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 · 路

发布时间:2024-1-10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斯 · 路

{{`发布时间:2024-1-10`}} | 云展网企业画册制作 宣传册 其他 斯 · 路
2021年,南方医科大学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动“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绩。学科建设成效明显:新增材料科学、微生物学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的学科总数达到9个;临床医学ESI全球排名提升至0.77‰;新增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点数量居全国独立医科大学首位。1955年,在四川成都建立中国第一所无线电大学——成都电 讯工程 学 院的决定一 经批准 ,“迁不迁?”“怎么迁?”等各种问题接踵而至,周恩来总理常与相关人员探讨迁校事宜,从午时到傍晚,再至深夜。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力排众议,“必须支援”的响亮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到学校,主楼外墙的竹架子还高高耸立,到处都是敲打声,搅拌机也在轰隆轰隆作响。尽管学校条件艰苦,但成都地域这么大,楼也那么高,让目睹这一切的老教授们构想着成电未来的发展远景,心潮澎湃。聚英才,汇天府,编织“凤凰飞天” 有回应。抗日先驱吴立人担任成电的首任院长,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华南工学院电讯工程有关专业的教师们辗转多地、向西疾驰。一路的跋山涉水,只为学校1956年9月1日开学的庄严... [收起]
[展开]
斯 · 路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西安斯奈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出品

数 字 整 合 传 播 数 字 技 术 服 务

2 0 2 4 年 第 1 期 总 2 7 期

斯 · 路

第2页

愿景

做高等教育领域产品和服务的最大供应商

使命

让高等教育机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更高效

CO M PAN Y

About Us

第3页

01 大有人在

02 妙不可言 CONTENTS

目录

第4页

这是一个有内涵的地方

汇集丰沛学养

润泽神州大地

化身青春少年的前进力量

你的期盼

亦是我的愿景

01

PART

PART ONE

大有人在

第5页

崔艳敏

新媒体一部 资深编辑组

个人语录

新的一年开始了,2023年有成长、有收获,但

更多的是遗憾,看到了自己身上的许多不足,希

望新的一年能把这些遗憾都补足,继续加油!

Excellent staff

优秀员工

第6页

罗航航

新媒体一部 自媒体编辑2组

个人语录

所有曾经走过的道路,最终在形成我们。

Excellent staff

优秀员工

第7页

个人语录

一定努力努力再努力

为了猫粮猫罐头小鱼干

Excellent staff

优秀员工

刘雨欣

新媒体一部 自媒体编辑1组

第8页

屈望苗

新媒体一部 头条1组

个人语录

稿子是写不完的,知识也是学不完的,我们要

把有限的时间投入无限的写稿和学习中去。

Excellent staff

优秀员工

第9页

李文琦

新媒体一部 资深编辑组

个人语录

2023年的结束,2024年的开始,都得到了好的

消息,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加油,共勉!

Excellent staff

优秀员工

第10页

曹堃

新媒体一部资深组

个人语录

在这里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早年快乐,晚年也快

乐,新的一年里一起加油~

Excellent staff

优秀员工

第11页

刘诺凡

新媒体二部

个人语录

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

Excellent staff

优秀员工

第12页

严欣

新媒体二部

个人语录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社会主义接班人

Excellent staff

优秀员工

第13页

林萌

新媒体二部

个人语录

在光明之处,共赴前方 ต

Excellent staff

优秀员工

第14页

何武琪

影视部

个人语录

无烟火、无杂尘,只有光和希望。2024继续努力!

Excellent staff

优秀员工

第15页

郭妍

影视部

个人语录

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激励。

Excellent staff

优秀员工

第16页

杜彬彬

影视部

个人语录

完美收官,新的一年继续加油!

Excellent staff

优秀员工

第17页

谢佳欣

影视部

个人语录

说服甲方,做喜欢的片子!

Excellent staff

优秀员工

第18页

刘孟钰

影视部

个人语录

新的一年 新的开始 新的挑战 新的自己

Excellent staff

优秀员工

第19页

这是一个有想法的地方

紧跟时代步履

讯息融会贯通

化身高校背后的坚实支援

你的笃信

亦是我的执着

02

PART

PART TWO

妙不可言

第20页

作品赏析

新媒体一部

新媒体一部是一个怎样的“神奇”存在?

他们以文字为载体,字字珠玑

让高校形象深入人心。

他们冲浪高教资讯一线,日日高产

让时间留住作品

他们敏锐感知大众阅读口味,屡屡爆文

让读者赞不绝口。

他们不仅是高校的宣传者、守护者

更是每位读者最贴心的伙伴。

第21页

三川汇天府,乘势立潮头!电子科大 “

“强音”,振蜀地,扬四海!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电子科技大学

陈曦推荐

上世纪五十年代,“挺起共和国工业脊梁”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正

轰轰烈烈地展开,红光、国光等一大批无线电工业的重点项目,

落地当时被寄予厚望的西南地区。

而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当时的四川省却没有一所专门承担无

线电专业高级人才培养的院校。

放眼如今的川蜀大地,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四川首个万亿级产业,

四川第一支柱产业,规模居中西部省份第一。实力与雄心催促着

四川省“万亿”竿头再上台阶,向着第二个万亿阔步向前,实现

跨越式“升级”。

不足百年的发展变革,何以炼成万亿级产业的崛起,如何让人才

集聚焕发勃勃生机?或许我们可以从一所闻名遐迩的学府——电

子科技大学说起。

第22页

2021年,南方医科大学以新气象新

担当新作为,推动“十四五”实现良

好开局,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

绩。学科建设成效明显:新增材料科

学、微生物学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

名前1%,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的

学科总数达到9个;临床医学ESI全球

排名提升至0.77‰;新增口腔医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

点数量居全国独立医科大学首位。

1955年,在四川成都建立中国第一所无线电大学—

—成都电 讯工程 学 院的决定一 经批准 ,“迁不

迁?”“怎么迁?”等各种问题接踵而至,周恩来总

理常与相关人员探讨迁校事宜,从午时到傍晚,再至

深夜。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力排众议,

“必须支援”的响亮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一到学校,主楼外墙的竹架子还高高耸立,到处

都是敲打声,搅拌机也在轰隆轰隆作响。尽管学

校条件艰苦,但成都地域这么大,楼也那么高,

让目睹这一切的老教授们构想着成电未来的发展

远景,心潮澎湃。

聚英才,汇天府,编织“凤凰飞天” 有回应。抗日先驱吴立人担任成电的首任院长,交通

大学、南京工学院、华南工学院电讯工程有关专业的

教师们辗转多地、向西疾驰。一路的跋山涉水,只为

学校1956年9月1日开学的庄严承诺。

“祖国需要我们,大家义无反顾”,声声呼唤,声声

第23页

2021年,南方医科大学以新气象新

担当新作为,推动“十四五”实现良

好开局,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

绩。学科建设成效明显:新增材料科

学、微生物学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

名前1%,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的

学科总数达到9个;临床医学ESI全球

排名提升至0.77‰;新增口腔医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

点数量居全国独立医科大学首位。

以仅仅20余载的砥砺奋进,将我国太赫兹研究从

“一张白纸”一跃成为世界领先;

离沪向西南,李乐民院士只带了两个箱子赶往成

电,而就是这股乐于吃苦乐于创新的劲头,使之

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载波话路用9600bit/s高速数传

机;

……

当年的“拓荒者”,在成都的一片农田里筚路蓝缕

,建起了新中国第一所电子工业大学。凭着这股“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劲头,承载着为百废待兴

的国家培养无线电专业技术干部人才重任的成电人

,匍匐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精心灌溉着一个个硕

果,每个名字都是中国电讯界的惊鸿一章。

自广州西迁,“中国微波之父”林为干至成电,接

续育人与科研的使命,解开电磁学界的“哥德巴赫

猜想”,成为新中国50年具有重大贡献科学家之一

从金陵入川,“中国太赫兹之父”刘盛纲奔赴成电

林为干院士

刘盛纲院士

李乐民院士

第24页

2021年,南方医科大学以新气象新

担当新作为,推动“十四五”实现良

好开局,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

绩。学科建设成效明显:新增材料科

学、微生物学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

名前1%,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的

学科总数达到9个;临床医学ESI全球

排名提升至0.77‰;新增口腔医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

点数量居全国独立医科大学首位。

1992年林为干和学生刘炎炎

博士在一起

刘盛纲院士与学生探讨问题

李乐民院士和学生在一起过春节

时代的风云变幻,刷新着人才的标准,而蕴藏其中

的内核仍历久弥新。“做一辈子研究生”是林为干

老先生的赤诚誓言,也是引领着一代代成电学子的

卓越发展的精神内核。学校电子工程学院“林为干

班”,招纳全院优秀人才,立足于领导力与科研能

力的双向训练,致力于培养能够担任民族复兴大任

当一个个科技成果落地生花,科学家们的名字似乎

成为注脚。而对于成电学子来说,这群学术巨匠是

他们行于科研迷雾中的引航星,是他们困顿时常常

自勉的榜样,是他们离校后每每想起仍受益匪浅的

源泉力量。

“每次去办公室见先生都看不到人,先看到的是书

,人埋在书堆里搞研究”这是电子科技大学1984

级校友薛泉对林为干老先生的印象。师从林为干老

先生,薛泉常用微波之子的角色自勉。薪火相传,

他携着自电子科技大学的所得所学,成长为华南理

工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

而如薛泉一般承续老一辈成电人育人初心,高擎着

电子信息教育火种,挺进国家所需之地的不在少数

。师从林为干院士的1991级校友黄卡玛现为四川

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学术院长;师从李乐民院士的

1993级校友张宏科,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

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成电是他们探索电

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纵观电子科技大学

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的笔触遒劲有力。

学校实施校院两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包括

“成电英才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1个校

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和“壹系壹班”“林为

干班”“雄鹰班”等18个院级拔尖创新人才培

养计划,致力于为塑造学生持续发展能力,激发

创新引领潜质,培育未来创新引领性人才。

“电子信息+”的培养特色,缔造着这所巍巍高

校培育电子类人才的佳话。实施面向“电子信息

+行业产业”的“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双

子信息世界的始发站,也奠定着他们此后一生耕耘的

道路。

第25页

2021年,南方医科大学以新气象新

担当新作为,推动“十四五”实现良

好开局,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

绩。学科建设成效明显:新增材料科

学、微生物学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

名前1%,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的

学科总数达到9个;临床医学ESI全球

排名提升至0.77‰;新增口腔医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

点数量居全国独立医科大学首位。

族电子工业摇篮”。

激流勇进,焦璐等卓越工程师校友肩扛国之重任

张帆等高科技创业企业家抢抓时代机遇,塑造着

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成电形象。

青春芳华,如今燃动着激情与梦想的成电人,是

一群基础扎实、思维开阔、技能满点的“六边形

战士”,他们正为勇当强国“生力军”沉潜蓄力

当人才强国之音回荡中华大地,成电人才早已为

国家在电子信息领域“撑起一片天”。

学位培养计划、机器人特色实验班、电动汽车创新

创业复合实验班等特色计划;

面向“电子信息+经济管理”的经济管理试验班(

管理与电子工程双学位培养);

面向“电子信息+现代医学”的临床医学、护理学

“高精尖”复合型医学人才;

……

以电子信息为基底的交叉复合人才培养延伸向实验

艺术、现代金融等“时代弄潮儿”的领域,一次次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宣告着成电的“严阵以待”。

万亿级产业,向来是衡量城市产业实力的重要

标。然而,万亿产业俱乐部一直为东部城市所

断。直到近10多年来,以成都为代表的中西部

制造强市的崛起,改写了这一格局。2020年,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率先突破万亿大关,不仅成

为成都和四川省第一个万亿级产业,也打破了

中西部地区万亿级产业长期缺位的局面。

岁月峥嵘,成电“开创者”傲然挺立,打下响彻

中华的金字招牌——“电子类院校排头兵”“民

为所需,赋所能,智援“发展蓝图”

第26页

2021年,南方医科大学以新气象新

担当新作为,推动“十四五”实现良

好开局,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

绩。学科建设成效明显:新增材料科

学、微生物学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

名前1%,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的

学科总数达到9个;临床医学ESI全球

排名提升至0.77‰;新增口腔医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

点数量居全国独立医科大学首位。

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2000年由原信息产业

部主管划转为教育部主管,2001年进入国家

“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迅猛的发展之姿不仅使当时的成电向着中国高校

“第一梯队”发起冲刺,更让其为电子信息产业

蓬勃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早在2000年前后,四川省和成都市方面就看到新

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大增长潜力,率先将电子信

息产业作为“一号工程”。而彼时的电子科技大学

正历经四十余年的强势攀升,接连跻身国家重点建

设大学之列——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11

2008年至2020年,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突破千

亿级,向着万亿大关跃升的十年。这十年间,电

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优势学科一步步迈向国内领

先地位,若干方向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电子科

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2学科入选国家“

双一流”建设学科,在学科评估中跻身A+,以

卓越的学科实力,成电在电子信息领域傲视群

雄。

伫立新时代,面向新需求,成电继续集智攻关

、创新引领、勇担使命。面向区域经济主战场

,成电近年来充分发挥学科、人才和科研优势

,牵头建设的天府绛溪实验室,成为支撑成渝

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中

心建设的重要载体;积极参与四川省“5+1”

产业体系16个重点产业培育方案中的新一代网

络技术、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大数据、智能

装备等8个方案的制定;与成都市共同建设高

校成果转化产业带,携手打造中国“西部硅谷

”,勾勒着2025年突破1.5万亿的产业轮廓。

从“三根半烟囱”到万亿级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高

地,成都一跃为全球电子信息高端研发制造基地

和世界软件名城,深植于此的电子科技大学也在

四川电子信息产业突围万亿产业之路的关键节点

频频发力,成为支撑其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之一。

第27页

2021年,南方医科大学以新气象新

担当新作为,推动“十四五”实现良

好开局,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

绩。学科建设成效明显:新增材料科

学、微生物学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

名前1%,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的

学科总数达到9个;临床医学ESI全球

排名提升至0.77‰;新增口腔医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

点数量居全国独立医科大学首位。

看准时机、抓紧机会,全方位发力的四川完成了

电子信息产业的进阶之路。而若想常具优势、后

劲十足,装备创新“动能”必不可少。5G技术、

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云计算、大数

据……这是四川省勇立潮头的秘诀,更是时代发展

所需,亦是成电“独当一面”之地。

从研制出我国第一部十门全电子交换机、第一台

自动电子轨迹仪,到攻关我国首台地铁无线数传

机、首个煤尘瓦斯爆炸试验站遥控遥测系统,再

到“环圈结构理论”提出、“太赫兹”研究站上

国际顶尖水平,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每一次技术进

从攻克印制电路板核心技术、改变“洋电路”占

领中国的窘境;到助推我国功率半导体行业结构

调整、技术进步和突破产业升级的瓶颈技术……

努力站在国际前沿、打破技术垄断、服务国防建

设、推动产业发展,始终是成电人夜以继日的不

懈追求。

围绕“顶天、立地、树人”的科研工作定位,坚

持“开放、聚焦、融合、奋斗”的发展理念,成

电人不断提升集成攻关和原始创新能力。“十三

五”以来,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

“2011年我国进口新型电子元器件花费2574

亿美元,远远超过了进口2.5亿吨原油花费的

1967亿美元”这曾一度是成电人常挂在嘴边的

“盛世危言”。当前,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民

张小松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网络环境关键技术

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步的背后都有电子科大的身影。 奖11项。其中,成电人攻关网络空间安全,“

网络环境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19年度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攻克太赫兹成像关键技

术,获得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数

据截至2023年7月)

第28页

2021年,南方医科大学以新气象新

担当新作为,推动“十四五”实现良

好开局,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

绩。学科建设成效明显:新增材料科

学、微生物学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

名前1%,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的

学科总数达到9个;临床医学ESI全球

排名提升至0.77‰;新增口腔医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

点数量居全国独立医科大学首位。

经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已成

为抢占国际经济制高点的“大国重器”。

这场与时偕行的赛跑,电子科技大学将继续以电子

信息特色为基底,“打底子、卡脖子、结对子”,

在乘胜追击中,抢占科技制高点,挥下浓墨重彩的

一笔。

莫道蜀道难,早有勤行人。

当无惧险阻的祖先挺进蜀地,

当胸怀家国的成电人汇聚天府之国,

沃野千里上繁茂的是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四川,

是正“雄起”的电子科技大学!

峥嵘崔嵬,嵯峨岑岩;

层峦叠嶂,壁立千仞。

一句惊呼“噫嘘嚱,危乎高哉!”,

叹出险峻的地势和那难以逾越的高峰。

第29页

53年前,这件轰动世界的大事,与大连理

工密切相关!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大连理工大学

崔艳敏推荐

第30页

2021年,南方医科大学以新气象新

担当新作为,推动“十四五”实现良

好开局,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

绩。学科建设成效明显:新增材料科

学、微生物学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

名前1%,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的

学科总数达到9个;临床医学ESI全球

排名提升至0.77‰;新增口腔医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

点数量居全国独立医科大学首位。

神鲸蹈海,剑指蓝色深海。当初毛主席“一万年也

要搞出来”的誓言,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我国仅

用了10几年时间便实现。看似奇迹的背后,却包含

了大工人在内的无数科研人员的敢闯敢干、奋勇攻

关。

如今,这位昔日共和国海疆的守卫者早已告别无垠

大海,光荣退出现役,而与之有着密切联系的大连

理工大学仍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劈波斩浪,散发着“

先锋闯将”的时代荣光。

挺直腰板,“闯”出一条中国人自己的路

冬至已过,2023年也在悄无声息中走向了尾声。凌

水河畔,黄海之滨,凛冽的海风拂过滨城,送来阵

阵寒意。从大连理工大学来到海边,遥望着眼前一

望无垠的大海,滚滚浪花翻涌着记忆,那些沧海桑

田的故事似乎又浮现在眼前。

53年前的今天(1970年12月26日),同样北风萧

瑟、寒气逼人,我国某海岛上却热情澎湃,一批隐

姓埋名的科学家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一项秘密实验

,紧张的氛围中,承载着无数国人希望的中国第一

艘核潜艇成功下水,从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

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时光回到上世纪60年代,大连火车站迎来了一位年

轻的小伙,迎接他的是赫赫有名的“力学泰斗”、

大工教授钱令希。而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不是

别人,正是被中国科学界顶尖人物钱伟长、钱学森

赞赏有加的钟万勰。他此番来到大连,正是受到胡

海昌院士推荐,被钱令希调入大连工学院(大连

理工大学前身)任助手。

1962年,钟万勰(左)与钱令希在一起

图源:光明日报

彼时的大工建校不过10余年的时间,但在屈伯川

老院长的带领下,“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中

国军事通信工程奠基人毕德显、催化科学奠基人

之一张大煜、内燃机事业先驱者之一胡国栋、水

利工程事业开拓者之一李士豪.....一个个熠熠生辉

的名字,点亮了大工办学的校史图谱。

第31页

2021年,南方医科大学以新气象新

担当新作为,推动“十四五”实现良

好开局,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

绩。学科建设成效明显:新增材料科

学、微生物学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

名前1%,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的

学科总数达到9个;临床医学ESI全球

排名提升至0.77‰;新增口腔医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

点数量居全国独立医科大学首位。

众人拾柴,点燃熊熊烈火。1960年,大工跻身教育

部26所全国重点大学之列,成为中国最好的工科大

学之一。而钟万勰的到来,也为这座年轻的学府注入

更多前行的动力。

邱大洪院士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建造的中国第一个

现代化渔港——大连渔港,就连当时的日本官员

前来参观时都忍不住感叹:“不仅日本还没有这

样现代化的渔港,甚至整个亚洲都还没有。”

1965年前后,大工接到核潜艇耐压壳体的研究任务

,钟万勰作为钱令希教授团队的科研骨干,一路勇

闯难关,助力课题取得了关键性的进展。即使是艰

难跋涉的困难时期,在没有纸、没有笔、没有参考

书的情况下,他硬是在“牛棚”里算出了核潜艇耐

压壳关键理论,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建造成功做出

了重要贡献。

正如钟万勰所说,“我获得了自参加工作以来发挥

才能的最好机会”。在大工的61年里,他从一头乌

丝到满头白发,取得了多项我国原创的、国际领先

的科研成果。他创立的“离散辛数学”体系,成为

中国计算力学跻身世界的“国之重器”,在航空航

天、电子通信、海上采油、核电开发、机械制造等

诸多领域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我们的头脑不比别人差,中国人挺直腰板自己干

,一定行!”这句话是钟万勰院士不负家国的满腔

赤诚,也是老一辈大工人辛勤耕耘、科创报国的生

动写照。回眸大工的来时路,无数篆刻着“大工造

”标签的科创成果让国人振奋,挺起了中国人的脊

梁:

钱令希老院长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在没有依赖任

何外国的技术的情况下,自主建成了中国第一个

现代化油港——大连新港,打造起中国人的“争

气港”;

第32页

2021年,南方医科大学以新气象新

担当新作为,推动“十四五”实现良

好开局,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

绩。学科建设成效明显:新增材料科

学、微生物学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

名前1%,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的

学科总数达到9个;临床医学ESI全球

排名提升至0.77‰;新增口腔医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

点数量居全国独立医科大学首位。

侯毓汾教授破解西方国家活性染料的秘密,研制出

多种新型活性染料,初步形成了我国的活性染料体

系;

球车等国家重点发展装备研制,都离不开该团队

的科研助力。

不久前,万众瞩目的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落下帷

幕,郭旭教授成为辽宁省新增入选的唯一一位来

自高校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希季校友提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技

术方案,担任我国第一个返回式卫星型号的总设计

师,在中国运载火箭研制当中发挥奠基性作用;

此外还有,中国第一台激光器、第一根无缝钢管、

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第一台微波气象雷达、

第一座现代化军港、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场系统、

第一台硬脆材料复杂曲面零件精密制造技术与装备

、第一座万吨级海水淡化装置......

英雄铸剑,敢为天下先。老一辈大工人用满腔的

热血、不懈的坚持与强大的创新实力,挺立起大

工的铮铮风骨,诠释着为国为民的精神信仰。而

这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儿也融于所有

大工人的血脉,代代传承、永不改色。

保持干劲,“闯”出一条属于大工的路

走进大工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郭旭教授正带领

团队专注于载人航天领域的创新。新一代载人飞

船、“祝融号”火星车、大推力火箭发动机、月

作为大工土生土长的“70后”学者,郭旭院士的

本硕博求学生涯均在大工度过,是我国著名力学

专家程耿东院士的“得意门生”。2000年回到母

校任教后,仅用了短短5年的时间便被破格晋升

为教授,至今已斩获2次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

次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在计算力学、结构优

第33页

2021年,南方医科大学以新气象新

担当新作为,推动“十四五”实现良

好开局,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

绩。学科建设成效明显:新增材料科

学、微生物学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

名前1%,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的

学科总数达到9个;临床医学ESI全球

排名提升至0.77‰;新增口腔医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

点数量居全国独立医科大学首位。

化、固体力学研究和CAE软件研发等相关领域有着

超高的学术影响力。

此次郭旭院士成功当选,不仅展现了他自身科研实

力在行业内的认可,同样也彰显了大工人才队伍建

设的显著成效。这几年来,学校筑巢引凤、求贤若

渴,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打造起“近者悦远者

来”的高品质人才发展生态,形成了具有大工特色

的人才竞争比较优势。

成员、91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高层次人

才、10位“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位

“973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题项目首席科学家、

22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一大批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的专家学者,接过老一辈大工人手中的接力棒,

他们在校园里耕耘奉献,书写着新时代大工的宏

伟篇章。

“向大连理工大学对长征五号B首飞火箭研制过程

中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2020年,一封特殊的感谢信送到了大工,令

结构强度与轻量化设计团队成员们欢欣鼓舞。日

前,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而实现箭体结构大幅减重的正是这支大工团队。

且看今日的大工校园,英才荟萃、星辰璀璨,15

位两院院士、11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

第34页

2021年,南方医科大学以新气象新

担当新作为,推动“十四五”实现良

好开局,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

绩。学科建设成效明显:新增材料科

学、微生物学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

名前1%,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的

学科总数达到9个;临床医学ESI全球

排名提升至0.77‰;新增口腔医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

点数量居全国独立医科大学首位。

祝融“探火”、火箭“瘦身”、卫星“远航”......遥

望苍穹,星河斑斓如梦,大工人以航天梦助推中国梦

;而驻足远望,波涛翻滚的蔚蓝海面,神秘莫测的海

2023年5月,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

的搭载下,扶摇而上奔赴空间站。由大工微纳卫星与

电推进团队研制的辽宁省第一颗卫星——“大连1号

—连理卫星”也搭乘此次飞船叩问苍穹。虽说国内

一些高校早已“捷足先登”,发射卫星算不得什么新

鲜事,但大工人秉承着“既然在时间上不能领先,就

要在技术实力上做到最好”的信念矢志攻关,取得了

一系列创新突破,为大工“航天梦”续写新华章。

为应对全球水资源危机,能源与动力学院沈胜强

教授率领团队主持设计国内首台万吨级低温多效

蒸发海水淡化装置,大大提高了工厂生产效率;

瞄准可燃冰开采难题,宋永臣教授牵头完成“海

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特征评价技术与装备”,成

果填补国内相关技术空白,为我国南海水合物资

源勘查与试采注入强劲动力......

深处,大工人探索的脚步同样未曾退缩。

聚焦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船舶工程学院邹丽教授

主持研发我国首套深海矿产混输智能装备系统“

长远号”,唤醒了一批批“沉睡”在海底的珍贵

矿藏。500米深海试验成功的那天,她激动地喝了

一口来自500米深海的水。“感觉不到海水的咸,

只觉得非常甜,是喜悦的味道。”

蛟龙号潜水器

港珠澳大桥

第35页

2021年,南方医科大学以新气象新

担当新作为,推动“十四五”实现良

好开局,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

绩。学科建设成效明显:新增材料科

学、微生物学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

名前1%,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的

学科总数达到9个;临床医学ESI全球

排名提升至0.77‰;新增口腔医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

点数量居全国独立医科大学首位。

从浩渺太空到未知深海、从广袤田野到边远极地......

哪里有国家的需要,哪里就有大工人坚定的目光、坚

毅的步伐。接过老一辈人的接力棒,他们用乘风破浪

的气概,在风起云涌的新时代为大工“闯”出了一条

通往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

琴的声音高低宛转、情绪飞扬,为学生们的课余生

活增添了不少艺术气息。

直到今年11月央视新闻《遇见你》节目的播出,许

多人才知道原来这架小小的管风琴实则大有来头。

这是大工机械工程学院20余名本科生在教师的指导

下,设计创造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架国产

管风琴。从图纸到实物,学生们攻破了大学物理、

声学发声、机械制图等多个学科领域的难关,耗时

近两年的时间,才终于完成这一原创性成果。

旋律在指尖跳动,音符与灵魂共舞,机械与艺术

的完美结合,在这架管风琴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驻足静听,不仅能听出这20多名本科生策马闯关

的喜悦,更能品出大工学子意气风发、创新不止

的豪情壮志。

作为全国最早倡导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之

一,大工在国内外素有“学在大工、创新在大工

”之美誉。多年来,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赛道疾

驰深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被冠以“全国首批

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

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

基地”等诸多光环。

南极科考

继往开来,“闯”出一条奔赴未来的路

在大工的知方楼大厅,摆放着一架外观精美、构造别

致的管风琴,无论是哪个学院的学子路过总忍不住多

看两眼,有时遇到懂行的人还会现场演奏一曲。管风

第36页

2021年,南方医科大学以新气象新

担当新作为,推动“十四五”实现良

好开局,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

绩。学科建设成效明显:新增材料科

学、微生物学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

名前1%,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的

学科总数达到9个;临床医学ESI全球

排名提升至0.77‰;新增口腔医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

点数量居全国独立医科大学首位。

的一场开营仪式后,便萌生了“研究纳米机器人

”的念头,经过深入研究,在与同学的合作下最

终获得结营答辩一等奖。

诚然,这一小小的奖项与“互联网+”“挑战杯

”这些大众耳熟能详的大奖相比“含金量”并不

高,但却极大激发了即将进入大学的学子们的科

研兴趣,培养了同学们的思辨能力,为他们日后

成长为拔尖创新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22年10月,大工学生团队斩获世界大学生立方星挑战赛国

际总决赛特等奖,并为学校挣得免费发射微纳卫星机会;

......

正如不久前拿下“挑战杯”主体赛道特等奖的团队

成员毛润钥同学所说的那样,“做一些东西,改变

一些东西”,大一新生摆舸也对科研产生了极大的

兴趣。他刚入学一个月便获得了一项“课题”评选

的一等奖,而且获奖课题还是十分“高大上”的纳

米机器人。

在这里,你可以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同追寻热爱,在

院士名师、朋辈导师的指引下探索未来;可以在交叉

学科的猜想平台碰撞灵感,在丰富的书院活动中提升

能力;可以在高水平的科技竞赛中顶峰过招,在实习

实践中认识社会、增长本领......不驰于空想、不鹜于

虚声,“敢闯敢创”早已在大工校园蔚然成风。

今年10月,大工学生团队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

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再度捧回“优胜杯”,多项作品处于国

际先进水平,创大工在该赛事历史最佳成绩;

今年6月,大工学生团队拿下第二十五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

大赛“无人协同系统赛道组”全国冠亚军;

今年高考结束后,摆舸成功被大工未来技术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录取。暑假里,他在参加完学院组织

第37页

2021年,南方医科大学以新气象新

担当新作为,推动“十四五”实现良

好开局,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

绩。学科建设成效明显:新增材料科

学、微生物学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

名前1%,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的

学科总数达到9个;临床医学ESI全球

排名提升至0.77‰;新增口腔医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

点数量居全国独立医科大学首位。

从即将入学的准大一新生,到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四

毕业生,在拿到大工录取通知书那刻起,大工便已

经为你的成长成才作出长远规划。学科交叉间、社

会实践中、方寸实验室里、激情赛场上,一棵棵承

载了学校未来发展希望的“幼苗”逐步成长,以葳

蕤蓬勃之势,不断激发着这座学府“闯”的后劲与

活力。

“不干,机会就错过;一闯,也就上去了。”老院

长屈伯川所说的话语犹在耳畔。大连理工大学从历

史中走来,沐过风雨、历经沧桑,却始终保留着那

份创新报国的纯粹与赤诚。“团结、进取、求实、

创新”的校训精神激励着代代大工人薪火赓续、砥

砺向前。

朝远方望去,阳光的影子倒映在波澜壮阔的海面,

耳边的海风仍在呼啸,大连理工大学这枚“闯将”

前进的步伐依旧稳健铿锵......

全员保研的学霸宿舍

第38页

南开大学排名怎么样?冲击“华五”,实

力持续攀升!

Nankai University

南开大学

李文琦推荐

第39页

2021年,南方医科大学以新气象新

担当新作为,推动“十四五”实现良

好开局,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

绩。学科建设成效明显:新增材料科

学、微生物学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

名前1%,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的

学科总数达到9个;临床医学ESI全球

排名提升至0.77‰;新增口腔医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

点数量居全国独立医科大学首位。

在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态势下,学科、科研、

人才队伍等各个方面都成为了高校之间竞争的“焦

点”。那么,要想知道一所高校的综合实力究竟如

何,发展前景怎么样,权威的榜单排名则是一个比

较直观的参考。

众所周知,曾经分数线直逼华五的“航济开”集团

不管是办学实力,还是知名度,一直都备受大家的

认可。然而,随着高校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集

团解体”“影响力下滑”等质疑声此起彼伏。那么

,事实果真如大家所猜测的一样吗?对此,小编可

以负责任地说:当然不是。要知道近年来“航济开

”的发展势头依然迅猛,在某些方面的实力也是“

碾压”华五的存在。其中的南开大学就是一个生动

的例子。目前有很多数据都能证明这所老牌985仍稳

居全国前15,并逐渐回到自己“应有”的位置上。

此前,在最新发布的2023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中,

南开一举排到了全国第12的位置,这所百年老校的

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增强。不仅如此,该校在QS

亚洲大学、泰晤士世界大学、US News世界大学等

排名中也均取得了明显进步。不管是凭借自身实力

成功跻身全国前15,还是在各大综合排名中连年攀

升,我们似乎能在这些蛛丝马迹中发现一个确切的

“信号”:南开大学开始频频发力,向着更高的位

置迈进。

如果说,整体上的排名很难说明南开大学具体的发

展情况,那么学科建设、人才队伍搭建、项目申报

等方面的单项排名则更能在细节之处体现出南开蓬

勃的发展势头。

作为国内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

,南开大学的学科实力始终位居全国前列。就拿今

第40页

2021年,南方医科大学以新气象新

担当新作为,推动“十四五”实现良

好开局,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

绩。学科建设成效明显:新增材料科

学、微生物学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

名前1%,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的

学科总数达到9个;临床医学ESI全球

排名提升至0.77‰;新增口腔医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

点数量居全国独立医科大学首位。

发布的校友会中国大学最好学科排名为例,南开上

榜学科数达到了15个,并列全国第10。细看这些上

榜学科,除了传统的数学、物理、化学等优势学科

稳定输出外,还有一众文理工医科也都迎来了“大

爆发”:政治学全国第3,统计学、工商管理全国

第6,环境科学与工程全国第9,生物学全国第12;

而在近期公布的2023年“中国大学文科实力评级”

中,南开以158.2的总分位居全国第11……一项项

稳居“上流”的排名,既彰显出南开强大的学科优

势,亦突出了其“文理并重”的办学特色。随着各

类学科的建设发展,南开的崛起之势正在形成。

备受瞩目。值得注意的是,南开的化学、材料科

学、工程学3个学科成功跻身全球前1‰,足以见

得南开理工科的“含金量”。

不单单是在各大排名中“大放异彩”,目前,在全

球学科评价体系ESI中,南开有17个学科进入全球

前1%,不仅囊括了数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还

有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免疫学等新兴学科,近9成

的学科都实现了排名上的提升,力压一众顶尖高校

另外,据可靠消息称,南开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

估中取得重大突破,化学、工商管理、数学、应

用经济学“遥遥领先”,获评A+,还有统计学、

中国语言文学、政治学等学科纷纷进入A档,实现

了数量、质量上的“双开花”。相比起第四轮学

科评估“挂零”,南开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进步

如此巨大,可见近年来南开在学科建设方面可谓

是下足了功夫。且根据最新版13大热门学科总体

第41页

2021年,南方医科大学以新气象新

担当新作为,推动“十四五”实现良

好开局,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

绩。学科建设成效明显:新增材料科

学、微生物学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

名前1%,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的

学科总数达到9个;临床医学ESI全球

排名提升至0.77‰;新增口腔医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

点数量居全国独立医科大学首位。

实力排名可知,南开上榜学科数量虽然不多,但精

度很高,因此最终总分高居全国第8,名列华五之下

“第一校”。

就在前不久,科睿唯安公布了“2023全球高被引

科学家排名”,南开有18位学者入选,并列全国

第12,超过不少985。另外,近年来南开已形成

了高端人才加速汇聚、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

局面。仅2018—2022年间,南开就新增了142位

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创新群体、70余位高端人才。相信在这样的人才

队伍下,南开的学科、科研、人才培养等各个方

面都将会迎来质的飞跃。

一系列南开成果接连诞生,进一步提升了南开的国

际影响力。令人惊喜的是,南开在国家重大项目申

报中也有不俗表现。在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

项目中,南开排名全国第8,在2023年度国家社科

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立项名单中并列全国第1,

成绩斐然。无论是用“实打实”的科研成果擦亮南

开的“金字招牌”,还是在项目申报中名列前茅,

都说明了南开在科研方面强大竞争力。

在科研表现方面,近年来,南开不仅拿下2019年度

唯一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还在化学两刊J/A

发文量拿下全球高校第一,这都是南开科研实力的有

效佐证。今年以来,南开先后入选2023中国智能、

制造十大科技进展;牵头完成全球首例介入式脑机接

口非人灵长类动物试验,使我国脑机接口技术跻身国

际领先行列;短短一个月内连发2篇Science……

第42页

2021年,南方医科大学以新气象新

担当新作为,推动“十四五”实现良

好开局,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

绩。学科建设成效明显:新增材料科

学、微生物学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

名前1%,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的

学科总数达到9个;临床医学ESI全球

排名提升至0.77‰;新增口腔医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

点数量居全国独立医科大学首位。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南开持续“走高”,

其现阶段的排名已经稳居在全国前15。如今的南开

大学在文科、理科、工科、生医等学科领域频频发

力,不断强化优势学科,补足“短板”,已然走在

了中国高教发展的“前列”。相信在这样的发展势

头下,南开将在第六次学科评估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并在各大排名榜单中再攀“新高”,开创新的发

展局面。

第43页

“最简洁”的校训!看北交大如何用“两 “

个字”

,诠释“交大之道”!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北京交通大学

曹堃推荐

朔风吹雪,一夕遍染人间。当漫天飞雪抚上大地,北京城也就再

度迎来了那“美得不像话”的雪景。素纱半遮碧瓦,银裘披覆红

叶,这样的绝美景致不止在故宫,于北京交通大学的校园内同样

可以得见。

亭台婆娑,银装素裹。思源楼后国槐下的“知行”校训碑,也被

冬雪所沾染,更见几分沧桑。短短二字,一目了然,这大概是全

国高校中最为简洁的校训了,但其中的深长意味和悠久传承,却

早已淌过了百年时光。石碑厚重,飞雪清绝,于此肃立片刻,思

绪便随着点点雪花,飞向了一段段故事的开端——

第44页

2021年,南方医科大学以新气象新

担当新作为,推动“十四五”实现良

好开局,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

:新增材料科学、微生物学2个学科

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进入ESI世

界排名前1%的学科总数达到9个;临

床医学ESI全球排名提升至0.77‰;

新增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博士学位授权点数量居全国独立医科

大学首位。

高铁1个小时能去哪?从北京出发,可以去天津赶海,

可以去草原追风,也可以去白洋淀看荷花;从上海

出发,可以游苏州园林,可以赏杭州西湖,也可一

品淮扬风味;从广州出发,可以南下一览“东方之

珠”,也可北上相约“中国丹霞”……

日渐密集的高铁网络,越发便捷的轨道交通,正在

为神州大地注入新的活力。回顾中国高铁从无到有,

从追赶到领先的腾飞之路,其中的每一帧都能找到

源于北京交通大学的智慧。从近代到现代,铁路改

变了我们的世界,也见证着中国的崛起与辉煌。而

在这刻满沧桑的铁轨之侧,交大人的身影同样贯穿

始终——

西出煤都大同,横跨桑干峡谷,穿越燕山山脉,

直抵渤海之滨。这条联通山海、奔腾起舞的钢铁

巨龙,就是大秦铁路。运输效率第一、运营密度

第一、年运量第一……在创造这项世界重载铁路

奇迹的过程中,北京交大成功解决了国外引进的

信号控制系统“水土不服”的问题,推出了国内

信号系统在重载大牵引电流环境下运用的案例,

填补了国内空白。从煤海到大海,这条能源运输

大动脉上,始终搏动着鲜活的光和热。

“知”国家所需,“行”远自弥

莽莽高原,茫茫雪域,青藏线犹如钢铁巨龙,蜿蜒

于山川之间。让铁轨穿越世界屋脊是一项举世瞩目

的成就,而在缔造它的过程中,北京交大承担了近

40项科研课题,克服了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

脆弱等环境因素带来的一系列难题,让这项被国际

社会称为“可与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迎来全线贯

通。如今,青藏铁路已进入动车时代,在这段天路

新传奇中,交大人同样不曾缺席。

图源:青藏铁路微信公众号 图源:青藏铁路微信公众号

第45页

2021年,南方医科大学以新气象新

担当新作为,推动“十四五”实现良

好开局,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

:新增材料科学、微生物学2个学科

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进入ESI世

界排名前1%的学科总数达到9个;临

床医学ESI全球排名提升至0.77‰;

新增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博士学位授权点数量居全国独立医科

大学首位。

“知民族大义、知国家所需”,这是交大人对校训

中“知”字的诠释,也是他们一直以来的坚守。铁

路大提速、青藏铁路建设、大秦铁路重载运输、磁

悬浮列车、高速铁路、川藏铁路建设和城市轨道交

通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翻阅中国轨道交通发展的重

大历史节点,你总能找到属于北京交大的惊艳瞬间。

翻开近现代铁路史,我国第一台大马力蒸汽机、第

一本铁路运输专著、第一个无线电台、第一个进路

式继电连锁装置,都是交大人留下的清晰足迹。展

望建设交通强国的宏伟蓝图,牵头完成“提速后货

就在前段时间,历时8年建设,连接印尼首都雅

加达和旅游名城万隆的雅万高铁正式启用。作为

中国高铁走向海外的“第一单”,同时也是印尼

乃至东南亚的首条高铁,全长142.3公里的铁道

两旁,无不浸润着交大人的心血与汗水。

车容许横向偏载标准试验”“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测

力构架标定试验台”等重大项目,成就“中国速

度”;成功研发4代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实现自主创

新和自主可控,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了我国

列控技术从无到有、从跟跑到并跑的两次飞跃……一

个个中国乃至世界第一,让交大人的身影越发清晰。

悠悠汽笛,响彻百年,曾打破了“中国人能不能管

理好自己国家的铁路?”的质疑的北京交大,如今

也在用实现核心技术国产化、打破国外“卡脖子”

的“交大方案”,写下属于新时代答卷。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这座承载

着中印尼两国十年记忆的标志性工程正式开通运

营,“共商共建共享”的故事在这里得到生动实

践。以此为节点,更多关于“中国高铁”的故事

,也将在“知行”合一的交大人笔下,在五洲四

海不断书写新的篇章。

第46页

2021年,南方医科大学以新气象新

担当新作为,推动“十四五”实现良

好开局,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

:新增材料科学、微生物学2个学科

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进入ESI世

界排名前1%的学科总数达到9个;临

床医学ESI全球排名提升至0.77‰;

新增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博士学位授权点数量居全国独立医科

大学首位。

前不久,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揭晓,北京交

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再次位居世界第一。而这,

已经是该学科第五次登上世界巅峰了。

以交通运输工程、系统科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三

个一级学科为支撑的“智慧交通”一流学科领域

,是北京交大2017年步入“双一流”建设高校

行列后重点建设的学科领域。经过首轮“双一流

”建设,“智慧交通”一流学科获得了“第一档

”(显著)的总体情况成效评价。高评价的背后,

是交大人数十年如一日的不懈求知,是他们以年

为单位的勉力攀登,更是他们在人才培养、师资

队伍、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的突出建

设成效。

遇困求“知”,勉力而“行”

作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如今北京交大在

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已经建成了一支以铁路为优势

和特色,涵盖公路、城轨、民航等多种交通方式的

高水平教学和研究团队;也建起了智慧高铁系统前

沿科学中心、先进轨道交通自主运行全国重点实验

室、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等一大批高水平科

研平台。从中国近代铁路管理教育的发祥地,到世

界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最高峰”,北京交大已经

“攀登”了两个多甲子。而面对人工智能、物联网、

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的新

业态,北京交大又在“智慧交通”的轨道上,跑出

了新的加速度。

第47页

2021年,南方医科大学以新气象新

担当新作为,推动“十四五”实现良

好开局,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

:新增材料科学、微生物学2个学科

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进入ESI世

界排名前1%的学科总数达到9个;临

床医学ESI全球排名提升至0.77‰;

新增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博士学位授权点数量居全国独立医科

大学首位。

取得全国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级

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

新增院士1名,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2个、科技部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3个;

在列车全自动无人运行驾驶、高铁无缝线路、高铁列控系统等

方向攻克“卡脖子”技术,实现世界领先,双主持成果获国家

科技进步一等奖;

自主研发的CBTC升级全自动运行(FA0)技术打破国外垄断,以

此为基础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标志性成果——交控科

技公司在科创板成功上市

……

世界学科排名学科数从3个增加到15个;入围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的学科数从4个增加到8个;

入围THE世界一流学科数从0个增加到6个;入围

ESI世界前1%的学科数从1个增加到8个……

能源与环境工程二级学科;2022年制定并实施“面

向2035的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一个个跃动的数字就像足迹,划出了北京交大学

科声誉稳步提升的轨迹。遇困求“知”,勉力而

“行”,在通往学术巅峰的道路上,交大人向上

攀援的身姿永远雄健有力。

求知不已,力行不怠。“智慧交通”这一交叉学科

领域在交大人的推动下,跑出了一往无前的当先之

势。而放眼这一领域之外,北京交大也已打通了更

多学科壁垒——2016年申请增列具有交叉学科内涵

的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9年

“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应用”交叉学科建设项目获批

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项目;2021年自设交通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学科交叉融合领域的成绩背

后,是北京交大坚实的支撑学科实力。

就在第五次登上世界第一的两周后,学校交通运输

工程学科又在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连续

第6年蝉联全国第1;一同上榜的系统科学学科,则

自2019年首次排名以来,连续5年位居榜首。这两

个学科之外,还有位列全国第7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

科,有进入全国前12%的土木工程学科,有位列全

国第33名的顶尖学科总数。若是以十年为单位计,

我们还能看到一串更加鲜明的对比:入围U.S.News

第48页

2021年,南方医科大学以新气象新

担当新作为,推动“十四五”实现良

好开局,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

:新增材料科学、微生物学2个学科

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进入ESI世

界排名前1%的学科总数达到9个;临

床医学ESI全球排名提升至0.77‰;

新增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博士学位授权点数量居全国独立医科

大学首位。

对于交大学子来说,今年的毕业季有点“不一般”。

除了属于2023届毕业生的毕业典礼,一些“老面孔”

也在7月初重返阔别已久的红果园,参加了学校专为

他们准备的2020-2022届毕业生学位授予仪式。除

此之外,还有一位“老学长”也以特别的方式出现

在了毕业典礼上——余祖俊校长在讲话中,向毕业

生分享了2010届毕业生孔涛的故事。

将时间拉回到去年8月,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

,同样有一段写满实干精神的故事被分享给了每

个新交大人:学校团队深入云南省偏远的富宁县

,用7年坚守、5座小桥,把人民日报报道过的

“最危险的上学路”,变成了一条求学的“芳华

路”。从城市到田野,从课本到实践,“知行”

二字始终贯穿于交大人的一言一行,究其来源,

正是学校浸润于育人点滴间的精神与传承。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在非洲当上酋长的河南小伙”,是许多人对这段

故事最深的印象。2010年从北京交大毕业后,孔涛

来到尼日利亚工作,开启了在异国他乡的十年羁旅。

修铁路、修城铁、修学校……他用真心换来了当地居

民的尊重,也为自己赢得了“工程领袖”酋长封号。

不过除了“传奇色彩”,交大人还能从这段故事中

读出更多。笃学于交大,奉献在“一带一路”,从

学习者到奉献者,孔涛在实干中拥抱成长,用自己

的经历,诠释着“知行”校训的重量。

在尼日利亚的外国人中,只有为当地经济或社

会发展、民众生活改善等作出突出贡献才能被

授予酋长头衔

学生队列正在通过富宁桥

(2016年11月23日,由北京交大参与捐资、方案

设计的茅以升公益桥-富宁桥建成竣工)

第49页

2021年,南方医科大学以新气象新

担当新作为,推动“十四五”实现良

好开局,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

:新增材料科学、微生物学2个学科

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进入ESI世

界排名前1%的学科总数达到9个;临

床医学ESI全球排名提升至0.77‰;

新增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博士学位授权点数量居全国独立医科

大学首位。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北京交大就提出了“全国的

铁路网是我们实践的课堂”,广大师生遍及全国铁

路现场,积极开展现场教学,并结合生产实际进行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时至今日,这种实践教学被

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在京沪高铁开通前夕,作为

唯一受邀高校,学校600多名师生把课堂搬进了时

速300公里的京沪高铁车厢,来自5个学院并直接参

与京沪高铁科研项目的教师为大学生做现场授课。

这样的传承,同样体现在学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上,体现在那条“本研贯通、学科融通、产学相通、

国际互通”的人才培养之路中——

成立詹天佑学院,实施“3+5”本博连读培养模式,深化书院

制、导师制、学分制改革,设计“一生一策”培养计划;

强化学科交叉,打造人工智能、网络与新媒体、保密技术、智

能装备与系统、智能运输工程等一批国家发展亟需“四新”专

业;

获批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持续建设国家级实验

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

践教育中心7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

与5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伙

伴关系,举办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2个境外办学机构,中外合作办学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

每年,都会有数以千计的新生,将自己人生的列

车在红果园“停靠加油、重新编组”。同样在每

年盛夏,也会有一列列印上“BJTU”标记的青

春列车从此出发,驶向祖国各地。在“知行”校

训的推动下,在“爱国荣校”情怀的指引下,他

们鸣响汽笛,在所到之处留下了精彩的轨迹—

—近五年来,学校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稳

定在95%;本科深造率持续增加,70%出国(

境)留学去向为世界前100强名校;到中国500

强企业就业达9066人,到世界500强企业就

“四通”人才培养新模式

第50页

2021年,南方医科大学以新气象新

担当新作为,推动“十四五”实现良

好开局,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

:新增材料科学、微生物学2个学科

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进入ESI世

界排名前1%的学科总数达到9个;临

床医学ESI全球排名提升至0.77‰;

新增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博士学位授权点数量居全国独立医科

大学首位。

业达7634人,合计占就业人数的比例超过60%……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在一次次“知”与“行”

的实践中,交大人的青春之花也迎来了绚烂的绽放

“知”与“行”的思考与探索,伴随着北京交通大

学的成长和发展。一个多世纪的漫长跋涉,早已让

“知行”校训成为北京交通大学独特的文化基因,

它指引着一代代交大师生秉承校训所“知”、所

“行”,诠释着什么是“知行统一,勇于担当”。

飞雪落于石碑,思绪也从故事回归现实。每天会有

多少交大师生经过“知行”碑?这个问题恐怕没人

答的上来,但毫无疑问的是,许多交大人都曾在这

里留下宝贵的回忆。他们在这里成长,从这里出发,

走向祖国建设的舞台,将“知行”二字的内涵深刻

地书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红果园内的冬雪来了又走,交大人也将在不断的磨

砺中,日臻“知行统一”的境界。

本文内容来自:北京交通大学官网/官微、北京交通大学新闻

网、北京交通大学招生办官微、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詹天佑学院、交通运输部、中国青年报、上海发

布、北京日报、央广网、南方日报、中国铁道建筑报、人民铁

道报、太原铁路、求学杂志、软科等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简易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