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 解 剖 基 础
n眼球(eyeball)近似球形。正常成人眼球的前后径约24mm。n眼球有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组成。
屈光系统:角膜+房水+晶体+玻璃体感光系统:视网膜传导系统:视神经+视路三大系统
屈光系统:角膜+房水+晶体+玻璃体感光系统:视网膜传导系统:视神经+视路三大系统
屈光系统:角膜+房水+晶体+玻璃体感光系统:视网膜传导系统:视神经+视路三大系统
眼
球
眼
球
壁
内容物:
眼附属器:
:
纤维膜(外层)
葡萄膜(中层)
视网膜(内层)
:透明,占1/6
巩膜—乳白色不透明,占5/6 —— 、
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液、眼外肌、眼眶
、 、
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中枢
—— 、 、脉络膜360软件管家.lnk人的眼睛是由什么组成的?
上皮细胞层
前弹力层
基 质 层
后弹力层
内 皮 层
表
层
中
层
深
层
呈横椭圆形,角膜屈光系统(角膜和房水)前表面+48.8D,后表面-5.80D,总屈光力为+43.00D,约为眼球总屈光力的70%
横径11.5~12mm,垂直径10.5~11mm,角膜中央厚为0.5-0.55mm,边缘厚约为1.0mm
前表面曲率半径,水平方向为7.8mm,垂直为6.22-6.8mm角膜可再生,损伤后24—48小时可修复不再生,由胶原纤维构成不再生,占角膜90%,近视眼激光手术是对此层进行切削。可再生,位于基质层后面不再生,30岁以前平均密度3000-4000/m㎡角膜生理特性:1.透明性,角膜透明且本身无血管,光线可通过角膜投入眼底2.屈光性,屈光指数1.376,屈光力+43.0D
3.感觉神经丰富,有敏锐的感觉功能,与巩膜共同保护眼球4.渗透作用,角膜出现病变其通透性增强
缩瞳作用散瞳作用光线强
光线弱
虹膜
睫状体为一环形色素带,内有三种走向的睫状肌睫状肌收缩与舒张悬韧带,调节晶体厚度,增强减弱晶体屈光力晶状体悬韧带:从睫状体至晶体赤道部,有纤细的韧带与晶状体相连
睫状肌松弛 悬韧带紧张 晶状体变薄视远睫状肌收缩 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变厚视近眼睛为什么既能看清近处物体也能看清远处物体?
睫状肌
视网膜:类似照相机用的胶卷,是一层透明的膜,是眼接手光刺激产生兴奋并开始传导的部位
黄斑:视网膜后极部有一直径约2mm的浅陋斗状小凹区,其中心有一凹陷,称为黄斑中心凹,此处是视网膜最薄,只有视锥细胞,是视网膜最敏锐的部位。距黄斑区鼻侧3mm处的一直径约1.5mm边界清楚的淡红色圆盘状结构为视盘,视盘中心部。
视网膜上光感受细胞分为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出问题,色觉丧失就引起色盲、色弱、畏光夜盲症就是由于视杆细胞功能发生障碍而形成的。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外形 锥状 杆状分布 中心视觉 中心凹20mm处的周边部功能 精细、明视觉、色觉 暗(夜盲)感光色素 红绿蓝 视紫红质神经元联系 单线 多对一视网膜
房水:为透明的液体,充满眼房内,眼房是指位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的腔隙,被虹膜分为前方和后房。其作用是维持眼压和供给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营养。房水调节着眼内压力,房水的产生过多和排泄不足是形成高眼压性青光眼的原因。房水循环途径:睫状体产生——后房——瞳孔——前房——小梁网——schlemm管——睫状前静脉——眼外血循环。少部分经虹膜表面隐窝,及脉络膜上腔吸收。房水的生理功能
(1)维持眼内压
(2)营养眼内组织并疏导代谢物
(3)重要的屈光介质之一,屈光指数为1.336
眼内压:正常眼内压为9~21mmHg
*眼压就是指眼球内容物对眼球壁产生的一种均衡压力视网膜
晶状体:晶状体是一个扁圆形的凸透镜,类似于照相机的变焦镜头,它在睫状体的作用下,能调节眼睛清楚的看远、看近。位于虹膜的瞳孔之后,玻璃体之前,直径约10mm,厚约4mm。具有弹性的透明体,可以通过睫状肌控制它变凸或变扁,以满足眼看近和看远德要求。
主要功能:1.屈光功能,屈光指数约为1.44,屈光力范围+15D-+25D,平均+19D,约占眼总屈光力的1/3
2.调节功能,眼睛的调节功能主要由晶体完成3.晶状体能滤过部份紫外线,保护视网膜的作用任何原因导致的晶状体混浊,统称为白内障。晶状体
玻璃体:为充满眼球后空腔内的无色透明胶质体玻璃体99%为水分,其余为透明质酸和胶原细纤维及微量蛋白质、无机盐等。
玻璃体是眼屈光间质之一,除有屈光功能、屏障功能以外,还对晶状体、视网膜和眼球壁起支撑、减震和营养作用,具有维持眼内压的功能。玻璃体混浊的情况下,采用光学眼镜矫正视力受到一定影响。玻璃体液化还可能招致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引起的视力下降,光学眼镜则无法矫正。晶状体
从视网膜光感受器起,到大脑枕叶皮质视觉中枢为止的全部视觉神经冲动传递的径路。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皮质视路
刺激
阻塞
狭窄
流泪开大
缩小 瞳孔 控制光量
感光细胞
圆锥细胞——黄斑区——明适应
杆状细胞——其它网膜——暗适应
常见问题
4.眼睛为什么能分辨不同颜色和形态?
黄斑区锥体细胞含有感光色素
5.眼睛为什么既能看清近处物体也能看清远处物体?
6.什么是房水?它是怎样产生的排泄的?
角膜和晶状体之间的间隙称为房,房内液体即为房水
红绿蓝
敏感
色觉冲动物体表面各点是一个发光点 形态 形觉
常见问题
7.什么是色盲、检查方法是什么?
眼睛失去了辨颜色的能力——色盲分红色盲、绿色盲、蓝色盲,一般为红绿色盲色觉检查方法:色盲本:自然光下0.5M距离,辨认时间5秒内彩色毛线挑选
彩色铅笔测验
8.什么是眼压?
眼压是指眼球内容物对眼球壁产生的一种均衡压力。
正常值1.33~2.80千帕(10~21mmHg)
常见问题
西安医视明眼视光科技有限公司
玻璃体病:玻璃体液化、后脱离、变性、积血等视网膜病: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动脉静脉阻塞、黄斑病、色素变性、母细胞瘤等
视神经及视路疾病:视神经萎缩、视神经炎、视神经肿瘤等屈光不正:远视、近视、散光、眼外肌:斜视、弱视、眼球震颤等眼眶病:眶蜂窝组织炎、眼眶肿瘤等眼外伤:钝挫伤、穿透伤、眼内异物、眼附属器伤、化学烧伤等眼表疾病:翼状胬肉
全身疾病的眼病表现:糖尿病、高血压等引起眼部症状
生物测量应用讲解
在我们视光中心和门店的近视防控中,我们常需要注重的最有意义的数据有角膜曲率、眼轴长度。
角膜曲率反映的是角膜表面的形状,角膜曲率要定期测量和记录,并观察角膜曲率的变化。如果角膜曲率过大或变化过快则要考虑排除圆锥角膜。如果角膜曲率过小则要慎重配角膜塑形镜。眼轴是眼球的长度。眼轴越长近视度数越高,眼轴超过 26.5mm,发生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的风险大幅增加。有研究报告年龄越小,每 1mm 的眼轴改变带来的近视增长越少,反之年龄越大每 1mm 的眼轴改变带来的近视增长也会变多。最终接近眼轴每增长 1mm 对应近视增加 275 度。
从我们测量的眼轴和角膜曲率的数据组合了解近视的构成从而来干预近视的发展。通过生物测量仪的检查可以了解近视原因及发展情况。根据检查结果提供合理的建议从而延缓近视的增长速度。所以建议每个孩子在做检查时都做生物测量仪的测量!
哥伦布光学生物测量仪是一款可以对眼轴、眼底图像及IOL 实现微米级测量及计算的可视化光学生物测量仪,并具有高精准度、高重复性、快速测量等特点。
可全面检查 12 项眼生物参数,包括:眼轴长AXL、中央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 ACD、玻璃体长度 VL、白到白距离WTW、角膜曲率K、瞳孔直径 PD、晶体厚度 LT、黄斑中心凹厚度RT、脉络膜厚度SFCT、4mm角膜 OCT 图像、4mm 眼底 OCT 图像。
今天拿一张生物测量报告单,手把手教大家读懂每项参数。
1,眼轴长 AXL
角膜顶点到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內界膜的距离为眼轴长。人眼的屈光发育是由眼轴、角膜和晶状体共同平衡发展构成的,如果眼轴增长的速度超过了晶状体屈光力下降的代偿作用,近视眼就来了。
6 岁儿童的眼轴长度均值为 22.46mm,随后每年平均以0.09mm的速度增长;7~8 岁时,增长幅度最为明显,为0.22mm;15 岁时约为23.39mm;正常成年人的眼轴在 24mm 左右,对于轴性近视而言,近视度数越高眼轴越长。
数据来源:中国学龄儿童眼球远视储备、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参考区间及相关遗传因素专家共识(2022 年)
2、中央角膜厚度 CCT
角膜厚度并非均匀分布,而是中央薄,四周厚,常见的中央角膜厚度值在 500-550um 左右。
CCT 是近视手术前的重要检查项目,只有角膜厚度符合条件的人才能进行近视手术。如果 CCT 过于薄,比如厚度达不到480um,则不适合做激光近视的手术。
3、前房深度 ACD
角膜后表面到晶状体前表面的距离称为前房深度,ACD 正常数值为2.5~3.0mm。
ACD 测量在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病程判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比如闭角型青光眼的解剖学基础是前房较浅,房角狭窄,晶状体增大不均。
4、晶体厚度 LT
晶体的厚度是 3—4mm 左右,看远时变平,看近时变凸。如果大于4mm 可能是调节痉挛出现问题,一般采用扩瞳或雾视的方式进行调整。
5、玻璃体长度 VL
玻璃体为透明的胶质体,充满于眼球后 4/5 的空腔内,玻璃体长度正常值:16-17mm。
小孩出生后,眼轴玻璃体就一直成长, 到20 岁就停止发育,所以眼轴是否异常成长会影响视力,过长就是[轴性近视],过短就是[轴性远视]。
6、视网膜厚度 RT
黄斑中间凹处的视网膜厚度在 200-250μm 左右在病理的情况下,视网膜可能会变薄或者变厚。比如周边视网膜的变性,视网膜往往会变薄。高度近视眼随着年龄的增长,黄斑区的视网膜、脉络膜都会逐渐的萎缩而变薄。老年黄斑变性或者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患者由于黄斑部的水肿,往往会造成视网膜组织的增厚和视网膜厚度的增加。
7、脉络膜厚度 SFCT
脉络膜是眼球中主要的血管组织,位于巩膜和视网膜中间,其厚度常因血管的充盈状态而有很大的变化。正常人群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在203 ~ 350μm,越往周边越薄,鼻侧最薄。
随着屈光度增加、眼轴增长,SFCT 呈现逐渐变薄趋势。倘若SFCT增加,就会把视网膜的位置往前推,相当于物体成像的聚焦点与视网膜之间的距离缩短,变相缩短了光学眼轴,所以近视的模糊程度可以得到改善。
8、角膜曲率 K1 K2
K1:平坦曲率
K2:陡峭曲率
K1-K2:散光。
正常成年人角膜曲率正常的范围是在 39D 和45D 之间,平均在43D左右。
角膜曲率可用于判断孩子是否是曲率性近视,以及角膜散光及散光的性质。如果角膜曲率的 K 值<39D,提示角膜比较平坦,有可能是扁平角膜。如果角膜曲率过平则要慎重配角膜塑形镜。
9、白到白 WTW
白到白 WTW 参考数值:
横径在 11 . 5 mm - 12 mm 之间
白到白是指不能看见后方虹膜的白色边界内缘至另一侧边界内缘的距离,White to White, 简称“白到白”,在角膜塑形镜和角膜接触镜的验配中需要参考 WTW 数值对镜片进行选择。
10、瞳孔直径 PD
PD 参考值:
自然光线 2.5-4mm
暗瞳 5-7mm
PD 对于计划屈光手术的患者进行筛查至关重要。暗瞳(瞳孔在暗环境下)大于 7,一般术后就会有眩光、光晕的风险。
11、4mm 角膜 OCT 图像
正常
异常
OCT 图像可初步筛查角膜病变。
12、4mm 眼底 OCT 图像
正常
异常
眼底 OCT 图像可用于筛查 4mm 范围黄斑区病变,为评估视网膜及脉络膜结构改变提供可视化指标。
小结:
可视化光学生物测量仪具有高精确性和高重复性,不仅用于全面测量儿童及青少年的眼生物参数,建立屈光检测档案,还用于眼内人工晶体度数(IOL Power)的计算,使得白内障患者术后获得更加清晰地视力。同时通过观察角膜 OCT 图像和视网膜黄斑区OCT 图像,实现对眼部疾病的筛查,有助于医生及时发现眼底病变。
一,电脑验光检查:电脑验光仪是电子化的客观验光设备,是屈光检查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测量时无需临床医师和被检者的主观判断,通过事先设定的标准,客观地评估屈光参数。由于电脑验光简单、快速、学习周期短,适用于快速获度并作为主觉验光的起点或用于日常的眼保健筛查。
随着高科技在电脑验光仪中的应用,电脑验光仪的准确性有了较大的提高,许多仪器整合了角膜曲率计或角膜地形图的功能,并且部分厂商的仪器与综合验光仪自动联机,测量结果直接导入综合验光仪中,方便使用;便携式电脑验光仪还可以在手术过程和筛查时使用。一、电脑验光的原理
大部分电脑验光仪的设计原理基于间接眼底镜,使用了两个物镜或聚焦镜和一个分光器,光源直接由瞳孔缘进入,检测光标可以沿着投影系统的轴向移动,位于前焦面的投影镜片,其像将在无穷远处,则在正视眼的视网膜上清晰聚焦;如果被检眼为屈光不正眼,检测光标前后移动,使得其像在视网膜上聚焦。
大部分电脑验光仪就是通过改变进入眼睛的光线聚散度来使光标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而自动计算眼的屈光度。现代的电脑验光仪设计通常有两个主要特点:1.调节控制
对于大多数验光方法,调节的控制尤其重要。几乎所有的验光仪都要求被检者注视测试光标或光标像,结果刺激了调节而使得检测结果近视过矫或远视欠矫,虽然测试光标通过光路设计在无穷远处,由于仪器非常靠近被检者的脸部,就诱发了近感知性调节,虽然有很多办法来放松调节,但始终无法完全去除近感知性调节。2.检测光线为红外光
目前使用的电脑验光仪的检测光线均采用波长为800~950nm的红外光。
原因为:
①红外线被眼内组织吸收较可见光少,经眼底反射的光线较多。因此,检测光线经过眼内媒质后光线能量损失较少,尤其是测量屈光媒质混浊的眼睛来说比较重要。
②对被检眼来说,检测视标和检测光线不可见,较好地克服了测量视标引起的调节问题。
由于生产公司的不同,电脑验光仪的设计和结构也有所不同,检查者在使用电脑验光仪以前需要详细阅读使用说明。电脑验光仪的共同结构为:①被检查者注视的光标。
②可调整颌托和头靠,使检查过程中患者的头位固定。③操纵杆可以前后、上下、左右移动进行调焦和调整被检者眼睛的位置。
④监视器显示被检查眼的位置和测量结果。⑤打印装置。
二、电脑验光的步骤
1.准备
(1)消毒颌托和头靠。
(2)嘱被检者摘掉其眼镜或者角膜接触镜。(3)打开电源开关。
(4)初始化仪器参数,设置的参数包括柱镜的符号、顶点距离、角膜接触镜、监视器的显示参数、主观或客观模式、注视目标的选择、打印方式和显示器操作模式等。
(5)调整椅子高度和仪器的高度,使被检者和检查者的位置舒适为止。
(6)松开锁定开关。
(7)指导被检者将下巴放入颌托,额头靠入头靠;嘱测量过程中保持头位不动。
(8)升降颌托,直到被检者的外眦角与支架上的高度标志对准。2.检查步骤
(1)选择测量的项目,通常包括屈光度、角膜曲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厂商和不同型号的仪器功能可能不同。(2)指导被检者正视前方注视验光仪内的光标。(3)通过仪器的监视器来观察右眼的位置,并使用操纵杆前后调焦
使图像清晰;上下左右移动操纵杆使角膜反光点光标位于瞳孔中心。
(4)按操纵杆上面的按钮,测量屈光度或角膜曲率。如果选择自动模式,对焦和定中心完成后,仪器自动测量三次。(5)重复测量三次以上。
(6)重复步骤(3)~(5)测量左眼的屈光度或角膜曲率。(7)如果测量角膜直径,完成步骤(3)后,通过控制按钮选择角膜鼻侧和颞侧边界。按操纵杆上面的按钮,测量角膜直径。(8)打印或记录测量结果;通常仪器自动选择两次最接近和可信度较高的数值作为最终结果。三、注意事项
(1)电脑验光测量结果只能作为验光的初始数据,而不能作为最后的处方,最终需结合主觉验光和试戴。(2)测量时保持头位直立和双眼在同一水平,并正视前方;任何头位和眼位的倾斜,都有可能使结果偏差,尤其是散光的轴向和散光屈光度的偏差。
(3)近感知性调节或器械性近视往往使球镜结果偏负,可以把电脑验光的球镜结果适量增加正镜作为验光的起点;不同厂商和不同设计的验光仪球镜偏差的程度不同,检查者可以总结经验公式,得出校准值。
(4)散光轴向和屈光度误差较球镜误差少。(5)如果测量的过程中,几次测量的结果相互偏差较大时,需重复测量五次以上,取两次最接近的数值或可信度较高的数值作为最终的结果。
(6)如果可信度低于 80%,需重复测量。(7)如果上睑下垂或睫毛较长遮盖角膜时,需助手协助上提上睑至合适的位置。
(8)泪膜不稳定、圆锥角膜、角膜炎、角膜屈光手术后、屈光媒质不清、瞳孔较小或形状不规则、调节痉挛、注视功能差的被检查者都有可能使测量结果不可靠或无法测量;需要结合检影获得其客观验光的结果。
(9)瞳孔较小无法测量时,散瞳后测量。(10)被检眼的屈光度超过+/-20.00 D 时,通常提示超过测量上限而无法测量。
(11)如果测量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眼,在参数上选择人工晶体(IOL)选项。
(12)测量过程中不要移动头部,否则影响瞳距结果。
[举例 1]
电脑验光仪天乐 KR9600:
打印结果意义
OD:-3.25DS/-0.75DC×178(91%)
解读:
右眼第一次测量:球镜:-3.25 DS,柱镜-0.75 DC,柱镜轴向178,可信度 91%
OD:-3.50DS/-0.50DC×10(83%)
解读:
右眼第二次测量:球镜:3.50 DS,柱镜-0.50 DC,柱镜轴向178,可信度 83%
OD:-3.25DS/-0.75DC×177(95%)
解读:
右眼第三次测量:球镜:-3.25 DS,柱镜-0.75 DC,柱镜轴向177,可信度 95%
OD:-3.25 DS/-0.75DC×178
解读:
电脑自动取平均值综合可信度值后右眼的最终的屈光度值。球镜-3.25 DS,柱镜-0.75DC,柱镜轴向178
PD=64 mm 瞳距 64 mm
二,电脑验光单数据分析:当我们去检查眼睛的时,不仅仅局限于查视力,还会根据个人情况进行相关检查,专业数据不仅能反应我们眼部此时的具体情况,还能反馈出我们眼部的发展方向。今天,我们针对电脑验光这项检查为大家解读一下这些“数”的意义。电脑验光
相信大家对上面这个图片都不太陌生,验光最初一般都会经历“看小红房子”的电脑验光环节,通过此项检查得出的一张小小的电脑验光单,上面有这么多的数据,都代表什么意思呢?<R>代表右眼的测量数据,<L>代表的是左眼测量数据。“S”是指球镜度数,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近视和远视,数值前面是“-”号就代表近视,数值前面是“+”号就代表远视。“C”是指柱镜度数,就是我们常说的散光度。“A”代表散光的轴向。散光轴就是散光的方向,散光的方向从0°到180°。“SE”代表等效球镜(等效球镜=球镜度数+1/2 散光度数),眼睛整体的度数是近视(-)还是远视(+)
三,关于电脑验光结果最常见的几个问题:1,是否可以根据电脑验光单的数据直接配镜?当然不是。由于电脑验光的数据不完全准确,需要专业的视光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准确的主觉验光,通过使用综合验光仪,确定合适的镜片度数及最佳矫正视力,最后用试镜架试戴。电脑验光单的参数仅作为参考,不可作为处方直接配镜。2,三次数据测量差异较大是为什么?电脑验光仪为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对每只眼睛的检测一般会连续三次,再根据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差异较大,说明此次测量调节功能不稳定,调节功能会影响验光结果,造成验光结果有偏差、度数不准确。
3,瞳距是否准确?
电脑验光瞳距差异较大,如果检查时头部移动了,在转变检查眼时,机器从右眼切换到左眼前,顾客眼睛
也跟着仪器移动都会造成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