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侗情·程阳八寨(三篇全)

发布时间:2023-12-27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此间侗情·程阳八寨(三篇全)

将至未至“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这一句歌词,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但除去汉族这个主体民族,能让人叫出名字的少数民族就寥寥无几了。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对于我这个从安徽跑到广西上学的大学生来说,“壮族自治区”和“省”的行政差异对我大学生活的影响,即便不说一点没有,那也得说影响不大。在文化影响上,每逢壮族节日“三月三”全广西都会放假,大学也不例外。除此之外的影响实在难以找到了。而广西和安徽两地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偏偏是我这个外乡学子最能感知到的。虽然我是在壮乡上学,但我却很少在生活中感受到壮乡的民族文化,只不过大学校园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视是显而易见的。这可能是因为高校往往是执行行政指示的排头兵,而排头兵的执行效果却很难在社会生活中体现出来。这一点从我们新闻传播学的“采风”教学实践上就不难看出来。何谓采风?采集民俗风情简称采风。广西入冬相对全国其他地方来说都会晚,按照我们专业的原定计划我们的采风实践应该在十一月上旬开始,那时我们整个专业的学生都会离开学校,去往某个民俗风情极具特色的地方采风一个星期左右。如果采风按照原计划进行,只要采风地点和学校没有相距十万八千里,那么鸟语花香不敢说... [收起]
[展开]
此间侗情·程阳八寨(三篇全)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将至未至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这一句歌词,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但除去汉族这个

主体民族,能让人叫出名字的少数民族就寥寥无几了。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对于我这个从安徽跑到广西上学的大学生来说,“壮族自治区”和“省”的行政差异对我大

学生活的影响,即便不说一点没有,那也得说影响不大。在文化影响上,每逢壮族节日“三

月三”全广西都会放假,大学也不例外。除此之外的影响实在难以找到了。而广西和安徽两

地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偏偏是我这个外乡学子最能感知到的。

虽然我是在壮乡上学,但我却很少在生活中感受到壮乡的民族文化,只不过大学校园对少数

民族文化的重视是显而易见的。这可能是因为高校往往是执行行政指示的排头兵,而排头兵

的执行效果却很难在社会生活中体现出来。这一点从我们新闻传播学的“采风”教学实践上

就不难看出来。何谓采风?采集民俗风情简称采风。广西入冬相对全国其他地方来说都会晚,

按照我们专业的原定计划我们的采风实践应该在十一月上旬开始,那时我们整个专业的学生

都会离开学校,去往某个民俗风情极具特色的地方采风一个星期左右。如果采风按照原计划

进行,只要采风地点和学校没有相距十万八千里,那么鸟语花香不敢说,但在一个温度宜人

的时候舒舒服服的采风是一定的。但无奈好事多磨,在因为贫瘠的专业经费和旅行社坐地砍

价与学校报账迫在眉睫的双重矛盾下,“采风实践”姗姗来迟却又略显急迫。采风地点在柳

州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景区,为期一周,学生八人一组自行组队,采风实践作业颇多。

自此一百二十余名学习新闻传播学的大学生同侗族民俗风情的“斗智斗勇”就拉开了帷幕。

去程阳八寨采集民俗风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我们学生来说,实地采访的经验往往局

限于大学校园之内,采访的内容往往是不痛不痒的,采访的氛围经常是尴尬的,而我们社会

调查的经验更是一点没有的;从程阳八寨的时期情况来说,程阳八寨本质上是一个以侗族文

化为卖点的旅游景区,景区内的居民确实保留了一部分侗族传统民俗风情,但归根到底居民

的日常生活还是以商业化为导向,而非侗族风土人情自然而然的留存和延续。最后一点也是

最重要的一点,科技的发展让全世界人民的生活都越发趋于一致,民族大融合更是我们中华

民族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文明发展背景之下,少数民族文化风貌的自然保留是幸运和

偶然的,人民生活的共性越发明显才是常态。

只不过在采风开始之前,我和大部分同学都并没有意识到采集民俗风情要考虑到的这些问题,

而是对采风成功有着过于乐观的预期。

我们的采风小组四男四女,这样的性别比列在我们这个男女二比八的专业里堪称典范。按照

惯例,采风之前各小组都应该召开各自的选题会来确定采风的选题。所以我们小组也在采风

之前开了一次或者两次组会。至于到底是一次还是两次我实在是记不清了,但我觉得这也不

能怨我记忆力不好,因为小组里的四男四女虽然已经同窗两年,但彼此之前还明显不熟,因

此开会时大家都本着大学生沉默少言的文雅作风,再加上我们从未了解过也很少能接触侗族

文化,所以这个会也确实不知道从何开启。综上所述,我们的组会开了却像没开,应该也情

有可原。

但人生就是这样,无论你准备充分与否,一场带着目的的旅程总要如约启程。

十一月下旬的桂林,没有四季如春的多情,在一个暗淡阴沉的秋天早上,我们被蛮不讲理的

冷风懂得要死,就好像这狠心的风不愿我们能离开学校的囚笼。只是我们对这趟采风之行的

憧憬多于抱怨,热情多于忧虑,想要阻挡这样的一百多个年轻人去他们想要去的地方,这种

程度的寒风是做不到的。

同学们和带队的指导老师们在教学楼前的大阶梯合完影之后,就拖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和摄影

器材火热地涌向了校门口的旅行社大巴。旅行社的大巴乘坐体验确实一般,但好在车程直有

两三个小时。更何况早上八、九点钟的大学生都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之中,如果能在大巴上

睡一觉也是种令人满意的乘坐体验。

第2页

桂林到柳州一路多山,路上大巴传过来好几条长长的穿山隧道。当大巴车驶出昏暗的隧道迎

来光亮时,我们处于和群山一样高耸的穿山公路之上,可以俯瞰交错于青山脚下清澄的江水,

目光一转钢筋水泥的高架桥就又会映入我们的眼帘。这样的搭配很有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

很容易让人想到“天堑变通途”的诗句,让人很不去想在这十万大山之中遇山开山、逢水架

桥的血泪心酸。大巴开到了人烟处,我们就能看到车窗外屋檐低小和墙瓦破旧的民宅。这让

大巴车灰蒙蒙的窗外看着不像一个真实的世界,而像穿越到了我孩童时的老家。大巴车开的

颠颠簸簸,我在车上昏昏沉沉,以至于对窗外的景象并未思索太深。不够现在想来,那些并

不讨喜的民居之所以存在,显然是因为边陲偏远的县城、乡村并未在经济高歌猛进的那段岁

月里收到福泽,反而让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人舍弃了这里去另一个地方扎根,或是让它

的孩子们去做一个时常怀着无用乡情的漂泊游子。

从桂林到三江县城的不到三个小时的车程里,我们中途在高速服务区休息了一小会。让人意

想不到的是广西地界的服务区,明晃晃地挂着“湖南张家界欢迎您”的广告牌。这时我才知

道柳州原来也是广西和湖南的交界处,而我们此行的终点程阳八寨更是与湖南只有一山之隔。

虽然我们采风的主要地点是程阳八寨,但是我们第一天主要是在三江县城游览,直到接近傍

晚才会去到程阳八寨落脚。

大巴车停在了三江县城最负盛名的三江鼓楼旁边。鼓楼之于侗族犹如祠堂之于汉族,是一地

居民最尊崇的建筑。三江鼓楼虽为 2002 年新建,但采用了侗族传统木构技艺建造。这一点

让三江鼓楼相较于新建的黄鹤楼、滕王阁这些钢筋水泥的所谓“千古名楼”更具古韵。

三江鼓楼高 42.6 米,有 27 层瓦檐,状如宝塔,檐角如鸟翼轻扬,檐面如百叶窗微微打开。

自内视外一览无余,从楼外望楼上却几不可见。这样的设计让站在楼下给楼上的人拍照的同

学很是为难。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或许正是因为三江一带的侗族人民居于星罗棋布的万山之间,

交通不便,货运阻绝,侗族人民才因地制宜,广泛地使用木构建筑。在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的今天,侗族人民依旧能够用传统木构技艺建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是难能可贵的。

我有登高望远的情怀,见到三江鼓楼的第一眼我就是想着能否上楼。好在三江鼓楼对公众开

放,只是不能一次让太多人登楼。我走上三江鼓楼的楼梯的第一刻就能感受到木板、木柱、

木梁在榫卯结构的制约之下吱吱打架,这让有着轻微恐高的我不由得心头一冷。不同于现代

建筑高度均匀的楼梯,三江鼓楼的木制楼梯越到高处越陡峭、狭窄。这让我在爬第四层的时

候就心惊肉跳,生怕我一步迈得重了这造假不菲的三江鼓楼就要散架。爬山遇到险峻处时,

脚下的山石能让自己觉得步步生根,可这爬这三江鼓楼到了高处,只觉得自己每向上走一步

都有万钧之重。不得已,我只能极不情愿地留下了未能“一览三江了无余”的遗憾,退了下

来。三江鼓楼建成有二十年左右。在这二十年里游客络绎不绝,但鼓楼并未封禁,而是任由

观览。这足以说明三江鼓楼完全不像我担忧的那样脆弱。归根到底还是我沉溺于钢筋水泥无

法自拔,没有缘分去体悟一次古人“伫倚危楼风细细”的奇妙境界。说来也好笑,我登楼半

途而废也就算了,但因为害怕就连鼓楼一共有几层都没有看仔细。现在想来鼓楼大约十层左

右,木构技艺是古法,而古人以九为尊,而檐面二十七层又恰好是九的倍数,三江鼓楼应该

是一座九层高楼。

游览三江鼓楼之后,同学们三三两两分头解决午饭问题去了,午饭结束之后大家结对去往风

雨桥。

徒步去往风雨桥的路上,我为了拍照走在了导游前面。导游告诉我前面拐角处有一个坡,拍

照很好看。我就率先走了过去。有桥处必有水,有水处地势就低。风雨桥在浔江之上,我们

去往风雨桥的路线正是先到浔江边再沿着浔江走到风雨桥。浔江地势特别低,和周围地势落

差很大。我们走到浔江的那条路落差大概有三四十米,这也就是导游说的那个“坡”。从坡

上可以直接看到浔江。沿江两岸全是四五层高的木构吊脚楼,及有韵味,路尽头恰是一处方

第3页

便行人走到江边观赏江水的台阶。从坡上往下看,由近及远分别是马路、吊脚楼、江水和另

一半三江县城。这样的人文景观仿佛让我在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和现实世界穿梭往复一般,

妙不可言。如果没有读过边城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感受,如果读过了边城却没有到过这里也

不会有这样的感受。将边城和眼下的浔江先勾连在一起却又难以名状的东西,是这一方风土

人情。

沿江的观光道不长,所以我们走的还是和浔江相隔了一排吊脚楼的马路。走了大概七八百米

的路程,远远的就能看到风雨桥了,再稍微走进一些就能看到大大小小的车辆自风雨桥上而

过。风雨桥的桥身是钢筋水泥建造的拱桥,只是桥上出入口处和两侧人行道是木构的楼阁,

可供来往行人遮风避雨。想必可供来往行人遮风避雨的特性,也正是风雨桥名字的由来。后

来到了程阳八寨,我才知道各个侗寨以水为界,将各个侗寨连而为一的正是风雨桥。传统的

风雨桥是木构桥,只是浔江将三江县城一分为二,来往行人车流极大,木桥已经不能满足三

江居民的通行需要,这才修建了桥身是钢筋水泥的风雨桥。风雨桥上的木构楼阁已经是三江

政府最大限度保留风雨桥特色的方法了。三江风雨桥的桥上与桥下不仅是木构与钢筋划水水

泥之别,还是传统技艺与现代工业之别,更是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之别。一座风雨桥,乐观

者从中看到古今交融,悲观者从中看到工业文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势不可挡。在审视文

明的视域下,这已经不单单是一座风雨桥如何建造的问题,而是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源远流长

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革新矛盾的显现。古今质辩,总是两难。

三江县城的最后一站是侗族鸟巢。侗族鸟巢和福建土楼类似,只是建造工艺上主要采用木料

所以更为美观。侗族鸟巢是纯商业化的建筑,其主体主要用作商业表演,区域部分皆是商铺。

与三江鼓楼和风雨桥相比,侗族鸟巢之休闲娱乐化和商业化的用途更为突出。同学们坐了两

个多小时的大巴车,从三江鼓楼走到风雨桥,再从风雨桥走到侗族鸟巢,已经没了太多兴致。

于是大家休息了一会便和三江县城告了别,坐上大巴向着程阳八寨出发了。

第4页

侗情在人不在物

从三江县城到程阳八寨只有半个小时左右的车程。路上我困意十足,感觉刚刚睡着就被叫醒

下车了。

一下车,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和其他景区类似的兼具检票处功能的标志性大门,大门的匾额上

书着“程阳八寨”四个大字。说实话,看到这样商业化十足的大门,我有些意兴阑珊。好在

除去大门之外,三面皆是青山环绕,这能让人少去很多疲倦。检票、上观光车、下榻民俗的

流程一气呵成,让人感受到了程阳八寨作为旅游景区的专业性。还没来得及缓过神来,我们

就随着观光车到了落脚的民俗。直至此时,我才真正的发现了木构建筑的魅力。民宿也是木

构建筑,没有电梯,这令力气本来就小还拎着大包小包行李的女同学们叫苦不迭,但我却喜

欢走在温馨木梯上咯吱咯吱的声响。民俗的房间有阳台,阳台栏杆之下就是青灰色的瓦檐,

再往下望去是一个小亭子,亭子之下是一口井水,井水旁就是菜田,郁郁青青。这时再往远

处望去,就能发现自己已经被并不高耸的青山环绕起来了,青山之下都是依山而建的木楼。

青山、木楼,小亭、井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如此而已。

按照旅行社的安排,我们在这家有阳台的民俗只住一晚,后面几天我们都会到不远处每阳台

的一家民宿住。可惜的是另一家民宿不仅没了阳台,也没了一楼客厅的躺椅和字画。只是好

在这家民宿明显更有活力、更为新潮。因为在这里有大屏的投影仪、家庭 KTV、还有智能音

响。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里还有个天天给我们泡茶喝的民宿老板——陈君。

2014 年,一个广东茂名的年轻人因缘际会,来到了当时旅游配套设施还很薄弱的程阳八寨。

后来这个年轻人在程阳八寨开了一家民宿,在这里一待就是九年。他说他自己刚来的时候完

全没有想过会在这里待这么久,更没想到他会在这里和一个侗族姑娘娶妻生子。

当年那个广东茂名的小伙,就是天天给我们泡茶喝的民宿老板陈君。在程阳八寨采风的这段

日子里,他给了我们小组很多照顾。对于我们来说,陈君这个广东茂名人是程阳八寨风土人

情的具象化,他对我们理解侗族风土人情有着特殊的意义。

据陈君说,他是被他广东美院毕业的表格介绍过来的。因为侗族木构建筑是独具特色的写生

素材,所以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美术生甚至是知名画家来此写生。陈君在被程阳八寨的风土人

情所吸引的同时,也发现了这里的商机。

陈君是程阳八寨里最早做民宿的一批人之一,那时的程阳八寨还没有如今的名气,缺乏稳定

的客流,更缺乏与旅游产业相关的配套服务。为了把大量前来写生、学习的师生转化为民宿

的稳定客源,陈君直接把他开的第一家民宿“程阳山庄”定义为了写生基地。直到现在我们

去程阳山庄参观时,依旧可以看到这里的每一间房间都被命名为了全国各地美术院校的名字。

程阳山庄一楼的客厅里整整齐齐的拜访了许多画板,还有一面照片墙,墙上贴满了美术名师、

外国画家到此写生的照片,当然,更多的是各不相同但却都流露出青涩气息的学生合影。这

面照片墙不仅展现了程阳山庄的发展历史,也揭示了一部分程阳八寨旅游产业发展的脉络。

早些年的时候,程阳八寨的各种旅游配套设施都不完善,这给陈君经营民宿带来了很多困难。

那时候的路是土路,一到下雨天路面泥泞到车都开不进来。甚至连日常的生活用水都很难得

到保障,还经常停电。来程阳八寨写生、学习的师生们在停电的时候没办法烧水洗澡,陈君

就会自己想办法搞来煤炭烧水。他宁愿自己辛苦一些,也不愿意到这的旅客住得不舒服。陈

君最开始做程阳山庄的时候为程阳八寨招揽了很多客源,因此在这里很受寨民们的尊重。即

便现在寨子里的旅游产业越做越好了,寨民们遇到拿不准的事情时还是愿意来请教他。

陈君不是侗族人,但是在程阳八寨的这九年里,陈君变得比一个侗族人还像侗族人。当我们

想要了解有关侗族的一些民俗轶事时,很多侗族人都不知道从何说起,但他却能够跟我们侃

侃而谈,一聊起来就打不住。程阳八寨是八个寨子的总称。有一次我们小组走到了程阳八寨

最拐角的平埔寨,发现那里几乎没有木楼,全是砖瓦房。这让我们很疑惑。后来我们走访了

平埔寨的村支部时才知道,原来早年程阳八寨还没有建成景区的时候平埔寨起了一场大火,

第5页

寨子里的木楼基本都被烧毁完了,这才导致平埔寨几乎没有木楼。我们回到民宿和陈君聊起

了这件事情,这个平常随和淡然的民宿老板破天荒的多了几分认真。他告诉我们程阳八寨因

为木构建筑居多,所以最害怕火灾。他把这近年里程阳八寨发生过的火灾一一的告诉我们,

就仿佛历历在目一般。据他说,程阳八寨一起火就容易蔓延,因此无论何时谁家起火,全寨

人都会放下手里的事情去救火。木楼一起火整栋楼都是火源。一旦发生火情,人们第一件事

就是把家里值钱的东西丢到门外,然后拆掉起火的楼。如果实在火势太大来不及拆楼,人们

就要估算火势,拆除旁边可能烧着的楼。需要拆楼的时候寨民们不会有丝毫的犹豫。火灾是

程阳八寨的梦魇,它让我对我喜爱的侗族木构建筑有了更多的思考。木构建筑之于侗寨,既

是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存留与见证,更是今时今日侗寨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柱。当火灾发生时,

木构建筑就又会变成侗寨寨们的枷锁,所有寨民们的命运都会被这个枷锁牢牢地锁在一起。

而寨民们拆楼救火的方式,又让这道枷锁多了一些“不得已而为之”的悲凉。

在程阳八寨九年,陈君不但变得比侗族人还像个侗族人,他还在侗寨里留下了和他有关的故

事。

留在程阳八寨里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孩子,大部分的年轻人都选择了去看看侗寨外面的广阔世

界。即便如今程阳八寨的旅游产业已经发展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但是和其他乡村一样,程

阳八寨还是存在着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问题。

陈君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每当他看到寨子里的孩子们时,他总会想着自己能做些什么。他利

用自己办民宿、写生基地积累下来的资源为八寨的孩子们开办美术班,组织孩子们组建摇滚

乐队。甚至还带着侗寨的孩子们去和成都的小朋友们学习交流。陈君说起侗寨里的孩子时,

让我们去看民宿的墙上装裱的画。他告诉我们这些天马行空的作品都是侗寨孩子们的杰作。

陈君陪伴在侗寨的孩子们身边的时间很可能比他们的父母还多,甚至很多孩子都管陈君叫做

陈爸。从陈君的笑容中不难看出,他很喜欢侗寨的孩子们给他的称呼。

陈君和侗寨的故事还有很多,但其实影响陈君最大的一件事情应该是侗寨里最美丽的那个姑

娘嫁给了他。每当谈及此事时,这个侃侃而谈的民宿老板总会变得羞瑟起来。只是当他说起

“娶了她以后怕被人嫉妒,走路都要避着侗族的小伙”时又会表现出小人得志的感觉。“别

人都是因为一个人爱上座城,而我是因为一座城爱上一个人”,陈君是这样定义自己的爱情

的。

但对于我们来说,无论是先爱一个人还是先爱一座城,区别只在于哪种缘分先到而已。和自

己喜欢的人在自己喜欢的地方生活,总是浪漫的。

我们对陈君的认识,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我们对程阳八寨民俗风情的认识。程阳八寨能有今天

这样的发展,离不开陈君这样热爱这里的人。换句话来说,侗族文化的留存与否,不仅在于

文化自身,更在于文化是否被人所喜爱。

身归程阳寨里饮,恰是久寻心情

自从疫情过后,也就是我上高三那一年起我感觉社会给个人带来的压力一天比一天沉重。甚

至一直到现在,我都觉得身边的同学包括我在内,好像都失去了无忧无虑的资格。按理来说

大学应该是社会中最具开放、包容、平等、自由等一切文明的特性的伊甸园,但是我自身的

求学经历让我不得不对这样的观点保持沉默。不知是什么缘故,正值青春热血的这个年纪里

的年轻人们,或许是学着所谓的成熟去追求世俗的成功,或许是日复一日的在高压的状态下

勤恳付出,只为今后的生活少一些窘迫;或许是无知迷茫以至于无所事事。却唯独在用自己

最宝贵的年华去追求理想、浪漫这件事情上,我们踌躇不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无法

接受这样的现状,直到这次借着专业采风实践的机会去到程阳八寨,我才真正过上了几天有

意义的生活。我无法量化侗族的风土人情对我找到生活的意义的影响,但无论怎样,我是在

程阳八寨里感受到了久违的快乐。这短短的几天足以让我今生难忘。

因为专业采风比较匆忙,再加上同学们都欠缺社会调查的经验,所以刚到程阳八寨的第一晚

第6页

我们小组就在民宿的房间里开了一场组会。开会的时候我们小组四男四女明显还不是太熟,

要不是采风的任务迫在眉睫,可能我们的这场组会还是不能开出成果。婧姐,也就是我们的

组长,率先给出了她对采风选题的看法。婧姐的想法是从侗族服饰、技艺、习俗等小角度切

入来确定选题。这种小角度选题也是采风实践惯用且实用的选题,用起来既方便我们开展工

作,做出成功,也不容易出错。其它小伙伴们对婧姐的想法都没有意见。唯独我发表了异议。

我觉得对于风土民情的采集更应该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因为只有从侗寨居民的生活中探索,

我们才能真正的了解这里的风土民情。如果没有把对侗寨居民生活的了解作为我们采风成功

的基础,那么我们就无法判断我们选取的小角度选题是否能够真正的反应侗族风情。

平心而论,我的观点是激进且不容易落实的。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去采集风俗民情听起来是

再正确不过的事情了。但越是听起来正确的事情越是难以落实。我并不抱着大家采纳我的观

点的希望,只是想找一个话题能让大家一起探讨起来,但是其他的小伙伴却出人意料的没有

反对我,而是紧跟着就细化了我们的采风任务。

这次组会让我很感动,因为我的小伙伴们给予了我这个同窗两年却并不了解的普通同学超乎

寻常的信任,即使这份信任有可能让我们的采风任务变得十分艰难。事实确实也证明了我的

想法让我们的采风任务比其他同学的小组更为复杂、繁琐。为此我有一些惭愧。但单纯的从

采集风俗民情的角度出发,我们小组一定是更加自然而舒适的融入了侗寨这方水土,也和侗

寨的寨民一般忘却了许多世俗的忧愁。

程阳八寨是八个临近的八个侗寨的统称。之所以以程阳为名,是因为八个寨子寨民共同的两

位先祖分别姓程和阳。而“程阳八寨景区”只占整个程阳八寨四分之一甚至更小的范围。我

们的落脚处在程阳八寨的景区中央,也是木构建筑和商铺作为聚集的地方。而当我们去往程

阳八寨边缘的寨子时就会发现景区之外的木构建筑很少,而程阳八寨最外沿的平埔寨几乎没

有侗族传统木构建筑。但因为鼓楼对于侗族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所以每个寨子都还保留着

一座形如宝塔的鼓楼。这也呼应着侗族“无塔不成寨”的谚语。鼓楼是侗寨的象征,但是和

其他民族的精神图腾不一样的是,侗寨寨民们并没有赋予侗寨鼓楼神圣不可侵犯的意义,而

是自然而然的把鼓楼作为所以寨民休闲聚集的地方。鼓楼之中经常会有侗族的阿公阿奶们围

着火炉烤着火,或聊着一些家长里短,或打牌纺织。如果有外乡人来到这里,就算没有受到

阿公阿奶们的热情欢迎,也会被这里轻松的氛围所感染。

相较于汉族祠堂的庄严肃穆和繁文缛节,鼓楼的闲适惬意仿佛折射出了侗族人民快乐生活的

主张。侗族人民一年四季都在寻找开心的事情做。韭菜丰收了要过韭菜节,冬瓜丰收了要过

冬瓜节,如果实在无节可过那每逢四月初四、五月初五这样的日子那也是侗族人民的节日。

对于侗族人民来说,过节的目的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开心。或对歌,或喝酒,或围在一起吃着

酸鱼酸鸭。

侗寨百家宴就是程阳八寨的寨民们频繁过节以求开心快乐而举办的宴席。一般过节的时候寨

民们都会聚在鼓楼下,各自带上酸鱼酸鸭这些腌制好的食物,然后围火而聚,开始山歌对唱,

举酒畅饮,大快朵颐。现如今,百家宴已经成为了程阳八寨景区的特色旅游项目。想要吃百

家宴的游客们需要提前预定座位,预定的人数达到了百家宴开宴的标准,就可以在傍晚时分

到鼓楼准备入宴。入宴之前会有侗寨的阿婆们拦路,这时候需要游客和阿婆们对歌,只有对

歌对的好才能过关入戏。如今的百家宴已经经过了改良,不需要游客自备菜肴了。宴席开始

会摆上好几排长桌长凳,一排长桌长凳可以容纳三四十人,每桌的菜肴都各不相同。如果想

要品尝到更丰富的菜肴就要离开座位,不断换桌。因此百家宴虽是以吃为主,但要是想吃的

尽兴就要吃出个热闹非凡。

如果说百家宴是侗族人民追求快乐生活的独特创造,那么侗婚就是展现侗族人民生活态度的

人生大事。

爱情和婚姻总是充满着缘分和巧合。我们来到程阳八寨的两天里就赶巧碰上了两场侗婚,见

第7页

证了两队侗族夫妇喜结连理。最传统的侗族婚礼是集体婚礼,全寨相爱的男女都会在正月初

二那天结婚。和传统的汉族婚礼讲究礼法有序,天媒地聘不同,侗婚主打一个出其不意。将

要结为夫妇的信任并不会把婚姻广而告之,而是等到正月初一的那天晚上新郎才会悄悄的迎

娶新娘,直到正月初二的早上大家才会直到哪些新人结为了夫妇。随着婚姻观念的变化,侗

族婚礼也相应的发生了改变,集体婚礼的形式也逐渐取消了。不过也有许多传统侗婚的习俗

保留了下来。所有侗族新人举行婚礼所传的婚服都是一模一样的。侗族传统婚服完全由手工

制作,无论男女都是紧袖衣裤而非宽袍大褂,甚至婚服的颜色也是哑光的紫红色,不但不算

华美反而略显朴素。唯有新娘的婚服上搭配的银饰会让人隐隐感知到这套服装的特殊意义。

婚礼举行的当天早上,新郎要去把新娘迎娶回家,而新娘过门稍作休息之后,就要举行侗婚

最重要的仪式——挑水。举行挑水仪式时,许多已婚的侗族女子会穿上自己曾经的婚服组成

挑水队伍,充当新娘挑水的引路人。而新娘走在挑水队伍最后。挑水队伍挑回水后,一一倒

到水桶里,而新娘必须是倒满水桶的那一个,如果挑回的水没有把水桶装满,那么就需要再

去挑水,直到把水桶倒满。一共有两个水桶需要装满。给第一个水桶挑水时,挑水队伍需要

去到离家最近的水井挑水。给第二个水桶挑水时,新郎就会加入挑水的队伍,走在新娘的前

面。新郎加入挑水队伍之后,挑水队伍就要去离家最远的水井挑水,越远越好,挑水的路程

越远就寓意着新人的爱情越长久。直到两桶水被装满,这一对新人的婚礼就正式礼成。

不仅侗婚的挑水礼很有意思,侗婚的婚宴也很特别。在如今婚宴越发奢华的当下,侗婚的婚

宴始终保持着传统的婚宴菜单。婚宴上的主菜是酸鱼和酸鸭。酸鱼、酸鸭是侗族的传统美食,

无需烹饪即可食用。在物资匮乏的古代,腌制的酸鱼、酸鸭有着经久不腐、便于食用、储藏、

携带等种种优点,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侗族人民经历过欢乐与苦难。在如今这个物质生活极

度丰富的年代,侗婚沿用传统婚宴菜品,是侗族特色文化自然传承的证明。

在程阳八寨的短短几天里,我们接触到了许许多多和侗族文化相关的东西,有风雨桥、鼓楼

这样标志性的木构建筑,有以侗族婚服为代表的侗族传统服饰,有百家宴、拦路对歌、坐妹

这些侗族传统习俗,还有酸鱼、酸鸭、油茶这些侗族传统美食。但这些侗族标签很浓厚的特

色产物的历史渊源、来龙去脉往往令我们无从探寻。而我们更不应该为了追求所谓的民族特

色文化而把我们的主观意志强加给这些客观事物。在历史的长河中许许多多的文化都会被岁

月涤荡得面目全非,这并不是一种遗憾,而是文明的车轮不断向前所留下的痕迹。更何况还

有一种东西是我们可以跨越岁月的场合清晰感知到的,有它的存在民族的特色就会永远存在

人心中而无需借以外物证。这种东西是人的品质、人的精神、人的心灵。程阳八寨的服装店

里充斥着大量的现代改良服装,这些现代设计的服装远超侗族传统服饰的数量十倍甚至百倍;

程阳八寨的餐馆里现代其他做法的菜品也远比侗族传统的酸鱼、酸鸭让人更愿意品尝;程阳

八寨里许许多多的木楼只是砖混结构的仿佛贴了一层木板······如此种种不计其数。可能

会有人担忧这时一种文化消亡的前兆。但是我觉得天地万物老死新生、破而后立自有它的规

律所在。所幸的是,侗寨人民的热情好客、质朴直率依旧能够让人觉得这个群体自有它独特

的气质;所幸的是,侗寨人民对开心快乐的追求依旧能让人感到他们对生活是如此的热爱,

让人不禁疑惑他们是怎么走出这世俗的迷惘、尘世的喧嚣而自娱自乐还能乐在其中;所幸的

是侗寨人民很少为了彰显他们的与众不同而刻意的与现代社会社会格格不入,他们反而比某

些叶公好龙的群体更能清楚文明进步的规律。

侗寨之乐,乐在侗寨人民始终在生活中追求开心与快乐,这样的生活观念是侗寨风俗民情之

魂。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刊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