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等职业教育综合素养提升编写组 ① 主编
同步单元及综合测试卷语文 基础模块 下册
中等职业教育综合素养提升编写组 {0} 主编
新出图证(鄂)字10号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同步单元及综合测试卷.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中等职业教育综合素养提升编写组编.--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12.--ISBN 978-7-5769-0800-8
I.G634
中国国家版本馆CIP数据核字第2024YB0457号
同步单元及综合测试卷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责任编辑 | 周晴雨 | 印 | 刷 | 三河市恒彩印务有限公司 |
责任校对 | 肖敏 | 开 | 本 | 787mm×1092mm 1/8 |
封面设计 | 京诚书邺 | 印 | 张 6 | |
出報 版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字 | 数 | 144千字 |
社 址 |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 版 | 次 | 2024年12月第1版 |
邮 编 | 430079 | 印 | 次 | 2024年12月第1次印刷 |
网 址 | http://press.ccnu.edu.cn | 定 | 价 | 28.80元 |
0 O N L H Z TS
第一单元测试卷
第二单元测试卷
第三单元测试卷 U第四单元测试卷 13期中综合测试卷 17第五单元测试卷 21第六单元测试卷 25第七单元测试卷 ·29第八单元测试卷 .33期末综合测试卷 ·37参考答案 41

第一单元测试卷
语文
(本卷满分100分,完成时间90分钟)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分 |
得分 |
一、基础知识运用(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执(niu) 功勋(xun) 稀疏(shu) 休戚与共(qi)B.讷讷(ne) 爽快(shuäng) 呢(niü) 和衷共济(ji)C.剥削(bao) 发髻(ji) 侮辱(wú) 颠扑不破(pu)D. 虔诚(qián) 要挟(xié) 骤然(zhou) 不屈不挠(ráo)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踞念松懈妥协践行 B.戍戌警惕韶华呐喊C.功勋寒暄寒统揽 D.诞生磅薄跋涉殷切
3.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
B.从诞生之日起,该私塾便提倡因材施教,任何有志于学的社会下层百姓和民间士子,不分贫富,不论地域,均可入学。
C.当国家发生危难时,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以大无畏的勇气和视死如归的决心从军报国、救亡图存。
D.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班级不但信任他,而且连以前反对过他的其他班级也信任他了。
B.随着整个社会浮躁心态的改变,使传统阅读方式将会受到大众的钟爱。
C.虽然我们的生活很平凡,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生活,就可以让生活充满丰富多彩。
D.照片拍得好坏,诗歌写得有味无味,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认识、艺术修养的高低决定的。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B.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C.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D.然而人们还是喜欢善良,欢迎善良,向往善良。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毛泽东作品的一项是(
A.《七律·长征》 B.《沁园春·长沙》C.《春江花月夜》 D.《卜算子·咏梅》
7.下列与“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运用的修辞手法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D.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8.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写作回忆录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详细地写出一个阶段的生活,也可写一个侧面。写作回忆录可以虚构。
B.《长征胜利万岁》叙事结构清晰,主要体现在整篇文章都围绕着时间和地点这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按照时间和地点的变换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C.《长征胜利万岁》是一篇回忆录,也是一篇语言通俗易懂、叙事结构清晰的叙事性散文。
D.“长征”又被称为“二万五千里长征”,是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期间,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
9.下列选项中,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因为先天具有惊心动魄的历史背景、纷繁复杂的人物事件、恢宏磅礴的战斗场面等,长期为影视界所钟爱。 ,再现那些激荡人心的历史瞬间,具有广泛的观众基础,在当代荧屏上占据很大比重。
A.但是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电视剧,讲述当下国人熟悉甚至亲身经历的历史事件B.讲述当下国人熟悉甚至亲历的历史事件,还是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电视剧C.其中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电视剧,剧中的历史事件有的还是国人的亲身经历D.尤其是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电视剧,讲述当下国人熟悉甚至亲身经历的历史事件
10.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发表了开幕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著名讲话,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B.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它具有文献的价值。写作回忆录应注意真实、广泛、突出。
C.开幕词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在会议开幕时所作的讲话,旨在阐明会议的指导思想、宗旨、重要意义,向与会者提出会议的中心任务和要求。
D.《长征胜利万岁》是长征的重要参与者杨成武将军对1935年10月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后发生的一些事情的回忆,记录了他的所思、所想、所感。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1.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 O
12.我们面前的困难是有的,而且是很多的,但是我们确信:
13.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已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14.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 O
15.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三、阅读理解(共30分)
(一)
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6.下列对“三更灯火五更鸡”中“五更鸡”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五天的鸡 B.五只鸡C.五更鸡叫时 D.五次鸡叫声
17.下列对“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黑头发不知道勤奋早学,白头发只懂得读书要慢慢品味。
B.年轻人发愤也不知怎么早学,老年人方悟出读书慢慢来的道理。
C.黑夜发愤不如早晨勤学好,天亮了又后悔读书太晚了。
D.年轻人不知道勤奋早读,到年纪大了才懊悔读书晚了。
(二)
长征胜利万岁(节选)
杨成武
10月18日这一天,进吴起镇之前,我们刚翻过一个小坡,带路的同志指着前面的一个村庄,说那就是吴起镇时,队伍中顿时沸腾起来了!
“吴起镇到了!”同志们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看到这个欢乐、热烈的场面,我们都很高兴。
是的,我们红四团的指战员和整个红军一样,经过万水千山,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跋涉,经过无数次残酷的战斗,忍受了一切物质生活上的困难,不少同志流了血,许多战友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我们现在终于到达了北上抗日的根据地——陕北的吴起镇,怎能不兴奋、不激动呢?
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
我们在蓝盈盈的天空下,列队进入了这个镇子。我们早就听说,吴起镇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名将吴起的功绩而命名的小镇。可是走进镇子一看,除了一条小河、一排古老的窑洞之外,却看不出有什么纪念吴起的古迹,倒是一个窑洞口旁边挂着的一块牌子吸引了我们。
啊,原来这里挂的是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
苏维埃!多么亲切的名字啊,见了她,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可不是,自从去年离开瑞金,于都河,无论在巍巍的雪山上,还是在茫茫的草地上,不管是在怎样艰难的日子里我们都惦念苏维埃。如今,在陕北吴起镇的窑洞门口,终于又见到了这个名字!
区、乡苏维埃政府的同志来了,我们互相祝贺,互诉衷肠。
\*...\*
然而,进入黄土高原以来,马鸿逵、马鸿宾的骑兵一直尾追我们。到了吴起镇,他们更是追而不舍。还有鲁大昌——我们在腊子口交过手的这个手下败将也匆匆赶来了,妄图报复。
经过甘南急行数百里的红军部队,减员不少,给养困难,又初到天气寒冷的西北地区,极需休整。但是为了保卫边区人民的革命胜利果实,中央军委决定,给敌人一次沉重的打击。毛主席亲自指挥了这一仗。
这是10月的一天早晨,秋高气爽,太阳还没有升到头顶,毛主席率领部队进入吴起镇一带的山头阵地。我们一纵队四大队担负着迁回敌人左侧的任务,一路上只见兄弟部队也都进入各自的伏击阵地。
8时整,我们在川道左侧的山沟里埋伏得都有些急了,这时突然见到前方川道里冒起一团团尘土,我与大队长黄开湘同志各自拿起望远镜仔细一看,,果真马大胡子的骑兵来了,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
战士们在一旁手里握着枪,眼睛紧盯着川里,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此刻谁都心里痒痒的,恨不得一下扑过去,将敌人彻底消灭。但是,这次是联合行动,必须听从统一指挥。我知道,现在两边山沟里,数百挺轻、重机枪都等着他们,只要一声令下,便可见到万马奔腾、千钧雷霆之势。这时,我习惯地转过头去,看看后边阵地。
突然,“啪!”山谷里响起了清脆的枪声。
要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齐杀了出来。敌人此时才知道进了我们的伏击圈,但已经晚了。我们一个迅猛突击,把走在前面的那个团打了个七零八落。受惊的马狂奔乱跳,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里,硬给马拖着跑了。敌人后边的三个骑兵团,阵势还没有摆定,一家伙就给他们自己的败骑冲散了。真是人喊马嘶,不打自垮。我们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在缴获的文件中,我们看到了蒋介石的密电,电报称:
“.·红军长途行军,疲惫不堪,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命令你部骑兵前往堵截,相机包围,予以歼灭。”
“红军长途行军”“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这话都不假,但却是我们“相机包围”了蒋介石的骑兵,并把他们给歼灭了。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三段概述了这一路行军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和红军付出的代价。B.“我们红四团的指战员和整个红军一样”表明红四团是红军的一个缩影,这
以点带面,以红四团指战员的感受表现所有红军指战员的感受,简要回顾长征的艰难。
C.我们对著名的小镇不感兴趣,却对苏维埃政府的牌子感兴趣,凸显了区苏维埃政府牌子带给指战员的亲切感。
D.“苏维埃!多么亲切的名字啊,见了她,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再次见到苏维埃政府的欣喜之情。
19.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毛泽东指挥红军借伏击战以少胜多打败追敌,生动阐释了什么是制胜先机、争取主动的战争智慧。
B.马鸿逵和马鸿宾的骑兵、鲁大昌的国民党军尾追红军而来,结果在吴起镇一带遭到了中央红军的沉重打击。
C.文章特意交代蒋介石的电报内容,旨在对国民党进行讽刺,并从正面写出红军长征的艰难。
D.马家军的骑兵团在蒋介石的指挥下包围红军,结果却被红军反包围,这使国民党的中央军受到了重创。
20.选文的前两段是如何描写我军部队到吴起镇的欢乐热烈场面的?有什么作用?(4分)答:
21.对于吴起镇战斗,作者没有过多地对战士们进行动作、语言、肖像等细节描写,为什么?(4分)
答:
(三)
百合花(节选)
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跟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呢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22.下列对小说节选部分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小说多次写到明月,既交代战争发生时间,又将皎洁月色与残酷战争构成强烈反差。
B.小说以抒情的笔调描写了通讯员的牺牲和新媳妇的举动,充分地展现了战争的伤痛和人性的善良。
C.小说没有着眼于战争场面的侧面描写,而是以“我”在包扎所的所见所闻,侧面反映战场的惨烈。
D.小说构思巧妙,通过百合花被子将小说中的人物联系起来,从特定角度揭示战争胜利的力量源泉。
(赏析小说的描写手法)试分析文中“新媳妇”这一人物形象。(2分)答:
24.(梳理小说的三要素)选文的最后一段是小说的结尾,也是小说的高潮部分,这样安排有何好处?(4分)答:
25.(赏析小说的描写手法)《长征胜利万岁》和《百合花》在塑造人物时运用的描写手法有什么共同点?(4分)
答:
四、语言运用(10分)
26.学校决定举办一次以“歌颂祖国,赞美青春”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为这次演讲比赛活动写一则通知。
五、写作(3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因为你们心里有火,眼里有光,因为你们,这个世界会更喜欢中国。
纪录片《后浪》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祖国有我”为主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发言稿。


第二单元测试卷
语文
(本卷满分100分,完成时间90分钟)
题号 | 二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分 |
得分 |
一、基础知识运用(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选项中,字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演绎(yi) 静谧(mi) 果脯(pu) 醍醐灌顶(ti)· . 。
B.坍(pi) 敕造(chi) 卑鄙(bi) 曲径通幽(qu)· ·
C.扶(chan) 响午(xing) 脚踝(huái) 亘古不变(gen). 。
D.戏谑(xue) 抑制(yi) 耽误(dan) 杳无音信(yáo)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巷陌 驾钝 领略 破斧沉舟 B.傲 滥用 摇曳 声名雀起 C.仿徨 车毂 挟持 可堪回首 D.骄媚 脾睨 避匿 金戈铁马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家境不好,后来辍学,我鞭长莫及,毫无办法。B.面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我们还有权利和资格说我不重要吗?C.再退一步,平素投桃报李,能维持长久于不坠者,又有几人?D.袁隆平尊重权威,但是不跟在权威后面亦步亦趋。
4.下列各项中,对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们吃了含有乳汁的酥油草,毛色格外发亮,好像每一根毛尖都冒着油星。(比喻)
B.知识如砂石下面的泉水,掘得越深越清澈。(比喻)
C.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夸张)
D.唯河水与岸呢呢喃喃。(拟人)
5.下列选项中,对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响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理解:该句将“雨声”拟人化,形象生动地描述出了雨声的清脆。
B.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理解:该句自问自答,明确了自律的重要性。
C.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理解:该句将芊芊细草比作密密的厚发,生动地写出了细草的繁茂。
D.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理解:该句作者用“何曾”一词反问,表明“我”对迟到的不满。
6.下列选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夜而出
B.晋军函陵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7.下列选项中,对《国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殇》的语言像屈原其他诗作那样色彩瑰丽,鲜明地体现了屈原的语言风格。
B.《国殇》从敌胜我败着笔,这是现实情况的反映。战国时期秦楚交战,楚国往往失败,反映了楚国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
C.屈原作《国殇》是为了激励楚国人前仆后继,抗击敌人,发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D.《国殇》刻画了一批英勇无畏的烈士形象。虽然遥隔两千多年,但烈士们的英雄气概,却依旧能够震撼我们的心灵,令我们为之深深感动。
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失其所与,不知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9.下列选项中,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左传》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 _,同时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许多历史事件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
A.系统地记述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B.把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发生的重要事件进行系统记述C.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被系统地记述D.进行系统记述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
10.下列对《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对“完璧归赵”“浥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叙述,歌颂了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精神,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可贵品质。
B.本文在表现人物时,不仅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借人物的言行来刻画人物性格,而且极力铺张,通过比喻和夸张来渲染烘托人物,使人物性格鲜明而又生动。
C.本文中“完璧归赵”一节在写蔺相如出使前,先借谬贤之口对其作出了介绍,这不仅从侧面表现出蔺相如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也为下文写蔺相如做了铺垫。
D.本文中“廉蔺交欢”表现了蔺相如在对待与廉颇之间矛盾时的隐忍退让、宽宏大度和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人恩怨的精神风貌。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1.《国殇》一诗的作者是 ,中国伟大的 诗人。
12.《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作者是 ,是 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13.带长剑兮挟秦弓,
14.舞榭歌台,
1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三、阅读理解(共30分)
(一)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在月光的映照下,远处沙漠
如雪;近看,城外土地如蒙寒霜。
B.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C.后两句则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鸣鸣咽咽的芦笛声。“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一夜”和“尽望”则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D.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作者通过自己听到的芦笛声,看到战士们思乡的神情,表达他们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音,尾句抒发心中所感,所以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
B.全诗对仗工整,虚实结合,结构安排独辟蹊径,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
C.这首诗语言优美,节奏平缓,寓情于景,以景写情,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
D.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在于将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意境浑然天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
(二)
国殇
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余行,左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四马,援玉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18.下列对“出不人兮往不反·.·子魂魄兮为鬼雄”一段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死于国事者叫殇,本诗是一首取民间“九歌”祭神之意来追悼阵亡将士的祭歌。
B.战士携带宝剑、硬弓出征时就没打算生还,即使受到身首异处的惩罚依然义无反顾。
C.这一段脉络清楚,前四句刻画战士形象,后四句议论抒怀、叙述、描写、抒情和谐交融。
D.这一段抒情的方式和《离骚》中用“香草美人”托喻不同,而是直抒其情,有种阳刚之美。
1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运用了夸张、象征、反衬等手法,再现出战争的惨烈和楚军将士的大无畏精神。
B.这首诗一方面高度赞颂了楚军将士,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C.这首诗在语言上使用“兮”字,加强诗歌的节奏感,具有强烈的咏叹抒情色彩。
D.这首诗运用了“赋”的表达技巧,直言其事,描绘的是英勇作战、为国捐躯的士兵群像。
20.这首诗在描写战争的表达上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答:
21.诗句“出不入兮往不反”塑造了将士们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析。(4分)答:
(三)
王子安(节选)
蒲松龄
王子安,东昌名士,困于场屋。入闹后,期望甚切。近放榜时,痛饮大醉,归卧内室。忽有人曰:“报马来。”王跟跎起曰:“赏钱十千!”家人因其醉,逛而安之曰:“但请睡,已赏矣。”王乃眠。俄又有入者曰:“汝中进士矣!”王自言:“尚未赴都,何得及第?”其人曰:“汝忘之耶?三场毕矣。”王大喜,起而呼曰:“赏钱十千!”家人又逛之如前。又移时,一人急入曰:“汝殿试翰林,长班在此。”果见二人拜床下,衣冠修洁。王呼赐酒食,家人又给之,暗笑其醉而已。久之,王自念不可不出耀乡里,大呼长班,凡数十呼,无应者。家人笑曰:“暂卧候,寻他去。”又久之,长班果复来。王捶床顿足,大骂:“钝奴焉往!”长班怒曰:“措大无赖!向与尔戏耳,而真骂耶?”王怒,骤起扑之,落其帽。王亦倾跌。妻入,扶之曰:“何醉至此!”王曰:“长班可恶,我故惩之,何醉也?”妻笑曰:“家中止有一,昼为汝炊,夜为汝温足耳。何处长班,伺汝穷骨?”子女皆笑。王醉亦稍解,忽如梦醒,始知前此之妄。然犹记长班帽落;寻至门后,得一缨帽如盏大,共疑之。自笑曰:“昔人为鬼挪输,吾今为狐奚落矣。”
(出自《聊斋志异》)
22.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但请睡 但:但是B.王自念不可不出耀乡里 耀:炫耀C.落其帽 落:使··掉落D.长班果复来 复:又
23.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2分)
A.汝忘之耶 B.逛而安之曰 。 C.久之 D.骤然扑之
24.为什么王子安“痛饮大醉,归卧内室”?(4分)答:
25.如何理解王子安自笑被鬼狐戏弄?(4分)
答:
四、语言运用(10分)
26.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许多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篇目,认识了许多意义非凡的人物。你所在的班级将举行一次“演说历史人物”的主题活动,决定邀请校团委老师做评委,请你给团委的张老师写一封邀请函。
要求:写明邀请目的,语言得体,符合邀请函格式。
五、写作(3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国之美表现在方方面面,观察和感悟中国之美也有不同的角度。中国之美不仅包括民生之美、美食之美,还包括山水之美、文化之美、科技之美、人情之美生逢伟大时代,长在大美中国,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中国之美。
请以“感悟中国之美”为主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责任编辑:周晴雨封面设计:京诚书邮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同步系列
同步单元及综合测试卷数学基础模块上册同步单元及综合测试卷数学基础模块下册同步单元及综合测试卷数学拓展模块一上册同步单元及综合测试卷数学拓展模块一下册同步单元及综合测试卷英语基础模块第1册同步单元及综合测试卷英语基础模块第2册同步单元及综合测试卷英语基础模块第3册同步单元及综合测试卷英语拓展模块同步单元及综合测试卷语文基础模块上册同步单元及综合测试卷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同步单元及综合测试卷语文职业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