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发布时间:2024-1-09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9

{{`发布时间:2024-1-09`}} | 云展网画册制作 公司宣传册 其他 9
2024年1月9日 星期二<br>T1<br>都市圈<br>九城融通 武汉都市圈展现蓬勃活力<br>站在新年的起点,回望武汉都市圈“九兄弟”共同走过<br>的2023年,我们不禁荡胸生曾云,底气与豪气倍增。<br>2023年是纵深推进武汉都市圈建设的关键之年,圈内<br>九个城市“同心”共进,下足同城化发展“硬功夫”,努力讲好<br>新时代的“硬道理”,武汉都市圈展现蓬勃活力。<br>武汉都市圈的时代使命感更强。党的二十大明确提<br>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br>局。进入新时代,我国的新发展格局必然要求以特大和超<br>大城市为中心,聚合周边城市构建更大发展空间,带动更大<br>区域高质量发展。<br>就湖北而言,坚持“一体化”理念,聚焦“高质量”主题,<br>推动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打造引<br>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长极,... [收起]
[展开]
9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2024年1月9日 星期二<br>T1<br>都市圈<br>九城融通 武汉都市圈展现蓬勃活力<br>站在新年的起点,回望武汉都市圈“九兄弟”共同走过<br>的2023年,我们不禁荡胸生曾云,底气与豪气倍增。<br>2023年是纵深推进武汉都市圈建设的关键之年,圈内<br>九个城市“同心”共进,下足同城化发展“硬功夫”,努力讲好<br>新时代的“硬道理”,武汉都市圈展现蓬勃活力。<br>武汉都市圈的时代使命感更强。党的二十大明确提<br>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br>局。进入新时代,我国的新发展格局必然要求以特大和超<br>大城市为中心,聚合周边城市构建更大发展空间,带动更大<br>区域高质量发展。<br>就湖北而言,坚持“一体化”理念,聚焦“高质量”主题,<br>推动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打造引<br>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长极,是湖<br>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加快建成中部地<br>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性、战略性举措。<br>顶层设计更加完备、明晰。《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br>家发改委正式函复,成为第7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发展规<br>划。随后,《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武汉新城规划》<br>和《武汉都市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相继发<br>布。使命在肩、蓝图在手,武汉都市圈一体化建设走得更加<br>坚定、有力。<br>最引人注目的是,武汉新城规划的惊艳面世。作为<br>“核心中的核心”,推动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主引<br>擎,武汉新城打破行政区划的藩篱,致力于建成世界级<br>科技创新策源高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全国科<br>创金融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中国式现代化宜居湿地城<br>市样板。这座以“武汉”命名的新城,起点不凡,使命不<br>凡,其非常之举将给武汉都市圈的发展释放巨大战略空<br>间。<br>武汉新城的创新突破进一步表明,都市圈的同城化发<br>展是一场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创新,打破了圈内城市旧有<br>的行政疆界,在拓展武汉城市空间的同时,也拓展了其他城<br>市的发展边界。它增强了武汉作为龙头的高端要素,全面<br>提升了其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圈内城市要素整合、<br>产业转型、交通对接、创新协同、市场联动,盘活了圈内城<br>市。总而言之,是一盘区域高质量发展、协作共赢的“大棋”<br>和妙招。不是“一城或几城干,其他城市看”,而是“双向奔<br>赴”。圈内兄弟城市各自找准方位、主抓项目、重点突破、加<br>压奋进,向龙头城市靠拢。<br>数据显示,正是一体化建设产生的化学效应和乘数效<br>应,武汉都市圈整体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发挥出省域和长江<br>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主引擎作用,重要增长极作用进一<br>步体现。其背后,是这一年武汉都市圈大力推动创新链、产<br>业链延展融通。<br>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br>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注重发展的区域特色、民生成色、幸<br>福底色,是讲好新时代都市圈协同发展“硬道理”的应有之<br>义。<br>“道理”早已了然于胸,关键是埋头下“硬功夫”。2023<br>年,武汉都市圈还持续精准推进“交通同网、民生同保”,更<br>好地实现圈内城市发展机会的均等化、公共服务的一体化<br>和公共设施的便利化,让高质量发展成果转化为高品质生<br>活,增强了居民幸福感与归属感。<br>说到底,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互利共赢,是为了共<br>同做大做强。站在新的起点,武汉都市圈乘风扬帆正远航。<br>未来,以“硬道理”的认知和下“硬功夫”的状态持续增<br>强龙头引领力、创新驱动力、发展支撑力、投资吸引力,扎实<br>推动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成势见效,必将引领湖北乃至<br>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br>富裕写下一个鲜活生动的样本。<br>导 读<br>T2 黄石:打造都市圈重要增长极成势见效<br>T3<br>T4<br>T5<br>T6<br>T7<br>T8<br>鄂州:打造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区交出精彩答卷<br>孝感:打造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蹄疾步稳<br>仙桃:“江汉明珠”加速“融圈”答好共赢题 年度特刊·同心<br>潜江:加速融入武汉都市圈发展快车道<br>策划:蔡早勤<br>统筹:蔡早勤 陈志远 王刚<br>协助:李勇 高喜明<br>位于武汉都市圈的武汉天河机场与鄂州花湖机场形成航空客货“双枢纽”格局。<br>高标准规划<br>武汉新城建设成势见效<br>2023年1月31日,在武汉新城重大工程启动暨一季度<br>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上,武汉新城正式启动建设。同<br>日,武汉新城建设推进会举行。会议要求,把武汉新城建设<br>成为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高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br>全国科创金融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中国式现代化宜居湿地<br>城市样板。<br>2023年2月7日,武汉新城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显示,<br>武汉新城打破了传统的行政区划,横跨武汉、鄂州两市。规<br>划建设武汉新城,形成推动武鄂黄黄一体化建设、引领武汉<br>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区域<br>协调发展。<br>2023年6月,武汉新城中轴线十大标志性项目正式启动<br>建设,中轴线布局包括武汉新城市民中心、国际会议会展中<br>心、未来公园等10个功能配套提质项目,总投资300亿元。<br>如今,在武汉新城,5个大科学装置挺进国家序列,5家<br>国家创新中心和5家湖北实验室密集列阵,光电子信息、生<br>命健康、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智能制造等战略性<br>新兴产业创新力量奔涌,世界级产业集群在此集聚成势。<br>2023年12月30日,随着武鄂硬联通重点项目——短咀<br>里湖桥建成通车,标志着131个武汉新城城建项目集中完工。<br>武汉新城建设是推动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主引<br>擎,是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加快建成<br>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性、战略性举措。<br>武汉新城建设成势见效,既联动了武汉与鄂州,又更进<br>一步拉近了武汉与黄石、黄冈的空间感,形成了都市圈连绵<br>带,将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br>圈内城市一体化发展,优先做好顶层设计是关键。<br>2023年2月,武汉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办公室(以下简<br>称“武圈办”)印发《武汉都市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br>2025年)》,提出到2025年,武汉都市圈力争GDP达到4万亿<br>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2万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br>78%,以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推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br>展格局先行区成势见效。<br>2023年,武圈办还突出一体化重点,拓宽协作领域,正<br>式印发了武汉都市圈基础设施、交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br>环境等4个专项规划,编制完成了武汉都市圈对外开放、汉<br>孝同城化发展、仙桃市融入武汉都市圈发展等规划。<br>与此同时,切实推动发展规划和重点项目、事项的落地。<br>“我们挂图‘作战’,红色属于项目前期还没有启动,蓝<br>色是正在推进,绿色是已经完成的。”武圈办秘书处有关负<br>责人介绍,年初,武圈办从规划政策、产业协作等多方面梳<br>理了151项重点工作,通过每月跟进、每季度督导的方式,推<br>进工作全面落地。<br>加速“硬联通”<br>“一小时通勤圈”日益普及<br>路相连,城相通。一体化发展,交通要先行。<br>围绕交通一体化,武汉都市圈加快推进快速道路系统<br>建设,着力打通瓶颈路、断头路,实施道路扩容、品质提升工<br>程,并连通鄂州花湖机场、黄石新港等重要枢纽,都市圈内<br>越来越多的地方进入武汉一小时生活圈、工作圈和经济圈。<br>“走武阳高速只要50分钟,现在从武汉回阳新是真方便<br>啊!”邹先生在武汉工作,以往他从武汉开车回老家阳新,路<br>上得花一个半小时左右。2023年11月16日,武阳高速全线<br>正式通车,阳新进入武汉一小时通勤圈。<br>武阳高速通车,进一步完善了武汉都市圈东南部路网,<br>有力支撑武汉、鄂州、黄石同城化发展,将大冶到武汉车程<br>缩短至40分钟。同时,加强了大广、沪渝、黄咸、鄂咸、杭瑞、<br>永武等区域高速公路之间的联接和转换,打通湖北、湖南、<br>江西中部三省省会城市的3小时高速交通圈。<br>随着武汉都市圈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武汉都市圈<br>的高速路网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便捷。<br>2023年9月29日,沪蓉高速红安联络线(武汉至红安高<br>速公路)开始通车试运营。至此,革命老区红安到武汉的车<br>程缩短至1小时内,正式迈入“武汉一小时生活圈”。<br>2023年6月30日,武汉硚口至孝感孝南高速二期、武汉<br>至大悟高速河口至鄂豫界段两条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br>孝感城区到武汉车程由此前的50分钟缩短至20分钟,正式<br>进入武汉“半小时生活圈”。孝感大悟县到武汉的车程,由2<br>个小时缩短至40分钟。<br>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2022年12月11日0时起,武黄高<br>速施行通行免费,有效促进武鄂黄黄之间进一步沟通和交<br>流,推进武鄂黄黄由四个城市变成更加紧密的城市结合体。<br>高速公路建设只是武汉都市圈提速“硬联通”的一个缩<br>影。武圈办秘书处有关负责人介绍,以高铁、城铁、地铁、高速公<br>路、快速通道为筋骨,武汉都市圈交通一体化格局已初步形成。<br>作为全球第四个、亚洲第一个专业货运机场,鄂州花湖<br>机场去年正式投运,与武汉天河机场一起形成航空客货运<br>“双枢纽”,助力湖北实现从“九省通衢”到“五洲通衢”,加速<br>武汉都市圈打造内陆开放高地。<br>轨道上的都市圈建设同样紧锣密鼓。据统计,鄂州、黄<br>石、黄冈、孝感、咸宁、仙桃等多城目前已开通或谋划对接武<br>汉轨道交通。<br>鄂州是武汉地铁第一个延伸的城市,连通两地的武汉<br>地铁11号线日均客流最高峰可达1万人次以上。随着鄂州<br>花湖机场投用,当地规划武黄城际市域化改造+19号线,武<br>黄城际市域化改造及新建铁路将引入花湖机场。<br>为加快推进武汉、黄石同城化进程,武石城际铁路加密<br>班次,开启公交化运营模式。目前实现开行48对\/日,列车<br>开行间隔平均20分钟左右,让旅客随到随走、有车就走。<br>连接武汉新城的武汉地铁19号线日前开通。累计打通<br>断头路瓶颈路数量达 26 条,城际公交线路开通数量达 29<br>条……越来越多圈内市民进入“一小时通勤圈”。<br>延伸创新链<br>圈内6城市在汉设立“科创飞地”<br>同城化发展,基础在产业,未来在科技创新。锚定“科<br>技同兴”的目标,创新链必须在圈内延伸开来。<br>为推动企业加速协同创新,武汉都市圈积极推行离岸科<br>创园模式,一方面帮助想要在武汉吸引人才做研发的企业入<br>驻,另一方面培育武汉企业落地都市圈内城市发展壮大。<br>通过科创平台的共建共享,创新要素的柔性流动,以及<br>科技成果的及时、就近转化,武汉扩展了发展空间、提升了<br>科创效率,圈内城市弥补了科创能力不足的短板。<br>2023年6月鄂州(武汉)离岸创新中心、7月仙桃(武汉)<br>离岸创新中心揭牌后,都市圈内已有黄冈、黄石等6座城市<br>在武汉布局建设了“科创飞地”。<br>截至去年12月,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已累计入驻机<br>构和企业107家,其中黄石企业55家,其余52家均为武汉的<br>企业、机构和高校。<br>在武汉都市圈,经由创新之手的捏合,城、人、产,地域、<br>身份、距离的界限,已然逐渐淡化、模糊。<br>2020年,围绕解决产品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前沿技术<br>问题,黄石市西塞山区政府出资、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br>工程学院副教授胡木林的团队“出智”,黄石科创模具产业<br>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助力本地特钢、模具钢企业突破精密<br>制造瓶颈。4年间,胡木林每周到黄石市上班打卡。如今,<br>他的身份也由单纯的高校教授,叠加上了省派科技副区长、<br>研究院常务副院长。<br>据介绍,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向8市科技部门有序开<br>放,推进都市圈企业与武汉高校院所“零距离”对接。截至<br>去年12月,武汉高校院所与8市创建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br>12个,都市圈共有51家企校联合创新中心获批。同期,武汉<br>已安排院士专家、科技副总、博士服务团、科技特派员639人<br>次到8市开展技术支持,让高科技人才在都市圈内实现更大<br>范围流动。<br>促进“产业同链”<br>携手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br>一体化发展,产业要协同。推进同城化,打造重要增长<br>极,支撑关键在产业。<br>武汉都市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武汉都市圈要聚<br>焦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等产业,推动优势产业<br>协同联动,提升中心城市经济密度;促进武汉市一般制造业<br>向周边城市有序转移,逐步形成主链在武汉、配套在都市圈<br>的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br>2023年,武汉都市圈加速发展“产业同链”,将都市圈内<br>的产业纳入同一条产业链之中,形成配套、互补、融合发展,<br>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集群化,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br>在武汉千亿级显示面板产业重镇光谷左岭,坐落着天<br>马微电子、华星光电等知名显示面板企业。紧邻的鄂州葛<br>店开发区,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集群渐成规模。<br>“光谷有‘屏’,葛店配套产‘芯’。”葛店开发区管委会负<br>责人说,葛店开发区陆续引进多个显示芯片项目,与光谷共<br>建光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br>目前,以光谷为龙头,辐射带动鄂州、黄冈、黄石等地的<br>光谷科创大走廊,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逼近8000亿元,正<br>加速冲刺万亿级规模。<br>聚焦“光芯屏端网”,武汉都市圈光电子产业集群规模<br>占全国份额的50%,光纤光缆研发制造规模居全球第一位。<br>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生物医药四大<br>产业,入列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与上海在全<br>国并列第一位。<br>而后发优势明显的大健康和生物技术产业,在武汉的<br>产业规模已超4000亿元。作为武汉都市圈生物产业的“发<br>动机”,武汉光谷生物城已与天门、仙桃、黄石、黄冈4个“圈<br>友”共建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地方产业园。<br>2023年,武汉市有关部门编制了武汉都市圈产业招商<br>地图、制造业产业链地图、武汉都市圈园区合作共建利益共享<br>机制指导意见,成功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武汉都市圈高质量<br>发展基金。以专业化分工协作为指引,一扫多年来“大树底下<br>不长草”的烦恼,实现城市功能互补、产业特色化发展。<br>“武汉缺什么,我们就补什么。”黄冈市招商服务中心负<br>责人介绍,该市2023年成立12个产业链招商专班,对照武<br>汉新城主导产业地图,以需求为导向,实行精准、专业招商,<br>主动做好配套。<br>2023年12月14日,武汉东湖高新区湖北科投与黄冈国<br>投共同发起设立首只武鄂黄黄产业母基金——黄冈产业母<br>基金,赋能产业协同发展,实现光谷和黄冈产业优势互补、<br>协作配套、资源共享、开放共赢。<br>黄石与武汉组建产业联盟,121家规上工业企业与武汉<br>产业配套;亚洲最大的专业货运机场——鄂州花湖机场投<br>入使用,带动周边各市积极布局临空产业……更多协作显<br>示,近年来,圈内城市立足产业差异化定位、有序化协作,同<br>城一体化发展跑出“加速度”。<br>加快“民生同保”<br>“圈内人”的获得感成色更足<br>同城化发展,改善和便利居民生活是最终落脚点。<br>“不用专门回潜江办理,在手机上就可以操作,真是太<br>方便了。”近日,就职于武汉的潜江市民王先生在“全国住房<br>公积金”App上申请将潜江公积金余额转至武汉公积金账户<br>内,当天就收到了“余额到账”的短信提示。<br>武汉市民梁女士在鄂州葛店上班,她到湖北省中医院<br>葛店院区看病,使用武汉社保卡就可直接结算门诊费用,而<br>她的同事也能使用鄂州社保卡,在武汉乘坐地铁、公交、轮<br>渡,刷卡借书,和武汉本地市民享受同样待遇。<br>2023年,武汉都市圈9市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br>政务服务事项“跨市通办”达1000项,办件量超235万件,基<br>本实现医疗、交通、旅游等服务“一卡通用”,一张小小的社<br>保卡,已经在一百多个领域实现了跨城市综合应用。公积<br>金同城化走在全国前列。<br>优化湖北政务服务网武汉站点“跨市通办”专区功能,<br>推进证明证照查验、信息查询变更等简易高频事项在移动<br>端及自助终端“一圈通办”;优化市区政务服务中心“跨市通<br>办”窗口设置,并向有条件的街道进行延伸;组织实施国家、<br>省公布的“跨省通办”“省内通办”事项,实现更多政务服务<br>事项“全市通办”。<br>值得一提的是,武汉都市圈拓宽关乎民生品质的协作领域。<br>成立武汉都市圈文化旅游合作联盟,圈内126家景区和<br>文旅场馆纳入年卡使用范围。<br>生态共治有效拓展,环梁子湖区域实现全面管控。<br>2023年5月,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与鄂州市华容区、梁子湖区、<br>葛店开发区,共同签订河湖长制一体化发展跨界河湖协同<br>共管工作方案。<br>健全生态补偿机制。2023年6月,位于通顺河下游的武<br>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代表,因仙桃上游来水水质优于目标要<br>求,将300万元生态补偿金交给上游的仙桃市。这是湖北省<br>首笔支付的长江一级支流跨市生态补偿资金。<br>武圈办秘书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共享便利的生活、优良<br>的公共服务、美丽的环境,让“圈内人”的获得感成色更足,<br>是我们推进同城化的初心和使命。<br>天门:加快“融圈”高质量发展亮点纷呈<br>黄冈:都市圈协同发展重要功能区建设成果丰硕<br>武汉:引领推动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br>撰文:李建华<br>长江日报评论员<br>2023年是纵深推进武汉都市圈建设的关键之年。<br>《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正式函复,成为第<br>7 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发展规划。随后,《武鄂黄黄<br>规划建设纲要大纲》《武汉新城规划》和《武汉都市圈发<br>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相继发布。<br>一年来,在武汉的引领下,武汉都市圈强化区域协<br>作,拓展合作领域,同城化发展成效初显。都市圈核<br>心区建设步稳蹄疾,作为“核心中的核心”,武汉新城<br>顺势而起,正成为驱动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强<br>劲引擎。都市圈“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br>业同链、民生同保”持续推进,有力推动都市圈同城化<br>迈出坚实步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供坚强<br>支撑。<br>据预测,2023年武汉都市圈GDP再度攀升,发挥<br>出省域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主引擎作用,重要<br>增长极作用进一步体现。

第2页

黄石是华夏青铜文化发祥地,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摇篮。2023年,省委为黄石发展把脉定向,赋予了“打<br>造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的目标定位。<br>2023年,黄石全市上下掀起“头脑风暴”,共商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按照“体量不能小、增速<br>不能慢、品质不能低、发展不能虚、底线不能破”的要求,扎实推进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2023年前<br>三季度,黄石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08.46亿元,增长7.2%,增速居全省第1位。<br>在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黄石作为重要增长极的地位已日益显现。<br>T2 2024年1月9日 星期二<br>策划:中共黄石市委宣传部 长江日报武汉都市圈新闻中心<br>撰文:高喜明 丁元拾 戴鼎<br>体量不能小 增速不能慢 品质不能低 发展不能虚 底线不能破<br>黄石:打造都市圈重要增长极成势见效<br>聚焦交通互联互通<br>打造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重要节点<br>2023 年 12月28日上午,梁先生<br>有急事要从老家阳新白沙回武汉。<br>他从白沙收费站上武阳高速,只用<br>了50分钟就到了武汉光谷。“比以前<br>快多了,武阳高速将阳新与武汉的<br>距离缩短了一半。”梁先生说。<br>武阳高速是一条贯通武汉、鄂<br>州、黄石的“大动脉”。2023 年 11 月<br>16 日,武阳高速正式通车运营,将<br>大冶到武汉车程缩短至 40 分钟,阳<br>新到武汉车程缩短至 1 小时,加强<br>了大广、沪渝、黄咸、鄂咸、杭瑞、永<br>武等区域高速公路之间的连接和<br>转换,也将促进武鄂黄三地同城化<br>发展,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br>发展。<br>2023年11月16日,花湖机场高<br>速二期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br>资 75.08 亿元,主线长 36.47 公里,整<br>体位于黄石市大冶市、鄂州市鄂城区<br>及梁子湖区。花湖机场高速公路二<br>期是我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br>展规划的重点项目,是花湖机场的快<br>速通道,也是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的快<br>速路之一,对打造武鄂黄黄国际综合<br>交通枢纽、强化武鄂黄黄一体化发展<br>具有重要意义。<br>融圈入群,交通先行。聚焦交<br>通互联互通,黄石西融武汉、鄂州,<br>北接花湖机场,东连黄冈、九江,打<br>造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重要<br>节点。<br>全面对接武汉新城和花湖机场,<br>武鄂黄黄快速通道系统已实现全面<br>开工建设,全年累计<br>完成投资 3.1 亿元,<br>完 成 年 度 目 标 的<br>100%。大广高速新<br>增东方山互通项目主<br>体工程全线进入实质<br>性施工阶段。黄石长<br>江公路大桥改扩建工<br>程正在推进前期论证,<br>预计2024年开工。<br>打造长江水铁联运<br>重要节点,黄石正加快推<br>进沿江疏港铁路二期、山<br>南铁路适应性改造等 2 个<br>在建地方铁路项目建设,<br>推动山南铁路纳入国铁一<br>体化运营;黄石新港三期已<br>完成水工及散货道堆(Ⅰ标<br>段)交工验收,散货道堆(Ⅱ<br>标段)完成 95%;“港大白”气<br>膜已顺利起膜,智慧调度中心<br>大楼已开工建设;“黄石新港<br>—海虹”组合发力推动20万吨<br>铁矿石“公改铁”示范线路即将<br>开通运营。<br>构建高效“双循环”物流大<br>通道,有序推进新港三期、黄颡<br>口砂石集并中心等重点水运项目<br>建设,实现“亿吨大港”目标;全力<br>创建全国绿色货运示范城市,近<br>期已通过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商<br>务部联合专家组现场验收,城市货<br>运配送实现绿色低碳、集约高效发<br>展。<br>聚焦创新赋能发展<br>打造光谷科创大走廊东部传动轴<br>2021年6月,黄石率先在武汉设立离<br>岸科创园,向大武汉引才、引智、引资源。<br>目前,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已累计签约<br>入驻企业及机构107家(新签约30家)。<br>2022 年 11 月,黄石(上海)科创中心<br>建成,已签约单位15家,已入驻10家,其<br>中科技型企业9家。2023年8月22日,黄<br>石(深圳)离岸科创中心揭牌,当天签约科<br>技项目21个,总投资51.75亿元。<br>在打造离岸科创平台的基础上,黄石<br>高标准建设黄石科技城,着力打造中部地<br>区有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2022 年 8<br>月,黄石科技城正式开园运营,目前已签<br>约项目 96 个,完成企业注册以及入驻科<br>技型企业52家。<br>黄石探索出两园联动、两个闭环“2.0<br>版科创飞地”运行新模式,即离岸科创园<br>为招引“桥头堡”,黄石科技城为承接“大<br>后方”,通过两园联动、外联内聚构建了本<br>土与离岸、外引与内育并举的科创飞地新<br>体系。<br>向武汉借智,积极推进与省内外高校<br>院所共建大学科技园,武汉大学电子信息<br>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创新中心、湖北工<br>业大学创新中心已建成运营,中科院武汉<br>分院、武汉科技大学等5个共建创新中心<br>将陆续建成运营,获批全省唯一的<br>湖北高校科技创新服务地方高质<br>量发展试验区,省内高校院所科创<br>资源加速向黄石集聚。<br>锚定打造光谷科创大走廊东<br>部传动轴的定位,不断提升光谷科<br>创大走廊黄石功能区创新发展能<br>级。目前,黄石跻身国家创新型城<br>市行列,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br>指数、全国城市创新能力排名均进入<br>全国百强,分别居全国第81位、第90<br>位。获批 4 个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br>地、2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3个省<br>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连续2年科技创<br>新生态指数跻身全国百强,连续 4 年<br>在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考评中获<br>得优秀,连续13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br>“科技创新综合考评先进市”,2023 年<br>前三季度,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br>值 273.4 亿元,同比增长 35.2%,增速全<br>省第 2;占 GDP 的比重达 18.12%,排名<br>全省第 3。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183<br>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 2313 家,首次<br>突破 2000 家,同比增长 47.14%;新增省<br>级科创“新物种”企业39家,融通高科获<br>评全省2家中国独角兽企业之一。<br>聚焦产业转型升级<br>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br>2023 年 12 月 20 日,《中共黄石市委<br>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工业强市推进<br>新型工业化加快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br>地的实施方案》印发,提出加快打造全国<br>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构建以新型工业化<br>为主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br>业体系。到 2026 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br>值突破5000亿元,规上企业突破1200家,<br>工业总量和增速均奋进全省第一方阵;制<br>造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达到 35%以<br>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br>值比重达到14%以上;培育1家千亿级、2<br>家五百亿级、10 家百亿级制造业企业,<br>300 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和 1000 家<br>高新技术企业的优质企业梯队,基本建成<br>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br>黄石深入实施“百企技改工程”,每年<br>分行业、分批次谋划推进一批技改项目。<br>大冶特钢、华新水泥、大冶有色、劲牌公<br>司、新兴管业、宝钢黄石公司等一批龙头<br>企业斥巨资实施异地技改、二次创业,百<br>年老企焕发新的生机;华中铜业、东贝集<br>团、华鑫钢铁、奥莱斯轮胎等一批骨干企<br>业围绕产品升级、工艺改造、装备更新、环<br>保安全改造等方面大力推进技改升级,重<br>点企业激发新的活力。“十三五”期间,全<br>市累计实施技改项目 1129 个,完成技改<br>投资超900亿元,年均增长达15%。<br>积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深入实<br>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持<br>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br>型,着力打造全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先<br>行区。截至目前,黄石已培育省级以上新<br>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智能制造、<br>工业互联网等示范企业累计超过170家,<br>建成全省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br>节点城市。累计完成企业智能化诊断<br>456家,落地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330个,<br>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9家、总量居全<br>省第二,推广应用工业 App 超过 120 个、<br>上云企业累计超3000家。今年成功获批<br>湖北省数字经济示范城市、全省首批中小<br>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br>2022 年,黄石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br>2571.95亿元,同比增长8.9%,较十年前增<br>长了1.5倍;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br>重达到 31.3%,比 2016 年提高 2.5 个百分<br>点,对全市经济形成有力拉动。2023 年<br>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br>产值2105.23亿元,同比增长4.6%。规上<br>工业增加值增长9.8%,增速排名全省第3<br>位。<br>产业集聚成型成势。黄石已建成 1<br>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省<br>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5个省级重<br>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已成为全球最大的<br>保健酒生产基地、全国第二大特钢生产基<br>地、全国第三大 PCB(印刷线路板)产业<br>聚集区、全国铜冶炼及精深加工基地、中<br>部地区最大的新型铝型材生产基地,智能<br>运输机器人占全国三分之一份额。特别<br>是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br>渐成势,2022 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产值<br>突破 300 亿元大关,达到 307.94 亿元,占<br>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1.9%,成为全市第三<br>大主导产业。<br>聚焦全域临空发展<br>打造临空产业和临空服务集聚区<br>在黄石临空跨<br>境电商产业园 1 号<br>仓,“多多买菜”每天<br>有数百名员工对下<br>单货物进行分拣、清<br>理、打包。“多多买菜”<br>是“拼多多”旗下电商<br>品牌,2023 年 9 月 9 日<br>入驻黄石临空跨境电商<br>产业园。<br>“多多买菜”鄂东区<br>域中心仓投入运营以来,<br>货物送达效率大大提高。<br>“以往客户下单,第二天下<br>午5点前才能收货。现在下<br>单,第二天 11 点前就能收<br>到。特别是购买蔬菜、海鲜<br>等生鲜产品的客户,第二天中<br>午就可以上餐桌,特别方便。”<br>黄石临空跨境电商产业园运营<br>负责人陈为介绍,“多多买菜”<br>已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市场<br>单量接近40万单\/天。后期将达<br>到 80 万单\/天以上,年销售额 18<br>亿元以上。<br>“多多买菜”入驻后,形成集<br>聚效应。目前,黄石临空跨境电<br>商产业园已招引 10 家供应链及云<br>仓企业入驻,将实现年产值 7 亿<br>元、税收 1200 万元以上。菜鸟物<br>流、美团优选等多家电商考察跨<br>境电商产业园,计划投资建设物<br>流园区。<br>黄石临空跨境电商产业园是黄<br>石发展临空经济的一个缩影。黄石<br>城区距离花湖机场仅有 8 公里,大<br>约15分钟的车程,发展临空经济优<br>势非常明显。<br>根据黄石全域临空的发展理<br>念,大冶市临空产业区重点发展临<br>空制造、临空农业,目前已聚集了<br>5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黄石港区临<br>空商务区,毗邻花湖机场,发展航空<br>服务、商务会展、总部经济等业态,<br>正加速升级迎宾大道北侧空港数字<br>物流产业园、推进黄石大道北延临<br>空冷链物流产业园、建设临空智造<br>产业园、打造“一江两岸、一区三园”<br>跨江合作示范区;下陆区黄石临空<br>跨境电商产业园,打造集国际贸易、<br>物流仓储、商业休闲于一体的综合<br>性功能区。<br>聚焦深化改革开放<br>打造武汉都市圈东向开放桥头堡<br>在黄石新港码头上,机器轰<br>鸣,车辆穿梭,停在锚地、等待进<br>港的船只绵延数里。<br>2023 年 9 月,黄石新港单月<br>货物吞吐量实现 338.3 万吨,同<br>比增长 21%,刷新开港运营以来<br>单月吞吐量新高。2023年1至11<br>月,黄石新港累计吞吐量实现<br>2840万吨,同比增长8.5%,全年累<br>计吞吐量预计突破3000万吨。<br>正在加紧建设的黄石新港三<br>期,共有8个万吨级泊位,包括4个<br>通用泊位和4个散货泊位,年设计<br>吞吐量2282万吨。届时,黄石新港<br>将拥有23个货运泊位,货物吞吐能<br>力将达到 6000 万吨—8000 万吨\/<br>年,进一步奠定“长江中游最大单体<br>港”的行业地位。<br>黄石新港是长江中上游少有的<br>深水良港,枯水期水深 6 米,丰水期<br>水深超过 20 米,可常年停靠万吨级<br>船舶。2021 年初,黄石新港一、二期<br>“打造一体化铁路港前站 服务港产<br>协同发展”铁水公联运示范工程成功<br>创建并获国家正式命名。2022 年 12<br>月,黄石新港三期“贯彻绿色智能创新<br>发展理念 构建一主体双循环新发展<br>格局”铁公水管“新”型多式联运示范<br>工程入选湖北省第一批多式联运示范<br>工程,正在积极争创第五批国家级多式<br>联运示范工程。届时,黄石新港将形成<br>“一家企业,两个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br>工程”的新港招牌。<br>多式联运物流园、现代物流园、公<br>共货运管廊、粮食接卸中心等配套项目<br>加快推进,黄石新港逐步形成以港口为<br>核心,物流、贸易等业务全面发展的业务<br>体系,进而打造成为长江中游大宗商品<br>集散中心。<br>“武汉都市圈东向开放桥头堡”“对外<br>贸易新引擎 内陆开放新沿海”,在黄石棋<br>盘洲综合保税区,保税仓上方的两处标语<br>引人注目。<br>2023年8月11日正式封关运行的黄<br>石棋盘洲综合保税区,是我省在“一主两<br>副”之外第一家封关运行的综合保税区,<br>以0.96平方公里的面积,成为当下黄石对<br>外开放的最强爆点。2023年12月26日,<br>棋盘洲综合保税区顺利完成封关运营后<br>首单跨境电商9610出口业务。<br>2023 年,黄石棋盘洲综合保税区围<br>绕保税仓储物流、保税混矿、保税加工、大<br>宗货物跨境贸易等行业,面向长三角、珠<br>三角招引优质企业落户,已签约入区项目<br>14个,总投资约55亿元。<br>围绕综保区建设,黄石新港园区正<br>积极推进大冶有色铜精矿混矿、深圳粤<br>长远进口粮食加工等项目建设,加快打<br>造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长江<br>中游矿产品保税混配中心、大宗商品贸<br>易基地。<br>立足综保区的“境内关外”功能政策<br>优势,新港园区还积极争取纳入国际客货<br>运“双枢纽”(天河机场、花湖机场)规划建<br>设和湖北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常态化开展<br>综保区与花湖机场固定“卡车航班”,打通<br>综保区与花湖机场跑道直通的业务流程,<br>实现综保区“虚拟空港”“空中出海口”的<br>创新场景,力争超百亿元“贸易港”目标早<br>日实现。<br>近日,海关总署《中国海关》杂志发布<br>2022 年中国城市外贸竞争力报告,黄石<br>第 13 次入选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榜单,排<br>名第96位。同时,在2022年中国城市外<br>贸创新竞争力 50 强榜单中,黄石名列第<br>25位。<br>聚焦提升城市品质<br>打造武汉都市圈生态文旅宜居城<br>2023 年 12 月 1 日,湖北省十四届人<br>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批准了《黄石市既有<br>住宅加装电梯条例》。这是全国地级市中<br>首部适用全市域的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br>地方性法规,将于2024年2月正式实施。<br>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黄石推进城市<br>更新、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截至目<br>前,黄石市城区范围内共审批加装电梯<br>414 部,竣工验收 270 部,在建 117 部,已<br>为 240 部加装电梯所在社区(小区)发放<br>补贴1173万余元。<br>近年来,黄石运用共同缔造理念,以<br>城市更新、建设完整社区为抓手,构建“15<br>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近三年总投资<br>45 亿元,累计改造老旧小区 345 个,惠及<br>居民15.7万户。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br>服务功能、丰富商业业态、改善消费体验、<br>增强商业氛围,提升交通路步行街、武汉<br>路、下陆区铜花北路、团城山“三味坊”等<br>老街区的商业活力。<br>在提升城市品质的同时,黄石不断整<br>合资源,深化文旅融合,利用老矿、老厂、<br>老街、老码头、老路等“五老”遗址遗迹,打<br>造一批工业旅游景区、文化街区、主题公<br>园和博物馆,开发一批沉浸式工业文化体<br>验产品和项目,再现“青铜古都”“钢铁摇<br>篮”的工业文化魅力。<br>依托华新水泥厂旧址打造的华新<br>1907 文化公园,以全新的方式拥抱这座<br>城市已渗入基因的“工业乡愁”。“华新<br>1907”磁湖文化节、“又见华新”市集、知名<br>图书展、假日音乐节……每逢节假日,华<br>新 1907 文化公园好戏连台,成为黄石网<br>红打卡点和城市文化新地标。<br>近年来,黄石以全域旅游视野谋划文<br>旅事业发展,着力打造武汉“后花园”、武<br>汉都市圈东部生态文旅城。<br>国家 4A 级景区仙岛湖自 2019 年营<br>业至今,累计接待游客 350 余万人次,旅<br>游综合收入突破 9 亿元。2023 年国庆开<br>业的百洞峡风景区,因5亿年前形成的地<br>下溶洞群和洞内独特造型,吸引了众多武<br>汉都市圈游客,开业 7 天就接待游客 3.7<br>万人次。<br>耸立于“三楚第一山”东方山之巅的<br>东昌阁,游客不仅可以经历“穿越唐朝”的<br>非凡体验,还可以游玩投壶、射箭、弈棋等<br>中华传统游乐项目。这里已成网红打卡<br>点,45%的游客来自黄石以外的武汉都市<br>圈内城市。<br>大美黄石。石勇 摄<br>黄石持续推进都市圈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工作,沈家营<br>码头改造后成为市民休闲广场。 石勇 摄<br>华新1907文化公园已成城市文化新地标。 何戈 摄<br>都市圈·同心<br>黄石新港正加速打造武汉都市圈东向开放桥头堡。<br>周巍 摄<br>黄石棋盘洲综合保税区是我省在“一主两副”之外第<br>一家封关运行的综合保税区。 周巍 摄<br>聚焦交通互联互通,黄石正着力打造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br>纽重要节点。图为武阳高速。 石勇 摄

第3页

自古以来,鄂州和武汉地相邻、水相连、路相通、产相融、人相亲,历来就有“上下武昌城,古今两鄂州”的传<br>承和渊源。如今,省委、省政府高位谋划,明确提出鄂州打造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br>区,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航空货运枢纽,与武汉携手高标准建设武汉新城。<br>站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C位”,鄂州长期性战略红利、制度性政策红利、持续性市场红利加速释<br>放,交通区位优势更加突出,集聚高端资源更加有利,引领带动作用更加凸显。<br>从吴楚古都到空港新城,风华正茂的鄂州在打造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征途上蹄疾步稳。<br>2024年1月9日 星期二 T3<br>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航空货运枢纽 与武汉携手高标准建设武汉新城<br>鄂州:打造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区交出精彩答卷<br>完成货运航线转场后,花湖机场的货运枢纽功能日益显现,<br>和天河机场形成航空客货运双枢纽。 何旭峰 摄<br>鄂州正加速打造“铁水公空”多式联运。图为长江<br>黄金水道鄂州港段。 胡战军 摄<br>鄂州正加速打造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区。图为鄂州城区。 方仲华 摄<br>大美乡村梁子湖区东沟镇余湾村。 胡战军 摄<br>武鄂同城化发展桥头堡——葛店经开区。 方仲华 摄<br>辐射全球<br>打造内陆“空中出海口”<br>凌晨1时,当城市的喧嚣渐渐退去,<br>鄂州花湖机场迎来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时<br>刻,发动机的轰鸣声伴随着一排排灯柱<br>射出的白光,全货机陆续在停机坪上缓<br>缓降落。距离停机坪不远处的转运中<br>心,工作人员将飞机上卸下来的航空箱<br>快速拆板,把包裹送上分拣带,三层自动<br>化分拣设备高速运转,将快递包裹分发<br>到相应接口。<br>鄂州花湖机场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br>机场,作为内陆“空中出海口”,链接全<br>国、辐射全球,在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br>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担当着重要使命。<br>自2022年7月正式投用以来,花湖机场<br>已开通45条国内货运航线,10条国际货<br>运航线、13 个国际货运航点,15 条客运<br>航线、22 个客运航点。截至 2023 年 12<br>月14日,花湖机场累计运输14813架次,<br>累计完成货邮吞吐量21.31万吨,其中国<br>际货邮吞吐量4.2万吨,旅客40.62万人<br>次。<br>2023 年 11 月 17 日,一架从法兰克<br>福机场飞来的顺丰全货机降落在鄂州花<br>湖机场,飞机上所载两台大型精密设备<br>在鄂州海关的监管下迅速完成通关。<br>2023 年 11 月 20 日,德国中部机场<br>集团有限公司、深圳顺丰泰森控股(集<br>团)有限公司、湖北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三<br>方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这标志着花湖<br>机场和德国莱比锡\/哈勒机场牵手合作,<br>共同推动中欧航空物流发展。三方将在<br>航空货运航线开发、航空货运人员交流<br>与培训、航空物流信息化、机场及口岸<br>建设、绿色能源发展、碳排放经验分享等<br>领域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共同推动三<br>方航空货运发展。<br>2023 年 11 月 23 日,由比亚迪集团<br>弗迪电池有限公司生产的大型动力锂电<br>池搭乘顺丰航班从鄂州花湖机场出发,<br>顺利抵达德国法兰克福机场。落地后,<br>这批产品被直派至匈牙利终端客户处。<br>这是比亚迪集团大型动力锂电池产品首<br>次通过国内航司空运出口,这也是顺丰<br>航空首次在花湖机场执行大型动力锂电<br>池跨境运输,表明顺丰航空在危险品跨<br>境航空运输服务体系能力上的提升与夯<br>实,标志着中国航司危险品航空运输保<br>障能力再上新台阶。<br>顺丰正以鄂州花湖机场为核心,打<br>造“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航线网络,将<br>鄂州枢纽打造成全球供应链中心、高端<br>加工流通中心。通过逐步规划和调整空<br>网布局,利用鄂州枢纽打造“轴辐式”航<br>线网络,实现1.5至2小时飞行覆盖全国<br>90%经济区域。<br>目前,经过前期紧张建设,海关指定<br>监管场地、保税物流中心(B型)、公共国<br>际货站已经建成完工,正紧锣密鼓推进<br>验收启用工作。机场酒店、临空实验学<br>校已建成投用,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商务<br>中心等已完成建设。<br>枢纽机场带动作用的大小,既要看<br>集货功能的强<br>弱 ,更 要 看 临<br>空经济发展质<br>量的高低。眼<br>下,鄂州正对标<br>国际一流,着力<br>提升机场发展能<br>级,加快打造国际<br>自 由 贸 易 航 空<br>港。聚焦增强货<br>运枢纽功能,进一<br>步织密货运航线,<br>拓宽货源渠道,优<br>化运营效率,切实<br>提高航空运力水平;<br>聚焦增强口岸开放<br>功能,创建跨境电商<br>综试区、空港综合保<br>税区等开放平台,创<br>新海关监管模式,做<br>大做强外贸主体,打造<br>内 陆 开 放“ 空 中 出 海<br>口”;聚焦增强产业集<br>聚功能,加快打造临空<br>产业集群,促进港产城<br>深度融合发展,争创国<br>家临空经济示范区;聚焦<br>增强服务功能,加快打造<br>便捷高效的交通物流设<br>施和舒适宜居的生活设<br>施,有力支撑机场建设发<br>展。<br>一大批临空型项目,正<br>加速落户鄂州。2023年4月<br>17日至18日,湖北国际物流<br>峰会暨花湖机场推介活动成<br>功举办,现场签约重大项目<br>17 个、金额 200 亿元;湖北机<br>场公司、顺丰集团与95家国内<br>外航空货运企业、货运航司达<br>成合作意向。2023年6月6日,<br>第二届鄂州武昌鱼文化节暨23<br>届华创会“花湖之约”临空经济<br>专场推介活动在香港举办,现场<br>签约项目 6 个、总投资额 66.2 亿<br>元;2023年7月2日至11日,鄂州<br>考察团赴新加坡、德国、比利时等<br>国开展国际交流,举办推介活动,<br>促进双边经贸合作。<br>截至目前,鄂州市临空经济<br>区累计实现亿元以上签约项目 72<br>个 ,签 约 总 金 额 363.63 亿 元 。<br>MRO、中康众盛、明理医疗、度边<br>电子、九州通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br>建设,主导产业、临空偏好型产业集<br>聚效应不断凸显。已建成投用 3 所<br>小学及 6 所公办幼儿园,高标准建设<br>的临空实验学校已正式开学。全区<br>规划的主次干道 58 条、总里程 261 公<br>里,已启动建设 164 公里,建成通车<br>105公里,“五横六纵”城市骨干路网初<br>步成型。<br>抢抓机遇<br>高标准推进武汉新城建设<br>1 月 4 日,鄂州市召开武汉新城建<br>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对武汉新城鄂州<br>片区建设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周密部<br>署。<br>会议要求,要进一步健全理顺体制<br>机制。充实领导小组工作力量,进驻武<br>汉新城展示中心集中办公,加强协调调<br>度,狠抓工作落实。强化顶层设计,提<br>升武汉新城鄂州片区建设层级,在市级<br>层面强化统筹,对标一流,建立有效推<br>进机制。<br>会议强调,要摸清资源要素底盘,<br>全面做好土地清理工作。要全面加强<br>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道路管网、水<br>系治理、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等多<br>项民生工程,加快推进标志性工程建<br>设。要修复河湖生态环境,强化梁子<br>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br>展。要做好梧桐湖大学城规划建设工<br>作,深化合作模式,推动合作项目早日<br>落地。要统筹推进武汉新城鄂州片区<br>“村改居”和“就地城镇化”工作,兜住<br>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民生实<br>事,增强片区发展动力和活力。要围<br>绕武汉新城鄂州片区功能定位,加大<br>招商引资、产业投资力度,加快推进重<br>点项目建设,实现产业链集中、集聚、<br>集群发展。<br>会议要求,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br>以文旅项目为抓手,拉动、汇聚片区人<br>气。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城市<br>风貌和监管水平上向武汉全面看齐。<br>要强化各类要素保障,加快推进重点项<br>目建设,推动武汉新城鄂州片区建设成<br>势见效。<br>2023 年 2 月 7 日,《武汉新城规划》<br>发布,武汉新城跨越武汉、鄂州两市,核<br>心区面积约 719 平方公里。其中,鄂州<br>境内 290 平方公里,占鄂州市面积近五<br>分之一;新城八大片区,涉及鄂州的主<br>要有葛华片区、红莲湖片区、梧桐湖片<br>区等。<br>认真贯彻省委都市圈工作会议精<br>神,鄂州抢抓机遇,积极推动武汉新城<br>建设取得新进展。<br>2023年,鄂州谋划武汉新城关联亿<br>元以上重大项目 100 个,总投资 560 亿<br>元。启动武汉新城重大项目建设 77<br>个,总投资 485 亿元。位于武汉新城展<br>示中心投入使用。未来二路、高新六<br>路、高新七路、望湖一路等武鄂“断头<br>路”全面打通,辉煌大道顺利通车。位<br>于武汉新城红莲湖片区的光谷东数<br>字经济产业园,已相继引入武汉银联<br>大数据、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br>中心湖北分中心等 10 家数字经济产<br>业、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方面的<br>优质企业。这些企业正在进行装修,<br>入 驻 后 预 计 将 带 动 2000 余 人 就 业 。<br>产业园全面建成后,将进一步填补红<br>莲湖片区的产业空白,打造光谷科创<br>大走廊“红莲湖—葛店科创组团”科<br>技创新带及生态创新带,全面承接光谷<br>科创大走廊“光芯屏端网”万亿级产业<br>集群。<br>2023年以来,武汉新城鄂州区域新<br>签约亿元以上项目 86 个,中国长飞葛<br>店科技园、银商云数据中心与百度智能<br>云、圆通快递湖北总部等重大项目相继<br>落户鄂州。<br>铁水公空<br>加速密织立体交通网<br>鄂州拥有“铁<br>水公空”多式联运<br>的优势,可显著降<br>低 物 流 转 运 成<br>本。花湖机场选址<br>紧邻铁路、长江,适<br>宜打造“铁水公空”<br>多式联运。在花湖<br>机场的东边和北边,<br>拥有众多深水港口码<br>头。未来,江海直达<br>的万吨货轮都可直接<br>抵达鄂州,依托铁路,<br>实现货物上高铁,快速<br>投递。花湖机场周边高<br>速公路网的建成投运,<br>极大地加强了空公快运<br>衔接。<br>2023 年 12 月 8 日,由<br>鄂州花湖机场南门连接线<br>工程正式建成通车。至<br>此,黄石城区至鄂州花湖机<br>场实现半小时航空圈,花湖<br>机场集疏转运及辐射带动能<br>力、花湖公路网络体系得到<br>进一步增强和完善。<br>同日,鄂州市举行武鄂黄<br>黄快速道路系统中通道(武黄<br>高速改扩建和 348 省道)开工<br>仪式。武鄂黄黄快速道路系统<br>中通道项目,路线总体呈东西<br>走向,起于鄂城区汀祖镇王边村<br>武黄高速花湖枢纽互通西侧,终<br>点位于华容区庙岭镇吴屴村,总<br>里程 37.4 公里,另设临空经济区<br>连接线 7.716 公里。项目总投资<br>估算 73.7 亿元,其中主线估算 68<br>亿元,临空经济区连接线估算 5.7<br>亿元。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br>“三横三纵”快速道路系统,提升花<br>湖机场集疏运效率,发挥黄鄂黄国<br>家级功能型流通支点城市的作用,加<br>速武汉、鄂州、黄冈、黄石四地社会经<br>济交流和区域融合发展,助力我省加<br>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br>面对武汉都市圈、花湖机场和武汉<br>新城等历史性发展机遇,鄂州作为武鄂<br>黄黄“大十字”所在,持续加大交通基础<br>设施建设投入,密织立体交通网。<br>鄂州与武汉的 10 条连接路,左庙<br>路、未来三路、望湖一路、高新六路、高<br>新七路、葛店大道、短咀里湖桥拓宽、高<br>新五路等路已贯通。2023年12月28日,<br>短咀里湖桥正式建成通车,崭新的大桥<br>成为武汉都市圈融合发展的新标志。<br>目前,横跨武鄂黄黄的“三横三纵”<br>快速通道正在加速织密,涉及鄂州的<br>10 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完成投资 16.8<br>亿元。燕矶长江大桥鄂州侧、新港高速<br>鄂州段分别完成投资 23 亿元、15.6 亿<br>元,占总投资57%、44.6%。武阳高速建<br>成通车,机场高速二期已于 2023 年 11<br>月 16 日开工。12 月 6 日,鄂州市政府<br>与省港口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br>携手将鄂州港打造成为鄂东重要物流<br>枢纽、全国一流示范港口。<br>2023 年以来,鄂州市在前期打通<br>武鄂间多条“断头路”“瓶颈路”基础上,<br>着力打通鄂州到黄石的“瓶颈路”,加快<br>鄂黄交通硬联通。目前,与黄石9条连<br>接线,已升级改造完成6条。<br>2023年9月20日,连接鄂州、黄石<br>两地的省道 203 杨叶大道段品质提升<br>工程率先完工。9 月 28 日,1.8 公里的<br>鄂城大道路面改造完工通车。该路段<br>起于杨家湖中桥南桥头,止于鄂州市与<br>黄石市交界处。9月29日,S239新港路<br>段通车,该路段与黄石大冶市、铁山区<br>紧密衔接。<br>交通通行方面,武汉地铁 11 号线<br>直达葛店南站,日均运输旅客万余人<br>次,成为往返武汉光谷和鄂州葛店的<br>“新武鄂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此外,对<br>接武汉地铁11号线、公交301路,葛店<br>公交501路、502路、503路、505路,华容<br>公交101路、205路、206路,日均运送乘<br>客2.4万人次。葛店南站综合交通枢纽<br>项目,将把地铁 11 号线葛店南站建成<br>高铁、城际铁路、地铁无缝换乘的“三<br>铁”融合交通枢纽。<br>融圈入群<br>武鄂科技同兴产业同链<br>2023年,鄂州市积极统筹推动融圈入<br>群,武鄂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持续开展,不<br>断深化“研发在武汉,转化在鄂州”的模<br>式,以科技同兴助力产业同链,共同打造<br>世界级产业集群。<br>2023 年 6 月 6 日,鄂州(武汉)离岸科<br>创中心揭牌仪式在武汉举行,首批入驻<br>企业24家。该中心地处武汉东湖新技术<br>开发区高新二路以南、高科园路以东,位<br>于武汉高科医疗器械先进制造产业园E4<br>号楼,距离鄂州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 15<br>公里。按照“研发在武汉、转化在鄂州,<br>孵化在武汉、加速在鄂州,引才在武汉、<br>用才在鄂州”的思路,围绕研发集聚、产<br>业培育、资源共享、合作交流,着力打造<br>成为鄂州具有研发试验、科技孵化、成果<br>转化、招商引智、科技金融五大功能的科<br>技创新平台。<br>在科技同兴方面,光谷科创大走廊鄂<br>州功能区加快建设,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br>研院累计引进教授团队85个,孵化引进科<br>技型企业67家。<br>作为武鄂同城桥头堡,葛店双创谷等<br>11个项目入选2023年省科技厅光谷科创<br>大走廊重点科创项目库,李时珍研究院列<br>为省医药行业首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br>鄂州药物绿色合成研究院落户葛店,全区<br>现有省市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56家,国家<br>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省级以上<br>专精特新企业33家。中电光谷科技城成<br>功申报为省级人才基地。<br>2023 年 12 月 19 日,湖北芯映光电生<br>产车间一派繁忙。“今年我们已实现产值<br>4.8亿元,比去年增加了2.8亿元。”公司总<br>经理助理王建华说,公司一期厂房预计年<br>底装修完毕,届时生产规模将得到扩大。<br>自2021年6月落户葛店经开区以来,<br>湖北芯映光电已成武鄂“光芯屏端网”产<br>业链中的一个重要节点。<br>葛店经开区精准对接武汉“光芯屏端<br>网”万亿级产业链,与光谷加快共建100平<br>方公里的光电信息产业聚集区,共同打造<br>国家千亿级光电信息产业基地。目前,葛<br>店加快推进光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链上<br>“三巨头”三安光电、瑞华光电、芯映光电<br>均已投产,葛店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集群获<br>批省发改委第一批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年<br>产值达50亿元。<br>对标光谷生物城建设大健康产业园,<br>葛店积极承接光谷生物城科技创新资源,<br>扩大“药谷”效应,与光谷生物城共同打造<br>大健康产业集群。目前,大健康产业园基<br>础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人福、老鬼生物等<br>企业产值稳步增长,2023年又新引进武汉<br>海希生物、圣润医疗等生物医药项目 8<br>个。据统计,葛店经开区大健康产业年产<br>值达122亿元。<br>据介绍,葛店经开区与东湖高新区携<br>手共建国家级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大健<br>康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基地。葛店239<br>家规上企业中,有70%的企业与武汉形成<br>投资、供应、配套关系。<br>2023 年 12 月 27 日,中国共产党鄂州<br>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总<br>结 2023 年全市经济工作,部署 2024 年全<br>市经济工作。<br>抢抓花湖机场和武汉新城两大战略<br>机遇,全会提出,要以武汉新城建设为重<br>点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创新新城建设体制<br>机制,高起点建好新城区,高标准完善老<br>城区,抓紧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标志性项<br>目。以集群集聚发展为主导推动产业转<br>型升级,聚焦光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br>备制造、生命健康、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br>持续补链延链强链,推动产业向园区集<br>聚,着力提高产业集聚度。<br>要统筹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快打<br>造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建设空中<br>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不断织密航线网<br>络,探索开展国际中转业务,积极引进国<br>内外航司设立区域总部,进一步深挖航空<br>货运需求,推动更多货源向花湖机场集<br>聚。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推<br>进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尽快获批,积<br>极申建空港综保区,推动机场口岸早日正<br>式开放,着力推进花湖机场国际贸易数字<br>化平台建设,探索建立自由贸易航空港制<br>度体系。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br>纽,推动机场与各类供应链服务平台高效<br>衔接,持续提升货运组织能力、公共平台<br>属性和资源配置功能,促进机场与产业<br>链、供应链的协同发展和良性互动。建设<br>全国临空经济的重要高地,抓紧开展国家<br>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申建,大力引进和发展<br>临空偏好型产业,将枢纽优势转变为发展<br>优势。<br>正在建设中的光谷东大数据产业园。图为武汉新城展<br>示中心。 李四伟 摄<br>都市圈·同心<br>策划:中共鄂州市委宣传部 长江日报武汉都市圈新闻中心<br>撰文:高喜明 李瑞 陈稳定

第4页

做大做强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是孝感奋进的姿态,更是睿智的战略路径。<br>经过多年的“牵手”,孝感和武汉已经形成更加紧密的要素多向对流协作城市,成为互动频繁、相邻相<br>生的“圈”内好友。<br>2023年8月19日,孝感市委七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做大做<br>强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指出,紧紧依托武汉,积<br>极服务武汉,主动融入武汉,加快发展孝感,在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贡献孝感力量。<br>孝感,正全力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br>2928亿元巨资投向77个重大项目 孝汉主城区间车程缩短至20分钟<br>孝感:打造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蹄疾步稳<br>孝感市槐荫公园。<br>武大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后,大悟迈入武汉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br>孝感楚能新能源电池项目将打造完整的上、下游全产业<br>链,带动武汉都市圈汽车新能源产业发展。<br>2023年11月28日,坐落于孝感市孝南区的首衡城·华<br>中国际食品产业新城启动运营,该项目也是武汉都市圈平<br>急两用农产品保供基地。<br>孝感市民之家。<br>孝感老澴河新貌。<br>同心设计<br>打造互联互通“通勤圈”<br>家住武汉黄陂盘龙城的唐翊扬,每<br>天早晨7时,坐地铁到天河机场,再乘坐<br>城际铁路直达孝感东站,到达位于孝感<br>市民之家的办公点,全程只需 1 小时。<br>与他开车走机场二高速,经过孝汉大道,<br>时间几乎相等。这样的“同城”生活,唐<br>翊扬已经过了快一年。<br>2023年5月25日,孝感市印发《孝汉<br>同城化发展2023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br>《工作要点》),共谋划重大项目77个,总<br>投资2928亿元,重大合作事项33项。<br>《工作要点》指出,要加强与武汉对<br>接,协同编制武汉都市圈基础设施、交通<br>发展、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生态环境、市<br>域(郊)铁路、航空客货双枢纽战略等专<br>项政策规划,进一步强化与武汉在交通<br>上的“外联内通”。<br>截至 2023 年 11 月,22 个重大交通<br>基础设施项目已完成年度投资125.37亿<br>元,占年度计划投资 120.4%。其中,列<br>入《武汉都市圈发展 2023 年工作清单》<br>的8个重点交通项目已完成投资81.5亿<br>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4.24%。<br>2023年6月30日,硚孝高速公路二<br>期工程、武汉至大悟高速公路正式通<br>车。硚孝高速公路二期工程通车后,孝<br>感主城区到武汉中心城区车程由此前的<br>50分钟缩短至约20分钟,迈入武汉都市<br>圈“半小时通勤圈”。<br>武大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后,大悟至<br>武汉车程由 1 小时 47 分钟缩短至 1 小<br>时,迈入武汉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br>至此,连通孝汉两地的主要通道达<br>32条。其中铁路5条、高速公路6条、干<br>线公路19条、水路2条,开通城际公交线<br>路 5 条,实现与武汉水铁公等重要交通<br>枢纽及节点全面对接;孝感主城“三区”<br>对接武汉的主要通道达10条,其中铁路<br>2条、高速3条、干线公路5条。<br>沿江高铁武宜段、武天高速汉川段、<br>京港澳高速改扩建孝感段进展顺利,孝<br>汉应高速已基本建成。孝感至天河机场<br>高速、硚孝高速西延伸线、孝汉应高速南<br>北延伸线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武汉都<br>市圈市域郊铁路S8线(天河机场高铁枢<br>纽至孝感临空经济区)、武汉枢纽直通线<br>等正抓紧推进前期工作。孝汉主城区半<br>小时通勤圈、全域一小时通勤圈和一日<br>生活圈基本形成,武汉、孝感的时空距离<br>进一步拉近。<br>2023年12月<br>5 日,武汉都市圈<br>环线高速公路孝<br>感北段节点正式<br>开工。武汉都市圈<br>环线高速公路孝感<br>北段起于孝南区农<br>爱村,对接孝汉应<br>高速公路,途经孝南<br>区、孝昌县,终点对<br>接武汉都市圈环线高<br>速 公 路 黄 陂 至 新 洲<br>段。路线全长 26.6 公<br>里,总投资 43 亿元,采<br>用设计速度每小时 120<br>公里的双向六车道高速<br>公路标准建设,其中,设<br>枢纽互通 2 处、落地互通<br>2 处,计划 2025 年底基本<br>建成。<br>武汉都市圈环线高速<br>公路孝感北段对于畅通孝<br>感市东西向往武汉北部的<br>出口通道,支撑孝感城镇及<br>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br>孝感市“七横五纵两环”高速<br>公路路网体系,推动沿线地方<br>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br>要意义。<br>孝感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br>员、副局长左振中表示,近年来,<br>孝感秉承“依托武汉、融入武汉、<br>服务武汉、发展孝感”的发展理<br>念,给予交通“先行”使命,让区位<br>交通优势转化为城市发展胜势。<br>通过实施轨道交通延伸、高速公路<br>加密扩容、干线公路提质、水运交<br>通复兴等措施,促进孝汉两地基础<br>设施互联互通、经济要素生产要素<br>自由流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br>同时,孝感市充分利用新一轮国<br>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契机,推动“规<br>划同编”,通过孝感市级国土空间总<br>体规划和孝汉一体化下的孝感城市<br>空间战略规划,更好地推动两地在用<br>地、交通、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科技创<br>新、旅游等关键要素上的协同发展,避免<br>出现“规划打架”“资源浪费”等现象。<br>同心赋能<br>打造创新生态圈 “我们正在研发永磁电机变频驱动<br>装置,为煤矿、冶金、水泥等传统产业降<br>能耗破堵点。”在大禹电气科技股份有<br>限公司武汉研发中心,总工程师李崇波<br>正带领科研人员攻关。<br>大禹电气位于孝感市高新区,专业<br>研制各种大中型电动机软起动装置、变<br>频调速节能装置、电力系统功率补偿装<br>置等工业电器产品。作为孝感土生土长<br>的企业,为何要把研发中心设在武汉?<br>“抢占行业制高点,必须组建强大<br>的科研团队,但优秀人才更想留在大城<br>市发展。”大禹电气董事长王怡华介绍,<br>公司打破思维定式,在武汉设立“研发<br>飞地”,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br>依托武汉研发中心,大禹电气与武<br>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br>武汉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组建湖北省<br>电动机软起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br>首家民营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创新<br>平台,研发出电磁调压软起动器、高压<br>固态软起动器、低压变频器等多款“拳<br>头产品”。<br>充分利用武汉的创新策源优势赋<br>能企业发展,已成为重大项目落子武汉<br>都市圈的共同选择。而作为孝感投资<br>体量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项目,总投<br>资675亿元的孝感楚能新能源150GWh<br>锂电池高端智能制造项目一期已于<br>2023年6月28日试投产,预计今年产值<br>达15亿元。未来,该企业将形成以武汉<br>为核心,打造完整的上、下游全产业链,<br>辐射武汉都市圈的新能源产业体系。<br>创新是经济发展第一驱动力。近<br>年来,孝感市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br>位,实施“1+2+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br>优化科技创新政策供给,促进各类创新<br>要素向市场主体集聚。<br>全球每 10 台空调中就有 7 台传感<br>器、全国每10台新能源汽车中就有6台<br>PTC加热器,由华工高理制造。“我们去<br>年研发费用投入1.3亿元,享受研发费加<br>计扣除100%,减税5780余万元,大大降<br>低了公司科技开发成本。”华工高理电子<br>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与华中科技<br>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用合作模式,每<br>年专利申请数量都保持在60项以上。<br>孝感还针对食品、纺织服装、盐磷<br>化工、纸塑包装、建材等重点传统产业,<br>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推动传统<br>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孝<br>感市经信局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市工业<br>技改投资将增长 20%,力争达到 330 亿<br>元,推动纺织服装向千亿元产业进军,<br>推动食品、盐磷化工、纸塑包装产业营<br>收冲刺500亿元。<br>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人才的支<br>撑。近年来,孝感市先后出台“黄金 15<br>条”和以加强人才发展激励促进科技创<br>新若干措施“4 个文件”为核心的“1+4”<br>创新创业政策体系,重点从研发平台、<br>孵化载体、科技型企业培育、科技成果<br>转化、科技人才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br>度,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br>同时,主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br>等形式,全力推动孝感市企业与武汉高<br>校及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武汉高校<br>院所的专家教授,以“科技副总”的身份<br>入职孝感企业,攻克重难点技术问题,为<br>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已成为常态化。<br>有了一大批武汉“最强大脑”的加<br>盟,也让孝感本土产业、本地特色焕发<br>生机。米婆婆是孝感当地一家专注谷<br>物发酵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生产<br>的米酒享誉全国。湖北工业大学教授<br>朱正军上任该企业“科技副总”后,主导<br>建立校企研发中心,解决了米酒生产工<br>艺的稳定性,使米酒的口感更加丰富。<br>研发中心还设计开发出清米酒、花色米<br>酒、米酿酱、糯米料酒等系列产品,拓展<br>了米酒产品品类,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br>同样借力武汉,孝感金凤凰纸业产<br>能翻了15倍,达到200万吨,成为国内高<br>强瓦楞原纸细分市场最大的单体企业。<br>与武汉研发共享,金凤凰与湖北工业大<br>学团队研发攻关,将秸秆转化为生产原<br>料;与武汉人才共享,金凤凰成为湖北工<br>业大学造纸专业实习基地,湖北工业大<br>学人才又为金凤凰提供技术支持。<br>目前,500 多家企业与武汉 100 余<br>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br>作关系,成功吸引 400 余名武汉专家人<br>才服务孝感科技创新,在孝主导或参与<br>实施的科技项目达到 100 余项,近两年<br>共转化武汉科技成果 150 余项,登记技<br>术合同超过 200 亿元,形成了“总部在<br>武汉、生产在孝感,研发在武汉、转化在<br>孝感”的协同发展模式。<br>同心共创<br>打造产业集聚圈<br>2023 年 12 月<br>29 日,走进“首衡<br>城”,只见各类大小<br>车 辆 来 往 穿 梭 园<br>区。运货、卸货、装<br>货,经销商、采购商,<br>忙个不停,市场交易<br>一派繁荣。截至 12<br>月 28 日,市场货物总<br>进场量 57.2 万吨,交<br>易量 53.88 万吨,交易<br>额 42.97 亿元。而这距<br>离首衡城·华中国际食<br>品产业新城全面启动<br>运营不过一个月时间。<br>“首衡城”项目是孝<br>感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br>势和农产品资源优势,<br>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br>格局的大型商贸流通项<br>目 、农 业 产 业 化 龙 头 项<br>目、产城融合项目。项目<br>“立足孝汉、辐射华中、链<br>接全国、面向世界”,以畅<br>通 国 内 农 产 品 流 通 为 主<br>业,积极打造“四网”融合供<br>应链平台。“首衡城”可为武<br>汉提供 15 天以上农产品供<br>应、一小时覆盖整个武汉都<br>市圈。首衡城·华中国际食<br>品产业新城正式开市运营,<br>标志着华中地区“平急两用”<br>农产品保供重要战略基地初<br>步建成。2023年12月18日,首<br>衡城·华中国际食品产业新城项<br>目二期开工建设。<br>“吞”进坚硬的玄武岩,“吐”<br>出质地柔软的保温岩棉(将岩石<br>纤维化成棉花样)。位于孝感安<br>陆的湖北洋宏节能科技有限公<br>司,机器每天高速运转,加工出各<br>种型号的岩棉制品。“布局孝感,<br>产品还能更好地辐射襄阳、十堰以<br>及河南等地市场。”该公司总经理<br>孙海峰说,公司由武汉市金亿凯保<br>温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孝汉同<br>城带来的发展红利,让他们选择到<br>安陆落户。<br>像“首衡城”、湖北洋宏节能科技<br>有限公司一样,因孝汉同城而落户孝<br>感的企业越来越多。<br>2023年以来,孝感市坚持招商优<br>惠政策对标武汉、园区建设标准对<br>齐武汉、重点招引产业对接武汉,有<br>序承接武汉地区产业转移,截至 11<br>月,全市签约亿元以上汉商、汉企投<br>资项目198个、总金额956亿元,占全<br>市 签 约 项 目 总 个 数 、总 金 额 的<br>28.82%、19.67%,其中185个项目已注<br>册、140个项目已开工建设、67个项目<br>实现投产。<br>目前,孝感市正在加快推进孝汉<br>临空产业园、汉川长飞科技园、武汉经<br>开区汉川合作示范区等 16 个共建园<br>区、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初步形成武<br>汉电子信息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向孝南<br>区、高新区聚集,物流企业向临空区转<br>移,化工企业向云梦、应城地区转移,<br>食品加工和纺织企业向汉川、安陆转<br>移的发展格局。<br>孝感38%的工业产品直接进入武<br>汉市场,17%的工业产品通过武汉海<br>关出口,农产品供应率占武汉市场份<br>额20%左右。<br>孝感市高新区是孝感“主城崛<br>起”的主战场、核心引擎,也是承接<br>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地区。<br>孝感市高新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br>引入“带方案出让”“工业上楼”等新<br>元素,提供“招、签、建、管、投、融”全<br>过程保姆式服务,实行项目服务秘<br>书制,协调跟进项目进展,及时化解<br>项目建设问题,深入推进项目建设<br>审批制度改革,实行全程代办、容缺<br>审批、“五证同发”等,护航项目建设<br>“加速跑”。<br>目前,全区集聚华工科技、华中<br>光电、华工高理等规模以上光电子<br>信息企业 26 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br>14 家,产能过亿元企业 9 家。汽车<br>零部件产业成为“孝汉随襄十”万亿<br>级汽车产业走廊重要节点,目前高<br>新区规上工业企业 127 家,辖区内有<br>近三分之一的规上工业制造业企业<br>与武汉企业建立长期稳定配套的关<br>系。<br>孝汉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良性<br>互动,越融越深。<br>“太方便了,真没想到在湖北孝<br>感就办理了武汉公积金的提取业务,<br>不用来回两市跑,不仅节约了成本,<br>还节省了办事时间,如今的政务服务<br>真是太赞了!”日前,市民杨先生在湖<br>北省孝感市民之家公积金窗口,通过<br>“跨市通办”办理了异地公积金提取<br>业务后,对政务服务赞不绝口。<br>杨先生是武汉住房公积金缴存<br>职工,在孝感市购房。他通过孝感住<br>房公积金中心咨询电话得知,可以直<br>接在孝感住房公积金中心办理提取<br>业务。于是,他利用空闲时间到孝感<br>住房公积金中心办理提取业务。<br>自2021年武汉都市圈9个城市共<br>同签订《武汉城市圈政务服务“跨市<br>通办”合作协议书》以来,孝感积极谋<br>划、主动对接,围绕“打造武汉都市圈<br>重要节点城市”的目标,持续推进更<br>多高频服务事项“跨市通办”和智慧<br>都市圈建设。<br>在武汉都市圈内,孝感市率先与<br>武汉实现自助服务“跨市通办”。2021<br>年以来,孝感市先后落地三批武汉都<br>市圈圈内通办政务服务事项,实现<br>967 项事项圈内通办。企业、群众可<br>以通过“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br>等方式跨城完成事项办理,享受同城<br>待遇。<br>在孝感市民之家办理圈内业务<br>时,群众可选择免费邮寄证照,真正<br>做到办事只跑一地,只跑一次。<br>截至目前,孝感市政务服务跨市<br>通办办件量累计达50.97万余件。通<br>办事项覆盖医保、公积金、户口迁移、<br>养老保险等群众关心的民生领域高<br>频事项。<br>武汉都市圈内的户籍迁移也实<br>现了跨市通办,居民可在迁入地或<br>迁出地一站式进行户籍迁移。2023<br>年以来,孝汉两地医保直接结算合计<br>135.66万人次、结算费用合计27.31亿<br>元。<br>公积金方面,2023 年以来,武汉<br>都市圈互贷业务593笔。武汉都市圈<br>其他城市异地委托划扣在孝感签约<br>951 人,划扣都市圈其他城市公积金<br>994万元 ,都市圈其他城市划扣孝感<br>公积金 1828 万元。办理武汉都市圈<br>转移业务共 1548 笔,金额 3184.51 万<br>元。<br>通过圈内通办,武汉都市圈内的<br>居民可以在不同城市之间更加方便<br>快捷地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实实在在<br>地让企业群众享受到改革红利。<br>同守一片天,共饮一江水。2023<br>年1月,武汉与孝感签订府澴河生态<br>补偿协议,按照“谁超标、谁赔付,谁<br>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共同推进流<br>域综合治理,共同守牢流域安全和<br>生态安全底线。孝感相继投资 69.4<br>亿元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污水治理<br>提升工程等 72 个城镇污水处理及资<br>源化利用发展规划项目;以汉江下<br>游、府澴河两个二级流域片区为重<br>点,实施重点入河支流、重点湖泊水<br>生态治理与修复。<br>目前,孝感长江、汉江入河排污<br>口 754 个溯源整治任务中,溯源分类<br>和命名编码任务已全部完成,排污口<br>整治已完成743个。不仅确保了当地<br>居民的用水安全,也为下游的武汉市<br>民生产、生活、生态用水提供了安全<br>保障。<br>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新时代的<br>孝感市正锚定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br>节点城市的战略定位,坚定不移做大<br>做强,奋力冲刺经济总量 3000 亿元,<br>努力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br>局先行区作出更大贡献。<br>策划:中共孝感市委宣传部 孝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长江日报武汉都市圈新闻中心<br>撰文:朱德华 徐学政 李国令 李苏秦 张星 吴俊 张宏伟 潘艺芳 高巧燕 唐翊扬<br>图片来源:孝感市孝汉同城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br>都市圈·同心<br>T4 2024年1月9日 星期二<br>同心共惠<br>打造民生幸福圈

第5页

奉献 友爱 互助 进步<br>让志愿服务成为城市风尚<br>建设“志愿者之城”<br>志愿精神<br>长江日报公益广告<br>设计\/刘岩<br>2024年1月9日 星期二 T5<br>都市圈·同心<br>共建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 持续释放创新发展动能<br>黄冈:都市圈协同发展重要功能区建设成果丰硕<br>黄冈与省会武汉山水相连,是武汉都市圈核心城市。黄冈紧邻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连接京九、沪汉蓉<br>等7条铁路,畅达沪渝、福银、大广等8条高速公路,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得中独厚、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br>2023年,黄冈市以更快融入武鄂黄黄都市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为导向,在推进武汉都市圈城乡协调、交<br>通网络、科技创新、产业协作、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对外开放等领域重点发力,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br>重要功能区。<br>大美黄冈。 周伟 摄<br>2023年5月6日,燕矶长江大桥施工现场热火朝天。<br>黄冈(光谷)离岸科创中心成为黄冈市融入武汉都市<br>圈桥头堡。<br>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是武汉都市圈十大示范工程。<br>黄冈高新区是湖北省最早成立的高新区之一。<br>互联互通 共享共赢<br>推进都市圈一体化“硬联通”<br>在鄂黄长江大桥下游约 6 公<br>里处,长江黄冈段燕矶长江大桥施<br>工现场,机声隆隆,塔吊挥舞,200<br>多位建设者拉满弓弦,昼夜不停施<br>工建设。<br>燕矶长江大桥是世界上跨度<br>最大的四主缆双层悬索桥,紧挨亚<br>洲第一大货运机场——鄂州花湖<br>机场,总投资 137.7 亿元。作为武<br>鄂黄黄“三横三纵”快速通道“纵三<br>线”节点工程,该桥主塔正以 9 天<br>一节的速度拔节生长。<br>2023 年 5 月 6 日,作为武鄂黄<br>黄快速通道“纵三线”节点工程,燕<br>矶长江大桥施工现场热火朝天。<br>燕矶长江大桥建成后,从鄂州<br>花湖机场到黄冈市区仅需 15 分<br>钟,有效加强黄冈、鄂州两岸沿江<br>区域之间的经济交通联系,拉动区<br>域经济快速增长,推进武汉都市圈<br>一体化发展。<br>近年来,黄冈市积极谋划重大<br>项目,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br>通。武汉至黄冈市域(郊)铁路等<br>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列入<br>《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武<br>汉都市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一<br>批重大项目建设相继取得突破。<br>2023年4月28日,武鄂黄黄城<br>际铁路公交化运营第一阶段启动,<br>武冈城际铁路每天早高峰双向安<br>排开行13列\/日,晚高峰双向安排<br>开行15列\/日。<br>2023 年 9 月 29 日,全长 27.68<br>公里的武汉至红安高速公路通车<br>试运营。至此,红安到武汉的车程<br>缩短至一小时内,正式迈入“武汉<br>一小时生活圈”。<br>同 时 ,黄 冈<br>充分发挥沟通鄂<br>东与皖西、赣北、<br>豫南的区位优势,<br>加快建设沿江高铁<br>合武段、京九高铁<br>阜黄段,大力推进蕲<br>太高速东段、麻阳高<br>速北延、武红高速北<br>延、武穴至瑞昌过江<br>通道等项目建设 ,构<br>建大别山区对外交通<br>大通道;加快建设武鄂<br>黄 黄 快 速 路“横 一 ”支<br>线鄂黄第三过江通道、<br>“纵三线”燕矶长江大桥<br>及接线,实现中心城区与<br>武汉新城、花湖机场快速<br>直达;积极推进武汉至黄<br>梅高速、武汉至黄冈市域<br>(郊)铁路建设,建设武汉都<br>市圈供应链物流高效转换枢<br>纽。<br>目前,黄冈市在建交通重<br>点 项 目 61 个 ,总 投 资 480 亿<br>元。2024 年将建设铁路 108 公<br>里、新(改)建高速公路 310 公<br>里,总投资达 700 亿元。规划建<br>设京九高铁阜阳至黄冈段 90 公<br>里、武汉至英山铁路85公里、鄂州<br>至罗田铁路 70 公里、武汉至黄冈<br>市域(郊)铁路 21 公里等一大批重<br>大交通项目。<br>到 2035 年,黄冈将基本建成内<br>外畅达、一体融合、集散有序、经济高<br>效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形成链接<br>“中三角”和长江经济带服务全国、通<br>达全球的服务网络。<br>主动融入 科创赋能<br>打造区域协同创新“桥头堡”<br>黄冈(光谷)离岸科创中心成为<br>黄冈市融入武汉都市圈桥头堡。<br>“我们进驻离岸中心后,不仅办<br>公面积扩大了,还特别设立了全系<br>列产品展厅方便客户参观,离岸中<br>心的区位优越,能有效解决公司人<br>才引进、与高校产学研合作对接等<br>问题。”2023年5月19日,在黄冈(光<br>谷)离岸科创中心 11 楼,已入驻的<br>湖北宇洪光电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br>郑直说。<br>进驻企业 36 家,其中 8 家是孵<br>化企业,这是黄冈(光谷)离岸科创<br>中心开园仅 3 个多月所取得的成<br>效。2023年2月9日,位于武汉东湖<br>新技术开发区光谷企业天地的黄冈<br>(光谷)离岸科创中心正式揭牌开<br>园,开园当天,28家黄冈企业首批进<br>驻建立研发机构。<br>黄冈(光谷)离岸科创中心按照<br>“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专业运营”的<br>原则建设运营,具有企业孵化、技术<br>研发、招才引智、科技招商四大功能,<br>构建“前台研发、孵化、引才在武汉,<br>后台转化、生产、用才在黄冈”的协同<br>发展模式,打造黄冈市融入以武鄂<br>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桥头堡。<br>近年来,武汉都市圈一体化发<br>展按下加速键。作为都市圈核心城<br>市,黄冈围绕“科技同兴”,强化企业<br>创新主体地位,吸引更多科技、人才<br>等创新要素向黄冈聚集,促进更多<br>科技成果在黄冈转化,着力构建现<br>代产业体系。<br>2023年,黄冈市出台《关于建立<br>全市突破性发展优势产业专项工作<br>机制》《关于深入实施制造业强县<br>聚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的实施方案<br>(2023—2025)》等文件,聚力打造<br>“31030”产业集群。截至目前,武汉<br>都市圈签约项目80个,协议投资额<br>1096.41亿元。<br>“以往,我们都是被动地等待企<br>业提需求,再去联系科研院所,效果<br>不佳。”黄冈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br>现在,黄冈在全省离岸科创中心首创“科<br>创服务专员”服务企业机制,持续推进<br>“32232”合作工程,促进人才跨区域流<br>动。2023年以来,从武汉新引进省派科技<br>副总29名、博士服务团13个、科技特派员<br>16名,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5家,配套出<br>台相关人才政策,支持高层次人才到黄冈<br>开展技术服务。<br>2023年,黄冈(光谷)离岸科创中心先<br>后联合武汉理工大学、中国船舶集团 712<br>所、湖北东湖实验举办湖北省内河绿色智<br>能船舶试点示范推进会,两个百亿船舶产<br>业园项目集中开工;联合武汉市科技局举<br>办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签约项目5个;<br>联合东湖高新区举办“光谷青桐汇”走进<br>黄冈,10家企业签订投资意向协议。<br>科创专员深入企业,主动了解科研需<br>求,组织同类企业走进高校及特色实验<br>室,企业了解科技前沿动向,高校了解企<br>业研发需求,这一创新,加速了校企合作<br>进程。<br>2023年6月以来,黄冈先后组织近百<br>家企业赴15所省内知名高校洽谈,邀请高<br>校专家直达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组织<br>各类对接会 50 余场,共促成合作项目 40<br>余项,申报专利 21 项,建立创新平台 10<br>个。<br>通过主动融入光谷科创大走廊,黄冈<br>初步形成了“研发在武汉、生产在黄冈,引<br>才在武汉、用才在黄冈,孵化在武汉、加速<br>在黄冈”的发展态势。<br>同时,黄冈市依托优势产业建设产业<br>创新平台,聚焦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先<br>后组建湖北中科、蕲春蕲艾、麻城集创、黄<br>梅纺织、红安薯芋、团风钢构、罗田牛羊、<br>英山茶叶、武穴磷氟精细化工、浠水蛋鸡、<br>心脑同治等11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实现了<br>产业技术研究院县(市、区)和重点产业<br>“两个全覆盖”。其中,湖北中科、蕲春蕲<br>艾、麻城集创、红安薯芋、心脑同治5家产<br>业技术研究院获批省级资质。<br>2023年,黄冈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有<br>望突破10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br>家,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72亿元,实现新<br>的突破。<br>互补互促 做实建强<br>打造都市圈产业“集聚链”<br>借力武汉都<br>市圈发展,黄冈加<br>快建设光谷科创大<br>走廊黄冈功能区,推<br>进黄冈与武汉东湖高<br>新区“产业同链”,通过<br>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对<br>接合作,黄冈人福医药、<br>伊利乳业等一大批企业<br>和产业项目扎根落地。<br>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br>是武汉光谷首个“飞地园<br>区”,也是武汉都市圈十大<br>示范工程。<br>2023年3月9日,光谷黄<br>冈科技产业园“光谷第九园”正<br>式揭牌。作为武汉东湖高新区<br>与黄冈市联合打造的“飞地”园<br>区,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主要依<br>托东湖高新区政策、产业、资本优<br>势和辐射带动作用,结合黄冈市资<br>源和产业基础,发展光电子信息、智<br>能制造装备、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br>业,形成“研发在光谷、生产在黄冈,<br>头部在武汉、链条在黄冈”的产业协<br>同生态。<br>建成后,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br>将成为承接东湖高新区成果转化和<br>产业转移的主阵地和武汉市、黄冈市<br>探索武鄂黄黄一体化联动发展,建设<br>长江经济带区域产业互动融合示范区<br>的重要平台。<br>2023 年 5 月,总投资约 4 亿元的高<br>新技术孵化器二期项目开工建设。目<br>前,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已落户10余个<br>高科技项目。<br>黄冈高新区聚焦光电子信息、生命<br>健康两大新兴产业,已成为武汉“光芯屏<br>端网”万亿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链中不可或<br>缺的一环。<br>而作为全市唯一国家级高新区、市区<br>经济主战场,黄冈高新区则肩负着产业集<br>中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历史使命。<br>近年来,高新区锚定“123+N”发展新思<br>路,抢抓光电子材料产业风口期机遇,聚力推<br>动与武汉光谷产业配套、资源互补、错位发<br>展,聚焦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和高端装备制<br>造三大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集中<br>高质量发展。<br>——光电子信息产业方面,以磁性材料<br>为切入口,培育光电子元器件、高传输速率光<br>模块产业集群。华工正源、TCL、芯洁电子、<br>浩瀚光电等一批光通信元器件企业建成投<br>产,投资100亿元的三利谱超宽幅偏光片生<br>产项目一期,桩基已完成70%;从武汉光谷整<br>体搬迁至黄冈产业园的安一辰,2023年产值<br>可突破2亿元……<br>2023年以来,黄冈高新区承接武汉产业<br>转移项目14个,总投资额104.17亿元。尚赛<br>光电、广化制药、巨安储能等一批强链补链项<br>目落户高新区。截至2023年12月,共有53个<br>产业项目落户高新区,其中产业链上项目占<br>比由往年的20%左右提升到85.7%。力争到<br>2025年,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br>——生命健康产业方面,以人福药业等<br>龙头企业为牵引,围绕光谷生物城产业配套,<br>黄冈高新区生命健康产业聚集效应日益增<br>强:黄冈鲁班药业已成长为全球抗高血压药<br>物奥美沙坦中间体最大生产企业,市场占有<br>率达70%、全球第一。湖北健帆生物全部达<br>产后,将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血液透析粉液智<br>能制造工厂,年产值约8亿元。<br>截至目前,黄冈高新区生命健康产业的<br>投产企业达22家,在建项目8个,2023年新<br>签约项目7个,形成了投产一批、开工一批、<br>签约一批的良好态势。<br>——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方面,在工业机<br>器人领域,集聚了科峰传动、中科智能、小驴<br>机器人等代表性企业;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br>领域,集聚合创重工、江润造船、华海船舶等<br>企业,引入中船贵金属、中船712所等中船系<br>企业和研究所;先进窑炉领域,集聚以华窑集<br>团为龙头的窑炉制造企业百余家,形成了窑<br>炉设计、模块制作、加工生产等系列化、工业<br>化、一体化的产品与服务。航空航天装备领<br>域,紧邻武汉天河国际机场、鄂州花湖机场、<br>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等,区位优势明显,为<br>高新区发展航空航天装备产业创造了条件。<br>追“高”逐“新”借“机”起飞<br>打造科技城、空港城、文旅城<br>黄冈主城区紧邻大武汉、依傍大长江、连<br>接大机场,近年来,黄冈市围绕功能聚集产<br>业,着力建设科技城、空港城和文旅城。<br>黄冈高新区以市区园区运行体制改革为<br>契机,全面对接东湖高新区,将零散的科创平<br>台进行科学整合,统筹创新平台空间布局,不<br>断优化全链条创新孵化体系,加快黄冈科技<br>城建设。<br>黄冈产业园的智汇谷将打造成光谷科创<br>大走廊黄冈功能区技术研发中心、成果转化<br>中心和科创服务中心;位于南湖工业园的大<br>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则通过引进专业运营团<br>队,为初创企业提供知识型、科技型、要素型<br>综合服务,助其加快出孵入园。<br>如今,在黄冈高新区,一批“高、精、尖”企<br>业茁壮成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2023<br>年前三季度,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17亿元。<br>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生产力布<br>局,花湖机场项目位于武汉都市圈内鄂州、黄<br>冈、黄石三市“几何中心”。2021年,黄冈市抢<br>抓机遇,乘“机”起势,借“机”生长。<br>黄冈市以建设“空港城”为目标,以优化营<br>商环境、降低企业成本为重要抓手,出台《关于<br>促进空港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专项惠<br>企政策,聚焦供应链、总部经济、商贸物流、电<br>子商务(跨境电商)、临空制造、临空培训等主<br>导产业“招大引强”,建立以供应链为核心具有<br>空港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供应链专业<br>市场、总部经济集群、商贸物流产业集群、电子<br>商务平台企业集群,形成“一主多强”的产业格<br>局,一批临空友好型产业加速聚集。<br>目前顺丰培训中心、顺丰冷运中心、进出<br>口服务中心一期即将建成投用,卓尔大别山<br>国际博览中心、黄冈智慧农博城等项目加快建<br>设;空港供应链大厦挂牌,湖北空港供应链、怡<br>亚通供应链、中交车旺物流供应链、黄冈华纺<br>供应链、南水北调生态环保等一批供应链企业<br>落户运营,正在积极对接珍宝岛、怡亚通等供<br>应链“链主型”企业取得阶段性进展。<br>2023 年,黄冈市空港经济发展工作专班<br>(含黄州区、团风县、浠水县)签约项目49个,其<br>中10亿元以上项目7个,当年开工入库项目19<br>个,新投产入库项目14个。落户黄冈临空经济<br>区签约项目9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br>一座崭新的空港新城正在鄂东大地崛起。<br>黄冈文旅资源富集,2023年,黄冈市实施<br>全域大文旅战略,对文旅资源进行全地域、全<br>业态、全产业链整合,推动黄冈的好山好水、<br>好文化、好物产、好区位变为发展优势,以文<br>旅为引爆点,撬动一、二、三产业高质量发展。<br>2023 年 2 月底,黄冈市 23 家景区全部续<br>签了武汉都市圈年卡合同,都市圈共有117家<br>景区入驻年卡,加入景区数量黄冈位列第<br>二。2023 年五一季活动期间,黄冈城区出现<br>一房难求的现象,武汉都市圈及省外游客纷<br>纷来黄观赏、打卡、消费。<br>团风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主会场及分会<br>场内 200 多家摊位,累计销售额近 600 万元。<br>活动期间,45家黄冈地标优品店现场销售80余<br>万元,带动商场、餐饮、住宿消费500余万元。<br>2023 年前三季度,黄冈市共接待国内游客<br>4353.22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346.53 亿<br>元;与2022年前三季度相比分别增长33.10%和<br>45.06%。<br>策划:黄冈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长江日报武汉都市圈新闻中心<br>撰文:朱德华 张薇 曹宇<br>图片来源:黄冈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第6页

“不像是在另一座城市,跟在武汉工作一样。”武汉武药制药有限公司仙桃分公司王浩总经理说,“从公司<br>所在的仙桃高新区出发,经15分钟车程就到城区,1小时之内可以到达武汉。”<br>武汉武药制药有限公司仙桃分公司属于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远大医药总部和研发中心都在武<br>汉。王浩来到仙桃后,到武汉办公不受影响,家庭也能兼顾到。“星期一上午就算7时起床,从武汉到仙桃<br>上班,时间也是足够的;如果上午公司有事需要我回武汉处理,也能赶上下午在仙桃的会议。”<br>王浩的亲身感受,是仙桃加速融入武汉都市圈发展的一个缩影。<br>仙桃是武汉都市圈西翼中心城市,也是湖北省省辖市。它东临武汉,西接荆州,北枕汉水,南靠<br>长江,是江汉平原中心城市,素有“江汉明珠”的美誉。<br>T6 2024年1月9日 星期二<br>资源共享推动企业专家双向奔赴 交通便捷助力同城生活变为现实<br>仙桃:“江汉明珠”加速“融圈”答好共赢题<br>交通同网<br>仙桃—武汉最快40分钟到达<br>“我第一次坐动车就是搭乘武仙城<br>铁。”2023 年 12 月 22 日上午,在武仙城铁<br>D5231上,坐在身旁的仙桃女孩告诉笔者,<br>自己在武汉读书、工作,“以前回家需要坐<br>2小时长途汽车,有了武仙城铁后,回仙桃<br>只要40分钟,不仅更快了,也更舒适”。<br>武汉武药制药有限公司仙桃分公司王<br>浩总经理对此颇有同感。34 岁的王浩是<br>鄂州人,曾在武汉求学和工作,并在武汉成<br>家,2023 年 12 月作为高管来到仙桃工作。<br>交通的便利让本来有些担心的王浩释然,<br>并感受到“双城”融合的奇妙。<br>紧靠武汉的仙桃,具有贯通南北、承东<br>启西、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318国道、汉<br>宜高速铁路、沪渝高速、随岳高速公路和武<br>汉城市圈环线等在境内纵横分布。2020<br>年 12 月 26 日,武仙城际铁路正式开通。<br>2021年2月1日,560公里武汉城市圈环线<br>高速公路全线通车,串起黄石、黄冈、仙桃、<br>洪湖等20多个城市,“由线成网”。<br>目前,从仙桃到武汉,选择特别多。走<br>铁路,可以选择仙桃站、天门南站、仙桃西<br>站,多则1小时,少则40分钟,就能抵达武<br>汉;开车走高速,到武汉汉阳只要 1 小时。<br>就算去到武汉东端的光谷,一路走杨泗港、<br>雄楚大道高架,也只要2小时。<br>不仅人来人往顺畅,货物也通达四<br>方。仙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家级高<br>新区。在这里,“铁水公机”配套一应俱全。<br>其中,仙桃港被称为“千里汉江第一<br>港”。仙桃高新区综合执法中心主任朱帅<br>介绍,仙桃港是汉江单次装运最多杂件的<br>港口,也是汉江上第一个能停泊2000吨级<br>船舶的港口。它是武汉阳逻港的补给港,<br>2017 年接入海关系统,货物在仙桃港查<br>验、报关后,可以通过阳逻港转到上海洋三<br>港,直接实现江海联运。<br>高新区里还有国网通航机场,可以进<br>行空中电网应急救援。<br>武仙交通互联还在上新中。仙桃市对<br>接融 入 武 汉 都 市<br>圈发展工作办公室<br>专职副主任李赛云<br>介绍,2023 年,仙桃<br>市继续建设武汉至<br>松滋高速公路仙桃至<br>洪湖段,项目总投资<br>76 亿元。2023 年完成<br>投资 27.4 亿元,项目已<br>累 计 完 成 投 资 34.4 亿<br>元。武松高速建成后,<br>仙桃南部乡镇将有高速<br>路口,未来仙桃任一地区<br>前往武汉,时间都在 1 小<br>时以内。<br>另外,一批交通改、扩、<br>延 建 项 目 也 在 2023 年 进<br>行。G318 国道仙桃市国家<br>级高新区至蔡甸段改线工<br>程,已先行启动施工。湖北<br>省“十四五”交通重点工程汉<br>宜高速4改8(仙桃段),也进行<br>前期勘测,预计 2024 年可以动<br>工。武仙城铁向洪湖监利延伸<br>项目前期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开<br>展。<br>交通“硬联通”的升级迭代,使<br>两地人的生活半径更大、生活场景<br>更丰富、生活选择更自由,彼此之间<br>也更加熟悉和亲近。<br>自从买了车,仙桃小伙子胡虎就<br>喜欢趁周末驱车前往武汉,逛逛街,<br>到网红餐厅品尝美食,或者到心仪的<br>咖啡馆来一杯咖啡。<br>而在仙桃的沔阳小镇、梦里水乡等<br>景点,不时可以听到“弯管子”普通话,<br>在周末节假日的仙桃早点摊上,也常冒<br>出不少“品鉴”仙桃美食的武汉好吃佬。<br>说走就走的便捷,吸引着越来越多武汉人<br>走进仙桃。<br>产业同链<br>研发在武汉生产在仙桃模式充满活力<br>仙桃高新区是对接融入武汉都市圈发<br>展的桥头堡,是武汉产业西溢的承接区。<br>2022 年 4 月,仙桃市签约深圳俊领新<br>能源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 38 亿元,规划<br>建设 10 万吨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深<br>圳俊领成为仙桃市首家锂电池负极材料<br>生产企业。2023年5月,深圳俊领注册成<br>立的仙桃海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落户<br>于仙桃高新区,一期项目开工,规划产能<br>年产4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仙桃海容股<br>东为湖北海容科技有限公司,注册于湖北<br>武汉。湖北海容股东昇能集团为全球第<br>九UHP石墨电极供应商,在产品研发、工<br>艺技术和国际市场开拓方面处于行业领<br>先地位。<br>与仙桃海容隔着一条马路,就是生产<br>新能源汽车高级别电池正极材料的龙头<br>企业容百集团。朱帅介绍,在讨论落户<br>时,海容提出一个条件,公司选址可否与<br>容百集团在一起?2022年3月29日,容百<br>集团在仙桃国家高新区开工建设。它是<br>目前仙桃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计划总投<br>资300亿元左右,建设年产40万吨高镍正<br>极材料生产基地。<br>新能源电池需要同时拥有正负极材<br>料才能生产,将两家产业佼佼者放在一<br>起,有利于企业共同发展。仙桃高新区满<br>足了对方的这一请求。于是,一正一负,<br>相聚相守,形成仙桃高新区一景。<br>而两家企业将生产基地放在仙桃,也<br>是看中了武汉市在新能源领域,尤其是新<br>能源汽车领域宽阔的研发、产业版图。他<br>们将研发团队和销售网络都放在了武<br>汉。凭借武汉都市圈的综合效应,仙桃<br>“一块电池”朋友圈越做越大,也将助力武<br>汉都市圈新能源领域走向更广阔的前景。<br>仙桃是小米创始人雷军的故乡。小<br>米武汉总部位于武汉光谷中心城,小米延<br>伸企业纷纷到仙桃落户,产业链延伸形成<br>了规模。2023年,武汉鼎欣电器公司与湖<br>北欣捷科技有限公司先后落户仙桃高新<br>区,为小米生态链企业做生产配套,助力<br>中小企业轻装上阵,获取更大效益。目<br>前,仙桃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已落户小<br>米生态链关联企业达到8家。<br>“坚持依托武汉、配套武汉,深耕新能<br>源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等特色产业,加快<br>打造总部在武汉、基地在仙桃,研发在武<br>汉、生产在仙桃的产业互动模式。”李赛云<br>介绍,2023 年仙桃市招商工作组多次赴<br>武汉考察项目,共签约引进武汉都市圈项<br>目 25 个,亿元以上 15 个,协议投资 42.58<br>亿元。其中,远大医药拟继续追加7.28亿<br>元投资,推进科诺农业生物发酵项目二<br>期、武药小品种药品(短缺药)原料药生产<br>基地项目三期建设,目前远大医药旗下已<br>有 4 家企业落户仙桃,与在武汉的远大医<br>药总部和研发机构互相呼应、携手向前。<br>另外,宝宇(武汉)激光技术有限公司也落<br>户仙桃,为夯实武仙同城智能制造写下浓<br>墨重彩的一笔。<br>除了对接新型产业,仙桃在聚焦产业<br>转型、主导产业质效提速上,也与武汉形成<br>联动。<br>领尚智造科技(仙桃)有限公司是一家<br>专注于工装定制品类的电子商务公司,已形<br>成公司研发、运营在武汉,加工在仙桃的业<br>务布局。领尚工厂位于仙西服装产业集聚<br>区的三伏潭镇。笔者看到,工厂陈列大厅<br>里,展示着各式各样的围裙、厨师服等工<br>装。有一款厨师服背后有镂空设计,花纹雅<br>致。“火炉前温度高,这种设计对厨师比较友<br>好。”工作人员程芳介绍。<br>这些设计都来自武汉。领尚的设计团<br>队在武汉,那里直面市场,可以第一时间知道<br>市场需求。<br>公司在抖音、小红书等电商平台都有账<br>号,顾客下单后,就会转到仙桃工厂。这些订<br>单来自武汉、四川、中国台湾、德国等地。既<br>有看样下单,也有定制款,像瑞幸咖啡、维他<br>奶在这里都有不少工服订单。<br>订单到厂后,由程芳负责分配生产,“每<br>日生产围裙等工作服2万余件。”目前在工厂<br>里上班的只有100多个员工,还有300多名工<br>人居家办公,他们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庭,每<br>月少则领到三四千元工资,夫妻俩一起做的<br>话,甚至可以拿到一万多元一个月。<br>程芳说,自己以前在深圳打工,结婚后就<br>回到仙桃,在家可以照顾老人孩子,生活成本<br>也低一些。<br>2023年,仙桃落户回流服装项目86个、返乡<br>产业工人5834人。经过近40年的发展,纺织服<br>装产业已成为仙桃工业第一产业、富民惠民主导<br>产业。目前,仙桃市集聚纺织服装企业3000多<br>家,规上企业231家,从业人员超10万人,2022年<br>实现产值493.6亿元,形成以彭场镇为核心的非织<br>造布产业集聚区和以毛嘴镇为核心的仙西服装<br>产业集聚区。服装产业加工企业480多家,年产<br>女裤1.1亿条,“一年一辆车、两年一套房”成为<br>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标配。<br>2023 年,仙桃依托武汉纺织大学等科研院<br>所,组建非织造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江<br>汉服装创新发展研究中心,设立非织造布产业<br>学院和服装设计专业,提供科技人才支撑。与<br>小米科技合作搭建非织造布产业供应链平台,<br>加快非织造布国际展贸城建设,打造产业用纺<br>织品国际交易大市场。与湖北华纺供应链有<br>限公司合作建设服装原辅材料“前置仓”,领衔<br>江汉平原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创建申报国家级<br>先进制造业集群,为着力打造千亿产业集群、<br>全力建设江汉平原纺织服装“国家先进制造业<br>集群”谋篇布局。<br>科教同兴<br>仙桃企业家和武汉专家双向奔赴<br>3 年 时<br>间,湖北瑞康<br>医 用 耗 材 有<br>限公司先后与<br>湖 北 大 学 、武<br>汉大学、武汉纺<br>织大学、湖北省<br>农科院、长江水<br>产所等多家武汉<br>高校、科研院所合<br>作科研,签约金额<br>850 万元。研究范<br>围紧紧围绕着瑞康<br>的发展。<br>“科技创新需要<br>一系列硬件和软件条<br>件。中小企业进行技<br>术创新,必须跟研究机<br>构或者大专院校走校<br>企合作、产学结合的路<br>子,才有可能有实际的<br>成果和回报。如果不走<br>这条路,只能是撞大运或<br>者在所谓的发明上做一些<br>小创新,不基于基础理论<br>和原理的创新,很难有真正<br>意义上的突破。”瑞康董事<br>长胡新振说。<br>胡新振是仙桃人,上世<br>纪80年代毕业于武汉大学化<br>学系。2020年4月,原本在深<br>圳 的 胡 新 振 在 仙 桃 入 主 瑞<br>康。为生产出与众不同的产<br>品,胡新振思考能否将石墨烯<br>这种新材料之王,运用于口罩等<br>防护物资。2020年底,瑞康经过<br>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大<br>学、武汉纺织大学合作,试制成功<br>石墨烯非织造布,对新冠病毒、流<br>感病毒灭活达到 97%和 100%,对<br>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br>念珠菌等抑菌率99%,远高于国家<br>标准,且抗病毒抑菌效能长达100<br>小时。最终,石墨烯口罩在市场上<br>受到欢迎。<br>疫情后,胡新振开始探寻石墨<br>烯非织造布如何作用于农业水产养<br>殖,目前他正在将和武汉纺织大学<br>合作研究的相关成果运用于实践。<br>不仅签约合作,胡新振与武<br>汉高校院所专家在平时的沟通交<br>流更多。“武汉最具优势、最宝贵<br>的资源,就是在武汉毕业的数量<br>众多的大学生,还有庞大的科研<br>机构与团队,让企业家和专家双<br>向奔赴,可以让武汉优厚的科教<br>资源辐射周边城市、带动周边城<br>市发展。”<br>在仙桃举办的各种武仙产学<br>交流现场,不时可以看到胡新振<br>活跃的身影。仙桃市对接融入武<br>汉都市圈发展工作办公室专职副<br>主任李赛云介绍,2023 年仙桃围<br>绕科技创新举办了丰富多样的活<br>动,不断丰富创新格局。仙桃市<br>与武汉高校院所在合作办学、科<br>技合作上更加紧密。精准引进一<br>批“周末专家”“假日教授”为产业<br>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同时,<br>立足仙桃科技创新发展规划,重<br>点打造了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br>院、仙桃(武汉)离岸创新中心、非<br>织造布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重点<br>研发机构。<br>民生同保<br>环境、医疗、教育共建共享<br>2023年12月22日,笔者在仙桃<br>采访时,看到了静静流淌的通顺河。<br>武仙创造性开展流域跨市治理,就是<br>围绕这条河流而展开。<br>通顺河是湖北省重要河流,西<br>起潜江市泽口闸,流经潜江市、仙桃<br>市,进入武汉市蔡甸区、汉南区,经<br>黄陵矶闸入长江。通顺河连接仙桃<br>和武汉,水域环境影响着两地居民<br>的生活质量。<br>2022年5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br>区管委会与仙桃市人民政府签订通<br>顺河流域上下游“双向生态补偿协<br>议”。仙桃市以协议为承诺,严守水<br>环境安全底线。城区 4 座污水处理<br>厂日均处理能力提升到22.7万吨,出<br>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完成10560<br>亩池塘标准化和养殖尾水治理,畜禽<br>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5.6%。全面完<br>成生态环境部交办该市的358个入河<br>排污口排查整治任务等。经过努力,<br>通顺河变得清亮,水质优于目标。按<br>照“谁超标、谁赔付,谁受益、谁补偿”<br>的原则,2023年6月,武汉经开区向仙<br>桃兑现了2022年度生态补偿资金300<br>万元。对通顺河水质的保护,体现出<br>两地共同治理生态环境的决心、担当<br>与智慧。<br>2023年,仙桃还根据《武汉都市圈<br>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框架协议》《武汉都<br>市圈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方案》要<br>求,开展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br>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攻坚行动,仙<br>桃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 84.4%<br>(同比上升5.1%,改善幅度全省第一),<br>为武汉都市圈共有一片蓝天,作出自<br>己的贡献。<br>除了水更清天更蓝,2023 年仙桃<br>坚持民生为本,加快推进与武汉教育、<br>医疗、社保、医保、公积金、公共交通、<br>旅游等资源共享、要素互通、待遇互<br>认,不断提升武仙同城化水平。<br>政务服务“圈内通办”更优质。仙<br>桃市根据《深化武汉都市圈政务服务圈<br>内通办工作方案》,设置圈内通办窗口,<br>将圈内通办事项由 410 项提升至 1000<br>项。全年共办理圈内事项121675件,企<br>业和群众得到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br>政务服务。<br>人力资源交流更紧密。2023年,仙<br>桃市与武汉市人社部门沟通对接,实现<br>企业招聘岗位信息、人力资源供求信息<br>同城同步共享,在“武汉市公共招聘”平<br>台上整合发布,解决企业用工 29643 人<br>以上,为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发<br>挥巨大作用。以同城化发展为契<br>机,仙桃市还与武汉市人社部门就<br>两地工伤保险区域合作达成一致,<br>目前正逐步推进工伤调查标准统<br>一、程序统一、结果统一,构建相互<br>依存、互惠互利的工伤互认新格局。<br>医疗保障异地结算更方便。<br>2023年,仙桃持续优化医保关系转<br>移接续流程,共办理医保关系转移<br>接续2113人,转入金额1117661.72<br>元,转出金额 1225384 元。推进异<br>地就医联网结算,截至目前,仙桃<br>市已有162家定点医药机构实现异<br>地就医费用联网直接结算。2023<br>年,仙桃市参保人员在武汉城市圈<br>内异地就医备案 33536 人次,发生<br>医疗费用 661545001.95 元,基金支<br>付341992956.86元。<br>基础教育圈内互联。依托托<br>管帮扶工程,仙桃八中与江夏一<br>中、实验高中和武汉第十四中学借<br>助定点帮扶活动搭建了常态化交<br>流的平台,促进结对发展。联合武<br>汉科技大学等 4 所高校,与仙桃市<br>10 所学校共同探索和建立大中小<br>学思政课共享体制。推进教联体<br>建设,仙桃市第三中学成功申报省<br>级示范教联体试点学校。武汉都<br>市圈职业学校来仙招生经审核资<br>质后,可以正常招生。<br>公积金业务互认通办。仙桃市<br>初步建立起武汉都市圈住房公积金<br>“缴存互认、贷款互助、核查互通、催<br>收互帮、信用互享”合作机制,圈内<br>职工可享受“同城待遇”,与本地缴<br>存职工享受住房公积金同等使用待<br>遇。截至目前已办理异地接续转移<br>业务1269笔,金额2299.67万元。<br>推动能源互济互保。华润电力<br>仙桃电厂一期于2019年12月开工<br>建设,2022年10月15日并网发电,<br>年发电量达到60亿千瓦时。目前,<br>仙桃正持续推进华润电力仙桃电厂<br>二期(2×660MW)建设。建成后华<br>润电力仙桃电厂的年发电量将达到<br>120亿千瓦时,仙桃将成为武汉都市<br>圈西翼重要能源支撑点。<br>“目前,我们正在谋划 2024 年<br>的工作要点,围绕交通、能源、产业、<br>创新、生态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做好<br>项目接续,不断厚植优势,推动武仙<br>同城化发展提质增效,更好前行。”<br>李赛云表示。<br>策划:中共仙桃市委宣传部 长江日报武汉都市圈新闻中心<br>撰文:叶军 胡纯波 图片来源:仙桃日报 吴晴霄 郑恒 刘贤双<br>仙桃城区。<br>武仙城铁开通后,从仙桃站坐动车抵达武汉,最快只要<br>40分钟。<br>被称为“千里汉江第一港”的仙桃港。<br>都市圈·同心<br>位于仙桃高新区的武汉远大弘元股份有限公司。<br>“领尚智造”研发、运营在武汉,生产在仙桃。<br>仙桃之夜流光溢彩。

第7页

距武汉市仅1个多小时车程的天门市,古称“竟陵”,是长江流域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br>运营天门(武汉)离岸科创中心,构建“研发在武汉,转化在天门;引才在武汉,用才在天门”的创新发展模<br>式;承接武汉“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等产业集群外溢和配套产业,打造分工协<br>作、衔接配套的产业基地;武天高速天门西段项目开工建设,建成后将畅通天门“外循环”,推动天门深度融<br>入武汉“一小时经济圈”……<br>2023年,天门市牢牢把握建设全省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的重大机遇,聚焦“五同”持续发力,着力<br>找准新方位,谋划新举措,不断推进各项“融圈”举措落实落细,主动对接、服务、融入武汉,全力推动融<br>入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成势见效、亮点纷呈。<br>2024年1月9日 星期二 T7<br>天门(武汉)离岸科创中心投入运营 武天高速天门西段开工建设<br>天门:加快“融圈”高质量发展亮点纷呈<br>2023年8月16日,天门(武汉)离岸<br>科创中心启动仪式在武汉举行,天门在<br>外设立的首个“科创飞地”正式投入运<br>营。<br>作为天门市招才引智“桥头堡”,<br>天门(武汉)离岸科创中心承担着深度<br>对接“光谷科创大走廊”的任务。项目<br>选址全省“光芯屏端网”万亿级产业集<br>群腹地——光谷佛祖岭片区,邻近华<br>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工程<br>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多所天门市产、<br>学、研合作高校。<br>该中心探索“研发在武汉、转化在<br>天门”创新发展新模式,旨在构建“研<br>发在武汉,转化在天门;引才在武汉,<br>用才在天门”的创新发展模式,立足<br>“创业孵化、研发攻关、成果转化、招商<br>引资、招才引智、宣传推介”六大功能<br>定位,力争打造成为服务企业创新发<br>展的“助推器”、省内区域创新高地的<br>“桥头堡”。<br>天门市出台了系列招商安商及人<br>才政策,其中包括《天门(武汉)离岸科<br>技创新中心入驻管理办法》,对入驻的<br>企业、创新创业团队、高校院所分类实<br>施各类补贴,最高免除所有费用。入驻<br>企业的固定员工纳入天门市柔性引进<br>人才范畴,不仅能争取武汉东湖高新区<br>各类人才优惠政策,还能通过微信小程<br>序“天才码”,线上开展人才认定,“免申<br>即享”天门市“1+3”人才新政68项人才<br>政策,以“双重”激励激发人才创新创业<br>“双倍”活力。<br>天门(武汉)离岸科技创新中心共<br>有15层,建筑面积1.77万㎡,总投资近<br>2亿元。一楼为天门市城市展厅,分为<br>五个板块,体现天门市文化特色、历史<br>底蕴、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及高新区建<br>设情况等;二楼为公共办公层;三楼为<br>服务中心,包含路演大厅、多媒体会议<br>室、商务会谈区、活动休闲区、休息室及<br>小型食堂,能满足日常会议、商务接待、<br>多重办公、创新<br>创业的需求。<br>为精准对接<br>青年人才生活、<br>娱 乐 需 求 ,天 门<br>(武汉)离岸科技<br>创新中心还配置来<br>哦直播间、咖啡厅、<br>健身房等功能场所,<br>为入驻企业提供舒<br>适高效的办公环境,<br>让人才在宽松的氛围<br>中 专 注 事 业 。 4—15<br>楼均为入驻机构办公<br>区,楼层采用经典回字<br>形格局,保证房间通风<br>采光,有面积大小从 87<br>㎡—235㎡的多种房型供<br>入驻机构选择,房间全部<br>统一规格装修,包括电、网<br>全部入户,入驻机构可拎<br>包入驻。<br>天门市科技局大力开<br>展宣传推介,多次组织召<br>开重点企业入驻科创中心<br>座谈会,目前共有 16 家机构<br>已入驻,其中,首批入驻的<br>湖北敏捷标识、艾吉威机器<br>人、凯圣汽车、顾翔制冷等企<br>业通过建立研发中心,满足了<br>企业的技术支撑、人才储备,<br>为企业突破发展和扩建天门生<br>产基地打好了基础,真正实现<br>了“人在武汉、才施天门”的用<br>才模式。<br>入驻企业湖北艾吉威机器人<br>有限公司总裁刘胜明表示,搭乘离<br>岸科创中心建设的东风,他们坚持<br>强化产业链等领域的技术攻关和人<br>才引进,建设武汉研发副中心,结合<br>天门和武汉各自优势,促进研发攻关<br>与规模化生产良性互动。<br>产业同链<br>承接武汉三大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配套产业<br>在天门工业园的湖北宝昂新材料<br>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设备全力运转,每<br>个月有 60 万片各种型号的 LCD(液晶<br>显示器)偏光片下线,为 150 公里外的<br>武汉市场源源不断地供货。<br>湖北宝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br>经理刘启文介绍,液晶显示器的成像必<br>须依靠LCD偏光片,公司是京东方、天<br>马、华星等面板企业高精密模切产品和<br>光学膜材产品的主力供应商,主要为武<br>汉市场服务。“公司规划了8条LCD偏<br>光片裁切线,最大年加工产能可达 10<br>亿片,满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将超过<br>24亿元。”<br>这是天门和武汉产业同链的一个缩<br>影。近年来,天门市围绕武汉市打造光<br>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大健康和生物<br>医药产业三大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br>充分承接武汉“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br>和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等产业集群<br>外溢和配套产业,积聚一批拥有较强创<br>新能力的龙头企业、高成长性企业,打造<br>分工协作、衔接配套的产业基地。<br>主动对接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实<br>施“强芯亮屏”行动,天门芯创电子产业<br>园已基本形成产业衔接、上下游企业配<br>套的完整半导体封装测试产业链,被列<br>为全省半导体封测产业重点落户地;湖<br>北宝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鸿硕精密<br>电工、应友光电、彤辉电子等一批京东<br>方配套企业已全面投产,汇晨 MiNi<br>LED、通格微等项目加快建设。<br>以徐工环保、科豪门业为链主企<br>业,聚焦智能家居、汽车零部件、纺织机<br>械、泵阀制造等领域,引进上下游配套<br>企业,提升产业链完整度,打造先进装<br>备制造产业集群。2023年前三季度,天<br>门徐工环保公司生产效能提升的同时,<br>销量同比上升11%,销售额达到3亿元。<br>依托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br>天门生物产业园,发展生物医药、生物<br>制造、生物环保等产业。武汉国家生物<br>产业基地天门生物产业园加快发展,规<br>上生物医药企业增至46家。<br>贷款有贴息、投资给补助、用电拿<br>补贴……2023 年 11 月 16 日,天门市举<br>行新型工业化推进会暨企业家大会。<br>会上发布了《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倍增的<br>七条意见》,覆盖广度空前、惠企力度空<br>前、服务精度空前,给企业家创业创新<br>增强了信心,吹响了天门市新型工业化<br>奋进的号角。<br>天门是茶圣陆羽的故乡。近年来,<br>天门市深度挖掘陆羽资源,坚持做足<br>“茶文章”,撬动“茶经济”,通过培育茶企<br>业、扩大茶基地、打造茶品牌、发展茶市<br>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茶产业链条。<br>以丰富的陆羽文化资源为依托,<br>天门市打造了集陆羽故园、博物馆、陆<br>羽广场等于一体的国家 4A 级旅游景<br>区——茶圣故里园。未来,天门市推动<br>“茶+旅游”“茶+文化”融合发展,形成<br>“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的发<br>展格局。<br>出天门市区,沿天仙公路南行 30 余<br>公里的天门工业园内,一个从武汉“搬”<br>来的小镇坐落于此。几年前,这里还是<br>一片荒芜。如今,已变身成为规划面积<br>约5300亩、总投资117亿元的天门·中国<br>时尚服装特色小镇。<br>现代化的产业园内,座座厂房拔地<br>而起,首批 11 家服装企业从汉正街龙腾<br>第一大道搬到这里,干得风生水起。建<br>设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创新发展先行区,<br>天门加快与武汉“霓裳共舞”。<br>目前小镇已签约落户了航圣服饰、<br>旭东裤业、配帆服饰等数十家服装企业,<br>以“总部+卫星工厂”的模式发展,将销售<br>窗口设在汉正街龙腾第一大道,将生产<br>后台放到了服装小镇,实现优势互补,产<br>业协同发展。据统计,小镇能容纳200多<br>家中大型时尚服装企业。<br>如今,天门市的纺织服装产业异军<br>突起。以电商产业园、龙腾服装小镇、白<br>马服装基地为服装产业集聚区,承接沿<br>海产业转移,发挥天门在外服装行业人<br>力资源优势,招引服装加工、服装电商企<br>业,突破性发展化纤纺织,打造中国服装<br>电商产业示范基地,与圈内城市实现错<br>位发展、协同共赢。目前,天门市纺织服<br>装企业达 5000 余家,其中服装电商有<br>3000多家,2023年1月至11月,天门市服<br>装 电 商 销 售 量 4.23 亿 件 、同 比 增 长<br>67.1% ,交 易 额 345 亿 元 、同 比 增 长<br>74.6%。其中,抖音电商女装板块异军突<br>起,销量跃居全省第一。<br>2023“天门杯”中国服装电商时尚主<br>播大赛总决赛于 2023 年 12 月 26 日开<br>赛。本届大赛以“天门衣尚 衣见倾心”<br>为主题,通过赛事举办,引进、吸纳、培养<br>服装电商直播专业人才,扩建本地网红<br>直播人才库,进一步推动中国(天门)服<br>装电商产业示范基地建设。<br>天门市还与湖北省农科院签订了科<br>技合作协议,正在共建蔬菜产业技术研<br>究院,为天门的蔬菜产业发展提供科技<br>支撑,打造华中地区蔬菜集散基地,建设<br>武汉都市圈“菜篮子”。<br>交通同网<br>多个交通互联互通项目加速推进<br>2023 年 11<br>月 15 日上午,武<br>汉至重庆高速公<br>路天门西段(以下<br>简称“武天高速天<br>门西段”)项目正式<br>开工建设。<br>武天高速天门<br>西段是国家综合立<br>体交通网主骨架中<br>“长三角—成渝主轴”<br>的重要组成部分,将<br>在沪蓉、沪渝高速间,<br>形成一条新的东西向<br>快速通道。项目全长<br>84.15 公 里 ,设 计 时 速<br>120 公里,双向六车道,<br>设 2 个服务区、7 个落地<br>互通。本次开工的武天<br>高速天门西段长 46.73 公<br>里,总投资 89.4 亿元,辐射<br>12 个乡镇,计划 2026 年建<br>成通车。<br>武天高速天门西段项<br>目建成后,将打通天门“内循环”,各乡<br>镇可实现 15 分钟上高速,将畅通天门<br>“外循环”,推动天门深度融入武汉 1 小<br>时经济圈,大大提高人流、物流、信息<br>流等要素保障能力,对促进武汉都市<br>圈同城化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br>展,支撑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具有重<br>要意义。<br>随着武汉都市圈建设加速,天门和<br>武汉都市圈其他城市的交通互联互通也<br>更加紧密。2023年,S247客潜线潜江汉<br>江大桥天门段连接线项目建成通车;沿<br>江高铁天门段累计完成投资27.48亿元,<br>占总投资的 51.5%;武天高速天门东段<br>累计完成投资 40.75 亿元,占总投资的<br>45.8%;武天高速天门西段、随岳高速石<br>家河互通、S214仙桃汉江二桥及接线工<br>程(天门段)开工建设。<br>2023年1月1日,潜江汉江大桥正式<br>通车,由此,“天潜”变成通途。潜江汉江<br>大桥是连通武汉都市圈天门和潜江两座<br>城市的重要交通干道。大桥的通车能够<br>拉近两地之间的距离,为两地居民互联<br>互通提供更快捷的通道。<br>民生同保<br>市民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与医疗服务<br>武汉都市圈推进民生同保,让<br>天门市民不用出门,就能获得武汉<br>优质的教育与医疗服务。<br>2023年5月5日,武汉二中托管<br>帮扶天门市岳口高中揭牌仪式举<br>行,标志着两校托管帮扶工作正式<br>启动。<br>武汉二中是省重点中学、省首<br>批示范学校,在教学教研、学科竞<br>赛、教师培训、合作交流等方面享<br>誉全国。根据协议约定,托管帮扶<br>周期为期 3 年,在天门市教育局协<br>调下,武汉二中将选派优秀管理人<br>员或教师定期或不定期指导和帮助<br>岳口高中优质发展,帮助提升办学<br>理念,指导开展基于学科、课堂、校<br>本的各项研修活动,为教师的专业发<br>展提供相应的培训与指导等,帮助岳<br>口高中优化办学理念、学校管理、课<br>堂教学、队伍建设、校园文化,提升教<br>育教学质量。<br>2023年5月17日,江汉大学托管帮<br>扶天门市陆羽高级中学揭牌仪式举行。<br>江汉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多所<br>高校合并组建的一所公立的综合性、高<br>水平城市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后期<br>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院、武汉教育学院、<br>武汉市第二师范学校等师范院校先后并<br>入,师范文化底蕴深厚。学校入选湖北<br>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br>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入选湖北省<br>“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学校引进中<br>国工程院谢先启院士,成为第一家拥有<br>全职院士的湖北省属高校。<br>陆羽高中是经天门市政府批准设立<br>的普通市级示范高中,依托实验高中原<br>校址,由渔薪、皂市、干驿、张港四所高中<br>整体搬迁组建而成。学校现有110个教<br>学班,在校学生5400余人,专任教师443<br>人。其中硕士研究生 25 人,省、市级学<br>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41人。<br>据悉,江汉大学托管陆羽高中后,将<br>在未来3年时间里,在办学理念、学校管<br>理、课堂教学、队伍建设、校园文化等方<br>面助力陆羽高中,使其教育教学质量得<br>到提升。<br>在医疗领域,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br>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签约心血管专科<br>联盟,武汉名医、专家到天门坐诊已成<br>常态。<br>都市圈·同心<br>策划:长江日报武汉都市圈新闻中心<br>撰文:余淮<br>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天门(武汉)离岸科创中心 供图:天门市融媒体中心<br>大楼。<br>圈内通办<br>多措并举一年办理5.9万件<br>天门市职工赵先生在天门公积金中<br>心申请偿还异地公积金贷款提取,窗口工<br>作人员办理业务过程中发现缺少公积金<br>还贷流水。天门公积金中心先受理了业<br>务,通过“跨市通办”平台给武汉公积金中<br>心发送联系函。很快,武汉公积金中心传<br>来了赵先生的还贷流水,天门公积金中心<br>通知赵先生当天办结提取业务。<br>这是天门市政务局“跨市通办”业务<br>开办以来,方便群众、企业办事的一个缩<br>影。2023年,天门市对照《武汉都市圈政<br>务服务圈内通办事项清单(2023年)》的<br>1000项政务服务通办事项,认领涉及人<br>社、医保、公积金、公安、不动产等 15 个<br>部门事项997项。<br>为了更好执行办理这些事项,天门<br>市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在数据互通共享<br>上,对接省政务服务网,对接鄂汇办,上<br>线武汉都市圈通办系统;在完善优化圈<br>内通办窗口上,建立圈办队伍,在市政务<br>服务大厅开设“武汉都市圈圈内通办窗<br>口”,在医保、社保、不动产、公积金等高<br>频领域增设“武汉都市圈专窗”,配备“首<br>席服务员”提供通办事项的咨询、收件、<br>受理、结果送达等服务。<br>2023 年 1 月到 10 月,天门市住房保<br>障服务中心共向城市圈 31 名职工发放<br>公积金异地个人住房贷款1172万元,共<br>同支持自由流动人员在圈内城市“住有<br>所居”“住有宜居”。<br>在医保方面,设立武汉都市圈服<br>务专窗、提供专项服务、摆放武汉都市<br>圈标识,明确 29 项医保经办政务服务<br>事项办理材料、办理时限等操作规范,<br>依托“湖北医疗保障”微信小程序等渠<br>道实现服务事项“网上办”和网上便捷<br>查询。<br>2023年,天门市“圈内通办”共计办<br>理近2.2万件、办理相关咨询3.7万余件。<br>市民罗鑫在西藏工作,回乡休假来<br>办房产证。维修基金、缴契税……在不<br>动产登记综合窗口,不到半小时就办完<br>所有手续。“没想到回家乡办事体验这么<br>好,很惊喜。”罗鑫感叹道。<br>年纪大了,不会操作手机、电脑等,<br>只能到现场办;部分数据尚未联网,不得<br>不到现场办;急需取到证照,选择到现场<br>办。对这些需要到现场办事的群众而<br>言,少跑路、一次办成是服务重点。目<br>前,天门市政务服务大厅共设置 103 个<br>窗口(含预留窗口、潮汐窗口),集 36 个<br>单位2505个政务服务事项于一体,实行<br>“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br>口出件”服务模式,让企业、群众“只进一<br>扇门、只跑一趟路、一次办成事”。<br>2023 年 7 月 14 日,武汉仲裁委员会<br>天门分会正式挂牌运行。天门分会位<br>于天门市人社局二楼,运行机制与武<br>汉仲裁委一样。作为武汉仲裁委员会<br>的分支机构,天门分会主要职责是宣<br>传推行仲裁法律制度,宣传普及仲裁<br>知识;根据武汉仲裁委授权,办理民商<br>事仲裁案件。天门分会的成立,填补<br>了江汉地区专业民商事仲裁机构的空<br>缺,畅通了仲裁公共法律服务要素在<br>武汉都市圈的循环,有利于实现仲裁<br>服务在武汉都市圈的覆盖,有利于打<br>造互联互通互助、共建共商共享的武<br>汉都市圈仲裁工作的新模式。<br>“我们将为江汉地区的各类经济活<br>动主体解决经济纠纷提供更加高效、便<br>捷的仲裁法律服务,促进民商事纠纷就<br>地解决、及时化解。”武汉仲裁委员会天<br>门分会有关负责人说。<br>2023年6月举办的2023中国(天门)服装电商产业<br>峰会盛况空前。<br>位于天门工业园的湖北宝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液晶显<br>示器偏光片,主要为武汉市场服务。<br>徐工环保湖北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生产。<br>正在建设中的武天高速天门西段项目。<br>科技同兴<br>探索实现“研发在武汉、转化在天门”<br>蓝天白云映照下的天门市陆羽故园美不胜收。

第8页

潜江科创中心将引进圈内科创机构,推动创新要素集聚。<br>中国潜江生态龙虾城已成为武汉都市圈热门美食打卡点。<br>潜江市位于江汉平原腹地,是武汉都市圈西翼门户城市,西接宜荆荆都市圈。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br>告提出“支持潜江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为推动潜江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br>编制《潜江市融入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打造全省最大光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高标准建设潜江科创<br>中心……2023年以来,潜江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深度融入武汉都市圈,扎实推进区域规<br>划、交通建设、产业布局、城市品质、政策机制协同,加快打造“一城三基地”(江汉平原水乡园林精致之城、<br>全国虾—稻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国家级绿色化工循环发展示范基地、华中地区战略能源储备<br>应用基地),加快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奋力在全省区域发展布局中担当尽责、展现作为。<br>潜江加快打造江汉平原水乡园林精致之城。图为风景如画的潜江市紫月湖公园。<br>长飞光纤潜江有限公司带动圈内上下游配套产业发展。<br>湖北鼎龙汇盛新材料有限公司围绕武汉光电子产业生<br>产半导体关键材料。<br>2023年1月1日,连通潜江市和天门市的潜江汉江大桥建<br>成通车。<br>T8 2024年1月9日 星期二<br>追“光”同“芯”融圈成链 全力打造“一城三基地”<br>潜江:加速融入武汉都市圈发展快车道<br>更好更快“融圈”<br>编制《潜江市融入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br>主动向武汉追“光”<br>打造全省最大光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br>“落户潜江 8 年来,长飞光纤潜江有<br>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单体最大的光<br>纤预制棒及光纤智能制造基地,光纤预制<br>棒制造处于全球最高水平,还拉出了一条<br>世界级棒(光纤预制棒)纤(光纤)产业<br>链。”2023年12月26日,长飞光纤潜江有<br>限公司运营总监余宇哲说。<br>据介绍,长飞光纤落户潜江后,吸引<br>了日本信越、法国液化空气、新硅科技、普<br>利光纤等与之关联的企业纷纷入驻潜江,<br>形成了全球最完善的光纤预制棒、光纤产<br>业集群。“潜江良好的化工产业资源、光电<br>子信息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和完善的基础<br>设施配套等,让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了信<br>心。”余宇哲说。<br>紧邻长飞潜江科技园的湖北鼎龙汇<br>盛新材料有限公司,眼下正全力推进晶圆<br>光刻胶生产项目的建设。<br>“晶圆光刻胶项目于2023年9月正式<br>动工,总投资8亿元。预计2024年第四季<br>度竣工投产后,每年可生产晶圆光刻胶<br>300 吨。”2023 年 12 月 26 日,湖北鼎龙汇<br>盛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磊说,潜江晶<br>圆光刻胶项目竣工投产后,将实现高端晶<br>圆光刻胶原料自主合成,助力推动高端光<br>刻胶的国产替代进程。<br>“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坚定<br>了我们扎根潜江发展的决心。”王磊说,湖<br>北鼎龙股份潜江公司年产50万片集成电<br>路CMP抛光垫项目开工建设之初,潜江<br>市王场镇园区办每周都会收集项目推进<br>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组织专人帮助企业代<br>办用地、规划等前期各项手续,为项目建<br>设营造了良好环境。“我们在生产建设过<br>程中遇到的问题,一个电话,政府工作人<br>员就会上门,现场办公帮我们解决。”<br>主动向武汉追“光”,与武汉同“芯”,<br>潜江光电子信息产业链锻粗延长。全市<br>光电子信息产业规上企业达<br>20家,2023年上半年产值31.4<br>亿元,同比增长50.2%。<br>据介绍,潜江将大力发展<br>光通信设备及器件产业,延伸<br>拓展光纤光棒、光器件等光通<br>信材料和光终端产品,构建“光<br>棒—光纤—光缆—光器件—光<br>终端”产业链,同时发展高纯试<br>剂、电子特气、封装材料、膜材<br>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池电<br>解液等项目产品,努力打造全省<br>最大光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br>如今,潜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牛<br>磺酸、漂粉精、光纤预制棒、气溶<br>性石英材料、偏氟乙烯聚合物生<br>产基地。<br>潜江明确提出打造国家级<br>绿色化工循环发展示范基地和<br>华中地区战略能源储备应用基地<br>的发展定位,围绕油、煤、盐等多<br>种资源和多种产业耦合,更新改<br>造江汉盐化工业园、潜江经济开<br>发区循环化,推动园区发展循环经<br>济产业,石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br>煤化工产业提质增效、盐化工产业<br>特色精细化发展、医药化工产业规<br>模提升。<br>“近年来,潜江市先后获批国家高<br>新区、国家火炬微电子材料特色产业<br>基地,打造省创新型产业集群、省战略<br>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多<br>点布局。”潜江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br>负责人介绍,2023年以来,长飞光纤、新<br>硅科技、鼎龙控股等多家企业投资开设<br>分厂或扩规建设新型产线,逐步形成“主<br>链在武汉、配套在潜江”的产业发展布<br>局。<br>攻关核心技术<br>成立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br>2023年12月23日,湖北省小龙虾产<br>业技术研究院在潜江揭牌。研究院将推<br>动小龙虾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让潜江实<br>现“养好虾、养大虾、一年四季都养虾捕<br>虾”目标。<br>湖北是全国小龙虾产业第一大省,<br>小龙虾产量占全国总量 39%,以“虾稻<br>共作”为主导的生态养殖技术模式在全<br>国广泛推行,小龙虾加工、出口量连续<br>多年全国第一。小龙虾产业已经成为<br>我省乡村振兴的示范产业,是我省经济<br>社会发展中的一张亮丽名片,赢得了<br>“世界小龙虾看中国,中国小龙虾看湖<br>北”的美誉。<br>小龙虾是潜江的一张亮丽名片。潜<br>江历经 20 多年久久为功做大小龙虾产<br>业,形成集选育繁育、生态种养、加工出<br>口、餐饮美食、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电子<br>商务、研学旅行、节会文化等于一体的全<br>产业链,产业链产值超过 750 亿元,拥有<br>全国最大的小龙虾交易市场。<br>据介绍,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br>院由潜江市联合中国科学院水生所、湖北<br>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等单<br>位共建,将肩负起为产业强芯、为发展赋<br>能的使命,聚焦“养好虾、养大虾、一年四<br>季都养虾捕虾”目标,在良种选育繁育、种<br>养模式升级、加工技术研发、爆款产品开<br>发等方面进行攻关突破,推动产业加快升<br>级,持续扩大“潜江龙虾”市场竞争力和品<br>牌影响力。<br>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成<br>立,是潜江推进小龙虾产业加速升级、推<br>动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新举措。<br>“虾皇、楚虾王等知名小龙虾餐饮店<br>已在武汉开设直营店,潜江农特产品也<br>已进入武汉大型商超,在武汉也能吃到<br>风味正宗的潜江小龙虾。”潜江市小龙虾<br>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潜江<br>大力实施潜江龙虾“走出去”战略,潜江<br>龙虾“朋友圈”越做越大。2023年,“潜江<br>龙虾”在首届潜江龙虾武汉吃购嘉年华、<br>湖北省小龙虾产业链发展交流大会等大<br>型集会活动中精彩亮相。按照“生产在<br>潜江,消费在武汉”的模式,推动潜江龙<br>虾、潜江虾稻等农特产品进入武商超市、<br>盒马鲜生、大润发、悦活里、中百超市等<br>武汉大型商超,登上更多武汉都市圈市<br>民的餐桌。<br>潜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产业<br>链融合升级,打造全国虾稻特色产业高质<br>量发展示范基地,深化武潜两地农业产业<br>链合作,做好小龙虾产业延链、补链、强链<br>工作,力争实现1亿元税收、10家国家级<br>龙头企业、10 万产业工人、100 家“四上”<br>企业、500 亿元区域公用品牌价值、1000<br>亿元全产业链产值。<br>据介绍,潜江市还将大力实施“百<br>城万店”工程,积极鼓励各类经营主体<br>在全国开设专卖店、电商配送点和潜江<br>龙虾连锁小店,支持潜江龙虾餐饮标准<br>化店向轻餐连锁店、“龙虾主题”轻餐厅<br>转型,不断开发常温、即食、休闲、快消<br>产品,丰富产品种类。探索“中央厨房+<br>连锁龙虾小店”,以开设直营店、加盟店<br>的模式,力争在 2023 年至 2025 年内,在<br>全国一百座城市开一万家潜江龙虾小<br>店。<br>聚力科技创新<br>联手武汉高校院所建设潜江科创中心<br>“目前,潜江科<br>创中心处于试运行<br>阶段,潜江市与湖北<br>大学、武汉工程大学<br>分别共建的潜江产业<br>技术研究院、绿色化<br>工产业技术研究院已<br>进驻。”2023 年 12 月 26<br>日,潜江市科学技术局<br>相关负责人说。<br>为加快打造“一城三<br>基地”、奋力建设四化同<br>步发展示范区提供科技支<br>撑,潜江投资了2亿元建设<br>潜江科创中心。中心占地<br>面积5700平方米,总建筑面<br>积 2 万平方米,重点建设潜<br>江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与<br>武汉地区高校共建相关产业<br>技术研究院等,建设集企业孵<br>化、研发、办公、总部经济于一<br>体的科技综合服务体。“我们将<br>争创国家级众创空间和国家级<br>科技企业孵化器,建成江汉平原<br>标志性‘一区两平台’,增强潜江<br>市创新产业综合承载力和影响<br>力,推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潜<br>江市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说。<br>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市)为统<br>领,以武汉都市圈“科创同兴”为契<br>机,潜江市聚焦科技创新,积极向武<br>汉借智借脑、借势突破。潜江科创中<br>心的建设、运行,是最新动作之一。<br>2023年,潜江市与在汉高校院所签<br>订技术研发合作协议22项,谋划科研合<br>作项目10个,并在2023年武汉科技成<br>果转化对接活动中签约3个项目,带动<br>全市企业自主转化科技成果180余项。<br>据悉,潜江目前已拥有3家产业技<br>术研究院、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5家<br>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8家省级企业<br>技术中心、6家专家工作站和1家院士<br>工作站。引进武汉高校院所11名专家<br>教授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驻企服务,6<br>名院士专家与企业签订服务协议,4名<br>专家教授担任企业科技副总,2名博士<br>服务团成员挂职,助力潜江产业转型。<br>2023 年,潜江市新增国家级专精<br>特新“小巨人”企业 1 家、省级“专精特<br>新”中小企业22家,培育入库科技型中<br>小企业255家、同比增长25.62%。<br>“下一步,我们将推动潜江科创中<br>心创新要素集聚。”潜江市科学技术局<br>相关负责人说,潜江将引进圈内科技<br>研发、科技金融、科技服务、科技孵化<br>等机构落户潜江科创中心,导入科技、<br>人才、资本等更多创新资源,共同构建<br>都市圈良好的创新生态。<br>同时,潜江正在谋划建立离岸科创<br>园,推进科创与产业“双向奔赴”,实现离<br>岸科创园的“共谋、共建、共治、共享”,为<br>区域科技创新合作提供平台支撑。针对<br>武汉都市圈城市的重点产业,在圈内城<br>市建立大学科技园和产业协同区,优化<br>各地产业布局,为区域科技、产业一体化<br>奠定良好基础。<br>聚焦内联外通<br>构建互联互通综合交通运输体系<br>2023年12月28日,潜江港泽口<br>港区综合码头后方陆域一期工程交<br>付验收,该项目的建成投运改写了潜<br>江无现代化综合性港口码头的历史,<br>补齐了潜江水运交通短板。结合现有<br>的江汉平原货运铁路及城东物流疏港<br>公路,形成两江联运、水陆联运、铁水<br>联运的新格局,为潜江融入武汉都市<br>圈同城化发展、加快建设四化同步发<br>展示范区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交通支撑。<br>潜江依托汉宜高铁、江汉货运铁<br>路等铁路网,融入武汉都市圈城市铁<br>路客货运输网,依托汉宜高速、枣石高<br>速联入武汉都市圈高速路网,依托“三<br>纵四横”的国省干线,实现与圈内城市<br>互联互通。近年来,潜江市不断完善<br>“铁、水、公”多式联运体系,提升交通基<br>础设施通行效率,助力重点产业降本增<br>效,促进加快融入武汉都市圈发展。<br>潜江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br>潜江正抢抓铁路发展新机遇,推进江汉<br>平原货运铁路西延、武汉至西南地区高速<br>铁路(武张高铁)和河南信阳经随州、潜江<br>至岳阳铁路等项目规划研究;加快推进沪<br>渝高速改扩建,接续实施国省干线提质升<br>级,谋划实施荆门经潜江至监利高速公<br>路,加快实现全市所有区镇街道15分钟上<br>高速目标,构建以潜江为中心的江汉平原<br>半小时通勤圈;谋划实施潜江国家高新区<br>战略储备综合码头,积极争取汉江蔡甸至<br>潜江兴隆段2000吨级航道整治工程、汉江<br>兴隆枢纽2000吨级二线船闸工程建设,打<br>造“干支相通、支支相连”的内河航道网。<br>潜江市竹根滩镇东接仙桃市、北与天<br>门隔汉江相望,是潜江、天门、仙桃三地交<br>界处,是名副其实的“口子镇”“门户镇”。<br>2023 年 1 月 1 日,潜江汉江大桥建成通车。<br>大桥起于潜江市竹根滩镇王拐村,止于天<br>门市张港镇狮子桥村。该桥结束了潜江境<br>内汉江无大桥的历史,破除了潜江(竹根<br>滩)与天门之间的地理障碍,打通了竹根滩<br>镇对外连接的交通瓶颈,加速两地之间人<br>员往来和商贸物流。<br>“早上8时采摘、运输,中午新鲜的蔬菜<br>就上了客户的餐桌,守着247省道潜江汉江<br>大桥,不愁没销路啊!”潜江市竹根滩镇竹<br>兴蔬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陈凤平说,“前期<br>我们考察到,竹根滩土壤肥沃,适合种植马<br>铃薯、大豆等农作物,同时当地良好的政策<br>扶持和大量耕地能促进我们快速发展。”于<br>是,陈凤平从天门来到潜江竹根滩镇流转1<br>万亩土地,创办竹兴蔬菜种植合作社,与乐<br>事、好丽友、上好佳等外企签订订单,产品<br>供不应求,目前是产销两旺。<br>据介绍,潜江汉江大桥与 247 省道相<br>接,周边配套货运铁路、港口码头,联通快<br>速公路网络,带动沿线特色产业发展,助力<br>当地引进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br>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发产业发展活<br>力。目前,竹根滩镇已建成半夏种植基地、<br>万亩马铃薯生产基地等7个农业产业园,年<br>产值达 1.31 亿元。247 省道沿线沙街、群<br>联、朱湖、王拐等贫困村大力实施新农村建<br>设,成功创建为美丽乡村。2023 年,247 省<br>道潜江市竹根滩段入选首届全国公路助力<br>乡村振兴创新实践优秀案例推选展示活动<br>中的“公路+农业”融合发展“十佳案例”。<br>2023年7月18日,由潜江市公交集团负<br>责运营的C02路城际公交正式发班,标志着<br>潜江到天门(张港)公交实现无缝对接。<br>一年办6万件<br>近千项“圈内通办”让群众、企业“少跑腿”<br>根据《深化武汉都市圈政务服务圈内<br>通办工作方案》,2023年,潜江市梳理出“圈<br>内通办”事项近 1000 项。更多高频事项纳<br>入“圈内通办”,也解决了群众异地办事来<br>回跑、多地跑等问题,节约了企业群众办事<br>成本,优化了政务服务环境。<br>“通过潜江市政务服务中心武汉都市<br>圈通办窗口的远程协助设备,确保异地即<br>时通讯和文件线上流转通畅,让群众、企业<br>‘少跑腿’。”潜江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br>局相关负责人说,武汉都市圈通办窗口可<br>实现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和多地联办<br>等圈内通办模式的服务,同时提供帮办、代<br>办,材料免费邮寄服务。<br>截至 2023 年,潜江市圈内通办办件量<br>达到6万余件。“鄂汇办·潜江旗舰店”共上<br>线62项高频圈内通办政务服务事项。<br>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共同打造绿<br>色都市圈。2023 年 12 月 25 日,《武汉都市<br>圈 生 态 环 境 共 保 联 治 规 划(2023—2027<br>年)》印发。<br>潜江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潜<br>江积极配合开展《武汉都市圈生态环境共<br>保联治规划(2023—2027年)》和《武汉都市<br>圈 生 态 环 境 共 保 联 治 三 年 行 动 方 案<br>(2023—2025年)》编制,明确了生态环境共<br>保联治任务,编制完成通顺河(潜江段)、兴<br>隆河、西荆河等流域“一河一策一图”应急响<br>应方案,推进落实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与武<br>汉市、仙桃市共同开展通顺河流域跨界断面<br>联防联控,协同改善通顺河流域水环境。数<br>据显示,2023年1月至11月,潜江市9个省控<br>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到100%。<br>据介绍,潜江还积极参与武汉都市圈<br>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增强预警提示,<br>推进大气污染物减排,策划大气污染减排<br>项目 150 个,目前已全部完成。截至 2023<br>年 12 月 30 日,潜江市空气质量优良率<br>86.5%,全省排名第五,武汉都市圈城市排<br>名第二。<br>策划:中共潜江市委宣传部 长江日报武汉都市圈新闻中心<br>撰文:聂奥林 刘畅 陈平 雷旭东 彭远璐 贾强 余慧敏 李倩<br>供图:中共潜江市委宣传部<br>为更好更快融入武汉都市圈<br>一体化发展,推动潜江县域经济<br>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四化同步<br>发展示范区,实现冲刺全国县域<br>经济五十强的目标,根据《武汉都<br>市圈发展规划》《潜江市流域综合<br>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2023年8<br>月,潜江市启动《潜江市融入武汉<br>都市圈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br>“目前,《潜江市融入武汉都<br>市圈发展规划》初稿已出炉,待进<br>一步修改完善后发布实施。”潜江<br>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br>透露,围绕综合交通体系、协同创<br>新体系、智慧都市圈、安全保障体<br>系建设、产业分工协作、高水平开<br>放合作、公共服务便利分享、生态<br>环境共保联治等方面内容,《潜江<br>市融入武汉都市圈发展<br>规划》都作出了精心谋<br>划。<br>根据《武汉都市圈制<br>造业产业链地图》《武汉<br>都市圈产业招商地图》,潜<br>江市结合自身实际锻粗延<br>长石油化工产业链、突破<br>性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链、<br>特色性发展食品加工产业<br>链、集聚性发展纺织服装产<br>业链,围绕 4 个重点产业链<br>推 动 都 市 圈 产 业 链 协 同 发<br>展,2023 年,潜江市还编制了<br>光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的专<br>项招商图谱,全力推动优势产<br>业延链、短板产业补链、新兴产<br>业建链。<br>都市圈·同心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3d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