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弦》2021年12月刊

发布时间:2022-1-30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教育之弦》2021年12月刊

1要闻内参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纪实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再到职业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持续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汇聚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磅礴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系统、科学、深刻地回答了事关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问题,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2016 年 12 月 7 日至 8 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屋建瓴 举旗定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战略高度,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百年党史,蕴含丰厚的精神滋养,为学校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筑牢理... [收起]
[展开]
《教育之弦》2021年12月刊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3页

CONTENTS

目录

要闻内参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纪实 1

教育部长怀进鹏《人民日报》撰文: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

发展 5

IFIE 2021

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盛大开幕

新阶段 新征程——以新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9

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答记者问 12

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云端”开幕 14

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举行主场报告 16

赋能双循环:构建国际合作新格局 19

乡村振兴:新时代应用型高校新作为 22

数字化转型重塑学校形态,技术变革驱动学习革命 25

融合创新:数字新基建融通应用型高校创新发展 28

数智治理:赋能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 31

对标立标:开创应用型高校发展新思路 35

在线看!论坛系列活动“四个一”线上巡展开启 38

共建共享 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胜利闭幕 39

往届精彩回溯:育先机,开新局 41

未来教育

第二届首都未来教育论坛成功举办 44

教育统计

教育部发布《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20 年度)》 46

第4页

CONTENTS

目录

连续 9 年“不低于 4%”! 2020 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48

未来 5 年,大数据产业将迎来哪些变革 57

师说课改

徐涵:德国学习领域课程及其启示 59

职教 @ 新时代

通专融合: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利器” 64

职业本科教育造就新时代大国工匠 66

强化职教学科建设 助推高质量发展 68

提质培优背景下专业群怎么建 71

构建技能型社会,职教发展新使命 73

教育新声

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学位办发文完善学士学位制度 75

《教师法》修订为教师发展赋权强责 77

“双碳”来了,高等教育如何发力 80

国际动态

英国如何实施英才教育 82

他山之石

广东财经大学:“五位一体”培养新商科人才 84

菏泽学院:创新·融合·共赢 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探索 87

中心动态

五校协同聚成果 谋篇布局新发展 89

规划中心召开农校对接消费帮扶工作推进会暨线上集中采购会 89

第5页

1

要闻内参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关心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纪实

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再到职业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持续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汇聚起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磅礴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围绕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

书记先后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

示批示,系统、科学、深刻地回答了事关新时代学

校思政课建设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问题,为学

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2016 年 12 月 7 日至 8 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

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

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

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

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高屋建瓴 举旗定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

新人战略高度,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百年党史,蕴含丰厚的精神滋养,为学校推动

思想政治工作、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提供了生动教材。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今年 6 月,

建党百年来临前夕,交响清唱剧《江姐》在清华大学

新清华学堂上演。演出中,“江姐”信念坚定、对党

忠诚、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着在场师生。

不少师生在观看完演出后感慨 :“这是一堂形

式生动的党史课,不仅让我们对巾帼英雄‘江姐’

有了更深入、更立体的认识,也激励我们在今后学

习生活中树立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以

实际行动更好地继承先辈精神。”

今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

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

家作为最高追求,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把深

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坚强保

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

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

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

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从前往中国政法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考察调

研,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会议上的重要

讲话,再到与陕西照金北梁红军小学等学校的尺牍

情深,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

对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

思想基础。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

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

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

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

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

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

第6页

2

要闻内参

必须发挥好思政课的重要作用——

“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

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

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

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群体的

角色定位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并亲自主持召开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为教师队伍建设

指明方向——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

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

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

生第一粒扣子。”

对大中小学不同类型学生群体,习近平总书记

深刻把握他们的成长特点,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

角度提出殷切期望。

给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回信,总书

记亲切勉励:“希望你们结合自身成长实际学好党史,

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

的决心,刻苦学习,树立理想,砥砺品格,增长本领,

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前往山丹培黎学校考察,总书记言语谆谆,希

望同学们专心学习,掌握更多实用技能,努力成为

对国家有用、为国家所需的人才。

在西南联大博物馆参观时,总书记语重心长:

“要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

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

高远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

力人才支撑。”

……

思想高屋建瓴,情怀深厚绵长。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下,各级各类学校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

新发展,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

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广大青少年在学思践悟中焕发

新活力、展现新气象。

系统设计 多措并举——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下,一系列相关举措接连出

台,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对于支部目前进行的科研项目、志愿服务工

作等,希望师弟师妹们能好好做下去。”不久前,

浙江大学 2017 级传染病学博士生周梦豪忙着交接党

支部书记的工作。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支部学生发挥学科优

势,他们或以各种途径捐款捐物支援抗疫,主动传

播科学抗疫知识;或积极参与新冠肺炎科研攻关项

目,把研究成果应用到疫情防控中,展现了青年党

员的责任与担当。

2018 年 9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

大会上强调:“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

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

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

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要精心培养和组

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

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相关部门接连出台

并实施一系列务实举措,不断筑牢办学治校的政治

根基,让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充分发

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

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

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

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行领导并开展指导、

咨询、示范、培训等工作;

《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

见》《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等相继印发,推动高校党的建设与高等教育事业发

展深度融合;

第7页

3

要闻内参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

确提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实效”“举办

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教学能力比赛”……

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全方位提升思政

课建设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

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

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

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

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

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所有高校、

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把思想政

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

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

一,推动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高品质的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

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

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

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

以德施教。”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

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师德师风建设全过

程;《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

设规定》强调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全日制在校生总数,

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 1:350 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

课教师岗位;2021 年中央“特岗计划”重点为乡村

学校补充特岗教师,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等紧缺薄

弱学科教师的补充……

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创新方

式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

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

和力、针对性。”

今年 5 月,12 个类型、200 个公众号入选“首

批高校思政类公众号重点建设名单”。这些重点建

设的公众号通过打造一批形式新颖、参与广泛的网

络思政品牌项目,推出一批通俗易懂、广受欢迎的

新媒体产品,以网络思政的创新发展推动高校思想

政治工作走深走实。

政策精准务实,举措成效喜人。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位点数量持续增加,“大思

政课”建设格局不断拓展,思政课教师队伍迅速壮

大,“同上一堂思政大课”在全国年轻听众中引发“追

剧”效应,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全面推进……如今,

思政课已从“曲高和寡”走向“润物无声”,在广

大学生中成为有内涵、能“解渴”、合“口味”的“金

课”,进一步打牢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

风正帆扬 奋楫争先——广大师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前进,

推动青少年学生更好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巍巍井冈山,层峦叠嶂,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在此燎原。

6 月 11 日,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

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全国启动仪

式在江西井冈山举行,并与上海、深圳、嘉兴、延安、

雄安等地联动,串起建党百年历史,弘扬跨越时空

的井冈山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

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

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

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

展的人才。”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广大师生心中种

下了理想信念的种子。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

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呈现持续加强改进、不断向

上向好的发展态势。

这是更高质量的思政教材——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伊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投

第8页

4

要闻内参

入使用。

这是更受欢迎的思政课堂——

“七一”前夕举行“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

新人”主题教育启动仪式,“十一”期间举行“我

和我的祖国”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今年以来,新

疆乌鲁木齐市第 36 小学通过一系列特殊节点的特殊

活动,让孩子们潜移默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这是更加坚定的开拓奋进——

西安交通大学校园内的西迁广场,常有师生驻

足凝望。

在西安交通大学的思政课上,教师们邀请西迁

老教授走进课堂,将“西迁精神”融入思政教育。“西

迁精神”的新传人,也不断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

前辈留下的精神财富。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

今天的思政课,在逐步打通专业教育与思政教

育紧密融合的“最后一公里”的过程中,从“独奏”

变为“合奏”。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广

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

激扬起教育发展的澎湃动力。

就在不久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

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

议》中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先发

展教育事业,明确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会闭幕当晚,一场主题党日活动在上海交通

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硕

士生党支部全体党员在支部书记带领下,学习全会

公报,交流认识体会。

点点滴滴播撒阳光,经年累月铸就美好。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

下,全国教育战线正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不断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广大青

少年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成长为堪当民族复

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接续书写新的灿烂篇章。

来源 : 新华社 █

第9页

5

教育部长怀进鹏《人民日报》撰文:

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

12 月 10 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人民日报》撰文《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起来看。

要闻内参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2016 年 12 月 7 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科学回答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问题,是指导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

献,是 5 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生格局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指引。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遵循

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

发表的重要讲话,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

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

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事关党和

人民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

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这对于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对于加

强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

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高等教育

5 年来,各地各高校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

实践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

举旗帜,强化思想引领。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一主线。及

时发布通知要求,推动各地各高校学习宣传贯彻习

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

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教育引导广大学生

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

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

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

深刻阐明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思路、关键环

节和科学方法,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德智体美劳全

面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

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

了立德树人在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

实践教育各环节中的基础性地位和引领性作用,我

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

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高校系列重

要讲话、致信回信重要精神等,持续掀起学习实践

热潮。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37 家重点马院开设“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

各地各高校陆续开设选择性必修课。深化习近平新

第10页

6

要闻内参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

建体系,做实制度支撑。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贯穿高等教育各体系

各环节各方面。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构

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围绕理论武装

等七方面明确任务要求,台账式推进落实。开展“三

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

经验做法。在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

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对思政工作专门强调部署。

解难题,力求精准施策。围绕破解思政工作堵

点难点目标导向,持续提升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实效

性。先后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召开

全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会。深化高校

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改革,把党对高校

学生组织的具体领导落到实处。结合教育评价改革,

将党建和思政工作作为“双一流”建设、学科专业

等评估重要指标,作为各类巡视督查、干部考核重

要内容。

转方式,突出改革创新。持续推动高校思政工

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创新实践育人

模式,组织开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

等活动,每年数百万师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

长才干。用好用活新媒体新技术,增强易班网、中

国大学生在线和全国高校思政网的引领性和辐射度,

重点建设 200 个高校思政类公众号。深化学生社区

综合管理模式改革,遴选 31 所高校开展“一站式”

建设试点,带动全国高校党建和思政力量沉到一线、

走近青年。

增实效,推进队伍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科人才一体化培养,实施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专

项计划,推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队伍数量大幅提

升、结构不断优化。发挥部省校三级培训体系作用。

推动落实辅导员“双线”晋升,提升优化高端培训、

访学研修、在职深造“三大专项”。选树宣传一批

最美高校辅导员等先进人物。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牢记“国之大者”

5 年来的实践证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牢

记“国之大者”,紧盯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

导向、效果导向,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

政治执行力。

始终把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

个维护”作为政治准绳。高校思政工作 5 年来的格

局性变化,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政工作的

重要论述的科学指引。要把坚定捍卫“两个确立”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

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学懂弄通做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

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自

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

的方向笃定前行。

始终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

作为根本前提。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

优势。要充分发挥高校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

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增强党组织

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打通基层党建“最后一公里”,

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始终把遵循基本规律、推进改革创新作为活力

源泉。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要

不断提升认识、把握、运用规律的能力本领,把显

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

广泛覆盖与分类指导相结合。要及时回应师生需求,

丰富载体手段,使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始终保持生

机活力。

始终把思政工作融入大体系、贯通全过程作为

质量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高校各项工作结合起

来,必须融入高校教书育人全过程。要统筹办学治校

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力量和

资源,推动思政工作与整个高等教育事业深度融合,

凝心聚力开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气象新局面。

第11页

7

要闻内参

努力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今天,我们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新的赶考之路。教育系统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

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党史学习教育,

学思践悟、勇毅前行,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

作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

召开。

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坚持用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持续推

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大力办

好思政课这一关键课程,不断增强课堂教学亲和力

与吸引力。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坚持知识传授

与价值引领相统一,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

同向同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

对党的创新理论学术性研究、学理性阐释。注重发

挥互联网的重要作用,做好“互动”这篇大文章。

着力完善推动落实的机制办法。在育人资源供

给上,更加注重全域开发和高效利用,切实善用“大

思政课”。在育人途径拓展上,更加突出互动共享,

打造高校与党政军企优质实践资源深度融通的双循

环。在育人方式改革上,进一步推广“一站式”学

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创新,积极推进大数据技术赋

能精准思政工作。在育人效果评价上,进一步优化

成效评价标准和评估方式,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地落实。

全面构建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育人新格

局。围绕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全面实施时

代新人培育工程,建立各类发挥重大牵引功能的平

台基地,为高校培育时代新人提供优质资源供给和

丰富实践载体,同时推动全社会把立德树人作为共

同责任,构建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落实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新格局,切实为培养一批又一批堪当

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强保障。

来源:《人民日报》█

第12页

8

IFIE 2021

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

盛大开幕

第13页

9

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盛大开幕

新阶段 新征程——以新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11 月 25 日,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开幕式线上召开。论坛由教育部

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联合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举办,驻

马店市人民政府、黄淮学院承办。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中

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郝明金发表书面致辞。教育部

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

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霍金花,中华职业教育社党组书记、总干事方乃纯,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

经济联合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熊梦,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晁桂明,教育部学位管理

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副主任徐维清,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副主

任李智,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邬国

强,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陈建荣,

河南省教育厅厅长宋争辉,中共驻马店市委副书记、

市长李跃勇,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垠亭,驻马店

市副市长宋庆林,黄淮学院校长刘先省,黑龙江工

程学院原副校长叶树江等中方领导;中国工程院副

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志华,国家教育咨询委员

会秘书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张力,

安徽大学党委书记蔡敬民,华为中国政企人才发展

部部长李朝军等中方嘉宾;以及德国工程院院士

葛兴福,德国北黑森应用科技大学副校长 Michael

Namokel(迈克尔·纳莫克尔),思特雅大学电气

与电子工程系系主任 Ts. Dr. Farah Adilah Binti

Jamaludin(法拉·阿迪拉·宾蒂·贾马鲁丁),日

中高龄者福祉协会会长东海林万结美等外方嘉宾出

席开幕式。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理事长孟庆

国主持开幕式。

来自美国、德国、英国、荷兰、芬兰、加拿

大、新西兰、巴基斯坦、印度、韩国等 10 个国家的

高校和学术组织代表以及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

市行政部门的代表,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及地方

应用型高校联盟、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行业组织

与领先企业、专家和代表 300 余人,黄淮学院师生

代表和《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大学生在线、中国教育在线

等媒体记者在线参加本届论坛,本次论坛部分环节

通过微博和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教育之弦

APP、智课堂等平台进行直播。

新阶段 新征程——以新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本届论坛聚焦“新阶段 新征程——以新理念

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主题,深入学习贯彻习

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

六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引导应

用型本科高校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提高教育服务构建新发展

格局能力。

论坛设有六项核心议题:一是“对标立标:

开创应用型高校发展新思路”;二是“数智治理:

赋能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三是“融合创新:

数字新基建融通应用型高校创新发展”;四是“学

习革命:数智化推动教育质量变革”;五是“乡

村振兴:新时代应用型高校新作为”;六是“赋

能双循环:构建国际合作新格局”。

IFIE 2021

第14页

10

落实立德树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聚焦新理念,推动职业教育和应用型高校创新发展

纵深推进产教融合,建设教育强国

方乃纯总干事代为宣读郝明金副委员长书面致

辞,郝明金副委员长在书面致辞中强调,要聚焦立

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高质量人

才;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高高等教育自

主培养高质量人才能力;要深度服务建设数字中国

战略,加快高校数字化转型。

孙尧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一是要坚持运用新

理念推动应用型高校和本科层次职业院校高质量发

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

型人才;二是要优化应用型高校和本科层次职业院

校发展模式和评价体系,进一步明确深化产教融合

的方向、方法和路径;三是要加强应用型高校和本

科层次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立足学生特点,突

出办学特色,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育人质量。

霍金花副省长在讲话中倡议,一是坚定产教融

合发展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产教融合转型发展路径;

二是进一步明晰职业教育评价标准,将职业教育办

成有质量、有标准、有尊严的类型教育;三是创新

产教融合体制机制,为产教融合打通政策壁垒;四

是落实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与学校、社会实现互利

多赢。

IFIE 2021

第15页

11

打造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发展基地,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锻造能工巧匠,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多项合作签约,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熊梦书记在致辞中表示,产教融合机制的形成

有效提高了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率,使应用型人才培

养模式发生根本性改变,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

创新链有机结合,培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具有更

强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李跃勇市长在讲话中表示,此次论坛探讨交流

新发展格局下应用型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变革超

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努

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更多力量。

此次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签

约成果发布仪式。刘先省校长在主持成果展示环节

时介绍说,本届论坛在筹备期间搭建开放平台、推

动全面对接、持续推进工作、阶段发布成果,已形

成首批 65 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战略合作签约成果,

涉及数字经济、乡村振兴、新能源、智能制造、大

数据、新商科等合作领域。

今年论坛增设一讲、一课、一案、一展“四个一”线上巡展活动,其中,“一讲”为论战略,话未

来,高等院校高质量发展系列报告;“一课”为真场景,强链接,应用型课程建设成果系列展示;“一展”

为促转型,提质量,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成果系列展示;“一案”为树典型,立标杆,产教融合校企合

作优秀方案发布与合作意向对接。活动旨在进一步发挥论坛经验分享、聚集资源、深化合作、引领发展

的作用,展示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发展的新愿景、新场景、新成就,促进应用型高校与行业、企业融合发展。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

IFIE 2021

第16页

12

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答记者问

11 月 25 日 -26 日,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如约而至。近日,主办方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

展中心相关负责人就论坛各项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请简单介绍一下本次论坛的召开背景。

本次论坛将主要聚焦哪些核心议题?对此做了哪些特殊的设计?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我国进入了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

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今年四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习近平

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

有可为。要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

十月,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

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

指出要鼓励应用型本科学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

可以说,应用型本科高校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指出,要源源不

断培养造就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真

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把各方面优秀人

本次论坛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中

华职业教育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应用技术

大学(学院)联盟共同主办,支持单位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教育部、河南省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为驻马

店市人民政府、黄淮学院。

论坛以“新阶段 新征程——以新理念构建高

质量发展新格局”为主题,设有六项核心议题:一

是“对标立标:开创应用型高校发展新思路”;二

是“数智治理:赋能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三是“融

合创新:数字新基建融通应用型高校创新发展”;

四是“学习革命:数智化推动教育质量变革”;五

是“乡村振兴:新时代应用型高校新作为”;六是“赋

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走过八年,始终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发改革先声,已经成为了教

育系统,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的代表性论

坛。对于助力国家产教融合体系建设、推动应用

型高校转型发展、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起到了宣传、推动、促进的积极作用,涌现了

一大批以黄淮学院为代表的优秀案例,取得了

诸多成果。

在此基础上,本届论坛将更加完整、准确、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

动高质量发展,必将继续书写教育服务产业转型

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的新篇章。

能双循环:构建国际合作新格局”。

论坛设有 1 个主论坛、6 个分论坛以及“四个一”

线上巡展活动。诸多知名学者、专家、国内外知名

校长将围绕以上议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

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迎接数智时代,探讨应

用型高校的形态重构与体系创新,探索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大学治理新优势,以数智化推动教育质量变

革,推进应用型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新使命,推动应

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服务高质量教育体系建

设。论坛还将在开幕式上举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签约成果发布仪式,搭建开放平台、推动全面对接、

持续推进工作、阶段发布成果。

IFIE 2021

第17页

13

“四个一”线上巡展活动作为本次论坛的首发活动,主要有哪些内容?

本次论坛将有哪些重磅嘉宾出席?

本次论坛将以何种形式召开?

本次论坛特别设计了一讲、一课、一案、一展

“四个一”线上巡展活动。其中,“一讲”:论战

略,话未来,高等院校高质量发展系列报告,邀请

教育规划、高校治理、课程建设等领域专家作教育

发展战略规划、高校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

学情分析、课程改革与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系列报告。

“一课”:真场景,强链接,应用型课程建设成果

系列展示,邀请实施产教融合的高校及企业展示应

用型课程建设成果,学校介绍课改立场,教师说课

晒课,专家评课议课。“一展”:促转型,提质量,

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成果系列展示,邀请相关院校、

企业集中展示应用型高校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以及高校针对应用型办学方面的某些领域形成的特

色做法。“一案”: 树典型,立标杆,产教融合校

企合作优秀方案发布与合作意向对接,为行业企业、

产教融合服务组织提供展示平台,提高论坛服务能

力,推动校企双方广泛深度对接。

本次论坛将有来自政府、教育界、学术界、

产业界、企业界的重磅嘉宾,以及来自英国、

德国、芬兰等 9 个国家的高校和学术组织代表

围绕新时代应用型高校的内涵、科技自立自强

本届论坛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条件下,将以线

上方式召开,在北京、驻马店两地设分会场,

与会代表将在“云端”相聚,分享前瞻深刻思考。

论坛的主场报告、分论坛及“四个一”线上巡

“四个一”系列活动将全方位展现我国应用型

本科高校在转型发展方面的优秀成果,宣传推介各

高校、各企业在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的先

进经验和典型做法,通过论坛搭建合作平台,促进

应用型高校与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单项冠军示范

企业以及行指委、行业学会进行广泛深刻对接,合

作成果将在论坛上进行集中签约展示。

活动已于 11 月 5 日启动,预计持续至 12 月份。

相关活动可以登录“智课堂”平台参与。

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人才培养适应未来全球经

济技术变革、“十四五”时期高质量职业技术

教育与培训体系建设的若干重点等主题分享前

瞻思考。

展活动将通过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官

方微博“国育大讲堂”,及知乎、今日头条、

抖音和教育之弦 APP、智课堂等平台进行直播,

敬请关注。█

扫码参与活动

IFIE 2021

第18页

14

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云端”开幕

同沐冬日暖阳,共谋发展篇章。11 月 25 日 -26 日,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IFIE)以线上

形式召开。

本届论坛聚焦“新阶段 新征程——以新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主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

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

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引导应用型本科高校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

合作,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提高教育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

国内外重磅嘉宾云集分享前瞻思考

六大议题探讨应用型高校高质量转型

贯彻新理念

立足新阶段

在开幕式及主论坛上,来自政府、教育界、学术界、产业界、企业界的海内外重磅嘉宾将围绕新时

代应用型高校的内涵、科技自立自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人才培养适应未来全球经济技术变革、“十四五”

时期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建设的若干重点等主题分享前瞻思考。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布局结构,创新体制机制,重点打造一批国内一流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带动和激发应用型本科高校主动面向产业需求办学,引导应用型高校抓实人才培养质量“最后一公里”,

全面提升内涵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本次论坛设六个分论坛,核心议题分别为:

●对标立标:开创应用型高校发展新思路

●数智治理:赋能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

●融合创新:数字新基建融通应用型高校创新发展

●学习革命:数智化推动教育质量变革

●乡村振兴:新时代应用型高校新作为

●赋能双循环:构建国际合作新格局

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对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需求,进一步通过评价改革探索建

立应用型本科高校评价标准,引导应用型本科高校明确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强化内涵建设。本届论坛

设立分论坛一“对标立标:开创应用型高校发展新思路”,邀请教育部评估中心领导、审核评估院校代

表和审核评估专家对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方案进行解读。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坚定应用型办学

方向,明确应用型办学定位,建设应用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建构全过程实践育人模式,深度推进全方位

产教融合。

IFIE 2021

第19页

15

服务新格局 “四个一”线上巡展赋能产教深度融合

本届论坛特设“四个一”(一讲、一课、一案、一展)线上巡展活动,已于 11 月 5 日启动。活动旨

在全方位展现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转型发展方面的优秀成果,宣传推介各高校、各企业在开展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通过论坛搭建合作平台,促进应用型高校与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

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以及行指委、行业学会进行广泛深刻对接,合作成果将在论坛上进行集中签约展示。

一讲:论战略,话未来,高等院校高质量发展系列报告

一课:真场景,强链接,应用型课程建设成果系列展示

一展:促转型,提质量,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成果系列展示

一案:树典型,立标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秀方案发布与合作意向对接

活动链接:

https://zkt.smartfield.xin/detail/p_61823d1ce4b00bdc7c76e924/8?fromH5=true █

扫码参与活动

IFIE 2021

第20页

16

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举行主场报告

新时代、新阶段,新征程、再出发! 11 月 25 日上午,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主场报告在教

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和驻马店市黄淮学院两个会场以线上形式举行。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副理

事长、黄淮学院校长刘先省主持报告。

应用型高等教育:服务支撑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 鲁昕

面向未来的工程科技发展与工程学科建设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钟志华

鲁昕会长的报告从深入学习领会和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习

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职教大会精神切入,围绕认

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强国建设发展目标任务举措、世界

应用技术大学案例启示、新专业服务数字化场景应用、职教本专普通本

科专业对照等五个方面,基于经济全球化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深刻背

景,探讨了应用型高等教育面临的共同挑战、承担的共同使命。

鲁昕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激发各

类人才创新活力,建设全球人才高地”,“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团队,培养

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这就是应用型高校的定位。

“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强国建设目标任务,是转型高校的历史站位和历史起点。

高校转型是推动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人力资本供给总量和质量的重要力量,为优化教育供给结构做

出了重要贡献。

鲁昕认为,应用型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同属一个类型。应用型高等教育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

大数据、量子科技等新技术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胸怀“国之大者”,落实“十四五”规划关于加快数字化发

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准确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找准在服务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发

挥高校转型对地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更好地为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绿色化发展提供人才和技能支

撑,服务支撑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钟志华院士从 2035 年世界工程科技发展展望、工程学科升

级背景下的学科建设、工程科技与创新创业创造人才培养等三个

层面,全面分析了面向未来的工程科技发展与工程学科建设路径,

为应用型高校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示。

IFIE 2021

第21页

17

十四五”时期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建设的若干重点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 张力

新时代应用型高校的内涵建设

安徽大学党委书记 蔡敬民

人才培养如何适应未来全球经济技术变革

德国工程院院士 葛兴福

张力主任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的视角出发,回顾新中

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描绘了“十四五”期间我国职业技

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未来趋势,强调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按照党和国家关于产教融合和职业教育重

大部署,教育培训全方位混搭,优化配置、服务资源、加强政策协调,

推进协同创新等方面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更加高度重视网络和

人工智能介入教育培训领域当中的实效。面对新趋势,张力指出要进一

步更新理念,变革模式,创新服务业态,革新治理方式,努力构建衔接沟

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蔡敬民书记就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分类进行了阐释,分析了新一轮审

核评估的 6 个新特点,总结了新一轮审核评估应用型高校方案的 9 个

特征,详细介绍了典型经验做法。蔡敬民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

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扭转不科学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

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的问题。我

们要准确把握新一轮审核评估的正确方向,着力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创

新和应用型人才培养。

葛兴福院士的报告从工业化和数字化给我们带来的诸多挑战出发,

分享了德国工业 4.0 模式,强调要把基本技能、社交技能、跨文化技

能作为人才培养的支柱,以适应未来全球经济技术的飞速变革和创新发

展,进一步明确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重点。

IFIE 2021

第22页

18

深化产教融合,繁荣 ICT 产业人才生态

华为中国政企人才发展部部长 李朝军

李朝军先生从数字经济、智能社会、全时空教育和高效率科研等背

景出发,介绍了华为构建数字化时代的 ICT 人才培训与认证体系,倡导

通过共生教学资源、共创教学模式、共建产学师资、共育产业精英等途

径,繁荣 ICT 产业人才生态。

六位嘉宾从应用型高等教育服务支撑数字经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深化产教融合、

适应未来全球经济技术变革以及建设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等方面给大家带来了一场格局宏大、

观点前沿的思想盛宴。█

IFIE 2021

第23页

19

赋能双循环:构建国际合作新格局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离不开产业合作、技术合作和教育合作的三者联动、协同和交融。实现国际

合作新格局的战略关键点在于更加有效的推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落地,培养适应“国际合作新格局”战略需

求的国际化人才,加强教育领域的沟通与合作。

中国 - 东盟:海丝路上最有活力的合作伙伴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 李丹

校企双向赋能 服务国际产能合作

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副主任 宋凯

李丹教授从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意义出发,强调了

区域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路径。其中,东盟作为中国对外交往

最为频繁的地区,要不断推进双向合作从设施联通、经贸合作、战略

互信和人文交流四个维度走深走实。

报告从有色金属国际产能合作的新进展、有色金属职业教育走出

去试点、构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三个方面,阐发了有色金属的

企业技能人才需求特点,并从实践角度出发,提出通过双向赋能企业

和学校,服务经济双循环,固链扩链开拓市场,促进各级各类标准向

中国标准靠拢。

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分论坛六以“赋能双循环:构建国际合作新格局”为主题,7 位嘉宾

分别开展主题报告和创新案例分享,探讨技术变革与国际合作的多样化实践,分享了各国开展国际产教融合

教育合作的可行路径和实践经验,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型、加快高等教育融合创新体系

建设,提供长效交流机制。

主题报告 技术变革与国际合作发展趋势

IFIE 2021

第24页

20

赋能“双循环”,构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新格局

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兼常务副主任 王屹

固态电池协同创新平台简介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固态电池协同创新平台主任 谢海明

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环境控制对信息物理社会的影响

德国北黑森应用科技大学副校长 Michael Namokel(迈克尔·纳莫克尔)

德国北黑森应用科技大学数字和安全管理主管 Stephan Convent(史蒂芬·考文特)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王屹副主任系统介

绍了新发展格局赋予了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新要求、新内涵,新标准和新

思路。通过介绍广西省在职业教育联盟化发展、提升留学生培养质量、

输出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和打造线上线下平台的经验与做法,为开展以东

盟为重点的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推进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全领域、全过

程和全方位合作发展提供范本。

阐明了固态电池协同创新平台搭建的基本情况和战略意义。固态电

池协同创新平台自建立以来,围绕新兴产业发展中重大关键问题、核心

技术与装备、系统集成能力等开展协同创新。其中,政产学研合作模式

对开展前沿引领技术协同攻关具有重要意义。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为下

一步构建高等教育创新合作共同体提供可行路径,也为推动应用技术教

育融入国际合作发展提供重要参考方向。

通过数据和案例分析,阐述地球生态环境面临的危机以及人工智能

在环境保护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关注新冠疫情发展形势,介绍现代信息

物理社会运行机制,并探究人工智能在其中的运作的潜力。

创新案例 国际合作的多样化实践

IFIE 2021

图为德国北黑森应用科技大学副校长 Michael Namokel 迈克尔·纳莫克尔

第25页

21

思特雅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的建设案例分享

思特雅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系系主任 Farah Adilah Binti Jamaludin(法拉·阿迪拉·宾

蒂·贾马鲁丁)

贾马鲁丁教授回顾了人工智能发展历史和人工智能在现代社会的

重要影响,基于工业革命 4.0 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他

介绍了思特雅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通过加强师资能力建设、配备现代

化的教学设施、丰富课程内容设置,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发展道路的创

新实践。

日本健康养老介护人才培养机制与国际合作

日中高龄者福祉协会会长 东海林·万结美

东海林·万结美教授重点介绍了日本健康养老介护人才学历教育

以及日本健康养老介护人才职业资格体系建设的相关情况,并结合中

日两国实际情况,阐发了日本健康养老福祉教育对中国福祉教育的启

示以及中日健康福祉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广阔合作机会。

IFIE 2021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

第26页

22

人工智能时代的乡村教育创新之路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于发友

滇西区域数字经济与康养产业模式的构建与创新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 索昕煜

乡村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是

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乡村振兴必须紧紧依靠教育。

报告着重分析了人工智能作为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重要驱动力量,未

来将更深远地服务于乡村教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为包括乡

村教育在内的教育变革提供了新路径,需要我们超前识变、主动应变,

通过科研引领、区域联动、智慧共享等方式,共同开展理论创新和实

践探索,为新时代教育,特别是乡村教育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报告分享了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是如何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历史机

遇,运用数字经济与产业互联网应用技术相结合方式,为滇西区域经

济发展提供科研项目研发基地、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数字产业导入窗

口等服务。

“滇西大始终立足区域产业发展新需求,积极探索多元化办学体

制改革,摒弃学校本位的教学管理模式,克服闭门造车的顽疾,强化

校企双主体的办学方向,深化产教融合,把行业、企业、产业新业态

的新调整、新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乡村振兴:新时代应用型高校新作为

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分论坛五以“乡村振兴:新时代应用型高校新作为”为主题,8 位嘉

宾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享高校服务乡村发展的理念思路和实践经验,共同探讨数字技术服务乡

村教育新路径、学生劳动教育践行建设乡村使命、共同富裕示范区高校经验做法等多项精彩内容。

在新时代征程中,高校发展始终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人才培养优势,在

乡村振兴这个大舞台上有所作为,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面对这一新的历史使命,各高校以人才培养

优势,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以科学研究优势,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技支撑;以社会服务优势,

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服务保障;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优势,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神动力。

IFIE 2021

第27页

23

红色引擎 绿色发展——温州理工学院的“乡村故事”

温州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 王定福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数字高速搭建人才桥梁,开启乡村振兴新引擎

西和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苏长林

温州理工通过红色党建与绿色乡村有效结合,为乡村振兴发展聚

拢了人心、提振了精神,树立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示范。

“构建面向新农村、新业态、新技术、新产业的学科专业性布局,

聚焦温州乡村振兴发展方向,温州理工学院用学科链对接产业链,人

才链对接创新链,知识链对接服务链,打造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

源泉。”

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西和县是全国最后摘帽的 52个贫困县之一,

2020 年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定点帮扶下成功脱贫。西和

县通过原汁原味的乡村振兴发展纪实,深刻阐释了美丽乡村在党的领

导下,全国上下一盘棋,未来将绽放出乡村振兴壮丽本色。

“西和县注重扶贫与扶志结合,精准施策、凝聚合力,从根本上

拔除穷根,使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承作用充分发挥,朝着优质、优化、

优秀的方向快速发展。”

IFIE 2021

第28页

24

北部湾大学校党委副书记陈锦山先生以“打造北部湾地区当代版

‘三下乡’行动案例”为主题分享。北部湾大学注重培育学生德智体

美劳全方位发展,通过乡村“三下乡”学生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

家乡、建设家乡的乡土情怀。

浙江万里学院校长应敏教授以“实现共同富裕,打造数字乡村——

鄞州·万里乡村振兴研究院”为主题作案例分享。消除贫困、改善民

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地方高校

作为驱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要肩负起人民对美好生活向

往的时代使命。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安学武高级工程师以“产教融合促

振兴,精准帮扶助就业——西铁职院乡村振兴特色案例”为题进行分

享。服务西部等偏远地区学生创业就业,是高校重要使命之一,也是

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基本保障,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用智慧

服务于家乡建设,用志向投身于乡村振兴发展。

黄淮学院村振兴学院院长邵莲芬教授以“乡村让生活更美好——

黄淮学院以智力人才优势致力于服务乡村”。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发

展应用,为乡村教育提质增效,形成美丽乡村建设人才效应合力,才

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开好局、起好步。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

IFIE 2021

第29页

25

数字化转型重塑学校形态,技术变革驱动学习革命

伴随着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迅速发展及与传统行业快速融合,一场由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带来的产业变

革正在孕育,传统产业正发生深刻的变化。

为应对技术变革的挑战,人才培养更需要系统谋划部署、更需要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要有效

解决适应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和开发问题,必须大力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

养的规模、结构和质量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匹配程度,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举办“学习革命:数智化推动教育质量变革”分论坛,探寻智慧学习

与教育发展的未来之路。各位专家代表分享以产科教融合机制创新为核心的数字化平台建设、创新型应用型

人才培养流程重构、基于数字技术的全要素智慧学习场景搭建等创新实践,探究数字技术影响下学习方式变

革的未来发展趋势。

数字化新业态催生商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广东财经大学校长 于海峰

数智化实训搭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平台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长 谢华清

报告从专业布局的智能化升级、课程建设的智能化改造、教与学方式

的智能化转向,阐述了智能时代对新商科教育的影响。广东财经大学新商

科人才培养遵循“中国逻辑、高教逻辑、技术逻辑、大湾区逻辑”,通过

强化立德树人、优化专业体系、建设课程群、强化通识教育、推动教学革

命、构建教学生态、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重构人才培养模式与流

程,围绕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建设,提升了应用型、创新型的商科人才培

养质量。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上海二工大为应对变化、

塑造未来,通过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搭建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新平台,以先进技术、前沿技术吸引企业,用真实环境、生产

任务培养学生,靠实际课题、联合攻关提升学科。围绕智能制造工厂实

验室建设,对接一流特色本科专业建设,组建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校

内外实践基地,打造一支复合型多结构师资队伍,培养多元、创新型卓

越工程人才,为上海市传统制造业转型和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智力和

人力支撑。

主题报告 推动学习新变革

IFIE 2021

第30页

26

面向数字社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枣庄学院党委书记 曹胜强

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考评管”一体化平台建设探索

防灾科技学院副校长 洪利

数字能力训练平台建设思考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

研究所研究员 田霖

报告通过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人才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等

方面的新要求,提出数字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并介绍了枣庄学院数字

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开展“双微双线”建设,积累数字教育资源,构建

跨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聚焦智慧学习场景建设、课程体系数字化改造、

师资队伍数字化水平提升,实现学习流程改造,构建数字人才培养支撑体

系;通过实施共建、共享、共商“三个三分之一”校企合作模式,实现学

校本科专业的校企合作全覆盖,形成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

防灾科技学院通过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学校的教学过程可

视化、课程建设课堂化、教务大融合、教育评价有效化、教学评估常态化。

以集成、高效、开放、智慧的“教学考评管”一体化平台为核心,重构

课堂为中心的数字教务体系和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流程,以信息化转型升

级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高校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平台建设提供了

宝贵经验。

信息技术 3.0 是人、机、物三元互联的时代,需要建设数字能力训练

平台提供培养数字化技术技能新环境。数字能力训练平台通过规划与构建

场景应用体系、面向补齐知识短板、将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

融合、将全国各学校的新技术实训基地进行互联互通,打破建设实训基地

的专业分割,实现科教产融合多方力量合作共建,按需迭代对接科技与产

业前沿,链接全国院校基地,打造融合、开放、生长、共享的新技术实训

基地建设新模式。

创新案例 构建教育新生态

IFIE 2021

第31页

27

推动产教融合深化金融人才培养

上海商学院副校长 贺瑛

数字化技术赋能融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

西安外事学院校长、董事长 黄藤

上海商学院以产教融合为核心机制,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开展金融领

域应用研究,引入国际证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基于 co-op 理念形成产

教融合、学赛一体、研创融教协同育人模式,建设新金融智慧学习工场,

将其打造成为新金融人才培养基地、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科研协同力量、

院校科研创新基地、教学改革试验田,培养应用型、行业型、国际化金融

人才,服务上海金融产业与经济发展。

数字化赋能是新时代大学转型升级的关键,西安外事学院以数字化

赋能大学转型升级,形成融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产业—企业—专业”

多维耦合协同育人机制。打造融媒体智慧学习工场,设计四年贯通式产

教合作育人流程,企业深度参与班级管理、指导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

程设计、协同专业教学、实习实训等核心环节,依托数字化技术实现校

内多学科融合、校外多领域融通。

在以人工智能为核心,融合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技术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未来教育和未来学校

的形态需要融合大数据、智能化的时代发展趋势,考虑整体时代的变革、教育的变革和学校形态的变革,系

统性地进行思考和整体规划,逐步形成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数字化、智能化的教育。

进入新时代,深化产教融合的战略定位和内涵不断丰富延伸,产教融合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创新

驱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对满足人民知识需求、能力需求、创新需求和发展需求,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引领教育形态变革具有重大意义。

在新的技术革命和产教融合深化的背景下,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提出智慧学习工场的全新设计,

作为推动重建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底层架构,推动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作为开放的教育创新

平台,欢迎更多的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参与到智慧学习工场的实验与建设中来,不断把产教融合和科教融

合推向深入,不断使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新技术革命的要求,不断推动国家的教育创新实验,

不断在全球教育改革和创新中间扩大影响力,增强竞争力,强化话语权,为中国教育实现现代化做出贡献。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

IFIE 2021

第32页

28

融合创新:数字新基建融通应用型高校创新发展

11 月 25 日下午,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盛大开幕。分论坛三汇聚教育信息化标准研究专家、

应用型高等院校改革推动者、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军企业代表,共话“数字新基建融通应用型高校创新发展”,

为加快应用型高校转型,服务数字中国战略提供“教育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数字经

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学校要主动拥抱数字化进程,将发展建立在数字化基座上,以培养具备数字

素养的人才为使命,将服务数字新基建作为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深化产教融合的主攻方向。同时,高校要

加快适应数字化不断发展带来的知识获取和传授方式、教与学关系的革命性变化,以数智化推动教育组织形

式和管理模式变革创新,以数字 +、智能 + 推动高校学科、课程、学习评价、学校组织结构、学校治理体系

的全面重组。

5G 助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所长 曹蓟光

我国 5G 发展全面提速,重塑各行各业发展模式。我国智慧教育发展受到国

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依托 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教育

信息化已步入智慧教育建设与发展的新阶段,智慧教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

的目标导向。5G 多样化的业务能力,满足了不同教育场景需求,催生了

多场景应用。在教学方面,利用 5G 与 VR/AR、全息投影、4K 远程直播等

技术,能够为学生打造在线互动教学、VR 实验教学、全息课堂和智慧实

训等应用场景,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助力实验教学质量提升、满足学

生个性化教学需求、提升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考试方面,解决考试组织过程繁琐、人工批改费时费力、异地参加现场

考试成本昂高等痛点,提升考试的高效化和智能化程度。在评价方面,通过多元、多模态的数据采集技术,

获取更多数据,为学生提供立体的、多元的、复杂的评价。在智慧校园方面,利用 5G+ 物联网技术,通过数

据监测、采集、分析和管理,实现校园设备的互联互通,提高教学环境的信息化和智慧化水平,打造更加健康、

绿色和安全的校园环境。在教育管理方面,5G+ 人工智能协同升级区域教育大脑和管理平台,实现区域内所

辖学校运行状态数据的及时传送和动态监测分析,支撑教育主管部门进行管理决策和响应。

主题报告 数字化推动应用型高校创新发展

IFIE 2021

第33页

29

数字时代的大学演变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院长 张辉

数字化营造教育生态

西交利物浦大学教育前沿院院长 张晓军

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腾讯云教育总经理 钱栩磊

数字时代的根本特征是“无处不在的链接、数据、计算、测量和应用”,

在这样的模式下,数字时代的大学的组织形态、业务形态、项目体系、师

资形态、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能力体系和评价体系都将产生变化。

组织形态方面,信息的传递方式和个体的连接方式决定了组织形态,

在数字时代,组织形态朝着扁平化、去中心化不断演化。业务形态方面,

通过“大中台 - 小前台”的方式,使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定制化的工作、学

习和生活成为可能。在项目体系方面,大学管理者负责搭建平台,将所有

资源平台化,进行数字标记并对使用权限进行分配,实施者根据自己的能

力和可获得资源的情况,选择任务,构建团队,达成目标。在师资形态方面,

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为教育带来了如何培养未来人才、如何利用新一代

技术革新教育的挑战,而产教融合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素质和能力,利用

产业生态和资源支撑学校育人,是教育应对挑战的出路。教育模式要进行

创新,既要坚持以知识为导向的教育,也要开展问题导向的教育,在真实

场景中发现问题,对准问题,引导学习流程,训练学生能力。

人才已经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随着高等教育、职业教育

的发展,人才培养方向与产业融合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腾讯云教育希望

能够通过推动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持续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

企业人才,实现在产业端产教融合新生态的形成。

注重高效利用外部师资,以积分制的方式配置教师资源。同时,要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人机协同,显著提

高教育教学效率。在课程形态方面,要改变一课包打天下的方式,将课程分解为不可再细分的元知识,通过

人工智能算法和云化的教育资源打造定制化教学,实现选择性教育和个性化成长。在评价方面,要对课程学

习进行及时测量、及时评价、及时激励,支撑敏捷组织。

IFIE 2021

第34页

30

报告介绍学校在人工智能产业和深圳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锚定学校专

业设置与人才培养定位,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设人才培养方案

与课程体系的办学经验。学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应用层级的公共扩展课,包

括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人工智能在金融中的应用等,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在

各学院开设专业技术层级的专业课,包括智能交通系统、数据挖掘、机器人

视觉识别技术与应用等,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在所有专业开设人工智能基础

通识层级的公共基础课,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构建了由广到窄的课程体系。

报告从信创产业人才需求入手,分析信创产业具体需要的岗位以及岗位

的核心能力、与院校的对口专业,并详细介绍了神州信创培训体系。基座层

面向院校,通过与院校开展信创产业学院合作的方式,为整个产业生态提供

人才储备;中间层面向行业合作伙伴,提供基于鲲鹏 ARM 架构的全系列人才

认证体系,内容涉及服务器安装维护、操作系统 / 数据库及上层应用的 ARM

架构迁移、应用开发等,为产业整个产业生态提供强有力的的支撑;最顶层

面向产业客户,联合伙伴为产业客户提供行业培训解决方案,并在行业内复制。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

报告介绍学校以现代产业学院为核心,构建现代治理机制、动态评价改

进机制、激励约束机制,课程师资融合、课程双创融合、课程产业融合的“三

制三融”理念模型。其中现代治理机制主要包括以理事会机制和双院长制构

成的体制机制管理,和以专家委员会和首席专家构成的学术管理机制。动态

评价机制主要包括投资方、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多方参与的评估实施和产

教融合状态评估模型。激励约束机制主要包括持续投入机制和成本监管机制。

教师融合主要是校企双方师资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学”和“术”的充分融

合。理论教学和学术开创性项目组成的课程双创融合。以 OBE 为主要方式的

人才培养课程顶层设计和学生职业能力职级评价体系构成的课产融合。

人工智能引领教学改革的思考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王晖

面向信创产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神州数码信创职业教育负责人 包楠

基于“三制三融”的校企融合共生长效机制探索

重庆财经学院校长 吴华安

创新案例 数字化人才培养

IFIE 2021

第35页

31

数智治理:赋能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

11 月 25 日下午,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盛大开幕。分论坛二围绕“数智治理赋能高质量教

育体系构建”主题,汇聚大学名师学者、应用型高等院校改革推动者、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军企业代表,共话

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的新思考、新思路。

数字化学习:教育方式变革与大学形态重构新方向

黄淮学院校长 刘先省

数智化时代高校数字治理与决策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估研究所所长 史秋衡

刘校长提出,数字化革命既是一场技术革命、经济革命,又是一场

思维革命。数字化时代,以“教师、教室、教材、教具”为中心的“教

的范式”逐渐向以“学生、学习、学问、学用”为中心的“学的范式”

转变。精准化的教学过程管理,将大大颠覆传统的教育范式。未来教育

个性化发展的机会与空间无限放大,“以学生为中心”成为必然选择。

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发展,突破三维空间的限制,从传统学校

向未来学校的变革,本质不是技术手段的变革,而是时空维度智慧化的

变革。大数据技术将使大学治理层级更加扁平化、多元化。一切管理都

用数据“说话”,高校将从“凭借经验的粗放管理”,向“依靠数据分

析的集约治理”转变,从而促进教育管理方式的再造和优化。

史教授认为,数据成为现代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数字化

创新带动经济高质量增长,推动传统生产要素重新配置,引领各类产业

方式变革升级。高校服务的新格局已经出现,高校要进行前瞻性布局和

驱动自身数智化转型,抢占人才培养创新的制高点,构筑国家竞争新优

势。大数据是高度结构化的、复杂化的全要素结点的形态,促进经验决

策向数据智能决策的转化,因此数智时代是一种高度复杂的结构化的,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未来形态。未来通过数智科技工具的应用,记录和收

集一切结构化可联网、可标记的全要素接点,形成大数据,高校要立足

国家新基建战略构建智慧校园,健全高校数字治理与决策新体系,逐步

向基于精准数据的数据智能决策转换。

主题报告 新格局新阶段探索应用型高等教育新方位

IFIE 2021

第36页

32

数字治理与应用型高校发展范式改革

四川轻化工大学校长 庹先国

新时代应用技术大学发展方略

黑龙江工程学院校长 付晓飞

庹校长认为,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高校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

运用新型技术赋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高校高质量发展,迫在眉

睫,势在必行。四川轻化工大学以数字化转型为首要任务,明确数字化

转型目标,在组织管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国际化办学

等五大领域,实施数字化转型,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进一步明确

实施路径,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以国家战略需求、行业需求和企业需

求为主导,依托特色优势学科,以创建特色产业学院和新型研究机构为

突破口,以产业链为纽带,以数字化为手段,打通价值链,实现特色优

势学科与行业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共赢,用“数字治理产教融合”新模式,

破解“学校发展三问”,引领并带动产业和学校整体价值双提升。

报告从应用技术大学发展演进、发展定位、发展路径等角度进行阐

述。付校长认为,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意在理论旨于应用,具

有强烈的导向性。黑龙江工程学院定位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

学,办学定位始终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为贯彻落实地方性和

应用型办学定位,学校分别探索得出“56789”和“1234567”办学模式;

在国际化定位上,推行国际化办学理念,研究国际型应用办学模式,开

展国际教育认证,推广国际应用型课程方式,并推行教师授课能力国际

化和教材国际化。在应用型大学发展路径问题上,付校长认为,应用型

大学发展路径包括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坚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深化产教深度融合、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建设、推动国际合作等重要方面。

IFIE 2021

第37页

33

数智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开展路径

阿坝师范学院院长 向武

科教融合背景下数智赋能新工科教育的探索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副校长 刘玉

向院长认为,数字时代背景下,高校数据的开放共享,是实现高校

多元化治理主体的关键性保障。作为民族地区人才培养以及创新技术的

摇篮,数字化在更高起点上推动了阿坝师范学院的创新发展。学校完善

党建体系,搭建“治理体系一体化、培养方式一体化、队伍建设一体化、

工作流程一体化、平台建设一体化和考核评价一体化”等六个“一体化”

新模式,构建了学校大党建工作的新格局;创建“1+N+M”模式,即以

党建为引领,与所在县、乡、镇的党总支系统进行联结,构建“党建 +

智力帮扶”、“党建 + 文旅融合”、“党建 + 电子商务”等模式。学校

将进一步完善智慧党建云平台,用党建引领学校的各项事业发展,推动

学校两评估、两转型战略实施。

刘校长从“学校特色”、“科教产融合的探索与实践”、“未来规

划”三个维度进行分享。齐鲁工业大学在科教融合背景下,面向产业新

需求、新战略,以数字化为抓手,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新增机器人工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工科专业;依托全球首个以超算

为主题的科技园区,在生物信息、智慧城市、科学计算等领域形成一系

列重大应用;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5G、数据技术等方面

集成创新,致力于智慧城市大脑系统平台设计与建设。学校制定“1357”

发展战略,充分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优势和超算济南中心国家平台,

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全面推进数字化建设。

创新案例 数智治理驱动应用型高校创新融合发展

IFIE 2021

第38页

34

数智治理时代人才培养方式变革的思考

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继权

“教育大脑”助力教育信息化发展

三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孙国文

数智化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常州工学院副院长 张兵

陈董事长基于数智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人才培养要以国家发展

战略、产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主动对接技术变革、产业变革。

解决学生个性化培养问题,是高校数智治理的核心目标。高校数智治理

要以数据为基础,以场景为载体,以智能为手段,以应用为目的,以人

文为关怀,以学生为中心。要把数据的集成,数据的计算,数据的治理,

数据的归集进行互融互通,共建共享。应用型技术大学的内涵建设,要

通过高科技、新技术、信息化和各种资源,通过构建“数知 + 数智 + 数治”

和“场景 + 技术 + 方法”的全新体系,落实“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解

决方案”,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

孙总介绍,“教育大脑”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全新规划思路,通过解

决智慧校园的“数据问题”,打破不同系统、不同终端、不同设备之间

的技术壁垒,建设全校数据统一的“教育大脑”,实现各部门管理智能化,

为不同角色提供个性化服务,辅助学校科学决策。“教育大脑”架构包

括感知空间、数据空间和智能空间。感知空间收集数据;数据空间对数

据进行采集治理以及清洗共享和交换,之后将治理好的数据传送到智能

空间;智能空间包含有校园管理、校园服务、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教

育大脑”将相应的数据输送到这 4 个不同的应用空间,赋能高校智慧校

园建设。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

张院长提出,产业学院是贯彻产教融合教育理念和执行相关制度安

排的平台载体和有效抓手。常州工学院针对行业需求,以产业逻辑为特

征,以产业学院为载体,以真实项目为引领,构建以专业集群与行业发

展共生的新型教育共同体,充分抓住“专业、人才、资源、文化、机制”

等五方面因素,重点体现“引企入校”和“一院一镇”两大特色,以高

水平的应用学科研究、人才培养以及社会服务,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提

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产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IFIE 2021

第39页

35

对标立标:开创应用型高校发展新思路

11 月 26 日,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线上召开,论坛以“新阶段,新征程——以新理念构建

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主题,来自政府、教育界、学术界、产业界、企业界的海内外重磅嘉宾汇聚一堂,分

享前瞻思考。

分论坛一汇聚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组织者、制定者、实践者等专家学者,围绕落实中央深化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紧迫任务、改进本科教育教学的内

在需求,探讨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 年)》,共话“对

标立标:开创应用型高校发展新思路”。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副主任 李智

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 朱泓

李智副主任作了《以评促建提升应用型大学教育教学质量》主题报

告,系统阐述了新一轮审核评估的重点改革内容,他指出,新一轮审核

评估评估导向更加突出立德树人、评估目标更加聚焦教学改革、评估分

类更加科学合理、评估视角更加立体多维、评估方式更加灵活创新、评

估结果更加强化持续改进。最后,李智同志从以评促建、实施成效的角度,

重点强调了新一轮审核评估在促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促需求导向的专业

设置、促校企协同的培养方案、促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促学生中心的

教学过程、促实战型的实践教学、促双师双能型的师资队伍、促产学研

的资源平台、促持续改进的保障机制等“十个促”方面,对引导和推动

应用型本科高校坚定走地方性、应用型发展道路,加强应用型内涵建设,

办出特色和水平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朱泓教授从新一轮审核评估方案的研制背景、指导思想、设计思路

等方案设计分析入手,针对审核评估的内容、内涵要素及关系结构、指

标体系等进行了解读,并就审核评估的的组织实施,评估申请、学校自评、

专家评审、反馈结论、限期整改、督导复查等审核评估的流程以及线上

线下相结合的专家考察方式做了指导性介绍。

IFIE 2021

第40页

36

宁波工程学院原党委书记 苏志刚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副校长 曹江涛

衢州学院副校长 吾国强

为了更好的以评促建,夯实学校办学基础,苏志刚教授做了《发挥

评估导向作用,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报告,以充分发挥评估导向

作用,探索产教融合机制创新,以现代产业学院七大建设任务,围绕应

用型人才培养,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与教材、教师队伍建设、

实训环节等教学全过程,诠释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以探索混合

所有制产业学院、高水平科创产业学院和研究院等,介绍了宁波工程学

院全面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

曹江涛教授指出,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试点工作坚持立德

树人、分类指导、问题导向、方法创新,特别尊重学校主体地位、突出

质量文化价值,高水平评估专家团队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决策提供

了高质量专业化战略指导。学校围绕以评促建、以评促强,把立德树人

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贯穿至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

面,全面形成“学科支撑、科研反哺、管理服务、后勤保障人才培养”

良好局面,增强了学校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内涵高质量发展、

建设高水平一流应用型大学的信心和决心。

衢州学院作为“已过合格评估 5 年以上,首次参加审核评估、本科

办学历史较短的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参加新一轮审核评估试点,

吾国强副校长分享了衢州学院在应用型本科的建设过程中,强化学生中

心,把人才培养从“重教轻育”向“五育并举”转变;强化教学改革,

把本科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强化科教融合,

把学生学习从“知识输入”向“知识应用”转变;强化产教融合,把校

园育人从“单一育人主体”向“多元协同育人”转变;强化校地融合,

把学校发展从“供给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变,最终获得育人成果丰硕、

社会声誉稳步向好成效的经验。

IFIE 2021

第41页

37

常熟理工学院副校长 张根华

张根华副校长作了《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常熟理工实践》的案例分析,

他指出新一轮审核评估加强了分类指导的导向,在指标体系、评估过程

中都有体现,对应用型高校的建设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作为被评学校,

在建设过程和评建过程中要结合学校实际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要

将分散于指标体系中的各部分体系化,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整体思路

和做法。但同时也指出,新一轮审核评估引入了大量数据报告,有利于

基于数据的评估和改进。而如何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如何客观

评估,准确评价,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创新方式方法。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

IFIE 2021

第42页

38

在线看!论坛系列活动“四个一”线上巡展开启

立足新阶段教育改革大势,服务新征程应用型高校创新发展,以新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第八届

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系列活动之“四个一”线上巡展近日正式开播!

一讲、一课、一案、一展“四个一”线上巡展,旨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助力教育“十四五”发展,

全方位展现我国应用型高校在转型发展方面的优秀成果,宣传推介各高校、各企业在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

作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通过论坛搭建合作平台,促进校企双方广泛深刻对接,合作成果将在论坛上

进行集中展示。

一讲

一展

一课

一案

论战略,话未来

促转型,提质量

真场景,强链接

树典型,立标杆

高等院校高质量发展系列报告

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成果系列展示

应用型课程建设成果系列展示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秀方案发布与合作意向对接

报告平台:智课堂

开播时间:11 月 5 日 19:00

报告平台:智课堂

开播时间:11 月 5 日 19:00

报告平台:智课堂

开播时间:11 月 6 日 10:00

报告平台:智课堂

开播时间:待定

扫描二维码查看

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

“四个一”系列线上巡展活动

IFIE 2021

第43页

39

共建共享 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胜利闭幕

11 月 26 日,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以下简称“论坛”)胜利闭幕,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

发展中心副主任陈建荣作总结报告。

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理事长孟庆国,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垠亭,驻马店市副市长宋庆林,黄淮

学院校长刘先省,黑龙江工程学院原副校长叶树江等领导和嘉宾出席闭幕式。应用技术大学 ( 学院)联盟副

理事长、黄淮学院校长刘先省主持闭幕式。

本届论坛以“新阶段,新征程——以新理念

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主题,设置 1 个主论坛、

6 个分论坛,总计开展了 30 场报告和 20 场案例分

享,共计 300 余位领导、嘉宾在教育部学校规划

建设发展中心会场和黄淮学院会场或在线参加论

坛。论坛在微博、智课堂等平台直播,在线观看

直播人数超过 700多万人次。论坛还得到了来自《人

民日报》、新华网、《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

电视台、中国大学生在线、中国教育在线等媒体

的持续关注。

本届论坛是在全国上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

中全会精神之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

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

自信和文化自信,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

量发展,引导应用型本科高校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高水平人

才培养体系,提高教育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的

一次有力行动。论坛充分体现经验分享、聚集资源、

深化合作、引领发展的作用,展示了新时代应用型

高校发展的新愿景、新场景、新成就,促进了应用

型高校与行业、企业融合发展。

IFIE 2021

第44页

40

刘先省校长在主持闭幕式时表示,应用型高等

教育承担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强国建设提供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支撑的重要

使命。立足新阶段,开启新征程,迫切要求我们顺

应建设教育强国的教育大势,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

为主题,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胸怀“国之大者”,

坚定信念办大学,立足国情办大学,胸怀梦想办大学,

创新实践办大学,扩大开放办大学,面向未来办大学。

本届论坛设立了一讲、一课、一案、一展“四个一”

线上巡展活动,组织了“四真三化”应用型课程开发

工作坊、应用型高校教师发展沙龙等特色化、多元化、

立体化活动,已经开展了 27 期课程、案例展示;举

办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签订成果发布仪式,推动了

首批 65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战略合作签约。“四个一”

线上巡展活动将持续搭建开放平台、推动全面对接、

持续推进工作、阶段发布成果,打造“永不落幕”的

常态化论坛。█

扫描二维码

观看云端签约仪式视频

陈建荣副主任在总结报告中表示,此次论坛坚

持顶层思维,坚持创新思维,坚持求真务实,呈现

出高、新、实的特点和常态化发展的趋势。本届论

坛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灵魂,主旨立

意高、办会层次深、内涵丰富、亮点纷呈、体系完善。

陈建荣副主任还就发挥各方优势,为实现 2035 远景

目标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型

人才提出倡议,他指出,要坚持研究先行,开展应

用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系列研究,深化应用型高

校发展规律和产教融合规律研究;要坚持共建共享,

将论坛打造成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常态化平

台;要坚持协同各方,充分发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

设发展中心在推动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

重要作用。

IFIE 2021

第45页

41

往届精彩回溯:育先机,开新局

近日,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将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举办。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

征程中,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

高质量发展,必将继续书写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的新篇章。

时代脉搏,引领变革

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的诞生,源于人才

供需结构性矛盾时代之问,源于应用型高校转型改

革的实践创新。论坛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为推动产教

融合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于 2014 年春季创设

的专题性、公益性论坛。论坛已连续举办七届,共

2000 多家国内外单位参会,参会代表及嘉宾达 3000

余人,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化的产教融合

新型伙伴关系网络,已成为深化产教融合改革、推

动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高水平、品牌性国际论坛。

七年来,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始终扎根

中国大地,发改革先声,瞄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点,

立足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

的契合点,为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持续释放产教融

合的能量。论坛始终秉承开放、融合、创新的主旋律,

汇众智,聚势能。

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

拥抱变革 创造价值——应用技术大学的使命与挑战

第一届

第二届

首届论坛发布了“驻马店共识”这一标志性

成果。“共识”指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需要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形成共识,

积极主动参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强化设计,加

快管理制度的改革,为转型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

环境,以更大的勇气、信心唱响改革主旋律,打

好转型发展攻坚战,共同建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体系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体系。

本届论坛巩固了“驻马店共识”广泛认同,

形成了一批围绕产教融合、转型发展重大理论和

实践的学术研究专著。达成了一系列校企合作共

建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重要协议。

IFIE 2021

第46页

42

向互联网 + 与智能制造进军

跨界·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与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新时代产教融合新作为

劳动·实践·创造——开启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第三届

第四届

第五届

第六届

本 届 论 坛 聚 焦“ 互 联 网 +”“ 中 国 制 造

2025”“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实现了

对转型发展方向的战略性引领,成功发布 5 大

产教融合促进计划,开启了转型发展国际化协

作实践。

本届论坛以新技术革命条件下应用型高校建

设的新趋势与经验、“十三五”新兴战略性产业

崛起与应用型高校建设为主要内容,对“十三五”

高校转型发展、“十三五”战略新兴产业与产教

融合发展新机制进行了探索。

本届论坛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乡村振兴战

略、新型城镇化与人力资源供给等核心议题,探

讨新时代中国高校根植人民需求,服务国家战略

的特色发展新方略。首次启动国内第一个企业家

学院和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开启智慧学习工

场新航程。

本届论坛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

中、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作为主线,

体现“四个突出”,即突出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突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德智体美劳全

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构建,突出紧密对接国家重大

发展战略,全面展示产教融合和地方高校转型发

展的最新探索和实践成果。

IFIE 2021

第47页

43

第七届 新征程——面向未来三十年

本届论坛开启了面向未来 30 年的教育规划时

代新篇。论坛设 1 个主论坛、4 个分论坛、1 个课

程与实训基地优秀案例展示。与会领导和专家代

表将探索新时代类型教育的历史方位与未来方向,

探索“十四五”规划与数智治理体系建设,探索

产教融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机制,探索国际应

用技术教育合作格局。

七年来,在论坛的推动下,上海、湖北、河

南、浙江、重庆、山东等 20 多个省市启动了地

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工作,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支持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一大批地方本科高

校主动顺应时代大势,勇担责任使命,探新路、

树标杆,全力聚焦转型提升。

七年来,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始终在

应用型高校的实践探索中铺路、探路、拓路,

在应用型高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机制创新、平台载体建设、转型评价等方面进

行深入探索,积极打造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

的中国方案。

强国建设,开启新程

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以“新阶段

新征程——以新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主

题,旨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

新发展格局,迎接数智时代,探讨应用型高校的形

态重构与体系创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治

理新优势,以数智化推动教育质量变革,推进应用

型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新使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数字新基座,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服

务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论坛深入分析数字化对人才培养变革的影响,

加快高等教育融合创新体系建设,推动教育体系与

科技体系、产业体系、社会体系有机衔接,助力高

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共包括 5 个核心议题:

◆一是“数智治理:赋能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

◆二是“融合创新:数字新基建融通应用型高

校创新发展”

◆三是“学习革命:数智化推动教育质量变革”

◆四是“乡村振兴:新时代应用型高校新作为”

◆五是“赋能双循环:构建国际合作新格局”

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政府机构、研究部门、

地方本科高校和行业企业代表将出席论坛并进行主

旨报告。详情关注教育之弦公众号。█

IFIE 2021

第48页

44

第二届首都未来教育论坛成功举办

2021 年 12 月 25 日,由首都师范大学和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儿童与未来教育创新研究

院和首都师范大学未来实验学校承办,北京房山区教委协办的第二届首都未来教育论坛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主题为“从概念到实践”,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召开,线下设有首都师范大学主会场

和首都师范大学未来实验学校分会场,线上参与人数达到一万余人次。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

邬国强,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杨志成,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处处长任昌山,房

山区教委主任顾成强等出席线下会议。会议开幕式由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刘慧教授主持。

邬国强在致词中表示:“十四五”开局之年

是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年,要强化改革创新 ,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调整优化教

育结构 , 改革创新育人方式。基础教育改革要从

全局的高度,整体性把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

新要求。从概念到实践的过程中,未来教育的发

展必须充分考虑技术进步的带来的影响,加强技

术迭代应用,通过技术进步集成更多资源。要把

未来教育理念转化为实践,绿色低碳发展应成为

未来教育体系的实践重点。

杨志成在致词中表示:未来教育的研讨成为

首都师范大学在教育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内

容。要在研究未来教育的同时提出我们自己的认

知,进而推进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构建未来教育。

未来教育刚刚起步,我们需要构建出具有中国特

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智慧的未来教育体系。

顾成强在致词时表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

策和首都教育发展战略,立足新发展阶段,落实

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以面向未来教

育范式变革为内容,努力建成立德树人的未来学

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未来教育

第49页

45

在主题报告环节,首都师范大学杨志成副校长、

教育部科信司任昌山处长、北京市教委周航副处长、

首都师范大学王陆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余宏亮主

任、北京师范大学刘坚教授等分别做了《未来教育

从概念到实践》《探索推进智慧教育,引领教育创

新发展》《北京“互联网 + 基础教育”实践路径》《大

数据告诉我们如何促进深度学习》《未来教育中微

课程设计》《发现胜任核心素养教育的卓越教师》

等主题报告。

本届论坛设立“未来学校先行实践”“未来教

育体系设计”“未来教育技术赋能”等三个专题论坛,

来自中央电教馆、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等单位十多名专家分别做了专题

发言。儿童与未来教育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朱永海副

教授发布了《未来学校体系建设项目菜单》。同时,

论坛还展示了首师大未来实验学校“从概念到实践”

建设情况,授予首师大未来实验学校、首师大附属

育新学校、首师大实验小学、北京第十一中学等学

校“首都师范大学儿童与未来教育创新研究院实践

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刘海涛书

记做了《扎根中国,面向世界,为未来教育培养,

面向世界》的实践经验交流。

作者 : 季卉慧,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

展中心 █

未来教育

第50页

46

教育部发布《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

告(2020 年度)》

为全面总结 2020 年全国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状况,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委托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

中心研制完成《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20 年度)》(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力求突出时代特点,紧扣教育高质量

发展和新时代本科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要求,以本

科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采用海量数据挖掘、多维

案例分析、大规模问卷调查等方法,结合高等教育

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和全国 1000 余所高校本科教

学质量年度报告,对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情

况进行全面分析,总结高校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的新举措、新经验、新成效,呈现本科教育教学整

体情况、问题和趋势,并提出改进建议,引导高校

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本科人才培养

中心地位,为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报告》指出,疫情期间高教战线凝心聚力,

通力合作,为疫情防控贡献了重要力量。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等百余所高校派出了上万名医护人员驰援

疫区;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及科研

机构积极投身抗疫防疫科研攻关。疫情期间不停教、

不停学,多措并举保证招生、教学、就业等稳步推进。

在线教学规模庞大,全国本科高校共有 108 万名教

师开出 110 万门 /1719 万门次课程,在线学习大学

生人数共计 35 亿人次,全国高校在线课程开出率达

到 91%。

《报告》认为,高校致力构建“大思政”立德

树人格局,持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各校积极

探索思政课与课程思政的建设新思路新方法,将“战

疫”素材融入思政教育,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四

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

营造浸润式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调查显示,2020 年

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超过 90%,比 2015 年提高

了 18 个百分点。

《报告》显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格局不断完善。“四新”建设

不断深化,推动学科专业深度交叉融合,未来技术

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等创新教育学院建设进入试点

阶段。“双万计划”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指引专业、

课程改革方向。高校搭建“全覆盖、多层次、个性化”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

全过程。截至 2020 年底,高校建立的创新创业教

育实践基地平台数累计达 11579 个,校均投入经费

932.39 万元。

《报告》表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

强,崇德尚能服务人才培养。高校教师数量增长明

显,师德师风、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水平不断提升。

2020 年全国本科高校专任教师总数 126 万人,比

2019 年增加了 3 万人。全国本科高校拥有博士学位

教师人数占比为 41.78%,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

为 50.92%,“双师型”教师占比为 19.64%,在校

生与思政课教师之比为 398:1,各指标均相比上一

年有了不同程度提升。

《报告》反映,大学生学习体验满意度、教师

教学效果和用人单位对本科毕业生满意度整体较高。

调查显示,93% 的学生整体上比较认可教师的课程教

学以及学校提供的各种资源、服务和支持,93% 的学

生能够采取深层学习方式主动进行学习,94.7% 的教

师十分专注于教学工作,85.2% 的教师教学质量得到

了单位和学生的认可,96.46% 的毕业生对母校总体

比较满意,95.2% 的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95.91% 的毕业生职业道德水平得到了正面评价。

《报告》指出,疫情期间高校适应需要主动作

为,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努力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改

变了形式,“在地留学教育”得到了发展,国内本

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在读学生超过 30 万人,我国

成为世界主要留学目的地国之一。截至 2020 年底,

全国共有本科教育中外合作项目 890 个(其中 2020

年新增 83 个),覆盖 28 个省份,涉及 440 所高校、

教育统计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免费电子期刊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