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独秀组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3-11-30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一枝独秀组教学设计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展示位于甘肃会宁会师园内的雕塑作品《地球上的红飘带》导入新课。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 1934 年 10 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1935 年 10 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二)、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导学案上的以下填空内容: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1.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从 1930 年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1933 年秋,蒋介石调集 50 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2.1934 年 10 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敌人调... [收起]
[展开]
一枝独秀组教学设计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水口山中学 戴乐新

教学目标:

1.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重要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刘

备、孙权),区别文学描写和历史原貌之间的关系;了解历史上著名战役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说出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简述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影响。

2.利用史料直观形象地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史实;通过制表培

养学生用多种途径表述历史内容的水平,在讨论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

3.熟悉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搜集史实了解曹操(诸葛

亮)等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

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原因、影响及三国关系。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揭示课题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片头曲,引入课题

2.明确学习目标

二、合作探究

第2页

分组布置探究内容,准备进行课堂展示与交流。根据导学案上的提示。

(一)官渡之战

1.问题一:曹操统一北方的历史背景?

(学生描述东汉末年社会现象,感悟人民生活的困苦。)

2.问题二:曹操为什么能脱颖而出占领北方?

3.问题三:官渡之战经过(师出示官渡之战示意图,学生表演课本剧)

4.问题四:官渡之战的影响?(学生根据示意图简述官渡之战经

过,并归纳出官渡之战的影响)

(二)赤壁之战

1.播放赤壁之战经过的资料进行情境感染。

2.分析孙刘联合抗曹原因。

3.出示赤壁之战遗址,配乐朗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4.出示三国鼎立形势图,思考:曹操为什么在官渡之战中取胜,而

在赤壁之战中失败?

(三)活动:“夸夸我的祖国”

假设你是三国时期的人,请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夸夸自己的祖国,

描述当时的情景。每两组负责展示一个国家。

三、拓展延伸

历史上的曹操真的就是一个阴险多疑狡诈的奸臣吗?

(学生赏析古诗词,师出示鲁迅先生对曹操的评价)

四、课堂检测

历史大事记 擂台大比拼

第3页

五、课堂小结

师用顺口溜归纳本节课知识点。(点拨台湾问题)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尾曲,学生齐诵教师结语。

第4页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桃花江镇第二初级中学 龚欣

一、教学内容

1、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掌握遵义

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和历史意义。

2、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

3、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所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把握遵义会

议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

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2、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发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中国

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

3、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

团队精神,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4、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危机关头力

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大的人格力量。

三、教学重点

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

四、教学难点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长征的艰苦历

程和长征精神。

第5页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展示位于甘肃会宁会师园内的雕塑作品《地球上的红飘带》导入新课。

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

于 1934 年 10 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

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

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1935 年 10 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

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二)、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导学案上的以下填空内容: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从 1930 年底

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

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1933 年秋,蒋介石调集 50 万军队,对中央革命

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

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

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1934 年 10 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

长征。敌人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企图一举消灭红军。毛泽东果

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央多数同志

的支持。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3.1935 年 1 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

第6页

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

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4.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

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

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二、过雪山草地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

追剿计划。然后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红军继

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走过茫茫草地,突破敌

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1935 年 10 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

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 年 10 月,红二方

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

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

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红军长征的背景

合作探究一:展示革命根据地反击国民党军队第一至第五次“围剿”

第7页

情况表,分析归纳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

2、红军长征初期路线

(1)红军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中央红军损失惨重。

材料:……红军以饥饿疲惫之师,苦战五昼夜,终于突破敌军重兵设

防的第四道防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红军

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渡过湘江以后,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

征出发时的 8.6 万余人锐减至 3 万余人。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

1934.10 长征开始 8.6 万 ——冲破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 3 万

(2)渡过湘江后,博古、李德执意按照原计划向湘西进发,但是毛

泽东建议向西(贵州方向)前进……

1934.10 长征开始 8.6 万 ——冲破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 3 万——

改向贵州进军——1935.1 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3、遵义会议

(1)仔细观看《遵义会议》视频,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结合视频和教材归纳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点

时间:1935 年 1 月

地点:贵州遵义

内容: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

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

第8页

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2)史料分析一: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遵义会议具

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党中央在紧急关头召开遵义会议,坚决纠正了当务之急的党

在军事上的错误,这就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在党内长达 4

年的统治,从而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

在极其危险的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从此奠定了中国革命胜

利的基础。

——亓阵之、萧晟《长征:英雄与信仰的史诗》

材料二: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在有了成功和失败的丰富经验的情况下召

开的,因而开成了一个成功的会议、团结的会议。遵义会议是我们党成熟

的标志。

——郑广瑾、方十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记》

遵义会议历史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

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

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探讨:为什么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过雪山草地

1、长征过程:四渡赤水(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巧渡金沙江

(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

山、过草地——攻克腊子口——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

第9页

2、根据提示,梳理长征路线图

请学生代表根据长征路线图说出整个经过。

三、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1、史料分析二: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归纳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材料 1:我们党领导红军……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

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

——习近平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讲话

材料 2:毛泽东说:“倒下的是一座座丰碑,活着的是一面面旗帜。人

数虽少些,但留下来的都是中国革命的精华。”

—— 聂荣臻《聂荣臻回忆录》

材料 3: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

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它向十一个省

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

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

获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

第10页

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

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合作探究二:(1)观看视频并结合以下四组图片思考红军长征途

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1.对错误问题的斗争;2.敌人的围追堵截;3.恶劣的自然条件,爬雪

山、过草地;4.缺少粮食给养等。)

合作探究二:(2)小组讨论:中国工农红军以他们的行动铸就了不朽

的长征精神。结合材料以及所学,请同学们谈谈长征精神的内涵有哪些呢?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敢于吃苦,不畏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3、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 80 周年大会上说到: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课堂小结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原因:“左”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过程:冲破四道封锁线渡湘江、改向贵州进军、强渡乌江;

攻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

山、过草地;

第11页

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

3、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

安,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六、随堂练习

1、(张家界中考)“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

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

夕的战斗。”这一“行军”中发生的成为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

的重大事件是 ( A )

A.遵义会议 B.四渡赤水

C.强渡乌江 D.会宁会师

2、(昆明中考)1935 年 5 月初,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毛泽东指挥中

央红军从云南禄劝皎平渡口顺利渡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挥师北上。

这反映的是红军长征途中( C )

A.强渡湘江 B.四渡赤水

C.巧渡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3、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

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在此“战略转移”过程中,毛泽

东率领红军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行动是( A )

A.四渡赤水 B.强渡大渡河

C.飞夺泸定桥 D.翻雪山

4、(临沂中考)这一革命壮举“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 中国共产

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

第12页

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该“壮举”是指( C )

A.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B.瑞金红色政权的建立

C.红军长征的胜利完成 D.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5、合作探究三:

学校举办“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主题红色研学游活动。

你会选择哪里作为目的地,并请说一说你选择的理由。

第13页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牛田镇中心学校 胡卫年

《课标》目标要求

创设情境学生学习过程

考点 1:“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识记 3 年 13 考)

爆发

______年 9 月 18 日晚,日军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和沈阳城发动进攻,并在第二天占领沈阳

结果 不到半年,日军占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

___________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民办反法西斯战争的

序幕

局部

抗战

(1)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_______________,抵抗日寇侵略侵略

(2)中共派_________等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 年初,东北各抗日

部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有力地牵制和打击了日军

(3)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挺身而出,抗击日寇的进攻

华北

危机

1935 年,日本逼迫中国签署《___________》等,随后策动“华北五省自

治运动”,企图使____________成为第二个东北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日 识记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 理解

1937 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识记

南京大屠杀 理解

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 理解

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 识记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运用

第14页

二·

九运

1935 年 12 月 9 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________学生高呼“停

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举行示威游行,

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

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抱起了全国

________运动的高潮

西

背景

1935 年 8 月 1 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在莫斯科发表“八一宣言”,呼吁

停止内战,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时间 ________年 12 月 12 日 人物 ____________、杨虎城

结果 蒋介石接受了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和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初步形成

考点 2: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识记、理解)(3 年 6 考)

七七事变

爆发

_______年 7 月 7 日,日军炮轰____________和宛平城,中

国守军奋起反击

影响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_________________的开始,也是

中华民族进行________________的起点

八一三事变

时间 1937 年 8 月 13 日 地点

抵抗 国民政府组织_________________,顽强抗击日军

结果 沦陷 影响 加速了国共合作的进程

国共合作宣言

它的公布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开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

形成

南京大屠杀

背景

日军占 领上 海后, 进攻南 京。 国民政 府由南 京迁至

_______________

罪行

1937 年 12 月,日军攻陷南京后,进行了长达______个星期

的大屠杀,被屠杀的南京和平居民、放下武器的中国军警达

____万人

第15页

本质

是人类历史上的罕见暴行,充分暴露了日本____________

的本质

考点 3:“血肉筑起的长城”(理解)(3 年 7 考)

正面

战场

台儿庄

战役

概况

1938 年春,日军进攻徐州。在_________的指挥下,中国军队

在台儿庄地区大败日军,歼敌万余人

意义

_____________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它学生打击

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武汉

会战

开始 1938 年 6 月,日军开始进攻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位 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会战

结果 武汉失守,战争进入________________阶段

影响

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粉碎了日军_____________的战略企图,最大限

度地牵制敌人,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线中的盟军

敌后

战场

平型关

大捷

概况

1937 年 9 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_______指挥下,在_________

附近设伏,歼敌千余人

意义

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__________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

战胜的神话”,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厨房

百团

大战

目的 打破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分割和封锁,促进全国的抗战

概况

1940 年秋,在朱德、_________指挥下,___________对华北

日伪军据点和交通线实施大规模破袭

意义

是抗日战争中___________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

它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在反响

文艺

界和

华侨

抗战

_________的《黄河大合唱》,田汉作词、________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

_________的画作《愚公移山》和齐白石的《寒鸟》等都是以爱国、抗战为主题

的代表性作品

海外华侨慷慨捐款捐物,有的还亲自回国参战或加入医疗队支援前线

第16页

博闻:冼星海是著名作曲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 1939 年创作的《黄河大合唱》。

作品由 8 个乐章组成,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

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当时,冼星海仅用 6 天时间,就谱出了全曲。

考点 4:辉煌的胜利(识记、理解、运用)(3 年 3 考)

战略反攻

的到来

国际

1944 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盟军已已经进入全面的战略反攻,

德、日法西斯连遭败绩

国内

各敌后战场从 1944 年春季起,开始局部反攻并不断扩大作战规

模,为全面反攻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共

“七大”

的召开

目的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召开 ________年 4 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

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选举了以__________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确定_____________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

意义

指明了抗战胜利以后中国的光明前途,为争取______________的

最后胜利和________________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

的胜利

加速

日本

投降

因素

1945 年 8 月上旬,___________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

颗原子弹。__________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命令人民军队向

日寇发动______________,国民党民向日占区推进

日本

投降

_________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_____月_____日

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抗日战争是_____________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

_____________战争。它洗刷了民族耻辱,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

第17页

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胜利和维护________________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情境式学习

二、根据创设的情境,学生讨论,探究

阅读材料。(12 分)

1936 年 12 月,蒋介石到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红军。

张、杨多次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被无理拒绝后,于 12 日扣押

蒋介石,实行“兵谏”。

请回答:

(1)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的目的是什么?(2 分)

(2)蒋介石被捉后,对如何处置蒋介石,人们有哪些主张?中国共产党

的主张又是什么?(3 分)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主张?(3 分)

(3)今天,我们重新认识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现实意义?(4 分)

中华民

族的抗

日战争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日 识记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 理解

1937 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

识记

南京大屠杀 理解

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 理解

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 识记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运用

第18页

长沙市长郡中学中考模拟试题

材料一:中东一役,主客之势中逸东劳、重寡之形中强东弱,乃日人一举

而扫平壤,再举而夺旅顺……七举而降威海,(中国)俯首乞怜如鱼困陆,

索重款而不敢辞,割全台而不敢问,遂令二十三省如己上肉,任与国之需

求,四万万人如阶下囚,听外人之笑骂 。

——《新政真诠——何启、胡礼垣集》

材料二: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

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

抵抗。……抗日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啊!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一共伤亡 3500 万人,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共计约 6000 亿美元 ……从

1995 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 9 月 18 日鸣响防空警报……

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对华两次侵略战争的异同。

教师设计材料题

材料一:(语音)“大日本帝国军命令你们放下武器,皇军绝对保证你们

的人身安全 …… ”国民党军纷纷缴械投降,投降的队伍一眼望不到

头。……突然,遮在机枪上的黑布被掀开,枪声响起,日本人开始下毒

手了 成千上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军人遭到集体屠杀……

——场景出自 电影《南京,南京》

材料二:日军在南京用集体枪杀、刀砍、火烧、水淹、狗咬、活埋、挖心、

切腹等残忍手段杀害中国人民。在草鞋峡、煤炭巷,日军用机枪射杀 57000

多人后,用煤油焚尸灭迹……

第19页

—— 新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 95 页小字介绍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大屠杀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常德市中考压轴题(14 分)

忘记战争,就意味着背叛和平。一直以来,人们不断反思世界大

战的灾难,不断探索防止和消除战争的途径,并作出了不懈努力。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教育部新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的部分目标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8 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 19 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 20 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第 22 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1)材料一中目录不完整,请根据所学知识,将目录补充完整,并说明

理由。(6 分)

材料二:罗斯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贡献,把

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

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有数据表明,在反法西斯战争

期间,英美向苏联支援战机 18303 架,坦克 1.3 万多辆,反坦克炮 5800

多门等。

(2)材料二中罗斯福和斯大林所评价的分别是哪次战役?(2 分)

材料三:帝国所以对美英两国宣战,是希求帝国自存自卫与东亚安全而出

现,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本意。……敌用残酷之炸弹

第20页

滥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朕对始终与帝国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

联邦,不得不深表遗憾。

——《日皇裕仁·停战诏书》

材料四:“……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事件。

第二天一早,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进入战斗状态。虽然当时人们希望现

场解决,但是不久日本方面大规模派兵,国民党政府也立即发布了动员令,

此后进入了持续 8 年的日中战争。……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

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件,日本也不例外。”

——日本 2001 年版历史教科书

(3)从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可以看出日本对这场法西斯战争持什么态

度?(2 分)

材料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

国人民并肩战斗取得的伟大胜利。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最伟大的力

量是同心合力。……为了自由、正义、和平,为了人民平安、安宁、幸福,

在亚洲,在欧洲,在非洲、在大洋洲,在世界各个战场上,世界反法西斯

同盟国军队和人民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携手跨进同一条战壕,汇聚起

挽狂澜于既倒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

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4)根据材料五,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

材料中“同心合力”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2 分)

第21页

材料六: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时说:如果日

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

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苏联元帅扎哈罗夫说:日本之所以没有立即对苏联开

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军队被牵制在中国。军事史家富勒指出:美英所引以

为幸的是,日本即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

有足够的兵力在太平洋上拼一死战,这正是中国抗战对二战的进程和结局

产生重大影响的结果。

(5)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的历史贡献。(2 分)

第22页

《交友的智慧》第 2 课时教学设计

大栗港镇中学 黄嘉欣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

度与价值

观目标

培养恰当运用网络进行交往的意识,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

以礼待人的意识

知识目标 懂得网络交友有利有弊,网络交友需谨慎

能力目标 培养乐于交友、善于交友的能力,善于辨别是非;理智地

进行网络交友,学会自我保护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结交网友

教学难点:慎重结交网友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堂小调查:你常用的社交软件是哪个?(例如:微信,QQ,微

博,快手,抖音)

2.教师:看来大多数同学都有网上交友的经历,有的同学从中收到

了安慰和鼓励,有的同学收到了他人的称赞和肯定,而有的同学忙于网上

聊天而耽误了学习,等等。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对待网上交友呢?本节

课老师就与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关于网上交友的问题——网上交友新时空

二、新课讲授

阶段一:自主学习

第23页

教师讲述:阅读自学教材,对照学习目标,找到目标中的知识用笔画

下来,重点词语圈起来。 1.网上交往有何特点?2.网上交

往有何利弊?3.如何正确结交网友?

阶段二:问题探究

1.吴凡的档案(教材 P55 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通过阅读吴凡的档案,请思考:

(1)为什么他会有两个不同的档案?

(2)从中可以看出网上交友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在网络和现实中个

人展现的自我形象的差异,进一步理解网上交友的特点,以及这些特

点给他们的交友带来的影响。

教师总结:网上交友具有虚拟性,平等性,自主性。

2.“线上”的收获

升入初中,吴凡学习英语有点吃力,在同学刘刚的邀请下加入“国际

英语口语跟读社群”。在群里,来自天南海北的网友各抒己见,吴凡受益

匪浅。

吴凡和汤姆在聊天室上认识,汤姆辅导吴凡学习英语,吴凡辅导汤姆

学习汉语,两人的外语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吴凡和汤姆也成了无话不谈

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网上交友的积极影响,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正

面利用网上交友

(1)阅读感悟:请学生根据文字材料,简要概括网络交友对吴凡的

第24页

影响。

提示:网友汤姆帮助了吴凡学习外语,同时也锻炼了吴凡的语言表达

能力。

(2)思考分享: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收获些什么?

提示:a.互联网好像无所不能,我们在网上搜集资料,查找相关信息,

也在这个虚拟的时空中交往。

b.网上交往超越时空限制,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让我们有

更多机会结交新的伙伴,拓展人际交往圈。

3.消失的网友(教材 P55 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网上交友有自身的局限性,并不能满足我们

对朋友的情感需要。

(1)思考交流:互联网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接近吗?吴凡的网友

消失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网上交友可以当真吗?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

的看法。

提示:不一定。如果是熟悉的、真诚的朋友,网络可能会使彼此之间

的关系更加亲近、友好;如果是陌生的网友,要使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亲

密,可能就很难了。由于是在虚拟的空间,我们无法知道对方的真实信息,

不了解对方,所以我们很有可能成为被对方利用的工具、成为被欺诈的目

标。

吴凡的网友消失的原因可能是:暴露身份、透露信息、寻找新的网友

了……

吴凡结交网友的情况告诉我们,网上交往不可以当真,因为这是在虚

第25页

拟的世界里发生的事情。

教师总结:互联网交往的弊——互联网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

但是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

4.网友的骗局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新闻播报视频,使学生们认识到虚拟的网络交

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容易受到欺骗甚至受到伤害,也容易受

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课堂活动:辩一辩——认为网上交往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教师总结:对于交友而言,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关键在于我们怎么

使用它。

5.线下的困惑

在体育课上,吴凡跑步时不小心脚趾骨裂,行走困难,特别希望有

个人安慰一下自己。回家后,他给网友发了一条信息。吴凡信心满满地

认为网友会好好安慰自己,结果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于是,他打开书包,

想用写作业来调整心情,突然一张纸条映入眼帘,他打开纸条,上面是

熟悉的字:吴凡,你好好养伤,我和同学们会帮助你的!——李明

在受伤期间,有的同学背着吴凡上下楼梯,有的同学帮他买午餐。

在李明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吴凡的学习和生活没受多大影响,同时,他

也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吴凡的困惑并且猜猜吴凡在思考什么?

提示:不管互联网生活多么精彩,我们不可能只停留在虚拟世界中。

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为友谊奠定

第26页

可靠的基础。

6.正确网上交友

请同学们跟随吴凡的视角,一起来学习如何网上正确交友。

设计意图:借助漫画,权威数据,影视片段多方位帮助学生理解如何

正确网上交友。

(1) 阅读感悟:讽刺性漫画揭示了网上交友,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

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

(2)思考交流:结合《青少年网络安全与新媒介素养》,青少年在进

行网络交往时存在什么问题?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青少年网上交友时缺乏对于陌生人的警惕,容易泄露个人乃至

家人朋友的信息。

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

意识。

(3)课堂小剧场《见?不见?》,由学生根据剧本现场演绎。

《家有儿女》片段演绎

——《见?不见?》

第一幕:(旁白)小区楼底下两位邻居正讨论着最近小区内发生的大事。

邻居一:(十分疑惑看着宣传栏说道)这户人家怎么没印象啊?

邻居二:什么没印象,那女孩跟你们家闺女差不多大,也这么漂亮!

(有点担忧)你说这社会多乱呐,可千万别让她出去乱跑!

(旁白)刘梅正拎着东西走了过来

刘梅:这是出啥事啦?

第27页

邻居一:(指了指身后的宣传栏)你还不知道呢,咱小区一中学生跟网友

见面去了,

(气愤的说道)哎呦,让人把手机,钱包都抢走了,人都差点

回不来了!

刘梅:这孩子怎么这么傻呀

邻居二:(担忧的说道)对了,我们两家的孩子可都说,你们家小雪也要

跟网友见面去了!

刘梅:(松了口气)啊,这事儿我知道!(说完正准备离开却被邻居一一

把拉住)

邻居一:(关心的说)孩子爸爸出差了,你一人在家可得把孩子看好了

刘梅:(不以为然的说)哪有这么严重啊

邻居二:凡是可得加小心啊,这万一你们家小雪被人抢了手机,钱包,

甚至人都回不来…(在刘梅的白眼下,只好闭嘴)

刘梅:(信心十足的说)我们小雪那网友啊,是女的!

邻居一:反了,我家孩子说了,这网上的性别啊千万不能信,说自己是

女的肯定是男的

刘梅:(接着说)我们小雪那网友啊,18 岁!

邻居二:(笑着说)反了,我家孩子说了,网上一般都不说真实年龄,不

管未成年的还是年纪大的都说自己 18 岁

刘梅:(逐渐有点底气不足,准备说完转身就走)我们小雪那网友啊,是

个大学生!

邻居一:(一边拉着刘梅一边说)反了,我家孩子说了,凡是在网上口口

第28页

声声说自己是大学生,博士,海龟什么的,不是骗子就是骗子!

(刘梅听得一愣一愣的,朝着家的反方向走去)

邻居二:(热心的说)哎哎哎,反了,你们家在那边呢!

刘梅:(心不在焉的说,并回家去)哦,对对

第二幕:(旁白)小雪正在房间开心的收拾东西,刘星推开房门帅气的登

场。

刘星:(自恋的摸摸头说)怎么样够当你的护花使者了吗?

小雪:(疑惑的问道)护~护什么花呀?

刘星:(一脸讨好并激动的说道)当然是你这朵又鲜艳又漂亮的大红花

呀!

小雪:(一脸嫌弃的挥手说道)你别想了

刘星:(十分着急的说)你就不怕她是个骗子吗?一点防护意识都没有!

小雪:(信心十足)我们呀,交换过照片了,他的样子可是很面善的

刘星:(不以为然的冷哼一声)披着羊皮的狼更面善,你带着我去怎么

了!出了事,你还有条活路

小雪:(坚定地说)本人不需要,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刘星:(不甘心的说)你会为今天的固执而后悔的(说罢自认为帅气的离

场了)

第三幕:(旁白)刘梅正在厨房做着家务,刘星悄悄走了过来。

刘星:(比较担心的说道)妈,您可千万别让小雪去见那网友!

刘梅:(表示有点疑惑)嗯?

刘星:(认真并焦急的说)您这不等于把她往火坑里推吗?电视上都说

第29页

了,(郑重的语气)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您想想这社会多复杂呀!

(刘梅一遍思索着一边点了点头)

刘星:(有点小开心)点头就说明您同意我的观点了!(十分老练的说道)

妈,您一定要拿出您当妈的威严,把小雪给震下去!千万不能让她去呀

~

(刘梅坚定地点了点头)这时小雪回来了,刘星赶紧闭上了嘴巴,静静

的在一旁看着。

刘梅:(试探性的开口)小雪,我想了想,要不然咱真的别去见那网友

了。(担心的说到)外面那社会多复杂呀,万一那是什么坏人呢?

小雪:(坚定地说)妈,网上也有纯洁的友谊!您不能以偏概全,一杆子

打翻一船人,这关键在于我们要认真对待风险,防范风险~

刘梅:我啊(刘梅刚准备开口,就被小雪打断了)

小雪:(胸有成竹的说道)我认真阅读过《网友会面危险评估报告》,他

们呀,不能把我怎么样,您就放心吧啊!(小雪开心的离开了)

(刘梅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道怎么说,只能无奈的谈了一口气。这

时,刘星也十分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并对刘梅说道)

刘星:(像个大人似的)这孩子可真难管!

思考交流:①刘星在担心什么?②到底要不要和网友见面?请你

给小雪提几条建议

提示:学生可以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可能一些学生觉得和陌生网

友见面不算什么,甚至有些学生已经有和陌生网友见面的经历,教师不要

急于否定他们,而是引导他们探讨和陌生网友见面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引

第30页

导学生理性思考这一问题。)

提醒学生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要认清自己的

需要,增长交友的智慧。除了考虑安全因素,我们还需要面对很多问题:

彼此是否都愿意把真实的自己完全袒露给对方;对方与自己的想象有差距,

该如何对待;等等

三、梳理总结

➢ 网上交往的特点?(虚拟性,平等性,自主性)

➢ 网上交友的利弊?

(1)网上交往超越时空限制,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让我们有更多

机会结交新的伙伴,拓展人际交往圈。

(2)互联网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但是有时却关闭了与他

人沟通的心灵之门。

➢ 如何正确网上交友?

(1)网上交友,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

别、慎重选择。

(2)网上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

识。

(3)将网上朋友转化为现实朋友,需要慎重。

(4)不要长期停留在网上的交往,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为

友谊奠定可靠的基础。

四、巩固测试

1.在小明的众多网友中,有大学生、参加兴趣班的朋友、同学和老师。

第31页

学习之余,他经常上网聊天;遇到问题,他会在网上向同学和老师请

教,非常方便、快捷。这说明( )

①网络交往超越了空间

②网络交往提高了人们社会活动的质量

③网络交往有利无弊

④网络交往改变了我们的人生价值

A. 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比尔•盖茨曾说过:“你甚至不知道和你交流的对方是一条坐在电脑

前会敲击键盘的狗”这说明( )

A.网络是虚假的,网络交往中绝对不能讲真话

B.网络交往中可以畅所欲言,无所顾忌的宣泄

C.任何动物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放松心情

D.网络交往的对象具有虚拟性,隐蔽性,需要慎重对待

3.近年来,利用互联网实施犯罪的现象日益严重,网上的不良诱惑已成

为青少年犯罪的帮凶。你提出的建议是( )

①网上交往应理性辨别,慎重选择

②远离互联网,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④提高防范意识,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五、课堂延伸

第32页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上网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

网络为我们与他人交往提供了平台,我们可以在网上学习、工作、

娱乐等。但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等特点,使我们无法得知对方的真实

信息和目的,如果使用不好,我们就会受到欺骗和伤害。网络是把双

刃剑,只要大家可以运用好,老师和家长是非常支持大家上网的。希

望大家都能从网络中获益!

3 板书设计

第33页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桃花江镇中心学校初中部 汪蓉

【课标要求】

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

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相关作品,领悟“论从史出,史论

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

时空观念:分析洋务运动、戊成变法、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向西

方学习的内容以及口号和主张的不同,分析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两

大口号的进步意义。

家国情怀:通过了 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

要事迹,学习他们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

的历史使.命感,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新课导入

第34页

中国近代化探索: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1840 年的鸦片战争使得中国进入了近代,随后的中国人为了“救亡

图存”,开启了近代化的探索,从学习师夷长技、试图变法维新到提出三

民主义,体现了西方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但是仅局限在器物、制度的近代

化探索,没有让民众有更深的思想触动,那么又会有什么样的新探索来拯

救中国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新文化运动》。

二、新课探究

问题情境一:阅读课本,并回忆所学的内容,思考 1915 年左右的中

国“生命体征”如何?以材料小结。

体征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体征二:北洋军阀实行独裁专制统治

体征三: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民主自由与独裁专制冲突,中国生病了,咋办?

根据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

①政治上: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资

产阶级民主政治。

③思想上: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问题情境二:俗话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国病了,而且病

得不轻,该去哪所“医院”治病呢?为什么?

新文化运动兴起概况表:【设疑自探】

时 间

主要标志

第35页

主要阵地

口 号

代表人物

北京大学:一所文理科综合性大学。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创办于 1898

年,1912 年改名为北京大学,严复任校长。1917 年 1 月,蔡元培任校长,

对学校进行了整顿和革新,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办学原则,奠定

了北京大学向近代大学转变的基础。

问题情境三:问题当时各位主治专家都开出了哪些药方?分别针对

何种顽疾?

药方一:新道德 vs 旧道德

思考:什么是新道德?

药方二:民主与科学 vs 专制和愚昧、迷信

材料:高家是一个封建的大家族,在奉行旧礼教的高老太爷主导下,

身为长房长孙的觉新被迫放弃和表妹梅芬的爱情,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

言的婚姻,娶了素不相识的瑞珏。

高家发生家产之争,老太爷在气愤中去世,瑞珏接近临产,陈姨太却

提出老太爷丧事期间不能有血光冲撞,瑞珏无奈只好去了村外破屋待产,

最终难产而死。

思考:1.觉新为何会娶素不相识的瑞珏?到底是谁促成了这桩婚姻?

第36页

2.瑞珏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源何在?

药方三:新文学 vs 旧文学

材料:某日,一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

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

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

思考:秀才为什么娶这位姑娘回家?结果为何差点就晕过去了呢?

情境四: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疗效如何?

【合作互探】

材料一:1922 年 11 月 8 日《新浙江》登载了大诗人徐志摩和妻子张

幼仪的离婚声明。徐志摩爱上了林徽因,于是选择了和家庭包办的妻子张

幼仪离婚。离婚后的张幼仪开始学习德语,后担任苏州大学德语教授,并

投身金融界,成为中国银行第一位女总裁。

结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材料二:

第37页

材料三:聚集在《新青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价的。铸

成了一代年轻学生的信仰和态度,1919 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

上的主力军,并成为现代中国革命的领导者。

——(美)莫里斯

1、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2、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设疑再探】

近代以来先进的仁人志士分别开出了哪些药方来医治中国这位病人?

有何特点?

经 济 政 治 思 想

事 件

指导思想

学习内容

特 点

三、课堂小结

新文化

运 动

兴起标志

口 号

主要阵地

代表人物

内 容

意 义

四、课堂检测

1.1915-1918 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

第38页

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 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 1/10,

不及“革命”的 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

A.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发生了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

2.民国时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

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侧重于制造和思

想之争的是( )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五、情感升华:21 世纪的我们该做什么样的青年?

六、作业:绘制思维导图

第39页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灰山港镇中心学校 文丹丹

科目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课题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者 文丹丹 单位 灰山港镇中心学校

教学目标

1.知道有关气温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日平均气温、气温

日变化、气温年变化、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等温线等。

2.学会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说出气温随

时间的变化特点。

3、能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和 1 月、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重点难点 能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和 1 月、7 月平均气温分布

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与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以故事情节导入新课:马达加斯加动物园的四只企鹅

想要逃离动物园,回到南极洲家园,请同学们帮忙制定逃

跑计划。

二、目标展示

展示关于本节内容的目标内容(请一位学生进行朗读)

三、内容讲授

(一)气温的变化

【情景一:企鹅们很怕热,想选择一天中最合适的时刻逃

跑,请同学们帮忙解决疑问。】

学生活动:

1.学生通过阅读书本 54 页的阅读材料了解气温观测

的途径,并得出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

概念与计算方法。

2.学生看课件读图回答问题,从而得出气温日较差的

计算方法以及气温日变化的规律。

归纳: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最高气温

第40页

出现在 14 时左右,所以企鹅选在一天中日出前后出发最

好。

【情景二:企鹅们从岛上出发,在陆地上跑一个月,再到

海洋上游,哪个月出发比较合适?请同学们帮忙解决疑

问。】

学生活动:

看课件读图回答问题,从而得出气温年较差的计算以

及以及气温年变化的规律。

归纳:北半球:陆地—1 月低 7 月高

海洋—2 月低 8 月高

南半球:陆地—7 月低 1 月高

海洋—8 月低 2 月高

所以企鹅因为出发点在南半球,选择 7 月份出发最好。

(知识拓展:造成陆地和海洋气温差异的原因?)

(二)气温的分布

【情景三:企鹅们从 7 月的日出前后出发,不知道归家过

程中具体的气温情况,希望能有个能反映气温的地图帮助

他们了解途中气温的分布情况,请同学们帮忙解决疑问。】

学生活动:

读等温线图了解等温线的概念以及规律。

【情景四:企鹅们在回家的途中,发现二个有意思的现象:

①发现越向南极越凉快,想知道这个地球上的气温是如何

分布?②发现白天跑到海边要比陆地上凉快多了,想知道

其中的原因。请同学们帮忙解决疑问。】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帮助企鹅朋友们解决疑惑:结合

书本 P57 活动题去探究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解决疑惑。

学生活动,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然后展示探究成果。

归纳:①世界气温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减低(纬度因素)

②同纬度,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夏季陆地气温

高,海洋气温低。(海陆因素)

【情景五:企鹅们在途中发现途中有些山下很热,山上有

积雪?请同学们帮忙解决疑问。】

学生活动:探究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

归纳: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海拔每上升 100 米,气

温约降低 0.6℃。(地形因素)

四、课堂小结

五、当堂练习

绘制气温曲线图

第41页

六、布置作业

《学法大视野》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气温的变化

气温日变化

气温年变化

二、气温的分布

①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纬度)

②夏——陆地>海洋(海陆)

冬——陆地<海洋

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地形)

教学反思

第42页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吴惠姗

一、导入:猜谜语

二、学习目标

区域认知:掌握降水的定义与测量方法;

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归纳降水量

柱状图的判读方法,具有观察、记录、整理、分析降水资料的能力;

综合思维: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分析该地降水量的时间变化特点;阅

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简要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并初探原因;

人地协调观:了解降水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三、新课讲授

任务一:前期准备(识降水,做实用雨伞)

情境:东石现有一家制伞公司,想在世界范围内建立雨伞销售公司,

公司决定请你们来当地理小顾问。

1、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 、 、 、

等,统称为降水。其中________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气象部门根据单位时

间 内 降 雨 量 的 多 少 , 把 降 雨 划 分

为 、 、 、 等不

同等级。

2、测量:怎样测量降水量?基本仪器是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

任务二:抓时机,实地考察

第43页

情境:“我们是来自新加坡、伦敦、罗马、东京的企业,听说你们公

司想拓展业务在世界范围内建立雨伞销售公司,我们诚挚邀请你们来我们

这边开公司,希望我们能有一个愉快的合作!”

3、掌握绘图方法(参考书本 59 页步骤),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在下图)。

4、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后,参考学案上的读图技巧,了解降水量的多

少和季节的变化,分析是否适合在这个地方建雨伞销售公司。

读图技巧:月降水量(大于

100mm—多雨,50-100mm—湿润,

低于 50mm—少雨)

(1)该地降水量 月

较多, 月较少,该

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特点

是 。

任务三:选店铺,位置选的好,生意差不了

情境:公司老板希望有一个图能看到全球降水量分布,并选择店铺位置

降水量柱状图

第44页

4、降水的分布

小组任务:

1 大组:对比 A、B、C 三地

2 大组:对比 D、E、F、G 两地

3 大组:对比 H、I、J、K、L 五地

4 大组:对比 M、N 两地

小组为单位,4 分钟,参考书本 60 页,思考以下问题,写在学案上,派小

组代表回答:

(1)确定选址:若只考虑降水量,哪里适合设置雨伞销售公司?

(2)归纳特点:雨伞公司处于什么位置?

(3)总结规律:什么位置降水多?什么位置降水少?

(4) 影响因素:造成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纬度因素、海陆因

素或地形因素)

5.联系实际,畅所欲言:降水和我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第45页

“3+3”优乐美课堂单元学历案设计单元整体分析

桃花江镇中心学校初中部 杨梅

单元名称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一、你愿意接受挑战吗?

回看历史,我们当以历史眼光从大国兴衰的故事中探寻大国崛起的

经验和教训。你知道英美法崛起过程中经历了什么重要的革命吗?你了

解这些革命有什么相同点吗?你知道在革命中涌现出了哪些杰出历史人

物吗?复习完本单元后,我们要学会从大国崛起的原因中汲取启示,为祖

国腾飞做出少年应有的当担。

二、你需要学习什么?

本单元的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该主题属于“资本主义”

范畴,子主题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本单

元的复习紧紧围绕“研学之旅探寻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这一大任务

展开。大任务可以分为四个子主题“设疑自探——时空知史”、“合作互探

——纵横学史”、“合作互探——图文叙史”和“质疑再探——学史鉴今”。

三、期望你学会什么?

1、通过表格归纳、史料分析、比较异同,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发展历程,初步认识其历史意义;(时空观

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结合史实,客观全面地评价华盛顿、拿破仑等历史人物;(史论结

合、唯物史观)

3、通过学习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趋势,认

识制度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联系我国实际,理解我国应从本国实

际出发,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四、 给你支招

1.为何学:本单元是部编版九上第六单元,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英美

大国崛起之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设疑自探 合作互探 质疑再探

时空知史 纵横学史 图文叙史 学史鉴今

第46页

法三场资产阶级革命。从教材而言,本单元的知识与前后两单元有密切

联系,第五单元走向近代为本资本主席制度的初步确立奠定了基础,而

本单元的学习则为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奠定了政治基础;从历

年中考方向分析而言,本单元是高频考试单元。通过学习,有助于同学

把握中考动向。

2.如何学:我们可以通过自探、合作互探、师生互动学习的方式进

行主题的复习,另外还可以画画时间轴、写写小短文等方式进行学习。

分课时学历案

学习主题: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优】化教学目标:

知道英国 1640 年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进程,了解《权

利法案》《独立宣言》、1787 年宪法和《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等文献

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这些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英国 1640 年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进程;《权

利法案》《独立宣言》、1787 年宪法和《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等文

献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 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乐】享过程

观看纪录片《大国崛起》片头,了解 15 世纪以来崛起的大

国,用历史眼观从大国的兴衰故事中探寻大国崛起的经验和教

训。17、18 世纪崛起了哪些主要国家,这一时期这些国家发生

了什么事件推动了他们的崛起?引导学生开展主题为“大国崛

起之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的研学之旅。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和创设研学之旅的情境,提升学生的学

习兴趣。

第47页

【时空知史】(第一站)

任务清单(一):

1、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2、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时间,开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3、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是谁?

4、《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颁布的时间、颁

布机构和历史意义。

5、《1787 年宪法》规定美国的政治体制是什么,有何特点?

6、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分别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1、自主完成任务清单,旧知唤醒。(3 分钟)

2、小组订正清单内容,精准知识。(2 分钟)

3、挑战过关:完成历史地图填和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整

体时间轴 (2 分钟)

【设计意图】:本阶段的活动,旨在帮助学生自主梳理知识,

整体把握本单元的主线即三场资产阶级革命。通过完成历史地

图和时间轴,落实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第48页

【纵横学史】(第二站)

任务清单(二):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历史学习方式如表格、时

间轴、思维导图、手抄简报等方式梳理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过程。

学生: 1、分组设计:(4 分钟)

2、分组展示:阐述设计理念、分析革命过程、质疑提问

(6 分钟)

3、过关挑战:利用表格比较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

探讨 17、18 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一是让学生通过同伴共学的方

式深刻理解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具体过程;二是让学生知道历史

学习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自主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此环

节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氛围,落实培养学

生史论结合、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图文叙史】(第三站)

任务清单(三):小组合作完成拿破仑人物简介

学生:1、分组撰写拿破仑人物简介:(4 分钟)

2、分组展示:(3 分钟)

3、过关挑战:总结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旨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

物,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

第49页

【学史鉴今】(第三站)

任务清单(四):写一写你此次研学的心得,可以是收获也可以

是你的困惑。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旨在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让学

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敢于质疑、学会质疑。

作业与检测:

中考练兵

附板书设计:

1640 1688 1775 1783 1789 1794

英国资产阶级革

美国独立战

法国大革命

第50页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教学设计

沾溪镇中心学校 杨跃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知道它的召开的时间和

主要内容,理解其历史意义。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

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并对比“两个凡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标准”,认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从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了解、分析,

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转折”的历史意义,由此学会在历史发展进

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认识“实践”

与“真理”的关系。

【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教学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祝酒歌》片段,展示这首歌的创作时间和部分歌词。

设问:这首歌曲创作于 1977 年,你知道歌词中的“十月”里发生了

什么事情吗?人们对此持什么态度?歌词中“十月”里发生了什么事情(1976

年 10 月粉碎“_________”,“_________”结束)?人们对此持什么态度?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翻页的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