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报,常山)基层反映影视作品“方言走俏”需同时注重“收放有度”

发布时间:2021-12-29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转报,常山)基层反映影视作品“方言走俏”需同时注重“收放有度”

影视作品“方言走俏”需同时注重“收放有度”近年来,影视作品中出现了“方言热”现象,特别是《装台》《山海情》等影视剧使用方言凸显地方特色大获成功,促使方言成为一大“流量密码”。方言在影视作品中的合理运用,推进作品的喜剧感和真实感,展现独特的地域质感,为内容增色。但方言之于影视作品,就是形式之于内容。形式运用得好,自然可以为内容增色,然而,内容方为主,形式不可喧宾夺主。影视作品运用方言需注重“收放有度”,切莫因为盲目迎合市场而失了分寸。一是把握方言运用“尺度”,警惕重蹈覆辙。近年来,不少影视作品为迎合市场,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大量使用方言凸显喜剧效果或地方特色,让作品难免有故意而为之的做作之感,存在突破“尺度”的风险。据中国日报网 2021 年 2 月 20 日发表的《方言剧走红,这样的“南腔北调”你上头吗?》一文表示,仅 2019年的方言电影便超过 15 部,更有沪语版话剧《繁花》、四川话版话剧《茶馆》等新的方言作品活跃在荧幕、舞台上,当方言成为助推影视作品走红的利器,跟风者趋之若鹜,问题也会随之而来。据浙江衢州常山县电影爱好者徐某表示,很多电影感觉为了喜剧效果刻意说四川话或重庆话,让人产... [收起]
[展开]
(转报,常山)基层反映影视作品“方言走俏”需同时注重“收放有度”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影视作品“方言走俏”需同时注重“收放有度”

近年来,影视作品中出现了“方言热”现象,特别是《装台》

《山海情》等影视剧使用方言凸显地方特色大获成功,促使方言

成为一大“流量密码”。方言在影视作品中的合理运用,推进作

品的喜剧感和真实感,展现独特的地域质感,为内容增色。但方

言之于影视作品,就是形式之于内容。形式运用得好,自然可以

为内容增色,然而,内容方为主,形式不可喧宾夺主。影视作品

运用方言需注重“收放有度”,切莫因为盲目迎合市场而失了分

寸。

一是把握方言运用“尺度”,警惕重蹈覆辙。近年来,不少

影视作品为迎合市场,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大量使用方言凸显喜

剧效果或地方特色,让作品难免有故意而为之的做作之感,存在

突破“尺度”的风险。据中国日报网 2021 年 2 月 20 日发表的《方

言剧走红,这样的“南腔北调”你上头吗?》一文表示,仅 2019

年的方言电影便超过 15 部,更有沪语版话剧《繁花》、四川话

版话剧《茶馆》等新的方言作品活跃在荧幕、舞台上,当方言成

为助推影视作品走红的利器,跟风者趋之若鹜,问题也会随之而

来。据浙江衢州常山县电影爱好者徐某表示,很多电影感觉为了

喜剧效果刻意说四川话或重庆话,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甚至有的

说得不正宗也没必要,不如好好说普通话。据《广州日报》2021

年 1 月 28 日发表的《火了的方言剧,切莫失了分寸》一文表示,

第2页

一些影视剧在方言上的运用之所以遭到诟病,正是因为没有把握

好“分”。2006 年至 2009 年间,方言一度被视为打造爆款的不

二法宝,一些影视剧为了制造所谓效果,让本不必要采用方言的

演员也使用方言表演,于剧情没有助益,反而出现了口音“乱炖”

的情况,2009 年,“使用规范语言”再次被国家广电总局重申,

当前必须警惕重蹈覆辙。

二是做精方言运用“辨识度”,警惕语言不规范导向。当前,

影视作品方言运用“张冠李戴”“鹦鹉学舌”“画蛇添足”的现

象不在少数,缺少“辨识度”。而方言的胡乱运用,不仅影响方

言的形象,更为普通话的规范发展造成阻碍。据《今日头条》2021

年 9 月 13 日发表的《从“俺们上海人”到“外婆变姥姥”,国

产剧南方人为何都说北方话?》一文表示,抗日神剧《冰锋》出

现“俺是上海人”“俺爹俺娘被日本人杀了”等台词,引发争议。

以苏州为故事背景的《都挺好》,虽然故事设定在苏州这样的吴

语方言区,但是主要演员几乎都是“甭”、“咱”之类的京片子

味普通话。这种“文不对题”的方言运用,不仅为方言“抹黑”,

凸显影视作品粗制滥造之感,更对普通话的推广提供错误导向。

浙江衢州常山县第一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陈老师表示,《熊出没》

等存在方言的动画片虽然生动有趣,但很容易影响正在语言学习

爆发期的孩子的普通话标准度,后期纠正难度较大。

三是守护方言运用“温度”,警惕地域刻板印象。很多影视

作品在运用方言时形成了思维定势,用特定的一类方言展现同一

第3页

种人物形象,给方言贴上标签,使方言成为没有温度的机械工具,

让人对相关地域形成刻板印象,不利于地域文化的发展。据虎扑

账号“朝大树”在虎扑影视区发展观点称:“当前影视作品方言

的塑造方式太过刻板,说东北话的必定是大大咧咧的土豪、女汉

子、莽夫等,说上海话的必定是斤斤计较的小市民,大妈,说山

东话、河南话的必定是忠厚老实的农民、打工人等,方言倾向带

来了艺术形式的模式化和局限性”,获 1466 人点赞。据解放日

报 2021 年 12 月 16 日发表的《方言剧中的对话性与凝聚力》一

文表示,影视作品与地域文化是相互成就的,方言要摈弃“工具”

属性,为旧类型赋予新活力,打破地域偏见,掀起多元地域文化

的浪潮。(衢州市委办)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书刊杂志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