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5
395
本报讯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
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
神,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主线,引导各族师生树立正确
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构筑中华民
族共有精神家园,持续推进“大
学风”和“有高度的学风”建
设,打造“学在民大”的民大口
碑 , 12 月 1 日 晚 , 学 校 举 行
2022-2023 学年三好表彰暨 2023
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月闭幕式颁奖典礼。颁奖典礼
前,学校党委书记赵铸,党委副
书记、校长丁克毅与 2022-2023
学年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合影留
念。
在 2022-2023 学年度奖学金
评比中,243 个班集体获评先进
班集体、4545名学生获得各类奖学金。229个集
体、642名学生在2023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教育月活动中获奖。与会领导为获奖集体和
个人代表颁奖。
党委副书记、校长丁克毅代表学校党委向
获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
勤耕耘在教学育人一线的全体老师致以亲切的
问候,向关心支持学校建设发展、协同推进育
人的广大家长、校友及社会各界表示感谢。他
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月活动是
学校党委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
线,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贯穿教书育人各环
节的重要举措。一年来,教育月系列活动形式
更加丰富了,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
自觉性和认同感更强了,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的“朋友圈”更广了。希望各民族学
子要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忠诚捍卫
者,成为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自
觉践行者,成为“爱校如家”大学文化的坚实
守护者。他号召全体师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
始终与党、与祖国、与人民、与时代同向同频
同行,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在建设
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的不懈奋斗中共同书写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青春华章。
现场通过视频方式对模范班集体和民族团
结进步模范集体建设经验、优秀三好学生标兵
学习方法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成长过程进
行了展示,播放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物古籍展工作纪实》 和 《2023 年铸牢中华民
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月活动回顾》 短片。6名学生
代表分别从模范班集体建设、个人学习经验、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方面进行汇报交流。67 名
参加2023年普通话能力提升班的学员代表进行
学习成果展示,表演朗诵 《我有祖国我有母
语》,学员代表索朗贡布分享普通话能力提升班
的学习感受。
2023 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月共
安排26项活动,是历届教育月安排活动最多的
一次,也是参与组织工作部门最多的一次。打
造 了 “ 师 生 共 上 ‘ 中 华 民 族 共 同 体 概 论 ’
课”、“探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历史故事”、
“各民族学子看大连”、“一帮
一”互助学习小组评比、“中华
民族共同体知识竞赛”等一批
富有教育意义和时代特色的精
品活动,全校近6万人次师生在
学习、参与、互动、实践、体
验中,深入交往交流交融,有
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工作走深走实。
下一步,学校将大力宣传推
广获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
人,持续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
用,不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
改革,积极构建“大思政课”的
育人格局,进一步加强铸牢中华
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载体建设,
引导各族师生牢固树立休戚与
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
理念,为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汇聚磅礴
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的胜
利召开。
学校党委常委,校领导,各职能部门负责
同志,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党委副书记、
班导师、辅导员、学生代表参加活动,近16000
名在校学生、校友、学生家长通过网络直播平
台同步观看。
(金娟红)
本报讯 近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辽宁省
人民政府关于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奖·成就奖(第
四届)奖励的决定》,全省共五位哲学社会科学领
域的专家获得奖励,我校李晓峰教授荣列其中,这
是我校首次获得此项荣誉。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奖·成就奖是辽宁省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每 3—5 年评选
一次,截至本届,共23人获此殊荣。该奖项旨在
评选出一批政治坚定、学风严谨、作风端正,在
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中开辟出新领域,在国
内外有重要影响和较高声誉,在应用研究中创
造性地回答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
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哲学社会
科学普及和人才培养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取得显著成就的专家学者。
多年来,李晓峰深耕中国多民族文学共同发
展研究并取得了突出贡献,经过层层推荐、严格审
查和评议后获此殊荣,充分展现了我校社科专家
的实力和风采。
李晓峰现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会
长,在学校支持下,带领团队在中国多民族文学
理论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术史等领域取
得突出成就。在中国多民族文学理论研究中,
以明确的共同体意识,提出要从中华民族“多元
一体”形成的历史格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立
场,全面总结中国各民族文学共同创造、共同发
展的规律,在学界引发广泛讨论并形成共识。
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术史研究中,立足基础
性、文献性、学术性相统一的原则,首次对中国
少数民族文学学术历程进行了全面总结和综合
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术史》(全13卷),被
学界认为是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发展史上里程碑
式成果。他主持、完成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
大项目和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项
国家“十三五”“十四五”重点出版工程规划项
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在《人民日报》《光明日
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文艺报》《民族文学研
究》等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部分论文被《中国
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
《文艺理论》等转载。学术著作曾获第七届全国
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教育部第六届高
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人文社会科学处)
地址:大连金普新区辽河西路18号勤德楼A区303室 邮编:116600 新闻热线:0411-87313487 信箱:xiaobao@dlnu.edu.cn 主编:周禹辰
2023年12月15日 星期五 农历癸卯年十一月初三 总期数:395
DALIAN MINZU DAXUE BAO
大连民族大学主办 《大连民族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21-0848/G
【导读】
“走转改”小分队报道
(详细内容见2版)
做新时代好青年
—— 优秀三好学生标兵风采展
(详细内容见3版)
捷 报
▶▶▶
▼
▼
▼
2022-2023学年三好表彰暨
2023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月闭幕式颁奖典礼举行
本报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
神,落实落细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家民委党组有关
要求,传达2024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
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精神,布置
落实学校党委常委会关于就业工作的
具体要求,12月13日,学校召开2024
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党委书记
赵铸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委副书记、
校长丁克毅主持会议。
赵铸指出,今年以来,全校齐抓
共管,汇聚合力,就业结构不断优
化,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提升,留辽
就业、留连就业人数持续增加,就业
工作实现了稳中有进。但要清醒看到
当前仍存在的差距和突出问题,切实
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结果
导向,突出重点,把做好毕业生就业
工作作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和建设高
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的重要抓手,跟
紧时代步伐,全面推进学校学科专业调整优化相关工作,与
行业、企业改革发展同向同行,培养与行业和企业接轨,满
足社会需要的毕业生。
赵铸强调,要提高站位,加强领导,高起点部署、高质
量落实就业工作,强化“一盘棋”思想,以时时放心不下的
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一项重大政
治任务,做到肩上有责、心中有数、手中有招。要以就业育
人为核心,深入对学生个性化、精准化、有温度的就业指
导,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服务国家发展和东北全面振
兴。要强化就业思政教育与课程思政、专业思政深度融合,
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职业发展目标。要加强统筹,抓好年
末收官关键时期各项工作,常态化开展包括排查就业工作风
险在内的各类安全风险隐患排查。
会上,丁克毅传达了 2024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
就业创业工作会议精神和学校党委常委会就业工作要求。党
委常委、副校长冯林,副校长白日霞分别作本科生、研究生
就业工作布置。
学校党委常委,校领导,大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
员、各单位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学院分管就业工作负责
人、毕业年级辅导员和就业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参加会
议。 (冯景)
202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召开
中共国家民委党组任命董斌同志为 学校党委常委
、副校长
本报讯近日
,经中共国家民委党组研究
,并商中共辽宁省委同意
,董斌同志任大连民族
大学党委常委
、副校长
。
(党委组织部
)
本报讯 为扎实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
估工作,进一步加强本科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
质量监控,切实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日
前,学校组成了由冯林副校长任组长,评建办
工作人员、教学院长及教学督导任成员的检查
组,深入各教学单位开展审核评估专项检查工
作。
本次审核评估专项检查覆盖全校 16 个教
学单位,检查范围包括实践教学专项检查、试
卷专项检查、毕业设计 (论文) 专项检查三个
方面,检查组就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和
个性问题分别进行反馈。在具体检查过程中,
检查组实地查阅了各教学单位近三学年的实验
报告、实习日记、试卷、毕业设计 (论文) 等
相关教学材料,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
见,同时明确了下阶段评建工作的目标和方
向。冯林要求,各教学单位要进一步提高站
位,充分重视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找到
优势和不足,制定持续改进计划,加强教学管
理和质量保障。要以此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
估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以评促建、以评促
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切实提高本科教育
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各教学单位负责人一致表示,将根据此次
检查小组的意见与建议,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模
式,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解柠羽)
我校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专项检查工作 迎评促建 我校首次获得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奖
·成就奖
设计团队在第十届全国书籍
设计艺术展览中喜获佳绩
本报讯 近日,第十届全国
书籍设计艺术展览开幕式暨颁
奖仪式在上海举行。我校设计
学院视觉传达工作室教师林子
翔设计的 《小学语文配套视听
触摸图册》 荣获教育类佳作 B
奖,由周思昊担任制作人、白
木方舟童书团队设计的 《诗词
里的古都》 荣获儿童类入围奖。
(王怡兰)
本报讯 日前,第五届民族地
区高校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体意识”主题美术作品联展在西
南民族大学美术馆举行,我校设
计学院8位老师的10幅作品入选。
(王怡兰)
10件作品入选第五届民族地区
高校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主题美术作品联展 本报讯 日前,由辽宁省教育
厅主办,辽东学院承办的“辽宁省
2023年汉语国际教育综合技能大
赛”在丹东落下帷幕。我校文法学
院参赛的8支队伍,荣获二等奖3
项、三等奖 2 项、优秀奖 3 项,张
烨、梁小平、韩林及林佳锐四位老
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我校获优
秀组织单位奖。
(张志强)
我校学子在辽宁省2023年汉语
国际教育综合技能大赛荣获佳绩
02 民大·专题
DALIAN MINZU DAXUE BAO
2023年12月15日
本版责编:李素梅
版式设计:李舒婷
新闻热线:0411-87313487
E-mail:xiaobao@dlnu.edu.cn
土木工程学院:
▶▶▶
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 精心打造“土木工程师的摇篮”
□ 李德万
引人注目的中铁集团招聘海报、象征着收
获喜悦的签约留念板、单位亮眼的就业光荣榜
……走进明理楼大厅,土木工程学院人才培养
结出的果实随处可见。“上手快,肯奉献,扎根基
层服务祖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用人单位如此评
价土木工程学院毕业生。多年来,土木工程学院
坚持“应用是根,创新是魂”的人才培养理念,传
承发扬“钢筋混凝土”精神,干实事、出实效,闯
出了一片属于“土木人”的人才培养新天地。
人才培养理念先行 精准定位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
2018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马国双,目前
就职于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市场
开发部报价中心,得益于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
养,一入职就很快熟悉和适应了工作内容和环
境。“学院还为我们开设了BIM培训课程,有的
同学一毕业就进入了大型国企的 BIM 研发中
心,现在发展得都很不错。”
走进土木工程学院,无论是省、市级别的研
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或是坐落在“四合院”周围
的土建类虚实结合实践实训基地,还是三个专
业的20余个实验室,都不同程度地锻炼了学生
的动手能力。
2018 届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毕
业生白振目前在一家民企担任部门经理,在学
校四年的求学时光中,除了书本的知识,通过金
工实习、现场见习、各类的实验操作,他掌握了
工程实践能力,到单位后很快就适应了岗位,从
同批入职者中脱颖而出。
在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时,学院坚
持“以学生为中心、能力培养为主线”,重点培养
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多年来,
学院为国家建设行业输送了可堪重用、可担重
任的高质量人才。
“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关系强国
建设的质量、水平和成效。多年来,土木工程学院
始终坚持‘应用是根,创新是魂’的人才培养理念,
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三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内容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
级,也在不断升级改版,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始终不变。”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高云莉说。
紧扣主线聚焦主业 精确提升应用型人才
培养质量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
惑也。”应用型人才培养,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
队伍。锚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土木工程学院
紧紧围绕教学改革,全方位推动教师队伍建设,
推动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学院积极组织教师进
行课程教学改革,精心组织各类教学竞赛和教
学经验分享活动,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经过多年的建设,如今的土木工程学院专
业特色鲜明、专业建设思路清晰,教师队伍建设
取得了突出成就。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教学
创新大赛一等奖、辽宁省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辽宁省教学改革项目立项、12门课程获评省级
一流课程……一系列的成绩是学院教师队伍建
设实实在在结出的果实。
除了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学院深入落实学
校党委提出的“四个突出”战略,紧紧围绕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扎根服务民族地区,
多名教师被评为“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
“以孙建刚团队为代表的土木师生,足迹遍
及了多个民族地区。在贵州省铜仁市,他们开展
了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数字化保护、民族地区古
建筑数字化保护等项目,为贵州省铜仁市全面
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贡献了民大力量。”学院
副院长徐蕾介绍,步履不停的孙
建刚团队,如今又深入了内蒙古
自治区巴林右旗,继续推进文物
数字化保护专项帮扶工作。
结合专业特点,学院教师聚焦
主责主业,围绕智能建造、清洁能
源、智慧供热、污水处理、乡村振兴
规划等方面开展了多个项目和帮
扶活动。“学院有多名教师是双师
型人才,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
有实际工程经验,在服务国家、服
务社会、服务民族地区方面做了大
量工作,学生也作为项目成员参与
其中,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能力和水
平。”学院党委副书记崔利富介绍。
脚踏实地开拓创新 精心打造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今年暑期,第十六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
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总
决赛在重庆落下帷幕,我校学子在建筑类、道桥
类、机械类三个类别的比赛中,共获团体及个人
一等奖 6项、二等奖 8项、三等奖11项。在这项
被誉为“图学界的奥林匹克”的专业竞赛中,土
木学院组织的学生参赛队已连续六年获得一等
奖,参赛队的指导教师范伟今年还作为代表向
全国参赛的742所高校作了经验交流。
力学大赛、结构设计大赛、数字化成图大
赛、BIM创新应用大赛、大学生“挑战杯”竞赛、
大学生混凝土设计大赛、工程管理算量软件大
赛、工程项目管理沙盘大赛……近年来,土木学
子在各类专业赛事上获国家级奖项百余项,学
生的创造力在不断被挖掘、提升。
说起这些成绩和荣誉涌现的原因,学院党
委书记朴晶介绍,“依托土建类虚实结合实践实
训基地,学院精心打造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便利的学习条件和良好
的科学文化氛围。学院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扎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涌现出‘纸
壳笔记’男孩苏卜呷、入选国家奖学金名录的周
赫等一批优秀学子。”
学院同样注重研究生培养教育,将应用型和
创新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我们积极探索研究生
创新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贯穿研究生培养过程
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副院长王丰表示。近
四年来,学院研究生共发表学术论文25篇,其中
SCI检索、EI检索和中文核心等高水平论文6篇;
获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余项;获校级研究生创
新项目立项18项。在国家级、省级各类学科竞赛
中获奖12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土木工程学院的培
养下,一批又一批学子到中铁、中建、中交等单位,
为祖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在党和人民需
要的地方奉献青春。学院就业率连续多年90%以
上,超过19%的学生在偏远地区和基建一线,默默
耕耘,脚踏实地,彰显新时代工程人的风采。
“多年来,学院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为主线,逐步形成了具有学院特色的‘钢筋混
凝土’精神,具体内容为‘敢于负责、勇挑重担的担
当精神,甘于奉献、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不屈不
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借喻了钢筋
混凝土结构的优良性能,体现了学院专业以及行
业的特点,能够进一步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扎根学生内心,更符合学院师生长期形成的
优良作风。土木学子在学院精神的激励和指引下,
成长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践行者,
成长为有担当、善协作、有骨气的新时代土木工程
师。”学院院长王振说。
土木工程学院的独特院落
□ 田芮溪
“在基础的一端底部按照节点图的尺寸放
线、打孔、植入基础底板和梁的纵向钢筋,其余
底板的横向钢筋、梁箍筋按正常钢筋绑扎,绑扎
完毕后,在钢筋下垫水泥砂浆垫块。”明理楼后
方的一处院落里,土木工程 203 班陈汉强看着
眼前的有梁条形基础实体模型,刚刚在课堂上
还有点想不明白的基础梁钢筋构造方式逐渐清
晰了起来。
机械钻孔灌注桩、三顺一丁承重墙、等高式
砖大放脚基础构造节点……这个可以找到大部
分与建筑施工有关的基础工艺和构造节点实体
模型的独特院落,被土木工程学院的师生们亲
切地称为“四合院”。
“这里其实是我们的‘土建类虚实结合实践
实训基地’,叫这个名字主要是因为学院师生经
常来这里,这个院子又是四四方方的,久而久之
就这样称呼了。”学院院长王振介绍,有时候老
师们会把课堂搬到这里来,学生们也喜欢课后
到这里来巩固知识。
建设土建类虚实结合实践实训基地,是土
木工程学院结合学院专业特色,依托建筑实战
仿真实训系统为学生打造的建筑工程实景。
“这上边标注的‘节点图’清晰地展示了建
筑施工构造节点,‘流程图’则通过建模动画的
形式展现出了整个建造过程。”王振介绍,开展
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工作,解锁了虚实互补、虚
实共进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探
索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
与这里一墙之隔的“结构实验室”里,学院
副书记崔利富带着学生们进行不同建筑结构的
抗震性能测试,并且研发出不同的隔震、减震装
置来减轻地震对房屋建筑的破坏。
长达 3 米的“地震震动台”上,各种建筑结
构被等比缩尺后放置其上,在“拟静力实验加载
装置”中输入不同级别的地震波,就可以模拟地
震,从而测试建筑结构在地震来临时的位移、加
速度等指标。
“在建筑结构体系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
钢筋配额、混凝土强度、梁柱结构布置来增强抗
震性,像我们研发的滚动隔震装置、叠层橡胶支
座等也可以有效隔震减震。”崔利富介绍,这些
装置已经在实践工程中应用,并且经受住了地
震的检验。
流体力学实验室、BIM综合实验室、建筑物
理实验室……像这样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土
木工程学院共有二十二个。大大小小的实验室
分布在不同的院落,构成了“土木工程学院综合
实验教学中心”,也构建了适应学院发展需要的
实验教学与科研体系。
“我的实验项目就是在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做的,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组学生一起经过反
复操作得出来的宝贵实验数据,对我课堂上所
学的理论知识有了很好地提升,也锻炼了我的
实践动手能力。”刚刚在第十六届“高教杯”全
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
大赛中拿下建筑类一等奖的建环 211 班赵笛
说。
近年来,土木学子在力学大赛、结构设计
大赛,数字化成图大赛、BIM创新应用大赛、大
学生“挑战杯”竞赛、大学生混凝土设计大赛、
工程管理算量软件大赛、工程项目管理沙盘大
赛等专业赛事上获国家级奖项百余项,学生的
创造力在不断被挖掘、提升。
凭着毕业生凭着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良
好的创新及团队协作的精神,土木学子受到用
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始终保持着高质量的就业
率,专业对口率达90%,且就业集中在中建、中
铁、中冶、中交等大型国有企业、知名房地产企
业和设计院所。
“一直以来,学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为主线,坚持‘应用是根、创新是魂’的人才培养
理念,打造了一系列训练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独
特院落’,为培养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提供了较好
的实训平台。”王振表示,学院将紧紧围绕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稳步推进学院内涵式建设,夯实人才
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的战略支撑
基础,助力学院专业与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走转改”小分队报道
DALIAN MINZU DAXUE BAO 民大·专题 03
2023年12月15日
本版责编:李素梅
版式设计:李舒婷
新闻热线:0411-87313487
E-mail:xiaobao@dlnu.edu.cn
在图书馆自习室里,总能看到机电工程学院测控技术
与仪器202班金美希埋头苦读的身影,她沉浸在知识的海
洋,一遍又一遍阅读,一次又一次计算,在本子上不断勾
画、记录。三年多的大学时光里,只要没有课,金美希总
是到图书馆上自习,或复习当天的书本知识,或预习接下
来的课程,或查阅与专业相关
的书籍。学习上不留任何知识
盲区,已经成为她每一天必须
达成的目标,或许这也正是她
不断斩获各项荣誉的“法宝”。
“做出计划,付诸行动。”
这是金美希的座右铭。大学伊
始,很多同学都可能存在对专
业学习认识不清楚、学习方法
掌握不准确的困惑,但一向注
重行动的金美希没被困难绊住
脚,早早给自己制定好学习目
标——学习成绩年级第一、获
得国家奖学金。为了实现自己
的目标,她向老师请教、向师
长取经,不断摸索方法,一步
步踏踏实实前进。
大学的前三年,她凭借着
自身的韧劲儿拼劲儿,平均绩
点达4.37,成绩连续三年位列专业第一,连续三次荣获国
家奖学金,大一时立下的“小目标”超额完成。“为了尽
快走出初入大学时的迷茫,我给自己立下明确的目标,没
想到这个目标贯穿了三年的大学生活,也算是意外之喜
吧。”金美希说。意外之喜并不是单纯的幸运,背后是她
的努力付出。
她注重课堂学习效率,总是坐在教室前排,聚精会神
地听,随听随记;课后的她习惯及时总结,制作详细的思
维导图为自己复盘理论知识,找出未理解透彻的问题,并
及时解决。她还爱提问题,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课上
及时发问,课后及时向老师请教。令金美希最感谢的是系
主任谢春利老师,三年多来,每每遇到学习困惑和难以开
解的心事,她都会找谢老师谈谈心,说说心里话,无论是
学习上、生活上还是心理上的困惑,谢老师都会细心、耐
心地指导她,为她疏导情绪、化解困难,鼓励她大胆地迈
上属于她自己的人生道路。对学习,她虚心请教;对困
难,她积极解决,正是这种勤于思考、勇于行动的心态,
让她连续三次获得优秀三好学生称号,并获评2022-2023
学年校优秀三好学生标兵。
除了学习,金美希也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
的提升,立志成为一名“六边形战士”。作为班级的学习
委员,她积极组建线上自习室、“一帮一”互助学习小
组,帮助班级同学或小组成员制定学习方案,与同学们共
同进步。大三时,她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并担任院学
生会创新实践部负责人,组织参与学院大创项目申报与汇
总等活动。在大创项目申报与汇总活动中,她积极进行活
动数据的填报与汇总,与老师做好对接工作,同时又向同
学细心讲解活动相关要求,耐心解答同学们的疑问。暑假
期间,她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报名前往河北省三河市西柳
河屯村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支教。“在这些特色活动中,我
们互帮互助、团结合作,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
深刻的理解。”金美希说。
大三暑假,金美希完成了基于多传感器及信息融合技
术的机器人路径跟踪控制研究项目。在变电站智能巡检的
课题中,她创新性地提出了巡检机器人的体系架构与组建
方案,利用实时感知的手段对环境中的未知目标进行定位
并实现远程集控。经过文献检索与调研,结合在项目中的
研究发现,她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学术会议中发表了题为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的综合性分析”的全英
文专业论文。
为了这项研究,金美希克服了许多困难。根据项目内
容确定研究课题必须通过文献调研,尤其是需要阅读大量
英文文献,这些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这让金美希一度感到
焦虑,但她没有被焦虑困住,尝试在行动中寻找突破口:
寝室熄灯后,桌面的台灯常常亮到深夜;为了方便查找资
料,总是随身背着电脑……阳光总在风雨后。结合在项目
中的研究发现,她终于完成论文撰写并成功被国际会议论
文集收录。不久后,金美希将线上参加在上海举行的数据
科学、高级算法和智能计算国际会议并进行发言。
“在民大,我收获了很多荣誉,更让我庆幸的是遇到
了支持我鼓励我的老师和同学,让我的大学生活绚烂而难
忘。我将带着在民大学到的精神品质,继续做铸牢中华民
族共同体意识的忠诚捍卫者。”金美希说。
机电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202班金美希:心怀梦想 踏实耕耘
□ 学生记者:刘嘉薇 孟祥楠 雷玉兰
深冬的寒夜格外冷清,凌晨一点,田馨仍在宿舍里
奋笔疾书,无视时间的流逝,埋头于浩瀚书海之中。研
究生考试已经进入倒计时,每天不足五个小时的睡眠,
是通信工程203班田馨近两个月的常态。临近考试,压力
越来越大,可紧张忙碌的学习并
没有打乱田馨的节奏,她仍按部
就班地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这
种镇定、冷静得益于过去三年大
学生活的经验累积。
大学生活一开始,田馨就全
身心投入学习中,保持高涨的学
习 热 情 , 不 断 思 考 、 求 索 、 实
践,勇敢应对各种挑战,克服各
种困难,用毅力与恒心一步步实
现自己的目标——每年都拿到国
家奖学金。优异的成绩和积极向
上的学习态度使她连续三年获得
学校优秀三好学生称号。
“我知道,只有追求卓越,才
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在
田馨眼中,这些荣誉是对她前三
年大学生活的肯定,更是她在未
来 探 索 更 多 知 识 、 挑 战 更 多 尝
试、奉献更多力量的底气和动力。
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她总是会提前赶到教室预习
要讲的内容,以便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跟上老师的节奏。
她习惯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来学英语,保持语感,在日积
月累中提升英语成绩。她可以用一个下午来复习专业课,
只为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她总是披星戴月离开图书馆,回
寝室后还要继续研究尚未解决的难题……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她的综合绩点排名专业第一名,她还顺利通过计算机三
级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
“能在最好的年纪挑战自我,通过实践探索更多的未
知,这是我的小目标;能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这是我
的大梦想。”为了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将所学知识与实际
结合,田馨加入到创新工作室。起初她不明白项目计划书
应该怎样写,总是写不出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她便一遍遍
地向有经验的学长请教,自己研读了一份又一份参考项目
书,不断思考方法、总结经验。
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她出色完成了每一项任
务。田馨担任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成员完成了“基于
AT89S52 的学生温度采集系统”项目、以团队成员身份
协助完成了“基于 AT89S52 单片机循迹小车”项目等两
项“太阳鸟”科研项目;“空调能源政策”与“简易坐姿
矫正智能灯系统”是田馨参与完成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
练项目。值得一提的是,田馨参与研究的作品——一种
基于多种光电传感器的智能车载智能安监系统设计,在
2022 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明石杯”
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应用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此
外,她还获得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东北赛区
一等奖,2022 辽宁省 ican 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第七届
辽宁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2021
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沈阳赛区决赛三等奖,拥有一项个人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抛开学习和工作,田馨的身影还活跃在各处:青马工
程团校培训、红船百年朗诵活动、新生代班……她在不同
的活动中发挥专长、全面成长。作为中共预备党员,她发
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组建“一帮一”互助学习小
组,小组全员成绩取得进步,其中一名被帮扶同学学习成
绩进步了78名。她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活动,累计志愿活动
时长超过 100 小时。热心集体、乐于奉献的她获评学院
“先进志愿者”,在家乡志愿服务工作中表现优异,获评
“优秀大学生志愿者”。
“田馨同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性和认同
感强,在生动实践中持续打造“学在民大”的民大口
碑。思想上积极上进,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异,具有
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生活中能严格要求自己,为人诚
恳,待人热情,乐于帮助同学,工作踏实负责,具有团
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优秀三好学生标兵推荐材
料中师长给她的点评。但田馨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向
更优秀的人学习、要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以后的路还很
长,无论遇到哪些曲折坎坷,我都会发扬民大精神,以
实际行动打造‘学在民大’的民大口碑。”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203班田馨:行而不辍 履践致远
□ 学生记者:雷玉兰 刘嘉薇 孟祥楠
每天七点准时到达图书馆,背单词、复习专业
知识、做题,直到晚上十点结束学习返回寝室……
这是生命科学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201班张一近半
年备战研究生考试的日常,单调、枯燥,可张一日
复一日地坚持着。过去学习生活中的积累与沉淀,
让张一养成自律的良好品质,敢于迎难而上,在挫
折前毫不畏惧,在困境中豪不退缩。
大三上学期,密集的专业课、实验课,还有各
类技能考试接踵而至,考验着张一时间安排的合理
性和学习效率。面对挑战,张一根据事情的轻重缓
急,有条不紊做好计划,分块利用时间,根据自己
的学习规划一步一步地推进各项任务。心情烦闷、
情绪低落的时候,她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来缓解压
力,使自己尽快走出情绪的低谷,继续向前奋进。
作为班级的学习委员,在兼顾自身学业的同
时,张一还积极参与“一帮一”互助学习小组,帮
助知识基础薄弱的同学提升学习成绩。每个周末,
总能看见张一和几个同学围坐在教室里,她拿着笔
记,将自己所学所得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给同
学,一篇又一篇的英语文章讲解,物理化学种种题
型的反复练习,甚至平时自己看到的网上教学视
频,张一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同学,让整个小组在互
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中不断提升成绩。“互助学
习是我们提升学习成绩的一个途径,也是我们各民
族学生增进了解的机会,让我们自觉地成为民族团
结进步的践行者,用实际行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体意识贡献力量。”张一说。
三年来,张一专业成绩一直排名第一,曾先后
获得 2021-2022 学年、2022-2023 学年国家奖学
金,荣获学校2021-2022学年优秀共青团员、优秀
三好学生称号等荣誉。
因为从小体质弱,身体素质差,张一经常生
病,进入大学后,为了不落下功课进度,能正常参
与各项实践活动,张一下定决心加强锻炼。于是,
每天清晨的操场都多了一个运动的身影,跑步、跳
绳、打羽毛球……良好的作息、健康的运动不仅让
她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好,还排解了生活学习中的情
绪和压力。
为了检验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张一积极参加
实践活动和学科竞赛。她曾是学院学生会第十八届
创新实践部负责人,任职期间,她认真地做好有关
实践活动的认证工作,在学院展开的趣味赛中,提
前做好准备,确保信息不出差错,严谨细心的她成
为部门的主心骨。她自己也在各项竞赛中表现突
出,荣获了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省一等
奖、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
大赛二等奖、2022年辽宁省大学生食品创新大赛一
等奖、学校 2022 年“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三
等奖等奖项。
在校期间争分夺秒学习,假期时间也要有效利
用。每到寒暑假,张一就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
动,到当地纪念馆等开展调研,以“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为主题,了解社会发展
情况,开展理论宣讲等。在 2022 年学院“返家
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她和团队以优异成绩获得一
等奖。
东风知她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三年的学
习,让她对自己的专业有更深刻的认识,她希望能
在专业领域进一步学习,于是,她坚定地加入“考
研大军”。现在,她每天依然按照日程安排学习,
落实每一项计划,同清晨作伴,与夜晚为伍。她坚
信,只要朝着目标一步一步走下去,一定会有所
获,正如她说,最快的脚步是坚持。
生命科学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201班张一:最快的脚步是坚持
□ 学生记者:任峒羲 向娟 李佳洋
做新时代好青年
编者按 日前,学校组织开展了2022-2023学年模范班集体、优秀三好学生标兵评选活动,对表现突出的模范班集体及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以榜
样示范作用不断引导各族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以优异成绩向学校第二
次党代会献礼。党委宣传部组织大学生记者对受到表彰的优秀三好学生标兵进行了专访,在学校全媒体平台推出系列报道。
▶▶▶
▶▶▶
04 民大·文苑
DALIAN MINZU DAXUE BAO
2023年12月15日
本版责编:李雅楠 杨惠芸
版式设计:李舒婷
新闻热线:0411-87313487
E-mail:xiaobao@dlnu.edu.cn
珍珠自小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长出一双
翅膀。
珍珠是个土生土长的山里姑娘,蜿蜒连绵
的群山,将那只有数十户的小村庄,密密实实
地笼罩起来,像是怀抱,亦像是无形的桎梏。
村子里的人靠着山生活,却也羡慕着山
外的日子。村口李二娘的儿子是最先走出去
的,如今在城里做大生意。每次珍珠放学回
来都能听李二娘得意洋洋的抱怨声:“哎呦,
我这个儿子,在外面见惯了好的,非要让我
也见一见这富贵玩意儿,我在村子里拿着它
有什么用啊!”
珍珠也好奇地凑过去看,发现今天李二娘
手里拿着一串珍珠项链,那珍珠个个圆润饱
满,还发着些莹莹的光,很是好看。但珍珠并
不在意,她去上学的路上常捡到些比这珍珠还
漂亮的小石子,若是串起来一定比这好看。她
现在可是有比看珍珠项链还要重要的大工程。
珍珠一路小跑地赶回家,发现妈妈在里屋
烧饭,并没注意到她回来,这才一溜烟地跑到
后院,在树坑下刨呀刨,很快便刨出两个略有
些破旧的废纸壳。这纸壳可是妈妈的宝贝,妈
妈总是攒成厚厚的一摞,再换成薄薄的一沓
钱。珍珠好不容易才偷偷藏了两个纸壳。
珍珠不甚在意地吹了吹上面的泥土,从破
布包里拿出今天老师发的彩笔,开始在废纸壳
上画了起来。先剪开、再粘好……珍珠费了好
一番功夫,终于做出一个满意的纸翅膀。
珍珠小心翼翼地将它套在身上,这是一个
简陋得甚至沾满污泥的翅膀,但珍珠却雀跃不
已,她就那样小心翼翼地带着她的翅膀,学着
电视里那些芭蕾舞演员的姿态,慢慢地踮起脚
尖。一小片夕阳轻飘飘地落在珍珠的头上,像
是在给这刚刚学会张开翅膀的天鹅一个肯定的
奖赏。
“珠啊,喜欢咱就去学,没事,妈供得
起。”身后传来妈妈的声音。珍珠转过头,看
见妈妈站在身后,似乎已经看了许久。珍珠把
翅膀摘下来,跑到妈妈身边:“妈妈,我知道
学芭蕾要好多好多钱,老师和我说,连我上学
的镇子都没有芭蕾舞老师。学芭蕾舞要坐车去
旁边的大城市呢!那可是大城市,连李叔都没
去过。”
妈妈接过那废纸壳做的翅膀,稚嫩的手法
下是掩盖不住的向往。妈妈思索了好半天才缓
缓开口:“妈妈不希望你一辈子都只是山里的
孩子,妈妈希望你可以飞出去,飞到更远的地
方……”
珍珠望着妈妈的眼睛,许久,才轻轻地点
了头。
一个月后,李二娘的谈论话题终于从珍珠
项链转移到珍珠身上。即使珍珠回来得再晚,
也能看见李二娘眼巴巴地守在门口,总是用一
种不可置信的语气问她:“珍珠,你真的去学
那西洋舞蹈了?你妈还真是敢下血本。”珍珠
也总是一本正经地纠正她:“是芭蕾!”
自从报了芭蕾课,珍珠要花比平时多一倍
的时间来赶路,可珍珠一点也不觉得苦,坐车
的时间便来补落下的文化课,其余的时间则专
心练习舞蹈。和珍珠一起练舞的都是城里的漂
亮姑娘,她不及她们的身体柔软,也比不了她
们多年的练习基础,只能再用心一点,再努力
一点。每当觉得累的时候,她就把纸翅膀拿出
来——那是她和妈妈共同编织的翅膀。而现
在,它正一点一点蜕变,纸做的外壳脱落,再
展翅,成为初生的天鹅翅膀,纵使摇摇晃晃,
也带她飞向了更远的地方……
十年后,她再次回到山里,即使她已经是
芭蕾舞界鼎鼎有名的珍珠老师,但在这个与世
隔绝的村子里,她依旧是人人都熟悉的珍珠。
她这次回来,是为了资助村子里的孩子读书上
学,感兴趣的孩子也可以跟她学习芭蕾舞。在
给孩子们表演完后,有孩子问她:“珍珠老
师,为什么你跳得这么好看呀?”
珍珠笑了。她轻轻将手抵在胸口,透过肌
肤感受着那里强有力的心跳,慢慢说道:“因
为这里,住着一个长翅膀的孩子,她有一对纸
翅膀。”
长翅膀的孩子
□ 日语234班 陈奕同
书页里翻不出让人兴致顿生的字句,与其
苦闷地思考书中哲理,倒不如闲下心来到外面
走走停停。
树叶沙沙作响,太阳的余晖透过树叶间的
缝隙映在斑驳的马路上,街上随处可见的散步
的人,下象棋的大爷、跳广场舞的大妈以及三五
成群嬉闹着的孩童……
树影婆娑,走在马路上,听着对面喧嚣的声
音,内心反倒是格外地宁静,对于风的感受更为
清晰。它轻抚过我的面庞,继而又顺着我的头
发流动,游离在发丝之间,偶尔又调皮地挑出几
缕,遮挡住我的视线,但很快又向后飘去。
“清风识我面,扑面复绕身”,风在我身边萦
绕迂回,像是一个自由的灵魂,不受约束,不为
谁而停留。可我偏偏是一个固执的人,妄图留
住风,于是我用袋子去约束它,用手去抓它,却
只是徒劳一场。我深知留不住风,正如我们无
法留住过去的事物,一切都是变化着的。
漫步在晚风中,我还是喜欢和小时候一样,
张开双臂与晚风撞个满怀。那种扑面而来的熟
悉感好像一瞬间让我回到了小时候,那时的我
们无忧无虑,与东邻女伴相约,齐聚于树林或溪
边,捉蜻蜓、捕蝴蝶,高歌于盛夏,在一望无际的
天空下,做着关于未来的梦。微风浮动,山色翠
微,我们期望于同舒云比肩,满怀于共旭日奋
发。
一步一思量,转眼夜幕降临,时间的表还在
不停转动,指针哒哒作响,划过岁月的长河。
在这渺茫的深夜里,我在思念曾经的风。
树叶沙沙作响,我知道那是风的回应,由心中的
那一缕清风牵引,它会轻抚你带伤却坚毅的面
容,紧拥你疲惫而又高贵的灵魂。返回家的途
中碰到了昙花的悄然盛放:在微风中,它轻轻摇
曳着躯干,纯白的花瓣在风的作用下轻轻扇动
着,在微微夜色里显得更加动人心魄。
所谓“天公不作美”,还未入夜便下起了
小雨,只得加快步伐仓皇赶回家中,虽也淋
了些雨,不过吹晚风、听鸟鸣、看花开,这
一切还是使我获得了一个好心情,所以 一切
估计还是值得的。一场濛濛细雨之后,尘归
尘、土归土,扬长而去的汽车尾气里都平添
了几分萧瑟的秋意。
早上,待到天色泛白,披上外套又出门了,
走的还是昨天的那条马路。此时人烟稀少,街
道上少了些烟火气,但是却多了一丝安静的惬
意。我才知道,原来风也是有性格的,今天早上
的风明显不像昨夜那么温和细腻,它是夹带着
丝丝凉意的,像一个冷艳、不近人情的女子。回
头再看昨晚的花,东倒西歪地倚靠在墙边,娇嫩
的花瓣也变得残缺,一阵冷风经过,它显得更加
不堪了。我站在花前,看着花落,洁白的花儿被
雨水一打飞舞而下,最终躺在肮脏的泥土里,被
埋进地下。望着花瓣上打旋的水滴,我总感觉
那是花的泪。心中也不由得遗留失落。果然,
就算昙花这种美好的事物,在经过风雨的摧残
后,也会变得凌乱不堪。最终娇弱的花瓣抵不
过风的摧残,独自谢幕。经历了风雨的重重洗
礼,总有花儿甘愿投入土地的怀抱。
太阳升起来了,慢慢烤干了残留的雨珠,渐
渐地,街上的人多了起来,吆喝声、叫卖声从四
面八方传来。最属市井抚人心,漫步于此,虽然
耳边阵阵喧嚣,但内心却是无比的平静。
漫步
□ 汉语言文学214班 李新瑞
丰厚圆硕的“柿柿”如意、玲珑夺目的
“苹”安喜乐、立体饱满万事顺“梨”、俏皮可
爱的好运“莲莲”……一个个现代香囊材料
置于桌上,同学们缝香入囊,系思入梦,在
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浪漫旅途
中,放松身心、互赠祝福。
日前,由我校生命与科学学院开展的
“体验非遗文化,巧手做香囊”活动顺利举
行。学院大四年级的同学们从繁忙的备考
生活中暂时抽身,研究生同学们脱去实验
服,化身“手艺人”参与到活动中来,在DIY
香囊过程中放松身心,了解非遗传统文化。
活动开始前,在活动负责人马宁谦老师
的介绍中,同学们一起了解了不同香囊的含
义、材质香料、文化起源。带着对香囊这项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敬畏、好奇,同学们在一曲悠
扬的钢琴曲中,拉开了DIY香囊活动的序幕。
同学们一边根据教程研究香囊的缝制步
骤,一边拿起针线,一针一针小心翼翼地缝制
着。平时粗心的男孩子也变成“能工巧匠”,认
真地穿针引线,先缝制出香囊的形状,从预留
的开口位置将香囊翻出,最后塞上香料,绣上
线、穗、叶子等图案装饰,一个个玲珑圆润的
香囊便制作完成了。一个个香囊小而精致,一
缕缕幽香沁人心脾,寄托着同学之间、师生之
间的美好祝愿。
“香囊承载着美好的寓意,将香囊赠予
他人,也是赠与一份真诚的祝福。”老师们
也参与到香囊制作中来,并将其赠与同学
们,希望大四同学面对即将开始的研究生
考试能稳定发挥、如愿上岸,希望研究生同
学的课题研究能顺顺利利、广结硕果。现场
气氛温馨又和谐。
“对针线活一无所知的我们,要做出一
个完整的香囊,挑战堪比做实验项目,线缠
成一团,要一点点解开,针很细、针鼻很小,
穿针引线也很耗费工时……”活动小组的
肖佳俊同学说,“缝制香囊的时候,我忽然
想起了母亲做手工活儿的样子,想起了儿
时的点点滴滴。”
同学们在活动中放松身心后,老师为
他们介绍了缓解压力焦虑的方法,希望同
学们可以在自我调节中获得成长,在勤奋
刻苦中找到内心的丰盈,通过适当的自我
减压补充能量,保持身心健康的同时,为理
想目标不懈奋斗。
目前,大四学生及研究生面临着考研
和科研压力,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不仅在
手工制作中收获身心的愉悦,释放学业与
生活中积压的压力,更深入了解了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了文化自信。形式
新颖的活动也成为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
融的良好平台,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工作有形有感有效。
手作香囊邂逅浪漫
□学生记者马晓冉孟祥楠高畅
▶▶▶
摄影 张千 陈袤楠 伍馨怡 严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