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旅媒体聚焦
2025 年第 46 期总第344期
01.[安徽日报]春风悬帆唱皖江
02.[安徽日报】用好“三条鱼”的DNA,游向“大海”
03.[安徽商报】一条“鱼”,不仅是一条“鱼”

摇响三月的风铃,炫舞妙曼的水袖,又一个春天,触发我们的心弦,向着我们款款而来。
八百里皖江,春风浩荡,风正帆悬,以势不可挡的激情与速度、创新与效率,把江淮大地的和美与传奇,风雅渲染、壮丽书写。
冰纯是我北京的文友,正计划创作一部关于长三角创新发展时代风貌的长篇纪实。安徽当然是他这部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这里有领先世界的量子纠缠,大科学装置人造小太阳;有韵味丰厚的黄梅戏,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大黄山。冰纯又说,他还要浓墨重彩地写一写安徽的乡土文化与乡村风情,把百姓群众因乡村振兴而带来的富足、快乐、和美与向往,一一描摹,原生呈现。
我为他的创作构想点赞,情不自禁发出回应,那好呀,你这就看过来,看过来,看看咱们八百里皖江,乡村动人的风情与澎湃的活力吧一一
芜湖市南陵县,中国青铜文化的故乡,国家级文保单位“大工山古铜矿遗址”,上自西周,下至唐宋,“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中华大地最初的工业文明曾在这里激情绽放。谪仙李白在这里写下《南陵别儿童入京》,都督周郎在这里出任“春谷长”。你看,那十一支彩灯,柿坝百华郑龙灯、马仁村罗汉灯、热爱村滚龙灯、四连村马灯、龙山村舞龙灯、上牧冲龙灯、丫山十兽灯、柏林村鱼灯、永林村板龙灯、烟墩镇滚龙灯、许镇板龙灯,从历史的深处,从南陵的村村镇镇,带着青铜炉火的不灭烙印,带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壮心豪情,带着“小乔初嫁了”的英发雄姿,带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厚重底蕴,风华而出,迤诬而来,汇聚成繁盛皖南的民俗灯会,汇聚成春风里念念向善、心心向上的文化之河与流淌的星海。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数千名灯手,呼喊着动人的号子,踏歌着古老的民谣,舞动着从时空深处一代一代口耳相传、分毫不爽的招式,“荷叶放水”“魁星点元”“五马跑朝”“金龙盘柱”“鲤鱼跳龙门”“独角莲花台”“麒麟送子”“草船借箭”“独占鳌头”“天下太平”,中华传统文化深厚的根基、现实的愿景、强大的生命力,激情四射,汹涌喷发。从文化内核散射而出的符号代码,瞬间解锁人们的基因,龙的图腾、龙的传人,世界有多大,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就有多强,凝聚力就有多大!
万众欢腾的灯俗大会,拉开了“南陵二十四”一一古“春谷”农耕文明二十四节气传承的序幕,以优质产品、特色美食、精品住宿、民俗剧目、旅游线路等为载体,涵盖“时令美食”“拾光好住”
“岁月技艺”“光阴故事”“春谷有礼”“昭华乡村”“物候研学”“节气线路”8个品牌产品的南陵“农文旅”,尊重自然、顺应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智慧,为乡村振兴产业升级,插上了春风的翅膀。
宣城市文昌镇施田村,面对青弋江东叉河。草肥水美的江滩背倚农家,沿江铺展,鹭鸟云集,斜阳高挂,一派乡村牧歌诗意的田园。“皖南星7天牧歌在诗田”,成为施田乡村文旅风头正劲的文化品牌。远近游人纷至沓来,施田农家曾经无人关注的土特产,成为供不应求的抢手货。富裕起来的村民,开始迈向文化的向往。村里的舞蹈队、合唱队,还有传统非遗“唱春歌”,如雨后春笋,萌生蓬发。明月高悬夜空,江水哗哗流淌,村民自己搭建的舞台,像立在江滩一座温暖的灯塔。麦克风在你我之间传递,裙袂在舞台上下翻飞,只听见掌声欢呼声不绝于耳,分不清谁是游客谁是村民。不远的老牛,淡定地啃着满坡的绿草,偶尔兴之所至,抬起头,对着舞台,“--”地送去一个赞赏,逗得人群一片欢乐的掌声。
安庆市太湖县江塘乡田园大塘综合体,是乡村能人与文旅项目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早年外出创业,在大都市有房有车、有体面工作与丰厚收入的宋柳林,不忘当年自己“一定回报家乡”的承诺,带着自己多年的积蓄,离开打拼20多年的京城,回到江塘,首期投资八千万元,把乡村度假康养项目,建在了自己热爱的家乡。生态的、绿色的、乡土的、时尚的,从舌尖美食到心灵休憩,从亲子游乐与农耕乐园,成为“近来悦,远者来”的网红旅游、研学、拓展、康养打卡目的地。留守在村里的妇女与老人,大多缺乏文化,外出打工辛苦又挣不到多少钱,在家又无事可做。宋柳林让他们来到田园大塘综合体,长期用工50多人,临时用工60多人,100多位留守妇女或老年村民,就这样足不出村便有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得到了超出期待的报酬,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焕发了活力生机。村集体瞄准项目,参与田园大塘合作,一年比一年多的分红,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明标志与证明。
黄山市县美溪乡,如画的风景,大氧吧的生态,使之成为声名远播的“皖南小九寨”。这里是新安江和青弋江的分水岭,海拔1200米的打鼓岭主峰,颇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之理。华东最大瀑布群,在高山峡谷之间,飞流迭溅,然震天。“上春山”民俗登高祈福活动现场,来自长三角的千余名游客,人潮涌动,穿行山峦,每一步都踏出了对明天的期许,对未来的展望。拾阶登高,心胸亮,观瀑、探洞、访古,祈福的红丝带在枝头飘荡,寄托着人们对家人健康、事业顺遂、国家富强的深深祝愿。“登高,是中国人的精神镜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它不只是一场身体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美溪乡党委书记、乡长刘德华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要以乡村振兴为统领,以服务游客为根本,创设更多的新兴业态,推出优惠旅居套餐,提升康养膳食水准,丰富节庆文化活动,让八方游客能够玩在美溪、乐在美溪、留在美溪。
我一口气如数家珍,冰纯那端屏住气息兴味蛊然:“太好了,安徽有故事,皖江风景好,如何在书里讲好安徽故事,我的心里已有底了。”(作者:罗光成,3月12日《安徽日报》08版)

今年春节,歙县瞻淇鱼灯、汪满田鱼灯再次火爆出圈,“去歙县看鱼灯”上榜美团旅行“十大非遗热门玩法”,为全省唯一。
鱼灯火爆实现静态保护到活态传承,它是黄山市独具特色的三条鱼之一,此外还有舌尖上的美味一一臭鱼、泉水鱼。
臭鱼是徽菜的扛鼎之作,黄山市以臭鱼为代表的徽菜产业综合产值已突破200亿元。《徽州臭鱼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要实现徽州臭鱼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0亿元。
休宁县山泉流水养鱼系统曾获“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目前全县有20多个乡镇大力发展泉水鱼产业,仅“安徽省山泉流水养鱼之乡”板桥乡的全年泉水鱼总产量就突破1000吨,产值达2亿元。
‘三条鱼”活起来、火起来,当地DNA因素是基础,如绝佳的生态资源与独具魅力的文化资源。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产业,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我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成功实践,实现了一江清水的约定。水清则鱼活,有了源头活水,山泉水养鱼与鱼养殖才能实现产业规模化。一江清水的汨汨流淌,造就了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也造就了乡村的生态文明。
“三条鱼”特色品牌点亮地方文旅产业,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生根剂与催化剂。这是古人技艺结晶与现代人实践的融合与绽放。比如,作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嬉鱼灯,过去仅限于民俗表演。而今,当地秉承“创意、跨界、融合”理念,使传统鱼灯成为爆款文旅IP。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春节期间瞻淇村的游客量达到12万人次,同比增长 343%_{\circ} 一条有文化、有传承、有产业的“大鱼”,赋能乡村振兴新发展。
产业火爆的同时,也要看到仍有不足。从“三条鱼”产业发展区域来看,其局限性问题突出,产业参与者队伍需不断壮大,鱼灯产业发展的圈子小、科技含量低,民俗表演走出大山后仍未形成常态化,“鱼灯+”多元体验的融合发展还有大文章可做。臭鱼的产业发展也存在短板,如由于当地山泉水养鱼的区域面积较小,加工产业更多在城区,鱼原材料过于依赖外地;鱼、清泉鱼养殖在标准化、科技化、品牌化建设方面还需提升,亟需更多科技人才共同参与乡村振兴建设。
一枝独放不是春。在乡村振兴的探索过程中,不妨尝试以快带慢、以小带大,比如,优质茶叶、菊花、中药材等农产品,生态、文旅火爆的乡村,都是充满魅力的乡村资源,值得充分发掘利用。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但“不能富了口袋、贫了脑袋”。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文旅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在产业振兴的同时,要积极补短板、搭平台、传“家底”,赋予传统文化、乡土文化以“时代内涵”,真正让乡村留住乡韵、记住乡愁。
乡村振兴的“共建、共享、共创、共赢”,需要“样本”领航。但这绝不是简单的复制经验,而需要参与者们大胆尝试,不断摸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最大程度挖掘自身内在力量。乡村振兴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需要当今乡村新农人集思广益以形成合力。仰望星空的同时,更需要我们低头撸起袖子埋头干。
(作者:涓流,3月12日《安徽日报》08版)
一条“鱼”,不仅是一条“鱼”
信息来源:https://ahsbszb.ahnews.com.cn/pc/con/202503/12/c1076627.html
一条“鱼”,不仅是一条“鱼”
奋发有为I往前赶#你见过什么样的安徽
徽州鱼灯在今年春节火爆出圈之后,当地没有在过去的成绩单上,而是着力思考如何推动创新接二连三,实现从“爆火”到“长红”。
观察安微文旅近期以来的动作,发现的正是一个求新求支的务实安徽,实干安徽,唯进步,不止步。你见过什么样的安徽?是海底小级队探险黄山,还是微州鱼灯畅游四海?是宣纸上的浓星淡影,还是花戏楼前的五食导引?
反思:过度商业化的侵蚀
“商业演出过多”“不少村子都推鱼灯表演,同质竞争,审美彼劳”“短期流量员火爆,但技艺却乏人传承”。
今年春节期间,徽州鱼灯火爆出器:热度过后。当地人士如此反恩。
在黄山市,不少多村的年节年备适动,鱼灯几手都是主角之一,近年来,在短视频等传播手段的助力下,传统鱼灯洒动逐渐演变为文旅融合的符号性理目。
鱼灯适动显著带动了文旅产业的发展。据黄山当地报道,汪满田村通过鱼灯表演吸引客,民宿数量增加,户均收入地加两三干元:线上小鱼灯销量孩增,部分村民收人与打工工资持平,今年春节期间,黄山市通过“鱼灯惠年华”等3项洒动,全面拉动全域旅游消费,形成“夜经济”最亮的增长点,特别是吸引了年轻人的广泛参与,成为乙已蛇年春节的“现象级F.
如此总结这么多的亮点之后,黄山也开始反思潜存的多方面问题。
例如过度商业化冲由民备本身的意义与价值。敬州鱼灯适动从原来的自发民俗,逐渐演变为越来越多的商业演出:脱离原生环境的鱼灯,被质疑“失去原味”,当地在报道中也直言不地抱出:“部分村民因利益分配不均产生矛盾”“拾鱼灯者有“为他人做嫁衣”的思想,叛性下降”,另外,鱼灯制作人才缺乏,大型鱼灯因人力不足逐渐简化,传统技艺面临失传风险等,也是面前的考验。
不仅如此,黄山方面还自我副析道:“越来越多的多村均推出鱼灯活动(如王满田,磨淇、西溪南,呈坎,宏村,齐云山等),民佰网质化可能导致游客审美疲劳,削弱鱼灯的独特性。

开发:调和平衡各种关系
黄山市反恩的,其实就是如何让徽州鱼灯突破翅时的“出题”,实现从“爆火”到“长红”:从根本上说,就是创新不能一次即止.面须接二连三。

鱼灯文创店、鱼灯主题咖啡馆,鱼灯制作体验,鱼灯研学课程,鱼灯主题民宿等,“鱼灯P”内容越发丰富,据当地报道,今年春节期间,款县农文旅集团鱼灯冰箱贴等产品销售额网比增长50%:唐淇小潘潘鱼灯饱的鱼灯发仅等文创销售一空:黄山华哥氏的鱼灯香囊“一襄难求”:另外,零食品肺“百草味”也推出鱼灯年味礼包,“霸王茶姬”推出鱼灯冰航贴,甚至延及腾讯游戏“桃源深处有人家。

但无论如何从“大文创”的角度开发“鱼灯IF”,需要考虑的都是:“鱼灯F”本身的能量级别,是否足以支推越证盛长的查业链多
为此,内涵基础建设必须及时限上,平衡与调和保护与开发、个体与集体,商业演出和百姓生活等关系。有建议称,可成立时民合作社或基金组织,确保鱼灯产业链收益合理分配:挖掘各村鱼灯文化的独特叙事(如瞻润的灵动舞姿汪满田的巨型灯体).形成差异化等。
宣纸到样也面类以的“苦信”,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来自宜城市的全国人大代丧介绍,打响宣纸文化品已取得积极成效,目前该市年产宣纸700吨左右,产值约10亿元,但奶存在一些问题垂待关注,比如宣纸更多被定位成工业产品,未能有效发挥教育、研究、交微等文化功能:比如技艺传承,一些关键工序须依靠手工完成,对从业者的技芝水平,体力和谢力要求高,这位代表为此建议.加强宣纸地理标志保护,设立属家级宣纸保护传承基金和宣纸文化研究中心,积极肩全球推介宣纸相关制品、衍生品和创童产品等。
“矛盾”总是存在,无论如何,我们都是在前行中总结反思,在总结反思中继续前行。
思路:赋能载体无处不在
穿越黄山西海大峡谷,俯政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探索来自花山世界的神秘传说,感受醉美太平湖,邂逅可爱神奇的黄山动物,体验深厚悠久的徽州民备,今年2月初首播的动画IP《海底小娱队·中圆之旅2》,凭借“黄山探险”篇章再撤收视热潮,这一季中,巴克队长带领队员们空降黄山,开启了一场徽州地域文化探索之旅,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小朋友了解微州文化,饱范徽州美景,激发了他们前往黄山实地体验的献望,有消息称,黄山市将以此为契机推出“海底小编队省文化潮孤之旅动。
在当下文旅融合的全新时代,游成,动漫,动画等虚拟内容,正以创新的方式带动着各地文旅产业的发展,比如《黑神话:倍空》《哪吒之魔童简海》等在现实世界中所产生的效应。
格局打开,思路也随之打开。宣城市在探索中打破了过去单纯造纸卖纸的格局,建设中国宣纸小镇,将传统制作技艺展示,文化旅游,休阔观光等纳人其中,小镇目前损还处于建设中,但有数据显示。小镇去年接待游客数已40万人次.其中六成左右来自江浙沪地区,带来经济效益近2000万元:在短视颜平台上,不时可
毫州市的做法也颜有创意,类似在电子游戏中增加C的角色。该市选校出了72名五禽戏教练员,这些教练员将在该市重点3A级以上旅游景区,常年开展五禽戏展演及教学体验活动:游客在这些景区游览,就能看到这些NPC”正在练习五奥戏,不仅是一最,更能以近距真的方式吸引游客参与其中。
马鞍山市则从建设“视联城市”的角度为文旅产业赋能,视联网倒助5G网络,损像头,AI等技术,将相甚至不相间空间的人事物细减为一个屏幕的距离,可在文旅领域实现云端cltywalk,畅范景区,街景等,马鞍山正在建设的这一项目可在各大景区游乐场开发vlag打卡功能,整体可望于3月底前波工。
安徽商报慰媒体记者周样新
徽州鱼灯在今年春节火爆出圈之后,当地没有躺在过去的成绩单上,而是着力思考如何推动创新接二连三,实现从“爆火”到“长红”。
观察安徽文旅近期以来的动作,发现的正是一个求新求变的务实安徽,实干安徽,唯进步,不止步。
你见过什么样的安徽?是海底小纵队探险黄山,还是徽州鱼灯畅游四海?是宣纸上的浓墨淡影,还是花戏楼前的五禽导引?
反思:过度商业化的侵蚀
“商业演出过多”“不少村子都推鱼灯表演,同质竞争,审美疲劳”“短期流量虽火爆,但技艺却乏人传承”。
今年春节期间,徽州鱼灯火爆出圈;热度过后,当地人士如此反思。
在黄山市,不少乡村的年节年俗活动,鱼灯几乎都是主角之一,近年来,在短视频等传播手段的助力下,传统鱼灯活动逐渐演变为文旅融合的符号性项目。
鱼灯活动显著带动了文旅产业的发展。据黄山当地报道,汪满田村通过鱼灯表演吸引游客,民宿数量增加,户均收入增加两三千元;线上小鱼灯销量激增,部分村民收入与打工工资持平。今年春节期间,黄山市通过“鱼灯嘉年华”等38项活动,全面拉动全域旅游消费,形成“夜经济”最亮的增长点,特别是吸引了年轻人的广泛参与,成为乙已蛇年春节的“现象级IP”。
如此总结这么多的亮点之后,黄山也开始反思潜存的多方面问题。
例如过度商业化冲击民俗本身的意义与价值。徽州鱼灯活动从原来的自发民俗,逐渐演变为越来越多的商业演出;脱离原生环境的鱼灯,被质疑“失去原味”。当地在报道中也直言不讳地指出:“部分村民因利益分配不均产生矛盾”“抬鱼灯者有‘为他人做嫁衣’的思想,积极性下降”。另外,鱼灯制作人才缺乏,大型鱼灯因人力不足逐渐简化,传统技艺面临失传风险等,也是面临的考验。
不仅如此,黄山方面还自我剖析道:“越来越多的乡村均推出鱼灯活动(如汪满田、瞻淇、西溪南、呈坎、宏村、齐云山等),民俗同质化可能导致游客审美疲劳,削弱鱼灯的独特性。”
开发:调和平衡各种关系
黄山市反思的,其实就是如何让徽州鱼灯突破短时的“出圈”,实现从“爆火”到“长红”;从根本上说,就是创新不能一次即止,而须接二连三。
摸索从未停止,新的“玩法”正在不断推出。
鱼灯文创店、鱼灯主题咖啡馆、鱼灯制作体验、鱼灯研学课程、鱼灯主题民宿等,“鱼灯IP”内容越发丰富。据当地报道,今年春节期间,歙县农文旅集团鱼灯冰箱贴等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 50% 瞻淇小潘潘鱼灯馆的鱼灯发钗等文创销售一空;黄山华胥氏的鱼灯香囊“一囊难求”;另外,零食品牌“百草味”也推出鱼灯年味礼包,“霸王茶姬”推出鱼灯冰箱贴,甚至延及腾讯游戏“桃源深处有人家”。
但无论如何从“大文创”的角度开发“鱼灯IP”,需要考虑的都是:“鱼灯IP”本身的能量级别,是否足以支撑越延越长的商业链条?
为此,内涵基础建设必须及时跟上,平衡与调和保护与开发、个体与集体、商业演出和百姓生活等关系。有建议称,可成立村民合作社或基金组织,确保鱼灯产业链收益合理分配;挖掘各村鱼灯文化的独特叙事(如瞻淇的灵动舞姿、汪满田的巨型灯体),形成差异化等。
宣纸同样也面临类似的“苦恼”。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来自宣城市的全国人大代表介绍,打响宣纸文化品牌已取得积极成效,目前该市年产宣纸700吨左右,产值约10亿元,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待关注。比如宣纸更多被定位成工业产品,未能有效发挥教育、研究、交流等文化功能;比如技艺传承,一些关键工序须依靠手工完成,对从业者的技艺水平、体力和耐力要求高。这位代表为此建议,加强宣纸地理标志保护,设立国家级宣纸保护传承基金和宣纸文化研究中心,积极向全球推介宣纸相关制品、衍生品和创意产品等。
“矛盾”总是存在,无论如何,我们都是在前行中总结反思,在总结反思中继续前行。
思路:赋能载体无处不在
穿越黄山西海大峡谷,俯瞰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探索来自花山世界的神秘传说,感受醉美太平湖,邂逅可爱神奇的黄山动物,体验深厚悠久的徽州民俗,今年2月初首播的动画IP《海底小纵队·中国之旅2》,凭借“黄山探险”篇章再掀收视热潮。这一季中,巴克队长带领队员们空降黄山,开启了一场徽州地域文化探索之旅,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小朋友了解徽州文化、饱览徽州美景,激发了他们前往黄山实地体验的欲望。有消息称,黄山市将以此为契机推出“海底小纵队徽文化溯源之旅”活动。
在当下文旅融合的全新时代,游戏、动漫、动画等虚拟内容,正以创新的方式带动着各地文旅产业的发展,比如《黑神话:悟空》《哪吒之魔童闹海》等在现实世界中所产生的效应。
格局打开,思路也随之打开。宣城市在探索中打破了过去单纯造纸卖纸的格局,建设中国宣纸小镇,将传统制作技艺展示、文化旅游、休闲观光等纳入其中。小镇目前虽还处于建设中,但有数据显示,小镇去年接待游客数已超40万人次,其中六成左右来自江浙沪地区,带来经济效益近2000万元;在短视频平台上,不时可以刷到当地独特的宣纸造型建筑。
亳州市的做法也颇有创意,类似在电子游戏中增加NPC的角色。该市选拔出了72名五禽戏教练员,这些教练员将在该市重点3A级以上旅游景区,常年开展五禽戏展演及教学体验活动;游客在这些景区游览,就能看到这些“NPC”正在练习五禽戏,不仅是一景,更能以近距离的方式吸引游客参与其中。
马鞍山市则从建设“视联城市”的角度为文旅产业赋能。视联网借助5G 网络、摄像头、AI等技术,将相同甚至不同时间空间的人事物缩减为一个屏幕的距离,可在文旅领域实现云端citywalk,畅览景区、街景等。马鞍山正在建设的这一项目可在各大景区游乐场开发vlog打卡功能,整体可望于3月底前竣工。(记者:周祥新,3月12日《安徽商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