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综合】0-2023-2024九上期末(15区·齐)

发布时间:2024-2-03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几何综合】0-2023-2024九上期末(15区·齐)

1 / 56几何综合 (2023-2024 东城九上期末)★★★ ......................................................................................................2(2023-2024 西城九上期末)★★★★★................................................................................................6(2023-2024 海淀九上期末)★★★☆.................................................................................................13(2023-2024 朝阳九上期末)★★★★☆..............................................................................................16(202... [收起]
[展开]
【几何综合】0-2023-2024九上期末(15区·齐)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1 / 56

几何综合

(2023-2024 东城九上期末)★★★ ......................................................................................................2

(2023-2024 西城九上期末)★★★★★................................................................................................6

(2023-2024 海淀九上期末)★★★☆.................................................................................................13

(2023-2024 朝阳九上期末)★★★★☆..............................................................................................16

(2023-2024 丰台九上期末)★★☆ ....................................................................................................22

(2023-2024 石景山九上期末)★★★☆.............................................................................................26

(2023-2024 门头沟九上期末)★★★ ................................................................................................29

(2023-2024 房山九上期末)★★★★☆..............................................................................................31

(2023-2024 大兴九上期末)★★★ ....................................................................................................34

(2023-2024 通州九上期末)★★★☆.................................................................................................37

(2023-2024 顺义九上期末)★★★★☆..............................................................................................40

(2023-2024 昌平九上期末)★★★★.................................................................................................42

(2023-2024 密云九上期末)★★★☆.................................................................................................47

(2023-2024 平谷九上期末)★★★☆.................................................................................................50

(2023-2024 燕山九上期末)★★★ ....................................................................................................53

第2页

2 / 56

(2023-2024 东城九上期末)★★★

27.在△ABC 中,AB=AC,∠BAC=120°,D 为 BC 上一点,连接 DA,将线段 DA 绕点 D

顺时针旋转 60°得到线段 DE.

(1)如图 1.当点 D 与点 B 重合时,连接 AE,交 BC 于点 H.求证:AE⊥BC;

图 1

(2)当 BD≠CD 时(图 2 中 BD<CD,图 3 中 BD>CD)F 为线段 AC 的中点,连接 E

F.在图 2,图 3 中任选一种情况,完成下列问题:

①依题意,补全图形;

②猜想∠AFE 的大小,并证明.

图 2 图 3

(D) H

E

A

B C

A

B C D

A

B C

D

第3页

3 / 56

吴老师图解

(1)

思路&图解

如图,

1)由旋转知△ABE 是等边三角形,

则∠BAE=60°,

2)AE 平分∠BAC,

∴AE⊥BC(提示:三线合一)

(2)①如图.

思路&图解

图 2 图 3

(2)②90°.

选择一:图 2

分析

如图,受到(1)的启发,将线段 BA 绕点 B 顺时

针旋转 60°得到 BG,易知△ABG,△ACG,△ADE 都

是等边三角形,

显然,最直接的想法就是“手拉手模型”,那跟

∠AFE=90°会有什么联系呢?

下面给出几种证法:

思路&图解

法 1:

如图,作 AH⊥BC,连接 AE,

1)△ADE 是等边三角形,

2)∠1=∠2=60°-∠3,

3)AH=

1

2

AC=AF(提示:30°角),

4)△AHD≌△AFE(SAS),

∴∠AFE=90°.

(D) H

E

A

B C

F

E

A

B C

D

F

A E

B C

D

H

G

F

E

A

B C D

30°

1

2

3

H

F

E

A

B C

D H

F

E

A

B C

D

第4页

4 / 56

思路&图解

法 2:

如图,作点 A 关于 BC 的对称点 G,

1)△ABG,△ACG,△ADE 都是等边三角形,

2)△ABD≌△AGE(手拉手模型),

3)∠2=∠1=30°=∠3,

4)△AGE≌△CGE(SAS),则 AE=CE,

∴∠AFE=90°(提示:三线合一).

法 3:

如图,作点 A 关于 BC 的对称点 G,

1)△ABG,△ACG,△ADE 都是等边三角形,

2)△AEC≌△ADG(手拉手模型),

3)EC=DG=DA=EA(提示:由对称知 DG=DA),

∴∠AFE=90°(提示:三线合一).

选择二:图 3

分析

如图,与【图 2】同理,证明思路完全一致,下面只给出图示:

G

F

E

A

B C D

3

2

1

G

F

E

A

B C D

G

F

E

A

B C D

G

F

E

A

B C D

H

G

F

A E

B C

D

第5页

5 / 56

思路&图解

法 1:

法 2:

法 3:

30°

H

F

A E

B C

D H

F

A E

B C

D

G

F

A E

B C

D

G

F

A E

B C

D

G

F

A E

B C

D

G

F

A E

B C

D

第6页

6 / 56

(2023-2024 西城九上期末)★★★★★

27.在△ABC 中,∠ACB=90°,AC=BC,CM⊥AB 于点 M.点 P 在射线 CM 上,连接 A

P,作 CD⊥AP 于点 D.连接 MD,作 CE⊥MD 于点 E,作 DF//AB 交直线 CE 于点 F,连接 M

F.

(1)当点 P 在线段 CM 上时,在图 1 中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ADM 的度数;

(2)当点 P 在线段 CM 的延长线上时,利用图 2 探究线段 DF 与 AM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

证明;

(3)取线段 MF 的中点 K,连接 BK,若 AC=8,直接写出线段 BK 的长的最小值.

图 1 图 2

备用图

D

M

C

A B

P

M

C

A B

P

M

C

A B

第7页

7 / 56

吴老师图解

(1)补全图形,如图,∠ADM=45°.

补全图形

分析

如图,要证明∠ADM=45°,其实只和“左侧”部分的图形有关,本质上就是一个“鸡

爪模型”的问题!当然,利用共圆会更简单,下面给出几种方法:

思路&图解

法 1:旋转构造(反手拉手)

如图,作 MN⊥MD,

1)∠1=∠2(提示:“8 字”导角),

2)∠3=∠4=90°-∠5,

3)△ANM≌△CDM(ASA),

4)△MN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DM=45°.

法 2:旋转构造(反手拉手)

如图,作 MN⊥MD,交 CD 的延长线于点 N,与【法 1】同理,得∠ADM=45°.

F

E

D

M

C

A B

P

F

E

D

M

C

A B

P F

E

D

M

C

A B

P

5

4

3

2

1

N

F

E

D

M

C

A B

P

N

F

E

D

M

C

A B

P

N

F

E

D

M

C

A B

P

45°

N

F

E

D

M

C

A B

P

第8页

8 / 56

思路&图解

法 3:手拉手模型(相似)

如图,取 DN=DC,连接 CN,

1)△AMC,△ND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ANC∽△MDC(手拉手模型),

3)∠MDC=∠ANC=180°-45°=135°,且∠ADC=90°,

∴∠ADM=45°.

法 4:手拉手模型(相似)

如图,在 DC 的延长线上取点 N,使得 DN=DA,连接 AN,

与【法 3】同理,可得∠ADM=∠N=45°.

法 5:四点共圆(共斜边的 2 个直角三角形的顶点共圆)

如图,取 AC 的中点 O,连接 OD,OM,

1)OA=OC=OD=OM(提示:斜边中线),

2)A,M,D,C 四点共圆,

∴∠ADM=∠1=45°(提示: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N

F

E

D

M

C

A B

P

N

F

E

D

M

C

A B

P

N

F

E

D

M

C

A B

P

N

F

E

D

M

C

A B

P

1

O F

E

D

M

C

A B

P

第9页

9 / 56

(2)DF=AM.

补全图形&分析

如图,显然,有 DF=AM,如何证明?

本问与(1)在条件上没有什么不同,只是点 P 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吴老师常说这种题

叫“姊妹题”,意思就是整体的证明思路方法不变,最后结果也许一样也许不同,但之间的

联系大多数都是非常明显的!

例如,本题中的∠ADM=135°,虽然数值与(1)不一样,但是证明思路完全一致!

那么,∠ADM=135°有何作用呢?

其实,就想让同学们知道∠CDM=45°,即△C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最后,证明 DF 与 AM 的关系,肯定是要借助于这个等腰 Rt△CDE 来构造全等的,而且

我们还知道 AM=CM=BM,

到此,同学们发现全等三角形了嘛...

思路&图解

如图,令 CP 与 DF 的交点为 N,

1)由(1)知∠CDM=45°,即△C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由平行知∠DNC=90°,

3)∠1=∠2(提示:“8 字”导角),

4)△CEM≌△DEF(ASA),且 CM=AM(提示:△AM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F=CM=AM.

F

E

D

M

C

A B

P

45°

N

F

E

D

M

C

A B

P

N

F

E

D

M

C

A B

P

1

2

N

F

E

D

M

C

A B

P

第10页

10 / 56

(3)2

5 -2.

分析

首先,题目没交代点 P 在线段 CM 上,还是在线段 CM 的延长线上,故我们需要结合

(1)和(2)的结论进行分类讨论:

情况 1:点 P 在线段 CM 上

如图,显然,我们需要找到点 K 的轨迹(大概率是个圆弧).其中,端点 M 是定点,F

是动点,那么,点 F 如何运动?

如图,O,O'分别是 AC,BC 的中点,

1)由(1)知,点 D 在半径为 4 的⊙O 上(劣弧 CM),

2)由(2)知,四边形 ADFM 是平行四边形,故点 F 在⊙O'上(劣弧),

备注:相当于把整个⊙O 向右平移了 DF 个单位(其中 OO'=AM=DF).

如左图,取 MO'的中点 T,

3)点 K 在:以 T 为圆心,2 为半径为⊙T 上(劣弧,提示:瓜豆原理),

备注:或利用中位线知 O'F=2TK,则 TK=2.

如右图,连接 BT,与⊙T 相交于点 N,

4)在 Rt△TO'B 中,BT= 2 2 2 4 + =2

5 ,则 BN=2

5 -2,

综上,当点 P 在线段 CM 时,点 K 与点 N 重合,BK 取到最小值 2

5 -2!

K

F

E

D

M

C

A B

P

4

4

O O'

K

F

E

D

M

C

A B

P

T

O'

K

F

E

D

M

C

A B

P

N

T

O'

K

F

E

D

M

C

A B

P

第11页

11 / 56

分析

情况 2:点 P 在线段 CM 的延长线上

如图,同理,当点 P 在线段 CM 的延长线上时,点 K 在直线 AB 下方的绿色劣弧上运

动,显然,此时 BK>BN!

所以,综上所述:BK 的最小值为 2

5 -2.

当然,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思路:

如图,连接 DK,

由(2)可进一步得到四边形 BFDM 是平行四边形,故 B,K,D 共线,且 BK=

1

2

BD,

显然,我们只需要求出 BD 的最小值就可以了,

经过第一种求法的“洗礼”后,相比之下,此法不要太简洁哦!

只不过呢,同学们在这需要有个小小的“脑筋急转弯”,说白了就是——一个是直接

求,另一个是转化求!

思路&图解

直接求 转化求

如图,由【分析】知,BK 的最小值为 2

5 -2.

K F

E

D

M

C

A B

P

N

K F

E

D

M

C

A B

P

K

F

E

D

M

C

A B

P O

K

F

E

D

M

C

A B

P

K

T

O'

F

E

D

M

C

A B

P

O

K

F

E

D

M

C

A B

P

第12页

12 / 56

补充:(2)相似证法

思路&图解

F

E

D

M

C

A B

P

第13页

13 / 56

(2023-2024 海淀九上期末)★★★☆

27.如图,在△ABC 中,AB=AC,点 D,E 分别在边 AC,BC 上,连接 DE.∠EDC=∠

B.

(1)求证:ED=EC;

(2)连接 BD,点 F 为 BD 的中点,连接 AF,EF.

①依题意补全图形;

②若 AF⊥EF,求∠BAC 的大小.

备用图

E

A

B C

D

E

A

B C

D

第14页

14 / 56

吴老师图解

(1)

思路&图解

如图,

由题知∠1=∠B=∠C,

∴ED=EC.

(2)①如图.

补全图形

(2)②90°.

分析

如图,

还是“中点”,第一反应“倍长”呗,然后再

结合条件证全等,反推等腰直...

思路&图解

法 1:倍长中线

如图,倍长 EF 至点 G,

1)△DEF≌△BGF(SAS),

2)AG=AE(提示:垂直平分线),

3)△AEC≌△AGB(SSS),

4)∠ABG=∠C,∠BED=2∠C,

5)易知 BG∥DE,则∠GBE+∠DEB=180°,即 4∠C=180°,解得∠C=45°,

∴∠BAC=90°.

1

E

A

B C

D

F

E

A

B C

D

G

E

F

A

B C

D

G

E

F

A

B C

D

G

E

F

A

B C

D

G

E

F

A

B C

D

第15页

15 / 56

思路&图解

法 2:倍长中线

如图,倍长 AF 至点 G,

与【法 1】同理,∠BAC=180°-2∠C,

∠CDG=2∠C,且∠BAC=∠CDG,

∴180°-2∠C=2∠C,解得∠C=45°,

∴∠BAC=90°.

G

F

E

A

B C

D

G

F

E

A

B C

D

G

F

E

A

B C

D

第16页

16 / 56

(2023-2024 朝阳九上期末)★★★★☆

27.已知线段 AB 和点 C,将线段 AC 绕点 A 逆时针旋转 α(0°<α<90°),得到线段 AD,

将线段 BC 绕点 B 顺时针旋转 180°-α,得到线段 BE,连接 DE,F 为 DE 的中点,连接 AF,B

F.

(1)如图 1,点 C 在线段 AB 上,依题意补全图 1,直接写出∠AFB 的度数;

(2)如图 2,点 C 在线段 AB 的上方,写出一个 α 的度数,使得 AF= 3

BF 成立,并证

明.

图 1 图 2

D

A C B A B

C

第17页

17 / 56

吴老师图解

(1)90°.

补全图形&分析

图 1-1 图 1-2

如图 1-1,显然,有∠AFB=90°,那如何证明呢?

如图 1-2,正常来说,遇中点就倍长呗,但本题中有个 AD∥BE(提示:同旁内角互补)

的条件,再结合中点,其实是用的“平行+中点→全等”...

下面给出几种方法:

思路&图解

法 1:

如图,延长 AF,BE 相交于点 G,

1)由旋转知 AD∥BE(提示:同旁内角互补),

2)△ADF≌△GEF(AAS 或 ASA),

3)AB=BG(提示:等量加等量),即△BAG 是等腰三角形,

∴∠AFB=90°(提示:三线合一).

法 2:

如图,延长 BF,AD 相交于点 G,与【法 1】同理,可得结论

F

E

D

A C B

F

E

D

A C B

G

F

E

D

A C B

G

F

E

D

A C B

G

F

E

D

A C B

G

F

E

D

A C B

第18页

18 / 56

(2)60°.

分析

首先,同学们要理解题意——先给出一个 α 的度数,再利用这个度数去补全图形,最后

证出此情况下 AF= 3

BF 是成立的!

需要注意的是,α 度数的由来是不需要给出求解过程的,而

3

倍关系是要给出证明过程

的,换句话说,对于 α 的度数,我们“盲猜”它就可以...

显然,根据

3

倍关系,α 应该是 30°或 60°,同学们可以简单画 2 个草图,一看就知道

应该是哪个!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但绝大部分的题都可以这样做,

如图,左图是 30°,右图是 60°,一看就知道 α 应该为 60°,如果同学们顺着这个度数,

证出 AF= 3

BF 了,题就做完了呗,要是证不出来我们再去想一般思路,

所谓的一般思路,就是把 AF= 3

BF 当成已知条件,去“反过来求”α 的度数,吴老师

觉得能靠“几何直观”看出来,就没必要去求,主要太浪费时间了,这样不就把一道题做成

了两道题嘛,关键还没多余的分值...

下面,我们就把 α=60°当成已知条件,去证明 AF= 3

BF:

如图,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要利用中点这个条件的,故我们继续倍长 AF 至点 G,连

接 EG,BG,这样可以得到△AFD≌△GFE(SAS),

现在的问题是,要想证 AF= 3

BF,就要证明△ABG 是一个顶角为 120°的等腰三角

形,这怎么证?

如图,我们只要能证得△ACB≌△GEB 就可以了,显然,2 组对应边已经有了,那么,

问题的关键来到了如何导∠ACB=∠GEB 上...

F

E

D

B

C

A

F

E

D

B

C

A

G

F

E

D

B

C

A

G

F

E

D

A B

C

G

F

E

D

B

C

A

第19页

19 / 56

思路&图解

法 1:倍长中线

如图,已知 α=60°,倍长 AF 至点 G,

连接 EG,BG,

1)△AFD≌△GFE(SAS),

2)AD∥GE(提示:内错角相等),

延长 AC 交 GE 于点 H,

3)∠CHE=∠DAC=α,且∠CBE=180°-α,故四边形 CBEH 对角互补,

∴∠ACB=∠GEB(提示:都与∠BCH 互补),

4)△ACB≌△GEB(SAS),

5)△ABG 是等腰三角形,且∠ABG=∠CBE=180°-α=120°,

6)△AFB 是含有 30°的直角三角形(提示:三线合一),

∴AF= 3

BF.

法 2:倍长中线

如图,倍长 BF 至点 G,连接 DG,AG,与【法 1】同理,可得结论.

提示:∠H=α=∠DAC,“8 字”导角得∠HDA=∠HCA,故∠ADG=∠ACB.

G

F

E

D

B

C

A

H

G

F

E

D

B

A

C

G

F

E

D

A B

C

G

F

E

D

B

C

A

H

G

F

E

D

B

C

A

G

F

E

D

A B

C

G

F

E

D

B

C

A

第20页

20 / 56

思路&图解

法 3:手拉手模型+中位线(来自 24 届 HWZX-@LCX 同学)

如图,倍长 EB 至点 G,连接 CD,CG,

DG,

1)由 α=60°知△ACD,△BCG 是等边

三角形(提示:∠CBE=120°),

2)△ABC≌△DGC(手拉手模型),

3)∠1=60°(提示:“8 字”导角),

4)BF 是△EDG 的中位线,

∴AB=DG=2BF,BF∥DG,则∠ABF=60°,

5)△ABF 是含 30°角的直角三角形(提示:取 AB 的中点证明或利用三角函数),

∴AF= 3

BF.

法 4:手拉手模型(相似)+中位线

如图,倍长 DA,EB 至点 M,N,连接 CD,CE,CM,CN,EM,DN,

1)由 α=60°知△MCD,△NCE 是含 30°的直角三角形,

2)CM:CD=CE:CN= 3 :1,

3)△DCN∽△MCE(SAS,提示:∠DCN=∠MCE=90°+∠MCN),

4)ME= 3

DN,且 AF=

1

2

ME,BF=

1

2

DN,

∴AF= 3

BF.

G

F

E

D

A B

C

G

F

E

D

B

C

A

1

60°

G

F

E

D

B

C

A

N

M

F

E

D

B

C

A

N

M

F

E

D

B

A

C

第21页

21 / 56

思路&图解

法 5:构造中位线

如图,连接 CD,CE,取它们的中点 M,N,连接 AM,BN,FM,FN,

1)FM,FN 是△CDE 的中位线,

2)四边形 CNFM 是平行四边形(提示:2 组对边分别平行),

∴∠1=∠2,

3)由 α=60°知△ACD 是等边三角形,△BCE 是以 120°为顶角的等腰三角形,

进一步知 AM:CM= 3 :1,CN:BN= 3 :1,

4)AM:FN=AM:CM= 3 :1,MF:BN=CN:BN= 3 :1,

∴△AMF∽△FNB(提示:∠AMF=∠FNB),

∴AF:BF= 3 :1,即 AF= 3

BF.

备注:若要用 AF= 3

BF 去求 α=60°,辅助线构造思路不变...

1

2

N

M

F

E

D

B

C

A

N

M

F

E

D

A B

C

第22页

22 / 56

(2023-2024 丰台九上期末)★★☆

鸡爪模型,对角互补模型

27.在△ABC 中,AB=AC,0°<∠BAC<90°,将线段 AC 绕点 A 逆时针旋转 α 得到线段

AD,连接 BD,CD.

(1)如图 1,当∠BAC=α 时,则∠ABD=_________(用含有 α 的式子表示);

(2)如图 2,当 α=90°时,作∠BAD 的角平分线交 BC 的延长线于点 F,交 BD 于点 E,

连接 DF.

①依题意在图 2 中补全图形,并求∠DBC 的度数;

②用等式表示线段 AF,CF,D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图 1 图 2

D

B C

A

D

B C

A

第23页

23 / 56

吴老师图解

(1)90°-α.

思路&图解

如图,

由题知 AB=AC=AD,即△ABD 是等腰三角形,

∴∠ABD=

180 2

2

−  =90°-α.

(2)①45°.

思路&图解

如图,设∠BAC=x,

1)在等腰△ABD 中,∠1=

180 90

2

 −  − x =45°-

1

2

x,

2)在等腰△ABC 中,∠ABC=

180

2

− x =90°-

1

2

x,

∴∠DBC=∠ABC-∠1=45°.

(2)②

2

AF=CF+DF.

分析

如图,

1)由 AF 平分∠BAD 知,AF 是 BD 的垂直平分线,则 BF=DF,

2)由①知∠1=45°,则∠BDF=45°,进一步得∠2=∠3=45°,

显然,本题为“鸡爪模型”问题,当然也包含了“对角互补”模型...

α α

D

B C

A

x

1

E

F

D

B C

A

1 2

3

E

F

D

B C

A

E

F

D

B C

A

第24页

24 / 56

思路&图解

法 1:旋转构造(手拉手模型)或对角互补模型

如图,作 AG⊥AF,交 FB 的延长线于点 G,

1)由【分析】知∠1=45°,则△AF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ADF≌△ACG(手拉手模型),

2

AF=CF+DF.

法 2:旋转构造(手拉手模型)或对角互补模型

如图,作 AG⊥AF,交 FD 的延长线于点 G,与【法 1】同理,可得结论.

法 3:手拉手模型(相似)

1)由【分析】知∠1=45°,则△D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DFC∽△DEA(手拉手模型),且相似比为

2 :1,

3)

CF = 2

AE,DF= 2

EF,且 AE+EF=AF,

2

AF=CF+DF.

1

G

E

F

D

B C

A

G

E

F

D

B C

A

45°

G

E

F

D

B C

A

G

E

F

D

B C

A

1

E

F

D

B C

A

E

F

D

B C

A

第25页

25 / 56

思路&图解

法 4:手拉手模型(相似)

如图,作 CH⊥AF,与【法 3】同理,可得结论.

法 5:对角互补模型

如图,作 AM⊥BF,AN⊥DF,

1)由【分析】知∠1=∠2=45°,则 AM=AN,

2)Rt△AMC≌Rt△AND(HL 或 ASA 或 AAS),

3)四边形 AMFN 是正方形,则 MF=FN,

4)CF+DF=MF+NF=2MF,且 MF=

2

2

AF,

2

AF=CF+DF.

法 6:托勒密定理

如图,

1)由【分析】知∠CFD=90°,

2)A,C,F,D 四点共圆,

3)AF·CD=AD·CF+AC·DF(托勒密定理),

且 CD= 2

AD,AC=AD,

2

AF=CF+DF.

45°

H

E

F

D

B C

A

H

E

F

D

B C

A

2

1

N

M

E

F

D

B C

A

N

M

E

F

D

B C

A

E

F

D

B C

A

第26页

26 / 56

(2023-2024 石景山九上期末)★★★☆

27.如图,在 Rt△ACB 中,∠ACB=90°,∠BAC=60°.D 是边 BA 上一点(不与点 B 重

合且 BD<

1

2

BA),将线段 CD 绕点 C 逆时针旋转 60°得到线段 CE,连接 DE,AE.

(1)求∠CAE 的度数;

(2)F 是 DE 的中点,连接 AF 并延长,交 CD 的延长线于点 G,依题意补全图形.若∠G

=∠ACE,用等式表示线段 FG,AF,A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备用图

E

A

C B

D

E

A

C B

D

第27页

27 / 56

吴老师图解

(1)120°.

思路&图解

法 1:手拉手模型

如图,在 AB 上取点 M,使得 AM=AC,连接 CM,

1)△CDE,△ACM 是等边三角形,

2)△CAE≌△CMD(手拉手模型),

∴∠CAE=∠CMD=120°.

法 2:手拉手模型

如图,在 AC 的延长线上取点 M,使得 AM=AD,连接 MD,

1)△CDE,△AMD 是等边三角形,

2)△AED≌△MCD(手拉手模型),

∴∠1=∠2=60°,即∠CAE=120°.

法 3:共圆

如图,由题知∠1=∠2=60°,故 A,C,D,E 四点共圆,

∴∠CAE=120°(提示:对角互补).

60°

M

E

A

C B

D

M

E

A

C B

D

M

E

A

C B

D

2

1

60°

M

E

A

C B

D

2

1

E

A

C B

D

第28页

28 / 56

(2)FG=AF+AE.

思路&图解

法 1:截长

如图,取 FH=FA,连接 DH,

1)△AFE≌△HDF(SAS),

2)AE∥DH(提示:内错角相等),

设∠1=∠2=α,

3)由(1)知∠CAE=120°,则∠3=60°-α,

4)∠4=60°+∠3=120°-α(提示:内错角,且∠CED=60°),

5)∠5=120°-∠4=α=∠1(提示:∠CDE=60°),则 HG=HD=AE,

∴FG=FH+HG=AF+AE.

法 2:补短

如图,延长 FA 至点 H,使得 FH=FG,连接 EH,与【法 1】同理,可得结论!

提示:∠HED=∠EDG=120°,且∠AED=120°-α,故∠HEA=α.

H

G

F

E

A

C B

D

1

2

3

4 5

H

G

F

E

A

C B

D

H

G

F

E

A

C B

D α

60°α

α

α

H

G

F

E

A

C B

D

第29页

29 / 56

(2023-2024 门头沟九上期末)★★★

27.如图,Rt△ABC 中,∠ACB=90°,CA=CB,过点 C 在△ABC 外作射线 CP,且∠AC

P=α,点 A 关于 CP 的对称点为点 D,连接 AD,BD,CD,其中 AD,BD 分别交射线 CP 于点

M,N.

(1)依题意补全图形;

(2)当 α=30°时,直接写出∠CNB 的度数;

(3)当 0°<α<45°时,用等式表示线段 BN,CM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备用图

相似题:2022-2023 北师大实验中学九上期中、2022-2023 一零一中学九下月考·3 月

P

A

C B

P

A

C B

第30页

30 / 56

吴老师图解

(1)如图.

补全图形

(2)45°.

思路&图解

如图,

1)在等腰△CBD 中,顶角为 90°+2α,

易求得∠1=45°-α,

2)在△CDN 中,∠CNB=45°(提示:外角).

备注:当 0°<α<45°时,∠CNB 的大小与 α 无关,∠CNB=45°不变.

(3)BN= 2

CM.

思路&图解

如图,作 BH⊥MC,交 MC 的延长线于点 H,

1)由(2)知∠1=45°,即△BH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AMC≌△CHB(三垂直模型),

∴BN= 2

BH= 2

CM.

说明:本题还有很多解法,请参考[几何综合]2022-2023 北师大实验中学九上期中.

P

M

N

D

A

C B

α

α

1

M

N

D

A

C B

1

H

M

N

D

A

C B

H

M

N

D

A

C B

第31页

31 / 56

(2023-2024 房山九上期末)★★★★☆

27.如图,在等边三角形 ABC 中,E,F 分别是 BC,AC 上的点,且 BE=CF,AE,BF 交

于点 G.

(1)∠AGF=________;

(2)过点 A 作 AD∥BC(点 D 在 AE 的右侧),且 AD=BC,连接 DG.

①依题意补全图形;

②用等式表示线段 AG,BG 与 DG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备用图

G

F

A

B E C

G

F

A

B E C

第32页

32 / 56

吴老师图解

(1)60°.

思路&图解

如图,

1)△ABE≌△BCF(SAS),

2)∠1+∠3=∠2+∠3=60°,

∴∠AGF=60°(提示:△ABG 的外角).

备注:“弦图”.

(2)①如图.

补全图形

(2)②3AG2+BG2=DG2

.

分析

如图,三边关系问题,初步分析后,可以先排除“鸡爪模型”,测量后发现“截长补

短”也不对,那难不成是“勾股定理”?

如图,结合前面的铺垫,有等边,有 60°角,有菱形,常规套路就是构造“手拉手模

型”呀,但我们各种构造之后,发现与边 DG 始终找不到联系...

再分析,基本上能确定本题是“勾股定理”的类型,那直角三角形怎么来?

1

2

3

G

F

A

B C E

D

G

F

A

B C E

D

G

F

A

B C E

D

G F

A

B C E

D

G F

A

B C E

第33页

33 / 56

思路&图解

法 1:旋转构造(手拉手模型)

如图,将 AG 逆时针旋转 120°得到 AH,连接 HD,HG,

1)△ABG≌△ADH(手拉手模型),

2)△AGH 是以 120°为顶角的等腰三角形,即∠1=30°,

3)由(1)知∠AGB=120°,故∠AHD=120°,

4)∠2=90°,即△DHG 是直角三角形,

5)在△AGH 中,GH= 3

AG(备注:考试时要证明),

∴(

3

AG)2+BG2=DG2,即 3AG2+BG2=DG2

.

法 2:旋转构造(手拉手模型)

如图,将 AG 顺时针旋转 120°得到 AH,连接 HB,HG,与【法 1】同理,可得结论!

H

D

G

F

A

B C E

1 2

H

D

G

F

A

B C E

H

D

G

F

A

B C E

30°

H

D

G

F

A

B C E

第34页

34 / 56

(2023-2024 大兴九上期末)★★★

27.在△ABC 中,∠BAC=90°,AB=AC,点 P 为 BA 的延长线上一点,连接 PC,以 P 为

中心,将线段 PC 顺时针旋转 90°得到线段 PD,连接 BD.

(1)依题意补全图形;

(2)求证:∠ACP=∠DPB;

(3)用等式表示线段 BC,BP,B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备用图

A

B C

P

A

B C

P

第35页

35 / 56

吴老师图解

(1)如图 1.

思路&图解

图 1 图 2

(2)

思路&图解

如图 2,

由题知∠1+∠2=90°,∠2+∠3=90°,则∠1=∠3,即∠ACP=∠DPB.

(3)

2

BP=BC+BD.

分析

如图,

很直观的问题——“共端点的三边数量关系”,即吴

老师常说的“鸡爪模型”问题喽~,那就旋转构造呗...

当然,根据条件“线段旋转 90°”可得等腰直,还可

以联想到“手拉手模型”、“三垂直模型”...

思路&图解

法 1:旋转构造(手拉手模型)

如图,注意 PQ⊥PB,交 BC 的延长线于点 Q,

1)△PB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PDB≌△PCQ(SAS),

3)BQ= 2

BP,其中 CQ=BD,

2

BP=BC+BD.

D

A

B C

P

1

3 2

D

A

B C

P

D

A

B C

P

Q

D

A

B C

P

Q

D

A

B C

P

第36页

36 / 56

思路&图解

法 2:手拉手模型

如图,作 PQ⊥PA,且 PQ=PA,连接 AQ,DQ,

1)△PQA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PQD≌△PAC(SAS),

3)由(2)知∠2=∠1=∠3,则 QD∥AB

4)四边形 QDBA 是平行四边形(提示:QD=AC=AB),

5)BD=QA= 2

AP,BC= 2

BA,且 BP=BA+AP,

2

BP=BC+BD.

法 3:手拉手模型(相似)

如图,连接 CD,

1)△ABC,△PD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PAC∽△DBC,且相似比为 1: 2 ,

3)BD= 2

AP,BC= 2

BA,且 BP=BA+AP,

2

BP=BC+BD.

法 4:三垂直模型

如图,作 DH⊥BP,

1)△PAC≌△DHP,

2)AB=AC=PH,则 DH=PA=BH(提示:等量

减等量),即△DH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3)BD= 2

BH,BC= 2

AC= 2

PH,

2

BP=BC+BD.

Q

D

A

B C

P

Q

D

A

B C

P

1

2

3

Q

D

A

B C

P

D

A

B C

P

D

A

B C

P

H

D

A

B C

P

第37页

37 / 56

(2023-2024 通州九上期末)★★★☆

27.如图,△ABC 中,∠ACB=90°,AC=BC,点 D 在 AB 的延长线上,取 AD 的中点

F,连结 CD、CF,将线段 CD 绕点 C 顺时针旋转 90°得到线段 CE,连结 AE、BE.

(1)依题意,请补全图形;

(2)判断 BE、CF 的数量关系及它们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备用图

F

B

C A

D

F

B

C A

D

第38页

38 / 56

吴老师图解

(1)

补全图形

(2)BE=2CF,BE⊥CF.

分析

如图,

咋一看,条件中给了一个标准的“手拉手模型”,当

然,还有一个中点,

再结合问题,发现又是一个典型的“倍长中线”或

“构造中位线”的问题...

思路&图解

法 1:倍长中线

如图,倍长 CF 至点 G,连接 DG,

1)△FCA≌△FGD(SAS),

2)DG∥CA(提示:同位角相等),

3)∠GDC=∠BCE(提示:都与∠DCA 互补),

备注:∵∠BCA=∠DCE=90°,

∴∠DCB+∠BCE+∠ECA+∠BCE=180°,即∠DCA+∠BCE=180°.

4)△GDC≌△BCE(SAS),

∴BE=CG=2CF,

5)∠1+∠2=∠DCG+∠2=90°,即∠CHE=90°,

∴BE⊥CF.

E

F

B

C A

D

E

F

B

C A

D

G

E

F

B

C A

D

1

2

H

G

E

F

B

C A

D

第39页

39 / 56

思路&图解

法 2:倍长中线

如图,倍长 CF 至点 G,连接 AG,与【法 1】同理,可得结论!

法 3:构造中位线

如图,倍长 DC 至点 G,连接 AG,

1)由中位线知 AG=2CF,AG∥CF,

2)∠ACG=∠BCE=90°-∠ACE,

3)△ACG≌△BCE,

∴BE=AG=2CF,

4)∠OHE=∠OCG=90°(提示:“8 字”),

即 AG⊥BE,且 AG∥CF,

∴CF⊥BE.

法 4:构造中位线

如图,倍长 AC 至点 G,连接 DG,与【法 3】同理,可得结论!

G

E

F

B

C A

D G

E

F

B

C A

D

O

H

G

E

F

B

C A

D

G

E

F

B

C A

D

第40页

40 / 56

(2023-2024 顺义九上期末)★★★★☆

27.在菱形 ABCD 中,∠B=60°,点 P 是对角线 AC 上一点(不与点 A 重合),点 E,F 分

别是边 AB,AD 上的点,且∠EPF=60°,射线 PE,PF 分别与 DA,BA 的延长线交于点 M,

N.

(1)如图 1,若点 P 与 C 重合,且 PA 平分∠EPF,求证:AM=AN;

(2)连接 BP,若∠ABP=45°,BP=3,且 PA 不平分∠EPF.

①依题意补全图 2;

②用等式表示线段 AM,AN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图 1 图 2

(P)

E F

M N

B D

C

A

B D

C

A

第41页

41 / 56

吴老师图解

(1)

思路&图解

如图,

1)∠1=∠2=30°,

2)∠MAP=∠NAP=120°,

3)△MAP≌△NAP(ASA),

∴AM=AN.

备注:或证△MAE≌△NAF.

(2)①如图.

补全图形

(2)②AM·AN=6.

思路&图解

如图,

1)∠1=∠3=60°-∠2,

2)△AMP∽△APN,则

AM AP

AP AN

= ,即 AM·AN=AP2,

3)解三角形得 AP= 6 ,

∴AM·AN=6.

(P)

1 2

E F

M N

B D

C

A

M

N

F

P

B D

C

A

E

60°

1

2

3

M

N

F

P

B D

C

A

E 60°

45°

H

M

N

F

P

B D

C

A

E

第42页

42 / 56

(2023-2024 昌平九上期末)★★★★

27.在△ABC 中,AB=AC,∠BAC=90°,点 M 为 BC 的中点,连接 AM,点 D 为线段 C

M 上一动点,过点 D 作 DE⊥BC,且 DE=DM,(点 E 在 BC 的上方),连接 AE,过点 E 作 AE

的垂线交 BC 边于点 F.

(1)如图 1,当点 D 为 CM 的中点时,

①依题意补全图形;

②直接写出 BF 和 DE 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___;

(2)当点 D 在图 2 的位置时,用等式表示线段 BF 与 D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图 1 图 2

备注:2023 北京中考

D

A

B M C

E

A

B M D C

第43页

43 / 56

吴老师图解

(1)①如图,②BF=2DE.

补全图形&分析

如图,

1)由题知 DE=DM=DC,则∠DCE=45°=∠DCA,故点 E 在 AC 上,

2)由点 D 是 CM 的中点知,点 E 是 AC 的中点,且△AMC 是等腰三角形,故点 F 与点

M 重合,进一步得 BF=CM=2DE(提示:斜边中线,方法不唯一).

(2)BF=2DE.

分析

首先,补全图形(左图),

根据(1)的暗示和直观图像,可以明确结论——BF=2DE,如何证明?

如图,熟悉[2023 北京中考]的同学,会有一个很主观的想法,那就是倍长 FE 至点 G,

然后去证明 BF=CG=2DE,但会遇到一个问题,此证法需要得到 AE=FE...

其实,本题的本质问题就是证明 AE=FE,但在证得此结论之后,结合简单计算本题也

就结束啦,不需要再去证“手拉手”和“中位线”了!

所以,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可以也应该结合经验,但也不能过于思维定式...

最后,提示同学们——对于条件 DE=DM 的处理,非常关键!

下面给出几种解法:

(F)

E

D

A

B M C

F

E

A

B M D C

G

F

E

A

B M D C

第44页

44 / 56

思路&图解

法 1:三垂直模型(反)

如图,作 EH⊥AM,

1)“8 字”导角得∠1=∠2,

2)由 DE=DM 知四边形 DEHM 是正方形,

3)△EDF≌△EHA(AAS),

4)设 DE=DM=a,MF=b,

则 AH=DF=a+b,进一步得 BM=AM=2a+b,故 BF=2a,

∴BF=2DE.

法 2:三垂直模型(反)

如图,作 AH⊥DE,交 DE 的延长线于点 H,与【法 1】同理,可得结论.

法 3:手拉手模型(反)

如图,连接 EM,作 EG⊥EM,

1)“8 字”导角得∠1=∠2,

2)△EM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3)△EFG≌△EAM(AAS,提示:EM=EG,∠AME=FGE=45°),

4)设 DE=DM=DG=a,MF=b,

则 BM=AM=FG=2a+b,故 BF=2a,

∴BF=2DE.

1

2

H

F

E

A

B M D C 2a

2a+b

b a

a

a+b

H

F

E

A

B M D C

H

F

E

A

B M D C

2a+b

2a b

a+b

a

a

H

F

E

A

B M D C

2

1

F G

E

A

B M D C

2a+b

2a b a

a

F a G

E

A

B M D C

第45页

45 / 56

思路&图解

法 4:手拉手模型(反)

如图,连接 EM,作 EG⊥EM,

1)“8 字”导角得∠1=∠2,

2)△EM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3)△EMF≌△EGA(AAS),

4)设 DE=DM=DG=a,MF=b,

则 GM= 2

EM=2DE=2a,AG=FM=b,进而得 BM=AM=2a+b,故 BF=2a,

∴BF=2DE.

法 5:

如图,连接 EM,EC,

1)△EMA≌△EMC(SAS,提示:∠EMA=∠EMC=45°),

2)“8 字”导角得∠2=∠1=∠3,则△EFC 是等腰三角形,

3)三线合一知 DF=DC,

4)设 DE=DM=a,MF=b,

则 DC=DF=a+b,进一步得 BM=CM=2a+b,故 BF=2a,

∴BF=2DE.

补充:

分析

如图(A,F,M,E 四点共圆),

若同学们已经证出 AE=FE(等腰 Rt△AEF),但

并没有想到“设参导边”,单纯的想通过转化边,直接

得出 2 倍关系,也不是不行,就是会麻烦些...

下面给出几个思路:

1

2

G

F

E

A

B M D C

2a

b

2a+b

2a b a

a

G

F

E

A

B M D C

F

E

A

B M D C a+b

2a+b

2a b a

a

2 3

1

F

E

A

B M D C

F

E

A

B M D C

第46页

46 / 56

思路&图解

法 1:手拉手模型

如图,倍长 FE 至点 G,连接 AG,CG,

1)由【分析】知△AF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AFB≌△AGC(手拉手模型),

3)∠1=∠2=∠3=45°,即∠BCG=90°,

4)DE∥CG,且 E 是 FG 的中点,易知 CG=2DE,

∴BF=2DE.

法 2:手拉手模型(相似)

如图,连接 EM,AF,

1)由【分析】知△AF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AEM∽△AFB(手拉手模型),且相似比为 1:2,

∴BF= 2

ME,且 ME= 2

DE,

∴BF=2DE.

法 3:手拉手模型(相似)

如图,取 MG=MF,连接 ME,FG,

1)由【分析】知△AF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FME∽△FGA(手拉手模型),且相似比为 1:2,

∴AG= 2

ME,且 ME= 2

DE,

∴BF=AG=2DE(提示:等量减等量).

G

F

E

A

B M D C

1

2 3

G

F

E

A

B M D C

F

E

A

B M D C F

E

A

B M D C

G

F

E

A

B M D C

G

F

E

A

B M D C

第47页

47 / 56

(2023-2024 密云九上期末)★★★☆

27.如图,在 Rt△ABC 中,∠ACB=90°,AC=BC.点 D 为 AB 边上的一点,将线段 CD

绕点 C 逆时针旋转 90°得到线段 CE,连接 AE、BE.

(1)依据题意,补全图形;

(2)直接写出∠ACE+∠BCD 的度数;

(3)若点 F 为 BD 中点,连接 CF 交 AE 于点 P,用等式表示线段 AE 与 CF 之间的数量关

系,并证明.

备用图

C

A D B

C

A D B

第48页

48 / 56

吴老师图解

(1)如图.

思路&图解

(2)180°.

思路&图解

∵∠ACB=∠DCE=90°,

∴∠ACD+∠BCD+BCE+∠BCD=180°,即∠ACE+∠BCD=180°.

(3)AE=2CF.

分析

如图,补全图形,本题与“2023-2024 通州九上期末”一样,还是考察“倍长中线”与

“构造中位线”...

下面给出图示,详细思路过程请参考“通州”!

思路&图解

法 1:倍长中线

E

C

A D B

P

F

E

C

A D B

P

F

E

C

A D B

G

P

F

E

C

A D B

G

P

F

E

C

A D B

第49页

49 / 56

思路&图解

法 2:倍长中线

法 3:构造中位线

法 4:构造中位线

G

P

F

E

C

A D B

G

P

F

E

C

A D B

G

P

F

E

C

A D B

G

P

F

E

C

A D B

第50页

50 / 56

(2023-2024 平谷九上期末)★★★☆

27.如图,△ABC 中,AC=BC,∠ACB=90°,D 为 AB 边中点,E 为△ABC 外部射线 CD

上一点,连接 AE,过 C 作 CF⊥AE 于 F.

(1)依题意补全图形:

(2)找出图中与∠EAD 相等的角,并证明:

(3)连接 DF,猜想∠CFD 的度数,并证明.

备用图

D

A

C B

E

D

A

C B

E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网页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