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浙江省中小学教辅材料评议委员会2024学年推荐
预学与导学
杨中原 主编
语文六年级上

预学与导学
杨中原 主编
语文
六年级上
写在前面的话
XIEZAIQIANMIANDEHUA
我们以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为指导,精心编写了这本书。本书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通过栏目的多样化设置,以导定教,以导定学,突出学习过程中“导学”的作用;通过创新性内容的设定,有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同时,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探究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等,切实做到“轻负高效”。
本书与教科书同步,既方便教师在课堂上“教”,也有利于学生在课内外“学”与“练”。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前预习、课堂练习和课后复习,我们在编写过程中,设置了多样化的栏目:“我预学”,引导学生自主积累每一篇课文中重点的字词句,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理清课文思路的基础上,提出疑难问题,形成阅读期待。“我达标”,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重点语段。“我挑战”,精选优质美文,让学生既积累素材,又培养语感,增加文化积淀,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登峰”,提供习作练习,便于学生进行阶段性写作交流,整体提升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同时,我们随题还配有“反思”:有时“反思”是一个小小的点拨,在难点、重点处提示学生如何突破;有时“反思”是一个提问,让学生温故知新、举一反三;有时“反思”是一个提醒,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书旨在以“反思”为纽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选题典型化,突出针对性;形式多样化,追求过程性;内容弹性化,体现差异性。
希望本书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帮手、教师授课的助手。由于编写时间仓促难免有疏漏之处,恳请广大师生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的意见,以利于我们今后修订,使之臻于完美。
目录
MULU
第一单元
草原
② 丁香结 的
③ 古诗词三首 9 单元复习一 11
第二单元
⑤ 七律·长征 15
⑥ 狼牙山五壮士 17
⑦ 开国大典 21
单元复习二 26
第三单元
10 竹节人 30
{11} 宇宙生命之谜 35
单元复习三 39
第四单元
13 桥 43
14 穷人 48
单元复习四 53
第五单元
16 夏天里的成长 57
17 盼 61
单元复习五 65
第六单元
18 古诗三首 69
19 只有一个地球 72
单元复习六 77
第七单元
文言文二则 82
23 月光曲 85
单元复习七 89
第八单元
25 少年闰土 93
26 好的故事 96
单元复习八 101
期末总复习一 106
期末总复习二 111
期末学业水平评价卷一·..118
期末学业水平评价卷二·..126
\*本书参考答案,请前往“浙江数字教材服务平台”下载。
草原
我预学
一读一读,记一记下面这些词语。
套马 摔跤 奶茶
蒙古马 蒙古包 奶豆腐 手抓羊肉
陈巴尔虎旗 鄂温克族姑娘
二看拼音,写词语。
sá tuo l mao ju shu xiu se( ) ( ) ( ) ( )bo li nai dou fu mu di di meng gu bao( ) ( ) ( ) ( )
三 根据读音组词。
蒙:meng( ) méng( ) meng(似:shi( ) si( )
四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疾:A.疾病;B.痛苦;C.痛恨;D.急速,猛烈。
群马疾驰( )痛心疾首( )疾风知劲草( )疾苦(
五根据意思写词语。
1.十分自在,不受拘束。(
2.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3.想要到达的地方。(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 。课文抒发了作者对 的赞美,歌颂了 两族的深厚情谊。
2.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了“蒙汉情深”?(再写三点)
① 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② ③ ④
我达标
七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一)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迁回的 的带子—河!牛羊多起
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
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上面这段话把河比作了 ,写出了河的特点;把男女老少的服装比作了 ,写出了他们的服装的特点。
反思
比喻句要多关注它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体会其生动形象的表达。多练习几次,你的表达也会形象、丰富、具体起来。

(二)
蒙汉情深何忍别,
3.按课文内容填空。
4.这句话的意思是 _。它是文章的 句, 赞美了 o
我挑战
八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草原美酒,悠远香醇
① 金秋时节,有幸投身内蒙古希拉穆仁大草原的迷人怀抱,一览她的美丽风光,特别是第一次品尝大草原上那醇香甘甜的美酒,让人陶醉,终生难忘。
② 我们抵达希拉穆仁大草原赛罕塔拉度假村的时候,已是下午5点。车才停稳,只见一群身着蒙古族服装的姑娘和小伙就列队在车门口迎候,他们手捧洁白的哈达,还有别致的银酒壶和银杯,一边唱起动人的敬酒歌,一边热情地向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献上美酒。
③ 我是第一次来到美丽的大草原,根据导游先前途中的介绍,知道这是蒙古族的姑娘和小伙在按照他们古老的传统礼节向大家敬献“下马酒”,对远道而来的客人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慰问。我们依照蒙古族的礼节,左手接过酒杯,用右手的拇指和无名指蘸了一下杯里的酒水,然后弹向天空,这表示敬天;之后又用右手的拇指和无名指蘸了一下杯里的酒水,然后弹向地面,这表示敬地;最后蘸了酒抹在自己的额头上,这表示敬祖。在做完这三个动作后,我们将酒一饮而尽。
④ 关于“下马酒”,有着各种各样神奇美妙的传说。导游是这样介绍“下马酒”的来历的:从前的蒙古族人骑马去访问他人,为了表示对主人的敬意,客人要骑马绕着主人的蒙古包缓缓地跑上三圈,然后在蒙古包前下马。听见客人的马蹄声,蒙古族主人就会手捧洁白的哈达,端着家中的美酒走到门前迎候,唱起敬酒歌,向客人献上美酒。
⑤ 我相信导游的介绍,更敬佩草原人热情、好客、真诚和宽广的情怀。一支歌,一杯酒,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对远道而来的客人来说,有着多么非同寻常的意义。下车伊始,客人疲惫的身心就不经意地跌入一个新鲜、别致、舒畅、甜美的胜境,旅途上的一切艰辛和劳累,都在这悠扬欢快的歌声和香醇的美酒里瞬间融化,一种到家的感觉油然而生。
⑥ 品尝过“下马酒”,我们骑马徜祥在辽阔的大草原,欣赏无边碧绿的草原美景,观赏草原人特意为我们安排的马术表演、骑马比赛、摔跤比赛。晚餐,我们吃着肥美的烤全羊,品着香醇的美酒。晚餐后,我们置身于热情洋溢的篝火晚会里,陶醉在优美的歌舞之中,尽情地参与着、感受着草原人无限美好的生活····
⑦ 那天,我们是带着无比的留恋离开希拉穆仁大草原的。草原美酒的芬芳,一直在心中飘荡。这时,车厢里有人深情地唱起了德德玛演唱的《下马酒之歌》:远方的朋友,一路辛苦,请你喝一杯下马酒,洗去一路风尘,来看看美丽的草原····歌声把我的头推向窗外,一次次向大草原频频回望。
1.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古人很热情?
2.下马酒的“三敬"分别指
3.在导游讲述的下马酒的来历中,客人以表敬意,主人则用 表诚意。
4.写出文中具有蒙古元素的词语,至少三个。
5.用多个词语评价蒙古族人。 ① 热情 ② ③ ④
反思
这一题写的字虽然不多,但要精准,如同打靶,要中靶心。先在文中画出蒙古同胞表现行为的句子,然后思考这些行为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面貌:热情、大方、友好.···

2 丁香结
我预学
看拼音,写词语。
you ya hun zhuo ben zhuo zhao yao kui shi( ) ( ) ( ) ( ) ( )mi meng wu mei yi jin chou yuan huang rán( ) ( ) ( ) ( ) ( )
二“结”有时指的是条状物打成的疙瘩。根据此意,再写出三个带有“结”字的词语。丁香结 (
三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选择与之相应的诗句或词句,在括号里填序号。
1.蕉心紧裹未展,丁香也郁结未解,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着。(
2.若能解开丁香心中的那个结,它必能灿烂地绽放,飘香万里。
3.经霜的树木全是光秃秃的枝条,丁香打着结让人忧愁,
4.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凝结着忧愁。
A.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 B.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 C.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冯延已) D.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陆龟蒙)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四幅丁香图,从丁香花的三个特点人手,写出了丁香花的繁密耀目、鲜润妖媚,同时由雨天观丁香,引出关于丁香结的感悟: C
我达标
五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一)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1.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试做评析。
反思

体会拟人这一修辞手法的作用时,先要在句中圈画出拟人词,读一读,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味。这样的词语往往表现的是人的灵气,生机、活泼的姿态、可爱的形貌··使得所写事物更生动、更形象。
(二)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2.这里的积雪指什么?联系上下文说说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反思
指什么”的问题,要特别注意联系上下文作答。这段话中的“积雪”是否是真的积雪?你可以从“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这一句揣摩出来。

(三)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3.按课文内容填空。
4.联系上下文,丁香结是什么样的?
5.这段话的最后一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我挑战
六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苦瓜
① 像香蕉,像月牙,可淡绿色的表皮上却隆起许多卵形的小疙瘩。没有香蕉的甜味,不及月的美丽,连名字听起来都叫人感到苦涩。苦瓜——人们就这样称呼它。
② 第一次吃苦瓜,我就想:竟有这样一位祖先不嫌它苦,把它从野生植物中挑选出来,加以培植,而竞又有人不辞辛劳,把它传种至今。
③ 尽管我和哥哥都讨厌苦瓜,但妈妈仍然开了一块地种上了苦瓜。我们想毁了它,又怕妈妈生气,只好作罢。可我们也体会不到辛苦一年之后收获“苦果”的乐趣。
④ 我们的怨恨都无济于事,苦瓜籽仍旧发芽了。芽儿嫩得仿佛是轻纱包着的一团绿水,可谁会想到那晶莹的汁水竟是苦的呢?我不禁惋惜起来。
⑤ 转眼间,那嫩绿的小芽抽出了许多丝藤,顺着一切可攀缘的东西向上爬,仿佛可以爬到天上似的。那藤似乎长着眼睛,总是向高高的竹竿攀缘。苦瓜藤也许有什么“探测器”吧?不然,怎么走出了没多远的藤,又会打个弯往回长呢?
⑥ 叶子呢,像大半个齿轮,一溜儿挂在藤上,像一串串花儿在空中飞扬。花儿小得很,竟和“苦瓜”的名字一样不起眼。藤条更不用说了,它经得住暴风雨的袭击,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它比铁丝更柔韧,更坚强,因为它蕴蓄着无限的生命力!
⑦ 终于到吃苦瓜的时候了。那次吃晚饭时,爸爸笑眯眯地从菜碗里夹了几块苦瓜给我,要我认真品尝品尝。我不好让爸爸失望,装着很乐意的样子,将一片苦瓜放进嘴里。
⑧ “怎么样?味道不错吧?”爸爸问我。
⑨ “苦。”我不会撒谎。
{10} “你再好好尝尝。”爸爸认真地说。
① “还有什么好尝的?·…···咦!”
{12} “不但香,而且甜津津的,是不是?”
{13} “嗯。”经爸爸一提醒,我真觉得有那么一丝甘甜的味儿。{14}
“这就叫苦尽甘来。”爸爸风趣地说。
{15} “苦尽甘来!”我反复咀嚼着这个词,好像悟出了某种道理:人们不是常说苦中有乐、苦尽甘来吗?这也许是苦瓜存在的价值和人们乐于吃苦瓜的原因吧!学习不也是一样吗?居里夫人、牛顿、陈景润、华罗庚,他们哪一个不是历尽千辛万苦,才获得巨大成就的?
{16} 我爱苦瓜 ,我爱它那 ,然而,我更爱它 O
1.“我们”为什么讨厌苦瓜?
2.文章写到了苦瓜的芽、藤、叶、花,其中重点写了苦瓜的 ,这凸显了苦瓜的 O
3.在文章第 ⑤ 自然段中画出联想的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爸爸用“苦瓜"的话题引发了“我"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5.在第 {16} 自然段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
反思
这样的题,要特别关注它的表达句式,有一个“更”字,说明所写内容应该是由浅入深的。

3 古诗词三首
我预学
读拼音,写汉字。
dé que chan dao 道( ) 喜( ) 鸣( ) ( )花香
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移舟泊烟渚( 路转溪桥忽见(
反思
古诗、古文中往往有通假字出现。我们可以根据所学,进行比较学习。如“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见”与这儿的“见”意思一样,所以可以断定它读xiano

三将下列诗词句补充完整。
1.野旷天低树, O
2. ,白雨跳珠乱入船。
3.七八个星天外,
我达标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宿建德江》的作者是 代的 ,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句诗直接表达了这种情感。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是 代的 ,主要写了这些动态的画面: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 代词人 所写,“西江月”是,“夜行黄沙道中"是 。这首词写了人们熟悉的月、鸟、风、蝉、蛙、星、雨、店、桥等景物,营造了 的氛围,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反思
古人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古诗要发挥想象,头脑中要形成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
我挑战

五读课外古诗,完成练习。
西江夜行 [唐]张九龄
遥夜②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外物③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犹有汀洲鹤,宵分④乍一鸣。
【注释 ① 西江:即古郁水,上源为桂、黔、郁三江,合于广西苍梧,东流为西江,也称上江。 ② 遥夜:长夜。 ③ 外物:身外的景物。 ④ 宵分:暗夜和黎明的分际。 ⑤ 乍:突然。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身外的景物没有人的忧愁,清澈的河水也在自在地流动”。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直接表达了这种情感。
3.“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一句的意思是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
单元复习一
我达标
看拼音,写词语。
hui wei sá tuo mä ti I mao yan lián ( ) ( ) ( ) ( ) ( ) you ya wen ST chou yuan shun xin huang rán ( ) ( ) ( ) ( ) ( )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顾榭(shéxiè) 北(fudáo) 穆(mu ma)家湖 复兴(xingxing)路
反思
标牌上的词语有拼音,但不能准确知道声调。遇到这样的情况,还是需要查字典或向人问询,以便准确地发音。

三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句子中错误的标点符号。
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这些展品不仅代表了两千多年前我国养蚕、纺织、印染、刺绣和缝纫工艺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水平;而且也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
四体会句子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为了不让森林变成沙漠,为了让洪灾不再发生,为了人们不再失去家园,大家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这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强调了O
2.冬天的雪花飘过,留下了纯洁的宁静;春天的暖风吹过,留下了花开的甜蜜;夏天的细雨润过,留下了绿叶的清凉;秋天的红枫飘过,留下了丰硕的成果。
这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强调了O
五根据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的内容,完成填空。
阅读文章,首先要读懂、把握文章的 ,体会文章的,还要能 。可以联系自己的 想开去,还可以从 联想到更多。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
六将诗句补充完整,并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1.故人具鸡黍, o 具:
2. ,青山郭外斜。 郭:
3. ,还来就菊花。 就:
七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草原(片段)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
不用 ,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 ,又。在这境界里,,好像 O
反思
写景物时不仅要描绘景物,更要在写景中融入感受。这样情景交融,更能让人产生共鸣,产生向往感。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前面两个句子分别把羊群、小丘比作了 和写出了 的特点。
3.为了表达对草原的赞美,后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我挑战
八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玉兰花开
① 我居住的小区里有一棵高大的玉兰树,树龄有二十多年,树冠如盖,枝繁叶茂。每年,它都在春寒料峭的早春三月里,绽开满树的花白,千朵万朵,缀满枝头。
② 也不知因了何故,我总是对于象征纯洁高贵的白颜色有着特别的好感,总以为它们有着神仙的风骨,( )落在了人间,( )有着不凡的品质。每当玉兰花开的那些时日,我总会找一些理由在它面前作长久的停留,感受花的清香,聆听花的秘语。那一树的花白,如一树的雪挂,立在清冷的早春里,漠视着四周万物的萧条,把储备了一个冬天的激情在枝头层层打开,清净,淡雅,不声张,只清清纯纯一袭的白,在不动声色里独显尊贵。一句“质本洁来还洁去”是玉兰花一生最好的写照。
③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对于春意,历代文人骚客不惜笔墨重彩,予以讴歌,而我却嗔怪了那些春风春雨的无情,往往在一夜之间,那花便落了一地,小路上,池塘边,皆是落花。每当此时,我总担心路人那凌乱的脚步误伤了它们,便会牵了儿子的小手,去捡拾那些飘落的花瓣,放在案头,细细地端详,它白得这般凝练和内敛,却不脆弱,就像是质地良好的白缎子。此时,若有朋友来访,泡茶的同时顺手拿一瓣入杯,一杯清香里也就多了些别样的清雅,朋友乘兴打趣说:自古有茉莉茶提神开胃之说,而今天这杯玉兰茶是否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呢?如果把这些玉兰的花瓣收集起来,作一番加工,再从《红楼梦》里太太小姐们服用的药方子里,取一个冷香丸之类的名字,在崇尚绿色、纯天然的今天,想必一定备受女士的青睐。
但洗尽铅华的白玉兰,能容得下那些香粉之气吗?
④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迈入四月的门槛,花瓣片片飘落,在争奇斗艳的万紫千红里,它选择了悄悄隐退,默默孕育另一个春天的开始。
⑤ 年年玉兰花盛开,岁岁赏花情依旧。( )伤感花期的短暂,( )为心中那份美好的期待和眷恋。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写合适的关联词语。
2.写出作者喜欢玉兰花的理由。
3.作者是如何评价玉兰花的颜色与质地的?
4.“洗尽铅华的白玉兰,能容得下那些香粉之气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5.第 ④ 自然段中,“悄悄”与“默默”体现了玉兰花的
我登峰
九作文。
当你身处大自然,呼吸着新鲜空气,畅快奔跑时,是否用心感受过周围的一切?请你选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重游一番,用心去感受那儿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花一鸟,并试着和它们说话,听听它们在说些什么,再把你的这次经历及感受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