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百姓健康2022年10月刊

发布时间:2022-10-31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三秦百姓健康2022年10月刊

1托起“健康梦” 迈向新征程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殷切期待,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大会回顾过往,在对过去 10 年的总结中,凝聚奋进力量,并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我们迎来新的历史坐标,党和国家的奋斗历程由此翻开新的一页。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进行了一场致力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大变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10 年来,梦想一步步照进现实,承诺慢慢转化为越来越美好的生活。新时代的 10 年,是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持续发展、跨越的 10 年。这 10年,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实施,人民健康得到全方位保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系列举措实施,“一老一幼”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人民群... [收起]
[展开]
三秦百姓健康2022年10月刊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普及医学科学知识 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促进健康陕西建设

PEOPLE ’S HEALTH

2022 年 10 月号 总第 104 期

百姓健康

准印证号:(陕)2022-SY051

内部资料

主办 免费交流

承办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陕 西 省 健 康 教 育 中 心

体检发现这种息肉

早切早好

把人民健康放在

优先发展战略位置

P4

“优雅更年 炫彩人生”

健康专刊

十大危险因素

影响国人寿命

疾控专家张义:科学佩戴

口罩 降低传播风险

P7

P41

P31

P32

二十大陕西代表路生梅许下承诺——为党工作 50 年,为佳县人民服务 50 年。

图为路生梅(左一)在佳县佳州街道凌云社区义诊时,8 岁患儿张宇旋与她亲密拥抱。

第2页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陕西省健康教育中心

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团结奋斗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第3页

1

托起“健康梦” 迈向新征程

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殷

切期待,肩负着继往开来的

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第二

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

幕。大会回顾过往,在对过

去 10 年的总结中,凝聚奋

进力量,并明确提出:从现

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

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

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

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

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

上,我们迎来新的历史坐

标,党和国家的奋斗历程由

此翻开新的一页。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

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

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

有所扶上持续用力,进行了

一场致力于实现人民对美好

生活向往的大变革,人民群

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

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

续。10 年来,梦想一步步照

进现实,承诺慢慢转化为越

来越美好的生活。

新时代的 10 年,是中

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持续

发展、跨越的 10 年。这 10

年,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实

施,人民健康得到全方位保

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的系列举措实施,“一老一

幼”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

化,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

贵问题得到加速破解;公共

卫生防护网筑牢织密,传染

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

防控更加有效;中医药守正

创新、传承发展,让更多群

众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

……这 10 年,是我国卫生

健康事业进步最大,老百姓

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的 10

年。人均预期寿命从 74.8 岁

增长到 78.2 岁,主要健康指

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人民群众健康权得到充分

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

中说,未来 5 年是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

起步的关键时期。时代在召

唤,人民充满期待,在新的

赶考路上,全体卫生健康工

作者要将个人对人生出彩

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融入建设健康中国、同

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历史

征途之中,怀抱梦想又脚踏

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

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前进!更加美好的未

来,等着我们每一个人去创

造。 据《健康报》

第4页

2022 年 10 月号 总第 104 期

准印证号:(陕)2022-SY051

2

读者朋友可同时关注:

叶陕西日报曳百姓健康专版曰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渊台冤公共频道叶百

姓健康曳栏目尧新闻广播叶百姓健康曳栏目曰

陕西百姓健康网曰

陕西百姓健康新媒体矩阵遥

《三秦百姓健康》所刊载文字及图

片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

联系。如有印刷质量问题,请与印刷

厂联系调换,电话:029-86224414遥

《三秦百姓健康》编辑部

敬 告

04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

06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传达学习二十大精神

07 疾控专家张义:科学佩戴口罩 降低传播风险

08 巩固一生 “赢”战骨折

10 陕西省财政下达 3.51亿元提升重大传染病防治水平

11 陕西省肿瘤医院:信息支撑医疗 方便患者就医

12 陕藏携手 齐心抗疫

13 217 次无偿献血的儿科医生

14 天转凉 警惕三叉神经痛

15 老人用药远离九大误区

16 霜降“平补” 固护阳气

17 老人多养背 为身体“攒阳气”

18 豆奶——膳食的必需品

19 牛奶——便利的补钙良品

20 7 个方法调节抑郁情绪

21 5 种呼吸法强心肺

22 清除“隐形污染” 营造健康居室

01 卷首语

热点关注

健康要闻

三秦名医

家庭医生

健康饮食

运动健身

中医养生

心理健康

环境健康

抗疫前线

第5页

3

CONTENTS目录/

优生优育

24 应对乳腺癌危险因素有方可循

25 3 种男性病需“夫妻同治”

26 秋冬季 当心流感“侵害”宝宝

27 金秋十月 这些传染病早预防

28 养护膝关节 从细节入手

29 远离槟榔 预防口腔癌

30 种植牙:提高咀嚼功能 改善生活质量

31 体检发现这种息肉 早切早好

32 认识更年期 迈过“健康坎”

34 更年期女性的“难言之隐”

35 更年期警惕妇科肿瘤

36 雌激素 补还是不补

37 6 个建议 平稳度过更年期

38 男性也有更年期 乐观心态是良药

39 致敬遗体器官捐献者 让生命在奉献中延续

41 十大危险因素影响国人寿命

44 影响孩子一生的 7 种能力

46 诺贝尔奖得主:开启长寿之门的 5 把钥匙

48 3 位医学院士的“长寿经”

女性健康

男性健康

儿童保健

“优雅更年 炫彩人生”健康专刊

慢病防治

传染病防治

健康万象

名人养生

《三秦百姓健康》编委会

主 任 刘勤社 刘宝琴

副主任 杨联昌

编 委

主 编 葛云峰

副主编 任 军

编辑部

主 任 门孝成

副主任 郝文娟

责 编 毕 平 方 菲

李晓露

美 编 文 甬

校 对 文正信

地 址 西安市未央区文景路 61号

邮 编 710016

编辑部 (029)89575384

15091159199

传 真 (029)89575384

邮 箱 625537868@qq.com

印 刷 陕西豪迪印刷厂

主办: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承办:陕西省健康教育中心

高安垠 梁卫峰 于 泳

李 杨 彭 飞 刘 娜

杨三忠 杜 强 薛 寒

陈海鸿 刁卫平 师中荣

温春梅 杨新俭 冯新维

张宇峰 许力宁 张继卯

黄鹏翔 李小明 任 军

樊军荣 李宏发 何小鹏

赵小龙 李文革 胡生凡

高怀和 张 弦 王 黎

马建琦 李春安

23 当准妈妈遇上“甲减”

第6页

[ ]

4

热点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

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

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

党的二十大代表们纷纷表示,健康连着千家

万户的幸福,关系国家民族的未来。新时代这十

年,我国积极推动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着力解决群

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成效持续显现,彰显了中

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优势和活力。新征程

上,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补

短板、强基层、建机制,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更好地

保障人民健康。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

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

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出建设健康中国的号召,

确立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卫生健康事业

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

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这让我们医务工作者备受

鼓舞。”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大内科主任、呼吸

与危重症医学二科主任袁雅冬代表说,“我国建成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体系,国家基本药物

目录品种增加到 685 种。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超过 13.6 亿,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

例降至 27.7%。这些成就生动体现了人民至上、生

命至上的价值追求。”

新时代这十年,健康中国建设步伐稳健,人民

健康得到全方位保障,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2021

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 78.2 岁,主要健康指标

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公共卫生防护网织牢织密。“党的二十大报告

提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

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

这激励我们疾控工作者继续奋进。”天津市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颖代表说,近年来天津持续推

进疾病预防工作,完善重大传染病监测体系,全市

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整体呈现平稳下降趋势。同

时,提高流调的速度、精度和准度,为新冠肺炎疫情

防控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快速、全面的信息支持。

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陕西省榆林市佳县

人民医院原副院长路生梅代表扎根黄土高原,在

基层工作 50 多年,见证了偏远地区医疗条件和水

平的巨大变化。路生梅说,“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

一般疾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逐步

成为现实。现在,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医疗卫生

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患者看病有医保,遇到疑难杂

症还可以进行远程会诊。

健康中国建设成效显著。从做细做实家庭医

生签约服务,到为广大农村妇女免费提供“两癌”

筛查,再到扎实推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

作……代表们表示,我国医疗服务和保障能力不

断提升,全民身体素质、健康素养持续增强,健康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

促进政策。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

第7页

5

热点关注

中国建设成效显著。

解决群众就医难题,积极推动“治病为中心”

向“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现代化最重要的指

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解决群众就医难题。

江苏省扬州市委书记张宝娟表示,要强化医保、医

疗、医药“三医联动”,着力在医改重点领域、关键环

节取得突破。近年来扬州市持续深化医改,共组建

17 个纵向医联体、建设 35 个联合病房、设立109

个省级名医工作室和 208 个市级名医工作室,城市

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稳步推进。以苏北人民医

院、扬大附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为支撑,构

建四大会诊中心,提供十二大类远程医疗服务。

积极推动“治病为中心”向“人民健康为中心”

转变。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黄明会代

表说,我们要将维护人民健康的范畴拓展到影响

健康的各个领域,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

康服务。重庆将健康管理关口前移,全市居民健康

素养水平明显提升。聚焦人口战略发展研究,呵护

“一老一幼”,不断优化完善生育环境、推进医养结

合,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

盼问题,全面建成“城市 15 分钟、农村 30 分钟”医

疗服务圈,群众看病就医更方便、更舒心、更经济。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持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

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代表们表

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

提高,人民群众更加重视生命质量和健康安全,健

康需求呈现多样化、差异化的特点,要不断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河南省南阳市委

书记朱是西代表说:“要坚持完善中医服务体系,

让百姓享受到价格合理、效果良好的中医药服务,

推广中医传统健身功法。提升中医诊疗水平,推广

普及中医药适宜技术,带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

展,更好护佑人民生命健康。”

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目前,一些地方还存

在基层医疗资源相对不足、人才力量较为薄弱等

问题。要继续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完善医联体

管理,构建分级诊疗格局,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

社区。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从薪酬待遇、工作

环境、业务培训等方面入手,着力激发广大医务人

员积极性。

科技创新助力医疗卫生事业。“国药集团近 30

个一类创新药相继上市,十一价宫颈癌疫苗、抗体

偶联药等一批新药正在研发。”国药集团党委书

记、董事长刘敬桢代表说,下一步,将加强创新药、

药物新型给药系统和制剂新技术、绿色制药工艺、

现代中药等领域的研究,助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

展,更好服务人民健康。

代表们表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我国走

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之路,

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

了坚实的健康基础。奋进新征程,要再接再厉,持

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

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来源 / 人民日报 编辑 / 门孝成

第8页

热点关注

6

10 月 25 日上午,陕西省卫

生健康委召开委直系统领导干

部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七

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一

中全会精神,传达学习省委常委

会(扩大)会议、省政府党组(扩

大)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党的二

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工

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刘宝琴主

持会议。委领导、委机关各处室

主要负责同志,省中医药管理

局、省保健局副局长及各处室主

要负责同志,委直属单位主要负

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中国共产党第二

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

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

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

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

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

南。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

十大报告,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

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

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在党的二

十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再

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是党心

军心民心所向,是全党全军全国

各族人民之幸,要坚决拥护、紧

紧跟随。

会议强调,要完整、准确、全

面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

贯彻贯穿于陕西卫生健康工作

的各方面、全过程。要深刻认识

党的二十大的重大政治意义、理

论意义、实践意义,深刻领悟“两

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始终牢

记“国之大者”,始终坚持“三个

务必”,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

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

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

署上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继

续落实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

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从

严从细抓好疫情防控,全力推动

健康陕西建设,持续巩固脱贫攻

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

面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

家战略,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

改革,着力健全公共卫生体系,

努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

应急能力建设,确保年度目标任

务圆满完成,同时要精心谋划好

新年度工作,铆足干劲、下足狠

劲,撸起袖子加油干,担当作为

谱新篇,奋力开创陕西卫生健康

事业新局面。

会议要求,要把学习宣传贯

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

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

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

十大精神热潮,抓好学习培训,

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宣传,确保

深入领会、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

报告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确

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我省卫生

健康系统落地见效。

编辑 / 门孝成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传达学习二十大精神

安排部署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工作

第9页

近期,呼和浩特市报告一例

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 BF.7

病例,这是国内首次发现该变异

毒株。奥密克戎变异毒株 BF.7

有哪些传播特点?公众如何预

防?对此,记者近日专访了陕西

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所长张义。

问题 1: 奥密克戎变异毒株

BF.7 有哪些传播特点,感染后有哪

些症状?

张义:BF.7 变异毒株比现

有的变异毒株更具有传染力,扩

散性及逃逸性,极易造成大面积

传播。而且 BF.7 的感染者以无

症状患者和轻症患者居多,因此

很容易“潜行”在人群中,难以发

现。BF.7 变异毒株感染后表现

的症状主要有高烧、持续性咳

嗽、身体疼痛、头痛、喉咙痛、嗅

觉改变和食欲不振等。

问题 2:我省是否出现奥密

克戎变异毒株 BF.7 感染者?

张义:10 月 3 日我省报告一

起家庭聚集性疫情,感染者为赴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探亲返回的人

员,经基因测序为奥密克戎变异

株 BF.7 进化分支。该起疫情因处

理及时,没有发生扩散蔓延。

问题 3:面对新的变异毒株,

公众如何做好防护?

张义:对公众而言,科学佩

戴口罩仍是有效的个人防护措

施。不正确佩戴口罩,很可能被

感染。近日省外公布了多起因没

有佩戴口罩发生户外隔空传播

的案例:有的不佩戴口罩在公

共场所随地吐痰,传染了路过

的数名市民;两人均未正确戴

口罩,相隔一两米发生交叉感

染;有的没有正确戴口罩,在人

流密集的人行道上路过,导致

多名路人感染;有的未戴口罩

在小区与邻居近距离接触,最

后多人被交叉感染。“隔空传播”

再次提示我们,科学佩戴口罩可

有效降低传播风险,减少交叉感

染,防止疫情蔓延,这是最简单

实用的防控措施。

当然,除了科学佩戴口罩以

外,还要做好其它个人防护措

施,如坚持勤洗手、常通风、分餐

制、用公筷、保持“1 米线”社交

距离等。如果出现发热、乏力、干

咳等不适症状,应尽早到就近医

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

问题 4:怎样正确佩戴口罩?

张义:正确佩戴口罩要注意

以下几点:一是确保口罩盖住口

鼻和下巴,鼻夹要压实;二是口

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

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推荐更换

时间为 4 小时;三是在跨地区公

共交通工具上,或医院等环境使

用过的口罩不建议重复使用;四

是需重复使用的口罩在不使用

时宜悬挂于清洁、干燥、通风处;

五是戴口罩期间如出现憋闷、气

短等不适,应立即前往空旷通风

处摘除口罩。特别要提醒的是,

佩戴口罩时鼻翼两侧要捏紧,否

则气溶胶很容易乘虚而入。

问题 5:低风险区来返陕人

员需要加强防护吗?

近期,省内外疫情形势复杂

严峻,即使是低风险地区来陕返

陕人员,抵陕后也倡导 3 日内自

觉居家健康监测,落实核酸三天

两检措施,不参与聚餐聚会,不

去人群密集场所,做好个人、同

行人员及家人健康状况监测,如

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请

佩戴好口罩,及时到就近医疗机

构发热门诊就诊,就医过程中尽

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采写 / 门孝成

奥密克戎变异毒株 传染性更强

疾控专家张义:

科学佩戴口罩 降低传播风险

热点关注

7

第10页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骨

质疏松症作为一种以骨量下降、

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

性骨骼疾病,已成为危害老年人

健康的重大慢性病。10 月 20 日

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我国的

主题为“巩固一生,‘赢’战骨

折”,强调对于骨质健康的关注,

需要贯穿一生,从 0~18 岁、

18~40 岁、40~65 岁及 65 岁

以上,各个年龄阶段都需要从不

同的角度关注骨质健康。

0~18 岁

均衡营养 坚持运动

骨量在全生命周期呈现动

态变化。儿童和青少年阶段是构

筑骨骼最重要的时期,如果骨量

能在这个时期达到理想值,对预

防人体多种骨骼疾病具有重要

的意义。研究显示,峰值骨量每

增加 5%,老年时期患骨质疏松

症的风险会下降 40%。

保持营养均衡。注意摄入富

含钙、维生素 D、蛋白质、维生素 K

和镁的食物。1~18 岁年龄段人

群,每天需要摄入钙 700~1300

毫克。4~18 岁年龄段人群,每天

需要摄入蛋白质 19~50 克,加强

奶制品、蛋类、新鲜鱼和肉类的摄

入。要注意营养搭配,增加有利于

骨骼健康的食物配比。

坚持运动。建议规律地进行

体育锻炼,培养长期运动的习

惯。每天进行 60 分钟以上的有

氧运动,如跑步、健步走、游泳、

跳舞、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 3

天进行肌肉力量运动,每次 60

分钟或更久,包括跑步、跳绳、打

篮球、打网球和进行抗阻训练

等。当然,也要避免过度锻炼。

避免不良的生活嗜好。如嗜

烟、酗酒,过量饮用碳酸饮料、咖

啡等,还要避免太瘦。积极治疗

可能影响骨骼健康的疾病如神

经性厌食症、炎性肠病等。

18~40 岁

增加日照 强健骨骼

在青少年时期积累骨量后,

18 至 40 岁年龄段人群要做好

骨骼健康的维护,特别是要注意

日晒,保证骨骼拥有充足的维生

素 D。

维生素 D 在人体中有两个

主要作用:一是维生素 D 在体

内活化以后直接促进肠钙吸收,

让血钙维持良好水平,为骨骼生

长提供重要原料;二是可以促进

骨骼的代谢和成熟,让骨骼的形

成和吸收之间达到平衡。

当维生素 D 含量 低的 时

候,人体的血钙会偏低,从而激

发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促进骨吸

收,容易引发骨质疏松,这是老

年人骨质疏松症的一个重要发

病机制。另外,缺乏维生素 D 的

人会有无力感,容易跌倒,增加

骨折风险。

增加日照、多晒太阳是保持

维生素 D 营养水平的重要方

法。皮肤在阳光紫外线的照射下

产生的维生素 D,即内源性维生

素,是体内维生素 D 的重要来

源。一般来讲,在春、夏和秋季,

上午 10 时到下午 4 时,将面部

和双上臂暴露于阳光下,每次累

计 15~30 分钟,每周保持 3

世界骨质疏松日特稿

巩固一生 “赢”战骨折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夏维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伤害防控室主任 段蕾蕾

8

热点关注

第11页

次,基本上能够满足人体维生素

D 的营养需求。但需注意避免强

光照射,以防灼伤皮肤。

外源性的维生素 D 如一些

深海鱼、鱼肝油、菌菇类植物中

也含有维生素 D,可以通过食物

补充维生素 D,但其中的维生素

D 含量不是很多。

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维生

素 D 补充剂。推荐每天 200IU。

如果是维生素 D 缺乏病症患

者,每天补充剂量可能要更多,

具体需要专业的医生来评估。

40~65 岁

骨量筛查 防患未然

40 至 65 岁年龄段人群要

了解骨质疏松症,每年进行骨量

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骨量指单位体积内的骨组织含

量,可以通过骨密度检测了解。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基础骨量

积累和增龄后骨量流失密切相

关,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发生时

通常悄无声息,可以说是沉默的

“健康杀手”。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主要依据骨密度测量结果和 /

或脆性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高、

致残率高,治疗费用高。骨质疏

松症患者每次发生骨折之后,再

发生骨折的风险也会成倍增加。

除了每年进行专业的骨量

筛查之外,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

还有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

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

亚洲人骨质疏松症自我筛查工

具(OSTA)、跌倒危险因素评估

量表。骨量筛查是非常重要的,

不仅可以减少骨折的风险,还可

以节约骨折后治疗的费用。

65 岁以上

预防跌倒 避免骨折

预防跌倒,以及预防跌倒带

来的骨折,是 65 岁以上年龄段

人群骨骼健康的底线。请大家记

住老年人预防跌倒“十二字”口

诀——要锻炼、要服老、要适老、

早治疗。

要锻炼——运动是良药。运

动锻炼能帮助老年人应对和延

缓因衰老而引起的生理功能衰

退,使其保持在较好的状态。大

量科学证据表明,科学合理的运

动锻炼不仅有助于预防跌倒,还

能降低跌倒引起骨折的风险。平

衡训练如侧步走,脚跟对脚尖

走,金鸡独立换重心等,以及功

能性训练如太极拳,均对改善老

年人平衡能力、预防跌倒具有一

定效果。

要服老——慢点 会更 好。

随着机体功能不断下降,老年

人身体活动要逐渐放慢节奏。

如转身时动作要慢;接电话、过

马路时不着急;起床别着急,遵

循坐起 30 秒,双腿垂到床边 30

秒,站立 30 秒再走的 3 个半分

钟原则等。

要适老——扶手是个宝。我

们可以为老年人提供适老化环

境,比如在洗手间、走廊、楼梯、座

椅处设置扶手,提供适合的拐杖、

助行器等支撑老年人安全行走。

早治疗——风险要知晓。跌

倒与很多疾病相关,如肌肉骨骼

疾病、眼部疾病、神经精神疾病

等。老年人跌倒后,无论受伤与

否,都要及时告知家人或者医

生,排查导致跌倒的原因,积极

治疗。 编辑 / 方 菲

9

热点关注

第12页

健康要闻

10

10 月 9 日,记者从省财

政厅获悉:为进一步提升陕

西重大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

水平,省财政今年下达补助

资金 3.51 亿元,全力支持扩

大国家免疫规划、艾滋病和

结核病防治、新冠肺炎监测

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顺利

实施。

通过 项目 实 施, 陕 西

90%以上 0 岁至 6 岁适龄儿

童按照要求接种乙肝、卡介、

脊灰、百白破、乙脑、麻腮风、

甲肝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儿童免疫水平不断提高;艾

滋病、结核病死亡率和新发

病例数持续下降,公众防治

知识知晓率进一步提升;推

进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有

效防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

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

等慢性病和精神疾病;出血

热、布病、鼠疫等传染病得到

控制,新冠肺炎等重点传染

病得到严密监测。

文 / 苏怡

2022 年 8-10 月,在做

好新冠疫情防控的前提下,

省结防所利用流动数字体检

车,对西北政法大学、西安欧

亚学院、西安明德理工学院、

西安思源学院、西安翻译学

院等高校 2022 级新生约 3

万人次,开展结核病胸部 X

线筛查工作。在筛查同时,利

用结核病防治知识展板,对

在校师生进行结核病防治知

识宣传教育,杜绝结核病在

校园内的传播流行,培养学

生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意识,提高师生对结核病的

认知水平和防控意识。

20 多年来,省结防所积

极发挥专业优势,在全省范

围内对重点场所人员开展结

核病筛查,尽早发现传染源,

督促相关单位采取措施,避

免结核病疫情扩散,有效保

护了群众身体健康,维护了

社会的正常秩序。

文 / 乔文翠

为深入实施健康咸阳

行动,推动咸阳市紧密型县

域医疗卫生共同体高质量

发展,构建更加优质高效的

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满

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10

月 18 日,咸阳市全面启动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力

争到 2022 年底,全市所有

县市区均至少建设一个县

域医共体。

近年,咸阳市卫生健康

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

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

府工作要求,坚持以人民健

康为中心,构建优质高效的

县域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

体系,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

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效率。今

年 6 月召开了全市紧密型

县域医共体筹备启动工作

汇报会;7 月召开了全市紧密型县

域医共体建设暨综合医改试点反

馈问题整改工作视频会议,对全市

县域医共体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

彬州市、永寿县作为国家紧密型县

域医共体试点县,积极探索,大胆

创新,高位推动,建立了以县委主

导、政府推动的工作机制,形成了

办医主体明确、投入机制到位、部

门政策协同、决策科学高效的管理

体制,初步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就

能享受到更好更公平的优质医疗

资源。兴平、泾阳、三原、乾县、长武

作为全省试点县,先后赴三明等地

学习先进经验,并结合各县市实

际,制定了县域医共体实施方案。

武功、礼泉、旬邑、淳化目前已具备

开展县域医共体条件,部分工作已

通过医改领导小组会议审议。

文 / 门孝成

陕西省财政下达 3.51 亿元

提升重大传染病防治水平

陕西省结防所为 3 万名

高校新生开展结核病筛查工作

广

第13页

为了巩固提升我省

碘缺乏病三年攻坚防治

成果,针对防治中短板

和不足,省地防所组织

开展了“补短板、强弱

项”的专项督导调研。调

研发现,除西安市西咸

新区、国际港务区和高

新区外,渭南市经开区、

渭南市高新区、铜川市

高新区、宝鸡市高新区、

安康市高新区和恒口示

范区,共 4 个市 7 个新

区未开展监测。为此,省

地防所高度重视,将 7

个新区纳入监测单位,

并通过重点培训、现场

帮扶等措施,与市县共

同开展了 1500 余名儿

童和孕妇的盐碘、尿碘

和甲状腺等现场调查工

作,顺利完成年度各项

监测工作任务。

截至目前,全省已

有 117 个县区开展碘缺

乏病监测,县区监测数

量达到历年最高,此项

工作进一步强化了碘缺乏病

监测评价全覆盖行动,为我省

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危害奠定

了基础。 文 / 门孝成

日前,陕西省肿瘤医院疑难

病症诊治能力提升互联网线上

诊疗平台项目、MDT 多学科会

诊平台完成验收。本次诊疗平

台在“挂缴查”、“住院充值”、

“病历邮寄”、“送药到家”等功

能的基础上,上线了“体检预

约”、“体检报告查询”“检查预

约”和“互联网 + 护理”,在不断

优化“挂缴查”的基础功能下,

逐步新增模块,完成从挂号问

诊到出院病案邮寄的一站式服

务。同时 MDT 多学科会诊平台

支持全面整合患者的院内数据,

同屏同步交互讨论,采用院内集

中会诊为主、移动会诊为辅的

方式,均可实时在线查阅并给

出会诊意见。截至今年 8 月底,

互联网诊疗平台活跃人数 16

万余人次、预约挂号近 4 万人

次、核酸预约量 10 万余人次、

诊间支付 18 万余人次、病案邮

寄 1862 次,视频问诊在线咨询

400 余次,累计住院患者发起

MDT 会诊 42 次。

互联网线上诊疗平台为患

者提供了线上线下的一体化就

诊服务,为三秦百姓提供“让信

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路”的有

温度诊疗服务;通过远程会诊

和 MDT 多学科会诊系统的完

善,汇聚省内外肿瘤大咖及院

内多学科专家为患者提供更加

科学、适宜的治疗方案,提升了

肿瘤等疑难复杂疾病的规范化

诊疗水平,为肿瘤患者送“福

音”,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方面也

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文 / 门孝成

西

7

为督促 2022 年居民健康

素养、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监

测工作进度,保证调查质量,根

据国家和我省监测工作方案要

求,省健康教育中心近日对承

担国家 2022 年监测任务的县、

区进行督导与复核。

本次督导与复核采取查看

资料、入户调查、电话核查等方

式,了解入户调查进度、平板电

脑数据采集上传情况、相关调

查表格完成情况等。对每个已

完成调查的县(区)随机抽取 15

份问卷,分别核实调查对象的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文化程

度及职业等一般情况。复核中

认真听取监测点工作人员提出

的意见和建议,对调查中出现

的问题予以指导。

文 / 吴艳梅

我省开展居民健康素养

和中医药文化素养监测工作

陕西省肿瘤医院:

信息支撑医疗 方便患者就医

健康要闻

11

第14页

12

抗疫前线

藏西秘境,天上阿里。九月的

阿里,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时光,

它在遥远的天边,也在灵魂的深

处。它是“中国最独一无二的世外

天堂”,可唯有勇者,才有机会看

到这里最恢宏的风景。然而,一

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让阿里这颗

“西部明珠”瞬间“冷却”了下来,

一场疫情阻击战悄然打响……

9 月 20 日 6 点,随着飞机

的一声轰鸣,陕西第四批援藏医

疗队踏上征程,9 点 30 分,飞机

降落拉萨贡嘎机场,经过短暂的

经停转机,飞机于中午 1 点抵达

阿里昆莎机场,在经过一系列疫

情防控检查后,在平均海拔

4500 米的阿里地区,队员们顾

不上休息坐上大巴直赴驻地,但

随之而来的高反开始慢慢影响

着每位队员,头痛、喘憋、乏力等

无不挑战着每位队员的身心,但

大家热情高涨,积极调整,随时

准备出击一线。

在队领导的安排下,我有幸

成为阿里地区噶尔县医院核酸

检测组组长。21 日下午我便带

领组员们对噶尔县医院核酸检

测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并按计

划 22 日开展全流程督查工作,

让大家先熟悉工作环境。23 日,

我们正式开始了援藏工作,摆在

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方舱实

验室无法运行,所有检测工作暂

时都被安排在噶尔县疾控中心

的小型实验室里,检测质量隐

患,生物安全隐患无处不在。鉴

于疫情的攻坚时期,当天我便安

排援藏队员们立即投身到方舱

实验室恢复工作中,大家齐心协

力,通过两天的验证,24 日,方

舱实验室终于达到运行要求,我

们立即向指挥部申请调来一台

扩增仪以增加检测能力。经过几

日的共处,我们与藏族同行们建

立了深厚的友谊。

正当实验室刚刚步入正轨,

一项艰巨的任务突然被安排到我

们实验室,那便是整个地区疑似

样本的复检工作,面对 24 小时内

随时可能送来的可疑样本和突然

增加的工作量,我们噶尔县医院

新冠核酸检测团队没有丝毫犹

豫,当即承担下整个任务,确保疑

似样本送到后第一时间进行复

检,并对复检结果进行上报。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随着工

作量的增加,队员们明显感觉到

压力空前,面对随时送来的可疑

样本,面对 4500 米高海拔加上

N95 口罩带来的身体极限,我们

再次进行了工作动员,设立党员

模范岗,带头承担大批量工作,

第一时间检测并上报可疑样本。

在模范带动下,大家一个个士气

高涨,标本不做完不出仓,复检

结果没上报不下班,不再有固定

的上下班时间,有的只是对人民

生命健康守护的责任。

9 月的阿里高原昼夜温差

极大,早晚寒风刺骨,中午骄阳

似火,在这样的环境下,队员们

磨砺出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

赤诚之心,不怕苦,不怕累,哪里

有需要就奔赴哪里,时刻让党和

人民放心,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

命健康放在第一位,以实际行动

履行医务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作者系陕西中医药大学附

属医院主管检验师、陕西省第四

批援藏抗疫医疗队队员)

编辑 / 李晓露

陕藏携手 齐心抗疫——陕西省第四批援藏抗疫医疗队工作侧记

文 / 王 凯

第15页

13

三秦名医

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有一

位以亲和力著称的儿科医生,被

患者家属亲切称作“儿童健康的

守护神”——他就是儿童保健科

主治医师黄哲。除了当好一名儿

科医生外,25 年来,黄哲累计献

血 217 次,献血 90400 毫升,用

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普通医生

的真、善、美,赢得社会的广泛关

注和赞赏。

无偿献血的带头人

1997 年 5 月,一个偶然的

机会,黄哲开始了无偿献血,从

此一发不可收拾。25 年来,黄哲

从未间断无偿献血,从捐献全血

到捐献血小板,至今累计献血

217 次,献血总量高达 90400 毫

升。先后荣获西安市无偿献血形

象大使最佳人气奖、无偿献血优

秀志愿者、连续 6 次荣获“全国

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8 年

获得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个人

奖,2019 年入选《全国无偿献血

群英谱》。多年来,他在献血的同

时还不忘义务普及献血知识。在

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周围不少朋

友也纷纷加入到献血的队伍当

中。他说“一个人捐献一百次,不

如带动一百个人捐献一两次!”

《陕西日报》、《西安晚报》等多家

媒体对其无偿献血事迹进行广

泛报道。

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

发生后,黄哲积极响应省卫健委

献血倡仪,疫情期间仍然不间断

捐献血小板。他说,“作为一名医

务人员,我没能像其他同事一样

出征武汉抗疫第一线,但我可以

通过献血为患者出一份力,为抗

击疫情出一份力。”他也被三秦

网评为“最美抗疫人”。

公益活动的热心人

作为西安志愿者协会的注

册志愿者,黄哲从 1992 年开始

积极投身陕西“希望工程”行动,

资助陕北佳县 2 名贫困儿童 4

年的小学学习。

2006 年,黄哲加入华商网

公益互助组织,利用业余时间坚

持参加公益活动,成为该组织的

骨干,组织参与了 500 多次公益

活动,足迹遍布镇安青铜关小

学、商州火神庙中学、商州夜村

小学、蓝田葛牌镇泘沱小学、蓝

田薛村小学、城固小北小学、凤

县堆子村、西安市儿童福利院、

周至聋哑学校、高陵手牵手特教

中心、西安心心特教中心、莲湖

明慧特教阳光家园、雁塔老人

院、丰泽园老年公寓等地。他拍

摄的公益活动照片被 《西安晚

报》《陕西电视台》等媒体采用。

经过他的网上发帖号召,高陵手

牵手特教中心、莲湖明慧特教阳

光家园已经广为人知,得到了媒

体的宣传和爱心人士的关注和

帮助。黄哲因此荣获新城区美德

之星提名奖、2021 年第一期西

安好人、陕西省第六届道德模范

提名奖,被华商网评为“十佳公

益人物”、“华商网优秀网友”、华

商网十年资深公益人;黄哲被陕

西省民政厅、省老龄委、省慈善

协会、省妇联、团省委和陕西电

视台评为陕西省首届十大孝子,

他所在的公益互助团队被华商

网评为“金牌团队”。

采写 / 王秋阳 编辑 / 李晓露

217 次无偿献血的儿科医生——记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治医师黄哲

第16页

14

家庭医生

作为每个人一生中体验最

早、最多的主观内在感觉——

“疼痛”,是我们经常遇见的问

题。三叉神经痛骤然发作,出现

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

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被

称为“天下第一痛”。

寒冷易诱发三叉神经痛

西安交大一附院疼痛科主任

王锁良主任医师介绍,三叉神经

痛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三叉神经

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

疼痛,女性多见,常在说话、吞咽、

刷牙、洗脸、冷刺激、情绪波动等

诱因下发病。近日由于气温低,不

少患者因头面部受凉,或吃了生

冷、硬质的食物,加上熬夜失眠等

因素,导致三叉神经痛复发。

三叉神经痛的疼痛部位主

要局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以上

颌支和下颌支多见,有时候仅是

说话、咀嚼、刷牙和洗脸等面部

的随意运动或不小心触摸到面

部某一区域就有可能被诱发,最

敏感的部位是口角、鼻翼、颊部

或舌。

规范治疗 摆脱疼痛困扰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

继发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

不明,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多

因其他疾病导致,如脑膜瘤,胆

脂瘤,三叉神经鞘瘤等。原发性

三叉神经痛相对不容易自愈,可

以先给予药物治疗,如卡马西

平,普瑞巴林等,如果药物疗效

不好或难以耐受药物的副作用

可以选择射频消融术、神经调控

术、球囊压迫术或微血管减压治

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以治疗原

发病为主。

三叉神经痛病,往往容易与

头面部的其他类型的疼痛如牙

痛相混淆或并存,因此有头面部

的疼痛症状,切莫病急乱投医,

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预防三叉神经痛“偷袭”

三叉神经痛因多数患者病

因不明确而较难预防,患者一旦

发作过三叉神经痛,则需重视三

叉神经痛的复发。建议做到以下

几点:

1. 坚持锻炼,保持良好体

格;2.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

起伏波动较大,以免引起体质下

降,诱发三叉神经痛;3.生活习

惯或作息规律,注意保暖,避免

面部受凉、受寒等,同时避免过

度疲劳,目前医学界认为过度疲

劳易诱发各种疾病,保证夜间充

足睡眠休息较为重要;4.保持规

律饮食,饮食方面尽量避免辛辣

或寒凉食物的刺激。

采写 / 方 菲

天转凉 警惕三叉神经痛

受访专家 西安交大一附院疼痛科主任医师 王锁良

核心提示:秋冬季,不少患者因头面部受

凉,或吃了生冷、硬质的食物,加上熬夜失

眠等因素,导致三叉神经痛反复发作。

世界镇痛日专题

专家简介

王 锁 良

主任医师、教

授 、 医 学 硕

士、硕士研究

生导师,西安

交 大 一 附 院

疼痛科主任,

中华疼痛学会第三临床研究中

心主任,陕西省疼痛学会主任委

员,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常务

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专

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非公

立医疗机构协会疼痛专业委员

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疼痛学

分会微创介入学组委员。在疼痛

诊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采用以微创手术、神经阻滞为主

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成功治愈很

多顽固性疼痛患者。专长于慢性

头痛、神经痛、颈肩腰腿痛、关节

骨刺痛以及癌痛的治疗。

第17页

15

家庭医生

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高血

压、糖尿病、冠心病、卒中、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脏病等多

种慢性疾病,加之还可能伴有衰

弱、营养不良、睡眠障碍、认知功

能下降、慢性疼痛、焦虑抑郁等,

使病情更加复杂化,在服用药物

时须谨防以下用药误区。

误区一:不遵医嘱 擅自增

减药物

有些老人一旦发现患病,治

疗时易操之过急,随意加大药物

剂量。血压降得太快或血糖降得

过低可能会引起脑供血不足,头

晕、乏力,甚至低血糖昏迷;有的

老年人一旦病情稳定,又开始自

行减量,导致血压血糖波动,病

情可能加重。

误区二:道听途说 听信他

人治疗方案

同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药

物,治疗机制不同。针对同一疾

病的不同类型,在医生和药师指

导下选择针对性药物,不能因为

别人用了效果好,就随意换药。

误区三:盲目养生 大量服

用保健品

有的老年患者不加鉴别地

买来各种补药或保健品吃,这些

“补药”往往价格不菲,疗效有

限,不但浪费金钱,多种药物还

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因而延误病

情或药物中毒。

误区四:没有症状就不用吃药

一些老年患者虽然血糖、血

压明显升高,但没有明显不适症

状,以为自我感觉良好就可以不

服药,直到出现脑卒中、心肌梗

死等脑血管意外,才后悔莫及,

但却为时已晚。

误区五:随意性大 服药不

定时

要想使机体对药物能较快

吸收,并达到适当的血药浓度,

应在规定时间内给予恒定剂量,

即强调服药的时间性。如降压药

一般应在晨间服用;对胃有刺激

性的药品应在饭后或饭中服用;

降血脂药宜在睡前服用。

误区六:服药困难 掰开研

碎服药

有的老年患者随意将药片

掰开研碎,或将胶囊中的颗粒倒

出服用,部分药品确实可以这样

服用,但有些控释片、肠溶药品

是不能随意破坏药物结构的,需

咨询医生和药师后再用药。

误区七:药物有依赖性 要

定期更换

合适的药物效果理想,不良

反应少,对重要器官均有保护作

用。在选用某些药物后,如果效

果理想且没有发生不良反应,不

建议随意换药。

误区八:滥用维生素、抗生

素、中药

有的老年人认为维生素没

有副作用,是万能补药,实际上

老年人只要均衡饮食,一般可以

摄取足够的维生素,或者在医生

指导下补充必要的维生素。

还有的老年人一有感冒、腹

泻就服用抗生素,事实上抗生素

对病毒无效,主要是抑制细菌,

应在明确的病因情况下按医嘱

服用抗生素。

老年群体中认为中药无毒、

无副作用的观点很普遍。其实,

所有的药物都有一定的毒副反

应,滥用中药也会中毒,中成药

和西药也不能随意组合。中药强

调“辨证施治”,应在医生指导下

服用。

误区九:只服药 不改善生

活方式

治疗常见的慢性病如高血

压或糖尿病,除了服用药物,还

要结合良好的生活方式:低盐、

低脂饮食,戒烟限酒,合理运动。

抱着只要服药,就可以大吃大喝

的态度,血压、血糖、血脂肯定无

法控制良好。 编辑 / 方 菲

老人用药

远离九大误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 窦青瑜

第18页

中医养生

16

北雁南飞,草木黄落,又见

一夜新霜,又是一年霜降。 10

月 23 日我们迎来了深秋最后

一个节气——霜降,天气变得愈

发寒冷,民间素有“补冬不如补

霜降”,霜降养生要注意固护阳

气,平补为宜。

饮食调养

陕西省中医医院脾胃科李

芳副主任医师指出,霜降之时已

进入深秋,此时饮食养生应讲究

平补,饮食应以温养润燥、健脾

暖胃为主,忌食生冷油腻、刺激

之品,忌暴饮暴食,还要注意胃

的保暖。“春天吃花,秋天吃果”,

可多吃些白薯、山药、板栗、大

枣、芝麻、核桃等生津润燥、固肾

补肺的食物。

起居调养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

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白

天气温越高,夜间结的霜就越多,

所以霜降前后早晚温差十分明

显,要早睡早起,避风寒,适劳逸。

不必拘泥于“秋冻”,注意保

暖,避免着凉,以防呼吸道、心脑

血管疾病及慢性腹泻等,尤其年

老体弱者、婴幼儿更应注意。此时

因风、寒、湿邪易侵袭腰府,关节

炎、老寒腿易复发,尤其要护膝暖

足。可睡前用热水或中药泡脚,每

次泡 20 分钟,身体微出汗为宜,

利于驱寒,促进血液循环。

情志调养

肺与秋气相应,肺气虚者对

秋天气候的变化特别敏感。秋风

冷雨,万物萧条,常会让人在心

中引起悲秋、凄凉之感,易产生

抑郁情绪,所以还应注重调摄精

神养生,养成不以物喜、不为己

悲,乐观开朗,宽容豁达,淡泊宁

静的心态。收神敛气,保持内心

宁静,以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精

神的影响。

运动调养

秋季气候比较干燥,宜选择

舒缓、运动量不大的锻炼项目,

如慢跑、散步、登山等,在早晨或

傍晚适时有度地进行。霜降过后

晨间容易集聚雾气,随着气温的

降低,还可能出现霜冻,因此晨

间运动的时间最好适当推后,等

太阳出来或比较暖和的时候出

门锻炼。

每次运动前做足准备,注意

保护关节,适当延长准备活动时

间,注意韧带的拉伸。

采写 / 方 菲

霜降“平补” 固护阳气

受访专家 陕西省中医医院脾胃科副主任医师 李芳

核心提示:霜降养生讲究平补,饮食应以保暖润燥、健脾养

胃为主,少吃冷硬的食物,忌暴饮暴食。可多吃些白薯、山

药、大枣、板栗、核桃等健脾益肾,补气升阳的食物。

食疗方

桂圆花生露润肺养心

材料:花生 100 克,矿泉水

150 克,鲜牛奶 100 克,鱼胶粉 3

克,龙眼肉 5 克,酸枣仁 10 克,

丁香粉 0.1 克,蜂蜜 3 克。

制法:1. 花生放入锅中加水

煮 2 分钟,捞出剥去红衣,上烤

箱低温烤脆备用。2.龙眼肉淘洗

干净,上火蒸 10 分钟取出备用。

3.花生仁、酸枣仁加矿泉水打成

流汁倒出过细箩,倒入汤盆中,

调入牛奶、蜂蜜、鱼胶粉、丁香粉、

龙眼肉,封上保鲜膜,上蒸箱再

蒸约 10 分钟,取出倒入甜品盅,

凉后入冰箱冷藏凝固成膏状即

可,上桌时可用鲜薄荷叶点缀。

功效:温肾润肺,润肠养心。

适用肝肾亏损,秋燥心烦者。

文 / 张 柯

第19页

中医养生

17

《黄帝内经》认为,“背为

阳,腹为阴”。经常刺激背部经

络穴位,可以振奋阳气,抵御

寒气入侵,促进血液循环,疏

通经络。此外,经常做背部的

训练和保健,可缓解背部僵

硬、疼痛、颈部不适,还能增加

全身肌肉含量,降低体脂率,

提高基础代谢,同时让身姿挺

拔、背部紧致。

晒背

背部是人体阳气较为充

盛的地方,但中老年人随着年

龄增加,阳气逐渐衰弱。晴朗

天气经常晒晒脊背,有助补充

人体阳气。晒背时注意时间别

太久,一般 1 小时就够了,避

免烈日晒伤。秋冬季节,除了

穿衣保暖,还应额外增加一件

背心防止背部受寒,以防寒

邪、风邪的入侵。

灸背

背部有很多祛病保健的穴

位,如大椎穴(低头时,颈部隆起

的最高处)、各脏腑俞穴等。在大

椎穴处艾灸可治疗风寒、风热、阳

虚等感冒症状。除特定穴位,还可

以在督脉上进行隔盐灸、隔药灸,

督脉是阳脉之海,艾灸督脉可以

强身健体、培补阳气、安神定志,

每次灸 10~15 分钟,家中操作可

以购买艾灸盒,简单又方便。需要

注意的是,老年人皮肤敏感性较

差,不宜时间过久,也不宜把灸条

放在距离皮肤过近的位置,防止

烫伤。

捶背

捶背能舒经活血、振奋阳气、

增强活力,可以自己捶打,也可以

是他人捶背,但都应握空心拳或

用虚掌拍击,每分钟 60~80 下为

宜,每日 1~2 次,每次约 20 分

钟。搓背可防治感冒、腰背酸痛、

胸闷、腹胀,自己搓背可在洗浴

时用湿毛巾搭于背后,双手一上

一下扯紧毛巾两端,用力搓背,

直至背部发热为止。但切记不要

用力过猛,损伤皮肤。

撞背

撞背可提升阳气,调节脏腑

功能,适合气血运行不畅的中老

年人。撞背方法为:背对墙壁约

30 厘米站立,双足与肩同宽,全

身放松,然后用背部撞击墙壁,

借反作用力使身体恢复原位。撞

击时注意力集中于背部,撞击约

100 下。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

掌握好力度和时间,如感觉不

适,应及时停止。过分用力,轻则

可能损伤背部软组织,重则导致

肩背部骨折。 编辑 / 方 菲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飞快,容

易让人不知不觉地透支健康,从

而出现精神疲乏、注意力不集中

及健忘等慢性疲劳症状。这时不

妨试试按揉志室穴,驱赶疲劳,

重新焕发活力。

中医认为,志室穴有补肾填

精、健脑益智的功效。该穴位于

第 2 腰椎棘突下,旁开 3 寸处。

按摩志室穴时,可以用拇指

的指腹按压在两侧的志室穴穴位

上,点按或按揉穴位 3~5 分钟。也

可以用艾灸的方法来刺激这个穴

位,将艾条点燃,温和灸志室穴

5~20 分钟,以穴位局部的皮肤湿

热而无灼痛感为度。 文 / 谢 煜

老人多养背 为身体“攒阳气”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 姚若愚

穴位按摩

按摩志室穴补肾益智

志室

大肠腧

三焦腧

肾俞

第20页

18

健康饮食

近日,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编写的《豆奶

营养健康与消费共识》发出“每

天两杯奶,豆奶和牛奶”的倡议,

引导居民实现动物蛋白和植物

蛋白的均衡摄入。

国人大豆摄入量不足

我国居民存在大豆食品消

费率低,且摄入量不足的问题。

据 2021 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

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显示,我

国 3~5 岁儿童平均每日摄入量

仅为 4.4 克,不足推荐摄入量的

三分之一;而 6~11 岁儿童摄

入量为 7.9 克,一般成年人为

9.7 克,老年人摄入量为 9.9 克,

均远低于推荐摄入量。此外,约

有 40%左右的成人不常吃大豆

食品,70%的成年居民达不到最

低推荐摄入量 15 克。

豆奶≠豆浆 + 奶

如果你认为“豆奶 = 豆浆 +

奶”,那就大错特错了。豆浆是将

磨碎的豆子,加上水,过滤之后,

再熬制所得的饮品,原料仅仅是

大豆和水;而豆奶是在制作豆浆

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营养强化

剂、食品添加剂或者食品辅料,

再进行加工后所得。

据《豆奶营养健康与消费共

识》显示,大豆含有较高的蛋白

质(35%~40%)和脂肪(15%

~20%),碳水化合物相对较少

(20%~30%)。

大豆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

及膳食纤维、大豆异黄酮、大豆

磷脂、大豆甾醇、大豆皂苷和大

豆低聚糖等多种有益于健康的

植物化学物质。此外,大豆中的

赖氨酸的含量高于谷物,是植物

性食物中最合理、最接近人体所

需比例的。

豆奶保留了大豆的多数营

养特性,从蛋白质含量来看,全

豆奶能达到 2.7%,纯豆奶可达

到 4%,每天摄入约 250 毫升全

豆奶可满足膳食指南对大豆食

品的每日最低推荐量。

豆奶 + 牛奶 营养更均衡

豆奶和牛奶搭配,能使氨基

酸的配比更合理,利于人体的消

化吸收。我国早在 2017 年就提

出了双蛋白工程,建议动物蛋白

和植物蛋白均衡摄入,豆奶中含

有牛奶没有的植物蛋白、维生

素、膳食纤维等,对人体代谢有

很好的补充,尤其是乳糖不耐受

人群,可以用豆奶。如果每天各

喝一杯 250 毫升的豆奶和牛奶,

可总共摄入 15 克左右的蛋白

质,相当于两个鸡蛋的蛋白质含

量,大约能达到正常成年人一天

所需蛋白质四分之一的摄入量。

如何选择豆奶饮品

挑选豆奶时认准“纯豆奶”

标识,其配料表仅为“水、大

豆”,不添加蔗糖等调味;也可

以选择“全豆奶”,其生产工艺

不除渣,因此基本完整保留了

大豆中的所有营养成分,特别是

膳食纤维。

西安交大一附院营养科宋

戈营养师提醒,大豆中有异黄

酮,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具有

类雌激素效应,因此有人对喝豆

奶有所担忧。实际上,大豆异黄

酮具有“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

剂”的特性,可以双向调节体内

激素水平,并不会单纯导致体内

雌激素作用增强。如果某些女性

患有子宫肌瘤或乳腺增生等,建

议咨询专业人员确定自己是否

适合喝豆奶。 采写 / 方 菲

核心提示:豆奶蛋白质含量高,富含人体必需的

氨基酸及脂肪酸,糖类含量低,不存在乳糖不耐

受的情况,是膳食组成的“必需品”。

《营养与健康》系列 3

豆奶——膳食的必需品

受访专家 西安交大一附院营养科营养师 宋 戈

第21页

19

健康饮食

牛奶一直被认为是补钙最

好的食物,很多人说牛奶中钙的

含量和吸收都非常高,但这真的

是牛奶最大的营养特点吗?其他

食物的钙含量或者吸收率都远

低于牛奶吗?

牛奶和其他食物的钙含量比较

一般牛奶的含钙量每 100

毫升在 100~120 毫克之间,这

个数值看似不低,但其他种类的

食物中钙含量毫不逊色。豆制品

中每 100 克豆腐干含 308 毫

克;每 100 克黑芝麻含钙 780

毫克;每 100 克花生仁含钙达

284 毫克;蔬菜中常见的油菜

苔、上海青每 100 克的钙含量

也分别高达 156 毫克、108 毫

克;水产中海螺、河虾、海参每

100 克的含钙量分别为 722 毫

克、325 毫克、285 毫克。

牛奶和其他食物的钙吸收率比较

研究发现,牛奶的钙吸收率

大约在 20%~30%之间,这个

数值并没有高出其他食物太多,

像有研究通过同位素测定就发

现牛奶的钙吸收率与小白菜吸

收率相似,没有显著差异。除非

是食物中含有大量植酸或草酸

这类物质,才会导致钙吸收率低

于牛奶,例如有人发现豆浆中钙

吸收率低于牛奶,而在清除豆浆

的植酸后钙吸收率与牛奶相当。

实际上我们只有豆类、全谷类、

少部分蔬菜如韭菜、菠菜、苋菜、

芦笋含有较多的植酸与草酸,其

他的蔬菜、坚果、水产中钙的吸

收率一点都不低。同时牛奶中含

有的镁其实相对于钙是比较低

的,这一点从单种食物来讲,并

不是最佳的钙利用食品,我们推

荐膳食中钙镁比应该在 2:1,但

牛奶这一数值高达 8:1。

为何牛奶是补钙利器

虽然牛奶的含钙量和钙吸

收率并非最好的,但牛奶仍是针

对国人的补钙利器,原因有三:

1.牛奶方便摄食,且性价比

高。我们可以在任何膳食中轻易

地添加一杯牛奶,营养补充的根

本是需要长期坚持,一天只需要

花 2 分钟时间就可以轻松地喝完

一杯奶,获取 200~250 毫克的

钙元素,这是非常容易推广的。

2.牛奶富含优质蛋白与维生

素 B2。对于肉类摄入量较高的

国家,这点可能不那么重要,但

我国有很多老人是不吃肉的,这

种错误的做法很难去改变,而通

过一杯牛奶可以轻松补充 6~

10 克优质蛋白,这无论是对于

青少年身高发育,还是预防老年

肌少症都至关重要。更何况我国

人群膳食维生素 B2 摄入量大约

只有推荐量的一半,一杯牛奶可

以提供每日所需的维生素 B2。

3.牛奶是非常好的载体,可

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强化营养

素或去除脂肪,又可简易加工制

作酸奶或无乳糖的舒化奶,从而

使牛奶成为各类人群都能很简

单接受的营养强化基质。

编辑 / 方 菲

牛奶——便利的补钙良品

陕西省营养学会运动营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冯 洋

第22页

心理健康

20

如今,抑郁症已成为精神类

疾病中患病人数最多的一种疾

病。尤其在后疫情时代,抑郁症

相当常见,疫情带来的学业、就

业压力,企业经营亏损压力,甚

至疾病和死亡,无一不给人带来

心理伤害。掌握一些方法可以有

效缓解抑郁情绪。

正确认知压力 灵活调整心态

当你遇到不公平的事情、不

协调的人际关系、不愉快的情感

体验时,试试换位思考,积极忘

记过去的、眼前的不愉快,随时

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不让痛苦

的过去牵制住你的未来。心情不

佳时可以转移一下注意力,如去

室外观景,在室内养花,想象美

好事物等。丰富个人业余生活,

发展个人爱好、生活情趣都会让

人心情舒畅。

回忆有成就感的事情

我们在生活、工作中总会遇

到各种困难,很多人会因害怕失

败,怀疑自己的能力而想要放

弃,这时候可以写一本成功日

记。一天结束后,拿出一个本子,

记录一天里觉得开心或有成就

感的小事。以后再遇到难题,怀

疑自己的时候,翻出来看看或许

就能满血复活。成功日记里也可

以记录生活中很多快乐的瞬间,

当我们累了、倦了,回忆那些美

好的画面,可以使我们心情愉

悦,重拾心情再出发。

多进行户外活动

运动可以刺激身体释放出

大量内啡肽和多巴胺、肾上腺素

等神经递质,帮助我们产生良好

的感觉。日光对调解心理也有一

定的作用。晒太阳能够促进人体

的血液循环、增强人体新陈代

谢、调节中枢神经,从而使人感

到舒展而舒适。抑郁症患者往往

阳虚,应多晒太阳,特别是晒后

背。太阳是最大的“阳”,后背有

很多穴位具有补阳气的作用。

观赏综艺节目

观赏综艺节目可以使你忘掉

烦恼,放松心情,带来快乐,然后

再重新整理思绪。综艺节目的社

会意义,不外乎给人们无聊乏味

的生活增添点儿乐趣,让压力丛

生的社会多点儿轻松。不需要过

多纠结综艺节目的意义,它的出

现就是为了帮助人们缓解压力。

保持乐观心态

乐观是内心强大的一种体

现,内心强大了才会有能力、有

勇气去面对遇到的挑战与烦

恼。每天抽时间读书,不仅可以

增长了自己的学识,而且会对

生活产生具有逻辑的思考,培

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多接触充

满正能量的人,他们能让你意

识到生活其实还充满着希望和

无限可能。

一起去旅行

旅行能让你以不同的新视

角看世界。在习惯于特定生活方

式后,我们的思想容易变得封闭

和僵化,很容易把个人问题想象

成全世界最糟糕的事情。但当你

看到其他人的遭遇后,会改变这

一看法,并学会以正确方式看待

事情。旅行途中的美景、美食也

是治愈心情的一剂“良药”。

传统健身法

打坐可以让人的内心变得

安静。在打坐时,人能放松下来,

专注于呼吸,使内心归于平静,

身体和心灵才有了真正的对话

与接触。打坐时,背一定要直,臀

部后半部垫高一些,使腰部自然

伸直。

编辑 / 方 菲 来源 /《拥抱

好心情——抑郁心理自我调节》

个方法调节抑郁情绪

10.10 世界精神卫生日专题

7

第23页

21

运动健身

“全民健身课堂”之 8

自测你的呼吸功能

如果在以下情况下,有一项

感到呼吸急促,应多注意呼吸功

能。符合得越多,呼吸功能衰退

得越严重,须引起重视。

1.按照自己节奏走路;2.着急

走得很快;3.一会站起来,一会坐

时;4.换衣服时;5.泡澡时;6.持续

大声说话;7. 感受到愤怒或哭泣

时;8.上下爬楼梯。文 / 牛雨蕾

种呼吸法强心肺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运

5

动康复学系教授 王 琳

人类依靠呼吸维持生命。呼

吸常受到坐姿、站姿、情绪、疾病

等的影响。日常生活中,我们可

以巧妙利用呼吸“强心肺”。

4~7~8 呼吸法

先用嘴巴呼气,可听到呼

声,接着用鼻子无声吸气,慢慢

默数到 4,然后屏气并默数到 7,

最后用嘴巴呼气,慢慢默数到

8,如此重复 5~10 次。注意练习

中尽量做到均匀缓慢的深吸;4、

7、8 的计数只是一个比例,时间

的把握可因个人情况不同。

还有一种“鼻吸口呼”的“缩

唇呼吸”法,与上述方法类似,只

是呼气时嘴呈缩唇状施加阻力,

吸气和呼气的时间比例在 1:

2~1:3 之间。这种方法适用于

慢阻肺病人,尤其是重症患者,

慢而长的呼气有助于尽量把肺

部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腹式呼吸法

鼻子吸气,缓慢将空气灌注

到下腹部,感到腹部膨胀后再慢

慢通过鼻子呼出。吸气和呼气相

接时不要闭气,要连续进行,直

到全身感到彻底放松。该练习是

通过加大膈肌活动、减少胸腔运

动完成的,因此呼吸时膨胀的部

位应是肚子而非胸部。

此方法可以帮助身体吐出

更多易停滞在肺底部的二氧化

碳、增加膈肌活动范围、扩大肺

通气量,对老年性肺气肿患者及

其他需要改善肺功能的人大有

帮助;还对扩大肺活量、减少肺

部感染几率、降血压有益。

拱背伸展法

坐在椅子中间靠前的位置,

两手在胸前交握,进行一组呼

吸,吸气的同时双手保持交握状

态向前伸展,身体向前压下,稍

稍拱起背部,慢慢吐气的同时回

到最初状态,重复 5~6 次。

此方法用呼吸调节植物神经

系统,让身体得以放松。该方法与

划船机训练时的呼吸方式类似,

划船动作分拉浆和回浆,拉浆(用

力)时呼气,回浆(恢复)时吸气。

在恢复阶段,身体血氧量上升,可

以更好地为发力做准备。

挺胸伸展法

双手在背后交握,慢慢吐气

的同时,双手往后伸展尽量离开

身体,打开胸腔,慢慢吸气的同

时回到最初状态,重复 5~6 次。

此训练方法符合人体解剖

规律,即吸气时需要上提胸廓,

增加胸腔体积,以便更充分地完

成吸气动作;呼气时,胸廓下降,

帮助代谢产物更好地排出体外。

呼吸补泄法

需要振奋时,吸气从 1 数到

15,屏气数到 10,呼气数到 5。

当需要放松时,吸气数到 5,屏

气数到 10,呼气数到 5。此方法

有张有弛,利于保持沉着、积极

的心态。

呼吸训练应在舒适放松的

体位、安静的环境中进行,且无

论是吸气还是呼气都要均匀缓

慢,充分调动膈肌参与,充分吸

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老年人

和有心血管、肺部疾病的人群,

应避免或减少屏气时间。吸气和

呼气的时间比例可采用 1:2,注

意循序渐进。 编辑 / 方 菲

第24页

22

环境健康

随着天气转凉,我们宅在家

里的时间越来越多。或许你每天

都会打扫卫生,但有些存在“隐

形污染”的“重灾区”却往往被忽

视。10 月 10 日是世界居室卫生

日,快给你的“小窝”做个彻底的

大扫除吧。

污染“重灾区”1:厨房

厨房污染主要表现为微生

物和油烟污染。一方面,厨房温

度高,湿度大,易滋生细菌、真菌

等;另一方面,做饭时煤气或天

然气燃烧时会产生对人体有害

的气体和烟尘等污染物。

解决方案:注意保持厨房清

洁、通风、干燥。厨房用具和餐具

及时清洗。炒菜时使用抽油烟机

或排气扇,结束后延长排气时

间,并定期清洗抽油烟机。

污染“重灾区”2:卫生间

卫生间较高的温度和湿度

很容易成为病菌滋生的温床,藏

有大量肠道杆菌等有害细菌,且

细菌繁殖速度相对较快。

解决方案:保持卫生间的通

风和干燥。多清洁卫生间的门把

手、冲水按钮、水龙头等病菌容

易寄生的地方。尽量使用带盖的

垃圾桶。

污染“重灾区”3:床

床垫与人们关系最为密切,

长期未打扫的床垫会布满真菌

和尘螨。使用时间超过 18 个月

的枕头,含有大量真菌、死皮和

尘螨,继续使用易诱发或加重过

敏、哮喘和鼻窦炎等疾病。

解决方案:尘螨喜欢生活在

温度 20~30℃、湿度 60~80%的

环境中,如果室内空气干燥,卧室

中尘螨的数量会大大减少。卧室

湿度尽量保持在 40%~60%,可勤

开窗通风或使用除湿器、空调抽

湿功能来降低卧室的湿度。床垫

至少半个月清洁一次,可用吸尘

器清洁,或立起来晾晒一天。对尘

螨严重过敏的人可更换新床垫,

最好不要拆除上面的塑料包装,

能阻隔尘螨。平时应常清洗枕套,

枕芯也要彻底清洗、暴晒。

污染“重灾区”4:装修建材

建筑装修材料中使用的很多

材料都含有污染物,劣质装修材

料会释放甲醛、苯等有害物质,石

材等一些建材产生的辐射也可能

对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解决方案:装修时一定要选

择环保材料,进行“开放”式装

修。同时,也可以在家里种植一

些植物吸收家里潜在的有害气

体,净化空气。虎尾兰可以吸收

大量的甲醛、苯和氯乙烯等有毒

气体;吊兰能“吞食”室内 95%的

一氧化碳、85%的甲醛、80%的

苯、50%的三氯乙烯;米兰、天竺

葵、虞美人、苏铁都有吸收有害

气体和抗污染的功能。

污染“重灾区”5:空调

调查结果显示,88%的空调

散热片细菌总数超标,84%的空

调散热片霉菌总数超标,空调散

热片中检出细菌超标最高可达

1000 倍以上。

解决方案:家用空调应在每

年夏季和冬季来临前彻底清洗

一遍。空调细菌主要藏匿于散热

片上,应定期请专业人员对空调

散热片进行清洗和消毒。

污染“重灾区”6:纱窗

开窗通风必不可少,而纱窗

则是房间与外界阻隔的唯一屏

障。可纱窗用久了,上面会附着

着油烟、灰尘、细菌等。

解决方案:将热水中加入食

用纯碱搅拌,用毛刷蘸取涂在纱

窗上,5 分钟后擦去,然后再用

湿布擦拭一遍。建议三个月清洗

一次。 编辑 / 方 菲

清除“隐形污染” 营造健康居室

文 / 徐宁宁

10.10 世界居室卫生日专题

第25页

23

优生优育

刚刚怀孕的小雨“妊娠反

应”好像特别强烈,做什么事都

提不起精神,躺在床上一动也不

想动。起初她以为是早孕反应没

太在意,但后来胃口越来越差,

还出现了浮肿,不得不去医院检

查。检查结果显示,小雨患上了

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

不可不知的妊娠甲减

妊娠期临床甲减可分为甲

减和亚临床甲减。甲减患者的

TSH(促甲状腺激素)高于妊娠

期参考值上限,FT4(血清游离

甲状腺素)低于妊娠期参考值下

限,结合症状可诊断;亚临床甲

减患者的 TSH 高于妊娠期参考

值上限,FT4 正常。

英国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

孕 妇 甲 状 腺 功 能 异 常 率 为

15.3%,妊娠期亚临床甲减是妊

娠期间的主要甲状腺疾病之一,

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诊断

主要靠抽血查 TSH、FT4 。

妊娠期临床甲减损害后代

的神经智力发育,可增加发生早

产、流产、低出生体重儿、死胎和

妊娠期高血压等风险。

甲减主要症状有疲乏、困

倦、记忆力减退、怕冷、表情淡

漠、月经异常等等。但也有些甲

减患者上述症状并不明显,尤其

亚临床甲减更是没有任何症状,

常是在常规体检时发现。

备孕女性应化验甲功

备孕时,所有女性都应该做

甲功检查,尤其是有以下高危因

素者:

1. 有甲状腺病史或家族遗

传甲状腺疾病;2.存在甲减症状

或体征者;3.I 型糖尿病患者;4.

患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5.

不孕或反复自然流产史妇女。

一旦怀孕,应及时找医生做

B 超排除宫外孕,尽量于妊娠

12 周前检查甲状腺功能。

服用左旋甲状腺素的甲减

女性,如果正在备孕,孕前应该

将 TSH 值控制在 2.5mU/L 以

下。一旦停经,应尽快到医院确

认是否妊娠,根据医生建议进行

调整。

妊娠甲减须科学用药

有一些准妈妈们担心服用

优甲乐会对胎儿有影响,其实孕

妇是可以使用的,但需要定期复

查甲状腺功能,以免用药不足,

甲减未能控制,或药物过量造成

甲亢。

优甲乐是甲减患者最常用

的药,一般有 50 微克 / 片、100

微克 / 片两种规格,服用优甲乐

应严格按照医嘱。

指标正常后切记不能停药,

甲状腺功能正常说明这个剂量

适合,需继续维持这个剂量,但

依然需要定期监测,2~4 周复

查,医生会根据结果判断是否需

要加量或者减量。

产后甲减患者如何用药

孕前患甲减并服药者,分娩

后优甲乐应减至孕前的剂量;产

后 42 天需再次检查甲状腺功能。

怀孕后常规检查发现的甲

减,可能你在孕前已患病,这就

需要门诊医生评估你产后是否

继续用药或者减量。

婴儿从母体中获得的甲状

腺激素不到自身需要的 1%,因

此患有甲减的孕妇服用优甲乐

后可以给宝宝哺乳。编辑 / 方 菲

当准妈妈遇上“甲减”

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产二科主任医师 贺译平 主治医师 熊贤翠

核心提示:妊娠甲减不仅会影响胎儿大脑发育,还会

影响准妈妈产后的身体健康。准妈妈应避免甲减的

“偷袭”,学会自查,为自己和胎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第26页

女性健康

24

在我国,乳腺癌是女性最常

见的癌症,且患病率和病死率逐

年增高。《中国女性乳腺癌预防

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近

日发布,《共识》指出,乳腺癌的

危险因素可分为三类:一是不可

改变危险因素(遗传和非遗传因

素),二是潜在可改变危险因素

(雌激素暴露、生育等),三是可

改变危险因素(肥胖、饮酒等)。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

医院乳腺外科孙强教授和张晓

辉副教授针对每种危险因素,给

出了应对建议。

风险 1.遗传

乳腺癌确诊女性中,13%~

19%的患者有一级乳腺癌家族

史(母亲、女儿、姊妹患有乳腺

癌);乳腺癌亲属越多,患乳腺癌

风险越大。

应对建议:有家族史的高危

女性,乳腺癌开始筛查年龄应比

家庭中确诊为乳腺癌时年龄最

小者小 10 岁,但应≥25 岁。

风险 2.乳腺良性疾病

患有乳腺炎、乳腺囊肿、乳腺

纤维瘤、乳腺增生等乳腺良性疾

病的人,乳腺癌发生率较普通人

更高,尤其是非典型增生性疾病

患者约为普通人群的 4~5 倍。

应对建议:这类人群应适度

增加乳腺检查频率,尽早发现恶

性病变。

风险 3.致密型乳腺

乳腺密度最高的女性,发生

乳腺癌的风险,是密度最低女性

的 2~6 倍。

应对建议:40 岁以上、伴有

高危因素的女性,应进行超声与

钼靶相结合的乳腺癌筛查。

风险 4.生育

初潮早、绝经晚的女性雌激

素暴露时间长,乳腺癌风险增

加。此外,无生育史、初产年龄

大、母乳喂养时间短等都是乳腺

癌风险因素。

应对建议:育龄期女性可以

通过避免晚婚晚育、延长产后母

乳时间等方法预防乳腺癌。一项

涉及 30 个国家的研究显示,母

乳喂养 12 个月,乳腺癌相对风

险下降 4.3%。

风险 5.激素替代治疗

激素替代治疗是指对绝经后

女性补充雌激素和孕激素,以缓解

更年期症状。研究显示,更年期激

素替代治疗会增加乳腺癌风险。

应对建议:除非是严重的更

年期症状,否则不建议围绝经期

女性使用激素替代治疗,即使用

也要尽量减少时间,控制在 1 年

以内,并定期检查乳腺、子宫等,

预防激素相关恶性肿瘤。

风险 6.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肥胖、

运动少、饮食不健康等问题,这

些都与乳腺癌发病息息相关。

应对建议:通过适当运动、

饮食控制降低风险,必要时使用

降糖药控制血糖。

风险 7.肥胖

体重指数>28 千克 / 米 2 的

女性更容易患激素受体阳性的乳

腺癌;腰臀比(腰围 / 臀围)>0.85

(内脏脂肪增加为主)的女性更容

易患激素受体阴性的乳腺癌。

应对建议:每餐只吃七分

饱,少吃红烧肉等高脂肪高热量

的食物,每天适当锻炼。

风险 8.长期吸烟喝酒

研究显示,相较于不吸烟和

无二手烟暴露的人群,本人吸烟

和暴露于二手烟环境的人群及

饮酒人群患乳腺癌风险都会大

大增加。

应对建议:戒烟限酒,最好

不饮酒,减少二手烟暴露。

编辑 / 方 菲

《中国女性乳腺癌预防专家共识》发布

应对乳腺癌危险因素有方可循

文 / 王淑颖

乳腺癌防治月专题

第27页

男性健康

25

有句俗话说女人是男人最

好的药,这在男科医生看来有一

定道理。男性患生殖、生育相关

疾病,单枪匹马作战通常效果不

好。夫妻是彼此陪伴时间最久的

人,面对生活要携手同行、风雨

同舟,对于某些疾病也需要“夫

妻同治”!

性功能障碍

有些男性明明有晨勃,自慰

时硬度也很好,但结婚数年都无

法完成性生活。详细询问发现有

的是因为女方较保守,每次行房

都很紧张,阴道干涩挛缩,稍一

用力就疼痛,以致性爱无法完

成。这时,单纯用药改善男方勃

起硬度,显然难以完全解决问

题;还有些男性对女性性生理及

心理了解不足,对于自己的硬

度、大小过分关注,造成焦虑自

卑;又或者因前戏不足,动作粗

暴,以致女方无法感受到快乐而

拒绝行房。这些表现为男性“性

功能障碍”的问题,其实是双方

心态、交流不当导致的,解决关

键在于两人的配合。性生活并不

只是交媾,还包含双方语言交

流、爱抚、亲吻、拥抱等情感交流

过程。平时双方应深入了解、相

互探索、释放爱意、消解误会,才

能达到以性促爱的境界。

性传播疾病

很多疾病可以通过性交或者

密切接触传播,如淋病、生殖道衣

原体感染、软下疳、生殖器疱疹、

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滴虫、疥

虫、阴虱等,这些都需要夫妻同

治。一些性传播疾病早期可能没

有任何症状,比如 50%的女性感

染淋球菌之后可以没有表现,但

男性感染后会出现尿道涩痛、流

脓,不及时规范治疗可引起前列

腺炎、附睾炎、尿道狭窄甚至不育

等疾病。男性感染了人类乳头瘤

病毒(HPV)后,一段时间内可能

没有症状,但一旦传染给女方,就

有引发宫颈癌的风险。所以,一旦

夫妻一方确诊相关疾病,另一方

即使还没出现症状,也应当到医

院进行相关检查、治疗,以免反复

相互传染,久治不愈。同时,注意

个人用品卫生,毛巾、内衣、床上

用品要更换或消毒。

不孕不育

古人云:男精壮而女经调,

有子之道也。生育是夫妻共同完

成的大计,不孕不育也需夫妻双

方共同检查治疗。据统计,约

20%的不孕夫妇为男女双方都

有问题。门诊中常遇到迟迟无法

怀孕,夫妻双方中却只有一方就

医、另一方从没检查治疗过的情

况,等一方问题解决了,仍无法

怀孕,才想起让另一方去检查治

疗,着实耽误病情。其实,备孕一

开始,夫妻双方就应当做一些必

要检查,比如男方可以查一查精

液常规、阴囊超声,女方查一下

性激素、子宫附件超声、甲状腺

功能、宫颈刮片等,以便早期发

现问题,及时解决。

不孕不育原因通常较为复

杂,不论哪一方有问题,都应当

共同面对,齐心协力,而不是埋

怨归咎对方。不孕不育治疗周期

通常较长,某些检查、治疗手段

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相关指标可

能会上下波动,患者心态容易崩

溃。而心理因素对于生育影响很

大,良好心态的建立尤其需要另

一半的理解关爱与支持。夫妻双

方共同就诊,医生可以向两人同

时讲解不孕症知识,解答双方疑

问,进而制订双方都能接受的治

疗方案,有助夫妻沟通交流,增

进彼此理解,减轻心理压力。

编辑 / 李晓露

种男性病需“夫妻同治”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男科 党 进

3

第28页

26

儿童保健

秋冬季节是流行性感冒的

多发季节。儿童是流感的高发人

群及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尤其

2 岁以下儿童,经常并发喉炎、

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

炎、肺炎及胃肠道炎症,重症者

可能并发心肌炎、脑炎、脑膜炎,

甚至危及生命,儿童流感务必引

起重视。

年龄不同 症状不同

3~4 岁的孩子流感的临床

症状往往不典型,部分患儿突然

高热伴全身中毒症状,或伴有

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可

见高热惊厥;部分患儿可表现

为急性喉炎,气管、支气管炎,出

现声音嘶哑、严重者出现气道梗

阻症状。

5~7 岁的孩子的症状与成

人相近,起病急骤,全身症状明

显,表现为持续高热、头痛畏寒、

四肢肌肉酸痛、乏力,随后出现

咽痛、流涕、流泪、咳嗽等呼吸道

症状。

接种流感疫苗 呵护宝宝健康

西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

健科杨小艳主任医师指出,流感

疫苗可显著降低感染流感病毒

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是目

前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我国

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种:

三价灭活流感疫苗(可用于 6 月

龄及以上人群接种)、三价减毒

活流感疫苗(可用于 3~17 岁人

群接种)、四价灭活流感疫苗

(可用于 3 岁以上人群接种)。

三价流感疫苗可预防甲型

H1N1、H3N2 和 BV 型三个型别

的流感,四价流感疫苗除了预防

以上三种外,还可以预防 BY 型

流感。

生活细节莫大意

杨小艳主任医师提醒,除了

接种流感疫苗,日常生活中还要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1.所有家

庭成员做好洗手工作,使用 7 步

洗手法,至少洗手 15 秒,用洗手

液或肥皂、流动水洗净;2.保持

环境清洁和通风,室内每天通风

2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在天

气好的时候通风有利于降低病

毒密度;3.室内湿度维持在 50%

左右,流感病毒喜欢干冷环境,

所以湿度高些,不仅呼吸顺畅,

还能起到降低流感病毒的效果;

4.家里如有人感染流感,应尽可

能隔离,尤其要减少与孩子接触

的机会;5.尽量减少到人员密集、

空气污浊的场所;6.根据气温变

化为孩子增减衣物、平衡膳食、

加强锻炼、保证睡眠,增强体质

和免疫力。

流感宝宝如何护理

宝宝一旦得了流感,可通过

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护理:

1.密切监测孩子的体温变化,

得了流感容易出现高烧的症状。

如果体温超过 38.5℃,应及时应

用退热药物,防止出现高热惊厥。

2.让孩子多喝温开水,利于

炎症消退,同时可增加排尿量,

使体内毒素更快地排泄出去。另

外还应注意孩子的饮食要清淡,

多注意休息。

3.应遵医嘱给孩子服用抗病

毒的药物,比如奥司他韦等,也

可服用抗病毒的中成药物,有利

于缓解流感症状。

采写 / 方 菲

秋冬季 当心流感“侵害”宝宝

受访专家 西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 杨小艳

核心提示:儿童是流感的高发人群

及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重症者可

并发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甚至危

及生命,儿童流感务必引起重视。

第29页

27

传染病防治

进入十月以后,气温逐渐降

低,昼夜温差加大,陕西省疾控中心

有关专家提醒大家除了要防控新

型冠状病毒肺炎、流感,还需预防

流行性出血热、手足口病、秋冬季

多种呼吸道传染病及感染性腹泻。

流行性出血热

每年 10 月至次年 3 月是

我省流行性出血热的高发季节,

关中地区是我省的高发地区,该

病发病急、症状重、进展快、花费

大、病死多。

健康提示:

1.接种疫苗是防控流行性出

血热的主要手段,高发地区 16~

60 岁的适龄人群,尤其是接近

60 岁的农民和刚满 16 岁的学

生,应积极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

苗;外出务工人员应借返乡探亲

等时机接种疫苗。

2.尽量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

泄物污染物;在村周、果园等重

点场所长期实施灭鼠、防鼠措

施;在野外尽量穿长裤长衫、不

露脚趾的户外鞋,以防被鼠类咬

伤;不食用生冷特别是鼠类污染

过的食物、水等。

3.一旦出现发热、肌肉酸痛、

皮肤出血点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一组肠道病

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发病人群

主要是 5 岁及以下的儿童,每年

10~11 月是我省手足口病发病

小高峰,要警惕托幼机构聚集性

病例的发生。

健康提示:

1.EV71 疫苗能预防 EV71

型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可减

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家长

可前往具有疫苗接种资质的预

防接种单位,自愿、自费接种。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

前便后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

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

3.注意室内外的环境卫生,

每天定时开窗通风;家庭常备

“84”消毒液,采用“浸、洗、擦、

洒、泼”五法对儿童的玩具、其他

用品等进行清洗消毒。

4.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聚集、

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

免与有发热、出疹的儿童接触。

5.幼托机构加强晨检,早发

现、早隔离。

6.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特

别是肛周皮疹)或口腔溃疡等,

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呼吸道传染病

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

逐渐进入流行性腮腺炎、水痘、

猩红热、百日咳等呼吸道传染病

的高发季节。

健康提示:

1.对有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如

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等,

按相关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

苗,提高自身免疫力。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

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

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用脏手触

摸眼、鼻或口;勤换洗、勤晾晒衣

服和被褥。每天定时开窗通风。

3.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

密集场所,出现症状应及早到社

区医院就诊,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4.学校及托幼机构应认真开

展晨午检、病因追踪、病愈返校、

通风消毒和疫情报告等措施,密

切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状况,早发

现、早报告、早处理。

感染性腹泻

秋季还是轮状病毒、诺如病毒

等引起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

健康提示: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使

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

手,不用污浊毛巾擦手,饭前便

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

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败

变质、不洁的食品。

3.一旦出现腹泻、腹痛、呕

吐等症状者,应及时就医。

编辑 / 方 菲

金秋十月

这些传染病早预防

第30页

28

慢病防治

世界关节炎日专题

你是否会在受凉、劳累或轻

微外伤后出现关节酸胀痛;静止

或晨起体位变动时出现关节僵

硬、疼痛,常伴有跛行,活动后疼

痛逐步减轻,但活动过多后疼痛

再度发生。如果您有这些症状,

要小心骨关节炎了。

膝关节疼痛 警惕骨性关节炎

西安市红会医院关节病医院

膝关节病区主任马建兵主任医师

介绍,关节炎是常见的慢性关节

疾病之一,我国 40 岁以上人群原

发性骨关节炎的总体患病率已高

达 46.3%。骨性关节炎好发于负

重较大的膝关节、髋关节、脊柱和

远侧指间关节等部位。膝骨性

关节炎的主要症状是行走不便,

伸屈不利,关节疼痛,下蹲困难,

或因突然活动刺激,并常伴有腿

软的现象。膝关节伸直到一定程

度时,出现疼痛,并且在膝关节

的伸屈过程中,往往发出捻发的

响声。另外,严重者甚至可有肌

肉萎缩,并可出现关节积液,但

膝部一般都无肿胀现象。

悉心呵护我们的膝关节

马建兵主任医师提醒,膝关

节的退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同时

与损伤、年龄、性别、激素水平、

肥胖、运动、生活方式及遗传因

素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果

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膝关节,就

会延缓退化或减轻症状,让膝关

节健康“服役”。

1.控制体重。膝关节退化的

主要原因是关节长期负重、磨损

和老化,以及钙流失。控制体重

是减轻膝关节负重的最直接方

法,对延缓关节老化非常重要。

2.科学运动。运动可以使骨

骼粗壮、肌肉有力,增强关节内

软骨的营养、改善和延缓软骨衰

老,从根本上预防膝关节退化。

运动须掌握科学的方法。建议选

择骑自行车、游泳,对膝关节的

影响最小;中老年人要避免参加

对膝关节冲击力大的健身运动,

如跳绳、打排球等跳跃性较大的

运动,以及爬山、爬楼等;生活中

下蹲后准备站立时,可借助周围

物体如桌、椅等“撑一把”,以减

少膝关节的压力;跑步不能太

快,脚踩地时用力不能太猛,最

好前脚掌着地,以缓冲腿的震

动,防止膝关节损伤。

3.防寒防湿。根据温度和湿

度的变化,对膝盖采取相应的防

护措施。冬季骑车最好穿上防寒

棉裤;走长路前戴上护膝;寒冬

或阴雨天尽量不要穿裙子;平日

洗澡时可用热水冲洗膝关节处,

热天大量出汗时不要马上用冷

水冲洗。

4.增强营养、定期检查。每

天至少摄入 5 种蔬菜和水果,为

关节提供需要的维生素和矿物

质,同时关注自己是否有骨质疏

松,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并在

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钙和维

生素 D,延缓骨关节退化的速

度。 采写 / 方 菲

养护膝关节 从细节入手

受访专家 西安市红会医院关节病医院膝关节病区主任医师 马建兵

核心提示: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关节炎类型。它不

仅可导致关节疼痛、畸形与功能障碍,还可显著升高心血管

事件、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髋部骨折及全因死亡率的风险。

专家简介

马 建 兵

西安市红会

医院关节病

医院膝关节

病区主任,主

任医师、医学

博士、博士生

导师,对膝关

节疾病的诊断治疗有较深的造

诣,尤其对于难度较大的高度

屈曲挛缩膝、强直膝、严重内外

翻畸形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有较

丰富的临床经验。

第31页

29

[ 慢病防治 ]

前不久,曾参加过《快乐男

声》的歌手傅松因患口腔癌不幸

离世,据了解,其生前曾在社交

媒体劝网友远离槟榔。小小槟榔

和口腔癌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长期嚼槟榔易患口腔癌

陕西省肿瘤医院头颈肿瘤

外科主任徐荣主任医师指出,研

究显示,很多口腔癌患者有咀嚼

槟榔的习惯。经常嚼槟榔易引起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属于癌前状

态。经常嚼槟榔,槟榔中的生物

碱可使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增

加,并促进胶原纤维合成。另外,

槟榔中的鞣酸也可以抑制胶原

纤维降解,因此如果嚼槟榔一段

时间,患者颊黏膜上可能会出现

白色、粗糙的病变,即口腔黏膜

下纤维化。

此外,由于槟榔表面比较

粗糙不平,反复摩擦可以刺激

口腔黏膜,使口腔黏膜形成白

斑。而白斑是癌前病变,在组织

学上已经发生改变,比正常组

织更易致癌。

徐荣主任医师提醒,虽然

吃槟榔是一种不良习惯,但大

家也无需过度恐慌,不是吃了

槟榔都会得口腔癌。

槟榔合并烟草 致癌风险更大

早在 2003 年,国际癌症研

究中心就把槟榔列入“黑名单”,

和烟酒、砒霜等同列为一级致癌

物。研究表明,如果嚼食槟榔的

同时还吸烟,唾液中的毒性物质

会显著升高,对细胞 DNA 合成

等过程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发生

口腔癌的几率更高。槟榔尽管具

有药用价值,但完全可以用已知

药物替代,鉴于其较强的致癌

性,特别提醒爱吃槟榔同时爱吸

烟的烟民,槟榔和烟草混合,会

提高致癌风险。

口腔溃疡两周不愈 筛查口腔癌

不少人舌头上、牙龈上、口腔

黏膜上有溃疡或者长菜花,大多

数人以为是上火,喝点凉茶清热

解毒,结果几个月下来都不好,越

长越大,越来越痛,到医院时,往

往被确诊为口腔癌的中晚期。

徐荣主任医师提醒,如果出

现以上这种特殊的口腔溃疡,应

高度怀疑口腔癌。一般来说,只

要切一小块组织,在显微镜下做

病理检查,这是确诊口腔癌的最

可靠的办法。溃疡直径小于 2 厘

米的早期口腔癌,只需局部切

除,不用做放化疗,而如果拖到

中晚期才来就诊的话,不仅要切

除舌头,还要做颈部淋巴结清

扫,不仅对面部外形影响大,更

为严重的是,其 5 年生存率仅为

60%。因此,口腔溃疡两周不愈,

应引起足够重视,及早到医院就

诊。 采写 / 方 菲

远离槟榔 预防口腔癌

受访专家 陕西省肿瘤医院头颈肿瘤外科主任医师 徐 荣

专家简介

徐 荣

陕西省肿瘤

医院头颈肿

瘤 外 科 主

任、一级主

任医师,中

国抗癌协会

头颈肿瘤专

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

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

华医学会甲状腺肿瘤分会常

委,陕西省抗癌协会甲状腺癌

专业委员会前任主委,陕西省

抗癌协会基层医院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擅长甲状腺癌(联

合根治术)、喉癌 (发音重建

术)、鼻腔及鼻副窦肿瘤、口腔

肿瘤、涎腺肿瘤及各种颈部包

块的诊断治疗。

核心提示:吸烟、饮酒和嚼槟榔是引起口腔癌的主要危险因

素,90%以上的口腔癌患者是吸烟者,酒精含量越高,致癌的

危险性越。远离槟榔,戒烟限酒,保护口腔健康。

第32页

30

慢病防治

种植牙是指通过外科手术

的方法,将类似牙根形状的、与

人类颌骨有生物相容性的材料

植入到颌骨内,待其与颌骨愈合

后,通过特殊的装备和方式连

接,来完成最终的牙冠修复。由

于有人工“牙根”支持义齿,患者

自适感较好,咀嚼力量和效率可

恢复到接近真牙的程度。种植牙

在外观、感觉、功能上都基本和

真牙一样。

哪些患者可以做种植牙

种植牙对患者本身条件要

求很高,通常患有重大疾病者不

能做。比如:严重的高血压、心脏

病、糖尿病、血液疾病;还有骨质

疏松症以及口腔癌术后需要放

疗的;有其他口腔疾病的,牙槽

骨过度吸收,有严重夜磨牙现象

者。另外,大量吸烟、酗酒等不能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的患者也

不宜种植牙。总之,口腔医师要

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进行全

面评估后,才能制定出适合的种

植牙治疗方案。

种植牙能用多长时间

目 前 我 国 以 五 年 成 功 率

94%,十年的成功率 85%为临

床评价标准。但是随着医学和

材料科学的创新发展,加上规

范的口腔种植治疗技术,成功

率也在不断提高。许多种植牙

是可以达到真牙一样的功能,

不但提高了患者的咀嚼功能,

而且也改善并提升了患者的生

活质量。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种

植体周围缺乏像天然牙齿那样

丰富的牙周营养供给和神经感

受器,在受到异常咀嚼力的时

候更容易受损伤。因此,种植牙

要进行定期维护复查,包括根

据情况拍片及牙周治疗。如果

商家宣称终生免费维护,保证

使用一辈子,那就要慎重考虑,

以免上当。

种植牙的整个过程

种植牙的整个过程大概分

为三个阶段,大约需要 3-6 个

月时间。首先,进行全口检查及

全身基本检查。如有松动牙齿或

者残根则需要先拔除待伤口愈

合后再进行种植牙手术;牙周不

好的患者需先治疗后再进行种

植牙手术,这些基础治疗因人而

异,少则一两天,多则几个月。其

次是种植手术,医生根据术前量

身定制的方案,通过手术方式将

种植体植入牙槽骨内。最后是术

后修复,该阶段在种植手术 3 到

6 月后更换或安装恒久牙冠或

者义齿。

怎样选择种植体

目前,市面上种植体有欧美

进口的,也有来自韩国、以色列

等国家的。该怎么选择合适的种

植体系统呢?

种植体是三类医疗器械,这

是我国严控的最高级别医疗器

械。目前国家准入的进口种植体

有 40 个,这是从一两千种种植

体中挑选出来,并经过临床试验

的。因此,只要是有国家批准注

册证的种植体都是安全,可以放

心使用。由于各种植体的品牌、

厂家、处理工艺的不同,价格有

高有低。所以,专家建议选择种

植体时,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

挑选世界排名相对靠前的种植

体;同时建议选择临床应用时间

较长的种植体;医生还会根据患

者个人口腔条件做出个性化的

治疗建议。

编辑 / 李晓露

种植牙:

提高咀嚼功能 改善生活质量

西安瑞邦齿科主任医师 李 涛

第33页

31

[ 慢病防治 ]

息肉是指生长在人体粘膜表

面上的隆起物,常见的有胃肠息

肉、鼻息肉、胆囊息肉、子宫息肉

等。大部分息肉是良性的,不会危

及生命,绝大多数肉眼可见的息

肉变成癌需要 5 至 10 年的时间。

然而,不少朋友对于自己体检报

告上的“息肉”一词感到紧张,一

说息肉感觉就是癌症前兆,那么,

哪些息肉值得我们警惕呢?

哪些息肉值得警惕

肠息肉:肠息肉是发生于肠

道的息肉,常见包括结肠息肉和

直肠息肉,按照其病理性质主要

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炎症

性息肉与肠道慢性炎症有关,一

般不容易癌变;腺瘤性息肉是公

认的癌前病变,95%以上的结肠

癌都是由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

的。其中,以绒毛状腺瘤癌变几

率最高,其次为混合性腺瘤,管

状腺瘤的癌变几率相对较低,腺

瘤结构中的绒毛状成分越多,癌

变的可能性越大。

应对方法:肠息肉癌变几率

与大小呈正相关:1 厘米以下息

肉的癌变率为 1~3%;1~2 厘米

息肉的癌变率约为 20%;2 厘米

以上息肉的癌变率则高达 50%。

肠息肉通过肠镜检查进行明确

诊断应尽早切除,切除后一般在

半年至一年复查肠镜,观察是否

存在复发的可能性。

胆囊息肉:胆囊息肉的病因

较为复杂,包括胆固醇代谢紊

乱、慢性胆囊炎及胆囊结石等,

此外,肥胖、先天性胆囊异常、高

脂血症与胆囊息肉的形成密切

相关。饮食不规律也是导致胆囊

息肉的重要原因。

应对方法:对于年龄大于

50 岁的患者,胆囊息肉>10 毫

米,且合并胆囊结石,胆囊息肉

癌变几率较大。多数患者是在体

检或普查时经腹部 B 超才被发

现。对于胆囊息肉癌变风险较大

且息肉直径大于 10 毫米的患

者,应进行手术切除;对于息肉

直径 <10 毫米且无临床症状的

患者可以定期行超声检查,必要

时预防性手术切除。

胃息肉:按照病理类型可分

为腺瘤性息肉、胃底腺息肉、增

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早期或

者没出现并发症时多数没有临

床症状,有症状时常为上腹隐

痛、腹胀等,多见于多发、息肉较

大的患者。

应对方法:对于腺瘤性息

肉,尤其是绒毛状腺瘤等,有可

能存在较大癌变风险,癌变率可

达 30%~58.3%。患者常无临床

症状,多通过 X 线胃钡餐造影

和胃镜检查被发现。单个直径小

于 1 厘米的息肉,可暂时先进行

观察,如果同时合并了幽门螺杆

菌,需要及时治疗;直径大于 2

厘米、数目多且多发的胃息肉,

需要及时切除干净。

哪些息肉无需紧张

发现以下息肉,我们通常不

必紧张,如有明显症状或影响生

活,建议限期手术切除。

鼻息肉:鼻息肉基本都为炎

症性息肉,极少数会发生癌变。单

个、较小的鼻息肉,可以药物治疗

为主,经过药物治疗控制生长,药

物治疗无效者行功能性内镜鼻腔

鼻窦手术。鼻息肉以鼻阻塞或鼻

分泌物增多为常见表现,部分患

者还可能会出现听力减退、嗅觉

减退、面部疼痛等症状,出现症状

影响生活、多发性或复发性息肉,

建议进行常规手术摘除治疗。

子宫息肉:子宫息肉一般为

良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

分患者可能出现子宫增大、阴道

出血、白带异常等症状。通常,对

于无症状、体积较小的子宫息

肉,定期监测即可;大小超过 1

厘米的息肉,或者多发息肉,尽

量手术切除,手术后应定期复

查,每 3 个月复查一次。

编辑 / 李晓露

体检发现这种息肉

早切早好

山西省人民医院全科医疗科廉文瑞主治医师 郭晓强博士

第34页

32

策划 任 军 采写 方 菲

“ 优 雅 更 年 炫 彩 人 生 ”

编者按:更年期是每个女性人

生中必经的特殊阶段,随着激

素水平的改变,可能会出现月

经紊乱、潮热出汗、失眠抑郁、

关节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影响

更年期女性的身心健康。10 月

18 日是世界更年期关怀日,今

年的主题为“优雅更年 炫彩人

生”。希望更年期女性在这个

人生的新阶段体验到生命的

真实与多彩,享受美丽人生。

张文杰 医学硕士、主任医师,西北妇女儿童医

院妇女保健科负责人,陕西省医学会生殖健康与计

划生育分会常委,陕西省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

委员、盆底康复委员会委员,省级基本公共卫生项

目专家。擅长产科疑难重症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

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治,尤其

擅长妇科子宫肌瘤的无创治疗。

重点词:认识

认识更年期 迈过“健康坎”

最近,47 岁的吴女士总是

一阵阵潮热、出汗,感觉四肢乏

力,浑身疼痛;心悸、胸闷、失眠

多梦;看谁都不顺眼,总想发无

名火……种种症状让她寝食难

安,于是便来到西北妇女儿童医

院妇女保健科就诊,经过全面检

查评估,竟是更年期惹的“祸”。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

2030 年,我国的更年期女性将

超过 2.1 亿,约占人口总数的

1/7。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妇女保

健科张文杰主任医师指出,更年

期是女性的特殊时期,伴随着激

素水平的波动和降低,可能会出

现身体的各种不适,也是心脑血

管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多

种疾病高发的时候,因此更年期

的健康管理成为社会广泛关注

的话题。

何为更年期

更年期并不是一个医学名

词,它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

个通俗说法。顾名思义,“更”指

更替,“年”指年代,“更年期”特

指女性从有生育能力过渡到没

有生育能力的这一段时间,在医

学上被称为“围绝经期”,是女性

进入老年期所必经的一个生理

阶段。一般来说,40 岁以上的女

性,如果连续两次出现月经紊

乱,月经周期间隔延长 7 天以上

的情况,就预示着进入更年期

了,一直到绝经后一年内。

老年医学会公布的最新调

查结果显示:近 20 年来,女性更

年期年龄提前了 2.02 岁,女性平

均自然绝经年龄为 45~55 岁。

第35页

33

更年期不适接踵而来

女性 40 岁以后,在绝经

前后的一段时间,由于卵巢功

能的逐渐衰退,雌激素的下

降,有近 2/3 的女性会出现围

绝经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

征常被称为更年期综合征,是

指女性绝经前后这段时期因

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

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最

常见的就是月经周期紊乱,还

可能出现潮热、多汗、失眠、易

怒、焦虑,以及泌尿生殖系统

不适,比如尿频、尿急等情况。

男性更年期易被忽视

其实男性也有更年期,只

是由于没有和女性类似的临

床症状,很多男性都是在不知

不觉中度过。约四成 40~70

岁的男性会经历某种程度的

神经性功能紊乱、抑郁、失眠、

潮热、易怒、难以达到以及维

持勃起等症状。由于男性对更

年期缺乏认识,加之男性更好

面子,即使出现不适,也不愿

意主动求助专业医生的帮助,

从而导致治疗不及时。

链接

女性更年期自测表

更年期需要科学地评估,

如果你怀疑更年期到来,不妨

先通过自测表自查:

1.年龄在 40 岁以上。

2.睡眠质量低,夜梦多;睡

眠时间不少,仍觉疲劳。

3.皮肤干燥,缺乏弹性和

光泽。

4.月经周期不规则或停经。

5.记忆力减退,丢三落四。

6.性冲动减少或缺乏,性亲

密有疼痛不适感,以至厌烦。

7.有阵发性上身发热发红、

出汗或夜间盗汗现象,有时伴

心慌。

8.情绪易波动,较之前易

落泪。

9.容易焦虑,对孩子外出

比以往更担心。

10.常觉身体不适,医学检

查指标在正常范围。

11.常常想起小时候或年轻

时的经历。

12.对以往感兴趣的事失去

兴趣。

13.开始担心退休后的生活

和经济问题。

14.有时感觉生活失去意义

和动力,阴雨天尤其如此。

15.拟定的计划常常完不成。

如果以上 15 点有 6 点符

合,表明你的更年期已经来了。

1.使用原来的近视眼镜已无

法阅读书报,摘眼镜放近看反而

清楚,说明已有“老化”。

2.眼睛容易疲劳,看书久后

感到头痛、头昏。

3.睡眠比以前减少,早睡早醒。

4.饮酒者酒量大不如前。

5.听力明显减弱。

6.牙齿松动,咬不动较硬的

食品。有假牙者要经常换假牙。

7.对食物口味发生改变,爱

吃甜、酸、辣、咸等重口味饮食,

说明味觉有减退。

8.嗜吃零食,特别是蜜饯

类,这与口味减退有关。

9.性欲减退。

10.记忆力减退。

11.开始怀念童年往事。

12.学习与工作精力不如以

前,甚至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如果 12 点中有 4 点以上

符合,表明你已进入更年期。

男性更年期自测表

第36页

34

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卵巢

的功能逐渐衰竭,表现为卵泡

数目逐渐减少直至耗竭及雌激

素水平呈现波动性下降直至永

久性低下,引起下丘脑和自主

神经功能失调,从而产生一系

列的症状。

月经紊乱

月经紊乱是绝经过渡期的

常见症状,开始于 40 岁左右,

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持

续时间长及月经量增加或减少,

约 10%妇女月经突然停止。此

期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孕激素

缺乏,易发生子宫内膜异常增生

或内膜癌,对更年期异常出血者

应更加重视,必要时行子宫内膜

病理检查。

潮热、出汗

潮热、出汗是雌激素下降的

常见症状。潮热发作的次数和持

续时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症状

轻者每日发作数次,持续数秒;

重者十余次或更多,持续数分

钟。潮热在夜间或应激状态易诱

发,如夜间发生潮热影响睡眠,

日间发生潮热会感到疲乏、注意

力下降。此症状可历时 1 年,有

时长达 5 年或更长。自然绝经者

潮热发生率超过 50%,人工绝

经者发生率更高。

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绝经期最常见

困扰女性的不良影响之一,表现

为入睡困难、多梦、睡眠中断易

惊醒或早醒等,严重者甚至不能

入睡。睡眠障碍会导致更年期女

性紧张和急躁,难以集中精力,

人际关系受到影响。

情绪变化和记忆力减退

更年期雌激素水平波动或

下降均会出现神经系统功能紊

乱的症状,主要包括情绪异常、

记忆及认知功能下降。

更年期妇女常见易激惹、焦

虑不安或情绪低落、表情淡漠、

敏感多疑、不能自我控制情绪等

症状,甚至出现抑郁,严重影响

日常工作和生活。记忆力减退及

注意力不集中也较常见。雌激素

缺乏对发生阿尔茨海默病可能

有潜在危险,表现为记忆丧失、

失语失认、定向计算判断障碍及

性格行为情绪改变。

阴道干燥及生殖道萎缩

阴道、宫颈、子宫和泌尿道上

皮是雌激素的敏感靶器官。雌激

素减少可致这些部位组织发生萎

缩性改变,导致相关临床症状。

绝经后妇女阴道黏膜发生

萎缩性变化,出现阴道干燥、阴

道缩小狭窄、分泌物减少、性生

活困难等,也可造成反复阴道感

染,即老年性阴道炎。

由于尿道和膀胱的黏膜变

薄、抵抗力下降,可反复发生尿

路感染,出现尿急、尿频、尿痛、

血尿等症状。

雌激素低下使尿道缩短伴

黏膜萎缩性改变可导致压力性

尿失禁。

冠心病的发生与血脂变化

雌激素对女性心血管系统

重点词:症状

更年期女性的“难言之隐”

第37页

35

具有保护作用,可增加血流及抑

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女性绝

经前冠心病发病率低于男性,而

绝经后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心

肌缺血或梗死、高血压和脑缺

血。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发生及并

发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也随年龄

而增加。

骨质疏松与骨折

雌激素是维持妇女一生骨

骼质量的重要激素,雌激素可

促使甲状腺分泌降钙素,抑制

骨吸收,对骨骼起保护作用。围

绝经期妇女约 25%患有骨质疏

松,其发生与雌激素下降有关。

甲 状旁腺激 素可刺激骨质吸

收,绝经后妇女骨质吸收速度快

于骨质生成,甲状旁腺功能亢

进,骨吸收明显增加,造成骨质

丢失及疏松。

新陈代谢障碍

1.肥胖。肥胖不仅与雌激素

分泌减少有关,还与年龄增长、

基础代谢率逐渐降低、体力活动

减少、热量消耗和利用也相应减

少有关。妇女绝经后全身脂肪重

新分布,可形成向心性肥胖。

2.钙磷代谢失常。钙磷代谢

失常导致骨矿含量明显减少及

骨质疏松,以脊柱、髋部较为明

显,绝经后常见腰背疼痛,髋部、

上肢骨折,若椎体发生骨折会形

成驼背。

3.水盐代谢失常。可发生不

同程度的水钠潴留性水肿。

4.糖代谢失常。血糖升高或

糖耐量减低。

皮肤衰老、关节疼痛

更年期妇女易出现皮肤干

燥、瘙痒、弹性减退、光泽消失变

薄易损伤,皱纹、色素沉着、老年

斑、水肿等萎缩及退化性改变。

肌肉疼痛可能与运动后肌

肉中乳酸的弥散能力减弱有

关。骨关节疼痛常在晨起明显,

可出现全身性关节疼痛以膝关

节多见。

更年期还可见恶心、咽部异

物感、嗳气、胃胀、腹胀、腹泻、便

秘等胃肠不适的症状。

更年期是妇科三大恶性肿

瘤——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

卵巢癌的高发期,更年期女性尤

其需要提高警惕,了解这些妇科

肿瘤,并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

治疗。

1.子宫颈癌。子宫颈癌是最

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在我

国,宫颈癌发病以 40~50 岁更

年期妇女居多。建议适龄女性接

受 HPV 疫苗接种,30 岁以上尤

其是更年期女性要重视定期的

宫颈筛查,主要包括 TCT 和

HPV 检查。

2.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

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

致病原因尚不明确。最常见的症

状是不规则阴道出血,出血量可

多可少,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

阴道排液或下腹痛,出现这种情

况一定要到医院做妇科超声,检

查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有

无回声不均或宫腔内赘生物等。

子宫内膜癌好发于肥胖、高血

压、糖尿病患者,有类似风险的

妇女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节

制饮食,加强锻炼,定期体检,有

异常出血等情况及时就医。

3.卵巢癌。由于卵巢所在位

置隐秘,病变了难以早期发现,所

以常常到了晚期才被诊断出来,

其死亡率超过前两种癌。卵巢癌

总体好发于 50 岁以上女性,发病

原因也不明确,最初常无症状,部

分病人无意中摸到下腹部包块或

妇科检查偶然发现问题。如果出

现下腹部不适,伴有食欲不振、消

化不良、腹胀、腹围增大等,或出

现乏力、消瘦、贫血等表现,须及

时到妇科就诊。

重点词:防癌

更年期警惕妇科肿瘤

第38页

36

年过五十的李女士患有更

年期综合征,大夫建议她服用一

些雌激素,李女士听朋友说用雌

激素治疗会发胖,易得乳腺癌、

子宫内膜癌等癌症,吓得她不敢

服用,更年期的各种不适症状也

越来越严重。

补充雌激素有哪些好处

张文杰副主任医师指出,围

绝经期女性由于精神状态、生活

环境各不相同,因此出现症状的

轻重差异很大。有的女性不需要

治疗,有的女性则需要医疗干预

才能控制症状,其中激素治疗是

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

如果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

非常严重,影响了生活或者工

作,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

雌激素来改善患者的更年期症

状。通过补充雌激素,潮热出汗、

睡眠障碍、反复尿路感染、生殖

道萎缩都能得到很大程度的缓

解,还可以帮助女性预防骨质疏

松。中华预防医学会发布的《更

年期健康管理核心信息专家共

识》指出,在更年期补充雌激素,

不仅能缓解不适症状,更是健康

维护策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补充雌激素须遵医嘱

但是,雌激素有严格的适用

症和禁忌症,补充不当反而会危

害健康,更年期女性需要在专业

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补充。

中国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

治疗指南(2018)指出,性激素

治疗可能增加血栓风险,用药前

需评估患者的血管状况;同时建

议“窗口期”用药,即首次启动的

时间在绝经 10 年之内或 60 岁

前;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女性,用

药前控制慢性疾病;肥胖、吸烟、

易栓症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口服

雌激素血栓风险高,可使用经皮

雌激素降低风险。

重点词:雌激素

雌激素 补还是不补

链接

雌激素小知识

雌性激素(Estrogen)又称

雌激素,是一种能够促进女

性第二性征发育及性器官成

熟的甾体类激素,主要由卵

巢和胎盘分泌产生,其受体

广泛分布于生殖系统靶器

官,包括外阴、阴道、子宫、输

卵管和卵巢,以及生殖系统

外的靶器官,包括骨骼、心血

管、中枢神经系统、肝脏、皮

肤等。

雌激素不仅具有促进和

维持女性生殖器官和第二性

征的生理作用,还对内分泌

系统、心血管系统、代谢系

统、骨骼的生长和成熟以及

皮肤等均有明显的影响。传

统认为,雌激素是一种“女

性”激素,但其实男性体内也

存在雌激素,适量的雌激素

对于男性的心脏同样有保护

作用,可以降低心脏病引发

的死亡风险。

临床上,很多患者不愿意接

受激素补充治疗的最常见原因,

是担心使用后会因此得癌。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

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发病

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 7%

~10%。它的发病常与遗传、不良

生活方式有关,以及 40~60 岁、

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

美国一项著名的研究显示,单用

雌激素治疗,平均使用 7.1 年均

未增加得乳腺癌的概率。

但如果误把补充雌激素当

成重返青春的灵丹妙药,甚至自

行使用雌激素保养品就会很危

险,长期、过量补充雌激素,可能

会使身体激素水平处于异常状

态,可能增加胆结石、血栓风险,

甚至会增加乳腺癌、性激素依赖

性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发病概率。

链接

更年期补充雌激素会患癌吗

第39页

37

重点词:建议

很多女性对更年期、绝经等

字眼谈之色变,一些正处于或者

即将迈入更年期的女性甚至感

到痛苦和困惑,其实我们需要正

确认识到,绝经是一种自然的生

理过程,是每个女人生命中必须

经过的一个阶段。更年期来了不

要慌,做好这些平稳过渡。

饮食合理平衡

提倡少油、少盐、控糖、限

酒,清淡饮食。每天食物种类应

保证在 12 种以上,每周保证在

25 种以上。粗细搭配比例在 2:

3 或 1:2。

主食应适量,以谷薯类为

主,每日主食控制在 250~400

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 50~

150 克,薯类 50~100 克。

食物种类多样化,多进食蔬

菜和新鲜水果类,蔬菜保证在

300~500 克,应以绿色和彩色

蔬菜为主,如菠菜、西兰花、彩椒

等。水果保证在 200~350 克,

种类需丰富。

常食用蛋奶类、大豆类食

物,每日奶类保证 300 毫升,并

适量摄入畜禽肉食物,以鱼和禽

肉为首选;适量摄入坚果和菌

类,坚果总量控制在 15 克以内,

以原味最佳。

脂肪摄入过少时影响脂溶

性维生素的有效吸收。每天只需

40~65 克,少食动物性脂肪,适

当食用植物油(25 克以内)。

保证必须脂肪酸的摄入,可

适量补充亚麻籽、芝麻、葵花籽和

南瓜子。尽量减少饮用含糖饮料,

注意隐形糖的摄入量,严格限制

酒精摄入,每日应少于 15 克。

推 荐 每 天 饮 水 1500 ~

1700 毫升(约 7~8 杯)。首选白

开水,茶水也是较好选择。

适当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 5 天中等强

度体育锻炼,累计 150 分钟以

上。推荐更年期女性每周进行 3

次有氧运动,每次至少 30 分钟,

45~60 分钟可以达到更佳效

果,并增加 2 次无氧运动每次

15 分钟。

将工作、出行、家务等与运

动相结合,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

天 6000 步。同时对于既往有生

育史的女性应额外关注盆底肌

力及核心肌群的锻炼,合并高血

压疾病女性在进行无氧运动时

要尽量避免屏气动作。

早晨和傍晚是锻炼身体的

最好时间。进食后不宜立刻进行

活动,应休息 1~2 小时后,才

适宜锻炼。

体 重 指 数 建 议 维 持 在

18.5~23.9 公斤 / 米 2

。根据体

重变化规划自我饮食结构和运

动情况。

心理治疗

正念冥想、正念瑜伽、正念

行走及身体扫描等,有助于很大

程度减少更年期抑郁和焦虑的

心理症状。

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应分

析是属于更年期躯体症状还是

抑郁、焦虑等精神神经系统症

状,再根据症状严重程度采取相

应的治疗措施。

如果躯体症状明显,首选性

激素;如果精神神经系统症状明

显,首选抗抑郁、焦虑药物;如果

既有明显躯体症状又有明显抑

郁、焦虑症状,在使用性激素的

同时加用选择性 5- 羟色胺回

收抑制剂类药物等效果更好。

注重保护听力

研究显示,绝经前后两年听

力下降最为迅速,而听力差是痴

呆症的重要风险因素。因此科学

用耳、注意保护听力很重要。建

议控制个人音频设备的使用频

度、强度和时长。

单次使用时间不宜超过 60

分钟,避免在较为嘈杂的环境中

长时问使用个人音频设备;避免

6 个建议 平稳度过更年期

第40页

38

当男人年过四五十,很容易

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心理和

生理改变而困惑不解。事实上,

这可能是“更年期”悄然而至。男

性朋友们如何平稳度过这道坎?

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控制体重

男性更年期患者应减少吸

烟、饮酒,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

活习惯,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保

持正常体重。研究发现,运动对

缓解男性更年期不良情绪有很

大帮助。均衡饮食,避免吃太多

刺激性食物,减少油和盐的摄

入,以确保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适当补充雄激素

存在雄激素缺乏的患者,可

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雄激素,

提高体内睾酮水平,以有效改善

更年期不适症状,提高性欲及性

生活质量,减少体脂量,增加骨密

度。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缺乏雄

激素的男性更年期患者适量补充

雄激素会增加罹患前列腺癌的风

险。但需要强调的是,补充雄激素

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心理调节

心理因素与生理改变常互

相影响,在更年期进行有效的心

理调节十分重要。与更年期女性

一样,男性更年期的心理变化也

是可以防范和调节的。男性更年

期也是开启另一段美好人生的

过渡期,老年男性应注意协调工

作与生活的关系,践行健康的生

活方式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必要

时根据医生建议接受治疗,提高

生活质量。

夫妻“互助”

更年期男性会出现许多不

适症状,但一般没有女性那么强

烈。若配偶也正处在更年期,丈

夫一定要体谅、体贴、关心、劝导

妻子,不要无端地指责对方。夫

妻双方应相互安慰、体贴,共同

顺利度过更年期。

保持和谐夫妻生活

在男性更年期中,维持和谐

的夫妻生活不仅能给双方带来

亲密感和友谊,还能促进雄激素

分泌,减少身体不适,促进生理

功能的健康,防止大脑衰老,保

持大脑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对日

常生活和工作非常有益。同时要

注意夫妻生活要适度,以不感到

疲劳为标准。

男性也有更年期

乐观心态是良药

噪声伤害,不去 KTV 或打击

乐很响的舞厅;不乱用药物,

禁用或少用对听神经有损害

的药物。

注意口腔卫生

建议更年期女性注意口

腔卫生,每天坚持早晚刷牙,

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每次

刷牙不少于 3 分钟,餐后 3

分钟内漱口。

睡觉前和早晨醒后进行

“叩齿”锻炼并按摩牙龈,可

以减缓牙槽骨的吸收,甚至

能促进牙槽骨的再生,防止

牙龈萎缩。

每年看 1 次牙科医生,进

行 1次洗牙,保持牙齿稳固。

学会自我体检

更年期女性要定期体

检,骨密度检查可以视病情

每 2~3 年进行 1 次。当出

现阴道异常出血、阴道分泌

物异常或身体不适症状如活

动后胸闷、心悸、气短、乳房

出现肿块或者乳头溢液等症

状需及时就诊。

重点词:建议

第41页

39

当生命即将达到终点,有的

人选择换一种方式让爱和生命

延续——他们就是遗体(人体器

官)捐献者。

祖孙三代的捐献情怀

2022 年 10 月 7 日,陕西省

红十字遗体捐献中心与陕西省

红十字眼库为遗体和角膜捐献

者王渝同志举办了一场简单而

庄重的遗体告别仪式,并向王渝

的女儿颁发了捐献证书。

祖籍四川广安的王渝和丈

夫王道荣,1956 年在重庆完成

学业后被分配至云南工作,后来

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来

到西安西光厂,一干就是 30 多

年,直至退休。

2019 年,年事已高的王道

荣因病住院,在病床上他向家人

表达了捐献自己遗体的想法,得

到了家人的一致同意。但作为子

女的王丽娟一时感到困惑,因为

从来没有接触过遗体捐献,不知

如何办理相关手续。王丽娟于是

打电话给在上海的女儿咨询,王

丽娟女儿的性格和她特别像,在

电话里直接说:“这个事情好办,

直接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

中心的网站上登记注册就可以

了,你把姥爷的身份证发给我,

我替姥爷办理。我自己都登记

过,我现在不但是人体器官捐献

志愿者,我还是造血干细胞捐献

志愿者。”在外孙女的帮助下,王

道荣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人体

器官捐献志愿者。病魔无情,王

道荣去世后捐献了自己的遗体

和角膜。

2022 年,王渝走完了平凡

的一生,她和老伴一样选择了捐

献遗体和角膜,帮助更多需要帮

助的人。“我们全家都赞成父母

捐献遗体和角膜,我们问心无

愧,我们敢于面对不同的声音。”

王丽娟谈及父母的遗体和角膜

捐献时说。“对于父母的捐献行

为,周围人有赞同的也有质疑

的,我们可以理解其他人对这件

事有不同的认知,但不管周围人

的想法如何都不会改变我们的

决定。父母对于我们和我们对于

父母都是毫无保留的付出所有

的爱心,作为子女我们当之无

愧。捐献遗体和角膜可以帮助医

学事业的发展,可以帮助盲人重

见光明。只要能帮助到别人我们

就开心,父母生前也一直这样教

导我们,我们兄妹将来也会捐献

遗体和角膜。”

王丽娟手中拿着父母的遗

体和角膜捐献证书时深情地说:

“父母的逝去我并不是不伤心,

当我一个人独处时也会流泪,也

会想念他们。我觉得他们的人生

非常有价值,当我在陕西省红十

字遗体捐献中心‘生命永恒’纪

念碑上看到他们的名字时,我感

到非常骄傲!”

18 岁少年的特殊“成人礼”

10 月 16 日上午 10 时,18

岁的杨同学在父母的陪同下,来

到陕西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

管理中心办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

登记,用实际行动献礼二十大。

杨同学很久以前就有一个

念头在他脑海中徘徊——在自

己生命的尽头帮助更多器官衰

竭病患的生命得以延续。他决定

送给自己一个不一样的成人礼:

成为一名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

愿登记者!

“他第一次告诉我,我没当

回事,后来他反复给我说了四五

次,从那一刻起,我就知道他不

再是小孩子,而是一个成年人,

身后捐献器官是他经过慎重思

考做的决定。他自己在网上查到

可以在陕西省红十字会的人体

[ 健康万象 ]

致敬遗体器官捐献者

让生命在奉献中延续

文 / 党琪

第42页

40

[ 健康万象 ]

器官捐献管理中心进行志愿登

记,我和他爸爸就毅然决定陪他

一起完成他的心愿。”杨同学的

母亲说到孩子志愿登记时想法

很是欣慰。“我就告诉他,以后也

要和你未来的妻子和孩子,好好

地做通你想身后捐献器官的工

作就好。我和他妈妈都理解和支

持他。”杨同学的父亲叮嘱。

杨同学告诉陕西省红十字

会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工作

人员,第一次听到人体器官捐

献,是在小学的课本中的《永生

的眼睛》一文,那颗希望帮助他

人的种子就在他的心中生根发

芽。后来,成长过程中通过器官

捐献影视作品的进一步了解,他

决定用实际行动在 18 岁成年这

一天实现自己一直以来的心愿。

登记完成后,杨同学放下笔

轻舒一口气:“我填好了。”在场

的工作人员和父母都向他投去

赞许的目光:“你做了一个很了

不起的决定!”

杨同学的母亲对陕西省红十

字会工作人员说:“即将迎来他的

十八岁生日,孩子做出这个决定

一定有他自己的想法,我们尊重

他的决定,也支持他的爱心传递,

孩子的勇气和爱心也鼓舞着我们

做父母的,我们希望能用实际行

动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84 岁老人志愿遗体捐献

10 月 18 日,84 岁的杨女

士来到陕西省红十字会人体器

官捐献管理中心办理遗体角膜

捐献志愿登记,乐观的她表达了

坚定且强烈的捐献意愿:“过去

的人迷信,其实人去世了,什么

都不知道了。捐献遗体和角膜是

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以后要

把自己的遗体和角膜捐献了,为

医学教育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

现在教学能使用的捐献遗体太

少了。”

听完杨女士质朴的捐献心

愿,现场的工作人员询问捐献登

记的原由,杨女士告诉工作人

员:“自老伴 2008 年去世后,我

就有了捐献的想法,希望通过捐

献,让很多不治之症能被攻克,

让病人们得到救治,让更多家庭

少一些痛苦。”

在陕西省红十字会人体器

官捐献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详细

讲解了捐献政策和志愿登记流

程后,杨女士认真填写完《人体

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她开心

地说到:“我很高兴,自己能在今

天了却了 14 年前的心愿。两个

女儿都很支持我的决定,也是前

阵子小女儿在网上完成了人体

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后,让我赶紧

去办理,了却自己一直以来的愿

望。如果哪天不在了,能让学医

的学生们用自己的遗体来做研

究,让医学事业得到更好的发

展,那我也就放心了。”

办理结束后,杨女士向工作

人员要了几本遗体和人体器官

捐献宣传手册,她说:“院子里好

几个邻居也好奇捐献是怎么回

事,我拿回去给他们宣传一下,

一起加入到这项造福社会的大

爱事业中!”

生命接力,感恩奉献,致敬

每一位遗体器官捐献者!

编辑 / 李晓露

第43页

41

指导专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 陈 琼

文 / 张 冕

[ 健康万象 ]

近期,中国《疾病监测》杂志

发布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人员孟诗迪、刘韫宁、周脉

耕 等 的 一 项 研 究 成 果 ,就

2009~2019 年不同危险因素对

中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全因

死亡的影响及变化进行了分析。

2019 年,各类危险因素合计导

致 11451 万 60 岁及以上老年

人群寿命缩短,其中吸烟居于首

位,其次是高收缩压、膳食因素、

空气污染、高空腹血糖、高体质

指数、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肾功能不全、非适宜温度(过冷

或过热)和饮酒。其中,影响老年

男性健康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

烟草,老年女性是高收缩压。相

比 10 年前,膳食因素、高体质

指数、肾功能不全和饮酒四大危

险因素的排名有所提高,而空气

污染、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

非最适温度的排名下降。专家表

示,从研究结果来看,行为危险

因素对老年人全因死亡的影响

最大(占比 38.53%),其次是代

谢因素(33.38%)和环境 / 职业

因素(22.38%),而这些“减寿因

素”中,多数都可以改变或预防。

1.吸烟

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吸烟人

数超 3 亿,男性吸烟率高达

50.5%,被动吸烟人数达 7.4

亿。每年约有 140 万人死于吸

烟引发的疾病,平均每 6 秒就有

1 人因吸烟而死亡;吸烟的人平

均寿命较不吸烟者缩短 10 年,

每吸 1 支烟会使寿命减少 14

分钟。我国传统的“烟文化”使得

吸烟率这么多年来并未明显下

降。长期吸烟的影响可谓“从头

到脚”:会让发丝变细,皮肤色素

减少,秃头概率增加,智力下降,

动脉血管不断硬化,还可能加速

慢阻肺、肺癌等多种疾病发生。

专家支招:日常不妨让自己

忙起来,当有吸烟欲望时,做深

呼吸或听音乐可转移注意力。家

庭中要形成良好的戒烟氛围,家

人要多理解和鼓励,监督吸烟者

不要拿起烟。建议到戒烟门诊就

诊,获取专业医生的帮助,提高

戒烟成功率。

2.收缩压高

老人普遍存在收缩压 (高

压)升高,低压不高,甚至偏低的

现象。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

血管发生硬化,弹性变差,心脏

收缩射血时,血管所起到的缓冲

作用变小,进而导致收缩压升

高。另外,饮食过咸的老人,会出

现体内水钠潴留,血压升高,身

体还可能有水肿症状。

专家支招:老人血压最好控

制在 140/90 毫米汞柱以下,75

岁以上人群普遍有动脉粥样硬

化,可放宽到 150/90 毫米汞柱。

建议老人家中常备血压仪,每天

测量并做好记录;每周至少运动

5 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散步、

慢跑、游泳、太极拳等运动都适

合老人,同时可配合适当力量训

十大危险因素影响国人寿命

男性首要危险因素是烟草 女性首要危险因素是高收缩压

第44页

42

[ 健康万象 ]

练以留住肌肉。

3.膳食因素

营养摄入不足会影响体力、

情绪,导致抵抗力下降。一些重

要营养素缺乏危害更大,如蛋白

质缺少会使肌肉减少,钙摄入不

足会增加骨质疏松风险,当骨

骼、肌肉能力变差时,人很容易

进入衰弱状态,丧失自理能力。

专家支招:老人每天平均摄

入食物种类应在 12 种以上,每

周 25 种以上。建议每人每天摄

入谷类 200~300 克,其中包含全

谷物和杂豆类 50~150 克,薯类

50~100 克;餐餐有蔬菜,每人每

天摄入新鲜蔬菜不少于 300 克,

深色蔬菜占 1/2;天天吃水果,每

人每天应摄入 200~350 克新鲜

水果;每天摄入 300 毫升以上的

液态奶;平均每天摄入鱼、禽、

蛋、瘦肉为 120~200 克,每周最

好吃两次鱼。

4.空气污染

空气中的污染物会慢慢侵

入人体,损害各个器官,进而引

发脑卒中、心脏病、肺癌和其他

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影响智力水

平。美国芝加哥大学报告称,按

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当前的

空气污染将使全球人口平均预

期寿命减少 2.2 年。

专家支招:老人应减少在污

染环境中暴露:雾霾天少出行,

出行时戴口罩;做饭时,提前打

开抽油烟机,做完饭待余烟吸完

后再关机;农村家庭要安装排烟

设施,减少使用固体燃料,尽早

改炉改灶。

5.高空腹血糖

健康人群的空腹血糖应保

持在 3.9~6.1 毫摩尔 / 升。近年

来,我国成年人空腹血糖升高现

象越来越普遍,特别是老年人

群。随着空腹血糖的升高,糖尿

病和心血管病发病率普遍升高。

当空腹血糖≥5.3 毫摩尔 / 升

时,上述风险成倍增长,发生心

血管病的风险较空腹血糖<5.3

毫摩尔 / 升者增加 7 倍,死亡风

险增加 47%。

专家支招:空腹血糖高主要

原因有三:一是高脂饮食加重身

体代谢负担,导致次日空腹血糖

高;二是米饭馒头等摄入过多,

粗粮摄入较少;三是肥胖导致肝

脏胰岛素抵抗变强,影响了胰岛

素的降糖作用。老年人要想降低

空腹血糖,可从控制晚餐饮食入

手,少吃高糖和高热量食物,每

餐七分饱,定期测血糖,发现血

糖超标及时就医并遵医嘱用药。

6.高体质指数

如今不少老人越来越“宅”,

不愿外出运动,加之吃得油腻,

导致肥胖问题加剧,心脑血管疾

病、骨质疏松、糖尿病等问题随

之而来。《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

泌学》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严重

肥胖最多可使人减寿 8 年,与体

重正常者比,肥胖者保持健康的

年限可能会减少十余年。

专家支招:中国成年人中超

过 50%处于超重或肥胖,即 BMI

(BMI= 体重÷身高的平方)大于

24。因此,成年人的 BMI 要控制

在 18.5~23.9,太胖或太瘦都不健

康;老年人的体重标准可适当放

宽,但也要尽量将 BMI 控制在

20~26.9。建议老人多外出运动,

三餐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少吃

高油高盐高糖食物。

第45页

43

[ 健康万象 ]

7.“坏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

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病的公认

风险因素,且与死亡风险增加有

关,因此被称为“坏胆固醇”。澳

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芬兰图

尔库大学等高校的联合研究显

示,“坏胆固醇”水平高的青少

年,步入中老年后更易发生冠状

动脉钙化,增加患心脏病和早亡

的风险。

专家支招:如果体检时发现

坏胆固醇已超标,要遵医嘱规律

服药,并定期复查。日常生活中

应控制食物摄入总量,少吃或不

吃高脂高糖食物,多吃果蔬、豆

类和鱼肉蛋奶,饮食少油少盐,

戒烟限酒;每周运动 3~5 天,每

次至少做连续半小时的有氧运

动,可打太极、快走、骑自行车、

跳广场舞等;睡眠要充足,劳逸

结合,保持心情愉悦,学会调适

压力。

8.肾功能不全

2020 年,《英国医学杂志》

发表了一项有关中国人肾功能

的研究,分析了 2.1 万名 60 岁以

上老年人的数据后发现,10.3%

的老年人存在肾功能不全。据此

推算,我国至少有 2000 万老年

人肾功能减退。由于老年人的感

觉较迟钝,症状不易被察觉,往

往在初次就诊时病情就已处于

偏重阶段。肾脏损伤还会牵扯出

一系列其他疾病,比如高血压、

冠心病、心衰、脑卒中和房颤等。

专家支招:建议老年人严格

控制盐摄入量,每天最好不超过

5 克,每天喝 1500~2000 毫升水,

但如果肾病或心衰病情较重,可

根据医生建议控制饮水量。另

外,老年人要定期体检,以尽早

抓住肾病的蛛丝马迹。

9.非最适宜温度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显示,与

最适宜气温相比,遭遇极寒冷天

气(平均零下 1.4℃)和极热天气

(平均 29℃),会增加死亡风险。

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减弱,温度

过冷或过热对其身体影响更大,

可能诱发感冒、急性心脑血管事

件等。

专家支招:外出前,老人要

看一下天气预报,根据温度选择

衣物,冬季戴好帽子、围巾和手

套;夏季高温天气时,要减少室

外活动,室内空调别低于 26℃,

避免着凉。处于非供暖地区的家

庭,冬季可使用空调、加热设备

等提高室内温度。

10.饮酒

英国牛津大学的最新研究

发现,饮酒没有安全剂量,只要

喝酒就会对大脑产生影响,饮酒

越多,大脑的健康状况就越差。

换言之,任何酒精都是有害的。

酒精下肚后,乙醇在体内可转化

为乙醛,而乙醛早就被世卫组织

列为一级致癌物。2017 年,美国

临床肿瘤协会一项研究显示,饮

酒与口腔癌、喉癌、食管癌、肝癌

等发病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很

多人喝酒会脸红,其实是因为东

亚人存在乙醛脱氢酶 2 基因突

变,不易分解乙醛,进而导致酒

精代谢不良,令大量乙醛滞留体

内,非常容易引起血管舒张,增

加心脑血管意外。

专家支招:酒能不喝就尽量

不喝,在酒桌上要学会拒绝,聚

会可以选择茶水等健康饮品,如

果不得不喝一点,尽量喝酒精含

量低的酒。饮酒前,可以先吃点

富含维生素和高蛋白质的食物,

如豆类、蛋类、牛奶、新鲜蔬菜

等。 编辑 / 李晓露

第46页

44

人的一生幸福与否,或许在

儿时就已注定。近日,美国加利

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邀请儿

童健康、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

政策等领域专家,对孩子成长过

程中的关键能力进行研究,结果

发现,有 7 种能力会影响孩子的

发展,进而影响其未来的成就和

幸福感。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

研究所研究员杨雄指出,这项研

究提出的 7 种能力与我国提倡

的“五育”——德育、智育、体育、

美育、劳动教育不谋而合,广大

家长可借鉴参考。

健康——所有能力的基础

健康能力是其他发展能力

的基础,也是孩子在不同环境中

发挥最佳潜能所必需的能力。健

康能力应从出生就开始培养。家

长要分阶段帮助孩子养成健康

的生活方式:0~3 岁时,养成良

好的饮食、睡眠、排便及卫生习

惯,多到户外活动,让孩子喜欢

亲近自然。3~6 岁时,进行“食

育”,形成科学膳食习惯;培养良

好作息,每天睡足 10 小时;教孩

子初步掌握生存与自救技能,懂

得内衣遮蔽之处不得让他人触

碰。6~11 岁时,养成良好的用眼

习惯;了解传染病的相关预防方

法和社会管控措施。11~15 岁

时,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

意识,了解影响健康、生命安全

的风险因素与应对方法;了解用

药基本知识;初步掌握急救技

能,懂得遇到自然灾害、意外伤

害时如何避险、求助、逃生。

15~18 岁时,养成自我健康管理

习惯,掌握 1~2 项运动技能。

需求——大胆求助 学会满足

需求能力指一个人满足自

身营养、起居、安全、运动、性等

需求的能力。根据马斯洛需求层

次理论,人最基础的需求是对食

物、水等的生理需求,其次是安

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

的需求、认知需求、审美需求、自

我实现的需求等。需求能力应从

幼儿园开始培养,3~6 岁是儿童

行为塑造与认知发展的重要时

期,此时要培养孩子对简单规则

的理解能力,让他们知道什么是

合理的需求,什么是不合理的需

求,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需

求。家长要指导孩子如何获得家

人和社会的帮助,以满足自己的

需求。此外,还要培养儿童的劳

动习惯,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

己做,掌握与年龄相适应的穿

衣、吃饭、洗衣服等生活技能。

沟通——对抗孤独 赢得成功

沟通能力是通过语言和非语

言交流,来表达自己和理解他人

的能力。它分为三方面:一是具有

同理心和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

二是能够驾驭社交媒体;三是保

持开放态度,懂得接受、欣赏与他

人之间的差异。研究人员表示,面

对现代生活的诸多挑战和压力,

情绪管理十分关键,交流是对抗

孤独的有效“武器”,待未来步入

职场,沟通能力还是获得成功的

重要技能。小学二三年级后,家长

要指导儿童扩展社交范围。例如,

让孩子学会观察、模仿等,引导他

们初步认识各类职业,逐步提高

人际交往能力;从大处着眼、从小

事入手,利用日常生活事件,培养

儿童的同理心,引导他们合理、自

然地表达情绪,学会换位思考,懂

得关心、感激和回报他人。

[ 健康万象 ]

影响孩子一生的 种能力

指导专家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研究员 杨 雄

文 / 张 健

第47页

健康万象

45

学习——吸取长处 解决难题

学习能力是指学习新知识、

应对新挑战的能力,分为两方

面:一是能够接受思想的多样

性,乐于倾听新想法、接触不同

文化,尝试新事物,具有判断力,

能够从中学习有用之处;二是设

计思维、创新及合作能力等。在

生命早期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有助成年后更好地解决问题。孩

子 0~3 岁时,亲子阅读有助提

高儿童早期阅读兴趣和能力。

3~6 岁时,家长要重视生活教

育,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游戏

中发现、在操作中探索。6~11 岁

时,为儿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

围,引导其自己整理学习用具,

养成集中注意力、按时完成学习

任务的习惯。11~15 岁时,帮孩

子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制订合

理的学习计划,并在生活中培养

其勤奋、坚韧等品质;关注学习

兴趣的激发,不随意给孩子增加

额外培训和作业;引导孩子用学

到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鼓 励 孩 子 通 过 合 作 来 学 习 。

15~18 岁时,指导孩子掌握科学

的学习方法,学会如何时间管理

和规划,最终养成自主学习、合

作学习、终生学习的习惯。

适应——快速应对 避免焦虑

适应能力是个人适应生活

挑战以及社会、文化、技术变化

的能力。培养适应能力就是让孩

子经历各种坑,迈过各样坎。重

点是增强心理弹性、学会识别和

处理压力,懂得寻求帮助,以便

在未来遭遇强压时能够及时调

整,避免焦虑或抑郁。幼儿园阶

段,家长就要有意识地带儿童走

出家庭,接触丰富的社会环境,

提高社会适应性。小学阶段,要

引导儿童正确面对挫折,适时给

予孩子应对挫折的锻炼机会。中

学阶段,要和孩子一起分析新环

境变化,并鼓励孩子迅速融入新

环境。此外,要引导儿童欣赏生

活中美好的事物,用音乐、童话、

诗歌、绘画等滋养其心灵,鼓励

他们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表达

内心感受。

融合——经营人际 学会守约

融合能力指与亲朋、自然环

境共同成长的能力,包括建立友

谊、维系亲情、经营爱情、与自然

和谐共处等。要求孩子学会多角

度看待问题,承认个性差异,信

任他人,具备解决冲突的技巧、

反省意识和契约精神。融合能力

依赖儿童早期的认知和感受。这

就要求家长在孩子婴幼儿阶段

就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在

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培养其规则

意识,可以结合实际,为儿童定

下生活规范、游戏规范、交往规

范等;在中学阶段,重视孩子的

人际交往,引导其形成积极向上

的价值观、良好的人格品质。

奉献——参与社会 贡献力量

奉献能力是平等参与民主

社会并懂得如何管理社区生活

的能力。研究人员指出,每个人

都是社会的一部分,有责任和义

务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奉献能

力的核心目标是把孩子培养成

常人、好人,“爱国、利民、友他”。

家长要以身作则,引导儿童关注

社会发展,培育其公民意识,坚

定理想信念,树立爱国意识,鼓

励孩子参与各类文明实践和志

愿服务,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是一

个长期过程,要坚持不懈、层层

递进。家长可参考《全国家庭教

育指导大纲》,结合自家孩子的

特点,联合学校、社会,促进孩子

健康成长。 编辑 / 李晓露

第48页

46

[ 健康万象 ]

如果你想活到 100 岁,也

许可以从诺贝尔奖得主身上找

答案。英国一项研究结果显示,

诺贝尔奖得主普遍长寿,平均寿

命高达 77.2 岁,比仅获得提名

的科学家平均寿命高 1.4 岁。日

前,据美国《读者文摘》报道,

2009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得主——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

克总结出几把延缓人类衰老的

“钥匙”,帮你开启长寿大门。

第 1 把钥匙:

生活乐观有目标

“人要想健康活到 100 岁,

心理平衡的作用占 50%以上,

合 理 膳 食 占 25% , 其 他 占

25%。”原卫生部健康教育专家

洪昭光说,心理平衡的作用超过

了一切保健措施和保健品的总

和,谁能保持心态平衡,就等于

掌握了身体健康的金钥匙。

洪昭光表示,一项在世界三

大长寿地区进行的调查,以及上

海、北京市长寿老人的调查都得

出同样的启示:要健身,先健心。

有了心理健康,才能生理健康。各

国长寿地区的人种、气候、食物、

生活习俗各不相同,有的甚至相

反,如有的老人嗜烟酒,有的老人

喜吃肥肉,但有一点却中外都相

同,那就是长寿者都心胸宽阔,乐

观开朗,心地善良、随和。没有一

位老人心胸狭窄,鼠肚鸡肠,这样

的人活不到 100 岁。

几位诺贝尔奖得主也强调,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一是要乐

观。美国妇女健康研究(WHI)调

查了 10 万名妇女,乐观者在该研

究的前 8 年死亡的危险比悲观者

小 14%。研究者希拉里·廷德尔

博士指出:“乐观是重要的保护

伞,这种人有强大的社会网络并

能很好地处理压力。”二是有目

标。美国拉什大学医学中心一项

涉及 1200 多位老人的新研究发

现,无论是远大目标,还是旅游或

读书等近期目标,只要生活拥有

目标,生存优势就更大。研究中,

生活有明确目标及计划的老人,

死亡率比其他老人降低一半。

第 2 把钥匙:

坚持步行“357”

世界心脏病专家、纽约哥伦

比亚医学院 OZ 博士表示,保持

年轻的最好方法是散步。如果 5

分钟走不了 1/4 英里 (约 400

米),那么在 3 年内死亡的几率

会骤增。可能的话,尽量与配偶

一道散步,有助增加说话机会;

一起打网球还能建立亲密关系。

但这并非锻炼的全部好处。更重

要的是:生命在于运动,夫妻多

活动,双方更能延年益寿。

1992 年,世界卫生组织就

指出,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运

动。不仅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病

率,还能降低高血脂,使动脉硬

化变软,让人脑子更清楚,防止

老年痴呆。那么,怎么步行最好

呢?洪昭光表示,掌握好 3 个字

即可:三、五、七。“三”指最好每

天步行约 3 公里,时间在 30 分

钟以上;“五”指每周运动 5 次左

右,只有有规律的健身运动才能

有效;“七”指有氧运动强度以

“运动后心率 + 年龄 =170 左

右”为宜。这相当于一般人中等

强度的运动。比如说 50 岁的人,

运 动 后 心 率 达 到 120 次/分

钟,50+120=170;身体差可以

少一些,年龄加心率达到 150

左右即可。总之,步行运动要量

力而行,否则会产生无氧代谢,

导致不良影响或意外。

诺贝尔奖得主:

开启长寿之门的 把钥匙 5

第49页

47

[ 健康万象 ]

第 3 把钥匙:

多补维 D 少吃猪肉

一项为期 10 年、涉及 54.5

万美国人的研究发现,每天吃 4

盎司(约 113 克)左右牛肉或猪

肉的人,早亡危险比更少吃肉的

人高 30%。虽然早期研究表明,

大量吃红肉会导致心脏病和结

肠癌,但是这项研究首次以大规

模的调查揭示了多肉饮食对寿

命的影响。

“这是因为,红肉里含有较

多的雌激素,会增加女性患乳腺

癌的风险;而且红肉消化后产生

的食物残渣较少,使肠蠕动减

弱,进而使有害物质在肠道内停

留时间更长,增加直肠癌的风

险。”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

教授范志红表示,目前,在几大

类食物中,红肉的摄入是最容易

过量的,而一旦过量,它对人体

的危害又是巨大的。健康的年轻

人、活动量比较大的可适当增加

红肉的摄入,但老年人、消化能

力差的人则要相应减少,心脏

病、高血压等高危人群,更要减

少红肉摄入,可用鱼肉、鸡肉等

白肉代替。

另有数据显示,全球约有

10 亿人缺乏维生素 D。维生素

D 水平过低会导致骨质疏松症、

糖尿病、高血压和癌症。一项新

研究发现,“阳光维生素”摄取不

足 的 成 年 人 早 亡 危 险 增 加

26%。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副教

授迈克尔·梅拉米德博士表示,

除了喝强化牛奶和适当补充维

生素 D 之外,还应该每周晒晒

太阳,每次 10—15 分钟,最佳

时间为上午 11 点至下午 3 点,

可以达到补充维生素 D 的理想

效果。

第 4 把钥匙:

夫妻经常牵牵手

“在街上,经常能见到一个

现象,‘海归’夫妇或是外国夫妇

散步时会手牵手,而在国内呢,

大多数夫妻散步时都相距半米

到一米,男的在前边走,女的在

后边跟着。”洪昭光提倡,夫妻应

该多牵手走路。因为人有一种

“皮肤饥渴”,皮肤的接触能产生

明显的心理和生理效应,通过生

物电传导,让夫妻双方体内都释

放内啡肽。内啡肽一多,免疫力

就提高。

美国密歇根州密歇根大学

一项超过七年的研究发现,尽管

都有压力,但男人和女人如果能

用大部分时间去关爱配偶,他们

自身死亡的危险性就能减少

36%。科学家推测,关爱可以让

人释放“结合”催产激素,去对抗

能升高血压和干扰免疫系统规

律的一种压力激素——皮质醇。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发现,

尽管有压力,但是在 7 年时间

内,将大部分时间用于照顾配偶

的人,死亡风险降低 36%。

第 5 把钥匙: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量调查资料发现,百岁老

人都具有好人缘的共同特点。社

交生活越少,大脑里会有越多焦

虑引起的化学物质,就越可能生

病。一项针对 276 个 18 到 55

岁的成人研究表明,有 6 个以上

朋友的人比更少朋友的人抗击

感冒的能力强 4 倍。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应对紧

张的缓冲器,有益于心脏健康。”

几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均指出,

长期精神紧张会削弱免疫系统

并加速细胞老化,最终让人的寿

命缩短 4—8 年。而人缘好的人,

心情一般会很好,体内大量分泌

有益的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

等,这些物质能把身体调节到最

佳状态,有利于健康长寿。

编辑 / 李晓露

第50页

48

[ 名人养生 ]

在中国,有一群人代表着我

国最高学术地位,他们就是中国

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身处

要职却依然健康长寿,他们的养

生经值得每个人学习!本期为大

家分享四位院士的健康心得,希

望对您有所启发。

王陇德院士:

补药一堆不如大汗一场

王陇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曾

任国家卫生部副部长。

他的健康建议是多运动,

“人衰老的主要原因是肌肉流

失,补药一堆不如大汗一场”。运

动锻炼需要的是坚持,每周至少

有 3~5 天的运动时间,每次至

少半小时,只有通过比较强的运

动锻炼方式,才能保证肌肉协调

和不萎缩。在运动的基础上,还

要做好膳食。多运动可以减少肥

胖的发生,还可以减少血管堵塞

的可能,据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

的研究发现,每周久坐超过 23

小时的人,心脏病死亡几率高达

64%。此外,不运动还容易患糖

尿病,80%以上的二型糖尿病和

不运动以及肥胖有很大的关联。

王陇德院士建议每周至少

进行 2 次力量训练,包括做哑铃

操或者原地模拟跳绳,通过上肢

锻炼和下肢锻炼,可以有效防止

肌肉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流失和

萎缩。尤其是现代城市白领,通

过运动能够获得很好的身体健

康效益,而坚持运动的收获,也

会随着时间而逐步体现出来。

陈可冀院士:

每顿饭必有一荤一素一菇

陈可冀,90 岁,中国科学院

院士,心血管科专家,研究心血

管 50 余年。

陈可冀表示,人不能过分清

淡素食,每顿饭一荤一素和一菇

是这位老人的饮食习惯。他曾对

北 京 63 岁 以 上 、 素 食 生 活

17~72 年的僧尼进行研究发现,

过分严格地吃素会导致膳食不

平衡,发生内源性脂质代谢障

碍,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没

有因为吃素而下降。

在饮食上,菌类食物富含膳食

纤维和微量元素,同时蛋白质量

高,脂肪含量低,适合高血压和高

血脂的老年人食用。对于任何年龄

段的人来说,大鱼大肉是不可取

的,但完全的不吃肉同样对于身体

也没有好处。吃饭要做到膳食的均

衡和营养的搭配,合理的饮食,才

是维持身体机能的关键因素。

吴孟超院士:

平和态度最利于健康

吴孟超,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吴孟超院士建议人应该保

持平和的心态。只有平和的状态

下,身体和心情的各项机能才能

维持在最佳水平,从而有利于身

心健康。人在生活中不能太急

躁,也不能太功利,这样不但不

能很好地开展工作,时间长了对

身体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平

和的心态,是抵御疾病保持身体

健康的关键因素。

综合来看,人体就像一台机

器,机器的运转需要遵循一定的

规律,我们需要通过自身的生活

习惯和心态,来不断矫正机器运

转时出现的各种偏差。无论是饮

食还是锻炼,无论是生活的态度

还是心情,各方面均衡才是保证

身体健康的关键,尤其对于现代

快节奏生活下的人们来说,更应

该学习和坚持去做对身体有益

的事情。 编辑 / 李晓露

位医学院士的“长寿经”

文 / 三 九

3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在线期刊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