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寒假必刷题

发布时间:2024-1-06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高一地理寒假必刷题

第一章 人口第一课时 人口分布运用 资 料,描 述 人 口 分 布 的 特 点 及 其 影 响因素.世界人口的分布1.人口分布的最大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2.人口分布具有趋向性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性主要从纬度分布、海陆分布和垂直分布三个方面解析.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带.读人口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位于 ( )A.北半球、中高纬度 B.北半球、中低纬度C.南半球、中高纬度 D.南半球、中低纬度(2)甲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 )A.地处低纬度,闷热潮湿B.温带平原,温暖湿润C.热带大陆内部,极端干旱D.地处较高纬度,终年严寒解析 (1)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比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在这些地方,自然界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发展环境,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并孕育出发达的社会文明.读图解析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故 B正确.(2)四大人口稀疏地带:干... [收起]
[展开]
高一地理寒假必刷题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第一章 人口

第一课时 人口分布

运用 资 料,描 述 人 口 分 布 的 特 点 及 其 影 响

因素.

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分布的最大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

2.人口分布具有趋向性

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性主要从纬度分布、海

陆分布和垂直分布三个方面解析.世界上

大部分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

沿海平原地带.

读人口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1)~

(2)题.

(1)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位于 ( )

A.北半球、中高纬度 B.北半球、中低纬度

C.南半球、中高纬度 D.南半球、中低纬度

(2)甲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 )

A.地处低纬度,闷热潮湿

B.温带平原,温暖湿润

C.热带大陆内部,极端干旱

D.地处较高纬度,终年严寒

解析 (1)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

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

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

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比如亚洲的东

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

东部等.在这些地方,自然界为人类的生产

生活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发展环境,人类在此

繁衍生息,并孕育出发达的社会文明.读图

解析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

低纬度的临海地带,故 B正确.

(2)四大人口稀疏地带:干旱的沙漠、寒冷的

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

林.据图解析可知,甲地区位于较高纬度,

气候寒冷,所以人口稀少,故 D正确.

答案 (1)B (2)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

第52页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胡焕庸线从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

腾冲市,是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分界线.下

图示 意 我 国 人 口 分 布. 据 此 完 成 (1)~

(3)题.

(1)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分布及地理环境特

点是该线 ( )

A.西北侧人口密度大,地势高耸

B.东南侧人口密度小土壤肥沃

C.西北侧人口密度小,植被茂密

D.东南侧人口密度大,气候湿润

(2)导致胡焕庸线东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显

著的基础因素是 ( )

A.自然条件 B.交通条件

C.经济水平 D.政策条件

(3)多年来我国人口分布有所变化,但基本

没有突破胡焕庸线,其主要原因是 ( )

A.地形地势的空间格局基本未变

B.自然资源的分布格局基本未变

C.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基本未变

D.大中城市的分布格局基本未变

解析 (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胡焕

庸线两侧的人口分布及地理环境特点是该

线东南侧人口密度大,地势更低,降水更丰

富;西北侧人口密度小,地势较高,降水量更

小,植被较少.故选 D.

(2)胡焕庸线东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显著,

主要是因为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差异大,

自然条件差异是胡焕庸线东西两侧人口分

布差异的基础因素,A 正确.在此基础上社

会经济发展也有很大不同,导致人口分布差

异显著,但经济条件差异不是基础因素,所

以交通条件、经济水平与政策条件均不是胡

焕庸线东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显著的基础

因素.

(3)我 国 人 口 空 间 分 布 主 要 受 经 济 条 件 影

响,多年来我国人口分布格局基本没有突破

胡焕庸线,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的空间格

局基本未变,C正确.地形,自然资源与大城

市分布对人口分布变化影响较小.

答案 (1)D (2)A (3)C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读我国东北三省人口密度与黑土分布

的关系图,完成(1)~(2)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1

第二部分 假期新知预习

第53页

(1)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分布区人口密度较

高的主要原因是 ( )

A.黑土自然肥力高,开发历史悠久

B.黑土区农业比较发达

C.气候优越,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黑土区淡水等资源丰富

(2)东北地区人口分布 ( )

①有明显的偏集聚于沿海的趋势 ②由高

纬度向低纬度递增 ③人口密度最小的广

阔区域是沼泽区 ④在辽宁山区人口多于

平原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1)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分布区黑土

肥沃,有 利 于 耕 作,虽 开 发 较 晚,但 发 展 较

快,集聚人口较多,人口较周边地区稠密.

(2)东北地区南部沿海的气候条件、交通条

件、经济基础等更加优越,人口更加稠密;东

北地区所处纬度较高,纬度较低地区气候条

件相对较好,人口密度较高.所以东北地区

人口分布有明显的偏集聚于沿海的趋势和

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递增的趋势.

答案 (1)B (2)A

下图示意我国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分布

情况.读图完成1~2题.

1.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

B.人口数量众多

C.人口稠密

D.距河2km 内人口最多

2.影响该流域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

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水能资源分布 B.矿产资源分布

C.交通通达度 D.取用水方便程度

湖南省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北部低

平,形成向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下图为湖南

省某年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湖南省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 )

A.南部人口密度最大

B.西部人口密度较小

C.中部人口密度最小

D.自南向北数量递减

4.影响湖南省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交通 B.经济水平

C.地域文化 D.地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2

高一地理 每日一练?刷出好成绩

第54页

江苏省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多为淤泥质海

岸,鲜有城市分布,一些临近海洋的城市距离

海岸线基本都有几十千米远,形成了人口密度

相对最低区域.下图为江苏省内人口密度相

对最低区域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江苏西南部有少部分人口密度相对最低区

域,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最可能是 ( )

A.地形 B.气候 C.经济 D.交通

6.江苏滨海地区存在人口密度相对最低区域

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土地盐碱化严重 ②矿产资源匮乏

③海运困难 ④地震灾害频繁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我国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地区称为南疆,

这里地域辽阔,能源、矿产资源丰富.下图示

意南疆主要地理要素分布.据此完成7~8题.

7.影响南疆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资源

8.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新疆地区的人口分布格

局未有大的改变,是因为该地区的人口分布

受控于 ( )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沙漠分布 D.铁路分布

下图为美国本土人口密度图,图中柱子越高

表示人口密度越大,U字型是美国人口界线,被称

为“美国胡焕庸线”.据此完成9~10题.

9.导致美国 U 字型线以内③区域人口相对稀

疏的主导因素是 ( )

A.交通条件 B.科技水平

C.气候和地形 D.城市分布

10.与②④两地相比,形成①区域人口分布状

况的优势条件是 ( )

A.经济发达 B.开发历史悠久

C.地势平坦 D.交通便捷

下图为加拿大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11~12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3

第二部分 假期新知预习

第55页

11.加拿大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 )

A.南部多北部少

B.西部多东部少

C.中间多四周少

D.均沿河分布

12.哈得孙湾沿岸人口稀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气候 B.水源

C.土壤 D.交通

下图是南美洲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读图

回答13~14题.

13.该地区人口分布 ( )

A.平原多,高原少 B.北方多,南方少

C.东南多,西北少 D.内陆多,沿海少

14.影响该地区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

A.地形 B.气候 C.历史 D.经济

?

?

?

?

?

?

?

?

?

?

?

?

第二课时 人口迁移

运用 资 料,描 述 人 口 迁 移 的 特 点 及 其 影 响

因素.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1.人口迁移的分类

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

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两种类型.

类型 国际迁移 国内迁移

概念

指 一 个 国 家 的

居 民 进 入 另 一

个 国 家 定 居 的

现象

指一 个 国 家 内 部 的 居 民

从一 个 行 政 区 进 入 另 一

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迁移

范围

超越国界 超越行政区边界

主要

方式

永久性 移 民、外

籍工人 流 动、国

际难民定居等

从农村到城市

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阶段

新 大 陆 发 现 至 第

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原因

地 理 大 发 现 与 新

航线的开辟,资本

主 义 发 展 和 殖 民

扩张

各 国 生 产 发 展 的 不 平

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

地区差异性

特点

出 现 大 规 模 跨 洲

迁移;从旧大陆移

向新大陆;从已开

发 国 家 移 向 未 开

发国家

劳务输出成为主流;国

际难民数量多,持续时

间长;优秀人才移民日

益增多;迁移流向发生

变化

流向

欧洲流向美洲;非

洲 黑 人 被 贩 运 到

美 洲;中 国、印 度

和 日 本 等 国 流 向

东南亚、美洲

从 发 展 中 国 家 流 向 发

达国家;从贫穷国流向

富裕国

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

流向示意图,回答(1)~(2)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54

高一地理 每日一练?刷出好成绩

第56页

[注] 线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

(1)根据图中各移民流向分析,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 )

A.拉 丁 美 洲 到 北 美 的 移 民 是 三 大 移 民 流

之一

B.由贫穷区域流入富裕区域是移民的主要

方向

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

D.人口移动主要是经济原因所致

(2)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

( )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亚洲

解析 第(1)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到

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中欧

和南欧.第(2)题,从图中箭头粗细可知人

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亚洲.

答案 (1)C (2)D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既受特定地区的经济、政治、社

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系列因素的影响,也受个

人意愿的支配,同时还与迁入地和迁出地之间

的距离等因素有关.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

同作用的结果.

影响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经济因素

人口迁移大多是由经济因素造成的;就业

机会较多、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往往成为

人口迁入区

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能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战争

也会引起人口迁移;我国历史上曾采取移

民戍边 措 施,将 内 地 的 人 口 迁 移 至 边 境

地区

社会文

化因素

宗教、种族等社会文化因素会造成人口迁

移;外出求学对人口迁移也会产生一定影

响;文化程度较高的人选择工作的机会多,

较容易迁移

生态环

境因素

生态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灾难性的变化常

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生态环境脆弱

地区的人 口也 会 向生 态 环境 较 好的 地 区

迁移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

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也包括在城市居住的

流动人口,2020年4月,我国发布了2019年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统计公报.下表是部分省(直辖市)常住

人口数据表.据此完成(1)~(3)题.

省份

2018年

(万人)

2019年

(万人)

增长数

(万人)

增长率

(%)

广东 11346 11521 175 1.54

浙江 5737 5850 113 1.97

北京 2154.2 2153.6 -0.6 -0.03

黑龙江 3773.1 2690.73 -21.8 -0.58

吉林 2704.1 2690.73 -13.37 -0.49

辽宁 4359.3 4351.7 -7.6 -0.17

(1)广东、浙江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

A.自然环境条件优越

B.平原为主,农业发达

C.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D.海湾地区,交通方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5

第二部分 假期新知预习

第57页

(2)影响北京常住人口减少最主要的区位因

素是 ( )

A.空气质量 B.国家政策

C.通勤条件 D.自然灾害

(3)引起东北三省常住人口减少的最主要原

因是 ( )

A.经济发展较缓慢 B.气候变干冷

C.居民候鸟式迁徙 D.水资源贫乏

解析 (1)广东、浙江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

长率较低,常住人口的增长主要来自流动人

口,而影 响 人 口 流 动 的 最 重 要 的 因 素 是 经

济,C 正确,其他因素是次要因素.故选 C.

(2)北京市为控制人口数量,分散城市职能,

开始建设雄安新区,对北京市人口起到分流

作用,B正确;空气质量、通勤条件、自然灾害

的影响小.故选 B.

(3)据以上分析,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最主

要因素是经济,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

环境污染重,工业设备老化,产业转型困难,

致使经济发展缓慢,A 正确;气候变化较小;

居民候鸟式迁徙不影响常住人口的数量;东

北大部分地方水资源充足;故选 A.

答案 (1)C (2)B (3)A

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积分入户”指外来人口取得政策规定

分值后即可申请落户,是迁入地促进外来人

口融入的有效方式.图为2014~2017年广

州市积分入户正式申请人与参与竞争人员

的数量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时段内,与广州市“积分入户”有关

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竞争名额逐年增加

B.申请人数波动上升

C.竞争入围成功率低

D.“积分入户”政策与申请人数无关

(2)“积分入户”给当地带来的主要影响最可

能是 ( )

A.促进逆城镇化发展

B.促使老龄化进程加快

C.加大人口管理难度

D.整体提升劳动力素质

解析 (1)从图上可知,竞争的名额2016和

2017都是6000人,没有增加,A 错误.申请

人数连续上升,而不是波动上升,B错误.从

申请人数与竞争名额对比看出,竞争成功率

2014-2016年超过50%,2017年低于50%,

相对成功率比较低,随着申请人数的不断增

加,而竞争名额变化不大,难度比较大,C 正

确.申请人数会影响申请成功率,申请人数

越多,成功率越低,影响较大,D错误.

(2)通过积分入户政策,使得高素质人才落

户广州,能有效提高劳动力素质(通过图示

数据,相比于外来人口数量,通过积分入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6

高一地理 每日一练?刷出好成绩

第58页

的人口数量少,也可以推断该政策主要为了

吸引高素质劳动力落户广州),D 正确.积

分入户 提 高 入 户 的 难 度,不 会 造 成 逆 城 镇

化,A 错.高素质劳动力落户广州,不会加

速其人口老龄化进程,更不会加大人口管理

难度,BC错.

答案 (1)C (2)D

读模拟人口移动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关于 图 中 人 口 移 动 对 甲、乙 两 地 影 响 的 叙

述,正确的是 ( )

①缓解乙地人地矛盾 ②阻碍乙地的经济

发展 ③加大甲地交通压力 ④加强两地

的交流合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

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箭头表示二战后

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

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

A.由核心区向周围的边缘地区

B.由欧洲沿海向内陆地区

C.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

D.由经济发达区域向经济落后区域

4.图中表现出来的跨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是

( )

A.由亚洲迁往欧洲

B.由非洲迁往欧洲

C.由北美洲迁往欧洲

D.由大洋洲迁往欧洲

下图示意我国近年来农村人口省际迁出

量,图例1、2、3依次表示迁出量由多到少的排

列顺序.读图完成5~6题.

5.影响图示区域农村人口省际迁出量的主要

因素是 ( )

A.经济发展水平

B.农业现代化水平

C.交通条件

D.耕地日益减少

6.北京、天津、上海和广东等地农村人口省际

迁出量较少,其原因是 ( )

A.农村人口比例很低,已没有可供迁出的农

业人口

B.农村人口比例较高,大多已通过建设新农

村的途径加以解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7

第二部分 假期新知预习

第59页

C.农村人口比例较低,大多已通过省内人口

迁移的方式转化为城市人口

D.农村人口比例很高,大多已通过就地实施

工业化的途径进行人口转化

下图为我国省域内阶梯式人口迁移模式

图.据此完成7~8题.

7.符合该模式的人口迁移是 ( )

A.张家口→石家庄→北京

B.大连→沈阳→哈尔滨

C.赣州→南昌→武汉

D.太康→周口→郑州

8.该 人 口 迁 移 模 式 对 乡 村 地 区 的 影 响 最 可

能是 ( )

A.空巢老人增多

B.劳动力剩余

C.人口性别比失衡

D.民宿旅游兴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州,深圳人口迅

速增长,下表为广州、深圳2010和2020年人口

数量统计.据此完成9~10题.

年份 广州(万人) 深圳(万人)

2010 1270.01 1042?35

2020 1867.66 1756?01

9.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州、深圳的人口迅

速增长,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

A.经济 B.气候 C.战争 D.家庭

10.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 ( )

①由乡村迁往城市 ②由城市迁往乡村

③由东部迁往中西部 ④由中部迁往东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历史上佤族是一个不喜欢流动的民族,主

要聚居在澜沧江以西和怒江以东的横断山脉

和怒山山脉南段.境内峰峦连绵,河流纵横,

山谷多,平坝少,人们习惯称之为阿佤山区,佤

族村寨一般位于海拔 1000米左右.近年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佤族人民同其他民族

的交流增多,人口呈现出由“阿佤山中心区”向

外流失的趋势.据此完成11~12题.

11.历史上佤族人民不喜欢流动是因为 ( )

A.耕地面积广大

B.对外交通不便

C.人民生活富裕

D.民族内部和谐

12.阿佤山区人口大量向外流失可能导致当地

( )

A.耕地面积减少 B.老龄人口增加

C.农业生产效率降低 D.生态环境恶化

人口现住地与出生地之间的分离,被称为

终身迁移人口.下图为“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

(抽样数据)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武汉市终身人口迁移主要来自 ( )

A.西南地区 B.华东地区

C.北方地区 D.周边省区

14.安徽、河南两省迁往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

数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发展程度差异

B.地域开放程度差异

C.人口迁出数量差异

D.与沿海发达地区远近差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8

高一地理 每日一练?刷出好成绩

第60页

第三课时 人口容量

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

理容量.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概念: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

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2.影响和制约因素: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社会经

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等因素.

3.三种观点

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之间的关系,可

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和生态环境

压力.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

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生态

足迹是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

生物生产 力 的 地 域 面 积.读 图 完 成 (1)~

(2)题.

(1)图中四大省区生态环境压力最小的是

( )

A.新疆 B.西藏 C.山西 D.河南

(2)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原因 ( )

①耕地、草地生产能力强 ②人口数量少

③自然灾害少 ④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

强 ⑤区域面积较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⑤ D.①②④⑤

解析 第(1)题,结合题干信息“生态承载力

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

的最大供应能力.生态足迹是指某区域满

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

面积”.由图可知,西藏生态承载力大于生

态足迹,其 余 三 省 生 态 承 载 力 小 于 生 态 足

迹,故西藏生态环境压力最小.第(2)题,结

合上题分析及所学知识可知,西藏区域面积

大,但人口数量少,②⑤正确.西藏为高原

山地气候,海拔高气温低,耕地、草地生产能

力弱,①错误;西藏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

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修复能力弱,地势起伏

大,地质灾害多发,③④错误,C正确.

答案 (1)B (2)C

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既定的对外联

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在保证

居民合 理 的 生 活 方 式、保 障 健 康 的 生 活 水

平,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所

能容纳(承载)的适度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9

第二部分 假期新知预习

第61页

3.特点

①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人口合理容量相对

稳定.

②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动态变化.

4.谋求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途径

①坚持 计 划 生 育 基 本 国 策,鼓 励 按 政 策 生

育,充分发挥全面两孩政策效应.

②努力提高技术水平、资源利用率以及资源

管理水平.

③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广 州 市 国 土 空 间 总 体 规 划 (2018-

2035年)»提出,2035 年广州市常住人口控

制在2000万人左右.下图是2015年-2020

年广州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变化折线图.

据此完成(1)~(2)题.

(1)广州提出2035年常住人口2000万人左

右,其“2000万”指的是 ( )

A.土地承载力 B.环境人口容量

C.环境承载力 D.人口合理容量

(2)2015年 -2020年广州市常住人口的增

量远超户籍人口的主要原因是 ( )

①户籍政策限制大 ②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③经济发展速度快 ④社会婚姻观念更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1)规划提出的广州常住人口控制在

2000万人左右,这是在确保持续发展基础上

的合理规划,因此“2000万”人口是指人口的

合理容量,D正确.

(2)常住人口增量大,说明吸引了大量外来

人口流入,进一步可推断当地经济发展速度

快,就业机会多,③正确;同时户籍人口增量

小,说明较多外来人口无法入户,这是受户

籍制度的限制,①正确;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社会婚姻观念更新两者有一定影响,但不属

于主要原因,②④错误.故选 C.

答案 (1)D (2)C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

量的区别与联系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

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具体表解如下:

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强调的是一个地区 的

资源环境所能承载 的

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

口),即地球最多 能 养

活多少人

强调 在 保证 合 理健 康 的

生活 水 平条 件 下和 能 促

进可 持 续发 展 前提 下 的

适度人口(最佳人口),即

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大小

关系

某一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办>人口合理容量

由于制约的因素不确定,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时

期,造成人口容量具有不确 定 性,但 在具 体 时

期,制约因素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

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复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面积约

117平方千米,离最近的大陆达3000千米.

目前岛上居民约 2000 人,以种植甘薯、捕

鱼、旅游业为生.下图为复活节岛实际人口

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图.据此完

成(1)~(2)题.

(1)1500年复活节岛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

( )

A.2000 B.4000 C.6000 D.70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0

高一地理 每日一练?刷出好成绩

第62页

(2)t2 时期,岛上的环境承载力逐渐升高的

原因可能是 ( )

A.农业技术水平提高

B.对外联系更加密切

C.生活消费水平提高

D.人口受教育水平提高

解析 第1题,图示公元1500年复活节岛环境

承载力与实际人口数量相等,说明此时人口数

量达环境人口容量最大值,即6000人规模.

第2题,t2 时期,岛上的环境承载力逐渐升

高是伴随着生产力水平上升而升高的,当时

是农业文明时期,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使

环境承载力也升高.

答案 (1)C (2)A

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某地风景优美,地形崎

岖,地表水缺乏,曾经陷入“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

人”的困境.下图示意当地部分资源环境条件所

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据此完成1~2题.

资 源 环 境

条件

耕地 水源 林地 探明矿产

所 能 承 载 的

人 口 数 量/

万人

10?9 11?2 13?7 32?9

数据来源:厦门中学生助手

1.依据木桶的“短板效应”原理,该地资源环境

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为 ( )

A.10?9万人 B.11?2万人

C.13?7万人 D.32?9万人

2.经过努力该地成功脱贫.推测当地采取的

有效合理措施有 ( )

A.大力开采地下水

B.在水源地开采矿产资源

C.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D.陡坡开荒扩大耕地面积

人类与环境相互

影响、相互制约,人类

的发展要受到环境承

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

的 影 响. 据 此 回 答

3~4题.

3.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

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 ( )

A.土地面积更广阔

B.矿产资源更丰富

C.资源利用条件更优越

D.草场资源更丰富

4.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

有效途径 ( )

A.① B.② C.③ D.④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

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下

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回答

5~6题.

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

将达到

约14~15亿

依农 业 资 源 最 大 供 养

的人口数量

约15~16亿

依粮 食 生 产 能 力 最 多

供养的人口数量

15?1亿或16?6亿

依小 康 消 费 水 平 最 适

宜供养的人口数量

约8~9亿

5.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 )

A.15亿—16亿 B.15?1亿—16?6亿

C.8亿—9亿 D.14亿—15亿

6.下 列 不 属 于 影 响 我 国 人 口 合 理 容 量 的 因

素是 ( )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地区开放程度

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D.国家人口政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1

第二部分 假期新知预习

第63页

读漫画,回答7~8题.

7.以某 地 的 四 类 要 素 测 得 的 各

自所 能 供 养 的 人 口 数 量 分 别

为8000、10000、6000、4500,则

该地的环境承载力为 ( )

A.8000 B.10000 C.6000 D.4500

8.如果用a表示2019年中国的人口数量,用b

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c表示中国的

环境承载力,那么a、b、c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 )

A.a<b<c B.c<b<a

C.b<a<c D.a<c<b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边陲,面

积166万 平 方 公 里,约 占 全 国 国 土 总 面 积 的

1/6,常住人口为 21813334人(第六次人口普

查数据),人口密度约为全国的1/10.据此完

成9~10题.

9.制约新疆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短板是

( )

A.耕地资源 B.水资源

C.矿产资源 D.草场资源

10.为提高新疆环境人口容量,目前下列措施

较合理的是 ( )

A.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灌溉技术

B.发挥光照优势,扩大水稻种植

C.出台优惠政策,促进人口的迁入

D.降低区内人们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人口潜力指数(单位:人/km2)是指目前人

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

小,人口潜力指数越大,说明该地区容纳更多

人口的潜力越大.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

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美国东北部地区人口潜力指数高的原因是

( )

①发展历史悠久,经济发达 ②土地资源

充足和水资源充足 ③铁矿和煤炭资源丰

富 ④气候条件优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从环境人口容量的角度分析,下列因素能导致

美国东北部人口潜力指数下降的是 ( )

A.扩大地区开放度

B.大力发展科技

C.提高生活文化消费水平

D.加强资源勘探开发

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在

100亿左右.下图为世界总人口推算图.据此

完成13~14题.

13.按图推算,世界人口突破警戒值的时间大

约在 ( )

A.2025年 B.2050年

C.2075年 D.2125年

14.有关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叙述正确

的是 ( )

A.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相对越少

B.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

人口容量越小

C.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D.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

大小无影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2

高一地理 每日一练?刷出好成绩

第64页

参考答案与详解

第一部分 假期核心必刷题

必刷题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D 2.A [第1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天空预定

轨道环绕地球运行时,基本按天体力学规律运行,属于

是人造天体,D正确.第2题,在太空运行的神舟十三

号所属的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银河系包括

太阳系,太阳系包括地月系,在太空380km 的高空运

行还在大气层的高层大气中,没有到达河外星系.故

选 A.]

3.B 4.A [第3题,地球位于银河系中的太阳系,是太

阳系八颗行星中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第三颗行星,位

于金星和火星之间.故选 B.第4题,存在生命的条件

需要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以

及适宜的光照和温度范围.故选 A.]

5.A 6.B [第5题,据材料信息表明,祝融号火星车自

带太阳翼电池板,因此祝融号火星车工作的能量主要

来源于太阳辐射;祝融号火星车并没有带风力发电装

置,因此大气环流不是其能源来源;太阳活动提供的能

量有限,且很难利用;祝融号火星车位于火星之上,远

离地球,地球引力有限,且不能为火星车提供能源.故

选 A.第6题,太阳活动频繁时,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

流和强烈射电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从而干扰穿过电

离层的电磁波信息,导致祝融号与地球间的通信出现

了不稳定甚至中断的现象;太阳辐射增强、火山喷发剧

烈、全球气候变暖对祝融号与地球间的电磁波信号无

影响.故选 B.]

7.B 8.B 9.C [第7题,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层

中的光球层,①为太阳内部,②为光球层,③为色球层,

④为日冕层.故选 B.第8题,根据右图可知,预估值

最大值出现的年份为2023年,所以本周期太阳活动峰

年为2023年.故选 B.第9题,极光出现在高纬度地

区,A 错.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出现磁暴

现象,并不会使地球磁场消失,B错.太阳活动发射的

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从

而卫星导航信号被扰乱,C 正确.大气成分的组成并

不会发生剧烈变化,D错.]

10.解析 (1)读图,由所学知识可知,根据八大行星距日

远近关系,图中①为地球、②为火星、③为木星、④为

土星、⑤水星.

(2)由所学知识可知,火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为逆时针,

图略.

(3)由第1题解析可知,图中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地

球,对应的是①;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是安全的

宇宙环境和适宜的自身条件,自身条件包括:日地距

离适中,表面温度适宜;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

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季节变变小,存在液态水;地球的

体积和质量适中,适宜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

答案 (1)火星;木星;水星.(2)逆时针方向;图略.

(3)①;有 适 宜 呼 吸 的 大 气;有 适 宜 的 温 度;有 液 态

的水.

11.解析 (1)读图可知,山东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

布不平衡,山东省北部大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在

5000MJ/m2 以上,南部大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

小于5000MJ/m2;南北地区间差异较大,总体上北部

多,南部少.

(2)太阳对于地球而言,是最重要的一颗恒星,地球上

的所有生命都和太阳有关.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

供了光热资源,地 球上 生 物 的生 长 发育 均 离不 开 太

阳,是地球上生命物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太阳

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体运动、大

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推动了地表的几乎

全部自然地理过 程,使 地 理 环境 得 以形 成 和有 序 发

展;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能源水能、风能、煤和石油,都

是由太阳能直接转化或经过有机体长期积累和化石

化过程转化而成的.

(3)日常生活中利用太阳能资源的实例一般常见的应

用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汽车、太

阳能移动电源、太阳能手电筒等.

答案 (1)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不均,地区间差

异大;总体北部多,南部少;山东省北部大部分地区年

太阳辐射总量在5000 MJ/m2 以上;山东省南部大部

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小于5000 MJ/m2.(2)太阳

辐射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

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为地球提供光和热;是人类日

常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源.(3)太阳能热水器;太阳

能路灯;太阳能光伏发电.

必刷题二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演化过程

1.A 2.B [第1题,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地壳的

平均厚度为17千米,陆地33千米,所以本次地震发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3

参考答案与详解

第65页

在地壳,位于图中①处地壳,A 正确.②是地幔、③是

岩石圈、④为软流层及其以下的地幔部分.第2题,关

于地球内部圈层,说法正确的是:②圈层中纵波传播速

度比横波快,B正确.①是地壳,岩石圈为地壳和软流

层以上的地幔部分,A 错误.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

米,③圈层为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上部,平均厚

度远远超过17千米,C错误.④为软流层及其以下的

地幔部分包含软流层,D错误.]

3.C 4.D [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圈层应表示

大气圈,A 错误.乙圈层位于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以

及岩石圈上部,表示生物圈,B错误.丙圈层表示水圈,

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 正确.丁圈层应表示

岩石圈,D错误.第4题,陆地地壳整体较海洋地壳更

厚,青藏高原为世界屋脊,海拔高,其地壳厚度远厚于

四川盆地和东北平原.故选 D.]

5.B 6.C [第5题,读材料可知,混翅鲎化石出现在距

今4?3亿年,由图可知,距今5?41亿年~距今2?5217

亿年期间是古生代,因此可以判断混翅鲎生活的地质

年代是古生代.故选B.第6题,研究混翅鲎等古生物

可以推断古生物生存的环境,C正确;化石是生物的遗

体或遗迹,不能重现海陆变化的格局、不能由此判断古

气候分布规律,AB错误;研究混翅鲎等古生物化石能

够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不能促进海洋生物的进化,

D错误.]

7.C 8.C [第7题,读图可知,自中生代末期到新生代

早期,全球平均降水上升,全球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

故气温下降,降水增多.故选 C.第8题,在中生代末

期,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恐龙

属于爬行动物,因此中生代末期陆地上大规模灭绝的

生物是爬行动物,C符合题意;原始鱼类是在古生代末

期灭绝,排除 A;被子植物繁盛于新生代,哺乳动物出

现于中生代,繁盛于新生代,均不是中生代末期大规模

灭绝的生物,BD错.]

9.解析 A、B 厚度不同,分别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

A、B和C均位于100km 深度(软流层上界)以上,共同

构成岩石圈,D位于100~400km 深度,应为软流层,C

+D+E属于地幔.F为莫霍面,地震波在经过莫霍面

时,横波、纵波均明显加速.古登堡面(G)向下,横波完

全消失.

答案 (1)地壳 岩石圈 软流层 地幔 (2)莫霍面

古登堡面 (3)(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4)地壳的厚度不均,A 是大陆地壳,B是海洋地壳,海

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

10.解析 (1)结合地层形成的规律,“下老上新”,故可判

断由老到新的顺序依次是1、2、3、4、5.

(2)对比两地的岩层可以看出,乙图中的Ⅳ、Ⅴ两地层

在甲图中没有出现,其缺失的原因可能是形成时期未

发生沉积作用或者已经形成,但后被外力侵蚀掉了.

(3)结合石灰岩和页岩的形成环境即可判断.

答案 (1)1、2、3、4、5 (2)Ⅳ、Ⅴ Ⅳ、Ⅴ地层形成时

地势较高,未发生 沉积 过 程(或 者 Ⅳ、Ⅴ 地 层在 形 成

后,地壳抬升,地层出露,被外力侵蚀掉) (3)3地层

为页岩,多形成于静水环境;4地层为石灰岩,多形成

于浅海环境.

必刷题三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A 2.C [第1题,Ⅰ层为对流层,气流以对流上升运

动为主,天气变化频繁,多云雨天气,A 正确.Ⅱ层为

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B 错误.高层大气存在

电离层,C错误.Ⅱ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D错误.

第2题,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辐

射,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伤害.若大气

气中臭氧含量大幅度减少,到达地表的紫外线辐射增

强,可能造成皮肤 病发病率增加,①正确;影响动植物

的正常生长,农林牧业减产,④正确;对地球的降水和

高层大气温度不会产生影响,②③错误.故选 C.]

3.A 4.C [第3题,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大气层从下

至上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高层大气

中60千米以上的整个地球大气层都处于部分电离或

完全电离的状态,被称为电离层.空间站离地面约400

千米以上,因此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期间,依

次穿越的大气层分层的顺序是对流层一平流层一电离

层.故选 A.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平均

高度约12千米,平流层一般位于离地面12千米至50

千米处,高层大气 从 离地 面 50 千 米 处向 上 至大 气 上

界.材料信息表明,黑障区一般出现在地球上空35到

80千米的大气层间,因此该层次处于平流层上层和高

层大气的底层.故选 C.]

5.D 6.B [第5题,读图可知,图示大气层高度位于50

千米以上,表示高层大气;对流层和平流层均位于距离

地表50千米以下,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故选 D.第

6题,高层大气易与太阳活动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发生

摩擦,产生极光;平流层更适合飞机的高空飞行;人造

卫星飞行在大气层之外;高层大气对流运动不显著,对

流层对流运动显著.故选B.]

7.A 8.B [第7题,根据题意低纬度地区终年气温较

高,年均温高,图中近地面年均温最高的是①,排除 CD

选项.高纬度地区终年寒冷,年均温最低,图中近地面

年均温最低的是③,排除 B 选项.中纬度地区年均温

介于低纬度和高纬度之 间,对 应 图 中的 ② 地区,A 正

确.第8题,结合图示可知,0~9千米气温随高度的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4

高一地理 每日一练?刷出好成绩

第66页

加而快速下降,大气对流运动较强,平流运动较弱,A、

C错误.图中各纬度对流层顶的海拔高度均呈现随纬

度升高而降低,B正确.高层大气的海拔范围是在平流

层顶部(50-55km)以上,图中没有反映出高层大气,D

错误.]

9.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大气平均温度大

于0℃,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

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高层大气的温度随高度升高先

减后增,所以,图中①曲线能正确表示大气温度的垂直

变化情况.

(2)A 层是大气层最底层,是对流层,对流层中水汽、尘

埃多;而且空气上冷下热,大气对流运动显著,所以,天

气现象复杂多变.

(3)适于高空飞行的是 B 层,B 层为平流层,平流层水

汽、尘埃少,能见度高;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

高,不利于空气垂直对流,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

平稳,天气晴朗,利于高空飞行.

答案 (1)①;理由:近地面大气平均温度大于0℃;对

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

升高而升高.(2)水汽、尘埃多;大气对流运动显著

(3)B;原因:水汽、尘埃少,能见度高,天气晴朗;大气以

水平运动为主.

10.解析 (1)读图可知不科学.原因可以分析图清晨,

由于大气逆温层的存在,大气对流运动微弱,城市空

气中的水汽、尘埃和其他污染物不易向高空扩散,大

气污染物质浓度较高.日出前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以释放二氧化碳为主,造成清晨林荫道上的空气二氧

化碳含量较高.

(2)从图中看应该把锻炼时间改为下午或傍晚,因为

这时逆温结束,空气质量好,空气二氧化碳含量较低.

答案 (1)不科学.原因:清晨,由于大气逆温层的存

在,大气对流运动微弱,城市空气中的水汽、尘埃和其

他污染物不易向高空扩散,大气污染物质浓度较高.

日出前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以释放二氧化碳为主,造

成清晨林荫道上的空气二氧化碳含量较高.(2)应该

把锻炼时间改为下午或傍晚

必刷题四 大气的受热过程

1.B 2.A [第1题,据材料可知,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

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又据图可知,北京时间

12-14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大气散射辐射强,说明

大气散射辐射与正午太阳高度正相关,故大气散射辐

射夏季大于冬季,①正确、③错误;又据图可知,阴天云

层厚,大气透明度低,大气散射辐射强,说明大气散射

辐射与大气透明度反相关,城区比郊区污染较严重,大

气透明度低,大气散射辐射城区大于郊区,②错误、④

正确.故选 B.第2题,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

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

蓝色,①正确;日出和日落的时候,太阳光要穿过较厚

的大气层才能到达地面,波长较短的蓝光、青光、紫光

大部分已被上层大气散射掉了,到达近地面大气时主

要只有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了,故朝霞和晚霞

往往呈红色,②正确;秋冬季节出现霜冻,与晴朗的夜

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有关,与大气散射无关,③错

误;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是因为云层少,大气透明度

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吸收作用少,不只是

散射作用,④错误.故选 A.]

3.B 4.C [第3题,图中①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作用,②表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③表示大气

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④表示地面辐射;雪后天气转

晴,积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②增强.故选 B.

第4题,图中①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②表

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③表示大气对太阳辐

射的散射作用,④表示地面辐射;日出前东方的天空有

一段时间是半光明状态,主要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

的散射作用③.故选 C.]

5.C 6.A 7.A [第5题,据材料“所有蕉树上结的果

实都被蕉农用蓝色、黑色的袋子牢牢包裹着,路边的田

埂上间隔堆了十几个火堆,燃起的白烟随风飘向蕉地”

可知,白烟飘向蕉地,白烟能增强大气逆辐射,起到保

温作用,由此可以推知,所有蕉树上的果实都被袋子牢

牢包裹是为了保温作用.日照能提高果实的品质,所

以果实套袋子不是为了防晒.故选 C.第6题,飘向蕉

地的白烟可以增强对地面辐射的吸引,来增强大气逆

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提高气温,起到防御低温

冻害的影响,A 正确;白烟对太阳辐射的作用较小,BC

错误;提高地温,使地面辐射增强,来 提高 气 温,D 错

误.第7题,为减轻低温冻害对蕉树的影响,蕉农还可

以通过覆盖薄膜减少热量散失起到保温作用,①正确;

通过向蕉地灌水,来 提高 土 壤中 的 水 份,水 份比 热 容

大,降温慢,从而提高地温,增强地面辐射,来提高大气

温度,③ 正确;铺设鹅卵石,增大温差,鹅卵石比热 容

小,降温快,地面温度降低得更多,会加剧低温冻害,②

错误;喷洒农药是针对除草防虫的农业技术,对防御低

温冻害无关,④错误.故选 A.]

8.C 9.C [第8题,读右图可知,①是地球大气上界的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水、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来

源,但不能直接影响黄山山顶气温高低,A 错误;②是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地面直接升温,不是使大气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5

参考答案与详解

第67页

接升温,B错误;③是地面辐射,对流层大气强烈吸收地

面辐射而增温,海拔越高,离地面越远,吸收到的地面

辐射量越小,因此直接影响黄山山顶气温高低的是③地面

辐射,C正确;④是大气逆辐射,是大气向外释放的能量中

射向地面的部分,对地面有保温作用,D错误.第9题,据

所学知识可知,云海的存在,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增强,到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但对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无影

响,①不变,②减小;夜晚由于有云海的存在,能强烈吸收

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即吸收③多,而不是使③增

大,但使④增大.故选C.]

10.解析 (1)晴天时,白天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作用弱,气温比阴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弱,气温比阴天低.(2)晴天与阴天相比,阴天时昼夜

温差小;陆地与海洋相比,海洋昼夜温差小.(3)新疆

多晴朗的天气,白天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夜晚气

温低,呼吸作用弱,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答案 (1)A 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

温作用弱,气温比阴天时较低 (2)B 多云的白天,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气温低,夜晚,大气的保温作

用强,气温高;再加上海洋的热容量比陆地大,升温、

降温慢,所以昼夜温差小 (3)新疆多晴朗的天气,昼

夜温差大,白天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夜晚,大气

逆辐射弱,气温低,呼吸作用弱,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11.解析 (1)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

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短波

辐射能透过大气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

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

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吸

收地面辐射增温.

(2)“天雨新晴,北风寒彻”表示受冷锋过境之后影响,

当地受单一的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晴朗的夜晚,

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弱,地面散失的热量多,地面降温快,气温偏低,水汽

易凝结,造成“是夜必霜”.

(3)“放火做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是 因 为“烟

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可以大量吸收地面长波

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辐射热量损失,起到

保温作用,从而避免霜冻危害.

答案 (1)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到达地面,

使地面增温;地面再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将热量传

递给近地面大气,使大气增温.(2)晴朗的夜晚,大气

透明度高(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

用弱,气温偏低,水汽易凝结成霜.(3)烟气可以吸收

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从而起到增加地面温度

的作用,避免霜冻危害.

必刷题五 热力环流与风

1.D 2.D [第1题,砧板边放置点燃的蜡烛,会引起蜡

烛、洋葱之间温度差异,蜡烛温度高,洋葱处气温低,因

此会导致蜡烛处出现上升气流,洋葱处气温相对较低、

气流下沉,洋葱处气压高于蜡烛,在蜡烛和洋葱之间形

成热力环流,洋葱散发的刺激气体会沿砧板流向蜡烛,

随蜡烛上升气流升到高处.故选 D.第2题,将洋葱先

进行加热、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切会加快刺激气体挥

发,AB错误.洒香水改善气味成本高,效果不大,C 错

误.在冰箱冷却洋葱,降低其温度,使其气体挥发 变

慢,可行,D正确.]

3.D 4.D [第3题,读图根据彩旗随风飘扬的方向,判

断出风是由湖面吹向陆地,吹湖风.应为白天,白天陆

地增温快,近地面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可能为阴雨

天气;而湖面增温慢,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可能为晴

天.D正确.第4题,①③是同一地点的近地面和高空

的风,①是近地面的风,会受到地面和空气之间及运动

状况不同的空气层间的摩擦力的影响,而③是高空的

风受到的摩擦力小,所以③处风力大,D正确.]

5.B 6.A [第5题,由于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

(和等压线垂直)、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

向左偏)、摩擦力(和风向方向相反)的共同作用,风向

和等压线斜交.高空的风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

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和等压线平行.结合题干信息

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判断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

方向为⑤,近地面的风向右偏与等压线斜交,风向应是

⑥,高空的风向右偏,与等压线平行,风向应是⑦.故

选B.第6题,结合上题分析,高空的风主要受水平气

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和等压线平行,,

PM<PN,则水平气压梯度 力的 方 向为 ①,若为 北 半

球,风向向右偏平行等压线,应为③;若为南半球,风向

向左偏平行等压线,应为⑦.故选 A.]

7.B 8.A [第7题,在无花果生长范围内,北方地区纬

度较高,且无花果需要越冬,因此推测拱棚多层膜覆盖

技术主要起到保温作用,减轻低温冻害;北方地区纬度

高,冬季气温低,病虫害较少.故选 B.第8题,越冬时

天气寒冷,只有在晴朗的白天,温度较高时,才打开顶

部放风口.由于此时棚内气温较高,热空气从顶部上

升流出,实现通风,A 正确、B错误;夜晚,拱棚外面气温

低,开启底部放风口会使冷空气进入,使无花果遭受低

温冻害,CD错误.]

9.解析 (1)读图可知,近地面 M 处等压面下凹,为低压,

N 处等压面上凸,为高压;上空和近地面的气压状况相

反,因此 M 处上空等压面上凸,N 处上空等压面下凹,

作图即可.M 处近地面为低压,盛行上升气流,N 处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6

高一地理 每日一练?刷出好成绩

第68页

地面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水平方向气流由高压吹向

低压,近地面由 N 吹向 M,高空由 M 吹向 N,因此形成

顺时针方向的热力环流.

(2)白天海洋增温慢,气温低,形成高压;陆地增温快,

气温高,形成低压;因此 M 代表陆地,N 代表海洋.

(3)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城区和郊区之间形成城市风

热力环流,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区;P地位于城郊边

界,在城郊热力环流圈范围之内,工厂排放的大气污染

物会经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区,从而加剧城市大气污

染,因此该工厂的布局不合理.

答案 (1)

(2)陆地;海洋 (3)不合理;工厂排出大气污染物会经

近地面风从郊区流向城区,加剧城市污染.

10.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在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

线越密集,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也越大,甲、乙、丙、

丁四地相比,丁处等压线最密集,气压梯度力最大,故

风速最大.

(2)由气压场形势图可知,甲处气压值低于丙处,推出

近地面甲处为低压,丙处为高压,因此近地面水平方

向气流从丙流向甲,甲、丙两地间的热力环流呈顺时

针方向.

(3)若图示气压高低只与气温有关,则近地面气压低

处气温高,气压高处气温低,故甲处温度最高,若乙、

丙两地间的温差增大,则两地的气压差也将增大,促

使气流运动的力也会增大,即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

答案 (1)丁 理由: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力越

大,风力越大

(2)

(3)甲 增大

必刷题六 水循环

1.B 2.B [1.降水为水在空中落下到达地面的过程,与

①方向不同,A 错误;根据题干分析可知,通过加热板

加热海水,海水温度升高后有水蒸气上升,此环节与自

然界水循环的蒸发环节类似,B正确;下渗是水从地表

下渗至地下的过程,与①环节不符,C 错误;水汽输送

为水汽在空 中 移动 运 动的 过 程,与 ① 环节 不 符,D 错

误.2.加大加热板火力,使水蒸发速度加快,①正确;

增加水槽深度,水蒸气到达塑料膜的距离变长,不利于

水蒸气在上方的塑料膜上凝结,②错误;塑料膜上加冰

块,使塑 料 膜 温 度 降 低,加 快 水 蒸 气 凝 结 成 水 速 度,

③正确;增加集水杯对于加快淡水提取速度没有明显

作用,④错误.故选 B.]

3.B 4.B [第3题,据所学知识可知,坎儿井利用地下

暗渠输水,改变了地下水流方向,直接影响水循环的地

下径流环节,B正确.人类对降水影响不大,不能影响

降水,D错误.开挖坎儿井不是直接影响下渗,可以收

集下渗到沙土中的凝 结水 和 高山 冰 雪融 水,A 错 误.

坎儿井能减少蒸发,但不能直接影响蒸发,C 错误.第

4题,读图可知,与明渠相比,暗渠埋在地下,地下水在

暗渠中流动,不受地表干旱气候影响,有效减少了水分

的蒸发,B正确;新疆吐鲁番盆地气候干旱,大气降水很

少,暗渠是截取地下水及把地下水引出地面,A 错误;

暗渠是输水通道,不是送气通道,竖井主要用于通风、

挖掘时取土,以及用作维修时的通道口,竖井是送气通

道,C错误;储水和供水功能的是涝坝,D错误.]

5.D 6.B [第5题,结合材料解析,重庆雨水花园是“海

绵城市”的具体表现,主要功能为下雨时“蓄水”,需要

时“放水”,读图可知,图中路牙石缺口连接了路面和绿

地,因此其最直接作用是便于路面积水及时排入下沉

绿地中,而不是绿地的雨水及时排出,C 错误,D 正确;

不能消除城市环境污染,A 错误;路牙石缺口不能直接

减轻城市热岛效应,B错误.第6题,结合材料解析,雨

水花园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有助于使地表径

流季节变化趋缓,B正确;水汽输送主要通过大尺度的

大气环流实现,雨水花园不会对水汽输送产生影响,A

错误;有助于增加下渗,增加地下径流,C 错误;有助于

使水循环趋于稳定,D错误.]

7.C 8.B [第7题,读图可知,a代表蒸发、b代表地表

径流、c代表下渗、d代表地下径流.用植被浅沟替代

不透水地面会使a蒸发增强,b地表径流减弱,c下渗增

强,d地下径流增强.故选 C.第8题,城市大量布置

植被浅沟后,对河流的流量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丰水期

水位下降,枯水期水位上升,流量会更加稳定,B正确,

AC错误;植被保持水土,河流含沙量会减少,河流水质

会变好,D错误.]

9.解析 (1)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判断,结合所学知识进行

解析,②代表将海洋上空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为水

汽输送;④雨水下渗下地面以下,为下渗;⑤表示地表

水的汇聚,为地表径流;⑥代表地下径流.(2)水循环

中通过地表径流向海洋不断输送有机物;考查水循环

的意义.海陆间大循循环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7

参考答案与详解

第69页

更新,使淡水资源得以再生.(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城市内的湖泊如果与有河道与海洋相联,则参与海陆

间大循环,如果没有相连,为内流湖,则参加陆地内循

环.(4)考查植被破坏对水循环的影响,植被破坏,涵

养水源的能力减弱,会导致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弱,

加剧城市的内涝灾害.同时由于植被破坏后悔导致植

被的蒸腾作用减少.

答案 (1)水汽输送 下渗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2)⑤ 海陆间循环 (3)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4)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植物蒸腾作用减弱等.

10.解析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钱塘江是外流

河,最终注入东海,钱塘江流域降水丰富,为亚热带湿

润区,流域内降水主要来自海洋水的蒸发并通水汽输

送到钱塘江流域上空,形成降水,所以钱塘江参与的

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大循环.

(2)钱塘江属于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会不断地

对地表进行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

表形态;陆地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

物和盐类,成为联系海洋和陆地的纽带;对地表太阳

辐射吸收、转化、传输,缓解地区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

矛盾;钱塘江流域降水丰富,为亚热带湿润区,能为全

流域提供丰富的淡水资源.

(3)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

成的.农历每月的初一前后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

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力合在

一起,吸引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

潮汐比较大.特别是中秋节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

阳最近的时候,因此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秋潮是

一年中最大的.杭州湾外宽内狭,出海处宽达一百公

里,而往西到海宁县盐官镇附近,只有三公里宽.潮

水刚进杭州湾,水面宽阔,越往西就越受到河流两岸

地形的约束,水只好涌积起来,潮头越积越高,好像一

道直立的水墙,向西推进.中秋前后,钱塘江河口的

河水流量大,且流速与潮水流速几乎相等,力量相等

的河水与潮水一碰撞,就激起了巨大的潮头.另外,

浙北沿海一带,夏秋之交常吹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

向大体一致,也助长了它的声势.

答案 (1)海陆间水循环理由:钱塘江汇入东海(可答

海洋或杭州湾);流 域降 水 丰沛,水汽 主 要来 自 太平

洋.(2)塑造地表形态;为海洋输送物质(或联系海洋

和陆地的纽带);缓解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为

人类活动提供淡水资源等.(3)农历8月15-18日,

海水受到的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最大;钱塘江口

状似喇叭形,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

速缩小湖水层层相叠;沿海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

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必刷题七 海水的性质

1.A 2.D [第1题,依据已学知识,海水温度深度在

1000米以上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000米以

下的深海中,海水温度变化不大,常年保持低温状态,

曲线①符合.故选 A.第2题,纬度越高,表层海水温

度越低,北极圈处海域表层水温与1000米以下海水的

温度接近,故其海水温度垂直变化幅度最小.故选D.]

3.A 4.B [第3题,有一艘货轮从大西洋(盐度低)通过

直布罗陀海峡进人地中海(盐度高),再通过苏伊士运

河进人红海(世界盐度最高海区),海水的盐度变化顺

序是小-变大-更大.故选 A.第4题,有一艘货轮从

红海(盐度最高,吃水最浅)通过苏伊士运河进人地中

海(盐度较高,吃水较深),再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人大

西洋(盐度更低,吃水更深),货轮吃水深度的变化顺序

是浅-深-更深.故选 B.]

5.A 6.C [第5题,主要受温度影响,表层海水密度大

致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读图可知,三个海区的表

层(0米深度)海水密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①、②、

③,因此纬度由低到高排列顺序应①、②、③.故选 A.

第6题,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温度下降,密度也随之

上升,因此在各纬度海区(包括低纬海区),随着深度增

加密度会上升,A 错误;读图可知,各纬度海区海水深

度较浅外,密度变化大,海水较深处,密度变化较小,因

此在中纬海区随着深度增加密度变化速度应变小,B错

误;在高纬海区,因表层海水温度低,表层海水密度大,

而图中显示,2000米深度处各纬度海区的海水密度相

似,因此高纬度海区随着深度增加密度变化最小,C 正

确;在海洋表面,随着纬度增加海水温度下降,因此密

度会增加,D错误.]

7.A 8.B [第7题,读图可知,大致在10°N 附近,海水

密度出现最低值.故选 A.第8题,读图可知,大洋表

层海水盐度大至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副热

带海域是大洋表层 海 水盐 度 最 高值 出 现的 区 域.故

选B.]

9.解析 (1)渤海海冰分布属于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应

从分布的均匀性及哪里多、哪里少等方面考虑.结合

图例、读图可知,渤海海冰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在沿

海水域,其中辽东湾分布最广.

(2)海冰的形成主要受地理纬度、海水盐度、水体深度、

水体与外海交换能力等因素影响.读图可知:在渤海

海域,辽东湾所处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水温较低;辽东

湾深入大陆,受陆地影响大,而陆地比热容小,冬季降

温快,因而辽东湾水温较其它区域低,且辽东湾为半封

闭海域,与外海水体热量交换较少;辽东湾位于大陆架

海域,水深较浅,夏季储存的热量少.综上所述,辽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8

高一地理 每日一练?刷出好成绩

第70页

湾冬季水温低,利于海水结冰.辽东湾有辽河等多条

河流注入,河水对海水起稀释作用,辽东湾盐度较低,

利于海冰的形成.

答案 (1)主要分布在沿海水域;以辽东湾分布最广

(2)大陆架海域,水深较浅,夏季储存的热量少;多条河

流注入,盐度较低,利于海冰的形成;受陆地影响大,冬

季温度较低;纬度较高,冬季温度较低;半封闭海域,与

外海水体热量交换较少.

10.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到海水盐度最高的是位于

30°附近,向赤道和两极递减.(2)A 洋流是从赤道附

近流向40°S附近,也就是说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应

该是暖流.影响应该是两方面:有利:加快进化速度;

不利:扩大污染环境.

(3)从气候角度看,地中海区域晴天多,降水少;温度

高,增发量大;且地中海沿岸降水少,河流较少,注入

地中海的淡水较少;从图中可以看到,地中海海域比

较封闭,与外海水体交换较少.

答案 (1)从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分别向赤道和两极

递减 (2)暖流 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

度;但也扩大了污染范围 (3)该海域晴天多,降水量

小;温度高,增发量大;周围径流少,淡水注入较少;海

域较封闭,与外海交换的少,所以盐度较高.

必刷题八 海水的运动

1.C 2.D [第1题,海上冲浪利用的是波浪的能量.第

2题,海上冲浪最刺激的季节应是风浪最大的季节.读

图可知,该海域冬季风力最大,海浪最高.]

3.C 4.C [3.赶海必须要在大潮退下之后,贝壳等会随

着潮退裸露在沙滩上,最适合赶海,最好是在白天,图

中显示0:00-2:00和 4:00-6:00,潮汐高度逐渐增

加,危险系数增加;10:00-12:00时间内,大潮正处于

最后的退潮时间段,最适合赶海;17:00-19:00潮高逐

渐升至最高,然后再下落,处于最危险时间段.故选C.

4.日地月要在同一直线上,时间一般为初一或者十五,

A 错误;一般在农历每月初一、十五以后两三天内,各

要发生一次潮差最大的大潮,那时潮水涨得最高,落得

最低,涨幅也最大,B 错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的作用

下,海洋水面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在白昼的成为潮,夜

间的成为汐,总称“潮汐”.因此一天中有一次涨潮,一

次落潮,故一天能发电四次,C正确、D错误.]

5.C 6.A [5.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寒流由高纬流向

低纬.甲为日本暖流;乙为北太平洋暖流;丙为加利福

尼亚寒流,流向标错;丁为北赤道暖流.故选 C.6.暖

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甲洋流为日本暖流,增温

增湿.故选 A.]

7.B 8.C [第7题,海洋污染物扩散速度与洋流流向

有关,顺流则快,逆流则慢.甲与千岛寒流流向相反,

扩散慢,A 错误;乙与北太平洋暖流流向相同,核废水

扩散速度快、距离远,B正确;丙和丁与日本暖流流向相

反,扩散慢,CD 错误.第8题,据图可知,此海域是北

太平洋,①是北太平洋暖流,②是千岛寒流,③是日本

暖流,④是北赤道暖流;而暖流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

流起降温减湿的作用.故选 C.]

9.解析 (1)读图可知,图中海域位于非洲西南部地区,

有本格拉寒流流经,该洋流为上升补偿流,将深层营养

盐类带到表层,鱼类饵料丰富,有利于渔场形成.

(2)图示沿海和内陆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的原因主要

从影响气温的因素进行分析.由于纬度相同,沿海和

内陆气温差异主要是受洋流影响导致的,该地海域有

本格拉寒流流经,起到降温作用.

(3)某国一艘轮船正沿图中航线自北向南航行,而航行

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反,所以影响航行速度,同时,寒流

流经海域多海雾,能见度低,影响航行安全.

答案 (1)该海域受东南信风的影响,风由陆地吹向海

洋,形成离岸风;沿海地带的表层海水被吹离海岸,底

层冷海水上泛,形成上升流;底层大量的营养盐类物质

被带到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养分,浮游生物繁殖,鱼

类饵料丰富,利于渔场形成.(2)沿海地区常年受(本

格拉)寒流的影响,导致沿海气温较低;内陆地区海拔

高,气温较同纬度平原地区偏低.(3)受(本格拉)寒流

流向(自南往北流)的影响,轮船航行速度较慢;受(本

格拉)寒流降温作用影响,沿岸多海雾,能见度较低,影

响轮船的航行安全;受(本格拉)寒流对船只速度影响,

轮船航速减慢,导致轮船能耗增加等.

10.解析 (1)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a为拉布拉多寒

流,总体流向大致为由北向南,b为北大西洋暖流,流

向大致为由南向北.(2)a为寒流,b为暖流,同纬度

海域暖流b水温高;海水密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增,b海

域较c海域,纬度较高,密度较大;海水盐度由副热带

海域向高纬低纬递减,d位于副热带,盐度高,又因e

海域有亚马孙河注入大量淡水,e海域盐度较低.

(3)图中 M 海域附近有纽芬兰渔场,是寒暖流交汇形

成(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具体过程是:寒

暖流交汇导致海水扰动,海洋下层盐分物质带到海洋

表层,促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

饵料,形成大规模渔场.

(4)农历初一或十五,月球、太阳对海水的吸引力形成

合力,出现天文大潮;河口外面宽、内部窄成喇叭形,

越向内潮水堆积越高;偏东信风助推海水由河口向上

游推进.以上共同作用下,导致涌潮上溯远、潮位高.

答案 (1)沿洋流方向画箭头,大致方向为a处箭头朝

南,b处箭头朝北.图略.(2)b b e (3)寒暖流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9

参考答案与详解

第71页

汇,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

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充足,形成渔场.(4)农历

初一或十五,正值天文大潮;河口外宽内窄,口大肚小

(河口形状呈喇叭形);受盛行风的影响.

必刷题九 喀斯特地貌与风成地貌

1.B 2.A [第1题,图示景观为广西阳朔的漓江峰丛,

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B正确;雅丹地貌主要分

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A 错误;丹霞地貌是以陡崖坡

为特征的红色砂砾岩地貌,C错误;海岸地貌分布在沿

海地区,D错误.第2题,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由含有二

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侵蚀)作用形成的.

故选 A.]

3.C 4.B [第3题,据图可知,该地地表裸露,植被稀

少,可推测,该地降水少,气候干旱,结合选项可知,位

于我国西北地区.第4题,该地貌为为风蚀蘑菇,不是

风蚀垄、沙丘、风蚀柱,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B正确.]

5.C 6.A [第5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风力强劲,风 的沉 积 作 用 形 成 沙 丘,故 C 正 确.第 6

题,西北干旱地区降水稀少,风力强劲,道路两边铺设

草方格沙障可以增大摩擦,降低风速;利于沙丘固定和

截留水分,减少蒸发,利于固沙植被成活,因此①②项

正确;草方格沙障利用的是枯草,不能增强吸收地下水

能力,因此③④项错误,故 A 正确.]

7.D 8.B 9.A [第7题,图示为风蚀残丘的地貌,图

示中裸岩广布,风力强劲的地区.因此分布在我国西

北干旱地区,D 正确;内蒙古高原东部由于距海较近,

降水较丰富,以是森林草原的过渡地带,风力侵蚀作用

较弱,A 错误;东北平原地区是半湿润区,以流水地貌

为主,B错误;黄土高原地区位于我国的半湿润地区,主

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黄土地貌,C错误.第8题,据材

料“风蚀残丘是风蚀谷经长期外力作用不断扩展,使风

蚀谷之间的地面不断缩小而形成的岛状高地或孤立小

丘”可知,该地貌的成因主要是风力侵蚀地貌.故选 B.

第9题,由图示可知,风蚀残丘迎风坡较缓,背风坡坡

度较陡,构造方向与盛行风向平行.故选 A.]

10.解析 (1)雅丹地貌由干旱区风力侵蚀形成,沙丘地

貌由风力堆积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③④正确,

故选B项.(2)两个景观都位于干旱地区,都与风力

作用有关,但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的典型地貌,沙丘

是风力堆积地貌.(3)根据图示及所学内容可回答其

特征.

答案 (1)B (2)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都与风

力作用有关,其中,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的结果,沙丘

地貌是风力堆积的结果.(3)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

相间构成;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与风向一致,沟

槽内常有沙子堆积.

11.解析 (1)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与

该地高温多雨的气候以及地表可溶性岩石发育有很

大的关系.

(2)图中的地貌景观为喀斯特峰林,峰林的形成一般

由喀斯特溶沟发展而来,溶沟和流水侵蚀有很大的关

系.沉积环境形成可溶性沉积岩,在流水溶蚀作用下

形成溶沟;溶沟进一步发育,形成洼地;洼地进一步发

育,底部相连,残留下来的呈锥状的岩石,形成峰林、

峰丛.

(3)此问注意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景观的区别,地表喀斯特景观类型有溶沟、洼 地、峰

丛、峰林、孤峰、残丘、天坑、喀斯特漏斗等.

答案 (1)西南(贵高原)条件:地表岩石多为可溶性

岩石(如石灰岩);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流水作用

强.(2)在地表沉积作用下形成可溶性岩石;可溶性

岩石在流水作用下不断溶蚀,形成溶沟;溶沟进一步

发展,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洼地底部平坦,边缘残留

的岩体常呈锥状耸立,形成峰丛、峰林.(3)溶沟、洼

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喀斯特漏斗、天坑等.

必刷题十 常见的流水地貌

1.D 2.A [第1题,由河道的形态变化推测,b处裁弯

取直形成了牛轭湖,故①②③应该是在④之后,A、B错

误;a处截弯取直形成牛轭湖,故③形成时间在前,①②

形成时间在后,C 错误;因此,该河道演化的时间先后

顺序是④③①②,D 选项正确.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

点可知,在宽阔的平原地区,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

水流是在沿着曲线流动,河水在两岸流动速度不同,凹

岸流速快,凸岸流速慢,河流便呈现出了弯弯曲曲的流

向,A 正确;河流出山口和湿润山区的河流流速较快,

不能形成蜿蜒曲折的河道,BC 错误;大河入海口主要

以河流堆积为主,D错误.]

3.C 4.B [第3题,据材料可知,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

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形成的,山地中河流多、

沟谷多、降水丰富是其形成的必备条件.洪积扇集中

连片分布与山体的坡度和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降水

集中并不能代表降水多.第4题,甲地洪积扇堆积物

中砾石较少,说明流水搬运能力较弱,沉积能力较强.

山地相对高度较小会导致水流速度较慢,流水搬运能

力较弱;河流流程较长,大颗粒的砾石在河流的中上游

沉积.]

5.C 6.B [第5题,聚落分布于坝子地势较高之处,聚

落选址高于多年平均洪水位,可防御洪涝.同时,结合

图示信息可知,聚落的选址可以少占耕地,节约耕地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0

高一地理 每日一练?刷出好成绩

第72页

源.故选 C.第6题,读图,结合河流形态信息可知,耕

地位于河流的凸岸.河流凸岸流速慢,泥沙堆积明显,

为河流的堆积岸,B 正确、AC 错误.耕地分布区紧靠

河流,地势较低,D错误.]

7.D 8.A [第7题,河流阶地是由河流下切侵蚀和地

壳间歇性抬升形成的,地势越高的阶地形成的时间越

早,地势越低的阶地形成的时间越晚,因此图中四级阶

地形成的先 后 顺 序 为 T3、T2、T1、T0.故 选 D.第 8

题,读图可知,河流阶地分布在河流沿岸,水源充足,

③正确;河流阶地属于原先的河谷底部,土层较深厚,

土壤肥沃,便于耕作,④正确;河流阶地分布在河谷地

区,地形不具备平坦开阔的特点,①错误;河流阶地处

矿产资源不一定丰富,②错误.故选 A.]

9.解析 (1)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

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

开并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

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 的锥 形.山 地河 流 流过 山 麓以

后,因为坡度变换,流速降低,河道变宽,河流携带的物

质大量堆积,河床抬高,河流不断变迁、改道,或分成多

股水流,形成一个延伸很广、坡度较缓的台地.

(2)河流流速较快的时候,颗粒小的泥沙会被携带走,

一些颗粒较大的石块才会沉积下来;流速降到很慢的

时候,细小颗粒才会沉积.在河流出山口处,河流流速

并未降下来,沉积的仍是颗粒较大的石块,所以从顶端

到边缘,堆积物逐渐变细.

(3)山地河谷一般为 V 字形,河流下蚀能力强;平原河

谷一般为 U 字形,河流侧蚀能力较强,且底部堆积作用

明显.

答案 (1)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河水摆脱了侧向约束

(或流量分散,或流速减缓),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

沙(或碎屑物、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2)平均粒径变

小 从扇顶到扇缘地势变缓,流速减慢.(3)C处河谷窄

而深(或呈 V 形),C 处河流流经山区,流速快,下切侵

蚀强.

10.解析 (1)结合图示信息可知,M 位于河流的凸岸,紧

靠河流,在洪水期能够被河水淹没,接受泥沙沉积,在

枯水期出露,是典型的河漫滩地貌.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N 处有大量落石且落石粒径

较大.读图可知,N 处于河流的凹岸,凹岸水速更快,

流水侵蚀作用更强,岸边下坡的岩石被流水侵蚀而掏

空,上部岩石悬空受重力作用崩塌.

(3)优势的角度: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区域地处山区,

地势起伏相对较大,流水速度相对较快,开发水上漂

流项目惊险刺激,能够满足游客独特的旅游需求.劣

势的角度:结合图示地形、水量等信息推测,区域地处

河流上游河段,水量较小.区域气候属温带季风气

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导致水量的季节变化大,不利

于水上漂流项目的开发,洪水期水量大,危险系数高,

而在枯水期水量小,且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在枯水期

河流有结冰期,不利于水上漂流项目的开发.

答案 (1)河漫滩.M 处为凸岸,水流速度慢,洪水期

接受泥沙沉积,枯水期出露,形成河漫滩.(2)由于侵

蚀岸(凹岸)一侧受流水侧蚀作用影响,岸边下部岩石

被侵蚀掏空,导致上部岩石受重力作用崩塌.(3)优

势:山区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惊险刺激).劣势:

河流上游水量小;水量季节变化大,洪水期危险性强,

枯水期水量过少;有结冰期.

必刷题十一 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

1.D 2.A [第1题,据材料可知 ,烛台石位于台湾北部

海岸,故烛台石属于海岸地貌.第2题,烛台石位于沿

海地区,常年受海 浪 侵蚀 作 用的 影 响,其 形 态不 断 变

化,故 A 正确.]

3.B 4.C [第3题,据图示判断,河流入海口地区的面

积不断扩大,故可判断为河流入海口地区泥沙淤积而

导致了海岸线向海洋一侧推移.第4题,结合上题解

析可知,该地区应位于河口三角洲附近,故可能形成三

角洲、海滩和沙洲等地貌,而沙丘地貌一般分布于干旱

地区,而非河口地区.]

5.C 6.D [第5题,读图判断,①②③均为冰川侵蚀形

成的地貌,其中 ① 处 为三 面 环以 峭 壁、呈 半 圆形 的 洼

地,为冰斗;②处为高耸尖锐的山峰,为角峰;③处为 U

型谷.故选 C.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北平原和亚马

孙平原都是由河流 堆 积形 成 的冲 积 平原,① ② 错 误.

北美五大湖由冰川侵蚀形成,波德平原由冰川堆积作

用形成波状起伏的平原.③④正确,故选 D.]

7.D 8.D [第7题,玄武岩的形成过程就是岩浆喷出、

岩浆冷凝随着海水侵蚀,岩石露出地表.故选 D.第8

题,海水不断侵蚀崖底的岩石,上部岩石会崩落.岩石

会随着海水的搬运,海岸线不断后退,崖顶的海拔不断

下降.故选 D.]

9.解析 (1)由材料信息可知,海蚀平台是海蚀崖形成

后,继续受海蚀作用不断后退,在海蚀崖前出现一个平

台状地貌,所以向海一侧形成时间早、坡度陡,故 A 正

确,B错误;岩石表面呈现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应为

喷出岩,而化石存于沉积岩中,C 错误;沙滩属于海积

地貌,D错误.故选 A.

(2)由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海边岩石不断受到风

浪的侵蚀和冲击,硬度较小的岩石首先被侵蚀掉,基岩

海岸不断崩塌后退,较坚硬的岩体残留在海蚀平台上,

形成“石老人”.

(3)由材料信息及推理可知,由于海岸不断受到风浪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1

参考答案与详解

第73页

侵蚀和冲击,海蚀崖不断地受到侵蚀后退,海蚀平台被

残留,海蚀平台的宽度随 海 蚀崖 的 后退 而 加大,所以

“石老人”会距岸的距离变远.

答案 (1)A (2)海边岩石不断受海浪侵蚀,硬度较小

的岩石首先被侵蚀掉,海岸不断后退,较坚硬的岩体残

留在海蚀平台上,形成“石老人”(海蚀柱).(3)距离会

变远.海岸不断受海浪冲蚀,海蚀崖不断地受到冲刷、

后退,就会残留下海蚀平台.海蚀平台的宽度随海蚀

崖的后退而加大,所以“石老人”会距岸越来越远.

10.解析 (1)结合材料可知,喀纳斯河谷的形成是冰川

消融滑动过程中对地表进行侵蚀形成 U 型谷的结果,

所以有冰川侵蚀作用;读图可知,河谷由现代河流发

育,且深切 V 型,所以可以推出,喀纳斯河谷的主要外

力作用还有流水侵蚀.

(2)河口三角洲的沉积物是流水沉积,所以分选性好,

河流下游流速平缓沉积泥沙较细.喀纳斯河谷冰碛

堆积物是不同期次谷底的冰川漂砾和冰碛垄,这些冰

碛物是冰川搬运堆积的产物,相对三角洲而言,冰川

滑动搬运能力强,所以颗粒物较大,冰川堆积没有分

选性,所以颗粒无大小杂乱,搬运的距离较近,所以磨

圆度不高,碎 屑 多 呈 棱 角 状,不 能 形 成 较 好 的 层 理

结构.

(3)河谷底有不同期次冰碛物冰川漂砾和冰碛垄,这

些冰碛物的堆积杂乱,堆积松散不紧密,所以易发生

坍塌;而且冰碛物大小不一致,冰碛物之间存在较大

的空隙,当融雪水进入缝隙,则会发生冻融作用,损坏

公路.

(4)读图可知,明确“东”的方向,可以看出,图中西陡

东缓,且东坡有多级阶地,西坡以基岩为主,岩性坚

硬,西坡有泰加林 (东侧 没 有),分 析原 因,西 坡 长植

被,原因 是 气 候 湿 润,有 冰 川 时 冰 川 较 厚,侵 蚀 作

用强.

答案 (1)①冰川侵蚀、②流水侵蚀 (2)①堆积物颗

粒较大;②堆积物质粗细混杂,分选性差;③碎屑多呈

棱角状,磨圆度差;④无层理结构.(3)冰碛物大大小

小混杂在一起,凌乱堆积,易发生坍塌;雪水进入冰碛

物,会发生冻融现象,损坏公路.(4)西陡东缓;东坡

有多级阶地;西坡以基岩为主,岩性坚硬;西坡有泰加

林,可推断西坡气候湿润,有冰川时冰川较厚,侵蚀作

用强.

必刷题十二 土壤

1.B 2.C [第1题,三种土壤中红壤有机质含量最少,

故a为红壤;黑土因有机质含量最高而最肥沃,且土质

较疏松,空气含量较大,故b为黑土;c中水分含量与其

他两种土壤比较,相对较多,故为水稻土.第2题,红

壤土质较黏重而通气性能较差,且土壤呈酸性,可以通

过掺入沙子来改良黏性,通过施用熟石灰中和的方法

来改良其酸性土质;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平原

地区;北方的黑垆土和南方的水稻土是人类耕作、培育

下形成的;透气性能最好的是空气含量最高的黑土.]

3.C 4.B [第3题,该地地处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

候,终年高温,降水丰富,雨量大,淋溶作用较强,A 错

误.该区域高温多雨,微生物活动强,B 错.该区域高

温多雨,土壤发育程度高,分解快,植被生长旺盛,代谢

快,有机质积累少,矿物质养分流失速度快,土壤贫瘠,

C正确、D错误.第4题,成土母质按成因分为残积母

质和运积母质两类,人类活动无法改变成母质的厚度,

A 错;水稻土是指人类在长期淹水种水稻的条件下,受

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双重作用,而产生水耕熟化和

氧化还原交替,以及物质的淋溶、淀积而形成的土壤,

能为土壤补充矿物质和有机养分,B正确.人类活动并

不能加快岩石的风化速度,C错.提高植物群落复杂性

不利于农作物高产,D错.]

5.B 6.A [第5题,东北平原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

生物量较南方少,微生物分解缓慢,有机质得以积累,B

正确,A 错误;成土母质养分,对土壤有机质的多少影

响很小,C错误;受人类活动影响,会造成有机质的流

失,导致有机质含量减少,D 错误.第6题,红壤具有

酸、黏、瘦的特征,对于瘦,可增施有机肥,①正确;对于

酸,可补充熟石灰,降低酸性,②正确;平整土地一般针

对地形不够平坦的或是沟壑地区采取的措施,③错误;

大量增施化肥,会造 成土 壤 板结 等 问 题,不 能改 良 红

壤,④错误.故选 A.]

7.B 8.C [第7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枯枝落叶应属

于地表的有机层,A 错误;①位于腐殖质层和淀积层之

间,矿物质随着水的下渗而向下运移,应为淋溶层,B正

确;母质层应在淀积层下方,C错误;母岩层主要是岩石

构成,应在图中最下方,D错误.第8题,地形主要影响

土壤厚度和种类,A 错误;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中的

矿物质含量,B错误;土壤有机层主要以分解和半分解

的有机质为主,而土壤中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生物,C

正确;气温主要影响岩石的风化强度和有机质分解的

速度,D错误.]

9.解析 (1)读图土壤中四大物质成分分别是水分、空

气、矿物质和有机质;其中矿物质比例大,有机质比例

小,因此 A 为矿物质,B为有机质.

(2)读表可知,江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

雨,冬季温和少雨.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枯枝落叶 较

少.江西年均温较高,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分 解

快,有机质被大量分解为矿物质,因此有机质积累少;

江西地区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加上地形以低山丘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2

高一地理 每日一练?刷出好成绩

第74页

为主,土壤中的有机质会随水流失,导致土壤中有机质

含量少,导致土壤贫瘠.土壤水分多,土质黏重.

(3)红壤的特点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因此施撒有机

肥、绿肥增加土壤肥力;土壤酸性强,因此撒熟石灰改

良土壤酸性;土质黏重,加入沙土,增加土壤的孔隙度,

逐年深耕改良土壤的透气性等.

答案 (1)矿物质 有机质 (2)江西年均温较高,微

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降水丰富,淋溶

作用强,加上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土壤中的有机质会

随水流失,导致土壤贫瘠.(3)施撒有机肥、绿肥增加

土壤肥力;撒熟石灰改良土壤酸性;加入沙土;逐年深

耕改良土壤的透气性等.

10.解析 (1)埃尔埃希多地区临地中海,属于地中海气

候,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2)考查埃尔埃希多

地区土壤贫瘠的自然原因.埃尔埃希多地区土壤贫

瘠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势、土层、水源、干燥度等方面

解析.地形主要为山地、丘陵,坡度大,土层薄;年降

水量小,水源不足;夏季受高压控制,炎热干燥,蒸发

量大,冬季处于西风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明显,气温较

高,全年气候干旱;土壤为荒漠,沙化严重,土地贫瘠.

(3)考查埃尔埃希多地区采用“三明治式”改良土壤、

提高土壤肥力的原因.根据材料提示,当地农户利用

沙土(表层)、有机肥(中层)和黏土(下层)令新的土壤

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结合三层结构和影响土壤肥力

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三方面进行解析.上层沙土透

水性好,土壤中氧气充足;中间层的有机肥,可提升土

壤肥力;下层为黏土,保水保肥,避免养分、水分下渗,

保证土壤水分充足.

答案 (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地形主要为山地、

丘陵,坡度大,土层薄;年降水量小,水源不足;夏季受

高压控制,炎热干燥,蒸发量大,冬季处于西风的背风

坡,焚风效应明显,气温较高,全年气候干旱;土壤为

荒漠,沙化严重,土地贫瘠.(3)上层沙土透水性好,土

壤中氧气充足;中间层的有机肥,可提升土壤肥力;下

层为黏土,保水保肥,避免养分、水分下渗,保证土壤

水分充足.

必刷题十三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1.C 2.C [第1题,常绿阔叶林主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

候区;针阔混交林主要在纬度较高的中纬度地区出现;

华北地区位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为温

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北纬55度至

65度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地区.故选 C.第2题,

华北地区房前种植落叶阔叶树,主要是夏季太阳辐射

强,阔叶树枝繁叶茂,达到较强遮阴效果;冬季,落叶

后,房子可获得较多光照,C正确;华北地处温带,不能

种植 常 绿 林,但 不 能 解 释 为 何 房 前 多 植 落 叶 阔 叶 树

(如:不能种植常绿林,但可以种植常绿针叶林,但房前

多植落叶阔叶树),A 错;夏季太阳辐射较强,树枝繁叶

茂可以达到较强遮阴效果,而不是为了增加空气湿度,

B错;该落叶林并不是为了提供木材,D错.]

3.A 4.C 5.D [第3题,由材料“其下缘常与高大的

阔叶林混交”得出,雪岭云杉的海拔位于落叶阔叶林之

上,所以属于山地针叶林景观.故选 A.第4题,由上

题得雪岭云杉属于山地针叶林,说明其叶子叶呈针状,

由位于高海拔地区说明耐寒.故选 C.第5题,提供木

材属于经济功能,②排除;位于天山的林海地区,风沙

小,③不正确.故选 D.]

6.B 7.D [第6题,图中橡胶、咖啡等为热带经济作物.

M 地海拔比橡胶、咖啡种植园低,热量条件应更好,树

木形似纺锤,利于在多雨的季节储存水分.因此 M 地

自然植被为热带草原,B正确,C错误;热带荒漠植被稀

少.A 错误;由图信息该地为热带地区,D 错误.第7

题,该地山麓为热带草原气候.欧洲勃朗峰、南极洲文

森峰、亚洲乔格里峰山麓均不是热带气候,非洲乞力马

扎罗山的山前为热带草原气候.故选 D.]

8.解析 (1)图中阴影部分的植被主要分布在亚马孙河

流域,应该是热带雨林.该地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

热量充足,生物循环旺盛,植被生长茂盛;受赤道低气

压带控制,降水丰富且季节变化小,河流流量大,为植

被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因此树木高大.

(2)热带雨林植被生长茂盛,可以减缓流速,增加下渗,

调节气候,使甲河流量季节变化变小,起到削峰补枯的

作用;可以减缓流速,推迟洪峰出现的时间.

(3)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面积较大,调节气候,固碳

释氧,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

平衡;可以涵养水源,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利于保护

生物多 样 性;植 被 多,利 于 保 持 水 土,净 化 空 气 等.

(4)甲河流域土壤贫瘠,原因是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

终年高温多雨,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矿物养分流失

多;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易

被流水带走;热带雨林树木高大,生物循环旺盛,土壤

养分被植被大量吸收,导致土壤贫瘠.

答案 (1)植被类型:热带雨林.原因:位于赤道附近,

纬度低,热量充足,生物循环旺盛;降水丰富且季节变

化小,河 流 流 量 大,为 植 被 生 长 提 供 充 足 的 水 分.

(2)使甲河流量季节变化变小(削峰补枯);推迟洪峰出

现的时间.(3)固碳释氧;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生

物多样性;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4)降水丰富、淋溶

作用强,矿物养分流失多;纬度低,气温高,有机质分解

快;树木高 大,生 物 循 环 旺 盛,土 壤 养 分 被 植 被 大 量

吸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3

参考答案与详解

第75页

9.解析 (1)据材料可知,这位探险者在甲地见到“板状

根的参天大树、老茎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等”,由此可

判断,甲地森林类型为热带雨林;热带雨林的特征主要

有:植物高大稠密、生物类型多样、常见茎花、板状根现

象、生物垂直结构复杂等.

(2)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猴面包树生长在Ⅱ地,即

热带草原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全年高温,降水有明

显的干湿季;猴面包树的形态特征是为适应该地区干

湿季分明的气候特征:粗大的树干有利于湿季水分的

储存;树叶少而小,是为了减少水分蒸腾作用,适应干

季蒸发旺盛的环境.

(3)由所学知识可知,Ⅳ地区的常绿硬叶林在雨季时涵

养水源,树冠能截留降水,增加下渗,使地下径流增加,

土壤含水量增大;树冠能遮蔽太阳光照,使树下温度变

低,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答案 (1)热带雨林植被高大茂密;生物种类繁多;常

见茎花、板状根现象;垂直结构复杂.(2)当地干湿季

分明,猴面包树树干粗大,木质疏松多孔,湿季时便于

储水;干季时蒸发旺盛,因此树叶少而小,以减少水分

蒸腾.(3)雨季时植被截留降水,增加下渗,提高土壤

含水量;植被遮蔽阳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必刷题十四 自然灾害

1.D 2.B [第1题,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材料表明全

球热浪事件在近百年间发生的频次有所增加,但不是

逐年递增,①错误;全球热浪事件发生的时间从1月到

9月期间都有发生,以5~9月份居多,因此不都发生在

北半球夏季,②错误;由材料“热浪指天气持续过度炎

热,可致人死亡的极端天气现象.”可知,全球热浪事件

与全球变暖密切相关,④正确;读图可知,全球热浪事

件在2010年前后,1月份就有发生,发生时间更早,并

且在8、9月份时 仍 有 全球 热 浪事 件 发生,持续 更 长,

③正确.故选 D.第2题,由材料可知,这次热浪天气

可能给法国和印度带来的共性危害是春季气温升高,

蒸发更加旺盛,干旱加剧,不利 于 农作 物 的播 种 和生

长,使粮食减产,B正确;气候是常年相对稳定的,热浪

没有改变气候,A 错误;法国和印度国家境内冰川分布

很少,法国和印度国家境内的热浪属于局部地区事件,

对全球冰川融化影响不大,C 错误;空调、风扇等设备

热卖不是危害,D错误.]

3.A 2.C [第3题,地震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特别是

地震后发生暴雨时,①③正确;洪涝是水文灾害,地震

不易引发,②错误;水土流失是生态问题,不是自然灾

害,④错误.故选 A.第4题,地震发生时会造成电力

设施破坏,坐电梯容易被困电梯;室内人员快速转至空

旷地带;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电路短路或煤气泄漏;地

震发生时保障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而不是及时抢救

贵重财产.故选 B.]

5.A 6.B [第5题,利用卫星云图预报天气,应用的地

理信息技术主要是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主要是

起到监测天气作用,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进行模拟分

析、制作卫星云图来预报.故选 A.第6题,利用气象

卫星云图可以确定天气系统的位置、预测其发展趋势,

可以估算测量区域降水量,但不能实时播报区域气温.

故选 B.]

7.C 8.A [第7题,由图中径流量、植被覆盖率、陡谷等

条件可知该地最有可能的自然灾害为泥石流,C正确;

洪涝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

的现象.因此洪涝不是符合图中要求的最佳选项,A

错误;地震是地球的内部运动的结果,地球上板块与板

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

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因此地震的发生

与径流量、植被覆盖率、陡谷等条件无关,B错误;山体

滑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等,是常见地质灾害之

一.岩土类型、地质构造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水文地

质条件是山体滑坡的形成条件.因此与泥石流相比,

径流量、植被覆盖率、陡谷等条件对泥石流的形成影响

更大,D错误.第8题,读图可知,由甲和陡谷能得出

“地质地形”的结论,则甲最可能是坡面堆积状况,而地

表堆积碎屑物的多少是形成泥石流的物质基础,A 正

确.泥石流形成与坡面朝向关系不大,B错误.坡面侵

蚀、坡度影响流的形成,但相对于坡面堆积,不是最可

能的因素,CD错误.]

9.解析 (1)观察图中信息可知,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和西

北地区交界地带,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季吹来

自西伯利亚的西北风,故主导风向是西北风;乙地位于

背风坡,丙地位于迎风坡,因此丙地气温较低,降雪时

间较乙地长.

(2)图中显示,甲地位于迎风 坡,受 地形 影 响,降 雪 量

大,时间较长;且纬度较高,使得温度较低,积雪难以融

化,故积雪时间较长.

(3)结合题2结论,缺点是:冬春季节暴雪覆盖,温度较

低,且时间较长,会冻死冻坏牲畜,材料二显示畜牧业

以圈养为主,长时间冷冻会使圈坏或倒塌,造成财产损

失,同时饲养起来困难重重,交通堵塞;优点:来年回暖

之际,积雪融化,导致土壤疏松,且水源充足,提高牧草

产量,进而提高牲畜产量.

答案 (1)西北风 丙 (2)冬季风迎风坡,降雪量大,

降雪日数多;纬度高,气温低,积雪时间长.(3)牲畜冻

伤、冻死,牲畜圈(棚)舍受损或倒塌;饲草供给困难;积

雪融水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牧草产量.

10.解析 (1)读图可知,公路边坡是由砂岩和泥岩相间

分布的,软硬岩层相间分布,较软的泥岩易被风化形

成凹陷,边上形成多处凹陷,导致上方较硬的砂岩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4

高一地理 每日一练?刷出好成绩

第76页

塌;边坡坡度较大,重力作用明显,易崩塌;读图可知,

砂岩多垂直裂隙发育,易引起整体滑塌.

(2)由所学知识可知,砂岩孔隙度较大,有利于水的入

渗,降水入渗增大岩土体的重量,提高下滑、坠落的可

能性;砂岩裂隙较多,降水入渗对裂隙起到滑动作用,

减小摩擦力,使砂岩和泥岩层之间形成滑动面,加剧

边坡塌方的发生;降水产生的坡面径流强烈冲刷失稳

岩土体,诱发滑坡、塌方.

(3)为保障公路运输安全畅通,对边坡要进行加固治

理,对坡面上明显松动的岩体进行清理,对风化凹陷

处进行工程加固,减缓边坡凹陷的形成与发展,削坡

减重,治理坠落式塌方.

答案 (1)软硬岩层相间分布,较软的泥岩易被风化

形成凹陷,导致上方较硬的砂岩坍塌,边坡坡度较大,

重力作用明显,易崩塌,砂岩多垂直裂隙发育,易引起

整体滑塌.(2)降水入渗增大岩土体的重量,提高下

滑、坠落的可能性,降水入渗对裂隙起到滑动作用,减

小摩擦力,加剧边坡塌方的发生,降水产生的坡面径

流强烈冲刷失稳岩土体,诱发滑坡、塌方.(3)对坡面

上明显松动的岩体进行清理,对风化凹陷处进行工程

加固,减缓边坡凹陷的形成与发展,采用主动防护网

对边坡进行整体防护,防止坡面岩土体的风化剥落或

破 坏 以 及 危 岩 崩 塌,在 泥 岩 与 砂 岩 分 界 处 布 设 排

水孔.

第二部分 假期新知预习

第一章 人口

第一课时 人口分布

跟踪训练

1.D 2.D [第1题,从统计图可以看出,距河流越近,人

口密度越大,距河2km 内人口最多.第2题,雅鲁藏

布江谷地地势相对平坦,河谷两侧地势起伏大,不方便

取水.]

3.B 4.D [第3题,由图可知,湖南省西部和南部人口

密度在171-280人/千米2,人口密度较小,B正确、A

错误;中部人口密度多在391-610人/千米2,人口密

度较大,C错误;自南向北人口密度先变大,再变小,人

口数量也大致是先变多,再变少,D错误.第4题,由材

料可知,湖南省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北部低平,山

区人口密度小,地势低平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影响湖

南省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故选 D.]

5.A 6.B [第5题,江苏南部地区整体经济发达,但部

分区域为山地,地形导致人口密度相对较低,A 正确;

气候差异不明显,不是人口密度低的原因,B错误;南部

相对经济、交通都较发达,不是人口密度低的原因,CD

错误.第6题,江苏黄海沿岸有大量被海水浸渍形成

的滨海盐土,围垦以后土壤中残留大量盐分,盐碱地广

布,不适宜耕作、居住,① 正确;加之沿岸为淤泥质 海

岸,海运困难,导致人口密度相对较低,③正确;滨海地

区矿产资源匮乏,人口密度相对最低的主要原因,②错

误;这里地震并不频繁,④错误.故选B.]

7.C 8.B [第7题,图示南疆地区的人口和城镇主要分

布在河流沿岸,而南疆地区气候干燥,降水少,所以河

流主要是为人口和城镇供应水源.故选 C.第8题,新

疆地区地处内陆,气候较为干旱,水源是影响其人口分

布的重要因素;新疆的水源补给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

和局部的山地降水,在盆地的边缘形成绿洲.因而人

口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B正确;地形不是主要影响因

素,A 错;新疆地区的人口分布格局未有大的改变,这

与沙漠分布关系不大,C错,铁路分布也受制于绿洲分

布,不是主要影响因素,D错.]

7.C 8.B [第7题,图示南疆地区的人口和城镇主要分

布在河流沿岸,而南疆地区气候干燥,降水少,所以河

流主要是为人口和城镇供应水源.故选 C.第8题,新

疆地区地处内陆,气候较为干旱,水源是影响其人口分

布的重要因素;新疆的水源补给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

和局部的山地降水,在盆地的边缘形成绿洲.因而人

口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B正确;地形不是主要影响因

素,A 错;新疆地区的人口分布格局未有大的改变,这

与沙漠分布关系不大,C错,铁路分布也受制于绿洲分

布,不是主要影响因素,D错.]

9.C 10.B [第9题,读图可知,美国人口分布 U 形区

域大致是西部高原区,人口稀疏,西部沿海、中部平原

和东部、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较密集,故造成人口稀疏的

主要原因是地形和气候因素.故选 C.第10题,①地

位于美国东北地区,开发历史较早,城市密集,人口稠

密,B正确,经济水平差异不大,地势和交通不是该人口

稠密的主要影响因素.]

11.A 12.A [第11题,读图可知,该国人口分布的特

点是南部多北部少.第12题,结合图示纬度可知,该

地属于中高纬度,哈得孙湾沿岸人口稀少的主要影响

因素是纬度高,气温低,气候寒冷不适宜人口居住,A

正确;哈得孙湾沿岸可 以 季 节性 使 用水 运 且水 源 充

足,从交通和水源的角度考虑是适合人口居住的,BD

错误;加拿大农业主要分布在纬度相对较低的南部地

区,哈得孙湾土壤对其人口分布影响小,C错误.]

13.C 14.D [第13题,图示为南美洲,从图中可以看

出,该地区人口分布不均,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西北

人口稀少,所以 C 正确.第14题,图示为巴西,从图

中可以看出,该地区人口分布不均,人口集中分布在

东南,西北人口稀少,主要原因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

所以 D正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5

参考答案与详解

第77页

第二课时 人口迁移

1.C 2.D [第1题,人口迁移需要跨越行政边界.村界

不属于行政边界.第2题,甲地为人口迁入地,乙地为

人口迁出地.人口迁移有利于缓解人口迁出地的人地

矛盾;促进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发展;加强两地的交流合

作;加大迁入地交通压力.]

3.C 4.B [第3题,由图可知,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方

向是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域.第4题,图中所

有的箭头中,只有从北非向欧洲核心区进行的是跨大

洲的人口迁移.]

5.A 6.C [第5题,目前影响我国农村人口大量外迁的

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A 正确.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与耕地减少会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但这部分劳

动力也可能就地转化,BD错误.交通条件是限制人口

迁移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C 错误.第6题,北京、

天津、上海和广东均为我国经济较发达、工业化和城市

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其农村人口比例低,大部分就地转

化为城市人口.故选 C.]

7.D 8.A [第7题,该人口迁移模式发生在一省之内,

只有“太康-周口-郑州”是发生在一省内部的人口迁

移,D正确;而张家口→石家庄→北京、大连→沈阳→

哈尔滨、赣州→南昌→武汉均发生在不同的省区之间.

第8题,乡村青壮年人口迁入更高等级的城市,可能导

致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 儿 童增 多、劳动 力 缺乏,A 正

确、B错误;该人口迁移模式对人口性别比、民宿旅游的

影响不大,CD错误.]

9.A 10.C [第9题,广州、深圳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改革开放早,经济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所以经济因素

是吸引外来人口的主要因素,导致自20世纪80年代以

来,广州、深圳的人口迅速增长,故 A 正确.第10题,

当前,受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

由乡村迁往城市,由中部迁往东部,由山区前往平原地

区,由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故选 C.]

11.B 12.C [第11题,据材料信息可知,阿佤山区峰峦

连绵,河流纵横,山谷多,平坝少,历史上对外交通不

便,限制了佤族人口对外流动,B 正确;该地区耕地面

积狭小,加之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生活贫

困,AC错误;人口的流动主要与经济、交通、资源、生

态环境等因素有关,和民族内部和谐关系不大,D 错

误.第12题,阿佤山区人口大量向外流失的多为青

壮年,可能导致当地农业生产效率降低.]

13.D 14.D [第13题.读图会发现迁往武汉市的人口

较多的是河南、湖南、四川等湖北的周边地区,只选西

南地区、华东地区、北方地区不全面,A、B、C 错,D 正

确.第14题,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

人口由经济较落后地区向较发达地区迁移,能够获得

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安徽距东部沿海

经济发达地区较近,因此人口主要向东部沿海地区迁

移,迁往武汉的相对较少,D正确.]

第三课时 人口容量

1.A 2.C [第1题,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在耕地资源环

境条件下,该地区所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最少,根据短

板效应原理,该地资源环境所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应

为10?9万人.故选 A.第2题,大力开采地下水会导

致地面沉降以及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在水源地开采

矿产资源会造成水源污染以及生态破坏.陡坡开荒扩

大耕地面积,会加剧水土流失.均不是促进区域可持

续发展,助力地区脱贫的有效措施,ABD错.根据材料

可知,该地风景优美,可依据当地特色发展旅游业,带

动区域经济发展,助力当地脱贫,C正确.]

3.C 4.B [第3题,我国西北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

但由于地处内陆,气候干旱、交通闭塞、经济技术水平

低,资源利用受到限 制,因 此环 境 承 载力 比 北方 地 区

小.第13题,提高青藏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求人口

规模应该上升,但青藏地区耕地有限,因此只能通过发

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与管理水平来提高环境人口容

量.第4题,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有三个派别:乐观

者、悲观者、中间者.中间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

量在100亿左右.]

5.C 6.D [第5题,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保证人们健康生

活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数值约为8-9亿.第6题,人

口合理容量是由资源、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决定的,人

口政策 只 能 决 定 人 口 的 增 长 速 度,不 能 影 响 人 口

容量.]

7.D 8.C [第7题,该地的环境承载力是由供养人口数

量最少的那种要素决定的.第8题,我国的环境承载

力应为供养我国人口的极限值,显然我国的人口数量

还没有达到这个数值,而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

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

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

口数量,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环境承载

力为16 亿,我 国 的 现 有 人 口 为 13 亿 多,介 于 二 者

之间.]

9.B 10.A [第9题,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是环境人口

容量的最主要限制性因素;新疆耕地资源、矿产资源、

草场资源都较丰富.第10题,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灌

溉技术,有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缓解新疆水资源短缺

问题,提高了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也就提高了环

境人口容量,因此 A 项正确.新疆水资源短缺,不适宜

大面积种植水稻;目前,新疆人们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

平还处于较低水平,还需要提高;人口的迁移对提高环

境人口容量影响很小.]

11.A 12.C [美国东北部由于纬度高,气候条件较差;

提高生活文化消费水平可导致人口潜力指数下降.]

13.B 14.C [第13题,由图可知,2050年的世界人口

数约为100亿,人口突破警戒值.第14题,消费水平

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

容量越小;环境人口容量与资源呈正相关,资源越丰

富,能供养的人口数相对越多;科技与环境人口容量

呈正相关,科技越发达,人们能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

人口容量越大;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影响对资源的利

用,因此对环境人口容量也有影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6

高一地理 每日一练?刷出好成绩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刊在线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