢家湾小学的“小梅花”课程、上海洵阳路小学的“寻阳”

课程、杭州濮家小学的“七彩”课程、北京亦庄小学的“全课程”“始

业课程”,均让课程、教学更加立体丰满,课程的大胸怀超越了课时

的小计较,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特别认同杨教授所说的“课程整合的目标要指向核心素养。整合

的前提是学生要卷入其中,被鼓励把他们自己的生活经历整合进日常

学校课程,以加深和拓宽他们对世界的理解。”聆听着西方案例《4

岁孩子的“非洲之旅”》,不禁对幼儿教师哈特的课程整合路径和效能

产生由衷的敬意。

16

第17页

教师设计这次活动的出发点,是大多数孩子是非裔美国人,学校

却几乎没有非洲的介绍。基于孩子的年龄还不具备通过大规模切身旅

行的形式来达成体验的了解,基于教师有长程的教育视野,基于教师

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所以,这首先是项有意义的课程。活动过程可谓

丰富有趣,教师前期的筹备可谓用心良苦:熟悉多种动物图片、阅读

相关书籍、手工贴贴画画做做、研究谈论非洲地图、手工建造房子和

乐器等、讲故事、配音乐背景、分角色做服装配饰、唱歌想象旅行、

食物庆祝……整节课虽只持续了 30 分钟,但却从一个主题不断引出

另一个主题,内容涵盖了社会、自然、艺术、技术等多个大的知识领

域。可以想见,沉浸于活动之中的这 20 名孩子兴趣会何等高涨,其

协同探究的能力、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艺术创作的能力均得到了培养,

更重要的是播下了主动求知与自我认同的种子。我想,好的幼儿教育

课程,是否应该就像这样,不是浅尝即止,而是进入到孩子灵魂的最

深处,于单纯中见复杂,平常中见深刻,因为这是孩子一生的底色!

讲座中所讲到的茅以升学校的综合型课程《桥—--生命》、北京

十一学校 4000 多个学生每人一张独一无二的课程表、上海中学每学

期开设的 150 至 200 门发展性课程、上海育才中学的五大校本课程群、

人大附中等四大名校的跨校选课,简短的信息却让我对名校的课程改

革大动作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于是,我到网上逐所学校搜索,从

学校简介、学校特色、学校课程等做全方位了解,收获不仅仅局限于

课程。毫无疑问,这是一扇窗子,一扇促使更好地我们规划、设计、

调整适切我们自己本土的课程的窗子。

17

第18页

二、有关学习

哲学家叔本华说过:“真正丰富的精神,必然是热爱思考的。我

们不可能不读书,但切切不可以像个自来水管一样读书。不管你胸罗

如何的渊博,如若不能反复思维咀嚼消化的话,它的价值,远逊于所

知不多但能予以深思熟虑的知识。”

两天的讲座听下来,我对“学习”的意义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改变学习方式。王建军教授在讲座之前的一番谆谆教诲很是暖心

——“换个姿态来对待讲座,让自己的收获真正大起来。不是讲座有

问题,而是听讲座的人也有问题。不是人家改变我,而是借人家的力

量自己改变自己。做大量的笔记整理,换个方式听,攒一点东西,把

自己一闪而过的想法变成一个叙述系统。”他于我的学习方式的意义,

一如触动他对讲座看法的那位即兴写了七八张信纸文章的老师。如果

说听讲座是在“读人”,做读者,那么最好的学习应该是不满足于做

“读者”,而是做“作者”!因为自己思索出来的道理,好像自己身体

的四肢,确确实实属于自己所有。尽管不见得严密紧凑,但有个脉络

可寻。就像蔡朝阳老师的一个很有趣的说法:“写作是一种‘还乡’。”

那么这样的即时梳理、提炼式的写作,对我们而言,可算是一种精神

层面的还乡。就精神根底而言,不是碎片式的,而是有某种深度的关

联。这是专业发展的新鲜积累。

锤炼科研能力。王建军教授针对大家反映比较集中的短板,即课

题研究进行了接地气的培训。他讲授得很有耐心,几乎是从“零”讲

起,选题的角度、课题如何规范地写,一一讲清楚——“做课题,通

18

第20页

17 年 2 月 24 日,我带着婆婆和孩子来到繁华美丽的大上海,

在向往已久的华师大参加 2017 山东省名师名校长高级研修

班。

研修前:

临行前担心婆婆的食宿问题,

忐忑不安的向会务组申请要一间亲

子房,会务组张都现老师热心的给

予我帮助。在我们未到上海前,就

与宾馆协调好房间,让我们来到上

海后立刻入住,宾至如归的感觉让

我感受到一个温馨似家的省教科

院。

开班典礼:

李文军院长、许爱红主任、杨小微教授别开生面、幽默诙

谐,王建军教授严谨治学,用心制定研修方案,在谈笑风生

中拉开了研修序幕。简短的开班典礼让我感到将不虚此行。

研修第一天:

首先聆听了杨小微

教授的讲座。杨教授做了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

热点透视与观念重建》的

精彩讲座。杨教授从十三

20

第21页

五教育热点预判;课程整合与选择:课程改革的再出发;关

注公平:从“外部公平”到“学校内部公平”;关注成长的

评价观与面向未来的“基础观”几个视点做了精彩讲授。我

结合课程整合谈谈学习收获。

今年暑假参加了“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研修,观摩

了五莲县实验小学张凤娟老师执教的《生活中的立方体》一

课。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的认识》这一单元之后,有

些爱观察的同学发现生活中的容器,有的是长方体的,有的

是圆柱体的,于是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容器的形状会

不同?哪一种更合适呢?教师让学生分小组研究。

第一小组研究了高和底面周长相等的圆柱体、长方体和

正方体哪个体积最大?第二小组研究了圆柱体和长方体底

面积相等,且高相等,它们的表面积到底谁小?第三小组研

究了为什么固体都用长方体包装?这都运用到学生刚刚学

习的直柱体的体积和容积的数学知识。而第四小组研究了为

什么树干和我们人体的脊椎是圆柱体呢?这用到了科学知

识。张老师将数学知识与科学知识精心整合,给了学生自主

研究的空间,打破了学科界限,开阔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

生的创新思维。

我的打算:我将借此次培训,深入学习课程整合理论,

借鉴已有的课程整合的成果,尝试实践课程整合。

下午聆听了王建军教授的讲座。

21

第22页

五教育热点预判;课程整合与选择:课程改革的再出发;关

注公平:从“外部公平”到“学校内部公平”;关注成长的

评价观与面向未来的“基础观”几个视点做了精彩讲授。我

结合课程整合谈谈学习收获。

今年暑假参加了“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研修,观摩

了五莲县实验小学张凤娟老师执教的《生活中的立方体》一

课。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的认识》这一单元之后,有

些爱观察的同学发现生活中的容器,有的是长方体的,有的

是圆柱体的,于是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容器的形状会

不同?哪一种更合适呢?教师让学生分小组研究。

第一小组研究了高和底面周长相等的圆柱体、长方体和

正方体哪个体积最大?第二小组研究了圆柱体和长方体底

面积相等,且高相等,它们的表面积到底谁小?第三小组研

究了为什么固体都用长方体包装?这都运用到学生刚刚学

习的直柱体的体积和容积的数学知识。而第四小组研究了为

什么树干和我们人体的脊椎是圆柱体呢?这用到了科学知

识。张老师将数学知识与科学知识精心整合,给了学生自主

研究的空间,打破了学科界限,开阔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

生的创新思维。

我的打算:我将借此次培训,深入学习课程整合理论,

借鉴已有的课程整合的成果,尝试实践课程整合。

下午聆听了王建军教授的讲座。

21

第23页

化作火,让纸化作薪,用勤奋将薪火点燃,燃起熊熊篝火,

行走在成为名师的路上。

王教授还以任务驱动模式做了《教育科研的一般思路与

设计》,结合具体事例从课题定名、研究思路与工作思路、

研究工作的一般思路、完整的课题研究的一般要件、课题设

计的要件等方面,深入浅出的指导大家如何做教科研,如何

写论文,并给学员布置作业,写一篇课题研究的框架。

我的打算:结合自己的课题,写一篇较高质量的课题研究

框架。

23

云展网——上百万用户在此分享了PDF文档。上传您的PDF转换为3D翻页电子书,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及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