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方言走俏”需同时注重“收放有度”
近年来,影视作品中出现了“方言热”现象,特别是《装台》
《山海情》等影视剧使用方言凸显地方特色大获成功,促使方言
成为一大“流量密码”。方言在影视作品中的合理运用,推进作
品的喜剧感和真实感,展现独特的地域质感,为内容增色。但方
言之于影视作品,就是形式之于内容。形式运用得好,自然可以
为内容增色,然而,内容方为主,形式不可喧宾夺主。影视作品
运用方言需注重“收放有度”,切莫因为盲目迎合市场而失了分
寸。
一是把握方言运用“尺度”,警惕重蹈覆辙。近年来,不少
影视作品为迎合市场,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大量使用方言凸显喜
剧效果或地方特色,让作品难免有故意而为之的做作之感,存在
突破“尺度”的风险。据中国日报网 2021 年 2 月 20 日发表的《方
言剧走红,这样的“南腔北调”你上头吗?》一文表示,仅 2019
年的方言电影便超过 15 部,更有沪语版话剧《繁花》、四川话
版话剧《茶馆》等新的方言作品活跃在荧幕、舞台上,当方言成
为助推影视作品走红的利器,跟风者趋之若鹜,问题也会随之而
来。据浙江衢州常山县电影爱好者徐某表示,很多电影感觉为了
喜剧效果刻意说四川话或重庆话,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甚至有的
说得不正宗也没必要,不如好好说普通话。据《广州日报》2021
年 1 月 28 日发表的《火了的方言剧,切莫失了分寸》一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