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背诵笔记——建筑学基础

发布时间:2023-3-19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冲刺背诵笔记——建筑学基础

目录第一部分——中国建筑史1——古代建筑概况................................................................................................................................................ 1-22——中国古代木作................................................................................................................................................ 3-43——时间发展脉络................................................................................................................................................ 5-64——古代城市发展.......... [收起]
[展开]
冲刺背诵笔记——建筑学基础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建筑学基础背诵笔记

中外建筑史 建筑构造 建筑物理

2023

建筑学考研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第2页

目录

第一部分——中国建筑史

1——古代建筑概况................................................................................................................................................ 1-2

2——中国古代木作................................................................................................................................................ 3-4

3——时间发展脉络................................................................................................................................................ 5-6

4——古代城市发展................................................................................................................................................ 7-8

5——古代宫殿建筑.............................................................................................................................................. 9-10

6——古代坛庙建筑............................................................................................................................................ 11-12

7——古代陵墓建筑............................................................................................................................................ 13-14

8——宗教建筑上................................................................................................................................................ 15-16

9——宗教建筑下................................................................................................................................................ 17-18

10——园林分析上.............................................................................................................................................. 19-20

11——园林分析下.............................................................................................................................................. 21-22

12——乡土建筑发展................................................................................................................................................ 23

第二部分——外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史

1——古埃及、两河流域、伊朗高原、爱琴文明............................................................................................ 24-25

2——古希腊的建筑............................................................................................................................................ 26-27

3——古罗马的建筑............................................................................................................................................ 28-29

4——中世纪的建筑............................................................................................................................................ 30-31

5——意大利文艺复兴上(15 世纪-16 世纪末)............................................................................................ 32-33

6——意大利文艺复兴下.................................................................................................................................... 34-35

7——巴洛克(16 世纪末-18 世纪)、法国古典主义(17-18 世纪)......................................................... 36-37

8——洛可可(17 世纪末-18 世纪初)、欧美其他(16-18 世纪)................................................................... 38

近现代建筑史

9——复古思潮(18 世纪下半叶-19 世纪下半叶的欧美)............................................................................ 39-40

10——新建筑的探索(艺术与工艺、新艺术、一战后 20 世纪初期建筑探新运动)................................ 41-42

11——现代建筑派.............................................................................................................................................. 43-44

12——二战后的建筑(城市建筑、规划、40-70 年代八大倾向)............................................................... 45-46

13——现代主义之后的思潮上(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 47-48

14——现代主义之后的思潮下(新地域、解构、新现代、高技派、简约).............................................. 49-50

第三部分——建筑物理

1——室内外热环境、热工分区........................................................................................................................ 51-52

2——传热方式、围护结构传热........................................................................................................................ 53-54

3——热物性、保温............................................................................................................................................ 55-56

4——保温、传湿................................................................................................................................................ 57-58

5——防潮、隔热................................................................................................................................................ 59-60

6——隔热、通风、日照.................................................................................................................................... 61-62

7——遮阳、光学基础知识................................................................................................................................ 63-64

8——光学基础知识、天然采光、侧窗............................................................................................................ 65-66

9——天窗、光气候、天然采光、窗洞口、采光设计.................................................................................... 67-68

10——光源类型、灯具类型、室内照明.......................................................................................................... 69-70

11——室内照明设计、照明计算、室内环境照明、室外照明、声源.......................................................... 71-72

12——声音基本性质、室外传播、围蔽空间的传播、声场.......................................................................... 73-74

13——混响、人耳对声音的感觉、建筑吸声.................................................................................................. 75-76

14——扩散反射、建筑隔声、隔声.................................................................................................................. 77-78

15——隔声评价、噪音控制.............................................................................................................................. 79-80

16——降噪设计、室内音质设计...................................................................................................................... 81-82

第四部分——建筑构造

1——绪论、材料及连接、承重体系................................................................................................................ 83-84

2——水平承重结构............................................................................................................................................ 85-86

3——垂直承重结构............................................................................................................................................ 87-88

4——建筑交通构件............................................................................................................................................ 89-90

5——防水构造、防潮构造................................................................................................................................ 91-92

6——隔汽、保温、隔热、装饰隔墙................................................................................................................ 93-94

7——装饰构造、变形缝.................................................................................................................................... 95-96

第3页

1——中国古建概况 1—— 2—— 7—— 15—— 30——

一、建筑类型

1.南方——干阑式

2.北方——毡包式居室

3.西北及新疆维吾尔族地区——土墙平顶或土坯拱顶的房屋

4.清真寺——穹窿顶

5.黄河中上游——穴居(窑洞)

6.东北及西南森林——井干式

二、中国特色木构架

1.优势:①取材方便,易于加工

②适应性强,灵活性大

③较强的抗震性能

④木材本身的柔性,榫卯结构的缓冲

⑤施工速度快,标准化设计

⑥便于修缮搬迁,打牮拨正

2.缺陷:①木材越来越少

②易受火灾,受潮,腐朽

③难以满足空间需求

3.延续的原因:①古代对空间需求无质的飞跃

②原材料尚不缺乏

③传统观念的束缚

④无强有力外来因素影响

三、单体建筑的特点:三段式布局

1.简明:平面以间为单位

2.真实:对结构的真实展示,对暴露的木构件进行艺术加工的时候,也以表现木材的力学性能的内在品质为前提

3.有机:室内空间可以灵活分隔,易于与环境融合,室内外空间可以相互流通、渗透

4.平面:结构,造型不可分割

5.屋顶:(第五立面)的作用

四、建筑群的特点

1.灵魂:庭院

①采光、通风、排水

②内敛的气质,营造出宁静、安全、洁净的生活环境

③空间序列的形成要素

④突出单体建筑的体量

2.地区差异

①北方——开阔的前院

②南方——天井

③山地——往往不能采用规整、开阔的庭院

④公共性建筑——宽宏的院落

3.围合方式

①主院与院门之间——墙体

②廊庑:廊院

③厢房:三合院

④厢房、倒座:四合院

4.中轴线布局

①类型:纵深轴线、多条轴线、纵横轴线

②作用:烘托出种种不同的环境氛围,使人们在经受了这些院落与建筑物之间的空间艺术感染后,最终能达到某种精神境

界,或崇敬、或肃穆、或悠然有出世之想,能产生步移景异、引人入胜的效果

五、建筑与环境

1.天人合一的思想,促进了建筑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协调与融合,从而使中国建筑有一种和环境融为一体、宛若天开的气质

2.善择基址:地形地貌,植被水文,小气候,环境容量

3.因地制宜:建筑形式与基地相合

4.环境整治:对其不足进行补充和调整,不是被动的因顺,而是适当加工

5.心理补偿:文学和风水,风水既有符合客观规律的经验性知识,也有大量迷性内容

六、建筑类型

1.居住建筑

2.教育、文化、娱乐建筑

3.园林与风景建筑

4.礼制建筑

5.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

6.市政建筑

7.宗教建筑

8.标志建筑

9.防御建筑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1——

第4页

七、建筑意匠(大壮适形)

1.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物我一体的自然观、阴阳有序的环境观、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若干影响因素

2.选址与布局:对环境的分析与利用、环境改造与方位变通、几何关系与均衡对称秩序、同构关系与自然秩序

3.审美与建筑设计:实践理性精神与建筑审美趣味、空间与屋顶艺术、模数制与结构体系、地域文化与建筑的乡土性

4.内向型:古代半封闭的大陆环境与以农立国的国情造成了古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相对隔离、眷恋乡土、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5.尚祖制:宗法制度进一步强化了祖制,营造过程长期沿袭前代技巧,而少有突破

6.中庸:在对立的两种选择中妥善把握,提供了在建筑遭受破坏后重建与重创的可能性,具有强大、稳定和明确的成长力,始

终沿着量变与渐变的方向走向近代

八、结构体系

一.分类

1.穿斗式: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2.抬梁式: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 3-5 根

3.井干式:整体结构不用立柱和大梁

二.殿堂型(柱粗梁细,水平做法)

1.柱网层:外檐柱和内柱等高,内柱比檐柱粗;柱头用阑额连接;柱脚用地栿

2.铺作层:搁置在外檐柱和内柱柱网之上的铺作组成;由柱头枋和明乳栿等拉结;保持构架整体的稳定性,均匀传递荷载

3.屋架层:草栿,矮柱和蜀柱组成

4.平面——柱子和铺作的内部划分方式

①分心(斗底)槽:中柱一列将平面等分

②单槽:两个不等的区域

③双槽:三个大小不等的区域

④金厢斗底槽:内外两圈等高柱

三.殿阁型构架:叠加柱网层和铺作层,金厢斗底槽可省略梁栿,做成空筒的楼层空间,出现暗层

四.厅堂型(梁粗柱细,梁架分缝做法——类似穿斗式)

1.内柱随着梁架的举势(屋架的坡度)而增高

2.无定型平面,可适应减柱和移柱等灵活的柱网布置

3.强调了柱与梁的整体性,斗拱结构技能衰退,分散于外檐和柱梁的节点

4.实例:南神寺大殿、镇国寺大殿、佛光寺文殊殿、善化寺三圣殿、崇福寺弥陀殿

5.厅堂二型建筑实例:华林寺大殿、保国寺大殿

五.殿堂型的做法复杂,厅堂型做法简单,最终取代了殿堂型,明清的抬梁式在厅堂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

六.堂阁型构架

1.没有铺作层,外檐柱叉柱造或缠柱造,内柱可联通用长柱,或立与下屋大梁之上;只适宜二、三层楼阁;避免暗层

2.实例:善化寺普贤阁,隆兴寺转轮藏殿、慈氏阁

九、工官制度: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和官本位制的产物,工官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集体掌管者和实施者

一.名称演变:司空,将作,工部,营缮司,内工部(营造司)

二.著名工官:隋代宇文恺;宋代李诫;明代蒯祥,徐杲;清代样式雷:图书画样,模型烫样

三.宋《营造法式》——李诫(明仲):中国现存时代最早的,中国古籍中最宏遊的一部建筑技术专书

1.目的:制订一套建筑工程制度、规范,作为朝廷指令性的法典,用以“关防工料”,防止工程管理人员贪污和物料浪费

2.内容:释名、诸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五大部分。全书共 36 卷,正文 34 卷;材分制度:材,分,栔,材分八等

3.诸作:壕寨(土作)、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彩面作、砖作、窑作 13 个工种

4.图样:总例、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木作、彩画作所涉及的图

5.特点

①重在工程管理,疏于工程设计;

②制定严密的模数制,确立“以材为祖” 的设计原则

③注重设计的灵活性与变通性;

④功限定额的制定达到了十分细腻的程度:“功分三等”“役辨四时”“木议刚柔”“土评远迩”

⑤广泛吸收工匠经验;图文并茂

6.材分制度:①材:拱的截面(3:2) ②分:拱高的 1/15,拱宽的 1/10 ③栔:高六分,宽四分

④足材:一材+一栔=21 分

⑤拱的长度:华拱、令拱 72 分;泥道拱、瓜子拱 62 分;慢拱 92 分

四.《鲁班经》——明代午荣:流行于南方的民间木工行业用书

五.《工程做法》:加强工程管理,核验工料经费

1.建立了以“斗口” 为模数的清式建筑模数体系

2.平身科斗拱中,大斗或十八斗迎面方向安装翘昂斗口的宽度

3.清制斗拱通面宽为 9.6 斗口,加上空隙为 11 斗口,所以间的扩大模数为 11 斗口

六.《园冶》——清代计成

1.内容,兴造论、园说、相地、立基、屋宇、装折、栏杆、门窗、墙垣、铺地、援山、选石、借景等 13 个部分

2.主要思想:强调造园设计,“三分匠,七分主”,崇尚自然,顺应自然,“得体合宜”“随宜合用”“虽由人作,宛若天开”

借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景列随机”“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浪漫”

十、总体历程

1.创立期:周至春秋战国——古埃及,西亚,希腊

2.成熟期:秦汉——希腊罗马

3.融会期:魏晋南北朝——早期基督教,拜占庭

4.全盛期:隋唐——拜占庭,罗马风,早期哥特

5.延续期:宋辽元金——哥特

6.停滞期:明清——文艺复兴及之后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2——

第5页

2——时间发展脉络 1—— 2—— 7—— 15—— 30——

一、原始社会建筑(公元前 8000 年-公元前 2070 年)

一.新石器时代:定居生活促进建筑营造

二.地理上: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①南方——构木为巢——木构技术;②北方——掘土为穴——土木混合的构筑方式

三.气候上: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

四.《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五.干阑式建筑:在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由巢居发展而来。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的建筑遗址距今约六、七千年

我国已知最早的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标志着巢居发展序列已完成向干阑式建筑的过渡

六.木骨泥墙房屋:在黄河流域,由穴居(原始横穴,深袋穴,半穴居)发展而来

墙体采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后再涂泥的做法,屋顶往往也是在树枝扎结的骨架上涂泥而成

七.聚落——城市的雏形(防御、分区):母系仰韶文化,父系龙山文化;开始出现家庭私有制,沿轴线展开的多重空间组合和

建筑装饰艺术;私有制和阶级对立,孕育城市

八.仰韶文化建筑遗址(母系):距今 5000—7000 年,已从族外婚发展为对偶婚制,从事农业为主定居,有房屋和聚落

1.陕西临潼姜寨遗址:聚落议会场所,五个大房子(功能、结构),聚落分区

2.西安半坡 F1 大房子:已知最早的前堂后室的实例

3.西安半坡 F24:①明确的地面建筑;②间的雏形,标志我国以间为单位的木构框架体系已趋向形成

③显露出木构架建筑一明两暗的基本型

九.龙山文化建筑遗址(父系):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其年代为公元前 2800 年至公元前 2300 年

1.发掘的陶器中,多为灰陶和黑陶

2.长安县客省庄半地地穴住宅遗址,套间式半穴居,平面呈“吕”字形,分内、外二室,中有隔墙,由窄门联通

3.父系社会已确立,经济发展,有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一夫一妻制家庭,住宅面积较小,墓葬为夫妻合葬

十.祭祀与神庙建筑的出现:新石器时代后期——红山文化祭坛及牛河梁女神庙(最早的祭祀建筑,彩绘和线脚装饰)

二、奴隶制社会(奠定期——夏、商、西周、春秋奠定期,公元前 2070 年-公元前 221 年)

一.夏:夏代至商代早期,中国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开始走向定型

1.城市的两种形态“择中型”布局和“因势型”布局均已出现

2.以小城作为宫城,以大城(城郭)划分里坊的封闭性都城格局,已具雏形

3.茅茨土阶:在大型建筑工程中,把木构技术与夯土技术相结合,形成了“茅茨土阶”的构筑方式

在西周时期“茅茨”演进为“瓦屋”,奠定了中国建筑以土、木、瓦、石为基本用材的悠久传统

4.特点:①中国木构架建筑体系的奠定期;②夯土技术已达到成熟阶段;③木构榫卯已十分精巧;④梁柱构架已在柱间用阑额,

柱上用斗,开启斗拱滥觞;⑤组群空间庭院式布局已经形成,体现“门堂之制”的庭院以及纵深串联的合院

5.偃二里头一号宫殿:华夏文明第一殿,开创了中国宫殿建筑的先河。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封闭性)庭院的实

例:前堂后室的空间划分;庭院式的组群建筑格局;廊院式布局

二.商(青铜器):城市的初生期——郑州商城、偃师商城、湖北盘龙商城、安阳殷墟

1.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妇好墓: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

墓上有称为“母辛宗”的“享堂”,棺椁下和墓穴角落均有人殉

2.盘龙城宫殿遗址:可能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前朝后寝”的布局

三.西周:宗法分封制——形成严格的城市建设等级,遵照礼制

1.周礼《考工记》: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皇权至上思想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译文:王城方形,9 里见方,每面各开 3 座城门。城内有 9 条纵街,9 条横街道;纵街宽度能容 9 辆车并行。王宫居中,宫

左右分布宗庙、社稷;宫前为外朝,宫后设市场,市和朝的面积各为“一夫”即 100 亩(曲阜鲁故都与之比较相近)

2.瓦的运用:大大改进了屋顶的防水性能,延长了屋顶的使用寿命,增强了建筑的表现力,并由于加重了屋顶的荷载而成为构

架发展的一种推动力 3.湖北蕲春的干阑式建筑

4.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①迄今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②第一个出现的完全对称的严谨组群;③最先发现的两进式组群;

④第一次见到的最完整的前堂后室格局; ⑤第一次出现照壁(屏,树)

⑥发明了瓦,最早用瓦的建筑,实现了从茅茨土阶向瓦屋的过渡

四.春秋(铁器)

1.《管子》城市规划思想:城以盛民

①城市选址:“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阜而用水足,低毋近水而沟防省”。重视地利,讲求城市

建设的经济效果,既有险可依,又交通便利,根植于富足的农业资源的基础上,有可靠的物质保证

②城市形制:“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强调城市形制应充分结合地利条件,务必视地形

的实际情况而定,不必强求形式上的规整。要突出城市个性特色,摒并单一格局

③意义:从思想上打破了《考工记》单一模式的束缚,从城市功能出发,理性思维和以自然环境的和谐的准则确立了起来

2.台榭建筑:大体量的夯土台体(阶梯型)和小体量的木构廊屋(逐层架立)的结合体;防卫与审美的需求

木构技术水平低下,没能很好解决大体量建筑的建造问题;汉代趋于淘汰,但是宫殿建筑的台阶一直延续

3.砖的使用:实心青砖、有表面纹饰的空心青砖 4.瓦的普遍使用

5.代表建筑:秦国都城凤翔雍城(以水御敌);秦公陵墓(以隍城作防卫凤翔雍城);诸侯城众多(邯郸赵故城、山西侯马晋

故城、苏州吴阖闾城)

三、封建社会初期

一.战国(公元前 770-公元前 476 年):城市建设的高潮——齐临淄、赵邯郸、魏大梁

1.高台宫室任然盛行,建造大体量建筑的初步解决方法;铁制工具的应用

2.木构技术:筒瓦和板瓦在宫殿建筑上广泛使用;砖在墓室中大量使用,棺椁的榫卯制作精确

3.装饰:金釭,半瓦当有云山纹、植物纹、动物纹等 4.家具:与席地而坐相对应的矮足家具

5.代表建筑:中山王墓兆域图——迄今已知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实物

二.秦(公元前 221-公元前 207):摒弃了传统的城郭制度,建造离宫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3——

第6页

1.都城——咸阳——法天象地;宫殿——阿房宫;陵墓——秦始皇陵;长城——防御

2.秦始皇陵:陕西临潼城东 5 千米处的骊山北麓;历代单葬制的帝王陵墓中最大的,封土是古代帝王陵中最高大的。东侧有大

规模的兵马俑;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帝王埋葬规制和陵园布局的先例

3.封土方上:起方形截锥体陵台,称为“方上”,四面有门阙和陵墙

三.汉:形成期

1.建筑组群达到庞大规模

2.形成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包括宫殿、陵墓、苑囿等皇家建筑;明堂、辟雍、宗庙等礼制建筑、坞壁、宅第、中小住宅等居

住建筑,在东汉末期还出现了佛教寺庙建筑

3.多层重楼兴盛:标志着木构架结构整体性的重大进展;高台建筑到东汉时期,已被独立的、大型多层的木构阁楼所取代

重楼:防御的望楼;平坐、腰檐保护墙体和结构;对佛塔中国化有重要作用

4.抬梁式,穿斗式出现;抬梁、穿斗、井干式已经广泛使用,干阑式建筑也很普遍

5.屋顶形式多样:以悬山和庑殿顶最为普遍,歇山与囤顶也已应用,还有短脊顶与叠落顶。屋面曲线——大多数屋面、檐口都

是平直的,个别有起翘和凹曲的现象;屋面装饰——凤鸟、鸱尾

6.斗拱处于探索期、柱上用阑额:柱上用斗拱的悬挑功能正在迅速发展,多种多样的斗拱形式表明斗拱正处于未定型的活跃探

索期,转角铺作不成熟

7.墓葬制度:制砖、拱券技术;出现了板梁式、斜成板梁式和筒形拱墓顶以及在长方形和正方形墓室上砌筑的砖穹隆顶

8.石建筑发达:汉代是建阙的盛期

①石阙:仿木构型:四川雅安东汉益州太守高颐墓石阙;土石型 ②石墓:崖墓,岩墓,梁板式墓,拱券式墓

③阙是从防卫性的”观“演变而来的一种表示威仪和等级名分的建筑,按其所属建筑的性质,分为城阙、宫阙、墓阙

④整个子母阙分台基、阙身、阙楼、屋顶四部分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1 年,中国建筑体系的融合期)

1.在建筑上不及两汉时期有那样创造和革新,主要是继承和运用两汉的成就

2.东南地区城市建设和建筑活动的大量崛起

3.佛教的盛行,佛教建筑的高潮,带来了印度和中亚文化

4.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在秦汉时开始兴起,到魏晋南北朝时有重大发展。形成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并立的局面。是中国园林

承上启下的转折期,园林的营造观念从大尺度的形似自然向小尺度的神似自然转变

5.“胡坐”的传入,中国家具从适应席地坐的矮足形向垂足坐的高足形转变,引发了中国建筑室内空间和室内景观的转变

6.石建筑:石刻——梁萧景墓表、北齐石柱

7.屋顶与斗拱的演变:①屋面由平直转向凹曲,屋檐起翘,这时期奠定了屋顶形象

②斗拱尺寸规格化、卷杀明显、人字拱作为补间铺作、出现了昂

8.装饰与家具:高足家具传入。印度、波斯、希腊的装饰传入,有火焰纹、莲花纹、卷草纹、璎珞等

四、封建社会中期(581-979 年,鼎盛时期,成熟时期)

一.隋:赵州桥(安济桥)——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李春

二.唐(粗犷大气):唐长安和洛阳对渤海国龙泉府、日本的平城京、平安京有深刻影响

1.意义:①城市建设(里坊制极盛); ②规模宏大,规划严整:在继承隋大兴城的基础上有所扩充,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都城

③建筑群处理趋于成熟——轴线:宫殿、陵墓建筑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

④解决了大体量,大面积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⑤设计和施工水平的提高:都料——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

⑥斗拱结构机能:转角铺作完备,出挑到四跳,补间铺作出现两补间,说明间面阔加大;充分发挥了承檐挑檩的功能;

⑦屋顶更加成熟:除了硬山都已出现;出现等级制度;屋面曲线作法成熟(起翘或者不起翘);中唐鸱尾向鸱吻过度

⑦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材分制度已经运用成熟

⑧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并列砌券法,由 28 道并列券组成;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有楼阁式、密檐式、单层塔三种。

其外形已经向仿木方向发展,反映了对传统建筑样式的继承和对砖石材料加工逐渐成熟

2.建筑风格特点:①屋顶宽平舒展;②斗拱雄健有力;③门窗朴实无华;④没有多余装饰

三.五代:继承唐代传统,创新很少,塔建的比较多

1.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双层塔壁以此塔最早

2.北宋初期:喻皓——《木经》是一部关于房屋建筑方法的著作,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木结构建筑手册

《木经》的问世,不仅促进了当时建筑技术的交流和提高,而且对后来建筑技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四.宋(精致华丽)辽金西夏(960-1368 年)

1.建筑技术进展:①殿堂、殿阁、厅堂、堂阁型构架已齐备;②斗拱尺度减小,补间增多;③侧脚、生起明显,普遍采用梭柱

④面阔从当心间向左右两侧逐渐递减,开间主次分明,柱身此例加长

2.城市结构和布局(街巷制):城市人口密度大,商业繁荣,废弃里坊制,转向街巷制

3.建筑类型增多:以勾栏瓦肆等商业建筑为主

4.建筑规模缩小:建筑组合加强进深空间层次,屋顶形式复杂,比如滕王阁、黄鹤楼

5.屋顶更加丰富:屋顶变陡,正脊微四,檐角起翘明显;屋面满铺琉璃瓦,也有剪边做法

6.砖石建筑发展:砖塔大量建造,但是刻意模仿木构,虚假造作

7.古典模数制:对木构架建筑体系进行规范化的总结;结构开始筒化,斗拱机能开始减弱,《营造法式》问世

8.建筑装修、色彩和家具有了很大的进展:①彩画色泽鲜艳,盛行退晕做法;②雕刻丰富精细,高级殿堂采用石作、砖作须弥

座;③门窗采用可开启的棂条组合门窗;④高足家具普及

9.园林兴盛

10.地域性特色:整体格调是从唐朝的雄大、豪放向柔和、精致的方向发展,体量变小,避免生硬直线,建筑造型避免僵滞

五、封建社会后期(1368-1911 年,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

1.明:①风水极盛,建筑群布局更成熟;②木结构简化,梁柱构架整体性增强,斗拱削弱;③砖普遍用于民居砌墙,无梁殿;

④琉璃面砖,琉璃瓦;⑤官式建筑装修彩华装饰定型化;⑥家具发达;⑦私园发达——计成《园冶》

2.清:①群体与装修设计水平提高,单体简化;②居住建筑丰富;③藏传佛教兴盛;④园林极盛(最大贡献);⑤技艺有创新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4——

第7页

3——中国古代木作 1—— 2—— 7—— 15—— 30——

一、古代木作概述

1.大木:是指木构架建筑中的主要承重部分,如柱、梁、枋、檩、斗拱等。清式大木做法分为大木大式和大木小式两类

2.大木大式建筑(9 间 11 架):又称殿式建筑,一般用于宫殿、官署、庙宇、底邸中的重要殿堂。建筑尺度以斗口作为衡量的

标准。可使用围廊、单檐的庑殿、歇山屋顶、筒瓦或琉璃瓦屋面,兽吻和斗拱

3.大木小式建筑(5 间 7 架):不用琉璃瓦和斗拱,用于上述建筑的次要房屋和一般民居。建筑尺度依明间面阔及檐柱径为标准

等级规定;不准用围廊;只能用硬山、悬山和卷棚

二、大木作——平面

1.面阔:①我国木建筑正面两檐柱的水平距离称面阔(又叫做开间),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面阔

②建筑开间正中大的一间称为明间(宋称当心间),左右侧的称为次间,再外的称为梢间,最外的称为尽间,9 开间以

上的建筑则增加次间数

2.步:①屋架上的檩条与檩条的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清代称为步或者步架,各步距离相等

②各步距离的总和或侧面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进深”。若有斗拱,则按照前后挑檐檩中心线间水平距离计算

③宋代是以屋架上的椽数来计算通进深,若进深有四椽,则称四架椽屋。有相等的,递增的,递减的或者不规则排列的

三、大木作——斗拱

1.斗拱的作用:①在结构上向上承托出檐,并将重量向下传递到梁枋与柱上,向内聚敛以承托藻井和天花;

②是屋顶与墙身之间的过渡;

③是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

④“小型建筑用不着,等闲建筑不能用”是重要建筑尺度衡量的标准

2.斗拱的组成:斗,栱,昂,枋,栱垫板,此外还有方衬头和耍头

①斗:是斗拱中承托拱、昂的方形木块,因状如旧时量米的斗而得名

②升:拱的两端,介于上下两层拱之间的承托上层枋或拱的斗形木块,叫做升

③拱:略似弓形,位置于建筑表面平行的构件

④昂:斜向下垂的构件

3.拱的名称:①斗:栌斗、交互斗、齐心斗、散斗 ②拱:泥道拱、瓜子拱、慢拱、令拱 ③昂:上昂、下昂

4.斗拱的演变过程:斗拱最早形象见于周代的铜器上

①汉代:当时是处于一个百花齐放的阶段,虽然没有完全成熟,但基本特点已经形成,并对后来的发展完善有很大的作用

②唐代:是我国斗拱发展的又一重要阶段,用材硕大

③宋朝:斗拱发展到宋朝已经成熟。《营造法式》中对斗拱个部件的尺度有了详细的规定

④辽金:继承了唐宋的形制,但有若干变化,如在补间使用了 45 度和 60 度的斜拱、斜昂等

⑤元代:斗拱尺度渐小,真昂不多

⑥明清:斗拱尺度更小,柱头科和平身科尺度已有差别,平身科攒数由宋代的 1–2 朵增加至 4–8 朵,且都用假昂

5.做法及命名

①偷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拱;计心造:跳头上置横拱

②宋代斗拱计量:斗拱铺作数=跳数+3(常数 3 表示栌斗+耍头+衬方头)

③清代斗拱计量:斗拱踩数=跳数×2+1 (踩数表示斗拱中横栱数量,不适用于内外跳不一致的斗拱)

6.分类:①柱头铺作(柱头科);②补间铺作(平身科);③转角铺作(角科);④襻间铺作:变成“一檩三件”

四、大木作——柱

1.柱的名称

①檐柱:檐下最外一列柱子,不论前后或两侧 ②金柱:檐柱以内的柱子,除了在建筑物纵中线上的

③山柱:在山墙正中的,一直顶到屋脊的柱子 ④中柱:在纵中线上的,顶着屋脊,但是不在山墙内的柱子

⑤童柱:放在横梁上,下端不着地,将上一层梁垫起,使之达到需要的高度的木块

⑥瓜柱:(宋称侏儒柱或蜀柱)最早只用在脊檩下

⑦梭柱:柱子上下段卷杀,成梭型。我国已知最早的梭柱形象出现于河北定兴北齐义慈惠石柱上端的建筑上

2.生起和侧脚

①生起:柱的高度由当心间的平柱,向两端角柱逐间增高,相邻两柱升高约两寸,因此檐口呈现出缓口的曲线

②侧脚: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柱高的 10/1000,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 8/1000,而角柱

在两个方向都有内倾,这种做法称为侧脚

3.移柱造、减柱造、副阶周匝

①移柱造:宋、辽、金、元建筑中,常将若干内柱移位,称为移柱造

②减柱造:减少部分内柱的方法

③副阶周匝:在主体建筑以外另外加了一圈回廊的做法,稳固主体结构,扩大建筑体量与首层空间

五、大木作——枋

1.额枋:柱子上端联络与承重的构件(宋称阑额),使用在柱脚的叫地袱

2.霸王拳:是额枋出头处的一种做法

3.平板枋:在额枋之上,承托斗拱的枋(宋称普拍枋)

4.雀替:是置于梁枋下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5.骑马雀替:在建筑的尽间,若开间绞窄,则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连为一体,称为骑马雀替

六、大木作——梁:宋称为栿,其功能是承受由上面桁檩传下的屋顶的重量,再向下传到柱上

1.梁可以按照其所承托的桁或檩的总数目称为“几架梁”

2.清朝:按照再构架中的位置可以分为单步梁(承担一根檩条,这种梁中包括抱头梁和挑尖梁)、双步梁(承担两根檩条)

4.抱头梁或挑尖梁:指位于檐柱与金柱或者老檐柱之间的短梁,一端在檐柱上,一端插入金柱或老檐柱。在小式建筑中叫抱头

梁;在大式建筑中叫做挑尖梁。都属于清式单步梁

5.穿插枋或挑尖随梁:在抱头梁和挑尖梁的下边,有一条较小的梁,与抱头梁及挑尖梁平行,功能是增加檐柱与金柱之间的联

系,以补大梁的不足,在抱头梁下的叫穿插枋,在挑尖梁下叫挑尖随梁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5——

第8页

宋朝:按照在承担构架中的位置可以分为:牵搭(清式单步梁)、乳栿(清式的双步梁)、平梁(承担两根椽子)、四椽

栿(承担四根柱子)、六椽栿(承担六根椽子)等。名称是根据梁上所承担的椽子数目而定的

6.直梁和月梁:梁的外观可以分为直梁和月梁。后者在汉代文献中又叫做虹梁。特征是梁肩做成弧形,梁底略往上凹,梁的侧

面做成琴面或做成雕刻,外观比较秀美

7.角梁:南方做法有水戗发戗和嫩戗发戗两种。戗:指建筑的戗脊;发戗:就是指建筑起翘

①水戗发戗:其特点是檐口平直,角部基本不起翘,仅戗脊在近屋角处向上反翘。如拙政园的秀绮亭和怡园的小沧浪亭

②嫩戗发戗:其特点是屋檐在屋角处显著升起,檐口至屋角处有很大起翘。实例为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和拙政园绿漪亭

七、大木作——桁和檩:桁、檩放在各梁头上,上承椽子,宋称榑

1.大木大式建筑中檩条的名称按照所处的位置分为:背檩(宋称背榑)、上金檩(上平榑)、中金檩(中平榑)、下金檩(下

平榑)、金檩(平榑)、正心檩(牛背榑)、挑檐檩(撩风榑)等

2.檩条头部伸出山墙以外的称为“出际”或“屋废”

八、大木作——椽:是垂直放置在檩条上,直接承受屋面重量的构件

按照部位可以分为:飞檐椽、檐椽、花架椽、脑椽、顶椽(用于卷棚屋架)等

九、大木作——其他构件

1.叉手和托脚:叉手用在侏儒柱两侧,唐宋辽金建筑仍用,明代偶用,清代几乎不用。托脚是支撑平榑的斜向构件,多于唐到

元代,明清极少用

2.驼峰:形如驼峰之背,一般在彻上明造梁架中配合斗拱承载梁扶,有全驼峰和半驼峰之别

3.替木:为支承托栌斗或令拱上的短木以托梁枋。开始均呈矩形,后来两端下部渐有收杀

十、小木作

1.门:①版门——棋盘版门、镜面版门 ②槅扇门(宋称格子门) ③罩:多用于室内

2.窗:支摘窗、漏窗

3.天花、藻井:①平闇:为了不露出建筑的梁架,常在梁下用天花枋(宋称平棋枋)组成木框,框内放置密而小的枋格

②平棊: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格和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有彩色图案的纸,在宋代称为平棊,后代沿用较多

③藻井:是一种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如帝王御座之上,神佛像之上,形式有方,矩形、八

角、圆形、斗四、斗八形等

④彻上明造:是指建筑物室内的顶部做法,天花不做装饰,更不用藻井,而让屋顶梁架结构完全暴露,使人在

室内抬头即能清楚地看见屋顶的梁架结构,称为“彻上明造”,也称“彻上露明造”

十一、屋顶

1.屋顶形式:①庑殿(宋称四阿顶)、②歇山(宋称九脊殿)、③悬山、④硬山、⑤抱厦、⑥十字脊、⑦攒尖(宋称斗尖)

抱厦:两建筑作丁字相交时,其插入的部分称为抱厦,通常此部分的长度及体积均较短小

十字脊:两建筑作十字相交时,称为十字脊,始见于五代的绘画,盛于宋、金、清北京故宫角楼,就是重檐十字脊的做法

墀头:古代建筑中,硬山式建筑的一个组件。位置在山墙与房檐瓦交接的地方,用以支撑前后出檐。常会有一些雕刻,一

般在北京四合院比较常见

2.反宇向阳:①“反宇向阳”反宇的屋顶有加长的日照时间,令空气更加流通

②可以将落在屋顶上的雨水宣泄的更远一些。是谓“吐水急而流远焉”

③使屋顶的形式优美

④成为封建等级的象征

3.举折与举架:①宋代官方编订的《营造法式》,称这种将屋顶坡度逐步上升的技术为举折(清《营造则例》称举架)

②举:是指屋架的高度。在计算屋架的高度时,由于各檩条升高的幅度不一样,所以所求得的屋面横断的坡度

不是一根直线,而是由若折线段组成的——折

③举折:宋代先按照屋顶进深,定屋面坡度,将脊榑举到规定的高度,然后从上而下,逐架折下来,求得各举

榑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

④举架:清代各步距离在多数情况下相等。所得三五举就是指举架之高等于步长的 0.35,以此类推,屋面坡度

越往上越陡

4.推山与收山:①庑殿推山: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使得垂脊由原来的 45°斜直线变成柔和的曲线

②歇山收山: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了结构上的变化

十二、其他

1.台阶与坡道:①须弥座:由佛座演变而来,形体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开始形式简单,由数道直线叠涩与较高束腰组成,

没有多少装饰,且对称布置。后来逐渐出现了莲瓣、卷纹饰、力神、角柱、间柱等,造型日益复杂

②阶级踏步:在踏的两旁置垂带石的踏道

③如意踏步: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一般用于住宅或园林。形式自由,有的将踏面自下而上逐层缩小,

或用天然石堆砌成规则形状

④礓道(慢道):是在斜道上用砖石露棱堆砌,可以防滑,一般用作室外

⑤斜道(辇道或御路):是轻度平缓用以行车的坡道,常与踏跺组合在一起

2.勾阑(栏杆):由望柱、寻杖、阑版构成。一层阑版为“单勾阑”,二层为“重台勾阑”

3.宋代①彩画:五彩遍装、碾玉装、青绿叠晕棱间装、解绿刷饰、丹粉刷饰、 间隔装

②雕刻:剔地起突、压地隐起、减地平钑、素平

3.清式彩画:其造型与分类主要表现在梁、枋上

①和玺彩画:最高级,枋心用行龙

②旋子彩画:范围最广,枋心用锦纹、花卉

③苏式彩画:枋心用历史人物、山水风景、博古器物

4.彩画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三部分:箍头、藻头、枋心

①箍头:每根梁、枋端部略为正方形的部分叫做箍头

②藻头:剩余的区域叫做藻头 ③枋心:每根梁、枋中间 1/3 叫做枋心

5.明代家具:中国古代家具的鼎盛期;采用东南亚硬木;功能合理、工艺精良、格调高雅

6.清代家具:清中叶之前延续明代;中叶追求雍容华贵;中叶后追求繁缛雕饰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6——

第9页

4——古代城市建设 1—— 2—— 7—— 15—— 30——

一、古代木作概述:统治机构,手工业商业区,居民区

①城市初生期(原始社会晚期-夏商周);②里坊制确立期(春秋-汉):第一个高潮

③里坊制极盛期(三国-唐); ④开放式街市期(宋代以后)

二、城市建设影响思想

1.礼乐制度:①礼:中轴对称,纵向空间序列发展,主从分明

②乐:不严格对称,无明显主次之分,根据需要自由组合宜人的空间尺度与体量,给人以精神上的舒适感

2.总体布局:大多方形归一,宫城居中,前朝后寝,轴线贯通,主从分明

3.空间序列:轴线上建筑数量的阴阳对比,空间尺度的起承转合,轴线长度的象征寓意,又产生强烈的中和美的艺术效果

4.城市天际线:城市中城门、广场、宫殿、钟鼓楼构成主导空间秩序,而其他地区的寺庙、坛庙、佛塔、酒楼等突破了低矮民

居所形成的低平天际线,构成了城市空间中的活跃因素,形成了优美的城市天际线,展示出城市空间的节奏与韵律

5.还受到地形,气候,水陆交通等条件限制,复杂的功能和政治经济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城市规划不可能按照某种单一模

式进行,“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

三、都城建设特点

1.一切为了封建统治服务,一切围绕皇帝和皇权所在的宫廷展开,在建设程序上也是先宫城、皇城,然后才是都城和外郭

2.布局上宫城居于首要位置,再是政权职能机构和王府大臣府邸、市政建筑,最后是庶民住所在与工业商业地段

四、汉长安城(新建)

1.选址:在秦咸阳原有的离宫——兴乐宫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布局:①城郭:长安城墙全部由黄土夯筑,有“八街九陌”之说

②轴线:主要宫殿未央宫偏于西南侧,正门向北,直对横门、横桥,形成一条轴线

③背面靠近渭水,平面很不规则,有“南向南斗,北向北斗”之说,后建未央宫、北宫、桂宫、明光宫

④有东西 9 市,160 闾里,大部分分布在城外;城内有武库,规模巨大; ⑤城外有名堂、辟雍、九庙等礼制建筑

⑥东南与背面郊区设置 7 座陵邑(长安阳茂平杜霸)

3.意义: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其宏伟的气魄,严谨的格局,对我国都城的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奠定了后来都城建

设的基本格局。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且是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

五、东汉洛阳城

1.选址:北依邙山,南临洛水,南北纵长矩形,比汉长安城小

2.布局:①12 座城门,道路交叉成“二十四街”; ②南北二宫错位,中间用复道连接,阻隔了城市交通

③城东北角有太仓、武库;④城南有灵台、明堂、辟雍和太学;⑤官署、太庙、太稷和永宁塔,都在宫城前御道两侧

3.意义:发展以宫城为主体,以横竖街道组构规整闾里的规划思想,以不规则的汉长安城向规整的曹魏邺城的一个中介过渡

六、南朝建康

1.选址:六朝古都,地势险要,理想的地理环境,位于秦淮河入江口地带

2.布局:①自由式的街巷布置,按地形布置,形成不规则的布局; ②由于地形,里巷布局与北方的里坊布局不同

③城郭:只有内城和宫城,没有外郭城墙,宫城偏内城西北,宫城正门为宣阳门

④中间的御街一直向南延伸可直望牛首山,其他道路都是顺应地势而修建,这也是建康城市规划的特色

⑤居民区集中于秦淮河两岸,大臣、贵戚集中在清溪和朝沟两岸

⑥临近长江的石头城是防御建筑; ⑦城内佛寺众多:“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七、曹魏邺城(最早的里坊制)

1.选址:宫城在北郊,避免与闾里混杂

2.布局:①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轮廓方形规整,功能分区明确,具有南北轴线的都城

②平面横长方形,东西 3000 米,南北 2160 米,一条横贯东西的大道把全城分为南北两部分

③宫城采用骈列式布局,大朝正对南北中轴,东侧为常朝; ④宫城东侧为贵族居住的“戚里”

⑤西北铜雀园有铜雀三台,为游赏、检阅和防御之用; ⑥南城闾里,有衙署布置在司马门大街两侧

⑦轴线:大朝主轴对准城市南北中轴,一改此前都城不规则的布局,宫城轴线与城市轴线结合

3.意义:体现出规整布局与讲求实效的统一,标志着中国都城规划找到了规范的模式,对之后中国都城规划有深远的影响

八、北魏洛阳

1.选址:在西晋都城洛阳的废墟上重建的

2.布局:①全城呈外郭、内城、宫城三城相套的格局,内城居外郭中轴位置

②内城位于郭城中轴线上,北部为宫城、华林园,南部铜驼街两侧布置官署、庙社和仓库,其中就有永宁寺

③外郭东西长 20 公里,南北 15 公里,分为 323 个里坊; ④洛阳有三个市场:西市、东市和城外的四通市

3.意义:继承了曹魏邺城以来 400 年的建城经验,正式完成了三城相套的格局,对后世唐长安和洛阳影响很大

九、隋大兴、唐长安城(隋代宇文恺,高颖,世界古代史规模最大的城市)

1.选址:汉长安城规模狭小,地下水质咸卤,隋文帝在其东南龙首原建造

2.布局:①宫城、皇城、郭城三城相套。宫城、皇城、郭城依次建设。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北内——太极宫

②唐代继续以大兴城为都,改名长安城。基本沿袭大兴城格局,主要的改造是在郭城北墙外增建大明宫,城内东部建

兴庆宫,城东南角整修曲江风景区,改做芙蓉园,引黄渠水注入

③郭城中轴北部布置宫城和皇城,宫城与皇城相连,中间以一条 220 米的横街分隔,形成横长方形的广场

④宫城分为太极宫、掖庭宫和东宫;皇城布置中央衙署和太社,太庙,符合左相右社的布局

⑤郭城东西南三面各开三门,连接城门形成宽阔的六街,朱雀街 150 米,其他街道除延平门、延兴门街道外有 100 米

⑥轴线:世界古代史上最长的轴线(9 公里),明德门,朱雀门大街,朱雀门,承天门大街,承天门,太极宫,西内苑

⑦唐长安有 108 个里坊,小的里坊内辟横街,左右开坊门,大的里坊开十字街

⑧有东西两个市场,市场开井字型道路

3.意义:宫城、皇城、郭城三城相套。官府集中于皇城中,与居民市场分开,功能分区明确,这是他的革新之处。是中国古代

史,也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十、唐洛阳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7——

第10页

1.选址:洛阳地理位置适中,水系发达,洛水穿城市而过,便于南方漕运物资运输能够到达北市、南市和西市

2.布局:①洛阳皇城和宫城偏置于西北角,利用了地势最高的地段,同时显示出较京城降等的规格

②宫城皇城相连,南向轴线正对伊阙龙门; ③洛阳里坊和道路尺度与长安相比较小,更加紧凑合理

④在皇城西侧的御苑、监狱、上阳宫,西北角建有防御作用的金庸城

十一、宋东京(汴梁,汴京,标志着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

1.选址:①东京临近黄河与运河的交汇点,地势低平,无险可守,但是漕运方便,城内“四水贯都”

②在唐汴州城基础上建都,州衙改为宫城,州城改为都城,又外包一圈罗城,共三重城墙。此外还有专供河流通过的

水门。虽经两次展拓,仅有约 7.6km×7km

2.布局:①宫城、内城和外城三城相套。宫城位于内城中央稍偏西北,改变了曹魏邺城、隋唐长安和洛阳宫城位于北部的布局。

②里坊制走向街巷制; ③轴线:南北一条贯通的大道成为全城的纵轴

④出现了大量商业建筑、勾栏瓦肆,酒楼门前采用彩楼欢门装饰,辅助建筑有军巡铺、望火楼、济民药房、漏泽园等

⑤水系:在东京,河道也成为城市的重要经济命脉,史称“四水贯都”(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在都城墙

外又各有护城河一道

3.意义:城市结构冲破了传统的里坊制,较多的服从经济发展的需求,布局顺其自然。采用自然的街巷制和商业街,是中国历

史上都城布局的重要转折点

十二、南宋临安:临安取临时安都,不忘复国之意

①整体 “坐南朝北”②东西窄,南北长,受制于吴越都城③宫殿等级较低,大庆殿、文德殿、紫宸殿是同一座殿,随应用更名

十三、宋平江府:有水陆两套交通系统

采用街巷制,北部划分出南北向街道和东西向长巷,为元明清胡同布局所继承,南部的十字小街是唐代里坊的痕迹

十四、金中都

1.选址:北京——作为首都的起始

2.布局:①模仿北宋东京的形制; ②原隶属于辽燕京的部分保留唐代里坊的形式,新扩展的部分采用街巷制

十五、元大都:刘秉忠主持,也黑迭尔、郭守敬参与规划

1.选址:利用金中都东北郊琼华岛一带的水面为核心,建造的新的宫殿(逐水草而居)

2.布局:①保留金中都旧城,在其东北另建新城,新旧二城并存,是中国按规划平地新建的最后一座古都

②城市布局严整,道路整齐方正,轴线清晰,南北向街道贯穿全城,东西街道因受皇城和积水潭阻隔,形成若干丁字

街。大都宫殿极尽工巧精美,突出都城的壮观景象

③大城、皇城和宫城三城相套的格局, 11 座城门,除北边两座城门外,其余三面各三门

④皇城位于大城南部中央,内含大内、兴圣宫,隆福宫、太液池、御苑等

⑤宫城在皇城内偏东部位,位于大城中轴线上;再加上太庙和社稷坛,使城市吻合了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模式

⑥水系处理(郭守敬):开挖从积水潭连通大运河的通惠河,并引水注入积水潭,使其与大运河相通,成为水运中心,

进而带动周围一带成为繁华的商业街

开挖金水河,从西郊玉泉山下引水,注入太液池,满足宫中用水和园囿水景需要

3.意义:明清北京的前身,中国古都中唯一的全面的街巷制创建的都城,是中国按规划平地新建的最后一座古都

十六、明清北京

1.演变(凸字形平面):①第一次:洪武元年北城向南退 5 里,另筑一道新的北城墙,改大都为北平,作为燕王封地

②第二次:永乐十四年决定迁都北京,营建新都,十七年南城退 1 里余,十八年建成,“规制悉如南京,

而高敞壮丽过之”; ③第三次:嘉靖三十二年扩筑外城,限于财力,仅修前三门南部区域

2.选址:旧城扩建(元大都的基础上)

3.布局:①三重城墙,四城相套,宫城居中;皇城居内城中心偏南,呈不规则的方形,四向开门,除宫城外还包括 “左祖右社”、

景山和西苑三海和各内府机构坐落在内城轴线核心位置,四面辟门,四角建有角楼,以“前朝后寝”之制布置宫室

②沿袭元大都棋盘式道路网,崇文门,宣武门两条大街贯通南北,居住区是以胡同划分为长条形的住宅地段,胡同以

东西走向为主,南北两侧为四合院住宅

③外城街道大部分沿用旧路或废弃的沟渠,主干道为前三门对应的南北向道路,和广渠门、广安门之间的东西向道路

④明清北京商业以东、西四牌楼和正阳门外大栅栏最为繁荣

⑤周边建筑:天坛和先农坛,太庙和社稷坛,日坛和月坛,四方广场,一对华表

4.轴线:一条突出的、长达 7 公里的中轴线,整条轴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严禁端庄、气势磅礴

①第一段从南端永定门起,向北到正阳门,以“路”的形态出现,路两侧陪衬有天坛和先农坛两个组团

②第二段从正阳门经大清门到天安门,以“广场”的形态出现,T 字形的宫廷广场以狭长的千步廊夹峙的纵深空间,衬

托出天安门前的开阔壮丽

③第三段进天安门,经端门、午门到达宫城,以大型建筑群的形态出现,宫城轴线与城市轴线重合,构成城市轴线的

主体和重心,把整个轴线推向高潮

④第四段来到宫城北面的景山,以“山”的形态把轴线引到城市的制高点

⑤第五段从地安门到达北端的鼓楼、钟楼,沿轴线三座门楼式建筑对轴线做了有力的结束

5.水系演变(综合效益 ):①金定都在北京城西南角,以金口河与闸河为主要城市水系

②元大都利用金中都东北太液池为核心营建宫殿,开挖通惠河,从昌平、西山引水注入积水潭,解决漕运、满足宫城用水

③明代扩大太液池以南的水域,开挖南海,统称 “西苑”,长河逐步废弃,清代加以整治,使皇家园林与城市用水相结合

④对整个城市自然生态系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调节小气侯;满足农田灌溉;园林及城区用水等综合效益

十七、明南京城

1.选址:明初定都于此,结合地形和城防需要,保留旧城,增辟新区,形成不规则城市格局

2.布局:①分为中部市区、西北部军营区、东部宫城区

②用砖包实墙将三区围合,包括建康城、石头城、江宁城旧址和富贵山、覆舟山、鸡笼山、狮子山、凉山等,除此之

外,还有一道土筑的外郭城

③宫城区选取钟山之阳,以钟山“龙头”富贵山为大内镇山,通过填湖(燕雀湖)取得宫城皇城用地,宫城区布局与

北京城相似,是北京城宫殿布局的蓝本

十八、西安与平遥:①中间辟十字街; ②交叉口处建钟鼓楼、市楼; ③四面开门,城门设翁城、关城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8——

第11页

5——古代宫殿建设 1—— 2—— 7—— 15—— 30——

一、发展阶段

1.茅茨土阶:奴隶社会,河南偃师二里头,湖北盘龙城宫殿,河南安阳殷墟

2.高台宫室:春秋战国,夯土筑台,台上木架建筑为一体型复杂的组合体

3.宏伟的前殿与宫苑结合:秦汉

4.纵向三朝,三朝五门

①宫城营建中会有足够大的建筑空间进行隆重的朝贺礼仪

②建筑都采用极高的建筑规制和壮丽的气势以象征帝王至高无上

③五座城门呈门楼形式,庄严高大、气势恢宏,规格极高

④纵深排列的重重门座增添了主轴线上建筑分量和空间层次,强化轴线上的时空构成,突出宫城的崇高地位

⑤规模渐小,门殿渐多,严肃的庭院模式的后寝

二、唐长安大明宫

1.选址: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经唐高宗等陆续扩建修治成为唐代主要的朝会之所

2.布局

①大明宫总平面呈南宽北窄的不规则梯形

②全宫分为外朝、内廷两大部分,是传统的“前朝后寝”布局

③外朝三点一线在同一条轴线上由南北依次布置,分别为:含元殿为大朝,宣政殿为治朝,紫宸殿为燕朝

④紫宸殿后面是以太液池为中心的内廷,采取的是宫苑结合的布局方式

3.含元殿

①位于大明宫的主轴线上,是三朝中的外朝,是举行元旦、冬至、大朝会、阅兵、受俘、上尊号等重要仪式的场所

②殿身高出平底 15.6 米,平面近似“双槽副阶周匝”殿身面阔 11 间,加副阶周匝共 13 间,单层殿,上覆重檐庑殿顶

③龙尾道:殿前有 70 余米的坡道供登临朝见,坡道共七折,远望如龙尾

④殿基下层为陛,上层为阶

⑤屋顶:黑瓦顶,绿琉璃剪边

⑥整组建筑尺度巨大,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大唐盛世的精神风貌与气魄

4.麟德殿

①位于大明宫太液池西部隆起的高地上

②前后三殿相连,两翼楼亭相连接的宫殿组合体。前殿和中殿底层隔一廊道。殿平面进深 17 间,面阔 11 间

③这组建筑底层面积大约 5000 平方米,相当于太和殿的 3 倍,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殿

④三殿串联、楼台簇拥、高低错落的组合形象,是从早期聚合型的台榭建筑向后期离散型的殿庭建筑演变的一种中介形态

5.玄武门、重玄门

①采用排叉门

②木构城门从西汉一只延续到南宋,直到元末明初才改为砖石券门道

三、北宋汴梁

1.轴线偏西

2.采用工字殿,对金元宫殿产生影响

四、金中都

1.中轴对齐

2.开启了宫殿东西庑建楼的先例

3.宫前广场演进为 T 字形

五、元大都

1.上承宋金,下启明清

2.帝后并尊

3.T 形广场移到皇城正门前,中间加设一道广场

4.大明殿:三重丹陛

六、明清北京故宫(紫禁城)

1.基本概况:明永乐 15 年建,18 年(1420 年)建成;规制悉如南京,而高敞壮丽过之

2.选址:位于内城中心,城市中轴线上,四面开门,南边为午门,北边为神武门,左右为东华门、西华门

3.布局:

①前朝后寝,三朝五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三朝,对应外朝、常朝、燕朝;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乾清

门分别对应皋门,库门、矮门、应门、路门五门

②轴线序列三大高潮:天安门,午门,太和殿

贯穿南北的纵深轴线,与都城北京的主轴线重合在一起,宫城轴线大大强化了都城轴线的分量,并构

成都城轴线的主体;都城轴线也大大突出了宫城的显赫,成为宫城轴线的延伸和烘托

以诸多门庭殿庭,三大殿和后三宫,穿插交织,组织成了严谨庄重、脉络清晰、主次分明、高低起伏

的空间序列,把帝王宫殿的磅礴气势发挥到了极致

③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作为左辅右弼

④内廷:东西六宫内廷分中东西三路

中路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其后为御花园;东西两侧对称布置东西六宫和东西五所

东路外为宁寿宫,为乾隆皇帝归政后的太上皇宫

西路外为慈宁官、寿康宫、寿安宫、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英华殿佛堂,为太后太妃起居礼佛的场所

东六宫前为奉先殿、斋宫

西六宫前为养心殿,从雍正开始为皇帝日常理政和住寝的地方

宁寿宫前有三组并列三进院,为南三所,皇子所居

4.礼制、模数与象征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9——

第12页

①阴阳五行的象征:前朝属阳,所以用三大殿;后廷属阴,主殿原本只有两宫,属偶数,东西六宫属于偶数,东西五所为

皇子居所,为奇数,寓意“五子登科”,但是合起来为十,为偶数

②后廷主殿庭院面积为前朝庭院的 1/4,前朝和后廷的几何中心为太和殿、乾清宫,符合“择中立官”

③前朝三殿的工字形台阶长宽比为 9:5,寓意 “王者居九五富贵之地”

5.艺术成就:逐层递进

①轴线:规划布局遵循封建礼制,强调轴线:前朝后寝、三朝五门的布局,故宫中轴线与城市轴线重合,既强化城市轴线

又突出了宫城的主体地位

②空间:门院与殿庭的使用产生了丰富的空间变化;门院、殿庭与建筑单体交错出现,形成室内外空间的不断转化,增加

了纵向轴线的空间层次与变化

③对比:单体建筑间的村托与对比:采用以小衬大,以低衬高,以简衬繁的对比手法突出主体,例如主殿坐落于高大的台

基上,附属建筑相应简化台基、降低高度;再次则是连续低矮的廊庑;屋顶形制也有严格的规定,在建筑组群中

以下衬尊;建筑细部和装饰也有简繁高低之分

④色彩:富丽的色彩与精美的装饰,细部装饰精美,雕梁画栋,鎏金溢彩;色彩对比强烈,汉白玉台基、土红墙面、朱红

门窗、青绿彩画之中密布着闪光的金色、黄、绿、蓝三色琉璃屋面在全城灰瓦屋顶的衬托下格外夺目

七、午门

1.紫禁城正门,平面呈倒凹字形,由隋代宫阙演变而来的五凤楼形制

2.墩台 12 米高,正中开三门,两侧各有一掖门,俗称“明三暗五”

3.形制:正楼九开间重檐庑殿顶,两侧为雁翅楼,一殿四亭与廊庑结合

八、太和门门院(铺垫和过渡)

1.门院宽度:采用与三大殿相同的宽度,强调其整体性

2.门院进深:拉开太和门与午门的距离,避免高大的午门背立面逼压,避免与方形的太和殿殿庭雷同

3.门院划分:引入金水河,划分为大小不同的部分,太和门前的场面大为开阔、舒放,而午门背面的场面顿显紧迫、收敛,进

一步缓解午门对太和门的威逼

4.屋宇门最高形制:重檐歇山顶

九、太和殿的主体地位

1.殿庭对比:采用三万多平方米的、可容纳万人盛典的巨大殿庭;前有数座门楼铺垫,后有内庭宫殿烘托,左右有文华、武英

两殿簇拥,突出了核心空间的优越地位

2.规整形态:太和殿殿身没有凸入殿庭,前檐几乎 与殿庭北墙拉平,保持殿庭的最大深度和规整形态,面阔 11 间,进深 5 间,

上覆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

3.须弥台基:三层带月台的汉白玉须弥座台基,标志出太和殿的最尊等级,提升了殿的总高,夸大了主殿的整体体量,使其与

殿庭取得尺度上的协调

4.三维体量:丹陛和台基使得主体建筑有机地嵌入殿庭,主殿殿身单薄的二维立面转化成敦实的三维体量,既有助于强化主殿

的壮观气势,也有助于避免殿庭过于空荡

5.辅助小品:恰当地安排了殿庭的辅助建筑,丹陛桥上排列着象征着权力的日晷、嘉量,以较小的尺度衬托出主殿的分外宏大,

象征治国权力和江山永固;陈列小品铜龟、铜鹤,用以渲染至高皇权

十、清沈阳故宫

1.是清朝入关前创建的宫殿,具有满族的特色

2.全宫分为三部分

①东部大政殿和十王亭,是清帝举行大典及王公大臣议政之处

②中部崇政殿,是日常朝会和处理政务之处,清宁宫是寝宫

③西部文溯阁,是乾隆时存放四库全书而建造的藏书屋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10——

第13页

6——古代坛庙建设 1—— 2—— 7—— 15—— 30——

一、基本概况

1.新石器时代后期:红山文化祭坛及牛河梁女神庙(最早的祭祀建筑)

2.封建社会时期(祭祀自然神,祖先,先贤)

3.汉明堂僻雍:建筑坐落在圆形夯土基台上,呈亚字形台榭,四周由四面围墙、四向院门和四角曲尺形配房围成方园,围墙外

环绕圆形水渠,呈圜丘方院,圆基方榭的双重外圆内方格局

①辟雍:圆如壁,雍如水;明堂外水曰辟雍

②明堂:台榭建筑,上层为大室、小室,下层为明堂、青木、总章、玄堂等

4.武则天明堂(万象神宫)

①上圆下方,三层,分别象征四时、十二辰、二十四节气

②中心有巨木,上下贯通,摆脱了台榭的结构形式

二、山西晋祠(园林式祠庙群)

1.基本概况:山西省太原市南郊悬瓮山麓,北宋(1023-1032)建圣母殿和鱼沼飞梁,金(1168 年)建献殿,其余为明清所建

2.总平布局:纵深轴线

①祠址背山面水,坐西向东

②圣母殿成为祠内的建筑主体

③殿前建有鱼沼飞梁、献殿、金人台、水镜台等,形成晋祠的主轴线

④圣母殿前方左右还分列其他祠庙,殿屋亭台与周柏隋槐、晋水三泉相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组庞大的建筑美与

自然美高度融洽的园林式祠庙群

3.山西晋祠圣母殿

①结构构架:宋代唯一的单槽副阶周匝的实例

②总体构架:殿堂型构架单槽形式,为加深前廊,做了减柱处理。殿身 4 根前檐柱不落地,前廊 4 道梁架加长到 4 椽,

并将殿身正面的门窗槛墙推到单槽缝上,取得深 2 间的分外宽阔的前廊空间,满足了殿屋与园林环境的协调

③殿内部分深 3 间 6 椽,架六椽栿通梁,内殿空间无内柱,上部彻上露明造,殿内空间完整高敞

④大殿斗拱用材很大,形制灵活多样,柱头铺作出双下昂,其下昂是以华拱头外延为假昂头,已开启明清式假昂的先声;

上檐柱头铺作出双抄单昂,其要头改作昂形,是双抄双下昂的假象

⑤大殿柱身有显著的侧脚、生起,尤以上檐为甚,檐口和屋脊呈柔和曲线,表现出典型的北宋建筑风格

三、永乐宫(道观)

1.道教全真派据点

2.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为元代官式建筑

3.各殿内部绘有巨幅元代壁画

四、北京天坛

1.基本概况:创于明初永乐 18 年,天地合祭,嘉靖时改为祭天,位于北京正阳门外永定门大街东侧,与先农坛隔街相望

2.演变过程

①明初在南京,天地合祭。起名大祀殿,方形平面

②明永乐十八年搬到北京,天地合祭,主体建筑(大祀殿)坐落在高台上,就是如今祈年殿的位置

③明嘉靖九年,天地分祭,大祀殿拆毁,改建三重攒尖顶圆殿。在天坛南边新建祭天用的圜丘坛

④嘉靖二十四年,在拆毁的大祀殿旧址上建成祈谷坛和祈年殿(当时称大享殿,上青、中黄:下绿,象征天、地、万物)

⑤嘉靖三十二年,北京建南外城,原本处于都城南郊的天坛被包入外城中,此时将天坛向西、向南扩展

⑥乾隆十六年改名祈年殿,十七年把屋檐全部改为蓝色

3.布局

①两重坛墙,北边为圆角,南边为直角;占地面积巨大,是紫禁城的 3.7 倍

②内坛墙内偏东形成一条主轴线,轴线南设为祭天的圜丘坛组群,轴线北段为祈谷丰年的祈谷坛组群

③沿着这根轴线,为一条联结南北两坛的甬道——丹陛桥。在这条轴线的西侧,为一组供皇帝斋戒的斋官

④外坛内西墙内侧为演习礼乐的“神乐署”和饲养祭祀用牲畜的“牺牲所”

4.设计手法及艺术效果(建筑意匠)

①超大占地:它以超大规模的占地,突出天坛环境的恢宏壮阔

②植物氛围:它以大片满铺的茂密翠柏,渲染天坛坛区的肃穆宁静

③以少总多:它以圜丘坛、祈谷坛两组有限的建筑体量,通过丹陛桥的连接,组成超长的主轴线,控制住超大的坛区空间

④提高视点:它以高高突起的圜丘坛、祈谷坛和丹陛桥,提升人的视点,拓展人的看天视野,显现天穹的分外开阔,造就

天的崇高、旷达、神圣的境界

⑤象征手法:它通过一系列数的象征、方位象征、色彩象征和“天圆地方”之类的图形象征,充分显现崇高的天的意识

⑥君权神授:它还特意把皇帝居住的斋宫置于主轴线旁边的侧位,置于坐西朝东的偏方位,以皇帝低于昊天上帝的建筑体

制,强调出天子与天的亲缘关系

五、圜丘组群(坛壝,皇穹宇,神厨神库,宰牲亭)

1.基本概况:嘉靖 9 年初建,乾隆 14 年扩建,冬至祭天,坛而无屋的三层露天圆台

2.坛壝:仅区别内外,而不封闭空间

3.皇穹宇

①位于圜丘北边的圆形小院的正中,放“昊天上帝” 的神牌,左右配殿放日月星辰和云雨风雷的神牌

②门与殿之间距离控制恰当,门口内望,视觉构图良好

4.处理手法及艺术效果

①坛体三层,直径为 9 丈、15 丈、21 丈,层层收缩,形成向上的动感

②数理象征:坛面采用汉白玉石板的数量,以阳数象征“天数”,铺地与栏板以“九”象征“极阳数”

③形态象征:即“天圆地方”的观念象征,既表现为建筑基址的整体平面形状,天坛基址平面接近方形,但两重墙北端的

角均做成圆弧形;也表现为建筑单体的平面形状,外壝方,内壝圆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11——

第14页

六、、祈谷坛组群(祈年门,祈谷坛,祈年殿,配殿,皇乾殿,具服台,神厨,宰牲亭等)

1.基本概况:孟春祈谷,坛而屋之,开始为大祀殿,嘉靖 14 年建成,青黄绿琉璃瓦,乾隆 16 年改名祈年殿,17 年改为蓝色琉

璃瓦

2.布局

①正门为祈年门,与东西配殿形成三合院,北正中为祈谷坛,上为祈年殿

②祈年殿北侧有一小院,院内有放置“昊天上帝” 神牌的皇乾殿

3.设计手法

①向上动势:祈谷坛大大增高和扩展了祈年殿的形象,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造成祈年殿强烈的向上动感,加强了

祭天的崇高神圣的氛围

②模糊空间:三合院敞口套院,前后既分开又联合

③欲扬先抑:祈年殿前门扁长过渡院与后主庭空间对比,通过框景强化空间感受

④对比衬托:低矮的附属建筑和高大的祈年殿形成对比

⑤过白处理:由祈年殿门内望,构图与视角均极为得当

⑥数理象征:当中 4 根龙井柱象征 4 季,周围 12 根金柱象征 12 月,外檐 12 根象征 12 个时辰,它们的和还能象征 28 星宿,

加上 8 根童柱象征 36 天罡

⑦颜色象征:蓝色琉璃瓦,只取象征“天”的意象取得了整体建筑高崇、纯净、凝重、神圣的效果

七、地坛

1.“天南地北、天圆地方、天阳地阴”

2.坐南朝北,两层正方形的坛与周边方形水渠构成“泽中方丘”,坛的尺寸、坛面墁石都取 6 与 8 的偶数组合

八、北京太庙(左祖)

1.主要建筑由正殿、寝殿、祧庙三者所组成,前设戟门和庙门,两侧设东西配殿

2.规格:与明代裬恩殿与太和殿相同,是最高等级的殿宇

3.白玉须弥座台基,属最高等级形制

4.太庙的总体设计、 以大体量的、最高规制的正殿为主体,以大面积的、满铺的柏林为环境烘托,在较短的距离内安排了多重

门、亭、桥、河的铺垫,取得了祭祀建筑所需要的宁静肃穆、庄重的氛围

九、北京社稷坛(右社)

1.“左租右社”,社属阴,采用坐南朝北布局

2.三层方坛,坛上铺五色土

十、曲阜孔庙

1.营造氛围:采用前朝后寝、天子五门之制,布局中轴九进院落,前三进前导部分,为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营造氛围

2.主体规制

①第四进开始主体部分,采用宫禁形制,中轴线依次为奎文阁、大成门、杏坛、大成殿、寝殿

②以大成殿为核心,重檐歇山顶,面阔 9 间,进深 5 间,前檐有 10 根高浮雕蟠龙石柱。规制介于天子与王国宗庙之间

③奎文阁:书楼,下层殿堂型构架,上层厅堂型构架,很符合楼上藏书,楼下兼作殿堂、殿门的使用性质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12——

第15页

7——古代陵墓建筑 1—— 2—— 7—— 15—— 30——

一、地上陵体发展——陵园建筑组成:神道,祭祀建筑,墓区部分

1.仰韶和龙山文化:墓而不坟,不封不树 2.春秋战国:高耸的封土,称之为陵,陵区植树

3.秦汉:方上,汉代陵中设庙和寝两部分,仿前朝后寝

汉代砖拱技术有了很大发展,陵墓出现大量石制品。地面建筑采用土木结构已经先入为主,导致砖结构长期用于地下

墓室,并形成文化观念上的砖拱和墓冢的联系,限制了中国结构的发展

4.唐:因山为陵,唐代关中十八陵形制分为封土为陵和因山为陵两类,后者典型为唐乾陵

陵前神道加长,门阙及石像生增多。以长列的神道前导空间,突出组群的纵深轴线

5.宋代:五音姓利(开创本朝陵基于一区)

6.明清(继承宋代基于一区的做法):因山为陵,神道深远。明代首创方城明楼和宝城宝顶,十三陵神道合一。清代沿袭明代,

各陵设神道分支,增设妃园寝

二、中国陵墓艺术的主题思想:墓,慕也,孝子思慕之处也。高山仰止,景行景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三、中国古代陵墓的艺术追求:嵌入了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凝聚了比德山水的审美理想,十分讲究同山水胜景的有机结合,

从选址规划设计到营造通常按照风水理论缜密的进行,力图使环境氛围在建筑人文美与山水自

然美的和谐交融中相互映衬,显现出生生不息,永恒伟大,臻向高山仰止、景行景止的隽永而

崇高的境界

四、中国古代陵墓的象征意义:庙寝形制是按照帝王生前的宫殿形制所建造的(事死如事生)。对都城的模拟和山的象征——

具体而微的紫禁城,背后的山峰起到与景山相类似的屏风效果。陵墓建筑的意向往往以宫殿为原

型,形成气势恢宏而又庄严肃穆的大规模建筑组群

五、清朝陵寝的标准空间格局:龙穴砂水,近案远朝

1.后龙:要求山势“重峦叠峰,秀丽森然”,“烟雾云气,郁郁霭霭”,不宜孤峰独秀,最好后龙背后还有少祖山、祖山

2.砂山:对穴区形成环抱、拱卫,辅弼的形势,谓之左辅右弼,亦称左右护砂,或龙虎砂山。“以其护卫区穴,不使风吹,环

抱有情”,有内敛向心、分景隔景、屏绝两翼视线干扰和尘嚣的空间效果

3.水法:山主静,水主动,是互为对比和相互村托的,获得空间感受上的动静相乘、刚柔相济

4.龙穴:砂山缠护拱卫的所谓区穴也叫堂局或明堂,要地势高燥、平缓开阔,以利建筑的经营

5.近案远朝:“案如贵人几席,可俯而凭也;朝如人臣面君,敬对而拱拜也”,增强了中轴线前后的呼应、映衬和回视对景效

果。从而“返顾有情”,取得景观的完整统一,景物天成地衬托出陵寝的主题,增强陵寝永恒、崇宏、庄严、肃穆的气氛

6.树木:“陵寝以风水为重,荫护以树木为先”。用以丰富陵寝建筑环境景观的空间层次,渲染和强化庄严肃穆、崇宏神圣的

山陵纪念气氛

六、形与势的基本概念

1.形,概指近观的、小的、个体性的、局部性的、细节性的空间构成及其视觉感受效果

2.势,概指远观的、大的、群体性的、总体性的、轮廓性的空间构成及其视觉感受效果

3.形与势的概念及尺度限定,基于空间构成在近观与远观时的知觉效果,时空上皆具有相对的静态特征。而由近及远或由远及

近的时空运动中的景观,即介乎远、近两极之间的中景景观,却具有强烈的动态变化特征,充满了近与远、大与小,群体与

个体、整体与局部、轮廊与细节等方面,即势与形的矛盾运动与相互转化。因此,中景景观的艺术处理,须细致缜密地把握

这种势与形的时空转换,在空间组群的序列组织中,无论前瞻后顾,都巧加运筹,使人在其间运动时获得的知觉群的连续性

综合印象臻于丰富而极尽变化,构成心目之大观

七、总体设计原则(风水攸关)

1.主题思想:“总以地臻全美为重,不在宫殿壮丽以侈观瞻”,体现中国古代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及审美理想

2.基本原则:“陵墓与山水相称”常以“风水攸关”受到限制,需要“遵照典礼之规制,配合山川之盛势”

3.中轴线组织:清代陵寝建筑,以“山向”为基础,组织陵寝建筑的中轴线,确定神道因势随形的走向,确定各建筑的座向秩

序以及组群空间布局的序列层次,使建筑组群得到自然景观有机和谐的完美烘托

4.建筑序列:单体建筑和组群在空间上的组织,追求配合山川胜势,因地制宜,因势随形,使陵制与山水相称(单体建筑形制,

也会因地制宜呈现差别,下有展开)

5.环境质量的完善:“工不曰人而曰天”,在工程实践中注重完善环境质量,培补山体,修河植树等,“因其自然之性,损者

益之”,使山川形势“精神卓越,动人美观”,具备更高品位

八、外部空间构成原则(形势相因)

1.建筑配置原则:以谒陵神道为中轴线,结合山川形势并按礼制要求,将一系列式样不同的单体建筑第次布置,形成一组组既

相互独立,又呈现承继统绪或隶从关系的建筑组群。远望,气势恢宏壮丽,近观,单体建筑局部与细节美轮

美奂,华丽庄严中透出细腻亲切之情

2.外部空间特色:整体有机,从局部到总体的各个层面,既着意于近观艺术效果气韵生动,注重远观效果气势非凡,讲究时空

序列转换变化,且都有非常准确宜人的尺度控制,从未以任何视觉上尺度超人的夸张去求取艺术上的成功

3.百尺为形:单体建筑的面阔、高度、神道净宽以及近观视距上的空间围合(小型广场、庭院)都以百尺为控制尺度,使陵寝

各单体构成及近距离空间围合具有宜人的尺度感,近观又能呈现精巧的局部细节。近相住形,虽百端而未已

4.千尺为势:以千尺的尺度来控制群体性的远观效果,并在千尺之限内,按“百尺之形”的尺度来布置单体建筑,进行空间组

合,把整个组群空间划分成若干相对独立,互呈差别而整体上又有机统一的群体组合。远以观势,虽略而真

5.“积形成势”,“聚巧形而展势”,即以多样化的单体建筑的百尺之形,通过巧妙的空间组合,使之在远景上聚而成势或展

而成势,呈诸视野

6.“驻远势以环形”“形以势得”“形乘势来”,即在远景上,使一些单体建筑的百尺之形,或因借山势地形,或倚靠大体量

大尺度的群体性空间组合来作为底景,加以衬托而呈诸视野。这样的远景,自然能避免失之空旷疏远,仍能具有很高的空

间艺术感受效果

九、过白的手法 1.框景:完整围合的画框或景框,并适当留出天地空白 2.夹景:画框或景框不完全闭合的框景形式

3.作用:①有力屏蔽周边视野的干扰,使前景画面集中,以“窥管效应”映入视网膜上的敏感区域而被强化,形成吸引力

②框景和夹景的构成往往是由近景建筑或其他景物的部分组成,具有丰富的细节层次,恰与中景或远景画面形成对比

③达到“近相住形,虽百端而未已”,“远以观势,虽略而真”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13——

第16页

十、汉文帝灞陵:是历史上第一个依山凿穴(因山为陵)为玄宫的帝陵

十一、汉茂陵:基本依袭秦制;墓室为穹窿顶绘天象图

十二、唐乾陵——因山为陵

①渭水以北的乾县,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 ②利用两丘山势,山顶建阙

③陵园整体模拟唐长安城格局,三重门阙模仿唐长安城的郭城、皇城、宫城

十三永泰公主墓:①穹窿顶绘有天象图 ②壁画装饰:七朱八白

十四、明孝陵

①明太祖孝陵在南京钟山南麓; ②是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合葬墓; ③开曲折自然式神道之先河

十五、安徽凤阳皇陵:始建方城明楼

十六、明十三陵(历史上最大的统一陵区):北京昌平天寿山麓

1.组成:长,献,景,裕,茂,泰,康,永,昭,定,庆,德,思(长线金鱼,请猫来看,定找死)

2.整体布局(因山为陵)

①陵区东、西、北三面山峦环抱,十三陵沿山麓散布,各据岗峦,面向中心长陵

②陵区入口起点,是山口外一座五间石牌坊,遥对天寿主峰

③自南往北,神道经过大红门、碑亭、石象生,到龙凤门,为十三陵共同神道,各陵不再单独设置碑亭、石象生等

④为使左右远山体量在视觉上大致均衡,神道略靠向体量小的山峦而距大者稍远

⑤轴线长而富于变化,各陵空间变化亦很丰富

⑥以少量的建筑控制住广阔的陵区空间,强化了陵区的整体性,把陵区的庄严肃穆氛围和皇权的显赫威严气势发挥到极致

⑦十三陵的规划设计充分展现出陵墓建筑与自然环境的高度融合,充分体现出自然美与建筑美的交相辉映

3.长陵(十三陵最宏伟)神道序列:石牌坊,大红门,神功圣德碑亭,望柱石像生,龙凤门,长陵

长陵(取消上下宫):陵门,祾恩门,祾恩殿,内红门,二柱门(首创),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

十七、关外三陵(盛京三陵):永陵(四祖陵),福陵(努尔哈赤),昭陵(皇太极)

十八、清东陵:河北遵化马兰峪西

一.组成:孝陵(顺治),景陵(康熙),裕陵(乾隆),定陵(咸丰),惠陵(同治)(一定会孝敬 )

二.特点

1 石牌坊、大红门:最南端的五间六柱十一楼式石牌坊为陵区入口标志;其北千尺之内布置大红门,两翼连缀风水墙,是陵区的

门户。尽得 “聚巧形而展势,驻远势以环形”妙意的陵寝空间序列的第一景观,虽处开阔之地,却既未令人感觉空旷,建

筑也未显体量卑小,形成了浓烈的纪念性氛围,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2.神功圣德碑亭及四隅华表:碑亭高己是“百尺之形”的极限,地处旷野,邻近建筑大红门也已逾出千尺。为避免远观疏远空

旷,一方面,“驻远势以环形”借案山“影壁山”屏立为碑亭的底景,构成“形以势得” 之效

“聚巧形而展势”,碑亭四隅各立石雕华表,“积形成势”,强化远观效果

闭锁心理:四根规则排列、纵横各距 80 米的华表,限定产生一个完整的空间,碑亭的体量与远景效果被显著扩大

3.望柱、石像生、龙凤门:神道由曲变直的转折点,望柱和十八对石像生组成严整有序的仪仗队列,导向并烘托着这一空间序

列底景的龙凤门,同龙凤门的横卧之势,在构图上形成强烈对比

4.反顾有情

①注重谒陵者完成祭祀而循原路退回时,仍能始终保持肃穆、庄重和恭谦的情感

②登临方城明楼向南返顾,沿中轴线对称布局的整个建筑组群,由近及远随着神道南向延伸

③过龙凤门,门南相向而列的石像生夹道恭送,横卧的案山上,有朝山居中巍然耸峙,仪仗队虽地处易野,却不空旷疏远

④绕过影壁山南望,神功圣德碑亭百尺之形以外,又有金星山的稳重背影烘托

⑤过神功圣德碑亭南行,红门和风水墙,虽远在千尺之外,因借金星山山势而免失旷远卑小

⑥石牌坊空透轻灵,被金星山山势映托,使其体量、尺度的视觉感受得到加强,不觉势单力薄,使这谒陵礼毕的出口,仍

以浓重的空间气氛予人心灵震撼激荡

十九、清西陵:河北易县

一.组成:泰陵(雍正),昌陵(嘉庆),慕陵(道光),崇陵(光绪)(母虫太长)

二.特点

1.石牌坊、大红门:序列起点,大红门南对元宝山为朝山,元宝山东西两翼又有东、西华盖山耸峙为陵前气势雄伟的天然屏障

和对景。大红门两翼又有山体连通延展,大红门正处在两山天然豁口中间,门前疏密得宜地构筑东、西、南三座五间六柱

十一楼石牌坊,更增强陵区入口的空间界面

2.望柱、石像生:由于蜘蛛山南北阻隔,泰陵石像生既失去了龙凤门横陈为底景的依托作用;也失去了它们拱卫、迎候于仪门

前“聚巧形而展数”的应有效果;在整体建筑格局中,形同蛇足

3.龙凤门:泰陵龙凤门,没有石像生拱列其前,更密切紧凑地同陵区后部建筑组群联系,近形的丰姿与远势的气魄巧妙融汇

4.龙凤门到神道碑亭

①积形成势,聚巧形而展势:石拱桥雕栏的夹景强化了远景的引导性及积形成势的组群效果

②形以势得,驻远势以环形:在神道起坡处所见,碑亭与后部群体凝为一体之势

③形乘势来:坡道最高点所见,呈步移景滞

④形结势薄:降至坡道终点即广场终点,碑亭从群体中迅速升起

⑤势止形就:距碑亭百尺,后部群休已呈从属状态,托出碑亭的近形

三.清陵对明陵的继承与发展

1.基本继承了明代帝陵的礼制建筑规制,包括主神道主陵区的建筑序列,因山为陵的风水格局等

2.开创东、西两陵昭穆制

3.开创并完善了成体系的后陵制度

4.明十三陵各陵神道建筑序列除主陵外不再单独设置,清代各陵在主陵神道后又分别设有望柱、石像生、牌楼门等礼制建筑,

每座陵寝的礼制更加完整

5.继承发展了碑亭制度,建神功圣德碑亭一座,圣德神功碑亭四座

6.注重水系的布置

7.地宫的设置与明代陵寝迥异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14——

第17页

8——宗教建筑上 1—— 2—— 7—— 15—— 30——

一、基本概况

一.佛教建筑各个时期的演变

1.东汉:佛教已经正式传入中国,最早见于史籍的佛教建筑是洛阳白马寺。此时佛教建筑为以塔为中心的方形平面

2.两晋南北朝:舍宅为寺的活动,佛教建筑中国化后平面体现为前塔后殿,前厅为佛殿,后堂为讲堂。东晋初出现双塔形平面

①洛阳永宁寺塔(中国古代最高的木构建筑):四边形,9 层,台榭构筑方式

②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我国现存最早的砖塔,也是最早的塔):唯一的 12 边形塔(15 层塔檐);最早的足尺地面建筑

3.隋唐五代:殿旁边建塔,塔的地位逐渐降低,移出寺庙

现存唐代建筑: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芮城广仁王庙、平顺天台庵、正定开元寺钟楼

4.宋辽:平面为前殿后塔式,开始出现戒坛。殿逐渐成为主体,塔的实用性能降低

5.明清:佛寺规整化,形成了以中轴线布局的定制,如伽蓝七堂式,塔已很少

二.佛寺建筑

1.平面布局:中心塔型,宅院型

2.发展:以佛塔为中心——前塔后殿——以佛殿为中心

3.石窟寺类型:塔院型(支提窟),佛殿型,僧院型(毗诃罗) 四大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莫高窟;麦积山石窟

三.佛塔建筑

1.起源:印度“窣堵坡”是佛塔的起源,最初传入时佛塔又被称为浮屠

2.佛塔形式:早期佛塔主要为楼阁式塔和密檐式塔,后发展出了单层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

3.佛塔组成:木构重楼+健陀罗窣堵坡(窣堵坡——台座、覆钵、宝匣、相轮;健陀罗窣堵坡——台座演变成了三四层塔身)

4.佛塔平面:唐代以前都是方形,五代时八角渐多,六角为数较少。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的十二边形是特例

5.佛塔材料:早期佛塔为木楼阁式,后来用砖木加固塔身,逐渐过渡到全为砖石,宋代后很难看到完全用木结构建造的佛塔

四.佛塔分类及代表建筑

1.楼阁式塔:应县木塔,兴教寺玄奘塔,慈恩寺大雁塔

平面:方形,八角行为主;塔壁从单层改为双层增强其稳定性 材料:木材改为砖木混合和全部砖石

2.密檐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荐福寺小雁塔,登封法王寺塔,大理崇圣寺千寻塔

平面:隋唐多正方形,辽金多八边形,密檐 5-15 层,不供远眺

3.单层塔:神通寺四门塔(亭阁式:会善寺净藏禅师塔——八边形) 平面:方,圆,六角,八角等,一般用砖石

4.喇嘛塔:北京妙应寺白塔(中原地区现存最大的最古老的瓶形喇嘛塔),北海白塔 分布:西藏,内蒙,始建于元

5.金刚宝座塔:北京正觉寺金刚宝座塔 形象:须弥台座,一大四小,密檐或喇嘛,仅见明清

6.按照材料:①木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②砖石塔:江苏苏州虎丘云岩寺塔(最早的双层塔壁砖塔);河南开封佑国寺塔(最早的琉璃塔);小雁塔(唐)

③砖木混合塔:江苏苏州报恩寺塔

④金属塔:广州光孝寺东西铁塔(五代)

二、南禅寺大殿:山西五台县李家庄,重修于唐建中三年,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

1.平面布局:面阔、进深各 3 间,平面近方形,正门略有凹进

2.外观立面:唐风雄劲

①外观简洁 :立面设计以柱高为模数,通面阔为柱高三倍

②前檐:明间设板门,两次间破子棂窗,门窗两侧装余塞板

③后檐与两山:土坯垒砌、抹灰刷浆的光洁实墙

④屋顶:单檐歇山灰色筒板瓦顶,屋面坡度是已知木构古建中最平缓的

⑤虽是三间小殿,却以舒展的屋顶、洁净的屋身、雄劲的气度表现出唐代建筑豪爽之美

2.结构构架 :简练大气

①总体构架:“四架椽屋通檐用二柱”的厅堂型构架,殿内无柱,殿身四周施檐柱 12 根

②屋架:明间用两根四椽檐栿,上施“缴背”,与四椽栿一同插入斗拱内,加强栿的承载力,提高结构整体性。四椽五檩,

构件组合异常简练,用材偏大,颇能显现唐代的大气风度

③柱头:仅用阑额连接,不用普拍枋,阑额至角柱不出头

④柱子:均有显著的“侧脚、生起”

⑤斗拱:前后檐柱头铺作,为五铺作双抄偷心造

⑥其他构件:驼峰、托脚承托平梁,上置托手以承脊檩

三、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佛光真容禅寺):五台县豆村佛光山中,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唐大中十一年(公元 857 年)重建

一.总平布局:三层合地

1.寺址:朝西的山坡,背负崇山,左右山峦环抱

2.布局:依山岩走向呈东西轴线,随地势辟成三层合地,形成依次升高的三重院落

3.一层台地:院落开阔,中轴线上有唐乾符经幢,南北两侧有文殊殿、普贤殿(现已不存)

4.第二层台地:近代建两庑,后有南北两个跨院

5.第三层台地:就山崖削成,陡然高起八米,中有踏步通上,台上以东大殿作为全寺主殿,殿前唐大中经幢,殿东南祖师塔,

大殿后部紧接山崖,其高踞山腰台地,俯视全寺,对地形利用颇为成功

二.文殊殿(金天会十五年:1137 年):厅堂型构架,面阔七间,进深四架八椽,单檐悬山顶,不厦两头,殿身大量减柱

三.佛光寺东大殿(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构)

1.平面布局:面阔七间,进深八架椽,金厢斗底槽,内槽后半部分设佛坛

2.外观立面:唐构风貌

①下承低矮台基,立面各间比例近方,柱列有明显的 “生起”“侧脚”

②屋身:五间的方形板门,直棂窗与光洁墙面上承托雄大有机的斗拱

③上覆单檐四阿顶,屋面平缓挺拔,出檐深远舒展

④正脊微微弯曲,两端鸱尾造型遒劲,对准左右第二缝梁架,构图严密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15——

第18页

⑤外观简洁稳健、气度恢宏,展示出唐代建筑的泱泱风貌

3.结构构架:殿堂形制

①总体构架:殿堂型构架,由下层柱网层、中层铺作层和上层屋架层水平层叠而成,现存唐宋殿堂型构架建筑中时间最早、

尺度最大、形制最典型的一例

②柱网层:显著的“生起”和“”侧脚”,左、右、后三面外檐柱列包砌在厚土坯墙内,对柱网稳定起到很大作用

③屋架层和铺作层:分别使用草栿和明栿,形成明、草两套梁栿

④斜向构件:平梁上用叉手,四椽草栿上添加托脚,局部三角杆件,增加屋架的稳定性

⑤斗拱:用“材” 标准化,面阔、进深、柱高均为“材分”的整数倍,以“材分” 为模数的设计方法在唐代已运用成熱

4.内部空间:内外迥然

①殿内空间划分为内外槽两个截然不同的空间

②内槽佛坛供奉 30 余尊唐塑佛像,外槽依两山及后檐墙砌台三级,置五百罗汉像;内槽空间宽大、高敞、规整,内槽以明

栿、偷心造斗拱将之分为五间,并突出中部的三间,内外槽尺度与佛像尺度比例合称

③明栿不与天花直接相连,架空的明栿丰富了上部空间层次和内槽空间划分,增加了视觉上的内槽高度

④繁密的平闇与简洁的月梁、斗拱,精致的背光与全殿朴素的结构构件形成恰当对比

⑤微微弯曲的佛像背光,与后柱全偷心的斗拱、天花的斜抹平行,突出了佛像的主体地位,也增添了内槽空间与佛像的有

机整体感

四、天津蓟县独乐寺:天津蓟县城内西街,山门和观音阁均为辽统合二年建筑,以高阁为中心。1930 年梁思成著作《蓟县独乐

寺观音阁山门考》

一.总平布局:紧凑得宜

1.山门和观音阁是辽代主院前部的部分遗存,二者沿中轴线布置,观音阁、山门及数里外的蓟县白塔位于一条南北轴线上

2.观音阁与山门间距仅为观音阁高的 1.5 倍,是同一时期宗教建筑群中最短的一组

3.“过白”的处理手法,妥善得宜,以紧凑的空间处理造就了神秘壮观的景象

二.山门

1.平面布局:山门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采用分心斗底槽殿堂构架

2.外观立面:①单檐庑殿顶

②台基低矮,屋身板门、直棂窗古朴简洁,斗棋雄大,出檐深远,脊端鸱吻形制遒劲,整体建筑形象雄健、壮观

③山门用材都是当时所能允许的最大值,显现出壮大的尺度感

3.内部空间:朴实无华

①前后间:两次间中柱间垒墙分为前后间,前两间各塑金刚像一座,两后间各绘二天王像;心间中柱安双扇板门,殿内空

间紧凑得宜

②彻上明造:不用天花,梁栿、斗拱等构件全部显露,朴实无华,以清晰的结构逻辑取得和谐的艺术效果

③风水过白:人进入山门,在前部被二塑像注视;通过敞开的后檐当心间,恰将观音阁全部收入视线,门与阁具有良好的

风水过白关系,两者的空间处理妥善得宜

三.观音阁(上承唐之雄健,下启宋之秀丽)

1.平面布局:面阔五间,进深八架椽,金厢斗底槽

2.外观立面:兼容唐宋

①外观显两层,台基低矮宽大,上覆九脊顶,造型兼具唐之雄奇与宋之秀丽

②阁身中部平坐、下檐出挑深远 ,立面构图形成强烈的横向分割,使建筑形象更加舒展

③正面上下层当心间、次间全部安装隔扇门,梢间为光洁实墙面,形成虚实对比

④建筑形象稳定端庄、雄健舒展,没有竣严神秘的感觉,带有亲切、易于接近的意味,吻合人们心中观音菩萨的性格特点

⑤尺度处理上十分严谨:从地面至下层柱头,从下层柱头至平坐柱头,从平坐柱头至上层柱头,从上层柱头至中平博,高

度都基本相等;立面上总广恰为下檐柱高的 5 倍,上层总广恰为上檐柱高的 7 倍,存在着以檐柱高作为定高、定宽模数

的现象

3.结构构架:上下空井

①梁架:内外槽的构架和明、草栿两套梁架,内外槽与两套梁架紧密联系

②刚性环:构架高三层,每层都各有柱网层、铺作层,整体结构在竖向上由三个柱网层、三个铺作层加一个屋架层,共七

个刚性结构层层叠而成

③叉柱造:上下各层柱子不贯通对位,上层柱插在下层柱头斗拱上的“叉柱造”

④六角形空井:暗层上部构成六角形空井,并在暗层内和第三层外围壁体内施加斜撑,防止结构变形

⑤方形空井:二层空井为方形,上下层空井形状不同,防止空井构架变形,加强结构刚性

⑥斗拱:下檐用四跳华拱,上檐用双抄双昂,节省屋顶空间和屋架用料,下昂后尾压于屋架下,加强了外檐斗拱与屋顶构

架的整体性,下垂的双昂在造型上也是外观雄壮有力的因素之一

4.抗震性能:①柱础:构架浮摆在石柱础上,木柱与石础可以发生位移,隔离水平方向运动的震动作用

②刚性环:内外槽斗拱组构的三个铺作层,形成三道水平刚性环,有利于保持各层柱网和整体构架的稳定

③斜向构件:递角栿、抹角栿、柱间斜撑等多种斜向构件,强化整体构架稳定性

④斗拱:具有榫卯组合的“柔性构造”特点,雄大斗拱充分发挥了“耗能节点”的减震作用

5.内部空间:空间开合

①礼佛仪式与内部空间高度契合:首层空间开敞明亮,由于空间所限,信众进入后只见观音像“渡人”的左手和飘逸的裙裾

②光线及空间的起承转合:沿楼梯至二层,由暗层的幽暗封闭到豁然开朗,观音上扬的右手和十一面像赫然映入眼帘,出平坐

远眺,数里之外的蓟县白塔兀然耸立,其恰巧在观音视线的焦点,整个过程既有光线的明暗变化,又有空间的开合转折,具

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③空井结构丰富佛像空间:从首层上方四边形空筒到因抹角栿而成的六边形空简,最后是观音像头顶的八边形藻井,四、六、

八的渐变将空间一步步推向高潮,平添韵律与层次;繁密的平闇与斗八藻井,丰富了佛域空间

④不用阑额:二层为满足在外槽当心间的观瞻,心间内柱头不用阑额,将铺作泥道拱改为整条柱头枋,使在外槽心间能无阻碍

地看到观音头像全貌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16——

第19页

9——宗教建筑下 1—— 2—— 7—— 15—— 30——

一、河北正定隆兴寺:河北正定县东隅,创建于隋代,原名龙藏寺,北宋重建并改名龙兴寺,清初定名为隆兴寺

一.总平布局:纵深轴线

1.主要建筑沿纵深轴线布置

2.山门前一琉璃照壁、三路单孔石桥

3.第一进院:大觉六师殿(遗址)殿前钟楼鼓楼分列左右(已坍塌)

4.第二进院:摩尼殿及其东西配殿,一、二进院连通成一深度很大的纵长方形院

5.第三进院:主殿佛香阁及其两侧转轮藏殿与慈氏阁;另有清代重建的戒台和两座清代碑亭,佛香阁体量壮大宏伟,是整个建

筑群的高潮

6.第四进院:以弥陀殿及其毗连朵殿为轴线作结

二.摩尼殿

1.平面布局:四出抱厦,南面三间,其余各一间,面阔、进深各七间

2.结构构架:抱厦斜拱

①总体构架:殿堂型构架,重檐九脊顶,金箱斗底槽加副阶周匝,副阶柱间,满砌檐墙,只在抱厦正面开门窗

②斗拱:尺度硕大,分布疏朗,殿身、副阶和抱厦斗拱均外转五铺作

③斜拱:南抱厦柱头铺作与其余补间铺作添加 45°斜拱,是已知宋代建筑中使用斜拱的最早实例

④阑额上已有普拍枋,斗拱有了坐标原点

⑤柱子:有侧脚和生起

3.内部空间:昏暗幽闭

①副阶柱间满砌檐墙,只在抱厦正面开门窗,光线幽暗,气氛凝重,殿内所得少许光线,都由上下两檐檐下拱眼间放进

②内槽佛坛上塑佛像,佛坛三面砌墙,后墙背面悬塑观音,其他墙壁绘壁画

③四面抱厦颇具设计匠心,站在入口当心间处恰可将佛坛塑像、四周壁画和墙壁后悬塑收入眼中

三.转轮藏

1.平面布局:面阔、进深各三间,底面正面出副阶,其他三面出腰檐

2.外观立面:歇山顶阁楼式样

3.结构构架:①堂阁型构架,无平坐暗层,叉柱造

②彻上明造,曲梁

③转移柱造:由于内置可转动的转轮藏,底层的两根内柱向左右两侧推移;上层相对应的两根内柱取消

四.慈式阁:减柱造——为疏朗佛像前空间,底层减去两根内柱

二、大同善化寺

1.大雄宝殿:辽代建筑,金代大修

①厅堂二型构架,减柱造

②厅堂二型:内柱上升同厅堂型,梁柱平面布置又兼同殿堂型分槽做法,形成内外两圈铺作网架,内圈高于外圈。不同于殿堂

型铺作层等高,介于“殿堂〞与“厅堂”之间

2.山门、三圣殿、普贤阁:金代重建

①三圣殿:减柱造、移柱造,殿内仅用四根柱子

②山门:分心斗底槽,殿内彻上明造,用月梁

③普贤阁:堂阁型构架,外观两层,内部结构三层,有腰檐、平座

三、大同华严寺

1.大雄宝殿:现存元代以前木构殿宇中最大的一座

①面阔九间,进深五间

②厅堂二型构架

③类似的有近宁义县奉国寺大殿,比大雄宝殿略小

2.薄伽教藏殿

①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金箱斗底槽,带月台

②壁藏:天宫楼阁

四、福州华林寺大殿:建于北宋 964 年,长江以南最早的木构建筑

1.厅堂二型构架

2.正面三间四柱,侧面四间八椽

3.七铺作双抄双下昂

4.用料尺度硕大,现存木构殿阁中最大的

五、宁波保国寺大殿:宋 1013 年

1.面阔进深各三间

2.柱子八瓣形、栌斗八瓣形,吴越地方建筑文化的延续

六、广胜下寺后大殿:重建于元至大二年 (1309 年)

1.面阔 7 间,进深 4 间

2.单檐歇山顶

3.两大特点:减柱移柱造;使用斜梁

七、神通寺四门塔:亭阁式

位于山东济南历城县柳埠镇龙山麓,建于隋大业七年,公元 611 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亭阁式塔,也是现存最早的石塔

八、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金代大修,国内现存唯一最古老与完整的木塔,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全木结构塔)

1.外观立面:严谨巍峨

①全塔自下而上由砖石台基、木构塔身、砖砌刹座、铸铁塔剎四部分组成;壮硕、敦厚的体量显现巍峨、端庄的气度

②横向分割:高耸的塔身由 6 层屋檐 4 层平坐、2 层台基形成突出的横向分割;腰檐、平坐有节奏地重复形成强烈的韵律感

③纵向收分:层层内收的塔身取得了总体轮廓的恰当收分;不同出跳的斗拱使斗拱逐层减小,强化了全塔的透视效果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17——

第20页

④装饰华丽:檐下斗拱与平坐栏杆相呼应,丰富了塔身的华美装饰;砖制仰莲刹座与铁质塔刹,更增添了直插巷穹的神韵

⑤数理和尺度关系:总高恰等于中间层(第三层)外槽柱内接圆的周长;台基面至刹顶的高度恰等于第三层面阔的 7 倍,

这些都突出了木塔严谨的立面构图

2.结构构架:抗震稳定

①采用八角形平面,较正方形平面滅少了 5% 的风压,增强抗风性能

②底层外槽大尺度,总体比例偏于粗壮,有利于高宽比的稳定

③内外槽双层套筒式的平面和结构,意味着将中心塔柱扩大为内柱环,大大增强了塔的整体刚度

④殿阁型构架,由塔身各层斗拱和平坐斗拱组成 9 个铺作层,形成强有力的刚性环

⑤在平座暗层内添加立柱、斜撑,把平坐柱网与其上下铺作层联结成整体框架,使 4 个暗层变为 4 层刚性层

⑥合理安排门窗、楼梯,二至五层仅在四个正面当心间辟格子门,正面次间和斜面各间全部用灰泥墙,各个次间墙内都加

斜撑,大大提高外槽柱的稳定;楼梯布置逐层位移,避免楼梯垂直重置带来结构的不利环节

⑦少用大料,多用小料,短柱小料有效减轻了塔身自重

⑧将荷重最大、柱身最高的底层内外槽柱,用厚厚的砖土墙包砌,加固了底层的最不利环节,稳定了底层柱网;其他层增

添附加的抱柱,辅助柱网的稳定

3.空间特点

①供奉佛像的佛塔,内外槽的形式妥怡地满足了内槽空间供佛,外槽回廊供信徒环行礼佛的需要

②一层塔心室高大,供奉一尊高约 11 米的释迦坐像,因光线昏暗,佛像相应采取粗犷、简洁的造型

③正门入口处向前延伸两道门斗墙,将板门外移于副阶柱间,巧妙地突出了入口,并扩大了入口空间

④二、三、四、五层层高较矮,内外槽之间仅以栅栏虚隔,塔内光线较亮

九、布达拉宫

1.政教合一,具有寺庙和宫殿的双重功能

2.宫殿分为三个区域:中部为红宫,内有佛殿、供养殿、灵塔殿和达赖唎嘛举行重大庆典的场所,红宫顶部有七座汉式屋顶;

东白宫为达赖喇嘛理政和居住的寝官:西白宫为僧人住所

3.红宫与白宫前分别建有东西欢乐广场,西欢乐广场下建有 9 层的晒佛台,与红宫组成高 13 层的整体形象

4.建筑随山就势布置,自下而上错落进退,外墙全部使用石头砌筑,与自然山石肌理接近,墙角收分明显,与山坡自然衔接,

似乎是从山体中自然生长出来

5.外墙使用白色和红色,镶点着成行成列的梯形窗套,表现藏式韵味

6.用曲折回转的磴道烘托整体建筑的高耸

7.白宫女儿墙和磴道挡墙使用红褐色 “便玛”墙带,红宫“便玛”下有一条通长白墙带,颜色相互呼应

十、恭王府

1.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

2.府邸分为三路:中路为礼仪性建筑,东西两路为日常起居和读书、会客用房。其中西路“锡晋斋”为和珅所建,装修精美

3.园林也分为三路,散置亭台、叠山和小型水面,院内起伏不大,缺少曲折变化、移步换景的园林气息

十一、苏州报恩寺塔

1.始建于南朝,南宋重建

2.平面八角形

3.砖木混合结构(砖心木檐):塔身砖造,外围采用木构

十二、泉州开元寺镇国塔、仁寿塔

1.建于南宋绍定元年 (1228 年)

2.石塔建筑

3.模仿楼阁式木塔

4.最高的石塔

十三、定县开元寺塔(料敌塔)

1.建于北宋咸平四年(1001 年)

2.现存最高的塔:84m

3.砖塔仿木楼阁

十四、北京天宁寺塔

1.辽代实心密檐式砖塔

2.北京现存最早、尺度最高的古建筑

十五、妙应寺白塔

1.元代喇嘛塔

2.阿尼哥设计

3.中原地区最大、最早的喇嘛塔

十六、河南开封佑国寺塔

1.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区老城的东北隅

2.建于北宋皇祐元年(1049 年)

3.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型琉璃建筑

十七、碧云寺:金刚宝座塔,一大四小 5 座密檐小塔

十八、北京正觉寺:密檐式金刚宝座塔

十九、清真寺——中国伊斯兰四大古寺: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杭州真教寺(凤凰寺)、扬州仙鹤寺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18——

第21页

10——园林分析上 1—— 2—— 7—— 15—— 30——

一、发展概述

1.“天人合一” 的思想促使人们去探求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另一方面,山河壮丽、景象万千,又启发着人们热爱自然、

呕歌自然的无限激情

①萌芽期(周至汉):以皇家园囿为主,圈地性质。汉武帝在建章宫太液池中建立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形成“一池三

山”的园林布局模式

②形成期、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初步确立了再现自然山水的基本原则,由物质认知转向美学认知的关键时期,把园林

作为观赏艺术对待;产生了质的飞跃——从物欲享受到“畅神”的纯粹精神领略,山

水园林由此诞生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并行

③成熟期(隋唐五代):造园艺术与诗画联系,自然山水全面发展

2.第一次高潮(宋代):山水画理论著作对造园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

3.第二次高潮(明清):出现了专业的园林匠师和造园理论的专书著作(计成《园冶》)

二、造园手法

1.水系结合:园林在规划时着眼于城市的生态环境,园林水景与城市水系相结合。如:昆明湖既是颐和园的主要水景又是北京

城的调节水库

2.顺应自然:园林规模很大,自然天成就地势,不待人力假虛设。如万寿山和昆明湖本身造园条件良好,再经过一系列的人工

改造(疏通水体、拓展湖岸、堆筑堤岛、修理山形),创造出优越的山水格局和景观环境

3.因地制宜:园林根据地形分区布置,形成多功能的综合体。如颐和园被分成四个区:宫廷区、前山区、湖泊区、后山后湖区

4.集仿手法:仿造各地名园胜迹于园中是清代园林的主要指导思想。如:苏州街仿江南买卖街,谐趣园仿寄畅园

5.借景手法:通过视线规划把园外景观因借到园中,增加景观层次感。如:颐和园借景西侧西山下的庄田和玉泉山的塔等

6.构图中心:以大尺度的建筑为主体,控制大规模的山水空问。如:佛香阁以其超大的体量坐落于高台上称为颐和园的构图中

心,体现了礼佛祝寿的主题

7.园中建园:以园中园作为园林基本规划单元,构成既相对独立又有机统一的整体。如:谐趣园,霁清轩;•典故题名:因承传

统造园意向,命名建筑富有诗情画意,均用富含历史文化典故题名。如:谐趣园中的知鱼桥

8.植物成林:花木配置采用群植或者成林布置,少孤植(私家园林以单柱欣赏为主)

二、建章宫苑

1.建于公元前 2 世纪,汉武帝时期,位于陕西西安

2.以皇家园囿为主,圈地性质。汉武帝在建章宫太液池中建立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形成“一池三山”的园林布局模式

3.一池三山园林手法为后世所仿效,并影响到日本造园,如西湖、颐和园以及日本的诸多庭园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园林——东晋华林园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园林

1.南朝——建康、会稽、吴郡等士族聚居之地

2.北朝——庾信《小园赋》、《洛阳伽兰记》因景得名

3.郊邑园林:会稽兰亭

①位于绍兴市西南 14km 的兰渚山下。晋代永和 9 年(353 年),3 月初 3,王羲之邀友在此聚会,书写《兰亭集序》,序中

描写:此地有崇山峻岭,茂竹修林,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曲水流觞的手法,自此相传下来,如

故宫乾隆花园,恭王府花园,檀木石寺园林等

②自然造景; ③建筑布局较为完整; ④历史文化景观

4.寺观园林

①庐山东林寺——净土宗大师慧远; ②苏州虎丘山

五、芙蓉园、曲江池

1.兼具行宫御苑和公共游览性质的园林

2.有夹城可以连接大明宫和兴庆宫

3.兴庆宫前广场:在兴庆宫西侧有退让,形成广场(中国古代第一个向市民开放的广场)

六、艮岳

1.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兴工,宣和四年(1122)竣工,初名万岁山,后改名艮岳、寿岳,或连称寿山艮岳,亦号华阳宫

2.大型土石山寿山、万松岭和雁池、大方沼、凤池、濯龙峽等形成山环水抱之势

3.园内有各种名花异草和太湖石

4.园内建筑众多,除常规园林建筑外,还有道观、庵庙、书馆、 水村等

5.把诗情画意移入园林,打破了秦汉以来 “一池三山”的模式,以人工山水创作为主体

七、元大都太液池

1.皇家园林,沿袭“一池三山”的传统模式

2.万岁山(金中都琼华岛、现北海琼岛)

3.圆坻(北海团城)

4.犀山台

八、西苑三海

1.以北海为核心

2.三海紧靠宫城,三处水面曲折有致,各具姿态;花草树木与假山池岸、殿台楼阁交相辉映,既有仙山琼阁之境界,又富田园

水乡之野趣

3.北海面积最大,以池岛为中心,琼华岛白塔为全园构图中心,北岸布置若干宗教建筑,东岸和北岸有濠濮间、画舫斋、静心

斋三组园中园,其封闭内向与开阔的北海形成对比

4.琼华岛是北海的核心,岛上沿南北轴线排布主要建筑,白塔是北海的视觉中心

5.中海:紫光阁,水云榭,万善殿(燕山八景之一);

6.南海:瀛台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19——

第22页

九、清漪园(颐和园)

一.园林整修背景

乾隆 15 年 1750 年,为皇太后祝寿,建大报恩延寿寺,翁山改名万寿山;咸丰 10 年,1860 年,被毁;光绪 12 年,1886 年,

慈禧整修,1888 年改名颐和园,颐养冲和;光绪 19 年,1990 年,八国联军再毁;光绪 31 年,1902 年,重修

二.建园原因:三主二表面

1.优越的地貌条件:北山南湖的地貌结构,朝向良好,气度开阔。是天然山水园理想的建园基址

2.模仿西湖景致:自元明以来的风景名胜,神仪杭州西湖,乾隆早有意在此处造园,基仿杭州西湖景观

3.自主规划营建:会山西湖的原始地貌,可以完全按照乾隆的意因加以规划建设,自始至终一气呵成

4.在园静寺旧址拟建“大投恩延寿寺”,改山名为万寿山为皇太后祝寿;兴水利、练水军

三.宫廷区:位于昆明湖东北角,整体布局严整,采用对称和封闭的院落组合。这组离宫型的宫廷,外朝、内廷共九进院落,因

地制宜截成三段,轴线转折了两次,与湖山关系处理得十分妥贴

四.前山处理:寺包山&山包寺——由佛香阁、排云殿、清华轩、介寿堂等组成前山建筑群主轴线

1.中轴对称寺包山:前山主轴以大体量、高密度的建筑分量,中轴对称的的严谨布局,满铺殿堂台阁的“寺包山” 形态,依山

顺势、层叠起伏的阁殿形象,红柱、黄瓦、重彩的浓郁色彩做足了渲染皇堂气派的文章

2.一主四从山包寺:在主轴线两侧安置若干组点景建筑,组成大体对称的、略有变化的 4 根次轴线,通过一主四从的轴线组合,

由近及远地逐渐减少建筑的密度和分量,形成前山从中心的“寺包山”向两端的“山包寺” 的退晕,以散

扩聚,以疏衬密,把建筑自然地、有机地融化入山体

3.既以突出的、丰富的建筑要素消除山体的单调呆板,又以山体的垫托、映衬赋予前山主次建筑以金字塔式的整体构图和园林

化的品格

4.山下长达 728 米的长廊和连绵不断的白石栏杆,为前山抹上一笔重彩的建筑底线,为湖山增添一个过渡层次,完成了湖山交

接的隆重化

5.前山建筑的烘云托月布局和浓墨重彩渲染,成功地造就了梵天乐土的仙山琼阁境界,在充分展示礼佛祈寿的造园主题的同时,

也重笔点染了皇家园林富丽堂皇的性格

五.佛香阁(前山的主要建筑)

1.体量:佛香阁作为前山主轴的重点建筑,体量硕大,造型敦厚,又坐落于高台之上,体型与前山前湖的壮阔场面十分相称

2.剖面:佛香阁在山体剖面上的定位也恰到好处,没有把台体抬到山顶,没有把巨阁耸立到山顶尖上,而是坐落在山肩部位,

既便于在阁后部设立屏卫,又可避免把巨阁形象暴露于后山视野

3.底景:众香界和智慧海作为屏卫,以其璀璨华丽、坚实稳重的琉璃建筑形象,作为主体楼阁的后卫和前山主轴的结束,建筑

形态和材质色彩的选择都十分得当

4.对比北海白塔

相同点:①它们都是宗教建筑,都以至高点的形式构成了整个园里的构图中心

②它们都具有非常大的体量,与壮阔的园林景色相称

③都构成了园区的主轴线,把整个园区统一起来。佛香阁前山脚,白塔北岸都有长廊,为湖山交接增加过渡层次

④佛香阁对面有南湖岛,十七孔桥,硕大的体量与佛香阁呼应,成对景;白塔南边有团城呼应,形成对景

不同点:①佛香阁构成的主轴线旁有四条轴线与之平行表现为一主四从;白塔北面也有有几组建筑群有轴线和他平行,表

现为以一条主轴线为主

②从剖面位置上看,佛香阁位于山肩,而白塔位则于山顶

六.前湖区

1.前湖昆明湖模仿杭州西湖,用西堤及其支堤将水面划分为里湖、外湖、西北水域三个岛式布局与堤式布局结合部分,设置南

湖岛、治镜阁、藻鉴堂三个大岛,知春亭、凤凰墩、小西冷三个小岛

2.有一池三山之意境,与前山在空间上形成对比

3.龙王庙在南湖岛上与佛香阁构成对景,与东堤以 17 孔桥相连,西堤外借玉泉山之景完成构图

七.后山后湖处理:河湖幽境

1.后山中央为仿藏式的大型佛寺须弥灵境,东部有谐趣园和霁清轩,自成一区,是典型的的园中园,将小水塘挖掘连通,浚河

土方堆成北岸山体,形成了“两岸夹水”的河湖幽境

2.后溪河河道全程障隔成蜿蜒曲折的六段小湖面,取得化河为湖、开阖多变的基本格局

3.水面收放与两岸山势高低凹凸紧密配合,以平缓的山势反衬水面的开阔,以水面的狭窄反衬山势的高峻,山水相得益彰

4.使堆叠的北岸土山与南岸的真山协调成整体,仿佛是真山的延伸

5.后溪河中部开辟的模仿江南水镇的买卖街,自然形的河岸在此转变为直角转折、层叠错落的人工河岸,增添了独特的河街景

象,丰富了沿河景观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20——

第23页

11——园林分析下 1—— 2—— 7—— 15—— 30——

十、承德避暑山庄

一.选址及目的

1.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承德市区北部,始建于康照四十二年,完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山庄的营建,有出于避暑、习武的需要,

更主要的是笼络蒙古王公,随围避痘,功固边防的政治需要

2.山庄北临狮子沟,东傍武烈河(热河),两河交汇,群山环抱,自然环境十分优越

二.宫殿区(山庄南端)

1.组成:正宫,松鹤斋,东宫,万壑松风

2.正宫主殿:澹泊敬诚殿(勤政殿)

3.烟波致爽殿:康熙第一景

4.卷棚屋顶,素筒板瓦

三.湖泊区

1.以洲、岛、桥、堤划分为大小不同水域,曾有九湖十岛,集中全园一半以上的建筑物和七十二景中的三十一景,是避暑山庄

的精华所在,包含水心榭、狮子林、金山、烟雨楼、月色江声等

2.构图中心:如意洲

四.平原区

1.北侧平原区为塞外草原风光,搭建大量围屋、蒙古包,举行游园、野宴和表演马技等娱乐活动的地方

2.园景大量使用模拟表征:草原和西南高原;此外金山模仿镇江金山寺、烟雨楼模仿嘉兴烟雨楼、狮子林模仿苏州狮子林等

五.山岳区

1.占全园面积的 4/5,有四条天然峡谷和许多景点建筑

2.锤峰落照,南山积雪,四面云山,控制北、西北、西三面山区

六、艺术成就:自然天成就地势,不待人力很虛设

1.园区面积甚大,园林造景根据地形特点,充分加以利用,形成山庄特色

2.园景在模拟表征上尤为突出,循其名而不袭其貌,其手法是高雅而非低俗的

①东南湖泊区、北面平原区、和西部山区 表征江南水乡、漠北草原和西南高原

②此外金山模仿镇江金山寺、烟雨楼模仿嘉兴烟雨楼、狮子林模仿苏州狮子

3.远借园外东北两面的外八庙风景,外八庙是满蒙汉融合的建筑类型,与园区共同形成了多民族融合的气象

十一、离宫与外八庙的总体布局:向心统一

1.整体布局为向心式布局,暗含“向心集中,自内一统” 的政治寓意

2.山庄的整体布局是“中国全貌,移天缩地”的结果,山区、湖区、平原区分别代指祖国锦绣山河,宫殿区便是拟造缩小的紫

禁城,象征皇权至上的尊贵地位

3.外八庙,以十二座金碧辉煌的皇家寺庙与山庄在空间上形成“众星捧月”之势,庙与庙之间序列分布,起始连贯,节奏明晰,

既富有强烈的动感,又保持和谐的空间序列

4.外八庙与避暑山庄的向心协调,表面上体现“万法归一”的宗教思想,实则展现清王朝对边疆与内地众多民族的征服与统治,

形象反映了少数民族对中央的归属和民族和谐共存的大一统局面

十二、外八庙的建筑处理:形制融合(溥仁寺,普佑寺,安远庙,普乐寺,普陀宗乘庙,殊像寺,须弥福寿寺)

1.寺院都以主体建筑的造型引人入胜,尺度高大,依附地形建在寺中最高的地方,优美体型突出在一般建筑之上

2.借山势以高大的宗教建筑居于高处引人入胜,利用山势坡地处理成几个不同高度的台阶,在各个台阶上布置建筑

3.建筑大多采用对称布局,随地形变化而变化

4.部分寺院附有园林,给严整的宗教建筑赋予园林野趣

5.建筑形制上,以汉蒙藏建筑形制融合为特色,一处寺庙中往往有多种平面与建筑形象组合

十三、园明园(清代的离宫,皇帝会来避暑办公,雍正的赐园)

1.明确提出“写仿天下名园”,寓意“古今中外,皆为己用”:表现出统一性和整体性,在布局构图上,同样表现出多元性,

总的构图完全遵循园的自由活泼的“自然”原则,表现出一种既严格组织,又生动活泼的局面

2.“园中有园”的模式:圆明园成“品”字形构图,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三园构成圆明三园,其中以圆明园为主园。全

园所展现的意象为一种“集锦式”或“荟萃式”的园林之美,集仿江南风景

3.中国全貌,移天缩地:整体布局上模拟中华大地西高东低,江河东流,西陆东海的地貌

4.以人工山水为造园骨架,与通常的一池三山、山北水阳、负阴抱阳的简单构图不同,园明园的山水勾连环抱,呈现岗、阜、

岛、堤与河、海、湖、池交之嵌套、虚实相生的独特构图。全园以山水为骨架,依山临水、因地制宜布置大量点景建筑,大

量木石桥和土山,山上种植奇花异卉,宛如仙山琼台

5.全园的规划重点在西部中路:即宫廷区所形成的规划主轴线(中轴线布置前朝后寝的两座宫殿:正大光明殿和九州清晏殿)

上,由南向北布置宫廷-前湖-后湖,沿后湖为九岛环列,象征“禹贡九州\",以南端的“九州清晏”建筑群为核心,呈现“普

天之下,莫非王土”的造园意境。整体意象上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与紫禁城的规划理念是一样的。其他建筑群,如众星拱

月般围绕中轴景观

6.福海:圆明园和长春园之间布置福海,福海水面浩大,类似元大都太液池的布局方式,一池三山的格局,放在轴线一侧,避

免建筑和水面尺度形成过大反差。福海和后湖采用方形,在福海中间布置莲莱瑶台,与私家园林截然不同,更多反应了皇家

的精神追求,导求长生的心理

7.长春园北,为著名的“西洋楼”——由郎世宁设计,是一座巴洛克风格的欧式园林

十四、私家园林

一.谐趣园 VS 寄畅园

1.相同点

①地形:都是依山而建的园林;谐趣园在万寿山东麓,寄畅园在惠山东麓

②地貌:地形地貌相似,都地势低洼,富有山林野趣

③借景:都采用了借景手法来扩大园景范国(谐趣园借景万寿山,寄畅园借景惠山与锡山龙光塔)

④中心:都以水池为中心布置园林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21——

第24页

⑤引水:谐趣园由颐和园后湖引水,加工成峡谷水瀑;寄畅园内池水引惠山泉水,加工成“八音河”

⑥对景:谐趣园以涵远堂为主景,以饮绿,洗秋为对景;寄畅园以知鱼槛和鹤步滩形成对景

2.不同点

①布局:谐趣园布局规整,主要由环湖的一条流线,路径单一;寄畅园布局灵活,蜿蜒的一条小路,不断分隔空间,变换

景色,形成对比效果

②水面:谐趣园的水面小,以聚为主,建筑环湖布置;寄畅园的水面大,以分为主(知鱼槛和鹤步滩突出,在视觉上分隔

湖面;七星桥再次划分)

③建筑:谐趣园的建筑比重大,是封闭的,人工气息浓厚的园林;寄畅园的建筑比重小,以山水为主,树木茂盛,园内舒

朗,以自然风光为主

二.留园

1.在苏州间门外,原是明朝嘉崝年间徐泰时的东园。清朝嘉庆年间园归刘恕所有,予以改造,称为寒碧庄(亦称寒碧山庄);光

绪初,归官僚豪富盛康,更加扩大,增添建筑,改名为 “留园”

2.分区:分为中部与东、北、西三部,前者以明代原有建筑为基础,经营时间最久,是全园精华

3.中部分为东西两区,西区以山池为主,东区建筑为主

4.西区采用在西北叠山,中间辟池,东南部署建筑的布局方式,符合“南山北厅,隔水相望”的常规模式,使山池主景处于受

阳面

5.沿西墙设有爬山廊,云墙起伏,墙外有枫林作为衬景,层次丰富

6.小蓬莱和两架平桥划分了一口小水面,与濠濮亭、清风池馆形成一片小景区,但是己逼近水面水池中央,主水面被割碎,欠

缺弥漫开阔之感

7.池南岸以寒碧山房为主体建筑,周围配以明瑟楼、绿荫、古木交柯,房屋高低错落,富于变化,小院灵活穿插,空间丰富

8.东区以五峰仙馆为中心,前院设有太湖石五峰,为苏州最大的厅山

9.其东侧的揖峰轩、鹤所、还我读书处组成了一组极富变化的小庭院,曲廊迤逦、空窗通透、庭院深深、框景重重,空间扑朔

迷离

三.拙政园:抽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1.分区:拙政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园开阔疏朗,中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

2.突出山水主体:水占中部园林 1/3,建筑布局以水面为中心,水面有聚有分,既有远香堂前的辽阔水面,也有小沧浪亭一带

的小口水池;山以大水面中的两座主山最为显著,满山遍植树木,营造山林气氛,另设秀绮亭土山和腰门假山作为余脉

3.妥帖调度建筑:远香堂北望主水景,南临小池假山,西按倚玉轩、小飞虹,东赏绣绮亭、枇杷园,以四面厅环视四面景观

4.强化景观对比:由南往北看林木巷翠、开阔疏朗,由北往南看则是堂阁轩廊组成的建筑景观

5.精心设计景点:从小沧浪水阁凭栏北望,透过小飞虹廊桥,穿过依玉轩、香洲夹口,越过荷风四面亭,遥望见山楼,形成深

远的空间层次

四.网师园

1.始建于南宋,历经几百年的重建、改建,部分地区的格局样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2.以水体中心画圆,将建筑分为里外两层。里层建筑包括月到风来亭、竹外一枝轩、射鸭廊、半亭和濯缨水阁。外层建筑包括

看松读画轩、集虚斋、五峰书屋、小山丛桂轩和蹈和馆

3.因为东西建筑紧邻、甚至凸出于水面,形成构图主体,吸引视线

4.中部景区

①网师园的“核心”,也是网师园真正做到宅园合一的地方,以“彩霞池”为中心,环绕布置了几处景点和近十座建筑,

大都南北朝向

②中部水体彩霞池,水源位于东南角,将两座小桥分别设置在了水面的对角线上,两座桥尺度缩小,宽度仅容一人通行,

以此衬托湖面的“大”。形态以聚为主,呈方形,似湖泊,周边围合了一圈景点建筑

5.尺度的缩小是网师园的一大特色,反衬出水的宽广,达到了“以小见大”的效果

6.彩霞池驳岸上的植物,很多都做了“砍头处理”,也是一种“以小见大”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22——

第25页

12——乡土建筑发展 1—— 2—— 7—— 15—— 30——

一、住宅形制的演变

1.初生期:巢居与穴居

2.西周:礼制——前堂后寝

根据《仪礼》记载,春秋时期士大夫住宅由庭院组成,入口有屋 3 间,明间为门,左右次间为塾;门内为庭院,上方

为堂,是生活起居之用,也是会见宾客,举行仪式的地方,堂左右为厢;堂后为寝,就是卧室,供主人休息、睡觉的

场所

3.汉代:①继承传统庭院式:有大小规模之分,并在庭院基础上发展,前后、两侧拓展

②创建坞壁——也称坞堡,是一种城堡式的大型住宅。东汉时期地主豪强盛行结坞自保。做法是平地建坞,围墙环绕,

前后开门,坞内建望楼,四隅建角楼,略如城制

4.隋唐五代:常用直棂窗回廊绕成庭院

5.宋代:里坊制取消,住宅形式多样化

6.明清时代:北方住宅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按南北纵轴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江南地区的住宅,则以封闭式院落为单位,沿

纵轴线布置,但方向不一定是正南正北

二、北京四合院

1.等级分明:有明显的的中轴线,如京城规制的缩影,体现了居中为尊的思想

2.强调隐私:大门一般位于东南方位,正对大门处设置影壁,起到了区分内外,转化空间的作用,内院垂花门进一步隔绝内外,

保证了住宅的私密性

3.象征等级:大门的布置方式和垂花门的华丽程度反映了住宅主人的身份地位

①王府大门:王府大门位于住宅院的中轴线上,等级最高

②广亮大门:又称广梁大门,在中柱缝上安装朱漆大门

③金柱大门:门扇是立于金柱位置上,规模和门前空间稍小

④蛮子门:将门扇安装在外檐柱处,门外不留容身空间

⑤如意门:最为普遍、等级最低的一种,前檐柱问砌墙,在墙上居中部位留一个如意门洞

4.围墙厚重:四合院向内院开窗,外墙厚重不开窗,有防风沙,防噪音的功能

5.交通便利:建筑密度不高,交通面积较大

6.流线清晰:布局纵深严整,居中的内院为主体,纵深轴线既是起居生活的行为主线,也是建筑时空的观赏动线,内外分明互

不打扰

7.形成典型模式:以抬梁式为主的木构架体系,创造了充分适应封建家长制家庭的居住环境,以正房为中心构成“一明两暗,

一正两厢”的模式

8.色彩朴素:色彩由于非贵族不可使用琉璃瓦、朱红门墙和金色装饰,一般以灰色屋顶和青砖为主,朴素实用,主要房屋为硬

山或卷棚顶,次要部分则用平顶

9.适应环境:坐北朝南的布局既是等级礼制的反映,又是对中国特有地理环境的体现

三、晋陕窄院

1.长宽比 2:1 2.遮阳避暑 3.防阻风沙 4.紧缩用地

四、云南一颗印

1.“三间四耳倒八尺”

2.正房、耳房毗邻

3.均高两层

3.大门居中设倒座或门廊

4.天井狭小,正房耳房出腰檐,称大厦小厦,便于雨天穿行

5.正房较高,用双坡顶,耳房倒座用单坡

6.穿斗式构架,外包土墙或士坯墙

五、徽州天井院

1.以带楼层的毗连的三合天井院为基本单元,可以灵活组合,此如 “口”、“H”型等

2.天井解决了采光、通风、排水的需要,而且起到了过渡空间、联系空间、组合空间的作用

3.采用穿斗式构架

4.外观尺度近人,比例和谐,色调素雅,层层马头墙增加了屋顶变化的韵律

六、客家士楼

1.关系:①同宅、同楼聚居;②同宗同族的许多小家庭;③聚居规模可达近百户;④平等聚居;⑤向心聚居

2.结构:①方形、圆形

②圆形楼分为四环

③外环四层,首层为厨房,二层谷仓,三四层卧室;二三四环为单层,二环为牲畜栏、储藏室,三环为居室和厨房,

四环为环廊,天井院中间为祠堂

七、西北窑洞

1.靠崖窑; 2.地坑院; 3.锢窑

八、新疆阿以旺

1.外墙不开窗,屋顶平顶,布局灵活

2.以阿以旺为中心,靠天井采光

3.分夏室和冬室,夏室面积大靠近阿以旺,冬室面积小,很封闭,屋顶开小洞通风

4.空间组合没有轴线和朝向的限制,没有正房偏房之分

5.宅内设开敞天井院

6.结构为木柱梁枋斜撑承重

九、蒙疆毡包

1.便于拆卸迁徙; 2.骨架由栅栏墙架、顶圈、撑杆组成 3.再铺围毡、蓬毡、顶毡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23——

第26页

1——埃及、两河爱

1—— 2—— 7—— 15—— 30——

古埃及 一、古埃及建筑背景了解

1.起源于住宅建筑:先有作为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之一的住宅,从住宅形制引发出其他各种类型的建筑

2.思想上:在原始拜物教基础上演变出来了对统治者、尤其是对君主或皇帝的崇拜(发展了向远处发展的中轴对称和向高处发

展的集中式建筑)

3.地域环境:上埃及是尼罗河中游峡谷,下埃及是河口三角洲平原

4.建筑材料:河流提供了芦苇、纸草和泥土作为建筑材料,芦苇和纸草又是建筑重要的装饰题材,尼罗河也是运输石材的主要

水道,因此大型建筑物都在尼罗河两岸

5.结构方式:梁柱和承重墙结合,公元前三千纪初,为了追求永恒不朽,为了追求庄严的纪念性,皇帝的陵墓和神庙用石材

6.成就:产生了最早的住宅、城市、陵墓、庙宇,建造了人类第一批巨大的纪念性建筑物

二、古埃及建筑类型

1.住宅

①下埃及:以木材为墙基,上面造木构架,以芦苇束编墙,外面抹泥或者不抹,屋顶也有用芦苇束密排而成的,微呈拱形

②上埃及:以卵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密排圆木成屋顶,再铺上一层泥土,外形像一座有侧脚的长方形土台

2.府邸:内院式布局,主要房间朝北,朝院子开门窗,院子中间是主人居住建筑,后院为奴隶住房和服务用房,前院种植蔬菜、

果树,开辟鱼池

3.宫殿:新王国时期宫殿与神庙结合,皇帝与祭祀阶级进行斗争,宫殿和神庙位置随着阶层势力变化而变化

阿玛纳的两所宫殿有了明确的纵深轴线和布局,标志着他们的形制从府邸中分化出来,反映着皇帝崇拜的演化

①古王国时期,皇帝还是自然神,由金字塔来象征

②形成了一整套的宗教礼仪来崇敬皇帝,建造庙宇,但是随着祭祀阶级的强大,威胁皇帝的地位

③5 皇帝为摆脱祭祀势力进行斗争,将神庙局促在前院的一侧

④皇帝斗争失败,美迪乃特-哈布的宫殿,正中为庙宇,真正的宫殿偏于一侧

三、古王国时期

一.基本概况

1.时间地点:公元前 3000 年,下埃及河口三角洲,首都在尼罗河三角洲的孟菲斯

2.思想:皇帝崇拜还未摆脱原始拜物教,模仿自然山岳,纪念性建筑是单纯开阔的

3.金字塔(墓室,祀厅)的演变:台型(玛斯塔巴),台阶型(昭赛尔金字塔,向高处发展的集中式构图的纪念性被发现了),

方锥型(胡夫金字塔,尼罗河西岸)

二.玛斯塔巴

1.BC4000 年前,除了宽大的地下墓室,在地上用砖建造祭祀的厅堂

2.外观形象:模仿住宅,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土台;模仿宫殿,外墙面的木桩或芦苇束状的垂直棱线

3.模仿住宅宫殿的原因:人们只能根据日常生活的生活来建造;人们只能以最熟悉的建筑为蓝本探索其他建筑形制

三.第一王朝皇帝乃伯特卡在萨卡拉的陵墓:祭祀厅堂下面建了 9 层砖砌的台阶

四.昭赛尔金字塔(第一个石头金字塔)

1.思想:产生皇帝崇拜——纪念性建筑的需求:向高处发展的集中式构图的纪念性;沿人流线做纵深的、多层次的艺术布局

2.释义:第一座石头的金字塔,大约建于 BC3000 年,阶台型分 6 层

3.进步性:利用空间和光线的对比突出主体,渲染神性

①祭祀厅堂:从高台基上移至塔前,把多层的台基向上耸起,成为陵墓外观形象的主体,发展为形象单纯的纪念碑

②地下室假门:垂直分划反衬塔的水平分化,使塔显得更加稳定;较小的尺度衬托塔的大尺度,使塔显得更崇高;纤细华

丽衬托金字塔的端庄单纯和纪念性

③入口光线和空间处理:入口在东南角,狭长而黑暗的甬道,甬道的两排柱子使空间扑朔迷离,走出甬道就是院子,明亮

的天空和金字塔同时呈现眼前。光线的明暗和空间的开阖的强烈对比,渲染了皇帝的神性。沿人

流线做纵深的、多层次的艺术布局手法被有意识的运用了

4.局限性:传统束缚,矛盾未解决(石头建筑却模仿木构和芦苇束)

五.吉萨金字塔群(最成熟)

1.位置:尼罗河西岸

2.组成:胡夫、哈夫拉、门卡乌拉(名字越长,体量越小)

3.形象特征

①思想:原始拜物教的思想影响,具有像山一样永恒的追求

②布局:互以对角线相接,造成建筑群参差的轮廊

③形体:金字塔在广阔无垠沙漠上,方锥形体,高大,稳定,沉重,单纯,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④饰面:表面磨光石材(淡黄色石灰石砌筑,外贴一层磨光的灰白色石灰石板)

⑤祭祀:祭祀厅堂在金宇塔东面脚下,门厅却在东面百米处的尼罗河岸边,从门厅到厅堂,要通过石头砌成密闭的甬道。

通过狭长而黑暗的甬道看到金宇塔,宗教气势强烈

⑥烘托:它们脚下的祭祀厅堂和其他附属建筑物相对很小,使塔的形体不受障碍的充分表现出来,烘托出了金字塔建筑的

高大宏伟

⑦风格:所有厅堂和围墙等附属建筑物不再模仿木柱和芦苇的建筑形象,采用完全适合石材特点的简洁的几何形,方正平

直,交接简洁,同金字塔本身风格完全统一。纪念性建筑物的典型风格形成了

4.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

①位置:位于哈夫拉金字塔入口门厅一侧

②对比手法:浑圆的头颅与方锥型金字塔对比,写实性与金字塔的几何抽象性对比,使建筑群富有变化且更加完整

四、中王国时期

1.时间地点:公元前 21 世纪到公元前 18 世纪,扩大到南部山区,多峡谷

2.思想:皇帝崇拜从原始拜物教摆脱出来,产生了祭祀阶级,从借助自然景观以外部表现力为主的陵墓向神秘宗教仪式的庙宇

转变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24——

第27页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

爱琴文明

3.石窟墓

①主体:祭祀厅堂成为主体,扩展为规模宏大的祀庙

②形制:对称构图的庄严性被认识到了,建立在高高的悬崖之前,按纵深序列布局

③结构:结构技术进步,纪念性建筑物内部艺术的意义增强了

④柱廊的运用

思想:受爱琴文化影响,风格变化,追求华丽

对比:虚实对比和光暗对比,使山崖与陵墓融为一体,大大增强陵墓的雄伟壮观

⑤局限性:旧传统与新形制、新构思的矛盾(过渡),金字塔打断内部空间序列

⑥曼都赫特普三世墓:公元前 2000 年,祭祀厅堂顶部还保留金字塔

⑦哈特什帕苏墓(新王国时期):彻底淘汰金字塔,第二层柱廊每根柱前放置女皇像,穿着彼岸之神奥西里斯的服装

奥西里斯柱: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皇帝祠庙的一种柱式,其特点为柱子前面有一尊穿着奥

西里斯的服装的女皇像,但面容是皇帝的,表示皇帝死后成为彼岸之神

五、新王国时期

1.时间地点:公元前 16 世纪到公元前 11 世纪,完全独立出来之后在尼罗河东岸

3.思想:古埃及最强大的时期,皇帝崇拜和太阳神崇拜结合,氏族社会原始拜物教发展成奴隶社会的宗教,形成了神秘与威压

气氛的太阳神庙(纪念性建筑物)

4.太阳神庙特点(东岸,形制在中王国时期定型)

①空间特点:一度空间:沿着一个方向深入,在每个层中不作停顿,从柱廊经大殿到密室,屋顶逐层降低,地面逐层升高,

侧墙逐层内收,空间因而逐层缩小,光线越来越暗,氛围越来越压抑

②外部空间(牌楼门):群众性的宗教仪式在它前面举行,力求富丽堂皇,和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

③内部空间(大殿):皇帝在这里接受少数人的朝拜,一度空间,力求幽暗而威压,和仪典的神秘性相适应。实体居多,

可用空间小,没有完整的内部空间

④体量装饰特点:体量深厚,装饰类似平面化的纹理(采用阴刻),建筑雕塑感强

⑤建筑平面特点:在一条纵轴线上,依次排列高大的牌楼门,围柱式院落,大殿,一串密室。除此之外,还在门前增加两

对作为太阳神的标志的方尖碑

⑥建筑结构特点:梁柱式

5.卡纳克和鲁克索神庙:建筑艺术全部转到内部空间(除大门外),完全从纪念性建筑转变神秘威压的宗教性

6.阿布辛波神庙

六、希腊化时期

1.亚历山大利亚城:亚历山大在地中海沿岸建造

2.托勒密王朝:亚历山大图书馆,亚历山大灯塔

3.罗马时期:伊息斯神庙,希腊围廊式

..............................................................................................................七、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一.两河流域国家

1.下游:巴比伦王国(公元前 19 世纪-公元前 16 世纪)、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 7 世纪-公元前 6 世纪)

2.上游:亚述帝国

3.伊朗高原:波斯帝国

二.建筑材料与技术

1.黏土和芦苇:两河中下游是冲击平原,缺少木材和石材,使用芦苇和土坯砖建造房子,重要建筑砌筑垂直突出体,模仿芦苇

束编的墙,与埃及很像

2.券拱技术:公元前四千纪末就掌握了,由于缺少燃料,砖产量很少,只在门洞上发券

3.饰面技术:当地多暴雨,为了保护墙体,采用陶钉-石油粘贴石片和贝壳-琉璃砖进行贴面,形成了具有丰富图案的彩色饰面

三.山岳台

1.起源:山岳崇拜

2.形式:一般 7 层,夯土或土坯砌筑,顶上有神堂

3.案例:乌尔月神台、萨艮二世王宫、巴比伦塔(巴别塔)

①底层——黑色——冥界; ②二层——红色——人间

③三层——青色——天堂; ④四层——白色——明月——月神庙

四.萨艮二世王宫(亚述)

1.较强的防御 2.宫殿:位于中部,轴线旋转 90 度

3.山岳台:宫殿西部 4.城门装饰:琉璃砖贴面,墙裙雕刻人首翼牛像

五.帕塞波里斯(波斯)

1.宫殿奢侈、没有宗教氛围

2.朝觐殿:方形,四角有塔楼,西侧有检阅台

3.百柱厅:方形,柱子用涡卷和雄牛

..............................................................................................................八、爱琴文化的建筑

1.克里特——克诺索斯宫殿

①以院子为中心,另外还有很多小天井,宫殿内部空间复杂,被希腊人叫做迷宫

②正厅:围绕天井的主要房间,正中设门,门前有一对柱子,是庙宇形制的来源

③剧场:西北有露天剧场,最早的露天剧场遗迹; 最早的室内剧场——文艺复兴帕拉第奥“奥林匹克剧场”

④柱子:上粗下细; ⑤宫殿大门:横向工字形

2.迈锡尼和泰伦

①城墙:大力神式砌筑,石块重达 5-6 吨; ②正厅:宫殿中心,厅内有不熄灭的火塘,祭拜祖先

③泰伦卫城大门:横向工字形; ④狮子门:过梁、叠涩券、浮雕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25——

第28页

2——古希腊的建筑 1—— 2—— 7—— 15—— 30——

一、古代希腊的建筑

1.古典时代:①指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是欧洲文明的源头

②古希腊自由民主城邦制度的文化核心是民主和科学,崇尚人文主义和现实主义

③基督教反对古典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文艺复兴重新恢复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继承和发展了古典建筑传统

2.背景了解:①西西里、意大利和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城邦——农业为主——寡头政治

②小亚细亚、爱琴海和阿提加地区——共和政体

③在共和制城邦中,氏族部落被地域部落取代,民间的守护神崇拜代替了祖先崇拜,卫城转变成了守护神的圣地

④主要成就: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建筑也是欧洲建筑的开拓者之一。纪念性建筑和建筑群艺术形式的完美

⑤发展局限:处于“萌芽和胚胎时期”,类型少,形制简单,结构幼稚,发展速度缓慢

二、四大时期

1.荷马时期(英雄时期):①公元前 12 世纪到公元前 8 世纪; ②神庙:形制基本确定,材料为木头和生土

2.古风时期(大移民时期):①公元前 7 世纪到公元前 6 世纪,英雄守护神崇拜凸显,宗教定型了

②布局:希腊圣地的代表性布局;

③建筑:神庙改用石头,形成一定的形制

④木建筑到石建筑的过渡,对古希腊的纪念性建筑的形式的演化有重要意义

⑤柱式:基本定型(爱奥尼和多立克)

3.古典时期:①公元前 5 世纪到公元前 4 世纪;②建筑:圣地建筑群和神庙完全成熟:雅典卫城;帕提农神庙;产生科林斯

4.希腊化时期:①公元前 4 世纪到公元前 2 世纪,为古罗马文化和建筑的发达准备了前提条件

②建筑:世俗的公共建筑类型增加;

③柱式:偏爱爱奥尼,柱式通俗化;

④最大成就:剧场和会场;

⑤宗教建筑:市场和祭坛——拉索斯市场;帕伽马的宙斯祭坛

⑥集中式纪念性建筑:奖杯亭:科林斯柱式,建筑做法从粗到细,从大到小,纪念性建筑的一般做法

莫索列姆陵墓:基座+列柱围廊+金字塔

三、柱式

1.演进:①起源于木结构,易于腐朽和失火

②公元前 7 世纪,开始使用陶瓦做保护,促进了建筑构件形式的定型化和规格化;公元前 6 世纪,石柱逐渐取代木柱

2.基本美学观点:人体是最美的。古典时代成熟的柱式既体现着一丝不苟的理性精神,追求一般的、理性的美。又体现着对健

康人体的锐敏的审美感受,有活力,有性格,仿佛是充溢着生命的肌体

3.柱式的艺术特点及作用:①空间影响:注重外部空间功能,内部空间封闭; ②艺术形象:雕塑感

③艺术重点:柱廊 ④受力形象:结构逻辑条理井然

4.柱廊的作用:①遮雨; ②形成连续统一的立面;

③丰富的光影和虚实变化,消除封闭的墙面的沉闷感,使庙宇和自然相互渗透,关系和谐;

④形象适合民间自然神的宗教观念,适合开展宗教活动

5.多立克和爱奥尼柱式比较:小亚细亚共和城邦产生的爱奥尼柱式;意大利、西西里寡头城邦产生的多立克柱式

①性格:刚劲雄健,体现男性美; 清秀柔美,体现女性美

②比例:粗壮 1:5.55-5.75; 修长 1:9-10

③开间:较小,1.2-1.5 柱底径; 较大,约两个柱底径

④檐部:较重,高约为柱高的 1/3,高浮雕、圆雕,强调体积; 较轻,柱高的 1/4 以下,薄浮雕,连续浮雕带强调线条

⑤柱头:简单而刚挺的倒立的圆锥台,外廊上举; 精巧柔和的涡卷,外廊下垂

⑥柱身:凹槽,锋利的棱角 20 个; 棱角上面有一段圆面 24 个

⑦柱础:无; 复杂的,有弹性

⑧收分、卷杀:明显; 不明显

⑨线脚:极少,有也是方角; 多种复合的曲线线脚

⑩台基:三层朴素台阶,中间高四角低; 侧面壁立,上下都有线脚,无隆起

6.多立克和爱奥尼柱式相同点

①性格:都生机蓬勃而不僵硬,上细下粗,下重上轻,下部质朴、分划少,上部华丽、分划多,表现植物向上生长的姿态

②外观形象:成熟的柱式,装饰上很有节制,精美而不堆砌繁冗

③内在逻辑:严谨的构造逻辑,承重荷载和被负荷构件可以识别和权衡

④灵活性:随着环境的不同,建筑物的性质和大小的不同,观赏条件的不同,都会做相应的调整

7.科林斯柱式:模仿少女,柱头为忍冬草柱头加上爱奥尼的涡卷,希腊晚期形成自己的风格

四、古希腊神庙

1.基本形制:6×13 柱

2.演变:(圣堂)正室——正室+遮雨的棚子形成柱廊——列柱围廊式

3.两进围廊式:内外两圈柱(古希腊最大的庙宇:萨摩斯的第三个天后赫拉庙)

4.假两进围廊式:只有一圈柱,但廊子进深相当于两圈

5.希腊神庙建筑艺术特色

①人文理性:柱式追求人体尺度、比例的和谐;

②基地选择:大多数在圣地中,位于山坡上,与自然环境结合

③建筑布局:充分的诠释了环境,巧妙地利用了地形,同时考虑祭典序列即人们对建筑空间及起其形体的艺术感受

④平面特点:多是长方形平面的列柱围廊式;

⑤立面处理:构图静态稳定,以水平为主

⑥柱式柱廊:柱式:基于数学精确的艺术,注重数学与比例的协调关系,注重人体美学的发掘,重点体现两种柱式的应用

柱廊:大挑檐与柱廊可以防御强烈的阳光,反映了以外部空间为主,内部空间封闭,外部性强于内部空间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26——

第29页

⑦结构形式:简单的梁柱结构;

⑧空间重点:空间处理重点在外部,具有雕塑性,内部空间是简单的内核

⑨装饰特点:雕刻精美,光影十分强烈;

⑩实用美观:双重译码(高雅的、专业的与大众的、通俗的)

五、圣地建筑群的布局传统

1.圣地建筑群:氏族制时代,以正厅内放置火塘祭祀祖先;共和制城邦英雄守护神崇拜取代祖先崇拜,寡头的卫城变成了守护

神的圣地

2.共和制城邦:环境:同自然环境的协调,注意不同距离的观赏效果和人流的行进路线,既照顾到远处观赏的外部形象,又照

顾到内部各个位置的观赏

布局:不求平整对称,乐于顺应和利用各种复杂的地形,构成活泼多变的建筑景色,而由庙宇统率全局

3.寡头专政城邦:环境:同自然环境格格不入,防卫森严,布局死板,气氛很沉重

布局:默守陈规,正面朝东,一律平行排列,不分主次

六、雅典卫城(古希腊圣地建筑群艺术的最高代表)

1.背景:希波战争胜利后,雅典作为城邦领袖,组织人力和物力进行守护神雅典娜的圣地建筑群建设,此时小亚细亚处于航道

交叉点,经济发达,实行民主城邦制,自由民拥有更多的民主权利,战后热情高涨

2.目的:①赞美雅典:纪念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和炫耀它的霸主地位

②宗教文化:把卫城建成全希腊最重要的宗教和文化中心,吸引各地的人前来以繁荣雅典

③守护女神:感谢守护神雅典娜保佑雅典在艰苦卓绝的反波斯战争中赢得胜利

④提供就业:给各个行业的自由民工匠以就业的机会,建设中限定使用奴隶的数量不得超过工人总数的 25%

3.布局特点及艺术特色

①时间:公元前 5 世纪;

②思想:政治文化上综合了多立克与爱奥尼艺术,与其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相适应

③选址:依山就势,建筑依山就势,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巧妙地利用了不规则、不对称的地形,使得每一处景观都有其

一定最佳透视效果,也突出了帕提农神庙的主导地位

④布局:自由布局,自由错落地布置各种形制不一、体量各异的建筑和大量有助于人们感情迸发的雕刻,弱化了轴线关系;

为了照顾山下行进的队伍,建筑位于山岗上,沿周边布置,贴近西、北、南三面,使人们无论身处其间或山下仰

望,都可以看到丰富的建筑艺术形象

山门西望可以看到 11Km 外的海洋,东望可以看见十几公里外的潘特里克山

⑤空间:步移景换,随着队伍的行进,建筑物和雕塑交替成为视觉画面中心,形成动态的空间序列

流线:西北陶匠区广场——经过卫城西侧——卫城西南角登山——胜利神庙 ——山门——雅典娜雕像——帕提农

神庙和伊瑞克提翁神庙——帕提农东端正门

⑥单体:主体统一,以帕提农神庙控制卫城整体布局(以其位置最高、体量最大、形制最庄严、雕刻最丰富、色彩最华丽);

雅典娜像以垂直体量把周围分散的建筑统一起来

⑦手法:对比:建筑本身考虑了单体间在柱式、大小、体量等方面的对比和变化。例如:帕提农神庙与伊瑞克提翁神庙

均衡:神庙间通过不同体量、形制和大小的组合达到均衡的构图,形成统一的外部空间。例如:山门与胜利神庙

统一:使用理性化、纯净的装饰手法,山花、柱子等逻辑关系简明清晰,各建筑直接相互呼应,形成统一组团

4.片面和矛盾:主要成就体现在艺术和工艺上,在功能和结构上还十分幼稚,建筑物几乎仅仅是雕刻品

七、山门

1.时间:公元前 437-432; 设计师:穆尼西克里

2.特点:①分成两段,工字型平面,西半比东半低 1.43 米

②两种柱式协调应用,山门是多立克式的,前后各 6 根,内部沿中央道路两侧有三对爱奥尼柱子,内部柱子比外部高

八、胜利神庙(点明了世俗的主题)

1.设计师:卡利克拉特;

2.立面:爱奥尼柱式,前后各 4 根

3.作用:①由于山门两侧不对称,由胜利神庙取得平衡,台基向前伸出

②与山门略呈偏斜的相对位置,削弱自己独立性而加强对山门的依附性

九、帕提农神庙(古希腊多立克柱式建筑最高代表)

1.设计师:伊克底努,卡利克拉特;雕刻家费地及其弟子

2.建筑群的主体建筑:①位置:把它放在卫城最高处,是整个建筑群的中心,一进山门,有很好的观赏距离

②体量:希腊本土最大的多立克式庙宇,8×17 柱;③形制:卫城上唯一的列柱围廊式庙宇,形制最隆重

④装饰:卫城上最华丽的建筑物,帕提农神庙是肃穆而又快乐的,定下了建筑群基调

3.内部处理:①内部分为两半,朝东一半是圣堂,是多立克式。朝西一半是存放国家财物和档祭的方厅,内有 4 根爱奥尼柱子

②内部采用叠柱式的原因:为了使它们细些,尺度小些,以反衬神像高大和内部宽阔,这些列柱做成上下两层,

重叠起来;如用通高的柱子,柱径很粗,内部将拥挤不堪,且尺度过大,神像受压制

4.立面处理:①视觉校正:所有水平线都是中央隆起,所有的竖直线都是向内倾斜,没有一根水平线或垂直线

②雕刻处理:与多立克风格协调,圆雕和高浮雕,强烈的光影体积感;与爱奥尼风格协调,薄浮雕,连续的雕塑

带,重视线条

5.风格特性:刚劲雄健,端庄凝重,金碧辉煌

十、伊瑞克提翁神庙

1.时间:公元前 421-406;设计师:皮忒欧斯

2.平面处理:位于一个曲尺形断坎上,根据地形高低起伏和功能需要,运用不对称的构图,自由布局,突破了神庙对称的格式

3.立面处理:①变化大,形体复杂,但构图完整均衡,各立面之间互相呼应,采用爱奥尼柱式

②南面为石墙,在西端造了一个女郎柱廊。克服了西立面与南立面构图的脱节,并与石墙产生光影形体对比,女

郎柱有很好的引导和遮挡的作用;

③装饰繁冗,但本色淡雅,与帕提农神庙形成对比

4.风格特性:活泼轻巧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27——

第30页

3——古罗马的建筑 1—— 2—— 7—— 15—— 30——

一、背景了解

1.奴隶制:奴隶制发展到极盛时期,生产力达到古代世界最高水平

2.传承:统一了地中海沿岸最先进富饶的地区,继承了希腊的建筑形制与造型,吸收了伊达拉里亚人的工程技术

3.拱券结构:内部空间发达,满足复杂的要求,适应性强,发展了建筑内部空间艺术,完善了柱式与拱券技术结合的艺术手法

4.类型丰富:大多是为世俗现实生活服务的,建筑类型丰富

二、券拱技术

1.材料:天然火山灰混凝土:①凝结力强、坚固、不透水;

②其原料的开采和运输都比石材廉价、方便

③可以用碎石作骨料,节约石材;用浮石或者其他轻质石材作骨料,减轻结构质量

④技术要求低,对技术工人的需求较少,可大量使用奴隶劳动

2.类型与特点:①筒形拱:覆盖平面为长方形的内部空间的拱顶。墙厚、连续感,空间相对封闭;单向运动感

②十字拱:相交的筒形拱,覆盖在方形空间上,只需要四根角柱,不需要连续的承重墙,内部空间得到了解放

中心感,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同时又能向四周开放; 通透感; 促使平面模数化

③穹顶:圆形空间,周围封闭,连续集中式,形成了大的、有集中感的内部空间

④拱顶体系:各种拱的结合使用,形成拱顶体系以实现拱顶平衡。 玛克辛提乌斯巴西利卡:最大的拱顶

⑤肋架拱:把一个拱顶区分为承重部分和围护结构,大大减轻拱顶,并把荷载集中到券上以摆脱连续的承重墙

罗马帝国 395 年分裂,随着西罗马帝国 479 年灭亡而消失;到中世纪时期,在哥特建筑中再次兴起

3.拱券结构对内部空间发展的作用:①加大了跨度;

②组成丰富的内部空间(围合多样,连续复杂)

③促进平面模数化(穹顶和十字拱)

④形成宏阔开敞,流转贯通的内部空间,初步形成了有轴线的内部空间序列与中心的秩序

4.墙面装饰:火山灰石渣磨光,大理石板贴面

5.评价:古罗马最大的特色,最大的成就,对欧洲建筑最大的贡献

三、古罗马柱式

1.类型:罗马多立克,罗马爱奥尼,科林斯,塔司干,混合(科林斯柱头上加一对爱奥尼的涡卷)

2.特点:①性格:逐渐变弱,并成为了装饰形式

②比例:五种柱式比例接近

③风格:偏爱用华丽柱式(偏爱用科林斯柱式与混合柱式)

④柱础:多立克加柱础(希腊多立克被淘汰了)

⑤线脚:比希腊复杂、增多

⑥塔斯干柱式与多立克柱式不在庙宇和公建中单独使用 ,用于普通柱式的底层

3.作用:①结构作用减少,多为装饰性构件,使厚重墙体和封闭空间显得丰富

②使空间有层次感和尺度感,柱廊分割空间,使建筑内部空间丰富,空间变得相互渗透,且程式化程度很高

4.柱式的发展:①同拱券结构的矛盾:券柱式;连续券

②同多层建筑的矛盾:叠柱式;巨柱式

③同巨大体积的矛盾:用一组线脚代替一个线脚,用复合线脚代替单线脚,并用雕饰丰富它们

三、古罗马斗兽场(结构,形式,功能的统一)

1.平面:长圆形,长轴 188 米,短轴 156 米,观众席 60 排分为 5 区,逐层升起,前面是荣誉席,中间是骑士,最后是下层群众

2.立面:叠柱式(券柱式的叠加);塔司干——爱奥尼——科林斯——科林斯壁柱

3.结构:①利用筒形拱环状和放射状组合

②放射状拱上是看台,中间作通向看台的通道,环状拱构成入口和休息疏散空间

③结构与功能完美结合

④在平地上建造且功能复杂,不再沿山坡而建

四、剧场(对比希腊)

1.规模:古希腊大(另作开公民大会用);古罗马较小

2.形制:古希腊依山建造;古罗马用一系列放射状排列的筒形拱把观众席一层层架起来

3.选址布局:古希腊受自然条件制约;古罗马券拱技术与建筑和城市布局挣得主动权,剧场多建在城市中央

4.化妆室:古希腊小屋,外墙作舞台背景;古罗马扩大为多层建筑物,两端向前伸出同半圆形与多层观众席连接成整体,外墙

作舞台背景,装饰华丽

5.舞台:古希腊多半圆形;古罗马半圆形,乐池位于观众席中央

6.观众席:古希腊观众席多作半圆形,逐排升高,以放射形纵过道为主,顺圆弧的横过道;古罗马观众席呈扇形,两三层,上

下均布置环廊和楼梯,分区疏散,有声学处理

7.实例:马彩鲁斯剧场、奥朗之剧场、阿斯潘达剧场

五、古罗马万神庙(单一空间,穹顶覆盖下的集中式构图)

1.庙宇位置:庙宇位于城市群中,市场边

2.庙宇形制:按照古希腊的传统,以矩形为主,但由于处于城市建筑群中,必须强调正面,大多不用围廊式,而用前廊式

3.平面处理:圆形,穹顶覆盖下的集中式形制,直径 43.3 米

4.立面处理:①三个水平带,未完全表露穹顶,当时还没有处理饱满的穹顶的艺术经验,也没有此审美习惯

②减少穹顶侧推力的影响

③把墙加高,高度 43.3 米,体形较匀称

④8 根科林斯柱式的门廊

4.结构处理:①利用穹顶覆盖圆形殿堂,采用砖发券然后浇筑混凝土的做法,上薄下厚

②造就了非常完整的集中式、内部空间

③圆顶下空间直径达到 43.3 米,宏伟动人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28——

第31页

④墙厚 6.2 米,四周发八个券,减轻基础负重

⑤充分实现了众神殿堂的宗教气氛

5.内部艺术处理:①连续的承重墙,内部空间单一、有限、完整

②穹顶上的凹格,形成安定的氛围,浑然统一,自下而上逐层缩小,视觉上增大空间体积感

③墙面上的划分,装饰的壁柱和壁龛尺度正常,色调沉稳,不使人压抑

④弧形地面铺砖,进一步夸大庙宇的体积

⑤穹顶上的圆洞,直接 8.9 米,照进来柔和的漫射光,渲染人神之间的距离感,有一种宗教的宁谧气氛

六、公共浴场(卡拉卡拉,戴克利提乌姆)

1.结构特点:核心温水浴大厅,横向三间十字拱。温水浴大厅后是热水浴大厅,圆形,用穹顶

2.拱券成就:①利用十字拱,筒形拱和穹顶组合构成有轴线控制的空间,开创了内部空间序列的艺术手法

②中央大厅用十字拱摆脱了连续性承重墙,空间向四周开放

③各轴线上的不同拱度,使得空间灵活、形象多变

④非常适应作为综合性健身、娱乐场所的浴场功能

3.空间特点:①功能完善,中轴布置冷水、温水、热水三个大厅,两侧布置更衣室、按摩室等,除此外还有图书馆、演讲室等

各种用途的大厅联系紧凑

②主要房间的平面布置,逐渐趋向对称,并且形成了轴线上严谨的空间秩序,是公共建筑中最早使用拱顶的建筑

③轴线上,空间的大小、纵横、高矮、开阖交替变化,非常丰富

七、广场

1.形制的演变(表现出建筑形制同政治形式的密切关系)

①共和时期:公共活动的中心,开放的,自由布局的,其建筑具有独立性(罗曼努姆广场)

②帝国时期:皇帝个人的纪念物,封闭的,轴线对称的,以庙宇为中心,各建筑失去独立性,各广场之间通过垂直或平行

轴线统一

2.凯撒广场:第一个新形制广场,宣告罗马共和制的结束和帝国时代的到来

3.奥古斯都广场:围廊式

4.图拉真广场(叙利亚人阿波洛·道鲁斯)

①轴线对称的多层次纵深布局,空间的大小、纵横、高矮、开阖交替变化,非常丰富

②罗马广场之最大

③广场入口三跨凯旋门

④广场中心是图拉真骑马铜像

⑤广场尽端是罗马最大的乌比亚巴西利卡

⑥后进小庭院内有纪功柱:18 段 29.55 米,185 阶台阶,23 匝,罗马多立克式

八、凯旋门(为侵略战争服务的)

1.形制:方形立面,高高的基座和女儿墙,单开间或 3 开间的券柱式,中央 1 间采用通常的比例,券洞高大宽阔,两侧开间比

较小,券洞矮,上设浮雕

2.替度斯凯旋门

3.赛为鲁斯凯旋门

4.君士坦丁凯旋门

九、住宅

1.明厅式住宅:仿希腊住宅,中间有天井院

2.公寓:集合型出租房屋,高达 5-6 层

3.山坡住宅:①院子地面逐层抬高,形成台阶式住宅,形成意大利园林别墅基本特色

②台阶式,台阶上布置建筑和花圃,最高一层布置建筑主体,花园几何式构图,水流顺坡而下,形成小瀑布

十、建筑著作:维特鲁威《建筑十书》

1.原则:坚固、适用、美观

2.内容:建筑师的修养和教育,建筑构图的一般法则,柱式,城市规划原理,市政设施,庙宇,公共建筑物和住宅设计原理,

建筑材料的性质、生产和使用,建筑构造做法、施工和操作,装修,水文和供水,施工机械和设备

3.美学原理: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结合,强调整体、局部、各个局部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比例关系,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

理性主义与希腊人文主义结合,认为人体比例是最美的,建筑应当仿照人体比例,并根据男女人体比例阐述多立

克和爱奥尼柱式

4.成就:①莫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②系统总结了古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

③全面的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

④把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结合起来

十一、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建筑艺术的对比

1.思想:希腊建筑是基于人文主义的精神,注重逻辑特征,基于数学的精确的艺术,启发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古罗马

建筑更加注重建筑艺术的实用性,其主要为军事帝国侵略和腐朽生活服务,古罗马巴西利卡形制和万神庙的集中式构

图也启发了后来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和拜占庭集中式教堂

2.选址:古希腊建筑依赖于地形,卫城神庙等注重同自然环境的结合,用地形衬托出建筑,依山建造剧院。古罗马建筑技术发

达,不受地形限制,拔地而起

3.结构:希腊为简单的梁柱结构,单纯简洁,古罗马发展了拱券结构,建筑规模宏大,大空间造型丰富

4.艺术重点:古希腊桂式造型最突出的是列柱柱廊,具有雕塑性,较简练。古罗马柱式更多为墙面装饰,其继承了希腊柱式形

成罗马柱式并结合拱券和多层建筑造型,形成券柱式、叠柱式、巨柱式等构图,线脚多,较华丽

5.柱式:古希腊三种柱式,相互之间差异大,性格强烈,罗马五种柱式之间差异小,比列接近,性格较弱,且常用作装饰线脚

多普遍华丽,堆砌,结构作用较弱

7.内部空间:古希腊神庙内部空间仅是简单的内核,罗马建筑空间用柱式调节尺度,丰富空间界面与层次,内部空间常有十字

轴线,具有完整性与中心感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29——

第32页

4——中世纪的建筑 1—— 2—— 7—— 15—— 30——

东欧拜占庭

西欧中世纪

中世纪背景了解

1.公元 395 年,古罗马帝国分裂

2.公元 479 年,西罗马灭亡(拜占庭最强大的时期,皇权大于东正教教会)

3.479 年到 14-15 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萌芽,这段时间称为中世纪

4.战火纷争,导致古罗马很多建筑技术及成就被遗忘了

5.基督教兴盛起来,分化成东正教和天主教

6.基督教教义:反对希腊和罗马的保含现实主义和人文科学理性的古典文化

7.东欧:拜占庭帝国继承穹顶结构,集中式形制,希腊十字式,宣扬信徒之间的亲密一致,圣坛和信众接近

8.西欧:继承拱顶体系,巴西利卡形制,拉丁十字式,重视圣坛上的神秘仪式

..............................................................................................................一、帆拱(穹顶统率下的集中式形制):水平切口和四个发券之间余下的四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

1.演变:①方形平面抹角,变成 8 边形、16 边形或者 32 边形,上面承接穹顶

②借鉴巴基斯坦传统,在 4 边发券,券之间砌筑穹顶

③券顶作水平切割,增加鼓座和穹顶,形成成熟的拜占庭穹顶结构:帆拱、鼓座、穹顶

2.平面:希腊十字形平面形制,且可以适用于各种多边形平面

中央的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形成的等臂十字式,四臂的空间和中央穹顶下的空间既不明确分开,也不完全统一

3.造型特点:在帆拱上砌鼓座,上造半圆形穹顶,可以使穹顶形象更加突出,起到构图中心的作用

4.结构:解决了方形平面上覆盖圆形穹顶的承接过度问题,通过下面柱墩承接摆脱了连续的承重墙

5.穹顶平衡:四面对着帆拱下的大发券砌筒形拱来抵挡穹顶的侧推力。筒形拱支撑在下面两侧的发券上,靠里面一端的券脚就

落在中央穹顶的柱墩上。外墙完全不必承受侧推力,内部也只有四个柱墩,内部空间与立面处理自由灵活

6.空间:采用独立支柱的穹顶覆盖较大空间,形成宽阔丰富无穷无尽的内部空间和有组织的对称构图。因抛弃了沉重的承重墙

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二、装饰艺术

1.大理石板:平整墙面

2.玻璃马赛克(重要建筑):拱券、穹顶顶面、圣索菲亚大教堂穹顶和拱顶采用玻璃马赛克装饰(题材是宗教性的)

大多不表现空间,没有深度层次,人物动态很小,比较能适合建筑的静态特点,保持建筑空间的明

确性和结构逻辑,但构图往往不很严谨

3.粉画(一般建筑):拱券、穹顶地面(题材是宗教性的)

4.石雕:题材以集合图案或程式化的植物为主,保持构件原有的几何形状,而用镂空和三角形截面的凹槽来形成图案,同内部

的富丽精致相反,教堂外观很朴素(皇权和教会的斗争)

三、圣索菲亚大教堂(希腊十字,拜占庭建筑最辉煌的代表)

1.结构体系:集中式的,中央是直径 32.6 米、高 15 米的穹顶,其侧推力在东西两面由半个穹顶扣在大券上抵挡,它们的侧推

力又各由斜角上两个更小的半穹顶和东西两端的各两个墩子抵挡,力又传到两侧更矮的拱顶上。南北方向则以 18.

3m 深的两片墙垛抵住侧推力

2.内部空间:①集中统一又曲折多变,中央穹顶下的空间同南北两侧是明确隔开的,而同东西两侧半穹顶下的空间则完全连续

的。连续空间纵深 68.6 米,宽 32.6 米,高 55 米,东西两侧逐个缩小的半穹顶造成了步步缩小的空间层次,但

又有明确的向心性,集中统一

②南北两侧的空间透过柱廊同中央部分相通,他们内部又有柱廊作划分,内部昏暗

③室内采光:依靠穹顶之下的肋间窗和南北向墙面侧高窗采光,室内昏暗朦胧

3.建筑装饰:墩子和墙采用彩色大理石贴面,穹顶和拱顶采用玻璃马赛克装饰,金色底子

4.缺点:穹顶下没有采用鼓座,外部形象受到削弱(证实了人们在那个时代还没有注意到表现穹顶的艺术性)

四、圣索菲亚大教堂对比罗马万神庙

1.都是建立在古老的巴西利卡式教堂的基址上

2.空间: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延展、复合空间,比起古罗马万神庙单一的,封闭的空间来,是结构上的大进步

3.氛围:万神庙内部的单纯完整,明确简练,庄严肃穆,远胜过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多少有一点神秘,一点昏冥,一点恍惚迷离

4.结构:圣索菲亚大教堂各种不同方向的,不同大小的,不同层次的发券

五、拜占庭主要建筑特点与成就

1.继承了罗马的大型拱券结构特点

2.在综合东西方建筑特点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拜占庭建筑

3.在结构上创造了通过帆拱或抹角拱作为过渡,将穹隆顶建造在方形平面上的结构方法

4.在建造技术上采用小料厚缝的砌筑方法,使拱、券、穹隆的形式灵活多样

5.教堂设计从平面上分为巴西利卡式、集中式和十字式

6.装饰多采用彩色云石或琉璃砖镶嵌画和彩色面砖饰面

六、其他地区的教堂

1.东欧小教堂:穹顶逐渐饱满起来,举在鼓座之上,统率整体而成为中心,真正形成了垂直轴线,完成了集中式的构图

2.俄罗斯教堂:洛夫哥罗德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3.南斯拉夫教堂:格拉查尼茨教堂

..............................................................................................................一、西欧中世纪建筑

1.早期基督教时期(5-10 世纪):又称黑暗年代古罗马,很多技术失传,巴西利卡式教堂

2.罗曼时期(10-12 世纪):市民文化冲击,罗马风教堂,以修道院教堂为主

3.哥特时期(12-15 世纪):城市发展,哥特建筑

二、早期基督教时期

1.思想斗争:教会教义否定现实生活,认为追求感性美是一种罪孽,教堂不事装饰,也不讲求比例的和谐,反对偶像崇拜,耶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30——

第33页

稣基督像也不设置

2.市民文化:追求感性美,教堂由“向彼岸”转向“向现世”,西立面重要性增强

3.巴西利卡:长方形大厅,纵向的几排柱子把它分为几个长条空间,中央的比较宽是中厅,两侧的窄一点是侧廊,两端或者一

端有半圆形龛。一种综合用作法庭、交易会所与会场的多种功能的大厅性公建

4.巴西利卡式教堂:①集会、宣讲需要大空间;

②出现了新宗教,体现与异教的不同

③宗教仪式的需要,长向空间形成引导,赎罪——被引导——被原谅,象征教义

④演变过程:早期利用罗马的巴西利卡;举行仪式圣徒要面向耶路撒冷圣墓,所以西欧圣坛在东端,圣坛之

前是祭坛 ,祭坛之前是歌坛;随着信众的增加,教堂增加了横厅和前廊,形成拉丁十字式教

堂,符合天主教保持祭坛神秘性的特点

三、罗马风(罗曼)时期

一.继承古罗马的半圆形拱券结构:形式上略有古罗马风格,罗马风建筑几乎使用过所有的罗马拱券,但技术不成熟,构图厚重,

使室内封闭昏暗

二.修道院教堂

1.平面:拉丁十字式

2.立面:①体型简单,西立面作为入口是造型设计的重点,有一、二个钟楼,立面上不强调竖向构图,门窗采用半圆形券,墙

体和支柱十分厚重,砌筑很粗糙,沉重封闭,后向长而高发展

②为减轻建筑体型的封闭沉重感,采用了古罗马建筑的一些传统拱券技术,如半圆拱、十字拱或简化的柱式和装饰,

墙体巨大而厚实,窗口窄小

③外墙檐下和腰线用连续小券作装饰带,门窗抹成八字,斜面上密排线脚

3.结构:①创造了透视门、扶壁、肋骨拱与束柱,结构和形式上对后来的建筑影响很大

②后期十字拱虽为骨架券,但半径比侧廊大,每间隆起一个包,打破了向着圣坛纵向空间的动势

③结构由实拱券发展为肋架拱,肋架十字拱越来越多,发展为尖拱,进入哥待

4.内部空间:①形式有点乱,缺乏集中式的构图中心与向祭坛集中的运动感

②内部采光差,氛围阴暗、忧郁,给人沉闷压抑感,反映了教会与城市市民意识形态的对立

5.建筑性格:敦实、朴素,反对装饰,也不讲求比例,反对偶像崇拜

三.巴西利卡的形制变化

1.多数取消了前院; 2.塔成为建筑构图要素之一,成为建筑形体的组成部分

3.向上发展,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长; 4.两侧有横厅耳堂

四.代表建筑

1.圣塞南主教堂; 2.比萨主教堂:主教堂、钟楼、洗礼室和墓地组成。三座建筑物形态各异,对比很强,形成丰富的变化,

但它们的构图母题一致,都用空券廊装饰,风格统一,被城墙和公墓连接成和谐的整体

四、哥特时期

1.背景:①市民文化渗透到教堂建筑中了,世俗化(教会任然占主要地位); 以法国城市主教堂为主

②初成于圣丹尼教堂(许杰):哥特建筑的第一个代表作品,结构方法和西立面构图是最初的范例,最早使用骨架券

③配套成型于夏特尔主教堂

④成熟代表是巴黎圣母院:最早使用飞券

⑤繁荣时期代表:韩斯主教堂、亚眠主教堂

2.建筑特点:①得名: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重新崇尚人文主义的古典文化,哥特建筑却在那一场文化大变革中作为黑暗的中世

纪的象征而被厌弃。“哥特式”这个名称借自灭亡了西罗马帝国、摧毁了古典文化的“野蛮民族” 哥特人

②宗教意向:拉丁十字式平面;内部结构纯洁体现否定现实物质世界,宣扬纯洁的精神生活。哥特式建筑反映市

民文化与教会的冲突(对客观存在的规律的明确认识和科学的理性精神与教会所追求的神秘性与彼岸新的矛盾)

3.平面:拉丁十字式,东端布局复杂,外轮廓为半圆形,西端有一对大塔。橫厅两个尽端都开门

4.立面:①不及内部完善,也同样具有鲜明的矛盾性;

②垂直高耸的形体和水平形体之间主次难分,外形不够统一

③向上的动势很强,但为了使升腾之势更加自在,外观力求削弱重量感,并且券、扶壁、山花、华盖等细部都是尖的

④西立面构图:西立面水平、垂直三段划分,典型构图是一对塔夹着中厅的山墙,栏杆和雕像把三部分横向连接

⑤三座门洞抹成八字形,周围密排线脚;

⑥主导城市天际线,成为城市的垂直轴线

⑦装饰满布,轻灵空透(同内部的冷峻对比);框架裸露,墙面极少;祭坛是装饰重点;巨大的玫瑰窗,光的艺术;

彩色玻璃窗,形成天堂幻境

5.结构:①使用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十字拱成了框架式的,其余填充维护部分减薄,材料省了,拱顶大为减轻,侧推

力小多了

②构图上把拱顶和墙墩联系起来,并使拱顶和其余部分有共同的尺度

③表现拱顶半圆形的几何形状,看上去饱满有张力

④利用它们作为结构构件,使拱顶的砌筑得以分段进行,节省了大量的模架

⑤荷载集中到十字拱的四角,飞券凌空越过侧廊,在十字拱四角的起脚抵住他的侧推力,侧廊拱顶不必负担中厅拱顶

的侧推力,高度降低,使中厅可以开很大的侧高窗,因而结构进一步減轻,材料进一步节省,侧廊外墙因为卸去了

荷载而窗子大开

⑥全部使用两圆心的尖券和尖拱(尖十字券),尖券和尖拱的侧推力较小,有利于减轻结构,而且不同跨度的两圆心

券和拱可以一样高,使屋顶平滑,内部空间因此整齐、单纯、统一

⑦尖券、肋拱、飞扶壁不仅起到了结构作用,也起到了装饰作用

⑧柱子由垂直线组成,筋骨嶙峋,没有装饰,显得内部空间俊俏清冷,体现教会否定物质世界,宣扬纯洁的精神生活

⑨浪漫与理性交织。浪漫:空间神秘,形态骇人,精神飞升向上;理性:结构逻辑明确,技术构件坦率有力

6.空间:①中厅空间比例尺度上突出高耸和深远感,柱头消失,柱子与骨架券一体化,引发向前(神坛)向上(天堂)的动势

②向前和向上两个动势矛盾,削弱了祭坛作为艺术中心的地位(主次难分)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31——

第34页

5——意大利文复上 1—— 2—— 7—— 15—— 30——

意大利文艺复兴 五、其他国家的哥特建筑案例

1.德国:垂直线条突出,乌尔姆教堂,高耸冷峻,几乎没有水平划分

2.英国:晚期发展垂直式哥特

3.法国:晚期发展辉煌式哥特

4.西班牙:按照法国哥特,受伊斯兰教影响

5.威尼斯总督府:欧洲中世纪最美丽的建筑之一

①建筑师:齐阿尼

②平面:四合院

③立面:三层构图,外加开小圆窗的顶层;

④底层柱廊,圆柱粗壮有力

⑤石墙部分表面贴席纹大理石图案,大理石富有光泽,减轻重量感

⑥中间过渡层,采用小开间柱子,券采用火焰形,受伊斯兰教影响

⑦风格:既淳朴,又富有装饰,既端庄又活;

⑧影响:黄金府邸对其模仿

6.佛罗伦萨主教堂:①教堂:坎皮奥; ②钟塔:乔托; ③穹顶:伯鲁乃列斯基

7.哥多瓦大清真寺:①连续券,伊斯兰教风格

8.阿尔罕布拉宫:①柘榴院:南北向,举行朝觐仪式;

②狮子院:东西向,后妃居住

..............................................................................................................一、背景了解

1.时代背景:①生产技术与自然科学重大进步

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促进了市民阶层与封建制度的斗争

③拜占庭灭亡后,古典典籍和古典文化学者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2.基本精神:人文主义,提倡尊重人和以人为本的世界观,肯定人生,焕发对生活的热情,争取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全面发展

3.宗教态度:反封建,提倡理性,反对中世纪禁欲主义教会统治一切的宗教观,突破教会对人生的限制,但仍然相信上帝

4.建筑表现: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复兴,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创新和创造。古典柱式成为建筑造型的构图主题。人文主义的

重要体现主要为以方和圆为主的集中式构图

5.文艺复兴: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思想文化领域的人文主义运动,因为它以复兴古典文化为重要方式,因此被称为“文艺复兴”

二、早期(15 世纪初)代表作品特点及代表人物

一.中心:意大利佛罗伦萨

二.建筑特点:此时的建筑师和艺术家工匠属性较强,有很多民间经验,使用古典构图,但不具纪念成份,建筑比较自由,与市

民联系较强;古典建筑也结合了拜占庭建筑的技术和样式,对后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代表人物:伯鲁乃列斯基

四.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第一个完全的集中式穹顶,文艺复兴的报春花)

1.时间:1431-1470

2.设计师:伯鲁乃列斯基

3.结构:①全新的穹顶结构

②矢形轮廓,双圆心的骨架券,借鉴了哥特式建筑的结构

③58 根主券用 8 道平券连接,形成整体,顶部采用采光亭压顶(不仅有造型作用,也有结构作用,是一个新创造)

④高鼓座表现穹顶,穹顶分内外两层,中间是空的,内设两层走廊,加强整体刚度

4.意义:①在结构和施工技术上,穹顶的首创性的幅度很大,体现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突破教会的精神专制象征的标志,采用集中式形制

③使用鼓座,把穹顶完全表现出来,成为城市轮廓的中心

五.育婴院(一座四合院)

1.设计师:伯鲁乃列斯基

2.结构:连续券廊直接落在科林斯柱子上

3.位置:正对安农齐阿广场

六.巴齐礼拜堂

1.设计师:伯鲁乃列斯基

2.形制:借鉴了拜占庭的形制

3.结构:内部和外部形式由柱式控制,突出中央的做法

4.特点:各部分,各因素之间关系和谐,又有统率全局的中心,所有形象独立完整

七.美第奇府邸

1.设计师:弥开罗卓

2.特点:沉重封闭,高度程式化

3.文艺复兴时期府邸的特点:①大多是四合院,3 层,临街建造

②外形只突出一个临街的正立面

③矩形的,上下左右斩截干净,冠戴檐口挑出深远,同整个立面的高度大致呈柱式的程式化比例

④窗子也是大小一律,排列整齐

⑤沉重封闭,风格威严高傲

⑥逐渐上层,愈加精致

⑦内院四周一律,形式上不分主次,没有明确的强轴线

4.实例:①潘道菲尼府邸——拉斐尔——温柔秀雅,抹灰,薄壁柱,水平划分

②法尔尼斯府邸——小桑伽洛——模仿拉斐尔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32——

第35页

③尤利娅三世别墅——维尼奥拉——受透视法影响

④麦西米府邸——帕鲁奇——分杂物院和内院,主要房间形状整齐,异形房间作为楼梯间或储藏室,立面做一个柱廊,

很统一

⑤道利亚府邸——阿利西——正方形网格,楼梯作为组织空间和交通的要素,没有套间

三、盛期(15 世纪末到 16 世纪上半叶)代表作品特点及代表人物

一.中心:意大利罗马

二.建筑特点:发展穹顶统率下的集中式形制,建筑更多宫廷化,更多关注纪念性建筑,开始广泛、严谨的运用古典柱式,追求

集中式完整体积感,并依据古典法则,有所创新,追求完整及其造型;主要的建筑作品体量大,尺度超人,风格

高傲,不再有早期文艺复兴建筑的平和亲切之感,市民的社会理想在这些建筑上经常同教会发生冲突

三.代表人物:伯拉孟特,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四.坦比哀多(西欧第一个成熟的集中式纪念性建筑,第一个成熟的穹顶外形)

1.时间:1502-1510

2.设计师:伯拉孟特

3.平面:集中式的圆形建筑物,周围一圈多立克的柱廊,16 根柱子,有地下墓室

4.立面:①形体:建筑虽小,但有层次,有几种几何体的变化,有虛实的映衬,形象丰富,集中式的形体,饱满的穹顶,圆柱

形的神堂和鼓座,外加一圈柱廊使它的体积感很强

②构图:非常严谨的古典柱式的构图,柱式越来越严谨。追求集中式,体现完整的体积感的建筑,创造一种新的构图

模式。它的体积感,完整性和多立克柱式(16 根),使其显得十分刚劲雄健。环廊上的柱子,经过鼓座上壁柱的接

应,同穹顶的肋首尾相接,从下而上,一气呵成

5.影响:以高踞于鼓座之上的穹顶统率整体的集中式形制,在西欧是大幅度创新,当时就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被称为“经典”

的作品,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从欧洲到北美,几乎处处有它的仿制品,大多高耸在大型公共建筑的中央,构成城市的

轮廓线。例如:法国巴黎万神庙

五.圣彼得大教堂(文艺复兴最伟大的纪念碑,最大的天主教堂)

1.演变过程(新的、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与天主教会反动的尖锐斗争)

①伯拉孟特的方案:平面特点:希腊十字式,四臂比较长,但在每个角上填充相似的十字形空间后,平面外形是方的,四

个立面完全相同

立面特点:以高举在鼓座上的穹顶为中心,鼓座周围环一圈柱廊

缺陷:穹顶比较扁平而不挺拔,也不饱满

②拉斐尔的改建:在原方案前加了 120 米长的巴西利卡,成为拉丁十字式

③帕鲁奇:想恢复集中制

④小桑伽洛:迫于压力,不得不在整体上维持拉丁十字的形制,但他巧妙地使东部更接近伯拉孟特的方案,西部又一个比

较小的希腊十字代替了拉斐尔设计的巴西利卡

⑤米开朗基罗的贡献:基本恢复伯拉孟特的方案,加强了原方案里中央支承穹顶的四座柱墩,简化了四角空间,使内部空

间更流畅简洁

大教堂正面设计了一个九开间的柱廊,比原方案壮观

加高、完善伯拉孟特的大穹顶,直径达到 41.9 米,使穹顶更为浑圆饱满,是真正的球面,成为整个

教堂的构图中心

⑥维尼奥拉设计了四角的小穹顶,引进了拜占庭建筑的因素

⑦玛丹纳:在教皇保罗五世要求下的改建,在大教堂的希腊十字式之前加接了一段三跨的巴西利卡大厅,使大教堂成为拉

丁十字式

2.对比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

①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是真正的球面,整体性比较强,而佛罗伦萨的是分为 8 瓣的

②佛罗伦萨的穹顶为减小侧推力,轮廓比较长。而它的轮廊饱满,只略高于半球形,虽然侧推力大,但显得在结构上和施

工上更有把握。这个穹顶在艺术上的成功也是无与伦比的

四、晚期(16 世纪下半叶)代表作品特点及代表人物

一.中心: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维琴察等地

二.建筑特点:建筑中出现了两种形式主义倾向;建筑艺术思想衰落,但平面安排、空间组织更为深入,构图手法和风格也更为

多样,园林艺术和城市规划有新的高涨,即使在柱式组合上也有一些创造

1.教条主义:发展为法国古典主义,泥古不化,崇拜古代,为柱式制定死板的规则。塞利奥、维尼奥拉(圣安德烈教堂)

2.手法主义:发展成巴洛克,追求新颖尖巧,诡谲的光影,不安定的体型,不符合结构逻辑的断裂和错位,源于米开朗琪罗

三.代表人物:帕拉第奥,维尼奥拉

四.帕拉第奥母题(维晋寨的巴西利卡)

1.时间:1444 年完成中央大厅,1549 改造

2.设计师:帕拉第奥

3.做法:维晋寨的巴西利卡原有开间比例不适合古典的券柱式的传统构图。帕拉第奥大胆创新,在每间中央按适当比例发一个

券,而把券脚落在两棵独立的小柱子上。小柱子距大柱子 1m 多,上面架额枋。于是,每个开间里有了个小开间,两个

方的夹着一个发券的,而以发券的为主。为在视觉上使负荷同被负荷者平衡,在小额枋之上,券的两侧各开一圆洞

4.特点:①实虛均衡:彼此穿插,各自形象完整,而以虛部为主

②方圆对比:整体上以方开间为主,开间里以圆券为主,有层次,有变化

③尺度对比:小柱子与大柱子形成尺度对比,映照着立面的雄伟。因小柱子在进深方向成双,所以能同大柱子均衡,

而以大柱子为主

④垂直划分:大柱子上的檐部转折凸出,同女儿墙上的雕像相应,形成垂直划分,略微打破占主导地位的水平划分,

使建筑更活泼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33——

第36页

6——意大利文复下 1—— 2—— 7—— 15—— 30——

意大利文艺复兴 五.圆厅别墅

1.时间:1552

2.设计师:帕拉第奥

3.内部空间:①平面正方,四面一式。第二层正中是一个直径为 12.2m 的圆厅,它的穹顶内部装饰得很华丽。四周房间以纵横

两个轴线对称布置

②室外大台阶直达二层,内部只有简陋的小楼梯,台阶上,立面的正中是六根爱奥尼柱子戴着山花。台阶与列柱

加强了三层构图的重要性,使它居于主导地位

4.立面处理:①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都分三段,中段为主(帕拉第奥的重要构图理论,文艺复兴建筑同古典建筑的重要区别之一)

②外形由明确而单纯的几何体组成,多种几何体互相对比,变化丰富,同时主次十分清楚,垂直轴线相当显著,

各部分构图联系密切,位置肯定,所以形体统一完整

③柱廊进深很大,不仅增加了层次和光影,而且使建筑物同周围广阔的郊野产生了虚实的渗透,冲淡了它的过分

矝持和冷漠

5.影响与局限:①圆厅别墅其孤傲的性格代表了后来学院派古典主义建筑的一般性格(贵族的性格)

②它是一种把集中式应用到居住建筑中的尝试,严谨的四面对称伤害了居住的功能,使得它的内部功能相当程

度屈从于外部形式

③其立面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都分 3 段,中段为主的构图原则成为了 17 世纪以后古典主义建筑构图的一个原则,帕拉第奥在

建筑上的造诣对后世的现代主义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圆厅别墅对比萨伏伊别墅

1.相同:①独立于环境之外,与环境格格不入,位于郊外且风景宜人远离喧嚣

②以白色作为主基调,均由简单的几何形体构成,构图严谨,简洁纯净

③集中式平面,方形平面以及四面呈均一性的形态特征

2.不同:①圆厅别墅通过中部的圆顶强调空间的对称性和集中性,而萨伏伊别墅网格划分的方形平面通过中央的坡道以及围绕

着它的各个自由空间,呈现出非对称的循环和流动的空间形态

②体现出萨伏伊别墅不仅继承了古典主义的血脉,又不乏机器的理性

五、广场建筑群(封闭式的)

1.意大利城市广场位置:意大利城市一般有三个广场,市政厅前,主教堂前,市场(后来注重建筑群的整体性)

2.分析广场的角度:广场与城市中心的关系,评价其尺度的处理

3.安农齐阿广场(早期最完整的广场)

①广场与城市中心的关系:斜对着伯鲁乃列斯基设计的主教堂的穹顶,将广场与全城的至高中心联系起来

②广场尺度处理的适度:广场宽 60m,长 73m,广场之间券廊的统一性,建筑面貌很单纯完整,三面是开阔的券廊,他们尺

度宜人,风格平易,因此显得很亲切,骑马铜像的大小完全适应教堂的发券开间,它位于教堂前部,从广场的入口处观

赏,教堂给了它很好的衬托

③广场上的三个建筑

育婴院:伯鲁乃列斯基

教堂:伯鲁乃列斯基设计,阿尔伯蒂增加了券廊

修道院:仿照育婴院建造

4.罗马市政广场(卡比多广场,米开朗琪罗)

①轴线对称:市政广场是文艺复兴时期比较早的按轴线对称配置的广场之一,加建博物馆,改造旧有建筑立面,达到主次

分明,整体统一

②梯形广场:中间铺设椭圆形图案,中间放马古斯骑马铜像

③突出主体:元老院高度与两侧房屋相差不大,为了突出元老院,把它的底层做成基座层;前面设一对大台阶(元老院改

变了方向,改变了城市的发展方向)

④用巨柱式:上两层用巨柱式,二、三层之间不做水平划分;而两侧建筑巨柱式立在平地

⑤水平划分:一、二层之间用阳台作明显的水平分划,构图的对比使元老院突显出来

5.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欧洲最漂亮的客厅)

①空间布局:由三个梯形广场组合成一个封闭的复合式广场,主次分明,在透视上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②自然环境:利用街道空间和广场空间对比,广场半封闭,面海建筑底层采用外廊式做法

③艺术构图:广场艺术构图有节奏有主题,广场周围建筑物组合统一又有变化,大小广场之间有一座钟塔,形成垂直轴线,

珊索维诺增加了券廊

④比例尺度:既考虑到人的比例尺度关系,也考虑到建筑群的比例尺度关系,建筑高度与广场大小调和对比

⑤建筑围合:教堂是拜占庭风格,旧市政大厦是彼得龙巴都设计,南侧先由珊索维诺、再由斯卡莫齐设计了新市政大厦,

图书馆由珊索维诺设计

六、建筑师及其建筑理论与代表作

1.伯鲁乃列斯基:把古典文化重新引进建筑界并创造出新的建筑形象,始终与市民文化保持紧密的联系

2.伯拉孟特:盛期奠基人,追求庄严宏伟,刚劲有力。梵蒂冈宫改建

3.米开朗琪罗:盛期代表人,把建筑当雕塑看待,强有力的体积和光影对比

①劳伦齐阿纳图书馆门厅

②深壁龛,圆雕,3/4 的壁柱,很刚健,强调体积和光影;台阶的装饰效果被认识到;被手法主义模仿

4.拉斐尔:盛期代表人,建筑比较温柔雅秀,体积起伏小,爱用薄壁柱

5.龙巴都:15C 后半叶到 16C 中叶威尼斯,古典和中世纪的手法。特拉米尼府邸(有中世纪的特点),圣马可学校(墙上画透视

壁画)

6.珊索维诺:15C 后半叶到 16C 中叶威尼斯,古典和中世纪的手法。圣马可图书馆,圣马可广场钟楼改造

7.阿尔伯蒂:《论建筑》。圣弗朗西斯哥教堂(模仿古罗马凯旋门),安农齐阿广场教堂立面改造

8.维尼奥拉,帕拉第奥:晚期,长期钻研古罗马建筑,欧洲学院派古典主义建筑的创始人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34——

第37页

①帕拉第奥:《建筑四书》。帕拉第奥母题,圆厅别墅,奥林匹克剧场

②维尼奥拉:《五种柱式规范》,尤利娅三世别墅,与帕拉第奥被称为古典主义的肇始人。罗马耶稣会祖堂(巴洛克风格),

圣安德烈教堂

9.瓦萨里:《名人传》

10.菲拉雷特:《理想城市》、《建筑学论集》

11.斯卡莫齐:《普遍建筑理念》

七、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影响

1.先进性:①客观的美:承认美是客观的,可以感知的;承认美有规律,可以认识;承认美的规律的普遍性,调动了人们钻研

美的规律的普遍性,促进了建筑构图原理的科学化

②人体美学:人文主义以人体作为“匀称” 的完美的典范,用人体的比例来研究古典柱式,把人体的比例同数的和

谐统一起来

③集中式美:建筑师们在教会的压力下,依然追求美的形式,把集中式作为美的典范,探索方圆同人体宇宙的关系

④古典柱式:重视古典柱式,理性思维,强调韵律,结构明确合理,促进形式美的发展

⑤有纪念性:创造高耸巨大的纪念性建筑,人文主义相信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推理认识到世界最完美的模式是什么,

并把这个模式通过建筑师建造起来

⑥教会斗争:肯定了现世的价值和人的价值,同教会的昏庸和压抑斗争

2.局限性:①功能矛盾:在新柏拉图主义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影响下,把美的规律看作是永恒的,不顾具体的使用条件,例如伯

拉孟特的方案极其宏大壮丽,但是内部空间并不能满足教堂功能的需要

②两种倾向:以形式美的研究完全代替了对建筑艺术的研究,仿佛建筑艺术并不反映现实。因此这些理论很容易在

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成为学院派教条主义或走向手法主义

③脱离大众:依附于上层社会,脱离大众文化

④过于软弱:常常向神学让步,这表现出人文主义的软弱性

⑤缺乏使用:文艺复兴的建筑最终成为新兴资产阶级标榜自由理性的纪念碑,缺乏实用主义

3.与建筑平面、立面、造型的关系

①平面: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建筑师们相信正方形和圆形是最完美的几何形式;追求理想的普遍的美,是意大

利文艺复兴时期进步的美学思想的一个基本特点,虽然有很多重大问题没有解决,但建筑师仍醉心于设计

集中式的教堂。例如圣彼得大教堂,其希腊十字平面和以圆形为中心的构图,就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集

中体现和表达形式

②立面:在反封建、倡导理性的人文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倡导复兴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古典柱式成为建筑造型的构

图主题。例如圣彼得大教堂,其外立面以花岗岩的壁柱拼装,认为柱式是人体比例的体现,米开朗基罗在

立面上设计了 9 开间的柱廊,集中的穹顶在立面上起到统率的作用

③造型:集中形式比拉丁十字在外形上完整的多,雄伟的多,纪念性也强。体积构图的重要性远远超过立面构图。

例如圣彼得大教堂,其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穹顶是真正球面的,整体性比较强,顶部的采光塔是罗马全城的

的最高点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35——

第38页

7——巴洛克、法古 1—— 2—— 7—— 15—— 30——

巴洛克:16 世纪末—

—18 世纪

一、背景了解

1.财富:西班牙发现新大陆,罗马教廷从掠夺中得到大量财富

2.反改革运动:16 世纪的主教大会,天主教大获全胜,掀起反改革运动,企图恢复中世纪的信仰(意大利文艺复兴后出现)

3.世俗物欲化:但是得到大量金钱的天主教会被物欲化了

4.骚动不安:文艺复兴时期培养了建筑师的才华,建筑师和艺术家们心情郁结骚动,寻求抒发,爱好不安的动势、冲突的力量

和奇幻的变化

二、畸形的珍珠

1.以古典建筑为基础,追求新颖奇特的手法,形成奇幻的内部空间,虽然畸形,却是一颗宝贵的珍珠

2.畸形:以古典建筑为基础但过分放纵,破坏了古典建筑的庄重,形成了细碎的光影感

3.珍珠:带来新的世界观,热爱现实生活,追求世俗美,创造新事物

三、巴洛克建筑的主要特征

1.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的材料,充满了装饰,色彩艳丽,一身珠光宝气

2.追求新奇:①使用稍圆形为基础的平面,常常玩弄曲线曲面,使建筑产生动态感

②前所未有的建筑形象和建筑手法,波折流转、骚乱冲突

③建筑、雕刻、壁画之间相互渗透

④不顾结构逻辑,非理性的元素组合创造奇幻的效果

3.趋向自然:在郊外兴建别墅,园林艺术有所发展,在城市建造一些开敞的广场,建筑也渐渐开敞,装饰中增加了自然题材

4.形象多元:城市和建筑常有一种庄严隆重,刚劲有力,然而又充满欢乐的兴致勃勃地气氛

5.装饰重点:巴洛克教堂中,各种艺术手段的焦点在圣坛和祭坛,追求的主要效果是荣耀上帝

四、教堂特点

1.立面特点(拉丁十字式到集中式椭圆形)

①节奏跳跃:节奏不规则的跳跃,如爱用双柱,甚至以三棵柱子为一组,开间的宽窄变化也很大

②垂直划分:用的是叠柱式,却把基座,檐部甚至山花都做成断折式的,加强上下的联系,而破坏柱式的固有水平联系

③光影体积:追求强烈的体积和光影变化,墙壁上作深深的壁龛

④反常出奇:有意制造反常出奇的新形式,山花却去掉顶部,潜入纹章,匾额或其他雕饰,把两个甚至三个山花套在一起

⑤动态空间:制造建筑的动态、不稳定和空间流动

⑥古典元素:利用古典元素而又打破古典规则

2.空间特点:①内部空间艺术特点:动荡、狂放、过分堆砌

②稍圆形穹顶对应了椭圆形平面,内部柱式顺应了椭圆形空间

③构件碎部多,有细碎的光影感。室内运用曲线、曲面及形体的组合,产生光影效果

④内部空间强调曲线动态,抒发新的寄托,表达了骚乱的情绪

⑤空间是凹凸不平的塑性的流动空间,与外立面形式无确定关系

⑥建筑和雕塑、绘画的关系及产生的效果,让人觉得和空间的延续、透视、形体造成一种富丽堂皇的特点

⑦空间具有破归立新的创新与变革精神

3.壁画装饰:①玩弄透视:制造空间幻觉,常用透视法延续建筑,体现了空间的扩大与延续

②色彩鲜艳:常用大面积的红、金、蓝色,对比强烈

③动态构图:绘画经常突破建筑的面和体的界限

4.雕刻装饰:①渗透到建筑中去,人形柱、半身像的牛腿、人头的托架等很流行,甚至有一些壁炉和大门做成张着血盆大口的

魔怪脸谱

②有些雕刻的安置同建筑没有确定的构图联系

③雕刻的动态很大,影响了结构特点与内部空间

④雕刻常常是自然主义的,用大理石做成的帷幕、丝穗等

⑤雕刻渗透到绘画中去

五、教堂实例

1.罗马耶稣会祖堂:①时期:早期巴洛克; ②设计师:维尼奥拉; ③特点:拉丁十字式

2.罗马四喷泉圣卡罗教堂:①时期:巴洛克晚期; ②设计师:波洛米尼; ③特点:流动,光影神秘气氛

3.圣安德烈教堂:设计师:伯尼尼

六、城市广场

1.波波洛广场:①设计师:封丹纳

②特点:以方尖碑为中心的长圆形广场(放射性),以广场为中心的三岔式道路成为巴洛克式城市的标志

2.圣彼得大教堂的前广场:①设计师:伯尼尼

②特点:以方尖碑为中心,四排塔司干柱子的柱廊

3.纳沃那广场:①设计师:波洛米尼

②特点:中央四河喷泉是伯尼尼的作品

4.西班牙大台阶

七、府邸和别墅

1.连列厅府邸:①进一步文艺复兴晚期使室内外空间流转贯通的手法,主要大厅排成一列,门开在一条直线上,形成多层次的

深远的效果

②斯巴达府邸,卡里尼阿诺府邸

2.园林别墅:①以园林为主的花园别墅大为盛行,布局是传统的,多层台地式

②阿尔多布兰迪尼别墅

八、建筑师的名言

1.波洛米尼:我只效法三位老师,自然、古代、米开朗琪罗

2.伯尼尼:一个不偶尔打破规则的人,就永远不能超越他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36——

第39页

法国古典主义:17—

—18 世纪

九、巴洛克建筑的评价与影响

1.形式的矛盾:①勇于破旧立新,但是违反了艺术的一些原则

②欢乐豪华,但是过于堆砌,非理性使它更加容易失控

③立面雄健有力,但是形体往往支离破碎

2.时代的复杂:①法国、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蒸蒸日上,西班牙和罗马还处于封建社会

②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出现新的高涨,但是教廷掀起反改革运动,极力煽起中世纪的信仰

3.影响:①在西班牙产生了超级巴洛克

②开拓了建筑造型的新领域,虽然古典主义极力反对巴洛克,但还是受到了巴洛克的影响

③对城市的街道、广场、园林产生了广泛影响,巴洛克园林成为了意大利式园林的主要代表

..............................................................................................................一、法国古典主义背景了解(17-18 世纪)

1.时代背景:①法国国王在资产阶级的支持下,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发展了宫廷文化。与意大利巴洛克建筑同时

而稍晚,17 世纪,随着绝对君权的形成,形成了古典主义文化

②古典主义建筑符合绝对君权统治的政治需要,国王自比为古罗马皇帝,法国自比为古罗马帝国

2.古典主义的根据和理论

①哲学基础:笛卡尔的唯理论。培根和笛卡尔认为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都强调理性在认识世界的作用,相应的美学方

面应当制定确定的艺术规则和标准

②艺术基础:建筑学院的教授勃隆台致力于推求先验的、普遍的、永恒的、可以用语言来形容的艺术规则

③历史基础:古典主义学者认为,古罗马的建筑包含超乎时代、民族和其他一切条件之上的绝对规则。勃隆台说:“建筑

的美在局部和整体间,以及局部相互间的简单的整数比例关系”

④政治基础:颂扬古罗马帝国之后最强大的法国专制政体

3.特点及主要理念

①崇奉柱式:标榜“合理性”“逻辑性”,反对柱式同拱券结合,主张柱式只能有梁柱结构的形式

②构图关系:古典主义者根据帕拉第奥的理论,强调构图中的主从关系,突出轴线、讲求对称

③倡导理性:反对感情和情绪,因此反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创作个性

④排斥装饰:主要是当时的巴洛克装饰,但是吸收了巴洛克艺术的理念和手法,并在宫廷建筑中应用

二、古典主义建筑的影响

1.进步性:①提出客观的美学规律,促进形式美的研究

②提倡真实性、逻辑性和易明性等一些理性原则,反对巴洛克的任意堆砌

③柱式控制构图,构图简洁,轴线明确,主次有序,完整统一

2.局限性:①研究对象是片面的,大多是为宫廷服务的,建筑大多冷肃,傲气凌人,夸张造作,盲目否定民间特色与哥特建筑

②对形式美的认识是形而上学的,比例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先验性的,不能适应功能要求

三、卢浮宫东立面(1667-1669 年)标志着法国古典建筑的成熟

1.设计师:弗·勒伏,勒勃亨,克·彼洛

2.特点:①横三段:上下照一个完整的柱式分为三部分,底层是基座,高 9.9m,中段时两层高的巨柱式柱子,高 13.3m,再上

面是檐部和女儿墙主体由双柱形成空柱廊,简洁而层次丰富

②纵五段:中间和两端各有凸出部分,将立面分为 5 段,两端凸出分为壁柱,而中央部分用倚柱,有山花,因而主轴

线很明确

③逻辑性:几何结构,中央部分宽 28m,是一个正方形,两端突出体宽 24m,是柱廊宽度的一半;双柱与双柱间中线距,

为柱子高度的一半;基座层的高度约为总高的 1/3. 柱廊开间开朗,因为用双柱所以开间虽大但强壮有力,

富有节奏变化

3.意义:以中央一段为主的立面构图,反映君主中心的封建等级制社会秩序,同时也是构图上对立统一法则的成功体现

4.影响:形式总体单纯简洁,意大利式平屋顶取代了法国传统陡坡屋顶,突出简单几何形体,此后建筑发展中长时期成为惯例

四、凡尔赛宫(绝对君权最重要的纪念碑)

1.设计师:建筑师路易·勒夫,室内装饰家勒勃享,造园家勒诺特亥,于·阿·孟莎

2.时期:17 世纪后期

3.建造过程:①模仿孚·勒·维贡府邸(第一个采用古典主义原则设计的园林)

②1688 年,勒夫设计,在旧府邸的南、北、西三面贴了一圈新建筑物,保留原有的三合院

③勒夫和道亥贝把三合院的南北两翼向东延长形成御院,在它们之东新建两座服役房屋,形成前院。三合院立面

改成大理石的,得名“大理石院”

④1682 年,于·阿·孟莎负责设计了向南、向北伸展的两翼

3.特点:①宫殿的 3km 的中轴线,向东循中央林荫道穿过凡尔赛镇,成为镇的中轴,象征王权对城市的统治,东端的三叉路口

模仿波波洛广场

②向西成为园林的中轴,象征对农村的统治,西端的镜廊是巴洛克的装修

③园林分为三部分:几何式花坛和水池,小林园,大林园

④由于在宫殿的核心地位保留了旧的建筑物,由于在长时期内陆陆续续地建造,凡尔赛宫建筑的整体性比较差

五、恩瓦利德教堂(古典主义教堂)

1.设计师:于·阿·孟莎设计

2.平面形制:希腊十字平面

3.结构:穹顶三层,内层顶部开圆洞口,可以看见外层内表耶稣像

六、旺道姆广场

1.设计师:于·阿·孟莎

2.特点:长方形,四角抹去,短边正中开口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37——

第40页

8——洛可可及其他 1—— 2—— 7—— 15—— 30——

洛可可建筑:17 世纪

末-18 世纪初

欧美其他国家 16-18

世纪的建筑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

期的建筑(17-18 世

纪)

一、洛可可建筑背景了解(17 世纪末-18 世纪初)

1.相似性:就像意大利在文艺复兴之后出现巴洛克一样,法国在古典主义之后出现了洛可可

2.安逸享乐:17 世纪末,法国专制体制出现危机,资产阶级要求政治权力,贵族和资产阶级上层远离凡尔赛,营造私宅,安逸

享乐

3.妖媚风骚:贵族夫人对统治阶级文化起主导作用,追求妖媚柔糜、逍遥自在的生活趣味,孕育了充满脂粉气的文学艺术潮流

二、建筑特点

1.府邸不求排场,而求实惠,关心方便与舒适

2.客厅精致亲切,房间没有方形的墙角,喜欢圆、椭圆 、圆角多边形等形状的房间

3.小勃隆台强调,建筑要解决功能布局与形式整饬之间的矛盾

三、室内装饰艺术

1.排斥一切母题,排斥壁柱、檐口、小山花、浮雕等,墙面用木板代替大理石板,追求自由享受

2.自然主义的倾向:用草叶、蚌壳、蔷薇、棕榈等

3.爱用娇艳的颜色

4.喜欢闪烁的光泽

5.多用复杂的曲线

四、小特里阿农

1.设计师:昂热-雅克·加布里埃尔

2.特点:形制是帕拉第奥式的,但是精神上是洛可可的,典雅不求大气,隐秘在密林中

3.补充:大特里阿农——于·阿·孟莎

五、广场

1.特点:突破了空间的界限,不再是封闭的,不再简单地用一色的建筑物包围一个空间。常常局部甚至三面敞开,和外面自然

的树林、河流呼应联系,少了呆板严肃,多了活泼轻松

2.南锡广场群:长官府,王室广场,跑马广场,凯旋门,路易十五广场,路易十五立像

3.调和广场

六、影响

1.进步性:注重功能和人的需要,转向自然化和生活化

2.局限性:因装饰手法过于刻意,往往脂粉之气过浓,高洁之意不足。堆砌柔美有余,自然韵雅不足

..............................................................................................................七、欧美其他国家 16-18 世纪的建筑

一.西班牙建筑

1.超级巴洛克

2.“银匠式”装饰风格:伊斯兰建筑装饰手法+文艺复兴柱式

3.埃斯库里阿尔宫殿

二.英国建筑

1.都铎风格

2.室外用塔楼、雉堞、烟囱

3.红砖砌筑,白色石头装饰腰线、券脚、过梁、窗台

4.室内用垂式屋架

三.俄罗斯建筑

华西里·波拉任内教堂

..............................................................................................................八、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17-18 世纪)

一.英国建筑

1.圣保罗大教堂

2.设计师:克里斯道弗·仑

3.结构:罗伯特·虎克

二.法国建筑

1.巴黎万神庙(罗马复兴):①设计师:苏芙洛

②希腊十字集中式构图

③三层穹顶

2.新的探索:①受启蒙运动思想影响,追求自由、平等、博爱

②受革命影响,不重视传统和权威,简化装饰,力求简洁,用圆柱体、方锥体、圆锥体、球体等简单的几何形体

3.布雷和勒杜

①在资产阶级革命激情的影响下,追求理性主义,企图革新建筑

②采用古典柱式作为构图手段,但是趋向简单几何体,使古典建筑具有简化和雄伟的新风格

③英雄主义情绪的表达,实现的很少

4.王室盐场(勒杜)

①圆形广场,房子在中间,两侧为厂房,前面是大门,背面是车库,左右两侧为职员和雇工住宅

②南北轴线北端是市政厅,东西轴线两端是法院和神父住宅

③具有乌托邦色彩,只是空想,但是反映了人道主义思想

5.英雄主义(布雷)

①牛顿纪念馆

②伟人像陈列馆

6.帝国风格(罗马复兴):①军工庙(玛德莱娜教堂,维尼翁); ②雄狮凯旋门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38——

第41页

9——复古思潮 1—— 2—— 7—— 15—— 30——

18 世纪下半叶-19 世

纪下半叶欧洲与美洲

的建筑

一、背景了解

1.工业革命:18 世纪 60 年代-19 世纪中叶,工业革命,铁的产量增加,为建筑的新功能、新技术和新形式准备了条件

2.资产阶级:17-19 世纪欧洲主要国家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新的阶层、矛盾和文化

3.城市问题:工业革命带来巨大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比如人口膨胀、环境恶化、交通堵塞、住宅短缺

4.建筑类型: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对新建筑类型的需要,并对建筑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古典复兴(积极入世)

1.时间:18 世纪 60 年代到 19 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

2.背景:①思想起源:最早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资本主义思潮,建筑上指仿古典的建筑形式

②社会基础: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对民主共和的向往,唤醒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礼赞

③考古原因:考古研究和艺术史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的优美典雅与雄伟壮丽,极力推崇希腊、

罗马艺术的合于理性,认为古典主义不够正宗,巴洛克和洛可可矫揉造作

3.建筑特点:①没有简单抄袭古典样式,古典复兴建筑形体单纯、独立、完整、细部处理朴实,形式合乎逻辑,纯装饰构件少

②反对巴洛克、洛可可,反对古典主义,追求理性

4.罗马复兴(法国,美国)

①法国:巴黎万神庙(舒芙洛,哥特+希腊),伟人博物馆(布雷),帝国时代凯旋门(让·夏格伦),玛德莱娜教堂(军

工庙,维尼翁)

②英国:英格兰银行,王家新月,花园新月

③美国:美国国会大厦(威廉·桑顿和拉特罗布),白宫,弗吉尼亚议会大厦(杰弗逊),宾夕法尼亚银行(拉特罗布),

5.希腊复习(英国、德国,美国)

①英国:不列颠博物馆,爱丁堡大学

②德国:勃兰登堡门(朗汉斯),柏林宫廷剧院(辛克尔),柏林旧博物馆大厦(辛克尔)

③美国:宾夕法尼亚银行,纽约海关大厦

三、浪漫主义(逃避遁世)

1.时间:18 世纪下半叶到 19 世纪上半叶活跃在欧洲文学领域的另一种主要思潮,在建筑上得到一定的反映

2.背景:①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小资产阶级和农民在斗争中落空,回避现实,向往中世纪世界观与传统文化艺术,提倡发扬个

性自由,提倡自然天性的同时,用中世纪手工业艺术的自然形式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用机器制造出来的工艺品,并

以前者来和古典艺术抗衡

②大资产阶级在国际竞争中强调传统文化的优越感

3.先浪漫主义(18 世纪 60 年代~19 世纪 30 年代)

①背景:猎奇,没落贵族逃避现实,美化中世纪,向往农村田园情趣,向往东方情调

②克尔辛府邸:模仿中世纪寨堡

③封蒂尔修道院的府邸:模仿哥特

④丘园:钱伯斯《中国式建筑设计》

⑤布莱顿皇家别墅

4.哥特复兴(浪漫主义真正流行的时期,19 世纪 30 年代~70 年代):试图以哥特结构逻辑来解决技术与形式的矛盾

①背景:反拿破仑战争中,欧洲各国民族意识高涨,热衷于发扬本民族文化,恰逢教会势力鼓吹恢复中世纪,小资产阶级

由于地位不断恶化,对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不仅倡导中世纪手工产品的艺术风格,甚至还提倡中

世纪的生活方式

②拉斯金《建筑七灯》、《威尼斯之石》,推崇哥特建筑

③英国国会大厦(1836-1868,查尔斯·巴里):哥特垂直式,是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哥特复兴式建筑,象征着民族的胜利

④曼彻斯特市政厅;圣吉尔斯教堂

四、折衷主义

1.时间:19 世纪上半叶到 20 世纪初,在欧美十分流行,19 世纪中叶以法国为典型,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以美国为代表

2.建筑特点:①打破古典复兴和浪漫主义在建筑样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他们组合成各种式样,

所以也称“集仿主义”

②社会商品化的结果,没有固定的风格,丰富的建筑样式是为了满足商标和资产阶级个人喜好,不同的形式代表

不同的涵义,以适应不同功能

③它语言混杂,讲究比例权衡的推敲,沉醉于对“纯形式”美的追求

④在总体形态上并没有摆脱复古主义的范畴,依然是保守的没有按当时不断出现的新建筑材料与技术去创造与之

相应的形式。因此在建筑内容和形式之间的矛盾仍然没有解决

3.古罗马艺术与折衷主义的相同点

①文化:继承先进文化,炫耀财富,营造氛围

②矛盾:都有新技术与旧形式的矛盾

③构图:采用相同的古典柱式和比例关系,具有相同的古典的构图原则和立面的审美情趣

4.古罗马艺术与折衷主义的不同点

①风格:古罗马建筑风格,柱式作为结构构件;多重风格的杂糅并赋予各自的寓意

②发展:古罗马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建筑的柱式,发展了新结构——拱券并广泛应用到空间中去

折衷主义并没有解决建筑形式与建筑技术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建筑运动的发展

5.代表作品:①巴黎歌剧院(法国,查尔斯,巴洛克+洛可可)

②巴黎圣心教堂(法国,保罗,拜占庭+罗马风)

③伊曼纽尔二世纪念碑(意大利,朱塞佩,罗马和希腊)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39——

第42页

五、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

1.矛盾:新的建筑类型与社会需要的矛盾;旧的形式与新的建筑材料、建筑技术的矛盾

2.初期的生铁结构:①1775-1749 英国赛文河上的第一座生铁桥

②1793-1796 伦敦单跨拱桥(森德兰桥)

③1786 巴黎法兰西剧院(屋顶)

④布莱顿皇家别墅(生铁构件)

3.铁和玻璃结合:①1829-1831 巴黎老王宫的奥尔良廊的透光顶棚

②1833 巴黎植物园温室(第一个完全铁架和玻璃)

4.框架结构:①1854 美国纽约的哈珀兄弟大厦

②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大厦:第一座现代钢框架结构

③巴黎圣吉内维夫图书馆

④巴黎廉价商场:第一座以铁和玻璃建造起来的具有全部自然采光的百货商店

5.电梯:奥蒂斯——第一座载人电梯——蒸汽动力

6.图书馆:①拉布鲁斯特:用新结构、新材料创造新形式,反对学院派拘泥于古典规范

②圣吉内维夫图书馆:巴黎,法国第一座完整的图书馆建筑

③巴黎国立图书馆

7.博览会与展览馆:19 世纪的建筑领域里,工程师对新技术与新形式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们成了新建筑思潮的促进者

8.1851 英国伦敦世博会

①水晶宫展览馆(世界第一种新建筑,开辟了建筑形式与预制装配技术的新纪元)

②设计师:帕克斯顿(园艺师)

③特点:玻璃铁结构,采用了预制装配式,单纯的几何体,形式与结构,形式与功能完全统一

长 1851 英尺,9 个月完成

9.1889 法国巴黎世博会

①高度最高:艾菲尔铁塔,328 米高度

②跨度最大:机械馆,115 米跨度,首先运用了三铰拱的原理

六、城市探索

一.巴黎改建

1.目的:①解决城市功能结构急剧变化而产生的矛盾

②迁出市中心无产阶级,改善贵族和上层阶级生活环境,疏导城市交通,装点首都

2.措施:①开拓道路:市中心 95km,外围 70km,节点处布置纪念碑、柱子或者广场

②制定规范:规定道路宽度、两旁建筑高度和屋顶坡度

③修建公园:爱丽舍田园大道联系西郊的布伦公园、东郊的维星斯公园

④帝国风格:市中心改建以卢浮宫至凯旋门最为突出,继承了帝国风格

⑤设区中心

3.意义:①促进城市的近代化:自来水供应由原来的 112000 吨增至 343000 吨,长度由原来的 747 米增至 1545 米,照明汽灯增

至三倍

②没有解决平民窟问题、铁路网对交通的阻塞问题、城市工业化提出的新要求

二.新协和村(欧文)

1.规模:300-2000 人,人均耕地 0.4k ㎡

2.中央以四栋居住房屋围成正方形大院,大院内设置食堂、幼儿园、小学

3.村周围设置篱笆,村边有工厂,村外有耕地、牧场,篱笆内种植果树

4.村民共同劳动,劳动成果平均分配,财产公有

5.对“田园城市”与“卫星城市”产生影响

三.田园城市

1..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

2.城乡磁体

3.规划人口 32000 人,面积 2400km2,中心 600km2 建设花园城市

4.城市由同心圆组成,分为中心区、居住区、工业仓库地带、铁路地带,由 6 条 36m 宽的放射大道从圆心放射出去,分成 6 等

5.中央是花园,周围建大型公共建筑,周边有玻璃拱廊

6.居住区中央有环形大道,道路中央有绿化带,设置 6 所学校,大道两侧住宅是月牙形,增加道路宽度

7.外围布置工厂、仓库、市场等,有铁路专线引入

8.城市四周为农田、菜园、牧场、森林和疗养所

四.卫星城市

1.以母城为中心,围绕母城发展卫星城,母城规模为 60000 人,子城为 30000 人

2.案例:莱奇沃思、韦林

五.工业城市

加尼埃,从大工业发展需要出发

六.带形城市

索里亚,沿着交通线成带状延伸

七.美国方格城市

测量工程师对城市进行方格形道路划分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40——

第43页

10——新建筑的探索 1—— 2—— 7—— 15—— 30——

艺术与工艺运动、新

艺术运动

一、探求新建筑的先驱者

1.申克尔:古典复兴的建筑师。认识到建筑要表现时代性,建筑与场地、功能、材料、建造结合

2.森佩尔:①建筑装饰的根源来自材料和技术条件,形式应当反应功能、材料、技术的特点

②建筑四要素:火炉、屋顶、墙体和高台(火炉一冶金、陶瓷;屋顶一木工;墙体一纺织、编织;高台一土方)

③一方面与遮蔽,围合,聚集,抬升四个动机相连,使得建筑存在于大地之上,另一方面与木工,编制,陶艺,砌

筑这些制作方式相关联,成为一个有生机的理论框架。在这个框架中,重要的不是作为客观存在的四要素,而是

建筑的“形式源头” 得以和“制作工艺”以及人的“根本动机”相互关照

④作为墙体这类要素,本质目的是空间的围合与建造物质性的消隐。而随着时代变化,无论作为编织的墙体的视觉

特征怎样的转化到砖、马赛克中,其源于动机的形式特征和象征意义都是不变的

3.拉布鲁斯特:室内暴露建筑材料与结构,造型开始简化

二、艺术与工艺运动(19 世纪 50 年代的英国)

一.代表人物:拉斯金和莫里斯

二.主要观点:①他们反对工业,赞美手工艺制品,建筑上主张到城郊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象征权势的古典建筑形式

②反对传统和折衷主义;是浪漫主义的延续,回归自然现实的中世纪的田园生活方式

三.红屋:韦布(莫里斯的住宅,功能、材料和艺术造型结合的尝试)

1.影响:迈向现代设计思考与实践的有强思想性的第一步

2.先进性:①反对复古,提倡建筑的人文性,艺术是人们创造的,为大众服务(复古艺术代表上层资产阶级,它远离人民大众)

②热衷于手工艺效果和自然材料的美,力求功能、材料、艺术造利的完美结合

③普通人的房屋成为了艺术关注的对象

④承认了机器产品的价值,但需要新秩序去控制机器,让它起到良好的作用。人要做机器的主人,用心智去控制它

3.局限性:①英国艺术与工艺运动的代表人物始终站在工业生产的对立面,将工业生产、机器看成一切文化的敌人,向往过去

和主张回到手工艺生产,显然是向后看的也是不合时宜的

②进入 20 世纪,英国艺术与工艺运动转向形式主义的美术装潢,仅仅追求表面效果; ③成本过高

三、新艺术运动(19 世纪 80 年代始于比利时布鲁塞尔)

一.代表人物:范德·费尔德,维克多·霍格(奥太)

二.主要观点:1.极力反对历史样式,主张创造一种前所未见的,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

2.目的是想解决建筑与工艺品的艺术风格问题,并脱掉折衷主义外衣

三.建筑特点:1.装饰主题是模仿自然界繁茂的草木形状的线条,并在建筑装饰中大量使用便于制作曲线的铁构件,包括铁梁柱

2.建筑特征主要表现在室内,外形保持了砖石建筑的格局,比较简洁。有时用一些曲线或弧形墙面使之不致单调

四.影响:1.先进性:欧洲真正发出变革“建筑形式”信号的运动,是现代建筑摆脱旧形式羁绊过程中的一个有利步骤

2.局限性:其在建筑中的改革只限于艺术形式和装饰手法,只是在形式上反对传统形式而已,并没有全面解决建筑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以及新技术的结合问题

五.各个国家的基本情况及代表作品

1.比利时布鲁塞尔:①都灵路 12 号住宅(范德·费尔德):装饰反映建筑功能; ②奥太设计

2.德国慕尼黑(青年风格派):①代表人物:贝伦斯、恩德尔、奥尔布里希

②代表作品:爱尔维拉照相馆,慕尼黑剧院,路德维希展览馆(奥尔布里希)

3.英国(格拉斯哥学派):①代表人物:麦金托什

②代表作品:格拉斯哥艺术学校的图书馆(反映了建筑功能同新艺术造型上的有机联系)

4.西班牙:安东尼奥·高迪(后现代派的始祖)

①建筑特点:以浪漫主义幻想极力使塑性的艺术渗透到三度建筑空间中去,还吸取了东方的韵味和欧洲哥特式建筑结构的

特点,再结合自然的形式,精心的创造了具有隐喻性的塑形造型

②代表建筑:巴塞罗那的米拉公寓,圣家族大教堂

5.奥地利——维也纳学派:①时间:19 世纪 90 年代; ②代表人物:瓦格纳(森佩尔的学生)

③代表作品:维也纳地下铁道车站,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

6.奥地利——分离派(宣称和过去传统决裂,常用直线):①时间:1897 年间; ②代表人物:奥尔布里希,霍夫曼

③代表作品:分离派展览馆

7.阿道夫·路斯(建筑评论家):装饰就是罪恶: ①代表作品:斯坦纳住宅

②建筑特点:外部完全没有装饰,强调建筑物作为立方体的组合同墙面和窗子的比例关系,完全不同于折衷主义并预告了

功能主义的建筑形式

8.荷兰(反对折衷主义,提倡净化建筑):①代表人物:伯尔拉赫

②代表作品:阿姆斯特丹的证券交易所荷兰当地的做法,内部用钢结构,正立面的连

续券,圆窗和小齿装饰仍使人想到罗马风建筑

9.芬兰(独特的传统民族):①代表人物:老沙里宁; ②代表作品:赫尔辛基火车站

四、芝加哥学派(19 世纪 70 年代起始于美国)

1.背景:为了在有限的市中心区内建造尽可能多的面积,高层建筑开始涌现,对新旧结构方法与形式的取舍的矛盾

2.建筑特点:①竖向的功能设计是相同平面的叠加; ②强调基本竖向线条; ③立面三段式构图

3.代表人物:工程师詹尼,沙利文

4.沙利文的主要观点:“形式追随功能”,建筑的设计应该由内而外,按功能来选择合适的结构,使形式与功能一致, 提出了

高层办公建筑特征

①地下室要包括各项机械设备

②底层主要是用于商店、银行或其他服务性设施,内部空间要宽敞,光线要充足,并有方便的出入口

③2 层楼要有直通的楼梯和底层联系,功能可以是底层的继续,楼上空间分隔自由,在外部有大片玻璃窗

④2 层以上是相同的办公室,柱网排列相同; ⑤最顶上一层空间作为设备层

⑥高层建筑外形为三段处理:底层和二层功能相似是一个段落:上面各层是办公室,外部处理是一个个窗子;顶层设备层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41——

第44页

一战后 20c 初期建筑

探新运动

可以有不同的外貌,窗户较小,并按传统习惯,还加有一条压檐

5.代表作品:①芝加哥保险公司大厦(第一座框架结构建筑);②C.P.S 百货公司大厦;③马凯特大厦

④第一莱特尔大厦;⑤里莱斯大厦

6.重要贡献:①工程技术上:创造了高层建筑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 ,反映了新技术应用

②建筑设计上:肯定了功能和形式之问的主从关系,突出了功能的主要地位

③建筑造型上:趋向简洁、明快与适用的独特风格。为了增加室内的光线和通风,出现了宽度大于高度的横向长

方形的芝加哥式窗,反映了工业化精神

五、法国对混凝土的应用

1.蒙玛尔特教堂(第一个采用钢筋砼框架结构的教堂) 2.巴黎富兰克林路 25 号公寓

3.奥利飞船库 4.苏黎世城的第一座无梁楼盖的仓库

六、德意志制造联盟

1.制造联盟:为了德国产品能够与英国抗衡,提高工业制品的质量,组织了企业家、艺术家、技术人员组成了德意志制造联盟

2.主要观点:建筑与工业结合,建筑应当是真实的,现代结构应当在建筑中表现出来

3.代表人物:贝伦斯,格罗皮乌斯,A·迈尔

4.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贝伦斯):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5..法古斯工厂(格罗皮乌斯和 A·迈尔)(现代建筑特征):一战前最先进的工业建筑

①非对称的构图(根据功能决定分区与造型);②简洁整齐的墙面;③没有大挑檐的平屋顶

④大面积的玻璃窗;⑤取消了柱子的转角处理(利用混凝土的悬挑能力)

6.德意志制造联盟科隆展览会办公楼(全新的设计手法):①结构构件外露;②材料质感对比;③内外空间的沟通

4.魏森霍夫住宅:①白色方盒子;②现代主义风格;③现代建筑的检阅

..............................................................................................................一、背景了解

1.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对新建筑、新材料的探索与使用

2.技术迅速发展:钢结构焊接、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计算、吸声材料、设备、施工技术等

二、复古思潮任然存在(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

1.对旧有建筑式样的构图规则加以简化和变通; 2.任然尽量保持对称,但是不严格形似,力求神似

3.代表作品:伦敦人寿保险公司(古典复兴),斯哥德尔莫市政厅(折中主义)

三、表现主义

1.时间地点:20 世纪初首先产生于德国、奥地利,主要是表现在绘画、音乐、戏剧方面

2.主要特点:①表现主义者认为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这一派建筑师常常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体形来

表现或象征某些思想情绪或某种时代精神

②建筑师主张革新,反对复古,但他用一种新的表面处理手法代替旧的建筑样式,同建筑技术与功能发展没有直

接关系,它在战后初期时兴过一阵,不久就消退了

3.代表作品:玻璃亭(德国科隆,布鲁诺);爱因斯坦天文台(德国波茨坦,门德尔松)

四、未来主义(只是表现在图纸上)

1.时间地点:一战之前,首先出现在意大利

2.代表人物:马里内蒂,圣泰利亚

3.主要观点:①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大加赞赏,对未来充满希望。宣扬工厂、机器、火车、飞机等威力,赞美现代城市

②否定文化艺术的规律和任何传统,宣称要创造全新的未来的艺术

4.影响:他们的观点以及对建筑形式的设想,对 20 世纪 20 年代甚至二战后的先锋派建筑师有不小影响

五、风格派(新造型主义派,要素主义派,国际构成主义)

1.时间地点:20 世纪初出现在法国

2.代表人物:蒙德里安(画家),奥德,里特费尔德;

3.代表作品:乌得勒支住宅(施罗德住宅)

4.主要特点:①风格派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在手法上比较讲究部分与整体在构图上的平衡,热衷

于几何形体,空间与色彩的构图效果,其绘画和雕刻作品是抽象的,并不反映客观事物

②在绘画上,认为线条和色彩是绘画的本质与要素,应该允许独立存在

③认为用最简单的几何形象和最纯粹的色彩组成的构图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的绘画。常常以水平和垂直线条

或涂上红黄蓝的色块为主。风格派雕刻家的作品,则往往是一些大小不等的立方体和板片的组合

④在建筑造型上,坚持运用建筑最基本要素:梁、柱、板,门窗或各种结构构件

六、构成主义

1.时间地点:一战前后流行于在俄国(俄罗斯构成主义)

2.代表人物:马列维奇,塔特林,伽勃

3.代表作品:第三国际纪念碑(像是工程结构物,塔特林)

4.主要观点:①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与色彩的构图效果,把抽象几何形体组成的空间当作绘画和雕刻的内容,其作品是抽象

的,并不反映客观事物。这其中的雕塑,很像是工程结构物

②建筑不再是去装饰结构,而是使结构艺术化,在构图上往往比较唐突或出其不意

③在建筑造型上,坚持运用建筑最基本要素一梁、柱、板、门、窗或各种结构构件(大小不等的立方体和小板片)

七、风格派与构成主义派的相同、区别、影响

1.二者在旨趣和观念上并无区别,只是手法和形式有别

2.相同: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与色彩的构图效果。作为绘画和雕刻艺术,其作品是抽象的,并不反映客观事物;在建筑造型

上,坚特运用建筑的最基本要素一梁、柱、板、门、窗或各种结构构件进行造型

3.区别:在手法上风格派比较讲究各部分与整体在构图上的平衡;在构图上构成主义派往往显得比较唐突、惊险或出其不意

3.影响:思想上对后世影响深远,二者在造型和构图的视觉效果上进行的实验和探索具有一定的价值,其对形式和空间的试验

和探索对现代建筑及实用工业品的造型设计具有启发意义。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的解构主义派在手法上还表现了俄罗斯

构成主义的影响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42——

第45页

11——现代建筑派 1—— 2—— 7—— 15—— 30——

一、背景了解

1.1919 年格罗皮乌斯推行新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法,包豪斯成为最激进的设计和建筑

2.1920 年柯布西耶创办《新精神》杂志,1923 年出版《走向新建筑》

3.1927 年斯图加特住宅展览

4.1928 年 CIAM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成立

5.1933 年提出城市规划大纲《雅典宪章》

二、主要类别

1.美国有机建筑派和欧洲先锋派(功能主义派,理性主义派,现代主义派,欧洲现代建筑派,国际现代建筑派)

2.先锋派共性:重视建筑功能,经济与动用新的工业技术来解决问题,广大民众的住房问题(忽视了本土人情心理和风俗文化)

3.美国有机建筑派:经济发达,注重提高业主的生活情趣

三、CIAM:1928 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进步性:①以功能、技术、理性与机器美学冲破了传统和装饰艺术的局限,代表工业化时代的进步,符合社会需求

②追求简洁的几何形体,反对装饰。创造出新的建筑时代特点

③确立了功能和技术美学,强调内部功能重要性,为战后恢复性建设做出巨大贡献,解决了很多人的住房问题

2.局限性:①片面的科学化,存在工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片面的理性局限了建筑艺术的丰富性

②形成国际式方盒子,忽视了传统文化、习俗、心理等需要,局限了对建筑艺术更深文化内涵的认识

四、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共同点

1.重视功能:重视建筑的使用功能并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提高建筑设计的科学性,注重建筑使用时的方便和效率

2.新材料与新结构:注重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

3.经济性:努力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造出适用的房屋,把建筑的经济性提到重要的高度

4.反对历史样式:主张创造现代建筑新风格,坚决反对套用历史上的建筑样式,强调建筑形式与内容(功能、材料、结构、构

筑工艺)的一致性,主张灵活自由地处理建筑造型,突破传统的建筑构图格式

5.重视空间: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建筑空间比建筑平面或立面更重要。强调建筑艺术处理的重点应该从平面和立面构

图转到空间和体量的总体构图方面,并且在处理立面构图时考虑到人观察建筑过程中的时间因素

6.反对装饰:废弃表面外加的建筑装饰,认为建筑美的基础在于建筑处理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五、现代建筑的人性与非人性

1.人性:现代建筑的目标是为大众大量建房。确立了功能和技术美学,为战后恢复性建设做出巨大贡献,解决了住房短缺问题

2.非人性:片面强调技术形式和功能中的作用,忽视了人的心理需求,功能是建筑形式唯一的目的,局限了建筑中发挥人的创

造能力,局限了对建筑艺术更深文化内涵的认识

3.总之,其以科学的方法理解建筑,以二元对立的分析方法认识建筑、分析建筑,发现一种本质而有相对应的表象。其虽然形

成了方盒子的国际式建筑,但抛弃了古典装饰,一味追求内容功能与形式上的对应

六、格罗皮乌斯(最早主张建筑工业化的人之一)

1.包豪斯教育理念:①创造: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抄袭

②工业化: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结合,设计出高质量的产品

③艺术:各门艺术的融合,提倡工艺美术和建筑向抽象派绘画和雕刻艺术学习

④实践: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行

⑤生产: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打破学院式教育的框框

2.拓展:布扎教育

①历史与美术是基础:学院派建筑教育认为历史与美术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基础,通过历史,使学生掌握主要历史风格和语

言、构图方式;通过美术,使学生提高对艺术的欣赏和鉴别能力

②借助历史语言:在建筑设计教学上,学院派教育借助历史语言,诸如柱式、比例与尺度、韵律与节奏、平衡与对称等一

套构图手段和评价标准,培养学生对传统构图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建筑与环境和谐性和秩序感的认识

3.建筑理念:①主张革新,反对复古,建筑应随时代向前发展,不能从形式上追求风格

②强调现代工业对建筑的影响,提倡走工业化道路,坚持装配化生产

③具有不断前进的美学观,主张唯心的抽象艺术

④设计思想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和社会主义特征,设计原则上把功能和经济放于最重要的位置

⑤在建筑教育上从基本技术出发,让学生先掌握技术,在熟练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

⑥同时注重建筑的艺术性,认为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物质上的要求,还要满足精神上的需求

4.代表作品:①早期:1911 法古斯工厂,1914 德意志制造联盟科隆展览会的办公楼

②中期:包豪斯校舍:重视功能:把建筑物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空间构图: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总之,它是一个多方向、多体量、多轴线、多入

口的建筑物。不规则的布局加上强烈的对比手法造成了生动活泼的建筑形象

装饰艺术: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的要素取得建筑艺术。建筑没有

雕刻、桂廊和装饰。内部用建筑元素本身的形体和材料形成装饰效果

③后期:自用住宅,1949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1957 西德住宅国际展览公寓

5.贡献:①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如法古斯工厂)

②为了保证阳光照明和通风,摒弃了传统的甬道式周边布局,提倡行列式布局,并提出在一定的建筑密度要求下,按

房屋高度来决定它们之间的合理间距,以保证有充分的日照和房屋之间的绿化空间(西门子城住宅区)

③他对建筑功能的重视还表现在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

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包豪斯校舍)

④格罗皮乌斯力主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他还提出一整套关于房屋设计标淮化和预制装

配的理论和方法(法古斯工厂)

⑤创立包豪斯学校,参加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七、柯布西耶(机器美学的奠基人)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43——

第46页

1.建筑理念:①歌颂现代工业的伟大成就,主张建筑师从保守的学院派教条中解脱出来

②提出住房是居住的机器,提倡大规模生产房屋来解决社会问题

③主张平面是关键,设计方法由内到外,外部是内部的结果

④建筑形式方面,了解罗马、希腊艺术,强调建筑是一种造型艺术,提倡简洁的几何关系

⑤早期希望用理性方法来表现思想,主张寻找新的艺术准则,并接受了机器产品的启示,后期则转向浪漫主义

2.机器美学:①实用性:强调功能与形式间的逻辑关系,反对附加装饰

②高效性:强调建筑与经济的关系;

③普遍性:像机器一样普遍适应性

3.1923《走向新建筑》:激烈否定了 19 世纪以来因遵循守旧的复古主义、折衷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激烈主张创造表现新时

代的新建筑,表明建筑运动高潮——现代建筑运动的到来

4.1926 提出新建筑五点:①底层架空,由独立柱支承;②自由平面;③横向长窗;④自由立面;⑤屋顶花园

5.《雅典宪章》:①1933,源于柯布西耶对光明城市的构想(城市集中主义者),以功能城市为主题,形成居住,游憩,工作,

交通四大功能分区,实质是关注功能秩序和生产可能性、合理性

②城市按功能分成工业区、居住区、行政办公区和中心商业区等

③城市中心地区向高空发展,建造摩天楼以降低城市的建筑密度,使建筑物处在开阔绿地的围绕之中

④认为城市道路系统应根据运输功能和车行速度分类设计,以适应各种交通的需要

⑤主张采用规整的棋盘式道路网,采用高架、地下等多层的交通系统,以获得较高的运输效率,同时各种工程

管线布置在多层道路内部

⑥强调现代城市建设要用直线式的几何体形所体现的秩序和标准来反映工业生产的时代精神

6.提出“多米诺体系”:为现代建筑制定了基本的结构形式

7.代表作品:①前期:萨伏伊别墅(纯净主义的代表),巴黎瑞士学生宿舍

②中期:马赛公寓(粗野主义),昌迪加尔行政中心;

③晚期:朗香教堂(浪漫主义),拉图雷特修道院

8.评价:①现代建筑最伟大的形式给予者;②现代建筑师中的狂飙式人物;③既是理性主义者,又是浪漫主义者

八、密斯·凡·德·罗

1.建筑理念:①同传统建筑决裂,探求新建筑原则和建筑手法,认为建筑设计必须满足时代、现实主义与功能主义的需要

②提倡“少就是多”,一是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件,以产生屏障很少、可做任何用途的建筑空间;二是净

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以便成为不附有多余东西而只有直线、直角组成的规整和纯净的钢和玻璃的方盒子

③形式上,强调结构的逻辑性,即结构的合理使用与忠实表现,提出结构体系决定建筑形式,并非功能

④功能上,主张功能服从空间,建造一个实用、经济的空间,在里面配置功能

⑤早期受赖特与风格派的影响 ,提出“流动空间”;后期走向“全面空间”,营造整体的大空间以满足各种需求

流动空间:既分割又连通的半开敞空间,室内各部分之间、室内与室外之间互相穿插,没有明确的分界

全面空间:简化结构体系、简化结构中各构件,以产生偌大的没有屏障或屏障极少的可做任何用途的建筑空间

2.代表作品:①前期:1929 巴塞罗那的德国馆,图跟哈特住宅

②后期:范斯沃斯住宅,芝加哥湖滨公寓大楼,西格拉姆大厦,伊利洛伊理工学院克朗楼,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3.贡献:①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这种风格的特点

是拥有整洁和骨架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

②给当时的建筑行业展现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提供了一条不同的思路,符合当代社会的需要,而且能表达时代的精神

③把建筑、技术与艺术统一起来,提出钢结构玻璃幕墙的摩天楼的示意方案,奠定了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美学特征

九、弗莱克•劳埃德•赖特

1.有机建筑论

①整体性:有机建筑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建筑,它的目的是整体性

②自然性:有机建筑是一种“自然的建筑,真实的建筑”,结合自然,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

③人性化:强调建筑的人性化,更多地考虑人的心理

④结构:建筑是用结构表达观点的艺术,建筑的结构、材料以及建筑的方法融为一体,合成一个为人类服务的有机整体

⑤空间:是建筑的本质,空间和形式相互作用,达到一种整体目标

⑥材料:主张既要从工程的角度,又要从艺术角度理解各种材料不同的天性,发挥每种材料的长处,避开它的短处

⑦装饰:认为装饰不应该作为外加于建筑的东西,而应该是建筑上生长出来的,要像花从树上生长出来一样自然。它主张

力求简洁,但不像某些流派那样,认为装饰是罪恶

⑧对待传统建筑形式的态度:应当了解在过去时代条件下所有能形成传统的原因,从中明白在当前条件下应该如何去做,

才是对待传统的正确态度,而不是照搬现成的形式

⑨认为机器是人的工具,建筑应表现所用工具的特点,有机建筑接受了浪漫主义的某些积极面,而抛弃了它的某些消极面

2.建筑处理手法及思想

①他设计的住宅有美国民间建筑的传统,突破了封闭性。同自然环境的紧密配合则是他的建筑作品的最大特色

②比别人更早地解决了盒子式的建筑。他的建筑空间灵活多样,既有内外空间的交融流通,同时又具备有安静隐蔽的特色

③既运用新材料和新结构,又始终重视和发挥传统建筑材料的优点,并把两者结合

④在有些方面是开倒车的,比如厌恶大城市,对当代建筑一般采取否定态度

3.草原式住宅:对现代城市持有批判态度,对建筑工业化不感兴趣,设计了大量的别墅与小住宅

①平面:十字形布局,以壁炉为中心,流动空间,既分隔又联系

②立面:强调水平线条,室内层高较低,出檐又大,垂直大烟囱

③材料:表现材料的自然本质,砖石结构,采用砖石和木头,与自然协调

④代表作:威利茨住宅,罗伯茨住宅,罗比住宅

5.流水别墅:①各层的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悬挑能力,向各个方向远远的悬挑出来

②建筑与自然风景紧密结合,形成与大自然犬牙交错,相互渗透的格局

③别墅的室内空间处理也堪称典范,室内空间自由延伸,相互穿插;内外空间互相交融,浑然一体

6.代表作:约翰逊公司总部,西塔里埃森,古根海姆博物馆,拉金公司大楼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44——

第47页

12——二战后的建筑 1—— 2—— 7—— 15—— 30——

二战后城市建筑、规

二战后 40s-70s 的建

筑思潮(八大倾向)

十、阿尔瓦·阿尔托(大大丰富了现代建筑的设计视野,为现代建筑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1.建筑理念:①第一个白色时期:受柯布西耶影响,把现代建筑的基本理念引入芬兰当地的风土人情,形成了带有民族特色的

芬兰现代建筑

②红色时期(赛尚时期,成熟期):多采用天然材料(主要是红砖)

③第二个白色时期:空间变化多端,表现出流动感,建筑群与环境融为一体,尺度、组合、目标和手法都是人情

化的体现

2.建筑特点:①建筑材料:有时用砖、木等传统建筑材料,有时用新材料与新结构;在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与机械化施工时,

总是尽量把它们处理得“柔和些”或“多样些\" ②建筑造型:阿尔托不局限于直线和直角,还喜欢用曲线和波浪形在空间布局,阿尔托主张不要一目了然,而是

有层次,有变化,要使人在进入的过程中逐步发现

③房屋体量:阿尔托强调人体尺度,反对 “不合人情的庞大体积”,对于那些不得不造得大的房屋,主张在造型

上化整为零

④他的作品兼有欧洲现代派的理性和美国有机建筑的诗意,更有他所独有的抒情,对使用者在人情上的诚挚考虑

3.代表作品:①帕米欧结核病疗养院;维堡市立图书馆;珊纳特赛罗镇中心主楼;沃尔夫斯堡文化中心

②第一个白色时期:巴黎世博会芬兰馆,玛利亚别墅

③第二个白色时期:卡雷住宅

..............................................................................................................一、主要建筑师与作品

1.英国:①新粗野主义:史密斯夫妇、斯特林;

②阿基格拉姆派:库克插入城市

③高技派:福斯特、罗杰斯、格里姆肖、霍普金斯,阿鲁普事务所 (ARUP)

2.法国:马赛公寓:城市基本单元

3.德国:沙龙,柏林爱乐音乐厅

4.意大利:内尔维,建筑师兼工程师;罗马小体育宫

5.美国:康、贝聿铭

6.巴西:尼迈耶尔;三权广场与总统府

7.日本:丹下健三、黑川纪章、槙文彦

二、城市

1.印度昌迪加尔:①以人体为象征;②尺度过大,与气候环境脱节

2.巴西新都:①科斯塔; ②平面形状犹如飞机,机头为政府建筑群; ③三全广场

④批评者认为:过分追求形式,对经济社会生活传统考虑较少,封闭、机械僵硬,不理解人的尺度,建筑间距过

大,缺少亲切宜人的气氛

三、广场

1.新奥尔良广场:①摩尔;②后现代主义

2.筑波广场:①矶崎新;②后现代主义;③隐喻城市中心“消失、不存在、缺席”

四、未来城市

1.空间城市:法国建筑师费雷德曼

2.插入式城市:库克

3.行走城市:赫隆

五、高层建筑

1.西格拉姆大厦:密斯

2.世贸中心:雅马萨奇

3.法兰克福商业银行大厦:福斯特

六、大跨度建筑

1.钢筋混凝土薄壳顶:①意大利都灵展览馆(波形装配式薄壳屋顶);②罗马奥运会小体育宫(内维尔,网格穹窿形薄壳屋顶)

③纽约肯尼迪机场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四瓣薄壳屋顶)

④巴黎西郊的国家工业与技术中心陈列大厅(分段预制的双曲双层薄壳屋顶)

⑤罗马奥运会的大体育宫(波形钢丝网水泥圆顶薄壳)

2.折板结构:联合国教科文总部会议厅(内维尔)

3.悬索结构:①美国罗利市的牲畜展赛馆;②华盛顿的杜勒斯国际机场候机厅(小沙里宁)

③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美国馆(典雅主义的倾向);④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竞技场(丹下健三)

4.张力结构,悬挂结构,活动屋顶,钢空间网架结构,金属管空间网架结构,充气结构

..............................................................................................................一、CIAM 与 TEAMX

1.1933 年《雅典宪章》提出现代城市要解决居住、交通、工作、游憩四大功能,“功能城市”为这次会议的主题。

2.1947 年第六次会议,申明 CIAM 要创造既满足情感需要,又满足物质需要的具体环境

3.1951 年第八次会议中关于建筑的纪念性,新建筑与历史建筑呼应的问题,老一辈建筑师没有表态,年轻人感到失望和不安

4.1953 年第九次会议中,史密斯夫妇、范艾克等公开批评雅典宪章,认为老一辈没有脱离功能主义的状态。他们更关心城市形

态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比如城市的可识别性包括社区感、归属感、邻里感、场所感。年轻一代更关心城市的具体形态同社

会心理学之间的关系,于是成立了 TEAMX,为下一次会议做准备,重点讨论这个问题

5.1956 年第十次会议,老一辈建筑师没有出席,小组 TEAMX 汇报后宣布长期休会

6.20 世纪 50 年代边出现了既满足物质需要与感情需要的设计倾向

二、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和提高的倾向(重理;最普遍最多的一种)

1.理性主义优点:①和折衷主义、复古思潮进行斗争;②使建筑适应工业社会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45——

第48页

2.理性主义缺点:①过分强调功能和技术;②否定历史;③过分强调客观性、普遍性;④手法生硬,形式雷同

3.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和提高:①使建筑既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又要满足情感需要。最先在美国得到开花结果

②综合地解决功能、技术、环境、建造经济与用地效率方面的问题

③形式打破方盒子、平屋顶、白粉墙、直角相交,更加活泼多样 、悦目动人

4.代表作品:①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TAC; ②皮博迪公寓:塞尔特; ③何塞·昆西社区学校:TAC

④阿姆斯特丹的儿童之家:范艾克; ⑤中央贝赫保险公司总部大厦:赫兹伯格

三、粗野主义的倾向——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中期(由英国史密森夫妇于 1954 年提出)

2.代表人物:柯布西耶,意大利、英美与日本一些现代建筑派的第二、三代建筑师(鲁道夫、前川国男、丹下健三、斯特林)

3.建筑特点:①常采用粗糙的混凝土

②夸大沉重构件,体量碰撞在一起

③提出大量、廉价、快速的工业化美学观

④以材料的真实表现作为准则

⑤注重经济性,从钢筋泥凝土的毛糙、沉重与粗野感中寻求形式上的出路

⑥形体关系大胆而直率的处理,质朴暴露的素面混凝土,虚少实多的形象,大起大落的凹凸变化关系以及相应形

成的阴影形态

4.柯布西耶:①马赛公寓:居住单位,复式布局,三层一条走廊,7、8 层为公共空间,17 层与屋顶为幼儿园和托儿所

②印度昌迪加尔行政中心建筑群:中心布置水池,建筑考虑了夏季主导风向,但是间距过大

5.代表作品:①耶鲁大学建筑与艺术系大楼:鲁道夫,灯芯绒式混凝土; ②伦敦南岸的艺术中心

③莱斯特大学工程馆:斯特林和戈文; ④仓敷市厅舍:丹下健三; ⑤剑桥大学历史系图书馆:斯特林

6.史密斯夫妇与柯布西耶的区别

①面对战后英国急需大量居住用房的现实情况,史密斯夫妇认为建筑的美应以“结构和材料的真实表现作为准则”。他们

注重经济性,力图从钢筋混凝土(或其他材料)的毛糙、沉重与粗野感中寻求形式上的出路。这在本质上是与柯布西耶

不同的,柯布西耶更多的是风格与方法的问题

②两者以表现材料、结构与设备的美学观是一致的,但是由于经济地位和美学标准取向不一样,成果亦不同

四、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20 世纪 40 年代末到 60 年代,占主导地位的设计倾向

1.代表人物:密斯·凡·德·罗;小沙里宁

2.建筑特点:①纯净的、透明的、施工精确的钢和玻璃盒子

②结构逻辑性:结构就是一切

③全面空间:功能服从于空间,提出“全面空间”

④强调“条理性”设计思想方法:外形纯净与透明,清澈地反映着建筑的材料、结构与它的内部空间

⑤“少就是多”: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件;净化形式、精确施工

3.代表作品:①范斯沃斯住宅;②西格拉姆大厦;③芝加哥湖滨公寓;④伊利诺工学院克朗楼;⑤通用汽车技术中心

⑥西柏林的新国家美术馆新馆:运用古典主义的尺度、比例,具有端庄典雅的效果

五、典雅主义倾向(新古典主义,新帕拉第奥主义,新复古主义)

1.代表人物:P·约翰逊;斯通;雅马萨奇

2.特点:①致力于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

②与粗野主义对立,流行于美国

3.代表作品:①谢尔登艺术纪念馆;②纽约林肯文化中心(约翰逊);③美国的新德里大使馆(斯通)

④1958 年布鲁塞尔世博会美国馆;⑤纽约世贸中心底层(雅马萨奇);⑥麦格拉格纪念会议中心

4.典雅主义和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对比:前者讲求钢筋混凝土梁柱在形式上的精美,后者讲求钢和玻璃结构在形式上的精美

六、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

1.广义:它既包括战后现代建筑派在设计方法中以材料、结构和施工特点来作为建筑美学依据的方面,如以密斯为代表的技术

精美的倾向和以柯布西耶为代表的粗野主义倾向

2.确切:也包括那些在 50 年代末随着新材料、新结构的进一步发展,而出现并活跃起来的超高层建筑、空间结构、幕墙以及创

新地采用与表现预制装配标准化构件方面的倾向

3.特点:不仅在建筑中坚持采用新技术,并且在美学上也极力鼓吹表现新技术的倾向

4.建筑特点:①用最新的技术、材料

②美学上表现新技术,标榜机器美

③能够快速灵活的装配、拆卸、改建

④设计上强调系统设计、 参数设计

⑤最引人注目的和最流行的是采用玻璃幕墙

4.代表作品:①英国阿基格拉姆小组的巨型结构; ②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研究中心

③美国科罗拉多州空军士官学院中的教堂; ④旧金山圣玛丽主教堂

5.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皮亚诺、罗杰斯,阿基格拉姆巨型结构的尝试)

插入型城市:内部有明确的交通系统和周全的服务性管网设施,在设计中他们强调,建造的高度工业化和快速施工,强调

结构和轻质高强与可装、可拆卸和强调内部空间可以随时变化的灵活性

6.山梨文化会馆(新陈代谢派)

①新陈代谢派:在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的影响下,以青年建筑师大高正人、槙文彦、菊竹清训、黑川纪章以及评论家

川添登为核心,于 1960 年前后形成的建筑创作组织。他们强调事物的生长、变化与衰亡,极力主张采用新

的技术来解决问题,反对过去那种把城市和建筑看成固定的、自然的进化的观点

②Takara Beautilion 实验性房屋:黑川纪章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46——

第49页

13——现代主义后 1 1—— 2—— 7—— 15—— 30——

现 代 主 义 之 后

20c60s 后期后现代

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七、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

1.地域性: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文化特点的适应、运用与表现。地域性亦称当地性,广义的含有乡土性,乡土性意义偏于狭隘

地域性与当代技术有选择的结合,被称之为批判地域主义

2.人情化:阿尔托肯定建筑讲究功能、技术与经济,但是批判现代建筑中的只讲经济不讲人情的“技术的功能主义”。建筑应

当同时解决人们的生活功能和心里感情需要

3.做法及建筑特点

①重视人们的生活和心理感情

②新材料、新结构和机械化施工,尽量处理的柔和些,多样些

③造型上喜欢用曲线和波浪形

④空间不要一目了然,有层次,有变化,进入的过程中逐渐发现

⑤房屋体量强调人体尺度,大房屋主张化整为零

4.代表人物:芬兰的阿尔托,瑞典的雅各森,日本的丹下健三

5.代表作品:珊纳特赛罗镇中心的主楼(阿尔托);卡雷住宅;沃尔夫斯堡文化中心;香川县厅舍(丹下健三)

八、第三世界国家对地域性与现代性结合的探索

1.埃及法赛:①廉价材料与最简便的结构方法建造;②经济的尺度,隔热、通风、遮阳作周密的考虑;③新巴里斯城

2.印度柯里亚:①国家工艺美术馆;②甘地纪念馆;③干城章嘉公寓;④孟买贝拉普地区低收入家庭试点住宅

九、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20 世纪 50 年代末到 60 年代

1.含义:它是与讲人情化与地域性接近但又不完全相同的一种倾向,其目的也是对现代建筑在建筑风格上只允许抽象的、客观

的共性,而不顾及其他因素这一现象的反抗。是各种讲求个性与象征倾向的集合,故常被称为多元论

2.建筑特点(体现在造型上):①表现性,借鉴了表现主义思潮

②房屋与场所都要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和特征,其标准是让人一见之后难以忘怀

③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认为设计首先来自“灵感”,来自形式上的与众不同。强调形式和灵感

的关系不是靠理性。认为建筑首先是精神的蔽所,然后才是身躯的蔽所

3.代表人物:赖特,柯布西耶,贝聿铭,小沙里宁,乌特松

4.运用几何形构图:①流水别墅;②古根海姆博物馆;③普赖斯塔楼(赖特);④国家美术馆东馆(贝聿铭)

5.运用抽象象征:①朗香教堂(柯布西耶);②柏林的爱乐音乐厅(沙龙);③理查德医学研究楼(路易斯•康)

6.运用具体象征:①纽约肯尼迪航空港设计的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小沙里宁):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鸟

②耶鲁大学冰球馆 (小沙里宇):受冰球在冰上滑行所启发

③圣路易斯大券门(小沙里宁):象征美国从东发展的门户。是巨型的高约 200m 的抛物线形券

④悉尼歌剧院(伍重):像迎风而驰的帆船

..............................................................................................................一、背景了解

1.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西方资本主义进入后工业时代,西方对自身建立的工业文明与现代化模式开始全面反思

2.60 年代,西方国家发展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但是开始面临种种问题和困境,70 年代起逐渐凸显的城市

问题、环境破坏问题、能源危机问题、第三世界问题等,引发关于科学技术的作用、进步的概念、文化和技术的相互关系,

以及生态问题的重新认识

3.现代化削弱了国家、地域和种族间的差异,导致文化传统破坏;一味推崇科学与理性,造成对人性、自然与个性的忽略。后

现代开始重新关注个性与差异性,以及种族问题与女性问题

4.这个时代最大的特征:建筑的多元化。对历史与地域特征的价值回归,从强调技术与理性转向对人文关怀

二、建筑师与建筑风格的变化

1.现代建筑派主张建筑形式是从使用功能以及建造技术的逻辑关系中获得的,同时又极力推崇建筑师作为创造者的直觉与才能

2.简·雅格布森对功能城市公开挑战,对田园城市、工业化城市提出批判,认为他们没有关注原有的邻里关系,缺少对地域性

历史资源的研究

8.哲学: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哲学;语言学和符号学推动形式与意义的讨论;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对“场所精神” 的认识

起了决定作用;福科与德里达的结构主义哲学对建筑有显著影响

9 高技派不再对巨型结构投入热情,转向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各种建筑使用问题,福斯特的的绿色技术,努维尔的巴黎阿拉伯世界

研究中心立面体现了“高度技术”与“高度感人”

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古典主义,后现代形式主义,激进的折衷主义):20 世纪 60 年代,流行于 70、80 年代的欧美

一.基本概念:①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开始,最初被用在建筑学领域中,指称一种背离、批判某种古典,特别是现代设计风格(以

功能为主,理性,简化,单一,国际化)的新思潮

②80 年代,被描述为一种乐于吸收历史建筑元素、并运用讽喻手法的折衷风格

③广义的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的,反对现代主义的一切建筑思潮

④狭义的后现代主义:二元论和双重性取代现代主义的一元论和排他性,强调传统和向波普艺术学习的重要意义

(接近生活的艺术,是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叛逆)

二.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

①采用装饰(装饰主义):采用装饰、追求隐喻与象征,走向多元、大众与通俗文化,戏谑地使用古典元素

②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隐喻主义):以各种符号的广泛使用和装饰手段来强调建筑形式的含义及象征作用

③与现有环境融合(文脉主义):回归历史,重新确立历史传统的价值,喜用古典建筑元素。从实践来看,后现代建筑所

体现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热衷于运用历史建筑元素,尤其是古典建筑元素

④建筑形式有独立存在的联想及象征含义

⑤具有开放性与折中性,主张二元论

三.进步性:①重新确立了历史传统的价值; ②承认建筑形式有其技术与功能逻辑之外独立存在的联想及象征的含义

③树立起了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④恢复了装饰在建筑中的合理地位,弥补了现代建筑的不足

四.不足:基本停留在形式的层面上而没有更为深刻的内容,只是利用符号、玩弄手法和像舞台布景似的时髦玩意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47——

第50页

五.文丘里:费城母亲住宅、费城富兰克林故居、伦敦国家美术馆

1.他反对“少就是多”,认为“少就是厌烦” (Less is bore)

2.主张用两个方面的元素来丰富建筑:历史建筑因素中所有古典主义元素;美国的通俗文化

3.《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1966

①提出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原则,抨击理性主义片面强调功能和技术,而忽视了建筑在真实世界中所包含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②赞成多个矛盾层次的设计,提出了对传统的关注,提倡向历史吸取教训

③提倡复杂而有活力的建筑;喜欢混杂而不要纯粹,折衷而不要干净,扭曲而不要直率,含糊而不要分明......

4.《向拉斯维加斯学习》——1972(与《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

①强调了后现代主义的戏谑成分和对于美国通俗文化的新态度,主张激进的折衷主义

②呼吁建筑师关注商业文化景观

③与当时反叛浪潮和波普艺术有关

5.波普艺术:一种主要源于商业美术形式的艺术风格,其特点是将大众文化的一些细节,比如连环画、快餐及印有商标的包装

进行放大复制。是流行艺术、通俗艺术,具有大众性、通俗性、商业性、流行性

六.斯坦因:从理论上把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加以整理,分门别类,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现代古典主义》,后现代

主义建筑的重要奠基理论著作。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为“文脉主义”“引喻主义”“装饰主义”

七.查尔斯•詹克斯

1.他继续斯坦因理论的总结工作,在短短的几年中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包括《现代建筑运动》、《今日建筑》、《后现代主义》,

将后现代归纳为激进的折衷主义

2.《后现代建筑语言》

①1972 年美国,雅玛萨奇设计的圣路易斯城的社区“普鲁蒂艾戈”住宅区被炸毁,他认为这代表了现代主义的死亡和后现

代主义设计的兴起

②是最早给后现代主义下定义的人,他认为现代主义是单一价值取向,后现代主义包含多重价值;现代主义信奉普世真理,

后现代主义却关注历史与地方文脉;现代主义关心技术和功能,后现代主义关注乡土和隐喻。现代主义缺少传达意义的

特征,而后现代主义具有双重译码

八.代表作品

1.母亲住宅、老年人公寓(文丘里);2.筑波城市市政大厦(矶崎新); 3.斯图加特州立美术馆扩建工程(斯特林)

4.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约翰逊); 5.波特兰市政厅(格雷夫斯); 6.奥地利维也纳旅行社 (霍莱茵)

7.圣·约瑟夫喷泉小广场(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摩尔) 8.海豚旅馆与天鹅宾馆(格雷福斯):玩弄手法、滥用符号

四、新理性主义

一.特点:与后现代主义不尽相同,它寻找一种基于文化和历史的发展逻辑来建立合乎理性的建筑生成原则

二.渊源:理性主义,意大利古典建筑文化与机器时代的结构逻辑进行理性综合,G·特拉尼,意大利理性主义 7 人小组代表

回归秩序的方式采用类型学的分析方法,以罗西的类型学最有影响

三.代表人物:罗西、格拉西;罗西《城市建筑》、格拉西《建筑的结构逻辑》

四.罗西

1.类型学:①把建筑现象归源于人类普遍的建筑经验的心理积存

②建筑的本质是文化的产物,建筑的生成联系着一种深层结构,这种深层结构存在于城市历史积淀的集体记忆之中,

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它隐藏了共同的价值观,具有文化中的原型特征

③1966《城市建筑》揭示技术决定论者对城市历史的破坏,提出城市中的建筑需融入历史、城市形态和记忆的诠释

④罗西认为城市建筑可以简约到几种基本类型,而建筑的形式语言也可以简约到几个最典型的、简单的几何元素;

这些类型和元素存在于传统城市建筑中

2.代表作品:圣·卡塔多公墓

①长方形场地内有长方形院落,院落内布置轴线; ②轴线上有墓冢、墓室和灵堂

③立足于抽象的和形而上学的概念,试图寻找绝对的、普遍永恒的建筑形式原则

④单纯的几何形体是现代语言表达古典精神的最适宜元素,采用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和拱廊、列柱

⑤立足于对传统建筑进行学习和理解,从历史文化的积淀中形成对类型的认识,以寻找形式创造的依据

3.①格拉拉公寓;②水上剧场;③博尼芳丹博物馆

五.博塔

1.建筑特点:①提契诺学派,受柯布西耶和路易斯·康的影响; ②以类型学的方法从历史中寻找建筑形式的逻辑表达

③作品由纯粹的几何体组成,体现秩序感和古典精神; ④回应历史的策略是关注提契诺地区的地域性历史文化

⑤“回归秩序”的途径喜欢用单个完整的几何形体做减法处理

2.代表作品:①圣·维塔莱河旁住宅;②卢加诺戈塔尔多银行

六.卡洛斯卡帕

1.时间痕迹:赖特说“石头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基本材料,它受自然力的作用而不断变化,石头本身就是一种变化的形式。”

在斯卡帕的眼中布满历史痕迹的地面石板比宝石更具有表现的张力,时间本身所带来的厚重感,时间本身所带来

的丰富的层次感,反应在颜色、质感、纹理和无规则的多样曲线中,这些都成为了他设计的关注点

2.传统手工艺:在现代建筑中运用古老工艺的方法把新和旧有机的联系起来。这种对于传统工艺的重视,是许多现代建筑师所

缺少的,也是斯卡帕作品中厚重的历史感的重要源泉

3.历史性:斯卡帕自身对于时间痕迹的敏感性,和对于传统手工艺的敏感性又从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方面赋予了他的设计作品以

根基,使得这些作品不会脱离它们深深植根的文脉,就像是斯卡帕其本人:被威尼斯的灵魂熏陶渲染出的设计师,

他的作品也是扎根在威尼斯艺术的灵魂之中,反应它,也表现它。这种与生俱来的设计直觉,材料的艺术,具有时

代自豪感的手工艺与现代生产过程碰撞所产生的作品,不是历史作品,却是历史的延续,是历史本身

4.细节:这些优雅的设计作品之中,每个材料,每个色彩,每个角落和每个线条都是他关注的重点,难以想象一个建筑师在设

计的过程中关注如此之多的细节,并使它们踩着旋律一同舞蹈,以至于建筑的细部已经超越了建筑的整体形态,成为

了连续性的一幕幕话剧,使得关注者在建筑中行进,并非在欣赏一个形体,取而代之的是欣赏一系列的场景

5.斯卡帕以独特方式将传统手工艺与历史元素纳入现代设计,完成多处历史建筑改造设计

6.代表作品:①Querini Stampalia 博物馆;②Castelvecchio 博物馆;③Brion 墓园

Tsinghua University建筑学基础冲刺背诵 ——48——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翻页书的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