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赋能旅游发展交流

发布时间:2024-7-04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气象赋能旅游发展交流

大众旅游市场发展需要气象与旅游深度融合和双向赋能大众旅游市场呈现出消费主题多元化、消费产品多元化、消费体验品质化、消费空间全域化、消费时间全时化等新特征,同时安全保障服务成为绝对刚性需求,需要各级各类旅游目的地加快推动气象与旅游“全方位、全时空、全过程、全要素、全领域”深度融合和双向赋能。03“全方位”是指气象与旅游在资源、要素、功能、业态、产品、技术、运营模式及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全面整合拓展、创新优化。“全时空”是指旅游目的地围绕旅游者高频活动轨迹,根据气象旅游资源与旅游活动在时间、空间上的重叠度,进行全空间、全天候、全年候的资源转化利“全过程”是指围绕旅游者离开和返回“惯常环境”的 用,开发构建气象旅游融合产品体系。全程旅游活动,提供交通出行天气、旅游目的地天气、赏花赏景物候期、特色天气景观出现时间和区域等信息和突发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等气象服务。“全要素”是指气象旅游资源要素与其他旅游资源要素、气象服务要素与旅游服务要素、气象产品要素与旅游吃住行游购娱乐等产品要素等融合,产生出新功能、新用途。“全领域”是指气象、旅游及其相关行业和产业领域,围绕着旅游活动、旅游经济中的生态、生产、生... [收起]
[展开]
气象赋能旅游发展交流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宝鸡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气象灾害防御专题培训交流发言

宝鸡市气象服务中心 雷雯

2024年3月26日

共推“气象+旅游”融合发展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第2页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气象资源

被人类认识和发掘,直接转化为新型旅游生产力。

气象资源是旅游发展新的战略性资源,“气象+旅

游”,正在成为气象资源利用和气象服务创新中最

活跃、人民群众最能直接感知的新领域,成为各地

旅游经济中增长最快、最富活力的新发展方向之一。

将宝贵的气候资源转化为能够服务政府、社会和人

民群众的旅游资源、生态资源和经济资源,让越来

越多的社会公众关注到气象旅游,让越来越多的地

方政府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受益于气象旅游 , 共同推

动气象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

向。

第3页

一、

“气象+旅游”融合发展的逻辑体系

二、 “气象+旅游”融合发展的体系框架

三、 全国旅游气象服务生动实践案例

目录

四、 宝鸡旅游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4页

一、“气象+旅游”融合发展

的逻辑体系

第5页

旅游活动是人们暂时离开“惯常生活环境”、在异地回归自然生态环境或到访逗留的空间流动过程。在

此过程中,气象与旅游活动、旅游经济之间至少存在着三种密不可分的关系。

01 旅游与气象存在天然耦合关系

自然气象美景与温暖舒适的气候环境无

疑是一个地方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

基础,特别是人体气候舒适度指数和旅游人

数存在同步协调关系,反映出高敏感协同性。

而气候变化给旅游业带来较多的负面影响,

其中最直接最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是极端天

气事件多发、强发、广发和并发,易造成游

客生命危险,给旅游经济带来不同程度的风

险损失。

2007年黄山雷击事件 2016年10月3日华山大风事件

2020年8月通往大水川、九龙山景区道路受持续强降水影响,多处塌方滑坡

第6页

02 气象资源不仅是本地性旅游资源,而且

是战略性旅游资源

气象资源,是在社会物质财富生产过程中作为

生产力要素被利用的气象因子或气象现象的总称。

能被旅游业利用、创造价值的气象资源,主要分

为气候环境资源、天气景观资源和人文气象资源。

在传统观光旅游时代天气景观的开发利用价值辨

识度高,通常是旅游目的地率先开发利用的一类

气象旅游资源。随着我国休闲度假、康养旅游、

避暑、避寒、冰雪旅游等需求的快速兴起,日照、

降水、风等适宜性气候环境资源,不仅孕育了旅

游目的地优良生态环境,而且是推动旅游目的地

旅游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性资源,对创新区

域旅游产业发展、吸引优质旅游人才具有突出资

源价值。

第7页

大众旅游市场发展需要气象与旅游深度融合和双向赋能

大众旅游市场呈现出消费主题多元化、消费产品多元化、消费体验品质化、消费空间全域化、消费时

间全时化等新特征,同时安全保障服务成为绝对刚性需求,需要各级各类旅游目的地加快推动气象与旅

游“全方位、全时空、全过程、全要素、全领域”深度融合和双向赋能。

03

“全方位”是指气象与旅游在资源、要素、功能、业

态、产品、技术、运营模式及管理体制机制等方

面全面整合拓展、创新优化。

“全时空”是指旅游目的地围绕旅游者高频活动轨迹,

根据气象旅游资源与旅游活动在时间、空间上的重

叠度,进行全空间、全天候、全年候的资源转化利

“全过程”是指围绕旅游者离开和返回“惯常环境”的 用,开发构建气象旅游融合产品体系。

全程旅游活动,提供交通出行天气、旅游目的地

天气、赏花赏景物候期、特色天气景观出现时间

和区域等信息和突发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等气象

服务。

“全要素”是指气象旅游资源要素与其他旅游资源要

素、气象服务要素与旅游服务要素、气象产品要

素与旅游吃住行游购娱乐等产品要素等融合,产

生出新功能、新用途。

“全领域”是指气象、旅游及其相关行业和产业领域,围绕着旅游活动、旅游经济中的生态、生产、生活、生意、

生计和生命系统,开展全领域协同融合,创新体制机制和管理运营模式,产生整合协同效益。

第8页

二、“气象+旅游”融合发展

的体系框架

第9页

“气象+旅游”融合体系主要有七个方面的实现路径,可生动概括为七色彩虹模型,如同彩虹

交织绘制美轮美奂的多彩气象旅游世界。

一是天气景观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天气景观是最富变化性、最具魔幻特征、

最让游客可遇不可求的一种自然景观。气

象奇观日益成为旅游摄影、露营、骑行、

自驾游、科考的核心吸引物。

黄山日出 峨眉山金顶佛光 青海天空之境

吉林雾凇 四川甘孜州流星雨 蓬莱海市蜃楼

第10页

二是气候环境赋能避暑避寒和生态康养旅游等新业态高质量发展。温暖舒适的气候环境是发展休闲度

假最基础性的条件,气温是影响旅游适宜性与旅游流向的重要因素,气候舒适度是影响旅游客流时间和空间分布

的直接因素,很大程度决定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全国避寒胜地——海南三亚 全省避暑胜地——太白县 九龙山温泉

第11页

三是生态气象产品赋能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价值提升。

气象资源是直接参与地球生态系统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如

气象生态的四季变化受光、热、水、风等因素作用,创造了

不同地域多彩的物候景观,为各地开展赏花、赏红叶、赏彩

林及采摘等不同类型的旅游活动提供了底色支撑,直接拓展

了旅游的时间和空间价值。

第12页

四是人文气象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我国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历史中积淀起中国气象文化,如

二十四节气,这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蕴含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生命智

慧。在中国的唐诗宋词、各种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自然变幻的气象文化;各地的节庆、民俗、建筑、

服饰,无不受到气候环境的影响。

第13页

五是各类气象品牌赋能区域旅游和产业发展。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相继推出了中国天然氧

吧、国家气象公园、中国气候好产品、中国气候宜居城市、避暑旅游目的地等品牌创建活动,对各地旅游

发展在吸引客流、增强品牌效益、提升旅游市场竞争力、拓展产品市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宝鸡近年来创建的国字气象品牌

第14页

二、“气象+旅游”融合发展的体系框架

六是气象科技装备用品和绿色能源等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负氧离子、气象因子等气象环境监测仪器

装备、氧气装备及特色天气景观、物候景观等自动监测预报装备的研发应用,极大的丰富了气象旅游新产品

新服务;此外,光热、降水、风等气象资源,为适宜开展光伏发电、水力发电、风能发电等绿色能源生产的

区域创造了新景观、新业态、新产品,丰富旅游目的地的供给体系。

凤县负氧离子监测站 嘉陵江源头风能发电景观

天气景观监测站

第15页

七是气象服务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气象信息已成为公众旅游

出行所必需的服务信息,成为旅游管理部门防范气象灾害、进行应急

决策的重要科学依据。旅游产业涉及面广、关联带动性强、市场化程

度高,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在需求拉

动下,形成了康养舒适指数、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紫外线指数、穿

衣指数、洗车指数、室外活动适宜指数、钓鱼指数、感冒指数、过敏

指数、负氧离子含量、优良空气指数、气候舒适度指数、赏花指数及

各类气象景观、物候适宜期预报等气象服务内容,呈现出气象与旅游

融合的高需求度、强活跃度。

二、“气象+旅游”融合发展的体系框架

第16页

三、全国旅游气象服务生动

实践案例

第17页

黄山气候呈垂直变化,暴雨、雷电、大风是影响旅游安全的高影响天气。为

做好旅游安全保障工作,黄山市气象局打造了集综合数据服务、智慧防灾减灾、

服务产品制作及特色气象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智慧气象”平台。

(一)山岳型景区旅游气象服务——以黄山为例

率先建设雷电预警系统和防护系统

整合景区及全省共享的气象数据资源,打造旅游气象服务平台

通过建立森林生态观测站,火

情火警自动监测系统,研制便

携式移动气象台, 组建森林防

火气象保障系统

第18页

气象景观是黄山重要的旅游资源。他们开展

日出日落、云海、佛光、雪景、花期预报等气

象景观预报服务。利用大数据智能分析,通过

视频观测设备、气象观测站、实时监控等系统

,建立监测模型,给出精细化的大范围旅游特

色预报。比如目前云海预报实现了1小时的实时

更新 。 对推进黄山旅游发展来说,更加是锦上

添花。

(一)山岳型景区旅游气象服务——以黄山为例

第19页

(二)深挖气象品牌内涵,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价值转化。

目前全国已有313个地区被

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中

国气象服务协会结合各地实际,

联合各“氧吧地区”打造了氧吧

专列、氧吧共享农庄、氧吧文化

旅游节、氧吧民宿、氧吧旅游打

卡目的地等衍生产品,帮助“氧

吧地区”充分发挥气候优势,实

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

化。

第20页

(二)深挖气象品牌内涵,形成品牌价值利用共识

有 着 “天然空调城“之称的太白县,2018年,太白县凭借森林覆盖率高

、空气质量佳、生态环境优越这一优势,成功摘得“中国天然氧吧”殊荣。

依靠靓丽生态名片,太白县打造蜂业生态示范园、绿色蔬菜产业园、高山植

物园等,把绿色生态产业和旅游产业有机融合 ; 立足“气候长冬无夏”的资

源条件,推动“冰雪+”产业纵深发展。2016年鳌山滑雪场开园以来,已实

现收入3亿元,辐射带动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 。让绿水青山产生了生

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 气象部门及时跟进服务需求,助力太白产业

发展。比如在红叶节期间,气象局利用气温、风力、降水等天气特征和不同

地区植被叶片变红的速度、面积,制作发布红叶观赏气象指数预报。让气象

服务助力冰雪旅游发展,通过滑雪场对降雪、气温和大风等预报的迫切需求,

提供冰雪旅游精细化气象服务。

第21页

四、宝鸡旅游气候资源的开发

利用

第22页

宝鸡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周秦文明发祥地、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等

美誉 , 有8000年文明史及2770年建城史。 共建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55个,其中5A级旅游景区2个,4A级旅游景

区19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4个;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各1个;国

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2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2条;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25个,

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8个;省级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22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5个,星级酒店15家,

充分彰显了宝鸡文旅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一)宝鸡旅游资源

第23页

境内既有以法门寺、周公庙、五丈

原诸葛亮庙、姜太公钓鱼台、炎帝陵祠

、九成宫遗址、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等景

区为主的人文景观,又有以太白山、关

山草原、黄柏塬、大水川、嘉陵江源、

通天河等景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厚

重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鲜明的西府民

俗,绚丽多彩的自然山水,赋予了宝鸡

独特的城市魅力,也为文化旅游业的发

展提供有利支撑。

(一)宝鸡旅游资源

第24页

1.当前宝鸡旅游气象服务存在的不足:

行业监测能力不足,覆盖面不够,站网建设难以满足旅游安全保障。现有的综合气

象观测站点在宝鸡A级旅游景点或主推旅游线路规划不足,针对性不强,仍以常规气象要

素观测为主,重点景区、关键生态区域观测空白较多;

卫星遥感监测应用能力不足,对重点生态保护旅游区的综合立体观测能力亟待提升。

针对旅游安全的气象预报预测与风险预警业务体系不完备,缺乏统筹集约规范的业务平台

和业务流程;

对旅游气象服务需求把握不够准确,挖掘不够深入,融入不够紧密。与旅游部门没有

形成长治有效的合作机制,灾害性天气防御联动机制尚未成熟定型,资料信息共享与交换

渠道不畅通,不利于最大限度集约发挥旅游气象保障的作用与效益。

(二)宝鸡气象+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考

第25页

宝鸡目前在各景区建有气象灾害监测

站 31个,负氧离子监测站 11个。景区

观测空白区、薄弱区增设观测站点及监

测要素。1)加密气象灾害监测站建设。

在景区人流量密集区域增加要素齐全的

自动气象站。2)安装雷电监测站。在景

区山顶或迎风坡等地安装闪电定位仪、

大气电场仪等雷电监测设备。3)安装环

境监测站。在景区安装紫外线监测站、

负氧离子监测站、气溶胶监测站等。

(二)宝鸡气象+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考

2.宝鸡气象+旅游融合发展的努力方向 鳌山北斗卫星8要素自动气象监测站 大水川6要素自动气象监测站

第26页

推出特色天气气候景观预报、花期预报、气象指数等预报服务。

宝鸡太白山等山岳型景区天气复杂多变,造就了让人拍案叫绝的美景。

开展雪凇、雾凇、日出、云海、雪景等天气景观预报服务;建立不同

景区不同花期的预报模型,提供不同花卉的观赏指南。比如“高山杜

鹃”,“山茱萸”、“白娟梅”等花期预报等;针对城市、乡村休闲游,水

上漂流,康养避暑等,开展如采摘指数、钓鱼指数、骑行指数、避暑

指数等气象指数预报服务。

充分发挥气象科技作用,构建“气象+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提

供各具景区特色的精细旅游气象服务,让气象趋利优势不断显现。

(二)宝鸡气象+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考

2.宝鸡气象+旅游融合发展的努力方向

加强景区预报预警服务。

针对旅游自然灾害脆弱区及敏

感区,开展高影响天气、中小

河流洪水、山洪和地质灾害等

气象风险预警服务。

第27页

整合气象+旅游数据资源,建设智能感知、情景互动、按需供给、普惠共享的旅游气象智慧服务系统。推进

智能网格预报与旅游气象服务的大数据融合应用,实现气象服务数字化; 发展基于场景、基于影响的生态旅游

气象服务技术,为用户提供智能研判、精准推送的智慧旅游气象服务。助力宝鸡全域旅游发展。

(二)宝鸡气象+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考

2.宝鸡气象+旅游融合发展的方向

第28页

积极挖掘宝鸡优质、特色的气候生态旅游

资源,助力各县区创建“中国天然氧吧”,“中

国气候好产品”、“中国气候宜居城市”、“避

暑旅游目的地”、“特色气候小镇”、”天气气

候景观观赏地“等气候品牌,将气象深度融入生

态旅游、乡村旅游,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旅游

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挖掘更多的气象”红利“。

(二)宝鸡气象+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考

2.宝鸡气象+旅游融合发展的方向

第29页

感谢聆听

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免费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