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建筑》2023年第08期

发布时间:2023-10-20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福建建筑》2023年第08期

员怨愿猿 年 员圆 月创刊本期 圆园23 年 8 月 1 日出版穴月刊雪编委主任院 张建勋副 主 任院 高起荣 蔡雪峰 王宗成林卫东 夏 坚 祁 皑谢益人编委委员院 渊以姓氏笔画为序冤王 耀 宁茂权 苏友佺李 川 肖 伟 张天宇张 蔚 陈仲光 陈 群林功丁 林洪钟 林锡安林能影 周庆峰 郑锦民赵士怀 柳德宝 高学珑黄汉民 黄尚敏 黄春风黄清和 黄 琰 黄冀卓梁章旋 程宏伟 谢勇成曾志攀 蔡永太 潘庆建戴益华主管单位院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院 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主 编院 张建勋副主编院 蔡雪峰出版单位院 叶福建建筑曳 编辑部本期执行编辑院 朱晓慧 杨素平 黄新新本期学术编辑院 庄金平发行单位院 叶福建建筑曳 编辑部地 址院 福州市鼓楼区通湖路 188 号电 话院 园缘怨员原愿苑愿源愿源猿猿 愿苑愿缘缘猿缘愿 15392051506邮 编院 猿缘园园园员学会网址院 澡贼贼责押 辕 辕 www.fjtmjzxh.com投稿网址院 www.fjjz.cbpt.cnki.net耘原皂葬蚤造院 枣躁躁扎缘员愿岳员远猿援糟燥皂印 刷院 福州华厦彩印有限公司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院 悦晕猿缘要员员... [收起]
[展开]
《福建建筑》2023年第08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8页

员怨愿猿 年 员圆 月创刊

本期 圆园23 年 8 月 1 日出版

穴月刊雪

编委主任院 张建勋

副 主 任院 高起荣 蔡雪峰 王宗成

林卫东 夏 坚 祁 皑

谢益人

编委委员院 渊以姓氏笔画为序冤

王 耀 宁茂权 苏友佺

李 川 肖 伟 张天宇

张 蔚 陈仲光 陈 群

林功丁 林洪钟 林锡安

林能影 周庆峰 郑锦民

赵士怀 柳德宝 高学珑

黄汉民 黄尚敏 黄春风

黄清和 黄 琰 黄冀卓

梁章旋 程宏伟 谢勇成

曾志攀 蔡永太 潘庆建

戴益华

主管单位院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院 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

主 编院 张建勋

副主编院 蔡雪峰

出版单位院 叶福建建筑曳 编辑部

本期执行编辑院 朱晓慧 杨素平 黄新新

本期学术编辑院 庄金平

发行单位院 叶福建建筑曳 编辑部

地 址院 福州市鼓楼区通湖路 188 号

电 话院 园缘怨员原愿苑愿源愿源猿猿 愿苑愿缘缘猿缘愿 15392051506

邮 编院 猿缘园园园员

学会网址院 澡贼贼责押 辕 辕 www.fjtmjzxh.com

投稿网址院 www.fjjz.cbpt.cnki.net

耘原皂葬蚤造院 枣躁躁扎缘员愿岳员远猿援糟燥皂

印 刷院 福州华厦彩印有限公司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院 悦晕猿缘要员员圆园 辕 栽哉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院 陨杂杂晕员园园源要远员猿缘

国外总发行院

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

渊北京 苑愿圆 信箱冤

广告经营许可证院

猿缘园园园园源园园源猿园

本期定价院 10援园园 元

福建省民族乡旅游特色发展策略研究

要要以漳州市龙海区隆教畲族乡为例 郑 熙(1)

城市交叉口人非分流过街研究 陈晓灿(6)

基于共同体视角的全域未来社区创建路径研究

曾 理 金 伟 李 超(11)

湘派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特色表达

韩晓娟 彭 芳 曾 磬(17)

培田古民居隔扇门艺术价值探究 邱诗兰 黄少青(22)

提升绿色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研究与实践 林晓惠(26)

既有工业建筑加层改造结构若干问题的分析及实践

卢达洲(30)

某民国时期房屋的鉴定与加固改造 傅木森(34)

农村住宅安全性现状及加固方法探究

李垂帅 杨小强 唐贞云 高晓明 王 威(38)

某超限高层办公楼结构设计研究 徐 毅(46)

钢结构柱脚连接与安装施工技术研究 郑志翔(54)

圆园23窑08

总第 302 期

中 国 期 刊 网 窑 中 国 学 术 期 刊 光 盘 版

中 国 叶 中 文 科 技 期 刊 数 据 库 曳 入 编 刊 物

福 建 省 第 一尧 二 届 优 秀 科 技 期 刊

首 届 全 国 建 设 行 业 优 秀 期 刊 一 等 奖

福建省科协连续七届优秀科技期刊奖一等奖

一尧城乡规划

二尧建筑理论与建筑艺术

三尧 建筑结构

四尧 建筑施工与建筑材料

第9页

碱激发胶凝材料抗硫酸盐研究

陈金盛 徐茂龙 张必胜 王坛华 程沛媛 何森凯 吴文达(58)

C40自密实钢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其应用 林也坚(64)

基于CIM的新型智慧社区全生命期数字底板架构分析

张瀚文 王文超 谢丹凤(68)

基于BIM技术在工科大楼装配式建筑成本中的优化研究

汪 苏 洪开茂(72)

房屋建筑工程结算误区探析及应对策略 刘 薇(77)

基于不同电缆土建通道型式的工程费用敏感性及预测模型研究

缪胜光 黄建涛 罗福多 文 凯 刘其灵(81)

人工智能(AI)在建筑物构件损坏辨识中的应用研究

陈宗珷 许筠曼 许舜翔 张家铭 陈俊仲(86)

全过程工程咨询中建筑供应商信息共享研究

肖凌军 林清宇 金雪松(93)

基于BIM在装配式桥梁施工的智能化管理平台应用研究

余洁歆 陈思超 傅木森 池善庆 俞伯林(98)

BIM技术在大跨度双曲面屋面中的应用 苏思聪(105)

某市某区排水管网渊雨尧污水冤排查与分析 何景宏(108)

大直径污水排海钢管海域段敷设施工技术 苏茂森(112)

城市工业用地海绵城市设计要点探究

要要以某科技园区为例 郝晓宇(118)

地下管线参数化建模中管线碰撞问题分析与对策

要要以福州市仓山区项目为例 朱武松(123)

福州城区跨江大桥桥墩冲刷调查及对策 杨为太(127)

毗邻既有运营车站全套管回转钻机拔桩施工技术探究

龙智斌(131)

复杂环境下加固用桥梁基础钢套箱围堰设计与工程应用研究

林 伟(135)

基于多尺度模型的变截面超宽连续钢箱梁力学行为分析

金国海 樊汝刚 梁 鹏 潜英飞 周 雄 罗 征(139)

基于野课程思政冶的叶土木工程制图曳教学改革研究

周 姣 马晓彤 蒋天娇 丁子骁(144)

以学生为中心的叶工程地质曳课程之野金课冶建设研究

李晓莲(149)

云怎躁蚤葬灶 粤则糟澡蚤贼藻糟贼怎则藻 驭 悦燥灶泽贼则怎糟贼蚤燥灶 目 次 圆园23 年 8 月 1 日 圆园23窑08

七尧市政工程

五尧工程造价与工程管理

六尧信息化与智能化

八尧教与学

第10页

圆园23郾08

云怎躁蚤葬灶 粤则糟澡蚤贼藻糟贼怎则藻 驭 悦燥灶泽贼则怎糟贼蚤燥灶

Research on the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Ethnic Townships in Fujian Province

要要Take Longjiao She Ethnic Township,Longhai District,Zhangzhou City as an example ZHENG Xi(1)

Research on Pedestrian and Non-motorized-vehicle Separate Crossing at Urban Intersection CHEN Xiaocan(6)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macrocosm future community creation based on Community perspective ZENG Li JIN Wei LI Chao(11)

The characteristic expression of Hunan style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elements in modern architecture

HAN Xiaojuan PENG Fang ZENG Qing(17)

Research on the artistic value of the separated door of Peitian ancient folk house QIU Shilan HUANG Shaoqing(22)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improving the indoor air quality of green buildings LIN Xiaohui(26)

Reflections on Several Issues and Practice of Adding Floors to Existing Industrial Buildings for Structural Renovation LU Dazhou(30)

House Appraisal and Reinforcement Renovation in A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FU Musen(34)

Research on Security status of rural dwelling and its reinforcement methods

LI Chuishuai YANG Xiaoqiang TANG Zhenyun GAO Xiaoming WANG Wei(38)

Design of an out-of-code high-rise office building XU Yi(46)

Research on Steel Column Base Connection and Install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ZHENG Zhixiang(54)

Study on Sulfate Resistance of Alkali Activated Cementitious Materials

CHEN Jinsheng XU Maolong ZHANG Bisheng WANG Tanhua CHENG Peiyuan HE Senkai WU Wenda(58)

Mix Proportion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C40 Self Compacting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LIN Yejian(64)

Analysis of the architecture of a new Intelligent community full life digital baseboard based on CIM

ZHANG Hanwen WANG Wenchao XIE Danfeng(68)

Optimization Research in Construction Cost of Prefabricated Engineering Building Based on BIM technology

WANG Su HONG Kaimao(72)

第11页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ettlement errors of hous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LIU Wei(77)

Research on sensitivity and prediction model of engineering cost based on different cable channel types

MIAO Shengguang HUANG Jiantao WEN Kai LIU Qiling(81)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in Damage Identification of Building Components

CHEN Zongwu XU Yunman XU Shunxiang ZHANG Jiaming CHEN Junzhong(86)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sharing of construction suppliers in whole-process engineering consulting

XIAO Lingjun LIN Qingyu JIN Xuesong(93)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Management Platform in Prefabricated Bridge Construction Based on BIM

YU Jiexin CHEN Sichao FU Musen CHI Shanqing YU Bolin(98)

Application of BIM technology in long-span hyperboloid roof SU Sicong(105)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drainage pipe network (rain and sewage water) in a district of a city HE Jinghong(108)

Lay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large-diameter sewage discharge steel pipe in sea area SU Maosen(112)

Exploring the Key Points of Sponge City Design for Urban Industrial Land

要要Taking a certain technology park as an example HAO Xiaoyu(118)

Case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of Pipeline Overlapping in Parameterized Modeling of Underground Pipelines

要要Case of Cangshan District of Fuzhou ZHU Wusong(123)

Investig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Pier Scouring of River-spanning Bridge in Fuzhou Urban Area YANG Weitai(127)

Research on pile pull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full casing rotary drilling machine adjacent to existing operating station LONG Zhibin(131)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steel boxed cofferdam for bridge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in complex environment LIN Wei(135)

Analysis of mechanicalbehavior of ultra-wide variable-section continuous steel box girder based on multi-scale model

JIN Guohai FAN Rugang LIANG Peng QIAN Yingfei ZHOU Xiong LUO Zheng(139)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ivil Engineering Drawing Based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ZHOU Jiao MA Xiaotong JIANG Tianjiao DING Zixiao(144)

Research on student-centered \"golden course\"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LI Xiaolian(149)

第12页

2023 年第 08 期

总第 302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08·2023

Vol·302

福建省民族乡旅游特色发展策略研究

———以漳州市龙海区隆教畲族乡为例

郑 熙

(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福建漳州 363005)

摘 要:福建省共有 19 个民族乡,以畲族为主,遍及全域。 但由于福建省少数民族人口基数小,有一半以上民族乡少

数民族人口处于低密度水平,民族文化特色难以产生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成为制约民族乡镇特色发展的客观因素。

为此,通过分析福建省民族地区发展现状,总结经验,以漳州市龙海区隆教畲族乡旅游特色发展策略研究为例,提出

“兼收并蓄”的文化发展策略,探索适合福建民族乡发展的道路,望能扭转福建少数民族文化不断稀释和同化的局面。

关键词: 民族乡;特色发展;畲族;隆教乡

中图分类号:TU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3)08 - 0001 - 05

Research on the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Ethnic Townships in Fujian Province

———Take Longjiao She Ethnic Township,Longhai District,Zhangzhou City as an example

ZHENG Xi

(Zhangzhou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Zhangzhou 363005)

Abstract:There are 19 ethnic townships in Fujian Province,mainly the She nationality,covering the whole region. However,due to the small

population base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Fujian Province,more than half of the ethnic minority population in ethnic townships is at a low density level,and it is difficult for ethnic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o produce scale effect and aggregation effect,which also becomes an objective

factor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township characteristics.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minority areas

in Fujian Province,summarizing the experience,taking the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Longjiao She Nationality

Township in Longhai District,Zhangzhou Cit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 all - embracing\" ,explores the path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ujian Minority Nationality Township,and hopes to reverse the situation of the continuous dilution and assimilation of Fujian minority culture.

Keywords:Ethnic townships;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She ethnic; Longjiao township

作者简介:郑熙(1990. 03 - ),男,工程师。

E-mail:690336931@ qq. com

收稿日期:2023 - 02 - 01

0 引言

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的民族

创造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 不同的民

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

观的结晶,共同组成了璀璨繁荣的华夏文化。 政治

制度上,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 规定,民族区域自

治地区分为区 - 州 - 县三级,民族乡作为重要补充。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

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全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政

治制度。

然而,由于少数民族分布的不均衡性,各民族聚

集地区发展状态也不尽相同,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

在西部,纵向上等级完整,横向上区域协调,在规模效

应和聚集效应的加持下,更容易形成民族特色的发展

模式。 而东部少数民族分布较少,主要以民族乡的形

式管理少数民族聚集区,且在汉族文化的冲击下,少

数民族特色不断稀释减灭,很多民族乡镇即使少数民

族人口还在上升,但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逐渐被汉族

同化,聚落景观风貌已难看出与汉族地区的差别,尤

为可惜。 本文基于福建省民族乡的调查研究,以漳州

市龙海区隆教畲族乡旅游特色发展规划为例,望为福

建民族乡镇提供发展策略上的启发。

1 研究背景与对象

1. 1 研究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

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

第13页

· 2 ·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均提到“民族村寨” “农村

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等乡村议题,这些议题均与民族

乡紧密相关,充分表明民族乡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进程

中大有可为[1]

福建省近年高度关注民族乡村发展,先后出台了

《关于做好挂钩帮扶民族乡村工作的通知》 (闽委办

〔2016〕10 号)、《关于贯彻国务院“十三五”促进民族

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 (闽政

〔2017〕18 号)等一系列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利好政策,

从乡村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各方面扶持民族

乡村发展,促进全面振兴。

旅游资源方面,截止至 2022 年,福建 19 个民族乡

内尚无 4A 级及以上畲族文化景区,3A 级畲族文化景

区也仅有 4 个,分别为霍口乡罗源畲山水景区、金涵乡

上金贝中华畲家寨、穆云乡畲族乡生态旅游区、青水乡

林畲红色小镇景区,民族旅游总体发展较慢,且福建 19

个民族乡有 18 个为畲族乡,容易形成同质化竞争。 福

建民族乡旅游特色发展机遇大,挑战也大。

1. 2 研究对象

本文以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隆教乡为例,针对福

建民族乡旅游特色发展策略进行讨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福建省各少数民族人口

112. 15 万人,占总人口的 2. 7% ,相比 2010 年第六次

人口普查的民族人口数据———福建省各少数民族人

口占总人口的 2. 16% ,民族人口处于稳步增长态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福建民族人口劣势可被缓解。

通过以上空间和时间上的分析,福建民族乡的民

族特色不明显,由于福建省少数民族人口基数小,比

重低,分布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同时被汉文化同化

严重,民族氛围不浓郁,更被沿海地区地形地貌、历史

人文的复杂性所稀释。 不同于民族基础好的中西部

地区,福建省民族乡难以通过传统规划手段以发挥和

强化民族特色为策略发展特色旅游,故不能执着于民

族风情古城古镇古村的新建重建,各民族乡应立足本

土实际情况,抓住时代机遇,寻找适合自身民族特点

的发展方向,实现民族乡村振兴。

2 隆教畲族乡概述

隆教畲族乡位于漳州市龙海区,根据 2021 年人

口普查数据,少数民族人口占比从 2011 年的 35. 5%

下降至 31. 1% ,已然接近 30% 大关,急需借助规划手

段扭转发展劣势,这也是福建省民族乡的普遍状态。

2. 1 发展主要优势

龙海区位于厦漳泉都市圈的门户海岸,一小时交

通圈可达,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隆教乡地处漳州市

龙海区东南角,东与厦门特区隔海相望,南临台湾海

峡,北连漳州招商局开发区,是距离厦门(直线距离

25 km)、漳州(直线距离 48 km)两城市建设区最近的

门户海湾,沿海大通道贯通隆教全境,双城城市人口

可辐射影响,交通区位优势显著。

资源禀赋上,除畲族风情外,隆教乡背名山(南太

武山)、面海湾(隆教三湾)、依熔岩(火山地质公园)、

存古卫(镇海卫),可谓山海人文荟萃,其中漳州滨海

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是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 地理环境

复杂性,带来了丰富多样的自然人文资源,为福建民

族乡旅游特色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也是福建畲族

乡的典型特征之一。

2. 2 现状主要问题

隆教畲族乡现状最主要的问题,即畲族人口不断

减少,比重处于低水平线上,民族氛围不浓郁。 景观

风貌上,传统畲族建筑风貌特色基本消失,同化严重,

畲族风貌仅保留在特殊节庆、饮食文化和展览馆中。

根据《龙海市隆教畲族乡总体规划(2014 - 2030)》总

体发展目标:“……依托畲族民族文化资源,合理开发

海洋资源和土地资源,把隆教乡打造成为自然景观独

特、地域文化浓郁且有吸引力的娱乐休闲地”。 但在

总体规划后编制的村庄规划、三湾片区控制性详细规

划、镇海村品质提升规划等相关规划并未凸显甚至提

及畲族元素。 规划的文化盲点,导致畲族文化加速流

失,各旅游要素分散低效发展,难以形成区域旅游特

色。 要想复兴传统畲族乡村风貌,难度高,挑战大。

其次,民族乡村发展具有强针对性和高专业性的

特点,但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却非常匮乏。 根

据中国知网 ( CNKI) 的数据显示, 自 1990 年至今

(2023 年),与民族乡镇发展规划高相关度的学术期

刊论文和学位论文共只有 39 篇,其中研究范围多在

西部中部少数民族较密集的地区,东部地区的研究只

有 5 篇。 且由于东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聚落地

理环境、文化交流程度等要素具有较大特殊性,很难

借鉴中西部地区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经验,使得东部地

区民族乡镇特色发展和乡村振兴缺少理论指导。

3 规划策略研究

3. 1 择善而从

罗源县福建省内知名度最高,发展最快的民族旅

游地区,是福建民族乡镇特色发展最好的案例。 罗源

县 2021 年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 161 万人次,旅游总

收入 19. 7 亿元,比上年增长 37. 8% ,第三产业增加值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33. 3% 。 罗源旅游的核心

即霍口畲族乡民俗旅游。 2015 年由于环境保护要

第14页

2023 年 08 期 总第 302 期 郑 熙·福建省民族乡旅游特色发展策略研究 · 3 ·

求,退养罗源湾和全面关停石板材企业,给罗源发展

带来巨大压力,有关部门才将目光放在旅游产业。 在

旅游发展之初,同样面临畲族文化资源开发深度局

限、项目单一、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旅游产业整体处于

数量增长型、粗放式的发展[3]

。 面对挑战,罗源及时

调整发展策略,将全县旅游业的发展定位为“畲风海

韵”,相继创建 3A 级畲山水景区和 4A 级罗源湾海洋

世界景区,以海助风,迅速激活罗源旅游产业。 罗源

旅游两大抓手,一即重点突出民族乡村深入发展,通

过畲乡建设,霍口乡获评四星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

霍口福湖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助推乡

村振兴;二即县级层面“大旅游、大发展”,以“畲风海

韵”文旅品牌为核心,推动“文化 + 旅游” “工业 + 旅

游”“农业 + 旅游”“体育 + 旅游”纵深发展,赋予文旅

产业更高效的推动力。 罗源县是福建民族区域发展

的领头羊,为福建民族乡镇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3. 2 兼收并蓄

通过罗源经验的学习,东部民族乡村发展应当取

长补短,抓住民俗文化旅游的时代机遇,充分发挥地

方特色,以兼收并蓄的规划策略,拓宽民族乡村发展

道路。 在纵向挖掘民族文化资源的同时,横向吸纳东

部地区多元的自然人文要素,如山川海岸、历史古迹、

工农遗址、红色文化等,形成“民俗 + ” 特色发展模

式,众星拱月,星月同辉。 应整合开发精品线路,满足

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本土居民和游客的需求,以民族文

旅提升游览体验,使少数民族地区共享地区旅游发展

红利[4]

。 下文以漳州市龙海区隆教畲族乡为例,探讨

福建民族乡镇特色发展策略。

4 规划实践

4. 1 主题策略———古卫遗蕴、滨海畲乡

疫情后的旅游业,以利用周末开启周边的都市休

闲、乡村度假等近程出游为主,大都市圈周边的“微旅

游”,正在成为行业中最“吸粉”的主流力量[5]

。 隆教

乡应抓住机遇,在联动畲族风俗、海洋风情、古卫风貌

的基础上,发挥近城优势,串联山海城村,深度打造

“大都市微旅游”。 基于隆教乡畲族文化资源现状评

估及山水格局、历史遗存等要素的统筹分析,将隆教

乡特色发展主题归纳为“古卫遗蕴、滨海畲乡”,以古

卫历史文化和畲族风情浓厚的滨海旅游休闲度假胜

地为总体目标。 以畲族文化资源为依托,形成“畲风

+ ”旅游形态,通过以下三点具体策略推动。

(1)重塑空间,优化发展结构框架

根据国土空间规划最新要求,落实三区三线和已

批已供用地,优化用地布局,挖掘存量用地,保证各个

层次的规划和工程合法合理能落地,不使畲风停在规

划图文上,如图 1 所示。

图 1 隆教乡集镇区用地布局优化

(2)挖掘潜力,促进旅游业态跃迁

作为大厦门湾滨海旅游协同发展带的重要组成

部分,旅游功能更应注重差异化发展,强化畲族文化、

卫所特色,重点发展滨海畲乡风情度假区域,打造隆

教风俗民情湾。 同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农业,接二

连三,发展特色农业旅游。

(3)提升风貌,凸显景观人文特色

挖掘畲族文化要素,重新赋至环境改造中,引导

新建建筑畲族风格构件运用,复兴畲乡风情。 乡域旅

游要素中,以景观设施、城市家具的形式展现畲族形

象,以畲风连海滨,以畲风兴古卫,以畲风带乡蕴。

4. 2 主题线路———畲风海韵、火山明卫

畲族主要居住在福建和浙江的山区,所以畲族人

民也自称“山哈” “山瑶”,而隆教乡的畲族却居住在

海边,主要分布在白塘湾和隆教湾附近,这也是与福

建甚至更广大地区的畲族乡村不同之处。 所以,“畲

风海韵”是属于隆教的畲族特色,也是有别于其他滨

海地区的文化特色。

在 2017 年,隆教乡组织编制了《龙海隆教海滨观

光慢道公园概念性设计》,其中隆教湾新厝村海滨

“畲族风韵” 节点,提取了畲族建筑、服饰、图腾的特

有元素和色彩,与隆教滨海火山地质公园特有的火山

石等材料相结合,设计成滨海畲族特色的构筑物、标

识系统、景观小品,是该规划慢道的亮点之一,可惜并

未实施落地。 本次规划延续并深化该设计,形成“畲

风 + 火山”设计策略衔接火山元素。

漳州市龙海区是中国“海商文化”的发祥地,明代

四大卫所之一的镇海卫就坐落在隆教乡。 镇海卫是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较为完好,现存墙基、城门

及部分城墙、两条古街道及城隍庙、文庙等重要历史建

筑(图 2)。 本次发展规划,将镇海卫作为乡域文旅的

另一个发力点,整合现有的相关保护和品质提升规划,

第15页

· 4 ·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挖掘历史和文化特色,振兴海卫。 根据《镇海卫志》记

载,隆教畲兵作为少数民族兵是卫所的重要军源,为抗

击倭寇做出重大贡献[6]

。 而今,镇海卫随着汉族居民

的增多和现代建筑的普及,已很难看到畲族的历史文

化痕迹。 所以,要振兴海卫,再现古卫遗蕴。 该遗蕴不

应仅有海防文化、海丝文化,还应该包含畲族文化,使

“畲风 + 明卫”成为有别于其他民族乡村和海防卫所的

文旅特色。 本案将畲族元素融入卫所滨海界面改造和

环城慢道项目设计中,提取畲族宗教建筑丰富的色彩

元素,点缀以白色为主色的镇海卫整体界面风貌,丰富

古城墙慢道的色彩效果,并将畲族图腾等符号元素运

用在城墙步道的景观设施小品上,打造风貌多样性、文

化多层次的畲族乡特色的卫所景观,如图 3 所示。

图 2 镇海卫街道牌坊古今对比

图 3 镇海卫界面改造效果对比

规划将新厝湾海滨“畲族风韵” 节点,作为隆教

乡滨海景观绿道建设的标准设计样板,向南沿白塘湾

衔接火山地质公园绿道,向北过隆教湾,连接镇海卫

环城步道,并向北延伸至兴古湾。 串联隆教三湾,形

成“畲风 + 海湾”的开发模式,打造 “畲风海韵”滨海

主题游线(图 4),并纳入近期重点实施项目清单,为

“滨海畲乡”特色风貌的打造提供规划基础。

4. 3 主题灵魂———海商文化、古韵八景

以滨海畲乡为文化核心,各文化要素百花齐放。

以镇海卫水门街、南门街传统民居风貌区为基础,重

点恢复两条古街历史印象,打造畲乡特色海商文化

街。 乡域范围内,根据各节点文化景观特色,打造“古

韵八景”,分别为古堞残阳、卫城春晓、镇海听涛、太武

飞翠、渔舟唱晚、隆湾月夜,旧关晚渡、畲塔灯照,如图

5 所示。 文景交融,串点成线,以线带面,带动全域旅

游,为隆教乡特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迈出第一步。

图 4 隆教乡四大主题游线之一:滨海主题游线

第16页

2023 年 08 期 总第 302 期 郑 熙·福建省民族乡旅游特色发展策略研究 · 5 ·

图 5 隆教“古韵八景”

5 结语

隆教乡是福建省少数民族乡镇发展的缩影。 如

任其粗放分散发展,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又无法获得

长远发展。 所以,在民族乡镇发展的十字路口,一定

要直面问题,深刻认识发展的劣势和挑战,下定决心,

牢牢抓住前进的优势和机遇,同时借助规划的力量,

取长补短,灵活变通。 在少数民族人口占比下降,风

俗习惯同化的情况下,不应局限老路,强建“民族风情

村寨”,以假乱真,而是应该以民族文化为容器,兼收

并蓄本土其他文化特色,优势互补,借力打力,才能为

文化创新找到突破口。 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统筹区

域文旅资源、挖掘特色旅游线路,完善各项设施,最终

形成适合民族乡旅游特色发展的道路。

参 考 文 献

[1] 陈永亮. 乡村振兴视域下新时代民族乡发展路径探析

[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41(03):

23 - 27.

[2] 高向东,王新贤,朱蓓倩. 基于“胡焕庸线”的中国少数民族

人口分布及其变动[J]. 人口研究,2016,40(03):3 -17.

[3] 李晓静. 罗源县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福州:福建

师范大学,2018.

[4] 王兆峰,刘庆芳.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空间异质性特征及

其影响因素[J]. 经济地理,2019,39(11):150 -158.

[5] 王子辉. 郑州市“微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J]. 旅游纵览,

2022(24):101 - 104.

[6] 龙海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黄剑岚. 镇海卫志校注[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第17页

2023 年第 08 期

总第 302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08·2023

Vol·302

城市交叉口人非分流过街研究

陈晓灿

(厦门市国土空间与交通研究中心(厦门规划展览馆) 福建厦门 361012)

摘 要:为提升交叉口行人与非机动车过街通行环境,提高交叉口交通服务水平,改善城市慢行品质,对城市交叉口人

非分流过街展开研究。 首先,对交叉口设置人非分流过街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进行分析,进而关注设置的必要条

件,对人非分流过街设置的慢行需求条件进行定量分析,讨论当需要进行慢行过街优化的情况下,人非过街流量满足

相应条件时需要设置人非分流过街。 其次,对城市交叉口人非分流过街的设置形式等进行讨论,提出设置建议。 最

后,以厦门市湖滨东路 - 湖滨南路交叉口为例,对交叉口人非分流过街改造进行分析,探讨实际改造效果及存在的问

题,为城市交叉口慢行过街改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城市慢行;交叉口改善;过街横道;人非分流;通行能力

中图分类号:TU984. 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3)08 - 0006 - 05

Research on Pedestrian and Non - motorized - vehicle Separate Crossing at Urban Intersection

CHEN Xiaocan

(Xiamen Land Space and Transport Research Center (Xiamen Planning Exhibition Hall),Xiamen 361012)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rossing environment of non - motorized traffic at urban intersection,the paper studied the pedestrian and

non - motorized - vehicle separate crossing. Firstly,analyze the the sufficient and necessary conditions of setting pedestrian and non - motorized - vehicle separate crossing. Furthermore,focus on the necessary condition,and make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non - motorized traffic demand for setting pedestrian and non - motorized - vehicle separate crossing. Discuss the conditions of the pedestrian and non - motorized - vehicle crossing flow to set up the pedestrian and non - motorized - vehicle separate crossing,when 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non -

motorized traffic crossing. Secondly,discuss the setting mode and put forward the proposal. Finally,taking the intersection of Hubin East

Road and Hubin South Road in Xiamen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pedestrian and non - motorized - vehicle

separate crossing,and discusses the actual effects and problem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non - motorized traffic

crossing at urban intersections.

Keywords:Urban non - motorized traffic; Intersection improvement; Pedestrian crossing; Pedestrian and non - motorized - vehicle separation; Traffic capacity

作者简介:陈晓灿(1994. 8 - ),男,工程师。

E-mail:417425044@ qq. com

收稿日期:2023 - 01 - 28

0 引言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确定,绿色交通、低碳交

通近年来受到持续关注,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关举措

倡导绿色出行。 而包括步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在

内的慢行交通,作为大力推崇的绿色出行方式,其运

行环境及品质越来越受大家关注。 特别是近几年,随

着共享单车及电动自行车的飞速发展,城市非机动车

出行比例逐年提高,在交叉口过街时,存在大量骑行

通过的现象。 而由于在运行速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容

易与行人之间产生冲突,相互干扰,导致通行能力降

低,甚至产生安全隐患。 为此,各省市陆续出现人非

分流过街的设置,即在人行横道旁绘制非机动车过街

区域,实现行人与非机动车在空间上分离过街。

目前,相关标准规范对交叉口区域内人非分流的

设置涉及较少。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

[1]

《城

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

[2]等均只对

交叉口人非分流提出了定性的要求:流量较大的交叉

口或路段上人非有隔离的情况下,需设置独立的非机

动车进出口。 《珠海市城市道路交叉路口规划》

[3]

中,提出交通型交叉口应人非过街分离,生活型交叉

口宜进行分离。

第18页

2023 年 08 期 总第 302 期 陈晓灿·城市交叉口人非分流过街研究 · 7 ·

相关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路段或者人非冲突上。

朱季[4]等在路段上,对人行道设计的建议中,分析了

与非机动车道的分离措施;李文勇[5]等在行人过街时

间模型中,首次考虑自行车、电瓶车与行人混合过街

的情况;刘凯华[6] 研究慢行交通行人过街时间模型,

建立了不同自行车混入比例下行人群速度 - 人群规

模相关关系模型。

目前,尚缺乏交叉口区域设置人非分流过街的定

量分析。 为了分析交叉口是否需要设置人非分流过

街,本文对人非分流过街设置展开定性及定量分析,

并对设置形式展开讨论研究。

1 设置条件分析

城市中各种类型交叉口是否适宜设置人非分流

过街,主要与交叉道路横断面形式、交叉口信号控制

方式等条件相关。 而交叉口是否需要设置人非分流

过街,则主要受慢行需求影响。

1. 1 道路横断面形式

针对慢行交通,可将道路横断面分为人非共板无

隔离、人非共板有隔离、人非不共板三种类型。

对于人非共板无隔离的情况,多为生活性支路,

由于行人与非机动车在路段中混行,交叉口设置人非

分流过街效果一般,可不设置人非分流;对于人非共

板有隔离的情况,包括以绿化带隔离、标线隔离等方

式,行人与非机动车从路段上便相对分隔行驶,交叉

口人非分流起到对路段行驶轨迹的顺延,设置后分隔

效果较好,适宜设置人非分流;对于人非不共板的情

况,多为城市主干路,行人与非机动车各行其道,交叉

口仅设置人行横道,要求非机动车下车推行反而降低

通行效率,而顺延设置人非分流后,允许非机动车骑

行通过,可减少对行人干扰,慢行过街效率得到整体

提升。 因此,应该设置人非分流。

1. 2 信号控制方式

通常城市交叉口,可分为有信号控制交叉口与无

信号控制交叉口。

对于信号控制的交叉口,通常为次、主干路交叉

口,行人与非机动车共用信号,在待行区等待后,同时

通过交叉口。 若共用人行横道过街,非机动车需下车

推行,降低了非机动车通行效率,增加了对行人的干

扰。 而设置人非分流,则可一定程度上降低两者之间

的影响。 因此,建议设置人非分流过街。 对于无信号

灯控制的交叉口,通常为生活性支路,不会出现大量

行人与非机动车集聚后同时过街的现象,过街时两者

干扰较小,因此可不设置人非分流。

1. 3 慢行需求

在交叉口设置人非分流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行人

与非机动车过街干扰,而这种干扰会随着行人、非机

动车流量的增加而增强。 当慢行需求较小时,以城市

支路为代表,过街通行时,行人与非机动车几乎不会

产生影响,此时可不设置人非分流;当慢行需求逐渐

增大,以城市次干路为代表,行人与非机动车过街容

易互相干扰,过街效率逐步降低,此时适宜设置人非

分流;而当慢行需求进一步增大至现有人行横道难以

承载时,就应当考虑人非分流,一方面增大慢行过街

通行面积,一方面减少两者相互影响提升通行效率。

2 慢行需求分析

当交叉口慢行需求所需过街宽度超过现状人行

横道宽度时,行人与非机动车将需要等待二次绿灯完

成过街,容易出现行人或非机动车侵占机动车行驶区

域,在人行横道外完成过街,产生机非冲突,存在较大

安全隐患。 通常,我们会通过调整信号配时,或拓宽

人行横道宽度以保障慢行过街。 但一味延长过街时

间及过街宽度,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此时需要考虑

设置人非分流过街,能够在相同过街时间及宽度的条

件下,通行更多的慢行流量。 为了确定当慢行需求、

人非过街比例超过某个阈值时,需要设置人非分流过

街,展开以下分析。

2. 1 人行横道通行能力

根据研究[7]

,对应一定周期时长和人行横道宽度

的人行横道绿灯小时实际通行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qpr =

3600

Cp

×

Gp -

b

vp

- l

b1

/ vp

( + 1 ) × γ1 × γ2 × γ3 (1)

其中:

qpr———人行横道的绿灯小时实际通行能力,人/

(绿灯 h·m);

Cp———信号灯周期时长,s;

Gp———过街绿灯时长,s;

b———过街长度,m;

b1———行人前后间距,通常为 1,m;

vp———行人平均过街速度,通常为1. 2 ~1. 5,m/ s;

l———行人损失时间,包括对灯色变换的反应时

间(通常忽略不计)、绿灯末过街行人因安全感降低

而造成的损失(通常为 2),s;

γ1 、γ2 、γ3———折减系数,分别为对向干扰折减系

数、到达不均匀折减系数、人非混行折减系数。 其中,

对向折减系数可由过街长度与过街绿灯时长确定,取

第19页

· 8 ·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值通常在 0. 25 ~ 0. 80,到达不均匀折减系数根据行人

流量及分布确定,取值通常在 0. 63 ~ 0. 95,人非混行折

减系数根据交通调查观测总结,取值通常为 0. 92

~1. 0。

2. 2 慢行需求换算

为了将慢行需求与人行横道通行能力进行比较,

需要将行人、自行车、电动车换算成统一的标准人。

可以将过街占用的时空资源之比作为换算系数,具体

公式如下:

f =

s

s人

×

v人

v

(2)

其中:

f———自行车或电动车换算系数;

s———过街占用的面积,m

2

;

v———过街速度,m / s。

通常,自行车与电动车的换算系数可取为 2. 0

与 2. 3

[5]

2. 3 设置阈值

为了确定一个交叉口是否需要进行慢行过街优

化,首先需要对其慢行需求进行调查。 当高峰小时慢

行流量超过现状人行横道的绿灯小时实际通行能力

时,则需要对现有慢行过街进行优化,公式表示如下:

Q人 + f自行车·Q自行车 + f电动车·Q电动车≥qpr·d (3)

其中:

Q人、Q自行车、Q电动车———调查所得行人、自行车、电

动车高峰小时流量,人或辆/ h;

d———人行横道宽度,m。

而当人非分流所需过街宽度小于人非混行所需

过街宽度时,说明此时设置人非分流过街可以更加充

分地利用有限的交叉口空间,即应当设置人非分流过

街,以公式表示如下:

Q人

q人

+

Q非

q非

<

Q人 + f自行车·Q自行车 + f电动车·Q电动车

qpr

(4)

其中:

q人、q非———行人或非机动车单独过街时,过街横

道的绿灯小时实际通行能力,人/ (绿灯 h·m)或辆/

(绿灯 h·m)。

3 设计要点分析

针对需要设置人非分流的交叉口,通常在原人行

横道的基础上增设非机动车过街带。 下文将对非机

动车过街带的设置及与人行横道的关系进行分析

讨论。

3. 1 设计形式

由于非机动车与行人通常采用同步过街的交通组

织形式,因此,非机动车过街带应与人行横道统一规划设

置,即与人行横道平行设置。 同时,为了减少人非流线交

织,非机动车过街带、人行横道应与路段非机动车道、人

行道的相对位置保持一致,而通常非机动车道设置在靠

近机动车道的一侧。 因此,非机动车过街带也应设置在

靠近交叉口中心一侧,如图1 所示。

图 1 非机动车过街带设计形式

3. 2 设计宽度

非机动车过街带宽度,应根据非机动车过街需求

设置。 非机动车道过街带所需宽度应满足:

d非≥

Q非

q非

(5)

其中:

d非———非机动车过街带宽度,m。

同时,根据《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标

准》

[8]

,单向非机动车道最小宽度为 2. 5 m,双向非机

动车道最小宽度为 3. 5 m。 因此,非机动车过街带最

小宽度,应为单向 2. 5 m、双向 3. 5 m,且对于设有非

机动车道的交叉口其过街带宽度应不小于路段上非

机动车道的宽度。

3. 3 其他设计要点

对有中央分隔带、有导流岛的交叉口施划非机动车

过街带时,同样需要遵循《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

[1]

等相关规范中的要求。 如:非机动车过街带应与车行道

垂直,平行于路段路缘石延长线并后退 1 m ~ 2 m,容易

与右转车辆冲突的情况宜后退到 3 m ~ 4 m;两条相

互垂直的非机动车过街带间的转角部分长度应大于

6 m 等。

第20页

2023 年 08 期 总第 302 期 陈晓灿·城市交叉口人非分流过街研究 · 9 ·

4 改造案例及效果评价

4. 1 改造案例介绍

以厦门市湖滨东路 - 湖滨南路交叉口为例,进行

人非分流过街改造案例介绍。

湖滨东路 - 湖滨南路交叉口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湖

滨片区,地处中心老城、万象城商圈,慢行需求较大,非

机动车比例高。 现状信号周期为 150s,过街绿灯时间

约 35s,过街长度约30 m,人行横道宽度为 6 m,交叉口

人行横道的绿灯小时实际通行能力约为 1018 标准

人/ h。 而根据流量调查,高峰时段单侧过街需求为行

人 360 人/ h,非机动车 666 辆/ h,即慢行过街需求为

1792 标准人/ h > 1018 标准人/ h,需要考虑对该交叉

口慢行过街进行优化。

若保持人非混行过街,则需要设置不小于10. 5 m

宽的人行横道,占用大量交叉口空间。 另一方面,若

考虑设置人非分流过街,此时行人过街的绿灯小时实

际通行能力约为 178 人/ (绿灯 h·m)。 而根据《城市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标准》

[8]

,机非隔离形式

下城市交叉口 1 m 宽自行车道通行能力为 750 辆/ h,

则该交叉口非机动车绿灯小时实际通行能力约为175

辆/ (绿灯 h·m)。 根据实际需求及通行能力,该交叉

口所需人行横道及非机动车过街带宽度分别为 2 m、

3. 8 m;同样根据《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标

准》

[8]

,商场周边人行横道宽度一般不小于 5 m。 因

此,该交叉口需设置 5 m 人行横道 +4 m 非机动车过街

带,合计约 9 m,较人非混行过街所需宽度少 1. 5 m。

因此,建议对该交叉口进行人非分流过街改造,具体

改造前后效果如图 3 所示。

4. 2 改造效果评价

对部分已经设置了人非分流过街的交叉口进行

现场调研发现,通过新增非机动车过街带,有效保障

了慢行过街空间,且行人与非机动车过街相对分流,

慢行过街通行能力显著提升。

(1)保障慢行过街空间。 改造后的交叉口慢行

过街宽度普遍增加了 2 m ~ 3 m(图 2),慢行过街通行

能力提升 30% ~ 50% 。 同时,通过路面标线的施划,

保障慢行过街路权,有效减少了行人或非机动车过街

不走斑马线的现象。

(2)过街相对分流,减少冲突。 增设非机动车过

街带后,通过简单易懂的标志标线,加以宣传引导,行

人与非机动车能够相对分流过街,减少了冲突,提升

了通行效率,如图 3 ~ 图 4 所示。

改造前(慢行过街宽度为 6 m) 改造后(过街宽度增至 9 m) 图 3 厦门市湖滨东路 - 湖光路交叉口慢行

图 2 厦门市湖滨东路 - 湖滨南路交叉口慢行过街改造 过街改造前人非混行严重

图 4 厦门市湖滨东路 - 湖光路交叉口慢行过街改造后人非分流过街

第21页

·10·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但同时也存在部分问题:

(1)慢行分流效果难以保证。 由于慢行人员尚未形

成过街分流意识,仍然存在部分行人与非机动车混合过

街的情形,特别是人非共板的交叉口,如图5 所示。

图 5 厦门滨湖路 - 滨湖北路交叉口混行过街

(2)右转车辆侵占慢行过街空间。 由于机动车

驾驶员未注意或不理解新增的非机动车过街带标线,

右转车辆停车等待慢行过街时,存在占用非机动车过

街带的情形,如图 6 所示。

图 6 机动车侵占慢行空间示意图

(3)非机动车过街环境不够友好。 除新建交叉

口外,大多数交叉口属于提升改造,存在部分交叉口

仅简单新增非机动车过街带的实施规划,导致配套无

障碍设施不完善、部分杆线电箱等占用非机动车过街

路径的问题,影响分流效果,如图 7 所示。

图 7 无障碍设施未配套改善

一方面,人非分流过街设置后主要的问题,来源

于道路使用者缺乏人非分流的意识,潜意识中仍是常

规的人非混行,这就需要城市对慢行分流过街进行宣

传,同时在施划的早期加强监督引导,必要时可研究

出台一定惩治措施;另一方面,在对现有交叉口进行

提升改造时,需要同步对导流岛、无障碍设施、灯电管

线、绿化等相关因素进行相应调整,保证行人与非机

动车过街畅通性。

5 结语

城市倡导低碳交通出行,随着非机动车需求的不

断增加,人非混行过街时的干扰日益明显,导致常规

城市交叉口的人行横道难以满足慢行服务水平要求。

因此,需要考虑设置人非分流过街,特别是在有信号

灯控制的、设置有非机动车道的、慢行需求较大且非

机动车过街比例高的交叉口。 本文聚焦慢行需求,对

交叉口人非混行过街的通行能力进行分析,提出交叉

口设置人非分流过街的慢行需求阈值条件。 在此基

础上,对人非分流过街的设计要点进行讨论,针对不

同形式交叉口,从设计形式及宽度要求等方面提出了

建议,并以湖滨东路 - 湖滨南路交叉口为例,对交叉

口人非人流过街改造进行分析介绍,对现有改造的实

践效果进行问题分析和探讨。 后续需进一步完善相

关设计导则、规范,加强宣传引导。 相信随着非机动

车等慢行需求的不断增大,人非分流过街必将日益

普及。

参 考 文 献

[1] GB 50647 - 2011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 S].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城市步行和自行车

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R].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

房和城乡建设部,2013.

[3] 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

院. 珠海市城市道路交叉路口规划[R]. 珠海:珠海市住

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2016.

[4] 朱季,程建川. 人行道设计建议———以南京市相关调查

为例[J]. 城市交通,2008,6(4):6.

[5] 李文勇,陈学武,王庆,等. 路段人行横道通行能力及过

街绿灯时间计算[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

程版,2006,30(5):4.

[6] 刘凯华. 慢行交通过街时间模型研究[D]. 北京:北方工

业大学,2018.

[7] 郑 祖 武. 现 代 城 市 交 通 [ M]. 北 京: 人 民 交 通 出 版

社,1998.

[8] GB/ T51439 - 2021 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标

准[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第22页

2023 年第 08 期

总第 302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08·2023

Vol·302

基于共同体视角的全域未来社区创建路径研究

曾 理1 金 伟2,3 李 超3

(1.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南湘潭 411105; 2. 温州市工业设计院有限公司 浙江温州 325000;

3. 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温州 325000)

摘 要:以温州市 DN 全域未来社区创建工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通过知识图谱分析,归纳未来社区概念与相关研究

的问题焦点;另一方面,通过分析浙江省未来社区的建设模型,探讨总结全域未来社区优势与未来社区共同体形成路

径,并提出落地方案。

关键词: 未来社区;共同体;全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3)08 - 0011 - 06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macrocosm future community creation based on Community perspective

ZENG Li

1

JIN Wei

2,3

LI Chao

3

(1.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Xiangtan University,Xiangtan 411105;2. Wenzhou Industrial Design Institute Co. , LTD,Wenzhou 325000;

3. Wenzhou Design Assembly Company Ltd,Wenzhou 325000)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creation of DN macrocosm future community in Wenzhou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n the one hand,it summarizes the concept of future community and related research issues through knowledge graph analysis. On the other hand,by analyzing the

construction model of the future community in Zhejiang Province,the advantages of the macrocosm future community and the formation path

of the future community are disscussed and summarized,and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is proposed.

Keywords:Future community; Community; Macrocosm; Integration; High - quality development

基金项目: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210546)

作者简介:曾理(1980. 11 - ),男,高级工程师。

E-mail:becrc@ vip. qq. com

收稿日期:2023 - 01 - 29

0 引言

古人云“郡县治,天下安”,意即治理好基层,事

关国家的长治久安。 现代社会治理中,城乡社区作为

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其治理职能的重要性日益凸

显。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

不断向基层下移。 城乡社区治理的持续精准化、精细

化,不仅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同样事关

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

在出现西方学者描述的社区之前,我国计划经济

时代的单位组织更像其提到的基于社会结构的城市

社区共同体[1]

。 所以,单位组织的社会角色发生变化

后,社会基层治理产生的变动,就成了我国未来社区

所要面对的问题。

在城乡社区研究领域,对“未来社区” 涵义的诠

释,已经从早先展望未来形势的社区局部研究,逐步

转向社区的整体治理乃至整体智治。 在构建未来社

区的答卷上,各地因地制宜提出了各自的方案。 诸如

上海的 15 分钟社区生活圈,成都的未来公园社区,湘

潭的美好社区,浙江省的未来社区等。 如何深入理解

未来社区工作的理论意义,及其落地实现,成为一个

当下的命题。

1 “未来社区”综述

1. 1 “未来社区”基本释义

“未来社区” 的定义,首先源于德国斐迪南·滕

尼斯提出的共同体概念[2]

, 而后被刘易斯 · 芒福

德[3]

、曼纽尔·卡斯特[4]

、罗杰·菲德勒[5]

、尼尔·

波斯曼[6]等学者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形成一个以社

会学、心理学、法学和哲学为理论基石的认知。 即正

视网络社会兴起带来的新型社会文化与认同形式对

社区治理形成的挑战,正视新媒介等新技术对社区居

民个体和社区群体存在的所有过程的冲击,提出要运

用关心人、陶冶人的思想,强调由日常交际与合作入

手。 通过增加邻里互动、提高社区参与水平、强化居

民和社区之间社会联系与经济联系等手段,促使地域

情感及归属感的形成,提高居民社区意识的目的,达

到淡化虚拟社区对城市社区共同体色彩的削弱效应,

并以此理念进行城市有机更新、生态城市建设、人文

第23页

·12·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城市建设、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从而实

现构建未来社区的目标。

由此可见,未来社区不是向技术投降或妥协的产

物,而是人的精神活动和社会关系被时代潮流带向新

局面时,在城市主动应变下,逐步产生的,能顺应时代

诉求的新型社区。

1. 2 “未来社区”文献综述

运用 CiteSpace 6. 1 R2 软件和 CNKI 的可视化

工具,对文献样本甲、乙、丙、丁、戊(表 1) 的关键字

等文献特征内容的出现频次进行排序和分析,并形

成聚类[7]

,从而勾画出未来社区相关研究的知识

图谱。

表 1 文献样本收集表

文献样本

样本范围

样本来源 文献类型 时间跨度 搜索主题 语种 研究方向

文献数量

CNKI 数据库

北大核心、CSSCI、

CSCD 来源的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基金文献

文献

2000 年起

2000 ~ 2022 年

2019 ~ 2022 年

社区

未来社区

中文

行政学及国

家行政管理

全部

2447

168

333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

Web of Science

核心集文献

论文、会议录论

文、综述论文

2000 ~ 2022 年

community

future community

英语 公共管理

940

707

通过关键词聚类,可以清晰看到过去的 20 多年

里,针对“未来社区”的研究,基本是聚焦于对社区的未

来展望,而非整体式的描绘。 在国内研究中,“社区”作

为主题的文献样本甲的关键词聚类显示,相关研究则

涵盖了“基层治理” “社会治理” “社会组织” “社区治

理”“社会工作”“公共服务”等视角,如图 1 所示。

图 1 文献样本甲关键词聚类图

“未来社区”作为主题的文献样本乙的关键词聚

类显示,相关研究多为通过“社区治理” 与“社区教

育”来局部展望未来社区(图 2);“未来社区”作为主

题的文献样本丙的关键词聚类显示,相关研究围绕

“社区治理”“产城融合”“生活圈” “公共空间” “智慧

社区”进行,如图 3 所示。

在国外研究中,文献样本丁的关键词聚类显示,

相关研究涉及了“公众认知”“城市绿地”“社区花园”

与“体育活动”等方向(图 4);文献样本戊的关键词聚

类显示,相关研究多为通过“社区能源(community energy)”“ 城市绿地 ( urban green space)” “ 社区花园

(community garden)” 与“社区结构( community structure)”来局部展望未来社区,如图 5 所示。

图 2 文献样本乙关键词聚类图

图 3 文献样本丙关键词聚类图

第24页

2023 年 08 期 总第 302 期 曾 理,金 伟,李 超·基于共同体视角的全域未来社区创建路径研究 ·13·

图 4 文献样本丁关键词聚类图

图 5 文献样本戊关键词聚类图

关键词突现分析,同样揭示了中外研究走向的差

异显著。 国内研究(图 6) 的 2022 年最新热点关键

词,是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基层治理;而国外研究(图

7)的 2022 年最新热点关键词是影响(impact)。

关键词聚类分析与突现分析,同时显示出国内外

学者在社区相关问题研究方向偏好上的差异:国内学

界侧重公共服务供给、社会治理与城市病应对策略的

研究;国外学界则侧重于人居环境,但同样都未触及

到未来社区的实体创建。

图 6 文献样本甲关键词突现图

图 7 文献样本戊关键词突现图

2 “未来社区”建设模型

2019 年初,从“未来社区” 在浙江省两会上被写

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试点创建工作也随着《浙江

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印发,在浙江省全

面展开。 按文件精神,可得其建设模型(图 8)。

(1)模型核心内容

未来社区核心构架为“1 个中心、9 大未来场景、3

大价值坐标”。 1 个中心,即以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

为中心。 9 大未来场景,则为邻里、教育、健康、创业、

建筑、交通、低碳、服务、治理这 9 个场景。 3 大价值

坐标,就是以人本化、生态化与数字化为价值导向。

(2)模型落地条件

未来社区作为新型城市功能单元,基于 5 ~ 10 分

钟生活圈服务需要,原则上实施单元不低于 20 hm

2

,

健全社区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配套,突出自然资源禀

赋、城市特色风貌和历史文化传承,强调社区的和睦

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内涵,旨在打造一个让居民

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宜居宜游宜业”的生

活共同体和心灵之家[8]

(3)模型发展验证

使用 CiteSpace 进一步分析文献样本丙,得到表

2。 关键词共现分析结果,显现出目前浙江省未来社

区工作相关研究及实践进展:格局上已覆盖到城市更

新,客体上已涵盖老旧小区,形式上已涵盖智慧社区

与智慧化,具体上已囊括社区治理与基层治理。 在未

来社区创建工作所描绘的蓝图中,以高质量的城市更

新,带动治理现代化是未来社区建设工作的主要方

向。 未来社区工作已经越过了对简单居住模式的追

求,从理念探索转向基层实践,从单一视角转向综合

视角,在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个维度上,迈向新

的生产 - 生活 - 生态耦合模式[9 - 10]

第25页

·14·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图 8 浙江省未来社区的建设模型

表 2 文献样本丙关键词共现频次及首次出现时间

(跨年度:1 年)

频次 首现 关键词 频次 首现 关键词

132 2019 未来社区 6 2019 智慧化

20 2019 社区建设 6 2019 社区居民

16 2019 智慧社区 6 2019 基层治理

14 2019 社区治理 5 2020 老旧小区

11 2020 城市更新 5 2021 生活圈

11 2019 浙江省 5 2020 生态化

10 2020 社区教育 4 2020 乡村振兴

8 2019 社区

3 温州市 DN 街道“未来社区”创建实践

未来社区逐步由试点进入全域推广,结合城市更

新的政策背景和城市发展趋势,可见其建设主要模式

已由增量新建变迁为存量更新。 温州创新以街道全

域模式创建未来社区,15 分钟生活圈配套强调共享

与集中,建设邻里中心,5 分钟生活圈则强调现状设

施补位。

3. 1 项目概述

项目选择 DN 街道展开全域未来社区创建,一方

面考虑的是该街道承接老城与新城,是体现城市新老

过渡的重要板块,也是关键的城市形象主窗口,更是

促进提升整合,带动周边的样板区域。 另一方面也是

基于该街道的下列突出特点。

(1)经济地理优越

作为温州市鹿城区的中央核心区域,DN 街道总

面积约 243 hm

2

,常住人口 8. 98 万人,人口密度超过

3. 4 万人/ km

2

,位全市前列。 街道内存在较多 20 世

纪 70 ~ 90 年代老旧小区,同时也建有世贸中心、置信

广场等现代地标建筑,以及白鹿洲公园、马鞍池公园

等生态高地,全域内水网纵横,生态优质,范围内有马

鞍池公园、白鹿洲公园;3 km 半径内有九山公园、海

坛山公园、中山公园、郭公山;5 km 半径内可达江心

屿、景山公园、杨府山、牛头山公园等,拥有极好的自

然资源禀赋,是主城区高楼林立中的重要绿芯。 项目

区域的山水不仅是生态基底,亦是人文内涵,与历史

紧密结合,承载着温州老城文化的文化底蕴。

(2)项目优势明显

项目所在街道下辖 7 个社区,按全域未来社区创

建后,将有效提高公共服务效率。一是公共资源集中

共享。 转变社区各自为阵的发展模式,促进全域公共

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投资建设。 二是共享生态资源,

南部富余生态资源向北面资源紧张社区共享。 三是

共享教育资源。 以重置学区等方式,扩展老旧小区现

有小学与幼儿园服务覆盖面,最大化全域内教育设施

服务半径。 四是共享数字设施。 统一街道内 7 个社

区的数字驾驶舱,以更大范围进行统一运营与展示,

最大化呈现社区数字化优势。 五是共享交通设施,以

更大底图落地交通场景,将更有益于整体管控,进行

更大范围的停车空间共享。

(3)改造意愿强烈

DN 街道全域未来社区创建按梯次进行,首轮以

MAC 社区(45 hm

2

) 和 BLZ 社区(67 hm

2

) 为实施单

元。 对 DN 街道下辖的 MAC 社区 2612 名居民及 BLZ

社区 1149 名居民的调研问卷显示,社区在硬件设施

提供(表 3)、公共服务供给(表 4) 和基层治理能力

(表 5)方面,都存在较大改进需求。

表 3 居民认为最需改善的社区空间和硬件问题

社区空间和硬件问题 占比(% )

缺乏户外活动场地 20. 42

老年室内活动空间不足 32. 76

停车空间配建不足/ 设置不当 48. 74

建筑建材老旧,墙面脱落 30. 26

缺少礼堂、共享书房等社区公共场馆 29. 49

缺少社区内的创业和办公场所 18. 19

缺少儿童活动设施 14. 22

就医不便 25. 39

距离幼儿园远 13. 91

距离小学远 18. 21

表 4 居民认为最需改善的社区服务痛点

社区服务问题 占比(% )

社区养老服务不完善 46. 61

缺少社区医疗配套 18. 98

缺乏与社区外义务教育资源衔接 21. 11

物流快递寄取不便 29. 06

社区内商业服务不足 20. 87

垃圾分类和废品回收协助不足 30. 15

创业服务机制不完善 11. 57

缺少 0 - 3 岁婴幼儿托管服务 13. 64

缺乏便民服务和义诊等公益活动 21. 03

缺少社区巴士等交通辅助 29. 38

第26页

2023 年 08 期 总第 302 期 曾 理,金 伟,李 超·基于共同体视角的全域未来社区创建路径研究 ·15·

表 5 居民认为最需改善的社区管理问题

社区管理问题 占比(% )

人车混行 34. 54

社区环境卫生有待提升 29. 22

物业服务能力弱、收费不合理 22. 07

社区居民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 24. 81

停车协调和收费不合理 32. 49

街道、社区行政管理效率低 34. 54

应急和消防安全疏漏 22. 12

巡逻、监控、门禁系统漏洞 15. 39

智能化水平低,依赖线下办事 18. 59

邻里关系不够融洽 14. 73

3. 2 空间结构

根据项目街道市政服务圈与大型商圈的双圈耦

合的社会经济特征、乐居康养人群与游客为主,老年

人占比高的人口特征,按5 分钟、15 分钟生活圈,规划

设计一轴一环三心五片的空间结构(图 9)。一轴,串

联 3 个市民公园为一体,打造古城塘河历史文化轴;

一环,打通街道社区各单元滨水景观,形成滨水景观

环;三心,即花柳塘 TOD 中心,马鞍池 15 分钟邻里中

心和置信广场的置业中心。 五片,遵从社区划分依据

与原则,将街道下辖社区中的 5 个纳入实施单元,进

行全域未来社区构建。

图 9 DN 全域未来社区总体空间结构

3. 3 社区实践

MAC 社区和 BLZ 社区一律秉承“文化搭台,未来

唱戏”的思路,以地方特色文化凝练社区为共同体创

建的第一步,如图 10 所示。

图 10 未来社区生活共同体形成路径示意

3. 3. 1 用历史打造人本 - 文化共同体

和合文化蕴含了信任、互惠、包容的观念。 深入

学习和运用和合文化,有利于加强未来社区基层工作

的相互理解,有利于提高未来社区社会关系网络的包

容性、稳定性,有利于形成邻里互助生活共同体,推进

社区管理向智慧共治转型。 以乡愁记忆与历史文脉

打造邻里特色文化,构建人本 - 文化共同体,不失为

一种好办法。

BLZ 社区的社区共同体用“印象南塘,瓯越历史”,

聚起了属于自己的文化牌。 作为衔接衔古接今的城市

文化节点与新一代温州人的诗意家园,其特色在于“一

区、一街、一水、一园、一楼、多芯”。一区,交织了历史、

生态、商贸文化的温州南塘文化旅游区。一街,浓缩了

瓯文化、永嘉医派、刘基文化、塘河文化、榕亭文化和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繁盛景象的南塘风貌街。一水,哺育

一代又一代老温州人的母亲河———温瑞塘河。一园,

汇集温州特有民俗风情的超旺人气白鹿洲公园。一

楼,温州独有“数学之乡”风采的数学家谷超豪故居。

多芯,即南塘新天地与置信广场,用文化赋能商业,锻

造出的现代化温州城市的名片和封面。

MAC 社区的文化共同体,则源于温州的山水斗

城格局。 社区内所矗立的巽山与黄土山恰是斗城格

局里的斗柄。 巽山上既象征文笔峰又充当古城航标

的“巽山塔”,形成了其独特的地标文化。 黄土山的

陡门,古代用于南塘水利,后来山上泥石被运去填河,

构成其独特的城建文化。 此外,本社区的山前街在历

史上还是重要的驿道,三桥一井更是凝聚了明代白鹿

社的大量文化遗产。

3. 3. 2 用智慧化打造智慧 - 数字共同体

未来社区作为数字经济的“一号工程”创新落地

单元,智慧互联是其基本特征,其完善程度有赖于多

方协同情况。

作为数字社会的基本城市功能单元,与城市大

脑、数字社会融会贯通、多跨协同的智慧化未来社区,

正是实现 “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

具体举措和必然趋势。 另一方面,DN 全域未来社区

的“1 + 1 + 1 + N”的理念,保障了数字共同体的有效

性。 第一个“1”,即全域范围统一的数字化建设标

准,打造未来社区数字化建设的“大走廊模式”;第二

个“1”,即构建一个整合多种软件、应用、硬件、服务

供应商的产业联盟,以提供可靠的生态支持;第三个

“1”,即构建未来社区的应用市场,提供生态联盟产

品,提供质优价廉的社区方案。 “N”,即构建 N 个数

字化平台,形成“社区智慧中脑”,实现统一管理、提

供标准化基础服务,助力未来社区规模发展。

第27页

·16·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DN 街道在全域未来社区创建中,把居民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体现在融合了居民端、运营端、管理端的

需求清单。 同时,以构筑社区认同感、获得感、统领

感、幸福感为目标,通过全域未来社区数字化建设(图

11),实现引导居民自治、解决民生小事、落地公共服

务、运营增值服务等子目标,打造新型邻里关系,从而

形成 DN 街道自有的数字共同体。

图 11 DN 全域未来社区数字化建设构架

3. 3. 3 用场景践行低碳 - 生态共同体

垃圾分类是新时尚,低碳生活也是新时尚。 生态

化一方面包括了能源、水资源、建筑材料等资源的技

术问题,另一方面是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方式与习惯

问题。 与社区融合成低碳生活的低碳 - 生态共同体,

进化为低碳城市功能单元。

BLZ 社区一方面通过标配的未来邻里、未来健康、

未来教育 3 个核心场景,分别辅以插画式手法,实施空

间微更新、绿道公园串联医养资源联动、公共文化共享

儿婴友好配套实现邻里生活新风貌、社区互通便捷化

和友好学习共同体的分目标;另一方面,通过重点改造

提升未来服务于未来治理两个标配场景,鼓励未来创

业、未来建筑、未来交通、未来低碳场景的实施。

MAC 社区则按照结合自身在 DN 街道规划单元

的定位与功能联通的需求,打造开放包容性社区。一

是,强化公园里邻里中心功能。 以公园里邻里中心为

核心,社区开放空间植入多样的文化商业特色,打造

多层次邻里文化社区。 二是,依托自身在 DN 街道独

有的从婴幼儿托育点、小学至初中的全套基础教育资

源,强化工艺工匠新文化的功能定位,补充素质教育,

形成德智体美齐全的社区教育,涵盖全年龄段的教育

服务。 三是,依托马自身完善的对外交通网络机动车

道,社区内部打造共享街道———智慧漫步道,并结合

绿色出行交通,社区微公交、共享单车等多种交通方

式,打造绿色科技生活示范点,构建安全友好出行环

境。 四是,依托马鞍池公园健康主题,打造社区智慧

慢跑环道,串联社区各类型健康场所。 通过建设全龄

健康运动场地、“嵌入式”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健康

诊疗所等健康设施,倡导健康风尚、完善社区养老、关

注儿童健康安全,提升社区医疗,构建“全民康养”的

未来健康场景。

4 结语

浙江未来社区实践与以往的未来社区研究相比,

既有共同点,也有明显的差异性。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国内未来社区研究与实践最大的

共同点。 但浙江未来社区实践与以往国内外的未来

社区研究相比,差异在于其全面性与持续性更强,显

著创新点在于其创建过程中所形成的特色共同体。

但同时也存有相当的提升空间。一是城市的更新不

止局限在纯粹物理空间的更新,浙江历史文化遗存的

数量与规模优势有待进一步发挥。 二是社区治理的

网络平台建设方面依然有待加强,如通过推进 CIM 的

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来提升数字化的基础

建设;如发挥好数据源的一源多用以提升应用层面的

数字化建设。 三是虽然生态化大篇幅呈现在低碳场

景,但在其他场景里同样不能缺位,尤其是建筑场景

和交通场景,诸如深化绿色建筑和健康建筑标准运

用等。

参 考 文 献

[1] 李路路,李汉林. 中国的单位组织 资源、权力与交换

[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2] [德]斐迪南·滕尼斯. 共同体与社会[M]. 北京:商务印

书馆,2019.

[3] [美]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 城市发展史起

源、演变和前景[M]. 宋俊岭,倪文彦,译. 北京: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2005.

[4] [西]曼纽尔·卡斯特(Manuel Castells). 网络社会的崛

起[M]. 夏铸九,王志弘,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1.

[5] [美]罗杰·菲德勒(Roger Fidler). 媒介形态变化 认识

新媒介[M]. 明安香,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6] [美]尼尔·波斯曼(Neil Postman). 技术垄断 文明向技

术投降[M]. 何道宽,蔡金栋,梁薇,译. 北京:中信出版

社,2019.

[7] Chen C,Song M. Visualizing a field of research:A methodology of systematic scientometric reviews [ J ]. PloS one,

2019,14(10).

[8] 中国政府网. 浙江省启动未来社区建设试点申报工作[EB/

OL]. (2019 -03 -29)[2022 -07 -09]. http:/ / www. gov. cn/

xinwen/ 2019 -03/ 29/ content_5378009. htm.

[9] 高轶,林成淼,周旭健,等. 未来社区低碳场景建设路径

及成效评价分析[J]. 能源研究与管理,2021(02):5 - 9.

[10] 陈琦,张曦,林俊光,等. 未来社区低碳场景建设方案效

益分析[J]. 能源研究与管理,2021(02):18 - 22,53.

第28页

2023 年第 08 期

总第 302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08·2023

Vol·302

湘派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特色表达

韩晓娟 彭 芳 曾 磬

(湖南城市学院 湖南益阳 413000)

摘 要:基于推动湘派建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提出湘派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特色表达。 通过湘派建筑

的装饰手法、装饰题材和装饰承载部位,分析探讨湘派建筑装饰元素的特点,并将马头墙、粉墙、门头、色彩、窗和天井

等湘派建筑装饰元素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实现湘派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特色表达,进一步发挥湘派建筑

装饰的优势。 同时,以此为载体,助推湘派建筑文化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 湘派建筑;装饰元素;现代建筑;美学价值;精神传承

中图分类号:TU -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3)08 - 0017 - 05

The characteristic expression of Hunan style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elements in modern architecture

HAN Xiaojuan PENG Fang ZENG Qing

(Hunan City University,Yiyang 413000)

Abstract: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Xiang school architectural culture,the characteristic expression of Xiang school architectural decorative elements in modern architecture is proposed. Through the decorative techniques,decorative

themes and decorative bearing parts of Xiang school architecture,the characteristics of Xiang school architectural decorative element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and the decorative elements of Xiang school architecture,such as horse head wall,powder wall,door head,color,

window and patio,are applied to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to realize the characteristic expression of Hunan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elements in modern architecture,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elements of Xiang school,It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chitectural culture of Xiang school.

Keywords:Xiang school architecture; Decorative elements; Modern architecture; Aesthetic value; Spiritual inheritance

基金项目:2023 年湖南省社科成果评审委一般课题(XSP2023YSC119);

2023 年度益阳市社科课题(2023YS158)。

作者简介:韩晓娟(1983. 2 - ),女,讲师。

E-mail:25495230@ qq. com

收稿日期:2023 - 02 - 14

0 引言

湘派建筑大多属于民居类建筑,其中,突出表现,

即是建筑与环境有机融合,人与自然有机融合。 湘派

建筑的设计形式不仅突出了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而且

能够提升整体建筑群的审美效果。 分析和探索湘派建

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特色表达,能够更好地发

掘其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 在现代建筑设计市场中,

湘派建筑设计元素大多被运用在新中式建筑中,使其

形成了既具传统文化内涵,又具现代气息的风格型建

筑[1]

。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些设计师对湘派建

筑装饰元素的应用过于死板,缺乏对湘派建筑装饰元

素的充分认识,仅简单堆砌后应用于现代建筑中,没有

彰显出湘派建筑的独特魅力和地域特色,导致建筑设

计整体缺乏协调性和审美效果[2]

。 探索和挖掘湘派建

筑装饰元素的美学内涵,分析湘派建筑装饰元素在现

代建筑中的特色表达,不仅能够有效促进湘派建筑元

素的有机应用,也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传统建筑文化。

王庆勇[3]针对目前受西方主流建筑装饰设计思

想影响,传统元素逐渐减少,不能通过建筑装饰体现

传统文化的内涵,也不能进一步体现传统文化的寓意

和思想的问题,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探讨如何合

理地运用传统的建筑装饰元素,使其更具特色,如何

有效地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使其得以传承;李艳等

人[1]认为传统的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茶馆设计中广

泛应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时刻影响着现代茶

馆的空间设计和室内装饰,将传统装饰元素与现代装

饰元素相结合,完美地体现了现代人对茶馆空间设计

与室内装饰的要求。 为此,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元素

的基础上,根据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特点,从茶馆的

外部设计和内部构思两个方面出发,探讨了传统建筑

装饰元素在现代茶馆中的具体应用。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研究了湘派建筑装饰元

素在现代建筑中的特色表达,力求推动湘派建筑文化

的可持续发展。

1 分析湘派建筑装饰元素

湘派建筑装饰元素有着丰富的题材和形式,并在

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装饰效

果。 湘派建筑装饰元素由各种雕刻工艺、建筑装饰构

第29页

·18·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件和色彩共同组成,它们之间通常融为一体、不可分

割[4]

。 本文具体结合了湘派建筑元素,从建筑中的装

饰主题装饰承重部位,装饰元素表现手法以及装饰应

用的技术手段等方面,分析湘派建筑的装饰元素。

1. 1 装饰手法

1. 1. 1 石雕

湖南境内山峦众多,盛产石材,其中黟县青石、褐

色的茶园石是其最为突出的石材类型。 与砖雕不同,

石雕的硬度更高,但也由于这一特点,使得石雕难以雕

刻出更加精细化的形状。 湖南石雕因其具有防雨、耐

磨的特点,在建筑中主要应用于建筑物的外部空间和

特殊的承重部位[2]

。 建筑石雕的主要装饰部位有抱鼓

石、石漏窗、立柱基础、建筑平台、石狮、石碑、石牌坊

等,如图 1 所示。 这些建筑石雕有时还能够起到特殊

的作用,例如提高门面。 当石雕与砖雕有机结合时,其

兼具了实用性与审美性,并且也产生了独特的效果。

图 1 石雕的应用部位

湘派石雕的传统工艺十分丰富。 类型多样,常见

的包括:圆雕、透雕、浮雕、平雕等,不同雕刻工艺对刀

法有着特定的需求,整体具有风格简练的特点。 因石

雕材料所具有的特点,往往用作表现物体自身的体积

感和厚重感。 采用石雕材料进行建筑装饰,能够使建

筑更具备沉稳深邃的风格特点。一般来说,在湘派建

筑中采用的柱基大多为石质作品,为避免视觉上的沉

重繁琐,也会对其进行适度雕刻。 明清石雕装饰与木

雕、砖雕相比,也表现出类似的特点,明代柱基装饰形

式简单明了,清代则丰富多样[5]

。 抱鼓一般设在院门

上。 在须弥座上,石鼓没有装饰性,但装饰性图案采

用浮雕工艺雕刻。 漏窗也是石雕中常见的部位之一,

黟县是湖南省漏窗石雕最集中的县。 轮廓主要为方

形、圆形和叶形。 整体雕刻题材较为统一,但同一题

材下也会有丰富的造型,使其彰显同一性和多样性的

有机融合,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 采用石雕漏窗的形

式,不仅能够美化建筑,也能够便于室内通风采光,在

保障建筑实用性的基础上,将室外景观引入室内,形

成良好的庭院景观。

1. 1. 2 木雕

在传统湘派建筑装饰中,木雕也是被广泛应用的

重要形式。 在应用木雕时,需要结合特定部位和实际

需求,选用大木作、小木作两种结构形式。 小木作木

雕主要应用于建筑中的门窗、门套、楼层栏杆等,大木

作的包括梁枋、平盘斗、雀替、坨墩等,都有不同程度

的木雕装饰。 东阳木雕为了更好地表现雕刻的细节,

大部分采用涂桐油而不是做油漆,显示了木材的自然

美和质感,如图 2 所示。

图 2 东阳木雕细节

就雕刻技术而言,湘木雕以线雕、透雕和圆雕为

主。 在清代,木雕结合了其他的工艺,如玉雕和牙雕,

使得木雕更加精巧。 比如,由于特殊的形制限制,一般

来说,在雀替中,采用圆形雕刻的形式,而对于一些隔

窗、窗栏等多采用线条或浮雕的形式。 在选择的造型

和主题上,多采用几何图案或简洁生动的鱼水纹,造型

特点较为简洁鲜明;而清代以后这种现象被扭转,清代

的木雕装饰风格更为华丽,工艺也更讲究复杂精致。

1. 2 装饰题材

1. 2. 1 几何纹样

相较于其他纹样,几何图案更加简洁抽象,在湘

派建筑装饰元素中,几何纹样的选择多以自然元素

为蓝本,通过对其观察、提炼、再加工,形成简洁抽象

的元素类型。一般常见的几何纹样,包括云纹、菱形

纹、冰纹等,这些图案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

他图案做配合,成为其他图案的基底图形,尤其在门

窗木雕中将几何纹样作为基底,较为普遍。 例如,以

“五蝠” “祥云”等元素结合几何图案和云纹装饰,如

图 3 所示。

将几何纹样应用在现代建筑中,可以使现代建筑

的构图变得更加大方且具有活力。 几何线条与丰富

的样式在视觉上有种随意穿插的感觉,显得更加自

然,凸显出其所具有现代感。

第30页

2023 年 08 期 总第 302 期 韩晓娟,彭 芳,曾 磬·湘派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特色表达 ·19·

图 3 窗框上的几何题材

1. 2. 2 自然题材

自然题材包罗万象,涉及到的主要类型有动物

类、植物类及山水风景类等题材。 在湘派建筑的传统

装饰元素中,根据湘派建筑的装饰功能和居住者的个

人意愿,可以赋予不同的装饰题材以现代建筑的优美

意蕴。 动物题材纹样如图 4 所示。

图 4 动物题材纹样

动物题材纹样之所以能够应用在现代建筑中,一

方面是中国传统吉祥图腾越来越受到广大百姓的喜

爱;另一方面,由于动物题材纹样的自然属性被人们

着意延展,已经成为现代建筑中美好的象征。

植物是自然界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植物作

为食物可以滋养身体,用于观赏可以促进人的身心愉

悦,所以深受人们喜爱。 传统的湘派建筑装饰元素

中,经常可以看见许多以植物纹样构成的图案。 植物

题材纹样如图 5 所示。

图 5 植物题材纹样

将湖南地区著名的山水园林景观、风景名胜作为

湘派建筑装饰素材,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运用到现代

建筑中,早已成为湖南地区居民的一贯做法。

1. 3 装饰的承载部位

1. 3. 1 马头墙

马头墙作为湘派建筑装饰元素,其所呈现出来的

跌宕起伏,可以给人们留下一种错落有致的感觉,也

会在形式上呈现出独有的特色[6]

。 马头墙按照其高

低错落的形式分为一阶、二阶、三阶、四阶和五阶,如

图 6 所示。

图 6 马头墙的几种形式

马头墙的构造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墙顶挑三线

排檐砖,上覆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

按照其上的“座头”分为“鹊尾式” “印斗式”和“坐吻

式”等[4]

。 其中的“鹊尾式”,即雕凿一个似喜鹊尾巴

的砖做为座头;“印斗式”,即由窑烧制有“田”字纹的

形似方斗之砖;“坐吻式”,则是由窑烧“吻兽”构件安

在座头上,再以“金印式”或“朝笏式”为代表,显示出

主人对“读书作官”的理想追求。

1. 3. 2 屋脊

马头墙和屋顶斜坡靠得很近,屋顶用琵琶半遮

着,颜色很清澈。一般情况下,屋顶上端呈人形向下

倾斜,两端下落。 屋檐为飞角结构。 在蓝天下,它不

仅勾勒出天与墙之间完美的弧线,而且使空间得以延

伸,将人与自然和谐的韵律美映入眼帘[7]

,如图 7

所示。

图 7 湘派建筑屋脊的美

湖南传统民居的坡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

重要特征,它体现了湖南工匠的智慧和湖南深厚的文

化内涵。 从湖南传统民居的风格特点来看,其有着丰

富的地域性色彩,无论是屋顶的装饰还是具体构件都

能从中窥见地域特色。 湖南每个住宅都采用这种绿

第31页

·20·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色瓷砖屋顶,不会改变屋顶颜色,也不会选择其他屋

顶材料。 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屋顶木结构被严密遮盖,

避免火势蔓延,一些富裕的家庭还会在瓦片下面加

砖,提高屋顶的耐火能力。

2 湘派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湘派建筑的继承与发展,一直是建筑界的热门话

题。 20 世纪 90 年代,一大批专家学者对湘派建筑形

式的继承和发展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实践,涌现出一

大批优秀作品。 这些作品可为以后湘派建筑的研究

和传承提供许多参考和启发。

2. 1 马头墙

马头墙在湘派建筑中的地域文化特征非常明显。

将马头墙的建筑特色表达在现代建筑中,可以以抽象

的形式对其中的具体元素进行提取。 例如,结合马头

墙中的瓦脊,将瓦脊以灰边的形式展现,这也能使墙

面的曲折效果更加突出。 马头墙是湘派建筑中的突

出特点,也是湘文化的重要代表。 例如,上海万科第

五园[8]中就引用了马头墙建筑符号,简化的线条和设

计手法,让湘派建筑的风格变得既简单又大方,同时

也增加了建筑群体的层次感,使其更加错落有致,如

图 8 所示。

图 8 马头墙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2. 2 粉墙

“粉墙”装饰元素在湘派建筑中具有一定的代表

性。 “粉墙” 在墙体的支撑下,从视觉效果上可以表

现为不同的风格,在空间形态上可表现为层次性。 在

现代建筑中,如何进一步展现湘派建筑所具有的封闭

高墙的特征,同时也能为湖南当地居民创造出私密安

全的居住环境空间氛围,是现代建筑需要处理的重要

问题[9]

。 应用“粉墙”,采用“双层墙”的形式,其中建

筑主体采用玻璃砖和小孔设计外层墙,按照现代建筑

墙体的形式和居住者的需求设计内层墙,外层墙与内

层墙之间要留出一定的空间,呈现出层层递进的形式

美,如图 9 所示。 可将翠绿的植物作为色彩素雅的墙

面辅助装饰,营造出优美的园林意境。

图 9 传统粉墙与现代应用的对比

由于墙体在现代建筑中是“门面” 的象征,通常

以“第一视觉” 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因此表达其特色

时,通常作为重点对象进行处理。 借助“粉墙” 这一

特色性的建筑元素,能够展现出湘派建筑的特点。 大

多数现代建筑在参考借鉴湘派“粉墙” 的元素,是为

突出“粉墙” 的别具一格,往往采用现代装饰材料模

仿传统建筑元素[10]

。 但需要指出的是,现代建筑与

湘派建筑最大的不同,在于构成元素,具有自身的独

特性。 建筑设计师不可以照搬套用,应该提炼出湘派

建筑装饰元素的精髓,并将改进后的装饰元素与现代

建筑融合在一起,升华现代建筑的意蕴美。 比如,上

海九间堂[11]中的墙体设计,就提炼并简化湘派建筑

装饰元素,延续了湘派建筑装饰元素的意蕴,充分体

现出“粉墙”的时代活力。

2. 3 门头

门头作为湘派建筑装饰元素之一,往往采用稍作

简化的方式,应用到现代建筑中。 如图 10 所示,在门

头的线条设计中,使原本复杂多变的曲线转化为直

线,并将原先用作装饰的石刻手法进行取消。 保持现

代建筑的传统风格和面貌,从而使门头在式样上与现

代建筑的整体效果更加符合。

图 10 门头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2. 4 色彩

“粉墙黛瓦” 是湘派建筑典型的特征之一,湘派

建筑群体在视觉上的主色调通常为灰瓦和白墙。 然

而,在现代建筑中也会经常见到这种装饰。 在运用大

量玻璃和现代工业钢铁的条件下,采用大面积的白色

墙体,再搭配灰色的砖瓦进行装饰,可以呈现出一种

黑白灰的经典组合;在人的视觉和真实感受方面,努

力追求一种色彩淡雅的感觉,并呈现出色彩斑斓的视

觉特色。 因此,将湘派建筑装饰元素———色彩应用到

第32页

2023 年 08 期 总第 302 期 韩晓娟,彭 芳,曾 磬·湘派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特色表达 ·21·

现代建筑中,不仅能够继承和弘扬传统湘派建筑装饰

中的色彩元素,而且能够使现代建筑更突出自身的个

性表达,展现自身的独特性。

2. 5 窗

湘派民居建筑十分讲究窗的设计,很少将窗户设

计在建筑的外墙,即使是在外墙设计窗户,一般设计

成洞口大小,但效果非常完美,在湘派建筑的整片面

积白墙中,设计一个个小窗户,可以使湘派建筑具有

生命力。

然而,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也引用了湘派建筑装饰

元素中的窗,充分展现出现代人们对湘派建筑装饰元

素的致敬之情。 窗上木雕装饰所具有的精美特征和

复杂性,也是湘派建筑,区别于其他建筑风格的特有

形式。 这种将其中木雕装饰转化为现代建筑设计中

的语言,与百叶的装饰效果比较相似。

如今,很多建筑设计师通常在小窗的周围设计

一个宽约为 50 cm 左右的玻璃围边,这种设计是根

据湘派建筑装饰元素———窗,在步行楼梯转角处的

设计原则,使现代建筑的整个空间具有通透性和采

光性。

2. 6 天井

天井作为湘派建筑装饰元素中的重要构成,也是

具备极具代表性的装饰元素。一般来说,在湘派建筑

装饰中应用天井,主要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1)装饰

在内天井的设计中,可以将其直通屋顶,这有利

于房屋建筑的白天采光。 并且,这种内装饰也能够提

升建筑的通风换气效果,使在不同时间段,建筑内部

能够吸收充足的阳光,能使建筑中有阳光普照的地方

和房间中较暗的地方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别样的光

影装饰效果,能够使现代建筑内部具有别样美感。 并

且,在湘派建筑中借助错层的设计,能够进一步突出

建筑的功能分区,这种功能分区,有效兼顾了建筑房

间中的温度变化。

(2)位置

由于天井设计往往处于湘派建筑的侧面,这样特

殊的位置,使两个相邻建筑能够在空间上彼此对称拼

接,也进一步凸显了湘派建筑中空间加倍的效果,有

利于节约用地面积。 将天井设计在建筑两边,也能够

增加建筑自身的进深空间,既解决了建筑中窗的问

题,也能够提升建筑空间内的光线效果。

(3)通风

湘派建筑大部分都采用的是小天井、大进深。 现

代建筑设计中,可以在湘派建筑中学习通风设计理

念,当现代建筑具有比较大的进深时,可以通过多个

天井设计与天窗相通,不仅有利于通风,还具有保温

节能的优势。

湘派建筑装饰元素代表了湖南的文化精神,也是

湘派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具中式风格,又能

彰显乡派建筑的突出特色。 在将湘派建筑装饰元素

应用于现代建筑中时,不能完全照抄照搬、或选择与

现代生活脱节的装饰元素。 现代建筑风格的形成,与

湘派地理生态环境和政治经济文化都存在着一种密

切的关系。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审

美观念和居住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应用湘派建筑装饰

元素在现代建筑中,能够满足人们对现代建筑功能

性、舒适性、美观性等的需求。

3 结语

本文提出了湘派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特

色表达,从装饰手法、装饰题材和装饰的承载部位三个

方面,分析了湘派建筑装饰元素,将湘派建筑装饰元素

应用到了现代建筑中,实现湘派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

建筑中的特色表达,力图推动湘派建筑文化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李艳,王娟芬.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茶馆中的设计

运用[J]. 福建茶叶,2016(01):83 - 84.

[2] 周鸿溦. 文化积淀下建筑石雕的艺术特点[ J]. 建筑结

构,2022(10):45 - 46.

[3] 王庆勇. 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与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J].

新型建筑材料,2019(10):183 - 184.

[4] 章柏源,沈瑜. 传承与创新———浅析中国传统建筑元素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J]. 建筑与文化,2016(22):

181 - 185.

[5] 王丽娜,刘平. 湘南传统建筑中的石雕艺术及活化运用

[J]. 美与时代,2020(08):21 - 22.

[6] 李继侠. 中国古典建筑装饰元素在包装艺术中的应用

[J]. 包装工程,2016(22):181 - 185.

[7] 徐博航. 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融合发展[J]. 中华文

化论坛,2015(12):179 - 180.

[8] 徐怡芳,王健. 传统民居空间理念的现代运用———深圳

万科第五园的思考[J]. 建筑学报,2008(4):77 - 80.

[9] 张文辉. 基于符号学的徽州传统建筑特征元素提取与重

构研究[D]. 合肥:安徽建筑大学,2022.

[10] 邹宏玉. 地方特色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J]. 新

型建筑材料,2019(11):156 - 156.

[11] 魏闽. 中式意境,现代感受———“九间堂”别墅区总体及

建筑单体设计的解读[J]. 时代建筑,2006(3):86 - 91.

第33页

2023 年第 08 期

总第 302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08·2023

Vol·302

培田古民居隔扇门艺术价值探究

邱诗兰 黄少青

(泉州师范学院 福建泉州 362000)

摘 要:位于福建省西部的培田古民居,是客家建筑的典型代表,独具特色。 其中,培田古民居隔扇门的纹样,体现了客家人

的情感和对于美的追求。 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对培田古民居隔扇门的纹样题材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培田古民居隔扇门纹样的

题材、寓意和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探讨培田古民居隔扇门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变化与同一中的形式美,以吉祥文

化、“天人合一”为主的内涵美和含蓄雅致的意境美,从各种美的形式中挖掘培田古民居隔扇门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 培田古民居;隔扇门;纹样;形式美

中图分类号:TU -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3)08 - 0022 - 04

Research on the artistic value of the separated door of Peitian ancient folk house

QIU Shilan HUANG Shaoqing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Quanzhou 362000)

Abstract:Peitian Ancient Residence located in the west of Fujian Province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Hakka architecture. It is unique,

and the pattern of the partition door of Peitian Ancient Residence reflects the feelings of the Hakka people and the pursuit of beauty.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visiting,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d studies the motifs of the partition door of Peitian Ancient Residence,

analyses the motifs,and implication,and discusses the beauty of the shape of the partition door of Peitian Ancient Residence in symmetry

and balance,pace and rhythm,change and sameness. The paper explores the artistic value of the partition door of Peitian Ancient Residence

from different forms of beauty,such as the inner beauty focusing on auspicious culture and “the unity of man and nature” and the implicit

and elegant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The partition doors show us the imagery and emotions of the Hakka ancestors in Peitian as well as

their unique visual thinking. Their composition is simple,their patterns are antique,and they contain precious cultural and artistic values.

Keywords:Peitian ancient residence; Partition door; Pattern; Formal beauty

基金项目:泉州市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1008 -

ZB0015)

作者简介:邱诗兰(1998. 2 - ),女。

通讯作者:黄少青,副教授。

E-mail:2984616413@ qq. com

收稿日期:2023 - 02 - 14

0 引言

位于福建省西部的龙岩市连城县,有一处明清时

期的建筑群———培田古民居。 它是中国典型的客家古

民居建筑群,拥有 800 多年的历史,整体保留较为完

整,建筑风格有北方庭院的大气,有江南水乡的精巧,

也有客家文化独特的风韵。 培田古民居整体气势雄

伟,质朴大气,其中的装饰也十分考究,从里到外,整座

建筑集木雕、砖雕、石雕、卵石地铺、彩绘为一体,其中

隔扇门是民居中最有特点的装饰物,线条流畅,雕刻题

材丰富多样。 本文以培田古民居隔扇门为研究对象,

分别从隔扇门题材、寓意和美学等方面进行多方面分

析,了解客家人思想文化、生活习俗等文化内涵,探讨

古民居隔扇门蕴含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1 培田古民居的历史背景

自东汉时期以来,中原地区战火不断,胡人入侵,

大量中原人为了逃避战乱,携家带口,万里迁徙。 根

据培田谱牒记载,培田吴氏始祖八四郎公出生于元

代,曾在浙江地区当官,泰定年间,战火纷飞,八四郎

公为了全家的安全决定南迁,由浙迁徙至宁化。 发展

到第三代时,由于人口增加,家族里部分人又迁徙至

赖屋,即今天的培田村。 吴氏刚迁徙至培田时,当地

有 11 个姓氏的人家,而后这些人家要么迁徙至别处,

要么就是绝后,在嘉庆、道光年间,培田村就只剩下了

吴氏家族,所以民间也将培田称为“吴家坊”

[1]

吴氏家族把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的建筑风格应

用于此处,每栋建筑的设计都经过了巧妙的构思,式

样独特,继承了古中原建筑文化精髓,散发着客家先

民的意象情感[2]

2 培田古民居隔扇门的总体概括

隔扇门顾名思义,是扇与门的结合,起到分隔空间

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装饰效果。 不仅如此,由于其多

为格心多为镂空雕刻,隔扇门的通风效果和采光效果

也很好,像门一样可以遮挡视线。 隔扇门由抹头、绦环

板、格心、边梃、裙板组成,如图 1 所示。 与其他地区的

隔扇门不同,培田古民居中隔扇门的装饰集中出现在

绦环板、格心上,裙板上没有装饰,格心面积最大且处

于视觉中心位置。 所以,格心的样式直接决定了整套

第34页

2023 年 08 期 总第 302 期 邱诗兰,黄少青·培田古民居隔扇门艺术价值探究 ·23·

隔扇门的风格。 隔扇门装饰是培田古民居中应用较为

广泛的装饰之一。 连城县位于群山之中,有大片的树

林,植被茂密,当地人因地制宜使用大量的木材用于建

造房子,工匠们以刀为笔,以木为纸,在隔扇门上镌刻

山水,古朴中带着雅致,构成了培田古民居建筑里不可

或缺的一部分。 隔扇门上的装饰遵循了古时人们的人

文习俗及审美观念,多选用几何纹、如意纹样、动物纹

样等,造型迥异,精美绝伦;部分隔扇门上还雕有人物

典故,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是具象美和抽象美

的有机结合,成为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中的精品。

图 1 隔扇门结构

3 木雕隔扇门的题材、寓意

隔扇门是窗与门的结合,不仅像门一样可以遮挡

视线,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且由于格心多为镂空雕

刻,隔扇门的通风效果和采光效果也很好,还有装饰

效果。 与其他地区的隔扇门不同,培田古民居中隔扇

门的装饰集中出现在绦环板、格心上,裙板上没有装

饰,格心面积最大且处于视觉中心位置,所以格心的

样式直接决定了整套隔扇门的风格。

隔扇门的雕刻精致细腻,有丰富的内容题材。一

面隔扇门上,就组合了各种不同的纹样题材。 其运用

谐音和象征等手法,把纹样题材与吉祥如意等美好寓

意联系起来,凝聚了工匠们的心血,饱含前人的丰富

情感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培田古民居中常采用多

层次雕刻,层次丰富,立体感极强,浮雕和透雕相互融

合,相得益彰。 其美学内涵不仅体现在对视觉的冲击

上,更蕴含在纹样所传达的寓意之中。

明代时期,格心多为平棂构成的方格或简单几何

纹样,即用细木条直接拼接而成[3]

。 古人根据当时的

审美特征创造了这些几何图形,并赋予美好的寓意;

清朝早期经济逐渐繁荣,格心纹样在原有几何纹样的

基础上,中心位置多加了动植物或人物故事等装饰

(表 1);17 世纪中叶开始,清朝经济十分繁荣,人们开

始追求享乐,生活奢靡,体现在隔扇门上就是格心的

样式追求繁复的雕刻(表 2),形成了精致华丽的美学

特征。 工匠将多种题材的纹样集合在一面隔扇门中,

文字类的装饰图案一般都是几何或卷草龙纹作底,在

上面雕刻经过艺术加工后的文字纹样(表 3)。 其不

但体现了表意又兼具了美感,字体弯折处都用如意纹

样化角为圆,整体圆润饱满,由文字变成了纹样,图文

合一,相映成趣。 部分培田古民居中隔扇门的题材和

寓意,如表 1 ~ 表 3 所示。

表 1 几何纹隔扇门

几何纹

图片

纹样 风车纹 步步锦 云纹 万字纹(背景)

寓意

源源不断的

财富之意

步步高升 高升、祥和

寓意吉祥、

万福、万寿。

表 2 动植物、宝器隔扇门

动植物、宝器

图片

纹样 卷草龙纹 蝙蝠纹 卷草纹、牡丹花 八宝

寓意

龙纹有吉祥如

意、驱邪避灾

的象征。 与卷

草纹结合有吉

祥、幸福、美好

的含义。

与“福”字同

音,有“福从

天降”“福到”

等寓意。

卷草纹:生机

勃勃,祥云之

气。

牡丹花:富贵

吉祥、兴旺

发达。

祥瑞之物,象

征吉祥、幸

福、圆满。

表 3 文字纹隔扇门

文字纹

图片

纹样 孝 悌 忠 信

寓意

培田客家古人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八面隔扇门上镌刻有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四维八德用于提醒后人。

第35页

·24·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4 隔扇门之美

隔扇门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雕工精巧,更是由

于它将形式美、内涵美和意境美融合在一起。 从形式

上看,格心中的纹样遵循着对称与均衡、变化与统一、

节奏与韵律的形式美法则。 从内涵上,绦环板和裙板

上雕刻的题材包含了人们的吉祥与祈愿,富含中国独

特的文化内涵。 从意境上,阳光透过隔窗门洒在墙面

与地面上,浪漫而梦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之中

太阳不断变化东升西落,而透过隔窗门的光也在不断

变化,构成了独特的意境美。

4. 1 隔扇门的形式美

培田古民居中的隔扇门属于造型艺术,遵循形式

美的规律。 形式美作为美的表现形态,是美的外在形

式。 其经过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具有相对独立的

审美特性,逐渐演变而形成形式美的规律。 人类在长

期的设计实践中,运用形式美的规律创造,并不断地

积累经验[4]

(1)对称与均衡

审美方面的均衡与眼睛的动态有关。 人们看到

一件东西,若左右两边是一致的,人的注意力便会左

右来回摆动,最终停在中间。 如果在这个中心点加上

重点,眼睛在左右摆动后,就会停在中心点上,这时观

者就会有一种均衡感[5]

。 中国古代无论是建筑还是

装饰都讲究对称、均衡,对称是一种相当稳定的形式,

在装饰上同样也追求这一平衡感。 因此,培田古民居

中隔扇门的数量、造型、纹样都以对称为主,数量是

4、6、8 的双数,保证左右两边的隔扇门数量一致,整

体造型和纹样左右对称,整体给人以和谐、传统的感

觉。 许多隔扇门的格心中心位置还会有一个重点,雕

刻动植物或一些其他吉祥纹样,使人的视觉中心点最

终回归到对称的中央位置,达到均衡的感觉,如图 2

所示。

图 2 衡公祠隔扇门

(2)节奏与韵律

节奏和韵律这两个词语一开始源于音乐的起伏

跳动,韵律是整体给人感觉的气势,是形态轮廓中有

规律的起伏变化,流畅但是不平铺直叙。 隔扇门中的

韵律感来源于格心中的纹样连续不断、有规律地重复

多次出现。 如图 3 所示,方形格按照一定的条理,井

然有序的反复排列,通过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使人看

到隔扇门纹样使在视觉上有跳动和流畅愉悦的感觉,

让人感受到律动的美。

图 3 亦爱居隔扇

(3)变化与统一

变化与统一,即“变化有大的风格变化,也有小的

具体造型元素的形态性格变化[6]

。”统一是将变化统

整,将变化联系起来,呈现视觉上的统一。 如图 4 - a

敦朴堂的隔扇门,方形有长有短,有变化(图 4 - b),使

形态产生一定的差异性,具有一定的动感,总体看来又

是统一的。 其在形状方面以方形为主,线条以斜线为

主(图 4 - c),在画面的构成上占绝对优势的比重,增加

了整体的条理感,体现出秩序感、和谐感、整体感。

(a)隔扇门格心 (b)变化性 (c)统一性

图 4 敦朴堂隔扇门

4. 2 隔扇门的文化内涵美

隔扇门的内涵美,来源于其中的吉祥纹样。 这些

纹样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拥

有自己的精神和灵魂。 培田古民居的建筑建于明清

时期,这正是吉祥纹样发展的顶峰,几乎到了图必有

意,意必吉祥的程度。 纹样体现了古时先人对美好生

活的追求和向往,这些吉祥纹样多是某种合人意的事

物或观念。 人们把渴望实现的生命要求诉诸于各类

纹样中。 古时候人们靠天吃饭,各种天灾困扰着人

们,人们将对于“如意”的渴求,赋予此类纹样千古不

灭的生命力[7]

。 古民居隔扇门中常运用动植物、人物

故事、文字和一些纹样组合设计,通过比喻、谐音、象

征等手法,充满人文趣味,透露出古人们对美好生活

的含蓄表达。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 思想,是很

多吉祥纹样形成的基础。 人们崇尚自然,赋予动植物

与风火水雷土等自然事物以吉祥的寓意。 培田古人

第36页

2023 年 08 期 总第 302 期 邱诗兰,黄少青·培田古民居隔扇门艺术价值探究 ·25·

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儒家用“人为” 追求“天人合

一”的人生境界和审美境界,将吉祥纹样推向新的高

度。 无论是明代简单大气的装饰纹样,还是清代繁复

的纹样,不仅是装饰,更是将人的情感寄托在纹样上,

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一种对安定、如意、富有生

活的期盼。

培田古民居是客家古民居的一个典型代表,隔扇

门所呈现的雕刻装饰,承载着客家人思维方式、民俗

文化和生活方式,反映了客家人崇文尚武的理念和尊

师中德的儒家思想,融汇了客家人特有的气质与文

化,对研究客家人思想文化有巨大的参考价值。

4. 3 隔扇门的意境美

意境是中国特有的美学特色,是一种虚实相生,

含蓄、抽象而暧昧的感觉。 中国重视意境美,美在含

蓄,格扇门中镂空的格心,能让人从屋内看到屋外的

景色,有了木头的阻挡,所见景色若影若现,含蓄雅

致,其隔挡了一部分景色但又没完全隔挡,透了一部

分景色但又不是完全透,就像一层半遮半掩的薄纱,

将个人与外界相隔(图 5),有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

的意境,这在园林设计中称为漏景。 隔窗内是舒适的

个人空间,推开门,又与自然相连。

格扇门雕刻构思巧妙,题材丰富,内涵深刻,是匠

人心灵手巧的产物,也是装饰和陶冶性情的艺术品。

隔扇门像一面幕墙,成了屋与屋,屋与自然之间的隔

断,有了通透灵动感,同时使整面墙生动起来,是东方

建筑的智慧体现,成为古民居中不可或缺的美学

符合[8]

太阳东升西落,从早到晚不断变化的阳光,透过

隔窗洒在室内的墙上和地板上,满开斑驳的光影(图

6),格心的纹样让光有了形状,最直接地呈现了轮廓

之美。 光与影映衬交织,虚无缥缈,形成了独特的意

境美。

图 5 意境美 图 6 斑驳的光影

5 培田古民居隔扇门现状

培田古民居原是去汀州的必经之路,车水马龙,

十分繁华。 直到 20 世纪 30 年代,国民党军队为了围

剿红军,在外修了一条公路,培田便不再是交通要道,

经济因此逐渐萎缩,离开了人们的视野。 但因祸得

福,培田古民居避开了战乱,得以较为完整地保留下

来。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精美的格扇门被严重

侵蚀,还有一些格扇门被当作废旧木材,随意堆放在

杂物间,几年前更有人们直接将其当柴火烧。 近年

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些格扇门的价值,出现了盗贼

入室偷门现象,种种因素造成了格扇门的损坏。 当地

政府近年来,也越来越重视培田古民居的旅游开发产

业,笔者认为不止对建筑物进行保护,也要对格扇门

等内部装饰进行保护,这些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物件

一旦遭到破坏就不可能再生。 培田古民居内有专门

的房屋用于保存和展示,当地的服饰和耕具,笔者建

议对格扇门也可以用此举保护,有效保护、合理利用

培田古民居的文化遗产。

6 结语

客家建筑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思想,隔扇

门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实用性和

装饰性双重功能。 作为培田古民居文化的载体,其装

饰艺术特征在于造型、内涵与意境的完美结合。 从造

型来看,遵循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均衡、变化与统一等

艺术的形式美法则,是客家建筑美学特征的体现,也

透露着清明时期客家建筑装饰的发展特点;而从内涵

来看,它浓缩了客家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对文化的传

承,也包含了古时客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研

究客家人思想文化有巨大的参考价值;从意境来看,

隔扇门将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

空间层次分明、节奏变化多样的意境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越来越多的

人开始重视传统文化,培田古民居隔扇门的艺术价值

应得到更多的认可和保护,将其传承和发扬下去,让

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参 考 文 献

[1] 陈华伟.一个客家村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性变迁[D].

福州:福州大学,2003.

[2] 黄琼. 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语言解读与价值探析[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3] 高阳编著.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

社,2009.

[4] 陈瑛,李芃,孙霖. 平面构成[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

社,2003.

[5] Bernard Rudofsky. Architecture without architects,a short introduction to non - pedigreed architecture[M]. New York,

Doubleday. 1964.

[6] 林荣妍. 形式美的法则及应用[ 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9,26(04):72 - 75.

[7] 曹鸣喜. 原生美术新论 中国民间美术的现代艺术价值

研究[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8] 姜维群. 隔扇门窗鉴赏[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

第37页

2023 年第 08 期

总第 302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08·2023

Vol·302

提升绿色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研究与实践

林晓惠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省绿色建筑技术重点实验室 福建福州 350108)

摘 要:室内空气质量,是体现绿色建筑高性能和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分析我国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

标准》中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指标的要求、主要几类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以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提升绿色建筑室内空

气质量的措施方法。 最后以一住宅户型为例,选取客厅及卧室做代表性房间,根据装修材料选用、通风、环境温度等因

素,在设计阶段利用软件对室内空气污染物进行预评估,分析预测项目装修后,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浓度是否满足相关

标准要求的限值。

关键词: 绿色建筑;室内空气污染物;措施;预评估

中图分类号:TU -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3)08 - 0026 - 04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improving the indoor air quality of green buildings

LIN Xiaohui

(Fujian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Fujian Key Laboratory of Green Buildings Technology,Fuzhou 350108)

Abstract:Indoor air qualit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green building high performance and quality,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national standards of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tandards in the indoor air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requirements and the main source of indoor

air pollutant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put forward measures to improve green building indoor air quality. Finally,taking a residential house

type as an example,the living room and bedroom are selected as representative rooms. According to the selection of decoration materials,ventilation,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and other factors,the design stage is used to pre - evaluate the indoor air pollutants in the software, analyzes

and predicts whether the concentration of indoor air pollutants after the project decoration meets the limits of relevant standards.

Keywords:Green building; Indoor air pollutants; Measures; Pre - assessment

作者简介:林晓惠(1982. 08 - ),女,工程师。

E-mail:150876777@ qq. com

收稿日期:2023 - 02 - 21

0 引言

我国绿色建筑行业历经十余年的蓬勃开展,绿

色建筑开始从高速发展到注重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室内空气质量,即是体现绿色建筑高性能和质量的

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环

境保护理念的推广,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对室

内空气质量的重视程度也随之加深。 据研究,现今

人们每天在室内度过生活和工作时间达到全天的

80% ~ 90% ,一个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可以为人们

提供优质的室内空气质量,可以在提高人体舒适的

感受、生活高质量的感受和提高工作学习效率等方

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何采取措施提升建筑

室内空气质量,十分必要。

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

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是以室内空气污染物

的浓度作为评价指标。 室内空气污染物种类繁多,大

致可分为化学类污染物、颗粒状污染物和微生物污染

物三大类。 化学类污染物包含氨、甲醛、苯、总挥发性

有机物等;颗粒物污染物主要有细颗粒物 PM 2. 5 和

可吸入颗粒物 PM 10;微生物污染物包含细菌、病毒、

霉菌和尘螨等。

现行 国 家 标 准 《 绿 色 建 筑 评 价 标 准》 ( GB / T

50378 - 2019)

[1]

,把室内空气质量的评价作为绿色建

筑认定的重要内容之一。 评定绿色建筑室内空气污

染物主要有甲醛、苯、氨、总挥发性有机物、氡、PM 2. 5

和 PM 10 的浓度限值,基本级的绿色建筑室内空气污

染物限值必须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

准》(GB / T 18883 - 2002)的限值[2]

;对于更高要求的

星级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对室内空气污

染物浓度限值,分为两档进行分数评价。

2 绿色建筑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及影响因素

2. 1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根据室内污染源的释放特征,室内空气污染源可

以分持续性污染源和间歇性污染源。 据调查研究,室

内化学类空气污染物主要是室内装修装饰过程中采

第38页

2023 年 08 期 总第 302 期 林晓惠·提升绿色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研究与实践 ·27·

用的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及家具等释放出来的,其中

油漆、内墙涂料、胶合板、 刨花板、泡沫填料、塑料贴

面、黏合剂等材料均含有甲醛、苯、氨、甲苯、氯仿等有

机挥发物,这些有机挥发物会释放出大量有毒气体,

属于持续性释放的污染源。 由建筑装修材料释放出

来的室内污染度浓度与污染释放速率息息相关,而且

随着室内湿度、温度增高而增高。 而间歇性污染源主

要由人为活动引起,活动一旦停止,污染物浓度急剧

下降,例如室内吸烟、开窗通风不够以及不正确的烹

饪方式等都会引起颗粒物 PM 2. 5 污染物超标。

2. 2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影响因素

根据研究发现,室内外的环境条件,如室内温度

和相对湿度,影响着空气中甲醛、苯、氡等污染物浓度

的高低。 室内甲醛浓度水平不仅取决于释放源的特

性,也取决于室内的环境条件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室

内甲醛的释放速率与温度、湿度呈正相关。 室内温度

越高,甲醛的平均释放速率越大,所在环境甲醛的浓

度就越高;甲醛易容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室内湿度越

大,水蒸气吸收了更多的甲醛,加快了甲醛的释放速

率[3]

。 室内空气中的氡浓度与温度呈负相关,当室内

温度升高时,会使扩散运移而释放的氡增加,从而导

致介质(空气) 空隙内氡的质量浓度随之降低。 因

此,氡质量浓度的变化与温度呈负相关性。 根据物理

学基本知识,当空气中温度升高时,相对湿度会降低;

温度降低时,则相对湿度会增加。 由氡的质量浓度与

温度呈负相关性可推得,氡的质量浓度与空气中的相

对湿度呈正相关性[4]

。 空气中甲苯的浓度与相对湿

度呈正相关,室内相对湿度大时,气流流通性减小,从

而降低甲苯的扩散,使其浓度增加[5]

。 PM 2. 5 浓度

与 PM 10 浓度变化,受室外空气质量影响较大。

3 提升绿色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的措施分析

3. 1 合理规划布局、优化建筑设计,营造优良的室内

外环境

3. 1. 1 合理进行场地规划,营造优良的室外空气质量

通过错列式、斜列式等方式,对建筑总平面进行

布局、选择最佳的建筑物朝向等措施,充分利用场地

自然风,促进空气流动,保证室外环境具备良好的空

气质量;增加建筑场地绿化量,采用复层绿化、立体绿

化、屋顶绿化等多种绿化形式。 场地绿色植物可以起

到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增加含氧量、阻挡粉尘、净化空

气等作用,营造优质的室外空气环境。

3. 1. 2 优化建筑功能分区和内部空间设计

建筑专业应从建筑功能分区和布局入手,在室内

空间和平面设计上,对门窗尺寸、位置和开启方式进

行优化设计,以获得有效的室内自然通风效果;室内

平面布局应注重引导穿堂风的形成,加强室内外空气

对流,可以有效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浓度;住区内

将厨房和卫生间设置于建筑单元(或户型)自然通风

的负压侧,防止厨房或卫生间的气味因主导风反灌进

入室内,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3. 2 源头控制,选用绿色产品

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是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主要

源头。 要从源头上把控,对选用的建材、家具等中的有

害物质限量进行限制,选用绿色、环保、安全的室内装

饰装修材料,是保障室内空气质量的基本手段。 绿色

建筑评价标准提出更高要求,所选用的装修材料、家具

制品应满足国家现行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中对有害物质

限量的要求。 以人造板和内墙涂料为例,各材料有害

物质限量不同标准要求及提升比例如表 1 所示。

表 1 部分装饰装修材料污染物限量不同标准之间的对比

材料类型 主要污染物种类 现行标准要求 绿色产品标准要求 提升比例(% )

人造板 甲醛释放量(mg / m

3

)

≤0. 124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人造板及制品中

甲醛释放限量》GB 18580 - 2017)

≤0. 050

(《绿色产品评价 人造板和木质地板》

GB/ T 35601 - 2017)

60

内墙涂料

甲醛含量(mg / kg)

≤50

(《建筑用墙面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GB 18582 - 2020)

≤20

(《绿色产品评价 涂料》

GB/ T 35602 - 2017)

60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 含量(g / L)

≤20

(《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水性

内墙涂覆材料》JGT 481 - 2015)

≤10

(《绿色产品评价 涂料》

GB/ T 35602 - 2017)

50

苯系物综合含量[限苯、甲苯、

二甲苯(含乙苯)](mg / kg)

≤100

(《建筑用墙面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GB 18582 - 2020)

≤50

(《绿色产品评价 涂料》

GB/ T 35602 - 2017)

50

由表 1 可以看出,绿色产品评价国家标准对污染

物含量或释放量的要求,都比各材料现行标准中限值

提高 50%以上,从源头上选用高环保指标要求的装饰

装修材料,可以有效控制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 绿色

建筑主要功能房间,也鼓励采用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

量的功能材料,如目前较为成熟的功能材料有空气净

第39页

·28·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化功能纳米复相涂覆材料、产生负离子功能材料、稀土

激活保健抗菌材料、湿度调节材料、温度调节材料等。

3. 3 利用预评估手段,指导建筑材料的选用和优化

在项目设计阶段,采用建筑空气质量设计评价软

件进行建模,对室内空气污染物进行预评估,预测项

目建成后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浓度,指导建材的选用和

优化。 建材有机污染物(甲醛、苯、TVOC 等)预评价

时,可依据门窗渗透风量、室内新风量、净化设备效

率、室内源( 装修设计方案、装修材料的种类、使用

量)等设计因素进行预评估。 室内颗粒物浓度预评估

时,可通过房间的门窗渗透风量、新风量、净化设备效

率、室内源、室外颗粒物水平(建筑所在地 1 年环境大

气监测数据)等进行预评估。 根据预评估结果和分析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特性,可以在施工前,即对建

筑材料的种类和用量使用进行把控和优化。

3. 4 采取有效的空气净化技术措施

常用的空气净化技术措施,有吸附技术、负(正)

离子技术、催化技术、光触媒技术、过滤技术等;主要

的空气净化过滤材料有光触媒、活性炭、负离子发生

器等。 通过在主要功能房间如会议室、办公室、卧室、

起居室等空间设置独立的空气净化器,或在空调系

统、通风系统、循环风系统内搭载空气净化模块,可以

起到空气净化的作用。 考虑到我国室外空气污染问

题,鼓励在新风系统中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可以采用

的处理模式有集中式新风系统、分户式新风系统、窗

式通风器等。 对于无新风系统的建筑,可以采用循环

风系统内部设置空气净化装置、空调回风系统内设置

空气净化装置,以达到空气净化的目的。

3. 5 设置智能化的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

建筑性能和室内空气质量是高度可变的。 要实

现对建筑室内空气质量长期有效的控制,需要安装必

要的智能化监控设备,不断收集建筑室内环境数据,

并将监测发布系统与建筑内空气质量调控设备组成

自动控制系统。 在人员密度较高的办公室设置与通

风系统联动的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制定主要室内

空气污染物浓度参数(现阶段主要选择 CO2 、PM 10、

PM 2. 5作为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 3 个代表性监

测指标)限值和越限报警。 当所监测的空气污染物浓

度超标时,系统能做出报警指示,建筑管理方能根据

警示,及时对通风系统或空气处理装置等做出系统调

试或调整,以此维持良好的建筑室内空气质量。

4 室内污染物浓度预评估案例分析

4. 1 分析软件的选择

选取一住宅建筑,CFD 仿真利用 PHOENICS 软件

进行计算。 PHOENICS 软件是由英国 CHAM 公司开

发的模拟传热、流动、化学反应、燃烧过程的通用 CFD

软件。 软件的操作环境为 WindowsXP ~ Win10 系统,

可以直接读入 Pro / E、AutoCAD 建立的模型,使复杂几

何模型建立更加简便。

假设房间密闭情况下,污染物自由扩散,室内气

流为低速流动的不可压缩气体,符合 Boussinesq 假

设。 模拟中采用 RNG k - ε 模型,在壁面区使用 Log

Law,压力 - 速度耦合采用 SIMPLE 算法。

4. 2 装修材料污染物释放量分析

装修材料污染物的散发量,根据不同的材料设定

不同的参数,常见污染物及污染源见表 2,其释放量

见表 3。 建材污染物散发量通常随时间变化,速度较

慢。 因此,在短时间内预测室内污染物分部情况,可

视为恒定散发量的污染源。

表 2 常见污染物及污染源表

序号 参数 污染物来源

1 甲醛 HCHO 木质板材、组合家具等

2 苯 C6H6 油漆、墙纸、地毯等

3 总挥发性有机物 TVOC 建筑材料、清洁剂、油漆等

表 3 装修材料污染物释放限量

序号 材料名称 污染物种类 释放限量值 现行标准

1 人造板材及其制品 甲醛 HCHO 0. 124mg / m

3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人造地板及其制品中

甲醛释放限量》GB 18580 - 2017

2 木家具 甲醛 HCHO 1. 5mg / L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

GB 18584 - 2001

3 内墙涂料

总挥发性有机物物 TVOC 200g / L

甲醛 HCHO 0. 1g / kg

《建筑用墙面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GB 18582 - 2020

4 木器涂料

总挥发性有机物物 TVOC 700g / L

苯 C6H6 0. 1%

《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GB 18581 - 2020

5 壁纸 甲醛 HCHO 120mg / kg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壁纸中有害物质限量》

GB 18585 - 2001

6 地毯

总挥发性有机物物 TVOC 0. 5mg / m

3·h

甲醛 HCHO 0. 05mg / m

3·h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

粘剂有害物质释放限量》GB 18587 - 2001

第40页

2023 年 08 期 总第 302 期 林晓惠·提升绿色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研究与实践 ·29·

4. 3 模型建立

选取一套住宅户型,室内的装修材料主要有木地

板、内墙涂料等,运用 PHONICS 软件,对典型房间卧

室、客厅进行室内污染物模拟,卧室、客厅的平面图及

三维模型如图 1 ~ 图 3 所示。

图 1 户型平面图

图 2 卧室模型三维视图 图 3 客厅模型三维视图

4. 4 室内污染物模拟分析

经过数值模拟,卧室的污染物浓度分布如图 4 所

示,客厅的污染物浓度分布如图 5 所示。

图4 卧室1. 0 m 高处室内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浓度分布

图5 客厅1. 0 m 高处室内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浓度分布

根据室内污染物浓度分布图可见卧室、客厅室内

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浓度均低于限值要求,其室

内空气质量综合评价如表 4 所示。

根据装修设计方案中装修材料的选择,采用软

件进行预测评价,预测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浓度是否

符合相关标准的浓度限值。 预评估手段有助于在施

工阶段对装修材料质量的把控,如在源头采购时选

用满足高环保性能的装修材料,施工时对使用量较

大的装修材料进行质量抽检,确保装修材料质量符

合要求。

表 4 卧室、客厅室内空气质量模拟结果

区域 参数

模拟值

(mg / m

3

)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 T 18883 - 2002

限值降低比例(% )

卧室

甲醛 HCHO 0. 054 46

苯 C6H6 0. 045 59

总挥发性有机物

TVOC

0. 355 41

客厅

甲醛 HCHO 0. 049 51

苯 C6H6 0. 042 62

总挥发性有机物

TVOC

0. 310 48

5 结语

2019 版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增

加了“健康舒适、环境宜居”等建筑性能的评价,将室

内空气质量的评价列入标准重要评价内容之一,体现

了国家对人居环境的重视。 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

实践中,绿色建筑设计应给予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

原则,尽可能优先采用被动技术措施,如建筑朝向、门

窗可开启方式、位置、尺寸等优化设计,亦可采用一些

低成本的措施,如在适宜空间合理使用吊扇、壁扇等

固定式电风扇,既能保证室内良好的室内通风效果,

也可达到显著的节能效果;从源头控制,选用优质的

绿色、环保的装饰装修材料;采用有效的空气净化措

施、智能化空气质量监控系统等,实现室内空气污染

的控制,从而有效提升绿色建筑的室内空气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GB/ T50378 - 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北京: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2019.

[2] GB/ T 18883 - 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S]. 北京:中国

标准出版社,2002.

[3] 邱聪,张赐华,王振华,等. 室内空气中甲醛释放与温湿

度关系分析[J]. 福建建材,2015(06):4 - 5.

[4] 张建强,王雪英,时宇桥,等. 室内氡的质量浓度影响因

素研究 [ J]. 青岛 大 学 学 报 ( 工 程 技 术 版), 2013, 28

(01):93 - 96.

[5] 赵金辉,张 锐,刘玉敏. 室内装修装饰产生的苯系物污染及

其影响因素调查[J]. 预防医学论坛,2005(2):137 -138.

第41页

2023 年第 08 期

总第 302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08·2023

Vol·302

既有工业建筑加层改造结构若干问题的分析及实践

卢达洲

(福建省建设人才与科技发展中心 福建福州 350008)

摘 要:针对通用规范实施后既有工业建筑加层改造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难点,如结构检测鉴定要求、加固设计后续工

作年限、新旧设计标准变化等,给出理解及建议,并以厦门某工业厂房加层结构加固设计为案例,总结提出构件 - 整体

- 构件三阶段的加固设计方法。

关键词: 既有工业建筑;加层改造;加固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3)08 - 0030 - 05

Reflections on Several Issues and Practice of Adding Floors to Existing Industrial

Buildings for Structural Renovation

LU Dazhou

(Fujian Construction Talents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Fuzhou 350008)

Abstract:This article provides understanding and suggestions on common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existing industrial building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eneral specifications for adding floors,such as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inspection and appraisal, years of follow - up work in reinforcement design, changes in new and old design standards, etc. Taking the reinforcement design

of an industrial factory building in Xiamen as a case study, a three - stage structural design method of component overall component is summarized and proposed.

Keywords:Existing industrial buildings;Design of adding floors for renovation; Reinforcement design method

作者简介:卢达洲(1968. 1 - ),男,高级工程师。

E-mail:717641276@ qq. com

收稿日期:2023 - 03 - 18

0 引言

近年来,各地政府积极响应企业需求,推进土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在已出让产业用地上,通过

改建扩容既有工业产业空间,在不新增加建设用地情

况下,挖潜并增加产业空间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在政

策鼓励和支持下,大量既有的低容积率老工业厂房加

层扩建项目应运而生。

2022 年 4 月份开始实施的《既有建筑鉴定与加

固通用规范》(GB55021 - 2021)

[1]将既有建筑定义为

“已建成可以验收的和已投入使用的建筑”,这与《工

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GB50144 - 2008)

[2] 第 2.

1. 1 条中定义基本一致,关键词为“按当时的设计标

准建成”,已形成并具备相应的性能和功能要求的建

筑结构实体。 不同于新建工业建筑设计应严格执行

现行的国家标准,既有工业建筑的结构加层设计,依

据加固后用途、使用环境和加固设计工作年限,参照

的设计标准允许存在差异,且为项目实施往往允许采

用现行标准调低进行设计。

因此,既有工业建筑的加层扩建相对新建项目,

其设计标准如何适度降低,及存在的如何进行结构鉴

定、改造设计后续使用年限确定、抗震设防标准和地

震作用验算等问题处理,工程实践中各结构工程师理

解及执行标准各不一致。 本文将针对上述加层扩建

结构设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相关文献研究成

果,就结构加层扩建设计中常被关注且易引起误解的

若干难点,提出自己的思路,并以厦门地区某工业集

中区内一处已投入使用十余年的混凝土结构工业建

筑加层结构设计项目作为实际案例进行说明,供同行

参考。

1 常见疑难问题探讨

1. 1 结构检测与鉴定

结构鉴定为扩建项目结构设计的依据和必要条

件。 广州、深圳、厦门等地出台的扶持产业用地提容

增效管理办法中均有明确规定,属于扩建、改建的工

业建筑,还需提供房屋安全鉴定报告,或有资质单位

第42页

2023 年 08 期 总第 302 期 卢达洲·既有工业建筑加层改造结构若干问题的分析及实践 ·31·

出具的结构安全证明。 但原有国家标准《工业建筑可

靠性鉴定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已实施十余年,

不能完全胜任当下工业建筑扩容扩建的鉴定与加固

设计要求,如结构安全鉴定和抗震鉴定的关联关系,

鉴定资质单位的范围等。

依据相关规范释义[2]

,安全性鉴定为既有建筑静

力作用下的安全性评估,注重构件的承载力,而抗震

鉴定强调的是结构整体的抗震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

工业建筑危险性鉴定[3]仅适用于有特殊要求或明显危

险构件、整体危险迹象的工业建筑,鉴定工作为进行危

险程度的评定,而使用性鉴定针对房屋建筑的结构适

用性和耐久性,因此,工业建筑扩建不得将危险性鉴定

报告和使用性鉴定报告作为判定房屋结构安全的依

据。 2022 年实施的《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

对既有建筑鉴定进行总体梳理,强调结构整体牢固性

评估,要求应同时进行安全性鉴定和抗震鉴定。

国家部门规章“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

(建设部令 148 号)”第 12 条明确规定,已建成房屋建

筑工程的抗震鉴定工作应由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

位承担。 福建省建设厅 2021 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

做好房屋安全鉴定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中规定,具

有建筑工程专业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以及同时

具有见证取样检测、主体结构工程现场检测、钢结构

工程检测资质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可进行既有房屋

建筑安全鉴定工作。 工业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复核验

算及原有结构加固补强,要求相应单位具有比较完备

的建筑结构建模、结构整体验算和抗震性能综合评估

能力,而现行检测资质标准,并未对鉴定所需的结构

安全性整体复核验算能力提出相应要求,检测机构承

担鉴定工作往往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

因此,为后序扩建结构加固设计服务的结构鉴

定,应由设计单位参与。 设计单位应对档案资料及结

构现状进行调查,当建筑使用年限较短、档案资料完

整齐全时,一般可不进行检测或由设计单位确定少量

的验证性现场检测内容,避免过度检测。 当由工程质

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鉴定时,加固设计单位应并提出

相应意见建议,出具任务书,检测鉴定方案应按任务

书进行。

1. 2 设计工作年限

国家标 准 《 建 筑 结 构 可 靠 性 设 计 统 一 标 准》

(GB50068 - 2018) 要求结构设计应规定设计使用年

限,第 3. 3. 2 条注明普通房屋建筑为 50 年,《工程结

构通用规范》(GB55001 - 2021)第 2. 2. 2 条定义等价

术语为设计工作年限,其定义为结构及构件在正常维

护条件下的服役期限,要求结构在年限内应具有足够

的可靠性,并满足结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功

能要求。 《结构通用规范》在条文说明中强调结构设

计方案应着重优化建筑结构全生命周期的成本。

在 2022 年实施的《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

范》中将后续使用年限等价术语为后续工作年限,按

既有建筑的剩余工作年限为单一标准划分类别,如上

述 2000 年初期建造已使用约 20 年的建筑,若不延长

原建筑设计使用年限,可按后续工作年限为 30 年的

A 类建筑进行鉴定和加固。 通用规范明确要求在加

固设计图纸中应确定合理的后续工作年限,后续工作

年限鼓励采用更高标准要求,但要求不低于既有建筑

剩余工作年限。

按史铁花等编著的《抗震鉴定与加固规范疑问解

答》,既有建筑加固设计所用的常见可变荷载和材料

性能等设计基准周期,与新建建筑一样均为 50 年,后

续工作年限主要与既有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相关,按

地震动参数作用于加固后既有结构抗震设防目标的

等效超越概率周期进行划分。 蒋利学,王卓琳[4] 依据

评估使用年限的不同,将允许年失效概率换算为设计

使用年限 50 年内的目标可靠指标,根据研究成果给

出抗力需求折减系数的建议值。 程凯凯[5] 等以结构

构件安全等级为二级、破坏类型为延性破坏,具有代

表性的不同结构构件进行数值理论研究,目标使用期

为 30 年时,给出目标可靠指标研究折减值。 白雪

霜[6]等研究给出了三水准的地震作用折减系数建议

值,既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为 30 年时及 40 年时,常

遇地震作用验算折减建议值为 0. 75 及 0. 88,设防地

震作用建议折减值为 0. 8 及 0. 91。 程绍革[7] 等对地

震相应的烈度和地面峰值加速度进行了数据拟合,验

证了地震烈度服从极值Ⅲ型分布,并给出既有建筑鉴

定及加固地震作用折减系数的建议值。

综上规范及文献分析,既有工业厂房加固设计图

纸中应有后续工作年限说明。 当已建成部分后续使

用年限按剩余工作年限确定且不得低于 30 年,且新

加层部分结构后续使用年限与既有结构相同时,结构

加固设计可考虑地震作用折减系数。

1. 3 适用标准规范

建筑结构安全相关的规范在不断更新, 针对既

有建筑的安全性评定,通用规范(GB55021 - 2021)第

4. 2. 2 条规定给出参考标准的适用原则,即安全性鉴

定及验算应视鉴定目的而定,后序扩建的结构加固鉴

定验算应按现行规范与标准的相应规定进行。 是否

按其字面意思理解,按现行规范与标准取设计荷载标

第43页

·32·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准值及分项系数进行既有结构加固验算,工程业内存

在一定的争议。 现行《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主编之

一的程绍革[5]针对涉及到新旧规范不一致的情况,给

出自己的理解,指出设计荷载原则上按现行规范取

值。 分项系数及组合值系数实质上是可靠性指标在

计算数值上体现,对于既有建筑构件验算,原则上可

按原设计标准取值,但构件的静载作用下的承载力验

算应满足现有可靠性水准。 基于现有技术能力和经

济条件考虑,上述处理思路可实施性较强。

2 项目实践

2. 1 工程概况

厦门某电子有限公司厂房加层项目位于厦门市

某工业集中区。 该厂房为工业园特定时期“打五建

三”的通用厂房项目,即统一规划按五层工业建筑完

成原施工图设计,但仅进行地基及第一至三层施工后

于 2007 年交付使用,后期可由企业依据生产规模需

要自行加建第四、五层厂房。

项目现状为地上三层的工业厂房,建筑面积为

4406 m

2

,占地面积 1450 m

2

,各层层高分别为 6. 0 m、

4. 2 m 及 4. 2 m。 为满足工业扩产提容要求,拟加盖

第四 ~ 五层及出屋面楼电梯间约 3000 m

2

,项目改造

效果图如图 1 所示。 项目结构形式为现浇混凝土框

架结构,一至二层柱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 C35,三

层为 C30,梁为 C25,结构平面布置基本规则,框架均

双向拉通,传力路径清晰。 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采

用柱下独立基础,基础持力层为含砂粉质粘土,承载

力特征值为 220 kPa。

图 1 建筑效果图

项目既有三层建筑竣工验收资料完整,改造设计

前,建设方委托检测机构对既有厂房进行结构鉴定,

结论为混凝土实际材料强度的推定值满足设计图纸

强度等级要求,构件截面尺寸及钢筋配置与竣工图纸

一致,围护系统功能完整,地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但鉴定报告仅依据现行规范对既有三层建筑进行现

状可靠性及抗震鉴定,无法体现增层改造后既有三层

建筑是否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无法有效指导加固设计

施工图,因此后续由设计单位进行结构补充鉴定验算。

2. 2 设计参数及构件承载力验算

建设方要求不延长既有结构的设计工作年限,不

允许项目过度加固。 项目于 2005 年完成建筑结构设

计,已建成部分已投入使用 16 年,后续工作年限按 40

年进行设计。 既有建筑原楼面设计使用恒活荷载标

准值分别为 1. 5 kN/ m

2

、5. 0 kN/ m

2

。 加层后不改变

设计使用功能,经与建设使用方确认,加建的四至五

层厂房设计恒活荷载为 1. 5 kN/ m

2

、4. 0 kN/ m

2

。 项

目原设计依据的主要结构标准规范为《建筑抗震设计

规范》(GB50011 - 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 - 2001)等,与现行结构设计验算的主要参数差

异对比如表 1 所示。

表 1 新旧设计规范主要参数对照

参数类别 建造时取值 现行规范取值

荷载分项系数

恒载分项系数 1. 2,

活载 1. 4

恒载分项系数 1. 3,

活载 1. 5

楼面活荷载

组合值系数

GB50009 - 2001 取 0. 7 GB55001 - 2021 取 0. 8

水平地震作

用分项系数

GB50011 - 2001 取 1. 3 GB55002 - 2021 取 1. 4

设计地震分组

按 7 度(0. 1g)

第一组

按 7 度(0. 1g)

第三组

项目一至三层既有结构的加固验算按上文的指

导思路分三个阶段进行。 阶段一,按现行的分项系

数、组合值系数等可靠性指标进行结构安全性验算,

验算时不考虑地震力组合,评估待加固的既有构件位

置及构件加固承载力提高数值,并确认抗震重要部位

结构薄弱构件。 阶段二,按现行设计地震分组进行整

体抗震承载力验算,验算时可靠性指标可按原建造时

标准,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按 0. 9 折减,抗震构造不低

于原建造时设计要求。 阶段三,对重要部位结构薄弱

构件补充设防地震下抗震性能化验算,进行针对性加

固验算。 即按构件安全性验算 - 整体抗震性能评估

- 薄弱构件抗震加强验算的三步骤进行。

项目结构加固验算依据现场检测结果,按原有施

工图截面尺寸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建立计算分析模型,

所用软件为 PKPM 结构设计计算软件 2021V1. 3 版。

计算模型示意图如图 2 所示。

第44页

2023 年 08 期 总第 302 期 卢达洲·既有工业建筑加层改造结构若干问题的分析及实践 ·33·

图 2 结构计算模型三维示意

柱号 截面 B 边纵筋 H 边纵筋 箍筋

KZ6(1 层) 550 × 600 4Φ22 2Φ22 + 2Φ18 Φ10@ 100 / 200

KZ6(2 层) 500 × 550 4Φ18 2Φ18 + 2Φ16 Φ8@ 100 / 200

KZ6(3 层) 450 × 500 4Φ18 2Φ18 + 2Φ16 Φ8@ 100 / 200

图 3 承载力不足框架位置示意及典型柱配筋

按现行可靠性指标,不考虑地震力组合时(计算

模型一),按原竣工图中基础实际尺寸验算,基础底面

平均压力及边缘最大压力值小于原竣工图中基础持

力层承载力特征值设计要求,即原有基础加层后承载

力满足,无需加固。 框架柱轴压比大部分小于 0. 8,

最大值为图 3 中底层 2 交 B 轴 KZ6。 对比既有三层

框架梁及柱配筋施工图及计算结果,仅局部框架柱及

少量框架梁承载力不足,底层偏心受压工况下承载力

不足典型框架柱位置示意及实际配筋值如图 3 所示。

后序加固验算中将底层框架柱定义为结构重要部位,

将计算模型一中承载力不足的底层框架柱定义为结

构重要部位中结构薄弱构件。

2. 3 整体抗震验算及薄弱构件性能化设计

项目抗震验算重点在于结构整体抗震性能评估,

按“三水准两阶段”设计方法,主要是评估计算结构在

多遇地震下按弹性反应谱法的整体变形指标。 加层结

构按原建造时设计规范验算和现行规范折减值验算两

种方式对比计算(计算模型二及三),构件承载力可靠

性指标按原建造时标准。 结构主要抗震整体指标如表

2 所示。 验算表明竖向构件轴压比小于 0. 85,满足现

行抗震规范构造要求。 加层后结构受力体系较为均

匀,楼盖及抗侧力结构刚度合理,结构具有合理的抗震

延性变形能力,主要抗震指标满足规范要求。

表 2 抗震指标不同时期规范要求验算对比

控制指标

按建造时标准

验算结果

按现行规范 0. 9 折

减验算结果

位移角

最大 1 / 833

(底层 X 向地震)

最大 1 / 738

(底层 X 向地震)

位移比

1. 21(考虑偶偏,

五层 Y 向)

1. 21(考虑偶偏,

五层 Y 向)

周期比 0. 89 小于 0. 90 0. 89 小于 0. 90

罕遇地震位移角 1 / 101 小于 1 / 50 1 / 80 小于 1 / 50

对重要部位结构薄弱构件的补充验算(计算模型

四),本案例中将不考虑地震力组合验算中局部承载

力不足框架柱,定义为结构薄弱构件,薄弱构件抗震

性能水准按“中震抗剪弹性,正截面不屈服”,抗震性

能化设计基本等同于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录

M 中抗震性能三要求。 补充验算时,荷载效应采用标

准组合,可靠性指标及组合值系数按现行规范,且不

考虑既有建筑地震作用折减系数,构件抗震性能设计

位置示意如图 4 所示。

图 4 构件抗震性能设计位置示意

(下转第 53 页)

第45页

2023 年第 08 期

总第 302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08·2023

Vol·302

某民国时期房屋的鉴定与加固改造

傅木森

(福州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9)

摘 要:某民国时期的房屋,已超出设计使用年限,但后续业主拟修缮作为办公用房使用。 经鉴定,该房屋主要在三个

方面存在问题,如构件变形、裂缝、损伤方面,承载能力方面及结构体系、连接构造及抗震构造方面等均存在问题。 针

对存在的问题,分别进行新增筏板基础加固、墙体加固、混凝土柱、梁加固、楼板加固、木构件更换或加固及楼梯加固等

改造设计,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建议后续加固施工时,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施工过程的跟

踪检测,并在施工完成后进行加固后的安全性鉴定,确保该房屋达到安全使用要求。

关键词: 砖木结构;鉴定;加固

中图分类号:TU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3)08 - 0034 - 04

House Appraisal and Reinforcement Renovation in A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FU Musen

(Fuzhou City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Fuzhou 350009)

Abstract:A house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has exceeded its designed service life, but the subsequent owner intends to repair

it as an office room. After identification, there are problems in three aspects of the building, such as component deformation, cracks, damage, bearing capacity and structural system,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seismic structure.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new raft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wall reinforcement, concrete column, beam reinforcement, floor reinforcement, wooden parts replacement or reinforcement and stair reinforcement and other transformation designs are carried out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subsequent similar projects. It is recommended that during subsequent reinforcement construction, a qualified testing unit be commissioned to track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conduct a safety evaluation after the construction is completed to ensure that the building meets the requirements

for safe use.

Keywords:Brick and wood construction;Appraisal;Reinforce

作者简介:傅木森(1967 - ),男,高级工程师。

E-mail:573047698@ qq. com

收稿日期:2023 - 04 - 25

0 引言

建筑在长期自然环境和使用环境的作用下,其功

能将逐渐减弱。 如果能够科学评估这种损伤的规律

和程序,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可以延缓结构损伤

的进程,达到延长结构使用寿命的目的[1]

。 当建筑物

的实际使用年限超过设计使用年限后,并不意味着结

构立即丧失功能或报废,而是结构的失效概率将比设

计预期值增大[2 - 3]

。 为了保证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的

建筑物仍然具有较高或预期的安全性,应对其现状进

行安全性鉴定。 当满足不了要求时,应进行加固或采

取其他处理措施。

本文结合已超出设计使用年限的某民国时期的

房屋进行分析。 经鉴定,该房屋主要在构件变形、裂

缝、损伤、承载能力、结构体系、连接构造及抗震构造

等方面存在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加固改造设

计,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1 工程概况

某房屋位于福州市,约建于民国时期,为地上二

层砖木结构。 外侧承重墙主要为 320 mm 厚实心粘土

青砖墙,部分为 240 mm 厚实心粘土红砖墙;楼盖主要

采用木梁上铺木搁栅、木楼板,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

楼盖;屋盖主要采用木屋架上铺木望板及瓦屋面结

构,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屋盖。 该房屋一层层高为

3. 6 m,二层层高为 4. 0 m ~5. 4 m,建筑高度为 7. 6 m,

建筑面积约 294 m

2

。 加固前二层 ~ 屋面层结构平面

图如图 1 ~ 图 2 所示。

该房屋原作为民居使用,目前该房屋已闲置,后续

拟修缮后作为办公用房使用。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

防分类标准》(GB 50223 -2008)

[4]相关规定,确定该房

屋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简称丙类)。 本工程原

房屋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建筑结构安全等

级为二级,其他设计参数如表 1 所示。

第46页

2023 年 08 期 总第 302 期 傅木森·某民国时期房屋鉴定与加固改造 ·35·

图 1 加固前二层结构平面图 图 2 加固前屋面层结构平面图

表 1 计算参数汇总表

类别 结构重要性系数 50 年一遇基本风压 风荷载体型系数 地面粗糙度 抗震参数 场地类别

取值 1. 0 0. 70kN/ m

2 1. 3 B 类 7 度(0. 10g)第三组 Ⅲ类

荷载参数取值如下,活荷载方面,办公室2. 5 kN/ m

2

,

楼梯3.5 kN/ m

2

,阳台2.5 kN/ m

2

,不上人屋面0.5 kN/ m

2

;

恒荷载方面,混凝土楼盖取 1. 5 kN/ m

2

,木楼盖(含自

重)取 1. 0 kN/ m

2

,不上人木屋面自重取 1. 4 kN/ m

2

该房屋约建于 20 世纪 30 ~ 40 年代,如今已超出

设计使用年限。 经与加固设计单位、业主共同商定,

确定该房屋延长工作年限为 30 年。 依据《既有建筑

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 55021 - 2021)

[5]第 5. 1. 3

条及第 5. 1. 4 条,确定本工程属于后续工作年限为 30

年以内(含 30 年)的 A 类建筑,建筑抗震鉴定(包含

抗震承载力及抗震措施)均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 50023 - 2009)

[6] 中 A 类建筑进行核查。 同时,

依据《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 (GB 55021 -

2021)第 4. 2. 2 条,当为结构延长工作年限的目的而

鉴定原结构、构件的安全性时,应在调查结构上实际

作用的荷载及拟新增荷载的基础上,按现行规范与标

准的规定进行验算。

2 存在问题

2. 1 构件变形、裂缝、损伤

该房屋部分承重墙体间未咬槎砌筑,且多数承重

墙存在裂缝,个别墙体最大裂缝宽度已超出《民用建

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GB 50292 - 2015)

[7] 规范中规

定的不适于承载的裂缝宽度限值(限值为 5 mm),现

场情况如图 3 ~ 图 4 所示。

图 3 未咬槎砌筑 图 4 承载墙体存在多处裂缝

该建筑木梁存在轻微干缩开裂,地垄墙处支撑石

梁局部断裂,并于后期采用木梁临时替换;现场屋面

均为木屋架上铺木望板及瓦屋面结构,其中多数木

梁、木屋架(下弦杆、腹杆)存在糟朽、干缩开裂、劈裂

等现象,现场情况如图 5 ~ 图 6 所示。

图 5 木屋架劈裂 图 6 支撑石梁局部断裂

该房屋各楼层木搁栅、木檩条存在大量干缩裂

缝、断裂、糟朽、斜裂或劈裂等现象,如图 7 所示。 全

楼墙面粉刷大面积脱落、发霉、脱落;现场大量门窗已

经损毁,无法正常开启或玻璃破损,楼面楼板部分缺

失,屋面大量木望板受潮、腐烂,混凝土构件局部粉刷

层脱落、发霉,如图 8 所示。

第47页

·36·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图 7 木搁栅糟朽断裂 图 8 混凝土楼盖渗水发霉

2. 2 承载能力

一层个别承重墙体受压承载能力不满足规范要

求;一层、二层承重部分墙体局部受压承载能力不满

足规范要求;二层混凝土梁、钢梁抗弯承载力不满足

规范要求;各层混凝土柱抗剪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

求;二层、屋面层混凝土板底承载力均满足规范要求;

二层部分木梁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一层至二层搁

栅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屋面层部分檩条承载力不满

足规范要求。

2. 3 结构体系、连接构造及抗震构造

该房屋承重墙体中实心粘土红砖墙与实心粘土

青砖墙交界处多处为咬槎砌筑,且个别砖柱未与邻墙

咬槎砌筑;该房屋抗震墙最大间距大于规范 7 m 限值

要求;该房屋部分承重墙体砌体砖实测抗压强度推定

值不满足抗震鉴定标准最低强度 MU7. 5 的要求;个

别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不满足抗震

鉴定标准 0. 80 m 的限值要求。

3 现场检测情况

粘土实心青砖抗压强度大部分小于 6 MPa,粘土

实心红砖抗压强度推定等级为 MU15;粘土实心青砖

及粘土实心红砖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推定值)分别为

1. 6 MPa、2. 1 MPa;混凝土梁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为 16. 9 MPa ~ 23. 8 MPa。

4 加固改造

根据检测结果,该房屋为 Dsu级,表明该房屋安全性

不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现根据业主要求,拟保留外立

面及木屋架瓦屋面的风貌,对该房屋进行加固设计。 拟

将内部改造为砖混结构,楼面采用钢板钢筋混凝土楼板。

加固后二层 ~屋面层结构图如图9 ~图10 所示。

(1)新增筏板基础

基础采用新增筏板基础与原毛石基础连接,如图

11 所示。 在基础施工前,需对场地土方平衡后素土

夯实,新增筏板基础持力层第一层杂填土层,夯实后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70 kPa,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保护层厚度为 40 mm,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图 9 加固后二层结构平面图

图 10 加固后屋面层结构平面图

(2)墙体加固

一层室内隔墙均拆除,同时局部新增墙体,部分

门窗洞口封堵,外墙对部分残损墙体进行拆除重砌,

对其他原有墙体,采用增设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修复

的方式维持原状。 二层室内隔墙均拆除,外墙对部分

残损墙体进行拆除重砌,对其他原有墙体,采用增设

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修复的方式维持原状。

一、二层对砖墙开裂部位采用注浆修复,对墙体

风化的砖块进行修缮,并对未咬槎墙体采用钢结构进

行拉结。

第48页

2023 年 08 期 总第 302 期 傅木森·某民国时期房屋鉴定与加固改造 ·37·

图 11 新增筏板基础

(3)混凝土柱、梁加固

一、二层室内增设构造柱、扶壁柱,如图 12 所示,

同时对原有混凝土柱采用粘帖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

强度等级为 C30,抗震构造措施为三级。 二层及屋面

层增设钢筋混凝土圈梁、楼层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抗震构造措施为三级,并对原有混凝土梁采用外

包型钢加固,如图 13 所示。

图 12 构造柱与墙体拉结大样

图 13 混凝土梁外包型钢

(4)楼板加固

一层增加地垄墙,原木楼板更换为组合楼板。 地

垄墙采用 200 mm 混凝土墙,竖向分布筋采用直径 10

@ 200,水平分布筋采用直径 8@ 200,竖向筋锚固于新

增筏板基础内。一层结构板采用压型钢板与混凝土

组合楼板, 板厚 115 mm, 新增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25,钢筋保护层厚度为 15 mm,压型钢板均选择为

YXB75 - 230 - 690,钢板厚 1. 0 mm。 板钢筋遇洞口

时断开,在洞口处作洞口加强筋。 楼承板当遇柱时,

应进行切角,切角大小由现场放样定。

二层原木楼板更换为混凝土楼板,新增混凝土强

度等级为 C30,新增板厚均为 120 mm。

(5)木构件更换或加固

对屋面承载力不足的木构件进行更换或加固,对

存在严重槽朽的木构件进行更换。 屋架内杉木木望

板全数重制,楼板规格为 120 mm × 30 mm,增设以及

更换的木楼楞入墙长度应大于 120 mm,木檩条与木

屋架上弦杆应采用铁钉连接。 进行木檩条更换加固

施工前,应将其上木望板及瓦片全数拆除,待木檩条

施工完成后,将木望板及瓦片等规格全数更换。

(6)楼梯加固

拆除木楼梯更换为混凝土楼梯,混凝土强度等级

为 C30。

5 结论

(1)本文结合已超出设计使用年限,某民国时期

的房屋,业主拟修缮作为办公用房使用。 经鉴定后,

发现该房屋构件变形、裂缝、损伤方面,承载能力方面

及结构体系、连接构造及抗震构造方面存在问题。 针

对存在的问题,分别进行新增筏板基础加固、墙体加

固、混凝土柱、梁加固、楼板加固、木构件更换或加固

及楼梯加固等改造设计,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

参考。

(2)建议后续加固施工时,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检

测单位进行施工过程的跟踪检测,并在施工完成后进行

加固后的安全性鉴定,以确保该房屋达到安全使用要求。

参 考 文 献

[1] 袁海军,姜红,高小旺.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手册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敬登虎,曹双寅. 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M]. 南

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

[3] 黄可为. 某增设夹层板承载力分析与加固处理[ J]. 工程

抗震与加固改造,2023,45(01):130 - 134.

[4] GB 50223 - 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S]. 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5] GB 55021 - 2021 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 S]. 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6] GB 50023 - 2009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S]. 北京: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2009.

[7] GB 50292 - 2015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第49页

2023 年第 08 期

总第 302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08·2023

Vol·302

农村住宅安全性现状及加固方法探究

李垂帅1 杨小强2 唐贞云1 高晓明3 王 威4

(1.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24;

2.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4; 3.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北京 100048;

4.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北京 100124)

摘 要: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 2022 年)》的要求,乡村住宅要向生态美丽宜居的方向发展。 为此,乡村住

宅的安全性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目前,农村住宅安全性文献局限于区域性,缺乏对全国农村住宅安全性的研究。 通

过对既有农村住宅相关文献的分析、对比,对全国农村住宅的结构类型、安全性问题和加固方法进行探讨和分类总结。

结果表明:北方地区的农村住宅以单层为主,南方地区的农村住宅以两层及以上为主;当农村住宅质量保证资金为居

民纯收入的 64% ~ 70% 时,住宅具备符合抗震要求的安全性能;全国农村住宅在住宅设计和施工质量上,存在普遍性

问题。 局部地区因气候、地理环境等原因,农村住宅存在地域性的特色问题;既有农村住宅的加固方法主要集中在圈

梁、墙体和屋架;农村居民需增强抗震意识,并对住宅进行定期维护。

关键词: 农村住宅;安全性;抗震性能;加固修缮;住宅现状

中图分类号:TU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3)08 - 0038 - 08

Research on Security status of rural dwelling and its reinforcement methods

LI Chuishuai

1

YANG Xiaoqiang

2

TANG Zhenyun

1 GAO Xiaoming

3 WANG Wei

4

(1. The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Security and Disaster Engineering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2.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044;3. China Institute of Building Standard Design& Research, Beijing 100048;

4.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Strategic Plan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2018 -2022),rural houses should be developed in the direction of ecological beauty and livable. For this reason,the security of country house needs to be paid enough attentio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rural residential safety is limited to regional areas,and there is a lack of research on rural residential safety nationwide.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existing rural housing related literature,the structural types,safety problems and reinforcement methods of rural housing in China are

classified and summar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ural houses in the north are mainly single - storey,while the rural houses in the south are

mainly two - storey or more. When the rural housing quality assurance fund is 64% ~70% of the residents? net income,the housing has the seismic safety performance;There are universal problems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rur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China. In some areas,

rur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hav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due to climate 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he reinforcement methods of existing rural

houses mainly focus on girders,walls and roof frames. Rural residents should enhance their awareness of earthquake resistance and maintain their

houses regularly.

Keywords:Rural dwelling; Safety; Seismic performance; Reinforcement and repair; Status of the housing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1100902)

作者简介:李垂帅(1999 - ),男。

通讯作者:唐贞云(1983 - ),男,副研究员。

E-mail:tzy@ bjut. edu. cn

收稿日期:2023 -04 -21

0 引言

201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 -2022 年)》

[1]

,明确提出要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近年来,我国农村住宅年竣

工建筑面积不断增加,根据住建部发布的历年《城乡建

设统计年鉴》

[2]

,截止2020 年年底,我国农村地区实有住

宅建筑面积达 266. 5 亿 m

2

,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的 1. 5

倍。 与城市住宅相比,农村住宅建造方式混乱,多由村民

或建筑工匠建造,缺乏正规设计和专业施工,建筑质量尚

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抗震能力薄弱。 而农村地区地域

广阔,破坏性地震多发生在农村[3]

。 因此,作为地震的多

发区和防震能力的薄弱区,农村地区的住宅安全性和抗

震性能十分值得关注。

第50页

2023 年08 期 总第302 期 李垂帅,唐贞云,高晓明,等·农村住宅安全性现状及加固方法探究 ·39·

当前,已有学者对我国局部地区农村住宅的安全性

和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 肖遥等[3]

、刘阳等[4]

、王满生

等[5]和郝贠洪等[6]

,对盘海营地区、闽南地区、北京地区

和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农村住宅的安全性进行了调研分

析,给出了各地区农村住宅的安全隐患。 徐红杰等[7]

、刘

航等[8]对木结构、砖砌体结构农村住宅的加固改造方法

进行了研究。

上述研究多集中于局部地区农村住宅安全性能的

调研和加固方面,目前仍缺乏对全国农村住宅安全性的

研究。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异和生活习

惯差异,导致了不同区域乡村住宅的结构差异。 同时,由

于农村地区住宅的建造方式落后,各地区之间农村住宅

在安全性方面具有相同的弊端。 因此,对全国范围内的

乡村住宅安全性能进行研究,分析我国农村住宅安全性

现状,总结不同区域之间农村住宅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对

未来农村住宅的新建或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

局部地区既有农村住宅相关文献的分析、对比,对全国农

村住宅的结构类型、存在的问题和加固方法进行了分类

总结,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反映我国农村住宅的安全性

现状,为农村住宅的科学研究或规范修订提供一定参考。

1 农村住宅的结构类型

农村住宅的结构类型包括土木结构、砖木结构、砖

混结构和其他结构 4 种,其他结构包括钢混结构、石结

构、窑洞以及各种混杂结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

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住宅的建筑质量也在不断

提升,既有农村住宅的结构类型以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

为主。 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气候和经济水平

有所不同,且气候和经济均是影响农村地区结构类型和

建筑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各地区农村住宅结构类型仍

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鉴于此,本文对农村住宅的结构

类型与地域和经济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

1. 1 农村住宅结构形式与地域的关系

我国国土面积大,南北方在气候上差异明显,南方

地区全年温差小,气温高,降雨量多,气候潮湿;北方地区

冬冷夏热,温度低,低降水,气候干燥。 南北方的气候差

异性对农村住宅的建筑层数影响显著。 对于南方地区,

湿度大时,楼上的房间较为干爽,气温高时,楼下的房间

较为凉快[9]

,因此,南方人喜欢两层及以上的建筑;而北

方地区的农村住宅则以单层为主,很少出现两层及以上

的房屋。 除气候因素外,文化和经济条件也是影响南北

方建筑层数的重要因素。 与单层住宅相比,多层住宅对

建筑材料的质量要求更高,价格更贵。 而南方地区的经

济情况较好,居民有充足的资金去建造楼房;其次,住宅

的建造风格与当地的文化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北方地区

住宅以单层为主,很少有居民选择自建楼房,经济较为富

裕的居民通常也是将住宅建造得更大、更宽敞。

为确定南北方农村住宅的不同层数房屋所占比例,

本文在对全国地区农村住宅文献的调研基础上,总结了

南北方地区农村住宅的层数占比情况。 如图 1 所示,北

方地区单层农村住宅占比 65%,而南方地区两层及以上

住宅占比高达75%。 其中,西南地区和广东省的住宅层

数比例如表1 所示,西南地区和广东省 3 层以上的农村

住宅占比分别为 47% 和 52%,均接近住宅总数的一半。

对文献整理、对比得出,北方地区的农村住宅以单层为

主,南方地区的农村住宅以两层及以上为主。

表1 部分地区农村住宅不同层数占比 %

地区

层数

1 层 2 层 3 层及以上

西南地区[10] 24 29 47

广东省[11] 34 14 52

图1 全国农村住宅不同层数占比

1. 2 农村住宅结构类型与经济的关系

经济条件决定着一个地区对建筑材料、建造方式和

住宅设计等因素的消费能力,从而直接影响农村住宅的

结构类型和建筑质量。 对于农村住宅,砖混结构可认为

是符合抗震性能要求的结构类型。 砖混结构多建于 20

世纪90 年代后期,其抗震性能优越。 2013 年,甘肃省定

西市发生的 6. 6 级地震中,构造措施合理的砖混结构基

本完好或轻微破坏[12]

。 因此,本文以混合结构以上房屋

占比作为衡量一个地区或省份农村住宅建筑质量的评判

标准,其计算方法如下。

混合结构以上房屋占比 =

混合结构以上的建筑面积

年末实有建筑面积

混合结构以上房屋占比 0 ~ 25%、25% ~ 50%、50%

~75%、75% ~100%分别对应农村住宅质量为差、中等、

良好、优秀,如表2 所示。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翻页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