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好人录(2015)

发布时间:2022-7-22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广州好人录(2015)

助人为乐篇5人,要先帮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助一个人,要先助他自已完成的事情。”在梁善威看来,他理解的慈善,特别是贫困助学活动,并不是单纯地给一个孩子或者一个家庭多少物资资助,他希望国健公益协会能够真正帮助一个孩子成长,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个孩子真的获得人生的希望,当然,梁善威也希望这些受到帮助的孩子以后可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国健公益协会的助学活动,都是一系列的活动,他们不仅会为孩子提供从小学一直到大学的资金扶助,而且会为这些孩子做一个具体系统的计划,并且由专员志愿者对这些孩子的情况进行跟踪反馈,以及时调整帮扶内容。通过一系列的健康辅导、心理辅导,促进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让他们拥有美好的人生。“哪怕前面有一万个困难,哪怕孤身只影,也把公益坚持到底,直到把眼睛闭上为止!”平凡的他本来可以舒服享受他辛勤耕耘的成果,但是在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公益,让他看到了残破教室里的莘莘学子,病榻上的孤寡老人……他毅然全身心投入公益事业,不管有多么艰辛。从2009年成立国健公益协会开始,梁善威以广博的爱心,务实求真的执着与坚持,身体力行,将慈善公益,尤其是扶贫助... [收起]
[展开]
广州好人录(2015)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页

1

目 录 CONTENTS

助人为乐篇 1

谢东祥 2

梁善威 4

张 旭 6

徐志平 8

陈大明 10

关智勇 12

吕兆瑞 14

李灵动 16

肖 金 18

梁为道 20

邱义平 22

王雯静 24

李艳明 26

陈 志 28

林楚琴 30

何斌林 32

孙金光 34

姚冠冰 36

黎烈洪 38

钟金丽 40

冼玉华 42

甘洁榆 44

张 华 46

李凤明 48

张海生 50

刘常春 52

严伟良 54

洪 宇 56

肖锐成 58

周新旺 60

任佩桦 62

陈勇俊 64

陈茵明 66

赵木生 68

温秀娟 70

陈德升 72

谢玉华 74

苏翠婵 76

刘传根 78

浦锡娟 80

李 飞 82

仇子毅 84

谢小夏 86

张湘芬 88

罗东山 90

第6页

2

杨树波 92

见义勇为篇 95

宁可斌 96

陈荣镜 98

刘晓娟 100

高铀效 102

冼敏贤 104

蒋柱国 106

江伟锋 108

黄小云 彭 郁 110

马晓春 112

胡小虎 114

郑武贵 116

陈嘉碧 118

吴展逢 120

黄智军 122

吴斯建 124

汤 笑 126

邱仕斌 128

张明星 130

梁杰澎 132

吴伟成 134

雷 明 136

秦庆培 138

王 斌 140

叶国友 黄汝振 142

张学美 144

李志明 146

诚实守信篇 149

张伟杰 150

郑银土 152

黄雪明 154

曾金桃 156

包向前 158

李卫忠 160

黄文东 162

曾德祥 164

张雪飞 166

陈映珊 168

周治明 170

曾文坚 172

林广九 174

敬业奉献篇 177

徐年有 178

张 轶 180

王尚东 182

廖榕就 184

赵 勇 186

何湛潮 188

唐春阳 190

杨 帆 192

杨振军 194

杨兰香 196

漆榕榕 198

苏国荣 200

叶有协 202

第7页

3

张建明 204刘 晶 206

程金丽 208

王华睿 210

钟雪丽 212

李志亮 214

邓杰兴 216

温南耀 218

江博彦 220

何路珍 222

陈长卿 224

邓永康 226

李秀清 228杨 智 230周 懿 232

简健清 234

周俊武 236

钟杰雄 238

李莹姬 240

霍力为 242彭 娅 244

谢立瑶 246

陈伯良 248

李和朝 250张 斌 252李 玮 254

吴宇兰 256

陆良光 258

蒋秀霞 260

陈耀炽 262

李晓欣 264

赖宣治 266

温利广 268李 敏 270

吴晓丹 272

黄瑞娣 274

李玉明 276

黄慧敏 278

胡运连 280唐 慧 282

陈顺安 284

林浦城 286

熊克福 288

李如东 290

叶秋荣 292

张利萍 294

胡国强 296陈 宇 298

陈表香 300

邓昊晟 302

罗伟坚 304

利灼深 306

何炜聪 308

林贵才 310

曾海英 312

徐秋焕 314

麦带娣 316

林瑞芳 318

陈立和 320

张梓康 322

第8页

4

张 凯 324

孝老爱亲篇 327

袁丽兰 328

刘惠兰 330

邱珊菁 332

周艾蓉 334

魏红清 336

潘小红 338

黎金颜 340

黄弘羽 342

叶翠颜 344

蔡斯迪 346

王美芳 348

黄焕莲 350

区友金 352

邹志坚 354

林小卫 356

莫小珍 358

何倩雯 360

梁慧玲 362

王桂容 364

李美兰 366

李 侠 368

黄耀发 370

钟伟成 372

陈晚妹 374

简艳梅 376

陈少玲 378

钟 妹 380

李桥祐 382

梁桂茹 384

第9页

ZHUREN-WEILE PIAN

助人为乐篇

第10页

2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谢东祥

 人物小传:

谢东祥,1965年

生,广东省广州市人。

他投身慈善事业20余

年,带领团队救助贫困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000

余人,救助贫困白内障

患者近2万人。

 主要事迹:

从2003年开始,他和他的团队救助了3072个出身于贫困家庭的先天性心脏

病儿童,援建71间电子书屋,救治19700多名贫困白内障患者,足迹遍布云南

昭通,湖南衡阳,四川汶川、什邡、绵阳、水磨,西藏拉萨,青海玉树等。

20世纪90年代末,谢东祥曾在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水南村做过一段时间的

村委会主任。在任期间,他把自己的工资拿出来,一半用来改善村里的环境卫

生,一半用来资助贫困学生,并由此走上了公益慈善之路。

2003年,谢东祥将自己的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自己以全职志愿者的

身份正式加入服务社会的队伍中。2004年至2007年,他先后创办两支志愿服务

第11页

助人为乐篇

3

队并担任队长,带领他们在广东省多个市及云南、广西、新疆、青海等地的贫

困地区开展志愿服务与慈善活动。

2008年春节前,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低温冰冻灾害,牵动着

亿万中国人的心。谢东祥第一时间组织志愿者前往广州火车站为滞留旅客送去

食品和衣物,同时紧急筹措近百万元的救灾物资。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又在

最短时间内筹措了近500万元善款,迅速购买救灾物资送达灾区,并带队参与

救援。

2010年,谢东祥创立广东省红十字会企业家会员服务总队,积极开展“救

心”行动、白内障救助、应急救灾等公益活动,获“广东省扶贫济困优秀

团队”等多项荣誉。2013年,他创立广东省一心公益基金会,志愿者人数近

400人。

(广州市增城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俯首躬行,千里奔波,只为慈善。投身慈善事业20余年,谢东祥始终不

忘助人为乐的初心。

第12页

4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梁善威

 人物小传:

梁善威,1973年

生,国健公益协会创始

人。他于2009年创立国

健公益协会,一直为社

会弱势群体服务,积极

参与抗震救灾,大力

开展千里助学、助残

助孤、敬老活动。

 主要事迹:

“一个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从我做起;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从这里崛起;

你只有开始为世界上有需要的人做些事情,你才能走得更远!”自开始做公益

以来,梁善威忘记自己一共参加了多少次公益活动,也不记得自己去过多少个

地方,更不记得自己帮助过多少人,但是他一直记得最初开始从事公益时的初

心。他希望中国公益能够走向国际,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这

样才能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救一个人,要先救他的思维;教一个人,要先教他改变心态;帮一个

第13页

助人为乐篇

5

人,要先帮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助一个人,要先助他自已完成的事情。”在梁

善威看来,他理解的慈善,特别是贫困助学活动,并不是单纯地给一个孩子或

者一个家庭多少物资资助,他希望国健公益协会能够真正帮助一个孩子成长,

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个孩子真的获得人生的希望,当

然,梁善威也希望这些受到帮助的孩子以后可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国健

公益协会的助学活动,都是一系列的活动,他们不仅会为孩子提供从小学一直

到大学的资金扶助,而且会为这些孩子做一个具体系统的计划,并且由专员志

愿者对这些孩子的情况进行跟踪反馈,以及时调整帮扶内容。通过一系列的健

康辅导、心理辅导,促进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让他们拥有美好的

人生。

“哪怕前面有一万个困难,哪怕孤身只影,也把公益坚持到底,直到把

眼睛闭上为止!”平凡的他本来可以舒服享受他辛勤耕耘的成果,但是在2007

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公益,让他看到了残破教室里的莘莘学子,

病榻上的孤寡老人……他毅然全身心投入公益事业,不管有多么艰辛。从2009

年成立国健公益协会开始,梁善威以广博的爱心,务实求真的执着与坚持,身

体力行,将慈善公益,尤其是扶贫助学进行到底,让生活贫困的孩子有书读,

读好书。他服务社会的时候曾受到很多误解,甚至饱受白眼,但是他没有退

缩,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广州市增城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梁善威用自己对公益的理解和坚持,为更多有需要的人带去帮助和希望。

第14页

6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张 旭

 人物小传:

张旭,1978年生,北京市盈科

(广州)律师事务所的执业律师,同

时也是增城区永宁街凤馨苑社区的业

主。入住凤馨苑社区后,他和周边社

区的众多业主一起组织、参与了很多

公益活动,与大家一同用点点滴滴的

微善为建设一座和谐、温暖、幸福之

城而努力。

 主要事迹:

2009年,张旭住进了凤馨苑社区,热衷于参加社区活动的他迅速融入社区

生活中,并认识了许多朋友。慢慢地,凤馨苑社区的许多居民都知道社区有一

个热心肠的律师,大家遇到法律问题都会前去咨询,咨询的领域包括婚姻问

题、房屋出租和售卖等。在凤馨苑法律咨询站成立前,张旭共接待社区居民法

律咨询约300例。

随着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前来咨询法律问题,张旭与凤馨苑社区居委会沟

通,在社区成立了一个专门为居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的站点。通过多方努力,

第15页

助人为乐篇

7

2014年1月8日,凤馨苑法律咨询站成立。2014年4月,凤凰城社区法律咨询站

挂牌成立,张旭兼任法律顾问。

如今,每周一9时至12时,张旭都会在凤馨苑法律咨询站值班,14时30

分—17时30分在凤凰城社区法律咨询站值班,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

法律顾问工作开展之初并非一帆风顺。凤馨苑法律咨询站设立初期,前来

咨询的人还不是很多,有时候一天都没有居民前去咨询。后来,通过宣传手

册、网络平台等形式,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凤馨苑有个公益性法律咨询站,甚至

有其他社区的居民前来咨询。如今,张旭平均一个上午接待2例法律咨询,多

的时候达到5例。

虽说法律顾问的值班时间是固定的,但只要社区居民有需要,张旭都会赶

到现场。尽管辛苦,但在他的努力下,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有一

次,社区居委会准备制定一项章程,在讨论过程中,居民想到要给律师看一下

有没有跟法律法规相冲突的地方,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张旭说。

在担任社区志愿律师期间,张旭获得了不少社区居民的信任和认可,结

交到了许多朋友。“如果凤馨苑社区评选‘社区好人’的话,张旭肯定能当

选。”凤馨苑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张红智竖起大拇指说。

张旭热衷公益活动,除担任凤馨苑和凤凰城社区的志愿律师外,他还是凤

馨志愿队的创始人之一。他几乎从不缺席志愿队的志愿活动,经常带头开展法

律进社区活动,并曾参加雷州贫困学子的资助活动和增城派潭“5·23”水灾

赈灾行动等。

(广州市增城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生活的意义不仅是我们曾经活着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还是我们曾为其他

人的生活带来变化,张旭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身边的人!

第16页

8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徐志平

 人物小传:

徐志平,1971年生,广

州海关风险防控中心副主

任(副处级)。2009年投

身志愿服务至今,他利用

大部分业余时间参加和组

织对孤寡、独居、空巢老

人的恒常探访,山区贫困

学生结对子助学等公益服

务,累计服务时间超过2600

小时。

 主要事迹:

自2009年加入广州市番禺区义工联长者服务部成为一名义工,徐志平就把做

义工当成自己一辈子的事情,坚持用爱心、热心和恒心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一开始不少老人对义工的概念全无了解,对像徐志平这样的“不速之客”

心有戒备。徐志平耐心地和老人家拉家常,从细微处出发,了解他们的问题和

需要。每逢端午、中秋、重阳等重要节日,他还会与其他义工一起到老人院、

第17页

助人为乐篇

9

尊老会、培智学校等进行文艺演出和赠送慰问品,跟其他义工去老人家里一起

煮饭聚餐……渐渐地,老人们接受了徐志平和其他义工的善意,纷纷感叹他们

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除了关注孤寡、独居、空巢老人,徐志平还特别关注贫困山区孩子们的教

育成长,他于2011年6月策划启动帮扶助学项目,通过签订帮扶协议书的形式

结对子,协助提供部分学习生活费用和物品,订阅报刊,捐赠书籍和文体用

品,通过通信往来、后续探访跟踪等方式,持续开展助学活动。在生活上、学

习上给山区特困生提供帮助,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募资改善教学环境。

在日常开展义工活动时,徐志平还创新公益项目推广平台,创建公益QQ

群、微信群,吸引、发动了大批社会爱心人士加入志愿者队伍,并发动了多个

紧急救援个案的救助。阿潇是一个罹患绝症的小男孩,徐志平为他专门建立了

爱心QQ群,与志愿者们多次到病房探访,送去他喜爱的食品和书籍,带去二

胡和阿潇擅长演奏的葫芦丝,鼓励阿潇要有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后来,徐

志平到怀集双新小学做义工,给六(2)班的同学们分享了阿潇的故事。班上

全体师生签名合影,写了许多小纸条给阿潇加油鼓劲。阿潇看到签名之后非常

感动,在病床上写了一封信感谢他们,鼓励他们“遇到困难千万不要放弃”,

告诉他们“一定要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几个月后,阿潇幼小的生命画上

了句号。2015年,阿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中,却因为家庭环境困窘而打算

放弃继续念书,后来,在义工们的说服和帮助下回到学校。“你们改变了我的一

生,他(阿潇)的精神也激励了我。”2018年6月,阿娟高考结束后告诉徐志平,

“感觉你们劝我读书时还是在昨天,可是没想到转眼间已经毕业了”。

(广州市天河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海关专家志愿路,大爱无边撒四方。一善之功不为难,难的是年年月月始

终坚持。徐志平做到了,用志愿奉献充实了人生。

第18页

10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陈大明

 人物小传:

陈大明,1930年生,沙

河理发店理发师。他家庭

贫苦,二女儿患精神病,

但是他对女儿不离不弃,

对身边有困难的邻居街坊

乐于伸出援手,是出了名

的热心肠的老党员。

 主要事迹:

有这样一位老人,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有这样一位老人,几十年如一日,

默默照顾患精神病的女儿,并常常帮助着身边的人。他就是沙东街濂泉社区老

党员陈大明。

陈大明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于1969年前后在部队服役,后来转到沙东一

家国有企业当理发师。很多年以前,他在街道帮助下,在一间20平方米的公租

房住下,与常年患病的妻子相伴。对于退休金只有2000多元的陈大明来说,医

药费的支出,足以让生活喘不过气。

但生活对他的打击接二连三,老伴去世后,独留患有精神病的二女儿给他

(图中右一为陈大明)

第19页

助人为乐篇

11

照顾。多年以前,二女儿突然发病,女婿丢下一句狠话“留着没有用”,就把

她送回娘家,从此不闻不问。陈大明决心扛起重担,照顾女儿,任劳任怨。

沙东街濂泉社区居委会蓝主任说,陈大明除了对亲人关心,对他人也很热

心。在部队的时候,只要看到战友生活有困难,他总是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予以

资助。

楼上楼下的邻居提起陈大明也都赞不绝口。陈大明以前身体好,会帮邻居

扛水桶,顺路帮买菜,能帮得上的琐碎之事都尽力而为。要是得知谁患病或是

哪个家庭有困难,哪怕是素不相识的人,只要是需要帮助,老人总是捐钱最积

极、最踊跃的一个。

2008年汶川地震,当街道倡导广大居民捐款,他二话不说,直接把街道给

他的1000元补助全部捐了出去。当时,辖内有60多名党员,有的捐50元,有的

捐100元,有的甚至一分未捐,他们当中,陈大明是最困难的,但却是捐款最

多的。

一次,居委会帮扶困难家庭,要给85岁的陈大明订份报纸、送台老式电视

机。陈大明很高兴,结果看了1年报纸,看了1个月电视机,都退回来,指指自

己的老花眼说看不动了,把报纸转让给更需要的人;如果自己有一天离开,电

视机被人嫌弃污秽没人要,浪费了非常可惜。

“我自己只要有钱,别人有困难,那就去帮一把。”陈大明说。

(广州市天河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贫困八旬老人却是捐款“大善翁”。陈大明面对生命的苦难迎难而上,一

生都在帮助他人,令人动容。

第20页

12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关智勇

 人物小传:

关智勇,1985年生,

广州海关机关服务中心驾

驶员。2009年首创广州关

注露宿者群体的志愿团

队,积极组织和参与送衣

送食、陪伴聊天、定期义

诊、播放露天电影、宣讲

健康知识等活动,目前是

两个社会公益服务机构理

事,服务时间累计3000多

个小时,服务对象累计超过400人。

 主要事迹:

工作之余,关智勇热心志愿服务,积极投身志愿者服务行列。从2008年开

始,他坚持参加志愿服务,在加入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后,经

常利用业余时间帮助弱势群体。10年来他克服了种种困难,参加各样的志愿服

务,包括老人院、福利院探访,绿色环保宣传,外来工子女、留守儿童帮扶,

第21页

助人为乐篇

13

孤寡老人、流浪乞讨人员关怀、亚运会讲师培训等,通过探访、问候、提供生

活帮助等方式为孤寡老人和流浪乞讨人员等弱势群体提供志愿服务。关智勇也

在这个过程中,从志愿队伍的新人届长到带队,目前是一个服务项目创始人和

两个社会公益服务机构的理事。

2009年,他组建了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关怀露宿者分队,并

担任分队长,这是最早关注广州露宿者群体的志愿团体。他们持续多年关怀这

一边缘人群,给他们发棉被、衣服以及食物,还给他们免费剪头发、放露天电

影,条件成熟时帮他们回归社会……让他们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同样能活得

有尊严。

与露宿者群体的接触难度超乎想象。刚开始露宿者都不敢要志愿者的东

西,以为是救助站的人要遣送他们回老家,关智勇只能放下物资嘘寒问暖几

句,尴尬离开。但他从未想过退缩,经过多次探访与观察,他发现大多数露宿

者并不缺乏解决温饱问题的能力,他们缺的是精神生活,让露宿者真正接纳志

愿者的帮扶,关键在于尊重和坚持。于是在关智勇带领下的关怀露宿者分队改

变了服务方式,开始了每周六晚定点开展夜间探访,大家带上物资和登记表与

露宿者聊天,每次都不少于两小时,通过深入聊天,卸下防备的露宿者开始说

出愿望:想看看报纸,想剪头发,想要一个救生圈……为此,关智勇就请来理

发师定期为他们义剪,每次探访都捎来新报纸,亲切唤他们为“街友”……默

默地传递着温暖。

(广州市天河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露宿者是这个城市最真实的存在,关智勇用真心去聆听那来自最底层的声

音,传递我们心底的幸福温暖。

第22页

14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吕兆瑞

 人物小传:

吕兆瑞,1937年

生,广州市天河区沙东

街天平架社区居民。从

2004年吕兆瑞被选为天

平架社区义工小组组长

开始,十几年来,哪家

有困难他就去哪家,哪

里有问题他就到哪里

去,并带领社区义工队

开展各种无偿公益服

务,如治安巡逻、社区

环境卫生整治、帮助鳏

寡孤独者等,默默为社区服务。

 主要事迹:

清晨,吕兆瑞已经开始每天例行的巡逻工作了,和居民聊天,了解他们的

需求。头戴灰色贝雷帽,身穿皮夹克,这位沙东街天平架社区义工小组组长显

第23页

助人为乐篇

15

得格外干练。

刚开始,他只是退休没事干,不忍看到老街坊、老同事一个个搬走,便萌

生了参加义工队维护社区治安、帮助街坊的想法。

2014年5月,天平架社区居委会在天平桥1—3号大院开展“幸福社区大家

谈”群众论坛活动。有居民建议将天平桥2号院的菜地进行修整,建成居民

休闲活动场地。居委会按照大部分居民意见,确定休闲广场建设方案后开始

施工。

然而,当时仍有部分居民反对。吕兆瑞想,自己可以做出表率,鼓舞大家

为社区做事。于是他主动带领部分居民,将原来种植的植物铲除并运走。大家

齐心合力,将原来近500平方米的自建菜地,改造成了休闲设施到位、干净整

洁的文体广场。

如今,附近居民,包括曾经表示反对的居民,都喜欢到那里健身。凡提到

吕兆瑞,天平架社区的居委会和居民们都是满脸敬佩,赞不绝口。如果当初没

有吕兆瑞等人的支持,这个广场恐怕没那么快可以建成。吕兆瑞听了摇摇头:

“没什么,利国利民利街坊,这是应该做的。”

2004年,吕兆瑞被选为天平架社区义工小组组长。这十几年走来,他坦

言工作中有着各种困难,但是只要想到能帮助小区居民,他自己就会很开心

并充满动力。他感谢大部分居民都能互相体谅。只要居民需要他,他能帮的

一定帮。

(广州市天河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在吕兆瑞看来,助人并不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他用最平凡的善举,以

最单纯的初衷,诠释了什么叫无私奉献。

第24页

16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李灵动

 人物小传:

李灵动,1968年

生,石牌志愿服务驿站

原副站长。2013年,受

一名心态悲观的残障人

士的触动,李灵动开始

自费学习知识,并不断

地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

到实践中,用心开展志

愿服务,以期能帮助到

更多的人。

 主要事迹:

2008年,李灵动偶然得知北京奥运会在招募志愿者,由此开启了对志愿服

务的兴趣。如今,志愿服务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

2013年,李灵动接触到了一位特殊的残障人士,这位残障人士当时因为要

解决他儿子的上学问题需要找律师,就到石牌志愿服务驿站寻求帮助。李灵动

了解完他的情况后,觉得他的思想很悲观,很想帮助他,但又因为当时自身能

(图中左二为李灵动)

第25页

助人为乐篇

17

力有限,深感爱莫能助。此后,李灵动下定决心提升自己的能力,以期能帮助

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多年来,她不断地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李灵动说心理学最重要

的就是要进行心灵沟通,要学会倾听别人、尊重别人,做到不评价、不判断。

比如李灵动在石牌志愿服务驿站开展心灵魔法游戏等亲子活动,让小朋

友学会说出心里话,帮助家长学会理解小孩的想法,以此改善亲子关系。

李灵动还去工疗站开展情绪管理讲座,阿红(化名)便从中获益良多。阿

红是棠下工疗站的一名学员,本身患有精神疾病,且夫妻关系不和谐,常常把

情绪带到工疗站。“后来她听了情绪管理讲座后,逐渐愿意敞开心扉,去跟人

表达自己的内心,现在她与学员的关系改善了很多。”

每周一至周五下午1点至5点,她都会在驿站帮忙。除此之外,她还要经常

组织策划各种活动,比如到山区关怀留守儿童,开展亲子活动,到工疗站开展

讲座,组织盲人出游,关怀老人……

尽管日子忙碌,但李灵动却表示很有收获,她说:“现在我学会了用电

脑,也更加会包容和理解别人,更愿意付出,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

部分,我会一直做下去。”

(广州市天河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李灵动在帮助他人中找到自己的快乐,用自己最真挚的心去感动他人,也

获得了别样的礼物——温暖和幸福。

第26页

18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肖 金

 人物小传:

肖金,男,1972年生,河南

邓州人,蒙古族,杂志《社会

与公益》广佛站记者。他在马路

边、报纸上、电视上、网络上看

到有需要帮助的人,总是有股想

上去帮助的冲动。他为截肢女孩

垫付上万元手术费,为农家患病

少年寻医,长期帮助“拾荒妈

妈”……他总是在努力协调更多

的资源,投入到公益事业中来。

 主要事迹:

肖金从部队转业后在广州市天河区工作。他在马路边、报纸上、电视上、

网络上看到有需要帮助的人,总是有股想上去帮助的冲动。

一段时间帮助一个人也许是一时冲动,但是长期帮助一家人就难能可贵

了。连续5年与广东普宁“拾荒妈妈”张菲的交往让肖金心情像坐过山车。张

菲自从30年前收养了第一名弃婴以来,已经成为40多名弃婴的母亲。2011年3

第27页

助人为乐篇

19

月,肖金第一次踏进张菲家,看到张菲的情况后,就开始持续不断地对她进行

帮助,5年来,肖金先后帮助张菲家多个孩子进行了治疗。

后来,“拾荒妈妈”张菲的事迹先后由多个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随后广

东省慈善总会给张菲送来了5万元钱,几个孩子分别上了户口,政府还出面为

张菲一家购置了三室一厅的房子,使张菲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家。

2015年元旦,张菲又给肖金打电话,说她在广州武警医院住院的两个女儿

因为费用不足,无法手术。为此,肖金支付了4000多元的费用。

2013年初,肖金在电视上看到19岁的农家少年壮壮患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又没有钱治疗,就想办法给当地电视台寄去了一封信,请他们帮助壮壮。壮壮

的病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严重的一种,治疗费用缺口很大。为了帮助壮壮解决

手术费用问题,他除了自己出钱外还邀请媒体给予帮助。后来,壮壮接受手术

并顺利出院。

2014年2月,10岁女孩小杨被确诊患有右股骨肉瘤后做了截肢手术,花光

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家人无奈只能把还未痊愈的她带回家,任病情发展。肖金

了解到小杨的情况,联系志愿者把小杨接到广州进行治疗。第一期手术费用

16000多元全部由他垫付。后来,广州多家媒体报道了小杨的求医经历,引发

众多好心人帮助,小杨终于获得治疗。

如今的他,是尚丙辉关爱外来人员工作室的重要骨干和志愿者,也是中华

儿慈会9958广州项目的义工和志愿者。

(广州市天河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为截肢女孩垫支过万元的治疗费,为“拾荒妈妈”奔走呼吁救助,肖金不

忍放弃一个需要帮助的生命,成就了人间大爱。

第28页

20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梁为道

 人物小传:

梁为道,1943年生,

天河区黄村街中海康城社

区居民。从十项全能的工

程师,到退休后社区义

工队的记者,梁为道利用

自身的电脑、摄影特长,

十年如一日用镜头记录康

城社区里有趣的故事和人

物,拍摄了200多条短片和

7万张照片,自费印制3000

张DVD,记录数据超过3000G,被居民称为康城的“移动档案馆”。

 主要事迹:

梁为道是中海康城出了名的老共产党员。他年轻时自学了不少东西,如摄

影、设计等。因为懂摄影、通文采,2004年他住进中海康城后,就成为社区的

记者。闲不住的他每次出门都会带上DV机和照相机,顺手拍摄中海康城里发

生的故事和有趣的人物。

第29页

助人为乐篇

21

不知不觉间,梁为道已拍摄了200多条短片和7万张照片,自费印制3000张

DVD,记录数据超过3000G。这10年来康城发生的大小事都能通过梁为道找到

记录,因此有居民称他为康城的“移动档案馆”。

2010年,康城地下车库400余辆车被水淹没,他第一个进入现场进行拍

摄,连续一周日夜跟踪,每隔2小时发布一次现场实况。那一次,他一共发图

300余张,成了广州各大媒体刊出图片的来源。

通过康城网等平台,梁为道发表《康城好人好事》等报道200多篇,拍摄

编导了康城第一部影片《康城是我家,大家爱护她》宣传影片,并义务制作发

放DVD300张,获得热烈反响。他花两个月时间收集资料,编辑出版了《康城

义工队成立五周年纪念册》,共52页,图文并茂,印发了1000本,被街坊誉为

“康城第一摄影师”“制片厂厂长”。

10年来,梁为道除用镜头记录社区的点点滴滴外,作为康城义工队的一

员,他积极参加社区内外为民服务活动,如看望孤寡老人,扶贫助学,慰问麻

风康复村,参加康城义工日活动等。

街坊们需求在哪,党员的服务就要跟到哪。2013年,开展群众路线教育

实践活动后,梁为道通过智慧党建平台,开辟联系服务群众新渠道。2014年

3月中旬,广州慈善会等组织“2014广爱社区公益节”活动,梁为道积极参

与筹划宣传。他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很满,在社区活动现场,他的身影总在

不停地穿梭。

(广州市天河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花甲去远古稀近,人虽退休无限忙。梁为道是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默

默地用自己有限的力量,为社区、街坊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身体力行地为党

旗添光增彩。

第30页

22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邱义平

 人物小传:

邱义平,1960年

生,天河区慢性病防治

中心主任。一次偶然的

相遇,开启了一段持续

的助养,给予孩子物质

和精神的双重关爱。

 主要事迹:

如果看到一个品学兼优但家里毫无经济来源的女孩,你会不会伸出援手?

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毫无疑问的“是”。是仅仅给予资金提供帮助,还是在

资金之外多给予一份关爱,这无论对于助人者还是受助者来说,都是完全不

同的。

天河区慢性病防治中心主任邱义平,就是这样一个果断伸出援手的人,

而且他不仅仅是远程助养,每逢节假日还都会将孩子接到广州,给予孩子情

感上的关爱。

2009年,邱义平在去英德下乡扶贫的过程中,得知一个名叫龙霞的二年级

女孩子,乖巧又品学兼优,但是因为爸爸遭遇车祸而丧失劳动能力,妈妈狠心

第31页

助人为乐篇

23

地抛弃了父女二人离家出走,杳无音讯,整个家庭毫无经济来源;又因为地处

偏远,经济比较落后,家中亲戚无力援助,龙霞面临辍学的困境。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邱义平非常痛心,决定帮扶助养这名面临失学的孩

子。接下来的多年里,邱义平每月给予龙霞助养资金200元,并且在节假日把

孩子接到广州,给孩子改善饮食营养,更重要的是给孩子精神上的关爱:带她

参加家庭聚会,参观广州的历史文化古迹,参观图书馆、博物馆,领略大都市

的繁华。

节假日结束,他们送孩子回英德,邱义平还会另外给孩子零用钱,给孩子

的家人带上礼物。孩子虽然有些腼腆,但每次收到邱义平的钱和物,她都感激

不尽,红着脸连声说“谢谢”。

在邱义平一家人的呵护下,龙霞的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两个原本陌

生的家庭建立起了日渐牢固的亲情纽带。

作为单位的一把手,邱义平在同事们心目中是忙碌的、严肃的。对于他这

些年从未间断的帮扶助养,身边的同事一无所知。有同事在路上偶遇正带孩子

出来玩的邱义平,邱义平只回答说孩子是一个远房亲戚。

直到这件事情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被同事们知晓,大家非常惊叹,都很敬

佩邱义平一家人的善举,希望邱义平给大伙儿讲讲他们的故事。但是邱义平却

十分低调。

(广州市天河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最好的帮扶助养,是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关爱。邱义平伸出援手帮助孩子,

不让她的希望之火熄灭,也为孩子的未来点燃了一盏明灯。

第32页

24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王雯静

 人物小传:

王雯静,1971年

生,广州市天河区车陂

街道商会会长、广州市

殷逸亨物业管理发展有

限公司总经理。自2013

年启动实行“愿望树”

计划以来,王雯静共筹

集资金98671元,捐助

了50户困难家庭,为不

少低保单亲家庭或者低

保独居的困难居民解决困难,促进社区内和谐互助蔚然成风。

 主要事迹:

在车陂,街道商会与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居委会合作,一起办慈善活动帮

扶辖区内的困难群体。该商会的会长便是王雯静。“我们当时觉得应该为社区

做点事情,所以就跟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商量构思做‘愿望树’这个活动。”王

雯静说,街道商会为居民服务,走进社区回馈社区是应有之义。

第33页

助人为乐篇

25

2013年底,车陂街道商会组织了爱心“愿望树”捐赠活动。车陂街家庭综

合服务中心公布了22个车陂街困难家庭的心愿。这22个家庭均为各社区的低保

家庭或者低收入人群,其中不少是低保单亲家庭或者是低保独居的困难居民。

他们根据孩子或自身的需要,希望能够得到电脑、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

电器。

来自西湖社区低保单亲家庭的周女士除了要照顾一名88岁的老人外,还要

供养读高中的孩子,而她自己因患病也失去了工作能力,生活比较困难,她希

望得到5000元资助。王雯静当场表示,对周女士和另一位有资金需求的困难家

庭,他们将以商会全体会员的名义予以资助。

一名来自低保家庭的王大哥长期患有风湿性关节炎,他小心翼翼地跟王雯

静说他想要一个电暖炉“烫脚”,王雯静当即牵线另一名企业家跟进,王大哥

非常激动:“谢谢您,社区有您这样的好人,真是大善事。”

王雯静助人为乐的精神,感染了许多到场的嘉宾。大家纷纷慷慨解囊,22

个愿望瞬间被认捐。资金透明公正,去向人人可知,得到了全场的掌声。

自2013年底“愿望树”计划启动以来,车陂街商会在2014年及2015年共举

办了两场认捐会,“愿望树”计划共筹集98671元,捐助了50户困难家庭,硕

果累累。居民心更暖,小小愿望如买个电暖炉、陪同孤寡老人聊聊天等都如一

股股暖流渗人心;社区情更浓,和睦邻里、互助友爱的氛围在社区蔚然成风,

社区中的人情味更重了。

在做慈善工作时,王雯静一再强调“帮扶”二字,将它定义为“帮助扶

助”,在捐赠仪式上也将受捐者写成“帮扶对象”,因为不希望给帮扶对象贴

上类似“困难”的一些标签。

(广州市天河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王雯静把商会办成慈善会,把受助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让企业走进社

区、靠近帮扶对象,真正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

第34页

26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李艳明

 人物小传:

李艳明,1969年

生,天河区儿童福利会

幼儿园董事长、园长。

身为园长,她热爱幼儿

教育事业,工作成绩突

出。从2005年起,她坚

持做公益活动。2008年

起,她每年都资助天

河区两名特困儿童上

幼儿园。在获得的“广州市三八红旗手”“广州市爱心妈妈”“广州市好园

丁”“广州市人事局系统先进工作者”“天河区好园丁”等光荣称号中,她最

喜欢的还是“广州市爱心妈妈”。

 主要事迹:

李艳明毕业后即成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因为生孩子,她辞职短暂地离开了

幼儿教育岗位,但很快便在离家不远的幼儿园应聘,成为一所幼儿园的副园

长。3年后,她成为天河区妇联属下的天河区儿童福利会幼儿园园长。当时正

第35页

助人为乐篇

27

值幼儿园体制改革,李艳明签下了合同,承诺两到三年内把幼儿园办成市一级

幼儿园。凭着年轻人的冲劲,她一马当先走上了艰难的办园历程。

起初,幼儿园有很多不达标的地方,李艳明刚接手时便换掉了20多名没有相

关证书的职员,那段时间,她起早贪黑,经常在办公室过夜,带领着整个团队日

夜操劳。她为员工补全资料,办上岗证等。2002年,在她的带领下,天河区儿童

福利会幼儿园被评为广州市一级幼儿园。

幼儿园的成功,使李艳明成为这一行业的佼佼者。正因为对于幼儿教育的

长期关注,李艳明很早就注意到贫困儿童的入学难题。她希望,所有的儿童都

能享受到一流的学前教育。

自2005年起,李艳明坚持做公益活动。一开始,她自己去天河区民政部

门,寻找需要资助的孩子,帮助贫困孩子上幼儿园;从2008年起,她每年都资

助天河区两名特困儿童上幼儿园。在四川地震的赈灾活动中,她为灾区捐赠数

万元的物品,并到灾区献爱心、资助特困儿童读书。

2015年5月,通过蝴蝶基金,李艳明在云南捐赠建立了一所学校,并资助一

名学生。7月,她又在四川甘孜资助一名5岁的孩子,并承诺将资助持续到孩子大

学毕业。

李艳明默默参加社会各类公益慈善活动,尽自己的力量奉献爱心,回馈社

会,且常常表明自己不要证书,不要宣传。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儿子把3年积

攒的红包捐给了一个实验室,用微薄之力开启了自己的慈善之行。

(广州市天河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扶持一个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点燃人生的希望;捐赠建立一所学校,为无

数孩子点亮未来。这就是做公益的价值所在,李艳明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孩子

带来一份希望。

第36页

28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陈 志

 人物小传:

陈志,1971年生,

湖北省洪湖市人。他为

人仗义,助人为乐,善

于调解矛盾,处理纠

纷,在老乡中威望高,

喜当社区“和事佬”。

 主要事迹:

喜欢调解矛盾,处理纠纷。陈志所在的三元里街松柏岗社区是一处典型的

城乡接合部,外来人口居多。身为三元里荆楚印刷工流动党支部书记的他,最

大的特点就是“爱管闲事”,喜欢调解矛盾,处理纠纷。

流动党支部成立的一年来就调解了经营、劳资、家庭、生活等方面的纠纷

40多起,社区各类矛盾治安刑事警情不断降低。此外,陈志积极带领支部班子

成员定期深入到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车间、租住房屋进行走访,及时搜集各类

情况信息“打捞民声”。这些来自洪湖市的务工人员对流动党支部和属地管理

的态度从最初的冷漠、怀疑,到尝试求助,再到信任、拥护。“有想法找党支

部,有困难找政府”,逐渐形成了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诉求、妥善解决困难问

第37页

助人为乐篇

29

题的良好风气。陈志感叹地说:“他们找到了家的感觉。”

老乡群中威信高,喜当社区“和事佬”。由于老乡们都信任陈志,有什么

纠纷都爱找陈志调解。老乡们回忆,自2012年起,陈志不断帮助他们。例如:

当外来务工人员被公司欠薪,陈志及时和街道劳动部门联系,并稳定他们的情

绪。在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公司将工资及时付给员工,保障了异地务工人员的

合法权益。一名湖北务工女子在工作时间受伤,在陈志的调解和监督下,该名

女子最终获得相应的赔偿。羁押在白云区看守所的陈传奇,因其父亲在老家病

危,希望在有生之年能见儿子。经过陈志的多方努力,最终陈传奇与父亲通过

远程视频见面了,得到了各大新闻媒体、社会各界的好评。

对于这一切,陈志只是开心地笑着说,“我只是替老乡们说了句公道

话”,仅此而已。

打拼10余年爱上广州城。在陈志和党支部一班人“以外管外”的努力下,

社区内外来务工人员不仅落实了计划生育政策,外来务工育龄妇女还与三元里

当地育龄妇女一样,享受免费查环、查孕服务及补贴。

从事印刷行业的陈志说自己的生意做得不算成功。“钱挣得没别人多,也

没买房。”但是这位曾经在老家当过村副主任的基层干部在流动党支部的工作

中找到了自己更为重要的价值体现。“老乡有了纠纷会找我评理;街道和居委

会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会先想到找我来解决。”到广州打拼10余年,陈

志说自己很喜欢这座城市,但也说不上具体的原因。“‘70后’想的是挣到钱

回家盖房子,‘80后’想的是怎么在这个城市生存下来,无论怎么想,广州都

是个好地方。”

(广州市白云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社区和事佬”陈志用细水长流的善举,持之以恒地温暖着身边的人;扎

根基层,为民办事,永远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挑起维稳的大梁,用一言一行

诠释着“公仆精神”。

第38页

30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林楚琴

 人物小传:

林楚琴,1950年生,广

东省揭阳市人。自2011年参

加志愿服务以来,不断贡献

自己的力量,乐于助人,用

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每一

个人。

 主要事迹:

2000年退休的林楚琴,

一直活跃在同德街街坊中。多年来带领着同德街德韵艺术团参加无数次宣传演

出,也得到了不少来自市、区、街道、社区的奖项。

2011年参加志愿服务以来,她从中学习、体会到,在人生道路上,时光匆

匆,留不住岁月悠悠,平淡的生活会带给自己最简单的幸福,忙碌的脚步会带

给自己最美丽的风景。

在从事志愿服务的这么多年里,林楚琴的志愿服务时间早已超过2529小

时,服务人数也达到上万人次。在同德街辖内,几乎没有人不认识她,一提到

林楚琴,大家都不禁为这位热心助人的退休老人竖起大拇指。

第39页

助人为乐篇

31

林楚琴坚持用爱温暖心灵,关爱弱势群体。她定期组织志愿者们到工疗站

教学员唱歌、做游戏,给他们带去欢乐,让更多的残障人士走出家门,融入社

会、奉献社会;每周固定探访独居、孤寡老人2~3户,尽心尽力满足独居、孤

寡老人的需求;带领志愿者到贫困学校结对帮扶,让孩子们有更多学习机会,

成就梦想。不仅如此,每逢卫生清扫活动,也总会见到她忙前忙后的身影。

林楚琴就是这样,虽然她已经有60多岁高龄,但依然不怕累、不怕脏,

以身作则,带领着她的团队默默地奉献着。对于各类宣传活动,林楚琴不仅

走进居民家门,更用文艺表演等方式向广大居民群众宣扬,还通过团队表演

说唱的形式,将身边好人好事传播出去,为共建幸福城市、发扬友爱互助精

神出一份力。

(广州市白云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本该安度晚年,可林楚琴却放下舒适的生活,坚持发挥余热,奉献爱心,

服务社会,穿梭于社区的街头巷尾,志愿服务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为弘扬社会

正气做出了表率。

第40页

32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何斌林

 人物小传:

何斌林,1971年生,

广东省兴宁市人。他是一

名普通的校车司机。十年

志愿路风雨无阻,竭尽所

能帮助身边有需要的人,

致力于为社会进步贡献自

己的力量。

 主要事迹:

何斌林,1971年出生,持着“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人生格言,一直在

志愿服务的路上奋勇前行。

2006年至2015年,何斌林累积献血超过5000毫升,还获得广州血液中心颁

发的亚运血液保障突出贡献奖。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坚持

站交通文明岗,风雨无阻坚持到亚运会结束,陪伴无数老人走过繁忙的交通路

口,为无数问路的旅人指引了方向。

作为一名普通校车司机,何斌林工资并不高,夫妻俩每个月的收入加起来

也只有几千元,但是这毫不影响他乐于助人的心。2011年,得知家乡有一名学

(图中左二为何斌林)

第41页

助人为乐篇

33

生因家里贫困而面临失学时,他立刻伸出援手,宁愿节省家庭开支也要资助这

名学生,即使在自己儿子患病,医疗费增加的压力下,何斌林也没有终止对这

名学生的资助,坚持完成自己的承诺,他说:“当我们需要被人帮助的时候,

更应该想想,如何去帮助他人。”

2012年4月14日下午,何斌林在下班回家途中看见一个与家人走散的小男

孩独自在危险的马路边走来走去,他当即带着孩子到市场管理处,通过广播找

小男孩的家人,却一无所获,何斌林只好打电话报警。眼看天色越来越晚,何

斌林只好把小孩先带回家,安抚其心情。直到晚上7点多,孩子的家人通过派

出所联系到何斌林,孩子家人看到孩子在何斌林的照顾下安然无恙,都激动得

哭了。孩子的家人打算给金钱作为酬谢,但何斌林坚决不要,还说:“这是一

名义工应该做的!”然后就默默离开了。直到孩子的家人到居委会送来锦旗和

感谢信,大家才知道,何斌林做好事不留名。

捡到手机主动找到失主,协助保安抓住小偷,扶起摔倒老人,帮助路人推

车……这些年来像这样的事情连他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无论是活着,还

是死去,都为了让活着的人能更好地活着!”他说,能帮别人,自己也觉得

快乐。想到自己可以帮助别人,甚至可以挽救别人的生命,他就觉得比什么都

值了。

(广州市白云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平凡的何斌林,凭着朴素与善良,以阳光般的热情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用

行动诠释“给予比获取更令人快乐和幸福”,用十年青春谱写动人心弦的志愿

赞曲。

第42页

34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孙金光

 人物小传:

孙金光,1981年

生,山东省临沂市人,

中共党员,广州市从化

区人民法院的一名司法

警察,现任从化区青年

志愿者协会会长,曾获

广东省五星级志愿者、

广东省志愿服务铜奖、

广州市七届道德模范等

表彰。

 主要事迹:

守望相助——孙金光,一位被街坊和同伴亲切称呼为“光哥”的志愿者。

系统上统计他的志愿服务时长为4000多小时,但实际时长已达到8000多小时,

在志愿活动中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他无私奉献,乐于助人,怀着满腔的热

情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一做就是10年。他带领的从化区志愿驿站多次获“模范

站”和“领袖站”称号。

第43页

助人为乐篇

35

品牌打造——做从化区青年志愿者协会法律咨询服务队带头人。为了更好服

务群众,2011年11月,在法院工作的孙金光带头成立了从化青年志愿者协会法律

咨询服务队。该队伍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法制宣传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他们多

次走进校园,走进企业,走进社区,宣传法律知识,每到一处,都受到服务对象

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不忘初心——点滴时光培育爱心薪火相传。2016年3月,孙金光被推选为

从化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新一届会长。身份的转变让他在兴奋之余倍感责任重

大,为了能给志愿服务工作添光加彩,他几乎把工作以外的所有时间都用到了

协会的建设上。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每当提到“光哥”,协会里每一位

志愿者都会点头露出笑容,表示由衷认可。

十年志愿之路——点点滴滴见证着他的成长。志愿者是一座城市的名片,

在从化,志愿者和公益行动不在少数,褒奖之声不绝于耳。一个个从化志愿者

的名字,伴随着一件件感人的故事,温暖从化。在穿过人行横道时,人多车

杂,孙金光本能地比画着手势,指引周边行人安全通过,志愿服务生活俨然成

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志愿,我快乐”是他的志愿宣言,他怀着

满腔的热情在志愿服务的事业上一做就是10个年头。

(广州市从化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一个钢铁一样的汉子,十年如一日,坚持在志愿服务的第一线,几乎把

所有的工作之余的时间都奉献在助人为乐的道路上,他“路见不平,拔刀相

助”,谱写“助人为乐”的高尚品格,是新时代优秀志愿者的楷模。

第44页

36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姚冠冰

 人物小传:

姚冠冰,1936年

生,广东省东莞市人。

退休后一直从事国学推

广和粤剧文化宣传工

作,并将关心下一代社

会公益活动与粤剧文化

传承相结合,积极传承

粤剧文化,传播爱心。

 主要事迹:

姚冠冰是从化区街口街道办事处的一名退休干部,退休后的她并没有像一

般老人那样安享晚年,而是在从化区关工委一直从事着志愿者的工作。多年

来,她坚持扶孤助学,让一个又一个困难家庭的孩子重获信心,鼓励他们用知

识改变命运。她从1999年开始“义工路”,2005年开始“义教行”,大家都亲

切地称呼她为“冰姨”“冰婆婆”。

2005年,冰婆婆在从化区街口街创办了小红豆艺术团,秉承关爱宗旨,倡

导“要学艺先要学会做人”,通过组织学习《弟子规》等优秀传统文化,培育

第45页

助人为乐篇

37

粤剧新苗700多人,并先后把13人推荐到广东省粤剧学校接受培训,为粤剧事

业培养优秀接班人。冰婆婆从2005年起坚持在从化区多间学校开展“粤韵曲声

进校园”学习班义教,在粤曲教唱上煞费心思,亲力亲为创作既适合孩子们练

唱又朗朗上口的曲目,受益学生达10万人。由冰婆婆亲手送往广东省粤剧学校

的13位弟子,他们深受冰婆婆的影响,在就读期间经常利用节假日回到小红豆

艺术团当义工,指导师弟师妹,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毕业后更被输

送到广州、佛山、江门的粤剧团工作。其中,弟子黄捷芬在广东省粤剧学校毕

业后,毅然放弃到佛山粤剧团工作的机会,回到从化回到冰婆婆身边,担任小

红豆艺术团的艺术指导。

2006年,冰婆婆创办了小红豆校外辅导站,开设《弟子规》、粤剧曲艺、

英语口语、舞蹈、击乐等课程。其中,《弟子规》课程是必修课程,其余的是

兴趣班课程。课程均免费对外开放,授课时间安排在周六、周日上午,授课地

点安排在从化区街口街文化站。同时,冰婆婆还组织学员并带动学员参与从化

区关工委和街口街关工委的“爱心桥”扶困助学、关爱弱势群体等社会公益活

动。冰婆婆用爱支撑着孩子们的梦想,经常亲自四处奔波募捐、筹集善款,为

资助方与受助方架起“桥梁”直接对接,使困难学生们完成了学业,让他们用

知识改变命运。冰婆婆从2004年至2017年间先后资助了7户困难家庭,一直资

助到困难家庭中的小孩读完大学为止,每月对每户资助300到500元不等。

(广州市从化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冰婆婆传承文化、传播爱心,在传承中播撒爱的种子,让传统文化在爱的

浇灌下发扬光大。

第46页

38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黎烈洪

 人物小传:

黎烈洪,1980年

生,广东省广州市人。

他坚持帮助无血缘关

系的老幼病弱、鳏寡

孤独,努力帮助贫困学

生圆他们的读书梦。

 主要事迹:

黎烈洪是从化区温

泉镇石坑村美加好电器店店主,他被周围的邻居所熟悉并不是因为生意做得出

色,而是他乐于助人、热心公益的好品格。

黎烈洪是皮肤有点黝黑的普通村民,但当他开口说话时便能感觉到这位30

多岁的中年男士有着质朴却又善良的心。问起他为何热衷于爱心公益活动,黎

烈洪说自己小时候家境比较贫穷,当时父亲带着他去问一些叔伯借钱读书,尽

管叔伯们也不富裕,但依然很热心地借了钱给他交学费,这事让他印象非常深

刻,也让他深深明白到一点,热心的帮助可以让人倍感温暖。别人的帮助,让

黎烈洪内心帮助他人的种子生根发芽。

第47页

助人为乐篇

39

在村中,老人家和残疾人是黎烈洪的主要帮助对象。他经常与灌村村委会

干部一起慰问社区里的高龄老年人及残疾人,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健康状

况,送上油、大米等慰问品。林婆婆是村里的留守老人,生活较困难,蜗居在

一间瓦砖平房里。2014年7月,当听说林婆婆家里的电灯不亮时,黎烈洪二话

没说就背上工具包来到老人家中。发现是灯泡坏了后,黎烈洪赶紧买来新灯泡

换上。更换完灯泡后,他还拿出电笔帮老人把其他灯泡、电线、电器仔细检修

了一遍,确认没有问题后才放心离开。

由于小时候经历过因贫穷而交不起学费,黎烈洪很早便萌生了帮困助学的

念头。他与温泉镇石坑小学取得联系,在不影响个人生活的前提下,拿出一部

分资金帮助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并对其提出适当要求,促其成才。有

别于很多热心人士捐赠文具、图书,黎烈洪向石坑小学捐赠了一套高品质音响

设备,并帮忙安装调试。黎烈洪说:“有了音响设备,学校的很多活动就能有

效开展,希望更多的孩子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教学环境。”

(广州市从化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黎烈洪作为一位普通市民,关心群众疾苦,积极参加社会各项公益活动,

小举动成就大爱,在奉献中实现价值,传递正能量。

第48页

40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钟金丽

(左一为钟金丽)

 人物小传:

钟金丽,1935年生,

广东省广州市人,退休干

部。钟金丽是一位将自己

的快乐建立在帮助他人之

上的好邻居。她退休后不

仅要照顾身体欠佳的丈

夫,还要操持家务,难能

可贵的是十年如一日,把

社区当成自己的家,把社

区居民当成自己的家人,

一心为社区居民服务。

 主要事迹:

关围小区居住着几个破产企业的下岗干部、职工,他们经济收入低,甚至

无收入,而且年龄偏大,再就业相当困难。基于以上情况,2000年11月,钟金

丽与小区几个热心人士,四处联系各个部门并找上级领导协调,在当时的区房

管局的支持下,将关围新村13栋一楼70多平方米的铺位给关围社区做小区群众

第49页

助人为乐篇

41

的娱乐室。同时,与当时的街口镇政府、广东省流溪河水电厂、第二合纤厂等

单位进行募捐,自己主动带头捐款,得到小区热心群众的积极响应,共募捐了

10000多元作为娱乐室的活动经费,从化区广播电视台和从化区民政系统赞助

了电视机、棋牌、健身器材等,该“星光老年之家”后来被广州市民政局评为

“先进单位”。

钟金丽看到关围小区失业妇女多,整日无所事事,便找到建材店老板赞助

水泥一批,将小区内一块空地硬底化,用作小区露天舞场,组织小区妇女跳健

身舞、扭秧歌等,秧歌队和健身舞队有60人左右,她又在关围社区组建老年人

合唱队,自己拿钱购买笔墨纸张,组织人员抄歌词、编排舞蹈、练歌,每逢周

三、周五下午大唱爱国歌曲。

一直以来,钟金丽积极协助社区居委会工作,组织关围社区群众志愿者参

加从化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清扫社区,监督社区群众不文明的行为。每

次上级单位在社区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活动,她都主动组织社区群众参

加,社区秧歌队、健身舞队、合唱队成了活动的中坚力量。

关围小区因历史遗留问题,在市政接管以前,小区内物业无人管理,20多

年的绿化树长至五六层楼高,遇风吹雨打,路人多次被断裂的树枝伤着。钟金

丽将这些情况于2007年10月写报告给市政建设管理局,小区内绿化树于当年底

便得到区园林所的整收,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广州市从化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钟金丽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帮助他人之上,为城郊街、关围社区建设和发

展奉献余热,体现出新时代老年人的价值追求。

第50页

42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冼玉华

 人物小传:

冼玉华,1955年

生,广东省德庆县人。

她是一位充满热情和爱

心的老师,组建了一条

服务青少年的热线和一

个服务队,帮助了大批

青少年。

 主要事迹:

冼玉华是从化六中退休副校长。2012年,在从化区关工委和青年志愿者协

会的支持下建起了从化区第一条公益性青少年心理辅导热线——青少年爱心

阳光热线。几年来,热线已开展心理健康活动100多场,接受求助2258人次,

其中冼玉华本人接受求助1700多人次,帮助了一大批青少年和家庭。冼玉华获

“广东省五星级志愿者”“广州市志愿服务先进个人”“从化优秀志愿者领

袖”“从化好人”“广州好人”等荣耀称号。她带领的热线服务队也获得“广

州市‘羊城之夏’青少年暑期系列活动先进集体奖”“广州市青少年服务项目

创意大赛铜奖”“从化优秀志愿服务队”“从化最受欢迎志愿服务集体”等荣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微信翻页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