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小民永城市高庄镇初级中学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20231017

发布时间:2023-10-17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葛小民永城市高庄镇初级中学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20231017

一、总体目标具体目标:通过该项目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管理的全面融合、创新。二、基本思路、原则能力导向:以教师在真实教育教学情境中的行为表现为考核依据,重在提升和发展教师实践能力。面向实践:以采集和提交教学实践证据的方式,推动教师基于课堂教学开展自主学习、实践应用和自我反思。精准测评: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分解为若干具体、明确且相对独立的微能力,促进教师准确理解、精准提升和快速发展。关注差异:能力点区分了不同学校环境和教学环节的信息技术应用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实情和个人需求自主选择参与,体现学校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差异。三、考核对象与时间安排考核对象:永城市高庄镇初级中学全体教师考核时间:2023 年 12 月四、考核内容围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项目中的4 个维度,即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个人结合学校和教研组选的能力点,围绕选择的三个能力点参与学校考核。五、考核办法1.考核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教师自评、教研组互评、学校管理团队测评,教师互评和校本自评相结合:教师完成一定学时的培训后,需要向校本实践考核平台提交自己的成果证明,通... [收起]
[展开]
葛小民永城市高庄镇初级中学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20231017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省/市/县: 河南省永城市学校名称: 永城市高庄镇初级中学学 段: 初中

负 责 人: 王建华

联系电话: 13569380871

第2页

一、总体目标

具体目标:通过该项目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管理的全面融合、创新。

二、基本思路、原则

能力导向:以教师在真实教育教学情境中的行为表现为考核依据,重在提升和发展教师实践能力。

面向实践:以采集和提交教学实践证据的方式,推动教师基于课堂教学开展自主学习、实践应用和自我反思。精准测评: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分解为若干具体、明确且相对独立的微能力,促进教师准确理解、精准提升和快速发展。关注差异:能力点区分了不同学校环境和教学环节的信息技术应用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实情和个人需求自主选择参与,体现学校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差异。

三、考核对象与时间安排

考核对象:永城市高庄镇初级中学全体教师考核时间:2023 年 12 月

四、考核内容

围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项目中的4 个维度,即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个人结合学校和教研组选的能力点,围绕选择的三个能力点参与学校考核。五、考核办法

1.考核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教师自评、教研组互评、学校管理团队测评,教师互评和校本自评相结合:教师完成一定学时的培训后,需要向校本实践考核平台提交自己的成果证明,通过考核平台对教师提交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2.研修过程考核与实践应用和研修成果考核相结合:教师的能力考核侧重于评估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

第3页

题的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等。每个教师选择3 个不同维度的能力点则总分 100 分。学校教师 60 分以上为合格,85 分上为优秀。信息技术提升工程 2.0 项目纳入学校绩效考核,采用一票否决制。成绩不合格者,绩效与年终考核不得评为优秀档次。成绩优秀者在评先表优、骨干教师评上优先推荐。

3.严格证据的有效性:在考核过程中,需要严格证据的有效性。只有包含教师本人影像的或能确定是教师本人制作的证据才能视为有效。

4.组织能力考核:在组织能力考核过程中,需要对信息技术应用证据进行综合评分。评分在 80-100 分的可评为优秀等次;评分在60-80 分的可评为合格等次;评分在 60 分以下的应为不合格等次。教师最终考核成绩由教师互评、研修培训团队评价两个部分构成。线上考核与线下考核相结合:线上要完成规定的学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完成上传的学习实证;线下要完成规定的学时,包括积极参与研修活动、立足岗位应用,最后形成研修成果等。考核测评说明:

依据微能力差异,教师需根据考评要求提交相关测评证据,证据形式可能是教学设计、实施计划、课堂实录片段、教学资源、案例描述、教学反思、学生体会等。

测评证据的评价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指南中详细列出了优秀和合格的评价标准,作品满足所有的评价指标才可获得相应等级;若提交的证据材料不符合任务要求,或不满足合格的评价标准,则评价等级为不合格。

微能力的测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所有任务证据的等级均为优秀,则该项微能力的测评等级结果才为优秀;若任务证据中有任何一项不满足合格及以上要求,最终测评结果为不合格。特别提醒:所有证据必须有教师个人影像,否则视为无效证据。

第4页

六、考核小组成员分工

学校名称 永城市高庄镇初级中学

所涉学段初中学校

负责人

姓名 王建华 职务 校长 职称中小学高级联系

电话

手机 13569380871 邮箱1356938087@163.com

信息技

术环境

现状

平台建设(有/无,有就在前面打“√”) 办公管理平台  教学平台 教研平台 教学资源平台  校园有线网络 校园无线网络学校教室的信息化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18 )个教室 混合学习环境:( )个教室智慧学习环境: ( )个教室

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

姓名 学历

职称/职

任教学科 主要职责王建华 本科 中高 物理

了解教育信息化远近期的发展规划,整校推进工作的安排部署及计划的制定

王新 本科 中高 政治

教育信息化全面落实与推进工作,协助校长规划与计划的制定,做好教育信息化的督导张向文 本科 中高 语文

教育信息化全面落实与推进工作,教育信息化全面落实与推进工作,协助校长规划与计划的制定,做好教育信息化的督导与检查工作,制定并检查各项规范。代平玉 专科 中高 化学 做好教育信息化的督导与检查工作,张雷 本科 中高 语文

做好信息化两案的制订,做好档案建设管理;做好硬件设备的更新与维护,确保网络安全与正常运行,是项目具体实施的技术保障者,完成研修考评工作。葛小民 本科 中高 语文

组织教研组长制定本学科整体推进计划和方案,督导各组及教师的研修工作,组织开展校信息技术融合优质课、示范课,完成研修考评工作。

第5页

七、校本考核评价细则

(一)整校推进考核

学校名称: 永城市高庄镇初级中学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

维度 考核内容

权重分值优秀良好差学 校 整 校

推 进 实 施

成效考核

学校信息

化 教 育 教

学 发 展 规

1.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基本情况分析。学校信息化

管理团队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表

述清晰;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等基本情

况分析透彻、把握准确;学校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工程培训核心诉求明确、切合实际。

2.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愿景。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

发展总目标及年度目标定位准确、合理,切合学校实际,

能够达成、可以检测。

10 8-10 5-7 0-4校 本 应 用

研修计划

1.绩效目标。年度绩效目标与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发

展年度目标具有较高的吻合度,目标定位清晰、准确、

具体、可达成、可检测。

2.研修主题。能够结合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及教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础,聚焦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

出问题,确定研修主题,主题要高度凝练、表述精准。

3.研修内容。研修内容设计能够支撑绩效目标的达成。

能够基于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及研修主题,选择适切的

微能力点“选学菜单”,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在线学习课

程自主选学需求,课程学习任务表述明确;校本实践应

用实践任务具体、要求明确。

4.研修计划。校本应用实施路径清晰,研修活动环节、

内容设计、活动要求、时间安排、实施主体等表述清晰、

明确。

5.保障机制。整校推进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经费保

障等具体措施到位,保障有力。

10 8-10 5-7 0-4校 本 应 用

考核方案

1.考核流程。考核评价流程清晰、具体、明确,考核评

价要包含教研组互评和学校审核两个环节。

2.考核内容。校本应用考核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与结果

性评价两

个维度。过程性评价重在通过关注学校教师在线课程学

习完成情况、教师校本研修参与度;结果性评价重在关

注校本应用生成性成果数量、教师与本校信息化教学环

境相适应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效果。考核评价内容设

计合理、考核指标具体、可操作性强。

5 5 3-4 0-2校 本 研 修

过 程 性 数

1.教研组研修计划。学校各个教研组能够科学合理制订

本组研修计划。基于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和校

本研修计划的要求,精准分析和把握本组教师信息化教

育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准确定位研修目标,结合本组

30 20-30 10-19 0-9

第6页

实际,选择适切的微能力点,满足本组教师选学需求,

在线课程学习与校本研修任务明确、具体;研修环节设

计、活动内容、时间安排和考核要求等表述清晰、准确。

2.校本研修过程资料。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在“整校推

进”中组织有力,指导到位;学校领导重视,召开专题

会议,组织专题研讨、听评课、考核评价等校本研修活

动,会议简报、教研记录、听评课记录、教研组互评及

学校校本应用考核等过程性资料丰富详实、整理规范;

学校教师在线课程学习成绩合格率达 100%,优秀率不

低于 30%。

“ 整 校 推

进”实施成

1.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实施成效。学校提交的

“整校推进”工作绩效自评报告和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

优秀成果等自我举证材料,能够证明学校信息化教育教

学发展规划年度目标的科学性和达成度,教师信息化教

育教学能力提升目标选择的合理性和发展性以及校本

研修助推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成果及应用转化。通过学校案例

举证展示,能够证明学校优秀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成果

的应用转化,促进全员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水

平的提升。

15 10-15 5-9 0-4教 师 信 息

化 教 学 能

力 提 升 考

能 力 提 升

年度计划

1.教师个人研修计划。根据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年

度规划及教研组计划全员教师制订了个人信息化教育

教学能力提升年度计划。依据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需

要,选择适切的微能力点,合理选择在线学习课程。

2.校本应用立足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立足课堂持续创新,实践任务明确、具体,适切性和发

展性强。

5 5 3-4 0-2教 师 参 与

校 本 研 修

实践情况

1.课程学习。教师能根据个人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提

升年度计划,完成不少于 20 学时网络课程学习任务,

引领与支持校本应用实践,学习成绩达合格以上。

2.校本研修。积极参与基于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诊断

的研课磨课、反思改进和成果分享,教师的听评课记录、

研课记录、学习反思等资料完备,内容详实。

15 10-15 5-9 0-4信 息 化 教

育 教 学 应

用成果

1.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成果数量。学校每位教师要至

少提交 1 个基于问题解决的、与本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相

适应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成果,包括教育教学设计、

成果视频和实践反思。

2.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成果质量。依据《河南省中小

学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发展框架》,利用信息技术

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 29

项微能力,对教师提交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成果进行

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的诊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明显

提升,信息化教育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10 8-10 5-7 0-4总分: 专家签名:

第7页

维度 评估指标 具体要求 分值教研组研

发展规划 制定个人信息化发展规划 6

课程学习

进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点课程学习,积极参与在线课程学习、线上讨论等活动。

20

研修反思 至少提交 1 篇研修日志,研修反思3篇 5

研修活动

积极参与研修活动,进行信息化教学研课、磨课,

课例分析。

10

校本应

课堂实践

学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点课程后在课堂中使用该能力点实践一次。

观评其他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课程一次

10

研修成果

提交一个信息化教学课例或案例,包括教学设计电子稿、演示文稿和课堂视频实录(10 分钟左右);或微课程方案设计、微课程视频(10 分钟左右)和微课程课堂应用视频实录(10 分钟

左右)。

10

原创的校本研修学习反思一篇。 10

校本应用

考核

通过校本应用考核 30

总分 100

第8页

(二)教师个人自评报告(项目结束时提交)教师姓名 出生日期 学科职 务 任教年限 是否跨学科项目研修

在线上课程学习内容梳理

在线上课程学习感受?

校本实践 课堂实践内容描述及录制过程?

课堂实践中遇到了哪些问题,用什么样的技术解决的?教学互评所学到的内容?

校本应

用考核

编号 维度 微能力 所属环境 选择微能力点的原因本人作用 在本次培训过程中,我在团队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自评得分

(三)网络研修学习 20 学时

【学员】考核要求:满分 100 分,合格 80 分,网络学习合格以上者按评价细则获取 20 分。

(1)把握前沿 更新理念(15 分):观看课程 50 分钟,得5 分;根据本组

第9页

研修计划与实施方案,制定个人研修计划,得 10 分;(2)用活技术 创新课堂(能力点阶段,60 分):观看课程300 分钟,得15分提交 3 个能力点的校本应用成果,每个能力点提交作业得15 分。(3)提升素养 规范行为(10 分):观看课程 50 分钟,得5 分;提交个人研修成长总结,得 5 分;

(4)校本活动(15 分):参加线上研修活动,不少于3 个,每个5 分,一共 15 分。七、学校选定六个能力点测评规范学情分析 1-1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教学维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学业评价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指标要求 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学情问卷,组织学生作答,有效分析学生已有基础、学习需求和学习难点。

指标说明

能够结合教学需要,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有效设计问卷,并开展调研,汇总数据,分析学生已有知识,薄弱之处,兴趣点所在,从而精准指导教学设计。

技术参考

问卷设计及实施

(说明:问卷设计原则、方法、技术平台、数据收集分析技术)考核要点

1.学情分析方案:目的、内容、方法、工具等;2.学情分析报告解读视频,建议 5 分钟内。3 学习与使用反思

(说明:提交一份学情分析方案和视频解读内容,描述做法和学情分析结果,学习与使用反思)

评价标准

项目 优秀 合格方案设计

□ 要素完整,表述清晰

□ 能有效支持学情分析目的达成

□ 工具设计/选用合理,操作便捷

□ 技术支持方式富有创新性,有学

习与借鉴价值

□ 要素完整,表述清晰□ 能有效支持学情分析目的达成□ 工具设计/选用合理,操作便捷

第10页

视频解读

□ 讲解内容完整、逻辑清晰

□ 对工具应用过程有完整描述

□ 应用图表呈现了分析结果,可读

性强

□ 对结果分析客观、合理、有逻辑,

有助于确定教学目标和突破教

学重难点

□ 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无冗

余信息

□ 讲解内容完整、逻辑清晰□ 对工具应用过程有完整描述□ 对结果分析客观、合理□ 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无冗余信息

教学设计 1-3 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管理教学维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学业评价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指标要求 对自己设计、制作、下载的各类数字教学资源能在本地和网络平台上分门别类保存管理,做到分类清晰,随时调用。

指标说明

根据自己需要,按照已定分类标准,如:时间、类别等,分门别类的规整自己的各类教学资源,能方便快捷地查找使用,并通过网络或移动设备进行数据备份,以防丢失。

技术参考

资源管理(磁盘、网络、手机等)

(说明:1.利用文件夹管理资源;2.使用网盘、邮箱、移动存储设备备份资源)

考核要点

1.资源文件夹三级截图;2.资源管理方法视频介绍3 学习与使用反思。(说明:1.提交本人教学资源文件夹至少三级目录截图;2.提交一份视频介绍自己有效管理存储各类资源的方法,10 分钟内)3 学习与使用反思评价标准

项目 优秀 合格视频解读

□ 工具操作娴熟

□ 结合教学需求详细描述资源管

理工具使用过程

□ 分享了资源命名、分类存储和资

源检索等使用方法和经验,具有

较高的借鉴和价值

□ 对比分析了本地资源管理与网

络资源管理的区别

□ 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无冗

余信息

□ 工具操作娴熟□ 简要说明了资源管理工具的使用过程和使用方法□ 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

第11页

教学设计 2-2 微课设计与制作教学维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学业评价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指标要求 对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微课设计与制作,教学中通过直观演示,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升教学效率。

指标说明

根据教学内容需求,合理制作有效突破重难点的教学微课,能通过有效手段开展微课教学。

技术参考

录屏软件使用。

(说明:1.微课设计与制作要求;2.录屏的使用;3.视频后期编辑处理技巧)考核要点

1.微课方案;2.微课视频;3.学生体会视频。

(说明:1.提交一份针对某一知识点设计的微课教案;2.一份微课视频;3.教师反思或至少两名学生使用微课的视频感受)

评价标准

项目 优秀 合格方案

 教学内容科学准确,符合课程标准,突

出了教学重难点;

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符合学习者的

认知规律,逻辑性强,过程主线清晰、

重点突出;

 内容呈现形式恰当支持内容表达;

 将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与教学实施

做了关联思考;

 对微课程的教学应用环境、技术条件、

学生能力做了充分考虑,预见了实施过

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订了应对方

案,操作性强。

 教学内容科学准确,符合课程标准,突出了教学重难点;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 实施思路清晰合理,具有一定的操作性。视频

 讲解准确清晰、语言富有亲和力,深入

浅出,启发引导性强;

 内容呈现形式与讲解新颖;

 媒体应用合理,能有效支持内容表达;

 使用文字、标注、变焦等提示性信息促

进学生理解重难点;

 注重使用提问、测验等交互方式;

 视频清晰流畅,声画同步。

 讲解准确清晰,语言富有亲和力;

 媒体应用合理,能有效支持内容表达; 视频清晰流畅,声画同步。反思

两位学生使用微课程进行学习的感想和体会,以录音或视频形式提交。

第12页

学法指导 2-7 技术支持的家校沟通教学维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学业评价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指标要求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图文、音视频等)的家校沟通。指标说明

注意已有社交软件生态,在不进行大幅度变革的情况下,选择一款或几款工具,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活动情况,充分开展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技术参考

社交类 APP 应用……

(说明:常用社交类 APP 的使用方法)

考核要点

1.工具介绍;2.活动案例视频 3 使用效果反思。(说明:1.提交一份自己使用的分享工具情况介绍;2.提交一段使用情况的视频解读;3 使用效果反思)

评价标准

项目 优秀 合格工具

 清晰地说明了工具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 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对工具的应用情境

做了全面分析,并分享了有效的应用策

略;

 工具的应用具有创新性,值得学习和借

鉴;

 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 清晰地说明了工具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对工具的应用情境做了分析,并分享了工具应用策略; 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视频

 要素完整;

 活动真实,效果良好;

 家长通过技术的应用深度参与了活动

的设计与实施;

 教师从技术应用的视角,分析了活动的

设计、组织与成效,体现了教师对技术

支持家校合作与交流的深刻理解;

 技术选择和应用有新意,具有学习和借

鉴价值。

 要素完整; 活动真实; 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家校交流与合作; 教师从技术应用的视角,分析了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成效。

第13页

学法指导 1-7 技术支持的学法指导教学维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学业评价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指标要求 利用微课、学习类 APP 等各类教学资源实施教学。指标说明

有效利用形式多样的微课突破教学重难点;利用学习类APP 创设真实学习情境,对学习效果及时给予反馈指导。

技术参考

微课查找下载,学习 APP 下载使用

(说明:1.微课资源的获取和使用;2.软件下载和使用)考核要点

1.设计;2.实录;3.反思。

(说明:1.提交一份使用微课或 APP 开展教学的设计片段;2.提交一个授课实录片段,10 分钟内;3.提交一份反思,思考技术使用效果)评价标准

项目 优秀 合格教学

设计

 教学设计要素完备,表述清晰,设

计科学合理;

 技术的支持作用与方法指导目标

高度一致,意图明晰、可行;

 技术有助于突破重难点问题;

 技术能促进学生对方法的应用和

迁移;

 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具有创新性,

值得学习与借鉴。

 教学设计要素完备,表述清晰,设计合理;

 技术的支持作用与方法指导目标一致,意图明晰、可行; 技术有助于突破重难点问题,促进学生对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技术工具的选用合理。课堂

实录

 技术的应用有效优化了教师的示

范与指导过程,反馈效率和质量明

显提高;

 学生在方法理解和练习过程中参

与程度高;

 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了学生参与方

法探究的机会;

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娴熟,工具使用

的方法具有示范与学习价值;

 视频清晰,画面稳定。

 技术优化了教师的示范教学; 技术提升了反馈的效率,有助于教师对学生方法习得的指导; 教师技术应用熟练; 视频清晰,画面稳定。教学

反思

该方法指导活动实施效果如何?信息技术的作用是否不可替代?是否存在值得改进的地方?请就教学设计与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反思。

第14页

学业评价 1-9 评价量规的设计与运用教学维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学业评价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指标要求 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工具根据学科特点分层编制学业评价考核指标,开展针对学生学业认定的综合评价。

指标说明

1.结合课堂教学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任务评价表;2.结合学科特点编制学生学业考评手册。

技术参考

检索、修改、编辑、设计。

(说明:1.有效检索已有优秀评价量规;2.能根据自身特点修改编制;3.了解评价指标编写方法和要求)

考核要点

1.学科考核量规;2.视频解读设计思路;3.使用效果反思(视频)。(说明:1.提交一份编制好的课堂教学或学生综合考评指标;2.一份考评指标要点和使用方法的解读视频;3.以及一份使用后的效果反思视频)评价标准

项目 优秀 合格量规

 量规要素完整、格式规范美观;

 量规中的指标体现了学习重点和评价

要点;

 分级描述具体、准确、区分度高,操作

性强;

 能发挥对学生学习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 量规要素完整、格式规范; 量规中的指标体现了学习重点;

 分级描述全面、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实录

 量规设计依据和过程科学合理,充分关

注教学目标达成与学生学习需要;

 应用计划设计合理、流程清晰;

 量规使用贯穿始终,注重引导学生理解

学习目标、调整学习过程和策略、评价

和反思学习成果;

 学生有机会参与到量规设计过程中;

 应用计划考虑周全,对应用环境、资源

条件、学生能力做了充分考虑,设计了

实施策略,并预见了应用过程中可能出

现的问题,制订应对方案;

 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解说明确到

位,无冗余信息。

 量规设计依据和过程清晰,关注目标达成与学生学习需要; 应用计划设计合理; 提供学生使用量规参与评价的机会; 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反思

请提交教师或两位学生针对该评价量规使用过程与效果的总结与反思,用视频或音频格式提交,每份反思不少于 2 分钟。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翻页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