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 课程研究院工作简报

发布时间:2023-10-29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 课程研究院工作简报

2<br>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课程研究院<br>工作简报第一期卷首语<br>桂香浓,晚秋至,又到华附校园最美时。<br>经过五年的机制探索和运作实践,华附课程研究院迎来了新的成长与使命。<br>作为学校重要的行政部门,课程研究院肩负着学校专业发展的设计者、实施者和<br>调控者的重任;同时也是校本课程建设的构想者、开发者和管理者。此外,课程<br>研究院还致力于教学改进的研究者、设计者和实施者,以及教师专业进步的策划<br>者、指导者和促进者。<br>新学年伊始,课程研究院下设四中心:学校发展研究中心、教师进步促进中<br>心、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家校融合协调中心。学校发展研究中心以科研项目和课<br>题研究为抓手,聚焦学校发展的大方向,梳理并提炼学校的教学改革成果,促进<br>学校的专业发展。教师进步促进中心则通过四课迭代新升级的项目,继续引领教<br>师深耕教研,提高教学效能,助力教师实现专业进阶。学生成长指导中心聚焦学<... [收起]
[展开]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 课程研究院工作简报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1<br>目录<br>卷首语 <br>本期聚焦 <br>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研制“双新”背景下各学科教学条例<br>学校发展 <br>实践的力量,积微成著----从教学实践到教学论文<br>学生成长 <br>榜样引领----“2023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落下帷幕<br>教师进步 <br>思考的能量,升级迭代----“四课”升级,持续助推常态课改进<br>家校融合 <br>邀家长评估,促教师进步<br>——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家长评估项目<br>

第2页

2<br>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课程研究院<br>工作简报第一期卷首语<br>桂香浓,晚秋至,又到华附校园最美时。<br>经过五年的机制探索和运作实践,华附课程研究院迎来了新的成长与使命。<br>作为学校重要的行政部门,课程研究院肩负着学校专业发展的设计者、实施者和<br>调控者的重任;同时也是校本课程建设的构想者、开发者和管理者。此外,课程<br>研究院还致力于教学改进的研究者、设计者和实施者,以及教师专业进步的策划<br>者、指导者和促进者。<br>新学年伊始,课程研究院下设四中心:学校发展研究中心、教师进步促进中<br>心、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家校融合协调中心。学校发展研究中心以科研项目和课<br>题研究为抓手,聚焦学校发展的大方向,梳理并提炼学校的教学改革成果,促进<br>学校的专业发展。教师进步促进中心则通过四课迭代新升级的项目,继续引领教<br>师深耕教研,提高教学效能,助力教师实现专业进阶。学生成长指导中心聚焦学<br>生自治自育,全方位打造校园德育场,保障学生的充分成长。家校融合协调中心<br>则通过开发智慧家长修炼课程和家校共育平台,筑牢家校共育的桥梁。<br>今天,课程研究院发行了第一期工作简报,这是课程研究院新学年梳理和复<br>盘近期工作的一种新形式,围绕“课程引领,研究先行”的理念,工作简报将定<br>期呈现四个中心的工作动态以及全校师生取得的研究型成果。我们希望以“研究<br>的精神”去助力“智慧的实践”,在总结与提炼中获得新的方法与灵感,同时也<br>希望在分享与交流中结识关注我校发展的良师益友,为华附的办学积淀更加厚重<br>的力量。<br>晚秋时光里,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的课程研究院正奏响新的乐章。

第3页

3<br>【本期聚焦】 <br>2022 年 5 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和《义<br>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课程标准是教育政策与课程改革方向的核心体<br>现,是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教育活动的主要依据,指引着教学实践<br>的方向。一线教师是新课程方案、新课标落地实施“最后一公里”的执行者,为<br>了更好地指导、帮助教师在课堂层面落实新课标理念,课程研究院组织各学科教<br>研组认真学习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并基于学情、师情和校情精心研制了双新背<br>景下的学科教学条例。本期工作简报撷取初中英语教研组所研制的教学条例,以<br>及在条例指导下的课堂案例,以供交流。<br>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背景下 <br>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初中英语学科教学条例 <br>第 1 条:深入研读新课标。认真研究本学科《课程标准》,理解和掌握本学<br>科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学习质量和事实要求。<br>第 2 条:深入研究第二语言习得规律。初中阶段的语言学习者有其特有的<br>认知特点,同时根据《新课标》的建议,7—9 年级学习其规定的三级以及三级+<br>内容。在更为具体教学过程中,结合史蒂芬·克拉申的 i+1 语言学习原则,教师<br>应制定更为微观具体的英语学习进阶体系。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因<br>材施教,动态调整教学进度。<br>第 3 条:加强单元整体。以单元为基本教学单位,构架单元项目化框架。<br>以单元主题为引领,构架单元教学目标,语篇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构成的教<br>学体系。借助项目化学习框架,规划单元大项目和子项目,形成具有整体性、关<br>联性和发展性的单元育人蓝图。在单元项目化实施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构建对主<br>题的认知,发展能力,形成素养。<br>第 4 条:落实语篇研读。以语篇研读为逻辑起点,开展教学设计。以语篇<br>的研读为备课的出发点,明确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明确语篇传递的意义,明确语<br>篇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即 What,Why 和 How 的三个基本问题。借<br>助备课组团队的优势,交流研讨,相互学习,形成相对一致的研读结论。<br>第 5 条:优化学情研究。依据经验,通过观察、调查及其他方式,获得学<br>生的学习基础和个人学习特征。结合初中不同年级的语言发展侧重点和程度,设

第4页

4<br>计教学重难点。<br>第 6 条:创设真实情境。保证语言的学习运用在合理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展<br>开。学习者通过接触和使用真实语境中的语言输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br>促进语言的习得和发展。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应该努力创造和利用真实语境,帮助<br>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真正达到每一个对话和每一节课的真实发<br>生。<br>第 7 条:优化活动设计。秉持英语活动观,建立由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br>迁移创新等活动构成的活动体系。教学设计和实施需要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br>和迁移创新类活动实现,达到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而这三类活动各<br>有特点,又相互关联,教师需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动态调整活动的比重,形成<br>统一的活动体系。使得学生,作为语言学习的主体,真正“在学中用,在用中学”。<br>第 8 条:强化问题链逻辑。课堂的问题链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困惑,由浅入<br>深,体现启发性、导向性和示范性。<br>第 9 条:设计分层单元作业评价体系。在单元育人的蓝图中,课时作业评<br>价和单元评价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既负责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也对学习<br>结果进行评价,既要帮助学习者巩固语言知识,又要促进学习者有效运用策略,<br>增强学习动机。基于我校 AB 分层的实际情况,复习巩固类、拓展延伸类和综合<br>实践类的作业要进行不同比例的动态调整。<br>第 10 条:建立多维期末综合评价方式。初中阶段总共分 6 个学期,因此在<br>初中阶段,期末评价在范围上仅次于学业水平考试。其需要全面评价学生一整个<br>学期的学习情况,既要在新中考的背景下对学业水平考试起到一定的桥梁作用,<br>更需要提供给学习者一个有助于他进行后续学习的反馈。故建议纸笔与非纸笔相<br>结合,素材尽可能涵盖本学期所学的主要内容。例,区调研统一测试与学习档案<br>袋相结合的形式。<br>第 11 条:有效利用和开发资源。明确教师可以利用和发开的资源。充分利<br>用开发现有的教材资源,适当使用或者补充相关资源。积极开发学校的各种资源,<br>如图书馆、语言实验室等。增强语言学习的真实性、鲜活性和实用性。<br>第 12 条:鼓励学生参与资源开发。充分认识学生的生活经历、学习体验,<br>以及他们丰富的思想和情感。比如,组织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制作英

第5页

5<br>语班级日志;引导学生在班级和学校进行英语环境设计。<br>第 13 条:积极开展家校联系。 积极开展家校沟通,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br>经历、学习水平和学习风格,并反馈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给家长建<br>议和方法进行跟进提供适当的帮助。<br>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背景下 <br>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初中英语学科教学案例 <br>【案例名称】基于双新背景的学科教学条例个性化实践——一堂小初衔接课的教<br>学反思<br>【作 者】陈艺文<br>【学 段】八年级<br>【所属学科】初中英语<br>小初衔接一直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初中英语阅读在思维深度、内容难度上<br>的提升都对准初中生形成挑战。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英语学科教学条例第<br>2 条写到:发挥九年一贯制学校优势,做好小学和初中的教学衔接。<br>本案例作者在认真学习英语学科教学条例后,围绕教学条例的基本精神:素<br>养统领、学生主体、单元整体,结合自己的小初衔接课教学实际情况,设计并优<br>化了教学设计。通过课前,深度解读文本,创设学习目标;课中,链接学生生活,<br>创设真实语境;课后,引导学生共情,进行迁移运用等策略,使英语阅读学习从<br>被动走向主动,从浅层走向深层,从零散走向关联,促成学生深度学习、深度思<br>考,进而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

第6页

6<br>本文笔者将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英语学科教学条例应用于《丽声绘本》<br>“The Camping Trip”一文的教学设计,为中小学教师优化阅读教学,争取实现<br>小初英语衔接的平稳过渡提供可借鉴的思路。<br>课前,笔者在深度研读语篇后,结合小初衔接学生的特点,从 Why、What、<br>How 三个维度重新设计了教学目标。其中重点强调了思维品质目标:学生在层层<br>递进的问题中思考该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爱护动物,以及树立积极乐观、热<br>爱生活的态度。<br>课中,为了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笔者设计了 What do you need <br>to do before setting off for a trip?旅行前需要做什么?这一问题。学生可能会回答:<br>查阅天气、带食物和水、定酒店、制定旅行计划、贮备药物等答案。这一环节的<br>设计能够通过头脑风暴,引发学生的思考,将学生的已有的经验与新知识进行有<br>效的关联,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真实的互动,进而获得真实的课堂体验。

第7页

7<br>课后,绘本故事的结尾在小女孩一家救助了考拉,将它重新放回大自然,结<br>果却在车厢里惊喜地发现了考拉。笔者设计了一个“分析帮助考拉的最佳方案的<br>活动”:假设你是小女孩,你会将考拉带回家还是再次放回大自然?哪里是考拉<br>更好的归宿?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同学们能够围绕这个新问题,将绘本中学到<br>的语言知识迁移运用到新情境中,拟方案、谈感想,各抒己见。<br>学科教学条例给笔者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拓宽笔者的备课思路。基<br>于双新背景的学科英语教学条例的小初衔接绘本阅读教学以制定合理的教学目<br>标为前提,以深入理解文本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为追求。本案例通过<br>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机整合,进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零散的<br>知识迁移运用到新的情境中,通过评价与思考,挖掘绘本背后的深刻意义,让学<br>生体验到了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将能力内化形成综合素养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在<br>小初衔接过程中对英语的畏难和焦虑情绪降低,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与兴<br>趣。

第8页

8<br>【学校发展研究】<br>实践的力量——积微成著<br>从教学实践到教学论文<br>时代发展迅疾,教育改革日新月异。新时代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br>育教学的工作模式已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br>空。”寥寥数语,清晰表明一线教师做科研的必要性。那么,如何从我们每天上<br>的一堂堂课堂中提炼出论文,乃至做成教研课题呢?又如何把科研的成果转化成<br>我们上课的力量,为课堂注入科学的动力?这都是一线教师密切关注的问题。一<br>般来讲,从课堂实践到一篇科研论文的诞生,要经历以下的阶段:<br>一、 精确选题——课堂教学中出现什么问题,值得研究<br>在日复一日的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去做一个“观察者”“问题发现者”以及<br>“方法探索者”。把反复困扰的问题认真分析,把采取的对策和实施的过程记录<br>下来,观察教学课堂的改变,判断措施的有效性。这都是做研究的必要手段。如,<br>有的老师在课堂中发现了以下问题:<br>(1)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文本言具有浅显化、碎片化和符号化的特征,不利<br>于核心素养的达成;<br>(2) 初中数学作业“只选择无设计、耗时抵消”“重书面、缺实践,过程无<br>趣”;<br>(3)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师教学中存在“指向模糊”“内容模糊”“施教模糊”<br>的问题,直接影响教学效果;<br>(4)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繁杂、抽象,脱离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br>带着课堂中的问题,和渴求完善课堂教学的初心,开始聚焦论文选题,也就<br>是锁定了论文的研究焦点:论文要研究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但是,论文的<br>题目还尚未诞生,通常还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或者是判断问题是否解决<br>的教学原理:教育\/教学理论。<br>二、 关联理论——在什么理论依据下去做研究<br>教育\/教学理论是研究的依据与指导,对教学实践做出方向性的指导,因此,<br>在确定好选题后,要寻找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如,针对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文

第9页

9<br>本浅显化、碎片化和符号化的特征,教师找到了新课标(2022 版)中“英语学<br>习活动观”作为论文研究的理论框架,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视域下,寻找解<br>决人教版小学英语文本问题的途径——绘本教学。通过生动、鲜活的绘本图片与<br>语言,来引导学生参与多样课堂活动,通过参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br>类的活动,实现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学创结合。这时,一个论文题目就诞生了<br>“基于新课标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小学英语绘本学习实践”。上面论述的其他问<br>题,老师们也分别找到了相应的理论依据。<br>三、 深度分析——新的教学实践如何践行和验证理论<br>理清了研究的问题,选准了理论依据,接下来就要深入分析,针对课堂上<br>的问题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与策略,新的教学实践是否验证了教学理论,教学效<br>果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原理?如,上述初中数学作业“只选择无设计、<br>耗时抵消”“重书面、缺实践,过程无趣”的问题,教师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br>探索了“单元作业设计的路径”,分别探索了“课前前置作业”“课堂作业”和“课<br>后作业”的实施策略。作者实践了以单元目标为出发点,确定大单元的知识图和<br>目标谱,以前置、课堂、课后、单元评价作业为环节,依托前测、习题、实践作<br>业等载体,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最终实现学科育人,立德树人。<br>四、 力图创新——论文的点睛之笔<br>要想在重多研究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篇优秀的研究论文,创新之处必不可<br>少。一般来说,论文中的创新点可涵盖很多方面:理论创新、实践创新、观点创<br>新、研究方法创新等。具体到一线教师而言,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br>既有对教学理论的验证,也有对教学理论实施过程的思考。结合自己学生的具体<br>学情,重构具有“学情特色”的理论框架或者是实施策略框架,既是对原教学理<br>论的深度解读,也是让教育教学理论落地生根的具体举措。也就是说,既可以重<br>构理论,补充特色;也可以创新实践,尝试不同的教学模式;也可以采用新的研<br>究方法,提出新的论点。如,有一位老师的论文题目是“巧用‘小调查‘让初中<br>道德与法治课‘活’起来 ——以七上《家的意味》为例”,就是用了创新的研究<br>方法——“小调查”,来为课堂增添活力,帮助学生实现知行合一。<br>华附一向秉承“研究的精神和实验的态度”,华附的老师们在教学一线坚定<br>地践行这一理念。2022-2023 学年,老师们在教学与研究领域收获满满,也必将<br>继续带着“研究的精神和智慧的实践”铸就华附样板。

第10页

10<br>优秀论文选编:<br>1. 基于新课标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小学英语绘本学习实践<br>(小学英语组:章飞颖)<br>【内容提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一直将英语学习活动观作为课堂实<br>践的方式与依托,但 2022 年新版课标更强调了“体验”与“实践”二词。<br>针对教材文本碎片化、浅显化和符号化的问题,英语绘本可以补充这一<br>缺失部分,为培养核心素养的时代新人提供真情境,解决真问题。本文通<br>过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和学创结合三部分阐述了基于新课标英语学习活动观<br>下的小学英语绘本学习实践。<br>【关键词】学习活动观 绘本学习 小学英语<br>2. 利用旋转性建构圆中思维的初中课堂初探<br>(初中数学组:赵皎如)<br>【内容提要】:初中阶段在学习《圆》,尤其是解决圆中复杂几何问题<br>时,部分学生很难找到正确解题思路,圆作为初中阶段唯一研究的曲<br>线形图形,具有的旋转对称性相较于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有明显区别。<br>部分教师在引导学生应用圆的旋转不变性探究圆中性质时,容易用合<br>情推理代替逻辑推理,在思维建构过程中逻辑不严密,导致学生对圆<br>的相关性质本质理解不到位,后期在应用时较“程式化”,复杂问题解<br>决困难。 九上《3. 4 圆心角定理》在浙教版教材中,是首次应用圆<br>的旋转不变性探究圆中性质。 笔者以此为载体,通过单元寻视角,类<br>比觅旋转; 旋转出定义,演绎补直观; 旋转得性质,归纳找联系; 旋转定结构,应用促理解<br>等环节探究了圆心角定理及其简单应用,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旋转性达到知识内容建构、<br>思想方法建构、活动经验建构的目的, 体现数学的系统性、迁移性、拓展性,以提升学生的<br>数学素养. <br>【关键词】:旋转性 建构 素养

第11页

11<br>3. 核心素养导向下单元作业设计的路径探索<br> ——以浙教版九年级上第二章“简单事件的概率”为例<br>(初中数学组:方成勇)<br>【内容提要】:以单元目标为出发点,确定大单元的知识图和目标谱,<br>以前置、课堂、课后、单元评价作业为环节,依托前测、习题、实<br>践作业等载体,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最终实现学科育人,立德树<br>人. <br>【关键词】:核心素养;单元目标;单元作业设计;实施建议 <br>4. 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精准教学策略研究<br>—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宇宙的另一边》为例<br>(小学语文组:吴振宏)<br>【内容提要】:文章以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宇宙的另一边》<br>为例,基于精准教学理论,对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进行精准指导,<br>通过多元解读文本,精准定位教学指向;关注写法教学,合理取舍教<br>学内容;注重迁移运用,开展精要有力的实践训练等策略,建构习作<br>单元精读课文教学新模式,推动阅读与写作的深度融合,促使学生在阅<br>读中学习习作技法并在习作中应用所学知识。<br>【关键词】:习作单元 精读课文 精准教学 实践策略

第12页

12<br>5. 基于“思维可视化”理念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br> ——以人教版 Go for it!七年级上册 Unit9 阅读课为例<br>[内容提要]: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要素之一。如何提升学生思<br>维品质既是英语学科的重要教学目标,也是困扰广大教师的教学难点之一。<br>告别“碎片化”灌输式学习、实现“信息结构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br>总结、辨析、推理、迁移、创新等高阶思维。本文以人教版《英语》七年<br>级 Unit9 My favourite subject is science 阅读课为例,探索“思维可<br>视化”工具在英语阅读课上的运用途径与实施策略。 <br>[关键词]: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高阶思维 <br>6. 项目学习:初中科学跨学科情境学习的教学实践探究<br>——以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教学为例<br>(初中科学组:陈力)<br>[内容提要]:以《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教学为项目化学习案例,让学生经历<br>数理知识融合的过程,运用模型等方法,以真实情境为“活动点”,通过改变<br>实验条件提炼“模型链”,通过分析溶液动态变化的现象延伸“数理面”,升华<br>拓展解决实际问题构建“思维体”。以跨学科项目学习的教学形式完善学生的<br>综合数理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化学分析能力,形成可迁移的教学实践活动。<br>[关键词]:项目学习;跨学科;溶质质量分数;教学实践

第13页

13<br>【学生成长】 <br>榜样引领<br>“榜样引成长”是“校本必修课程”——“十大成长系列课程”中的重要<br>课程,旨在营造“榜样在身边,我就是榜样”的成长氛围。由学校成长指导中心<br>发起,全体学生参与,制订“华附好老师”“华附好家长”“华附好伙伴”评选标<br>准,举行“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夸夸我的好爸妈”征文活动和“习<br>惯之星”风采展示等活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本期将展示获评“2023 我心目<br>中的好老师”荣誉的教师风采。<br>【李芯老师】 <br>她像春天里温暖的风,总是那么温柔,她总能耐心引导和鼓励调皮的小朋友。<br>她如同书海中航行的船,载着孩子们遨游,走进我们的心里,播撒下一颗颗热爱<br>阅读的种子。她就是 206 班每个小朋友都很喜欢的语文老师——李芯老师。<br>【徐文龙老师】

第14页

14<br>他像妈妈一样温柔呵护着我们,他又像爸爸一样严格要求我们,他总能将我<br>们的每一件小事记在心里,挂在嘴边,有他的耐心陪伴,我们一天天快乐成长。<br>这一位既严格又慈祥,耐心又细心的好老师是谁呢?他就是我们最棒的“超级老<br>爸”——徐文龙老师。<br> <br>【吴燕老师】<br>她用她的温柔传递着她赤诚的爱,她用她对专业的认真影响着我们。无论是<br>课堂还是课间,看到的都是她甜美的笑脸。“You can, just try.”是她的口头禅。她<br>就是最美的英语老师——May 吴燕老师!<br> <br>【王乐芬老师】 <br>她是没有假期的语文老师,时刻关注着小学部四十个班级孩子的充分成长;<br>她是充满活力的课程改革师,带领我们玩转全学科阅读、探索创意作业;因为有

第15页

15<br>她,我们惊讶地发现:世界才是最好的课堂,学习可以如此有趣。不管她教哪个<br>班,身在何处,她都是我们最爱的王乐芬老师!<br>【王峰霞老师】<br>她的笑容就像核电站的原子持续不断释放着能量,她的讲解就像化学实验的<br>催化剂帮助我们理解,她的课堂就像叶绿体给我们源源不断的能量。春风化雨,<br>润物无声,她是我们成长的引路人。她,就是我们的王峰霞老师!<br>【刘靓皓老师】 <br>他是改变世界的超能团队队长,创造开放的学习环境,用实例模拟复杂概念,<br>让学习变得超酷炫,带我们一起探索未知的领域,一起为未来的世界添砖加瓦,<br>一键三连我们的超燃 AI 老师——刘靓皓老师!

第16页

16<br>【印世浩老师】 <br>总是满头大汗,总是热情阳光,总是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一张傻呵呵的笑<br>脸。有时很爱说道,有时一脸严肃,有时逗我们开心,有时恨我们懒惰。偶尔简<br>单粗暴,偶尔兼职讲题,偶尔给我们“爱的奖励”。他就是我们的印世浩老师!<br>【李愿老师】 <br>她是一个“有梗”的幽默老师,她的课堂如脱口秀生动有趣。她是班级里的<br>大家长,在我们犯下错误时及时指引,在我们手足无措时指点迷津。她是我们可<br>亲的大朋友,同我们一起笑,也同我们一起落泪。她坦率、真诚,她就是我们独<br>一无二的“李美丽”——李愿老师!

第17页

17<br>【段琼老师】 <br>我们的思绪在她的课堂里遨游着,我们的学识在她娟秀的粉笔字里丰富着,<br>我们的心灵在她满满的正能量里充盈着。过去三年,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br>而今而后,盛行千里,感谢她予我们穿行世界的星光。她就是一直温暖我们的段<br>琼老师!<br> <br>【周夏岚老师】 <br>她为年段活动绞尽脑汁,为学生量身定做升学规划。她用铿锵有力的号令,<br>督促学生踏出坚定的步伐。她用智慧和爱心呵护了我们的青春,她用实际行动连<br>结着学生成才梦和学校育人梦。一份荣誉一份责任,她就是我们的良师益友——<br>周夏岚老师。

第18页

18<br>【教师进步】 <br>思考的能量——升级迭代<br>“四课”升级,持续助推常态课改进<br>华师大附校强调“一体双翼”,即“自我研修”和“团队研训”双翼在教师<br>进步中的关键作用。2023 年新学期,学校将持续强调教师个体的自觉研究与修<br>炼,强化教研组“四课”研修活动,用数据与实证记录与评估每一位教师的专业<br>进步历程。<br>调查与研究教师进步的热点难点<br>新学期伊始,学校对 2023 学年校本研修情况进行调研,着力基于教师专业<br>进步的现状与症结问题,调整校本研修的课程架构。<br>数据显示,教师对教研组“四课”活动、教学主张发布活动、学校对教师参与<br>各类科研竞赛的帮助作用等方面的满意度均达到 100%,其中,比较满意大约占<br>20%-30%。

第19页

19<br>综合“困扰教师进步的症结问题”、“教师喜欢的专业研修进步方式”、<br>“对校本研修提出宝贵的改进建议”等问题,反映出华附教师对课题、论文研究<br>有极大的需求,且更偏爱教研组研训、外出学习等研修方式。<br>“四课”项目是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依托教研组为研究载体,助推教<br>师研究、改进、优化常态课的课堂改进项目。尽管往年“四课”活动的满意度较<br>高,完成度达到 100%,但过程的开展仍欠缺不规范,主题、话题不够明确,教<br>师优化、物化成果质量不高。而在新课标与新中考背景下,对于常态课规范的研<br>究、特色的打造迫在眉睫。加之本校教师人数庞大,含中小学部共 185 人,其中<br>初级老师占比超过 54%,对于课堂的掌控、研究的确还欠火候,除了自我研究外,<br>更需要团队,特别是学科组内的共同进步以促进教师对课堂的改进与研究。另外,<br>由于九年至一贯的优势,学校鼓励教师每年跨学部、跨学科观课超过 10 节,以

第20页

20<br>多元的视野辅助自己学科的课堂改进。<br>调整与推进四课项目的目标途径<br>根据教师们进步过程的痛点与需求点,与学校目前四课项目的整体现状,我<br>们重新制定了新学年的四课目标:<br>①“四课”成为一种工作常态:“四课”活动的开展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有<br>前置的系统规划。不是漫无目的,随手拈来,而是牢牢紧扣新课标,拥有非常明<br>确的、可以贯穿始终的研究话题;<br>②“四课”成为一种研究杠杆:“四课”作为一种教研模式,能够通过一个<br>话题,将教师日常的教学实践贯穿起来,真正去引导、激发、推动教师对每一节<br>常态课进行系统地研究,及时地物化成为研究成果;<br>③“四课”成为一种进步抓手:“四课”能帮助教师找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br>问题,诊断出每一位教师专业进步中的痛点,为教师定制解决方案的抓手。<br>以下是相应的实施途径:<br>①做好计划前置,让“四课”成为工作常态 <br>假期,各教研组长根据新课标理念、教研组工作条例、成员专业需求制定新

第21页

21<br>学期“四课”教研主题,并发布于教研组群内,引导成员围绕主题进行话题制定。<br>鼓励教研组长在制定“四课”主题时,进行教研组成员需求问卷调研与分析,提<br>取共性需求。<br>新学期初,教研组所有成员需根据“四课”主题,结合个人专业进步需求与<br>症结,确定新学期“四课”话题,具体开课内容、时间、地点等。教研组内人人<br>都需参与一次活动的执教,人人都需承担观察课堂的任务。鼓励教研组成员将“四<br>课”话题与个人专业研究(如论文、课题)牢牢结合起来。<br>序<br>号<br>姓<br>名<br>所<br>属教研<br>组<br>主<br>题<br>话<br>题<br>开<br>课 题<br>目<br>开课时间(因初小时间不<br>同,请精确到几点几分)<br>周<br>次<br>地<br>点<br>②探索多元方式,让“四课”拓展研究范围 <br>鼓励教研组拓展观察的边界,将对于学生、教师、学科三个聚焦于课堂的观<br>察维度,拓展到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维度,增加研究的厚度。<br>鼓励教研组尝试灵活的组织形式,特别是一些人数较多的学科大组。教研组<br>内可以根据不同成员的研究话题,提取成员的需求共性,灵活划分“四课”开展<br>组别,也可以根据备课组、教师层次(如成长型、成熟型、成功型教师)进行多<br>样、多元的组合。避免人数过多而造成的观察、研讨流于泛泛。<br>鼓励教研组成员广泛观课,每学期至少五节,不仅要观本学科的课堂,更要<br>跨学科、跨学部进行观课,并积极将观课记录与执教者进行反馈互动,从他人课<br>堂中汲取进步的能量,逐步形成从自身学科逐渐走向跨学科教学的意识与趋向。<br>③结合实证观察,让“四课”更加高效实用 <br>将“四课”流程与课堂评估项目紧密结合起来。担任课堂评估员的成员可以<br>直接以课堂观察量表为依托进行观课,并在议课环节进行相对详实且周密的反馈。<br>在观察点的研讨阶段,成员们也可以从量表中选择合适的方向,并在观课过程中,<br>将观察点具体细化,提供实证、数据的观察工具,从感性、主观的认知走向科学、<br>系统的研究。与此同时,被评估者所撰写的优课报告可以与“发现华附好课堂”<br>报告结合起来,对自身的课堂进行更全面、详实的剖析与反思。

第22页

22<br>将“四课”与赛课节初选结合起来。新学年起,赛课节初赛选拔将在教研组<br>内进行,按符合条件参赛选手的 10%推选至校级决赛进行选拔(不足 1 人的按 1<br>人计算)。按拱墅区惯例,2023 学年下学期将进行“新苗杯”(教龄 2-4 年)<br>与“绿荫杯”(年龄 35-45 周岁)赛课节人员上报。鼓励各教研组在新学期进行<br>符合条件的成员摸排,并在“四课”分组时将同类参赛选手划分为一组,通过评<br>估者打分、参赛者互投、学生满意度调查等多种形式,推选进行校赛选拔的名单。<br>建设与完善校本研修的课程构建<br>研修<br>模块 研修课程(专题)名称 学<br>时<br>授课教师 研修方式 研修对象<br>研究<br>常态<br>课<br>“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br>学”经典阅读报告分享 4<br>教师进步<br>促进中心<br>读书分<br>享<br>全体教师<br>各教研组关于常态课的教学条例<br>主张发布 2<br>教师进步<br>促进中心 观点报告 全体教师<br>“新课标下的常态课研究”微课<br>题主张发布 2<br>学校发展<br>研究中心 观点报告 全体教师<br>“聚焦常态课”教育叙事研究 4<br>教师进步<br>促进中心 教育叙事 全体教师<br>评估<br>常态“课堂评估”项目升级讲解 2<br>课程研究<br>院<br>主题讲座 新加盟教<br>师

第23页

23<br>课 “课堂评估”量表学科解读 2<br>学科评估<br>员<br>主题讲座 新加盟教<br>师<br>“课堂评估”评估员反馈分析 2<br>学科评估<br>员<br>课题研讨 全体教师<br>“课堂评估”被评估者反馈分析 2 被评估者 课题研讨 全体教师<br>“好课堂”案例分享 2<br>好课堂获<br>奖者 案例分析 全体教师<br>“赛课节”教学比武 2<br>课程研究<br>院<br>教学比赛 青年教师<br>落地<br>常态<br>课<br>“课堂评估”项目 4<br>课程研究<br>院<br>课堂诊断 全体教师<br>“四课”研课活动 2 各学科组 集体备课 全体教师<br>“四课”观课活动 2 各学科组 观察课堂 全体教师<br>“四课”议课活动 2 各学科组 评议课堂 全体教师<br>“四课”优课活动 2 各学科组 各案例研<br>究<br>全体教师<br>打造一支“有爱、有梦、有底、有福”,拥有家校情怀、学生立场、研究能<br>力、样板品质的“面厚点亮”的教师队伍,是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一直以<br>来的教师进步目标。围绕“四课”项目,推进“四课”项目,升级“四课”项目,<br>以“四课”为抓手,推动教师常态课改进,助力教师专业进步,我们一直在路上。

第24页

24<br>【家校融合】 <br>邀家长评估,促教师进步<br>——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家长评估项目<br>教师的不断进步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来自不同视角的多元观察、评估和<br>建议对教师的进不也有重要的意义。家长是学校发展最重要、最直接、最有力的<br>资源,邀请家长走近课堂,参与教师的评估,从新的视角给出不落窠臼的建议,<br>是我校在创新家校合作和课堂改进方面的重要创举。<br>本项目开展的一般流程如下——<br> 一、项目设计<br>本活动缘起我校创造推进的课堂评估改进项目,着眼点在于通过科学有效的<br>评估促进教师队伍的快速进步。家长资源的引入也是基于我校一直以来对家校融<br>合工作和家长资源能力的重视。基于“孩子成长是家校共同的责任”这一理念,<br>有必要让家长了解、理解教师的日常授课工作和孩子们的课堂学习状态,从而更<br>好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共生,所以本项目特别邀请了家长代表常态化<br>进入课堂参与课堂评估改进项目。<br>二、家长邀约<br> 家长的选择同样事关本项目的成败,在邀请家长时,我校拟定了以下<br>条件和职责——<br>1.家长志愿课堂评估员的主要条件如下:<br>(1)家长职业背景不限,但有教育背景或有一定教育经验的优先考虑;<br>(2)家长不单指父母,孩子的其他长辈有意愿的也可以代表参与;<br>(3)家长代表在时间上应有一定灵活度,至少可以通过提前请假抽出时间

第25页

25<br>参加活动,一般每学期来校一次(半天);<br>(4)报名录取后需要接受上岗培训。<br>2.家长志愿课堂评估员的主要职责如下:<br>(1)协同教师评估员开展课堂观察,聚焦于观察学生表现,完成相关量表;<br>(2)收发和统计相关量表,提交给教师评估员;<br>(3)以家长视角,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建议。<br>在开放但高标准的邀约条件下,我校家长踊跃报名,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br>充分说明学校的设计是正确的和受到家长欢迎的。<br>三、家长培训<br> 参与课堂评估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家长的评估意见可以是独到的、非专<br>业的,但是参与的程序一定是科学的、规范的。为了提高家长评估的有效性,我<br>校组织对参与评估的家长进行了高标准的培训。<br>图注:马骉校长对参与评估的家长进行培训

第26页

26<br>图注:李华斌副校长对参与评估的家长进行培训<br>(一)家长评估工作流程<br>1.填写个人信息<br>2.接受培训,确认工作职责<br>3.签署合规承诺书<br>4.与年级评估团队建立联系<br>5.确定进校评估时间<br>6.进校评估:观课,填写评估量表,提交主评估师并交流<br>7.协助主评估师做好学生问卷<br>(二)家长评估员职责<br>1.认真参加相关培训,认同学校教育理念。<br>2.每阶段评估进班观课 1-2 节,认真填写评估量表。<br>3.协助学校做好学生问卷工作。<br>4.完成其他评估与分享相关工作。<br>(三)家长评估员承诺<br>1.本人认同学校“为了每个学生充分成长”的办学理念,认同学生成长是家<br>校融合的中心工作。<br>2.本人愿意接受学校在课堂教学评估工作的培训,并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及<br>要求进行评估工作。<br>3.在评估工作上服从主评估师的工作安排并认真完成相关任务。

第27页

27<br>4.保守工作流程中的敏感信息,本着目标友好的原则推进课堂教学的提升,<br>不在无关场合评论教师及其教学。<br>5.进校配合安保人员做好防疫措施,遵守学校规章制度,非评估工作需要,<br>不随意出入或滞留教学区。<br>6.不迟到,不无故缺席,如有特殊情况,提前与主评估师做好沟通<br>四、家长观课<br>经过培训,邀请家长进入课堂观课,评依据评估工具进行评估,给出不同<br>视角的评价。<br>图注:家长评估员邀请函<br>

第28页

28<br>图注:家长评估员走进课堂观课<br> <br>图注:家长评估员课堂评估量表(部分)<br>五、家长反馈与项目优化<br>观课后,家长评估员会参与教研组、备课组的优课活动,根据评估量表提<br>出自己的意见,帮助老师从不同视角更为深入理解自己的课堂。<br>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也会纳入家长意见,并对上课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更<br>为多元和立体的评估。<br>学校会根据本轮评估活动反映出来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家长<br>评估项目,优化提升课堂评估质量。

第29页

29<br>课堂评估改进项目引入家中评估员,是对普通的家长开放活动的优化升级,<br>也是我校在学校管理和家校融合方面的一大创新,需要不断进行迭代升级,助力<br>学校更好发展、教师更快进步和孩子的更充分成长!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线上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