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口岸小学教师培训·观摩特级正高研修班专家报告会

发布时间:2024-3-23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泰州市口岸小学教师培训·观摩特级正高研修班专家报告会

3浅镜头,梳理心情”到“追踪画面,设计脚本”,再到“影像语言,透视文本”将所需要探究的知识与电影拍摄的场景结合起来,取得了极佳的教学效果。 学生进入情境是需要过程的,但进入之后的孩子们,犹如在电影片场入戏过深的演员,有的甚至意犹未尽,不愿意从角色中抽离出来。情境能加强学生的专注力,因为在情境教学中,学生不仅是一个学习的人,还是一个其中的角色,这种体验是能够让人持续专注的。整节课的最后,唐萍校长还让孩子尝试加一段光影描写,用自己的想象力与文字建立思想空间的链接,使得学习的感受更加具象化,也给了人独特的体验。值得我们反复观摩、有机借鉴。(厉萃苹)3 月 21 日下午:惠兰《青山处处埋忠骨》惠兰老师希望她的课堂有更多实实在在的是让孩子去做的事,从而形成一个学习的情境。因此前置预习就是让孩子搜集资料,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将有效资料转化成表达的资源。教学时摒弃了逐字逐句的分析,而是选择了围绕主话题的一种整体的、深入的、进阶的阅读,结合典型的案例,“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让孩子们通过典型案例的阅读,有更精进而深刻的体会。同时,在练笔中让孩子们写一写毛主席的那一夜,引导学... [收起]
[展开]
泰州市口岸小学教师培训·观摩特级正高研修班专家报告会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1

观摩特级正高研修班专家报告会

活 动 简 报

2024 年 3 月

3 月 20 日至 22 日,我区先后承办泰州市小学数学专题研讨活动和“泰

州新高区与南京浦口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培养对象课堂诊断”活动,

相关学科导师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的示范课和报告。我校 60 多名老师参加了

活动。

人间最美三月天,春花烂漫绽新颜。在这万物复苏,生意盎然的时节,

我们迎来了泰州市“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系列专题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聚焦“数的认识”的一致性,通过课例展示,沙龙研讨和专家讲

活 动 简 介

教 学 展 示

第2页

2

座的形式,进一步感悟数的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数学组供稿)

3 月 20 日下午:周海斌《创造分数》

泰州市凤凰小学周海斌副校长展示了《创

造分数》,周校长的课堂注重培养学生有思想

的表达。课前从数是怎么产生的调动学生学习

的兴趣,课中周校长引导学生从思维的本质联

系出发,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在有趣的操作活

动中,经历对知识的探究、发现、归纳、概括

与完善的过程。(丁佩佩)

3 月 20 日下午:孙友《认识负数》

泰州市扬子江小学孙友副校长展示

了《认识负数》,孙校长在生本课堂中,

一直围绕着让数感在探源引流中丰满起

来而教学,课前的前置探究,对学生进

行知识唤醒。课中的小组合作,交流中

精彩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无不体现以

生为本的思想。(丁佩佩)

3 月 21 日下午:唐萍《那个星期天》

唐萍校长执教六下习作单元中的第二

篇文章——《那个星期天》。本单元的单

元教学目标是从整体上感知和把握文章的

主要内容,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学习作

者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唐萍校长的整节

课使用了“电影拍摄”的情景设定,由“搁

第3页

3

浅镜头,梳理心情”到“追踪画面,设计脚本”,再到“影像语言,透视

文本”将所需要探究的知识与电影拍摄的场景结合起来,取得了极佳的教

学效果。

学生进入情境是需要过程的,但进入之后的孩子们,犹如在电影片场

入戏过深的演员,有的甚至意犹未尽,不愿意从角色中抽离出来。情境能

加强学生的专注力,因为在情境教学中,学生不仅是一个学习的人,还是

一个其中的角色,这种体验是能够让人持续专注的。整节课的最后,唐萍

校长还让孩子尝试加一段光影描写,用自己的想象力与文字建立思想空间

的链接,使得学习的感受更加具象化,也给了人独特的体验。值得我们反

复观摩、有机借鉴。(厉萃苹)

3 月 21 日下午:惠兰《青山处处埋忠骨》

惠兰老师希望她的课堂有更多实

实在在的是让孩子去做的事,从而形

成一个学习的情境。因此前置预习就

是让孩子搜集资料,了解抗美援朝战

争,将有效资料转化成表达的资源。

教学时摒弃了逐字逐句的分析,而是

选择了围绕主话题的一种整体的、深入的、进阶的阅读,结合典型的案例,

“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让孩子们通过

典型案例的阅读,有更精进而深刻的体会。同时,在练笔中让孩子们写一

写毛主席的那一夜,引导学生集中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表现上,

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变化来体现出人物的心理变化,引导孩子

们尝试着进阶去运用整合和聚焦具体描写这样的方法,升格他们的创意表

达。(徐晨曦)

第4页

4

3 月 21 日下午:陈李、杨萍《上春山·柴墟》

3 月 21 日下午的艺术观摩课是由高新

(高港区)区美术辅导员陈李以及音乐辅导

员杨萍共同创造的跨学科联合课《上春山·柴

墟》,此课将美术学科与音乐学科知识相联

合,两位老师互相磨合勾连,在音乐与美术

中不停切换,学生在两位老师内容深度挖掘

中不断搭建自己的思维图,共同填词创作,这是音乐、美术、诗词的知识

的大结合,更是一场淋漓尽致的艺术盛宴。

3 月 21 日下午:田源《重复的魔力》

来自金陵中学浦口分校的田源老

师为大家带来了《重复的魔力》一课,

田老师从生活入手,通过不断地探索

生活中各种重复的事物,发现重复的

事物的基本规律以及其背后所蕴含

的美感,并将重复的美感应用到生活

中。田老师顺应学生的认知和求知欲

望,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将学生的创

新思维转化到日常生活的实用中。整个教学中学生们在交流合作中学,在

学后交流,思维被拓展,创意被激发,情感被生化,创作出一幅幅造型好、

创意妙的作品,课堂成了学生的创想天地,也让他们收到了成功的喜悦。

3 月 22 日上午:蒋振兴、董香琴《各式各样的椅子》

3 月 22 日上午是由高港实验小学的的蒋振兴校长以及南京浦口区实验

学校的董香琴老师带来的同课异构,是两位老师对同一节课不同样貌不同

角度的理解。蒋老师带孩子们沉浸式学习,从分析凳子的字义—看教材的

第5页

5

凳子—利用古图解读文化—试坐、联想不同凳子的感受—经验总结,幽默

风趣的语言让孩子们深入情境,用一把椅子道出中国文化之旅。董香琴老

师从创意类着手,带孩子们观察椅子,介绍古今不同形色的椅子,了解他

们的功能、色彩,形状,清晰讲解椅子的绘画步骤。带孩子们欣赏各种各

样天马行空的椅子,利用提前准备的迷你椅凳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孩子们

创作出十分有趣的作品。

3 月 22 日下午:杨津秀《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杨 津 秀 教 授 带 来 了 《 Alice ’ 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绘本领读

课,杨教授的课堂循循善诱,有感染力,

师生互动自然。通过中国的古语“读万

卷书,行万里路”,杨教授自然导入个

人关于阅读的爱好,从而引出绘本阅读;

整节课杨教授自然流畅地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课堂,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绘本

故事承载育人价值,引导学生养成勇敢的优秀品质。从理解到运用,在课

堂的最后,杨教授围绕树状图式的思维导图教授学生学会概括绘本精髓。

学习绘本后,杨教授提出,“What have you learned in today’s class?”,

启发学生去更多的进行整本书阅读。(杜晨莹)

3 月 20 日数学

专家介绍:

吴玉国,南京市五老村小学校长,正

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

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苏教

专 家 点 评

第6页

6

名家”培养工程实践指导导师、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

专家讲座:

吴玉国教授为大家做了题为《小学数学结构化学习教学指导实践》专

题讲座。吴教授指出,结构化学习是基于教师对学习内容的整体理解与学

生学习情况的科学了解,在分析知识本质与认知原理的基础上,开发具有

脚手架意义的学习材料,能科学设计逻辑教学过程,能围绕主体组织学习

管理,促进学生对本质的深度理解和概念模型的关联建构,在“搭梯子--

找钥匙--开窗户”意义学习中经历着经验的积累与数学方法的改进,实现

认知与情感的“连续--关联--循环”协调进阶发展,能够不断培养涉及学

科教育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素养学习方式。讲座中,吴教授更是结合具

体课例,从学习目标的设定到教学活动的设计;从前测分析到课堂实施;

抽丝剥茧般为我们描述了一节好课的生成过程。(丁玲)

3 月 21 日语文

专家介绍:

惠兰,姑苏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江苏省中小

学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多年来

执着于“苏式语文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浸悟•灵

悦”成为其语文教学的坚定主张与执着追求。

专家评课:

惠兰老师作报告时首先谈及自己听了唐萍老师《那个星期天》这节课

的一些感受,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惠老师指出“学养”是战略,研究课堂,改进课堂,最终的目的就是

为了更好的语文课,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素养提升。惠老师还提到“教育改

革亟待回归教育常识”,真实的课堂、真实的学习、真实要完成的任务严

苛的摆在我们面前,需要的是教师们教育教学工作的用心扎实。最后,惠

第7页

7

老师针对课堂中“拍电影”的情境提出了个人建议,“真正的情境应该是

一种学习的情境,真正能够让我们的学生主动地学,整体的学,进阶的学。”

课文应围绕习作单元的定位,读写结合应聚焦文本,服务学生,让学生表

达内心真实的情感,要将概念化的情境转化为真实的体验。(陈昱吉)

专家讲座:

惠兰老师以《素养立意 任务驱

动 自主实践》为题,作了精彩讲

座。她首先和老师们分享了对新

课标下“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概

念理解,聚焦“任务群理念下的

单篇教学”展开,并分析了单篇

教学的六个朝向:课堂目标清筒,

任务清晰有层次,实践活动有意

义,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占据课堂主要学习时空,学习自主、充分,学有生

长。随后,就任务群理念下的单篇教学实践路径提出了教学建议。整体研

读分析单元蕴含的学习资源,基于单元语文要素、文本特色,寻找单篇教

学与某个学习任务群的关联,侧重落实某个任务群的要求,发展学生某方

面的核心素养。基于单元、文本特色和学情起点,凝练单篇课文学习的核

心目标(学生素养发展目标),从与某个征务群关联的角度。确定学习重

点。最后,惠老师以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为案例,讲解了任务群理念

下单篇教学如何实践。并为在座教师呈现了她执教的《青山处处埋忠骨》

的录像课,让老师们在理念学习和观摩实践中真正理解她的讲座内容,并

且有所收获。(陈昱吉)

3 月 22 日英语

专家介绍:

第8页

8

杨津秀,教授级高级教师,教育部“国培项

目”专家库入选专家,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江

苏省首批中学教学名师,盐城市名师工作室领衔

名师,盐城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受聘于盐

城师范学院、河南商丘师范学院、甘肃师范学院

等院校兼职教授。

郑云,2012 年成为省特级教师,从教多年获得过全国优秀教师、泰州

市十行百星教育之星、泰州市优秀班主任、靖江市红烛奖、靖江教育发展

功勋奖等荣誉。郑老师领衔了 3 届靖江市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3 届泰州市

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3 届省乡村初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育站,1 届省网络名

师工作室。经她培养的工作室成员多人成为特级教师和各地区学科带头人

等骨干教师。

专家评课:

郑云老师首先肯定了本次高

新好课堂的成功举办,然后对各

位上课老师的课堂进行评价,提

出要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等方

面落实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要

让学生意识到英语学习的目的是

养成学生的英语思维意识。同时

郑老师希望作为一线教师,要以

主题为引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

动观,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乐学善学。最后郑

老师对全体老师给出在教学时,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符合具体可行的标准,

具有可操作、可评估的特点,不要用各种指向不明的词的建议。(万丽)

第9页

9

专家讲座:

杨津秀教授以《新课标视域下观课议课的维度》为题作了分享与报告。

杨教授以“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这一问题直接切入主题,引发我们

的思考,并从课堂观察的概念、意义、维度和新课标视域下观课议课的关

键词等方面入手,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进行了讲解,让我们对于新课标视域

下如何进行观课议课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正如杨教授所说,我们从观察

学生、观察老师、观察课程资源、观察课堂文化这四个维度进行观课议课,

可以使得我们的课堂诊断更加全面和准确。(封慧)

数学组:

聚焦有意思的课堂

陈慧

斯宾塞说:“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那么如何

营造有意思的数学课堂?聆听了今天下午的课例《创造分数》以及后续的

磨课团队分享,我深有体会。

首先,我们可以把有意思的数学故事带入数学课堂。学生对数学产生

浓厚的兴趣就是故事,故事往往是充满了曲折与智慧,能够让孩子们感到

数学的魅力和探索的乐趣。例如,课中周校长让孩子们读“数源于数”这

句话,数学老师在数学课上讲读音是不是很有意思呢?接着数是怎么产生

的?原来古代的时候可以摆石子、可以划痕、可以结绳计数,而且各个国

家的数字的表现方法五花八门,很有意思。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提上来

了,为本节课到新授做好一个情感的铺垫作用。

其次,我们还可以将有意思的数学探究融入课堂。陶行知先生指出,

我们要能够做,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有意思的课堂就是思维的挑战和

听 课 反 思

第10页

10

情感的生动性。学生积极探究,激荡起思维的浪花,在挑战中获得成功的

喜悦,学生会觉得趣味盎然。本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的本质与联系

出发,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进行有趣的操作,经历对知识的探究、发现、

归纳概括与完善的过程。运用理性的思维获取成功的心灵体验,直达数学

的本质,从而发展了数学思维。完善的认知结构具体表现为啊感觉各种我

们设计。

再次,我们还可以将有意思的上课的形式带入课堂。数学课堂中老师

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给孩子们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采

用孩子们喜欢感兴趣的方式来组织学习活动。比如,本节课上,让孩子给

今天创造的分数取名字,“你能试试给它起名字吗?”“为什么这样取?”

取名字是孩子们这个阶段喜欢的,也是他们觉得有意思的,他们将自己的

所学所想融入名字中。孩子们今天取的数非常有意思:有孩子说叫平均分,

有孩子说叫负数,有孩子就叫几分之一,还有孩子说给分母取名叫被分数。

李希贵曾经提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而不是教师自我展示的地方,

就启发我们老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为孩子们搭建舞台,

让孩子轮流上台讲课,我们可以用四句话来串联整个过程:第一句,“今

天谁来讲呀?”以此激起学生的表现欲。第二句,每当讲台上的小老师分

享后都追问一句,“大家听明白了吗?”第三句,“还有什么问题啊?”

第四句,组织学生自由提问说“我的问题是什么?”此时我们的老师在哪

呢?我们老师可以坐在座位上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发言,也可以站在讲台的

旁边实时的点播……我相信这样的课堂里,学生们不再是呆板机械地倾听,

相反他们会是全身心的投入,个个都是自信且从容,我们把课堂交给孩子

们,这样的上课形式有意思。

总之,我们要让小学生的这个课堂变得有意思,需要我们以生为本,

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孩

子提供自我尝试的舞台,让他们感受到自主参与课堂的快乐。

第11页

11

听《创造分数》一课有感

常红

《创造分数》这一课是学生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

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由于分数与整数的意义、读法写法有很大的

差别,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障碍,但周老师的情境教学很好地解决

了这个问题。充分的准备与周老师优秀的自身素质和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

领悟使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明朗,教学效果显著,一节课里学

生是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的,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

堂的主导”的教学思想,这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在

坐的每一位老师,使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周老师的教学才能和教学艺术。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

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去解

决问题。周老师教学时,先从 4 个苹果,2 瓶矿泉水,1 块蛋糕引出平均分,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

么分的,而一个蛋糕的“一半\"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创造一个

数,最后让学生给创造的数命名,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

学生对分数的产生深刻印象。

课中引入了一些生活化的元素,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分蛋糕,并充

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把生活化的数学贯穿于整节课中,化数学问题

为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良好的学习数

学的情感。本课“来源于生活又规于生活,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爱

数学”的教育思想,学生在探究学习中领会到了分数与平均分的重要关系,

很好地处理了思考与操作相结合、手脑并用,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发现

中探究,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和经历

探究的经验。

学习中的思维碰撞,评价中的教学智慧都体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

第12页

12

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许多主动参

与学习的情境,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探究材料、思考空间和实践机会从而激

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获得成功的强烈欲望。

本课教师优秀的个人素质得以充分展现,课堂教学精彩不断,既有预设的

精彩也有生成的精彩。

“数的认识”专场研讨心得体会

朱小梅

3 月 20 日下午,有幸参加了区组织的“数的认识”专场研讨活动。当

天下午聆听了两节课。我感触很深,收获颇多。

第一节是周海斌校长新授的《创造分数》。这一节课,注重新旧知识

结合,注重学生的对比,观察、发现异同,注重练习设计的坡度,体现分

层的特点。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

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

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理解分数的意义和课堂上的资料。

第二节课时孙友校长执教的《认识负数》。孙校长在教学时紧密联系

生活,把生活中的负数引入课堂,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亲切。另外

孙校长鼓励小组合作交流,积极引导学生探索、质疑。在开放的合作研讨

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 0 与正负数之间的关系。

1.体现课标精神,重视营造快课堂

透过观摩展示课,感受到每位老师都是在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新

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就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的过程。此刻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我们看

到每位教师都体现重视应设和谐,愉快的课堂。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先

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理解者,施与者和容纳者:此刻课堂中的,学生才是

第13页

13

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创设教学情景。

新课程标准要求孩子的学习资料是现实的,有好处的,富有挑战性的。

在这些课中,教师都重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从情境中引

入要学习的资料,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

在我们身边,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践,

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体现主动性学习,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在教学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重视孩子的动手操作,重视孩子

的手脑结合。要想真正的学好知识就是要学生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来,那么动手操作就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活动。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动

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知识。

4.体现常规教学潜力,重视双基训练的落实。

纵贯这些展示课,我们感觉老师们的常规教学潜力都十分强,十分重

视学生基础训练的落实,不是原先那种华而不实的评优课,是扎扎实实的

常规教学研究活动。这些课资料很扎实,课堂容量很大。

短暂的半天学习时间结束了,可获得的知识与能量还要慢慢消化,并

在自己的教学中应用。真心希望以后能多多参加这样的活动,学习别人的

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听周校长教“认识几分之一”有感

王猛

今天,我有幸聆听了周校长关于“认识几分之一”的课堂教学。周校

长从古人计数的方法入手,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分数,让我对教学认识几分

之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

一、由古人计数方法引入课题

第14页

14

周校长首先介绍了古人计数的方法,如算筹、结绳等。他从古人计数

方法的局限性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到分数的出现是为了解决整数无法表示

的问题。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价值。

二、课堂上让学生多动手、多写、多说

周校长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通过绘制

图形、进行计算等方式,直观地感受分数。同时,鼓励学生多写、多说,

将自己的想法和发现记录下来,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通过图形认识几分之一

周校长介绍了通过图形认识分数的方法。他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绘制几何图形,如正方形、圆形等,并将它们分割成几部分,

以直观地表示几分之一。这样有助于学生形象地认识和理解分数。

四、找国旗上的几分之一

周校长提到,各国国旗上的颜色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我们可以让学

生找出国旗上的几分之一。例如,国旗可以看作是单位“1”,那么国旗上

的某一种颜色就是几分之一。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将分数与实际生

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通过聆听周校长的教学,我对“认识几分之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

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教授分数知识。

孙鑫:今天上午有幸聆听了吴玉国校长的讲座《小学数学结构化学习

教学指导实践—以认识小数为例》,首先吴校长明确指出结构化是一种理

念,也是目前数学新课标里体现出来的要求,需要老师们加以重视和思考。

接着结合“认识小数”课例来展开讨论,这个课例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

环节是画出知识结构,搭梯子真实情境连续体验,此环节重点让学生看一

看,说一说:图中的小数,你能说出它的意思吗?环节二是画出认知结构

第15页

15

图,找钥匙有序分层关联建构,此环节让学生摆一摆、议一议:小组合作,

用工具摆出 13.3 元,自己理解、别人明白,小组讨论,把想法分享给大家。

最后一个环节是画出素养结构图,开窗户融通融合循环提升,此环节让学

生比一比、想一想:今天我们是怎么认识小数的?你还发现什么新的问题。

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过程注重了知识的结构化,有效的培养了

学生的数感,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吴校长为了帮助老师理解结构

化学习,针对具体如何去实践提出了三条通俗易懂的教学建议︰即“造一

个梯子、找多把钥匙、开多扇窗户”,并对三条教学建议做了具体的解释。

“造一个梯子”是指老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帮助学生获得基

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找多把钥匙”是指学生在丰富的学材中,能够进行

多元化的表达,从而创生出数学符号表达,自主建构思维模型﹔“开多扇

窗户”是指老师要联系前后知识点,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处,帮助学生形成

理性数学思维。

通过吴校长的讲座,我觉得今后在日常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以下三点。

1.学会迁移∶在由教到学逐步放手的过程中,迁移知识形成的过程性结构

尤为重要,教师带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前人发现和发展某一领域知识

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结构化,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个发现探索的过程

性结构,然后自觉迁移到教材以外的探索中。2.整体感悟︰数学,作为一

门严谨而系统的学科,其内在的逻辑性和关联性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

须注重知识的结构化。我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条理性和结构性。3.培养能力︰基于结构的教学,要

让学生意识到结构的存在,并自觉地运用结构展开学习。因此,每一单元、

每―学期或每一学段的学习结束后,要指导学生进行复习与整理,让学生

体会到知识的系统化和条理化。从系统梳理到整体结构化地把握知识,从

寻找知识间的差异到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16页

16

李玲玲:两位校长的课都能看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高,合

作的效度强和探究的深度广,都能看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了“一个中

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也要求我们在

教学中时时问自己:“我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有用吗?什么时候有用?

这样的方法和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吗?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我们传授的知识、教给的方法、培养的能力以及价值导向,

都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两个基本点就是坚持依标施教和坚持体现人

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两节课结束时都在总结、升华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

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从

而培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曹梦婷: 世间万物千变万化,背后都或明或暗地以“关联”和“结构”

的形式存在,数学学科尤其如此。今天吴玉国教授围绕《认识小数》这节

课,做了关于《小学数学结构化学习数学指导实践》的专题讲座。

首先关于《认识小数》这节课,吴教授的重点不在于小数读写和大小

比较,而是从现实中的猕猴桃单价出发,让孩子们自主探索小数的含义。

看一看说一说,用钱摆一摆议一议,最后比一比想一想,一步一步推动孩

子发现小数的含义,渗透小数的十进制位值原理,发展了孩子们的数感。

在讲座中,吴校长还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启发性和指导意义的教育理念,通

过搭梯子、找钥匙和开窗户这三个阶段,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品

质和自主学习能力。

搭建梯子:连续认知基础与问题驱动的兴趣培育。在整体感知中培育

好奇心,从认知冲突中激发求知欲,贯通理解中发展自信心。

找寻钥匙:关联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在独立思考中养成

好习惯,在合作探究中发展社会性,在自主创新中培养意志力

第17页

17

打开窗户:循环实践应用与自我认知的素养提升。在迁移应用中开放

质疑,在生活实践中理解创造,在自我反思中认知完善。

这些方法和策略有助于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培

养他们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终身学习者。我们

也要在日常教学中参考这些原则和方法,设计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活动,引

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没有结构化的思维是零散的、混

乱的、无条理的想法集合,而结构化思维是一个有条理的、有层次的、脉

络清晰的思考路径。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更要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备课上,掌

握结构化思维,并且有意识地在教学中熟练运用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建构,

学生的思维也能更加严谨和结构化。

郭俊:聆听了尹友胜老师的《数的概念与建构》的讲座,对于构建知

识网络有了以下几点感悟。

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需要将数的概念、数的建构和数感的理解融合在

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多维度的知识结构。

首先,数的概念作为数学的基础,是整个知识网络的核心之一。数的

概念包括了自然数、分数、小数等各种类型的数,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

内在联系和逻辑结构。同时,数的概念还涉及到数学中的基本运算、性质

和规律,比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以及数的大小比较、因数分解

等方面的内容。

其次,数的建构作为深化和拓展数的概念的过程,也是知识网络中重

要的一部分。数的建构涉及到数学中的各种数学结构和体系,逐步建立起

复杂的数学概念和关系。数的建构还包括了对数学结构和规律的探索和发

现,以及对数学问题的抽象化和形式化。

最后,数感的理解是连接数的概念和建构的桥梁,也是知识网络中不

可或缺的一部分。数感的理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数学概念的内在意

第18页

18

义和联系,促使学生形成更为直观、全面的数学认识。同时,数感的理解

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和解题

能力。

总的来说,构成完整的知识网络需要将数的概念、数的建构和数感的

理解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多维度的知识结构。这样的知识网络能

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和意义,促进学生的发展。

陈腾:聆听了李海东老师的《创设真实情境,理解数的概念》讲座,

对于创设情境有了以下几点感悟:

第一:利用动手操作,创设真实情境,强化问题提出。在课堂教学中,

利用动手操作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手脑有机结合,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就

会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运用好媒体设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好科

学化手段可以创设生活化的、现实的问题情境,也可以创设动态的问题情

境。

第三:利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创设情境。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喜欢做

游戏。利用有趣的游戏,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让

孩子们在轻松的环境中愉悦地学习。

情境的创设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其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在

教学中我们要精心创设“情境”,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众行致远,芳华绽放。一天的研讨活动,内容丰富而精彩,既有专家

对于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教学和数学教材的深入解读,又有市级名师精心

准备的生动课例,更有骨干团队对此内容领域的剖析研究。这让每一位参

会的数学老师都能且听且思,相信休憩之后的奔流会更有力量,调整之后

的步伐会更为坚定。(侯艳)

第19页

19

语文组:

让每节课都有生长点

王兵

3 月 21 日下午,在我区“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培养对象研修班第三

次活动”中,姑苏区教师发展中心的惠兰老师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素

养立意 任务驱动 自主实践》。我记下了以下关键词句“语文老师需要了

解‘学’与‘习’的内涵”“用教材资料学”“用语文做事”“学有生长,

让每节课都有生长点”“可以将教材、课外读物当成‘课程超市’,让学

生从中自由选择生长点”“清简目标,每节课落实一两个任务”……其中

我感触最深的是“让每节课都有生长点”。

惠兰老师执教的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 10 课《青山处处埋忠

骨》,这一单元还有《9.古诗三首》(《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

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1.军神》,以及自读课文《12.清贫》。

单元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单元语文要素: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

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

内心。

寒假期间,年级组分工备课,我正好是这一单元的主备人。备课时,

我就有一个疑惑: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于文本中出现的人物动作、语

言、神态的描写已经非常熟悉,运用这些方法描写一个人物,甚至适当补

白其心理描写也不是什么难事。那么学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在语言文字

运用能力上还能有什么提升?即学生学习这一单元的“生长点”在哪里呢?

惠兰老师的课堂教学,解开了我心中的疑惑。惠老师分享了姑苏区“任

务群理念下的单篇教学朝向”:课堂目标凊简;任务清晰有层次;实践活

动有意义;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占据课堂主要学习时空;学习自主、充分,

学有生长。

第20页

20

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为例,为达成“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

写,表现人物内心”这一目标,惠老师在第二课时教学只设计了一个学习

任务,即围绕“毛主席的那一夜”写片段。

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这一任务,惠老师又分别设计了呈螺旋上升趋势

的五个学习活动:1.写好片段 我有妙招;2.聚焦阅读 学有新获;3.片段

“目标” 我来定下;4.创写片段 致敬忠骨;5.分享成果 读写共生。

按惠老师的话说,这只是一节随堂课,初看确实平平无奇,但在课堂

实施过程中,惠老师带领学生从课文中找到了这句话:“岸英!岸英!”

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缩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对照单元语文要素,

学生很快发现,这一句既有语言描写,又有神态描写,还有动作描写。原

来如此!惠老师告诉学生:神态、语言、动作是可以“融合”在一起描写

的!学生恍然大悟,我也醍醐灌顶:这节课的“生长点”原来在这里!

果然,在后来的分享环节,一个学生说只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学习目标:

用“融合”描写法完成片段练习《毛主席的那一夜》。分享过后,掌声一

片——读写共生,目标达成!

下周我和学生也要共同学习这一课了,“清简目标”是必须的,这一

节课的“生长点”已经找到,多么期待那时的“学有生长”啊!

不,好像还要等一等,下一节课的“生长点”是不是先找一找啊?

深度体验与思维碰撞中打造魅力课堂

吴成慧

3 月 21,参加语文教师研修活动,有幸聆听了唐萍老师的《那个星期

天》和惠兰老师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两堂精彩的语文课。两位老师都以

独特的教学风格,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验情感,启发思维,让我收获颇

丰。

唐萍老师的《那个星期天》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拍电影的情境中

第21页

21

体验学习过程。从梳理心情变化到设计脚本、编写影像语言透视文本,再

到加一段光影描写的练笔,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趣味性和探索性。学生在

小组合作中,不仅解析了文章,体会了情感,更在设计镜头的过程中与文

本进行了深度对话,体悟了作者的情感。编写影像语言的过程,也是学生

运用语言、输出语言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惠兰主任对唐萍老师的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肯定了关注习作单元单

篇价值的做法,并对情境创设的本质和指向进行了深入剖析。这不仅是对

唐萍老师的肯定,也是对我们所有语文教师的启发。

接着,惠兰老师带来了她的录像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这堂课充分

体现了惠兰老师的教学理念,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写片段:毛主席的

那一夜,引导学生分享妙招,聚焦阅读,通过研读最打动自己的人物描写

来体会人物的内心,品读人物形象。学生在理解人物的基础上,重新审视

自己要完成的片段,并制定自己的写作目标。整节课目标明确,层层递进,

引领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并带着明确的目标思考如何创作,真正实现了

读写共生。

这两堂课不仅让我看到了语文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更让我深刻体

会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验情感,启发思维,提

升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

地方。

未来,我将继续探索和实践,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学生在轻

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同时,我也将积极借鉴和学

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手

段。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教,用爱去育,就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热爱

语文、善于思考的学生。

第22页

22

从观影角度走进《那个星期天》

蒋星怡

上课前,唐萍老师用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电影”导入,寻问孩子们

为何爱看电影:1.引人入胜的情节;2.处理得恰到好处的动作和语言;3.

酷炫的特效。通过这个问题,唐老师引导孩子发现拍电影与读文章其实是

相通的。这节课,唐老师让孩子们当一回小导演,从电影的角度走进课文

《那个星期天》。

一、搁浅镜头,梳理心情

唐萍老师先让孩子们自由读课文,用心电图的方式梳理出人物的心情

变化过程。本篇课文以时间为顺序,从“早晨”到“下午”再到“天色昏

暗”,叙事连贯,节奏分明,心情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悄然发生变化,从

“期待、焦急”到“无奈、惆怅”再到最后的“失望、难过”。

二、追踪画面,设计脚本

唐萍老师聚焦课文第四自然段,让孩子们自由选择拍摄镜头、拍摄视

角与镜头时长。学生能够选择一处自己最感兴趣的画面,可以是“跳方格”,

可以是“翻画报”,亦可以是“找蚁穴”,自己当一回小导演,将脑海中

的画面“拍摄”出来。

三、影像语言,透视文本

唐萍老师由扶到放,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他时间段的场景,适当增添对

话与内心独白,再加上一些小细节,用说一说或演一演的方式还原课文片

段,定格在书页上的文字因为有了学生的生动演绎而活了。

这篇课文,作者以环境描写衬托内心情感,用直接抒情的方式讲述生

活日常,唐老师用新颖独特的方法——拍电影,让孩子走进文字描绘的画

面中,学生眼中有物、手中有法、心中有情,在妙趣横生的课堂中领略了

文字的魅力。

第23页

23

贾敏:聆听了惠兰老师的讲座,观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实录,

我对于惠老师“素养立意,任务驱动,自主实践”的主张,颇为赞同。惠

老师对任务群理念下单篇教学的价值、朝向、实施思路作了阐述。在《青

山处处埋忠骨》的课堂上,我们也看到了惠老师这个理念的实施过程。确

实,单篇教学有它自身的价值,它是大单元理念中的一环,是落实“发展

核心素养”这个宗旨的一个点、一个支架、一个桥梁,清简的课堂目标是

对大单元语文要素的一个呼应,也是对本质的把握。在单篇教学的课堂上,

听、说、读、写、思、理、辩等 “痛并快乐着”的实践活动,使得活动本

身有了意义,也有了学生素养提升的生长点。诚如《青山处处埋忠骨》的

课堂上,对于写“毛主席的那个不眠之夜”这个学习任务的指导,学生的

思维辨析、言语的创意表达、深切的情感体验,都能让我们听到生命拔节

的声音,嗅到素养吐芳的幽香!

潘雪梅:听了惠老师的报告,我深切体会到我们要深耕课堂,用心、

扎实地上好每一节语文课,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第一个关键词:情境。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

语文,真实的情境就是学习的情境。情境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会使

课堂生机勃勃,学生获得有效的发展;运用不当,弄巧成拙,影响学生对

文本的体验感悟。我们应当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自己,根据自

身、学生的特点,创设出合情合理的情境,促进学生真实高效的学习。

第二个关键词: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语

文教学,发展语言,就是发展思维;培养思维,就能提升语言。语言与思

维,应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和技巧,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效率和深度,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

写作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

语言表达和创新思维。读写融合,读写共生,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

第24页

24

力的发展,思维品质的提升。

祝阳露:唐萍老师的《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非常新颖,唐老师和孩

子们以聊天的方式,先谈一谈看电影的感受,之后以电影播放开启了这篇

课文的教学。整个教学设计十分清晰,任务一:搁浅镜头,梳理心情;任

务二:追踪画面,设计脚本;任务三:影像语言,透视文本。层层深入,

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重点聚焦到孩子的写上,极大的让学生的写作能

力得到了提升。

英语组: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绘本整本书阅读

——多维度优化英语课堂

王慧敏

今天有幸听取杨津秀教授的绘本课,这个绘本故事是虚构类的故事,

培养学生勇敢的优秀品质,具有正确的育人导向。杨教授带领着八年级的

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增强阅读体验,培养阅读素养。阅读前,学

生在杨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阅读

中杨教授深化阅读体验,杨教授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比如阅读封面、提出

问题、泛读、精读、体验情感、反思评价等等,让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

实现有意义的学习;阅读后,杨教授带领学生学习树状图式的思维导图,

落实行动应用。

接着,杨教授进行了精彩的讲座《新课标视域下观课议课的维度》,

讲座伊始,教授就提问: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是的,我们平时对于好

课的理解第一反应就是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但是杨教授从多个维度阐述

了这个问题。

杨教授的讲座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课堂观察的概念、课堂观察的意

第25页

25

义、课堂观察的维度和新课标观课议课关键词。其中令我印象颇深的是课

堂观察的维度。从观察学生的角度,有几个关键:

一、准备:课前准备了什么,怎么准备的,准备的怎么样,有多少学

生准备了,准备的习惯如何等等。

二、倾听:有多少学生倾听?能倾听多久?有多少学生倾听了同学的

发言?(这一点在平时的课堂中时常会被忽视)倾听时辅助行为有多少人

发生?比如杨教授刚才的绘本课中强调养成动笔的习惯。

三、互助:有哪些互助行为?有哪些行为直接针对目标达成?学生的

互动习惯怎么样?

四、自主:自主学习时间有多少?多少人参与?自主学习的形式有哪

些?自主学习是否有序?自主学习的质量?

五、达成: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预设的目标达成依据?有

多少人达成?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往往对于学生的角度思考的不够全面,一

节好的课,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自然生成的一些

话题,我们教师要能在学生的思想中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调整教学策

略,促成思想的火花,达到认知的升华,从而学生的学习才变得有意义。

贾敏:今天下午学习了杨津秀教授的阅读课和专题讲座,让我领略了

专家丰富扎实的基础,精湛的教学技能,幽默的教学语言,独特的教育观

念,给我带来了一些启发和思考:

一、理念更新。阅读教学已进入素养全面培养时代,我们要准确深入

理解阅读素养的内涵,培养学生阅读品格,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从而发展

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实现课程育人目标。

第26页

26

二、多维实践。阅读教学是个系统化、结构化的工程,我们既要站在

阅读认识阅读,更要跳出阅读把握阅读,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深度阅读、

互文阅读,促使阅读教学由课堂实践走向课程建设。

三、专业表达。在反思阅读教学时,我们要以问题意识、创新意识、

规范意识来提高学术表达能力,要把写作与阅读、实践、反思融为一体,

拓宽理论知识视野、掌握论文话语特点,提升汉语逻辑表达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

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所以,我将会把这句话一直铭记于自己

的心底,在教育的这条道路上,带领我的学生跟自己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季建:3 月 22 日下午,听了杨津秀教授的八年级的绘本阅读课以及讲

座,受益匪浅。杨教授整节课非常接地气,没有花里胡哨的课件和板书。

整节课的教学策略都是以任务型教学为主,分节阅读,再根据任务理解内

容,明确每一个环节的教学目的。在最后一个读后的环节,老师先让学生

对这篇文章进行归纳总结,总结未来 Alice 是个怎样的人,以及从这节课

中学到了什么。这种先分析全文,再让学生自己总结的方式比较有效,能

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对全文的理解。在最后一个读后的环节,老师先

让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归纳总结,总结未来生活会在哪几个方面变化。这

种先分析全文,再让学生自己总结的方式比较有效,能锻炼学生的概括能

力以及对全文的理解。

通过杨教授的讲座,让我意识到一节高效的课堂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

位,创建和谐的学习环境。现阶段作为英语教师,首先应该摒弃以往的教

学观念,打破陈旧教学模式的束缚,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学

习策略的指导。按照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

学的活力因子。因此,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作为课

第27页

27

程目标,同时也要展现素质教育的人文特点。

总之,在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中,要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解

放思想、大胆创新,相信,我们的新课程教学改革一定能取得成功的。

李娟:认真聆听了杨津季教授的讲座,感受颇深,使我能更深入地理

解新课标的理念,掌握观课议课的方法和技巧,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评

价能力。

新课标的出台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革新,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全面发

展,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我深刻感受到这种理念转变的

重要性。传统的观课议课往往侧重于教师的教学技巧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

况,而新课标下的观课议课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发展和情感

态度。这种转变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

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成长过程。

在杨教授的讲座中,我学到了许多实用的观课议课方法和技巧。例如,

如何观察学生的角度;如何观察教师的角度;我还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方

法和技巧去分析课堂、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让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规划。同时,我也深刻体会

到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在观课议课中的重要性。

除了这些,我还学到了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参与评价。新课标强调学生

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参与评价不仅有助于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优

势,还能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坚信新课标视域下的观课议课对于提升教学质

量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

解课堂、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还能够促进我们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和实践

新课标的理念和方法,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评价能力,为学生的全

第28页

28

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合组:

杨芪: 两位教研员的课程让我对艺术课程的认识上升了一个新的层

次,将美术与音乐学科的相融合。这节课两位老师通过听,唱让孩子们去

感受了上春山的舞台以及歌曲。通过欣赏、跟唱跟着意境内容不停搭建思

维导图,去找春情,春色。通过将美术和音乐两个学科进行整合和交叉,

通过绘画作品与音乐作品的结合展示,让学生在创作中融入音乐元素,或

者在音乐表演中加入视觉艺术元素,实现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

过跨学科的艺术实践体验,拓展学生的艺术表现方式和想象力。

戎怡:人们都说艺术是相通的,音乐和美术结合的实验型课程不仅对

老师要求高,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上春山·柴墟》一课由陈李、张萍

两位老师打破学科隔阂,共同合作而成,从春山景、春山情到最后的春山

境,完成的从视觉、听觉到心理感受的升华。作为一节从生活中走出的课,

学生在课堂中学会生活,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了表现、创造美,同

时也更好的抒发了自己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钱琴:今天有幸聆听了陈铁梅老师的专题培训,感觉非常受用!教育

写作对于当下的我们来讲就是一座很难翻越的高山,陈老师的讲座,从理

论到实践,再到案例的解析,细腻而精准地帮我们讲解了教育写作的过程、

技巧、和方法。她说:“教育写作源于课堂,形于记录,成于修改。”教

育写作就是在一遍一遍的修改、研读中,不断的完善,不断的深入、不断

的淬炼。一篇好的教育论文,它需要有教师自己的观点,在文本的表达中

传递有效的教育信息和清晰的教学思想,最后才能生成精彩的艺术篇章。

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把教育写作变成习惯,在日常的记录和书写中成就自

第29页

29

我。

倪艳:听了杨萍主任和陈李主任的课,让我觉得原来艺术课还可以这

样上。音乐和美术两门专业性质极强的课能够巧毫无违和感的融合在一起,

离不开两位老师巧妙的设计,过硬的专业素养,课堂的把握和组织能力。

这样一静一动的艺术课,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感受艺术的美。令我印

象最深刻的是有一个环节的设计:将孩子分为了两组,一组用美术体验美,

一组是歌词编创,这个环节用了大量的时间,老师选择放手,把课堂还给

学生,让他们自主的编创和实践,最后的展示成果也是出乎意料的精彩,

美术组一个个精美的画作,音乐组一个个对仗工整的编创,成为本节课的

亮点!美中不足的是如果能让孩子自主选择某个组,把更多的选择给他们

就更好了,当然这也是我个人的看到和理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有痕,精彩无痕!”为期三天的特级正

高研修班专家报告会圆满落下帷幕,一场场精彩的示范课和报告让与会人

员听得酣畅淋漓、受益良多。

每一次观摩与学习都是一次“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的过程。学

习的时光虽然短暂,思索的时间却很悠长。在教育这条道路上,口岸小学

的全体教师将始终步履不停、笔耕不辍,在新课程理念、新课标的要求下,

学有所思,行知有向,砥砺前行,一起向未来!(周鑫雨)

本期编辑:泰州市口岸小学 周鑫雨

联系电话:0523-86911129 6911969 邮政编码:225321

地 址: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口岸街道春江路 2 号

学 员 心 语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刊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