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课堂
甘肃专版
名校名师打造,更多名校都在用
语文
九年级上
教师用书

1"1
目录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雪
2 周总理,你在哪里
3 我爱这土地 /
4 乡愁 9
5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句爱的赞颂 10
6 我看…. 11
整本书阅读(一) 《艾青诗选》 2
第二单元
7 敬业与乐业 14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18
9\*论教养 21
\mathbf{10^{\ast}} 精神的三间小屋 24
⊚ 学习任务群(一) 君子自强不息
第三单元
11 岳阳楼记 29
12 醉翁亭记 32
13^{*} 湖心亭看雪 35
14 诗词三首… 37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39
第四单元
15 故乡 40
16 我的叔叔于勒 44
17^{*} 孤独之旅…. 48
② 学习任务群(二) 走进小说天地 51
“语文要素点津”索引
品味字词(第3页)
意象(第8页)
论点(第17页)
举例论证及其作用(第23页)
比喻论证及其作用(第26页)
探究小说主题(第43页)
梳理故事情节(第47页)
环境描写(第50页)
驳论文的批驳方式(第55页)
议论文语言(第58页)
论证思路(第61页)
论据(第64页)
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第68页)
“写作练笔”索引
运用修辞描绘一幅雪景图(第3页)为垂丝海棠撰写一段生动的介绍(第6页)
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发表看法(第17页)
以“我认为……..…·的人,是有教养的人”为开头写一段话(第23页)
续写宏儿和水生长大后见面的情景(第43页)
写一段文字论证《怀疑与学问》中的观点(第58页)
? 第五单元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53
19 怀疑与学问 56
20 ^* 谈创造性思维 59
21\*创造宣言· 62
口语交际 讨论 65
”第六单元
22 智取生辰纲 66
23 范进中举 69
24\* 三顾茅庐... 72
25 ^* 刘姥姥进大观园 75
整本书阅读(二) 《水浒传》 76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79
期末专项复习
专项复习(一) 字音字形 80
专项复习(二) 词语运用 82
专项复习(三) 语段综合 84
专项复习(四)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 57
专项复习(五)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89
专项复习(六) 默写 92
专项复习(七) 古诗词阅读 95
专项复习(八)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98
专项复习(九)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100
专项复习(十)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03
专项复习(十一) 整本书阅读 106
附赠测试卷(活页)
第一单元测试卷
第二单元测试卷 7
第三单元测试卷 13
期中测试卷 19
第四单元测试卷 25
第五单元测试卷 31
第六单元测试卷 37
期末测试卷 43
附赠晨读手册(独立成册)
特别 本书按目前最新教材编写,而且我们仍会持续跟进教材信息,若后续教材有变,我们将及时修正、完说明 善,不影响您的使用。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
基础·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词。
妖ráo( 娆 ) 惟余莽莽( mang )折腰( zhé ) 顿失 taotao( 滔滔 )文 cái( 采 ) 射大雕( diao )稍逊( xun ) 红装素 gu( 裹 )风骚( sao ) 一代天jiao( 骄 )今朝( zhao ) 风liu( 流 )人物
2.默写。
(1)《沁园春·雪》中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 飘
(2)《沁园春·雪》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化 静为动,描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山舞 银蛇 原驰蜡象
(3)《沁园春·雪》中由写景过渡到议论的句子是:_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人民大会堂,是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这里的画作,有 挺拔的井冈山,有激情奔涌的黄河····每一幅画卷,都是祖国最壮美的风景,最让我震han的是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画面的近景是青绿山峦、苍松翠柏,远景是茫茫云海、冰山雪岭,一轮冉冉升起的红日 大地,左上方是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江山如此多娇”六个道劲有力的大字。面对这幅气势 的画作,感受着伟人的豪迈情怀。除国画外,书法也是人民大会堂收藏最多的艺术作品。悬挂在金色大厅的巨幅铁艺书法作品《中华颂》,大气磅礴,展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岸与自信。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震han( 撼) 山峦( luán )·
(2)依次填人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D)
A.魁梧 映射 博广B.巍峨 映射 博广C.魁梧 映照 恢宏D.巍峨 映照 恢宏(3)语段中画线句子的主干是:《中华颂》展现伟岸与自信
(4)下列对《中华颂》书法作品的欣赏正确的一项是(D)

A.字体属于隶书,笔画灵动,收放自如。
B.字体属于楷书,线条匀净,体正势圆。
C.字体属于隶书,流动婉转,庄严大气。
D.字体属于楷书,笔法遒劲,正平俊朗。
4.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D)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C.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解析】D项,“成吉思汗”是元太祖铁木真的尊号,中间不能停顿。
5.把下面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B)
雪水到底是雪水,她有自己的性格、姿态和魅力。当她一飞动起来时,便要还原成雪的原貌。她在回忆自己的童年,她在留恋自己的本性。。我还未到天池边,就想,这就是天池里的水吗?
① 她急慌慌地将自已撞碎,成星星点点,成烟,成雾,是为了再乘风飘去② 她那飞着的沫,向上溅着,射着,飘着
③ 她本来是这样白,这样纯,这样柔,这样飘飘扬扬的④ 好像当初从天上下来时舒舒慢慢的样子
A. ①④②③ B. ③②④① C. 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C)
A.词,又称长短句,按字数不同一般分为小令(58字及以内)、中调(59字到90字)和长调(91字及以上)三种。
B.“秦皇汉武”中的“秦皇”指的是秦始皇赢政,“汉武”指的是汉武帝刘彻;“唐宗宋祖”中的“唐宗”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宋祖”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
C.“风骚”本指《尚书》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D.《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解析】C项,“《尚书》”应改为“《诗经》”。
7.班级准备举办“青年伟人诗歌”朗诵活动,下面是入选诗歌,请你参与筹划。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一一毛泽东《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大江歌罢掉头东,遂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无题·大江歌罢掉头东》
(1)这两首短诗,力透纸背,书写了伟人人生启航之际的豪情壮志,贯穿了伟人一生的信念与追求。请认真品读,选择其中一首写出你的感悟
【示例一】第一首:我们应该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坚定信念,以顽强的毅力,积极进取,奋斗不息,为社会创造价值。【示例二】第二首:我们要拥有济世情怀,矢志不渝,努力奋斗,为祖国贡献力量。
(2)小刚同学负责此次活动的配音,请你帮他挑选出适合周恩来诗歌的音乐风格(C)
A.舒缓型 B.欢快型C.激昂型 D.深沉型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8.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见本课“语文要素点津”】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是化静为动的浪漫想象,赋予群山、高原动感,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动态美,而且写出了它们活泼奔放的气势;“欲”是表心理的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山”“原”与天相连的情景,又蕴含着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9.联系上下文,说说下片中的“惜”字包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一个“惜”字,定下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惜”中既褒奖肯定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雄才伟略和他们对历史的影响,又批判了他们长于武功、短于文治的不足,饱含惋惜之情。
念奴娇·昆仑
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35年红一方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前夕。当时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生发感慨而作。
【注释】 ① 莽:深远无边际。 ② 倚天:形容宝剑极长和持剑的人极高大。 ③ 遗(wei):赠与。 ④ 东国:东方各国。
10.说说你对“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中“飞”“搅”的理解。(4分)【见本课“语文要
素点津”
“飞”“搅”是“飞舞”“搅动”的意思。(1分)这两个动词把静穆的雪山写得飞舞起来了,仿佛白玉般的群龙婉蜓浮动、奔腾跳跃,搅动得整个天空都冷透了。(1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生动传神地营造出天地皆白的凛冽意境,体现了昆仑寒冷的特点。(2分)
1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诗句。(4分)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赋予昆仑山人的动作和情感(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昆仑山的古老(1分),突出了它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1分)。
12.这首词以昆仑山为主要描写对象,词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通过对巍然出世、横亘长空的昆仑山的描绘与想象(1分),抒发了词人改造旧世界、消灭帝国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豪情壮志(2分)。
13.《沁园春·雪》与这首词的下片都展现了词人远大的抱负,请你结合两首词,概括词人的形象特点。(3分)
两首词都展现出具有非凡学识和博大胸怀的词人形象。(1分)《沁园春·雪》洋溢着词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和革命家的凌云壮志与豪迈情怀(1分);本词中词人借助昆仑山雄奇高大的形象,表达了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1分)。
写作练笔
14.《沁园春·雪》采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北国雪景图,洋溢着词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请你任选一幅雪景图进行描写,融人自己的感情。
写作要求: ① 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②150 字以上。
【示例】举目窗外,所见一片洁白。鹅毛般的雪花从空中飘落下来,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幽雅恬静的世界,仿佛一个晶莹剔透的童话王国。漫天飞舞的雪花,随风飘散,晶莹如玉,洁白无瑕。它们那飘逸的神韵、冰清玉洁的风采,是那样优美动人。它们是仙女撒下的碎玉,是仙女掉落的粉霜。雪装扮了整个世界,给大地铺上了一张银白色的地毯,给屋顶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给树木挂上了一根根美丽的银条。真美啊!
语文要素点津
品味字词
【典型例题】《沁园春·雪》中的“望”是领字,所领起的景物远非目力所能及。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参考答案“望”原是向远处看的意思,词中指登高远眺。“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雄伟”景观,写出了伟大祖国的壮阔景象。“望”字统领下文,显示了词人豪迈的意兴。
【方法指导】品味字词一般有以下三个步骤: ① 看语境。先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分析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② 抓形象。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表达效果。如词性角度,动词:“ xx ”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事/人)的……··…·特征。叠词:“ xx ”音韵和谐,使………(人/事/物)的…·特点跃然纸上。如修辞角度,修辞手法 + 作用。 ③ 悟情感。写出作者表达的情感。
【习题链接】见本课第8、10题。
2 周总理,你在哪里
基础·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谷穗( sui ) 宿营(su)gou( 篝)火 海fáng(防)沉甸甸( dian )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大地 轰鸣 (轰鸣轰响):“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2)_辽阔(辽阔宽阔)大地/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3.文学常识填空。
《周总理,你在哪里》的作者是_柯岩 ,本名冯恺_,当代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小兵的故事》《大红花》《讲给少先队员听》《柯岩儿童诗选》等。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爱国是最高的品德,报国是最大的成功。和平年代,战火硝烟早已远去。从“前仆后继赴国难,血肉之躯筑长城”,到“青春不只是眼前的潇洒,也有家国与边关”, _。历史告诉我们,从来就没有一CU而就的伟业,从来也没有风和日丽的通途。, ,我们一定难以抵达梦寐以求的美好生活。爱国主义精神,是安邦定国的宝贵财富。每一个伟大的民族,无不是不从爱国主义中寻找精神给养。 ,我们必能以英风浩气领导民族复兴的关键一程。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前仆后继(pu)一cu( )而就(2)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将“无不是不从”改为“无不是从”或“无不从”。
(3)文中横线处的语句,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C)
① 砥砺骨子里的爱国情、信仰之光、奋斗激情
② 没有崇高品质的托举
③ 爱国与奉献依然是无数中华儿女心中的守望
A. ③①② B. ①②③ C. ③②① D. ①③②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
A.我国南海中的西沙群岛、东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等都是珊瑚岛。
B.民族自豪感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因素,是指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精神、价值取向、现实状况、未来发展等表示高度认同、充满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的情感。
C.重细节求品质,敢创新求卓越,我们就一定能以出色的答卷回应时代主题。
D.在“第五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展示会”上,《周恩来最后600天》等被推荐展示的作品亮相。
【解析】A项,省略号与“等”不能同时使用,删除省略号。
6.下列句子运用了反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C)
A.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B.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C.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D.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校团委组织“青春·理想·奋斗”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任务。
7.任务一:组织“青春奋斗正当时”主题演讲,下列语句中不适合用在演讲稿中的是(B)
A.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B.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C.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
8.任务二:校团委想邀请语文老师作为演讲比赛的评委,请你根据海报信息,向林老师发出口头邀请。

林老师,您好!校团委将于10月9日上午9点在学校体育馆四楼报告厅举办“青春奋斗正当时”主题演讲比赛,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担任此次比赛的评委,请问您是否方便参加?
阅读理解
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
邓颖超
① 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
② 你不是喜爱海棠花吗?之前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你住了整整二十六年,我比你住得还长,到现在已经是三十八年了。
③ 海棠花现在依旧开得鲜艳,开得漂亮,招人喜爱。它结的果实味美,又甜又酸,开白花的结红海棠,开红花的结黄海棠,果实累累,挂满枝头,真像花果山。秋后在海棠成熟的时候,大家就把它摘下来吃,有的把它做成果子酱,吃起来非常可口。你在的时候,海棠花开,你白天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几分钟散步观赏;夜间你工作劳累了,有时散步站在甬道旁的海棠树前,总是抬着头看了又看,从它那里得到一些花的美色和花的芬芳,得以稍稍休息,然后又去继续工作。你散步的时候,有时约我一起,有时和你身边工作的同志们一起。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的眼前。我们在并肩欣赏我们共同喜爱的海棠花,但不是昨天,而是在十二年以前。十二年已经过去了,这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偶尔我感到是漫长漫长的。
④ 海棠花开的时候,叫人那么喜爱,但是花落的时候,它又是静悄悄的,花瓣落满地。有人说,花落比花开更好看。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里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喜欢海棠花,我也喜欢海棠花。你在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时候,我们家里的海棠花正在盛开,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开着的美好的花朵,我就特意地剪了一枝,把它压在书本里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我想你在那样繁忙的工作中间,看一眼海棠花,可能使你有些回味和得以休息,这样也是一种享受。
⑤ 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在花下树前,大家一边赏花,一边缅怀你,想念你,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你离开了这个院落,离开它们,离开我们,你不会再来。你到哪里去了啊?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你经过春风的吹送和踏雪的足迹,已经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也飘进了黄河、长江,经过黄河、长江的运移,你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你,不仅是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国家的人民服务,而且你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为世界的和平,一直在那里跟人民并肩战斗。
⑥ 曾记否?遥想当年,我们之间经过鸿雁传书,我们之间的鸿雁飞过欧亚大陆,越过了海洋,从名城巴黎,到渤海之滨的天津。感谢绿衣使者把书信送到我们的手里。有一次,我突然接到你寄给我的印有李下克内西和卢森堡像的明信片,你在明信片上写了“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那样,一同上断头台”这样英勇的革命的誓言。那时我们都加入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行列。宣誓的时候,我们都下定决心,愿为革命而死,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
⑦ 每当我遥想过去,浮想联翩,好像又回到了我们的青年时代,回到了我们并肩战斗的生活中去,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我现在老了,但是我要人老心红,志更坚,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努力为人民服务。
⑧ 同志、战友、伴侣,听了这些你会含笑九泉的。
(选自《新湘评论》,有删改)
9.作者对周总理的深情体现在哪些地方?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4分)
① 夫妻二人有时来到院落,在海棠树前散步欣赏海棠,以消解周总理工作中的劳累;②作者给远在日内瓦的周总理寄去海棠花,以示关怀; ③ 周总理去世后,作者独自赏花,回忆周总理与海棠花的往事; ④ 作者人老心红,要像周总理一样努力为人民服务。(每点1分)
10.文章反复描绘西花厅海棠花,这与周总理有什么关系?(6分)
周总理居住的院落盛开着海棠花,他喜欢海棠花(2分);周总理工作之余与家人或同事欣赏海棠花,用赏花来消解工作中的劳累(2分);海棠花也是他们夫妻二人情感的见证和回忆的寄托(2分)。
1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4分)
它结的果实味美,又甜又酸,开白花的结红海棠,开红花的结黄海棠,果实累累,挂满枝头,真像花果山。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海棠花开花和结果的院落比作花果山(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棠花开花和结果的盛况(1分),表达了作者对海棠花的喜爱之情(1分)。
12.作者以《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为题,有何深意?(4分)
从内容上看,海棠花是周恩来喜爱的花,西花厅是他生活工作之地。作者写了有关周恩来、海棠花的美好回忆,表现了对周恩来的深切怀念(2分);从情感上看,海棠花曾作为两人情感传递的媒介,体现了他们之间真挚、深厚的爱情;同时海棠花也象征了周恩来谦逊、质朴的伟大人格,作者以花为题,赞美和缅怀周恩来的品格和精神(2分)。
写作练笔
13.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想为校园植物换一批新的介绍卡片。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文字和图片,发挥创意,为垂丝海棠撰写一段生动的介绍,不少于100字。

垂丝海棠,蔷薇科落叶小乔木,高可达5米。树冠开展,小枝微弯曲,呈紫色或紫褐色;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中脉有时具短柔毛,深绿色,有光泽并常带紫晕;花期3—4月,具花4—6朵,花梗细弱下垂,有稀疏柔毛,紫色;花瓣呈倒卵形,基部有短爪,粉红色,常在5数以上;喜湿喜阳,多生长于山坡丛林中或山溪边,海拔50—1200米。
【示例】垂丝海棠以她独有的风姿,在蔷薇科的画卷上轻轻勾勒出一抹温柔的粉。她,以落叶小乔木之姿立于世,高可达五米,树冠如伞。小枝微弯,紫褐交织,如同岁月轻抚留下的痕迹。她的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深绿中带着紫晕,中脉间偶有短柔毛,更添了几分细腻与柔情。每到三四月,春风拂过,四至六朵粉嫩花瓣轻摇,宛如羞涩少女的脸颊,轻轻垂下。细弱的花梗上,紫色柔毛轻舞,宛若喜迎春天的来临。她喜湿向阳,偏爱那山坡丛林的幽静和山溪的流水潺潺,多于海拔五十至一千二百米之间,静静绽放。
整本书阅读(一) 《艾青诗选》
1.《艾青诗选》里收录了作者从青年到晚年不同时期的诗歌,请根据不同时期诗歌的特点,完成下表。
创作 时期 | 篇目 | 主题 |
早期 (1932- 1937年) | 《大堰河 ———我的 保姆》 (1)雪 | 对保姆大堰河深深的 爱和无尽的怀念 通过描写大雪纷扬下 |
落在中国 的士地 上》 | 的农夫、少妇、母亲的 形象,表现了中华民 族的苦痛与灾难,表 达了作者深厚的爱国 情感 | |
中期 (1938— 1978年) | 《我爱这 土地》 | (2) 表达对土地的 热爱,以此来表达对 祖国的热爱之情 |
《黎明的 通知》 | 抒发了诗人期待革命 胜利的强烈愿望,倾 吐了对新生活的向往 之情 | |
晚期 (1978年 以后) | (3)《鱼 化石》 | 对生命本质的思 考——离开了运动, 就没有生命 |
2.《艾青诗选》中,绘画出身的艾青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着得天独厚的敏锐,他善于通过色彩的巧妙运用来准确揭示事物的特点和表情达意。他在《北方》中用绿色表示 ① 生命,在《手推车》中用黄色表示 ② 荒凉,在《向太阳》中用紫色表现 ③ 悲痛。(供选择的词语:快乐悲痛荒凉希望生命忧伤)
3.完成诗歌小卡片。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一九五四年七月二十五日
作者:艾青
(1)中心意象:礁石(2)赏析:这首小诗语言凝练,饱含深意。例如:“扑”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浪汹涌而来的情态;诗歌还采用了烘托的手法,以每一个浪都被打成碎沫的情状来烘托礁石的坚韧(举例并分析)。
(3)迁移:诗中的“礁石”让我想起了《_【示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的—保尔(人物),他(她)在战斗中大腿受伤、头部被炸伤、右眼失明,修筑铁路时满身伤残、患风寒的他几乎丧命,经历这般“无休止地扑过来”的“磨难之浪”时,伤痕累累的他却如礁石一般,依然笑对人生,坚持他的革命信仰,并发出“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的呐喊(结合具体的情节),其精神品质和“礁石”多么相像。
4.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艾青诗选》中许多诗歌体现了这一主题。请从《艾青诗选》中举出具体篇目(不少于两首),结合作品内容分析其是如何体现家国情怀的。
【示例】《大堰河一我的保姆》中,作者一方面写自己对乳母的感情,另一方面把人民栖息的“土地”作为一种意象,反映出诗人希望周围的所有人能够团结一致,继而为自己的祖国尽一份力的愿望。《黎明的通知》里“我”化身为光明的使者,为祖国大地带来胜利的消息,让所有的人都被唤醒,争相传递这条喜讯。家国情怀表露得淋漓尽致。
5.艾青说:“诗人必须是一个能把对于外界的感受与自己的感情思想融合起来的艺术家。”请结合他的这首《树》及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链接材料】《树》写于1940年春天,此时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多了,正转入艰苦的相持阶段。这场民族战争正使人民的灵魂在战争中经受严酷的磨炼,日益走向精神的觉醒。
【示例】诗人借助一棵一棵“孤离地元立”的树,它们彼此保持距离,但它们的根在地底下“伸长着”“根须纠缠”这种自然状态,突出了“树根”的生命力与紧密团结的精神内涵,以此表达自己已经深切地体察到了时代和社会脉搏的动向,意识到了民族的觉醒已经到来。
6.从《艾青诗选》中汲取精神力量,可以使我们成为自强不息的人。下面是小亮分享的“诗歌品读记录”,请你将横线处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诗歌品读记录
【诗歌摘抄】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吗?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选自《煤的对话 -AY.R.》)
【意象鉴赏】
煤象征着 中华民族,表面 沉默、坚硬,一遇到精神之火,就会产生巨大能量。表达了诗人 对我们伟大民族蕴藏巨大力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精神启示】
【示例】我们要相信自己潜力无穷,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的困境。
7.艾青是诗人,也是画家,艾青的诗作有一种“绘画美”。同学们对艾青诗作的“绘画美”展开了讨论,请你根据提示,将表格补充完整。
“绘画美” 的特点 | 解释 | 示例 |
色彩赋象, 以象寓意 | 通过不同的色彩交 织,营造出情感画面 | A |
空间营造, 透视意象 | 通过透视增加空间的 层次,让诗歌充满空 间画面之美 | B |
A.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 -一片暗淡的灰黄/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
B.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C.在黄河流过的地域/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手推车/以唯一的轮子/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穿过寒冷与静寂/从这一个山脚/到那一个山脚/彻响着/北国人民的悲哀…··
8.陶渊明说:“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在经典阅读中,我们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得”:体会了作者的情感抱负,学会了某种写作手法,陶醉于书中精妙优美的语句,沉迷于经典人物形象·….·请结合名著的具体内容,谈谈你读《艾青诗选》后的“得”吧。(不少于100字)
【示例一】读《艾青诗选》,我体会到作者深沉的情感,如《大堰河一我的保姆》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同情。同时,我也学会了通过具体的意象和色彩来表达情感,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通过对雪和寒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命运的忧虑。
【示例二】读《艾青诗选》,我发现土地与太阳是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因此我从赏析诗歌的意象入手进行专题探究。通过赏析,我了解到诗人“土地的忧郁”多与国家民族的苦难相关;诗人在民族危亡时刻满怀爱国情怀。
第二单元
7 敬业与乐业
基础·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调和( tiáo ) 解剖( pou ) 神师 chán ) 你( l6u ) 咽气( yan ) tiáo ) lue ) 进( pián ) · 妄想( wang ) 强联不舍( guo )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容 shé( 赦 ) 直jié( 捷 ) 教hui( 诲 ) 盗 zéi( 贼 ) 羡mu( 慕 ) 喉lóng( 咙 ) ru(儒 )门 言不及yi( 义 ) 浪 dang( 荡) 杜jué( 绝 )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便一点不迟疑(迟疑怀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2)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_精微(精细精微)。
4.班级开展“青春就是要奋斗”演讲比赛。以下文字选自小甘同学的演讲稿,请你仔细阅读并完成下面小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青春的底色永远离不开“奋斗”二字。【甲】习近平总书记教诲我们:“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也告诫我们:“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
【乙】当钱七虎60多年如一日在国防工程领域I尽心血、埋头耕耘,带领团队完成多项重大国防工程,解决核武器和常规武器工程防护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的时候,他的奋斗一定是幸福的。当姚启明在汽车运动领域心无旁wU、潜心钻研20余年,创造20余次“中国第一”,被誉为“中国赛道设计第一人”的时候,她的奋斗也一定是幸福的·…···正是无数这样的奋斗,创造着我们的幸福生活,不断_ 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丙】
亲爱的同学们,奋斗的故事是否也让你心有感慨。十四、五岁的我们青春正好。我们的青春也会因坚守而闪闪发光,会因拼搏而 !【丁】
今天,青春的我们以奋斗之姿平整土地,相信自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有奋斗的答案,那答案就是“胜利”。它是我们披星戴月,之后的必然;是我们青春向上,逐梦未来的信念!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li沥 )尽心血 心无旁wu(鹜) 潜心( qián ) 感慨( kái )
(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B)
A.附和 惊心动魄 日理万机B.定义 多姿多彩 全力以赴C.附和 多姿多彩 日理万机D.定义 惊心动魄 全力以赴(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并写出修改意见。语序不当,应将“自会”和“在未来的日子里”调换位置。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埋头耕耘”“奋斗之姿”“披星戴月”三个短语结构不全相同。
B.“今天,青春的我们以奋斗之姿平整土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十四、五岁的我们青春正好。”这句话标点使用无误。
D.“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这句话是并列复句。
【解析】C项,“十四五岁”表示约数,中间不用标点符号,应删去顿号。
(5)小甘写完演讲稿后,和小组成员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肯定。小陇建议加一句:“时间总是奋斗者最好的见证。”通读全文,你认为这句话放在(B)最合适。
A.【甲】处 B.【乙】处C.【丙】处 D.【丁】处
5.深化劳动教育,树立劳动观念。复兴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下列对“劳动之美”宣传图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D)

A.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B.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
C.荣誉在于劳动的双手。
D.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2)学校征集“多彩的劳动”教育方案,请仿照下面的示例,设计一条劳动教育项目。示例:“新芽农场”。辟一块菜园,播撒几粒蔬菜种子,与菜园的新芽一起成长。【示例】“睦邻花园”。种一园鲜花,养一片绿草,与花园间的邻里和谐相处。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6.认真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提出了什么论点。
【见本课“语文要素点津”】作者在开篇就提出了“‘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这个中心论点。
7.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本文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接着从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强调“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
8.(☆课后习题二变式)说说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道理论证。引用孔子的话证明了“乐业”的重要性。
永葆“作之不止”的奋进姿态
华金良
① 明代学者杨梦衮有言:“作之不止,可以胜天。止之不作,犹如画地。”意思是说,世上的事,只有坚持不懈地去做,才能走向成功;如果停下来不做,就会陷入“画地为牢”的困境,永远达不到目的。这告诉我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书写精彩人生,就要永葆“作之不止”的奋进姿态。
② “作之不止”是做事之要、成功之道。它不仅是对“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的做事原则的认同,还表现为一种笃行不总的实干作风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精神。纵观古今,无论个人还是团队、小家还是国家,无论修身还是做事、为学还是练技,唯有“作之不止”,方有所成。“作之不止”者不胜枚举。黄大发带领村民苦战36年,修建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林俊德隐姓埋名50多年,扎根戈壁大漠搞核爆炸研究,在“大国重器”的研制上取得重大进展;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艰难跋涉于中国西南大山,对比了1000多个洼地,终于找到了安顿“天眼”的最佳位置····他们都因“作之不止”而实现梦想、成就事业,也用一个个生动事例诠释了“作之不止”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时代价值。
③ 做到“作之不止”,须方向正确。方向正确,事半功倍;方向不对,功夫白费。我们讲的“作之不止”,不是任性妄为、盲目蛮干,也不是低效率的简单重复、周而复始,而是要激发工作、学习的热情,精心筹划和设计行动的方向以及达成目标的路径、方法,谋定而后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笃实好学,尊重实际,不违背规律,不盲目蛮干”。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实现什么目标,既要有“作之不止”的态度,更要把前进的大方向搞正确,绝不能盲目蛮干、走一步看一步,这样才能确保举必有功、行有所成。
④ 做到“作之不止”,当不畏挫折。言之易,行之难。“作之不止”不仅要吃苦耐劳,舍得付出辛苦和汗水,而且要意志坚定,不惧困难和挫折,顶得住压力,经得起失败,扛得住打击。袁隆平经过无数次挫折才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屠呦呦在经历190次失败后才提取出青蒿素···.他们靠着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坚忍和顽强,在“作之不止”中“踏平坎坷成大道”,迎来事业和人生的辉煌。唯其艰难,方显勇毅;唯其磨砺,始得玉成。我们要想在追求事业有成的征途上行稳致远,就要做好迎战各种艰难困苦的思想准备,坚定“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决心,在迎接困难和挫折的挑战中,不低头、不气铵、不短志,披荆斩棘、爬坡过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做到虽百折而不回、履艰险而不惊。所以,想要行稳致远,就要做好迎战各种艰难困苦的思想准备,坚定决心,勇往直前,不畏惧任何挑战。
⑤ 在充满挑战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青少年要以“作之不止”的精气神坚持到底,锤炼持之以恒的韧劲,在“追风赶月莫停留”中积小成为大成、积小胜为大胜,最终收获“平芜尽处是春山”的成功。
(选自《解放军报》2024年3月4日,有删改)
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见本课“语文要素点津”】
A.第 ① 段提出中心论点: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书写精彩人生,就要永葆“作之不止”的奋进姿态。
B.第 ②③④ 段围绕中心论点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C.第 ③ 段画线句运用了道理论证,有力地论证了“做到‘作之不止’须方向正确”的观点。
D.第 ⑤ 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青少年只要“作之不止”,就一定能收获成功。
【解析】D项,根据第 ⑤ 段可知,作者只是对青少年提出了希望,并没有说这样做“就一定能收获成功”。
10.阅读选文第 ④ 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下面的分析。(3分)
首先提出观点“(1) 做到‘作之不止’当不畏挫折”;接着具体阐述了这一观点;再列举(2) 袁隆平、屠呦呦靠着不畏挫折的毅力迎来成功 的事例来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3) 想要行稳致远,就要做好迎战各种艰难困苦的思想准备,坚定决心,勇往直前,不畏惧任何挑战
11.(☆课后习题四变式)同学们搜集到下列两则材料,你认为哪一则更适合作为第 ② 段的论据?请说明理由。(4分)
材料一被誉为“战麻斗士”的李桓英,是著名的麻风病防治专家。为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她思维灵活,敢于创新,将国外先进的治疗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率先开展了短程联合化疗研究。
材料二被誉为“海牛之父”的万步炎,在艰苦环境中工作,毫不却步。他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海上度过,一干就是30年,最终带领团队研制“海牛Ⅱ号”钻机,在2000多米的海底成功下钻231米,刷新了世界深海海底钻机钻探深度。
材料二。(1分)理由:因为材料二中的“海牛之父”万步炎,在艰苦环境中工作,毫不却步,最终取得成功,与第 ② 段“‘作之不止’是做事之要、成功之道"的观点一致。(3分,言之有理即可)
12.选文第 ③ 段说:“方向正确,事半功倍;方向不对,功夫白费。”对此,你有怎样的体会?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谈谈。(4分)
【示例】“方向正确,事半功倍;方向不对,功夫白费”这句话深刻揭示了选择正确方向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在生活和学习中,我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当我设定一个目标并为之努力时,如果方向正确,那么我的努力就会更加高效,成果也会更加显著。比如,在学习上,如果我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那么我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成绩也会有明显的进步。相反,如果盲目跟风,选择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或者设定的目标过于理想化而不切实际,那么即使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可能收效甚微,甚至南辕北辙。(4分,言之有理即可)
写作练笔
13.梁启超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对这个观点,你怎么看?请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表明自己的看法。
【示例一】我同意这个观点。因为梁启超说过“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无论做什么职业,无论对社会的贡献大小,都是对社会有益的,从这个角度讲,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都是对社会有意义的、有价值的。【示例二】我不同意这个观点。因为作者说这句话的目的是说明“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这一观点,是劝说那些“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人,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进而体会到职业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然而从现实来看,显然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的价值是远超一个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的,所以,在脱离了作者说话的语境的情况下,这一观点并不成立。
语文要素点津
论点
论点分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的看法、见解和主张。分论点是用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分支论点。
【技法点睛】找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看位置:中心论点通常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部分。分论点则常常出现在段落的首尾句中,特别是那些总结性的句子。2.分析归纳:如果文章中没有明显的中心论点,可以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得出。首先归纳段意和层意,再从中提炼出中心论点。同样,分论点也可以通过分析归纳段意和层意得出。3.寻找关键词:在段落的首尾句中寻找提示论点的关键词,如“可见”“总之”“归根结底”等。这些关键词可以帮助你快速找到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习题链接】见本课第6、9题。
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基础·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恍若( huang ) 绸缎( chou >
。 :
惊骇( hai ) 警见( pie ):
劫掠( lue ) 箱( qie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赞yu( 誉) jian( 剪)影 zang( 赃)物 制cái( 裁) 富丽堂huang( 皇)
3.文学常识填空。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
信》的作者是雨果(维克多·雨果)法_国作家,_浪漫主义_文学的代表作
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只累运用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动画剧集《中国奇谭》自播出后就受到公众的一致好评。那么《中国奇谭》究竞好在哪儿?能将最具民族特色的中国故事呈现给观众,无疑是本片获得广泛赞yu的重要原因。在《中国奇谭》的几个分剧集中,《小妖怪的夏天》脱tai于国人熟悉的《西游记》,《鹅鹅鹅》则取材于我国传统的志怪小说,但这还不足以全面概括本片的创作理念与艺术特色。总体来看,很多作品虽拥有绚丽的特效和精致的画面,制作水平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依然存在模仿与借鉴。
(1)依次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D)
A. chén 誉贻 xian B. chén 誉 胎 xian C. chéng 誉 贻 xuan D. chéng 誉胎 xuan (2)从复句类型上来看,文段中画横线的语句 属于转折复句。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语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示例】制作水平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依然存在模仿与借鉴的痕迹。
5.下面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当代青年人没有墨守成规,而是敢于质·疑,大胆创新。一个个奋斗的故事,演绎出一段段无怨无悔的青春。他们所做的事情也许算不上什么丰功伟绩,但是,他们以奋斗之姿,吹响了可歌可泣的时代号角。
A.墨守成规 B.无怨无悔C.丰功伟绩 D.可歌可泣【解析】D项,“可歌可泣"指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这个词形容的对象是悲壮事迹,不能形容时代号角。
6.班级计划开展以“走近三星堆:了解历史,传承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下面是活动中小语写的四张宣传标语,其中属于篆书的是(C)
砖建多好 型激试件样。 数或叶社。 代千
A B
(2)小雅总觉得文物离我们很遥远,有着“高冷”的特点,请你结合自己的思考说一说有哪些办法可以让更多的中学生了解和保护文物,进而传承中华文明。
【示例】 ① 学校要多宣传教育,让更多的文物以生动的形式走进校园和课堂,增强同学们保护文物、传承文明的意识,让同学们了解并爱上祖国文物,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②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利用寒暑假参观当地或附近的博物馆,了解文物的“生平故事”。(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7.(☆课后习题一变式)通读全文,看看这封书信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文中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这封书信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劫掠毁灭圆明园罪行的遣责和对遭受劫难的中国的深切同情。作者从描摹、赞叹圆明园之美和揭露英法联军强盗行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8.(☆课后习题四变式)“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以文明和野蛮相对照,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谢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做出了毁灭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蛮行径。表达了作者的愤怒,辛辣地讽刺了英法联军的罪行,使中心更鲜明突出。
拓展阅读
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自播出以来,好评如潮。某校九年级举办了“文物归乡路”材料搜集分享活动。
材料一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采用拟人手法,讲述了在大英博物馆中的中国文物“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出逃寻乡的故事。
虽然剧情不长,但剧中的诸多小细节却掀起网络热议。为什么小玉壶的脸是脏兮兮的,还惊奇于一个柜子(屋子)可以住两个人?因为大英博物馆从未善待瑰宝,很多文物在展陈时随意挤在一起,有的甚至没有保护罩,任由往来游客触摸。为什么小玉壶向记者郑重强调自己是“盏”?因为在遥远的异乡他国,鲜有人了解中国文物细腻而灿烂的背景,更无从记住那些“刻在心底的名字”.……也正如短片所影射的,由于管理混乱,这些艺术瑰宝并不能发挥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反而要面临被偷盗、被损毁、被挂上电商平台的命运。
再放眼全世界,在47个国家至少218家博物馆中,还收藏着167万多件中国文物。据统计,仅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便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流散出境。那些背井离乡的瑰宝,在颠沛流离中记录着令人啼嘘的故事,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中国人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
(选自《长江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守住文化之根,是民族情结的必然要求。让流失文物“回家”的理由众多:流失文物见证了列强对中国的掠夺,文物留在国外损害了民族自尊,文物回收后在国内会受到更好保护·…··此外,文物离开“母体”后,历史的真相往往也会随之消失。比如我国的西北边陲曾是千里佛国,假设敦煌的佛像皆流失海外,那段佛教昌盛的历史就很有可能被风沙湮灭。
守住文化之根,社会各界须齐心协力。一方面,防止文物流失与追回流失文物同样重要,不可偏废,应在源头上杜绝文物流失;另一方面,中国流失文物在世界上收藏情况复杂,从不同博物馆、藏家手中收回文物是非常困难的事。因此,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才能最大限度守住我们的文化遗产。比如皿方(léi)出土后跨越近百年最终“身盖合一”,离不开全球华人藏家的鼎力帮助。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文物保护需要更多部门甚至全社会的联动。
(选自河北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三2020年9月,国家文物局监测发现了天龙山流失的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的踪迹。经过多方努力,2021年7月24日,流离九十八载,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带着千年不变的微笑,终于回家。这微笑,是对劫难的蔑视,更是对祖国繁荣的祝福。
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通过高清图像对比、成分分析、显微观察、荧光照相等科技手段,对佛首和第8窟佛身进行了系统的科技分析,尝试对佛首原貌以及来源进行复原和追踪,全方位讲述天龙山石窟文物的悠久历史。
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兴,一件件流失文物踏上归途,一路见证中华民族从屈辱颠沛到富强兴盛。
(选自光明网,有删改)
材料四2019年7月13日,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云冈石窟第7窟鲜卑装人物头像,由美籍华人王纯杰夫妇护送回国,并捐赠给山西博物院。
2019年8月23日,中国政府成功将流失日本的八件曾伯克父青铜组器追索回国。
2019年11月13日,港澳知名企业家、爱国人士何鸿桑先生将购得的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
2023年10月25日,澳大利亚向我国返还共4件流失文物艺术品与1件古生物化石。
2024年1月28日,国家文物局从美国成功追索被盗流失的西周丰邢叔篮(gui)。
2024年4月17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驻纽约总领事接收美国纽约曼哈顿区检察官办公室向中国返还的38件文物艺术品。
在国际公约框架下,我国政府与20余个国家就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签署双边协议,建立合作机制·…..·截至2024年11月,已实现48批次2 113件(组)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
(摘编自网络)
9.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逃出大英博物馆》这一短剧影射了大英博物馆对文物管理不善的现实。
B.敦煌佛像的消失,导致我国西北边睡曾经佛教昌盛的历史无据可考。
C.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但我们可以使用高科技手段对其进行系统科技分析。
D.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兴,我辈少年只有奋斗进取,才能守护华夏神州。
【解析】B项,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可知,敦煌佛像消失可能会使我国西北边睡曾经佛教昌盛的历史无据可考,只是一种假设,不是事实。
10.材料二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3分)
举例论证(1分),通过举皿方出土后历经近百年最终“身盖合一”的例子(1分),具体、真实、有力地论证了“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才能最大限度守住我们的文化遗产”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分)。
11.阅读材料四,说说文物“回家”的途径有哪些。(3分)
\underline{{①}} 爱国人士捐赠; ② 我国政府追索; ③ 他国政府主动归还等。(每点1分)
12.结合以上材料,说说你是如何看待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5分)
我认为中国文物流失海外是国家“落后就要挨打”“民族弱则文物失”的体现。(1分)首先,流失的文物见证了列强对中国的掠夺,文物留在海外损害了民族自尊;其次,流失的文物是中国文化的损失,体现了国力的薄弱;最后,流失的文物回归中国,说明中国的综合实力逐渐增强,同时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3分)通过各种方法积极追索流失的文物,既是对国家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也是对历史和文化传承负责。(1分)
学习任务群(一) 君子自强不息
为了进一步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班级拟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1.在认识自强不息内涵的环节,一组同学整理了下面的材料。
1914年11月的一天,梁启超先生来到清华,以《君子》为题发表演讲。演讲过程中,他借用《周易》中的象辞激厉学子 ① 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它们的意思是:“天”的运行康泰良好,君子应像天一样,力求进步,刚毅艰卓,发奋图强 ② “地”的形势取法坤相,君子应该效仿大地,厚实和顺,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自那时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成了清华校训。这一校训告诫广大学子以宽厚的道德担负历史重任,用不屈的意志力求自我进步。
(1)有同学认为画横线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下面判断错误的一项是(B)
A.“厉"应写作“励” B.“强"应读作“qiang"C.“载”应读作“zai”D.“艰”应写作“坚”【解析】B项,“强”应读作"qiáng"。
(2)有同学对文段 ①② 两处标点符号的使用有疑问,你认为这两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A)
A. ① , ② B. ① ② 。
C. ① , ② 。 D. ① ② ;
(3)根据语境,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这一校训激励广大学子用不屈的意志力求自我进步,以宽厚的道德担负历史重任。
2.在分享环节,同学们分享了有关“自强不息”的古诗词。请分别概括下面诗句所揭示的自强不息的内涵。(句式不限)
(1)志向坚定,奋斗不息一一老骥伏,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示例】历经磨难,坚忍顽强 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3) 【示例】任重道远,求索不止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任务二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
3.中国古代有很多自强不息的人物,请你从下面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位,仿照示例,概括他的事迹和品质。
【示例】祖邀胸怀报国大志,闻鸡起舞,刻苦锻炼,终成旷世之才。
备选人物:司马迁李白【示例一】司马迁遭受宫刑,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终成《史记》。
【示例二】李白仕途不顺,却依然乐观豁达,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4.名著中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下列哪个人物可以作为“自强不息”精神的代表?请结合名著简要阐述理由。
A.祥子(《骆驼祥子》)B.朱德(《红星照耀中国》)
【示例一】我认为前期的祥子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代表。虽然祥子在后期因生活所迫而堕落,但前期的祥子为了能拉上属于自己的车,在被乱兵抓走,失去新车以后,倔强地从头再来。所以我认为前期的祥子是有理想、老实坚忍、吃苦耐劳、自尊自强的人。
【示例二】我认为朱德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代表。他虽出身穷苦、貌不惊人,但朴实谦虚、平易近人、吃苦耐劳,他带领红军战士进行游击战,取得了很多胜利。
5.我们身边也不乏自强不息的人。他们的精神让我们感动。为此校团委准备组织一次“自强不息好少年”采访报道活动,下面是该采访活动的流程表。请你将该表格转换成一段文字,要求:语言简洁流畅,条理清晰。
采访主题:自强不息 | 准备 | 收集信息 |
拟写提纲 | ||
团队分工 | ||
好少年 | 采编 | 实地采访 |
报道 | 编审稿件 | |
广播站 | ||
校园网 公众号 |
【示例】本次采访活动以“自强不息好少年”为主题,分为准备、采编和报道三个阶段。在准备阶段,要收集采访对象信息,拟定采访提纲,做好团队分工;在采编阶段,先进行实地采访,再编审稿件;最后通过广播站、校园网和公众号进行报道。
6.为了弘扬当代自强不息精神,学校计划让你以校报记者的身份去采访航天科学家孙家栋。为完善采访提纲,请你围绕“自强不息”拟写两个采访问题。
采访对象 | 孙家栋是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中成长起来的优秀科学家。在从事航天 工作的60多年中,他带领团队不断攻坚 感难,并树,他当着大家在违 一点点寻找卫星残骸,分析故障,查找原 因,最终让卫星发射成功。他为中国在突 破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和深 空探测技术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
采访问题 ② 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 | 【示例】您在从事航天工作60多年中 搏到不那么多困难,是什么支撑您一直坚 【示例】中国航天事业在加快实现高水 |
7.新时代大有可为,自强不息无处不在。请你结合下面的材料,为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刘玲写一份颁奖辞。(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
刘玲是湖南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她扎根特教讲台33年,坚持做一件事,那就是让听障孩子在有爱的环境中,学习开口说话。面对这群听障儿童,刘玲是老师,更是妈妈。33年来,刘玲所教的80多名学生中,有20多名考上了大学。她让这些被命运抛弃的孩子,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改写自己的人生。
【示例】眼耳鼻舌身意,色香声味触法,用尽所有,为生命解锁。她从命运那里夺回一副又一副翅膀,带领孩子们飞离寂静的牢笼。听,每一个新的发音,都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任务三 演讲:青年当自强不息】
8.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小渝所在班级准备组织一次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活动。
(1)小渝写演讲稿时,发现自己演讲的内容还不够丰富,请根据提示帮他完善。

A. 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国家强盛)
B. 【示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示例】勾践卧薪尝胆
(2)演讲活动中,小渝演讲完《青年当自强不息》,小庆将演讲《志当存高远》。请为主持人写一段串词,串联两位同学的演讲。
【示例】刚才小渝激情澎湃的演讲,让我们知道了青少年一定要自强不息,努力进取。是啊,正值青春的我们,不仅要努力进取,还要志存高远,胸怀远方。下面有请小庆为我们演讲《志当存高远》,大家掌声欢迎!
第三单元
11 岳阳楼记
基础·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谪守( zhé ) 浩浩汤汤( shang > 淫雨霏霏( yin > 阴风怒号( háo > 日星隐曜( yao ) 山岳潜形( qián ) 倾摧( ji ) 忧谗畏讥( chán ) 波澜不惊( lán ) 一碧万顷( qing ) . 薄暮冥冥( b6 )( ming ) 岸芷汀兰( zhi )( ting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谪守巴陵郡 谪守: 因罪贬谪流放, 出任外官
(2)越明年 越:到
(3)横无际涯 际涯: 边际
(4)朝晖夕阴 晖:_ 日光
(5)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 壮丽景象
(6)南极潇湘 极:_至、到达
(7)迁客骚人 迁:贬谪、降职
(8)得无异乎 得无: 表推测
(9)淫雨霏霏 淫雨: 连绵不断的雨
(10)浊浪排空 排空: 冲向天空
(11)日星隐曜 曜: 光芒
(12)倾辑摧 倾: 倒下
(13)薄暮冥冥 冥冥: 昏暗
(14)去国怀乡 国: 国都
(15)春和景明 景: 日光
(16)锦鳞游泳 鳞: 代指鱼
(17)郁郁青青 郁郁: 形容草木茂盛
(18)长烟一空 一:_ 全
(19)宠辱偕忘 偕:一起
(20)把酒临风 把:_持、执
(21)或异二者之为 或: 或许、也许,表示 委婉的语气
(22)居庙堂之高 庙堂: 朝廷
(23)先天下之忧而忧先:在.····之前(24)后天下之乐而乐后:在….…之后(25)微斯人 微:如果没有
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B)
A.政通人和 B.属予作文以记之C.浩浩汤汤 D.然则何时而乐耶【解析】B项,属”同“嘱”,嘱托。
4.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
A.增其旧制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前人之述备矣 D.感极而悲者矣
【解析】A项,古义:规模。今义:制度。B项,古义:景象。今义:观看。C项,古义:完备,详尽。今义:具备,具有。D项,极点。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A.《岳阳楼记》的作者是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这篇文章是他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作。
B.“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人、事、山川名胜、器物、建筑等,故又称“杂记”。我们学过的“记”有《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等。
C.古代官员升迁任免过程中,提升职务多用擢、升、拔,降级免职多用罢、黜、左迁、贬谪。
D.岳阳楼与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解析】A项,“南宋"应改为“北宋”。
6.默写。
(1)《岳阳楼记》中,从时间上表现洞庭湖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是:朝晖夕阴 ,气象万干
(2)《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岳阳楼记》中表现“古仁人”无论是在朝廷做官还是被贬谪到边远地区,都心怀天下的句子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但只要我们拥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良好心态,就能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 全兴办起来了。
(2)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
(3)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8.请从下面的选项中为甲、乙两幅书法作品分别选出最适当的评价。

A.此作品为楷书,字形端正,笔画平直,秀美圆润。
B.此作品为隶书,字形扁方,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C.此作品为篆书,笔法古朴,粗细均匀,讲求对称。
D.此作品为行书,笔意连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甲:(A) 乙:(D ?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增其旧制 制:规模 (2)连月不开 开:天气放晴 (3)墙倾摧 摧:折断 (4)沙鸥翔集 集:停息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乃重修岳阳楼 乃不知有汉B.多会于此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C.前人之述备矣 属予作文以记之D.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其真无马邪
【解析】A项,连词,于是,就/副词,竟然,居然;B项,介词,在;C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D项,代词,他的/副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2)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2.(☆课后习题二变式)文章第三段和第四段所写的景和所抒的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述。第三段写的是阴雨天气,描绘了萧条阴冷的景象,抒发了“迁客骚人”凄凉、悲伤的情感;第四段写的是晴朗天气,描绘了春光明媚的景象,抒发了“迁客骚人”欢乐、喜悦的情感。
13.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互文。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写出了“古仁人”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的人生境界,表现了“古仁人”的淡然处世态度与豁达胸襟。
(2024·白银期中)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山距城西南水行三十里。至则舍舟就舆,经平林浅坞间,道傍竹石蒙翳,有泉伏不见,作泠冷琴筑声。予欣然停舆听,久之而去。至白云寺,谒魏公祠,憩远公庵,然后由其麓狙札①以上。山多怪石,若卧若立,若搏若噬,蟠②撃③撑拄,不可名状。复有泉出乱石间,日白云泉,线脉萦络,下坠于沼;举瓢酌尝,味极甘冷。泉上有亭,名与泉同。草木秀润,可荫可息。过此,则峰回碴盘,十步一折,委曲而上,至于龙门。两崖并峙,若合而通,窄险深黑,过者侧足。
登者,止者,哦者,啸者,惫而喘者,恐而咱者,怡然若有乐者,怅然俯仰感慨若有悲者:虽所遇不同,然莫不皆有得也。
(选自高启《游天平山记》)
【注释】 ① 狙代(juyi):像猕猴攀登小木桩一样。 ② 蟠(pán):盘曲。 ③ (ná):牵引。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至若春和景明 景:日光(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3)至则舍舟就舆 舍: 放弃(4)不可名状 名: 说出
15.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3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名之者谁(《醉翁亭 记》)
B.不以物喜/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C.下坠于沼/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 游》) D.举瓢酌尝/徐以酌油沥之(《卖油翁》)
【解析】A项,助词,的/代词,它;B项,介词,因为/介词,用;C项,介词,到介词,在;D项,动词,留取。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朝廷做官,则为平民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则替君主担忧。
(2)虽所遇不同,然莫不皆有得也。虽然所遇到的不一样,但都有收获。
17.【甲】文中,“迁客骚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乙】文登山的人情态不一的原因是什么? (4分)
【甲】文“迁客骚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是个人的遭遇和外物的触发。(2分)【乙】文登山的人情态不一源于所见所得不同。(2分)
18.【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甲】文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的济世情怀。(2分)【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天平山风景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2分)
附【乙】文参考译文:
天平山距离城西南从水路走有三十里。我们到了后就弃船坐车,经过平旷的树林和山坞,路边有竹石遮蔽,有泉水藏而不见,只听见类似琴筑发出的清越的声音。我高兴地停下车听,很久还不愿离去。到了白云寺,我们拜竭魏公祠,在远公庵稍事休憩,然后由这里的山脚像猕猴攀小木桩一样攀登而上。山上有很多怪石,有的像躺着有的像站着,有的像要抓人有的像要咬人,如龙盘曲搏持,如柱撑天而立,无法一一形容描绘。又有泉水从乱石间冒出,叫白云泉,泉水细如线,如脉,向下流淌,坠入水潭中,用瓢留来尝尝,那味道极为甘甜清冽。泉水上有个亭子,亭的名字与泉水相同。泉边草木秀丽润泽,遮盖成荫可供休憩。过了这里,则峰回路转,登山的石道盘绕,十步一折,婉蜓曲折而上,一直到龙门。两面山崖壁立对崎,中通一小径,窄小险峻幽深黑暗,仅容一人侧身而过。
继续登山的,停下来休息的,吟哦感叹的,疲惫喘气的,惊恐而哭的,怡然而乐的,俯仰之间怅然感慨像有所悲伤的:虽然所遇到的不一样,但都有收获。
12 醉翁亭记
基础·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环滁( chu ) 林壑( hé):
蔚然( wei ) 琅琊( lángyá >
。
潺潺( chán ) 饮少辄醉( zhé )
:
林霏开( fei ) 岩穴( ming )·
晦明( hui ) 区偻( yulu )
酒浏( lie ) 山肴野( yáo )·
弈者胜( yi ) 筹交错( gong )
颓然( tui ) 树林阴翳( yi)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 茂盛的样子 (2)峰回路转 回: 曲折、回环 (3)野芳发而幽香 芳:花 (4)山肴野 漱: 菜蔬 (5)杂然而前陈者 陈: 陈列,摆开 (6)弈者胜 弈: 下棋 (7)筹交错 : 酒杯 (8)苍颜白发 苍颜: 苍老的容颜 (9)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 倒下的样子 (10)树林阴 : 遮盖 (11)太守谓谁 谓:为,是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B.云归而岩穴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C.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
【解析】A项,秀丽/茂盛;B项,聚拢/回去;C项,快乐;D项,命名为,是。
4.(☆课后习题四变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也”表达的语气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B)
A.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环滁皆山也。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解析】B项,表示陈述,语气较为和缓;其他三项都是表示判断,语气较为肯定。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D)
A.山行六七里 B.翼然临于泉上C.名之者谁 D.而乐亦无穷也
【解析】A项,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B项,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C项,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
A.在中国“酒”文化中,“”是酒杯;“筹”是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
B.“射者中,弈者胜。”其中的“射”指射箭,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
C.《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文章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D.《范文正公集》《柳河东集》《李太白全集》,这几部作品集的命名方式分别是谥号式、籍贯式、表字式。
【解析】B项,“射者中,弈者胜”中的“射”指投壶游戏,“六艺”中的“射”指射箭,二者含义不同。
7.默写。
(1)《醉翁亭记》中直接点明作者本意不在于饮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_,_在乎山水之间也
(2)《醉翁亭记》中以神来之笔捕捉到四时之景的诗情画意,其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作者用“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云归而岩穴 ”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
(3)《醉翁亭记》中有动静对比之美。“树林 阴 鸣声上下”,树木之静对比百 鸟鲷啾之动,相得益彰。“ 筹交错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 发_,_颓然乎其间者_,太守醉也”以众 宾喧哗之动,对比出太守颓然之静,生趣 盎然。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嗨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游人知道跟随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阅读理解
内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 居高面下 (2)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意趣,情趣 (3)云归而岩穴 :昏暗 (4)泉香而酒冽 测:清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D )
A.朝而往 康肃笑而遣之B.山水之乐 其翼若垂天之云C.至于负者歌于途 货恶其弃于地也D.醒能述以文者 以君之力
【解析】A项,连词,表修饰;B项,结构助词,的;C项,介词,在;D项,介词,用/价词,凭借。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苍老的容颜,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12.(☆课后习题三变式)“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乐人之乐。(或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
13.同样是被贬,欧阳修拥有旷达的胸襟,范仲淹依然怀有忧国忧民之心。你更欣赏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
【示例一】我更欣赏欧阳修的人生态度。因为他以百姓的快乐为个人理想,这种与民同乐的情怀与胸襟更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示例二】我更欣赏范仲淹的人生态度。因为他即使身处逆境,也不在乎个人得失,依旧怀有忧国忧民之心,现如今国家的建设更需要这样的人。
石 店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陆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日西山,东日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赛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有删改)
【注释】 ① 陂(potu6):起伏不平的样子。 ② 浮图:佛寺。精舍:僧人住所。 ③ 隐蔽松:林木丰茂,隐蔽天地。,栎树。 ④ 襄(qian)裳:提起衣服。 ⑤ 移日:过了一天。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杂然而前陈者 陈: 陈列,摆开 (2)宴酣之乐 酣: 尽兴地喝酒 (3)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以……·为乐 (4)依山临壑 临:面对
1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3分)
A.乱流而南/濯清涟而不妖B.庐于江上/相与步于中庭C.万物无以易之/以其境过清D.车马之迹不至/执策而临之【解析】A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B项,介词,在;C项,介词,用来价词,因为;D项,助词,的/代词,代指干里马。
16.下列对【乙】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B.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C.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D.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2)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有些地方不能到达,子到第二天都闷闷不乐。
18.请把【甲】文中“滁人游”的画面描绘出来。(3分)
【示例】琅琊山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人们扶老携幼,有说有笑,尽情游玩。有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引高歌;有游客前呼后拥,呼朋引伴,兴致高昂;有走路的人累了便在树下休息。整座山上都是一派欢乐热闹的景象。(3分,意对即可)
19.仔细阅读【乙】文,说说苏轼的“乐”与【甲】文中欧阳修的“乐”有哪些异同。(4分)
【示例】同:虽遭贬谪,却都能安然自适;都有寄情山水之乐。(2分)异:欧阳修之乐是与民同乐;苏轼之乐是自得其乐,以适意为乐。(2分)
附【乙】文参考译文:
子瞻被贬到齐安后,在江边建屋居住。齐安没有什么名山,可是长江南岸武昌的群山,连绵起伏,山谷非常幽深,其中有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紧靠着山梁,面朝山沟,被茂密的松树标树丛所隐蔽,其中寂寞、清静,恍若绝世,听不到车马的喧嚣,看不见人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的时候,江面波平浪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上酒,乘着渔舟,穿过乱流到江南岸去。我年轻的时候,跟随着子瞻到各地游玩。遇到值得一登的山、值得一的水,子瞻没有不提起衣服先体验的。有些地方不能到达,子瞻到第二天都闷闷不乐。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自由自在地在泉边、岩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捡着山涧中的落果,从溪中稻取水来喝,看到他这样子的人都把他当作神仙。其实天下的乐事很多,而契合人心意的事是最(令人)开心的。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什么都不能用来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没有不自我嘲笑的。只要心中无愧,行事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姑且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找到快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